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2024-08-13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精选9篇)

篇1: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我镇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我对大岗镇的部分农村家庭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此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一)调查形式与内容(二)调查的结果 1.家庭教育弱化。调查分析发现,我镇有相当部分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模糊,他们片面地认为:孩子上学了,其思想、学业等方面的责任已转移到学校老师,老师是孩子的成长责任人,从而忽略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殊不知,即使孩子上学了,子女的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家中度过,况且,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结合,才能提高教育效果。3.家长不注重个人言行举止。据调查了解,一些家长无视自己对子女的榜样作用,在家中不注重个人言行举止, 家庭缺少情感交流,导致家庭气氛、家庭环境、家庭习惯差,对子女的成长十分不利。4.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家庭中,家长只注重给予子女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政治认识水平的教育,忽视对子女的意志品格的培养。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普遍采用反诘、讥讽、用别家孩子优点与自家孩子缺点进行比较,甚至实施粗暴教育办法来教育孩子,教育效果差,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破坏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5.对子女教育投入比较重视。调查发现,不少农村学生家长为了子女教育舍得投资,对子女学习需求尽量给予满足,他们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日后能够出人头地。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正在转型,农村学生家庭经济、结构等状况有了较大变化,一些农村家庭教育观念仍较落后、教育方式方法不当、经济环境较差,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还对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一些家长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家庭教育观念未转变,他们受新读书无用论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影响,对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政策不了解,特别是对部分普通高中、职校学生,毕业后外出打工与初中毕业外出打工,所得回报与教育程度不成正比,导致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漠不关心。(二)苦于教子无方。虽然一些学生家长也觉得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很重要,但因自身文化程度较低,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督促子女学习方面,更感到无计可施,教子无方已使他们为之烦恼。(三)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家长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子女的影响,他们在教育方式上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并且个人言行不一致,失信于子女,难以在家庭教育中树立威信。尤其是,当前独生子女较普遍,大多数处于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庇护,物质的满足和行为的自由放纵,使家庭教育形同虚设。

三、强化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一)加大对家庭教育意义的宣传力度。家庭是孩子的成长的港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为此,各级政府及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教育的宣传,尤其是加大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社会营造重教善育的社会氛围。(二)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良好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家庭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学生家长,除了加倍地对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关爱外,还必须加强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构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并重视个人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创设一个有利于子女生存发展的家庭空间,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三)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要学习一些较浅显的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正确应对,采用比较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学习,当孩子的表现未能达到家长的期望值时,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打骂孩子。同时,家长可恰当地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宽严有度,奖罚分明。(四)家庭与学校紧密配合。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为了子女的成长,家长要加强家校联系,齐抓共管,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因此,家长要经常与教师取得联系,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与教师教育始终保持一致。当孩子有了进步,就要热情地鼓励、肯定,当孩子学习成绩等方面强差人意时,就要配合教师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使子女健康成长。

篇2: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这次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开展。调查范围主要在小学的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198份,收回有效卷190份(其中学生问卷92份,家长问卷98份)。学生和家长认真填写了问卷内容。

二、调查目的目前,农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对地富了起来,家长们也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但他们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长班……把教育责任全权“委派”给老师,自己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为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引起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各种办法,协调好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调查步骤

这次调查,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专项调查的要点是:

1、你觉得父母对你的哪方面最关心?

2、你觉得爸爸妈妈和自己是平等的吗?

3、你觉得爸爸妈妈说的话都是对的吗?

4、你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

通过回收调查表,综合起来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调查报告。

四、调查对象

1、家长的职业

农民占70.5%;干部和工人占10.5%;个体户占19%,工人中大部分是在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

中专文化占12.1%;初中占70%;小学文化占17.9%。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

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其中收入较低的占83.8%;收入较好的只占2.5%;经济困难的占12.5%;特别困难的占1.2%。

4、家庭组成情况

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5.4%;单亲家庭占3.4%。

5、家庭学习环境

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时看书看报的占8.5%;指导孩子学习的约占13.5%。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并能在平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

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五、调查结果

由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溺爱孩子

在本次调查中,家长“溺爱”孩子成为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有80%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有求必应。他们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从情感上他们愿意为孩子奉献一切。现今

很大一部分家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都曾承受过物质上的匮乏,他们今天不想再让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家长实质上并不懂得爱孩子,他们不知道爱孩子不仅仅是奉献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视了父母永远是“教育者”这一角色,忽视了他们对孩子应有的教导职责。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在课堂上无法理解“简朴”和“珍惜”的含义。将来走入社会,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能力将会受到严重挫伤。

2、放任孩子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学生自主发展的洪流中,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自主发展就是让孩子自己发展、随意发展,他们认为“树大自然直”,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以及社会交流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辅导和教育。有的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感到十分失望,从而丧失了对孩子的信心,于是索性就放任自然,随他去了。

3、严他宽己

从调查中显示,有75.3%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放松,不能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从来做不到。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教孩子尊重父母,一边自己却不尽赡养父母的职责和义务;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自己却从不摸书本,经常沉溺于扑克

麻将桌上;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又背后对老师评头论足,甚至破口漫骂……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学习、生活懒散,多半没有上进心和求知欲望。

4、重智轻能

作为一个社会人,既要懂得知识,也要掌握技能。授人以鱼,仅够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得益。从本次调查中得知,至少有89.4%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搞好学习就行了。他们往往忽视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孩子的生活技能、学习技能、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等少得可怜。这样的孩子步入社会后,很难有大的发展。

