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2024-08-11

林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精选10篇)

篇1:林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就业前景:

林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岗位工作。林学专业就业岗位包括:景观设计师、林业技术员、GIS销售经理、技术支持、景观工程师、苗圃技术员、销售经理、林业工程师、苗木采购员、农业仪器销售助理、园艺 园林 景观设计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等。

篇2:林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林学专业女生学习好不好

由于工作地点一般是在室外,所以条件较艰苦,且一般远离城市,生活较单调;但长期与绿色植物相伴,周围环境优美,工作稳定,待遇较高。是否适合,得看不同女生的性格、耐力、追求等。

总之,林学专业有利有弊,适合与否还是自己的兴趣最重要,与性别的关系不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得好,学的`精,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都是有优势的。

篇3:林学专业方向设置探讨

一、森林资源监测方向

森林资源监测,最初以人工为主,周期长,效率和精度不高。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现在已经能够及时查清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变化状况,为国家或地方的林业规划和森林经营单位的生产计划提供基础数据。国家林业局把握森林资源监测管理的发展方向,首先利用近期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和已有的一类、二类调查资料,构建全国统一的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新型森林资源管理体系的技术平台;推进全国林地“一张图”建设,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走向全面数字化、信息化。以全国林地“一张图”为框架,叠加森林、湿地、荒漠化土地以及生物多样性等专项调查监测信息,搭建满足国家宏观决策、林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等多种信息需求的林业一体化监管体系,对于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管理,推动现代林业“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建设,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林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赋予了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新使命、新任务和新要求。以数字林业、森林调查技术、航空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森林环境学、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环境监测等在内的系列课程为专业课程群,以培养高素质的资源监测和管理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速生丰产林培育方向

速生丰产用材林,是以培育用材为目标,生长快、产量高、质量好、轮伐期短的集约经营人工林,主要是要培育大径材。速丰原料林本身的生态效用也非常高。林木生长越快,固碳能力越强,对生态系统的调节效果也就越好。森林是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速丰原料林的生长是现有天然林的4.5倍,发展速丰原料林能够更多地吸收二氧化碳,发挥森林固碳作用,维护生态平衡。全国木材及其制品供需缺口折合原木超过1亿立方米,而且缺口有增大的趋势。解决供需矛盾,全部依赖进口行不通,只有充分发挥我国林地的生产潜力,提高木材产量,才是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靠多采伐现有天然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也不行,必须实施集约经营,把森林培育从“野养”变为“家养”,通过对现有林分进行科学改造,提高木材产量。由于林地资源的限制,应对商品林进行科学改造,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步伐,提高林木生长量,增加蓄积量,向单位面积要产量,在较短的生产周期培育出更多的木材,添补市场供需缺口,维护木材安全。当前和今后,速丰林建设以全面提高林地生产力、保障木材安全为目标,以生物技术,尤其是野生植物的引种驯化、组织培养、遗传工程,森林生态经济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等课程构成专业课程群,以开发、培育园林绿化、商品用材林所需优质品种为主,能科学经营管理森林的现代优秀森林培育人才。

