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访谈类节目策划案

2024-08-17

新闻访谈类节目策划案(通用8篇)

篇1:新闻访谈类节目策划案

新闻类节目策划案

一:节目设定

1)节目名称:新闻聚焦

2)节目类别:播报新闻类

3)节目宗旨:聚焦国内焦点,追踪国际热点

二: 节目主体

① 节目定位:上班族,知识分子,家庭主妇等

② 节目构成:共分两大板块:国内聚焦与环球浏览

③ 设备需求:摄像机(一台)、桌子(一张)、背景墙(暂定)

④ 节目制作:前期选题、文稿编辑、拍摄录制、后期 ⑤ 节目时长:10---15分钟

三:节目预期效果:播报发生的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关注国计民生,从而达到丰富群众日常生活,开拓观众视野,从而发挥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

篇2:新闻访谈类节目策划案

一、主题阐述

身在美丽的苏州,我们感受到很多富有苏氏特色的文化。作为代表,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为了让更多苏州本地人甚至从未听过昆曲的普通大众有机会了解昆曲、传承昆曲,我们特地访问了苏州昆剧研习社并着重采访了现任社长王维忆。

二、节目名称

曲艺传承—昆曲

三、栏目类型:人物采访

四、节目片长:50分钟

五、现场布置:演播室室内、面对面型沙发、灯光、音响、摄影

六、嘉宾介绍

王维忆 女 58岁

苏州昆剧研习社现任社长,从事昆曲学习7年,带领中外昆曲艺术爱好者与其他戏剧爱好者合作与交流。积极投身于昆曲的发展和传承工作。

七、节目内容

(一)节目开头设计

由现任社长王维忆带领其他社员表演一段昆曲唱段《长生殿》,由此拉开节目,主持人出场。“刚才表演的昆曲唱段是由我们苏州昆剧研习社的社员带来的,大家觉得好听吗?现在有请我们苏州研习社的现任社长王维忆女士。”

(二)谈话过程设计

(1)了解性的问题——预热阶段

视频播放:昆曲的历史及现场表演

板块一 与昆曲结缘

1、苏州昆剧研习社30周年社庆刚落下帷幕,您对这次活动有什么评价,哪几个唱段最受欢迎?

2、抛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说,在您的心中,您觉得昆曲是什么?

3、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昆曲?最初是出于什么原因会想要学习昆曲?

4、家里有没有一些后辈在学习昆曲?他们是否像您一样热爱昆曲,在您看来,两代人对于昆曲的态度有何不同?年轻人应该怎样对待昆曲?

板块二 昆曲的美

“我们请几位已经穿戴好不同装束的社员上台,由王维忆女士来给我们具体介绍下有关昆曲的化妆、装束以及服饰。”

1、不同的角色的服饰有什么区别,对于化妆有什么要求?能否现场给我们演示一下?

2、昆曲这种戏种与其他戏种如京剧有什么区别,我们应该怎么区分?昆曲的精髓究竟是什么,应该怎样去领略昆曲的美妙?

3、能否简单地教我们几个有代表性的动作?例如:甩水袖、舞扇子

(2)交锋性的问题——高潮阶段

板块三 昆曲的保护与传承

1、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学习昆曲,您觉得其中有什么原因?

2、在昆曲的传承上您觉得是应该保留原汁原味还是该大胆创新,您怎样看待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

3、有人说学习昆曲可以延年益寿,营造一种“慢生活”,对于您而言,有什么切身的体会?

4、大多数人觉得昆曲的节奏慢、唱腔难,并且是苏州话演唱,欣赏的难度较高。您觉得昆

曲应该怎样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

5、目前国家出台了《昆曲保护条例》,从个人角度而言,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3)开放性的问题——尾声阶段

板块四 昆曲的未来

1、面对如今昆曲的发展,对昆曲未来的探索,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一现状将是昆曲发展比较大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一情况的?

(三)结束部分设计

篇3:新闻访谈类节目策划案

关键词: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素养

国内如今的确有不少新闻访谈类节目,但是有个性且优秀的主持人却并不多。他们在临场应变能力、语言驾驭能力、生活体验和阅历、理论和思想深度和文化知识等方面都有缺失。特别是针对一些话题需要深入探讨时,没有独到的认识,语言的平淡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作为一名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要想把节目做好,必须抓住以下3个方面,即深厚的文化能力、正确的角色定位、独特的个性气质。

1 深厚的文化能力

1.1 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

电视新闻谈话类的节目,由于其节目特点,要求主持人要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在话筒前,应该问哪些问题,怎样进行提问,怎样的语言方式比较恰当,这些对于主持节目中“度”的把握,无不体现着主持人的政治修养。作为一名新闻访谈类的节目主持人,既要关注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制度,又要关注百姓的生活。