六、对策

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全社会的事。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承担起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的重任。当前可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学校开设家长接待日,每月定时专门接待来访家长,与家长们在某些教育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

篇3:农村小学生家庭作业状况调查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 国外的相关研究。

近些年来, 国外研究者对家庭作业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作业的作用。

关于家庭作业的作用, 西方学者普遍认可家庭作业的积极作用, 但在肯定家庭作业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指出了过量的家庭作业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Cooper和同事们总结了家庭作业对于学生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家庭作业对小学生的正面影响有:帮助学生增强记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深入理解;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概念的形成及信息加工等。家庭作业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有:使学生对知识性材料失去兴趣;造成身心疲惫;使学生不能参加一些课余活动或社区活动等。

2.家庭作业的量。

哈里斯·库帕对美国学生家庭作业量的问题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 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一至三项家庭作业, 时间在45分到1小时左右;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二至四项家庭作业, 时间在60分钟到180分钟之间;七至九年级 (相当于我国的初中) 的学生每周需有三至五项家庭作业, 时间在225分钟至375分钟之间;十至十二年级 (相当于我国的高中) 的学生每周需有四至五项家庭作业, 时间在375分钟至600分钟之间。

3.家庭作业的类型。

关于家庭作业的类型, 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美国地理课作业“让孩子实地参观一个机场” (在那里, 孩子们可以采访乘客, 询问他们去了哪里, 又将到何处去, 一边询问, 一边在事先准备好的地图上找到所到之处的位置) ;又如数学课作业“请找出周围世界里具有分数含义的现象”。日本的中小学生家庭作业也十分注重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如教师布置给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自己准备东西去郊游”、“和三个以上的小朋友一起玩”、“老人讲过去的事情”等等。

4.家长在家庭作业中的作用。

关于家长在家庭作业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贝克赛奈特的研究结论是值得关注的。研究结果表明, 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学生的作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比没有家长参与的学生更优秀。

(二) 国内的相关研究。

近二十年, 我国学者对家庭作业也做了一些研究, 主要集中在家庭作业的目的与类型、学生家庭作业的负担现状与解决对策、作业量的研究等方面。

关于家庭作业国内专家做了一些研究, 结果如下:

1.家庭作业的目的。

王祥祺认为:家庭作业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某种知识, 使学生获得某种技能, 使学生获得某种生活经验, 使学生获得某种情感体验。

2.家庭作业的类型。

关于家庭作业的类型我国学者黄小莲、姚利民认为:家庭作业应该分为四类:练习型、准备型、扩展型、创造型。学生的练习型:帮助学生掌握特殊技能和巩固课堂上学过的教学内容;准备型:为学生学习新课作准备;扩展型:学生超出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信息 , 将新技能和观念迁移到新情境;创造型:给学生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3.课业负担及归因问题。

关于归因问题我国研究人员普遍认为:课业负担过重是教育内部和外部多方面问题的综合反映。扈中平教授在《对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辩证分析》一文中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状况。他认为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主要表现是在学时间长、上课时数过多、作业量多和简单机械的重复性训练过频。解决的策略, 都是一些理论概述, 尤其对农村小学来说基本没有实证性的研究。北京市教科所的陶文中认为主要是教育宏观结构与教育体制不尽合理;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部分教师素质不高;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等诸因素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4.解决对策。

面临学生的课业负担现状,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梁天利根据学生学业负担的根源角度提出了在主观上端正教育思想, 关键是强化教师素质, 其中优化课堂教学是必经之路, 优化作业质量是有效手段等观点。扈中平、刘朝晖在《减负不仅仅是“减”》一文中提出减轻中小学学生学习负担的基本策略是“减量增质”。

二、以往研究的不足与本研究的目的

长久以来, 小学生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很容易被教育研究者忽视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研究中定性研究居多, 主要研究学生在家庭作业方面的“减负”和解决的策略, 研究形式单一, 涉及的方面不够全面, 而真正涉及基础的, 尤其是农村小学家庭作业的实证性研究几乎没有, 因此, 本课题着重对农村小学生家庭作业展开调查、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可知, 对于小学生家庭作业的研究内容已有了成熟的理论成果, 国外多于国内。内容主要集中在:家庭作业的目的与作用、家庭作业的量、作业的量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家庭作业的类型等。但是国内外研究者很少有实证性的研究, 本调查主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主要想了解沈阳市辽中县农村中小学生家庭作业的目的与类型、家庭作业的习惯、家庭作业的态度、作业与作业量、家长及学校在家庭作业中的作用等。通过调查结果并讨论, 适当提出相应的措施。因此, 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给农村小学教育者在布置作业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三、结语

本文从家庭作业的目的与类型、学生和家长对家庭作业的态度、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的量、家长及学校在家庭作业中的作用等方面对沈阳市六间房小学生家庭作业现状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性很强, 而学生完成作业的目的不明确;二是家长对待家庭作业的态度不够积极, 其中三年级、五年级学生的家长更不积极;三是三年级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较差, 五年级学生明显好于三年级;四是目前农村小学生家庭作业的负担不是很重;五是老师检查作业的态度不够认真。

摘要:家庭作业, 也称为“课外作业”, 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家庭作业这一问题, 到目前为止, 西方国家研究的较多, 大多采用定量研究, 而中国对家庭作业方面的研究大多采用定性研究。本文针对小学生家庭作业这一问题提出研究的不足, 并通过对农村小学生家庭作业状况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

