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选修教案

2024-08-08

小学信息技术选修教案(精选10篇)

篇1:小学信息技术选修教案

认识算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什么算法,知道算法的多样性。

2、能够对设计的算法做简单的评价。

3、学会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算法。

过程与方法:

了解信息加工的机在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效地加工所获取的信息,做好新型人才。

教学要点:

1、体验程序设计的独特魅力,了解编程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

2、了解并尝试编程的主要过程。

教学组织:

我们要介绍的就是编写程序的主要过程,了解这个过程后,我们尝试自己动手编程一个小程序。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引导学生认识信息加工的重要性,它能帮助解决我们生活中那些事情。

二、教学内容

1、打开光盘中的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动化的信息加工也来之我们的生活。

2、讲述算法

所谓的算法是指为解决一个问题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

算法的特征:确定性、有效性、有穷性、一个或多个输出

排序(Sorting)就是将记录按关键字递增(递减)的次序排列起来,形成新的有序序列。

排序方法:插入排序、选择排序、交换(冒泡)排序、归并排序和分配排序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基于交换排序的一种算法。它是依次两两比较待排序元素;若为逆序(递增或递减)则进行交换,将待排序元素从左至右比较一遍称为一趟“冒泡”。每趟冒泡都将待排序列中的最大关键字交换到最后(或最前)位置。直到全部元素有序为止。

插入排序法: 每次处理就是将无序数列的第一个元素与有序数列的元素从后往前逐个进行比较,找出插入位置,将该元素插入到有序数列的合适位置中。

归并(Merge)排序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新的有序表,即把待排序序列分为若干个子序列,每个子序列是有序的。然后再把有序子序列合并为整体有序序列。

将已有序的子序列合并,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个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间有序。若将两个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有序表,称为2-路归并。

选择排序法:每次从待排序的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或最大)的记录,顺序放在已有序的记录序列的最后(或最前)面,直到全部数列有序。

3、分析VB程序的一般步骤

(1)建立用户界面

(2)设置各个对象的属性

(3)编写事件驱动程序

(4)存盘和运行及调试

4、参考网站

编程沙龙:http:///app/aprong VB编程乐园:http://

5、小结

篇2:小学信息技术选修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网页的主要构成内容

2、学会网页的布局

3、学会网页中插入图片,文字设置,插入超链接的方法 教学内容:

1、启动FrontPage “开始”菜单——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FrontPage

2、新建网页:文件——新建——空白网页

表格——表格布局 表格——插入表格

专心

爱心

用心 1

调整表格

插入图片:

1. 插入:插入——图片——剪贴画(来自文件)2. 设置:右击图片(快捷菜单)——图片属性 3. 删除:选择图片——按删除键

调整图片,单击图片,出现小黑方块,就可调整图片

专心

爱心

用心 2

文字的录入:直接录入。

复制——复制粘贴

文字的编辑:格式——字体

格式——段落

文字最后生成格式

专心

爱心

用心 3

超级链接:

1. 链接到邮箱

选择“求助信箱图片”——单击超链接按钮——选择“邮件超链接”按钮——输入邮箱地址——确定

2. 链接到其他网页、网站

选择链接文字——单击超链接按钮——输入指定网页地址——确定 3. 取消超链接

选择超链接部分——单击超链接按钮——删除URL地址栏的内容——确定

保存:文件——保存

保存位置为F:/**班级/

专心

爱心

篇3:小学信息技术选修教案

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借助以信息化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平台,开发信息技术校本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开发?在实践和探究过程中又有哪些收获和感悟?对此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

开设背景与条件

1.开设背景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并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基础,属于必修内容。拓展性内容是针对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选择性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笔者所在学校开发的信息技术校本选修课是在满足国家、地方课程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四川地域特点和学校传统特色构建的分级管理课程体系。

信息技术选修课也属于学校为明选修系列特色课程的兴趣特长培养课程,它侧重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意向和需求,是开发领域宽阔的选修系列特色课程,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发展。