1.2 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

对于优秀的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来说,睿智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而睿智的语言正是深厚文化知识的体现。优秀的电视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都有着相似之处,那就是在谈话过程中没有空话、套话,对事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分析,用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用心与受众交流。而精辟的语言来自文化不断的积累,来自知识的厚积薄发。而目前缺乏文化内涵的主持人并不少见,他们不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过于追求节目形式,从而导致节目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内涵。作为节目主持人,要根据节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节目结构,用丰富的知识来支撑自己的节目。我们主张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主张节目主持人“一专多长,学识广博”,不提倡主持人书读得越多越好,成为所谓的杂家,因为这不仅不切合主持人工作的实际,而且书读得太杂,也会产生副作用。在今天,像这样的东一榔头西一棒的节目主持人已经越来越得不到最好的位置了,这就要求主持人的知识结构要有一定的纵深度。托夫勒认为“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如果我们处理机能超载了就会妨碍我们操作的速率,使心智受到过分的刺激”。因此,节目主持人读书应该从实际出发,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要因为某些理论要求主持人成为“杂家”而胡乱读,要为“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而读。

1.3 加强职业修养

要成为优秀的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除专业素质过硬之外,还应具备新闻工作者应当具有的职业素养,即“学会控制好个人的情绪,保持好客观的状态”。首先,要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待被采访者,尽量避免个人的喜好与社会观念对访谈的影响。其次,要学会把握访谈时的分寸。既不故意对被采访者过度热情,也不刻意去疏远,而是应当以真诚的态度去对待被采访者。最后,要严谨,杜绝港台腔。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些地方台的节目主持人,为了追求时尚,在谈话的过程中刻意添加一些语气词,从而大大削弱了新闻的严肃性。

1.4 要有吸收文化的能力

在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生涯中最容易忽视对于文化的吸收。他们从业的开始之日就是他们文化积累的终点,所以节目主持人常常有被“掏空”的感觉。1996年,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上岗”才两三年就有了“根基被抽掉”的恐惧,而且这种身不由己是无法控制的,非常可怕。因此,他提出了“强制寂寞”的观点,因此“适当的寂寞才有可能去研究社会”,他说,在做完唐山大地震等三大地震比较系列以后“全面撤退”,充实自己。

2 正确的角色定位

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经常把控着整个现场,要引导嘉宾,与观众互动,调动现场气氛等,所以作为主导者,一定要把握好方向,拿捏好分寸。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与综艺节目主持人、经济节目主持人、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少儿节目主持人等都不同,他更强调严肃性,其言行方式不单是内心的意志反映,还受到社会审美标准等的制约。但在很多的新闻类的节目中,我们发现一些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没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在讨论一些严肃性话题时常常庄严不足,活泼有余,造成语言不得体,因此,节目主持人要想使自己的话语声声入耳,那么正确的角色定位也是关键。

2.1 主导性角色。

丹·拉瑟是一位优秀的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曾经两次对萨达姆进行采访。他在采访的过程中始终都很清楚自己的立场。丹·拉瑟明白自己代表的不是某个国家,而是“人民”,所以他所提出的问题,都是站在民众的立场,代表民众的心声。这样的界定对于丹·拉瑟的提问或萨达姆的回答都提供了比较开放的表达语境。节目文本显示丹·拉瑟主动提出34个问题,个别问题深入到实质,主要集中在:“萨达姆对于双方交战持有什么样的态度;是否选择流亡的方式以此来拯救伊拉克人民,使他们免受死亡的威胁;对于9·11袭击的看法……”。作为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丹·拉瑟有着丰富的新闻采编的经验,因此在提问的过程中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提问,在采访时掌握着很强的自由度。丹·拉瑟首先说明了此次采访的目的:“我主要想从两方面对你进行提问。一方面是大部分美国人关心的关于新闻中所报道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带有哲学意味的一些问题。”他接下来的提问直接进入主题,使萨达姆无法回避,而所提的这些问题也正是观众很想知道的。通过这些提问,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新闻工作者,丹·拉瑟始终掌握着采访的主动权,并且牵引着它顺利进行。

2.2 倾听者的角色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访谈类的节目主持人,除了要主导、操控整个谈话外,还要善于去倾听。主持人能够说出睿智到位的语言,都是因为之前做好了认真倾听的工作。善于倾听的主持人总是能够紧紧追随被采访者的思路,让被采访者更愿意敞开心扉,从而使谈话能够更加顺畅,内容更加深刻,对话题的认识和把握更到位,引导更有力。在倾听的过程中思考,发现主题抓住核心,在头脑中组织好语言,并且和嘉宾、听众互动起来。央视访谈类节目《面对面》从开播之日至今备受观众喜爱,主持人王志机智严谨,谈话过程中他并不急于打断嘉宾的回答,总是耐心地倾听,让嘉宾愿意对他倾诉。

3 独特的个性气质

电视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气质。在节目中,主持人占据着主体的地位。综观成功的访谈节目,其主持人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人。而鉴于新闻访谈节目的状态是主持人面对嘉宾“一对一”地谈话,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在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节目的风格定位与成败。但凡成功的访谈节目主持人,都拥有鲜明的个性气质,有的儒雅,有的严谨,还有的智慧。《面对面》中王志的质疑精神,《新闻会客厅》中沈冰的从容大气,《杨澜访谈录》中杨澜的睿智、沉稳,《实话实说》中崔永元的幽默等,他们都将自己的个性气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节目中。

