产业扶贫整改措施

2024-08-11

产业扶贫整改措施(通用8篇)

篇1:产业扶贫整改措施

产业扶贫隐患排查防范整改措施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开展对合作社形式产业扶贫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治的通知》以及市农业农村局、市脱贫办印发的《关于开展对合作社形式产业扶贫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为更好的发展扶贫产业项目,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专项资金得到有效利用、风险可控,我乡对辖区内吸纳贫困人口或扶贫资金的合作社以及享受扶贫政策扶持的合作社开展了全面自查。

一、自查情况 (一)利益联结方面。我乡排查已享受扶贫政策的农民合作社,不存在未真正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的情况,让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直接参与生产活动当中,实现了出劳折现“双丰收”。

(二)财务管理方面。我乡排查合作社不存在未合理配备财务会计记账人员、未按规定设置会记账簿和档案,会计核算管理不规范问题。

(三)风险防范方面。我乡排查享受扶贫政策的合作社不存在未按法律和章程制定盈利分配方案、未能让贫困群众稳定分享扶贫产业链和价值链收益等风险不可控和收益无长期保障等问题。

二、合作社带贫益贫情况

全乡共有 41 个基本稳定运营的合作社,带动农户 4000 余人,其中具有带贫益贫功能的合作社 2 个(市智兴农牧生产专业合作社和市双龙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间接带动贫困人口总人数 279 人,即合作社与当地政府合作,收益分配资金间接带动贫困人口利益分红 279 人。2018 年非贫困村产业项目人均分红金额 144 元;2019 年非贫困村产业项目实行差异化分红,产业分红额度重点向老、弱、病、残等丧失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倾斜,共分为三档,其中一档 381 元、二档 330 元、三档 290 元。

三、防范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利益联结。建立健全合作社综合协调工作机制,统筹指导、协调推动合作社发展,鼓励支持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吸纳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出劳折现实现双增收。

二是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参与产业扶贫合作社和扶贫资金监管,乡政府设专户管理,脱贫办、财政所、经管站、纪委等部门进行全程监管,制定专项资金审批程序,合作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必须保证收益且保底分红,让贫困户实现能增收、可增收、真增收。

篇2:产业扶贫整改措施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论述和对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根据《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兽医局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排查问题整改方案》要求,我县紧盯脱贫攻坚短板弱项,进一步聚焦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脫贫攻坚“回头看”问题整改,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对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攻坚、巩固、提升、兜底、整改”重点工作、咬定目标、坚持标准,发扬“钉钉子”精神,下足“绣花”功夫,紧扣“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彻底抓好问题整改,全面解决脱贫攻坚“回头看”突出问题,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目标任务 着力构建以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食用菌、优质林果、饲草“六大”特色产业和畜禽及经济动物养殖为主的扶贫产业体系。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构建完善的产业扶贫体系,保障贫困户涉农收入持续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成效。

三、整改原则 (一)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彻底查摆。做到举一反三、点面结合,既梳理中央巡视组反馈的问题,也查摆自己发现的问题;既查找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也查找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点;既查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也深挖潜在性、沉淀性问题。

(二)坚持领导带头,落实整改责任。全面落实县负总责的整改工作要求,坚持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夯实全县各级各

部门责任。把问题查彻底、把原因剖透彻、把办法谋清楚。县级牵头领导分工负责、包抓落实,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把自己摆进去,限期整改、落实到位。

(三)坚持真抓实干,确保整改实效。坚决落实从严从实要求,各镇各部门主动认领问题,主动整改落实,做到整改工作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相互推诿、不相互扯皮,真反思、真整改。对发现的问题,能立即解决的立行立改;需配合整改的要密切协作;需要完善制度机制的,抓紧研究制定。需要长期整改的,无论点上的问题,还是面上的问题,无论历史的问题,还是现在的问题,每个问题都要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靠实整改责任,切实整改到位。

(四)坚持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深刻剖析具体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深入分析政策导向、政策设计、政策要求,采用特殊机制、拿出特殊办法,集中资金、资源和人力、精力,补短板、强弱项,修软肋、治硬伤。建立台账、销号管理,分类施策、靶向治疗,健全制度、高效推进。

四、问题及整改措施 从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的角度出发,彻查问题、深剖原因、强化措施、狠抓整改。

(一)个别龙头企业、合作社 2019 年贫困群众入股分红还没有兑现。

问题 1:2019 年整合财政扶贫资金 1774.5 万元入股到超越、文德兰等 4 家龙头企业,按照 8%的比例,应向 1122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兑现收益分红资金141.96 万元。目前,分红兑现日期已到期为与超越发展农业有限公司 2019年 3 月 25 日签订的收益合同,收益分红资金为 50 万元,资金已经支付到农业农村局账户,目前已拨付到农户 27.152 万元,剩余 22.848 万元正与各镇核对受益户账号信息。剩余 91.96 万元收益分红资金因与企业签订日期不同,协议约定的分红期限未到,还未兑现给贫困户。