关键词: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家庭作业

参考文献

[1].邹强.国内外家庭作业研究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 2007

[2].Cooper H., The Battle 0ver Homework:An Administmtor’s Gujde to Setting Sound and Effkctive Po1icies (The PractisingAd-ministrator’s Leadership Series) [M].Thousand 0aks, CA:Cor-winPress.1994

[3].任宝贵.国外对家庭作业时间与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概述[J].文教资料, 2007

篇4: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关键词: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具体情况;调查问卷

四月份,我在本校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健康状况,把握其思想动态,分析思想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一、调查具体情况分析

1.对祖国的情感态度统计表明:绝大多数农村小学生充满爱国热情,有民族自豪感。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状况统计表明农村小学生信息获取渠道单一。

3.诚实守信、人际交往方面统计表明农村小学生尊师敬长的传统观念较强,大部分学生能做到诚实守信。

4.吃苦精神、公德意识、自律能力统计表明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方面总体意识较强,生活在农村的大多学生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

能吃苦,能体谅大人的艰辛。

5.民主意识、法制观念统计表明农村小学生的民主观念较为明确,七成左右学生作为学校、班级、家庭的一员,愿参与学校、班级、家庭的事务。

二、农村小学生调查结果成因分析

1.德育存在偏差

农村小学的德育仍存在着脱离社会现实的现象。一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变得高不可攀,也就失去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在农村,成绩是衡量教师与学生的最权威标准,绝大多数学生与老师把读好书看成是将来有出息的唯一出路。它使教育的内容片面化,导致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2.社会负面影响

各种不良风气无孔不入,一是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二是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中色情、打斗、凶杀与暴力场面充斥,使一些学生盲目模仿,危害极大。三是适合农村青少年特点的活动阵地严重缺乏,能满足农村学生娱乐休闲活动的场地较少,一部分领导为确保学生安全绝不让孩子迈出校门一步。据调查,部分学生整日到处游荡,沉迷于游戏机室、网吧等娱乐场所,甚至参与各种赌博活动,不讲礼貌,言行粗俗,喜欢拉帮结派,危害社会的事时有发生。

3.家庭教育缺位

农村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学生关心片面,认为“树大自然直”顺其自然者较多。表现为:教育方法不当。方法简单,以打骂代替对子女的批评和约束,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部分家长身体力行不够。个别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道德水平低下,如有些父母沉溺于搓麻将、打牌对子女的负面影响较大;家长重智轻德。平时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使孩子学习负担很重,心理压力很大。

三、教育对策

通过此次对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现状调查、成因分析,研

究和寻求合理的教育对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1.转变教育理念

青少年正处在可塑性大、内心矛盾多、逆反心理严重,对外部世界变化敏感、寻求独立自主,而辨别力又不强的时期。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不适合当代青少年成长的需要,应当在社会中感受,在体验中认知。通过开展体验教育、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老师、家长的以身示范,通过社会风气的转变、周围环境的熏陶,使德育过程建立在直接性、动态性、体验性基础上,让小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思考、领悟,从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道德品质。

2.充分利用网络工具,主动占领小学生思想阵地

网络汇集的科技、文化、文艺等信息及其成果,虽然有助于青少年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但在网络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大量不健康的东西,有虚假信息、虚假新闻,甚至有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东西,如不善加引导,这些必将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道德领域带来消极的影响。与其视网络为洪水猛兽,不如大力倡导“网络文明公约”,组织学生开展“健康网上行”。我们学校现在已经开设了信息教育课。

3.建立健全教育阵地,大力开拓小学生课余天地

闲暇时间对小学生亚文化的形成作用重大,对青少年的品德养成有较大影响。农村的生活是闭塞的,“减负”之后,他们同样需要一片新鲜、开阔的天地。国家应该投入一定的财力,并且鼓励各方面有财力的单位和个人(包括集资)建设一些适合农村青少年活动的场所和娱乐设施,哪怕一些简单的图书阅览室、体育设施等,至少每村要有一两处可供孩子玩乐的去处,让学生课余时间有去处、有玩处,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那些不健康的活动。

总之,社会是个大环境,学校是个中环境,家庭是个小环境,要把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抓实抓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研究,不断地实践、探索与创新,使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使他们能真正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5:农村小学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

政府也十分重视,最近又提出了要在2050年之前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大国的计

划。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农村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农

村小学的教育则是重中之重。

二、调查对象:**村村民,**小学师生

三、调查时间:2011年7月15日——2011年8月11日

四、调查内容:

1.选题:农村小学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原因: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

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

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发现农村教

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了、**村的教育情况。

2.调查总体:**村村民,**小学师生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农村小学教育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的教育事业大步发展这

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1.学生生源严重不足。

**小学目前仅有在校生145人,较之十年之前的400左右,明显感觉生源不

足。究其原因,首先,新安村紧邻县城,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到县级重点

小学。其次,现在人们生育观念改变,家家都是独生子女,使得适龄儿童人数明

显减少。最后,近年来,一部分村民收入增多,在县城买房,随之小孩转校。

2.农村小学师资存在较大的问题。

(1)年龄老化,许多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布局调整合班后,这个

问题越来越得到凸显,经常有教师因为身体状况,请短期甚至长期病假,影响了

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因为少有年轻教师充实进来,致使农村青年骨干教师严重

缺乏,前几年培养起来的年轻教师也都被重用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学研究的精

力得到分散,或因关系转至其他小学,使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观念陈旧,多数教师仍用传统经验进行教育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

