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盲班教学工作计划

2024-08-13

扫盲班教学工作计划(精选6篇)

篇1:扫盲班教学工作计划

数学扫盲工作教学计划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为了确保本次扫盲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次数学扫盲教学内容有[主题]数字、加减法、乘除法、混合运算、面积、体积和容积。[应用]

1、销售额合计

2、找零

3、估算

4、练习举例

5、库存盘点

6、算单产量、月收入、分摊费用

7、熟习乘法口诀表

8、计算练习举例

9、计算收益、平均成本

10、计算地砖墙砖

11、丈量土地面积

12、计算土石方

13、计算包装箱的容积

14、练习举例

15、进行复习后检测。

二、主要任务

扫盲教育要求学员学习的数学是实用数学,即要求学员能够记账并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主要从“万以内数的读写”、“加减法运算”、“两位数乘除法运算”、“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小数的含义和用法”、“百分比和比例的用法”、“常用度量衡工具的认识与使用”、“常用计量单位的换算”和“解答实际最一般数学问题”等9个领域设计数学实用情境。教师要对以上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开发,将相关知识、技能要求转化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境,在实际操作应用中掌握解决生活数学问题的方法和基本技能;要依据学员个体差异研究教学策略,力求做到教学内容反映学员的学习需要,教学过程体现学员的实际应用与具体操作。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日趋多样性,文盲学员的需求和发展呈现

出多样性,扫盲教育不再单一地为识字而识字,而应该关注教育的综合性和基础性,以满足学习者在当地生存、生活及发展所必需的最低受教育的要求。扫盲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习者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奠定基础。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学习者的思想道德和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习者初步具有现代生产与生活的新观念、创业求发展的精神,初步运用实用技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文盲学员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较强的理解力,要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要遵循学员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员实际运用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生活品质。扫盲教学要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课本教材资源,指导学员合理使用教材开展有效学习;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和学员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将解决学员生活和生产的实际问题作为拓展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不断满足学员学以致用的需求。

三、完成计划的主要措施及方法

扫盲教育课程应以提高学习者生活质量为中心,以发展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课程应面向所有学习者,为他们提供生存、生活及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内容,培养他们的基本能力。课程内容应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将学习者掌握基本语文、实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实际的生活、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课程应突出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创业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课程应充分考虑我省经济发展、教育基础、地域特征、社区学习资源以及学习者个体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最大限度地体现学习者实际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学习对象的特殊性,实行灵活、开放的课程方案。以家长的实际情况做出发点,因材施教让他们通过本次学习有一定提高。

四、扫盲工作历

11月28日

授课内容

145页中文大写数字及学会开统一发票 11月30日

授课内容

149页加减法及相关的应用 12月5 日

授课内容

151页乘除法及相关的应用 12月7 日

授课内容

复习加减乘除法中的各部分名称 12月12日

授课内容

155页混合运算及应用 12月14日

授课内容

计算练习举例

12月19日

授课内容

164页面积体积和容积及相应的应用 12月21日

授课内容

进行检测

扫盲二班

授课教师

吕忠琼

2011年11月27日

篇2:扫盲班教学工作计划

实施“科教兴农”计划,为加快我镇城乡经济建设步伐,扫除青壮年文盲,努力提高广大居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广大居民脱贫致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对照有关要求,完成好成教、扫盲各项任务。

2、完成成教培训4800人次的任务。

3、完成扫除青壮年文盲1人的任务。

4、学员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5、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规范化、科学化。

6、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档案资料。

7、顺利通过各级验收。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继续成立我镇成教、扫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多方努力,确保上级成教、扫盲经费落实到位。

3、学校要注重对成教、扫盲的经费投入,继续完善成技校的设备设施,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4、发挥成技校的职能作用,继续动员广大青壮年参加成教培训学习。

5、制订、完善成教、扫盲工作制度,职责到位,责任到人。

6、专人负责,按标准完善有关档案资料。

7、动员学校骨干教师参与成教、扫盲工作,聘请有关专家到校上课讲学。

8、积极开展成教研究,组织部分教师、学员外出参观考察。

9、特别重视抓好脱盲人员的巩固提高以及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10、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

