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2024-08-08

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精选6篇)

篇1: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兰州大学借“校地协作”新模式培养高层次人才

面对法律专业硕士教育的持续升温,不断壮大的专业学位阵营以及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兰州大学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和专业性人才的培养途径,另辟蹊径的开创了将专家“请进来”,让学生“走出去”的法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11月5日,兰州大学召开校地协作培养高层次法律人才专题研讨会,其中主要包括校地协作培养高层次法律人才实训基地揭牌及导师聘任仪式两项内容。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根据法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尤其是基于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的要求和实训基地联建的客观条件,兰州大学以兰州市区为核心,首批在甘肃14个地州市选定28家政法机构,作为联建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训基地,同时聘请70余位政法实务界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定期入校为师生授课。

据了解,此次揭牌的28家校地联建实训基地涵盖了甘肃各级立法、司法、工商、公安等机关和部门。现场聘请的67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素养的政法实务界专家也将定期为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展事务性专题学术报告。

与此同时,这些专家将与兰大法学院专职导师组成联合培养小组,通过定期举办法律热点、难点座谈会、研讨会和圆桌会议等方式,指导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尤其是针对论文选题与答辩。

兰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寒松表示,实训基地的揭牌为兰州大学实现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培养“走出去”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法律专业硕士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知识和技能,并最大限度地开阔了学生们的专业视野和锻炼了他们的专业能力。

王寒松说,兰州大学将依托受聘的.兼职导师与挂牌联建的实训基地,根据学生试训的要求和变化情况,进一步扩大省内、外教学科研实训基地的联建。同时,从高层次法律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探索出一条适合兰大乃至西部法学教育的新模式。

篇2: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多层次培养模式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供需困局

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国际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更广泛领域,包括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和金融、商贸、流通、信息、高技术研发等服务业领域。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批企业走出国门展开国际竞争,这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中国人才蓝皮书2010》预计,国际经贸人才需求79万人。而中国每年高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为13万左右,即使这13万人全部从事国际经贸行业,供需缺口仍然很大。未来三年,中国的经贸人才中,负责外贸公司重大投资与战略的决策人才最为欠缺,需求缺口在2/3以上;业务营销人才欠缺30%以上;专业管理人员欠缺一半以上;服务贸易人才欠缺70%-80%;投资人才缺口也在60%左右(韦霞,2010)。然而,就在人才需求如此旺盛的情况下,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不乐观。某地方本科院校本科生就业率仅达到47%(江维国,2010)。《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为排名第十的所谓失业量较大且薪资较低的“红牌”专业。

相对于旺盛需求,相对于供给不足,就业还十分困难,这种供需困局不能不让我们深思。是人才结构出现了问题?是人才质量出现了问题?还是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需要?

二、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缺陷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化

典型的案例描述是“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知识,了解WTO及当代国际贸易的基本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法规,了解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和金融情况,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罗旭娟,)。这种描述是对国际经贸人才的一般要求,没有突出各学校人才培养特点,更没有体现人才培养的差异性。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化有三个后果:一是人才能力趋同。相同或相近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人才能力接近。少数优秀学校与一般院校人才的差异也在质量上,而不是在能力结构上。不能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能力人才的需要。二是人才能力稀释。强调“宽基础、强技能、高素质、创新性”的培养要求,势必造成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强。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学习内容被压缩,课时被摊薄,课程学习演变成概述或演示。结果是什么都学,什么都不会。三是人才层次不分。国际经贸需要高级规划人才、管理与决策人才、高级技术人才、一般技术人才和一般作业人才等五种层次的人才,而该种培养目标下的人才并不能针对其中的任何一种,造成人才能力与实际需要不吻合状况。

