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验收语文试卷

2024-08-18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验收语文试卷(精选4篇)

篇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验收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验收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弟文字,完成1~3题。隋代上元节:百姓狂欢节

①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史上的上元灯节楚一个最为独特的节日。从汉代起,平时严格“禁民夜行”的规定每至上元节时便有所宽疏。守卫宫城弟军将“执金吾”,在正月十五日夜.可破例弛禁“放夜”,允许一些官方和民间的习俗活动进行,“元宵不禁夜,自汉始”。这一做法后来被一直沿袭下去。因而,“金吾不禁夜”,是上元节独享的特殊待遇.这是很早即被官方趴可的一个节日。隋代的上元节,节日活动变得丰富并走向成熟,为后世的节俗奠定了形态。唐代的上元节假期为三夜,北宋刚延为五夜。皇帝还亲自主持观灯仪式,南宋时延为六夜,迨至明朝时,更延为十夜。

②另外,上元节中全民广泛参与弟程度、节庆弟盛大规模,亦非其他节日可比拟。更重要的是,上元节是一个很特别弟大众百姓们可以肆意恣纵,欢腾戏虐,百无禁忌的日子,其勇气可嘉地颠覆着皇权专制时代的社会生活准则,在正统文化的挤压中,创作出一个平等、自由、欢乐、开放的真实而又虚幻的自我世界。大众狂欢的背后,潜藏着的是诸多的天性与本色,挑战与叛逆。节俗中的“男为女服”,“男女混杂”,“无问贵贱”,以偷为戏等,无不是对传统礼仪准绳极大的背离与反讽。在这些出格越界行为的背后,跳跃的是被日常生活规范压制却渴求挣脱的生命本真。

③尤其是女子,在此中获得极大的身心自由,她们平时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束缚,行为收敛。此时却可借上元灯节之俗,“服靓妆”,打扮得光鲜漂壳,大大方方走出家门,与男子一样肆意尽欢。由于女性的加入和自主,因而一些美好的浪漫情事也由此发生。诸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的纯情相约以及“破镜重圆”的动人故事,都是在上元节这一特殊情境下而孕生的。

④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载,宋时,贵为高官之妇的司马光妇人在上元夜也妆扮一新,要出门观灯。守旧派司马光不太赞同,说:“家中点灯,何必出看?”他夫人答:“兼欲看游人。”可见在上元之夜,女子出游理直气壮,赏灯观人,都没什么不对,节俗所致,司马光也无可奈何。

⑤正是由于上元之夜的开放和狂诞,对多种欢乐行状的弛放,虽保守人士主张禁绝之声未断,但直到清代,元宵灯节依然以其健强的生命力,风光不减,欢闹如如故,大众也在一反常轨的嬉游放纵之中,舒展压抑和身心,获得越轨的愉悦与逾矩的欢乐,在人性的复苏与释放中,回归自我,润泽生命。

(摘编自《博览群书》)

1.下列不属于上元狂欢始终未被禁绝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大众在嬉游放纵之中,舒展了压抑和身心,获得了人性的复苏与释放。B.上元夜开放狂诞,多种欢乐行状得到驰放,百姓可以欢腾戏虐,百无禁忌。C.上元灯节群众参与广泛,规模盛大,是很早就被官方认可的一个节日。D.上元夜肆意恣纵的背后,潜藏着的是诸多的天性与本色,挑战与叛逆。2.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是由于上元夜女性的加入和自主,才孕育了文学作品中许多美好动人、浪漫纯情的故事。

B.汉代上元夜期间,允许各种官方和民间的习俗活动进行,女子也可以像男子一样肆意尽欢。

C.隋代上元灯节活动丰富并走向成熟,为后世的节俗奠定了形态,并对后世产生了长远影响。

D.上元夜弛禁“放夜”的做法能一直沿袭体现了历代统治者对百姓自由、平等的关心和重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元节中民众参与的程度、节庆的盛大规模,肆意狂欢的程度均非其他节日可比。B.汉以后各朝都例行宵禁,遇重大节日则特许“放夜”,这并非上元节独享的待遇。C.封建时代女性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束缚,不可以随意“服靓妆”,更不可随便出门。D.司马光的夫人都可以理直气壮地出门观灯,说明上元节俗已基本得到社会认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一条绳索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①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②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③“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④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

⑤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⑥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⑦“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

⑧“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⑨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⑩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11胡安重新看了以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吓绳索。“很软”。他想。

12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13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颗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14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15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16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17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

18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19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边和孩子们在湖里游玩,一边与好几个钓鱼爱好者和渔夫一起钓着河鳟。但是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他回答道。(《译林》2010年第2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小说生动形象地塑造了胡安这个人物,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B.小说主要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但结尾两段则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这样可以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

C.作者在小说第1314段交代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动因,是为了进一步表现胡安喜欢幻想的性格,是为了展现胡安的行为很怪异。

D.小说中的“绳索”象征意义丰富,既象征着成人缺失的童年好奇本能,也象征着人们向往的某种奇迹或理想等内容。

5.小说主人公胡安这“一条绳索”的探究与追寻,展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七十年后胡安仍在寻找他的绳索,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悠悠敦煌情

------专访“敦煌的女儿”常沙娜

常沙娜,浙江杭州人。自幼随父亲敦煌学奠基人之

一、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在敦煌临摹壁画。1948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任教。

曹可凡:你好!我特别想知道您的名字,当时父亲给您取的时候有些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常沙娜:因为我出生在法国里昂,里昂有条河,法语La Saone,中文就是沙娜。后来好多人很奇怪,说常书鸿挺逗的,给女儿起了一个沙漠的沙,我就成了一个沙漠里婀娜多姿的女子了。曹可凡:所有我觉得可能人一生冥冥当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您印象当中您父亲是因为什么缘故对敦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誓要做敦煌的守护人的呢?

常沙娜:因为他在巴黎塞纳河边的书摊子发现了一本书,就是伯希和在莫高窟考古调查后,用掠走的东西出了一本《敦煌石窟艺术》。他看得很惊讶,说他整天崇敬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艺术,却不懂我们中国的艺术,数典忘祖。他说他是中国人,一定、一定要去敦煌去看看现状。

曹可凡:常书鸿先生第一次踏上敦煌那块宝地是哪一年?