三、森林旅游方向

森林旅游是一种在特定森林地域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愿望的一种旅游方式。凭借生态与气候的比较优势,森林旅游将成为旅游市场新的消费热点。而森林旅游开发思想的本质,则体现了低碳旅游的理念。在森林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的生态、低碳意识会得到显著提高。作为一个新兴的绿色产业,森林旅游独具特色而又不直接消耗林木、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我国的森林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森林旅游已成为林业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将是林业中的最大支柱产业。发展中国旅游事业的重担,加强对森林旅游工作的领导,强化管理,加大投入,以自然资源政策和管理、森林管理和规划、娱乐地管理、领导和管理技能开发、自然资源冲突管理、冲突和纠纷解决系统等课程组成专业课,为社会培养森林旅游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四、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森林群落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名目繁多的野生木本与草本植物、野生动物与微生物以及各种矿产资源。森林群落犹如一个绿色宝库,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木材、燃料、食物、药材以及其他工业原材料。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曾经历过把森林作为主要能源的伐木筑巢到无节制地掠夺性采伐林木的过程,也经历过单纯开发利用木材资源到广泛利用森林群落中各种资源的过程。直至近代,人类才清醒地认识到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可再生的特性,通过植树造林、更新采伐迹地来恢复森林植被;通过对林木及其他林副产品的深度机械加工和化学加工最大程度地发掘森林资源的潜能,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价值。在未来,林业产业将在传统的木材加工和林产化工基础上,进一步向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制造以及生态生物治理领域拓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加快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发展生物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以自然资源政策和管理、引种驯化、市场开发、食品工程、特种种植与养殖技术等课程组成专业课程群,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特种动物养殖和特种植物的种、养殖技术人才、药材加工人才、食品加工人才。

五、城市林业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林业系统在城市中已经具有不可替代和估量的作用,城市林业的功能也逐步被人们所熟知,这些功能与人们的身心健康、生存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密切相关。城市林业是一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边缘性科学。它是由林学、园艺学,城市科学等组成的交叉学科并且与景观建设、公园管理、城市规划等息息相关。内容涉及广泛,但以城市森林培育、经营和管理为核心和重点。专业课程以植物遗传育种、观赏树木学,林业经济管理等在内的系列课程为专业课程群。培养需要具备植物遗传育种、风景林培育与管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与林火管理、城乡绿化及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加强林业人才培养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N].中国绿色时报, 2010-07-30.

[2]谢慧.森林旅游生机勃勃的绿色产业[N].经济时报, 2010-08-09.

[3]汪绚.加快构建我国现代森林资源监测体系[N].中国绿色时报, 2009-11-17.

篇4:林学专业方向设置探讨

关键词:林学专业;生产实际;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244-02

现代人类的生存环境,特别是森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森林生态环境功能大幅降低,土壤退化加剧,洪涝和干旱频发,水资源短缺,荒漠化扩张,温室效应更加明显。根据形势,我国林业按照“东扩、西治、南用、北休”总体原则分区施策,科学布局和重新调整林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力争从现在起,用10到15年时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实现“生态建设治理大于破坏、生态状况良性循环”的目标。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已经成为新时期林业面临的新挑战。要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就必须有一支强大的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而这正是林业教育必须担当的历史使命。作为培养林业科研和管理人才的主体,高等院校如何统筹传统教育方式的林业内涵的变化,把林业教育置身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之中,培养理论、技能和实践兼备的人才;探索发展机遇与挑战,改进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真正担当起为林业可持续经营管理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使命。结合我国林业生产发展的实际,我认为林学专业培养人才可设置以下5个方向。

一、森林资源监测方向

森林资源监测,最初以人工为主,周期长,效率和精度不高。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现在已经能够及时查清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变化状况,为国家或地方的林业规划和森林经营单位的生产计划提供基础数据。国家林业局把握森林资源监测管理的发展方向,首先利用近期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和已有的一类、二类调查资料,构建全国统一的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新型森林资源管理体系的技术平台;推进全国林地“一张图”建设,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走向全面数字化、信息化。以全国林地“一张图”为框架,叠加森林、湿地、荒漠化土地以及生物多样性等专项调查监测信息,搭建满足国家宏观决策、林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等多种信息需求的林业一体化监管体系,对于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管理,推动现代林业“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建设,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林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赋予了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新使命、新任务和新要求。以数字林业、森林调查技术、航空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森林环境学、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环境监测等在内的系列课程为专业课程群,以培养高素质的资源监测和管理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速生丰产林培育方向

