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 紧扣新主题 推动新发展

2024-08-14

适应新常态 紧扣新主题 推动新发展(共12篇)

篇1:适应新常态 紧扣新主题 推动新发展

适应新常态 围绕新主题 推动新发展 在更高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在区委八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2015年1月9日)

张 海 波

同志们:

中共南明区委八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今天下午就要结束了。下面,根据区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这次全会上,丽霞书记作了《告别棚户危房,共建美好南明,奋力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的‚排头兵‛》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一年来区委常委会工作,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明确了工作思路、目标和要求,完全符合中央以‚新常态‛思维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符合省、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符合南明发展实际。区委八届一次会议以来的三年,是南明发展质量最高、发展速度最快、发展红利释放最多的三年,增比进位逐年提升,2013、2014连续两年获得全省第一,全市目标综合考核连续三年第一,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康并迈向基本现代化建设,跻身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和‚投资潜力百强区‛。这些成绩的取得,确实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区委坚强有力的领导,得益于各方的积极助力,得益于全

全会的精神、区委的要求传达到每一位党员干部,增强围绕全局、服务全局,强化落实、狠抓执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要聚力推进工作。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着力于提高干部群众认识,加强思想引导,做到认识上高度统一、行动上步调一致。要紧扣目标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抓住重点、攻坚难点,带动全局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要紧密联系群众愿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作为回应群众关切、释放发展红利、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要求。

三要聚智创新变革。贯彻落实全会精神,重要的是要以创新的思路、变革的举措推动工作。要不断集聚发展的正能量,自觉把全会确定的思路、举措和目标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中,落实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加快新发展的主动作为中,落实到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开足马力的干事状态中,用新视角和新思路,正确认识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锁定目标任务,找准主攻方向,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和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严守‚两条底线‛,同频共振、砥砺奋进,实现了争当贵阳发展升级版‚排头兵‛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在克难攻坚中实现新突破。一年来,我们

1000余家企业入驻。高端商务发展迅速,投资6亿元的国贸逸天城顺利开业,从传统购物转向生活美学新概念,开创了全省商业业态新模式。多彩贵州城文化展示中心、1958创意园、黔文化交流中心等项目在第九届旅发大会精彩亮相,全区旅游收入、接待旅游人数分别达到240.54亿元、920.4万人次,增速均达到20%。坚持转型提升做大二产。二产增加值达到117.37亿元,增长16.9%。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花果园建立了南明云产业示范基地,完成呼叫中心2000坐席;贵州佰仕佳科技公司与IBM公司联合建设的大数据人才培训基地快速推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抓好工业企业的监测、服务、协调和生产调度,深入推进工业‚百千万‛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85家,增加值35.6亿元,增长22.5%,资质以上建筑业增加值71.55亿元,增长21%。立足生态禀赋做特一产。坚持以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抓手,加快推进水果、蔬菜、花卉等生态农产品基地建设,完成1.8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升级改造蔬菜保供基地6490亩,启动了永乐乡生态旅游村庄整体规划,制定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了支持鼓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政策措施和目标。

(三)投资拉动在项目建设中实现新突破。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落实项目建设‚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良性滚动机制,以省、市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临空经济区、‚5个100工程‛为重点,全力推动项目实施。9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4.27亿元,超全年目标81个百分点,位次继

高服务效率、提高保障水平,着力解决影响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的问题,建立专人专班服务机制,提升了服务环境。突出科技创新力。充分发挥政策和资金引导扶持作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全年专利申请量2248件,授权量1018件,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省第一。成立了3家校园科协和企业科协,为构建‚科技创新联盟‛提供了新生动力。顺利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区(县)复查测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89.5%,位列全省第一。

(五)城市管理在创新变革中实现新突破。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总抓手,实施‚靓丽南明提升工程‛,全力攻坚‚创模‛,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对3个社区和8条主要路段清扫保洁外包,实行市场化管理;下沉193名城管队员到乡和社区,实行扁平化管理;投入资金225万元,配备110台新型环保垃圾清运车辆,扩大机械化作业范围;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拆除违法建筑58.83万方,控制新增违建23.15万方,超出拆违任务23万方;实施了贵阳生态文明论坛、酒博会、旅发大会等重要活动期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完成机场路、市南路、观水路等重点路段沿线和贵广高铁24公里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大力推进‚创模‛攻坚。完成环城绿化景观林150.4亩,新增绿地47万方,森林覆盖率达到41.24%;投入1150万元,实施汪家大井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完成3个落水洞生态修复;开展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清洁、渣土管理,实施非煤矿山复绿,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5.2%;实施重点企业污染源治理专项工程,污水排放、油烟治理等均达到目标值,满足群众多层次学前教育需求。公办中小学接收进城务工人子女达到55%。四是群众安全感得到提升。深入开展‚两严一降‛,新增专项经费1亿元,在村(居)设立综治站和警务室,组建290支巡防队伍,投入1000余万元购置警用设备设施,形成整体联动、协同作战、精确打击,有效提高防范打击水平,刑事发案下降21.11%,破案上升26.47%,安全感测评96.28%,上升4.68%,较2013年上升22位。开展‚大清查、大收戒、大扫毒、大整治‛禁毒专项行动,收戒吸毒人员1474名,破获毒品案件734起,打击处理793人,抓获吸毒人员1578人,缴获各类毒品2.58万克;对社区戒毒人员实施‚一对一‛帮扶,配备201名禁毒辅警下到居委会,全面打响禁毒人民战争。五是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高。筹措资金1000余万元,解决11587户居民的供水难问题;完成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开展全科医生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提高计生优质服务水平,获得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没有发生一起较大安全事故。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喜人;步入2015年,我们信心满怀。

三、关于2015年工作的总体安排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告别棚户危房、共建美好南明‛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按照区委全会确定的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2015年

区近两年发展速度很快,从2013年全省第28位跃居2014年第3位,凯里、遵义等县(市)都有较强产业优势,竞争力也很强。与周边省会城市中心区相比,我们综合实力的差距就更大。我们的经济总量仅相当于昆明五华区的60%,成都武侯区的70%,南宁青秀区的80%。如果我们不保持一个与去年相当的发展速度,肯定会掉队。从自身发展的态势看,南明已经迈上了转型发展的快车道,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等正在集中释放能量,今年,我们要重点开发建设10个集中连片和14个非集中连片棚改项目,大数据基地、呼叫产业孵化基地等产业项目、以特色楼宇总部经济为主的新商圈建设加快步伐,投资拉动作用必将显现。市委、市政府明确未来三年双龙临空经济区南明片区的经济指标均纳入我区统计,今年又是临空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会战年,加上原来我们引进入驻临空经济区的产业项目相继开工,投资会加大,对我区而言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实现目标完全有可能。

