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外活动总结

2024-08-09

化学课外活动总结(共12篇)

篇1:化学课外活动总结

化学课外活动总结

篇一:初三化学课外活动总结1份 初三化学课外活动总结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活动越来越显得重要,它不仅使对学科有兴趣和有才能的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的发展,更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通过课外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现将本学期的课外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课外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使课外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的稳定性。另外,活动内容全面、具体,教师提前备课,活动时扎实有效。小组成员对活动内容掌握较快,每次都达到了较好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大大提高,自学能力也有一定发展。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1、教师要提前备课。课外活动和其他课程一样,也要有一定内容,但还要更能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之前多方搜集材料,精心备课,安排好每一节课的每一环节,以免活动时失控。

2、内容要多样化。本学期主要以任务完成型完成,还有集体活动型,集中演示型。任务完成型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体活动型可以集中全组学生的智慧,使问题的解决更灵活、更全面。

3、针对性教育。活动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发挥他们的长处,补足他们的短处,教师要分类指导,指定不同的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活动有时比较缺少目的性,学生动手能力少。以后要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和管理学生,要形成正规的管理模式,制定良好的纪律来规范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师应该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在首位。课外活动为培养学生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园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起来,使化学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初三化学课外活动总结

关德峰

鞍山市第四十八中学

XX-7-15

篇二: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姓名:学科:日期:

刘 亚 坤 化学 XX年1月

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爱因斯坦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源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执着的、锲而不舍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甚至一辈子为之努力。

我们化学兴趣活动的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参与意识、科技实践意识、科技竞争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能力。现我将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对所观察到的颜色、状态、气味、热量等的变化做出正确的描述。让他们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兴趣活动的生命。让他们自己动手参与各种活动和制作,可以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兴趣活动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转变思维方式,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通过兴趣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获取有效的直接经验,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二、兴趣活动、实验

1、趣味实验。这类实验能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某些化学问题的作用。如:破译密信、鸡蛋壳刻字、铁树开花、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烟幕弹原理、照明弹原理。

2、制备性实验。这类实验操作步骤教多,需要的时间较长,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并能得到成品后,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同时这类实验要求操作要准确熟练,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很有益处。如:粗盐提纯、自制酸碱指示剂等

3、与生活、生产联系的小实验。这类实验既有较强的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及创造能力,在丰富他们化学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掌握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如自制汽水、灭火与火灾自救等。

4、渗透化学史和民族传统的小实验。这类实验通常从化学史的某一个发现,或是从某一个典故出发,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进一步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如:成语中的化学。

三、反馈思考

1、由于平时上课的课时很紧,课堂上的延伸有限,尤其是实验上的延伸就更少了,兴趣班的开设,给了我们机会。

2、初次进行这样的兴趣班,手头上的资料有限,经验不足,有的探究活动不够尽兴,期待以后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3、化学活动所用仪器和药品种类比较多,有的药品有毒、或有腐蚀性,仪器若不按要求去操作就可能顺坏或造成危险,所以在活动中强调的东西多了些,没能完全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

什么是兴趣,兴趣就是大热天站在太阳底下满头大汗还乐得其所的热情。

篇三:化学课外兴趣活动总结

化学课外兴趣活动总结

卓资二中 王海云

在教育教学全面改革的今天,课外活动越来越显得重要,它不仅使对学科有兴趣和有才能的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的发展,更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通过课外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现将本学年的课外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年课外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严格按照学制定的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使课外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的稳定性。另外,活动内容全面、具体,教师提前安排,活动时扎实有效。小组成员对活动内容很感兴趣,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化学素养也有一定提高。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1、教师要提前安排。课外活动和其他课程一样,也要有一定内容,但还要更能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之前布置好所需的一切。

2、内容要多样化,要贴近生活实际,难度不能太大,要和课堂教学接轨,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化学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3、针对性教育。教师要全面了解小组成员的特点,活动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分配不同的任务。发挥他们的长处,补足他们的短处,教师要单独指导,实施不同的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学生的素质较往年要差,自律能力不足,在开展活动时,入手比较慢,而且持久性不足,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管理。对于要开展的活动,教师要精心准备,紧紧抓住学生,才可能有效率。

篇2:化学课外活动总结

本活动旨在宣扬理学院化学专业,通过开幕式、化学实验、辩论赛、征文比赛、环保倡议、闭幕式等活动是同学们了解化学知识,进而巩固理学院化学学风建设成果。

化学周活动于10月24日圆满结束,化学周的成功举办,使得化学深达人心,开幕式取得了意想中的成效,化学实验也吸引了众多的同学前来观看与参与,效果也较为可观,征文比赛也是全校各学院积极参与,辩论赛中,舌战群英,各辩手一展风采,就此次活动整体看来,着实取得了较多成果。

而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些许美中不足,在活动前期的宣传上,许多宣传计划并未得以实施和执行,而导致了宣传力度不够大,宣传时间也比较晚,此外,由于活动策划的问题,并未将所有活动完美的策划与准备,从而导致在闭幕式上人员安排糟乱不堪。一个活动难免会有不足,知不足方能改进,了解了本次活动中的诸多问题,才能做更充分的准备,避免下次再出错,所以理学院这次活动既是突破同样也是找错,期待理学院活动越来越好!