速生丰产用材林,是以培育用材为目标,生长快、产量高、质量好、轮伐期短的集约经营人工林,主要是要培育大径材。速丰原料林本身的生态效用也非常高。林木生长越快,固碳能力越强,对生态系统的调节效果也就越好。森林是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速丰原料林的生长是现有天然林的4.5倍,发展速丰原料林能够更多地吸收二氧化碳,发挥森林固碳作用,维护生态平衡。全国木材及其制品供需缺口折合原木超过1亿立方米,而且缺口有增大的趋势。解决供需矛盾,全部依赖进口行不通,只有充分发挥我国林地的生产潜力,提高木材产量,才是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靠多采伐现有天然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也不行,必须实施集约经营,把森林培育从“野养”变为“家养”,通过对现有林分进行科学改造,提高木材产量。由于林地资源的限制,应对商品林进行科学改造,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步伐,提高林木生长量,增加蓄积量,向单位面积要产量,在较短的生产周期培育出更多的木材,添补市场供需缺口,维护木材安全。当前和今后,速丰林建设以全面提高林地生产力、保障木材安全为目标,以生物技术,尤其是野生植物的引种驯化、组织培养、遗传工程,森林生态经济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等课程构成专业课程群,以开发、培育园林绿化、商品用材林所需优质品种为主,能科学经营管理森林的现代优秀森林培育人才。

三、森林旅游方向

森林旅游是一种在特定森林地域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愿望的一种旅游方式。凭借生态与气候的比较优势,森林旅游将成为旅游市场新的消费热点。而森林旅游开发思想的本质,则体现了低碳旅游的理念。在森林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的生态、低碳意识会得到显著提高。作为一个新兴的绿色产业,森林旅游独具特色而又不直接消耗林木、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我国的森林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森林旅游已成為林业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将是林业中的最大支柱产业。发展中国旅游事业的重担,加强对森林旅游工作的领导,强化管理,加大投入,以自然资源政策和管理、森林管理和规划、娱乐地管理、领导和管理技能开发、自然资源冲突管理、冲突和纠纷解决系统等课程组成专业课,为社会培养森林旅游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四、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森林群落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名目繁多的野生木本与草本植物、野生动物与微生物以及各种矿产资源。森林群落犹如一个绿色宝库,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木材、燃料、食物、药材以及其他工业原材料。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曾经历过把森林作为主要能源的伐木筑巢到无节制地掠夺性采伐林木的过程,也经历过单纯开发利用木材资源到广泛利用森林群落中各种资源的过程。直至近代,人类才清醒地认识到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可再生的特性,通过植树造林、更新采伐迹地来恢复森林植被;通过对林木及其他林副产品的深度机械加工和化学加工最大程度地发掘森林资源的潜能,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价值。在未来,林业产业将在传统的木材加工和林产化工基础上,进一步向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制造以及生态生物治理领域拓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加快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发展生物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以自然资源政策和管理、引种驯化、市场开发、食品工程、特种种植与养殖技术等课程组成专业课程群,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特种动物养殖和特种植物的种、养殖技术人才、药材加工人才、食品加工人才。

五、城市林业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林业系统在城市中已经具有不可替代和估量的作用,城市林业的功能也逐步被人们所熟知,这些功能与人们的身心健康、生存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密切相关。城市林业是一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边缘性科学。它是由林学、园艺学,城市科学等组成的交叉学科并且与景观建设、公园管理、城市规划等息息相关。内容涉及广泛,但以城市森林培育、经营和管理为核心和重点。专业课程以植物遗传育种、观赏树木学,林业经济管理等在内的系列课程为专业课程群。培养需要具备植物遗传育种、风景林培育与管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与林火管理、城乡绿化及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加强林业人才培养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N].中国绿色时报,2010-07-30.

[2]谢慧.森林旅游生机勃勃的绿色产业[N].经济时报,2010-08-09.

[3]汪绚.加快构建我国现代森林资源监测体系[N].中国绿色时报,2009-11-17.

[4]国家林业局.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科目指南[EB/OL].(2008-05-14)[2010-01-24].

