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2024-08-17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精选10篇)

篇1: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陕西金冠牧业公司文化发展战略

企业文化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动力,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建设先进、现代的企业文化,永远是企业面临的课题。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提高管理的效能,形成良好团队,增进团队协作。对外可以树立企业信誉、品牌和良好形象,展示企业价值,提高用户对企业和产品的美誉度、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思想

关于企业文化,近年来是中国企业界时尚和流行的话题。在采访金冠公司中,尽管多次听到金冠介绍他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事情,我们仍有疑虑,要不要将金冠公司企业文化作为采访主题?几天中与公司任转龙总经理的交谈及在公司感受到的体会,使我们对金冠公司的文化建设有了新的理解,深刻地体会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给公司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企业文化是什么?公司总经理任转龙先生对此有独特的解释。他说,企业文化不是虚无飘渺的东西,它是一个企业的风气,是一种氛围和环境,它表明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企业文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似乎很虚,但企业文化又是随处可以感受的东西,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

中小企业有没有企业文化,要不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任总谈了他的看法。他认为,不管企业是大是小,是否主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当然,优秀的、好的企业必然有先进的企业文化;落后的、较差的企业也一定是文化比较落伍的企业。

对不同规模企业的企业文化差异性,任转龙总经理也有相当的研究。他认为,大公司、大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团队文化,是团队精神、思想的系统化表达;小企业、小公司的企业文化,首先是总经理文化,是总经理思想、行为的具体化,具有总经理人格色彩的特点,其次才表现为团队的文化。但是,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则脱离了个人风格色彩,成为一种团队文化。可以看出,陕西金冠牧业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形成中,总经理任转龙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并起到了示范和引导的作用。“陕西金冠是一个小公司,我个人责任重大,我们建立了一个源于自我、超越自我的金冠文化”,他表情凝重地说。

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任转龙总经理形象地打了一个比方。他说,如果把企业看成是一个人,那么企业文化就是人的思想、人的灵魂。人不能没有思想,不能没有灵魂,否则,形同行尸走肉。企业呢?当然也不能没有思想,不能没有灵魂。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思想。现代企业必须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将企业文化放在与生产要素同等重要的地位。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场革命

认识到了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那么,又如何建设金冠企业文化呢?金冠公司认为,时下公司大多采用聘请企业形象专业设计公司的办法。由于合作时间短、缺乏对企业深入调查研究,使本企业文化参杂了众多外来文化色彩,其结果不伦不类,有的流于形式,有的不仅没有给公司带来好处,反而对公司发展带采不利影响。因此,他们决定企业文化自己搞,走自己文化建设的路子。为了搞好企业文化建设,金冠公司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和公司缺乏专业人才的实际,从2000年开始,邀请西安财经学院、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等院校和机构管理专家,与公司决策层共同组成了以任转龙总经理为主任的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回想起金冠企业文化建设的历程,任转龙总经理深有感触。他们把企业文化建设分为调查、讨论、提升、推广实施4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计划。在企业文化调查的过程中,他们面对总经理、管理层、普通员工分别发放问卷,从价值观、质量观、服务观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调查和信息搜集,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意见汇总。然后将意见汇总表下发各部门、各成员进行讨论,公司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参与讨论。经过多轮讨论,总结出一致性的意见。由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邀请有关院校专家、公司决策层、各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员工再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使之具有科学性、可拓展和发展性。经过一年的努力,从2001年起陕西金冠牧业有限公司全面推广实施金冠新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转龙总经理谈起推广和实施金冠新的企业文化之难时总结说。虽然说企业文化建设中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几乎都参与了调查和讨论,但推广新的企业文化还是遇到了种种困难。原有文化与新文化、老观念与新观念的冲突无处不在。为此,公司管理层在新企业文化的旗帜下,对原有管理文件、制度进行修订,在管理中体现新文化,用制度保证新文化。并对全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制度建设,使新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并体现在思想和行为中。公司面貌、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成功。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又推动了生产、经营和公司管理工作。

金冠公司倡导“金色文化”

经过几年的企业文化建设,金冠公司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公司总经理任转龙说:“金冠公司企业文化的内核就是‘金色文化”。他解释说,金色文化就是金子一样的品质(质量),金子一样的品格(人格)。

金冠公司对其企业文化的系统表述是:

(1)公司使命:为社会创造财富,促进文明与健康;为用户提供最大价值;为员工提供可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为股东创造丰厚回报;使公司走向卓越之路;

(2)企业精神:源于自我,超越自我;

(3)公司作风:务实创新、和谐自信;

(4)企业管理目标:人才、品质、服务、满意;

(5)质量准则:金冠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

(6)企业训条:做人要诚信,做事要认真;

(7)企业座右铭:永远诚信经营;

(8)企业价值观:产品即人品;

(9)服务准则:服务以人为本,服务以科技为本;

(10)企业人才观:尊重人、使用人、培育人;

(11)科研准则:市场引导科研,科研服务用户。

可以看出,在金冠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传统的文化占有很大成分。科技的、创新的文化也被着重提出:这代表了走向21世纪的、成熟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的内涵。我们相信,拥有了先进文化的金冠牧业,前程一定更加美好!

篇2: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关键字:价值理念企业文化核心灵魂

企业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对国际知名的成功企业深入考察后指出:“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它们主张什么,并认真地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如果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理念不正确,我们很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也指出:对拥有共同价值理念的那些公司来说,共同价值理念决定了公司的基本特征,使其与众不同。同样,这些共同价值理念创造出公司职工的实质意义,使他们感受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价值理念不仅在高级管理者的心目中,而且在公司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它是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乃至整个企业经营运作、调节、控制与实施日常操作的文化内核,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追求成功的精神动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建设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企业价值理念,并使之转化为管理者和员工的自觉的行为规范。

作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主体的价值理念系统,经过开发和提炼而

进入了设计阶段。价值理念的设计,既要能被企业内部员工领会,认同并自觉贯彻,也要能被社会公众欣赏和接受。这就不仅需要具有价值的实质内容,还需要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的表达方式。

