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大自然的启示小学生作文

2024-08-10

收获大自然的启示小学生作文(通用18篇)

篇1:收获大自然的启示小学生作文

水,世上最平凡的东西,看起来微不足道。可是下面这个关于“水”的实验可以让你大开眼界。

今天,丫丫老师还是和往常一样,胸有成竹地走进来,脸上露着狡猾的笑容。我不禁心想:丫丫老师今天葫芦里又卖着什么药?肯定又有好玩的事情发生了!

开始上课,丫丫老师拿出一个装满水的塑料杯子放好,端出一盒回形针,问:“你们觉得杯子里能放多少个回形针?”话音刚落,教室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能放一百个,但全班反驳道:“放两个就会溢出来!”我看着他信心十足的样子,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

接着,丫丫老师将回形针放入水杯的时候,同学们大惊失色,惊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转眼间,回形针就占了杯子的一半。

一位同学说:“这针加工过吗?”丫丫淡定地回答道:“没有。”最后,丫丫叫几个同学上来一百个、一百个地放,只见第一个同学猫着腰,身子前倾,把手抬高,轻轻地把针放进杯子里,我们也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的动静……一百个,水平如镜……两百个,有惊无险……三百个稳如泰山,我们惊讶地眼珠子都要掉了。

一杯普通的水也变得不普通,想不到竟然有如此的力量,看来大自然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

篇2:收获大自然的启示小学生作文

有一天,我在家里洗澡,发现墙角有一只大蜘蛛在织网,我害怕极了,就用水龙头一直冲它,可它的八条腿上好像有一种神奇的魔法粘住了墙,一直掉不下来,于是,我更害怕了,就把水龙头拧到最大,终于把蜘蛛和蜘蛛网给冲掉了。

我快洗完澡的时候,无意间却发现那只大蜘蛛又开始往墙上爬了,这次我再也不忍心向它“攻击”了,它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要向蜘蛛学习。

篇3:美国小学自然科学课的启示

看护别人孩子的家长

2009年10月20日, 孩子学校里三个五年级班, 共六十个学生到山里上自然科学课。三个班的班主任 (兼自然老师) 、八个家长陪他们一起进山。孩子们在山里的三个晚上都住在小木屋里。每个小木屋里住5到7个学生, 一个家长陪住。接下来的几天, 这个家长和他 (她) 负责的几个孩子同吃同住同活动。家长就像球场上的裁判员, 永远在那里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又尽量隐形, 让孩子们保持最大的独立性。家长都不和自己家孩子在一起, 也没有谁想和自己家的孩子在一起。

自己的孩子在跟前, 关心照顾的却是别人的孩子, 我们很多家长做不到, 不是自私, 而是习惯使然。现在国内的很多家庭都是421结构, “我的眼里只有你”, 孩子的背后是一对对一眼也不眨的家长。

如果是我们, 会不放心。不放心他们会不会在森林中受到伤害?会不会受别人欺负?会不会欺负别人?会不会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不放心的, 实在是太多了!不放心的背后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孩子是他自己的, 更是国家的、社会的。于丹说,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 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 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 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这种分离越早, 你就越成功。美国科学课堂上家长对于别的孩子的看护, 首先是为孩子独立考虑, 因为独立之精神是一个公民社会成熟的标志;其次, 家长也能从别人的孩子身上发现同龄孩子、不同家庭走出的孩子的差异, 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自控能力极强的孩子

作息:我们在山里的作息时间是, 晚上九点四十五分上床, 十点熄灯, 早上七点起床。七点之前哪怕醒了也不许讲话, 不能影响其他人睡觉。我们宿舍里的女孩们都做到了准时上床睡觉。第二天早上, 我六点就醒了, 躺在床上等天亮。七点闹钟刚响, 上铺的两个女孩一声欢呼, 然后就唧唧喳喳, 一个说她六点就醒了, 另一个说她五点就醒了。她们醒了那么久, 而一点动静都没有听到, 自我控制能力真强啊!早上做好个人卫生后就打扫宿舍, 她们一个个自动领了任务, 有吸尘的, 有扫门廊的, 不争不抢, 尽心尽责。

禁言令:进入森林时, 我们被要求不发出一点声音, 这样可以听到各种昆虫、落叶等等的声音, 也可以锻炼胆量。小朋友们真的寂静无声地在黑夜里走了好久。当我们走到一个开阔地, 被重新允许讲话时, 另一队同学从我们旁边经过, 我们队的小朋友高兴地向同学们打招呼, 但那一队应该还没有解除“禁言令”, 所有人都经受住了我们打招呼的诱惑, 一声不响, 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沉着镇静地跟我们擦肩而过, 只听见刷刷的脚步声向远方而去。

关心老师:越往山上走, 沟沟坎坎便多起来了, 还不时有横卧路面的巨木。这时, 一句句的叮嘱像接力棒一样从前面自发传来:“小心脚下”, “当心木头”……我后边一个男孩一直在用稚嫩的声音提醒着他后边的女老师, 一路都在关心着她, 我心里非常感动。

同样是五年级的孩子, 十一二岁, 国内很多孩子还处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态。我们常常看到校门口家长接送孩子, 为他们拿书包, 嘘寒问暖。我们培养的不是未来的小皇帝, 而是不久后社会的顶梁柱, 他们以后也会为人父母, 因此他们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 按照规则办事, 按照制度执行任务是一个成熟的社会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威廉·布朗说,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信任, 信任将使孩子朝着自己的发展之路向前迈进, 而信任的基础是规训和尊重。父母与孩子同理。

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老师说:“我们都是香蕉虫俱乐部成员。如果你想加入的话, 你一定要亲一下它。孩子们一个个勉强亲了虫子一下, 拿到了会员卡。如果有人不想亲, 那你把它放在鼻梁上一分钟, 也算你过关。

纸袋里的第一样神秘物是这样一片叶子:bay leaf, 味道辛辣, 印第安人用作调味品。我们把它找来放在嘴里嚼了一下, 又放到鼻子下闻了一下。一边走, 一边跟着老师采摘树上的叶子或野果 (这片地方都是学校的, 所以我们可以任意采摘) 。眼睛看, 手里摸, 鼻子闻, 最后放进嘴里尝一尝。老师特别指给我们看哪些是有毒的植物, 是不能碰的, 尤其是毒橡。山顶上怎么会有海边才有的沙滩?原来, 很久很久以前, 这些山都在海水下边。地壳运动把它慢慢地推了上去, 但沙子一直留了下来。数一数年轮, 看看这棵树活了多少岁?为什么一边的年轮疏一边的年轮密呢?我们沿着山路接着走, 自然老师指给我们看树上的菌类, 看蘑菇。

让孩子了解自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到大自然中去, “自然是培养孩子欣赏力和想象力最好的场所”。组织孩子进行“自然观察”是自然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森林中丰富的资源是教室中不可能有的, 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观察野生动物留下的足迹、粪便以及吃植物时留下的齿印, 孩子们通过各种微小的信息观测动物的习性和认知自然, “只有对自然界中即使是微小信息有所触动, 才会真正地爱周围的环境”, 而自然的神奇, 总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快乐。特别是带领孩子在天黑后穿越森林。什么也看不见的时候, 气味和声音的信息便放大了。“为了不迷路, 有些小孩就赤足行走, 因为他们知道有路的地方土地是结实的。”而有过这样一次经历, 孩子们的自信心会大大增强, 他们会跟家长描述森林里的奇异景象:萤火虫在天上飞、猫头鹰的眼睛、蛇在脚下爬行———但那可能只是森林里一段腐烂的木头, 诸如此类的体验, 让孩子们懂得了敬畏自然。