理学院学习部

篇3:化学课外活动总结

自从学习了化学反应原理的电化学内容后,学生通过日常生活观察可以发现很多使用电池的地方,介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会以及对课本知识的应用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废旧电池回收和再利用的课题研究。通过此课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明确电化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绿色环保化学对于生活生产的重要作用。

二、探究明确,步骤合理

第一阶段:学生自主活动,可以通过网上查阅,借助图书馆藏书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以及一些现有的处理方法,现整理如下:

1.废旧电池的危害

废旧电池中含有汞、铅、锌等金属,而其中的重金属是对环境危害最大的。废旧电池被抛弃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壳逐渐被腐蚀,里面的内容物会随之泄露造成污染。

2.废电池废中有宝

废旧电池尽管会造成污染,但是学生会想到其中的资源也是可以利用的,锰、锌等都可以再回收,而且回收价值很高。

第二阶段:学校团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现在废旧电池的去向和一些现有的处理方法。

现在不仅中国,国际上其他国家也是对废旧电池的处理十分重视,主要的处理方法有三种:固化深埋、存放于废矿井、回收利用。

第三阶段: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在校内先组织了一次宣传活动,在活动后同学们又自发组织了一次废旧电池的回收,并且将回收的废旧电池进行了归类划分,根据我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设计了一套回收利用方案。

第四阶段:学生利用回收回来的废电池,根据课上讲过的电化学知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后根据学校的实际,利用校实验室一套废电池再利用的回收实验,回收方案如下:

[实验仪器及药品]回收的干电池若干、H2O2溶液、Ag NO3溶液、Na OH溶液、剪刀、烧杯、坩埚、铁架台、滤纸、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等。

[实验过程及步骤]

1.Mn O2的回收

将回收的废旧电池用剪刀小心剪开,取出黑色内容物,用蒸馏水洗涤,干燥后在坩埚中加热使其上附着的炭粒等燃烧,冷却后即可回收Mn O2,Mn O2可用做实验室制Cl2和制O2的原料,这样既回收了废旧电池,也为实验室提供了新的药品,一举多得。

2.提取NH4Cl

将回收的废电池中的内容物放在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过程,后过滤,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小心蒸发,得白色固体,后利用高中课本上的升华装置进行提纯NH4Cl。

3.制取Zn

将干电池的锌筒小心剪碎,将剪碎的锌片放在坩埚中加强热,熔化后小心地将其倒入冷水中,制得锌粒。

4.验证Mn O2

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H2O2溶液,在其中的一个试管里加入少量的制取的黑色固体,若反应相对于另一个试管反应速度迅速加快,则黑色固体为Mn O2,Mn O2对H2O2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5.验证NH4Cl

分成两部分检验,分别是NH4+和Cl-,其中NH4+的检验,取小试管装入由回收实验制得的白色固体配成的浓溶液,加入浓Na 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可以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里面含NH4+。其中Cl-的检验,另配相同溶液,加入硝酸酸化的Ag 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有Cl-。通过这两个试验可以证明制得的白色固体是NH4Cl。

第五阶段:根据实验结果组织学生进行结题,汇总资料,撰写论文。而后结合学生将书本知识用于实践的愿望,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关于废旧电池回收的宣传,让人们更能体会化学的魅力和用途,真正使知识学以致用。

摘要:结合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原电池以及电解池的相关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废旧电池的回收再利用问题使学生对绿色化学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不仅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体会,也更好的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废旧电池回收,自主探究实验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一.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篇4:化学课外实验活动与化学教学

[关键词] 化学 课外实验活动 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而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是化学教学独特的形式和组成部分,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实行因材施教,使学生扩大知识面,经受实践锻炼和发展智能,有利于他们发展特长和全面发展。因此,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并要善于组织和指导化学课外实验活动。

一、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主要有两点:一是传授知识与解惑,二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我们有必要把一些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特别对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科来说,这点显得尤为突出。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动力,它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具体运用,对学生加深理解课堂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当然,课堂教学也为课外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所以说,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人们常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们在课堂上仅做几个演示实验是不够的,同学们感到化学难学,要背的东西太多,枯燥无味。我在实验教学中很重视课外实验活动的开展,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在开学初就指导学生做了许多趣味实验,如“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等等,学生们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他们立马就感觉到学化学很好玩,很感兴趣。

课外实验活动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加深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宽其知识领域,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与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全体学生参加的活动,可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庭实验。如:观察蜡烛的燃烧,测定石蜡的组成,用食醋除去水垢,铁钉生锈,白酒浸泡中草药,等等。还可以成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上措施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学有动力。这样他们就越学越主动,同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展智力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我是通过组织学生检测校园周边的水样、土样的酸碱性进行探究活动的。探究活动的目的是着重考察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讲解,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经常找他们谈心,给他们辅导等。这样通过化学探究活动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多去想问题,多动脑去解决问题,开拓了他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了探索精神,培养了探索能力,学生的智力也得到了发展,使化学科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走向了生活实际。