常沙娜:那是43年。我们坐了一个月的汽车,从重庆一直到甘肃,从秋天一直住到冬天。到了敦煌第一顿饭吃的是一碗面,一碗醋,一碗盐。爸爸说今天也来不及了,明天给你吃涮羊肉吧。他一直这样乐观。

曹可凡:那时候做研究,做保护都要做什么?

常沙娜:第一要除沙。要在莫高窟上面要盖一层短墙就是把那沙给拦住,因为那个地方流沙很快就能把洞埋起来。后来我父亲归纳了三个临摹办法,一个是客观临摹,第二种是复原临摹,第三种是整理临摹。他要求研究所都要采用整理临摹,不能随便复原临摹,如非必要也不要客观临摹。

曹可凡:据说1945年的父女画展很轰动。

常沙娜:当时很轰动,因为没想到常书鸿带的女儿也画了那么多画。我去美国的机会就这么来的。有一位犹太人叶丽华对我爸爸说你女儿画得真棒,但是你不能让她永久呆在沙漠戈壁滩上。她说可以带我到美国去看看。

曹可凡:为什么你在美国呆了两年就回来了? 常沙娜:当时在美国留学生大家都在讲中国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了,而且把家信念一念。国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留美同学大家见面就说什么时候回国,就成了一个回国的高潮。我为了回国买票,就半工半读,到陶瓷厂拉坯上釉。

曹可凡:听说您回国之后因为陪梁思成、林徽因先生看中国第一次敦煌艺术展览,改变了您的自己的人生道路。

常沙娜:是的。当时我父亲高新的很,在敦煌待了那么多年,临摹了上百件的东西都没有展示过。我父亲告诉我梁思成林徽因先生都很重视这个展览,他们看的激动。之后梁先生和林先生就让我到清华大学营建系的工艺美术研究所当助教。林先生讲我们要抢救工艺美术,现在最需要抢救的是景蓝。我们就搞了一些新的设计,适合现代生活。52年搞了一批亚太和平会议的国家礼品,景泰蓝盘子上设计和平鸽,她说我们不要毕加索的鸽子,我们要用我们自己的鸽子,我就把敦煌壁画里的鸽子组合在一起了。

曹可凡:您也参加过人民大会堂的设计是吧?

常沙娜:我参加了。我有一些童子功,就是在敦煌形成的。我画了上百个方案,最后选定了我的一个方案,就是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和外立面,这个现在还在。我搞的那个方案图案是莲花瓣,它组合以后很好看。但是工程师跟我讲设计很好看,但是设计要跟功能相结合。我没有想到要把照明、通风口跟图案结合。这个给我的启示太大了,这决定了我后来这一辈子我从事设计的宗旨。

曹可凡:您其实是设有学历的,后来做了中央工艺美院院长„„

常沙娜:是,我一辈子是没有学历的学业.但是我是实在在的,是尽力的,是为了我要做的事情而实实在在的,要学我父亲的“杭铁头”的精神,要把事情做好,做完。

(摘编自《可凡倾听), 2017年10月21日)【注】“杭铁头”,杭州人。

7.下列关于本篇访谈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篇访谈以“常沙娜”名字由来切入,这样提问拉近了双方距离,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感。

B.本篇访谈主体部分有时直接提问,明确集中;有时陈述事实,给受访者制造表达空间。C.本篇访谈围绕“敦煌情”展开,所有问题都环环相扣,逻辑清晰,体现卓越的访谈技巧。

D.本篇访谈语言体现了对受访者常沙娜的尊重,平实、口语化,自然亲切,符合访谈基本要求。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常书鸿先生当年回国扎根敦煌,体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文化的强烈使命感。后来常沙娜从美国回国也基于这样的爱国情怀。

B.犹太人叶丽华对常沙娜非常欣赏,并热情的邀她出同深造,因为她欣赏常沙娜绘画造诣,也热爱_充满魅力的敦煌艺术。

C.常沙娜在梁思成林徽因的指导下对景泰蓝进行抢救,不仅抢救了工艺,还没计了适合现代生活的用品,有一些设计品成了国家礼品。

D.常沙娜的设计美观,但实用性差,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常沙娜修改后的设计,最终成为人民大会堂的设计方案之一。

E.常沙娜的“杭铁头精神”,是指为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实实在在,拼尽全力的精神,当年常书鸿先生扎根敦煌也展现着这种精神。

9.题目“悠悠敦煌情”体现在常沙娜人生中有哪些具体的体现?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与元微之书①

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②,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且云: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问,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节)[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

②牵挛乖隔,牵制隔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身衣口食,且免求人 且放白鹿青崖间

C.微之与我也,其若是乎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D.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B.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C.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D.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与元稹虽然身处南北异地,但是彼此牵念。情意深厚,心志相通。而三年之别,近两年未接书信,让白居易不禁悲叹人生短暂,对命运、未来深感凄楚无奈。

B.自居易被贬时,元稹用诗叙述了他在凄寒雨夜残灯之下,听闻消息病体惊起而坐,伤痛之情溢于言表,而白居易每次吟诵此诗,也因担忧元稹病况悲伤不已。

C.白居易家里人丁不少,其俸禄不多,节俭用度,亦能衣食自给。而所居江州环境宜人、酒食美妙、所住草堂风景秀丽的细致描绘也显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D.白居易在拂晓之际,为元稹回赠诗篇,诗中以往昔之富贵反衬今日之沦落,以“笼鸟槛猿”比喻自己和好友均遭贬谪的困顿处境,寄寓了作者抑郁不平之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苏武慢

【南宋】 蔡伸①

雁落平沙,烟笼寒水,古垒鸣笳声断。青山隐隐,败叶萧萧,天际暝鸦零乱。楼上黄昏,片帆千里归程,年华将晚。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

忆旧游、邃馆②朱扉,小园香径,尚想桃花人面。书盈锦轴③,恨满金徽④,难写寸心幽怨。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栏倚遍。尽迟留,凭仗西风,吹干泪眼。