我们谈谈价值理念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个性化要求。

企业的的理念系统应当具有独特的风格,它能鲜明地从理念上把本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特别是它的语言表达要充分具有个性化色彩。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在企业理念的表达上,个性化的特色还不够鲜明,而雷同化的趋势却十分突出,形成了“一篇一律,万家齐唱”的局面。有一本叫做《中国企业精神大全》的书,收集了北京33家企业的企业精神表述语,几乎都是用二字单词组合的六字或八字短语,如:“团结、求实、创新、奉献、服务、求是、协助、奋进、实干、创优、拼搏、开拓、突破……”这些词像标准化的组装零件,很多企业就是用这些词来组装自己的企业理念。这33家企业,20家使用了“团结”一词,14家使用了“创新”一词,12家使用了“求实”一词,我们并不是说这些词不好,而是大家都用同样的词,这就不是本企业的精神,而成了“企业界精神”了,因而显得雷同和空泛。

近年间,这种雷同化的趋势有所变化,正在向“一家一个样,家

家不一样”的个性化方向发展,但仍有不少企业在自行设计企业理念时,仍然走雷同化的老路。如北方某电力建设公司在2002年新出台的企业精神仍是“同心、创新、诚信”这样的表达形式。当然这些精神有其普遍性,但我们应当强调自己特有的理念,使我们的企业文化更加个性化。

近年间,不少企业的企业理念体现了个性化的特征。

中国移动的企业精神——沟通从心开始

沟通,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普遍需要,中国移动为用户提供的移动电话服务,为沟通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务。只有通过沟通,人们的目标和抱负才能得以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会更加和谐美好。“从心开始”,就是讲沟通要从心里沟通,发自内心,做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真心诚意。

“沟通从心开始”,体现了中国移动的个性化特征,蕴含着特有的精神价值。

“雅戈尔”服装公司的企业精神——装点人生,服务社会

这也是雅戈尔特定的创业、兴业实践的凝结,展示了雅戈尔文化的富有个性的特有魅力。首先它具有行业特点:“装点人生”中的“装”,使人一下子和服装业联系起来,美好的服装装点人生的美好,装点了别人也装点了自己。其次,它正体现了企业和社会的和谐一致,把服务社会作为企业的价值追求。

加璐家居的企业精神——寓教于乐,彬雅心灵

目前,国内家具企业的企业理念大都还没跳出上面所列的二字单词组合的六字或八字短语,企业精神更是以创建健康生活为主。但加璐家居另辟奇径,不随大流,以家长普遍关心的教育为文化底蕴,以心灵感受来作为企业精神。

寓教于乐,是儿童教育的最好方式,加璐婴童家具不仅是儿童的生活用品,它更是寓教于乐的载体;彬雅心灵,是儿童心灵感受的美好境界。让心灵去旅行,而家,就是最温馨的地方,家具则是达成工具。加璐家具装饰成的家是最温暖、清新、典雅的,它使人恬静,更能彬雅心灵。

另外,充分沟通是建立共同价值理念的基础。在企业内部充分利用各种沟通渠道和手段,使员工对共同价值的思想在精神层面的得到充分交流,把内心情感尽可能多而真实的表现出来,在工作中更好的调整好自己的位置、行为和心态,在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

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建立感情。在企业外部,要通过企业的对外宣传、服务、公益活动、员工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待人接物、品质修养等诸多方面更直接、真实、可靠的向外界传递企业所追求的共同价值理念,展现企业道德风尚、员工风采,增强员工自信心和对企业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篇3: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一、发展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从企业出现之时就随之产生, 只是人们明确认识到其必要性还是现代的事。80年代初, 美国哈佛教授泰伦斯.迪尔等写成了《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 成为论述企业文化的经典之作。现代企业中, 人的智力因素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脑力劳动者的比例加大, 相应地, 企业管理者也不能再把这些高素质的员工视作机械劳动力, 而是要给员工以感情尊重、理智尊重, 企业文化得到强化;随着企业间的竞争加剧, 如何更有效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劳动生产率显得更重要, 企业文化给员工一种精神指导与工作环境的改善;消费者也不再是单纯的购买商品, 是否认同企业文化是消费者是否购买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建立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企业文化是必要的;随着大协作、大生产时代的来临, 企业文化较好的起到凝聚员工, 统一思想行为的作用。因此, 发展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是必要的。

二、企业文化的特性

企业文化有其特性, 这是在企业发展企业文化时必须注意的。首先, 企业文化有时代性。企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生存的企业的现象本身就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折射, 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以后, 企业文化注重国家利益的大集体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 同时集权管理模式使管理活动行政化, 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当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开始转变, 企业文化建设逐渐以营销行为文化为中心, 注重人个性的释放;其次, 企业文化的动态性明显。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之后, 不断主动和被动的吸收消化外部因素, 形成动态的发展;企业文化同时也有稳定性, 即在长期内它的核心文化保持稳定连续, 企业文化的稳定性也有助于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的建立;企业文化还有其以人为本的特性, 文化必须有其载体, 而人是唯一的载体, 重视人的个人价值的实现, 人格被尊重等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特性。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推动力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企业文化将员工凝聚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体。在同一种文化的熏陶下, 员工不仅可以劲往一处使, 拧成一股绳, 还可以达到良好的沟通, 因为经营理念相同, 就避免了内耗。其次, 企业文化还可以产生连续的经营价值观, 进而推动经营活动的连续性, 不至于产生诸如管理经营方式经常变化, 使员工无所适从, 企业盲目经营;企业文化也会使企业员工能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自我认同, 并调动起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企业不仅纪律性得到保障, 创新性也有了可靠的源泉。

四、以人为本, 大力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

要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 离不开正确的指导原则, 总体来说要做到以人为本。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企业的价值需要人创造, 企业文化需要人来培育。在能有官本位思想, 人为的把企业员工分为三六九等。努力营造人人平等, 互相帮助等良好环境。对外要尊重消费者, 坚持诚信, 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比如现在汽车企业的召回制度, 乍一看企业付出了不小的经济代价, 又有自砸招牌的嫌疑, 但是却在消费者心中产生该企业重视消费者权益, 讲诚信的良好口碑。这样内外合力才有可能对企业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发展企业文化, 还要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不要盲目崇拜外来思想, 这也是尊重人的表现。企业员工思想必然会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加以因势利导, 转化为利于企业的文化才是高明的办法。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成心思想, 集体主义思想都是良好的文化, 对企业发展有良好推动。当然, 传统文化中也有思想糟粕, 我们要善于摒弃不好的传统, 比如官本位, 等级观念等。总之, 把握住人这一重要要素, 不要单纯的将员工视为生产者, 而是要尊重他们, 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良好的文化, 必将给企业社会带来良好的效益。

