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以整数的评课稿

2024-08-10

小数除以整数的评课稿(通用9篇)

篇1:小数除以整数的评课稿

《小数乘整数》的评课稿

有幸聆听了徐老师的《小数乘整数》一课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主要有以下优点:

1. 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在0.8×3的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出现了各种个性化的算法,在比较中让学生优化算法,了解用竖式是计算乘法的好方法。事实上,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们教学时,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先尝试着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展示个性化的思考,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展。

2. 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数学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建构小数乘整数的法则,教师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观察交流,引导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运用启发性的谈话,让学生思考新知识能不能转化成整数乘整数的方法来计算,这里既有知识的“借鉴”,也有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上的“借鉴”。

“借鉴”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自己原来掌握的旧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形成整体认知结构。教师通过0.8×3的积是一位小数,2.75×3的积是两位小数,引导学生推理三位小数乘整数的积是几位小数?四位小数乘整数的积是几位小数?五位小数乘整数的积是几位小数……让学生发现规律。让后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来快速验证,从而得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收获。

篇2:小数除以整数的评课稿

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72~73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十三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活动,培养积极的学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再过几天又到双休日,老师这次看望他妈妈时准备带些苹果,到水果市场一看,一个货主的标价是:1﹒3元1斤另一个货主的标价是:5元钱4斤。

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猜猜看,哪个货主卖得便宜些?

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小数除法。

〔设计意图:提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画面,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欲望,而且自然地引出了新课的学。〕

二、教学例题,探索算法

1、出示例4情境图和表格。

提问: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单价、数量、总价这三种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谈话:你能求出妈妈买的这苹果的单价吗?

学生列式:9.6÷3

谈话:这个算式是什么数除以什么数?(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你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想办法计算吗?

学生在小组里算一算,互相交流想法和算法。

谈话:谁能说说自己的算法?

学生可能的想法:

(1)将9﹒6元换算为96角,用96角除以3得32角,32角就是3﹒2元。

(2)把9﹒6元分成9元和6角,9÷3=3(元),6÷3=2(角),3元+2角=3元2角,3元2角=3.2(元)。

谈话:同学们利用人民币的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算出了苹果的单价,其实小数本身也有计算单位,相邻单位间也有十进关系,你们能利用小数的组成和小数本身的计算单位说说这道题可以怎么算吗?(9﹒6可以分成9个一和6个十分之一,9个一除以3得3个一,6个十分之一除以3得2个十之一,3个一和2个十分之一合起来就是3.2)

谈话:弄懂算理我们就可以列竖式计算了,谁来说说坚式的写法?教师板书。

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尝试计算。

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1)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2)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板演竖式计算)

用竖式计算时,商的小数点点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学生在小组讨论,说各自的理解和想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在讨论中得出:因为9除以3得3,表示3个一,十分位上的6除以3得2,表示2个十分之一,所以商的小数点应该点在整数部分的“3”和小数部分的“2”之间,也就是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谈话:计算时为了避免漏掉小数点,在算出商的个位上的数之后,就在商里点上小数点,再接着往下除。

4、香蕉和橘子的单价会求吗?试试看。

(1)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2)汇报计算过程,师板演。

(3)12÷5得出商2后,组织讨论:得到余数2以后要不要继续往下除?

为什么可以在余数2后面添0再除?

添上0以后,原来的2就表示什么了?(20个十分之一)也就是把原来的数12,写成了什么样呢?(12.0,在竖式中轻轻标出)

你能继续往下除吗?

商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5.7÷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引导学生提出:个位不够商1时,要在商的整数部分写0,点上小数点,再继续往下除。

学生说完整的笔算过程,集体交流算法。

5、怎么才能知道我们刚才计算的是否正确呢?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验算?