【注】①北宋末南宋初诗人。②邃馆:深院。③书盈锦袖:苏惠织锦作回文诗寄夫,回环诵读,皆成诗句。④金徽:金饰的琴徽。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片结尾三句写傍晚时分,主人公在孤独中眺望远方,然暮云已合,却伊人未在。“梦魂俱远”则更进一层,写有情人不仅关山阻隔,连梦中也难相会。

B.下片有对“旧游”的回忆,记忆中“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危阑倚遍”等美好时光与眼前的秋风落叶、古垒、哀笳声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锦袖”,“金徽”,“寸心幽怨”,笔触纤细,皆从女方着笔,锦中字,琴中音,总道不出别恨之万一。而寸心之小,其中幽怨却非书琴所能表达。

D.词中三次用典,除“书盈锦轴”,尚有“烟笼寒水”和“青山隐隐”,分用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句意和“青山隐隐水迢迢”诗意。

E.全词铺叙委婉,抒情真切,颇有柳七风味。开篇处与柳词“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竹马子》)颇为相似,铺叙背景,为全词增色。

15.本词的前六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并结合词作上片内容简析作者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己亥杂诗》中,龚自珍移情于物,抒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追求,诗人自己唯独喜欢修身养性。

(3)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广泛地学习后自我省察的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真正的长者并不是___________,他们常常通过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来濡化后学者。②关乎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必须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如果个别领导干部___________,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③众人在名利色权的诱惑下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只有那些心中充满正气、禁得住考验的人方可__________。

A.师心自用 好为人师 抗颜为师 B.抗颜为师 好人为师 师心自用 C.好人为师 抗颜为师 师心自用 D.好人为师 师心自用 抗颜为师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贾珠死后,贾宝玉成了王夫人的心头肉。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自身利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B.当前,中国扶贫脱贫已进入由传统模式向新模式转化的攻坚克难,“灌水式”“输血式”等传统方法难以为继,“精准扶贫”成为新阶段的新举措。

C.全球三次重大核事件故以铁的事实证明,在所有污染中,核污染是人类最难对付的污染: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是不可逆转的环境污染。

D.在休假问题上,美国和欧洲情况不同,美国人不像欧洲人那样,充满闲情逸致,把休假等同于休息,等同于旅游,空城而出,长期不归。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微信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私密性是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人在各自朋友圈发信息时,要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①个人在朋友圈发布或转发信息要慎重 ②还要恪守公共交往规则及秩序 ③朋友圈又具有公共性质 ④不能盲目动指头 ⑤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

⑥在朋友圈里除了要遵守社交礼仪外 A.⑥④⑤②③① B.⑤③⑥②①④ C.③⑥①⑤④② D.①⑤⑥②③④

21.下面是为“双十一”设计的三个logo,请你比较三个图标,从构图要素、文字运用等角度说说哪个图标更为出色。(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2017年10月26日,沙特阿拉伯授予美国汉森机器人公司生产的“女性”机器人索菲亚公民身份。索菲亚当天在沙特说“人工智将帮助人类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②有报告说2020年,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使美国中产阶级六百万人失业。这些人基本上是知识工人,无论是法律、医学,还是白领、码农,被人工智能取代是迟早的事。

③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人工智能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请全面理解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哈三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学年第三次验收考试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C。2.C。3.B.(二)文学类阅读 4.C。

1.(1)好奇而自信:看见绳索极力攀爬想探寻究竟,父亲等人不相信但仍相信自己的所见、相信自己能够探究清楚。

(2)胆怯而谨慎:一步一步十分小心接近绳索,用指尖轻轻触碰绳索,爬到十米害怕得不敢继续。

(3)勇敢而执着:在央求父亲无果后,自己向绳索跑去,一探究竟;七十年后还在寻找绳索。

(一点2分,两点5分,要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①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了人物性格,用七十年的发展轨迹进一步表现胡安充满好奇的精神和执着探索的欲望。②情节设置方面,照应标题与前文情节,使绳索成为小说线索与推动力,贯穿全文,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③主旨表达方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人物用一生来探索而不仅仅出于童年的好奇心,使主题更有深意。④手法运用方面,既在读者意料之外,打破读者心理预期,引发深层次思索;又留下空白,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7.C。8.AE 9.(1)常沙娜在敦煌临摹大量作品,受到了艺术熏陶。(2)展出在敦煌的画作,为她带来了留学的机会。(3)因敦煌艺术展,促成常沙娜从事工艺美术。(4)在设计工作中,敦煌艺术给她提供很多灵感。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B。11.A.12.B。

13.(1)病危之时,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了几包文章,封起来,在它上面题字:“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书信。”(“危慑”、“不暇”、“封题其上”中介词结构后置句翻译各1分,句意2分)

(2)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书信,一定更加担忧和盼望,现在特意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来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情,我以后逐条写在后面吧。(“仆”、“故”、“条”各1分,句意2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 14.BD 15.雁阵掠过,飞落沙滩:秋水生寒,烟霭濛濛;古垒上,胡笳幽咽直沉寂。远山起伏,时隐时显;枯叶在秋风中飘落翻转;天边的几只昏鸦在回旋。(2分)勾勒出一幅冷寂凄凉的荒秋暮景图(2分)表现出感叹年华老去,羁旅漂泊(伤离怨别)和思乡怀人之情。(2分)

(三)暮景名篇默写

(1)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2)民生各有所乐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D 18.C 19.B 20.(1)却忽略了雾霾对眼睛的影响(2)③句后半句偷换主语,在“出现”前加“使眼部”。

(3)建议2不严密,反驳;难道只有爱美的女生需要注意这些吗?(可以表述为:不要化眼妆,不要佩戴软性隐形眼镜,以免加重眼睛负担,特别是爱美的女生们。)

21.【参考答案】(文字2分,构图2分,表达1分,言之成理即可。)