四、成技校培训指导性内容

1、种植技术:龙眼种植技术、荔枝种植技术、水稻高产技术;

2、饲养技术:养鱼技术、养猪技术、养鸡技术、养蛇技术等;

3、加工技术:针织技术、点心加工技术、水果加工技术等;

4、信息技术:计算机有关知识、互联网有关知识等;

5、文化知识:应用文写作、企业管理、财务统计等;

6、政治思想:人口教育、政策教育、法制教育等;

7、社会生活:体育健康教育、美食知识、心理健康指导等。

篇3:扫盲运动与党的教育工作启示

(一) 经验:

1、严密的组织管理。

(1) 制定和推行扫盲的有效措施:新中国成立之初, 国家强调扫盲教育要稳步前进, 在此精神指导下, 北市区的扫盲工作平稳起步。1952年5月15日, 教育部发出通知:开展“速成识字法”的教学实验工作。稍后确定河北省为“速成识字法”实验区, 保定市积极行动起来。“速成识字法”的推行取得了不小成绩, 但也出现了“左”的倾向, 保定市贯彻中央和省扫盲会议精神, 于11月正式修订扫盲计划, 各区也相继作了调整。从1953年起, 以调整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为中心, 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顿工作。针对1956年以来的再次冒进, 北市区1957年下半年强调认真贯彻“加强巩固, 适当发展, 提高质量”的精神, 制定任务“既要巩固与保持现有规模, 又要根据需要与可能的条件进行适当发展, 做到二者兼顾, 达到国家既定的发展指标”。

(2) 建立和完善扫盲的领导机制:关键点在于紧紧依靠党和政府, 形成省市-区-街村的层级行政领导体制, 并指定或组建管理扫盲的专门机构, 相继有教育局-扫盲工作委员会-校部和工会-扫盲协会等, 保证了对扫盲的有效领导。

(3) 充实和提高扫盲师资队伍:从北市区扫盲实践来看, 一方面由于建国初师资严重不足, 在扫盲过程中除少数专职教师外, 本着“以民教民”、“以工教工”、“以干教干”的精神, 大量选聘兼义教师, 发动一切识字的人从事扫盲教学;另一方面非常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除组织日常的学习和培训外, 还通过检查指导、假期培训、观摩试教、站点传授等各种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养。

(4) 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首先重视宣传动员, 在每一次重大方针实施前, 都要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工作, 做到家喻户晓, 同时注意随时了解情况、耐心讲解, 调动广大群众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注重干部、党团员和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 始终加强和保证他们的学习;再次强调社会力量的团结协作, 在区党组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加强了与工会、妇联、青年团及各机关厂矿、村社等组织的密切配合, 推动了扫盲的顺利进行。

2、规范又灵活的扫盲教育体系。

通过北市区的扫盲实践, 可以看到解放初的扫盲运动中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应成人教育的体系。它一方面体现了制度化、规范化, 对每一时期或阶段的扫盲对象、数字、学习时间、组织形式、学习内容、学制、考核标准、经费以及关于学校行政、教学、考试、会议汇报等各项制度都有统一规定;另一方面又注重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针对城市居民复杂各异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情况, 以及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不同产生的差别, 区别对待, 并注意与中心工作相结合, 推行弹性学习制度。这些经验对于今天的扫盲仍具有参考价值。

(二) 教训:

1、扫盲的群众运动方式:

虽造成了轰动一时的场面效应, 但从长远来看, 却难以获得持久、高质的效果。经常是一个高潮过后迅速转入冷清, 呈现出大起大落的不稳定状态。随着花样不断翻新, 很多教育实验未经深思熟虑就急于推广, 一遇问题又迅速改辙, 造成不少项目一哄而上旋即垮台, 不仅极大打击了群众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 不利于扫盲的持续健康发展。

2、扫盲运动中的“左”倾偏向:

从整个历程中, 不难发现各方领导时时流露出不切实际的想法, 表现为急于求成、重量不重质, 尽管其间有过几次纠正, 但最终还是升级为1958年的“跃进”。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出现了执行过程中的强拉硬扯、报喜不报忧、甚至造假和浮夸, 只重表面化的指标, 轻视扫盲教育的内容和过程, 无视其客观规律, 使扫盲陷入一种形式主义的怪圈之中。