五、确立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风向标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指企业必需拥有的最高信念, 是企业文化中其起主导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 如企业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等的看法或态度。它必需是企业核心团队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身体力行并坚守的理念, 如诚信等理念。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是否能取得发展, 是否能实现行领先, 是否能走向世界, 是否能成为负责任的企业的关键因素。它决定着企业的其它文化的形态, 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风向标。所以要谨慎的选取企业核心价值观。要做到不能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背离, 不能过多过滥。使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指导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则。比如说惠普的尊重个人核心价值观, IBM公司的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的核心价值观都是可以借鉴的。

篇4:企业家精神和 企业文化是催化剂

问道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

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与企业家的创新理念与机会感知能力密不可分。19世纪后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沃克 · 弗朗西斯(Francis Amasa Walker)指出,企业家“起着雇佣的功能”,即“组织和实施生产,决定着生产什么、多少和哪些种类,用何种材料和样式生产,以及产品向什么人提供并用何种价格支付手段”。企业家的特质在于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超前决断性,而企业家的超前决断性可以促进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

企业文化对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著名新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 · 诺斯(Douglass. C.North)曾经指出:“创新的选择存在着路径依赖,文化由于其历史性和长期性成为创新的尺度,为创新提供选择集,即文化影响着创新”。大量研究也发现,创新型企业的文化以创新导向为核心, 具有鼓励创新、善于学习等特征,可以有效促进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

在代工大军中,格兰仕、比亚迪、富士康算是代工企业的“模范代表”,本土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也证明企业家的创新理念、企业家的机会感知能力、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组织学习的企业文化可促进代工企业转型升级。

格兰仕: 做“社会型企业”

企业家的创新理念

格兰仕创始人梁庆德无数次强调过:“创新,创新,再创新是格兰仕的核心理念之一”。他还强调格兰仕要“居危思危”。正是由于他的创新理念和忧患意识使格兰仕不断整合有限资源,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时刻为创新和变革作准备。1992年刚进入微波炉行业时,资源有限,技术水平低下,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欧美、日、韩等跨国企业手中。梁庆德意识到:“没有核心技术即意味着落后,落后就会处于被动,占领全球市场的唯一出路是掌握技术的高端领域”,必须要打造属于自己的一流技术”。1992年,格兰仕高薪聘请上海无线电十八厂的专家对微波炉技术进行研发;1997年,几乎拿出全年的利润建立研发中心;从1998年开始,格兰仕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都超过亿元;自2000年到2005年,技术方面的投入一直占年销售额的3%左右,2006年研发资金占销售额的5%。正是由于梁庆德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才使得格兰仕从价值链低端的OEM供应商转型升级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化微波炉制造商”,并成为生产微波炉等家电的国际知名品牌生产厂家。

企业家的机会感知能力

格兰仕的第一次创业是在1978年,正值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出台了新政策。当时物资极其短缺和匮乏,只要能生产出来,不愁销路。当时原材料富足,鸡鸭鹅是中国传统副业。格兰仕创始人梁庆德感知到创业将大有作为,于是抛弃铁饭碗,选择艰辛创业。格兰仕的第二次创业是在1992年。1991年,数千家羽绒厂家混战不休,恶性竞争非常激烈。集体企业的“大锅饭”并没有打破,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无法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梁庆德认为转产转制势在必行。1992年,在日本市场上发现微波炉产品后,梁庆德感觉到这小东西有的做。当时,微波炉全国产量才10万台,只有四家企业在做,并且价格较高。梁庆德毅然决定转产转制,很快买进东芝生产线,同时到上海引才、借才,开始技术支持。他意识到“占领全球市场的唯一出路是掌握技术的高端领域,必须要打造属于自己的一流技术”,于是持续投资技术研发,最终能够向欧盟、美国以及日本等诸多跨国公司输出技术、核心零部件和提供技术服务。

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

格兰仕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人定胜天,永不言败”。让所有员工都认识到高科技的产品不仅仅为企业创造价值,更重要的是从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努力让顾客感动,竭尽全力使消费者的成果更有价值。格兰仕强调“适应市场、主动求变、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

组织学习的企业文化

擅长模仿式学习是格兰仕的竞争优势之一。1991年,格兰仕从日本市场上买回来各种家电产品,拿回来拆开研究制造。通过OEM方式,与世界一流企业合作,引进先进设备、借鉴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技术;同时,格兰仕强调组织内部学习。格兰仕内部有社团组织和兴趣小组,还有小伙伴计划等,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将企业文化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格兰仕有独特的书信文化、早餐会与英雄会、爱心红包、师徒制等。格兰仕用自己的文化塑造了一个不同于商业企业的“社会型企业”。

比亚迪:企业如同生命体

企业家的创新理念

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一开始创业时,就强调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提出了“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核心理念, 比亚迪的技术创新战略是其一贯奉行的战略。2008年,王传福在获得“2008 CCTV经济年度人物年度创新奖”发表感言时曾说:“比亚迪所取得的一切都离不开技术和创新。我们永远在做一道证明题,证明什么呢?那就是技术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创新是比亚迪的灵魂和核心,正如王传福所说:“企业如同生命体一样,经受不住一项业务衰落和另一项业务兴起之间的一个间隔,所以在核心业务衰落之前必须毫不迟疑地创造新业务”。多年来,比亚迪一直坚持整合有限资源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比亚迪每年研发费用约占销售额的2~3%;每年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花几千万元购买全球最新车型,供大学生模仿、学习;每年在专利维护方面的费用投入多达5000万元。同时,比亚迪建立了自己的三大研发体系,即,深圳中央研究院、通讯电子研究院和汽车开发研究院。王传福的创新理念在比亚迪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企业家的机会感知能力