按照区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2015年我们要以实施‚告别棚户危房,共建美好南明‛为统揽,适应新常态、紧扣新主题、推动新发展。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新常态统领,不断激发改革发展内生动力。就我区而言,传统产业支撑乏力、发展空间不断萎缩、城市承载能力亟需提升,这就是我区面临的现状。要突破这些瓶颈问题,唯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才能释放发展的活力和潜力,赢得发展的红利。一是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抓紧公布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突出

于我们历史欠账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必须要稳定政府投资,将投资盘子科学分解,全部进度化、图表化、项目化。要在确保省、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投资任务完成的同时,理清区级项目的投资量,强化投资调度,实现项目更多实物化,确保老城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个亿。从投资结构看,我区去年的产业投资仅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1.1%,说明投资结构上是有缺位的。中央明确提出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七个方面预算内投资规模,省、市也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今年,我们要实施的棚户区改造、大数据呼叫产业、互联网创业基地、新医药项目、美丽村居建设都在中央扩大投资范围内,我们要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并吸纳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项目投资,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力争产业投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从投资效益看,过去大规模、‚地毯式‛、粗放型的投资模式已经淘汰,今年,政府的投资要做到精确投放,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效益最大的领域和行业,对不能快速形成规模和产能的,要立即进行调整平衡,确保政府投资项目产出效益最大化。二是要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第三产业在我区具有绝对的支撑作用,要运用新型业态提升传统商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新技术改造传统模式,大力发展体验式商业业态,做大做优三产服务业,让群众‚愿消费‛;要充分把握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趋势,培育和打造好永乐乡城郊观光旅游、大健康产业等新的消费增长点,让群众‚扩消费‛;要在增加居民收入、完善保障政策方面综合施策,实施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让群众‚敢

地的设计建设。在提升城市景观的同时,引入‚立体城市‛思维,比如南浦路改造就要思考在增加绿地和活动空间的同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机电设备库、购物场所等。三是科学布局产业。我们实施10个集中连片棚改项目将打造一批集楼宇总部、高端商务、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地标建筑,我们要根据城市综合体建设布局进行产业规划。在中心城区要加强对高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培育,如把贵钢地块打造成为集金融、高端商务、总部经济等为一体的城市大型CBD,促进城市高端服务业整体提升。按照市委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要求,积极推进甲秀楼、达德学院等周边地块改造,着力打造甲秀楼旅游文化商务核心区,使之成为传承贵阳历史印记和城市灵魂的文化旅游新坐标。同时,还要适时布局一批品茗和茶文化展示项目,形成南明文化特色。四是转变城市管理方式。引入‚大数据‛思维,推进‚大城管‛模式,进一步夯实网格化管理、探索信息化调度,通过市场化运作、扁平化管理、机械化作业、法治化规范的方式,充分利用市场参与,变‚突击‛为‚长效‛。同时,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以整治‚脏、乱、差‛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向城市垃圾宣战,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专项整治行动,投入5800余万元用于环卫设备设施添置和居委会卫生清洁工作,广泛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净化行动,确保半年内城市环境大改观。

(四)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产业发展上不能再靠‚大占大建‛的‚旧常态‛,必须探索通过棚户区的改造疏解居住人口、集聚城市资源,赢得发展空间来实现

发展特色工业经济。工业是南明区的短板,发展新型工业经济,打造特色产业园区迫在眉睫。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已经同意将龙洞堡工业园区一块462亩的净地调整给我区,作为发展新医药大健康产业的特色园区,我们要抓紧完善相关手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高新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医药项目,积极与美国前沿生物医药高科技、瑞士高端医疗器械制造等企业对接,促使项目尽早落地建设。要抓好高增加值企业、高增加值率比重企业、高产值企业扶持,推动技术改造,实现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增加3家以上工业上规,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2亿元以上,增长15%以上。四是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兼顾好永乐乡水源保护刚性限制和农民生存发展的需要,创新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农业增效新路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现代高效农业,统筹实施村寨整体规划,在水塘、石塘、羊角试点开展美丽村居建设,启动水塘江西坡欧洲风情农民新村样板点建设,把永乐乡建设成为群众度假的休闲地、周末的好去处。

(五)注重绿色生态发展,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严守‚两条底线‛,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保护‚青山、碧水、净土、蓝天‛,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一是优化城市生态空间。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科学有序地实施空间开发,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进一步细化片区功能定位,引导各片区优化发展、保护生态。严守生态红线,严格执行新《环保法》、《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7 富民、财富增值、民生普惠‛四项工程,拓展‚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积极做好被征地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快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建设,发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城乡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0%以上。二是扎实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教育优先投入、优质发展、优化布局,深化教育开放合作,借助北京十五中优质资源将三十三中打造为品牌中学,确保北京实验二小贵阳分校、北京朝阳实验幼儿园贵阳分园建成开学,深入推进‚三名‛工程,培养一批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把教育办成老百姓最能切身感受的优质公共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达标。三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基药改革,实施二戈、花果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社区卫生院‚全科医生‛建设,引进专业特色门诊,满足老百姓就医需求。推动养老机构建设,建设龙洞、油榨2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鼓励医护型养老机构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社区体育运动会,组队参加全省第九届运动会,并力争取得好成绩。

(七)遵循法治思维方式,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确保依法治国重大方略在南明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按照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要求,把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

篇2:适应新常态 紧扣新主题 推动新发展

当前“新常态”成为广大公众耳熟能详的热词,作风建设、依法治国、深化改革等等一系列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新常态下我们该怎样立足本职工作,适应这些新常态呢?