2.开设环境与条件

笔者所在学校有4间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为信息技术校本选修课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教师优秀的专业素养与较强的工作能力,不断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为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开展提供了人文支持。

开设方法途径

1.计划阶段

(1)开设科目

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信息校本选修课科目主要有电脑绘画、网页制作、电子报刊制作、Flash动画设计、Photoshop平面设计、信息学奥赛、机器人竞赛等7门选修课,针对学生需求、科目特点,安排专业教师负责教学。

(2)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施计划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和学段特点,同时结合学校课程设置了各年级各学期的选修课程门类及相关主题课程内容。1~8年级信息技术选修系列特色课程,原则上每周开设2课时,每次2课时连排,一学期安排15周课,总计30个课时。每个年级学生根据所选课程名称实行走班制上课,教师合理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按照不同专题、不同学段开班,每班25~35人。

课程内容则具体到每周每节课,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充分备课;在计划阶段准备丰富的教学材料,去粗取精,使知识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提供经典案例的练习,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2.实施阶段

(1)落实课程计划,规范课堂教学,因材施教

信息特长课选修系列一般属于技能型课程,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学生在学完基本操作技能后,就要学会用技术表达自己的思想创意和艺术审美。因此,在此类课程开设中,教师在前期注重要求学生模仿练习,后期则需要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能力,使其学会用技术表达思想,学以致用。

(2)以赛促学,形成“学习—进步—学习”的良性循环

根据选修课内容,以学生的兴趣为契机,把兴趣发展为特长,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电脑制作比赛,如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动漫大赛等。为学生的才华争取更多的展示平台,争取更多的荣誉和成绩,以激励学生不断学习、成长,形成“学习—进步—学习”的良性循环。

(3)规范成果,开发校本教材

每学期结束后,笔者认真梳理已有的特色课程成果,打造信息选修课的品牌课程。编写整理课程教材,明确课程教材建设的基本规范,尤其是如何撰写主课程及教学方案(教材)的编写等,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优秀校本教材(课程教学资料)的评选、校订、推广和整理。

3.评价阶段

(1)课程评定

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参与所在学部校本课程的检查评价,争取成为学期或学年的优秀课程甚至精品课程。其中,学校对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由学生评估(占35%)、家长评估(占15%)、教学评估(占50%)三部分组成。学生评估采用问卷调查或座谈的方式;家长评估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教学评估则由教导处负责,组织学科组长、资深教师、名师等,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包括学生选修课评定、学生作品、竞赛成绩、汇报演出等)、资料成果(教案设计、学习资源、教材编写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2)教师评价

任课教师必须有进度计划,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并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资料包括学生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信息中心教研组制定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教师教学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学期/年度考核。学校将根据《为明特色课程奖励方案》或《教科研奖励方案》给予表彰奖励。

(3)学生评价

为明特色课程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主要有过程观察、成果展示、考查评比等。小学阶段实行描述性评价,初中可实行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高中可实行学分制评价。

指导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重点考查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参与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等;三是学习效果。

(4)课程成果评鉴

学校每学期期末对所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评定,分合格课程、优秀课程、精品课程三个级别,对教师课程资源、精品课堂、课程团队以及校本教材质量进行评价,期末总结表彰并推广成果,对已成熟的校本课程整理出版教材。

(5)课堂内评价

关于课堂评价方式,笔者喜欢采用学生与教师、作品与课堂表现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评价。教师根据实际上课的学生人数,进行“群众意见”的反馈,这样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学会欣赏和发现,学会吸取众人之精华。同时,也是调节课堂气氛的一种良好方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来做主。当然,还要有“集中”,教师就像航行中的船长,需要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正确引导,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成效。

反思感悟

1.抓住学科特点,准确把握重难点,游刃有余

因为学科本身的特点,选修课几乎没有现成的教材,这就要靠“博观而约取”,从各种专业书籍到网络资源,不断总结,更新、完善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只有平时的日积月累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的“居高临下,游刃有余”。

2.活跃课堂,让学生真正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增加一倍”。信息技术选修课堂,常常能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方式呈现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内容,创设良好的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这样的课堂形声并茂、生动活泼、情境交融,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材料,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性和感性共生辉