比亚迪的第一次创业是在1995年。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1993年,世界电池制造大国日本宣布放弃镍铬电池的生产制造,引发电池的产业基地转移。一个大哥大电池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王传福意识到充电电池的市场需求会与日俱增,创业将大有可为。1995年,他全面在电池生产的人才、研发、设备上投入,建立研发中心;通过各种品质方面的认证:ISO9000同行业率先通过、QS9000、ISO14000;不怕日本人的专利战,成功突围日本围剿,逼和三洋、胜诉索尼,取得抗日胜利。第二次创业是在2002年。当时3C业务在中国迅速增加,王传福意识到3C市场潜力巨大。于是,比亚迪全面整合人才、资金、研发等资源进入手机代工领域,以富士康为目标,主要人才、部分技术来源于富士康。通过模仿学习和自身发展,2003年到2005年期间,手机代工业务发展迅速,所占比重年年创新高。第三次创业是在2003年,电池和手机代工开始进入瓶颈,汽车产业发展惊人,市场潜力巨大。王传福意识到能源发展趋势,坚定认为电动汽车、混合电动车、驱动电池拥有庞大的增长潜力。于是,整合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人才优势。坚持生产研发于一体,加大研发投入,成立汽车研究院。

nlc202309010829

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

比亚迪的发展理念为:“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经营理念为“科技创新,成就梦想”。比亚迪,缩写为BYD英文是Bring You Dollars, 是“带给你美元”的意思,或者是Bring You Dreams,是“带给你梦想”,这是王传福的梦想;而现在则上升为Build Your Dreams。其车标图案为椭圆形状,中间是比亚迪的缩写,并加入了光影元素,突出了比亚迪汽车创新、科技的企业文化精髓。

组织学习的企业文化

擅长模仿式学习也是比亚迪的核心竞争优势。在汽车领域,王传福认为:“5%的汽车技术需要深度创新,其他都是成熟的,模仿创新就行了”。模仿让比亚迪更快地走上自主创新之路。比亚迪进军汽车行业是从拆解研究汽车起步的。从国产的经济型车到纯进口的高档车,比亚迪一次买几十辆交由技术人员拆解和模仿,强化对汽车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在进入真正的造车阶段以后,比亚迪瞄准了丰田,把丰田作为模仿对象。

富士康:从“制造”到“智造”

企业家的创新理念

富士康的创始人郭台铭认为:“技术创新是提升制造科技的核心能力”;同时,他还认为:“在微利时代要确保核心能力,必须同时拥有很多知识和技术”。郭台铭认为:“一个工厂,既然已经投资下去了,就算是花一生的精力去经营,也未必能保证经营得好或成功,它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明而不断改进和成长的”。正因为如此,多年来,富士康一直坚持整合有限资源,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坚持“核心技术扎根化、专利系统制度化、零件制造智能化”的技术创新三方针。2004年7月,在台湾建立全球研发中心。过去研发费用占年销售额的1.5~1.7%,从2004年开始加大研发投入,多投入30亿,进行技术创新。正是由于郭台铭坚持不断的创新投入,才促使了富士康成功地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

企业家的机会感知能力

1974年,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兴起,郭台铭意识到电子业将来大有作为,于是登记注册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开始为外商企业做电视机选台用的旋钮。1980年,郭台铭意识到“先进生产力,就是要把科技成果和管理观念,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这是公司长期不变的坚持”。于是进一步大胆扩充生产能力开始生产家电产品。1981年,连接器开始进入郭台铭的视野,他认真分析了发展趋势,认为电子游戏机和电脑将是未来的成长主流,而此时,正好从连接器切入。1983年,郭台铭不惜高价从日本购买先进设备,不断扩大产能。因为他坚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984年,郭台铭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个人计算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他积极扩大产能、苦练技术,进入PC领域,同时他反复强调“要变,一定要练好内功”。所谓内功,也即是技术,加大技术投入的力度。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1993年,鸿海加快在大陆的布局。圈地1400多亩,建龙华工业园,1996年,华龙工业园投入使用,成为富士康全球制造总部和运营中心。从1988年投资大陆以来,富士康总共在大陆建立了二十多个科技园。

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

善于创新与变革的企业文化是富士康的鲜明特色,郭台铭一直强调“富士康要善于和刻意培养应变的能力,培养高度警觉的意识,设立高标准目标,不要沉溺于过去的成功,绝对不可以粉饰太平”。同时,富士康颠覆变革管理为“经营就是因应一切的变化”。为了生存,企业一定要创新变革。针对组织变革,郭台铭强调为“集合、整合、融合”到“协同作战”的能力,同时强调思考上的“格局、布局、步局”、及用人上的“人材、人才、人财”。

组织学习的企业文化

富士康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学习(学习型组织)。富士康不关心你的学历、经历和资历,因为那只代表过去,进入富士康都必须认真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能够以知识融合经验进行“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的活力来自于执行力,执行力是企业的生命力,而执行力来源于学习力。在富士康只有学习,没有学历,学历说明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决定未来。

虽然目前这三家企业都遇到各种问题,但其经验仍然值得中国企业参考。正是由于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将企业家创新理念行动化,使得三家企业能够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研发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实现了转型升级;正是由于擅长外部模仿学习与内部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使得三家企业能够在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的背景下,培养了企业的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能力,成功实施了技术创新战略,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总结这些成功经验我们会发现,OEM企业突破组装制造的路径依赖,实现转型升级需要企业有长期的战略规划和思想准备,创新理念要贯穿所有业务领域。其中,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在代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研究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1BGL010)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

篇5: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而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因为一个企业总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来决定其经营理念,确定其行为规范,进而形成独特的群体意识。我们确立了企业文化的最核心的东西是去价值观,那么我们又从哪里去寻找它呢?我觉得应该从企业管理最核心的管理内容之中去找,而经营管理即:人、财、物,信息管理内容中最核心的管理内容应该是人的管理,尤其实在新的经济时代、企业更要以人力资源为本。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效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

企业文化包括三大主轴:

一、经营性企业文化

二、管理性企业文化

三、体制性企业文化

1.企业远景2.企业经营哲学3.企业价值观4企业精神5企业道德6企业的使命7企业制度

大多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做一些员工的文体活动,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表彰先进,发掘和传播企业文化远远不是开展几个文艺晚会,搞几次歌唱比赛,为员工办办生日活动等等,有些企业并没有找到企业文化的真谛,只是将过去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甚至党建和工会的一些内容都装到了企业文化这个“筐”里,由于没有装住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企业文化只是一句口号。

篇6: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朋友:

企业文化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兴科学管理理论,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职工的责任心、积极性、创造性,培养企业团队精神,提高企业整体效率的管理新形式。它主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思考分析企业这一经济组织的运行,给企业注入文化活力,从组织文化的高度,力图把企业管理从技术上升为艺术,从经济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已引起国内众多企业家的高度重视,有的企业出资与文化团体合作,有的聘请专家学者为企业进行战略策划,以求树立良好的形象,这些都为企业文化在中国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企业家已经不能沉迷于过去或现有的成功,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因此,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的是文化的竞争。世界500强企业出类拔萃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背后,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