3.1 智慧、幽默又不失人文关怀的崔永元

崔永元有着择语俏皮的语言特色,是我国优秀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之一。在谈到比如喝酒、抽烟、养鸟等事情时,他总是能快速地运用夸张、借代、排比等修辞手法,话到嘴边绕个弯,让原本平实的语言加以趣味化的创造,然后“轻描淡写”地说出来就显得很俏皮。对于“厕所抽烟”,可能本来是要说臭上加臭的,但他偏偏要用反话,且极度夸张,“真是百花齐放”;对于“酒肉之友”,可能本来要说喝酒吃肉所交的都是酒肉朋友,但他根据谈话的语境,故意弱化语势,说成“喝酒吃肉交上了朋友”,趣味就出来了。但是在崔永元的幽默中,也不失人文关怀。“两会”召开期间,央视推出了特别节目“小崔会客”。在一次的节目中,邀请了赵本山和4位学者到农村体验生活的EMBA一起来探讨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话题。这期节目崔永元延续了他言语犀利、风趣幽默的风格。但在节目中当他与一位曹家塬村的普通村名刘千龙通话后,不禁潸然泪下,这一幕让观众感受到这位崔永元的另一面,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善良率真。让大家在感动的同时深刻地思考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在节目中,崔永元与农民之间真诚的沟通,体现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所应当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3.2 含蓄儒雅的水均益

沉着、优雅、举止自然大方,有着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灵敏的组织能力,如原主持过央视《东方时空》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水均益,他文雅的举止和健康的形象,伶俐的口才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构成了其独特的儒雅气质。作为国内电视节目专访的国际风云人物的第一品牌,水均益采访过一百多个著名人士,如希拉克、普京、克林顿、布莱尔、金大中等,在《东方时空》节目中,他含蓄深邃,稳健俊朗,面对世界顶级的金融和政界的嘉宾,他一样能够从容面对,处变不惊,表现出非凡的现场把控的能力。

3.3 严谨深刻的白岩松

作为央视新闻访谈类的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以其谈吐的深刻和逻辑的严谨著称,语言的坚实与严谨使他成为央视名嘴的重要成员之一。他形象上健康舒朗,语言上理性流畅,他善于探索,相貌平平却有着扎实的功底,因广博的知识和流畅的表达能力,形成了独特的“白氏主持风格”。观众们对白岩松的这一主持风格表现出尊敬和喜欢。白岩松在访谈的过程中,对于具体的新闻事件,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于事件本身进行分析,剖析出观众所想要了解的实质性的内容。

4 总结

篇4:浅论如何做好访谈类节目主持人

所谓谈话节目,顾名思义,就是以谈话方式为主的节目。谈话类节目是通过主持人、嘉宾、受众的共同参与和直接对话,对社会生活、文化现象或人生体验的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嘉宾、主持人和观众在交流中相互影响,相互启发,达到各抒己见、增进参与者之间交流和理解的目的。人物访谈类节目要吸引受众,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主持人和受访者的语言魅力,因此,一档谈话节目的成功与否,主持人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一名优秀的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呢?

一、良好的文化素养。

对于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来说,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只有平时多读书、多积累,才能对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知识都有所了解,才能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以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节目整体的和谐,赋予节目厚重的文化感。反之,做出来的节目在内容上将是空洞的、苍白的,更谈不上有什么说服力。作为主持人,文化底蕴越厚实,表现出的文化品位就越高,内涵就越显现。一个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主持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学识修养,可以给节目增光添彩,从而成为节目的标志,使许多观众因为喜欢主持人而关注她所主持的节目。有些谈话类节目,由于主持人缺乏内涵,往往会简单应付式的完成节目,请来一个嘉宾,我问你答,缺乏交流感;有的没有主题、没有目的,想到哪儿就扯到哪儿,让观众一头雾水;还有的主持人视做节目为儿戏,随手翻几张报纸、几本杂志,不做充分准备便进行节目录制,内容苍白无力甚至低级庸俗、杂乱无章,降低了整个节目的格调和品位。所有这些不良现象必将对节目造成致命的伤害,因此,提升节目主持人的文化素养和内涵,就成为办好谈话类节目的关键所在。

二、扎实的语言功底。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功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口语表达能力,其次是驾驭节目的能力。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交流工具,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是运用口头语言艺术和受众进行交流对话的,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口才。口才是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思维应变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我们所熟知的一些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如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崔永元、白岩松、水均益、敬一丹等,他们主持节目思维清晰、语言流畅,使节目鲜活生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语言应该是在动态的现场产生的鲜活的语言,而不是书面语言的“有声版”。对于谈话节目主持人来说,口语化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谈话空间,一种非常和谐自然的交流气氛,使节目录制现场更接近于生活常态,这样才会达到一种畅所欲言的境界,让节目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访谈类节目。另外,幽默也是口才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在谈话现场有时会出现一些影响谈话氛围的情况,这时,适当的幽默是缓解矛盾、减少尴尬、调节气氛的最好方法。

三、正确的自我认识。

主持人对自我认识的把握应该注意避免走入误区。其一、自我感觉太好,盲目地自以为是。有些主持人在话筒前卖弄声音、炫耀技巧、优越感过强,既不加强学习,又不注重知识的更新,长此以往必在竞争中被淘汰。其二、自我感觉不好,缺乏自信心。靳羽西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节目主持人都应有自己的特点,一定要敢于表现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没有自信,就不能摆脱话筒前的紧张感,就不能获得主持的松弛感,更谈不上从容不迫、潇洒自如,也谈不上可信度。节目主持人有了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节目中始终充满自信,保持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才能在话筒前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和工作心态,激发与观众交流对话的强烈欲望。节目主持人应该努力做一个完善自我,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白岩松就曾经说过:“对于任何一个主持人来说,只有先拥有一个大写而丰满的人,才能派生出一个被观众认可的主持人形象。”