用“单价×数量=总价”,验算上面的结果对不对。

6、谈话:比较这三道算式,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学生交流算法,发现都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算法不同的是第一小题可以直接进行计算;第二小题是除到被除数末尾还有余数,需要在余数后面添上0继续往下除;第三小题是个位不够商1,要在商的整数部分写上0,再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

〔设计意图:这三小题是学生在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常会遇到的情况,用三个算式可以分别讲清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由一般到特殊循序渐进地掌握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技巧,突破一个个难点,便于学生学领会。最后的综合比较,学生可以比较全面地感受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三、再次探索,理解算法

1、完成试一试

(1)用刚才的方法来解决这两道计算。

(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总结法则。

刚才几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你觉得和什么计算非常相似?(整数除法)

又有什么区别?(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在商里点上小数点)

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求出商,再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给商点上小数点。

3、谈话:现在你能解决刚上课时遇到的问题了吗?

出示题目,学生计算。做好后交流计算结果,发现5元钱4斤的单价要低于1.3元1斤。

四、巩固提高,熟练算法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错在哪里,怎样订正。

2、完成练十三第1题

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练十三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4、独立完成练十三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组里议一议,再在班里交流。

〔设计意图: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计算容易出错,因此在练设计中安排了针对性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改错、计算、交流的过程中明确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和整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正确率。〕

教学反思:

在认识了小数,掌握了小数加、减乘法的基本算法与算理、整数的四则运算之后,学生学小数除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与条件。第1个例题9.6÷3我是和学生一起完成的,在讲授过程中,重点关注①:6表示什么?(6个十分之一),6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2个十分之一)也就是……(0.2)。②:商的小数点点在哪?(因为6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分之一,即0.2,也就是说小数点应该点在2的前面)什么时候点?(在商2之前)。③完成笔算之后,让学生发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并且说一说为什么。(数位对齐)。

经过几年亲身教学计算,我明白了计算教学既要讲算法,更要在此过程中渗透算理,因为学生会计算只是表面的机械反应,而学生对算法的真正理解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对算理的理解。学生的能力正体现在此,难住学生的也正是对算理的考察。

在12÷5、5.7÷6、及试一试中的0.2÷5与3÷15,我都是让学生先自行计算,然后针对出现的难点和学生一起讨论是什么,为什么及怎样算,以及计算不同题目时的注意点。应该说,教材的安排是层层递进的,最后让学生归纳出小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一起努力都能归纳出小数除法的算法: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再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在商上点小数点。在计算中,如果个位不够商1就商0,如果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篇3:小数除以整数的评课稿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问题,策略

数学, 也叫算术。数和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是形成良好数感和数学能力的保证。为什么要计算?因为解决问题需要计算作为基础, 并且“运用数量进行思考”是现代社会普遍使用的思维方式, 所以计算不仅仅是一种程序操作, 计算更是是一种思维品质, 是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去重视、去培养的。教学时, 笔者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问题

1. 仅为计算达标而教学。

三年教龄的马丽老师谈到:班中有个小朋友的爸爸曾对我说, “我很关注数学, 现在在让女儿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诀。9加4等于13, 9加5等于14……”一开始我觉得很高兴, 想着这样一来计算过关的问题就不用担心了, 可是后来仔细一想, 这样到底行不行呢?那我的课堂教学应该注重些什么?经过观察、调查, 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期间就得到了幼儿老师的重视, 提前掌握了简单的计算, 区别只在于计算速度的快慢。那么, 低年级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呢?是继续加强计算技能的培养, 给予一张张的口算练习, 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 还是有另外的思考?实际上, 有很多低年级教师不会去关注这些问题, 他们仅仅是为计算达标而作努力, 认为考试时反正是考不出思维品质的, 没必要将时间花费在另外的思考上。

2. 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分离。

说到计算教学, 很多教师反映感觉既轻松又沉重。轻松在于,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理解算理并不难, 能很快的掌握算理;沉重在于, 无论如何防范, 计算错误还是会花样百出。部分教师有懈怠心理, 认为无论教与不教, 总会有的学生会, 有的不会, 所以通常就采用重复性练习, 以强化记忆的方法进行教学;觉得计算错误总是在所难免的, 仅仅选择出几道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练练, 对于需解决问题的题目, 因分析解题程序较麻烦, 就选择弃之不用。哪怕是与解决问题教学相结合的, 也仅仅是以单一、机械的联系为多。