首先,企业文化可以创造巨大的凝聚力。当人们致力于某种事业、任务或使命时,清晰明确的愿景可以使他们忘掉自己的私利,淡化人与人之间的个人利益冲突,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这就好像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成为梁山好汉的共同愿景时,就会产生犹如兄弟般的凝聚力一样。在实际工作中,巨大的凝聚力可以使员工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造出巨大的效率和效益。企业文化可以创造巨大的驱动力。清晰而明确的愿景可以产生强大的驱动力,驱动员工产生追求愿景、实现愿景的勇气和信心。并使员工有着老板一样的发展欲望、精神和激情,能更精干、更灵活,行动敏捷。众所周知,“永远要做饮料世界的第一”是可口可乐公司的愿景,这也是每个可口可乐员工共有的梦想与愿望。在他们身上,可以强烈感受到作为可口可乐员工共有的梦想与愿望、感受到作为可口可乐员工的自豪感,以及要做得比百事可乐更好的强烈欲望和勇气。企业文化可以孕育无限创造力。组织愿景是组织内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愿望。优秀的管理者常借机把愿景转化为员工个人努力的方向。而愿景一旦被转化为个人努力的方向,就会对员工产生长久的激励,使其积极努力,进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反之,员工的创造激情,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化。日本企业一向注重加强员工的集体主义观念,并善用终身雇佣制和功序列制等制度把全体员工融入到企业中来,把企业营造成员工自己的家。他们以这种方式传播着公司的文化,使得员工有了创造力的持久激励源,从而创造出世人瞩目的发展神话和辉煌成就。

企业文化可以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美国《财富》杂志和何氏管理顾问公司合作,用严格的标准选出1998年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通用电气、可口可乐、微软、迪斯尼、英特尔。在许多产业叫苦连天的1998年,他们不仅突破困境,甚至能持续执行既定的长期计划。为什么这些公司能做到如此非凡的业绩?当问及他们的领导时,他们大都将这种成功归功于良好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企业精神、价值观等要能被企业的员工认同,这样才能为员工自觉地接受,变成员工的信仰和追求。像“肯德基”店所供应的鸡,24小时内没有销售掉的鸡,全部销毁,看似企业蒙受损失,但因为它的信誉与质量,而吸引了更多的顾客光临,这就是一种深入浅出的饮食文化。同时企业的这种道德行为规范必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职工的忠于职守,高质量的服务等,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而自觉地接受。

篇7: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员工的价值观是什么?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动力”源,其能量渗透到企业的目标、战略、政策、日常管理及一切活动中,反映到每个部门、每个职工、每个产品上,也辐射到企业的外部。因此,在企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只有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永利汇价值观是什么?

→“共同拼搏、共同努力,共同成就,共同分享”

顾客的需求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原动力,员工发展的需要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样迫切。在实现共同愿景的前进道路上,我们共同拼搏;在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共同努力;成就是我们共同创造的,我们共同分享不断进取和胜利的喜悦。

◎员工个人价值观

员工个人价值观是企业整体价值观的基础。如何使员工感到企业是发挥自己才能、自我实现的“自由王国”,从而愿意把个人价值融进企业整体价值当中,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整体价值的动态平衡,是当代企业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企业里,大多数员工都会在求生存、求发展的同事力求实现自我价值。个人价值观是员工在工作、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包括人生的意义、工作目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企业对关系以及对金钱、职位、荣誉的态度,对自主性的看法等。

→学习与发展共进,追求与梦想同行,努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

一、目标一致是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前提

员工只有在奋斗过程中与企业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具有“企兴我荣,企衰我耻”这一共同奉献精神,才能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才能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增强,是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进步的基本前提。

二、加强学习是实现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

员工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永利汇茶具在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同时,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强调“学习+激励”,抓好职工培训,把职工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引向深入,以典型示范、定期表彰等形式深入推进先进经验和先进技能,并建立与学习型企业相适应的学习机制,提高职工学习的能力,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篇8: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以开展学雷锋活动引领企业文化建设, 将雷锋精神转化为企业核心价值观, 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有利于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对于抓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激发职工生产积极性、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提升企业品质,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将雷锋精神转化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将雷锋精神转化为企业核心价值观, 就是将雷锋精神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企业精神的全过程。所谓企业核心价值观, 主要指企业职工共享的核心理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将雷锋精神转化为企业核心价值观, 这是由中国企业的政治性、主体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等特性所决定的。一是从政治性看, 雷锋精神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企业党组织通过大力宣传雷锋精神, 做好党在新时期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二是从主体性看, 职工在企业中处于主体地位, 企业内部各种利益主体之间都是平等独立的, 企业文化应当提倡“互助友爱、和睦相助”的雷锋精神, 尤其要强调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三是从科学性看,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 社会文化建设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本质是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也首先体现在尊重职工在企业的主体地位, 保障职工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 创造职工平等发展的良好环境。四是从时代性看, 把雷锋精神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 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积极拓展活动内容, 不断赋予学雷锋活动以新的时代内涵。要与时俱进, 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企业文化的共同成果, 吸收、融合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积极因素, 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重庆医药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 努力建设责任、人本、和谐的医药流通企业文化, 通过开展学雷锋活动, 在企业职工中广泛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基本道德规范, 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 形成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 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努力将雷锋精神转化为企业核心价值观。

二、将雷锋精神转化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内容

学雷锋活动是深入各行各业的群众性社会活动。企业作为经济组织, 创建企业核心价值观不是偏离生产经营而独立开展的活动。将雷锋精神引入企业文化建设, 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就是以学雷锋活动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让雷锋精神成为企业文化之魂。

(一) 是创建代表先进生产力水平的企业文化。

重庆医药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整体战略, 构建组织责任和制度保障体系,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营造共同发展的和谐环境, 构建起“责任、人本、和谐”为核心价值观、以浓郁雷锋精神为底蕴的企业文化。结合企业实际, 广泛开展“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企业服务性工作单位, 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使之成为传播雷锋精神的窗口。在干部职工中形成热爱学习、积极上进、岗位建功、奉献社会的风气。