有句话说,不仅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这正如理论和实践,只有两者兼顾、完美结合,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因此,信息技术选修课的优秀作品,应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篇4:小学信息技术选修教案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开发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选修课程是指学校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而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中小学经过多年的实践而形成的课程建设策略。该类课程的开发是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呈现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有助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色建设

充分考虑高中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开发强调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自主规划、自我负责。这有助于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二)有助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享有专业的自主权。选修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选修课程开发是一个由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课程专家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探究和合作显然有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三)有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选修课程的开发主体是自己学校的教师。他们最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并能集中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中某些方面的优势,他们开发的课程极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因此,选修课程的开发有效地解决“只有共性、缺乏个性”的课程体系所造成的“千校一面”的现象,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内容的选取

(一)所选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

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关于学生信息素养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非常重视学生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而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益补充。因此,其内容的选取要以学生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所选内容要考虑学科整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从工具性的角度而言具有通用性,既是信息技术在高中各学科中应用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还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型社会中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说信息技术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它有技术性,工具性,服务性。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势下,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也要和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做到既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帮助其他学科的学习,又结合其他的学科促进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们的选修课程内容选取中要考虑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以使学生的信息能力和借助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

(三)所选内容要有具备的可操作性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类资源,根据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与相关的便利条件,建立能够做到学生选课方便、教师上课方便,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于一体的信息技术网络学习平台,以确保学生在通过相应选修课程确实学到有用的知识与技能并学以致用。

(四)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内容选取的突破口

1.应用软件方面的内容:该部分内容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计算机的软件也层出不穷,不仅数量惊人,且涉及各个应用领域(从文字编辑到多媒体技术、从数据处理到网页制作等),能够给选修课程的开展提供足够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应用软件课程教学的着眼点不是向学生展示最新的软件,而是让学生通过某个典型软件的学习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共同特点及使用方法并把这些一般规律迁移到其它软件的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程序设计方面的内容:该部分内容既有抽象的理论〔如研究解决某具体问题的算法等),也有具体的实践(如程序的编写、调试等);既有死板的规则(如语句的格式),又有灵活的方法(如具体程序的编写)。它们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所学的知识容易迁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去。另外,学好程序设计需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若要选取这部分内容,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信息水平及兴趣所在,以避免造成学生学习的差异,丧失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三、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的评价

选修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特色的凸现,这决定了课程评价的多元性;选修课程开发的过程性,决定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教师如果生硬地套用以往的评价模式,必然会导致选修课程评价的失真。因此,我们应该恰当的进行选修课程评价,以确保选修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使选修课程的开发价值得以体现。

(一)教师评价

教师是选修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也是选修课程的管理者与评价者。因此,教师评价,一方面是学校對教师进行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对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自我反思性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应该指向教师开发与实施选修课程的教育理念和能力、教学手段和方法及由此达成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自我评价应该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通过评价与反思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学生评价。

学生既是选修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直接感受者。因此,学生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可以从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参与度、学生在教学过程的行为表现来进行。如,某一门选修课,学生都不愿意参加或者虽然参加了却没有积极性,这样的课程显然不受欢迎的。值得强调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最有权利对选修课程的建构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学校可设计一些调查问卷,让学生对课程和教师进行评价,以便获取第一手评价资料,调整和改进工作。

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更新课程观念、增强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优势,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以丰富和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技术).杭州:浙江教育教出版社,2014.10

篇5:小学信息技术选修教案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网络技术应用》(选修)第四章“网站的开发”的第一节“网站的规划”,课时为2节。第一节我主要讲解基本概念和需求分析,并安排学生课后进行选题;第二节主要以学生讨论网站选题,并分组规划网站及确定网站名称。

2、教学对象分析

本案例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学期和本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及网络知识,学生上网现象普遍,上网兴趣极高,被各种形形色色的网站所吸引,很想亲手制作自已的网站。但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仍不成熟,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学习方法是教师的关键。

3、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

4、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网站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学会如何规划、构思一个网站。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组织能力。