静默中产生智慧仰望中感叹神奇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晚上在森林走夜路。不用手电, 全凭星光, 在这两个小时中, 老师讲猫头鹰怎么捕捉食物、蝙蝠怎么定位, 讲夜里出没的动物, 讲人眼的构造与动物眼睛的区别。走到高处, 大家分散开在沙地上躺下来, 静静地望着天上闪烁的繁星, 此时世界上好像只有自己与无垠的星空。然后再听老师讲天文知识, 这是什么星, 那是什么星。回来的路上, 有一段路, 老师让孩子们一个一个单独走, 以培养他们的勇气。大家都走完这一段路后, 老师叫他们都坐下来, 闭上眼睛, 然后他就说:“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 想, 人类已经发明了这么多东西, 掌握了这么多知识, 我还能做什么呢?但是当我仰望星空时, 看到有这么多的星星人类还一无所知, 而在我们自身内部, 还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们无法知晓;这一切, 都要靠我们去探索, 去研究。你们就像那闪亮的星星, 将照亮人类的未来!好, 现在可以睁开眼睛了!孩子们睁开眼睛, 一片惊叹声!他们每个人真的像星星在闪耀!原来老师一边讲话时, 一边往他们身上撒荧光粉了, 孩子们的头发上、身上满是, 每个人都灿烂无比!

自然老师简直就是诗人。温家宝总理对青年一代说, 我们要仰望星空。一个自然老师, 面对肤色不同的孩子, 带领着孩子们仰望神秘的夜空, 既给孩子们开了一扇科学之窗, 又给孩子们开启了一扇哲学之窗。谁能说, 他的讲解不如康德的道德定律更加深入孩子们的心田?

吃“鹿粪”的老师

山路上, 听到前边另一个老师说:“路上有一堆粪!”我们都围上前去。自然老师又开始和同学们讨论起来了:

师:“印第安猎人认为动物的粪便告诉我们很多信息。谁知道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如果粪便冒热气的话, 说明那动物刚离开。”

老师把手放到粪便上方:“没有热气, 那动物早就离开了。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从它的大小, 可以告诉我们动物的大小。”

师:“嗯, 看上去可不是个小动物。还有呢?”

生:“从它的形状可以猜出它是什么动物。”

生:“看粪便里含什么东西就可以知道那动物吃的是什么。我分解过猫头鹰的粪便。”

师:“你分解的是从猫头鹰嘴巴里吐出来的食丸。我们看看这个动物吃的是什么。”

然后, 他竟然用手去把那椭圆形长条的粪掰开来了!哎呀, 好脏啊!他一会得洗手了!他仔细研究了一下:“这好像是鹿的粪。”然后, 他竟然放嘴里咬了一口!!学生们都不可思议地看着他!他浑然无事一样, 一边细细咀嚼一边思考评论:“对, 应该是鹿的粪。”大家目瞪口呆!

半个小时后, 自然老师告诉学生:“我刚才跟你们开了个玩笑, 我吃的不是粪, 是褐色糕点, 故意做成那个形状。”然后他郑重其事地叮嘱:“粪是不能吃的, 你们永远都不要这样做。”我们都出了一口长气, 这才解释得通嘛!

他的表演太成功了, 我相信学生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永远都不会忘记他教的知识。自然课, 回归自然, 随时随地都在上课, 就如龙应台所说, 上一百堂美学课, 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小时的建筑设计, 不如让学生去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 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 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

思考:自然老师把这四天变成了精彩的四天、神奇的四天。这些自然科学的课堂, 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 而且是一次次宝贵的人生经历。在精彩神奇的背后, 藏着好多东西, 有教育理念的成熟与否, 有管理制度的高效, 有人的整体文化素质的优或劣……有后面一层又一层错综复杂的基础结构和教育网络在衬托和支撑, 自然科学老师的课堂才会让学生永生难忘。

希冀我们的社会能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研究、体验的空间;希冀教师能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课程共建的空间;希冀教育者有广阔的超越课堂的视野和超越学科视域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我们回到教育的原点, 让学生产生对于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继而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篇4:根据“大自然的启示”写科幻作文

聪明的你能从生物身上获得发明的启示吗?能根据“大自然的启示”写科幻作文吗?

【阅读童话】

大嘴熊

大嘴熊打个哈欠能刮风,吹得草叶滚波浪;打个喷嚏会下雨,蚂蚁要撑树叶伞。大嘴熊趴河岸看鱼,草叶刺得鼻孔痒痒,大嘴张了很久还是打不出喷嚏。蜗牛们爬到他的牙齿上,当成山洞的石头。大嘴熊的喷嚏打响了,“阿嚏——”蜗牛纷纷在细雨中降落。“哇——”蚂蚁看着蜗牛雨,忘记撑树叶伞了。(选自王勇英著《老鼠吹喇叭》)

点评:

蜗牛雨,可能吗?可能,读故事就明白了事出有因——大嘴熊能刮风下雨,大嘴熊被“草叶刺得鼻孔痒痒”,蜗牛们爬到他的牙齿上(当成山洞的石头),大嘴熊的喷嚏打响了……蜗牛纷纷在细雨中降落。童话幻想奇妙,细细想又合乎情理。

【玩转作文】

1.猜一猜:看看这些发明,他们都是受到了大自然中什么的启示?

2.说一说:

我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

我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

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

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

3.画一画:阅读有关仿生学或动、植物秘密的书籍,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想设计怎样的发明。记住,在童话世界里,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你能梦想成真。

现在,请你画一画,将你的小发明画在下面。

【幻想作文】

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看看能有什么发现,受到什么启发;也可以去搜集资料或调查访问,了解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哪些启发,有什么发明创造;还可以自己动动手,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

活动以后,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也可以把活动经过或心得写下来,异想天开写“我的发明”将更有意义了。这就是科幻作文!

习作参考:

盲人指路器

文/王宇森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说过: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根据蜜蜂“能自行回家”的这个特性,我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机器蜜蜂盲人指路器”。

一天,一个盲人跌跌撞撞、小心翼翼地走着。他碰到了一个好心人,领他去买了一个“盲人指路器”。这是一只机器蜜蜂,只要在机器里输入盲人的家庭地址或任何地址,它就能“领着”盲人回家。

这位盲人拉着“机器蜜蜂”专用的线,跟着“飞翔”的“蜜蜂”往家里走去。一路上,“蜜蜂”时不时发出“向左、向右,当心红绿灯,向前或左右走几步”等提示语,并提醒其他行人照顾盲人。不过,大部分行人看到“蜜蜂”都慌张地躲开了,有些人还发出尖叫,等看清只是个机器后,才放松了点,洒脱地一笑,让盲人先走。请大家放心,这个“蜜蜂”是智能的,它只是发出各种语言为盲人指路,并没有什么危险。

最后,盲人拉着“蜜蜂”,安全地回了家。

点评:小作者很有爱,抓住蜜蜂能回家的特点,展开想象做发明。给盲人设计了这款能领着走路,还能发出温馨提示语的“指路器”,描写细致,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很有爱的一幕。根据蜜蜂“能自行回家”的这个特性,想象有依据,实现就有极大的可能。

作者简介:

施民贵,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生实践导师,浙江省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首批导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首批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从教40余年,曾任校长、区科研中心主任、教研员等职。长期从事作文教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开始“小学生读写日记系列训练”实验研究,90年代同时进行“小学生编童话”教学研究,出版著作《童话习作:开发儿童幻想力》,发表著作、论文计120多万字。

篇5:小学生作文:大自然的启示

大家在夏天时见到了许许多多的苍蝇,一旦苍蝇落到了食物上,那么食物就不能吃了。因为食物上面已经沾满了细菌,它还能传播疾病。我很讨厌苍蝇,你们讨厌吗?可是,科学家还根据苍蝇发明了一种东西呢!