(二) 是创建适应企业营销活动的企业文化。

重庆医药以企业发展为目标, 确立企业文化建设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 以制定发展战略为突破口, 齐心协力, 塑造和平药房品牌形象, 同时, 通过推动企业诚信建设, 培育职工“用户至上、市场至上、服务至上”的市场经济理念, 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经营理念。建立逐级关系清晰、责任明确的高效率的目标个人负责制文化和组织体系, 即在组织指挥决策文化上建立起目标个人负责制的绩效文化, 几年来, 坚持“稳定、发展、开拓、创新”的工作方针, 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呈现蓬勃生机。

(三) 是创建全员管理、科学决策的企业文化。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 因此企业核心价值观必然涉及职工参与管理及决策。重庆医药职工以雷锋的主人翁意识参与管理,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关心度和工作参与度, 增强企业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基本方式有坚持职代会制度、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献计献策等。职工在参与管理、决策的沟通过程中, 能够得到尊重、认同、成长、提高和发展。

(四) 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持续创新的企业文化。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创新无止境, 创新生动力。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重庆医药企业文化注重学习、培训投入、经营空间扩展、营销渠道延伸, 通过创新方法思路, 改进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在推进学雷锋活动中, 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 使学雷锋活动常做常新。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 近年来, 开展分层次分类的大规模培训, 选送40多名中层以上干部到清华、厦大、重大等高校读EM BA、MBA;每年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和派遣参加等培训方式为干部、员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坚持对关键特殊工种岗位持证上岗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坚持对新入职大学生进行培训, 近5年共计组织各类培训39277人次。重庆医药把下属的医药经贸学校作为培训基地, 主要为药房培训门店经理和具有药学中专学历的营业员;同时学校与中国药科大学联办药学专业大专班、本科班, 培养高中级药学专业人才。引导职工把学习的活动和成果体现到观念更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各种形式的创新中去, 不断培育职工终身学习意识, 突出职工持续创新的作用, 不断焕发企业的生机活力。

(五) 是创建和谐向上、遵章守纪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只要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 严格规范契约行为, 就能切实保障企业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建立、健全、修订完善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职责、行为准则, 使企业制度、规范与职责能够体现和反映出企业价值观, 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纪律和制度是维持企业正规性、正常性、秩序性最根本的保证。实现管理者和职工平等沟通、同甘共苦, 共同发展。

三、将雷锋精神转化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将雷锋精神转化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坚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建设责任企业, 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一) 加强舆论宣传工作, 营造先进文化氛围

企业核心价值观源于职工先进的群体意识, 是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观, 一旦得到职工的认同和参与, 就能成为企业向前发展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源泉。重庆医药肩负“向客户提供全面优质服务, 让百姓吃上放心药”的使命,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打造重庆医药“责任企业”即:“股东放心、员工自豪、客户满意、百姓信赖、政府省心”。构建起以“责任、人本、和谐”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做好党的方针政策宣传, 充分利用企业报刊、0A网、墙报等宣传载体, 广泛宣传诠释企业核心价值观, 加强文化引领的作用, 营造浓厚的企业先进文化氛围。对内宣传增强内部和谐度, 对外提升企业美誉度, 努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做好典型宣传, 大力宣传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典型案例, 制作宣传片, 宣传推广先进典型, 弘扬劳模精神, 用代表时代主流的“当代雷锋”精神激励、熏陶职工, 充分发挥模范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 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永不懈怠的浓厚氛围。做好形势任务政策宣传, 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 引导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正确认识发展形势, 坚定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目标的信心和决心。鼓舞士气、增添干劲、凝聚力量。

(二) 加强队伍建设, 营造提神鼓劲氛围

充分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 以雷锋精神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肯奉献的干部队伍。加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 引导党员用先进理论和先进文化武装头脑,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完善选拔机制, 近几年, 重庆医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坚持采取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对外引进等形式拓宽用人渠道, 8批112名中层干部的选拔, 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专业结构得到改善。建立100多人的后备人才储备库。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按照“面向基层、服务一线、融入管理、贴近员工”的要求, 做好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及时处理好各方关系, 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深入开展市场形势、质量安全和企业信誉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品牌意识和效益意识, 努力把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 让员工自豪, 营造敬业奉献氛围

注重作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营造和谐融洽、充满友爱、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注重职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培养职工热爱企业、忠诚企业、奉献企业之情,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注重发挥干部的示范作用, 大力宣贯廉洁文化价值观, 引领提升职工的士气。重庆医药在让员工自豪方面出狠招、新招, 推进公开招聘、择优上岗机制, 不断改革和完善薪酬福利体系, 提高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力,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充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 重庆医药积极为政府分忧, 在没有新增一名下岗人员的情况下, 主动安排原有下岗、待岗职工逐步上岗。近年来, 重庆医药实行了全面的功效挂钩管理, 在兼顾公司效益的基础上, 建立了员工收入的增长机制。5年来, 重庆医药员工人均年工资额增长136%。2010年开始, 每年开展职工健康体检, 形成制度化, 促进了企业健康和谐、持续发展。

(四) 勇担社会责任, 营造健康向上和谐氛围

重庆医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活动全过程。大力宣传诚信文化、和谐文化、廉洁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 努力营造融洽的内外部氛围。开展“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主题活动, 创造性地把雷锋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建功立业活动, 组织开展各种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活动。挖掘职工潜能, 使人才脱颖而出快速成长, 达到职工价值体现与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服务回馈社会, 积极开展对口扶贫工作, 修建希望小学, 开展帮扶助学活动, 几年来累计捐款捐物300万元。5·12汶川大地震期间圆满完成中央和重庆市政府下达的储备调运任务, 荣获重庆市工业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 在重庆城口锰矿“喷炉”事故、武隆山体垮塌事故发生时……在接到指令后, 重庆医药都在第一时间, 保质、保量完成药品、器械的调运任务, 履行了社会责任, 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篇9: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一、企业精神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

(1)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是最基础的为人之道,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爱企敬业”就是以员工为主体,强调员工在工作态度上的统一,培育和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把个人发展融入企业发展,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2)体现科学发展观“发展”的第一要义。企业精神的创新和发展,突出了发展主题、发展第一要务。(3)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发展”的根本方法。“爱企敬业”着力于员工职业道德和企业人文精神的孕育,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精神支撑。“创新发展”着眼于落实,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式。“爱企敬业,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既辩证地回答了员工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因,又强调了创新发展需要员工具备“爱企敬业”的工作态度,两句话从宏观的高度,统筹兼顾了员工与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精神是提升企业执行力的客观要求。