另外, 访谈类主持人在节目中应很好地把握分寸感,尽量提供对方所需的信息,不提供超过所需的信息,不应喧宾夺主,与嘉宾“争话锋”,否则将引起嘉宾和观众的反感,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四、灵活的临场发挥。

临场发挥对于主持人来说,是一项很高的主持技巧。一般来说,没有交流对象的信息节目或节目片断,最容易达成临场效果与最终效果之间的一致,这是因为主持人在这样的节目中,完全是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文字来主持,其间没有信息的遗漏或扭曲。当主持人在节目中与人进行交流时,对谈话进行当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无法预料。如果主持人事先准备不足,对采访主题不够了解,对采访对象的风格把握不准,机械地按事先设定好的计划来交流,不做临时处理,这样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主持人若想具备良好的临场发挥能力,在节目中尽善尽美,既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更需要在平时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修养。因为临场发挥看似灵机一动,实际上是与平时的积累分不开的。主持人应该根据节目的基本内容进行明确的风格定位,更要对特定的内容进行明确的风格定位,做到心中有数;对节目的基本氛围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多设想几种方式;在访谈过程中,主持人对现场气氛的变化应时刻保持一种敏感,以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整,并在主持过程中把握好分寸,从而保证节目的最终成功。

五、有感而问、善于倾听。

电视谈话节目的现场谈话一般都在演播室展开,许多嘉宾和被采访者会感到不适应,影响到语言和思维能力。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消除人际传播中情境的制约,拉近自己与嘉宾以及现场参与交流的观众之间的距离。因此,问话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成功的谈话首先是要营造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嘉宾对问话感兴趣,这样才有说下去的可能。其次是倾听,访谈者应把自己放在一个听讲的位置,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对对方的话做出反应,引出下面的话,以此找出更好的空间,并根据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嘉宾的内心世界,让他们能敞开胸襟,谈出心里话,这样便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提问,由此得到意料之外的答案,为整个节目增光添彩。

在整个访谈过程中,主持人要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访谈是一场有目的的思想交流,主持人要向着自己想了解的问题上引导,因此,提问时要带有强烈的引导性,这将直接影响到采访对象回答问题的质量。法国《世界报》创始人贝尔伯夫说:“提问题的方式不要呆板,要有技巧,要看对象,他是什么人物?是政界的,军界的,还是文化界的?对不同的人物,要提出不同的问题。提问题也是思想和艺术的结合,要得到高质量的回答,必须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主持人提问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意图,不关心受访者的兴趣和心理,这样的做法肯定会碰壁。主持人对于话题的提出,要切合对方身份,善于找准对方的兴奋点,在谈话过程中,主持人问得精彩,受访者回答得可能更精彩,谈话的兴趣倍增,也增加了节目的深刻性和对观众的吸引力。主持人在和受访者谈话之间要学会真正地倾听,要有适当的应答。大家都知道,电视谈话不同于一般的报告,不可能一个人说得太长。如果时间过长,节目的节奏就会显得沉闷,观众就会失去继续听下去的耐心。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主持人及时插话,改变节奏,进行调节,转换话题。有时候,接受访谈的嘉宾说到某个地方,突然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这时,主持人要给予适当的帮助。但一定不能过早的帮助,因为这样可能会打断受访者的思路,还有可能招来受访者和观众的反感。主持人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到被访者可能回答,也可能不回答;可能这样回答,也可能那样回答。但受访者回答与否、如何回答,是他的自由,主持人不可以强求,也不能左右他的想法。主持人所能做的就是,发现所提的问题不好,就换个问题;如果受访者对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就应针对不同的回答,提出新的问题。

谈话是主持人与嘉宾相互影响,相互启示,相互激励的“互动式”交流过程,作为人物专访节目的主持人,应该把人物专访做得深入扎实,能令受众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并且能够从中受益。

六、全方位的编辑意识。

“节目主持人”一词来源于英语的“HOST”(原义是“主人”)和“ANCHOR”(原义是接力赛跑中持最后一棒的人),由此可见,主持人对于节目的重要性。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要具备驾驭节目的能力首先要有鲜明的主持意识,始终作为节目的支撑者而存在,而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应积极参与策划、采访、编制节目的全过程;不论是在节目的准备阶段,还是录制阶段,或是剪辑阶段,都应让主持人参与或了解,使之个性特色得以体现,增强对访谈现场的驾驭能力,使节目具有新颖和鲜明的特色。相反,如果让主持人仅仅在录制阶段出现,既不参与节目的策划与构思,也不进行节目的剪辑与制作,就会使节目的个性特色大为削弱,而难以用鲜活、生动的特色赢得公众的认同与好评。全方位编辑意识,要求主持人能够把握节目整体编排,正确处理局部组合,并撰写或润色文字稿。有了这些能力,语言的流畅,画面衔接的自然,节目结构的完整才有保障,才能更成功的办好节目,更丰满地展示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概而言之,主持人尤其是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既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格的体现与浓缩,也是与节目的质量和活力息息相关的。因此,主持人应当注重自身潜质的开掘和基本素质的训练,不断对自身个性特点进行总结和提升,从而把自己锻造成为一名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