一、树立正确价值观,摆正心态。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收官,“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从严治党”已然成为党内生活新常态。作为公职人员,必须端正思想,保持头脑清醒和一颗平常心,无论谋事还是做人都要严格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从严从实抓作风,持之以恒改作风,把握机遇,净化自身,把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追求,全身心投入供销社事业之中。

二、树立正确人生观,真抓实干。在作风建设和从严治党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下,我们供销社人要摒弃那种“不干事就不会出事”的理念,“干与不干一个样,早干晚干一个样”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脚踏实地,把精力投入到落实上,重实干、办实事,把推动问题解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党政分忧、为企业解难、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进一步转变作风,把工作抓紧、抓实、抓细,努力把供销社建设成服务“三农”的窗口,成为展示供销社良好形象的窗口。

三、树立正确政绩观,务求实效。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发扬钉钉子精神,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气,以 “咬定青山不放松”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尊重规律,多动脑筋,多花心思,用心干事,用脑干事,用神干事,抓好新农村流通网络,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体系建设,切实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解决好农民“卖难”和居民“买贵”问题,做出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工作成绩,做出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真绩。

“识时务者为俊杰”,适应新常态、落实新要求,才能谋求新发展。作为供销社工作的我们只有立足当下,找准定位,才能实现供销社的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立足实际、解放思想。要认清当前供销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渐处于边缘化状态,几乎没有行政职权的尴尬局面,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决定》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要严格按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改造自我、服务农民”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肃认真的整风精神,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其次要苦练本领、真抓实干。“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只有扎根实际,干出成效,让实际成效成为最会说话的广告。供销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只有真正学会群众语言,读懂群众表情,了解群众心理才能更好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要心系群众,深入群众,与群众拉家常、聊农事,通过各种有效渠道,知道群众诉求,即有效的沟通能力;沟通的关键是要解决,这就涉及到服务群众的能力,要在全面掌握群众的诉求上,全方位、多层次的解决群众的困难,才赢得群众的支持;同时对于群众一些无理诉求,我们也要提高说服感召力,引导教育群众,让群众走出死胡同,即说服感召力。

最后要务求实效,重点突破。“牵牛要牵鼻子”,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要善于分析矛盾,才能对症下药解决矛盾。当前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就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因此要一改供销社联系基层不够,担责意识不强,要主动作为,坚持“为农服务,市场导向、开放办社、联合合作”的原则,以“改造自我,服务农民”为目标,以企业、基层社、专合社、协会发展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全面深化供销社改革为动力,强化“四大体系”建设,达到“为农、惠农、富农”的目的,促进供销社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篇3:适应新常态推动新发展

送走硕果累累的2014年, 跨入了充满希冀的2015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 我代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 向为振兴我国先进制造业、推进设备装备现代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广大设备工作者, 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国设备装备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 向《中国设备工程》的广大读者, 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 阖家幸福!祝愿广大设备工作者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新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过去的一年, 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 全国广大设备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铿锵有力, 先进装备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高铁之心”、“飞天一号”的成功运用, 让中国“智造”扬眉吐气。我们坚信, 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 在尖端前沿设备装备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只要我们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和关键核心技术, 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就一定能够占据战略制高点, 打造制造业强国。

新的一年,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 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广大设备工作者要同心同德, 开拓进取,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推动设备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为实现工业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为实现我们党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会长

篇4: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

2014年底,第十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揭晓,宜都市首度入围,成为继大冶之后湖北省第二个全国百强县(市)。与宜都经济协调发展的宜都教育同样步入了规范、均衡、优质发展的新常态:宜都成为教育部在全国确立的7个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区之一,这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提供了先机;“砥砺养成——知行合一”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和《语文人本教学》研究成果获全国首届教育成果二等奖,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0.11%,建立在教科研和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教育质量,成为宜都优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宜都市教育局局长周朴华说,宜都教育步入了“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的新时期,而这种新常态可概括为“深化改革、创新管理、规范办学、促进公平”。

依法治教,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2015年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年,周朴华说,对教育系统而言,就是要按照《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教育行政管理行为和中小学办学行为,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科学管理。

2015年被宜都市教育局确定为“法规推进年”,教育系统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管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元化教育需求。

一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的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二是大力推进依法治校。中小学要建立和完善符合法律规定并能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三是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结合的原则,健全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四是建立立体化的学校法制教育网络体系。在全市组织开展依法治校、科学管理专题培训,切实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五是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依法促进教育公平。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贫困寄宿生补助、普通高中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等各项教育发展政策和惠民政策。

具有多年重点高中校长工作经历的周朴华,对依法治校有着深切的感受,他说,明确依法治教工作思路、工作路径和工作目标,就是要在进一步规范教育自身的同时,规范社会行为,让教育“硬”起来。

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周朴华说:“2014年,总投资1.07亿元、办学条件达国家一类标准、设计规模全市最大的清江小学(寄宿制)如期交付使用,较好地解决了城区小学学位不足和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矛盾;顺利完成了枝城中学学生食堂等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及红花中心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12个项目的建设任务;投入254万元,配备200台学生用计算机和16套多媒体远程设备;投入96万元为4所高中配备学生课桌椅6000套;投入44万元,改善9所山区学校师生住宿条件和配套设施。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4年,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再次提档升级,我们要让这些优质的硬件资源发挥应有效益。”

2015年,“教育内涵建设”被宜都市教育局提上了全新的战略高度,在周朴华看来,内涵建设是区域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但推进的难度也大大高于办学条件等硬件的改善。

如何提升教育软实力?周朴华说,“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他扳着指头列举了2015年的三大举措。

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创新思路,完善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深入推进教师交流制,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二是加快引进优质资源,创新办学模式。加强名校、名师的引进力度,把外地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和雄厚的师资等教学资源汇集到宜都来,带动全市教育水平的快速提升。通过引进名校创办分校、与外地名校联合办学等多种途径,依托品牌优势、师资优势和管理优势,借船出海,全面提升宜都教育内涵。

三是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在全市倡导启发式、体验式教学、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营造独立思考、互动交流、激励创新的教学环境,完善教科研体系,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持续推进“高效课堂”工程,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2014年宜都义务教育学校1643名专任教师中,交流教师205人,交流比例达到12.8%。周朴华说,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方面通过岗位研修、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另一方面完善《中小学教师交流管理办法》,推行城乡和乡镇区域内教师置换培训制度,寻找差距,扬长补短。

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为契机,促进区域教育协调高位均衡发展

学校管理“管什么”?周朴华说,《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给出了明确答案,该管理标准是依法治校的具体化,“我们就是要通过认真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先行先试,提升内涵,对照标准,规范办学,科学管理。”2014年8月2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随后,宜都市被确定为全国7个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区之一。

义务教育是县域教育的重头戏,周朴华表示,“我们要借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这一契机,加快区域教育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步伐,并以此促进教育的协调高位均衡发展”。