整改情况:正在整改 整改期限:2020 年 9 月中旬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产业扶贫到户资金监管,保障贫困户资产收益。按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县到户产业扶持资金投放管理和风险防范办法》,严格按要求强化到户资金监管,狠抓产业扶贫政策落实,督促指导 4家龙头企业根据带贫协议约定期限及时兑现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配股分红资金,超越发展农业有限公司剩余 22.848 万元收益分红资金,在账号信息核对准确后,将于 2020 年 3 月 31 日前拨付给 149 户贫困户,文德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 56 万元收益分红资金于 2020 年 4 月 10 日到期后兑现给 481户贫困户,云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 11.96 万元收益分红资金应于 2020 年 8月 26 日到期后兑现给 101 户贫困户,县交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将 24 万元收益分红资金于 2020 年 8 月 26 日到期后兑现给 193 户贫困户。各到户资金入股龙头企业按合同签订的日期,及时将贫困户收益分红资金打到县扶贫办账户上,扶贫办陆续通过“一卡通”将贫困户入股分红收益资金发放到位。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企业带贫机制。加强带贫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对企业、扶贫车间、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且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按 3000 元/人标准给予生产经营主体一下性奖补,稳定就业 1 年以上的按 5000 元/人标准给予生产经营主体一次性奖补,同时支持带贫经营主体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优先吸纳贫困户到企业或生产基地务工,通过中药材、马铃薯订单,积极收购农户农产品,解决贫困户就业难题和产销难题。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引导带贫经营主体规范运行。根据企业市场环境,动态监管超越、文德兰等 4 家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指导企业安全规范生产,加大品牌建设,积极创建“三品一标”名优产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全面化解竞争市场潜在风险,保障龙头企业健康规范经营运行。避免出现企业经济效益不佳,无法实现预期的扶贫带动效果。

责任领导:

责任股室:扶贫开发股 责任人:

整改时限:2020 年 9 月中旬左右完成整改

4(二)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难度大任务重,贫困地区农业底子薄,又易受气候和市场价格双重影响,再加上贫困劳动力素质不高、观念落后等因素,产业基础薄弱,稳定增收仍然是最大难题。

问题 2:虽然 19 个贫困村均于 2018 年低全部退出贫困村验收,但 2020 年退出验收的贫困户大部分为兜底保障户,健康劳动力短缺,受自然条件限制,农业发展水平低,发展动力不足,影响冷凉经济产业带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

整改措施:一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种养产业。深入实施“三个一”扶贫工程,加快建设祁连山浅山区冷凉经济产业带,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针对19 个沿山区贫困村选派科技特派员 32 名、产业指导员 34 名,引导贫困村群众发展中药材、马铃薯、食用菌、草畜等特色产业,力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占全村种植面积 50%以上,继续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向沿山冷凉地区倾斜,目前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贫困村有 2 个,加大农田整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着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支持县内涉农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设中药材、马铃薯、饲草等生产基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夯实贫困群众“种养产业”发展基础。二是深入推进生态宜居搬迁工程。动员祁连山浅山区海拔 2600 米以上居住的群众进行生态移民搬迁,依托生态工业园区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集聚的产业优势,带动搬迁群众置业发展、稳定就业,从根本上缓解祁连山生态压力,解决高海拔地区群众种养产业发展滞后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户因自然条件受限而存在的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责任领导:

责任股室:农业产业化股 责任人:

整改时限:2020 年 6 月中旬左右完成整改(三)近年来扶贫资金大量向贫困村集中,一些非贫困村在基础设施配套、村容村貌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问题 3:在开展乡村振兴以来,我县加快“一轴四驱”“一带四路”建设,沿国道 227 线和冷凉经济带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实施村容村貌改造,进行“一化三改”,在乡村振兴稳定推进的良好局面下,个别行政村生产和生活环境还存在一些差距,产业化发展靠后,振兴动力不足。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乡村基层治理。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深化“三链”建设,推行“三联三促”工作模式,采取“支部+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等模式,引领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二是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每个行政村建成 1 个或多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市场稳定的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或设施果蔬生产基地。三是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加快发展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休闲观光、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建设一批集农耕体验、特色餐饮、观光采摘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示范点,着力打造特色旅游村。四是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挥各类经营组织作用,确保每个行政村有 2 个以上带动农户增收、运行规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要采取“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模式,与农户建立股份合作的紧密联结机制,或建立订单、购销合同等半紧密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增收。五是加大人居环境政治。深入开展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围绕农村垃圾、厕所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健全机制,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