作者:秦国慧,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

电视综合频道主持人

董莉,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导演

篇5:电视访谈节目策划案

节目名称:《天下一家----刘宗勇》

节目类型:人物访谈

主持人风格:有亲和力,责任心,对公益事业有热情或有相关工作经验。受众分析:青年、白领,以及其他有余力或有能力,和一切对公益事业感兴趣的人。

节目背景:中国公益事业伴随着人们思想水平的提高,而日渐兴盛。近几年来,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又将中国公益事业推向一个高峰。09、10年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等渐次来华宣传公益,再次将公益事业拉进人们视野。据此,我们创办此栏目,让公众更进一步知道、了解、参与中国公民公益事业。

表现目的:向公众介绍中国公益组织生存现状,呼吁公众参与中国公益事业。节目口号:你、我、他,天下一家。(暂定)

节目时长:45分钟

播出时间:周六下午2:00—2:45

嘉宾选择:邀请中国有代表性的公益组织负责人,或资深公益活动发起人、参与人等。第一期将邀请爱心联盟创始人刘宗勇先生,做客我们《天下一家》

机位布局:4机位拍摄

现场布置:演播室、两个单人沙发(白色),一张桌子(白色)。

节目流程:

1、主持人入场(主持人全景)。1min

开场白: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以及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我们这一期的《天下一家》,我是主持人XXX。(主持人全景)观众鼓掌(舞台全景)。

2、第一个话题:关于个人。8min

主持人: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公益”这个词,但是,不知道电视机前的您,是否真正参与过公益活动。下面先看一个短片(镜头转向大屏幕)。

播放VCR(嘉宾简短介绍等—4min)VCR主要内容:

刘宗勇,贵州遵义余庆人,1981年生。爱心联盟发起人。1999年,刚从山东齐鲁音乐学校辍学只有初中文凭的他,只身前往浙江温州打工,先后在皮鞋厂、服装厂、广告公司等民营企业做过普工、学徒,后因文学作品受到赏识进入企业做报刊编辑。从280元一月的普通工人到职业撰稿人,他在温州树立了一个典型的文学青年形象,并于2005年开始在网络写博客,其2009年在腾讯开博后人气飙升,单篇文章点击近百万,博客点击率超过三千万。他的作品以乡土为特色,文风独特,被称为是“80后乡土文学代表”。

代表作有《城市过客》《煤油灯》《天水河的眼泪》等,著有乡土长篇文学《高原一 声雷》,网络长篇小说《灵魂在线》,纪实长篇文学《传销那些事儿》,武侠长篇小说《情奴伤心剑》(前、正传)、《无名楼》、《孔雀铃》、《奇女豪侠传》,散文集《流浪者的天堂》、《正月梅花香》。

家庭简介。

主持人:(镜头,主持人全景)看完之后,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我们今天的嘉宾是谁了吧?对了,他就是“爱心联盟”创始人刘宗勇先生。下面欢迎刘先生的到来,热烈欢迎!(镜头转向大屏幕)

嘉宾出场(特写)

问题设计:

a. 小时候经历,对自己之后的影响?

b.为什么要辍学,之后怎么转向文学创作,期间经历?

c. 从什么时候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发表了多少,最满意的是什么,为什么?

3、第二个话题:关于爱心联盟。14min

播放VCR(爱心联盟成立过程)2008年,他开始在网络中帮助弱势群体,替打工仔、投资商、学生等人群维权,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帮扶,并在贫困山区开展助学活动。2009年发起爱心联盟,把网络公益带动到现实中,倡议“人人公益”,发动爱心网友资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贫困学生、疾病学生。

为白血病孩子寻找医生,为贫困学生寻找资助对象,为被坑骗而倾家荡产的商人寻找法律援助„„他成为龙头企业的眼中钉,成为弱势群体的保护神。他只有一条原则: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他不帮助受难的人成为明星,不帮助受难的人有敛财的机会,他遵守网络道德,一但发现被帮助的人利益熏心,一但发现被帮助的人已经有了正常人的生活,就会撤销帮助,把现有的资源用到更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问题设计:

a.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公益活动,什么契机?

b.为什么要成立爱心联盟,组织机构和职能?

c.和谁一起组织活动,谁提出的,有什么背景?

d.成立过程中遇到了那些曲折,如何解决的?

e.活动方向是怎么确定的,为什么?

f.放弃原来的职业生涯,全身心参与公益事业,怎么忍心放弃?经过了怎

样的思想斗争?有没有什么风言风语?是什么促使你这么做的?