图标一,构图上天猫值得信赖;两次强调全球狂欢,暗示了其影响力之巨大;文字构图端庄大气。

图标二,文字大,视觉冲击力强,红包诱惑力强,“摩拳擦掌”“火拼”很有鼓动性; 图标三,文字大,视觉冲击力强,“光棍派对”幽默而有欢乐气氛,也有鼓动性。

四、写作:22.参考高考评分细则。

篇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验收语文试卷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说,君子在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同时还能坚持独立思想而不苟同于人,小人习惯于附和苟同别人的观点,但内心深处却并不友善。后世儒者经常以此诫勉君臣,这体现出儒学 A.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 B.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C.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 D.重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 【答案】A

2.管仲改革后齐国实力大增。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齐桓公制订盟约,借周天子之名颁布。会盟后,“诸侯称顺焉”。据此可知 A.周天子天下共主权威得到维护 B.会盟巩固了原有的政治秩序 C.经济实力是新秩序构建的基础 D.尊王攘夷是成就霸业的业绩 【答案】C 【解析】据材料“葵丘会盟„„齐桓公制订盟约,借周天子之名颁布„„诸侯称顺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经过管仲改革,齐国实力增强后称霸的史实,说明当时 经济实力是新秩序构建的基础,故C选项正确;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这说明周天子衰微,故A选项错误;材料说明会盟已经破坏了原有的政治秩序,故B选项错误;成就霸业的关键是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强,不是尊王攘夷,故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关键信息“葵丘会盟”、“诸侯称顺焉”,结合据此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诸侯争霸,齐国称霸的历史背景,而管仲改革是齐国称霸的重要条件,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3.秦汉以后“官”掌握行政权力,“爵”用来确定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历代帝王往往采取“官以任能,爵以酬功”的做法,其主要目的是 A.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B.提高官府行政效率 C.维护君主统治权威 D.削弱贵族政治势力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官以任能,爵以酬功”来看,爵位只有名位而没有实权,这是为了巩固君主权力的绝对权威,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不够具体;B选项说法不够准确;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削弱贵族权力的态度。

4.北宋中前期,皖北地区人口维持在五十万户左右,沿汴河两岸兴起了六孜、庸桥、灵壁等商业大镇。金代时,汴河逐渐湮废,皖北地区的经济逐渐衰落,人口和北宋相比下降了近64%。元朝时撤并了归德府所辖的临涣、符离等八个人口不满千户的县。这说明 A.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

B.交通是影响皖北商业的最主要因素 C.民族政权轻视农业发展

D.皖北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降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人口的问题与农业生产关系最紧密,北宋到元朝皖北地区人口的大幅下降,说明该地区农业水平下降,故D选项正确;经济重心向南转移在南宋已经完成,且材料未涉及南方的经济情况,故A选项错误;影响商业的最主要因素是农业和手工业,不是交通,故B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民族政权有轻视农业发展的政策,故C选项错误。故选D。

5.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D.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抑制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一直占统治地位,无法说明“明清出现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的原因,排除A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使土地买卖频繁,从而导致土地分散,故B正确;“重农抑商政策的松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土地兼并被有效抑制”,排除D项。

6.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新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A.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根植于小农经济占主导的社会现实 C.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的心学主张道德良知的重要地位,故C选项正确;心学理论也没有强调认识与实践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小农经济主导的历史背景,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哲学理论的高度,故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时应该扣住材料关键信息“王阳明”、“世衰俗降”、“致良知”,这些关键词直接指向“心即理”,理即道德伦理,据此即可正确判断。同时,对于“知行合一”不能理解为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夷”的目标。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 B.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 C.实现了从“师技”到实践的转变 D.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答案】A 【解析】根据“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倡导海洋风气”“只有掌握海权”“制夷”体现出通过掌握海权摆脱民族危机的思想主张,故A正确;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他的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封建统治,B项“发展资本主义”说法错误;魏源的师夷长技的思想还是停留在“师技”层面,C错误;D不符合史实。【名师点睛】

采用阶级分析法,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思想主张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封建统治,不是发展资本主义。

8.一个英国人曾记载:“远在1844年,我曾把这种土布的各种质地的样品,标明每一种的价格送回英国。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土布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B.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比英国低 C.传统手工技艺优于机器生产 D.中国棉布纺织技术优于英国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可知,中国的土布价格具有优势,有利于商业竞争,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英两国劳动力价格对比,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机器生产优于传统手工生产,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英国借鉴了中国的纺织技术,故 D 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进行分析理解.需要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9.《海国图志》问世16年后,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帝,要求“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海国图志》,但这个建议如石沉大海,波澜不惊。这主要是由于 A.《海国图志》并非官方编修 B.满汉贵族的极力反对 C.《海国图志》宣传学习西方 D.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 【答案】C 【解析】《海国图志》宣传西方的地理和相关军事技术与王公贵族的思想格格不入,所以导致“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的失败,故C项正确;其他选择与材料中信息不符。10.甲午战后,有人认为:“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这表明女校创办

A.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B.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 C.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 D.适应民族救亡的需要 【答案】D.....................11.汪靖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264.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这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主导大力推动工业化 B.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 C.民间“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高涨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使中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时期的工业发展不是清政府主导推动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甲午战争后列强是加强而非放松对华资本输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2.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从王朝到共和国的政治改革,它也完成了种种社会变革,例如出现了新的社会集团和改变了旧的社会集团。据此对辛亥革命理解正确的是 A.完成了社会转型 B.催生了社会新现象 C.实现了改朝换代 D.颠覆了封建秩序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完成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材料“社会变革,例如出现了新的社会集团”说明辛亥革命催生了社会新现象,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辛亥革命后的社会新变化,不是改朝换代,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没有颠覆封建秩序,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正确再认再现辛亥革命相关知识,尤其是其影响;同时对材料中“社会变革”一词要准确理解,要区别于“社会转型”等概念。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3.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廖廖。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 C.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 D.开始兴起“实业救国”的思潮 【答案】C 【解析】从“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可以看出国民意识和观念的转变,体现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所以本题选择C 选项。A选项错误,《申报》不代表政府的态度;B选项说法不够准确,用机器织布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仿织洋布,定易销售”。D选项与材料无关。

14.1949年到1959年,国庆阅兵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从1949年的“万国造”到1954年“全苏式”,再到1959年受阅部队的最新式武器装备由我国自行制造。这一变化反映出