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有三千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做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技术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功效和质量。“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用途还有很多很多。

动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篇6:大自然的启示 小学生作文

大自然中,许多事情是人们意想不到的`。

我问一个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的力气最大?”“是象。”“是狮子。”“是老虎。”错了,是种子!一粒种子,在破土而出时,即使是石头,也会把它顶翻开来。

一粒在墙角的香瓜子。不几天,一株小芽儿破壳而出,虽然它只活了几天。

有这么一个故事。众人所知,人的头盖骨十分致密、坚固,解割学家和生物学家用尽了一切方法也无法将头盖骨解割开。这时,有个人想了个办法:把一粒种子种进头盖骨里,给予他温度和湿度。不几天,一个惊人的消息使解割学家和生物学家们大吃一惊:这粒种子把任何机械都无法解割开的头盖骨割开了!

一粒种子就有这么大的勇气,那我们人难道就一粒种子也不如吗?重新站起来,准备继续向希望之光奔跑吧!

★ 大自然的启示范文.

★ 关于大自然的启示的作文

★ 大自然的启示的资料

★ 作文:大自然的启示

★ 大自然启示作文600字

★ 大自然启示的句子

★ 命题作文大自然的启示

★ 大自然的启示400字作文

★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300字

篇7:大自然的启示小学作文

我在海边放着孔明灯,突然一群大雁从我头顶上飞过,我不禁看着它们,一不小心,我手中的孔明灯飘了上去,一下子打中了一只正在飞行的大雁幼鸟,我吓了一大跳,如果再被孔明灯打中,那它就真的完了!

这时,十多只大雁把幼鸟围住,就像护栏一样,还不停地叫着,就像在为它打气。幼鸟在这数十只大雁的保护下,重新飞上了天空。 因此,我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只要团结一心,一切都不是难题。

篇8:收获大自然的启示小学生作文

一、卢梭自然教育理论

1.产生背景

十八世纪的法国,宗教教育占据重要地位。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教育主要掌握在封建教会的手里,各教派为了扩大自身势力,在学校大肆传播宗教教义,并将此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这种教育严重戕害了孩子的天性,目的是将孩子们培养为宗教统治的工具。在这种教育阴霾的笼罩下,卢梭大声疾呼“把儿童当做儿童”的“自然教育”,并发表了《爱弥儿》这部对法国封建统治者振聋发聩的教育巨著,无疑是给宗教教育有力一击。

2.卢梭自然教育的思想内涵

(1)自然教育的概念

受“性善论”影响,卢梭认为自然是善的,人也是善的,强调“归于自然”。他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他在《爱弥儿》中指出:“我们的这种教育,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1“]自然就是只合适于天性的习惯。”[1]由此可以看出,卢梭的自然教育便是顺从孩子的天性,遵从自然规律的“消极教育”。

(2)卢梭自然教育的道德观

①道德教育的目的及任务

卢梭自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他的道德教育目的亦是如此,他主张培养的是独立自主、自食其力、自由、平等的“自然人”。这种身心和谐发展、广泛适应社会环境的自然人,便是卢梭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卢梭自然主义道德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儿童善良感情的培养;二是儿童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②道德教育的原则及方法

第一,道德教育应当顺应儿童自然天性的发展。他认为“不了解自己的天性而任意蛮干的天使,比按照自己的天性平和安详生活的快乐的凡人还弱。”[1]儿童是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自会教给他所需的一切。只有顺应自然成长的儿童,才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第二,反对灌输,把思考的自由还给儿童。卢梭认为“只有根据自己意志而行事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1]要让儿童自己思考,让他们拥有判断的自由,这是他用于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

第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卢梭认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有序的自然过程,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处在同一年龄阶段的每个人也都有所差异,因此要认清每个孩子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

第四,注重实践,从做中学。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他们也只有通过行动,才能知道有些东西与他们是不一样的;只有通过行动,他们才能获得远近的观念。”[1]他强调实践对知识习得的重要作用。

第五,重视榜样的作用。榜样的树立对于儿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模仿能力强,并且还不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好的榜样对儿童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卢梭在《爱弥儿》中强调:“记住,在你敢于承担起塑造一个人的任务之前,你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人。”[1]

第六,“自然后果法”,“自然后果法”是卢梭在道德教育的惩戒方面的创新,是指当孩子犯错时,不要打骂他,也不要立即指出,要让他自己来承受由他的不当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例如当他打破窗子时,不要立刻告诉他这是不对的,也不要对他使用语言和行为上的暴力,而是让他在被打破窗子的房间呆一晚,让他知道打破窗户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这种惩戒的方法对于儿童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对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述评

综上所述,卢梭在教育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其中大多方法对当代教育尤其是小学道德教育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由于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的某些方法也有失妥当,如过分依赖自然、使教育与社会脱节及对儿童学习年龄阶段的划分缺乏现实依据等。但这并不代表他的思想对后世毫无意义,相反,他的教育思想如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当今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道德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二、对我国小学道德教育的启示

1.我国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卢梭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也就是身心和谐发展的资产阶级新人,这是由于他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主张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这强调的是学生的社会价值。在小学阶段,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个体价值,让他们具备作为个人的条件。现阶段的学生,不应要求他理解多么高深的道理,而是应该让他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心智健全,有独立判断力的人。

2.应把握怎样的道德教育原则

(1)顺应自然及儿童的发展

在《爱弥儿》中,卢梭认为教育应当关注儿童成长,根据儿童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来制定适合于他们的教育,而不应当对孩子灌输那些他们不理解的知识,更不应该教他们大人的想法。他愤怒地说道:“我的观点将会激起多少反对的声音呀!我老远就听见这些假聪明者发出的叫嚣;他们不断地把儿童投向他们自身之外而置其本性于不顾;他们从不考虑孩子的现在和当下,总是不停地追求那愈追愈是不可及的未来,他们硬要我们离开当下,走向我们永远也达不到的地方。”[1]

诚然,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确实存在这种急功近利的现象,家长和教师都迫切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拥有更多的特长,这些“假聪明者”全然不顾孩子喜欢与否、适合与否,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落于人后。殊不知,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儿童感受不到任何童年的快乐,对今后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在未来的小学道德教育当中,应当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想他们所想的,教他们所需的。

(2)注重实践,从做中学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到:“我不会让他呆在空气污浊的屋子里,而是每天都把他带到草地上去,让他跑,让他玩,让他每天跌倒一百次,越多越好。他很快就学会自己爬起来。从自由中得到的益处可以补偿摔跌所带来的小伤。”[1]从卢梭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他认为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来源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儿童才能判断对错、善恶、美丑。以爱弥儿种蚕豆为例,他通过自己的劳动、汗水和时间,了解了什么是“属于”,这是实践告诉他的,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他大概不会如此迅速、如此深刻地理解“属于”的含义。

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是教师说,学生听。某小学思想品德课学习雷锋时,学生只是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听着老师枯燥乏味的讲解。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真的能听明白吗?真的会在生活中学习雷锋吗?结果不问自明。虽然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在中小学开设实践活动这一要求,但部分学校贯彻落实十分不到位。其原因多半是校方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试问,如果一直让小学生呆在温室里,不去参加任何实践锻炼,那么,当真正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们将如何应对?因此,为了祖国的花朵更加茁壮,实践是必要且必需的。