4、第三个话题:爱心联盟的运作。10min

播放VCR(爱心联盟的活动镜头,一些受助人的采访镜头)

2010年1月1日,贵州省余庆龙溪中学的全体师生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他们就是通过互联网了解龙溪贫困儿童状况并予以资助的爱心网友。此次以“走进大山看孩子”为主题的活动是由网络爱心助学联盟的40多位网友共同发起的,目的就是看望他们所资助的贫困学生,并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助学帮困的行列中来。

当天中午,当这群来自北京、上海、广东、黑龙江等地的爱心网友的身影出现在龙溪中学校园内时,早已等候多时的全校师生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远道而来的客人们送上了最崇高的敬意。作为从龙溪中学走出的一名网络文学青年,此次活动的发起者刘宗勇来到了活动现场,团县委副书记为刘宗勇颁发了“春晖使者”的聘书,希望他们继续关注和支持家乡教育事业。

活动中,刘宗勇代表一行的40多名网友上台发言,鼓励处于困境中的孩子们要乐观向上,好好学习,同时还代表网友们向71名贫困中小学生赠送了大家捐赠的书籍、文具、衣服等价值6万余元的新年礼物和1万元捐款。在随后的环节中,网友还与孩子们做起了互动小游戏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活动现场洋溢着浓浓的暖意。

接下来的两天中,网友们克服天气寒冷和交通不便的困难,分别前往位于该镇芝州、平场等村的困难学生家中,实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9岁的刘乐是一名贫困家庭的孩子,母亲是一名精神病患者,父亲早逝,目前与年迈的外公生活在一起。网友们了解刘乐家中这一情况后,随即表示要对她进行长期资助,直到大学。在芝州村大堰组赵粒汕家中,网友们详细询问了她家的生活情况,当得知她自幼失去父母,是在舅舅家长大时,来自深圳的一名网友当即表示,如果家长同意,可以将赵粒汕接到深圳就读。

据了解,通过此次活动,“网友爱心联盟”数十名网友与龙溪镇50名贫困生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每年每名贫困学生将得到网友1000元的资助以完成中学学业,对于成绩优异,考入大学的,爱心网友们还会继续予以支持。

问题设计:

a. 如何确定帮助对象?

b.如何考察,决定取消对某个人的帮扶?

c. 资金来源等

d.日常活动,主要活动区域?

e. 活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的?

f. 累吗,有没有人打退堂鼓?

g.有没有和其他机构合作?目的是什么?

5、互动环节。3min6、第四个话题:展望爱心联盟未来。8min

播放VCR(国内一些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成就,及面临的问题)

壹基金**:

刘宗勇博客文章:

问题设计:

a、这么长时间以来,支撑着你们前行的动力是什么?

b、长时间困扰爱心联盟的是什么问题?

c、中国各民间组织共同的问题是什么?资金?体制?人力资源?

d、准备做多久?如果放弃,你认为原因可能是什么?

e、你之后,希望后继者保持爱心联盟的什么优点,放弃什么缺点?

f、对爱心联盟的同仁们,受捐助的人,我们的社会公众说几句话吧。

7、结语。1min

篇6:访谈类节目策划

访 谈 类 电 视 节 目 策 划

班级:2012级教育技术学二班

小组成员:常领焕、陈文婷、祖菲拉、马强、朱泽坚

访谈类节目策划方案

栏目名称:《聚焦教育》

本期节目:《高考之路改革何去何从》 节目类型:访谈类节目

选题背景:我们一直在说高考改革,国家教育部也确实做出了许多有关改革的事项,什么减负,什么素质教育,但是老师和学生却在私底下说“减负等于加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冲突。这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节目表现目的:我们这一期的栏目特邀两位教育界的专家来和大家一起讨论我国现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高考”。这“一考定终身”高考背后到底存在哪些优势及其弊端。从某种侧面影响各位家长及其学生的思维和传统心理。为我们探索更为有力的教育制度有一些启示。

受众:关注教育的人、教师、广大家长和学生。播出时间:每周六晚21点 时长:25分钟

节目特点:这是一个讨论性的访谈节目,整个节目的架构有借鉴辩论的结构,嘉宾选择:一位学者专家和一位一线教师。

主持人风格:灵活而机智,大胆而不失仪态。敢于大胆的询问,也能灵活的控制整个谈话的步骤和节奏。现场布置:演播室中放两个沙发(一个小的是主持人的座位;一个长沙发是两位嘉宾的座位。),观众成半圆形围坐在舞台周围。

节目片头:节目片头采用Flash动画的形式描绘从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到文理分科,从“3+2”到“3+X”,从全国统一命题到部分省市自主命题,再到2002年的全国高校扩招。展示这些画面其实就是为了引出我们今天谈论的话题。高考改革仅仅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改变吗?谈及高考改革我们不得不说与其联系紧密的高等教育。

节目流程:

<主持人>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我是主持人XXX。我们知道从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至今已有30多年。高考制度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发展,从一年一考到一年两考,从全国一卷到全国多卷,高考多元化改革的步伐也越来越紧。三十多年来,每一次高考,每一次变迁,都牵动着全社会的心。究竟怎样的高考安排才是最合理的,高考怎样才能兼顾效率与公平,人们一直在争论着的高考改革究竟路在何方?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两位嘉宾一位是来自人大附中的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国科学院博士王金战老师。另一位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老师。

嘉宾入场

嘉宾向观众打招呼

<主持人> 王金战老师是一个一线教师,带着学生进行高考,对高考理解颇深,而王极盛老师则是研究高考的专家。作为高考一线老师,我们先请王金战老师谈一谈,你对高考改革是怎样理解的呢? <王金战>。。。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从去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关注着高考改革,教育部也已经提出了一些相关规定。以您的了解,家长和考生对于新的高考改革是满意呢?还是不满意? <王金战>。。。

<主持人>王极盛老师对高考研究也已经有很长时间,高考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您觉得到,为什们我们要在30年这个节点上进行改革呢?