步推进,特别是规范办学行为后,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严重制约了农村的教学

质量的提高。多数教师仍然坚持水多浸倒墙的观念,用时间加揉搓的方法,用题

海战术进行教学,仍然是课内不足课外补,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创新精神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在2008年规范课程管理和作息时间后有的教师

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并且多数教师只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动手操作

等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低下,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知识落后,部分教师连基本的教正确讲明白的要求也做不到。因为农村

一部分教师是由民办转正的教师组成,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教育,同

时也由于平时也不愿学习积累,也不注重平时的反思,部分教师知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实施后,教材体系的更新换代,这部分教师的知识储备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

(4)部分教师不能积极主动学习,参与培训学习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教师年龄大离内退年龄越来越近,他们总是在盼望早一天到达内退年龄,离开教学一线,自己不准备晋级评职称,更不准备评优选模,因此对镇、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学习工作要求,处于抵触应付状态,不去主动学习,就是按照要求参加也是人到心不到,甚至对备课、批改作业这些教学常规最基本的要求也不能做到,并对学校管理人员说:“我能给你们上课就不错了!”,学校管理难,教研室组织活动难。

3.教学设备陈旧、资金严重不足

由于教育投入的不足,学校教学设施不足,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手段陈旧。各类仪器、器材的欠缺使一些实验教学、实践活动以及新时期必备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不齐全。对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行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是一种枯燥无味的苦差事,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更做不到去主动的学习了。

这几年来,随着国家加强“双基”工程的实施 “普九”工作的全面展开,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多,学校教学设备逐步提高,各类仪器、电化教学手段走进了我校校园,装上了微机,接通了远程教育网,开足开齐了大纲要求的各类课程和实验教学,虽然调动起了一大批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教学质量却并没有显著提高。

4.学生家庭环境影响

农村学校中学生家长大都是农民,作为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接受的思想文化方面素质都不很高,没有接受过较高的教育,有的甚至是文盲,因此,学生从小接受的家长给予的家庭教育不足。家长对其子女受教育的目的也只局限于现在的时间,眼前的空间,不能放眼世界,放眼未来。而且随着农村独生子女逐渐的普及,家长们也越来越溺爱自己的子女,使现在的农村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只感受到生活上的优裕,没有受到过逆境的锻炼,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对学习的目的认识不足,缺乏远大报负和顽强的毅力,学生从小学习基础不扎实,厌学情绪严重,辍学情况严峻。

一些家庭留守儿童多,爷爷奶奶带孩子不仅管不了他的学习,而且有部分老人对老师的教育还存在抵触情绪,如果是学习上面的他就说他不识字,没办法,如果是思想道德方面的他帮着孩子百般狡赖,说他的孩子在家如何如何听话。即使是有家长在家的孩子,家庭教育也不一定跟的上,大家都忙于生计、休闲(搓麻将)。在家的孩子家长分为三类,一是做小生意的,较忙。二是在附近工厂做工的,更忙,连孩子的一日三餐都不能很好解决。我们班有个孩子妈妈在镇上的一个小厂里上班,孩子有一天中午就只吃了一包辣条,试想这样孩子下午能上好课吗?还有的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接送孩子上学,做家务,在送孩子以后

接孩子以前就在麻将场上度过,试想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家长能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心理暗示。

六、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的建议

1.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农村教育落后不公平主要是其投资不足造成的(虽然它不是唯一的)。农村教育本来是先天不足,投资不够,欠账太多,后天发展畸形,必须下大力气投资。投资来源应该有两个,政府和社会,当然前者是最稳定的、主要的。政府投资在财政体制改革中感到很吃力,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这是将来教育发展趋势。那么对于政府就是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口支援力度,逐渐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同时调控完善教育政策,国家政府政策的倾斜也是一种社会资源分配投资方式,扩大教育供给,促进教育公平。

2.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统筹城乡教育就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城乡教育的整合发展就要使城乡两者教育之间有同等的办学条件和思想文化素质,至少是能够相互认同的。面对当前城乡教育情况,就要积极制定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办学标准,改变农村教育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厄运!要增强区域内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首先,城乡中小学教育教材、课程的编制和选择标准要统一合理。

3.积极开展农村成年人教育,以农业科技教育为主。

我国有一半人口在农村,教育问题也很严重,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同时还应该为成人提供农业科技教育,一方面,为农业自身发展改善环境,另一方面,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农民的素质提高不仅对农村发展有意义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4.建立农村教育保障体系机制,包括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师工资经费机制和教育福利保障机制,对困难生活者补助、资助的保障制度,以及农村教育法制保障。

总而言之,面对以上教育现状,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一批批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一方面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更重要的是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建设一去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是关键,使教师的观念彻底转变,跟上时代的步伐,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掌握新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是根本,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七、本次调查的体会和感悟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到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建设那样抓好教育工作。”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不要“偏心”,抓好小学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刻不容缓!