(二)人才培养方案难以承载培养目标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跟不上形势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文明的提高使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领域、新课题。如贸易与环境、标准化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新贸易保护等。现有教材基本上围绕传统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不能适应新形势变化(窦建华,2010)。二是实践技能培养严重不足。虽然设置了实践环节,但内容不系统,设施不完备,实践效果差仍是普遍现象。学校的实验课程以基础实验为主,缺乏提高实验和创新实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稳定,合作企业积极性不高(王志伟,)。三是创新能力培养缺乏系统性。目前创新能力培养处于启蒙阶段,只是学习创新知识和简单的模拟活动(如创业大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系统性的,包括创新的基本理论、创新的技术手段、创新的支持体系(李洪江,2010)。

(三)人才培养途径单一

篇3: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定义与需求分析

1. 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定义与特点。

一般地说, 高层次科技人才是指那些在所从事科技领域中得到同行专家认可, 具有精湛学术造诣和广阔国际视野, 能够进行创新性劳动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人群。根据中央人才办的界定标准, 高层次科技人才包括:两院院士,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省、市优秀专家, 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获奖人员, 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负责人, 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研究人员。古语云:“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 高层次科技人才是当今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核心表现是非凡的创造力, 其特点为:杰出性, 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能力、超强的技术水平和宽广的视野;引领性, 具有极大的人格号召力和顶层设计能力;责任感, 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 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求实的工作作风。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直接贡献上, 而且体现在对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上。一个高层次科技人才, 就可以带动一个科研团队;一个高层次科技人才群体, 就可以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2. 高层次科技人才现状与需求分析。

近年来, 研究所承担了不少科研项目, 也获得了很多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然而仔细分析发现, 有的专家一人获得多项荣誉和奖项, 剔出这些重复人选后, 研究所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实际数量很少, 约占职工总量的5.2%。当前, 科技人员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的现状与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要建设“创新型一流研究所”, 必须改变科技人才缺质少量的局面, 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 引进和培养一批大科学、大工程、大项目特色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二、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

一直以来, 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持续加大教育投入, 加紧培养本国高层次科技人才。美国历届总统都以担当“教育总统”为荣, 大力培养所急需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从而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欧盟实施了智力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拨巨额专款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开创了欧洲科技进步的新局面。日本、韩国的经济崛起也与高层次科技人才有着密切关系, 如日本推出了“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综合计划”, 韩国制订了“脑力韩国”计划等, 把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

近年来, 我国也先后实施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 通过资助科研项目、提供进修机会、支持课题开发、配备研究设施等措施, 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有利提升了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地位和竞争实力。

三、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思路

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获得主要依靠引进和培养。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 更要立足于自身大力培养人才。近期研究所提出“以科技发展规划为牵引, 以培养造就核心队伍与领军人才为重点, 全面提升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既指出了人才培养的重点对象, 又表明了培养工作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1. 出台培养制度加速人才成长。

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相关制度的强有力支撑。配合国家、省市出台的有关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各种方针政策, 研究所应敏锐地抓住时机, 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实际情况, 认真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 指导解决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鼓励科研新秀的成长, 促进骨干专家的成熟, 从政策层面上保障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统筹需求规划突出培养重点。

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造就既要靠个人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历练, 更要靠单位对人才的着力培养。应统筹全员培养与重点培养之间的关系, 研究高层次科技人才需求计划。按照严入口、小规模、高水平的原则, 依据科研人员的年龄、学历、成果等因素, 选拔一批具有较高素质、较大潜力的优秀人才重点培养。在培训机会、项目申请、经费划拨、推优评先、成果奖励等方面向培养对象倾斜, 加强科研指导和考核激励, 加速科研人员成长成才, 努力培养出几名、几十名具有领军作用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3. 加强学术交流提升人才水平。

学术交流能促进思维、技能、知识的创新和进步, 是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科技人员通过学术交流, 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充分交流、碰撞、汲取、合作, 可以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的目的, 快速提升科技人员的能力水平。研究所近年来利用“博士论坛”“专家学术报告会”“国际合作交流基金”等平台, 以高校双向培养工程为载体, 通过科研合作、专家讲学、学术会议、学会兼职、联合研究、海外送培、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为科技人员搭建起学习交流的平台, 促进了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成长。