(1)反映在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上。员工爱企敬业程度直接反映着企业的执行力。一个企业如果员工没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崇高的职业理想,就难以做到团结一致,上下一心,更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和各项管理制度得到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2)反映在员工的行为养成上。新形势下员工必须树立的一种行为意识,一种职业责任。员工对行为规范的执行程度直观地反映了企业运作效率。企业“创新发展”必须继承“勇于奉献,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将“爱企敬业”意识切实融入到员工的思想观念中,养成一种忠于职守、克勤克俭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习惯,形成一种广大员工认可和恪守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保证各级政令、指令畅通传达,提高执行力。(3)反映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态度上。员工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主体,是各项方针政策的最终的执行者,具有统贯一切的地位。必须充分尊重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维护好员工主人翁的地位,才能使员工产生认同感,自觉参与企业事务,自愿为企业“创新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执行力。

三、企业精神是凝聚和谐力量的现实要求。

(1)有助于奠定和谐的思想基础。企业精神是经过体员工认同信守的职业理想、意志品质和行动准则,是通过企业员工的言行举止、精神风貌表现出来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共同理念与行为规范。(2)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企业环境。作为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还必须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重大的贡献。企业精神是广大员工在实践中迸发出的积极的精神状态。“爱岗敬业,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有助于员工与员工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做到诚信友爱,安定有序。(3)有助于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打造品牌、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爱岗敬业,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是企业对现有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积极因素的总结、提炼和倡导,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企业精神是要通过员工在思想、价值观、理念、行为的高度统一,形成一种团结协作、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的团队文化,最广泛地凝聚和谐力量,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企业精神顺应了建设新同煤的时代要求

一是落实企业发展方略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同煤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爱岗敬业、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就是广大干部员工在企业的新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表现出的新的精神状态。落实企业发展新战略,必须恪守这一共同价值观和最高目标,不断培育和树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并以此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意识,凝聚力量,为建设新同煤,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二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可靠保证。集团公司围绕“建設新同煤,打造新生活”战略远景,确立了今后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意愿,这一奋斗目标的实现和完成,必须以企业与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为精神支撑。脱离了企业目标,员工自我价值的体现便成为空谈。没有员工在奋斗目标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企业发展便会缺乏活力,企业精神,统筹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二者协调统一,相互依存,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可靠保证。

篇10: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内涵

周玉安

内容提要:当企业文化建设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时,企业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对企业文化进行准确的定位。企业人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不是一种表面文章,而是一种精神内涵。和个人的道德修养一样,企业的精神内涵应该包括诚信的办事原则、公平和尊重的意识、团队合作的进取精神、宽厚待人的态度等优良品质。

关键词:精神内涵 诚信 公平尊重 团队合作 宽容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支柱,文化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发展的目标长短。可以这样说,怎样定位企业文化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国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却存在种种误区,多数企业只看到了企业文化的外在形式而忽视了它的内在本质。有的企业在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简单地划上等号,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活动、开联欢、贴墙纸、喊口号,甚至有人把企业文化看作是老板的游戏。这些认识不仅错误而且有害于企业的正常发展。真正的企业文化不是一种表面的漂亮外观,而是企业的精神内涵。

把企业文化定位于一种精神内涵,是真正把握了企业发展的实质,即一个优秀企业引以为傲的不是它的产品而是它的理念。企业作为人的企业,企业文化的实质便应该是人的文化。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是附着在每一个企业人身上的。一个优秀的企业人身上所具备的诚信的原则、公平和尊重的意识、团队合作的精神、宽容的态度也是一个优秀的企业所应该具备的。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但诚信、公平与尊重、团队合作、宽容的品质应是所有企业共有的精神内涵。

一、诚信原则是企业文化的根本。

人以诚信为本,一个企业的发展同样应以诚信为经营之本。融入于企业文化的诚信原则,不单是指行动上的守时守信,更重要的是这种原则已经内化为企业人的思想意识当中去。不是为活动而勉强地诚信,而是有了诚信意识再来开展种

种活动。企业的诚信文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消费者的诚信,这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二是对合作伙伴的诚信,这是企业不断壮大的条件;三是内部员工之间的诚信,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消费者是企业的上帝,对待上帝必须是百分百的真诚。这种真诚不仅表现在产品质量的合格、售后服务的保证、广告宣传的客观,更体现在企业展开的各种活动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重要目的上。企业应该有这样的认识:消费者的需要被满足,企业的利益才能得到实现;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失去信心,企业本身也将走向死亡。企业的利益与消费者的利益是对立又统一、互相依存的,单方面的膨胀只会导致两方面的丧失。欺骗消费者等于愚弄自己,善待消费者也等于给自己的发展保留了空间。因此为消费者的利益着想不能仅挂在嘴边,而应该作为行动的指南而时刻铭记在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诚信就是一种对消费者的责任感,企业必须带着这种责任感来展开经营活动。

社会生产从来就不是独立进行的,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与各类社会组织存在着种种的联系。为降低经营风险、扩大服务范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往往要建立某种合作关系。在处理与合作者的关系时必须慎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就是“以诚待人”。具体表现为:在正式建立关系前如实反映本公司的运营情况,把可能存在的风险加以说明;建立关系后,获得的利益要均享,所受的损失要共同承担;关系结束后,对于合作者的内部机密信息予以保密。简单说来,就是从行动上到思想上都做到值得对方信任。当然,在让对方信任自己的同时也必须信任对方。创造了一种彼此信任的氛围,才能保证合作的完全展开。

企业对社会必须是诚信的,企业内部更应该是诚信的,后者往往决定前者。公司高层对普通员工要做到诚信,即政策要公开,承诺要履行,保证员工们在开展生产或业务活动前“心中有数”;普通员工对领导者要做到诚信,即向上提供的信息属实,执行政策彻底,对外作宣传时符合公司的既定目标;高层之间、员工之间也要做到诚信,绝不能为了个人的升迁或其他目的而造谣中伤他人、欺瞒同事。强大的企业文化是不设防的文化,企业内人(企业内部的员工和管理者)的精力只花在开拓创新的工作上而不是算计公司同仁。企业人的诚信不仅要体现在工作中,也要带到生活中去,它不是一种硬性规定,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标准。