责任领导:

责任股室:乡村振兴股 责任人:

整改时限:2020 年 6 月中旬左右完成整改(四)贫困群众的产业培训还不够精准,内容还不够丰富的问题。

问题 4:虽然已经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技能、种养技术培训全覆盖,但全县 34 户边缘户还存在致贫风险,种养产业发展质量不高,还开展有针对性的种养产业培训。

整改措施:一是加大技术指导,精准实施“一户一策”定向培训。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产业指导员、科技特派员、村组干部等服务人员的作用,认真分析边缘户致贫风险,精准施策,定期为边缘户提供田间管护、种养技术指导、疾病防控、农产品市场信息等服务,针对边缘户发展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食用菌、牛羊等特色产业实际情况制定培训帮扶计划,进行分产业指导培训,并及时跟踪边缘户农业生产全过程,及时化解种养技术短板,指导边缘户高水平、科学化进行农业生产管护。二加强产销对接,解决边缘户农特产品销售难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的技术指导、农产品购销、就业帮扶、信息引导、电商服务等方面的带贫作用,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就业、农特产品展销、农特产品订单等方式帮扶边缘户抵御致贫风险。

责任领导:、责任股室:农技中心、综合股、农业产业化股、扶贫股 责任人:

整改时限:2020 年 12 月中旬左右完成整改(五)有的龙头企业带贫能力不强,需要加大支持力度。

问题 5:全县 34 家涉农龙头企业,持续稳定发挥带贫作用的有 14 家,其余农业企业带贫能力不稳定,存在时好时坏的状况,需要加强支持力度,引导帮扶带动贫困户发展。

整改措施:一是大力推行“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双赢模式。促进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效益,实现贫困户与企业、专业合作社双赢。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采取种畜投放、寄养、代养、托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牛羊等特色养殖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为贫困户提供种养技术、疾病防

控、农机服务等知识,带动贫困户创新生产经营方式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收入。结合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三品一标”经营主体发挥品牌带动能力,规模流转土地,建设“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吸纳贫困户基地务工,增强农业产业化参与意识。二是建立健全发展冷链物流体系。加大对建设农畜产品冷藏设施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新建 500 吨以上的马铃薯储藏窖库,每座补助资金 10 万;对新建 2000 吨以上并安装制冷设施的农畜产品冷藏库,每座补助 20 万元;对新建 4000 吨以上并安装制冷设施的农畜产品冷藏库,每座补助 40 万元。同时引导拥有果蔬保鲜库和马铃薯储藏窖的龙头企业(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收储销售服务,帮助贫困户农产品错峰上市,缓解集中上市压力,促进农产品供需平衡。

责任领导:、责任股室:农业产业化股 责任人:

整改时限:2020 年 12 月中旬左右完成整改(六)有些合作社带贫能力弱,培训带头人和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工作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问题 6:贫困村专业合作社运行规范和较规范占比较高,非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一般和未运行的占比较高,带动贫困户能力不强,需要进一步加强整改,提高规范和较规范运行。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专业合作社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监管机制,加强合作社辅导员人才队伍建设,对合作社规范提升情况进行定期调查和实地查看,形成周统计月汇报工作机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在加大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的同时,开展对非贫困村合作社数量进行摸底,加强监督管理,进行分类指导规范,支持运营规范和较规范的合作社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生产经营,争创建省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对“运行一般”的合作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完善规范,并积极引导通过整合、合并重组、建立联合社等方式提

升发展能力,促进规范运行;对长期“未运行”、也不打算运营的“空壳社”引导其依法进行注销。二是加大合作社带动扶持力度。根据县委 1 号文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吸纳整村整组搬迁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发展特色产业,并按照“保底收益+分红收益”等模式发展集约化生产,在经营主体全面兑付入股群众保底收益和分红收益后,按照经营主体兑付分红收益总额的 30%予以奖补。三是大力开展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继续组织实施贫困村合作社带头人“万人培训计划”,计划合作社带头人培训 2 期 100 人,合作社财务人员计划 3 期 300 人,乡镇合作社辅导员培训计划 2 期 100 人。

责任领导:

责任股室:农村经营指导站 责任人:

整改时限:2020 年 12 月中旬左右完成整改 五、整改工作要求(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有关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产业扶贫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艰巨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脱贫攻坚一系列决策部署上来,针对产业扶贫方面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改、全面彻底改,以高质量整改推动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完成。