(3)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在《爱弥儿》中,卢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聪明的医生绝不是那么一瞧病人就急忙下药,他首先要研究了病人的体质之后才开药方。他虽然是晚一些时候才开始治疗人,但可以把病人治好。反之,操之过急,则会把人医死。”[1]这样一个对症下药的例子,不仅说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也指出了道德教育要循序渐进。

我国目前的教育评价方式虽然有所改进,但依然强调分数至上,有的小学在评选“三好学生”时,只看重学习成绩,学生的品德等其他方面统统忽视,这种“唯分数”扼杀了许多有特长和才艺的孩子。教育工作者应当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点,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的。

循序渐进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目前我国道德教育目标的设置却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小学德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大学中却在强调一些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这种情况不免让人啼笑皆非。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阶段应当教给学生基本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准则;中学阶段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大学阶段应当让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这样才是合理的道德教育。

3.应该运用何种道德教育方法

(1)反对灌输,寓学于乐

灌输,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听,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全然不顾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在《爱弥儿》中,卢梭极力反对这种“填鸭式”的教育,认为它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他认为如果教师总是用自己的头脑来指挥学生的手,那么学生自己的头脑就会变得毫无用处。

在我国目前的小学教育方式中,灌输教育是主要的道德教育手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自己的观点“装进”学生的脑袋,至于学生听没听懂,照没照做,这都不是他课堂上的任务。

我国德育应当借鉴卢梭的“寓学于乐”思想,让小学生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会道德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2)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

卢梭认为,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在儿童时期,孩子尚未具备对事物的判断力,且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会不加选取地模仿成人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卢梭恳请教师“要保持纯朴,谨言慎行”[1]。

当前我国小学教师的素质整体较高,但部分地区、部分学校的教师在德行方面有待提高,教师个人德行的缺失,会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才会对小学生品德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自然后果法”

“自然后果法”是指当孩子犯错时,不要立即指出,而是要让他自己感受这种错误带来的惩罚。如果他撒了谎,那么下次当他说真话时,也不要去相信他,他便会明白自己的错误,进而加以改正。

我国目前的道德教育中,将惩戒极端化,认为惩戒就是体罚。事实上,惩戒并不等于体罚,它只是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将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卢梭的“自然后果法”便是一种温和的惩戒行为。通过这种非暴力的方法,可以塑造小学生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三、结论与展望

纵观卢梭的教育思想,无疑是教育史上一个伟大的进步,他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提出了很多充满创新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在道德教育原则方面,应当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实践,顺应儿童的天性,因材施教。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应避免灌输教育,注重教师的榜样作用,反对体罚。希冀上述原则和方法对我国的道德教育有所借鉴。

摘要: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了顺应儿童发展的“自然教育”理论,在《爱弥儿》这部教育巨著中,卢梭重点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道德教育,其中的教育方法和原则直至今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注重实践;顺应儿童的天性;因材施教;避免灌输教育;注重教师的榜样作用;反对体罚等。本文旨在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作一解读,为我国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道德教育出现的问题进行粗浅的对策探讨。

关键词:卢梭,自然教育思想,新课程,小学德育

参考文献

篇9:收获大自然的启示小学生作文

在生活中,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有很多,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大自然的启示”。我们可以介绍搜集到的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也可以写自己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还可以写一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了哪些启发,想发明什么,等等。写完后,同学之间互相修改。

【互动空间】

小伊:老师,这次习作比较难,我不知该从何处下笔。

老师:细读本次习作要求,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我们发现本次习作是写“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小涵:我们要怎样来拟题呢?

金老师:这次习作要求题目自拟,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如写发现,就可以用《有趣的观察》《我们的搜集发现》等为题;如果写自然界的动植物给人类的启示,那就可以用《大自然的启示》《从?菖?菖身上得到的启示》《神奇的?菖?菖》等;如果写自己根据动植物的启示而产生的想象发明,就可以用《水面行走鞋》《植物吸尘器》等为题。

玮玮:大家一起来搜集一下素材吧!

小涵:我来说有关天气方面的启示: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久雨大雾必晴,久晴大雾必雨……

小伊:我来说动物、植物的构造、生活习性给人的启示:利用蛙眼的特殊构造能制成电子蛙眼;利用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能制成日光灯;利用鲨鱼皮的特点设计了比赛用的游泳衣……

小君:我来说说有关环境方面的启示: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启示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大气层;洪灾与旱灾启示我们要加强植被保护,不要乱砍滥伐……

老师:大家说得真好,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出精彩的作文。别忘了,写完以后,多读几遍,将文章修改得更加精彩。

篇10:大自然的启示小学作文

从前,人们都用斧子砍树,砍出的树又费力气又费时间。

一天鲁班去山上砍树,突然脚一滑,他急忙抓住了身旁的一从茅草,手被茅草划破了,鲜血流了出来。

“怎么这不起眼的茅草却这么锋利呢?”他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的端详起来,发现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自己的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划出一道口子。

他想:如果我也用带有小齿的工具来锯树,不就可以很快的把树锯断吗,那肯定要比斧头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他请铁匠师傅帮他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起了个名字,叫“锯”。

这就是鲁班造锯的故事。

篇11:大自然的启示小学作文

我为此吃了一惊,吓得连连后退。妈妈神秘地告诉我:“这可不是一般的草哦,只要有人碰她她就会害羞低头,故名含羞草!”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含羞草会‘害羞’呢?”妈妈笑着摇摇头,说:“自己去寻找答案吧!”

我急忙去打开电脑,收索含羞草,谜底揭晓!含羞草并不是妈妈说的因为害羞而垂下头,而是含羞草的叶子瘦外界刺激后即会快速合拢,好像低头害羞的样子;如果振动较大,可使刺激传至全叶,这时连叶柄也会下垂!

看了这段描述,我更是好奇了,为什么其他小草不会“害羞”,单单含羞草会呢?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继续阅读,想探个究竟?原来,在含羞草叶柄基部有一个膨大的器官叫“叶枕”,叶枕内部生有许多薄壁细胞,这种细胞对外界的刺激很敏感,一旦叶子传到被触动,刺激就会立刻叶枕,这时薄壁细胞内的细胞液就开始向细胞间流动而减少了细胞的膨胀能力……好长一段介绍,原来含羞草这简单的一垂头里面有那么多的科学知识啊!

我静静的看着含羞草,觉着她就像一个美丽的小姑娘,一得到赞美,就低下头,好像是要教会我们任何时候都要谦虚不要骄傲。

篇12:大自然的启示小学作文

一个晴朗的上午,鲁班上山去砍柴,当鲁班要砍柴时,一不小心把手划伤了。这时,鲁班看见竟然是一片小草,他很奇怪:小草怎么会把自己的手划伤了呢?于是鲁班仔细观察,发现划伤自己的竟然是一片带齿的叶子。鲁班把叶子带回家,仔细研究,之后鲁班就发明了一样工具,像那片叶子一样带着齿,别人叫它锯。这样就比用斧子方便多了。

一天,鲁班和他的娘子在散步,等他走到池边时,天下起了雨,娘子说:“要是有什么东西能遮住我们就好了。”这时鲁班发现荷花旁的大荷叶,而几个小孩子把荷叶摘下来,顶在头上,鲁班想:“如果能有荷叶这么大的东西,不就可以遮住了么。于是,鲁班马上回家,根据荷叶造出了伞。下雨时,人们就方便多了。

以前,有许多人想去遥远的地方旅行,可这很不方便,飞机很不安全,科学家研究了很久,最后发现蜻蜓飞得很稳,科学家开始研究蜻蜓,发现蜻蜓翅膀一端有小点,可以配重,于是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在飞机翅 膀上加了配重,从此,飞机安全了,人们交通方便多了。