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main/govfile/13/govfile_144

9.html.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10]-JKGHAG-0196)

作者简介:周洲(1978-),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林木遗传育种教学与研究工作。

篇5:四川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就业前景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森林的生长周期较长,以生产木材为中心的林业体系在许多地区还没有突破,经济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林业产业开发工作亟待加强。林学专业的毕业生将在这个行业中大有用武之地。林学是一个侧重理论的专业,在这个崇尚实用的年代,如果毕业生不想继续读书深造,而想马上就业的话,那么以生产木材为中心的.各类企业将是最好的选择。同时,我国正在建设大量的生态林业工程,如“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等。这些工程也都是林学专业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在这些与林业、木材业相关的企业或工程中,本专业人才胜任的多是技术人员,从事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野生植物资源开发、木材加工等技术工作;或者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科研、推广工作。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如林业局、农业局、环保局等也需要林学专业的人才,毕业生可以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这些单位,一般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有创业理想的同学,可关注国家有关大规模繁殖森林的政策,根据时势与个人条件自行创办有关企业。

就业分析:

篇6:林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论文关键词:

教学参与式树木学半结构访谈

论文摘要:

为了提高林业教育质量,需找准影响质量的问题。本文采用参与式调查方法对树木学教学过程作了调查,发现问题集中表现为:

(1)老师和学生对树木学的认识不足;

(2)植物学与树木学的授课内容对接不良;

(3)师资力量不够,教学实习运转有难度;

(4)老师和学生双方投入情感不够;

(5)教学改革形式化严重;

(6)教学辅助工具不能发挥良好作用。

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林业迎来了活力,然林业教育质量仍难以提升,有必要针对问题,改革教学的弊端,落实各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教学各相关人员的意识,注入新活力。本研究采用参与式(Participatory)调查方法,对树木学教学进行了调查,以期反映问题的根本,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1调查方法

采用了参与式半结构访谈或问卷式调查[1],参与研究的有200名同学,25位老师(树木学老师15位,专业课老师10位)。

2结果与分析

2.1对树木学的认识不足

传统观点认为树木学是研究木本植物多层次自然特性的科学,与植物分类学之间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异化,是林业各研究方向承前启后的桥梁,具有显著的实用意义[3]。然调查却发现近50%学生或部分老师认为,树木学不能围绕一个有意义的核心问题来阐述,分类学体系也是一种假设,科学性不强。20%的同学认为树木学重要,是后续林业各课程的基础。30%的同学不予回答。可见如何引导学生或部分相关专业课老师正确理解它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才能领导重视,全方位提升教学设施和师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2与基础课、专业课的衔接关系

在一定课程体系结构下,体系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调查结果表明,各高校树木学与植物学的衔接存在真空,教学效果不佳。从老教师的反映来看,这种情况是近年出现的,从相关领导的`访谈中得知,教学改革走的快,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学时数都压缩,教学大纲变动频次大,是主要原因。

2.3课程学时数

对五所高校的整个教学时数分配进行了比较,差异不大,平均理论教学51.8学时,实验教学17.8学时,林区44学时,从参与式半结构访谈,发现师资力量不够,安排教学实习场地也困难较多。如星期六、日到公园教学,大学生抵触情绪较大,到场后心不在焉,划分成小组实习也是不现实,一天一个老师只带一个小组,工作量偏大,这些问题,在学校、学院层面应该想法解决。

2.4讲课的艺术性

近年各高校出台各种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抓带课老师的讲课艺术性,一位资深老师说,现高校的导向有所偏误,老师们主要忙于论文的写作,发表,申报各级科研项目,上课的热情并不高。另一位资深树木学老师说,提倡讲课的艺术性时,要尊重一个前提,就要对所授内容相当熟悉,树木学讲课以科为中心环节来讲,然而相关的形态特征以及习性的理解需要理论与实践反复对接才行,偏面强调艺术性,树木学教学将走向形式化,教学质量不会上升。