情感目标:增进班级集体荣誉感,团队合作理念以及同学友谊。价值目标:培养学生自信心及个性化发展。【教学资源】

硬件:多媒体网络电脑室;软件:安装Macromedia Dreamweaver

4、Microsoft FrontPage等网页制作工具。制作一个网站(一定要漂亮)。准备好规划表格印发学生。下载几个不同类型的优秀网站为教学参照。提供相关案例需求分析供学生参考。提供优秀网站地址供学生比较。【教学策略及设置思路】

本节内容是网站制作的第一步,详细地规划网站将为今后的网站建设提供一个总体框架,使网站的建设有“轨”可循,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整个网站的建设,而合理的规划与精美的设计是网站成功的关键,因此我采用了包括情景引导法、比较法、演示法、分组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辅之以班级间、班级内竞赛的方式,把各班级、各小组的规划进行比较打分,并进行适时的小结、分析,这样即能调动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竞赛中进步,而且广开学生思路,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节课 引入

打开几个不同类型的优秀网站,让学生欣赏,教师指出各网站的设计风格、整体规划、素材的运用、颜色的运用等特点,引发学生兴趣,并指出其实这些网站我们都能制作,并有可能比它们做得更好,增加学生学习网站的信心。

接着打开教师做好的网站,教师的网站一定要创意新颖、设计独特、漂亮,让学生的目光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下子集中到这个网站上,使学生对你钦佩和崇拜(这是教师上好网站制作课的关键)。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表现出了空前的兴趣,都想一显身手,迫不及待的要求老师马上教他们,这时教师适时进入新课程。

二、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分4个小组,每排电脑为一小组,每小组由一名学生做主要回答,一名做补充)

1、什么是网站?(引入网站基本概念)

2、网站有什么功能?(为网站需求提前定义)

3、刚才教师的网站主题是什么?网站名是什么?(为网站主题加深印象)

4、刚才教师的网站用了那些素材?这些素材你们能找得到吗?(让学生明白制作网站以前学习的电脑知识现在有用武之地了)

三、学生分组讨论及回答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让小组回答,每小组回答完后教师都作点评。

四、基本概念讲解

教师花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讲解网站、网页、主页、网站结构等基本概念。

五、需要分析

教师指出制作网站的目的,并提供几个需求给学生参考:

1、海南省松涛水库管理局想把松涛水库建立成一个全国闻名的旅游胜地,提高松涛水库的知明度,想请你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网站。

2、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想把他们镇介绍给全国,让国内外的企业来投资,想请你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网站。

3、海南省儋州市民族中学集邮协会想把他们的集邮成果向全国展示,想请你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网站。

4、海南省儋州市民族中学高一(1)班想把他们班的成绩、作品等制作成一个网站放在校网内,想请你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网站。

教师要让学生广开思路,可小组讨论,也可一对一讨论,教师要明确指出需要分析与网站主题的关系。

六、布置任务

教师发放网站规划表,指导学生如何填写表格,并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学生可根据自己自身的兴趣、特长、爱好出发来确定网站的主题。课后填写,下一节课带来。

【教学反思】

规划网站是网站建设的准备工作。对于高一学生,思想并不成熟,整体规划能力、合作能力较差,因此我采用了包括情景引入法、比较法、演示法、分组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效果还是不错的。在实践在8个班中,有6个班很好的完成了任务,1个班由于学生不带笔来影响了效果,另1个班学生思想不稳定,要求教师直接教他们制作网站。由于这两节课大都是讨论、探究的方式,学生基本不动电脑,而且网站规划理念没能完全贯彻给学生,造成部分学生上课时兴趣不高。因为学生社会经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不足,所选的主题五花八门,虽然能全面表现出学生的个性,但一是教师不好控制,二是有的学生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窜,两节课下来一无所获,因此教师的掌控能力要强。本节内容我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评价和完善,直接灌输知识很少,重点在于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和组织,这要求教师前期准备工作要充足,包括学生思想上、年龄上、知识上都要做好充分考虑。