3. 不重视思维和方法的培养。

计算教学给我们的感觉往往是枯燥、繁琐的。有很多教师为了自己的轻松, 总是随意的布置一些计算题让学生频繁的练习, 以期达到熟练的程度。其实, 在计算学习中不断地去帮助学生形成符号化、化归、数形结合、变换、演绎推理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 一些教师上计算课, 出现了固定的模式:出示例题———解决算理———提炼出算法———大量的计算练习。很少有人在形成算理算法的过程中、练习巩固中去突破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 使学生具有多维思维的意识和变换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以上问题的存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那么如何更好地上好计算课, 发挥它的功能?我们本着“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的理念, 深入挖掘计算的思维内涵。借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课例, 具体谈谈如何在计算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品质。

1. 情境引入, 加强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融合度。

在计算教学中, 多数教师都会设计一个问题引入, 然后研究一下算理。但由于教师对知识本质的把握, 活动设计、交流反馈方面的差异, 效果会明显不同。总得来说问题引入、算理教学都属于过场式。那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呢?针对这个问题, 笔者作了一些调查、分析和思考。

【案例一】

复习铺垫:

口答:0.35里有35个 () , 类同题4题。

列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一道, 除数是两位数的一道。

创设情境, 从解决问题中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妈妈带了22.4元钱去买4瓶鲜奶, 平均每瓶鲜奶多少元?

【案例二】

创设情境, 从解决问题中导入新课。

师导入:同学们, 为迎接秋季趣味运动会的召开。最近体育组老师在合议购买一些物品, 去看看。

出示信息———

第一组信息:

买16只奖杯100面小国旗

一打羽毛球 (6只装) 4袋气球……

思考:你看到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数量)

第二组信息:

某商店对所购买物品的报价

奖杯共需288元

小国旗共需250元

羽毛球共需36.6元

气球共需22.4元

思考: (1) 从这里, 你又了解到了什么?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总价)

(2) 请你想一想, 根据表中每组对应的信息, 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单价) 用什么方法求单价? (总价÷数量=单价) 这是求单价的数量关系式。

思考:同样是情境引入, 从问题解决入手, 但两个案例从认知层度来说, 是有区别的。案例一中, 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解决问题与计算相融合, 将眼光局限于一道题, 处理太简单化。而案例二将格局放大了, 将层次定位在一类问题上, 不但帮助学生建立起解决单价问题的一类模型, 同时通过除数是两位数的整数除法、整数除以100、小数整数部分够除与除了有余四类题型作了有意识的铺垫。对教材作了创造性的再加工、再设计, 使解决问题与计算融合度大大加强, 让学生真正经历了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说明该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钻研是下过功夫的。

2. 算理分析, 重视思维方法的培育。

【案例一】

估算:22.4÷4, 怎么估?试一试, 你会算吗?

交流竖式:你是怎么想的?

生1:22.4看成224计算。

师:2.4看成24来计算, 是24个0.1?为什么商6前面要加小数点?组织讨论2.4中的小数点是否可以去掉?

师引导:2在个位上, 去掉小数点, 还是表示2个一, 合在一起表示24个0.1, 所以小数点可以去掉。

【案例二】

自主探究, 探索算法。

1.学生列式。

师:请大家在本子上写出算式, 并计算。如果在计算中碰到了新问题, 请你静下心来, 想一想我能用什么样的办法解决问题?

如果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有一些想法的或者有一些困难的, 都可以和周围的同学小声交流, 探讨。

2.根据学生反馈, 分层交流, 互动生成。

第一层:前两个算式。

288÷16250÷100

你是怎样解决的? (列竖式和小数点位置移动)

第二层:后两个算式。

设问一:这两题有什么共同点?

揭题:小数除以整数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 还会碰到这一类的计算问题。大家展开讨论, 想一想算理。)

那么下面就来七嘴八舌吧。你是怎么解决的?

36.6÷6

估计一:36÷6=6 0.6÷6=0.1 6+0.1=6.1

估计二:366角÷6=61角=6.1元

估计三:366个0.1÷6=61个0.1=6.1元

师总结:第一种大家通过将36.6分解成36和0.6分步解决了, 后两种通过转化单位改变成整数, 这样的方法, 合理的解决了问题。

估计四:列竖式

重点:有列竖式的方式解决的吗?