三、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有利于扩大、加深课堂教学

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每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教师不可能把所讲的知识点都加以引申或详细讲解,有时要学生课后学习,特别是通过课外活动来弥补。如在讲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要求每个学生在自己生活的周围寻找一些保温瓶、食醋、纯碱等,再各自在家实验,根据教材上的反应原理自行设计实验,并选择适当药品来处理保温瓶内的水垢、除掉厕所便盆的污垢。这样使学生既巩固了化学知识,又发展了独立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课外实验活动中,要求学生弄懂活动中实验的基本原理,掌握活动中的基础知识,并且和课本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记忆,做到课内课外密切结合。例如在讲到氯气的性质和盐酸的用途时,学生难理解。我就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到锦屏县自来水厂考察,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考察中思考。通过参观考察,同学们深有体会地说:“现在我们明白了氯气的性质和盐酸的广泛用途,而且还了解了自来水的处理流程。”再如讲到水的资源时,安排学生到污水处理厂参观考察,使同学们学到了大量的课外化学知识并增强了环保意识。通过一系列的课外实验活动,许多同学还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思考,同时大大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说,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有利于扩大、加深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学生课外实验活动内容和形式很多,除知识性与娱乐性的活动外,教师应当注重指导学生理智性的发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实践的范围越广,获得的知识就越多,并给予他们机会观察自然、探索环境,寻求新的发现,或者集体讨论、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切磋、琢磨,大家一同进步。

(作者单位:贵州省锦屏县民族中学)

篇5:初中化学课外科技活动总结

化学开外科技活动总结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活动越来越显得重要,它不仅使对学科有兴趣和有才能的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的发展,更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通过课外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现将本学期的课外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课外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使课外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的稳定性。另外,活动内容全面、具体,教师提前备课,活动时扎实有效。小组成员对活动内容掌握较快,每次都达到了较好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大大提高,自学能力也有一定发展。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1、教师要提前备课。课外活动和其他课程一样,也要有一定内容,但还要更能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之前多方搜集材料,精心备课,安排好每一节课的每一环节,以免活动时失控。

2、内容要多样化。本学期主要以任务完成型完成,还有集体活动型,教师讲解型。任务完成型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问题能力,集体活动型可以集中全组学生的智慧,使问题的解决更灵活、更全面。

3、针对性教育。活动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发挥他们的长处,补足他们的短处,教师分类指导,指定不同的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活动有时比较缺少目的性,学生不知如何学习。以后要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和管理学生,要形成正规的管理模式,制定良好的纪律来规范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师应该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在首位。课外活动为培养学生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园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起来,使计算机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锦星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化学

课 外 科 技 活 动 总 结

篇6:化学教研活动总结

组织单位:刘家堡乡一中

时间:2010、12、1

2第二片区联片化学教研活动总结组织单位:刘家堡乡一中

1、本次教研活动介绍:

2012年小店区举行了“一三三区域高效课堂课改模式”的培训活动,为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终生发展学习的能力的目标,为本区内教师创造交流学习的平台,举行了本次活动。

时间是2012年12月12日上午,地点在我校,举行了第二片区的化学教研活动,参加的学校有北格镇一中、刘家堡乡二中、刘家堡乡一中的全体化学老师以及区教研员马利军老师、屈静霞老师和各校的负责人。这次活动以两位老师的“同题异构课”展开,两位老师的课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比如,内容太多,时间分配不合理,部分目标难以达成等等。随后,各校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意见中肯,见解独特。然后,又看了这两位老师的教案,学习笔记,还有观课议课本,两位老师的设计各有特色,比如,张翠红老师的学案容量大,电子版设计,总结方法性强;李晓芳老师的学案设计思路新颖,和区域课改模式相结合,环节丰富完整,值得借鉴。

2、本次教研活动总结

(1)“课改意识”的主题展现明显。

本次突出“课改”。把被动的学改为主动的学,教师起引导作用。没有教师的充分引导,学生的学往往会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其中,教学的深度和宽度也不可能得到实现。更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们教扎实了,课堂结构优化了,基础知识小组内解决了,难点内容得到了突破,讲练有机结合,尤其是李晓芳老师的评价方式多样,音色动听,极具感染力,教师在无意中使新理念教学得到了完美的展现。都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起点拔和引导的作用,学生充分的体验学习的过程,印象深刻。使课堂教学成为了真正的高效课堂。

(2)需要努力的方向

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调控,仍需加强,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明显感觉到时间不足,如果把复习的内容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进

行整合和重组处理,注意时间的分配。

篇7:初中化学教学观摩活动总结

一、会议概况:

本次活动分为二部分,其一是听课;其二是省化学教研员讲解听评课的原则与方法。共计20节课,听课地点安排在青岛市二十六中,每天安排七节课,上午四节,下午三节。本次参评老师讲的为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酸和碱的性质》、第四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最后安排了省教研室卢巍老师的评课。