<王极盛>。。。

<主持人>王极盛老师对这次的高考改革也是非常的了解,那请问王极盛老师这次高考改革的,改的是什么呢? <王极盛>。。。

<主持人>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很少有一门语言能像英语这般拥有完全能和母语叫板抗衡的地位。我们这次的高考改革英语的总分下降,反而是语文的总分上升了,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王极盛>。。。

<主持人>涉及到具体的考试方式,现在地方上有很多对于高考考察方式进行的改革,可能也增加了一些科目,但是我们也看到,比如像广东省,它在11年改了4次,江苏省10年中就有5次改革,改革的还是像考试科目方面,比如前几年我们实行“3+X”,包括“3+2”,包括“3+大综合”等等,像这些改革,二位老师对他们是怎样的评价?

<王金战>。。。<王极盛>。。。

<主持人>有专家担心,高考改革如果只是局限于科目调整,却不对招生制度也进行改革,可能令改革效果大打折扣。对此,二位老师是怎样看待的呢?

<王金战>。。。<王极盛>。。。

<主持人>最近好多省都发布见义勇为高考加分政策,有人说这是对考生的一种不公平的对待。关于这种加分要怎样去看待呢? <王金战>。。。<王极盛>。。。

<主持人>高考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这次的高考改革,它的阻力主要来自于何处呢?

<王金战>。。。<王极盛>。。。

<主持人>在这个改革趋势下,高考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王金战>。。。<王极盛>。。。

<主持人>现在已经跨到了2014年,两位老师都是跟高考非常有缘的人,一位是高考一线老师,一位是经常研究高考的学者,二位老师谈一谈新的一年对高考改革方向的畅想。

篇7:学生访谈类节目策划

节目核心价值体现

大学决定人生

节目核心广告语

《我的大学》,我的过去,你的现在,他的未来。

全家人一起观赏的电视节目。

节目形式:

大型谈话类节目,访谈为主,现场与外景相得益彰,结合外拍内容,现场观众参与,深入挖掘,寓教于乐,成为全家人可以围坐在一起观赏的节目。

节目时长:30-50分钟

节目内容: 节目以四年大学生活对人生的影响为切入点,将短暂的四年投射到漫长的一生之中,揭示大学经历对人生的决定性作用,因其实用,可看,可借鉴性,而使家庭收视具备必看的可能通过明星嘉宾对往日大学生活的回忆,校园生活的展示,同窗情谊的校园趣事的回顾,校友今昔的追踪,校园生活对人生的影响以及对当今一些大学里的现象的探讨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大学生活;寓教于乐。每期都会有精彩演出,配合嘉宾所处的大学时代,新老校园歌手、演艺明星的现场演唱也会让大家重温过去的好时光,抚今追昔欢聚一堂。

节目风格:

谈话节目竞争日益激烈,《我的大学》栏目内容力求新颖脱俗,既不同于纯回忆、精英类栏目也不同于纯搞笑调侃类节目。《我的大学》节目以知名人士作为最大的选题范围,讲述大学时期最有趣的经历;最留恋的时光;通过对嘉宾校园往事访谈,以轻松娱乐方式反映大学文化氛围及校园背景。貌似文化性质的节目因嘉宾有趣的回忆与主持人的机智诙谐而不失轻松。

观众定位

中国最广泛的观众群——家庭。

年龄在18岁-65岁。年轻层或许正是嘉宾的学弟学妹,有愿望了解师兄师姐往日“隐私”;中年层处在事业家庭两成的黄金时期,离开母校20年左右,母校情节很容易让他们锁定节目,即便播放的不是母校,他们也会因栏目内容的可看性关注节目;老年层校友日渐衰老,回忆往事的情节,以及对后辈儿孙的关爱会让他们非常关注母校发生的一切。

嘉宾定位:

最具热点的人物,最有影响力的学者,最有号召力的明星,最引人非议的名人大学生,最有谈话力的企业家

节目设计

1.演播室设计:

演播区——主持人区域,大屏幕播放明星片段——或动画或照片(要与嘉宾现在有强烈反差的镜头或相片),根据旁白讲述的故事情节逐步引入嘉宾进场,就屏幕内容开始讲述往日校园故事。揭发区——见证故事发生的真伪,补充丰富故事情节。照片、信物等展示。揭发人隐藏于观众中,每期藏匿位置不同,嘉宾被问及“痛处”而拒不承认时,可让揭发人出场。

观众区——观众。倾听当事人的故事。参与揭发环节。音乐区——乐手根据节目内容配乐调节气氛。

制作群体

总策划.阿忆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法律系。1993年,出版Self-help类著作《青春的敌人》,北京电台《人生热线》栏目策划人兼特邀主持人。1997年,是央视365集大型历史专题片《香港百年》总撰稿。1997年,阿忆在《香港回归48小时直播》中担当《妙语论尽港督》的板块策划人并与央视张越联袂主持1998年,阿忆与樊庆元联手,担当16集大型历史专题片《北大缤纷一百年》策划人兼总撰稿。1999年,担当30集大型历史专题片《中国纪录大回放》和《国庆50周年大典全程直播》策划人。2001年春天,担任12集大型历史专题片《水木清华九十年》策划人兼总撰稿,临时受命6集人物专题片《周氏三兄弟》总撰稿。2002年,12集大型外交史专题片《百年中美风》,总策划兼总撰稿。2003年,担任北京电视台《夫妻剧场》、《非常接触》节目总策划及主持人。现担任《实话实说》主持人,及东土传媒《我的大学》等节目总策划。