参考文献

[1]吴金贵主编, 保定市北市区志编纂委员会编, 《保定市北市区志》, 新华出版社出版, 1991年版, 364页。[1]吴金贵主编, 保定市北市区志编纂委员会编, 《保定市北市区志》, 新华出版社出版, 1991年版, 364页。

[2]关世雄、张念宏:《成人教育手册》, 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 248页。[2]关世雄、张念宏:《成人教育手册》, 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 248页。

篇4:中国扫盲工作的成就与经验

[关键词]文盲;扫盲工作;评估报告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的扫除文盲工作进行了6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2010年中国15岁以上文盲人口已从2000年的8507万,下降到5419万,成人文盲率从8.72%下降到4.88%,降低3.84个百分点。中国成人文盲率首次降到5%以下,青壮年文盲率仅为1.08%。这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国扫除文盲工作的重要里程碑。

一、中国扫除文盲进程的历史回顾

只有回顾历史,才知道道路的艰辛与伟大。1949年,全国有5.4亿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有80%的人口是文盲,农村的文盲率更高达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也找不出一个识文断字的人来。从新中国建立之日起,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扫除文盲工作,其重视程度之高、文件(讲话)密度之大、动员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第一阶段:初步扫除(1950-1977年)。

从新中国建立之初,扫除文盲工作就被提上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明确指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1] 1949年12月23日至31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争取在1951年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1950年9月20日至29日,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会议明确指出:“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规定识字教育的标准是:“农民业余初级班(组)吸收文盲与半文盲入学,使其在3年内认识常用字1000字以上,并具有初步读、写、算能力。”一场“政府领导、依靠群众组织”的识字扫盲运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

1952年1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决议,成立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任命楚图南为主任委员,李昌(兼党组书记)、林汉达、祁建华为副主任委员。[2] 1952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扫除文盲运动的补充指示》。为加强对扫除文盲工作的组织领导,经政务院批准,1953年10月19日起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与教育部合署办公。1954年11月18日,教育部、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根据国务院指示发出通知。

1955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七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又谈到了扫盲运动:“扫盲运动,我看要扫起来才好。有些地方把扫盲运动扫掉了,这不好。要在合作化中间把文盲扫掉,不是把扫盲运动扫掉,不是扫扫盲,而是扫盲。”[3] 1956年3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扫除文盲协会成立大会,选举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同志为会长。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扫除文盲章程。1956年8月,教育部、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民业余文化教育会议,提出争取1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扫除农村2亿多青壮年文盲。1964年,我国开始第二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52%。

1980年3月,教育部、农业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在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的《关于第二次农民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中要求继续抓紧扫除现有12000万农民青壮年文盲。到1981年,全国共扫除文盲14144.8万人。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12 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尚有2.358亿人。中国扫除文盲工作初见成效。

第二阶段:基本扫除(1982-2000年)。

1990年1月8日,原国家教委等十个中央部门、团体联合召开了迎接“国际扫盲年”全国电话会议。会议提出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扫除400万文盲的要求。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中的文盲率降到5%以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到2000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即以县统计占全国总人口85%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入学率达到85%左右;全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我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1982年我国12岁及其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为22996万人,文盲率为34.46%,其中男性为20.76%,女性为48.85%。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15岁及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为18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5.88%。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成人文盲数量减少了近1亿,实现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全国成人文盲率降至9.08%,青壮年文盲率降至4%以下。

第三阶段:全面扫除(2001-2015年)。

2003年,中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中国全民教育行动计划》,围绕《达喀尔行动纲领》中提出的6项共同承诺及12项保证,明确提出了2001-2015年中国全民教育的发展目标与政策措施,对推进全民教育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就全国范围而言,从1990-2010年,全面实现文盲减少50%的目标。全国15岁以上文盲人口从1990年的18000.30万人,减除到5419.08万人,共扫除12581.22万人,扫除率为69.89%,接近70%,见表1。

二、中国扫除文盲工作的巨大成就

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群众团体及广大人民群众,与文盲现象进行了艰苦卓绝和长期不懈的斗争,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为提升民族素质、提高人类文明程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中国已经从一个文盲大国转变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