2.5教学改革

参式式调查突显出教学改革的形式化较为严重。教师认为,树木学的教学时数,大纲内容变动太频繁,要尽快组织学科组进行讨论,把教学时数,教学大纲重新裁定,主要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整理授课内容,本学科知识性、实践性、继承性都较强,对于新成果、新知识,授课老师适当引入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即可。教材版本要稳,树木学教材有其独特一面,它除了是教与学的基本依据外,更重要的是一本实践操作时的基本工具书,从几本新编的教材来看,只是针对近年的专业课细化,课时数减小,进行了删减。学生们比较喜欢老师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提议,教材也应该做成这样。至于各论的树种,要编写配有彩色插图的树种植物手册。

2.6教学手段

以往的树木学教学,大多院校都有挂图,近年,主要是采用幻灯片,其方便是不言而喻的,然实际效果,学生们的意见很大,而且一般教室里的投影仪太差,分辨率不足以清晰再现一张高像素的照片。

3结语与讨论

教学本身就是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完成的一种学习、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参与式调查反映出了教与学各个环节,学校、老师、学生各个层面的问题。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把教育的目标和理念从根本上转变,调动老师们教学的积极性,热情饱满地面对学生,学生被动性的学习转变成参与式学习[2],把管理部门的权限转变成一种以教学为中心的服务应该是教学改革的主题。学分制、非学分制、教材改革、课程学时重新分配等等是一些形式。笔者认为农林院校应该尽快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好。一是提倡参与式学习,参与式教学,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我学习[4]。二是由专业课老师成立专业学习指导小组,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强调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主动性学习,一方面及时纠正学生极端错误的想法;一方面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把师生情感建立起来,才能把教学质量上升一个层次[3~8]。三是组织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师开会,讨论两课对接内容。如《树木学》的前修课程《植物学》,应该开设一定量的种子植物花、果解剖学实验,如,木兰科、樟科、蔷薇科、豆科等,这些材料也易获得。四是课程的学时数,重点讲解的内容,要在学科组的讨论下决定,由下而上制定。五是学校层面的重点工作内容是如何引导老师们的教师敬业精神,引导老师们把真实情感投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总之,低碳经济时代下,社会各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认识已达到了较高水平,林学的发展又迎来了大好机会,用合适的教学理念提升各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参考文献:

[1]李小云.参与式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孙学刚.树木学学科属性及研究范畴的探讨[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32(1):93~96.

[3]李玉珍.浅谈参与式学习[J].兰州学刊,(6).

[4]周信勇,查永军.情感:大学生参与式学习的促进剂[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1).

[5]查永军.参与式学习.解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3).

[6]杜秀君.参与式学习与素质教育[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7]朱拥军,查永军.论参与式学习的层次性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5).

篇7:林学园艺学院专业介绍

学科门类:农学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立足湖北,面向西部广大农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森林培育、森林病虫害防治、林木遗传育种、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生态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与林业生态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林业、农业、环境保护、旅游等部门从事与林学及生物学学科有关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林学及生物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害防治、土壤、生态、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资源保护及利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较扎实的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林学、生物学、植物保护学、环境科学、旅游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生理生化分析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木良种选育、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4.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生态旅游资源调查与规划、水土保持与林业生态工程治理、生态环境规划与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5.熟悉我国有关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保护、林政管理及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法规;

6.了解国内外生物学、林学学科理论前沿、生物技术应用、林业生产发展动态;

7.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和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8.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

林学、生物学、植物保护学

四、主要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林木育种学、生物技术、土壤肥料学、环境科学、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森林生态学、测量与遥感、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经济管理

学科门类:农学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园艺植物(果树、蔬菜、花卉、药材、特色作物)培育、病虫害防治、遗传育种、产品贮藏加工、园艺植物产品器官经营管理、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观赏园艺植物造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商贸、园林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和具有现代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园艺植物科研、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园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较扎实的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基本知识;