一是“三制”“三创”常态化推进。继续坚持“三项制度”(期中教育教学检查通报制度、学科教学质量调考制度、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考核制度),持续开展“三项创建”(办学行为合格校、示范校创建活动,高效课堂合格校、示范校创建活动,艺术、体育合格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二是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管理。有计划地推进高坝洲中学学生食堂、大堰堤小学教师周转宿舍等6个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和教师周转宿舍改扩建工程;对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逐项分析工作差距,加强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加强学校艺体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是推进学前教育规范化建设。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毛湖淌、高坝洲、松木坪、五眼泉幼儿园等工程建设,确保今秋交付使用;完善公建民营幼儿园管理办法,出台《宜都市认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四是实施高中教育优质化发展工程,稳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五是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突破。加快国家级中职示范学校建设步伐;实施职业教育内涵提升工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强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实行联合办学,发展壮大特色专业,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六是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按照《宜都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方案》,全面推行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初步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

近两个小时的采访,“改革”“发展”“规范”“依法治教”是周朴华使用频率较高的几个词汇。他说,在新常态下,让全市教育系统干部形成法治思维和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能力的任务还很艰巨。“再难也得强力推进,因为这是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对教育工作者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提出的新要求!”说这番话时,周朴华自信而坚决。

篇5:适应新常态 紧扣新主题 推动新发展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四个伟大”作出的重大部署。中央很重视,省委抓得紧,我们要想在前、谋在前、做在前,跟上步伐、合上节拍,切实把这一重大政治任务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真学才能真信

抓好主题教育,学习教育是第一位的要求、是贯穿始终的任务。要以真学真懂促真信真用,才能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主要做到“三有”:

有态度。要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掌握创新理论成果、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应对新挑战新问题都需要我们加强学习。学习不是做给上级看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锲而不舍、聚沙成塔、久久为功,费一番苦功夫才会有收获。

有方法。要解决好怎么学的问题,实现“零散学”到“系统学”的转变。要原原本本学,全面准确掌握领袖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要联系实际学,结合使命任务和岗位职责,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要深入思考学,多一些“慢阅读”“深体悟”,少一些“浅阅读”“快浏览”,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有效果。要解决好学习目标是什么的问题,实现“重过程”到“重实效”的转变。要摒弃作秀式的学习、摆拍式的学习,扎实抓好个人自学、集中学习、研讨交流、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确保学出信念、学出境界、学出担当、学出本领、学出干劲。

深研才能深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要聚焦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专题调研,做到全员覆盖、全面深入。主要走好“三步”:

走出去。新路来自基层,智慧来自群众。要增强群众思维、实践思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走出办公室、迈出机关门,把自己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挤出时间、腾开身子、轻车简从、深入群众,自觉在基层一线强化宗旨意识、增进人民情怀、寻找发展之路。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做出榜样。

走下去。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调查研究不能“走过场” “看盆景” “有套路”。要到问题突出的地方去、到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到社情复杂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在工作落实一线锤炼作风、增强“四力”、练好内功、破解难题。

走进去。要端正态度、放下架子、当好学生,虚心向基层学习,躬身向群众请教,不要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而要沉下身子、稳住步子,走进干部群众心中,真正把基层的经验做法、问题困难、意见建议搞清楚、弄明白。

细查才能细纠

检视问题考验党性和作风、考验担当和责任、考验胸襟和勇气。找准病灶才能治好顽疾。要把对照检查摆在突出位置,边学边查、边查边纠,切实解决好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做到“三找”:

找的全。要严格对标领袖思想、对标党章党规、对标初心使命、对标群众期待、对标先进典型、对标工作职责,采取上级点、同志帮、自己查、群众提等方式,从思想、作风、工作、纪律等各个方面进行扫描,全面查找自身不足和工作短板,条分缕析梳理出来,研究提出整改措施。

找的准。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调好镜头、对准焦距,着力查一查在学习领袖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方面有哪些差距?在履行岗位职责、担当使命任务方面有哪些差距?在加强作风养成、推动工作落实方面有哪些差距?在严守纪律规矩、保持政治本色方面有哪些差距?

找的深。检视问题要有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要放下包袱、敞开心扉,广开言路、虚心求教,直面问题、勇于自省,拿出气度和胸襟,结合调查研究,多方听取意见建议,防止蜻蜓点水、避重就轻,避免似是而非、大而化之,切实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找深,接受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

实做才能实成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要用实的作风、实的措施抓好问题整改,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主要做到“三抓”:

抓整改。要在专项整治上发力,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确定的整治任务;要在破解意识形态领域突出问题上发力,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要在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上发力,改进宣传思想工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风;要在增强“四力”上发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抓转化。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打实、硬碰硬,雷厉风行、见底见效,把功夫下到出实招、求实效上,通过扎扎实实的整改,切实在理论水平、政治品格、责任担当、干事创业等方面实现大转变大提升,在转化提升中把主题教育引向深入。

抓经常。要把整改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之中,经常查一查、看一看是否整改到位、是否出现反弹,是否发现新问题,反复抓、抓反复,经常抓、抓经常,一时解决不了的,列出时间表,按期整改,做到问题不整改不放过、整改不见效不罢手。

篇6:新常态、新发展

那么,放眼开发区,该如何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展现新作为?开发区一班人研究确定,必须按照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新要求,以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升发展质量为核心,突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两个关键,实施产业升级、项目突破、改革创新、城乡统筹、生态优先五大战略,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强势崛起。

新常态蕴涵新机遇,新常态催生新希望。面对新常态,开发区人以崭新的视角研判新常态,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新常态,努力在新常态下扬帆奋进!盯住一个目标

实现新常态下的跨越式发展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进一步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作用,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发区的决策者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沉着的定力,研究制定了新常态下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前进的脚步更加自信从容。

结合开发区实际,今年开发区将继续瞄准“中原争第一、全国进百强、打造千亿级”这一目标,积极谋划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思路和举措,力争今年生产总值增长10%,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进出口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4%。

今年,开发区着力抓好高效投入,大力实施项目突破战略,把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主要力量,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为科学跨越提供有力支撑。初步确定53个总投资723亿元的区级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35亿元,其中过50亿元项目6个,过5亿元项目22个。

对所有重点项目,特别是投资50亿元的鲁西新能源装备项目、600兆瓦建筑一体化薄膜太阳能幕墙制造基地项目、投资30亿元的中通新能源及节能型客车生产基地项目等重大项目,继续强化“镇园合一”管理体制,实行领导挂帅、镇园一体、片区分治、部门帮包“四位一体”模式,严格落实项目帮包责任制,确保项目高效率推进、快节奏落实、高水平完成。

围绕项目引进,今年开发区创新招商体制机制,实行全员招商搜集招商信息,专业招商部门对接筛选进行洽谈签约,业务部门、乡镇(街道)负责跟进服务,确保项目落地达产达效。重点抓好普尼太阳能(杭州)光伏电站、希杰生物2000吨氨基酸、AH智能环保储能及动力系统装备、太洋药业原料药及制剂等一批重大在谈项目,确保项目早日落地开工、尽快投产达效。