用心

爱心

篇6:小学信息技术选修教案

学习目的: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2、知道日常家庭组网所需的网络设备

3、结合校园网,小结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学习重点: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学习难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分类。学习内容: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各种“网络”,如电话网络、电视网络等等。我们通过因特网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到BBS论坛参加讨论,通过网络共享文件,实现文件传送,通过网上商店进行购物等。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由什么组成呢?计算机网络分为哪几类呢?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连接,使用网络软件相互联系,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两台或两台以上独立的计算机;

(2)传输介质与通信设备;

(3)网络软件。

实现资源共享与数据通信,这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根据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 是指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所形成的网络,覆盖范围一般局限在房间、大楼或园区内。局域网一般指分布于几公里范围内的网络,局域网的特点是:距离短、延迟小、数据速率高、传输可靠。目前我国常见的局域网类型包括:以太网(Ethernet)、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等,它们在拓朴结构、传输介质、传输速率、数据格式等多方面都有许多不同。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以太网—— 一种总线结构的LAN,是目前发展最迅速、也最经济的局域网。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的覆盖范围就是城市区域,一般是在方圆10km--60km范围内,最大不超过100km。它的规模介于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但在更多的方面较接近于局域网,因此又有一种说法是:城域网实质上是一个大型的局域网,或者说是整个城市的局域网。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连接地理范围较大,一般跨度超过100km,常常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洲。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以及中的国家教育和科研网(CERnet),CHINANET等都属于广域网。Internet就是全球最大的广域网。

四、作业

1、(第5页)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来定义:“___________是以能够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的方式相互连接起来,各自又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体。”当网络位于相对有限的区域中时,比如某建筑物或者学校,则这种网络被称作_________________。

篇7: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1、了解

将照片内容都下载到电脑中,将照片整理好放到一个文件夹中,在上课前将该文件夹发送到学生机桌面。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利用数张风景图片制作ppt,在课前开始播放,力求学生进入电脑室后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到南极去。

二、图片欣赏

老师这里只有少数的几张图片,你们想要看看更多的图片吗?

演示打开文件夹,让学生在本地电脑上欣赏照片。

三、拼音输入

1、出示南极探险。

你们看来这么美丽的风景,想不想去南极看看一看啊?

老师这里有一名南极探险家写的日记,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吧!

2、把注上拼音,使它成为一篇拼音读物。

你们能在我们学过的写字板上把这段话用拼音的方式打出来,使它成为一篇拼音读物吗?

大家可以互相合作,互相讨论怎样把拼音打好。

3、学生作品展示。

四、故事续写

同学看了这个探险的经历,你们想想接下来会怎么样?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个故事写完整。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互相合作,完成之后别忘了保存自己的故事。

篇8:小学信息技术选修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存在的问题

1.重技能轻教育价值

许多高中学校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开设了不少的信息技术选修课, 但是很多学校开设的课程过于强调技能训练而缺乏教育价值的沉淀。很多学校开设选修课时主要是从培养学生技能的角度出发。《音视频编辑技术》、《OFFICE高阶技术》等技能化课程成为选修课程的主流。当然, 我们不否认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中技能课程的价值, 但是不能够仅仅让技能培训成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选修课的主流, 却淡化了其应有的对学生的长远价值的考虑。技能训练可以成为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对技术的深度理解, 尽量培养他们对技术的热爱。

2.课程开设缺乏规划

高中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 一般只是几位一线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以及学生的需要就决定开设了。但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并不足以让他们自信地开设选修课。从目前各所高中开设的信息技术选修课程来看, 有图形图像设计类、有算法程序设计类、有音频视频处理类、有二维三维动画制作类等, 五花八门, 涉及课程标准中必修和选修模块内容。但是从某一所学校来看, 往往只是根据本校教师能力开设了不多的几门课程, 可供学生选择的内容太少, 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类课程“更多选择权”的需求。

3.教学评价缺乏规范

既然为校本选修课程, 那么自然是由各所学校自己考核评价, 甚至某些学校的校本选修课程完全是由教师自己决定课程内容和评价方法。同时, 由于缺乏教研规范、督促以及引导, 导致了选修课程教学与评价的随意性, 缺乏必要的规范。