竖式部分重点引导到学生交流探讨:

A:展示两种不同的竖式。先请学生自己说说想法和步骤。

B:0.6是什么意思? (还余下0.6个1)

你为什么写6就行。6是什么意思? (6个0.1) 思考0.6个1=6个0.1吗?

C:为什么商会出现小数点?而且就点在这里?理由是?

D:24.4÷4 (同上)

师设疑:在竖式计算中, 看来大家对于商要点小数点看法一致。除的过程也没有异议。只有一点是有分歧的。究竟在余下的部分中, 是写成小数形式, 还是整数形式是有纠结的。大家可以展开辩论。

听下来大家都有道理。老师也难以下结论。暂时先各自保留自己的看法。

补充:14.091÷7, 大家计算这一题。 (展示大家的做法)

比较后要学生说说感受。 (看来大家都比较喜欢整数的写法)

通过以上的比较、明理, 形成逐步优化竖式, 说明规范书写格式。

比较, 总结算法:

(1) 观察这三题, 在计算上有什么共同点?哪一步让你印象深刻?

(商都有小数。那么商的小数点的位置应如何确定呢?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计算过程中, 都是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

(2) 比较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 不同点。

得出:除的步骤和方法相同。不同的是小数除法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思考:从案例二中可以看到, 该教师在算理教学上实现了突破。

抓口算教学, 在口算教学中突破算理。案例一, 学生口答之后直接进入竖式教学。这是许多老师的做法, 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口算, 因此简单的一笔带过, 而将重心放在竖式教学上, 认为竖式教学是根本。其实, 案例二的教师才真正抓住了根本, 将36.6分拆成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分开计算。将36.6通过具体的元角分单位的转化, 和抽象的计数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解决了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问题, 而仅仅将竖式教学作为算法的组成部分展开, 进一步去巩固算理。所以, 案例一的学生不会着重思考其中的数学意义, 学生思考的空间缩小了, 虽然发展了解题技能, 但没有发展数学理解和思考能力。

在竖式教学中巩固算理, 掌握算法。关于案例二与案例一的竖式教学展开部分:案例一的教师急于将学生向正确的算法上去引导, 而案例二的老师, 不慌不忙, 展示不同的思路, 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这样思考的理由。有的学生在接下去的计算步骤中直接去掉了小数, 有的则点着小数, 各抒己见, 但在听了算理后, 还是愿意坚持自己的看法。因此, 投票结果显示, 两种方案的支持率各占一半。这时, 教师没有急着引导学生往优化道路走, 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接着拿出事先预设的补充题:14.091÷7, 大家来计算这一题, 展示大家的做法, 比较后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生通过以上的比较、明理, 逐步优化竖式, 说明规范书写格式。到最后, 只有两位学生坚持自己的“小数过程”算法, 其余都很乐意被优化了。最后的课堂效果检测发现, 案例一班级上出现格式错误的情况较多, 当老师口头追问, 为什么接下来的步骤中小数写成整数, 案例一中的绝大部分学生无法详细解说, 案例二中的学生就能很详细的解说出原因。

对于计算课, 我们还需认真钻研教材, 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上好计算课, 不应该拘泥于形式, 要抓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抓住算理教学形成算法, 并在计算教学中培养观察、说算理、归纳算法等思维能力。真正上出具有“计算品质, 促进思维发展”风格的计算课, 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2]刘兼, 黄翔, 张丹.数学课程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篇4:小数除以整数说课稿

这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小数除以整数》的第一课时。根据教育学理论,一切新知识的真正获得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以旧导新,以旧促新,既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激起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小数除法》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同时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除法到小数除以整数,再到小数除以小数,这是对学生的能力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小数除以整数作为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既是对整数除法和小数乘法的继续深入,也是小数除以小数的一个铺垫。因此,这次的教学设计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应用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过程,让学生能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本课时学习教科书P16页例1以及“做一做”的内容,例1是为了说明小数除法除的步骤与整数除法相同,教学中应讲清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鉴于本节课承上启下的教材地位,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和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二、教法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这节课上,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让学生来当老师的活动,()让学生找问题的活动,计算比赛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不仅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也突出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学法