中国教育年鉴记录了我国从1949-1981年各阶段扫除文盲的数据情况,表明期间共扫除文盲14144.8万人。本专题组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中国有12584万人脱盲,为降低世界文盲的比例作出了贡献。本专题组查阅了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剔除重复统计,即减去1972-1981年重复计算的3872.5万,得到中国扫除文盲的总体规模,见表2。

综上所述,综合各方研究成果和意见,我们认为,解放60多年来,中国累计共扫除文盲2.8亿人②。

2.探索出一条发展中人口大国扫除文盲道路

中国扫除文盲的道路是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扫除文盲的成功道路。这是一条将过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党和政府领导全体人民消除文化愚昧和知识文盲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扫除文盲工作行之有效的思路、模式和方法。

——领导体制。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将扫除文盲工作确定为基本国策,将扫除文盲作为新中国建设发展的伟大工程和战略举措,由党和政府最高领导层亲自设计、组织、参与和发动,从战略高度确定扫除文盲工作的总体布局和战略部署,形成了科学的扫盲工作领导体制,解决扫除文盲的思路、方式和路径问题。

——制度优势。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扫除文盲取得成功的巨大制度优势。中国党和政府充分发挥理论、政治、组织、制度和密切联系群体的优势,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了人民扫盲,扫盲为了人民,扫盲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动员。社会动员能力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战略能力。从解放之初起,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举全国之力,打赢了一场全民参与扫除文盲的人民战争。

——合作机制。中国政府真诚地与国际组织合作,虚心学习世界各国扫除文盲的成功经验,接受国际组织指导、帮助和援助,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组织扫除文盲工作,真诚地履行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扫盲责任。

三、中国扫除文盲工作成功经验

1.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成功扫除文盲的制度保障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动员能力,在扫除文盲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国家动员能力是指国家为抵御战争、自然灾害、进行国家建设或组织重大事件所体现出的组织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能力及其使用效率。社会动员的广泛性、社会动员的持久性和社会动员的深层性,在极短时间内动员所有政府力量、社会力量和公民力量全力以赴投入到扫除文盲过程中。集中举国人力、物力和财力,办扫除文盲之大事。坚持扫盲持久战,60年始终不懈努力,打赢了一场扫除文盲的“人民战争”。第二,社会主义制度中集体主义思想,为中国扫除文盲提供巨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中充满着集体主义思想光辉。中国扫除文盲过程上所体现出的集体主义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全民团结,国家战略利益和民族未来,以扫除文盲为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二是全民共同参与。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集全民智慧和全民力量,扫除文盲。第三,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协调管理,大大提升了中国扫除文盲的工作效率。在扫除文盲过程中,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发挥中央部门之间、地方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统一管理、协调配合作用。扫除文盲管理部门,一般由党政领导亲自挂帅,教育、宣传、农业、民族、人事、财政、公安、文化、统计、新闻媒体和部队、共青团、省妇联以及各种协会等民间组织,广泛参与,协同配合,将部门与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不协调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大力提高了扫除文盲的工作效率。

2.党和政府坚强领导是成功扫除文盲的组织保障

扫除文盲是国家行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中国最高领导层为扫除文盲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1949年底,在毛泽东直接关怀下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新中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50年6月,毛泽东又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和旧有社会文化的改革工作。”在听取专家意见之后,毛泽东还亲自制定了“每人必须认识1500到2000个字”的扫盲标准,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教育战略思想、人口战略思想和经济战略思想。1956年,新中国扫盲工作进入了高潮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扫除文盲的决定》的发布将扫盲工作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第一次把扫盲作为国家发展大计。此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连续奋战数十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李岚清等老一辈革命家、几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倾注心血,体现出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顶层设计分工协作是成功扫除文盲的工作方法

长期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党政部门工作计划。从全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个“五年规划(计划)”都将扫盲工作纳入其中,作为重要的教育发展和文化建设目标。以规划为基础,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制定一系列配套文件,将规划转化为可操作、可实施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形成上下配套、整体结合的扫盲规划和政策体系。