(二)靠实整改责任,严肃追责问责。紧盯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发现的问题,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整改销号台账,细化整改措施,强化整改实效,确保问题整改全覆盖、无遗漏,绝不允许出现问题整改责任“挂空挡”,绝不允许整改工作图形式、走过场,切实推动问题整改往实里做、往细里抓。

(三)扎实推进整改,提升脱贫实效。对照“回头看”问题,找准差距、深挖根源,校正工作落实上的偏差。要把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问题整改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民主监督、督查巡察及审计发现的产业扶贫方面

篇3:产业扶贫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摸清全省产业脱贫人数和农技人员总量、专业、区域分布等方面的情况, 加快制定出台“进一步推动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和“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助推精准脱贫行动方案”, 抓紧筹备召开农业产业扶贫推进会。

二是全面统计分析全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数量、类别情况, 制定出台“深化农村改革助推精准扶贫、农民增收的意见”和“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助推精准脱贫行动方案”, 适时召开全省农村改革座谈会, 指导全省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带动贫困地区农户增收致富。

三是制定下发关于产业扶贫和技术扶贫督查的通知, 指导安排全省今年计划脱贫的5个县和2350个贫困村的自查评估和督查工作, 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四是抓紧修改完善农业产业扶贫经验总结交流和宣传工作方案, 在省、市、县不同层面及时组织宣传贫困地区推进产业发展好经验好做法、推广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案例, 充分挖掘先进人物特别是农技人员先进事迹, 创新宣传方式, 拓展宣传渠道, 营造浓厚的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扶贫氛围。

篇4:产业扶贫整改措施

【关键词】阿昌族;产业扶贫;脱贫

一、阿昌族人口及分布

阿昌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2015年德宏州阿昌族总人口3.18万人,占全国阿昌族总人口的80%,占全州总人口(127.9万人)的2.49%。德宏州阿昌族主要分布在全州11个乡镇的28个村委会261个村民小组中,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约有2.26万人分布在梁河县曩宋、九保和陇川户撒三个阿昌族乡的25个村委会174个村民小组,占全州阿昌族人口的72%。其中,梁河县曩宋乡涉及9个村委会39个村民小组4400多人、九保乡涉及6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3800多人,陇川县户撒乡涉及10个村委会107个村民小组14200多人。其他阿昌族人口散居在芒市、瑞丽市、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的部分乡镇。

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阿昌族大多生活在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半山区(海拔1000米~1500米),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2014年,阿昌族农村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749元,比全州7152元低2403元,与本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相比,梁河县低1524元、陇川县低1313元。据2014年德宏州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统计,阿昌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4187人,其中梁河县2645人,陇川县1330人,芒市108人,盈江县90人,瑞丽市14人,占全州建档立卡120803人的3.47%,占全州阿昌族总人口的13.29%,比全州高4个百分点。

二、阿昌族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历史上勤劳的阿昌人以善种水稻著名,水稻的品种多,质量优,梁河地区的“毫安公”,曾号称“水稻之王 ”。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阿昌族已由过去单一的粮食作物种植,逐步改变为粮食作物的种植与甘蔗、茶叶、油菜、烤烟、果蔬等经济作物种植多样化发展的新局面。1980年,阿昌族地区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1992年,户撒乡以发展烤烟作为经济发展的起点,1997年又推广高产新品种“大油菜”,平均每户增加纯收入1000~1500元以上,2005年户撒全乡种植油菜面积达34000亩。户撒乡现已成为陇川县的优质稻米、优质油料作物基地,也是德宏州的草果、板栗、猕猴桃之乡。梁河阿昌族历史上长期缺粮,1980年以后因地制宜,逐步完善实行以粮为纲,坝区以甘蔗为主,山区以茶为主,根据各个村寨自然地理条件,实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推广“杂交水稻”、“杂交苞谷”,并实行多种经营,村民们逐步脱贫致富。户撒阿昌族人民打铁、制刀的技术很高,打制的铁器经久耐用,特别是长刀、尖刀、砍刀、菜刀、剪刀、拒斥镰刀等锋利美观,以“户撒刀”著称于世,颇为附近傣、汉、景颇、德昂等各族人民所喜好。生产的长刀还远销到怒江的傈僳族、临沧的佤族、中甸的藏族地区和邻邦缅甸。改革开放以来,户撒刀曾多次在国内获奖,产品远销西藏、甘肃、青海、内蒙古、四川等少数民族省区及东南亚国家。

三、三个阿昌族民族乡产业发展现状

1.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产业发展情况。2015年,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有耕地面积22173亩,人均1.4亩,其中:水田10423亩,人均0.66亩,旱地11750亩,人均0.75亩;经济林果面积18313亩,户均4.6亩;经济作物面积7414亩,户均1.87亩。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315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82元,粮食总产量64.89吨,人均占有粮食461公斤,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甘蔗;养殖业以饲养母猪、生猪为主,猪存栏数7137头,大牲畜存栏3223头。