跨越发展的新号角已经吹响,开发区人将以真抓实干的精气神奋力拼搏。贯穿一条主线

以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1月19日,600兆瓦BIPV薄膜太阳能幕墙生产制造项目在开发区开工,将打造集薄膜太阳能幕墙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新能源基地。BIPV薄膜太阳能幕墙项目成功落户开发区,是今年开发区推动工业经济优化升级的“典型代表”。

转方式,调结构,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今年,开发区大力实施产业升级战略,不断加快从规模数量的外延型发展向质量效益的内涵式发展转型,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结构的拓展升级、生态环境的优化升级。

——围绕工业提质增效,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提升汽车及零部件、机电装备制造、金属材料及有色金属深加工、生物食品医药等四大工业主导产业的层次水平,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新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

——围绕服务业倍增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电子商务、商贸物流、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等四大服务业板块加快发展,实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突破,逐步提高服务业经济的比重和水平。

——围绕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以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为总抓手,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阵地,重点发展农产品物流、苗木蔬菜种植、种子研发、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形成现代农业框架,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

——实施环境优先战略,建设生态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争创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山东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狠抓节能减排,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通过资金扶持、优惠政策等方式,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支持企业间的共生合作和基础设施共享,完善循环经济链条,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必将大力提升开发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打造区域经济竞争中的新优势。开辟一条路径 打造科技创新的新高地

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谁跑在前面,谁就能在经济格局调整中占居有利位置。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开发区决定,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从体制、政策和具体措施上采取更大的力度,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以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抢占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

积极培育创新型领军人才和企业。区财政每年列支3000万元经费配套企业科技投入,选择一批具有规模优势、创新实力较强、具备发展潜质的骨干企业,引导企业研发设计、装备提升及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家工作室或企业实验室,集聚国际顶尖人才和团队,掌握一批产业级重大原创性技术成果,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加快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积极设立研发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载体,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质量,扩大孵化器规模,申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院士)工作站和国家实验室等,创建国家机器零部件质量检测中心、石油钻杆套管检测中心,申建中通、日发国家产业化示范特色研制基地,推进中钢联金属制品研发检验中心、汇通钢铁研发中心、海创工贸高速电子辐照检验中心、山东日发剑杆织机工程实验室等10多个研发平台建设;加强与国家重点大学、重点实验室等科研院所的联系,创建更多的开放式产学研联合平台。

新常态下,开发区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正源源不断地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激发一股动力 释放改革开放的巨大红利

深化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所在。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激情四射、活力迸发。

新常态下,开发区将坚定不移地走好改革发展和开放发展紧密结合之路,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推动科学跨越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具体操作中,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全服务”,优化开发区运行机制,合理确定区、乡管理权限,科学确定机构设置,实施大部门制,强化企业化、扁平化管理;探索联合执法新体制,实行城乡建设、规划、环境、市场等联合执法,搭建数字化综合执法监管平台,提高综合执法能力,确保各项执法有效衔接配合、做到执法监管全覆盖;实行财政体制改革。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协调理顺区、乡财政管理体制,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级生财、聚财、用财的积极性。

改革之目的,在于发展,更在于惠民。今年,开发区将全面发展各项民生社会事业,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使改革红利惠及群众。积极落实惠民政策,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重点抓好开发区社会福利中心、自来水村村通工程等十件惠民实事。同时,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加强综治队伍规范化建设,建立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狠抓安全生产和食药监管,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篇7:新常态下谋求地勘单位新发展

对于“新常态”,认识不易,适应更难。如何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展现更大作为,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担当。

导读: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迎来了“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对于“新常态”,认识不易,适应更难。如何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展现更大作为,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担当。为此,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从4个方面着重“发力”。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迎来了“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对于“新常态”,认识不易,适应更难。如何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展现更大作为,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担当。为此,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从4个方面着重“发力”。

保持发展定力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的相对放缓造成矿产品需求下降、价格下跌,引发勘查资金投入下降、地质勘查市场萎缩,全局地质矿业、建筑施工、工业企业、商贸服务等四大产业板块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各单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面对当前“新常态”,应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向好,总量还在增长,只是增速放缓。习近平说,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经济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是持续的,仍是引领地矿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此外,受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影响,地灾、环境治理等公益地质迎来了新机遇。身处赣鄱大地,我们又迎来了国家推动实施“一带一路”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历史机遇。

2015年上半年,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在国家、江西省推动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善于发现蕴藏的巨大市场机遇,在一带一路、昌九一体化、长江中游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重大战略中逐步发展壮大四大产业,充分发挥南昌作为“一带一路”、“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这一历史机遇,继续围绕“抓项目、争基金、多开钻、重人才、强管理、创特色、谋发展、上台阶”的方针,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培育新增长点,外抓市场、内强管理。一季度经济指标证明,这一工作思路完全正确,全局挺住了经济下行压力,完成产值同比增长的单位有7个,收入同比增加的单位有7个,以环境、民生为重点的地质延伸服务业务得到显着增长,完成经济指标任务充满信心。

激发创新活力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在大趋势上,我们要及时跟进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推进步伐。同时要积极总结近年来局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模式的经验得失,进一步大胆尝试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国营资本和民营资本“两个活力”,为发展注入更多的市场动力。江西地勘局属江西晶安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有色水利水电公司以及江西有色建设集团公司等单位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联大联强、敢闯敢试,通过股份制改革,彰显了国有资本的活力,经济发展继续向好。其中,晶安高科在锆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经营利润实现逆势上扬,继续领跑全国。

在自身发展上,“创新也是一大改革”,是单位发展的最强驱动力,是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刻领会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走向,坚持以科技引领产业、以人才助推产业,做大做强“江勘”经济。近年来,通过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局属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五队、江西金源有色地质测试有限公司通过引进V8多功能电法工作仪、岛津MXF-2400多道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工作效率、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提高,创新驱动效应及人才集聚效应得到初步显现。