2.掌握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园艺场(园)的规划设计、园艺植物栽培、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产品贮藏加工、园艺产品商品化处理、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观赏园艺植物造景等方面基本技能;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园艺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5.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6.熟悉农业科技推广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具有农业经营管理和园艺新技术开发与推广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8.有一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熟悉与农业和园艺专业有关政策法规。

三、主干学科

园艺学、生物学

四、主要课程

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应用概率与统计、普通遗传学、土壤肥料学、生态学、气象与气候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园艺产品贮藏营销学、园艺产品加工工艺学等

学科门类:农学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立足湖北,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需要和现代化城市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广、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高级园林建设与管理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城市园林、林业部门、旅游部门和厂矿企业、花木企业、园林工程公司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旅游开发、园林植物栽培利用等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培养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植物造型及插花艺术等方面的技能,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和管理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较扎实的数学、美术、植物学、建筑学、计算机科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方法、园林植物栽培利用、繁育及养护管理的技术;

3.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基本能力;

4.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5.熟悉我国风景园林、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和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

林学、生物学、建筑学

四、主要课程

篇8:林学专业毕业论文致谢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王成研究员,是您为我创造进一步深造学习的机会;在我的学习过程中,从论文选题、实验设计到实施,再到学术论文的撰写、修改、斧正并督促我反复修改,每一个学习的环节都凝聚着您的汗水和心血;您的学术造诣,为人处世以及敬业精神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生活上王成老师也给了学生尽其所能的帮助和关怀。再次向王成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

感谢城市森林研究中心的贾宝全、邱尔发、孙朝晖、詹晓红、古琳、孙睿林、张昶老师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帮助。

感谢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王冬老师,研究生院林群、张金玉、李丽、吴海龙等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关怀和帮助!

感谢海淀公园夏院长、刘院长在实验过程中提供的帮助,以及数据采集过程当中给予我大力帮助的杜万光、段文军、马远、张喆、苗薄、马丁、张旭、刘艳红、严迪、郝泽周、金义薄、徐心慧、王子研,没有你们野外试验数据采集将无法进行,再次非常感谢!

感谢我的老乡保安、其乐木格、刚刚、包岩峰、杭爱、娜日苏、苏茹甘,每次的小聚始终让我难忘,谢谢你们!

感谢我的家人,你们永远坚定地站在我的身后,无私的奉献着爱与宽容,你们是我坚强的后盾,并让我一直坚强、勇敢、善良的前行;你们是我最温暖的港湾,每时每刻都张开双臂,期待我的归来,儿子无以报答。

再次感谢所有关心我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门和亲戚朋友、你们的支持、理解和帮助是我成长的动力。

篇9:林学专业实践教学论文参考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一)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训练、专业能力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三个层次组成。其中,基本技能训练包括专业劳动、军训、社会实践、体育锻炼、“思想课”实践活动等实践环节;专业能力训练包括专业实验(实习)、课程论文设计、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综合能力训练包括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

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次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有教师评价、实验(实践)报告评分、毕业设计答辩等形式,对教师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学院督导评价、教学单位督导评价以及学生评教等形式。其中学生评教是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评教工作奠定了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学生评教,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模式

(一)培养模式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完善和创新。林学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将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与专业应用能力增长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中强调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中深化理论教学知识。以林学专业核心课“森林培育学”为例,学生经过认知能力、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实施能力四个环节的综合培养。大一认知能力培养。从认识植物、树木开始,了解植物“开花—结实—种子形成—种子成熟—种子采收”的生理生态特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大二实验能力培养。结合专业从种子的测定、种子的发芽实验开始,进行“采种—选种—测定—发芽”等方面的训练,可以在一个实验中研究多个问题,或者多个实验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实验能力的锻炼,表现出实验技能宽厚扎实,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大三实践能力培养。专业从苗圃设计、苗木培育、苗木管理、造林设计开始,通过“苗圃设计—育苗—苗木管理—造林”等环节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全面理解苗木培育理论和工艺。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基础上,我们会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开放性实验,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尽可能的接触到新知识、新工艺,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和产业能力。大四实施能力培养。大学四年级结合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经营—总结—毕业论文—专业技术认证”环节的实训,与指导老师实时沟通实践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实践效果,增强学生生产实施能力,尽快的适应社会需求。通过四年实训锻炼,学生经历“采种—育苗—造林—经营”的森林培育基本过程的培养,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训中,全方位锻炼了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效果分析