篇6: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取得的成就众所周知,有目共睹,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在小学教育中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五种教育,其中小学音乐、美术教育是整个音乐、美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音乐、美术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美术、音乐教育往往得不到重视。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我主要对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隶属乡镇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教育设施差,教育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育观念落后等。

第一点是艺术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音乐教学设施。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经济获得很大进步,但是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存在,教育差距更是格外突出。我们在城市随处可见幼儿园小学之类的教育机构,孩子们在快乐的玩耍,有的在玩滑梯,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唱歌,就好像一个快乐的小天堂,在这个小天堂里孩子们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但是回到农村看到的乡村小学的状况却令人很心酸,一般乡村小学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扇破烂的大门,满是铁锈。进入大门之后看到的是满是杂草的面积狭小的校园,校园内基本没有任何供孩子们玩耍的娱乐设施。教室的现状更是令人堪忧,破烂的窗户有的没有玻璃,地面坎坷不平,桌椅板凳破旧摇晃,有的甚至没有电灯,阴雨天的时候只能点蜡烛,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学习心情肯定不会很愉悦。由这些学校硬件设施我们可以想象到音乐美术的教育有多惨淡,首先是没有专门的上课教室,一个乡村小学有教室上课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空间上音乐课,有的就干脆在上课的教室上课,这样不仅空间受到限制,而且音乐课上发出的声音可能会影响整个小学的安宁。其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方面的设施,在走访的这些乡村小学内音乐设施的到位情况基本是零,基本就是上靠老师口头教授,比如老师说我们这节课学《沂蒙山小调》,然后孩子们就只能跟着老师唱。就算是有的小学有那种古老的脚踏琴,但是全校可能就仅此一台,通常很少动用,动用的话就要从一个教室搬到另一个教室,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再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孩子们根本不能欣赏到原版的优美音乐,严格限制了音乐的教学活动。因此完善学校的教育条件,置办相关的音乐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责任编辑:范文之家)

篇7: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乡学校的中学和中心小学在九十年代合并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另有7所村小。我在调查的几所学校里,询问了一些情况,并对中学各年级学生作了份问卷调查。我的问卷共发出162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调查了该校各年级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对家长、学校教育的看法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现状。

二、调查情况

1.学生情况。我对每一份问卷都认真地看了一遍,65%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5%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且我还发现,在学习目的一题中,对于毕业后的打算,有选择读高中或中专,有选择就业和没有考虑的。而对务农的打算极少。在学习态度一题中,大部分学生能回答认真完成作业,课堂认真听讲,但有少数的学习认为有些老师课上得不好或听不懂老师的课。对老师的看法60%的学生认为老教师的讲课方法古板,不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年轻老师工作欠认真负责,和学生交流得少等等。40%的学生觉得家庭教育很不得当,望子成龙的封建观念依然存在,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2.家长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学历层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占63.5%,小学以下占36.7%。父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母亲外出务工、农民或从事个体劳动者的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63.27%。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在调查中还发现许多家长认为有了钱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诸如孩子父母长年外出打工,只好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看管。有些父亲或母亲单独外出打工的占有很大比例,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又当爹,又当妈,上有老下有小,农活家务一大堆,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很难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更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较低,认为高中和大学高额学费不如让孩子早点学习电工、修车、焊工等专业技能。

三、调查分析

1.受传统观念影响,教育方法不当。每位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希望子女胜过自己,但不少父母既不懂孩子心理,又不了解青少年成长的规律,更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有的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有的则根据父辈教育自己的办法教育孩子,教育手段粗暴,使孩子感到压抑,无所适从,因此产生逆反心理。调查中,85%的学生挨过父母或其他长辈的训斥,15%的经常被父母打骂。

2.主动与学校联系共同教育的家长少。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相当关心,但与老师的联系极少。在调查中60%以上的学家从未主动打电话给班主任或学校联系,25%的家长从未专程到学校与老师进行交流。因此家长与学校缺乏很好的理解与沟通,同时也缺乏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单一,不少家庭教育苍白无力。

3.身教重于言教的家庭教育观念得不到落实,部分家长行为缺陷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提升。如家长吸烟、讲粗话、赌博、不讲卫生、不爱看书读报、看黄色录像等等,他们只图自己娱乐而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管,毫不避讳地将一些在孩子这个年龄不应知道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和不拘小节的生活坏习惯展现在孩子面前,很容易被关于模仿的孩子仿效,其教育结果可想而知。

四、调查存在的问题

从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家长)来看:

(一)许多家长都能意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希望构建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做出了不少努力。由于缺乏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单一,不少家庭教育苍白无力。

(二)一些家庭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带来新的问题。不少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较高,重分数,重功利,忽视对子女道德、人格、心理和良好习惯的教育引导。

(三)存在问题学生,这大都与问题家庭和家庭教育的缺陷直接相关:离异、单亲、暴力、重男轻女、贫困、父母文化素质低;一些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方法不当;外出务工家庭放松

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的价值观发生扭曲,给子女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这都是问题学生产生的不良背景。

(四)家长重视与子女的沟通,但沟通时间较少,缺乏沟通的技巧。家长与学校缺乏有效沟通,未能形成教育合力。

从家庭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引导来看:

(一)各级各类家长学校的数量不少,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家长学校都能发挥应有作用,但也有少数家长学校以家长会代替家长学校,很少开展活动,并且教学形式单

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无法担负起传播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的重任。

(二)缺少专项经费,使现有的各种家教组织和网络发挥的作用受到一定制约。

(三)目前**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的专刊、专栏不多,缺少一些可供孩子参与实践的栏目。

(四)缺少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实践基地,许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可去之处太少。

(五)留守流动儿童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监护人要切实发挥作用。

五、对策与建议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在注重对孩子智力投资同时,还是加强精神方面教育,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学习。作为农村孩子的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从小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而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一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势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为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学校教育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游览山河、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社会知识。

2、建立典型后进生的个别教育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

3、针对家教存在的问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校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中的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等。