深挖管理潜力

“管理也能出效益。”强化内部管理潜力无限,科学的管理手段也是单位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新常态”下,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在规范财务管理、强化审计监督、严格安全生产保障、提升办公信息化和自动化等常规重点基础上,要更加强调法治思维在管理中的运用。近年来,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出台并认真落实了一批财务管理制度;在增强融资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风险管控,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内审提出的意见建议切实整改。内部审计监督得到强化。仅2014年全局即完成审计项目47个,首次对局机关五部门进行审计检查,将“三公经费”和执行“八项规定”情况纳入事业单位审计重点,做到“常态审计,重点突出”。安全生产贯穿始终。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精心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严格规范钻探作业等一线环节现场管理,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实现平安发展目标。档案管理规范有序。圆满完成全局文书档案的汇交工作并获得省档案局“省直档案移交先进单位”表彰,规范了借阅相关流程。局机关服务优化升级。切实按照“决策大事、服务小事、解决难事、敢于担当”的要求,提升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结合“连心” 驻点活动,扎实改进机关作风。

汇聚实干动力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一切宏伟的蓝图都是靠实干绘就,一切美好的愿景都要靠实干实现。江勘人有着“艰苦创业,积极开拓,献身地质事业”的优良传统,也清楚地明白,市场开拓离不开实干、找矿突破离不开实干、产业升级离不开实干、一切发展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真抓实干。要依靠实干创造了辉煌历史,也必然依靠实干创造更加灿烂的未来。

篇8: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

虽然在这一年中经历了公司的合并等重大变化, 但是整体的发展战略和方向没有变。在目前中国有20家生产基地的条件下, 采埃孚天合在2015年建成并投产了张家港生产基地。这是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 建筑面积40 000m2。在这里, 将大规模生产采埃孚天合的电子驻车系统 (EPB) , 前、后刹车卡钳产品和刹车助力器产品。机械加工生产线采用了采埃孚天合全球标准的加工工艺流程, 加上本土的解决方案。既满足了采埃孚天合产品的严格质量要求, 又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成本控制。在过去几年众多工艺工程师们的努力下, 按照采埃孚天合的全球的工艺标准指导, 产品的装配生产设备已全部实现了国产化。产品的装配技术, 防错技术和追溯技术已经达到了行业的最高水平, 下一步的目标是实现更高的自动化装配比率。

该生产基地还将大规模生产被动安全产品, 采埃孚天合最新一代的安全带系列产品和安全气囊系列产品。同样, 在产品装配工艺和设备的设计制造中, 采用了全球统一标准加国产化的模式。由本土工程师主导设计, 开发、培养当地自动化设备供应商, 国外专家参加设计评审并验收。这种工作模式, 既保证了生产工艺的全球统一, 又培养了国内的技术人才, 使他们站在了同一水平上。同时, 也促使当地的自动化设备供应商的开发制造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对车辆和乘员安全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采埃孚天合的高品质乘员安全系统系列产品, 将会有快速的增长。

生产基地在实验室设备的配置和功能方面, 也都是按照公司的统一标准, 为产品和生产工艺的质量保障, 设定了严格的标准和手段。

也是在这一年, 公司还在西安工厂建成了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生产基地。在2016年会投入批量生产。意味着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生产的进一步国产化已经完成。

2015 年是一个充满了变化、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多年来高速发展的汽车行业速度降下来了, 从困惑、疑问到找出新路和对策, 我们经历了, 也逐渐习惯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新常态。

篇9:适应新常态 促进新发展

适应新常态。适应教育新常态,学校管理者要准确把握学校定位。学校的基本定位应该是服务,是尊重生命成长规律,服务学生的成长。学校管理者要转变观念,保持一份豁达与宁静,坚守良知和使命。让我们的教育不再是强迫,而是引导;不再是灌输,而是浸润;不再是施压,而是影响;不再是改造,而是改变。

适应教育新常态,学校管理者要在教师身上下功夫。江汉油田东方红学校从教师实际出发,以“遵循规律、目标定向、激发潜能”为宗旨,实施全员培训,采取“分类、分层和分岗”方式培训。对新教师进行见习培训;对青年教师采取“三练四赛提师能”模式培训,突出“互联网+教育”;对教辅人员培训以岗位操作技能为重点。名师骨干采取“教学示范、带教教师、课题研究、专场讲座、教学论坛”等形式,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示范作用。

质量立校谋发展。江汉油田东方红学校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以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为抓手,以体艺活动为载体,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根据心理学上“21天定律”,持之以恒进行“尊师敬长微笑待人”“规范书写按时作业”“言行文雅说普通话”“安全行走楼梯右行”“讲究卫生穿戴整洁”“日积月累自主阅读”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反复训练。确保“永恒的21天,成就幸福人生!”

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江汉油田东方红学校在推行“3+3”(减少课堂讲授时间,提高课堂讲授效率;减少课外作业负担,提高课堂作业效度;减少课堂无度提问,提高课堂提问艺术)高效课堂变革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探索出了“自主尝试—合作探究—巩固提高—拓展延伸”四步导学模式,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了《“3+3”高效课堂导学稿》,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到主动,教师由主演到导演的转变,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

凸显特色创品牌。做精课程设置特色。如汉字书写特色,学校将写字课纳入课表统一编排管理,长年组织学生开展粉笔字拉力赛,定期举行“三字一画”竞赛;阳光体育特色,冬季长跑、健身操、课间跑步、校园集体舞等多种形式,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起到强身健体作用。艺术教育特色,开设无线电、航模等科技课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走进工厂采访、井队参观、社区服务,把劳动和美植根于心中。

做优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凸显地域特色,传承铁人精神。教育学生弘扬石油工人“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爱国传统。完善花香校园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实施校园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实现校园整体美、环境美、艺术美、文明美。打造翰墨书香校园,提升办学品位。为师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诚信书库,让师生多读书,读好书,让校园到处氤氲翰墨芳香和人文气息。营造和谐校园,促进内涵发展。努力创设“感恩、珍惜、快乐、睿智”的校园氛围,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做强校园足球特色。江汉油田东方红学校将校园足球特色项目建设纳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让足球进课堂,普及足球知识,开展足球活动,实现“人人懂足球,个个玩足球”;让足球融入文化,开办以“玩足球、画足球、讲足球、赛足球”为主要形式的“校园足球文化节”;成立校园足球拉拉队,创编足球操、足球舞,让足球在与音乐的结合中绽放异彩;定期举办“圆梦杯”班级足球联赛,让“足球精神”入人心,炼意志,净灵魂,实现球以养德、球以健体、球以启智、球以怡情的目标。

篇10:用新理念推动县级党校新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县级党校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新挑战,是每一个党校人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筠连县委党校直面现实,从创新理念入手,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有力地推动了县级党校的新进步,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借此机会,我以“用新理念推动县级党校新发展”为题,向各位领导和同行作一简要汇报。