二、会议内容

三天的时间听了二十节课,这些课各有千秋,但各位教师对于新课程的新理念把握得比较准确,都有较高的素质。这体现在老师声音甜美,语言精炼、准确,富有启发性,注重了方法引导,采用多种手段,特别多媒体运用上,充分发挥了其重要作用,都注重了探究性学习。如讲《酸和碱的性质》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大都先按课本投影出镁条、生锈铁钉、碳酸钙、氯化铜溶液,然后让同学们猜想,设计方案证明。在书写方程式是引导学生探究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在讲第四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时,先探究出出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是恒定值,然后探究方程式式计算的步骤与标准格式。注重创新,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博兴乐安实验学校的许立静老师,在讲解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酸和碱的性质》浓硫酸的稀释放热时,在烧杯的底部事先用蜡烛粘上一小木块,从小木块的脱落让学生感悟。二是教学设计的创新,例如在讲解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酸和碱的性质》时,我们东营市区三中的李静老师,打破教材的编排,先讲酸的化学性质后讲物理性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注重对知识的的挖掘深,如李静老师讲酸的性质实质上是氢离子的性质时,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注重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如讲第四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时,邹平县礼参中学的卢静老师,用邹平到青岛用汽油和用水做汽车燃料做比较,做到了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整节课前后呼应。

卢巍老师评课原则:

1、每一节课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大智慧,不能是小聪明。要体现“以学为主”的思想,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2、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运用的策略是否得当。老师要有改革的意识,要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

3、看教学活动组织的好不好,是否有效。教学活动要多层面,但并不是活动的多就是课容量大,要据活动实效性而论。

4、综合评价,主要看教学目标达成度。目标的确定要大手笔,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样的目标达成一部分也是好课。

三、学习收获

通过学习我感到,教学是一门艺术,好无止境。老师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与时俱进,超越自我。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技术,熟练应用多媒体,使我们的教学变的五彩缤纷。

2、大胆放手,勇于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在教师的讲深讲透,也不在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做过细的指导。关键在于钻研教材中,在组织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真正把学生当作“人”,要放手把学习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

3、关爱学生,提高亲和力。

教师对职业要有幸福感、责任感。教师要把学生看做是一个个活生生正在成长的人,乐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心灵沟通,成就自己的事业。

4、加强自身研修,做好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及时了解新科技知识,把握当代教育前沿的动态,不断增加自己的积淀,要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要多动手做一些实验,努力提高自已的基本功。教学中要学会反思,更要善于反思。在观课议课,对话交流中开展反思,通过写教育日志、教育故事、教学随笔等方式搞好反思。反思能有助于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更快的成熟起来。

四、工作打算

本次观摩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却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促使我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位,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进行了深刻地反思,今后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⑴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如语言表达、制作课件、与学生的亲和力等。

⑵认真设计每节课,要有大智慧,从长远角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

⑶每一节课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对应策略。

⑷要设计有思考价值的、符合学生实际水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按老师预定的轨道前进。

⑸在教法上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不能怕浪费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有创新能力,培养合作能力。

篇8:浅议化学课外实验活动

一、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的内容

1. 开展课外小实验

教师结合教材布置学生课前或课后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或自己的小制作进行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造能力的一种好形式。课外小实验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根据教学进度适时安排。课前小实验要具有探索性、启发性;课后小实验要有验证性或突出知识的实际应用。做课外小实验, 要在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思考问题, 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 与当地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搞好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教区中学来说, 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更是教学的方向, 这能有效地促进实用技术的普及。现行教材按照课程标准选择了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 如“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模拟煤气中毒”“模拟酸雨的危害”“乳化作用的应用”“测定身边物质的pH”“溶液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等。在讲pH值时, 可以组织学生测量稻田水的pH值;在讲化学肥料时, 可以组织学生到农户家里了解化学肥料的实际应用。还可以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一些因地制宜的实验, 如果学校周边农户有沼气池, 可在进行甲烷教学时让学生从家里带沼气来供同学分组实验, 既解决了实验室制取沼气难的问题, 又较好地落实了甲烷教学内容。这样可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以便自觉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在实践中学到一技之长。

3. 开展自制教具活动

自制教具是一种结合教学而开展的科技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指导、组织学生就地取材、制作简易教具, 例如用泥、塑料压膜和铁丝制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模型, 利用墨水瓶等制洗气瓶、洗瓶、酒精灯, 这样能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自制教具活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 自制小实验中的教具; (2) 自制学校短缺的仪器设备; (3) 根据教学需要自制新的教具; (4) 自制学校已有的教具, 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如在学完九年级第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教学后, 我组织学生进行自制净化装置活动。经过一周的时间, 学生制作了不同的简易净化水装置, 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4. 开展实验设计活动

实验设计是一种高层次的智力活动, 这是素质教育向中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中考化学命题改革的趋向。因此,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围绕某一实验课题, 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运用课堂知识, 设计有关实验,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好形式。开展实验设计活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设计出好的实验。如对氢气的可燃性, 教材上设计了氢气在空中燃烧的实验, 常规实验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 要经过验纯, 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可要求学生重新设计此实验, 要求实验方案可行, 安全度高。下面是学生设计的实验之一:

在一个100mL的塑料瓶装满体积比为1∶4稀硫酸溶液, 再往其中加入4粒金属锌, 然后立即塞上塞子, 塞子上连接一个带活塞的尖嘴导管。倒转瓶子置于水中, 打开活塞, 生成的气体将液体排入烧杯中, 反应结束后关闭活塞, 将瓶子正转过来, 在尖嘴处点燃气体。