4.设备环境缺乏保障

信息技术课对硬件设施的要求向来就高, 选修课自然需要硬件作为基本保证, 但由于经费投入的原因, 短期内很难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限制了课程的有效开展。同时, 课时也是制约选修课开设的因素。按照要求选修课程获得一个学分需要18课时, 但学校往往不能上足课, 受学习时间的限制, 学习内容更难于拓展和延伸, 学生也往往处于不尽兴和不满足的状态。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开设与实施的思考

虽然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开设与实施存在诸多的问题, 但是从我们学校的开设经验来看, 丰富的选修课能够拓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涵与价值。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开设与实施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

1.研读课程标准做好国家课程校本化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选修课程, 是指在遵循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前提下, 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 根据教师所面临的实际教学情境及教师的业务能力, 从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学习需求出发, 优化课程结构、重组课程内容、改善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评价而做出的创造性实践。校本选修课程不是随意开设或者凑数开设, 甚至沦为技能培训班的, 它一定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体理念之下的校本发展课程。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开发的第一步就是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按照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课程目标来创造性开发校本选修课程。要进行国家课程校本选修课程实践的尝试, 需要在分析多个版本教材的基础上, 选择以一种教材为基础, 面对全体学生, 依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整合教材, 对教学顺序进行个性化调整, 对教学内容进行改编、补充和拓展。例如, 我校将《简单动画》纳入到常规课中来, 对那些学有所长的学生, 开设《高级算法与程序设计》、基于项目的《智能机器人》竞赛课程。后来, 我们又将《图形、图像的简单处理》、《DV短片的制作》引入到选修课程。

2.区域联动支撑选修课程

面对高中信息技术校本选修课开发与实施, 单独依靠某位教师或者某所学校其实都难以真正、更好地实现。基于学校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校本选修课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 我们设想不妨走出校园, 从一个相对便利的区域出发组建选修校际联盟教研组, 开展校际联盟式的校本协同教研, 为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开辟新的空间。区域联动支撑选修课程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要落实组织方式。推举好组织者 (召集人) , 一般轮流在各校开展教研活动, 各校轮流承办。二要确定教研内容。定时、定点、定主题、定流程、定分工, 确保教研时间能明确, 教研地点能确定, 教研主题够具体, 教研流程落实, 教研活动能分工合作。三要物化研讨成果。每次开展校际间的教学研讨时, 都要事先对成果形式进行预设, 提前做好相应方案设计与具体安排。事实证明, 基于区域联动方式开展校本选修课的支撑协作, 能够很好地协调软硬件设备, 特别是促进了教师教研水平, 更好地让教师之间互通交流, 提高教师改进校本选修课质量的信心。

3.规范过程强化教学

面对教学随意性和不规范化, 我们需要进一步规范教学过程。基于校本或者区域, 对于校本选修课教学要有具体的规范和指导。特别是教学评价, 每门选修课程需要提前制定选修课评价方案, 并且需要获得学校的审核。同时, 校本选修课教学过程要加强差异化任务设计。对于小规模的作业, 基础好的学生大约在30~50分钟左右能够完成, 因为他要思考、设计, 再用技术手段实现, 剩余时间作为奖励时间, 在遵守一定的纪律要求下, 学生自主安排, 而基础不太好的学生, 在5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也会完成作业, 也有一定的自主安排时间。在学生做课堂作业的时候, 教师要进行单独指导, 或是快速浏览学生作业, 不合格的作业, 要求学生修改。另外, 校本选修课应该更多地应用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例如, 建立常规课堂的教学服务器,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 通过动态的教学网站, 把课堂教学的每一个主题、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相关教学资源、学生作品、作品评价等, 统一组织到网页中, 利用专题教学网站开展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更有利于积累和更新教学资料, 克服以往教学中每堂课都要向学生发资料包、学生浏览不方便、学生端又不能长期保留的弊端。学生作品在动态网页上提交并显示出来, 更有利于多元评价, 对学生完成的作品, 不仅教师可以评价, 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