在学法上,我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小学5年级学生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希望获得老师和同班群体的肯定。根据学生“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新知识的情景引入,产生认知的冲突,接下来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寻求解决方法,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得到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将这一过程和方法牢牢地映射到学生自己的脑海里。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知识铺垫

通过几道计算整数除法的试题,复习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24÷4= 416÷32= 1380÷15=

二、情景引入,探索新知

创设晨炼情境,提示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引出例题: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 周跑步22.4 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老师要求学生列式并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可以转化单位再计算。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问:和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我们今天都学习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除以整数,知道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其中主要是小数除以整数的过程的理解和应该注意的地方要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讲出来。

篇5:小数除以整数的评课稿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除法。从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来看,本节课的教学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教学设计新颖,学生学习兴趣高

传统的计算教学枯燥、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本节课的教学,采用闯关的形式,使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课堂上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既掌握理解了新知,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要让学生成为探究知识的主人。在新授环节中,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中发现知识。特别是在重难点的学习上,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自己动手折纸,交流折纸的方法,得出问题的答案。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再组织学生交流,最后探索并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样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些计算问题的实践,在探索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3、注重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

本节课的教学就是要突出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所以在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上,都是为这两点服务的。当学生得出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就等于乘那个数的倒数这个规律之后,马上由教师出几道除法算式,让学生来补充后面的乘法算式,同时板书出来,这样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了规律在算式中的应用,然后是生生互动的形式说算式。

4、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习题的设计能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 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基础是分数乘法的知识和倒数的知识,所以在导入部分设计安排了三道有关这两方面知识的习题,既是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在学习完例题之后(第四关),又有意地安排了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完成,目的是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巩固对算理的理解及算法的运用。这样让学生在不同的习题形式中巩固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还是为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服务。

5、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不但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及算法的掌握,还特别注意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如:学生在计算分数乘法时,提示学生可以先约分;在解决问题之后提醒学生一定要写单位及答语;当学生做完题之后提醒学生要检查。这些细小的环节,如果在课堂上及时发现,就会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加以解决。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计算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

6、多媒体课件的巧妙运用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呈现,分步骤清晰地展现了学生折纸的过程,避免了教师新授的单向性,帮助学生更透彻、直观地理解算理,同时课件的呈现也为后面学生探索、总结计算方法做了铺垫。

篇6:一个数除以小数评课稿

一个数除以小数评课稿1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教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亲身经历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明白了计算方法的依据,初步掌握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师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了符合学生实际的、集知识和思想教育于一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了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凸显了以下几个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沿用教材中“奶奶编?中国结?”的情景,而以庆祝教师节为事件背景,引出了学校美术小组为装饰学校的宣传栏需要买荧光纸这一情境。这样不但时间与教学进度吻合,也渗透了尊师的情感教育,同时也不失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调动了学生情感投入。同时,把计算教学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

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教师很相信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索计算方法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该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不同的思路,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比较规范的竖式书写形式,接着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的思考为中心,逐步展开思路,配以适时的引导,使学生既能明白算理,又知规范的书写格式。教学中既有独立自主的思考空间,又有适时的引导点拨。这种巧妙的设计,不仅总结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还使学生掌握了比较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

整节课,教师成功地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做到了教为学服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中得到了能力的培养,并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全课突出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一个数除以小数评课稿2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冯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五年级数学上册关于“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一、课前做了上节课的小数除以整数的口算题,复习上节课的知识,为本节课做好准备,而且在课堂开始是从三组题引出课堂,有整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小数以及小数除以小数,设计非常巧妙,第一组逐渐扩大倍数,第二组逐渐缩小倍数,第三组引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也得出了商不变的规律,可谓设计非常巧妙,联系新旧知识非常紧密。

二、授课环节,一环套一环,引出商不变规律后,冯老师又紧接着用两个练习题巩固练习,一则是掌握商不变的规律,一则是为学生提供解决本节课新知识的方法,所以紧接着就用第二题让学生练习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算式,通过学生板书和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得出计算方法,非常自然,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在练习题中,冯老师设计题型逐层递进,从被除数是小数到除数是整数,层次分明,把本节课中的内容层层呈现出来,重难点突出,在学生易错点出做出重点点拨和引导,让学生掌握本节课中的重难点知识。