二、公平和尊重意识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不仅在于舒适的工作条件,更在于在这个环境里能产生良好的工作心情。这种心情的获得取决于待遇公平、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怕的就是不公平,企业内部的种种矛盾也多由不公平引起。企业文化必须包含公平这一因素,没有公平,企业难逃分崩离析的结局。企业的公平是对每一个企业内人的价值的充分肯定,并提供与其价值相符的待遇,也就是说利益的分配必须合情合理。只有这样企业内人在开展活动时才不会有“后顾之忧”,才会把最主要的精力用于实际工作。反过来公平的利益分配又刺激了企业内人的开拓热情和创新精神,为公司创造的价值越多自己所能获得的利益便越大。公平的对立面是“任人唯亲”,所受待遇与其贡献不成正比。当平庸者比开拓创新者获得更高待遇时,优秀人才的“跳槽”必然要发生,当优秀的管理者和技术创新者流失怠尽,这个企业离倒闭也就不远了。

尊重其实是公平的内在升华,公平往往体现在物质方面的满足,而尊重则是精神上的“待遇”。创造价值这一行为本身自然值得肯定,创造价值的人格基础更应该得到尊重。工资的诱惑往往是暂时的,唯有受尊重的感觉才能激发更持久的创造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必须营造一种彼此尊重的氛围,老板尊重员工、员工尊重老板、员工尊重员工。尊重的程度不取决于身份的高低、收入的多寡而在于才能的强弱、品格的高下。在这样的尊重意识影响下,不显示工作热情都很困难。中国的企业在公平方面做地已不够到位,重方面更是很少顾及到,这就不难理解中国的企业员工表情严肃、愁眉苦脸的原因了。

三、团队合作的进取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精髓。

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地是由所有企业成员的整体风貌决定的。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或是几个能力超群的员工对于企业的发展固然起着巨大的带动作用,但把企业精神付诸具体实践的却是所有的员工。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团队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在开拓市场前必须保证企业内部认识的统一,确立一致的目标。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在总目标的指导下每个员工各尽所长,并与其他人积极配合、协调行动的过程。下面以东风日产汽车公司为例:

2003年中国东风与日本日产两大汽车集团公司合资组成东风日产乘用公司,但由于公司管理层在企业文化和工作理念的差异与冲突,行动上缺乏协调,3

导致公司内部运行效率下降、外部市场份额急剧下滑,合资后仅仅一年,到2004年,东风日产销量下滑10%,跌出了中国乘用车强十强的位置。面对窘境,东风日产的管理层面对困境及时反思总结,痛定思痛。中日双方管理层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后,通过企业文化理念的优势整合互补,发挥中方人员营销和市场开拓的优势的同时把日方人员安排在生产和研发领域。行动的高度一致及双方优势的发挥,使该公司很快扭转了企业发展的颓势,将东风日产带上了发展正途,到2005年,东风日产销售量暴涨160%。

东风日产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缺乏协调一致的步伐,其摆脱困境并创造辉煌业绩的原因在于合作意识的增强,扬长避短、相互补充。精于营销和开拓市场的中方队伍与擅长生产和研发的日方队伍的强强合作,打造了一支新生力强大的队伍,东风日产迎来发展的新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宽容的品质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

待人处事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懂得宽容,善待亲人朋友也宽容对手和敌人。作为人的企业,同样应该懂得宽容。我国著名财务专家毛付根教授在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课时说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宽容是企业文化中最强大的东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企业员工在企业活动中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偶尔的失误是正常的。员工因失误而给公司造成一定的损失时,企业管理者不能一味追究员工的责任,一犯错便以开除处理。管理者应该考虑现有的制度是否完全合理,失误的造成企业是否也负有责任。如果仅仅因为一次小失误而逼走一个优秀人才,反而给对手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源,这才是公司的真正损失。给予失误的员工一次改正的机会也等于给了企业一次机会,一个对企业怀着感恩之心的人才将创造的价值将是难以估量的。同样地,其他员工受其感染也必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这无形中等于为企业的人道化管理作了免费宣传,不仅增强了现有企业内人的凝聚力,也吸引着更多的人才来“投奔”。

宽容自己人不难,真正难的宽容对手。林肯曾说:“打败敌人最有效的方法是友好,减少一个敌人等于多了一个朋友。”这在企业界尤其如此。在一个领域不仅只有两家企业,只要处理得当,昔日争得你死我活的对手极有可能变成亲密合作的战友,联合起来开拓更大的市场,从而取得双赢而不是两败俱伤。当选为中央电视台十大经济人物的企业家柳传志,曾亲手把严重侵害公司利益的爱将孙 4

宏斌送进监狱,但在孙出狱后无偿送给孙50万元创业,于是才有了孙的顺弛。柳传志无论是出于“爱才”(毕竟孙是人才,英雄相惜)还是其他的原因,送给孙50万元,这个举动至少需要包容之心,事后,孙不但没有怨恨柳先生,反而感激他。这个就是宽容的巨大力量。如果没有柳传志这一宽容的举动,孙很有可能处处与他为敌。宽容多一些合作伙伴。全球最为著名的咨询巨头----麦肯锡公司,把每个曾经在工作的员工(包括背叛过公司的员工)视为校友,而且每年拿出巨额费用维持关系。麦肯锡公司每年获得的巨大利润中,60—70%是这些员工带来的。

把企业文化看作是企业的精神内涵,以诚信原则、公平和尊重的意识、团队合作的精神、宽容的态度等健康的品质引入企业文化建设当中来。只有这样,百年企业才能屹立不倒,彰显历史本色;小企业也能找回真实的自我,迅速崛起。有了精神内涵的企业文化,便能唤醒它沉默的力量,使企业的发展迎来一个接一个的高潮。

参考文献:1.《企业文化——沉默的力量》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作者:涂方根

2.《21世纪中国企业文化的落脚点 》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作者:杨忠武

3.《企业文化:是淡化还是强化》

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张华强

4.《最强大的企业文化是宽容》 来源:www.mie168/human-resource/qiyewenhua.htm

作者:盘和林

5.《企业文化:只是老板的游戏吗 》 来源:慧聪22网

上一篇:天津市劳动合同条例下一篇:中层胜任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