A.国家经济建设日新月异 B.中国承担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 C.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D.外交“一边倒”局面日益巩固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变化过程,说明在国防建设方面真正做到了独立自主。故答案为C项;材料只反映武器装备的改进,不能说明国家经济建设日新月异,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一边倒”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反映的变化不符,排除D项。

15.197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这一文件 A.反映出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B.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 C.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维护人民公社的经营自主权 【答案】B 【解析】材料“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生产队实行责任制”体现了安徽省《省委六条》既在坚持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又开始尝试突破,故B项正确。A和C都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公社强调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不选D。

16.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调节交易的,或者超产由国家加价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一变化 A.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 B.促进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导致了农产品价格巨大波动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关于农副产品交易描述,与“扩大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无关,故A项排除;材料中论述的是国家对农副产品交易的规定变化,与土地制度改革无关,故B项排除;据题干“国家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调节交易的”可得出这一变化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巨大波动”的表述不合史实,故D项排除。

点晴:材料中反映的是国家对农副产品的规定的变化,由原来的统购统销到市场调节,给农民更大的自由空间,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7.有古罗马法学家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该法学家的观点 A.强调法律至上,肯定天赋人权 B.追求公平正义,保障了奴隶利益 C.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罗马统治 D.蕴含人文精神,为后世提供借鉴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把奴隶也要当成人看,这是典型的人文精神,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启蒙思想家才有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在古罗马奴隶的利益是不会得到保障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该法学家的观点起不到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罗马统治的作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8.据古代雅典著作《诉美狄阿斯》记载:美狄阿斯在公共场合同德摩斯提尼发生了争执,并打了德摩斯提尼一巴掌。对此,德摩斯提尼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还击,而是提起诉讼,对美狄阿斯进行控告。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 A.公民争执须通过司法解决 B.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 C.司法诉讼彰显了公民权利 D.司法审判会主持公平正义 【答案】B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公民争执须通过司法解决”,排除A;“德摩斯提尼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还击,而是提起诉讼,对美狄阿斯进行控告”说明德摩斯提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执,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故B正确;材料正面反映了“司法诉讼彰显了公民权利”,排除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9.1819年—1846年英国棉纺织品的销售额从2940万英镑上升到4670万英镑,其中,每年出口的比例稳定在50%—55%,其余满足国内需求。可见,英国 A.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B.国内消费能力有较大增长 C.对殖民地市场的依赖性增强 D.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答案】B 【解析】材料显示虽然英国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纺织品的销售额逐年上升,但是出口的比例比较稳定,其余用于国内消费,说明国内市场消费稳定增长,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贫富分化信息,故A错误;英国工业品一般是国内消费,故C错误,材料显示的是消费,不是生产,故D错误。

20.15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 D.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之后,不是15世纪中叶,且欧洲的金银向外流出也不利于欧洲积累财富,故A项错误;欧洲的价格革命也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且价格革命是由于金银大量流入欧洲,导致物价上涨,故B项错误;由于欧洲的金银向外流出,使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急需金银货币,这直接导致欧洲开辟新航路以寻求金银,故C项正确;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也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学生据此可以联系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等相关知识,对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得出欧洲开辟新航路以寻求金银的结论。

2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对总统的不信任权却没有了类似的明确限制。这些含糊不清的规定从侧面反映了 A.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 B.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共和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D.总统和议会斗争的失败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总统与议会的矛盾斗争复杂曲折,在宪法中表述含糊不清,都说明当时法国宪法是各种政治势力妥协斗争的产物,故C选项正确;材料反映总统可以解散众议院,故不能说明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故A选项错误;各种政治势力妥协斗争不能说明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故B选项错误;仅仅据材料的有限信息也不能说明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故D选项错误。故选C。

22.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这体现出 A.重商主义盛行使世界市场发展 B.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 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在经济危机冲击下,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以及实行外汇管制、提高关税,说明当时自由主义盛行,世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各国各行其是。故答案为C项。这种政策导致世界市场日益萎缩,排除A项;当时凯恩斯还没有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现政治危机,排除D项。

23.1949年联邦德国建国后,在与苏联以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交往中奉行强硬的政策。1969年社会民主党执政后,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西德对外政策的转变

A.受美苏冷战重心转移的影响 B.反映出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C.受苏联对外政策调整的制约 D.体现出两极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联邦德国„„1969年„„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西欧与日本挑战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在外交方面表现为执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故B选项正确;当时美苏冷战重心仍然在欧洲,故A选项错误;苏联对外政策调整主要影响的是美国,故C选项错误;当时两极世界格局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故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的时间:1949年到1969年,在提取材料信息“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出当时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表现在外交方面就是独立的外交政策,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24.马歇尔的接班人——国务卿艾奇逊将马歇尔计划描述成“我们作为人类的职责”,但从来没有认为它“主要是国家机构的私利”。苏联批评家和西方的观察者在认识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动机时戏剧性诠释了私利和统治的不同含义。这种现象表明历史解释 A.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B.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史料运用 C.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 D.受解释者立场及所处环境制约 【答案】D 【解析】材料这对于马歇尔计划美苏国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显然说明历史解释与解释者立场和时代环境有关,故D正确;历史解释有一定的客观性,故A错误;历史解释可以作为史料使用,故B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历史解释与时代变化关系,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纵观整个中国法制史,对于知识产权问题,并非完全无动于衷。中国历朝法典曾通过法令限制使用某些特殊标志,但主要是与皇族和官府联系在一起的标记(诸如五爪的龙)。对于涉及民间工商业知识产权的纠纷,百姓主要求助于地方官,并非基于“父母官”指明为非法,而是靠恳请其防止不公和欺诈。官府也往往以民事纠纷来看待此类案件。据宋代史书记载:“亳州出轻纱,一州惟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

——摘编自安守廉《知识产权还是思想控制:对中国古代法的文化透视》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专利制度作为一剂救国“良药”被洋务派正式引入中国。1912年颁布的《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1944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专利法》等文件推动着我国专利法律制度逐步走向成熟。„„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5.7%,知识产权的范围逐渐扩大。目前,中国已参加了有关专利方面的国际公约,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