篇13:CAS理论对森林收获调整的启示

关键词:森林收获调整,复杂适应性,CAS,机制

森林作为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开始,由于知识的局限性,人类对森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对森林进行乱砍乱伐。据调查,当代社会面临着的能源和污染这两种危机与森林减少有直接关系,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森林收获调整通过预定今后一定时期内可能的采伐量,合理调整森林结构,使人类获得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的同时,保障林业持续发展和森林永续利用。森林收获调整的理论和技术,历来是森林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1],因此进一步研究森林收获调整对于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文明和发展有重大意义。

1 复杂适应系统(CAS)概述

继1990年钱学森提出开放复杂巨系统概念后,美国圣菲研究所的Holland(霍兰)于1994年在以“隐藏的秩序”(hidden order)为主题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复杂适应系统(CAS)概念,CAS的提出,引起了各界学者的极大关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该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态、社会、经济、管理、军事等领域复杂性问题的研究。Holland将复杂适应系统定义为[2]:一个系统经过一定时间后表现出一致性,并且在没有任何其他实体有意识地控制和管理下能够自我组织以适应环境。系统中的成员称为具有适应性的主体(Adaptive Agent),简称主体。围绕主体这个核心概念Holland研究了CAS的特征指出了7个基本点,包括聚集(Aggregation)、多样性(Diversity)、非线性(Non-linearity)、流(Flows)4个基本特性和标识(Tagging)、内部模型(Internal Model)、积木(Building Block)3个基本机制等[3,4,5]。复杂适应系统具有不同于一般复杂系统的特点[6]:(1)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各层之间界线分明,层与层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2)个体具有适应性和主动性。系统中的个体可以自动调整自身的状态、参数以适应环境,或与其它个体进行合作或竞争,争取最大的生存机会或利益,这种自发的协作和竞争正是自然界生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根源。(3)个体具有并发性。系统中的个体并行地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反应,进行演化。

2 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适应性分析

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1)开放性;(2)复杂性;(3)多样性;(4)非线性(动态变化);(5)循环再生性;(6)适应性等特点,是一类复杂适应性系统[7]。复杂适应系统中的主体具有主动性、适应性,并且主体与环境是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复杂适应系统的复杂性系统特征体现在:

2.1 聚集

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及微生物种类繁多,它们以特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了多主体的聚集体———群落结构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如森林中,由于在树上容易找到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营树栖和攀缘生活的种类特别多。

2.2 多样性

主体之间存在着差别,适应性的过程中,差别分化、差距拉大,最终形成多样性。多样性是系统进化的基础,也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和不断适应的结果。从森林生态系统系统自身来看,多样性主要有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如岩石上的地衣)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等;从系统外在表现来看,主要有森林类型多样性、功能多样性、森林资源分布的多样性等。

2.3 非线性

主体具有适应性,这是非线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系统中主体与主体、主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变化,涌现出独看,一个物种的数量变化都会引起该系统中其它物种发生一定的变化,甚至改变系统的组成。

2.4 流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它们的主体在进行物质交换时同时存在着能量的转换;食物链中的很多捕食者在发现食物时都能以它们特定的方式发送信息通知其它成员。这都是主体与环境之间,以及主体相互之间存在着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表现。

2.5 机制

标识、内部模型和积木是复杂适应系统的主体与主体、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时的三个基本机制。(1)标识:如由于我国从南到北地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5个主要气候带,因而形成了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叶林与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等多种主要的森林类型,这就是森林生态系统主体适应环境的形成的一种标识。(2)内部模型:森林的多种树木,繁殖更新能力很强,而且繁殖的方式随着树种的不同而有多种多样,有用种子繁殖的,有用根茎繁殖的。这是因为每个主体都有其复杂的内部结构和内部机制,主体将外界的变化转化给内部结构的变化来提升适应能力,不同的主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适应结果。(3)积木:如果把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看成积木,则森林生态系统就是由这些积木组合成的,组合方式不同,系统功能就不同。如大多数森林都能提供木材,而所有的森林都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系统整体涌现性的形成是由积木的组合呈现出来的。

3 CAS理论对森林收获调整的启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森林生态系统的确是一个具有适应性的复杂系统。由于它是“活”的,具有主动性,因此做森林收获调整时不仅要考虑到森林资源自身的复杂性,还要研究由于人类活动的介入给系统带来的非线性变化。从CAS的角度来看,森林资源的收获调整正是森林资源系统不同层次上的主体不断学习、适应和协调的结果,这使得森林资源的收获调整非常复杂。下面就森林生态系统的几个复杂特性对森林收获调整的启示进行探讨。

3.1 聚集和多样性的启示

由于森林生态系统是多主体的聚集体,我们在对森林进行采伐前,应考察树木这个主体数量的减少给系统带来的非线性变化,原系统的其它主体适应环境变化后重新聚集而成的新系统是否更具有适应性,对于人类是否更具有价值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聚集都能产生涌现。针对系统的多样性,做森林收获调整这项工作应激发多样性和差异性,抑制稳定性和一致性,这样才能提高收获调整的适应性。另外,森林收获调整需要众多人员(如规划人员和采伐人员)的参与,个体员性的概念。

3.2 非线性的启示

根据非线性原理,个体以及它们的属性在发生变化时,并非遵从简单的线性关系。森林收获调整结果并不仅仅由获得资源多少决定,对森林进行采伐后,系统主体因其适应性会发生非线性变化,一般来说起决定作用的是结构效应,合理的结构方式会产生正的结构效应,整体将大于部分之和;不合理的结构方式会产生负的结构效应,整体将小于部分之和[8]。因此森林收获调整的好坏是它们非线性作用、有机整合的结果。

4 基于CAS理论的森林收获调整研究方向

4.1 森林收获调整理论

森林收获调整经过了经典的法正林、完全调整林和广义法正林等理论的发展。这些理论是针对经营单位内森林资源状况,从生物学的角度来揭示实现永续利用应具备的龄级结构[9]。它们主要追求森林经营单位内龄级结构的合理性,忽视了林种、树种结构的合理性。森林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单独研究任一层次的结构及调整是不够的,追求单一层次结构的合理而调整的结果是令人担忧的。针对这种情况,在今后理论的研究中,应考虑根据非线性原理确定影响森林收获调整结果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寻求一种合理和具有适应性的森林收获调整理论。

4.2 森林收获调整方法及模型的求解

传统的森林收获调整方法有材积配分法、平分法、龄级法、生长量法等,以法正林理论为基础,主要考虑林地和林木因子,即内部条件,对外界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即外部条件缺乏考虑。由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主体适应性,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己的内部模型对变化做出反应,系统进行演化和发展。因此传统的森林收获调整法反映的因子单一且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具有不合理性。

应用现代数学的调整方法有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层次序列法等。线性规划方法只能将一个主要目标函数列为目标,而在林业实际生产中,由于森林系统的复杂特性,规划人员往往要涉及到多层次多目标决策问题,按这种仅考虑单目标的方法对森林进行收获调整,可能会给系统带来不良的后果。张良富等在分析了多种森林收获调整方法后,认为规划人员在引进现代数学方法进行森林收获调整时,出现了盲目追求数学化和模型化的倾向,提出应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如目标规划法、层次序列法等),分别经营单位进行森林收获调整。本文作者认为,该思想体现了森林收获调整方法的多样性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适应性决定了调整方法的多样性,这是做好森林经营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当模型建成后,需要运用好的算法求得其最优解。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是霍兰教授于1975年首先提出的一类借鉴生物界的进化规律(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遗传机制)演化而来的随机搜索算法。该算法把反映规则表达成染色体,用适应度表示反应规则与环境相符合的程度,适应值越大表示适应能力越强,是判断个体生存能力的唯一标准。遗传算法在解决离散、非线性等大规模优化问题上充分显示了优越性,但目前在森林收获调整模型的求解上运用很少。