一、贴近学员搞教学,突出一个中心

面对素质不断提高的教学对象和网络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县级党校面临巨大的压力。老办法过时了,新方法没学会,怎么办?在认真思考和反复讨论后,我们拟定了工作规划,迈出了坚实的两大步。第一步,在全校开展“树名师,建名校”活动,强化学科建设,加大师训力度,通过几年努力,培养出以四名高级教师,两名学者型领导,一名全国知名的面试专家为骨干的师资队伍。第二步,在不断深化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方式改革的基础上,打造一批精品专题,及时推出“党校讲堂”。党校讲堂融主体班教学、科研课题、理论宣讲、社会化选学于一体,深受听众欢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党校讲堂”送教上门就达20场,在全县第二批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党校教师成了宣讲团的主力军,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肯定。

二、立足县情搞科研,夯实一个基础

科研工作既是党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党校为县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的一个极好的途径。为此,我们针对过去理论联系实际不紧的现状,响亮提出“立足县情搞科研”口号,受到县委政府的重视和基层部门的好评。作风深入了,合作紧密了,成果出来了。仅2008年,我校就完成省级课题1项,市级3项,报送科研成果8个,获市、县征文奖项6项。

三、适应形势搞宣讲,开创一片天地

针对县上宣讲力量比较薄弱的现状,我们急群众所盼,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我们到机关、到农村、到学校、到企业宣讲达36场。所到之处,宣讲热点,分析难点,解答疑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党校讲堂” 推出后,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党校教师在学习中增强了自信,在实践中提升了水平,在付出中收获了自豪。

四、围绕发展育人才,搭建一个平台

建设川南滇东北结合部经济强县已成为筠连人民的共识,筠连的发展急需一大批专门人才。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县委党校攻坚破难,乘势而上,在努力办好党校函授学历班的同时,先后与西安科大、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和宜宾学院合作,招收采矿工程专业220人,机电化工建筑专科68人,行政管理专业30人,为有志青年搭起一个新的学习的平台,为筠连发展增添了后劲。

篇11:适应新常态 紧扣新主题 推动新发展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 扩大补贴政策惠及面,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2014年,使用中央和自治区补贴资金共7869万元,是农机购置补贴实施11年来惠及农民群众最多的一年,受益农户达3.82万户,没有发生违法违纪案件,没有对购机补贴工作的投诉,群众的满意度达到98.6%。

(二) 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升了农机化水平。补贴政策的实施,推动了桂林市农机拥有量快速增长和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2014年,拉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近3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4.83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496万k W,比上年增长6.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7.8% ,分别比上年提高3.2和3.5个百分点。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补贴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加强领导。全市11县(区)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由政府行文下发,各县 (区)成立了以分管副县(区) 长为组长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二是落实责任。市与 县、县与 乡共签订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责任状178份。三是落实经费。全市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经费374万元,其中,市级经费120万元,县级经费254万元,为农机补贴工作顺利实施提供经费保障。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市农机局继续将补贴政策制作成演示幻灯片发放到县乡级,印制下发农机购置补贴宣传手册2万册。据统计,全年全市共召开各类机具演示会38场次,设摊、点进行补贴宣传活动共58次,发放宣传资料11.2万份,张贴宣传标语、横幅113条,通过媒体宣传补贴信息约381条,通过手机发送补贴信息1.47万条。

(二) 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拓展补贴需求增长新渠道。一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已进入第11个年头,很多传统的农机已趋于饱和,我市拖拉机需求量近两年来每年以8%的平均速度下滑,补贴工作面临新的考验。为此,农机部门适应新常态,将补贴领域从传统产前向产中、产后延伸,开辟了对粮食及农产品烘干技术、储藏技术和畜牧类机械的推广应用。2014年我市办理储藏、烘干、喷溉设施、畜牧水产养殖等技术推广设备共1.15万台套,使用中央资金2777.68万元,占全市中央资金使用总量的38%。二是借助广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建设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的契机,寻找新的补贴需求增长渠道。2014年我局积极向自治区农机局、财政厅和市财政局争取到工厂化育秧基地项目建设7个,当年7个育秧基地购置办理补贴农机具约230台套,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约350万元。

(三) 建设网站,加强信息公开,开设社会监督新渠道。如何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形成社会监督环境,并且在瞬息万变的网络信息时代加强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我局领导集思广益、多方谋划,筹措资金建设桂林市农机信息化管理系统。开通桂林市农机局门户网站、各县区农机购置补贴专栏、补贴网上查询管理、农机视频远程培训、投诉处理和会议功能等,为全市13个县 (区) 局、二层直属等55个农机单位实现直接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监督及召开各种工作视频会议,对及时规范公开农机购置补贴信息、有效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补贴政策实施氛围、提升社会和农民满意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篇12:主动适应新常态 实现林业新发展

2015年1月的北京,虽然节气已进入数九寒冬,但天气依然在十度上下,暖冬气候明显。伴随着阳春一样的天气,1月5日至6日,2015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4年林业工作,部署2015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林业新发展,为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作出更大贡献。

会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通报了《2014年工作完成情况和2015年安排意见》。副局长孙扎根,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陈述贤,副局长张永利、陈凤学、刘东生,局党组成员彭有冬,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专职副总指挥杜永胜,局总工程师封加平,武警森林指挥部司令员沈金伦出席会议。

赵树丛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林业系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林业放在国家全局中来认识、来谋划,立足改善生态改善民生发展林业。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林业改革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级林业部门要科学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全力服务新常态,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为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赵树丛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以全面深化林业改革为总动力,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认真实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创新林业体制机制,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加快依法治林进程,着力解决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释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强大功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赵树丛要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着力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不断激发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活力。一是坚持改革的方向和底线。二是精心制定改革试点方案。三是狠抓改革任务落实。四是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五是加强改革成效评估。

赵树丛要求,全面加强依法治林,着力推进林业治理法制化,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一是全面推进林业治理法治化。二是继续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三是严厉打击涉林违法行为。四是依法强化行政权力制约。

赵树丛要求,坚决严格保护天然林,着力解决资源保护和木材供给问题,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根本基础。一是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二是果断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三是着力提升天然林生态功能。四是对独特的天然林实行重点保护。五是提高天然林保护补助标准。六是配套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

赵树丛要求,继续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着力解决质量不高和总量不足的问题,如期实现森林资源增长目标。一是全面提升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质量效益。二是不断扩大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面积。三是大力推进森林经营。

赵树丛要求,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着力破解投入瓶颈制约,有效促进绿色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一是发挥增长潜力,为稳增长作贡献。二是发挥市场潜力,为调结构作贡献。三是发挥就业潜力,为惠民生作贡献。四是发挥投资潜力,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作贡献。