这个实验设计方案的优点是:在点燃氢气前不需要验纯, 燃烧现象明显, 不要求考虑多余的氢气如何处理, 安全性与趣味性都提高了。

5. 开展实验小论文活动

实验小论文的课题可以从学生实验、小实验、小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常见的错误及实验误差分析入手选择。学生选择后, 教师要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做实验, 以写出富有见解的小论文, 可采取张贴或油印成小册子的方法交流成果, 也可不定期地举行实验小论文答辩会。

二、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的形式

课外活动的形式有多种多样, 如成立化学兴趣小组, 组织课外参观、阅读、专题报告会, 举办化学晚会、化学竞赛、自作教具模型展览会等。

(1) 兴趣小组。如教具制作小组、化学兴趣组、环保小组等, 一般由几人组成,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或相互合作开展活动。一般有下面的做法和要求: (1) 参加人数在5人左右, 自愿参加。每周活动1次, 小组配正、副组长各一名。 (2) 小组要制定活动规划, 每次活动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具体的活动方案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讨论后决定。 (3) 实验活动后要及时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2) 举行讲座和报告会。结合教学内容, 对一些课本中讲得少而又应让学生全面系统了解的实验问题, 可组织小组同学共同查阅资料, 共同加以整理, 然后由一人或几人向全体同学做化学实验研究成果报告会等。

(3) 组织各种比赛。如教具制作比赛、实验设计赛、实验操作赛、实验小论文比赛等。这些比赛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比赛规模可大可小, 时间可长可短。一般宜每学期进行一至两次。

(4) 参观、访问、调查。参加化工厂, 访问化学家、化学科技工作者, 调查化学新成就等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要确定好参观、访问、调查内容, 拟定好参观、访问、调查提纲, 设计好参观、访问、调查方案,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或个别或分组带着任务在当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 写出参观、访问、调查报告, 回校交流。

(5) 举办化学实验晚会。内容可采取化学实验谜语、化学灯谜竞猜、趣味化学实验表演、化学对联、化学相声等,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化学实验晚会可配合学校的重大活动或重大节日进行, 教师指导小组成员搜集资料, 自编、自演一些有趣、有味、有乐的节目, 在全校公演。形式有化学魔术、相声、快板、小品、游戏等。

(6) 创办化学实验刊物。它包括实验室内的黑板报, 化学实验手抄报等刊物的编辑、作者全部由学生提任, 以充分表现学生们的“研究成果”。可让小组成员2~3人一组, 轮流负责, 利用教室后边及校园内的黑板、墙报办板报、墙报, 向全体师生介绍一些有趣的化学知识, 报道课外小组的活动情况。为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 可设立“点将台”“有奖征解”“优秀实验小论文选登”等样目。

篇9: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的实践经验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化学教师,我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因其有较强的趣味性、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点,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以下是我们的几点做法。

一、改革实验方法

以前的学生实验都是按照书上或教师给出的实验方法做实验,学生预习没有主动性,做实验盲目、机械,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改革实验方法,让学生分成几个大组,利用各种途径如图书馆、互联网等查阅相关资料,根据实验目的及有关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要求实验具有规范性,可行性和简约性。再制作成PPT文档在课上讲解,然后全班讨论各组实验方案。例如:有一次,我提前二周时间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用CO2气体通入NaOH溶液时制取Na2CO3溶液时,极易因其过量而生NaHCO3,请设计一个实验,用NaOH溶液和CO2气体制取不含NaHCO3的Na2CO3溶液。我把学生分为5个大组,二周后,通过查阅资料,每组学生都设计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在这节课上,5个组分别选出组长进行了本组实验方案的讲解。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

方案1:①在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试剂溶液呈红色;②在其中通入CO2至溶液刚好变在无色时,制得纯Na2CO3溶液。

方案2:①在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得NaHCO3溶液;②将①所得溶液在低温下加热直至蒸干,得NaHCO3晶体;③把NaHCO3晶体放入试管里,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口,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略向上倾斜,导管的另一端浸入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试管里,给试管中的NaHCO3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得Na2CO3;④将③所得固体Na2CO3加蒸馏水溶解制得Na2CO3溶液。

方案3:①将NaOH溶液分成两等份;②在其中一份中通入过量的CO2得NaHCO3溶液;③将②所得溶液与另一份NaOH溶液混合均匀,制得Na2CO3溶液。

我给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以上三种实验方案,从科学性、可行性、简约性等方面看,哪种更好?”经过同学们激烈的讨论,得出结论:第2种方案虽然满足科学性、可行性的要求,但不简约。第1种方案不符合科学性要求。只有第3种方案在反应原理、反应条件、试剂选择、操作方法等方面满足科学性的要求;同时从实验条件、实验效果等方面符合可行性的要求;步骤少、时间短、效果好,是最优化的方案,最后选定第3种为实验方案。用学生自己选出的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井然有序、热情高涨,效果非常好。

二、指导阅读化学书籍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以来,学校图书馆进了一批化学方面的书籍供学生阅读,多媒体教室定期向学生开放,教师事先选定一些题目,比如,某化学家的故事、化学发展史、元素发现史、化学与医药、工业、农业、环境、日常生活的关系等,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寻找相关资料,做好笔记,写下心得体会,用讨论或演讲的方式相互交流。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加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三、调查访问