篇9:小学信息技术选修教案

关键词:信息技术;海洋类选修课程;开发;应用

信息技术统一考试重视对考生知识、能力和信息素养的考查。根据这一指导原则,高中信息技术学科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原则就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在生产、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基于这一原则,立足信息技术的教学实际,结合地方实际,本文将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一、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开发

1.选修课程的开发条件

(1)特色选修课程的实施。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全校师生抓住时机,努力寻找适合自身实际的办学思路和特色课程体系。我校靠近东海,所在区域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多处优良避风港,海洋经济较为发达,而且我校绝大部分学生在海边出生和成长,很多学生毕业后也要从事与海洋产业相关的行业,这些都为我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课程资源。

(2)海洋产业危机。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当前的海洋产业存在若干重大问题:一是海洋经济竞争力不强,海洋科技实力较弱,海洋产业尚未摆脱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现状,海洋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提升。二是缺乏产业技术人才和新兴技术支撑,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存在渔船之间无法联系协助作业,海难补给与救助有难度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当地渔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最大限度地解决目前所面临的这些渔业问题,如信息技术能够提供海洋渔业的即时信息,能够定位、锁定有效船只的位置,能够提供存储管理和显示分析工作区域的海洋信息。

综上所述,基于本地海洋特色,结合特色选修课程的实施,笔者认为“海洋”将是本校信息技术选修课程的特色。

2.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开发意义

通过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开发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探究性等突出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形成运用信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与素养。

通过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开发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师在选修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需要研究大量的专业知识,从而促使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生对选修课程的反馈,有助于教师教学的反思,进而优化课程的开发开设。

通过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开发可以使学生掌握海洋生态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对海洋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海洋的热爱。

3.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开发规划

依据学校特色课程建设规划,结合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和选修课实施精神,笔者将课程分为两大类: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中渗透海洋教育的选修课、海洋和渔业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选修课。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中渗透海洋教育的选修课,如Flash海洋动漫制作和欣赏、Photoshop与海景摄影、AUTOCAD船模设计、会声会影与海洋微电影。此类选修课的特色是将高中信息技术的必修内容中引入海洋素材,渗透海洋教育,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感受海、感悟海。

海洋和渔业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选修课,如鱼产品销售与电子商务、海洋生态与信息技术、“讨海生活”与信息技术、海洋资源数据库开发。此类选修课的特色是将信息技术平台或系统应用到海洋和渔业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

二、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应用

1.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应用价值

信息科学技术以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并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撑,用来采集、测量、分析、存储、管理、传播和应用空间信息有关数据的一门综合和集成的信息技术。它在渔业生产、管理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海况、渔况监测预报服务系统,海洋通讯系统,海洋导航综合指挥系统等。对于学校师生来讲,这些系统的开发是有难度的,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有效使用这些系统。

2.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应用课堂

高中信息技术海洋类选修课程并不局限于选修课堂上,我们可以多形式、多方法、多渠道综合开设选修课程,如在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将海洋知识引入选修内容;实施网络教学;与当地社会力量结合,请专家、海洋从业人员授课,或是带领学生进入船厂、海洋局、水产品市场现场授课。

三、结束语

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应用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学校的课程资源、学生发展水平评估、学习组合形式、课堂教学方式等。但是我们只要在课程开发与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思考,笔者坚信海洋类选修课程终将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1]叶金霞.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10: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学会开、关机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会开、关机

教学难点:

1、了解计算机外设的开、关顺序

2、正确学会开、关机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面前看到的是什么呀?

对了,是电脑。

老师告诉你们电脑现在正在睡觉,这个大懒虫,到现在还在睡觉,我们让小朋友把它喊醒,让他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好不好?

二、教学新课

(一)教师示范讲解

在把电脑喊醒之前老师先考考小朋友们一个最最简单的问题,小朋友们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是干吗?老师再重复一遍,是第一件事。

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有的说穿衣服,有的小朋友说是洗脸,还有的小朋友说叠被子,但老师却不同意小朋友的意见,再好好想想,我们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是做什么?

