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县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2024-08-10

新田县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调研报告(精选8篇)

篇1:新田县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新田县农村电影改革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新田县广播电视局

按照市局的有关通知要求,为搞好我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和电影事业改革发展,我局成立了农村电影放映及县电影公司职能划转工作调查组,对我县电影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田县电影基本情况

新田县辖7个镇12个乡,365行政村,12个居委会,总人口38万,总面积1022.4平方公里。新田县自然条件恶劣,1994年4月被国务院确认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县;2002年2月,被国务院列为新一轮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1、新田县电影公司基本情况

新田县电影放映始于1954年。1977年,新田县电影管理站始发行16mm、8.75mm影片;1980年4月,新田县电影管理站改为新田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负责新田县城乡影片发行工作。

新田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隶属于新田县文化局,属正股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目前,公司现有在册职工40人,退休干部职工16人。公司现有数字放映队2个,16mm放映队6个,35mm放映队1个,新田县目前有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驻乡镇放映队6个,配备电影放映人员12人,乡镇放映队17个,电影放映从业人员34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人,其中电影设备维修技师2人,政工师1人。

新田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现有35mm放映设备1套,16mm放映设备6套,数码放映设备2套。有一座建筑面积1300㎡,座位860个的电影院。临街门面6条,公司驻地内有一栋招待所,公司总资产约1000万元。新田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于2008年4月成立了农村数码电影院线服务管理站,负责全县电影发行放映工作的规划,编制公司经营

1活动的年度、季度计划,以及统计、检查和考核等工作,负责组织业务技术培训;负责设备、设施建设的筹备报告等工作。

2、新田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情况

近年来,新田县委、县政府对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高度重视,按照国办发(2007)38号《关于做好农村电影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做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顾问,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宣传部、纪委、发改委、财政局、文化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领导小组,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职责,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实行了督促检查机制,确保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正常有序。2008年,全县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组建了20个放映队,其中农村放映队11个,公司放映队9个,全年放映公益电影4272场,放映影片212部,其中故事片182部,科教片30部。各级各部门利用农村电影这个宣传平台,宣传中心工作,法律和科技知识,召开群众大会,落实各项工作。广大农村观众对县委、县政府免费送来的文化大餐给予高度肯定。

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对农村电影放映工作高度重视。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按照国办发(2007)38号文件精神,制定并下发了《湖南省“十一五”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放映任务实施措施,并专门下拨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补贴资金,2008年中央、省补贴新田县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补贴资金共40.584万元,其中中央补贴21.36万元,省补贴19.224万元。

中央、省补贴资金到位后,县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领导小组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强化对补贴经费的监管,做到专款专用,专项补贴资金由县农村电影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公益电影场次补贴采取先放后补的方法,于每年7月和次年1月分两次实施,对于完成了半年度公益放映场次任务的地方,经县文化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后,由县农村电影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将公益放映场次补贴资金拨付到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公共服务的放映点(队)。数字电影院线服务站根据各放映点(队)的实际场次予以补贴。同时建立了公益放映场次回持单制度,即放映队每放映一次公益电影,填写一份公益放映场次回持单,经村民委员会或学校、社区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报文化行政部门审批、统计上报并备案。放映场次补贴严格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了每场补贴发放落实到位。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我县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每场仅补贴65元(因市、县两级财政补助资金未到位)。

3、深受农村观众及农村中小学生欢迎的影片的基本情况

经过市场调查,目前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喜欢看反映农村题材的戏剧故事片和农村种植养殖有关的科教片,学生喜欢观看历史性的战斗片和红色经典片,老年观众特别喜欢看有知名戏曲领军人物主演的戏曲,如我省的花鼓戏、祁剧,及外省的黄梅戏、京剧、越剧等戏曲片。

二、新田县电影发行放映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近年来,在全面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的过程中,对新田县农村电影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做法为:一强化政府主导,切实履行电影发行放映部门的社会职能。贯彻落实“政府买服务,群众得实惠”原则,牢固掌握出资者对工程实施的主导权,以群众享受优质服务为宗旨,把公益电影放映工程作为政府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二是抢抓机遇,推进电影公司、管理经营的转型。结合文化体制改革 的总体趋势,县电影公司多次召开公司职工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市、县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有关文件精神,鼓励他们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中去。三是因地制宣,合理规划。根据“十一五”农村电影放映规划,每个行政村一月放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全县377个行政村(居委会)年放映公益电影4272场 次。四是突出工作重点,完善农村电影放映运行机制。把农

村公益电影放映作为系统工程,县乡两级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着眼于工程长效管理,通过“构建三个体系”,推行“三层公示”完善工作机制。