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正式从级开始,在林学本科专业每一级选择一个班级进行试点实施。利用现有的教学实习苗圃,在新生进校开始就指定一块地作为各年级本科生的实训基地,在四年中由本班级自己负责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几年的改革建设,初步形成了林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林学为一级学科,成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及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实验教学中心1个;重点学科1个,硕士点4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2门;校级教学团队2支;承担教学研究项目5项;教学成果奖2项;编制4部实验教材;承担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15项,校内外专业指导委员会1个。这些教学成果可以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实际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近几年,专业学生踊跃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为代表的高水平大赛,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自信心,证明学生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提升了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几年,专业学生就业率令人满意,据不完全统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上岗后毕业生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获得单位的高度评价。

三、实践教学模式展望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林学专业是实践很强的专业,苗圃真实的生产环境是林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资源。如何建立一种长效的校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教学模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虽然经过几年的建设,林学专业与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林业生产单位(公司)、苗圃等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但对于学科专业发展来说,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在合作机制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建设。

(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中,实践基地是前提,师资队伍是关键。在实习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成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小组,需要年轻教师带队、资深教授指导和聘请校外实践指导老师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

(三)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

篇10:论林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论文

一、课程设置与需求分析

林学专业学术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能达到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ESP课程教学的要求。因此,学术英语课程应该是一系列独立学位课程或必修课程,每班人数以25人左右为宜。学术英语教学可分成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预备阶段,如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学术英语听说与归纳以及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等内容。该阶段可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开设,这部分教学内容可由高校的外国语教学中心或学院负责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工作;第二个阶段为学术英语的教学阶段,内容主要包括学术英语的书面交流与研习、学术英语的口头交流与研习以及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等,该阶段一般可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开设,教学内容同样由学校的外国语教学中心或学院负责;第三个阶段为林学专业用途英语教学阶段,内容包括林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林学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初级学术论文写作、以小组或单人的形式组织课堂学术英语交流与讨论活动,该阶段课程一般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开设,并由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英语教师承担该阶段的教学工作。通常情况下,考虑到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和需求相匹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学术英语课程的设置应主要依据国家、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因此,完整且可靠的需求分析是课程设置合理与否以及教学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根本保证。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犹如战争爆发前的情报收集战,完成彼此作战实力的可靠评估对战前的战略部署和战争的最终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把需求分析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层面,具体包括高校应根据自身定位、社会需求和学生整体的英语基础制订教学目标和方案,教师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个人需求分析进而制订出科学、系统和个性化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此外,它还涉及学校的英语教学师资能力和授课教师角色转换的灵活性分析等。这需要各农林院校的外国语教学中心或学院在开展学术英语教学活动前,认真做好各项需求分析工作和相应的教学定位,并做出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以便于学术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教学内容与任务