4、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四)建立农村家教组织网络。在县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有了一定基础,但在农村家长学校有名无实,没有发挥作用。因此,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推动创建各类家庭教育组织,如:农村留守流动人口家长学校、暑期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咨询站等。要积极培养农村家庭教育骨干,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家教工作队伍。要依托阵地,积极推广成功家长特别是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典型和经验,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有感染力的主题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农村向家长传授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传授如何营造温馨和睦、民主宽松、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的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长观,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水平。

篇8: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1、调查背景

(1) 现实背景

目前广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约100万,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数量不断增加, 也带来了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增长。留守儿童长年与外出务工的父母缺少联系, 缺乏父母的关爱,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成长和生活。

(2) 理论背景

回顾现有的同类研究发现, 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 但也存在不足。从研究的内容看, 已有的研究对留守儿童的问题研究范围很宽, 使对问题研究得不够深入 (段成荣等, 2005) 。从研究的范围看, 已有的研究多局限在河南、湖南、江西等经济较不发达地区 (李庆丰, 2001) 。因此, 我国留守儿童的研究空间大。

2、研究意义

(1) 对农村留守儿童和社会的意义

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能尽可能地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寻求解决其当前面临的困难的方法, 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有利于缓解城乡教育矛盾, 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2) 对学术研究的意义

通过深入访谈和实地田野调查等方法收集第一手信息, 对留守儿童研究能较好的改变学术研究常出现的研究结论趋同, 关注问题、阐述内容、给予对策建议相似而脱离实际的问题, 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

3、概念界定

本文对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为, 农村中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或经商, 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 由祖辈、父母单方或他人抚养和教育的儿童和无人照顾的儿童。

4、调查概况

(1) 调查时间:2013年6月份。

(2) 调查对象:广东省梅州市、韶关市、清远市、肇庆市等部分地区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监护人、学校领导、村委会干部。

(3) 调查内容:分为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及教育状况四个部分。

5、研究方法

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检索法;分析方法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二、样本概况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 共派发问卷612份, 有效回收问卷605份, 有效回收率为98.9%。本次调查的地域范围分布在广东省各个地区, 其中梅州市、清远市所占比例较大。样本收集的具体情况如下。

1、地域分布

选择这四个城市作为调查的地域是因为这四个城市都有我们的三下乡队员, 方便调查问卷的派发和个案访谈的进行, 同时这四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较落后, 有较多留守儿童, 有利于调查进行。

2、年龄分布

本次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在0~18岁之间, 其中11~15居多, 10岁以上的调查对象占到了83.6%, 说明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学龄儿童, 这为调查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提供重要依据, 也保证收集到的数据具有可信度和代表性。

3、性别比例

回收问卷的男女性别比例分别为:43.8%, 56.2%。接近1:1, 这个比例让数据分析更有代表性, 不会因为性别比例差而影响调查及调查结果的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家庭教育存在缺位

(1) 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程度

在调查的留守儿童中, 其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为小学的占得最多, 为36.55%, 初中的占33.28%, 文盲和粗识字的占20.17%, 高中以上的仅占10%。可见,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导致监护人没有能力和水平对留守儿童进行良好、全面的家庭教育, 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位造成影响。

(2) 监护人的主要责任

关于此问题, 有63.84%的留守儿童认为是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 13.76%的认为是监督辅导学习, 7.05%的认为是负责人身安全, 5.64%的认为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其他的占9.70%。由此可看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注重的是对留守儿童物质上的满足及身体上的帮助, 而忽视了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

(3) 与父母实际联系及希望联系情况的对比

通过数据分析可看出, 父母与留守儿童一周联系一次的占40.99%, 一周到一个月联系一次的占14.75%, 不固定的占42.2%, 而不联系的占2.06%。但对留守儿童而言, 他们希望与父母联系的次数远多于其实际与父母联系次数。希望每天与父母联系的占46.89%, 一周以内联系一次的占30.25%, 一周到一个月联系一次的占10.42%。但留守儿童实际同父母联系的次数与其希望的相差甚远, 这减少了父母对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机会, 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上的缺位现象。可见, 与父母联系次数的多少会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4) 家里学习辅导情况

对留守儿童家庭学习辅导的情况, 留守儿童在家没有人能辅导的占43.03%, 有人辅导的但是只能辅导一部分的占36.97%, 而能全面辅导的仅仅只占20.00%。可见, 留守儿童在家里较难得到学习上的辅导, 其在家学习遇到困难时, 大多都只能靠自己解决, 这也说明了家庭教育的缺位。

(5) 小结

综合以上各点, 可总结出:当今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存在缺位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文化程度不高, 难以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 且他们的主要责任都是照顾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 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关注不够。另外, 留守儿童父母与留守儿童联系的次数不算多, 会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造成缺失。

2、社会教育存在缺陷

(1) 乡镇干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情况

统计数据表明, 60.3%的留守儿童所在的乡镇干部没有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一年或几年一次的占12.9%, 至少一学期一次的占16%, 而随时有的仅占10.9%。由此可见大部分乡镇干部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够, 也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很好的社会教育。

(2) 村干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情况

图二反映的是留守儿童所在的村干部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情况。有63.2%的留守儿童没有得到过其所在村干部的关爱活动, 一年或几年一次的占12.4%, 至少一学期一次的占16%, 随时有的仅占8.3%。这说明村干部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够。

(3) 小结

由此, 我们可以发现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也是存在缺位的。留守儿童所在的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从来没有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活动的都超过了60%, 由此不难发现, 社会上对留守儿童实际的关注和帮助力度不够, 留守儿童所在的社区没能对留守儿童起到很好的社会教育, 导致其社会教育出现缺位。