2.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产业发展情况。2015年,曩宋乡全乡耕地面积27055亩,其中:水田16479亩,旱地10576亩,人均耕地1.09亩(水田0.66亩,旱地0.43亩)。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617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3元;粮食总产量9018吨,,甘蔗总产量33563吨;茶叶总产量160.65吨,烟叶总产量620.7吨。全乡种植白花油茶10020亩、核桃4494亩、滇皂荚5951亩,除此之外,小芒丙村的蔬菜,平山脚的葡萄,曩宋村的韭菜,大水平的黑木耳也都初显规模。 “十二五”期间,全乡生猪出栏74961头,牛出栏4687头,羊出栏2491只;家禽出栏33715只。有年出栏肥猪300头以上规模户8户,500头以上的4户,1000头以上的1户,存栏100头以上的有20户;奶水牛标准化养殖小区1个,年产奶20吨,产值80万元。

3.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产业发展情况。2015年,陇川县户撒乡全乡共有耕地面积67771亩,人均耕地面积2.8亩。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964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67元。2015年水稻种植面积39694亩,玉米种植24811亩,烤烟种植16370亩。全乡畜牧业总产值7176.23万元,肉蛋总产量3495.04吨,肉猪出栏30293头,肉牛出栏2239头;家禽存栏61292只,出栏111572只。种植油茶1100亩,油茶9957亩,核桃5500亩;引进脱水蔬菜项目—陇川大通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厂,已建成蔬菜基地240亩;引进云南戈菲庄园猕猴桃产业有限公司建设猕猴桃种植基地290亩,带动全乡种植猕猴桃4000余亩。

四、阿昌族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农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十二五”期间,通过上级各部门的扶贫开发,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等,阿昌族聚居区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夯实。但因受自然环境限制,阿昌族地区农业产业仍然显得十分脆弱,发展后劲仍然不足,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产业。现有产业效益不高,产业结构单一,粮食种植主要为水稻、玉米、薯类,坝区经济作物主要为甘蔗、烤烟,山区经济作物主要为茶叶。畜牧产业科技含量不高,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山区,多数农户仍然按传统养殖方法养殖,产业无法形成规模。

2.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阿昌族聚居区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农田机耕路、农业生产道路建设严重滞后。水库数量少、分布不均,灌溉渠系衬砌率低,大部分水利工程均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修建,设计标准低、部分功能丧失,缺乏持续维修养护经费,水利工程失修失管,多为病险水库,老化损坏,灌溉效益衰减,部分村寨工程性缺水严重,“靠天吃饭”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耕地中旱地占比高,基本农田地建设有待加强,机耕机耙机收条件有待改善。

3.农业经营规模细碎化。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阿昌族聚居区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占经营耕地农户总量的80%以上,专业合作社少,规模较小,发育不健全,合作水平低,带动的农户不多。“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尚未得到普遍推广,总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小。

4.农产品市场竞争弱。阿昌族聚居区交通运输发展滞后,农资生产缺失,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致使农业劳动成本、农产品外调运输出成本和农用物资输入成本较高,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阿昌族聚居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压顶和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制约问题在阿昌族地区更加突出。阿昌族聚居区区域性小气候差异显著,旱、涝、冰雹、霜冻、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突发的自然灾害往往给涉农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5.畜牧产业面临的动物疫病威胁大。德宏州特殊的地理位置,邻国、州外动物疫情传入几率较高,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在州内发生的风险较高。阿昌族聚居区受基层动物防疫投入不足、设施设备落后、检测人员不足、执法监管力量薄弱、协检员队伍不稳定等的制约,疫病防控力量薄弱,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

6.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资源开发、资本利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工,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引领作用。阿昌族聚居区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严重缺乏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导致各产业在发展中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处于初加工阶段,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小,市场竞争力不足。

7.农村人力资源外流严重。随着改革开放浪潮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阿昌族聚居区也一样,素质相对较高、能力相对较强的阿昌族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以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为例,2015年全乡共有劳动力9887人,常年外出务工的有1596人,占劳动力人数的16%,而且外出务工的都是头脑灵活、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农民,素质相对较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农村的“精英人才”。留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或是一些自身素质偏低的劳动力。农村“精英人才”的流失使劳动力严重匮乏,农村产业发展乃至整个阿昌族聚居区的发展面临极大挑战。

五、加快阿昌族产业发展的对策

1.大力发展优质粮食。高度重视优质粮食产业的发展,巩固提升梁河九保乡、曩宋乡和陇川户撒乡优质稻种植成果,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争取相关扶贫政策支持,增加对优质粮食作物育种的投入,把优质育种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快优质品种的审定,鼓励引进、推广和种植优质品种,使粮食品质有更进一步的提高,以提升粮食的市场竞争力。