——摘编自蒋志培《论知识产权的概念、历史发展及其法律保护的含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特点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古代相比中国近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发生的变化及影响。

【答案】(1)特点:官方以法律手段保护,民间靠官府调节、家族内保护;没有形成专门的法律;对民间知识产权不够重视;主要服务于专制统治。

原因:专制集权的政治制度;小农经济为主的经济模式;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政府知识产权意识的缺失。

(2)变化:借鉴了西方专利制度;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专门立法保护;保护的范围不断增加;加强了国际合作。

影响:有利于中国近代的救亡图存;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激发了民众的创造力,推动了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主要是与皇族和官府联系在一起的标记(诸如五爪的龙)。对于涉及民间工商业知识产权的纠纷,百姓主要求助于地方官,并非基于‘父母官’指明这种仿制为非法,而是靠恳请其防止不公和欺诈。官府也往往以民事纠纷来看待此类案件。‘亳州出轻纱,一州惟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和运用所学知识即可概括中国古代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特点。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关于中国古代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考虑,言之有理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专利制度作为一剂救国“良药”被洋务派正式引入中国”“1912年颁布的《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1944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专利法》等文件推动着我国专利法律制度逐步走向成熟”“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5.7%,知识产权的范围逐渐扩大„已参加了有关专利方面的国际公约,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可概括中国近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发生的变化。第二小问影响:关于中国近代知识产权保护发生的变化可以从时代背景考虑其影响;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发生的变化可以更多地从科技创新、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考虑,言之有理即可。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般地说,改良与改革是社会进化的常态机制。一个社会的正常发展,在多数情况下是以社会变革形式完成的。当社会其他方面调整速度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变化时,当社会出现新的阶级力量,而社会原有的政治和统治形式却因为拒绝改革保持不变或改革不得当时,往往会在社会变革中急速形成变数,并发展成为巨大的反对力量,这股反对力量往往同社会的其他被统治阶级联合或采取其他的合作形式,反对拒绝革新进步的统治阶级。改革与反改革的分歧越尖锐,反对与保守的力量越强大,其冲突就越尖锐。矛盾斗争就往往转化为革命。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改革或革命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略。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首先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即“提炼出一个关于改革或革命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其次阅读史料,获取史料的核心内容,即“改良与改革是社会进化的常态机制”“改革与反改革的分歧越尖锐,反对与保守的力量越强大,其冲突就越尖锐。矛盾斗争就往往转化为革命”等信息,得出改革是否得当,会促进或阻碍社会发展,最后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分析,如清末新政、十一届三中全会等,据此归纳即可。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

题计分。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驿站和急递铺系统。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奴儿干(今黑龙江口一带),北达吉利吉思,西通伊利、钦察两汗国,西南抵乌思藏(今前、后藏地区),南接安南(今越南北部)、缅国,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全国共设有陆站、水站共约1500处,为各级政府因公差遣人员服务,提供交通工具、住所、饮食、薪炭等,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是当时最便利的交通体系。急递铺是元代的官方邮递系统。每10或15、25里设一铺,置铺兵五人,负责传递文书。传递速度规定为一昼夜400里,急件500里。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驿站和急递铺系统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驿站和急递铺系统的历史作用。

【答案】(1)特点:规模大、分布范围广;水路并存;与政治、经济联系密切;信息传递效率高。

(2)作用:客观上对巩固政权、维护中央集权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商旅安全,促进了元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对明清的驿站制度影响巨大。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全国范围内”“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全国共设有陆站、水站共约1500处”“为各级政府因公差遣人员服务”“传递速度规定为一昼夜400里,急件500里”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联系时代背景及设置“驿站和急递铺系统”的目的等,从巩固政权、强化中央集权、保障商旅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及对后世阐释深远影响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2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科索沃战争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持续时间从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在北约主要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而且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北约这次空袭南联盟的高技术武器几乎达到100%,从游弋在亚得里亚海的航空母舰,到幽灵般掠过长空的隐形战机,一批又一批高技术武器粉墨登台。北约的空袭一开始就集中了460架先进作战飞机对付南联盟的170架老旧作战飞机,后来更是增加到1200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绝对的优势。北约的大规模空中作战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正式因为它基本上掌握着制空权和战场制信息劝,并且形成了信息与火力一体化的作战系统。北约多次增调EA-6B电子干扰机和能发射“哈姆”反辐射导弹的战斗机,就是为了夺取制信息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索沃战争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对国际形势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1)特点:局部战争;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对主权国家发动军事打击;高科技武器的应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战场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特征突出。

(2)影响:高科技战争的危害性,破坏性更大;联合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世界动荡的主要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和平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解析】依据材料“北约的空袭,上掌握着制空权和战场制信息劝,并且形成了信息与火力一体化的作战系统”的信息并结合科索沃战争时期国际背景以及战争性质综合归纳回答。影响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从战争危害性、联合国地位挑战以及当今世界格局等方面分析回答。

2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左宗棠(1812-1885)十分注重“耕读家风”的保持,他写下“纵读数千年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的楹联,“悬刊祠中,以示族子弟”。他据“儿求训甚切”之况,遂书“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的家训以“诏其子弟”。

在他人生尽头仅一个月前,左宗棠以豪迈的气质作诗回顾了他出关持节和坐镇东南的历历征程:如“提戎敌忾效前驱,马蹄蹴破天山雪”、“海防善后事孔急,将士还须猛着鞭”,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所以说,时代造就了左宗棠,而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耕读家风”的内涵并分析其被倡导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的依据。【答案】(1)内涵:经世致用、品段学优、洁身自好。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儒家思想的影响;个人的家国情怀。

(2)根据:左宗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推进了中国近代史进程;他收复了新疆,化解了西北边疆危机,捍卫了国家主权,符合人民的利益;其塞防和海防并重的思想,顺应了近代化潮流。

【解析】(1)由材料“纵读数千年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可见“耕读家风”指学习要关心社会实务。要注重个人品行修养。原因,可用从我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儒家思想的影响和个人的家国情怀分析。