一是规划扫除文盲工作基本方向。最为典型的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扫除文盲工作刚刚进步,中央政府就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目标、标准、政策和方案。1952年5月15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各地开展“速成识字法”的教学实验工作的通知》,中央强调在广大劳动人民及工农干部中扫除文盲,是我们国家实行经济建设和民主建设的必要条件,同时是一项迫切和重大的政治任务。二是确定扫盲基本标准。1956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扫除文盲的决定》对于扫盲的目标、步骤进行部署,同时对扫盲标准提出明确要求:从1956年开始,在工农群众中大力开展识字教育,要求各地按照当地的情况,在5年或7年内基本上扫除文盲。农村识字标准是1500字,能够大体上看懂浅近通俗的报刊,能记简单的账,写简单的便条,会做简单的珠算;工人识字标准是2000字左右。机关、厂矿企业、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城市街道都应该积极举办识字教育,大力组织工农干部、工农群众、城市居民中的文盲参加学习。要保证参加识字的人至少每年有240小时的学习时间。三是建立扫盲政策法规制度。确立扫除文盲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国家策略,并使其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国家把“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同“全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并写进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从而明确了接受扫盲教育是每个文盲的责任和义务,确立了扫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1988年2月,国务院颁布《扫除文盲工作条例》,提出了扫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扫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四是形成覆盖全国的扫盲体系。成立包括党委、政府、工会、妇联、青年团、农会等部门,以及教育、文化、出版、报纸、广播等部门的代表扫除文盲委员会,决定扫盲运动的方针,制定扫盲计划,指导与组织政府文教及工、农、青、妇各有关方面有计划地配合进行;计划教材读物与宣传工具的供应; 计划识字教师的训练与调配;规定经费开支标准与预算;划与调配为扫盲所需要的房屋和设备;进行工作检查,总结与推广教学经验,及时纠正偏差等。中央与地方政府相互协调、地方与地方政府协调,形成了中央、省(市区)、市、县、乡、村六级扫盲工作管理体系。各地政府制定扫盲文件一般有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农委、省民委、省人事厅、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省文化厅、省林业厅、省统计局、省广播电视局、省军区政治部、共青团吉林省委、省妇联、省科协共同研究制定和颁发,并共同协调贯彻执行。

4.内容手段和方法创新是成功扫除文盲的基本路径

早在1949年8月25日,华北大学校长、中国文字改革的坚决倡导者吴玉章就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地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对吴玉章的建议,毛泽东极为重视,把信批转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在毛泽东的关心下,1949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4]

最高领导层直接关注扫盲内容和方法。毛泽东主席还就教学内容和教材作了详尽的指示:“第一步,为了记工的需要,学习本乡的人名、地名、工具名、农活名和一些必要的语汇,大约二三百字。第二步,再进一步学文字和语汇。要编这样两种课本:第一种课本由从事指导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帮助当地的知识分子,各就自己那里的合作社的需要去编,各处自编一本,不能用统一的课本,这种课本不要审查;第二种课本也应由从事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帮助当地的知识分子,根据一个小范围的地方(例如一个县或一个专区)的事物和语汇,加上一部分全省(市、区)的事物和语汇编出来,也只要几百字,这种课本,各地也不要统一,由县级、专区级,或者省(市、区)级机关迅速地加以审查。做了这样两步之后,再做第三步,由各省(市、区)教育机关编第三种通常应用的课本。以后还要有继续提高的课本。中央的文化教育机关应当给这件事以适当的指导。”[5]这些对于扫盲阶段特点的把握和具体扫盲方法的创新,是尊重扫盲规律的体现,对于我国农村地区扫除文盲工作非常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以民教民的办法创造性解决扫盲师资问题。据当时报道,在扫盲的业余教师队伍中,有七八百万是通过扫盲运动已经识了字的农民,大批投入农业生产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也是一支很大的力量,此外还有一百多万农村小学教师。当时就是号召“发动识字的人教不识字的人,使一切识字的人,包括工人、农民、市镇居民中识字的人,包括学校教员,高小以上学校的学生、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都加入到扫盲教师队伍里。“以民教民,能者为师”,“教师条件很平常,识字就能教文盲”。提倡“十字先生”、“百字先生”,“扫除文盲人人有责,教人识字是一项光荣的任务”。许多地方提出了这样一个动人的口号:“一切识字的人都要动员起来教人识字,一切不识字的青壮年都要组织起来努力学习。”各地呈现“亲教亲,邻教邻,夫妻识字,爱人教爱人,儿子教父亲”的现象。这些经验的推广,使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片“读书声声响,处处是课堂,互教又互学,师生大家当”的热烈场面。到1953年止,全国扫除职工文盲近100万人,扫除农民文盲308万人。许多从“扫盲班”毕业的学员升入了业余学校。