我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调查访问,教师预先确定好一系列的调查内容,比如当地工矿企业排污情况、空气质量的监测、人均塑料袋的使用、环境污染与保护、化肥农药的使用、蔬菜农药残留量等都可以作为调查内容。拟定好调查提纲、设计好调查方案,让学生分组自由选择其中一个,利用课余时间,在当地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在班级内进行交流。通过这一形式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社交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未来的

主人翁责任感。

四、化学知识竞赛

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我们多次举办化学知识竞赛,事先由化学组教师们搜集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化学知识题,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辅导,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在班里按组举办知识竞赛、知识抢答赛,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学校的比赛,班内、校内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给予小奖品,调动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促进了化学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提高。

五、开展 “三小”活动

“三小”即小研究、小发明、小制作。近几年,我校开展了创新素质教育课程,我也担任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与创新课程相结合,我校开展了化学小研究、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学生们制作出了许多作品,比如:①烧不断的绳:浸长绳于食盐水中取出待干后,再浸于浓硝酸钾溶液中,仍取出待干。硝酸钾助绳速燃,食盐使绳不断。一端系物于绳下,虽点火燃烧,但仍可保持原有悬挂位置,令人惊奇叫绝。②会预报天气的玫瑰花:取纸制的玫瑰花,浸入氯化钴液中取出待干,反复进行数次。此花干时则显淡红色;将此花接近火焰烘之则变为蓝色;用两手捧花于手中,用口吹气仍恢复原有的淡红色。用此方法可以预知天气的晴阴。③自制干洗剂:1,1,1-三氯乙烷60% 汽油20% 苯18% 油酸二乙醇酯2% 可除去高档毛料衣服的污垢,洗后无需漂洗,不留痕迹。 其他如确定塑料是否有毒的方法;自制酒精灯;自制松花蛋、汽水、冰糖;真假农药、化肥的识别等等。这些活动一般先由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后交教师审批再付诸实施,并定期展览,激励上进。这样的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促进智力开发。通过活动,学生们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而且还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化学黑板报

黑板报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化学组和校团委配合,每学期让各班出一期化学黑板报,各班学生都认真参与,采集、整理、编写材料,内容广泛,栏目众多,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黑板报出版后,各班学生争相先睹为快、参观学习,教师与学生代表共同评出优秀板报。学生们办报、阅报兴趣浓厚,为开启思维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篇10: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总结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对所观察到的颜色、状态、气味、热量等的变化做出正确的描述。让他们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兴趣活动的生命。让他们自己动手参与各种活动和制作,可以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兴趣活动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转变思维方式,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通过兴趣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获取有效的直接经验,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二、兴趣活动、实验

1、趣味实验。这类实验能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某些化学问题的作用。如:破译密信、鸡蛋壳刻字、铁树开花、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烟幕弹原理、照明弹原理。

2、制备性实验。这类实验操作步骤教多,需要的时间较长,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并能得到成品后,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同时这类实验要求操作要准确熟练,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很有益处。如:粗盐提纯、自制酸碱指示剂等

3、与生活、生产联系的小实验。这类实验既有较强的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及创造能力,在丰富他们化学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掌握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如自制汽水、灭火与火灾自救等。

4、渗透化学史和民族传统的小实验。这类实验通常从化学史的某一个发现,或是从某一个典故出发,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进一步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如:成语中的化学。

三、反馈思考

1、由于平时上课的课时很紧,课堂上的延伸有限,尤其是实验上的延伸就更少了,兴趣班的开设,给了我们机会。

2、初次进行这样的兴趣班,手头上的资料有限,经验不足,有的探究活动不够尽兴,期待以后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3、化学活动所用仪器和药品种类比较多,有的药品有毒、或有腐蚀性,仪器若不按要求去操作就可能顺坏或造成危险,所以在活动中强调的东西多了些,没能完全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

篇11:应用化学班双学活动总结

2012-2012学

第 2 学期 2011级 应用化学班

双学活动一:

双学活动总结

主题:“向雷锋同志学习把握青春、学会奉献、帮助他人、升华自我”

一、开篇语

学生是整个党员队伍的新生力量,是祖国的未来,党和人民寄予厚望。而要发展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党员,就必须得学会奉献。雷锋(1940——1962)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因此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像雷锋那样无私奉献?为此我学院11级应用化学班于2012年3月5日在白云校区综合楼103教室开展了这次双学活动。

二:活动总结

活动时间:2012年3月5日

活动地点:贵州师范大学白云校区综合楼103教室 活动对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11级应用化学班

活动过程阐述如下:

(一)由组织委员做好签到工作,并将缺席同

学的名单交予辅导员。

(二)团支书主持并播放视频

大学生偏远山村去支教

为了他人、为了自己的一颗奉献之心,放

雷锋一幕

支教大学生与山村孩子的合影

(四)由团支书总结本次活动的意义

做最后的总结。今天,通过主题:“向雷锋同志学习把握青春、学会奉献、帮助他人、升华自我”的学习和视频欣赏,我们应用化学班所有同学颇有所受,并提出:

第一、学习雷锋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精神,让雷锋精神在校园闪光。学雷锋活动,弘扬和培育雷锋精神,从现在作起,从自我作起,从身边小事作起,热心帮助身边的同学,伸出互助的双手,展现当代中学生的风范。

第二、弘扬雷锋克己奉公,热爱集体的精神,付诸实际行动,共创美丽校园。学习雷锋精神,用我们的行动美化校园风貌,在实践中加深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在校园中掀起自觉实践雷锋精神的热潮,使之在实验发扬光大,传承不息。

第三: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奋进求是,努力学习。学习雷锋品质,向钉子那样,有挤劲和钻劲,培养和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应用学班

篇12:化学科科技月活动总结

时间过的飞快,化学科组织的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在5月29号的现场演示活动中拉下了帷幕,并且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在此就其中的几点进行总结如下:

1.在时间安排方面,我们于四月份中旬开始在初一二级接受学生报名并进行了一定的筛选,保证了学生的数量,大概在20人/年级左右;在四月底开始便对学生进行了实验的培训,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有了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获得了基本的化学实验知识并熟悉了基本的实验操作。

2.在内容安排方面,此次给予学生准备的化学实验都是针对学生特点经过了挑选的趣味性实验,同时又结合了初三化学的学习了内容,既学到了基础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例如其中一个实验:“铜树”与“银树”,由于该实验现象非常直观且外形漂亮,所以一开始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且跃跃欲试,其实该实验就是应用到了初三化学第八单元中的金属一节内容,同时又让学生学习到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置换反应。

3.关于“魅力化学”现场演示活动的总结:在5月29号我们举行的现场演示活动中,我们具体安排了有8个趣味性实验,具体有:水下公园、漂亮的“铜树”“银树”、“人造雪景”、“想测测你的指纹吗?”、会“踩水”的鸡蛋、神奇的烟灰、发射火箭、红色喷泉。在此次活动中,兴趣小组的成员表现出来很高的积极性,从实验的准备到现场演示场地的布置等方面给予了老师很大的帮助,在这过程了完全体现了学生的一种对科学的热爱以及对学校活动的支持,应该说,没有了学生的参与,我们的活动是没可能获得成功的。另一方面,尽管我们没有在各年级做正式的书面通知具体活动时间,但我们将现场演示活动时间安排在第九节学生放学以后进行,并且由于活动成员之前在各班的宣传工作做的比较充足,所以活动现场的气氛还是比较热烈的,很多学生慕名而来,且对我们所演示的实验表现出来极大的兴趣,其中“铜树”“银树”、“想测测你的指纹吗?”以及“红色喷泉”项目最受学生们的欢迎,很多人围了向演示的同学请教实验的原理等。

4.不足之处:在我们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的同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我们也不能忽略,例如:由于各种比赛或活动的时间冲突,有很多的学生缺席了我们的实验培训,这就造成了演示活动的时候在人员安排上的被动;另一方面,也许是我们的宣传不够,有部分学生在态度上还不够珍惜与重视他们所参与的此次活动,出现比较散漫的现象等。

总体来说,我们的第一次科技活动在相关部门以及广大教师的支持与配合下获得了圆满的成功,尽管有不足有遗憾,但这并不能遏制我们对科学的追求,期待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能够吸取经验教训,获得更大的进步。

魔棍下的猴变蛇

“下一个节目,魔棍之下猴变蛇,是由化学组张老师表演。”报幕员的话音刚落,台下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接着,年过半百的张老师信步走到讲台上来,只见他右手拿着个洁白如玉的工艺品小猴,左手拿一根二尺多长的细玻璃棒,让观众看过之后,把猴子放在表演台上。接着又用玻璃棒的一端轻轻地点了一下猴子的小脑袋,奇迹立刻出现了:顿时,小猴升烟起火,变成了一条婉蜒的淡黄色的长蛇,冲天而竖,摆出要袭击宿敌的架势,他的精采表演,令人感到惊奇。诚然,除了张老师的搁熟的技巧之外,一定还有什么诀窍。请大家动脑深思,他的诀窍在什么地方?

原来,这个小猴子是用一种叫做硫氰化汞的材料做成的。其方法是:取适量的硫氰化汞,少许的水,微量的胶水,再加一些蔗糖和硝酸钾,把这些物质粘聚后,做成小猴,待干后便可表演。表演前,将小猴的头部钻一个小洞,然后滴进几滴酒精。玻璃棒的一端事先蘸上一些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的混合液,因为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和浓硫酸混合后,具有强烈的氧化燃烧作用。所以,只要轻轻地点一下小猴子的头部,酒精即燃,随后整个猴子开始燃烧,因为含有硝酸钾(硝酸钾受热时放出氧气),所以燃烧的猛烈。由于硫氰化汞受热时膨胀极大,于是,一条弯曲的谈黄色的长“蛇”拔地而起。但是,当蛇形发生时,有一种难闻的气味,注意不要把灰弄到嘴里。茶水—墨水—茶水