策划 Ok 翁佳

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系教师,副教授。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策划,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会会员, 北京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会员。所完成和出版的主要著述: 畅销书<<真话实说__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访谈录>>,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

专著<<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专著<<对面>>,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

有声语言修养大全系列丛书之<<能说会道的小学生>>,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即将出版。

梨花飞雪 凤凰卫视撰稿,曾参与《百年大公报》摄制及编导。撰写凤凰卫视6集专题片《永远的霞光——吴祖光与新凤霞》、《家在白山黑水间——东北学建校80年》、《思想的历程——北大哲学系80年》、《山高水长——中山大学建校80年

等。并参与《夫妻剧场》、《非常接触》等栏目摄制。

刘爽

北大中文系毕业,曾担任《东方时空·东方之子》主持。现任《青年时讯》执行副总编。

主持人

董路

篇8:新闻访谈类节目策划案

对于所有的媒介产品,信息价值最后都依赖于受众的理解与解读。由是,在节目内容讲述的过程中,选择一个观众可以接受的叙事结构进行传达显得尤其重要。在这五期节目中,第一期节目是非故事化叙事,而其他的四期皆为故事化叙事。

传统的新闻叙事是新闻五要素的有序表达与直接传递,而故事化的叙事仍然要传达新闻五要素,但是把新闻变成“一个在开头、中间和结尾都包含引人注目的生动细节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它有角色,或者主人翁,一个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人。”角色命运的开展会吸引观众,而轻松亲近的氛围及直观画面与通俗语言的表达,使观众于故事化叙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所传达的信息与情感。

在第一期节目中,选择的是同主题的多段表达,其中的人物包括火车站中的给水员、检车员、检票员、安检员与售票员。给水员与检车员是重点,两者的采访与画面共计占节目约三分之二的时间。而在第五期节目中,使用的则是故事化叙事的手法,设定一个主人翁,采用跟踪拍摄的手法,按时间顺序展开。

记者出镜与不出镜

出镜记者是指第一时间亲临事件发生地进行调查追踪、出镜串联、解说以及与当时各方进行全面地、直接地交流,引领观众“亲历”新闻事件全过程的记者。记者的出镜并非适用于所有节目。在“国庆走基层”的记者出镜三期节目中,两位记者的采访方式并不相同。屠志娟在火车给水员与检车员时工作时进行采访,没有铺垫而是进行直接切入,也没有场景的转换。侯丰则有铺垫,包括与当事者问好,采访的安排不是直接切入而是跟踪拍摄,随着采访对象的活动不停变换场景,采访亦随时随地进行。

通过记者使节目变得生动、有现场感是主题宣传类节目出镜记者的目标之一,而在这一方面,显然侯丰的采访方式更有利于观众对报道对象的整体把握与感知。

摄像镜头与后期编排

在拍摄条件受制的情况下,除了对象本身要具有吸引力,镜头处理与后期编排亦对节目的信息传达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五期节目中,第四期的医院拍摄与第五期的警察办案拍摄都有限制,而这两期对此处理手法都不一样。

第四期较第五期拍摄限制较少,其主要的限制在病房与手术室不能进入,但仍然能够在门口拍摄,而对医生与护士的单独采访与拍摄时没有限制的。在此条件下,对工作情景的表达多用中景、远景,在对象退出病房或手术室补近景采访。

第五期的限制是不一样的。除了在警局的拍摄有可自由调度的空间,车内拍摄活动与空间受限,外景拍摄则是会妨碍办案而不能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节目组采用了三条补救方法:一、采用警方提供的抓捕现场视频;二、选择有讲述力的采访与拍摄对象,特写拍摄用声音与表情弥补不足;三、后期使用音乐营造情境。在车内的拍摄因为采访对象本身的魅力,专注的表情及话语,而没有使观众感到单调。

在新闻类节目中是否可以使用背景音乐是未定的课题,但第五期节目中对镜头的运用值得借鉴。在事件本身新闻性不足的情况下,注意拍摄的方法,运用形式感的镜头写意,是对宣传性新闻节目本身感染力不强的弥补。后期编排中注意镜头景别的连接,同期音与画外音要选对情景与镜头,以发挥信息最大的传达力。

结语

“走转改”意在对宣传性的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改革,要求记者下到一线,贴近群众,在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共识,如选题贴近群众,对象为一线劳动者,记者要进行体验式的采访,但如何操作达到最佳宣传效果是一直在探索中。从《焦点访谈》“国庆走基层”的五期节目分析,宣传性电视新闻节目要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使用故事化的叙事结构,形式感强的镜头都能使节目更有感染力,而具有优秀品质的出镜记者能够把报道对象与观众相联系,使宣传性在生动与有现场感的画面中得到传递。总的来说,宣传性电视新闻节目就是要想法设法使观众接受节目中讲的故事,而以上提到的方法总比统计“每日弯腰多少次”或是盲目地提问“你幸福吗”来得有力。

上一篇:it工程师辞职报告下一篇:阐述煤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标准体系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