4. 依托重大项目锻炼人才能力。

研究所承担的重点项目多、科研任务重, 既为目标完成带来了挑战, 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应利用好这种优势, 大力提倡“岗位成才、实践成才”, 积极构建“项目+人才”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与重大工程项目同步发展。近年来, 研究所把优秀人才安排到重要和关键岗位上历练, 在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重要任务中给机会、压担子, 使优秀人才在科研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借助高水平研究工作, 搭建了优秀人才不断进步, 逐步迈向科技骨干和领军人才的阶梯。

四、结语

“十年树木, 百年育人”, 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要勤于思考, 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要扎实推进, 持续落实人才使用与激励的举措。希望通过对研究所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的思考, 能够为高校和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篇4: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高层次 培养模式 MPAcc

一、JXCJ大学全日制MPAcc教育现状:

JXCJ是一所财经类高等学校,为原财政部部署六大财经院校之一,现由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国科学教育网组织的全国高校会计专业研究生教育排行中,JXCJ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等级排名”与“星级排名”都名列前茅。受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教育声誉的影响,JXCJ大学MPAcc研究生生源数量持续增加,但在提升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现JXCJ大学会计学院针对MPAcc专业制定并施行的培养方式和培养过程如下:

(一)研究生培养方式

1 实行多导师共同授课制

基于研究生课程少的特点,使得研究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接受多种教育形式,会计学院实行了多导师共同授课制,部分课程配有2名或以上任课教师,且每位教师为同一班只上一门课程,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了竞争与合作的良性运行模式。

2 推出校外导师授课制与实务专家进课堂制度

为了拓宽研究生视野及提高其实践能力,会计学院实行研究生校外导师授课制与实务专家进课堂制度,聘请了一批来自各大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精英及国外专家学者为研究生开展专题讲座。

3 尝试多渠道的研究生联合培养

近年来会计学院与澳大利亚邦德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联系,尝试进行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模式;并与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省审计厅、省财政厅合作成立“注册会计师研究中心”、“政府审计研究中心”、“政府会计研究中心”等。

(二)研究生培养过程

1论文质量的过程控制

会计学院自2004年开始就率先在2001级硕士生中推行了毕业论文的末位淘汰,后来逐步过渡到论文开题环节、初稿完成后的中期检查环节、提交定稿的院内双盲评审环节的末位淘汰,从而将论文质量的管控落实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有效提升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课程教学的过程控制

会计学院通过如课前下达任务通知书(要求授课老师课前提供课件、教学计划等材料)、课后组织学生对教师授课效果评价等措施对课程教学进行过程控制。

3 师资队伍的质量控制

会计学院每年都会有针对性地选派研究生任课教师出外参加相应的课程培训、学术交流,并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对任课教师就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及论文写作开展专题讲座。学院在加大力度引进人才的同时,也采取措施吸引优秀师资进入研究生教学与论文辅导中,如近年来学院引入多位科研与教学能力强的青年博士为硕士生授课及破格成为硕士生导师。

二、JXCJ大学全日制MPAcc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JXCJ大学针对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的教育模式的研究,结合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可知,JXCJ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学位点课程设计科学性有待完善

调查数据显示,MPAcc研究生对课程设计的满意程度只有62%,存在部分专业课与本科课程重复、部分课程知识体系老化以及个别教师指定的专业学位教材质量不佳等问题。

(二)教学秩序亟待规范,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根据调查数据和督导听课的结果,学生反映部分教师未能严格依照课程表和课程大纲进行教学,课程内容随性,调课随意;校外老师临时增设课程的情况也较多,难以进行课程的统一管理。

(三)专业学位师资队伍急需增强

现阶段,JXCJ大学MPAcc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已基本形成,数量上已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拥有丰富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能将良好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带进课堂的优秀师资还很缺乏。