2.打造优质茶叶原料基地。在户撒、九保、曩宋三个阿昌族民族乡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高的茶叶专业村。着力实施高优生态茶园建设,建设优质普洱茶生产基地、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发展优质红茶生产基地。发展茶叶深加工,在茶叶系列产品深加工、树品牌上下功夫,深入开展茶资源综合利用,开发茶保健品、茶饮料、茶食品、茶多酚、茶多糖等深加工产品。

3.做大冬季农业开发。在阿昌族聚居区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冬季农业,巩固提升以冬早蔬菜、高山蔬菜、早熟蔬菜、反季节蔬菜、冬马铃薯、西甜瓜、鲜食玉米、冬油料(油菜)等作物为重点的冬季农业,以陇川县户撒乡为发展重点发展冬油菜。

4.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发展野生菌和森林蔬菜种植,以市场为导向,稳妥发展石斛、草果、魔芋、胡椒、绞股蓝、滇皂荚、薯蓣、萝芙木、重楼、美登木等中草药种植,合理开发利用野生中草药资源,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开展种植、科研、生产、营销。

5.着力发展养殖业。充分利用阿昌族聚居区气候环境优良、饲草饲料及畜禽品种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猪禽生产,推进以肉牛为主的草食家畜发展,做强草饲,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推进生猪、肉牛、肉羊、肉鸡、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推行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建设,实现养殖小区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强化科技支撑、动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培育集养殖、加工、冷链物流、市场销售一体化龙头企业。

6.培育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整合兴边富民、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整乡整村推进、整族帮扶等资源,把旅游发展与培育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改善民生等紧密结合,在阿昌族聚居区建设阿昌族特色旅游村,在满足游客消费需求的同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促进阿昌族群众就业增收。以旅游特色村建设为依托,建设一批精品农庄、休闲果园和休闲庭院等,以阿昌族一家一户为单元,推动形成一院一特色、一院一精品、一院一故事、一院一传说的庭院旅游;以提升改造农家乐,着力打造具有更高档次和水平的农家乐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大发展。

7.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扩大阿昌族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着力发展产地加工,促进产业集聚;着力推进精深加工,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着力完善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对阿昌族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作用,实现同步发展。支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用技术成熟、经济适用的产后贮藏、保鲜、烘干等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

篇5:产业扶贫整改措施

精准脱贫工作整改措施:抓党建促扶贫

7月5日刘云山同志在河南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他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靠党的领导,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天字号”工程,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为了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抓在手上、落在实处,有力推进,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

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际效果,把党的一切工作落实到支部,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强堡垒。成立四支队伍(村两委、驻村工作对、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临时党支部,把最强的力量配到最需要的地方,集中力量抓党建促扶贫。

二、加大宣传告知,扩大扶贫政策的知晓率。为了宣传告知全覆盖,我们多措并举,对村内常住人口通过在公告栏张贴公告,村干部、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上门宣传;对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各种方式告知。使群众的知晓率达到100%。

三、精准施策,加大扶贫力度。要拿出“绣花精神”,对扶贫工作进行精准扶贫,因地施策。我镇是土石山区,耕地面积较少,但是红枣种植广泛,而且品质好。属于红枣大镇,要发挥红枣优势,一是加大红枣强力降高塑性,提高枣树的丰产;二是购置红枣酿造机,把红枣从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销售渠道;三是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利用新媒体销售红枣等等。但是由于近几年红枣市场下滑,影响枣农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多发并举,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收入;招聘保洁员、生态护林员;通过教育扶持;医疗扶持;兜底扶持等全方面的为贫困户的脱贫致富保驾护航。精准脱贫既要输血、更要造血,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的创造性,因地制宜探索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路子,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篇6:产业扶贫整改措施

突出问题整改措施方案

(讨论稿)

为认真抓好市扶贫办“作风转变年”活动第二阶段(查找整改)的各项工作,确保活动开展在第二阶段取得实效,市扶贫办结合自身实际,广泛征求了县(市)区扶贫部门及项目建设乡镇的意见和建议。发出征求意见表32份,收回32份,收集到四点意见建议:一是多与省办沟通协调,争取每年下达项目的时间尽量提前,以便给基层多有点时间做规划方案及实施方案。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的调研,要根据群众需要确定项目的投向。三是建议把扶贫资金多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积极向市争取县级扶贫机构的独立及增加人员编制。结合市扶贫办工作实际,在此基础上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修养和业务素质