4.3 SWARM软件的应用

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适应性决定了它是一个无法重现、不可计算的系统,为做好森林收获调整工作,在研究该系统时有必要采用系统仿真手段。圣菲研究所基于CAS理论开发了SWARM的软件平台,Swarm的建模思想就是让一系列独立的主体通过独立事件进行交互,帮助研究由多个体组成的复杂适应系统的行为[10]。Swarm有7个核心库:Defobj、Collection、Random、Tkobjc、Activity、Swarmobject和Simtools,Swarm还为建模提供3个与领域相关的库:space、ga和neuro,还可以将自行编写的库文件加入到其中,为各种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模拟的方法。我们在进一步研究森林收获调整问题时,可调用平台中提供的GA类库进行模拟仿真,这是十分可行且有意义的。

5 结语

CAS理论是当今复杂性学科最有优越代表性的系统理论,森林生态系统是一类复杂适应系统,本文从系统的4个基本特性和机制出发研究其复杂适应性,解决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本文只是用复杂适应系统的理论对森林收获调整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至于如何处理好森林收更为有效的模型,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亢新刚.森林资源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202.

[2]肖凡平,唐小我,张明善.供应链系统的复杂适应性及其仿真实现[J].管理学报,2005,2[5]:532-535.

[3]赵建世.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整体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26.

[4]龚小庆.关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思考[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9,19[5]:8-12.

[5]顾小清.知识管理:复杂适应系统的生存和发展[J].教育信息化,2002[5]:53-54.

[6]王文芳.复杂适应系统演化探究-基于Agent技术的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3:5.

[7]徐国祯.试论森林生态系统是一类复杂适应性系统[A]//中国林业系统工程暨江苏省农林系统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180-186.

[8]齐庆祝.企业能力的维度、层次及层次演进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

[9]张良富,秦安臣,康日兰,等.同龄林收获调整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J].林业资源管理,1996[2]:19-22.

篇14:收获的游戏:自然物产与自然偷盗

这其中,自然环境的恶化是其中一个原由,但更重要的是,农村自生的人文美学,在功利十足的城市化浪潮里,不断地衰弱和自卑。

大院子弟回忆童年,总是要讲一些逼格很高的事情。比如说王朔,“你知道我们那时候看什么吗?总参作训地图!”普通市民回忆童年,则免不了老城区,大杂院……像我这样的农村子弟回忆童年,勉强能提一提的便是那些年,在山河麦田里玩过的种种游戏。

这种游戏不是学校里规规矩矩的小把戏,而是发生在旷野里的胡作非为。

游戏是分季节的。因为每种游戏都需要季节里的物产和风景相配合。

对孩子而言,春天不是特别好玩的季节,尤其是早春,大地一无所有,只有阵阵黄风掠过孤寂的村庄。

这种平静的萧索需要一种特别的游戏来打破,那就是“放火”。

那时,冬雪早已消融,小河里的水量降到了最低点,岸边全是大片大片枯黄的野草。带上一盒火柴,你能看着火烧到很远的地方。

如果放火是在夜晚,那简直会产生一种打渔杀家、火烧连营的历史幻觉:星星之火映衬漫天星辰,而水面又像镜子一样将这一切截取下来……

当然,即便是在农村,这种行为也是不被鼓励的。老人们这样谆谆教导:小孩子不能玩火,玩火会尿炕……

一场春雨过后,大地开始渐渐温柔。或许记忆总是选取一些美好的东西存储,在我印象中,每年春雨到来的时刻,总是会在夜晚听到植物生长的声音。

极风雅的时刻到来了。一夜之间,柳条舒展,桃花开遍了河岸。在春天的暖阳下,半大的孩子便会去河里摸鱼。也没有什么钓具,只用一个罐头瓶子泡上几粒馒头渣,扔到水草茂盛的地方,不一会儿,便会有一些小鱼钻进来。

鱼都不大,一上午最多也就只能钓一小碗,裹上面糊炸了吃,很香。

一天的时间,只有这点收获自然是浪费大好春光,所以我们在岸边搜寻茅草芽,它类似于一个极小号的带皮青玉米,里面是白白的芯,吃起来略带清甜,诸城土话叫它为“扎银”。

当然,一些摸鱼高手是不屑这些小打小闹的。他们赤脚下河,空手便能掐出近半尺长的“大鱼”来,用柳条一串,举在半空中,晃晃悠悠,在天光下过街穿巷,骄傲地如同战胜归乡的将军。

他们是孩子中的英雄,能下河摸鱼,能从很高的树上折下挂满榆钱的树枝,能从看似一无所有的土地中寻出地瓜和胡萝卜,还能在冬日的雪地里,带上黄狗撵野兔。

他们的骄傲源于收获。收获是一种最古老的人类仪式,从中生发的笑容则是最古老的人类表情。如今,我们已很少看到这种表情,因为我们失去了某种来自远古的技能,这种技能拒绝投机,是我们肢体最初的荣誉和骄傲。

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收获,那就是偷。我相信,几乎所有的农村少年,都有着偷瓜摸枣的经历,在讲起这些行为的时候,心中也不会有太多的愧疚感。

盗亦有道,孩子们的偷只限于土地上的物产,它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不过是在游玩的时候,看到田里翠绿的西瓜,便去偷一个来解渴。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更像是一场学习生存的自然偷盗,是在未知土地上的一场冒险。

当然,有时候也会被看瓜人抓住,狠一点儿的,便扒光这些七八岁孩子的衣服,然后通知家长来领这些“光腚猴子”。家长到了后,通常都是怒不可遏,劈头盖脸一顿打,看瓜的人便会劝住家长,如此这般地讲一番,最后又硬让孩子带上几个西瓜走,当然,家长一定会满面羞愧地放下钱,看瓜人又一定会追出来把钱再塞回去……

这是一种乡邻式的惩治程序,有一点儿滑稽,但程序完备,仪式十足。

作死的游戏:英雄荣誉以及孩子群中的角色选择

除了这些关于收获的游戏,我们还会玩一些“作死感”十足的游戏。

比如夏天去河里洗澡,从很高的拦河坝上一跃而下,跳进下面十几米深的水中。姿势掌握好的话,水花较小,自然会迎来一阵掌声,反之,肚皮或者脊背就会平拍在水上,甚至会有被拍晕的可能。

那时,我们还玩过一种更“作死”的跳水游戏:十几米深的大机井,抱着分量很重的石头跳下去,为的就是能够潜到最低处,然后抓一把井泥上来。

这些行径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跳烟筒的行为有些相似,有一种歇斯底里的情绪,把叛逆视为英雄壮举,把“作死”当成荣誉勋章,可惜并没有女孩旁观。

几乎是每一年,我都会听到有小孩淹死在河里的消息,学校和家长对下河洗澡一事严防死守。每次游玩回家,爸妈都会用指甲在我手臂上划一下,如果显出白色印记,那肯定是又去洗澡了,于是便免不了一顿打。

每个游戏都会聚集起一大帮孩子。这其中,必然有一个孩子王,他精通所有的技艺,除了念书,学什么都是一点就通,每一天都能想出一个新的玩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圈子中,学习好并不是一件让人自豪的事情,它无助于增长你在圈子里的威信,只意味着一种柔弱胆怯和面对自然的无能。

那时候,我学习成绩还不错,于是便在伙伴中有些自卑,这让我不得不去做一些更危险的事情来证明自己。

有一年夏天,我们正在潍河里洗澡(我一直不用游泳这个词,游泳是在池子里,是城市孩子们戴着救生圈玩的把戏。),忽然听到远处传来轰隆隆的声音,抬眼一看,黄色的水浪连着天际,席卷而来。河堤上的人大呼:墙夼水库放水了,大家快跑啊!