三、全日制MPAcc教育改革建议

国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划是“基本稳定学术型学位单位和点的总体规模,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稳步发展博士专业学位教育,重视发展非全日制教育”。本文从课程改革、专业实践改革两个维度提出全日制MPAcc改革建议。针对MPAcc研究生教育要牢牢把握以有效实现“四个转变”为中心,建立和完善与市场需要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现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促进MPAcc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具体改革建议如下:

(一)全日制MPAcc课程改革方案

针对全日制MPAcc的课程设置,学校应以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探讨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考核机制的改进。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1.优化系信息系统,实现MPAcc研究生的统一规范管理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统一管理的平台,应将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籍注册、课堂教学、培养计划、实践教学、考试考核、论文检测、双盲匿名评审、学位论文答辩、学位档案等各个培养环节都记录在平台系统内,能够及时分析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各种信息,为MPAcc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督和评估提供有力支撑,进而提高MPAcc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

2. 改革评价机制,完善MPAcc教育质量监督体系

会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要经得起社会的检验,必须要以质量为先导,以质量为宗旨,以质量为动力完善教育质量监督体系。

首先,改革MPAcc质量评价机制,各培养单位应定期开展自我评估,加强国际评估,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与用人单位评价的反馈机制,主动公开质量评价信息;

其次,强化培养单位质量保证的主体作用,各培养单位作为开展办学活动和授予学位的主体,对管理各类办学活动、保证专业学位培养质量负首要责任。

最后,加大考核与淘汰力度,各培养单位应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业考核,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畅通分流渠道,加大淘汰力度。建立学风监管与惩戒机制,严惩学术不端行为,对学位论文作假者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撤销学位。

3. 深入认识专业学位培养特点,加强课程建设

各培养单位要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MPAcc研究生培养模式。面向特定职业领域,培养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建立培养单位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和联合培养基地,形成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采取灵活多样课程考核办法。对研究生课程考核,要采用有利于增强研究生自主学习,有助于研究生不断吸取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写作水平的读书报告、小论文等方式。

加强课程教学检查。除学院内部的检查外,研究生督导组要加强对专业学位课程的听课和检查。建议学院分管院领导应每学期至少深入课堂听课1-2次。

参考文献

[1] Pham N T P, Gijselaers W H, Segers M R. The effect of the trainees’ perception of the training design on transfer of training [M].Building Learning Experiences in a Changing World. Springer Netherlands, 2011: 215-233.

[2]黄宝印.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 教育科学文摘, 2011, 30(2): 25-27.

篇5:我国推出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计划

我国推出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计划

作者: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12期

篇6: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1、以开展《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检查规划实施情况,总结存在问题,特别是对推进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划及对策进行调研,明确提出解决措施。

2、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考虑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意见》,对人才引进、评价、选拔、培养、激励、管理、考核、成长环境等方面进行规定。

3、逐步建立人才评估制度,建立高层次人才库进行人才发展跟踪。建立人才梯队,动态跟踪管理我委高层次人才成长培养情况。开发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动态跟踪人才发展各类信息。

4、强化人才培养考核力度,引导和督促各二级单位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将人才培养成果作为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5、建议筹集一定量的人才培养基金(每年100-200万),加强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支持和引导科研团队加强流域基础研究、热点难点研究。

6、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建立健全创新团队工作机制,与委规计、水政、国科等部门协商在委科技创新项目安排、在项目申报上优先考虑创新团队。

7、加强高层次人才评选申报工作,要改变等的思想,事前要提前部署,明确目标,组织委属各单位精心准备申报材料,做好人才等评选跟踪。

8、加强对高层次人才培训,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强化产学研道理。计划每年举办一期高层次技术人才培训班,积极开展科研学术交流活动。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持到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授课。

9、发挥重大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机构的平台作用,推进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建设。

10、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提倡各级领导和老一辈专家做好“人梯”的奉献精神,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落实待遇。

上一篇:唐诗宋词3000字论文下一篇:公园游玩-五一劳动节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