篇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验收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的周襄王说‚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周襄王认为周朝()A.王室力量雄厚 B.四方诸侯雄起 C.实现天下一统 D.王权依托神权

2.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学者张传玺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若以此为论文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论点是()A.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B.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D.明朝设立内阁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产物

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社会危机的影响 B.经济变迁的推动 C.理学功能的更新

D.中央集权的削弱

5.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A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 B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 D.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

6.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7.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材料表明该法案()A.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 B.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题 C.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 D.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8.1789年,杰斐逊向华盛顿抱怨采用了两院制,华盛顿于是问他为何要把咖啡倒在小碟子中,杰斐逊说为了让咖啡凉下来,华盛顿于是告诉他,两院制也是为了让立法凉下来。两院制可以避免人民受到煽动而陷入狂热,让共和国获得一个安全的锚。据此对美国采用两院制分析正确的是()

A.延续了英国议会至上的政治模式 B.提高了国会立法的科学性高效性 C.参议院的权力高于众议院的权力 D.两院制有利于立法权的相互制衡

9.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反映了()A.法德意识形态的对立 C.法德代议制形式不同

B.两国宪法都彰显出共和主义思想 D.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的差异

11.1847年初,经历流放重回政坛、时任陕西巡抚的林则徐,在给友人文海的书信中提到:‚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胜于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若白银在)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但恐此等食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该材料说明此时的林则徐()

A.主张开展对外合法贸易

B.彻底反省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C.仍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D.考虑问题的主要出发点依然没变

12.‚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势 C.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D.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A.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

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D.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A.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15.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能够击败下定决心要消灭他们的敌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

A.开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表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反映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D.说明中共开辟敌后战场的艰辛 16.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1947年艾奇逊在白宫秘密会议上惊呼:‚在法国,(共产党)有四五名部长,其中一名是国防部长。共产党控制了最大的工会,并在政府各部、工厂、军队中安排大量人员,法国选民将近1/3投共产党的票‛。‚俄国人随时都可能下手‛。这一言论()

A.肯定法国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

B.说明冷战政策对法国政局的影响

C.意在推动政府对欧洲经济援胁

D.表明共产国际对欧洲影响力增强

18.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条例》以法律形式规范了全国的户口登记制度,规定了控制人口迁徙的两项基本制度——户口迁移的事先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目的是‚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这在一定程度上()

A.形成了相对合理的经济结构

B.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暴露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19.《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货,就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原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社会金融的需求。‛这表明()

A.大企业和垄断组织普遍产生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资本主义社会化趋势加强

D.金融资本推动了扩大再生产 20.《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

A.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 B.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 C.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 D.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

21.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下列史实最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

B.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 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D.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22.《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 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23.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24.1832年6月,一艘英国商船驶抵宁波,对中国地方官提出了通商要求。结合时代特征判断,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A.中国人对英国造船技术感兴趣并效仿 B.地方官因宁波非泊船之所而命其驶离 C.船上商品通过宁波合法转售到内地 D.地方官因《南京条约》而同意其请求

25.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这反映了()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B.传统观念阻碍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D.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

26.1900年后,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其中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的实验室成为现代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典范。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A.当时美国科研开发力量最为雄厚 B.国力强弱取决于现代科技的发展 C.公司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 D.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紧密联系.18世纪一位英国学者针对圈地运动前后的变化指出:‚过去小土地所有者和小租地农民,靠自己耕种土地的产品和公有土地上放养的羊、家禽、猪等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几乎不必向市场购买,如今土地落到少数租地农场主手中,他们就必须为别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而且不得不到市场上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上述材料说明圈地运动()A.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是英国社会**的根源

B.使非农产业被高效的农业种植业取代,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原材料 C.使资本主义经济渗入农村,为工业革命打下基础 D.使农村劳动力移向城市,迅速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的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的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曾有一首童谣:‚三大万岁是‘乱睡’,人民公社只一岁。‛(‚三大万岁‛是:‚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童谣所反映的事件发生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B.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人民群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存在不满情绪 D.‚三大万岁‛是‚左‛倾错误的根源.‚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国家将以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粮棉集中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还决定拿出一批粮食,按原统购价销售给农村养殖户、国营养殖场、饲料加工厂、食品加工厂等单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1985年1月1日)以下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党中央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 B.党中央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C.党中央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 D.党中央决定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十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中,要求议会干预东印度公司的事务的呼声又起,不过发出这种呼声的已不是商人阶级,而是厂主阶级。正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大声疾呼,由东印度输入棉织品和丝织品会使不幸的不列颠厂主们倾家荡产。约翰〃波累克斯芬在他的著作《英印工业生产不相容》(1697年伦敦版)中表示了这个意见,这本专著的书名过了150年以后果然得到了可惊的应验,不过,这种应验却同原来的涵义正好相反。那时,议会就进行了干涉。

——马克思著《东印度公司,它的历史与结果》 材料二 东印度公司征服印度后,以贷款的方式强迫印度农民种罂粟,扩大鸦片生产,然后运往中国。英国商人在对华贩卖鸦片中赚了大钱,尝到了甜头。东印度公司为了垄断鸦片贸易,排斥葡萄牙、荷兰、法国、美国等西方竞争者,于1773年确立了鸦片专卖权。……攫取鸦片专卖权是东印度公司推行鸦片贸易的第一步。‛

——《中国近代史通鉴〃鸦片战争》

材料三 1664年,茶叶输入英国只有二磅二盎司(约一公斤),是当作药材用天平称售的。一个世纪后,英伦三岛上已经是无人不知荼,无人不饮茶。1770一1774年,平均每年从中国输入茶叶4.2065万担(合560.8527万磅)。1800—1804年,平均每年增到22.1027万担(合2946.953万磅)。茶叶在英国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全国性饮料,以至国会的法令限定东印度公司必须经常保持一年供应量的存货。茶叶贸易不仅关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生存,而且茶税还是英国相当一个时期中财政收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茶叶和鸦片在早期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1)据材料一,分析‚厂主阶级‛要求议会干涉东印度公司事务的原因。怎样理解‚过了150年以后……这种应验却同原来的涵义正好相反‛。(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东印度公司向中国输入的鸦片产自印度的原因;从全球史的角度,分析东印度公司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国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茶叶贸易对英国产生的重要性。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和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按照马克思的描述,作为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如下一些主要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私有制;有计划地进行社会生产,没有商品和货币;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到高级阶段则实行按需分配……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及综合资料