我跟着队伍跑了几步,不知怎地就觉得有些羞愧,于是便停了下来,双手叉腰,看着即将到来的水浪。

水声越来越大,伙伴们已经跑上了堤坝,他们在喊什么已听不太清,但我向他们大喊一句:操!你们不行!

为了这种“作死”式的装逼,我还背诵了一段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些都做完后,才装作不紧不慢的样子向岸边走去。

nlc202309030910

那时候,我怕的要死,感觉整个世界只剩下铺天盖地的水。上了堤坝之后,大家看我的眼神完全不一样了,带我出来玩的堂哥先是揍了我一顿,然后又把此事告诉了我爸妈。结果可想而知,又是一通胖揍之后,我还迎来了将近半年的禁足期。

作死之后,我也迎来了一个对孩子而言极其重要的收获:从那以后,我不再是堂哥的小跟班,而是孩子群中名副其实的“三巨头”之一。

他们像姑娘一样安静

狭义上的童年游戏有很多,比如撞拐、弹玻璃球、“打元宝”、过家家,这些游戏至今仍在延续着,但我所讲述的那些关于收获、关于“作死”的游戏却几乎消失不见了。

即便是我们这些生于八五前的一代,在十六七岁的时候,也开始不自觉的淡化身上的野性。

从那时起,孩子们开始分流。街机、网吧的兴起让一帮孩子沉迷其中,升学的压力又让另一帮孩子足不出户。而我的堂哥,彼时名震乡村的孩子王,在这种潮流面前,孤独寂寞,无人诉说。

从初三开始,他就辍学了,而我则不得不去实现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这是我父亲的梦想,起码在最初时候,它不属于我。

我们之间开始变得陌生。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到他在一棵榆树上摘榆钱,树下围着一群小他很多岁的孩子。他向我打招呼:哎!上来玩啊!

“不玩了,一会儿还得去上课。”

他笑了笑,挥手让我走。没走多远,一株挂满榆钱的树枝丢到我身前。我不知道,这是一种召唤还是一种告别,我只是捡起树枝,向他挥了挥手,继续走开。他吹了一句口哨,旋律大概是《真心英雄》。

或许从那时起,我们就走入了不同的世界。从此,我的世界逐渐通往城市,而他的世界在某种不可抗力之下,也变得面目全非。

如今再回到农村,我发现,不论是街道上,还是田野间,成群结队的孩子几乎不见了。他们大都规规矩矩,无论对人还是对田野,都带着一种不属于他们年龄的冷漠。

“其实孩子们聚到一块儿挺有好处的,这对他性格的发展,以及未来在团队中的角色选择都挺有好处的。”我对堂哥说。

“……现在住在村里的年轻人本来就少,都去县城买房子了,小孩自然就少,聚不成堆了。”堂哥这样跟我说,他的儿子坐在一旁玩着电脑,安静的像一个姑娘。

“就是想出去玩也没什么可玩的。小河早就断流了,苇子地也没了,大树也都被砍了,潍河全是挖沙炸鱼的,到处都是险窟窿,还有什么好玩的。”

那个世界已经消失了,所以,孩子们只能安安稳稳地呆在家里。此时,电脑已经普及到了农村,他们熟练地打开网页,但当你注意到他们时,他们又赶紧关掉,盯着XP系统那张经典的蓝天草地图片,那是他们父辈们曾肆意玩耍过的场景,而他们视若无睹,装作发呆。

(丁爱波,《齐鲁周刊》首席记者)

篇15:大自然的启示小学作文

四周一般沉寂,没有鸟叫,没有虫鸣,夜游地动物似乎都藏起来了,我独自一个人躲在水池边的夜幕里伤感。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人用“惨淡”来形容夜色了,我的心也如这夜一般的惨淡。从小到大,我经历过不少成功,胜利的喜悦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可是这次突如其来的惨败让我措手不及,我就像被人从山顶一脚踹入了谷底。我害怕同学嘲笑,害怕老师的眼神,害怕父母的责骂。

寒风吹过,我不禁打了个冷战。独自徘徊在假山池塘旁,本想排遣心中的郁闷,不想这深沉萧瑟的夜更让我增添了几分寂寞,几许伤感。我用迷茫的眼神扫视着夜,夜用惊奇的目光窥视着我的灵魂。

突然,一片叶子落到我身上,我抬起头,只见树上的叶子正歪歪斜斜地下落着。凝视着向下飘动的枯叶,我内心的尘埃仿佛被某种东西擦去了一些,我下意识地弯腰拾起一片落叶,将它放在手中仔细端详着,叶子已经枯黄,但从清晰的叶脉中还能看出昔日的辉煌,这看似平常的落叶,震动了我的心。树叶从高高的树上飘落到地上,该有一种失落吧,可它依旧翩翩起舞,没有丝毫的伤感与寂寞,它将最后的醉人舞姿也留在了微风里。

篇16:大自然的启示小学作文

听到海豚和潜敏艇外形几个字时,你一定会惊奇地问:“什么?生活在深海豚能和我们的现代高科技潜艇能和我们的现代高科技海豚潜艇有什么关系?”“难道有海豚潜艇?”“他们有什么亲戚关系吗?”别急别急,听我慢慢讲解。

生活在蔚蓝深海中的海豚的游泳速度最高可达一百多千来每小时,可以轻而易举地超过了现代潜艇的航行速度,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海豚,海服游得快分为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海豚的身体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流线型“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所以才会游得那么快,科学家们仿照“流线型”制做了潜艇的外型,可是科学家们还是不满足这样的速度,于是身他们又解剖了海豚,原来,海豚的皮肤也有特殊点呢!它的产表皮薄而有弹性,真皮像海绵一样突起,突起之间有很多液体,这种皮肤能吸收和消除阻碍前行的水流旋涡,使水流从它的表面顺利通过,也减少了阻力呢!加快了速度呢!

科学家受到这一启发,终于用有弹性的有机材料制成一种多层外壳潜艇“穿上”这种“皮肤”,航行时阻力可以减少一半,航行速度提高一倍呢!科学家们又经过仔细研究,反复验证,终于做出了“流线型”的潜艇呢!从此,去潜艇的航行速度提高了好多呢!