进一步修改完善干部职工理论学习计划和制度,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及《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纪条规作为重点学习内容,联系工作实际制定合理可行学习计划和方案,使理论学习形成经常化、制度化,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内容、时间的合理计划安排,使领导干部能把这些内容理解深、掌握牢、运用好,不断提升政治修养。一是加强对理论学习的重视,坚持把个人学习情况作为党组民主生活会评议的首要内容,作为评判工作质量的重要杠杆。二是在学习内容安排上做到科学合理,统筹兼顾,在重点把握十八大精神及《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纪条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市场经济理论、金融知识、科技知识、法制理论和扶贫政策、业务的学习,做到既突出中心学习任务,又丰富知识层面,确保领导干部思想涵养不断拓展,应对能力持续增强,业务素质反复提高。三是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实际具体,年初制订好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坚持每两个月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学习突出一个主题,由1—2名同志作交流发言。建立个人自学时间表,合理安排个人自学需完成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的数量。

责任人:XXX 责任科室:综合科

时限要求:10月底前按要求完善机关理论学习制度,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的理论学习制度。

二、贯彻落实“作风转变年”活动要求,认真抓好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

将“作风转变年”活动与 “四群”教育工作紧密结合,紧紧围绕“转作风、兴产业、促跨越、建小康”主题,着力解决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推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完善学习制度、规范教育管理、强化

督促检查,努力确保领导班子做好“八个带头”:带头加强学习,带头强化政治观念,带头深入基层关注民生,树立节俭意识反对铺张浪费,带头廉洁从政,带头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带头勤奋工作务求实效,带头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真正把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工作做细做实。

责任人:XXX 责任科室:综合科

时限要求:综合科10月底前结合“作风转变年”活动将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及实施方案修订完毕,确保党组按计划继续组织理论学习和教育。

三、突出重点,开拓创新,确保全市扶贫开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千方百计争取中央和省的支持,整合各种资源,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二是着重抓好乌蒙山片区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攻坚的实施。在编制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任务,努力提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各方参与,以实施片区规划为契机,把全社会的力量汇聚到两个片区的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中来。确保片区开发范围内的贫困群众实现整体脱贫。三是认真落实《曲靖市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及《关于实施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以山区连片综合扶贫开发为载体,对《纲要》和《意见》进行同步规划,融合实施,认真抓好每年45个村委会山区连片综合扶贫开发试点工作。四是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扎实推进专项扶贫措施。积极向上争取,力争项目资金能在一季度前下达,确保项目在黄金期内实施。

责任科室:项目科、易地科、信贷科、革命老区科 责任人:XXX、XXX、XXX 时限要求:积极向省办处室反映,争取每年的项目早下达早规划早实施,同时,按项目实施周期,分阶段地抓好项目实施的督促检查。

四、因地制宜,有效地加强对基层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

一是健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工作的制度,每年制订调研计划,一年分类确定3-4个调研课题,分期分批到贫困地区进行调研,将调研成果及时运用于扶贫开发工作中。结合扶贫项目建设进度表,每季度至少安排7—10个工作组深入基层项目建设点检查指导,准确掌握扶贫项目实施情况。二是及时发现总结、宣传、推广扶贫工作先进经验。切实提高《“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工作简报》的办刊水平,扩大赠送范围,充分发挥其宣传、推广先进经验的作用。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

扶贫开发情况和扶贫工作信息的报送制度和考核办法,更好地掌握全市的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责任科室:综合科、项目科、信贷科、易地科、革命老区科

责任人:XXX、XXX、XXX、XXX 时限要求:10月底前,综合科要完善调研计划,分类确定好调研课题,进一步明确责任人及调研报告完成时限。其余科室要结合所管项目完善每季度项目督促检查计划,并及时组织按计划要求进行项目督查。

五、夯实基础,加大干部队伍建设的力度

一是健全干部职工业务学习培训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及奖惩措施,强化干部职工的学习和培训。二是及时掌握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动态和基本情况,树立先进典型,批评落后现象,及时处理违规违纪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三是提升全市扶贫系统干部能力素质,积极组织全市扶贫系统干部进行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全面提升全市扶贫系统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四是积极向市领导和市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反映扶贫办的办公条件和人员编制结构情况,争取组织人事部门和各县(市)区领导帮助支持,尽可能解决基层扶贫部门办公经费不足,办公条件差、人员结构不合理、干部晋升困难等问题,优

化办公条件,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全市扶贫系统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责任人:XXX 责任科室:综合科