在林学专业学术英语课程教学的需求分析和课程设置工作完成以后,处于战术层面上的具体技术支撑和执行细则是接下来工作的中心和关键,主要涉及教学内容的组织架构和教学任务的实施细节。林学专业的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应作为一系列独立的学位课程或必修环节,纳入全校的学术英语教学体系中来,包括第一阶段的学位或非学位英语课程阶段(预备阶段),第二阶段的学术英语课程阶段以及第三阶段的专门用途学术英语阶段。预备阶段开设的可以是学位英语课程也可以是非学位英语课程,主要是面向那些在语法、词汇、发音、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上有困难的学生开设。该阶段的教学内容采用基于真实学术材料编写的教材,并根据内容划分为相应的教学专题,每个专题配备的问题与专题内容和教学目标相一致。同时,在每个专题下设三个教学模块:英文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模块、学术英语听说模块和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模块。英文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模块主要是教会学生利用关键词、作者等信息对所需英文学术文献进行检索,以及通过学术词汇和语法习得、语体识别和篇章结构的分析学会抓住阅读材料的宏观组织结构和篇章的主旨、目标和作者观点。学术英语听说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如何听懂学术讲座或报告的`技巧以及参与学术讨论时进行提问和回答的规范用语。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模块主要是传授学生有关学术论文中常用句式的特点和翻译技巧,并通过对学术范式的模仿与句式转换进行写作技能的培训。学术英语宜作为一门英语学位课程来开设,使其尽可能地充当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之间的桥梁,从而满足高校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本专业课程并能熟练地使用英语开展相关学术交流的需求。因此,这一阶段的教材多配合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教学模块:学术英语的书面交流与研习模块、学术英语的口头交流与研习模块、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模块。学术英语的书面交流和研习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从简单的英文摘要到简短的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过渡,着重培养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和书信交流方面的学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学术英语的口头交流与研习模块则是就某些日常学术话题展开小组讨论和个人观点陈述等形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收集相关学术资料、辨别信息真伪以及口头表述的能力。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一般科研资料和数据的整理分析能力,即在做报告或论文写作时正确使用手头文献资料进行引证,并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结论性陈述的能力。专门用途学术英语阶段是在学术英语预备课程和学术英语课程结束以后,结合林学专业相关知识所开设的一门ESP课程。其教学内容涉及林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专业文献检索与阅读、学术讨论与陈述、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以及参加本专业国外专家的学术报告活动等内容。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准备2-4个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的专题类案例分析项目,作为课程训练和考核的内容。每个项目都要有细致的操作步骤和目标要求,尽量包括从文献检索与阅读到学术讨论与陈述以及学术报告的撰写与汇报的一整套从技能层面向语言层面过渡的训练单元,以此培养学生利用学术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与评估

作为学术英语课程设置重要的自我诊断与反馈环节,学术英语的课程考核与评估体系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比需求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的组织更为重要。学术英语的课程考核评估体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估。课程考核主要用来衡量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因此在学术英语课程开设的不同阶段,其考核内容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学术英语预备课程阶段,课程考核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文献检索知识、学术词汇发音与语法特点、学术论文阅读、学术英语写作和翻译以及学术英语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这一阶段的课程考核以总结性考核(Summativeevaluation)为主(约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70%),以阶段性考核(Formativeevaluation)为辅(约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在学术英语课程教学阶段,鉴于学术英语教学与综合英语教学相比更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相比较于综合英语,其课程考核的重点应放在阶段性考核上(阶段性考核成绩约占课程总成绩的65%,而总结性考核成绩约占课程总成绩的35%)。同时阶段性考核还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诊断和反馈环节,方便授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的方法和内容。由于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阶段主要涉及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写作、案例分析项目和观点陈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在阶段性考核方面,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写作和观点陈述可各占课程总成绩的15%,专题类案例分析项目占课程总成绩的20%。总结性考核包括文献阅读、英语小论文写作,各占课程总成绩的15%左右。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有赖于全面、客观、科学和准确的评估体系,简练、可靠的教学评估对教学活动的“反拨作用”极为重要。完善且可靠的教学评估体系是课程设置、需求分析和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的重要内部参考体系。以往的教学评估大多局限于对学生课程成绩的考核,而忽略了对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考核与评估。对教师的评估主要体现在“英语实践能力、应用语言理论素养和敬业精神”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对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估则体现在“由行政管理为中心向以服务和技术支持为中心的职能转变”。

四、结束语

上一篇:透过钓鱼岛事件说大学生理性爱国下一篇:员工餐厅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