四、引导和精讲上面,冯老师做到了细致入微,刚开始强调学生“除”和“除以”的区别和不同,在计算方法上,运用商不变扩大倍数和商的小数点是学生易错的地方,冯老师标注重点,反复强调,每道题都做到了让学生意识到这两点内容,加强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果达到了很好的的效果。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探讨之处:在除数是零点几时移动小数后,前面的零冯老师没有让学生划掉,可能是为以后学习小数点前面不是零的做准备,我觉得可以划掉,可以提示学生整数第一位数不能为零和让学生明显感知这个已经成了一个整数。

2、被除数扩大倍数后变成整数或补零后,可以让学生在末尾处标出小数点,提示新小数点的位置,减少学生的错误。

一个数除以小数评课稿3

听了冯老师执教的《一个数除以小数》一课,收获颇多。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具体评议如下:

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由旧引新。在课堂开始,采用复习的方法。出示三组算式,复习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最后一组算式中很自然的引出了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一个数除以小数》。

2、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每组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变化,探索总结出了商不变原理。并在随后探索一个数除以小数出现被除数位数不够时,都是先由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总结,教师知识对学生的表达做出规范。

3、教师点拨及时到位,做好总结。当学生板演出现问题时,教师耐心纠正他们的错误,让学生对错误有深刻的认识。课堂上教师注重知识的条理性,适时对学法进行总结。有商不变原理的总结,还有在进行一个数除以小数时,让学生注意: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移动后的小数点对齐。这是在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时,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4、题型设计多样,富有梯度性。题目有填空乐园、神医诊断、列竖式计算等,题目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建议:

1、在观察三组算式时,教师应给出每个算式的结果。那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商不变的原理。

2、当学生进行板演后,教师应在黑板上呈现正确的书写过程,因为这毕竟是学生第一次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师应给学生最标准的示范。

3、课件上的字和背景的颜色不太合适,学生看起来比较费劲。

一个数除以小数评课稿4

听了冯老师的一节计算课,感触颇深。

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由旧引新。

在课堂的开始,冯老师采用复习的方法,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数学学习的特点就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就像走台阶一样,有了一层的基础就可以不断向更高的一层迈进。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其关键之处就是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因此,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是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所以课前的复习就变得非常必要,同时让学生发现商不变规律,为学习新课做好了铺垫。

2、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探究新知时,冯老师充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联系旧知、适时点拨、不断尝试等不同的数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获取新知,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算法多样化中去细细体会这一数学思想,并从中找到普遍适用的方法

3、冯老师在关键处点拨到位,如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移动后的小数点对齐,被除数位数不够,补0等等。

4、练习也很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从中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

篇7:《小数与单位换算》的评课稿

《小数与单位换算》一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点移动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学习的。把名数进行改写,涉及低级单位、高级单位,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看似简单的一节课,其实一点都不容易。李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明确单位换算过程,体验了方法的形成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

1.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生活性和实用性。

李老师采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新课,让全体同学置身于解决按高矮顺序,给小朋友排队的情境中,“观察数据,你有什么感觉?”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单位、不同形式的数据太乱了,需要改写成统一的形式,以便于比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的必要性。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名数的改写,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在乐于帮助小朋友的情境中,积极投入到新知探究中。

2.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李老师给足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充分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李老师因势利导,让孩子们一步步引出名数改写的`不同方法。让每一个学生既感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又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了知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教学。同时,也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3.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单位换算不仅要用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还用到单位的进率,课前,李老师适当的进行铺垫,回忆单位进率,明确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然后进行新课教学。教学中,在学生自主得出多种换算方法后,通过“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我们怎样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小组交流,从而得出结论把低级单位的数改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把高级单位的数改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最终得到了一个比较方便、快捷的改写名数的方法,即先看单位——确定方法——找进率——利用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完成。这一系列的教学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8:小数除以整数的评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对小数除法也有初步的接触并有一定的认识。它是在整数除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也是为今后学习小数除以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领的基础上,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在概括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二、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在生活中学生对小数除法也有初步的接触并有一定的认识,为本节课新知识的类比,迁移学习做好准备。

本节课所授班级为五年级(5)班,学生大多上课积极认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有一定的表现欲,但部分学生计算能力不过关,基础知识薄弱,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侧重落实“四基”培养。