星期夭,晓明同学和爸爸在市工人文化宫看了一场魔术表演,其中有一个节目是:茶水变墨水,墨水变茶水。台上的魔术师手里端着不满一杯棕黄色的茶水,只见他用玻璃棒在茶水中搅动一下,大喊一声“变,此时,茶水立刻变成了蓝色的墨水。接着,这位魔术师又将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杯里搅动一下,大喊一声“变”,果然,刚刚变成的蓝墨水又变成了原来的茶水了。多么奇妙的表演呀!晓明同学赞不绝口。但是他怎么也弄不清楚是怎样变来变去的,请读者帮助他把变的道理搞清楚。

原理:这是个非常有趣的化学反应。原来玻璃棒的一端事先蘸上绿矾(化学名称叫硫酸亚铁)粉未,另一端蘸上草酸晶体粉未。因为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后立刻生成单宁酸亚铁,它的性质不稳定,很快被氧化生成单宁酸铁的络合物而呈蓝黑色,从而使茶水变成了“墨水”。草酸具有还原性,将三价的铁离子还原成两价的亚铁离子,因此,溶液的蓝黑色又消失了,重新显现出茶水的颜色。这种现象在人们生活中也是经常遇到的,当你用刀子切削尚未成熟的水果时,常常看到水果刀口处出现蓝色,有人以为是刀子不洁净所造成的。其实,这种情况同上述茶水变墨水是一样的道理,就是刀子上的铁和水果上的单宁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水下公园

小好奇同学,在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晚会上,表演了一个精彩的小节目——水下花园。表演开始了,在几百双急切而好奇的眼睛的注视下,只见小好奇在一个盛满无色透明水溶液的玻璃缸中,投入了几颗米粒大的不同颜色的小块块。不一会儿,在玻璃缸中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枝条来,纵横交错地伸长着,绿色的叶子越来越茂盛,鲜艳夺目的花儿也开放突起!一座根深叶茂、五光十色的水下花园,展现在观众的眼前。顿时掌声四起,大家为小好奇的精采表演表示祝贺。一会儿他又咧开小嘴,指着这座水下花园解释着。亲爱的小读者,你知道小好奇建造这座水下公园的秘密吗?

原理:玻璃缸中原来盛的那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不是水,而是一种叫做硅酸钠的水溶液(人们称为水玻璃)。投入的各种颜色的小颗粒,是几种能溶解于水的有色盐类的小晶体,它们是氯化亚钻、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镍等,这些小晶体与硅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结果生成紫色的硅酸亚钻、蓝色的硅酸铜、红棕色的硅酸铁、淡绿色的硅酸亚铁、深绿色的硅酸镍、白色的硅酸锌。这些小晶体和硅酸钠的反应,是非常独特而有趣的化学反应。当把这些小晶体投入到玻璃缸里后,它们的表面立刻生成一层不溶解于水的硅酸盐薄膜,这层带色的薄膜覆盖在晶体的表面上)然而,这层薄膜有个非常奇特的脾气,它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把其他物质的分子拒之门外,当水分子进入这种薄膜之后,小晶体即被水溶解而生成浓度很高的盐溶液于薄膜之中,由此而产生了很高的压力,使薄膜鼓起直至破裂。膜内带有颜色的盐溶液流了出来,又和硅酸钠反应,生成新的薄膜,水又向膜内渗透,薄膜又重新鼓起、破裂……如此循环下去6每循环一次,花的枝叶就新长出一段。这样,只需片刻,就形成了枝叶繁茂花盛开的水下花园了。

清水—豆浆—清水

星期天,小化学迷莉莉给同院的小朋友表演一个小戏法,内容是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只见莉莉拿着一个无色透明的瓶子,里面装着大半瓶清水,然后用橡皮塞盖好。接着对小观众说:“我可以把这瓶清水变成豆浆”,再把豆浆变成清水。”说完,只见她轻轻地摇晃一下瓶子,说声“变”,立刻瓶子中的清水变成了乳白色的“豆浆”。莉莉告诉她的小伙伴说:“请注意,这豆浆只能看,不能喝!”接着又大喊一声“变”,只见她用力将瓶子又摇荡几下,果然白色的“豆浆”又变成了清水。围观的小伙伴都感到莫名其妙。请大伙

猜猜,这位小化学迷的戏法是怎么变的?

原理:原来,莉莉事先将瓶里的清水中放入少量的明矾(化学名称叫硫酸钾铝)。因为明矾溶解于水,所以瓶中仍然是无色透明的清水。当她第一次喊“变”的时候,由于她轻轻地摇晃一下瓶子,将粘在橡皮塞凹陷处的火碱片(化学名称叫氢氧化钠)的一小部分溶解在清水里。这时,火碱与明矾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乳白色的沉淀物氢氧化铝,清水变成乳白色溶液,形如豆浆。反应如下:

2KA1(S04)2 + 6Na0H = 3Na2S04 + K2S04 + 2Al(OH)3(乳白色)

当莉莉第二次喊变的时候,她用力地摇荡瓶子几下,这时瓶中的液体又将橡皮塞中凹陷处的全部火碱片溶解掉,火碱和氢氧化铝继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解于水的无色的偏铝酸钠,这就使白色“豆浆”又变为

清的了。反应如下:

上一篇:同学聚会发言稿:心永相随下一篇:西师版小学六年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