对了,首先是睁开眼睛,我们小朋友只有先睁开眼睛然后才能去穿衣服、洗脸、刷牙等等。电脑同样如此,它也要先睁开眼睛,然后才能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所以 第一步我们要让电脑睁开眼睛。怎么做?

1、教师示范开显示器,同时提醒电源指示灯的颜色变化

光睁开眼睛怎么行呢?,我们的目的是让他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我们要让他动起来,那第二步我们应该怎么做?其实很简单,就是接通电源。

2、教师出示电源开关“POWER”标志,同时逐台电脑巡视开机情况

按下它之后,我们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左边的三个灯会同时闪一下,同时第一个灯变绿了,其它两个灯熄灭了。

现在电脑就会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了。比如说画画了

3、教师先展示几幅电脑作品,然后用“金山画王笔”给学生做示范。

刚才我们让电脑给我们小朋友画了几幅画,它说他累了,我们还是让他休息吧,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如何关机。

4、教师一步一步示范,手把手教学生关机,并重复几次。

小朋友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是睁开眼睛,那上床后我们会把眼睛闭上。然后开始休息。电脑同样如此。我们最后也要让电脑把眼睛闭上,要不然电脑就休息不好,他会生气的。再次提醒小朋友,我们最后千万不要让电脑的睁着眼睛睡觉。记住了要把电脑的显示器关掉。

5、教师示范关显示器。

(二)、学生练习开、关电脑

在教师的组织下,有步骤的打开电脑和关闭电脑。

教师巡视指导。

全课总结(略)

河南省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参赛教案

画感觉(教学设计)贾真真

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计算机画图工具。教学目的:

1、使学生灵活运用“画图”工具。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画图”工具,画出自己的感觉。

3、注重计算机与美术、语文、音乐等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意识。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综合运用Windows系统中的“画图”工具进行作画。

2、初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使学生综合运用小学各学科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

课件:拉幕式播放象形文字图片和世界著名画家的代表作,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谈感觉。板书:画感觉。

二、回忆旧知

复习画图工具的用法并介绍四种基本符号“点、线、形、色”。

三、传授新课

1、看一看,画一画。

师做示范,说出自己对秋天的感觉,用哪些画图工具表现的这种感觉。学生谈看到我的作品时的感觉。

渗透每个人对秋天的感觉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2、尝一尝,画一画。拿出小礼物,打开尝一尝,把品尝到的感觉画下来。学生作画。展示作品。

3、听一听,画一画。

学生先依次听四首曲风不同的乐曲,每首听一小段。这些曲子已保存在学生机器的硬盘中,指出路径,然后选择其中的一首,再去仔细听,把听到的感觉画下来。学生作画。

做“找知音”游戏,让学生互相猜小作者听到的是哪首曲子,并用语言表达出,用什么画图工具,表达怎样的感觉。

四、本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看一看、画一画,尝一尝、画一画,听一听、画一画,利用点线形色表达了我们的感觉,画出了不同的感觉,以后如果你遇到了开心或者烦心的事,可以利用计算机画图把这些感觉画下来,让计算机成为你、我、他的好伙伴。

8.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人美版六年上)8.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时 2 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授 课 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

情感目标 感受运用邻近色作画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色彩创作的愿望。重点 学习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难点 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复习

提问:

什么是色彩的调和?

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出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认识邻近色

出示色相环,提问:

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欣赏感悟。

(1)播放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提问:

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 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小组研究 :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学生观察回答。

欣赏感受。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3)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再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实践操作

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学生作业。注意画面内容与颜色间的关系。学生发言。

学生设计作品。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二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调和的效果。

3.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找出存在的缺点。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学生发言。

板书设计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邻近色 教后反思:

家乡的老房子(人美版六年上)

家乡的老房子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

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

师小结。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

A、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2)从主要部分入手。

(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

(4)明暗对比强烈。

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

(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

D、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

(1)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2)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

(1)线条结合法。

(2)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上一篇:高中语文第一册提纲下一篇:西游记摘抄及赏析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