材料二: 理论创新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新的理性分析和理性解答,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新的揭示和预见,对人类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作新的理性升华。简单地说,就是对原有理论体系或框架的新突破,对原有理论和方法的新修正新发展,以及对理论禁区和未知领域的新探索。

——严清华 尹恒《试论经济理论创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材料一中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阐述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10分)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认识。(2分)

33.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特征,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学者杉原薰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点是‚沉沦‛,近代中国的后期,其基本特点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三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这样写到:‚(本书)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截然不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角度简要说明你支持或反对‚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观点的主要理由。(6分)

(2)从‚沉沦‛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涉及到1840~1911年中国历史的哪些重大事件?从‚上升‛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1911~1919年,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篇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验收语文试卷

B.椭圆

淹没无闻

沽名钓誉

万变不离其宗 C.睿智

沧海一粟

风烛残年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D.昏厥老态龙钟转瞬即逝学富五车,材高八斗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这场战争来看,美国没有获得联合国授权就擅自行动,可能使战后的结果与美国本身意愿大相径庭,也就是说,美国这次擅自攻打伊拉克将得不偿失。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减轻考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考生的身心健康,真可谓两全其美。

C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匮乏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了,我们必须给予应有的关心和重视。D既破世界纪录又拿金牌的北岛康介,在比赛中有一种不认输的拼劲。对于这一点,从中学二年级起开始指导他游泳的平井教练赞不绝口。

5.线上与上文衔接的句子①-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蒸汽机出现之前,必须解决许多技术问题和科学知识问题,如__________ 机械转动装置的知识等等。

①大气压力的知识②煤的燃烧的知识

③铸造和金属加工的技术④汽缸和活塞机构方面的知识 ⑤有关阀门的知识⑥汽缸防漏的技术

A.①②③⑤⑥④

B.④⑥⑤③②① C .①②④⑤③⑥

D.③⑥①②④⑤

6.下列各句中,加黑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政治思想工作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不能空穴来风,各级领导要重视这个问题。B.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只有到生命终了,他的历史结束后才能盖棺论定。

C.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D.凌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穿云裂石般的爆炸声,随之,浓烟滚滚,火光映天。

7.填到横线上与上文衔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

7月5日和6日,我们先后参观了当地的钢铁厂和化工厂,___________。A .碰巧,一整天的雨未停过,所以只看了个大概。B .不巧,上午下了一场大雨,真是扫兴。

C .不巧,碰上连绵阴雨,我们还是坚持参观完了才回去。

8.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名不副实礼上往来呕心沥血如愿以偿 B.淋漓尽致麻木不仁络绎不绝明察秋毫 C.流离迁徙奴颜婢膝气息奄奄迫不急待 D.轻歌曼舞凭白无故前仆后继盛气凌人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9.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毕躬毕敬按部就班防患未然雷霆万钧 B.不记其数发奋图强和盘托出恍然大悟 C.荒谬绝伦琅琅上口滥竽充数死心塌地 D.故弄悬虚东拼西凑哄堂大笑破釜沉舟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王奶奶为人和善,大家都愿意跟他老人家______。②他同周围的群众休戚与共,______无间。③孩子们_____地叫他李爷爷。④母女俩在一起,别提多______了。A.亲热亲近亲切亲密 B.亲近亲密亲切亲热 C亲近亲密亲热亲切 D.亲热亲近亲密亲切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B.一个人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的某种难以言传的慰藉和快乐,恐怕不下于地质学家和历史学家追溯某个兴衰史和自然界的演化史所得到的乐趣。

C.据了解,这种碳酸饮料是专门为年轻时尚一族设计的,其发布活动也别出心裁地利用流行的身体彩绘来表达。

D.当喧嚣繁杂的都市生活和跟车轮一样单调压抑的忙碌令你满脸倦容的时候,朋友,请读一点泰戈尔吧,他会让阳光重新洒满你的胸膛。

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炽热不啻鞭笞摧山坼地 B.蹊跷祈求稽首杞人忧天 C.毗邻譬如荫庇可与媲美 D.嗜好谥号弑君有恃无恐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多利之死,说明克隆动物的寿命还存在问题,将尚不成熟的克隆技术用于人类,实属暴殄天物的犯罪行为。

B.对这两支球队之问多年的积怨,球迷们早已讳莫如深,无需赘言;究竟哪队技高一筹,今晚比赛可见分晓。

C.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说得好听而没有行动,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D.听说此次软件开发大赛强手如林,王刚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自己的基本技能虽然过硬,但身无长物,如何取胜?

14.在下列文字横线上,填入恰当文句使之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颗芝麻粒儿。但人们总是踏山于脚下,哪怕它是高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_____________。A.因为,他们又一次用自己的坚实步履证明了人类的伟大,理想的崇高。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C.同时,他们更深深地感谢:山,多亏您提供了大展雄姿的舞台!D.山,却缄默不语——因为它知道,衬托别人,奉献自身是光荣的。

三、解答题共5小题,共20分。15.(本小题满分4分)

请结合《边城》中的次要人物如船总顺顺、杨总兵等,简析其“人情美”。

16.(本小题满分4分)

举例分析《边城》中的人情美。

17.(本小题满分4分)

请简述晴雯撕扇的情节。

18.(本小题满分4分)

《边城》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19.(本小题满分4分)

《三国演义》中“斩华雄”这段不到六百字的情节,作者是怎样刻画关羽神勇的形象?

20.作文题共1小题,共60分。(本小题满分60分)

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

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但若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

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只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就能化难为易了。材料中曹植的《七步诗》“广为人知”,便点出了是一种传统的认识法。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若站在豆的一面”和“若站在萁的一面”等语句,则运用了逆向思维,说明看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这样一分析,就不难确定出所给材料的主要意思:

1、对待事物可有不同的看法。

2、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

上一篇: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总结下一篇:硫化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