3、学校教育无法弥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带来的缺失

(1) 学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机构情况

关于学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机构情况, 学校没有关爱留守儿童的机构占到了62%, 而有关爱留守儿童机构的学校也仅仅占36.4%。由此可看出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并不够, 学校大多只局限于对留守儿童进行学校知识教育。

(2) 老师做家访的情况及学校开家长会的情况

表2反映了老师做家访及学校开家长会的情况。这组数据中, 非常突出的是老师没有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的占49.92%, 将近占了一半, 由这一点可以看到老师对留守儿童的了解和关爱不足。另外, 有50.09%的留守儿童不清楚学校开家长会的情况, 这也明显地反映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联系不够。

(3) 学校关于留守儿童心理疏导老师的情况

关于这一点, 学校没有留守儿童疏导老师的占69.45%, 而有留守儿童心理疏导老师的仅占27.99%。可见学校对于留守儿童除学习之外, 如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关注不够。

(4)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 学校在对留守儿童进行知识教育外, 对其的关心和关注不够, 表现在大部分学校没有关爱留守儿童的机构和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老师, 以及老师没能很好地留守儿童进行家访。由此可得出现在农村学校教育多只重视知识教育, 难以弥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失带来的空白点。

四、总结与建议

1、总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 可发现调查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文化程度不高, 且他们的主要责任都是照顾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另外, 留守儿童父母与留守儿童联系的次数不算多, 给不了留守儿童完整的家庭教育, 比如情感的满足、目标的树立、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养成等。

同时, 可发现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也是存在缺位的。留守儿童所在的村镇大部分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从来没有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活动, 由此不难看出留守儿童所在的社区没能对留守儿童起到很好的社会教育, 导致其社会教育出现缺位, 无法使留守儿童进行本应从社会上获得的社会教育。

另外, 农村学校教育也难以弥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失带来的空白点。学校在对留守儿童进行知识教育外, 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不够, 表现在大部分学校没有关爱留守儿童的机构和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老师, 以及老师没能很好地留守儿童进行家访。

综上所述,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存在着矛盾, 即家庭教育存在缺失, 社会教育存在缺位, 而学校教育只停留在知识教育, 无法满足留守儿童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新的需求的矛盾。

2、原因分析

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状况上遇到的矛盾, 笔者将试图从留守儿童、监护人、社会、学校这四方面去分析原因。

首先, 从留守儿童本身来说, 其属于未成年, 是需要接受教育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 其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校教育都会产生需求, 这是个客观存在的原因。其次, 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很大程度是与监护人有关。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观念比较落后、教育方式及方法的不得当、自身的经历及知识文化水平的不足都会影响到留守儿童接受的家庭教育。再次, 社会教育的缺位与一些政府部门的不重视有关, 有的在政策上说是重视, 但在实际行动时却不能做到也是社会教育缺位的原因。最后, 学校无法弥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带来的空白。如学校的教育理念没有转变, 仍以知识教育、应试教育为主;农村学校师资大量流失, 无法提供更多的除知识教育以外的教育。

3、建议与对策

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教育矛盾, 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对策。

第一, 农村学校应开设非知识教育方面的新课程, 如心理课等, 也可安排心理老师,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及情感满足等。对农村学校的支持要由“硬件”逐步向“软件”过渡, 即农村学校不仅要从教学设备及设施等方面进行改善和升级, 还应要加强学校教师素质, 更新学校教育理念。

第二, 家长要经常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子女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 并与监护人、学校共同配合, 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第三, 充分发挥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作用。留守儿童人数较多的社区可以建立青少年或儿童活动中心, 让儿童在这个共同的活动场所中增进了解、相互支持。政府应发挥作用, 积极制定和实施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计划与方案, 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第四, 解决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幼儿教育问题。应加快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 要为随父母流动到城市的农村幼儿提供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

4、讨论

研究的结果中仍存在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首先, 该研究的调查样本的数量和范围也不够大, 可能会导致调查的结果具有局限性, 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出广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然后, 该研究只是对广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 而对于会造成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仍值得今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谭深.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 2011 (1) :138-150.

[2]段成荣, 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 2005 (01) :29-36.

[3]王秋香.家庭功能弱化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J].文史博览, 2006 (07) :69-70.

篇9: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方式和范围

调查以问卷、面淡或电话访谈、随堂听课等方式进行。调查范围涉及到河北省衡水市卫星市县冀州市、枣强县、武邑县以及较偏远的饶阳县、安平县、故城县、武强县等7县市23个乡镇的54所农村小学。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18份。调查结果所显示的数字为该选项的选择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之比。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问题显示

1.教师基本情况

女性教师占75%;年龄层次68%在30~39岁,14%在40~49岁;最高学历54%为大专,37%为本科;取得最高学历的途径46%为函授,26%为自学考试,21%为电大,全日制脱产学习只占7%;取得最高学历的专业75%为师范类非英语专业,21%为非师范类非英语专业,英语专业只占14%;从事英语教学的途径44%为非英语专业毕业分配,40%为转岗,16%为英语专业毕业分配。

问题显示1:教师进修英语专业存在着较大的实际困难。女性教师占75%;教师的年龄层次68%主要集中在30~39岁,正是工作、家庭两繁重的时期。访谈了解到,绝大多数教师属兼任英语教学,周学时基本都在12个以上。而且,由于84%的教师为非英语专业毕业,加重了英语专业进修的难度。