赵树丛要求,在生态资源监管中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产权不清和监管不力的问题,确保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严格保护。一是加快建立生态资源产权制度和监管制度。二是深入开展非法侵占林地排查专项行动。三是加大湿地保护和恢复力度。四是严格保护沙区森林植被。五是更加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赵树丛要求,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着力盘活林业资源,最大限度释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潜力。一是牢固树立用市场手段推动林业发展的理念。二是着力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三是逐步完善林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四是积极探索林业资产化管理模式。五是完善市场服务和监管体系。

赵树丛要求,全面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提升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切实增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动力。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三是加速集聚林业创新人才。四是全面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赵树丛要求,切实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着力提升林业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适应林业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一是不断拓宽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二是统筹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三是科学把握国际国内两类规则。四是继续完善国际合作机制。

赵树丛最后强调,不断加强林业队伍建设,着力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担当起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一是增强改革意识。二是增强担当意识。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四是增强基层意识。五是增强廉政意识。

2014年,全国林业系统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各项工作都取得明显成效,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林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家林业局成立了林业改革领导小组和7个专项小组,制定了林业改革中长期规划。确定了建立健全9项基本制度、全面加强9种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林业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总体目标。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及起草了国有林场、国有林区、集体林权制度、集体林采伐管理、土地经营权流转、重点领域投融资、农民股份合作等多方面改革意见。共调处林权纠纷19.6万起,林地家庭承包到户率比2013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

nlc202309040953

二是造林绿化任务全面完成。全国共完成造林9041万亩,中幼龄林抚育1.17亿亩,超额完成全年造林任务。全国共有4.9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3.2亿株。首批划定国家储备林1500万亩,改造培育600万亩。共生产林木种子2670万公斤,培育苗木600亿株,种子和苗木抽查合格率分别为88.4%、95.2%。12个省开展了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工作。

三是重点生态工程深入推进。启动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工程区17.32亿亩森林得到有效保护。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落实退耕还林任务500万亩。出台了退化防护林改造指导意见,启动了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防护林更新改造试点。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完成林业建设任务367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林业建设任务557万亩,新增14个重点治理县。20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验收,新批14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总数达570多处。

四是资源管理全面加强。多个省市划定了生态红线。发布了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和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开展了全国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重点国有林区开垦林地清查、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等专项行动。新批准12处国家森林公园。新增国家沙漠公园32处、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县23个。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23.05万起,破获涉林刑事案件1.9万多起。

五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加大。完成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工作,推进了第二次全国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珍稀野生植物德保苏铁回归自然获得成功。开展了2014天网行动和眼镜蛇二号行动,公开销毁6.1吨执法查没象牙及其制品。19个林业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国家级林业自然保护区总数达344个。发现并妥善处置8起野生动物疫情。

六是森林火灾等灾害防控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3673起,受害森林面积28.2万亩,人员伤亡112人,森林火灾次数有所下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启动了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79亿亩。

七是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和一批林业产业专项规划。认定了首批128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确定了69个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全国林业产业实现总产值5.26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11.1%,木竹加工及产品制造业、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产值均突破1万亿元。全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380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9.5%。全国经济林产量1.49亿吨,油茶种植面积5664万亩,花卉种植面积1841万亩,木材产量8178万立方米,人造板产量2.58亿立方米。

八是林业宣传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与主流媒体合作开展了20多项主题宣传活动,宣传了一批林业方面的重大典型。深入开展森林城市等创建活动,国家森林城市达75个,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达67个。

九是政策和法治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完成了11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12个扶贫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中央林业投入1517亿元,涉林贷款2083亿元。落实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国有林场改革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3.1亿元,安排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奖励试点资金10.9亿元。森林保险范围扩大到27个省份,新增林业贴息贷款99.4亿元。落实林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任务8.53万户,累计安排改造任务158.9万户、中央投资245.6亿元,已竣工140万户,惠及林区职工群众500多万人。办理行政许可事项4500多件,完成行政复议案10件。

十是科技和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发布了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结果,初步探明了森林对PM2.5等细微颗粒物的吸附机理。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取得各类研究成果450多项。发布林业国际标准2项,实现国际标准零的突破。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县增加到100个,建成了林业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

十一是林业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与多个国家签署了林业合作协议。成功举办首次领导人共植亚太伙伴林和营造碳中和林活动,悉尼林业目标评估等林业行动纳入APEC会议成果。开展了中美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对口磋商,参与了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谈判,成功召开联合国森林论坛国家倡议会议。

十二是“两转变、两服务”活动成效明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和“两转变、两服务”活动深入开展,累计取消和下放林业行政审批项目36项,拟再取消和下放12项,废、改、立各种制度110多项。2.2万个林业站开展了简化办事程序便民服务。

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部署了2015年林业工作,提出全年完成造林9000万亩以上,中幼龄林抚育1.05亿亩,力争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6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500亿美元。

会议部署了2015年要着重抓好的12项工作。其中包括: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加快推进依法治林、切实加强资源保护管理、全面完成造林绿化任务、继续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水平、认真做好林业灾害防控工作、积极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着力健全林业政策体系、努力提高科技和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扎实开展林业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林业队伍建设。

2015年,全国林业系统将全面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启动林业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全面完成中央确定的年度涉林改革任务,继续加强9项林业基本制度和37项具体制度建设。印发依法治林实施意见,继续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抓好各项执法行动,加强森林公安信息化和执法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扩大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范围,扩大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修订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搞好林地“一张图”变更调查。开展森林资源清查届中调查,扩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湿、湿地保护奖励试点范围。落实退耕还林任务1000万亩,启动防护林工程示范区建设,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1000万亩。出台《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5-2020年)》,发布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发布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行动要点。发布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推进第二次全国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野生动物疫病主动预警工作。落实森林防火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健全森林防火应急预案体系。加强重点地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强产业发展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增加林业产业资金投入,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编制全国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完善林业财政补贴政策,落实扶持政策和补助资金。加大稽查检查力度,确保管好用好林业资金。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和推广,加强林业标准化工作,加快发展林业电子商务。推进建立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机制下的林业合作平台,积极参加国际会议,积极应对涉林敏感问题。全面加强与中央主流媒体合作,加强对林业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行动的主题宣传。深入开展“两转变、两服务”活动,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林业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抓好林业专业技术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培养。加快标准化林业站建设,全面推行“一站式”全程代理便民服务。

上一篇:小学家长学校计划下一篇:安全教育工作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