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要开展扫盲工作。195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扫除文盲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识字教育必须贯彻执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改变以单纯识字和计算为主的扫盲课程,使学文化、学技术与生产生活、经营致富紧密结合,在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提高扫盲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脱盲与脱贫相结合。中国扫除文盲将脱盲与脱贫相结合,学文化与学科技相促进,使扫盲向育人、智力开发、科技致富方面转化,实现扫盲与初、中级技术培训接轨,巩固和扩大扫盲工作取得的成果。

5.全民动员群众参与是成功扫除文盲的社会基础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各级政府积极响应,人民群众积极行动,全国城乡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扫除文盲运动。为了不影响日常劳动生产,我国扫除文盲过程中,主要采用夜校形式集中面授开展扫盲,尽量不耽误学员的务农时间。扫盲教师可巡回指导,也可动员子女教父母,丈夫教妻子等不同形式开展扫盲工作。同时提倡, “千人教万人学,万人教全民学”,“工业大跃进!农业大跃进!扫盲也要大跃进”。很多学校的儿童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 用“包教保学”、“教自己父、母、哥、嫂识字”、“把文化送上门”等办法,出现了“夫教妻”、“子教父”、“能者为师”、“大家动手,扫除文盲”、“有文化的都来教,没文化的都来学”的感人场面。[6]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创造性扫盲做法,对于扫除文盲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6.验收奖励巩固成果是成功扫除文盲的动力机制

成功的管理行为一般包括规划、目标、实施和监测等若干环节。目标管理是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扫除文盲涉及千家万户,参与者包括城乡文盲和扫除文盲工作者多达数亿人——这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建设、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工程。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扫盲工作开始之日起,中国政府就高度重视管理工作。一是目标制定,二是标准制定,三是过程监测,四是成果验收。在政府统一部署下,实行“双线”承包责任制,把扫盲任务作为考核单位负责人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层层落实扫盲工作责任。中心校要责无旁贷地负责组织制订扫盲计划和实施办法,协调与有关部门的联系,进行经常性督促检查,对扫盲工作进行评估验收。在中国,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我国文盲人口是8507万,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成人文盲数量减少了近1亿,其中扫除青壮年文盲4610万,成人文盲率已由22.2%下降到9.08%。

7.国际指导合作交流是成功扫除文盲的助推力量

1984年9月7日四川省巴中县由于扫盲成绩显著,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1984年“野间扫盲奖”。这是中国第一次荣获该组织的扫盲奖。1984年以来,我国先后有16个单位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扫盲奖项。

据1990年、2000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成人文盲(15岁以上)数量从18200万减少到8500万,成人文盲率从22.23%降低到8.72%;青壮年(15-50岁)文盲人数从6171万降到2044万,青壮年文盲率从10.34%降到5%以下,实现了我国政府提出的到2000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也实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全民教育宣言》中将文盲率降低一半的要求。中国许多地区或单位荣获了“娜杰达·克·克鲁普斯卡娅奖”、“野间扫盲奖”、“世宗国王奖”等国际扫盲奖励和荣誉,充分反映了我国扫盲教育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世界扫盲行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8.提高教育普及率、防止新文盲产生是扫盲工作的根本保障

中国政府将提高教育普及水平、防止新文盲产生作为扫除文盲的重点工作,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据1990年10 % 抽样调查资料, 全国6~14 岁不在校儿童为3374 万人,占同龄人口比重为19.07%。城镇不在校人口比重为14.16%,乡村为20.51%;女性不在校人口比重为2.32%,男性为16.05%。到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从2002年的90%提升到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100%。2011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7%,其中男女童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78%和99.80%,性别差距全面缩小。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6~14岁不在校儿童为270.83万人,占全国6~14岁人口的2.07%,其中男性为2.05%,女性为2.09%。与1990年相比,大为减少,有利地促进了扫除文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6.