时限要求:按主任的要求做好各项学习培训计划,并及时组织实施。

篇7:青海焦煤产业.整改措施

安全整改措施

为提高全矿员工的安全意识,营造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实现我矿全年安全生产目标,我矿部根据中共天峻县委宣传部、天峻县公安局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天安监管联合发(2012)1号》文件精神,积极响应天峻县《2012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于2012年6月4日,由矿部领导统一牵头,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主题,深入炸药库、生活区和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对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进行了及时整改,制定了整改措施。具体如下:

一、炸药库安全整改措施:

1、根据露天煤矿炸药库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在我矿炸药库库区安装了电子巡更系统,有效的落实了库区安全巡查制度,更好的保证了库区安全。

2、针对炸药库库区内视频监控的夜间效果差,在库区内增加了辅助照明设施,使视频监控设备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3、在炸药库库区内外增加警示标志、标牌,避免无关人员的误闯,对库区周围的围栏进行了维修,防止牲畜进入库区。

4、对炸药库库区消防设施进行了合理配置,并增加了消防斧、消防桶、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炸药库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完善了《炸药库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5、加强火工品现场安全管理责任,坚决做到四员到位、持证作业,由安全员对火工品的出库、退库、运输、现场作业、爆破进行全程拍摄。对火工品出、入库、退库台帐进行了整理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登记造册。

6、为保证火工品安全及爆破作业安全,安全科定期对各爆破队“四员”及安全科科员进行安全培训,在保证爆破作业安全的同时,提高爆破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达到“学安全、懂安全、用安全”的目的。

二、生活区安全整改措施:

1、加强生活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要求,在广大员工中掀起了“学安全、懂安全”的安全学习活动,使职工在学习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在活动中增强安全意识,让员工懂得“没有比生命更重的财富,没有比安全更长久的幸福”的安全理念。

2、由综保科专业电工对生活区电线线路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检修,对个别宿舍存在的乱拉乱接电线、使用大功率用电器、超负荷用电等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整改,并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更进一步的确保了生活区内用电、用火安全。

3、合理配置了生活区内的消防硬件设施,对不合格、损坏的消防设备进行了更换和检修,并制定了《矿区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和《矿区地震应急预案》,定期对生活区内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并组织进行灭火、疏散、逃生演练,做到“硬件设施有预防、思想意识有预防、应急措施有预防”的消防安全“三防”。

三、施工现场整改措施:

1、进一步落实了施工队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度,使其能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意识,正确指挥机械设备施工的安全。

2、落实了施工现场夜间巡查制度,有效的避免了夜间施工时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为夜间上班的现场管理人员配发反光背心,确保现场管理人员夜间上班的安全。

3、对各区边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达到整齐、美观。对各施工队排土场、坡顶沿线、道路两侧的安全防护墙加强了治理,已达到保证作业车辆安全的目的。对各区排土场进行整治,修复安全平台,防止雨季时出现塌陷、滑坡等安全事故。

4、进一步明确了各爆破队的警戒区(点),落实了警戒安全责任人。确保爆破作业时不发生飞石伤人、砸坏机械设备等事故的发生。

5、为保障各采区在雨季时不发生边坡滑坡、塌方等事故,生产科指导各施工队已对各采区的排洪沟进行了整治和修复,确保雨季期间排水顺畅,采区边坡、排土场、运土(煤)干线无安全隐患。

6、为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尤其是对作业车辆的安全管理,安全科对各施工队作业车辆在作业时的车速进行了严格规定并加大了检查力度,定期检查车辆防雾灯,确保车辆在大风扬沙天气时的作业安全。

7、坚决做好各采坑的洒水降尘工作,为排土车辆在作业过程中提高安全保障。

篇8:产业扶贫整改措施

2016年5月30日, 四川省农业厅召开专题会议, 传达全国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意见。一是进一步指导贫困县修改完善规划:积极指导贫困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进一步修改完善农业产业扶贫规划;聚焦当年脱贫任务认真制定年度实施计划, 努力做到产业发展精准到村、到人。二是进一步精准扶贫对象和措施:积极指导160个县农业部门进一步核实核准农业产业扶贫对象及人口数据, 聚焦2016年退出的贫困村、计划脱贫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 并与《四川省产业扶贫专项方案》和《四川省农业产业扶贫2016年工作计划》融合推进落实。三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积极支持贫困县整合使用涉农资金, 加大对当年脱贫摘帽的县、村的资金支持力度, 最大效益发挥扶贫资金效益。四是积极总结、推广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及时总结推广不同区域、不同方式的产业精准扶贫先进经验和模式, 积极探索优化产业精准扶贫路径, 确保各地产业扶贫均取得实效。五是加强扶贫考核督查:加大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及资金、扶贫信息报送等工作专项督查, 并认真逗硬考评。强化对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农技人员到岗及工作开展情况的督查考核。

上一篇:初二教案范文下一篇:我家的小狗阿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