问题显示2:继续教育偏离专业较远,进修质量有折扣。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大专(54%)和本科(37%),而获得最高学历的专业86%为非英语专业,93%通过非全日制途径获得,84%为非英语专业毕业分配或转岗从事英语教学,以上种种因素难以保证教师专业功底过硬。访淡中,多数英语教师表示可以应付“以本为本”的日常教学,但对外语习得理论、教学理念、语言文化等方面知之甚少,不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有效学习方法。

2.师资培训情况

师资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周期短、针对性强、见效快。培训方式主要有上级教研部门组织集中培训(82%)、校本培训(61%)、上级教研部门送教下乡(37%)、校际培训(25%);培训周期主要为不定期(75%),一般安排在周末(37%)和寒暑假(33%),少数在工作日(14%);培训形式以培训教师讲授为主(67%),其次是观摩公开课(51%)和教学技能比赛(18%);培训内容依次为教材研究(59%)、计算机操作(54%)、英语课程资源利用(53%)、课标研究(35%)、教法研究(26%)、语言基础知识(25%)、教学理沦(19%)和英语学习理论(6%);在问及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实际需求时,68%表示符合,30%表示不完全符合,2%表示不符合;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教学设施(58%)、教学方法(35%)、教学资源(19%)、语言技能(16%)、现代化教学技能(14%)、语言知识(7%)、教学理论(3.5%)、英语文化知识与理解(1.7%);最希望得到的培训依次为教学方法(53%)、教学资源的使用(46%)、现代化教学技能(42%)、科研方法(36%)、语言技能(16%)、英语文化知识与理解(11%)、语育知识(8.7%)、教学理论(7%)和外语习得理论(7%)。

问题显示3:培训内容主要定位于“能够完成课本教学”,忽视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加强。排名靠前的培训内容为计算机操作、课程资源利用、课标研究,而最具专业性的教法、语言知识方面的培训仪占25%左右。随堂听课发现,教师的语言知识捉襟见肘,语音语调错误屡见不鲜,并对学生用汉语拼音标注读音、像上语文课般拉长音调念唱英语句子或对话等现象毫无纠正,使学生养成了难以纠正的不良学习习惯,大大影响了学生的英语感知能力培养,有悖于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教学目标。另外,访谈中许多教师认为外语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没什么關系,只要有了基于教材的语言知识、教学方法和一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就可以完成课本教学,把“完成课本教学”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等同起来。

问题显示4:培训方式虽具多样性,但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培训效果不理想。“新课标实践”、“教育理论实践”等培训内容主要由县级教研部门组织集中培训或送教下乡,以培训教师“满堂灌”式的讲授为主,对所谓“重点章节”照本宣科,而教学研讨、观摩和讲评公开课、教学技能比赛主要在校本和校际之间进行,理论和实践基本上脱节。由此看出,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不达标以及对教学中存在的专业问题缺乏了解,使培训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结果出现了“培训内容符合需求却不能满足需求”的怪现象。

问题显示5:培训缺乏延续性跟踪,不能很好地通过培训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们普遍认为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访谈了解到,虽然大多数学校配备了远程教育系统及其教育资源,但由于培训不到位、不系统,跟踪指导不及时,教师操作不熟练,导致设施被搁置或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了教师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培训和发展。

三、思考与建议

1.政策支持,鼓励教师学历提高与专业进修相结合

(1)政策先行,为教师进修排忧解难。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可采取倾斜政策,在英语专业学历进修方面予以适当支持,比如在交通费用、学费、生活费、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照顾或优先,鼓励学历教育与专业进修相结合,尽力避免单纯性的学历追求,节省教育资源,缩短教育周期,加快高学历专职英语教师的培养进程。

(2)优化专业进修课程,对口培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出面协调,使承担学历教育的地方院校创造性地优化教师进修课程,与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重视技能和素质培养,满足学员的实际教学需求。

(3)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减轻教师专业学历进修的压力。由于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基础薄弱,对英语专业的学历进修自然会产生畏难情绪。语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旨在感悟和运用,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进修教师对语言知识和理论的实践摸索和大胆运用,从而实现原有基础上的丰富和发展。

2.加强高素质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进行师资培训

(1)与当地高校合作。针对教研部门“教师更新慢,专业教师不多,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的现象,市级教育教研部门可以与当地高校合作,利用高校英语教师资源,在语言知识、教学理论、外语习得理论、跨文化交际、科研等方面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定期进行非学历专业系统培训,加强高素质培训教师队伍建设。

(2)共享优秀教师资源和教育资源。农村小学可以与当地城市小学建立“手拉手”互助關系,也可以鼓励离退休教师发挥余热,从而增强培训教师的力量。

(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一方面可以把高校实习与师资培训结合起来,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和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与理论方面实行互补,得以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区内的中学英语教师资源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传、帮、带,逐渐加强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

3.做好培训计划,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1)实行分层培训。充分利用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确定教师的培训层次,实行分层培训,解决“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问题,避免因“一刀切”造成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重复浪费,把培训落到实处,真正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

(2)基于教学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师资培训要避免“满堂灌”,必须结合“课例研究”让受训教师参与课堂培训,或观摩公开课或小组合作研究教案和设计课堂活动,通过听、讲、评、议等环节指导受训教师理论联系实际,以利于教师较好地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培训做到延续性。不仅要保证不同层次培训内容的系统性,而且要保证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和后续加强巩固,使受训教师专业素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摸索得到系统而全面的提高。

上一篇:泉城大挑战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幸福观》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