[2]郝和国.新中国扫除文盲运动[OL].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txt/2009-08/22/content_18381497.htm.

[3]毛泽东选集[M].北京:1977年版,第5卷.

[4][5]吴珏.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四次扫盲高潮[OL].人民网,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72/85037/85038/6925135.html.

[6]翟博,刘华蓉,李曜明,张滢. 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来自中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报告[R].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 177/201209/141845.html.

篇5:扫盲教学工作小结

曹彩娣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可在中泰街道白云村委的会议室里却暖意融融。11月30日开始,中泰街道成校在这里开展农村扫盲工作,我很高兴担当一名授课员。第一次面对比自己大的学员,心里不免有些紧张,于是自己早早地把书都看了一遍,也学到了一些有用的生活常识,同时列出了上课需要重点讲的知识,双休日我准时在村委办公室进行授课。

参加本次脱盲学习的学员有11人,大多数学员过去曾参加过扫盲班,有一定的文字基础,同时随着电视等数字媒体的普及,他们都能听懂或能说普通话,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认词与用词相结合。首先教会他们正确工整地书写自己的名字及所在的街道、村,其中有2位学员我手把手教会她们书写,她俩回家后还认真练写,可见努力配合的态度;其次让他们了解生活中看病、乘火车的流程;再者学会书写简单的请假条、借条、收条等;最后让他们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了解一些常见病的预防与救治。学员们根据教材的内容针对自己的不足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收效很大。课间,一名年近五旬的郎姓中年女子告诉我,她小时候家里条件差,加上奶奶重男轻女,她被迫辍学,只上了一年级,根本不识字。每次出门办个事总要有人陪着,感觉自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很累人啊。另一四十多岁的女子,花了几千块钱买的手机,因为不懂拼音,也不会多少字,发个短信都累死人。听着她们这些啼笑皆非的述说,我能感受到她们内心对知识的渴望,这不她们虽然感觉到参加扫盲班会耗费休息时间,会耽误家务事,但学了之后能记账、发短信、独自出远门„„也是值得的。

篇6:扫盲工作计划.

训内容,提高学员的种养技能和学习积极性,编写了地方扫盲乡土教材,内容包括地名,科普知识,文明礼仪,范围涉及国情,县情,乡(镇情等,形式函盖民谣,快板,散文等;结合地方生产,生活实际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开办巩固提高班和开展劳动人口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技能培训班.坚持集中办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对文盲学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实行集中办班,对文盲学员居住偏远,分散的地方,实行送教上门.认真办好脱盲后巩固提高班,科技培训班,控制复盲率,巩固扫盲成果.建立月报制度,加强目标管理.多种形式扫盲,注重扫盲质量.一是坚持集中办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二是坚持教师主教与学生帮教相结合.三是坚持正面引导与措施约束相结合,调动文盲参学积极

性.各村组织开展了文盲人员“比学争优”竞赛活动,对成绩优异的集体和个人,分别给予奖励.四是坚持识字教学与功能性扫盲相结合,既注重识字教学,更注重功能性扫盲,坚持把功能性扫盲作为提高文盲学员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作到位.根据市人民政府下发的有关文件,我们对扫盲工作提出了五项要求,同时对村的扫盲加强过程检查.开展“多线督查”:一是镇分片督查.二是镇人大,政协适时组织视察.三是政政府派人员开展专项督查.四是职能部门扎实开展巡回督查.抓好“控辍保学”,堵住新生文盲.为从源头上堵住新文盲的产生,各村校在抓好扫盲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工作力度,严防适龄儿童和少年辍学,最大限度杜绝新文盲产生.加强软件建设,规范档案管理.各村先后制定下发了相关文件,对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扫盲班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扫盲班工作计划范文06-17

扫盲工作计划07-31

扫盲工作报告05-09

扫盲工作简报05-10

扫盲工作总结05-15

乡镇扫盲工作汇报07-16

学校扫盲工作方案08-20

个人扫盲工作总结07-01

每月扫盲工作总结07-10

社区扫盲工作总结07-15

上一篇:项目实施方案计划书下一篇:湘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