篇17:大自然的启示小学作文

电子蛙眼可是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东西,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的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狗的尾巴动来动去,我看见了,就想发明一个“移动笔”,这个笔可以变成任何一种笔,还能变成任何一种橡皮,最独特的是,他能变成“移动笔”,笔头变成了“移动圆”,后面变成“移动锤”如果一瓶可乐洒在了一张纸上,等它干了,先用“移动锤”打一打,那张纸立刻恢复平坦,然后用“移动圆”上的能滚动的小圆珠把脏的地方刮一刮,然后纸有恢复原样,笔中间就会有个手指捏的地方,你捏好了,它就像狗的尾巴动来动去。你可以把圆珠放在废纸上,圆珠里的脏东西就全出来了。

篇18:收获大自然的启示小学生作文

关键词:“国培计划”,初中语文课程,学习收获与启示

一、参加“国培”的收获

“国培计划”, 全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2011年10月到11月,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 我参加了“2011国培计划———四川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初中语文学科培训, 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培训平台的网络视频聆听专家讲座, 在培训论坛上发帖回帖, 撰写研修日志, 提交教学设计与反思, 提交学科专辑布置的作业, 等等, 培训、工作两不误, 参加远程培训, 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 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 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 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每当听了专家的讲座, 反思自己的教学, 都能有所收获;从开始进入平台的生疏, 到逐渐熟练完成作业的程序, 到丰富自己的教学, 每一天都有一种成就感。每一次打开“国培”网页, 丰富的教学内容极大地吸引着我, 我仿佛在沙漠中见到了绿洲, 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每一个版块, 虽然很累, 但很值得, 觉得自己的每一天都很充实, 有意义, “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给我们提供了集中培训所不能给予的学习资源。

“国培”初中语文学科远程培训改变了我陈旧的教学观。通过学习, 我懂得了教改首先应改变的是自己的思想。我深感应该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讲授的处境中解脱出来, 让学生快乐地自主学习, 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我不再总是编写教案、批改作业、组织复习考试等, 而是积极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浏览网上教学信息,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国培”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培训后才知道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在专家的引领下, 在同行们的共同研讨下, 我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 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异彩纷呈的世界, 通过小组探究性学习, 给学生以思考和启迪, 促使学生积极学习, 自主发展。“国培”让我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充满了激情, 也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国培”让我不断地梳理与反思自我, 促使我不断进步。“国培”采他山之石, 纳百家之长, 是让我在语文教学中越走越远的劲力。

二、2011年“国培”初中语文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的课程设计特色

2011国培初中语文有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承担, 在本次培训中, 培训平台一共设置了7门课程, 分别是《初中古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与评价》、《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与评价》、《初中语文应用文写作与评价》、《初中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策略》, 每门课程都提出了相应的学习要求。

《初中古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 (1) 解读《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教学的阐释部分, 力求明确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达到目标的定位。 (2) 分析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充分认识文言文教学在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3) 探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 传承与创新的层面, 为教学者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与评价》:本课程明确记叙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试图解决教师、学生的困惑, 提供记叙文教学的技巧, 锻炼教学技能, 提供教学案例, 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 以满足师生的需求。课程重点:介绍记叙文写作教学技能, 引导教师从最基本的技巧做起, 逐步提升教学效果。课程特点:从问题入手, 梳理一系列作文教学技能, 列举作文和教学实例, 明确提升记叙文教学的真谛;课例有系列趋势, 有对比。提供的学习资源对教学有参考价值。

《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 (1) 厘清“文言文”的文体知识, 认识到文言文的文体特性, 能整体认识到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分布和安排, 在教学中能有序组织教学活动。 (2) 明确文言文的教学设计在初中阶段是“文”与“言”的有机组合, 而非有文无言或有言无文的教学模式。 (3) 根据以上教学模式, 请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 充分发挥母语习得的自然优势, 养成自主阅读文言文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设计》:本课程着重研讨:如何基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优化教学设计, 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强调, 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设计、开发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 以及“为学习设计教学活动”, 纠正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误区, 提升教师恰当地设计、开发及评价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和设计教学的能力, 为初中语文教师备课与上课提供可操作的程序方案, 通过短期培训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

《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与评价》:本课程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从把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路径入手, 探讨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规律, 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一是训练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是训练有理有据地说话和答问;二是议论文写作的核心就是“求其严谨”, 无论是论点的确立或提炼、论据的选用, 还是论证的展开、语言的锤炼, 都要围绕这个核心进行。

《初中语文应用文写作与评价》:本课程针对初中应用文写作遭遇冷落的现状, 具体分析了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 阐述了加强初中应用文写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并结合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历史沿革、基本特点, 帮助教师寻找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规律, 把握教学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 做好基于教材缺位、考试评价缺位、学段不衔接等现实的合理调整, 并了解评价的主要原则, 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兴趣, 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的目的。

《初中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策略》:本课程针对语文教学中, 广大教师对语文知识教学的困惑, 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对语文知识及其教学的认识。二是梳理了语文知识的主要内容。三是介绍了语文知识教学的策略。课程重点从字词、语法、修辞、阅读理解鉴赏、写作表达、评价与反思等不同角度举例讲解了五个教学策略: (一) 字词系联, 重视理据。 (二) 明类型, 学方法, 重应用。 (三) 随机点拨, 因文入理。 (四) 设置变化, 比较异同。 (五) 量表诊断, 评价反思。

这七门课程的设置, 紧紧围绕初中语文教材对参训教师进行了系统的教学教法引领, 对广大参训的农村教师来说, 不啻是一次新理念新方法新视野的开拓机会, 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引领着参与培训的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理清, 对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向有效性和优质方向发展, 具有前瞻性, 对老师们专业素质的提升, 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国培初中语文网络培训课程学习后的感受

1. 解了在语文教学中困扰自己的“惑”。

在培训中看了专家们讲课的视频后, 我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真是“夜郎自大”, 平时被自己所惯用的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方法, 也在专家们的讲解中分崩瓦解, 对现今学校所实行的高效课堂也在这次学习中找到了理论支撑。许多困扰了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语文教育教学问题在这次学习中思路上也得到解惑。通过这次培训学习, 我也明白了自己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素养。

2. 和专家学员们交流, 在感悟中进步。

这次“国培”, 真是“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班级论坛为参训学员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学习论坛上进行学习交流的时候, 不少的学员们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 谈自己的观点, 当有思想碰撞时, 专家的解答和学员的帮助使自己在理论知识上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通过交流, 我充实了自己;因为交流, 自己获得了进步。我一定会把自己的感悟应用于实践, 让自己在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课堂中也能“换一回骨”。

3. 在职学习, 在反思中提升。

通过这次“国培”, 我认识到我们国家未来教育需要的是“科研型”的教师, 而不再是我们老观念中的有所谓的教书经验的“教书匠”。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中学教师, 更是要与时俱进, 要想进行这样的“蜕变”,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给自己不断“充电”。那么我们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总结, 不断地反思, 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四、国培初中语文培训后的启示

1.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研能力, 提高自身修养。

“国培”给我最有价值的收获就是教育观念的变化, 通过专题研究的实践活动, 把我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从概念化走向具体化, 从模糊逐渐走向清晰。认识到语文课文内容不是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那些具有相对稳定性, 不会随着课文的变化而变化, 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它的价值;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具有普遍的实用性, 对学生而言是终身受用的。

2. 教学要适合学生的需要, 确定学生发展区。

专家的讲解, 给了我们很好的引领。教师是课程内容的实施者、执行者, 教语文要看学生行为的变化, 而不是教师讲得如何。要构建“理解和运用”并重, 并能走向运用的形态。语文教学要从注重理解分析走向语言文字表达训练, 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上作文课首先要明确教什么, 怎么教的问题, 不是单纯的理解标题内容, 而是先要进行语言训练。根据标题内容表达, 以表达来促进。教什么, 怎么教, 要明确教学目标, 要把教学目标具体化, 定在学生最近发展区, 选择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需要, 要正确把握孩子的起点, 精心选择训练点。总之, 新课改是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世界。所以应把学生发展放在首位, 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去表达, 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范例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 营造课堂氛围, 激发兴趣。

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来自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信任的目光和一句亲切的话语。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成功可以使人树立信心和勇气。只有体味到成功的滋味, 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与言语过程, 才能大胆举手积极参与, 特别是胆怯的学生, 教师要多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一堂课的开端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 又是激发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触发点。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新课的导入要新颖, 像吸铁石一样, 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拨动学生思维之弦, 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上一篇:高考英语复习冲刺下一篇:对话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