三、说教法

(一)教学理念与设计思想:

《课标》指出:数学课里的计算课其价值不仅仅在于结果的计算,更重要的是算法的分析过程与算理的归纳。新知的构建,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是环环相扣、渐进深入,所以我在新课前设计了课前复习。

(二)教法的确定: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呢?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这节课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要方式进行新课教学。利用教材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除以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学法指导

学法的指导要寓于教学的始终,结合学生的认知方式与可能出现的困难,给学生的学习予以

指导,根据学生学情实际,重点从以下方面指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

五、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按以下五个环节组织进行:复习准备,情境引领,探究新知,归纳总结,巩固运用,课堂小结

(二)教学实施策略

活动1.复习准备

1.计算下列各题:

84÷4=

415÷5=

918÷9=2145÷15=

2.讨论:

怎样进行竖式计算?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填空:

(1)

0.5里面含有()个十分之一。

(2)

8里面含有()个十分之一。

(3)

1.63里面含有()个百分之一。

(4)

6.4里面含有64个()。

设计意图: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以整数的学习搭建认知桥梁。

活动2.情境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出示了教材中“体育锻炼”的生活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3.自主探究,发现结论

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

(2)适时点拨,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引入课题。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各种算法。通过发问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理解算理。“怎样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

(5)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6)对各种算法做初步的判断。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一种简便的算法,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指导学生列出的竖式22.4÷4后,老师用纸盖住被除数小数点后面的4,问学生22÷4会计算吗?学生算出后,提问这余下的2表示什么呢?20个个十分之一或者2个一,这是把盖住的纸揭去,并且把小数点后面的4写在2的后面,问学生:24又表示什么呢,学生讨论后回答:24个十分之一。教师接着问: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应该是多少呢?(每份是6个十分之一)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在6前面点上小数点)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在竖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是对齐的。

活动4.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进一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巩固新知

1.算一算,比一比:

42÷3=

4.2÷3=

两道题的计算方法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笔算下面各题:

9.6÷2=

18.2÷14=

.《新编童话集》共4本,售价26.8元。平均每本售价多少钱?

.当堂检测:

列竖式计算:6.25÷5

26.4÷4

74.4÷24

43.5÷15

采用小组评比方式展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5.回顾小结,布置作业

让学生畅谈收获,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六、教学反思:

本课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多,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合作交流和探索,去发现和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和发展。

篇9: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评课稿

盛老师的《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这节课,首先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本节课,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学习是应用于生活。接着在讲授新知环节,盛老师采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特别的好,使得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加直观、形象。但是我感觉盛老师画图时如果用直尺画,显得更规范,以及板书时图画的再大些,后面的孩子看的会更清楚。

在练习环节,盛老师提醒学生注意为保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一定要列竖式计算。这点是很多孩子容易忽视的。

在处理知识点时盛老师每道题都进行了讲解,我觉得如果适时的放手,让孩子当当小老师讲,或是孩子会做的不用在做讲解了,我感觉这样会不会更好。

陈老师的《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这节课,首先铺垫环节中,学生回答问题时,陈老师要求孩子把算式说完整。以及在孩子回答问题后及时表扬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回答5×9=45时,学生读作:5乘以9等于45,我觉得这里如果让孩子发现错误会更好。

引入新知环节,陈老师做蝴蝶标本,让孩子认识标本,以及告诉孩子谁想学如何做标本,只有表现好的学生老师才教你。学生的积极性更高。采取合适的方法,及时鼓励学生学习兴趣。

在处理知识点时,让学生独立说出3句话,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提问学生时,让孩子提一个乘法的问题和提一个除法的问题,限制条件,锻炼孩子的能力。

在看图列式的练习中每瓶有3朵花,有4个瓶子和每个笔筒里有3枝笔,有4个笔筒。这两题重复,可以去掉一道或是换一个图。

在处理练习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时,我觉得先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写在书上,然后再让学生汇报,这样会更加节省时间,我觉得最后两道题都是提问题,可以去掉一道题,这样这节课最后的时间可以节省下来,然后谈收获,这节课正好讲完。

上一篇:结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下一篇:数学日记三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