三、农村电影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1、农村电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影响和制约我县农村电影工作及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①、农村商业性电影放映空间越来越狭窄。

电影深受农村群众欢迎。由于受农村社会转型的影响,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一时难以满足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期看不到电影的弱势群体渴求每月能够足不出村看上一场免费电影,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并借此机会学到一些种养科学知识。同时由于现在农村免去了农业税,也不再提取公益金、公积金等,因此集体放映电影的收费问题无法解决,过去集体出资看电影已成为历史,在农村除了极少数红白喜事有商业性的演出外,其它集体或农户出资的商业性演出非常少,大部分场次必须依赖企业赞助。

②电影基础设施设备简陋,严重制约着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发展。目前,新田县仅有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一座砖瓦式电影院,建筑面积1300㎡,860个座位。该院建于1984年,因电影市场疲软,电影放映很不景气,公司无资金维修,有的横梁已断,晴天渗光,雨天漏雨,已成危房。同时,由于我国电影行业萧条,多种娱乐形式冲击市场,县级电影拷贝短缺,节目陈旧,广大群众对看过多年的老节目兴趣不浓厚,影响了群众看电影的积极性。

③县国有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严峻。

新田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共有40名在册职工,除管理人员、放映员外,还有16名职工无岗可上而下岗(目前,每人每月只能按工龄发放生活补助,即每年按10元计算补贴如:20年工龄每月补助200

元)。电影公司每年收入30万元,支出则需45万元左右,1996年以来,新田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拖欠职工工资60万元,欠社保金15万元,欠财政、税务等部门资金39万元,欠职工医疗费5万元,截止目前,总共负债119万余元。因公司无资金无财力,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无法按事业单位职工投保,只有要求职工个人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投保。

2、解决问题的对策

通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和客观科学的认真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要搞好农村电影工作,就要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电影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改革意识、服务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和要求上来,把农村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摆到重要的日程上来,把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作为服务三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任务,作为检验广电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依据。统一部署,狠抓落实,切实肩负起农村电影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和重大任务。因此,一是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在农村电影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二是充分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就必须建立电影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充分认识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新目标新任务,就必须建立农村电影的新体制机制;四是充分认识为农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就必须了解他们的需求新期待;五是充分认识推动农村电影的改革发展,就必须依靠数字化新技术。另一方面,要深化农村电影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影公共服务集体建设,要着力解决电影行政管理体制的“错位”问题和电影部门的管理“到位”问题。建立农村电影工程管理领导小组,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本地农村电影改革发展和数字放映工作,推动农村电影放映的实

施,从组织上、政策上、资金上、措施上保障农村群众看电影的基本的文化权益。

②、要不断改善我县农村电影放映的客观条件

在计划经济时期曾提出过农村电影的三个过渡,即让农村从室外到室内看电影,从包场到买票看电影,从看小电影到看大电影。这个思路与现在的“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埋单、农民受惠”很相似,目标都是让农民群众在比较好的条件下看电影。而目前,我县除县城一座860个座位的旧电影院外,原乡镇的电影院由于经营者受票房不振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或拆除或改作他用,现已经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室内电影场所。三九寒天,天寒地冻,群众无法到室外看电影,因此要广开思路,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将农村集镇墟场、行政村室内的放映点恢复重建起来,采取多种方式想方设法改善农民看电影的条件,只有让观众看电影成为一种享受,农村电影市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③、要着力解决国有电影放映公司的生存发展问题

我们认为,要着力解决国有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生存问题,首先要着手对国有电影公司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激活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后劲,实行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管理,让那些会管理、懂技术、有事业心的人有用武之地。面向这些人员的经费渠道可作全额或差额拨款;对哪些既无技术,又无事业心的人,可以实行工龄买断。其次,要盘活现有资产,新田县电影公司地处县城繁华地段,可谓寸土寸金。该公司占地面积较宽,可在以地生财上动脑筋、做文章,找准突破口,采取招商引资或职工集资等有效方式进行经营。第三,要拓宽经营思路,在农村电影放映市场逐渐萎缩,创收乏力的严峻形势下,如果仅凭城市电影放映市场难以维持生计,因此,既要逐步发展城市数字影院,又要在广场、农村、社区数字电影放映上动脑筋,拓市场,挖潜力,增强发展后劲。

篇2:新田县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大胆探索

勇于创新

玉田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投融资新体系

助推农业发展

中共玉田县委(2014年9月24日)

玉田县地处京、津、唐三角中心地带,农业资源富集,是传统的农业大县。2010年以来,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确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第四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河北省唯一集三个国家级农业园区于一身的县区,2013年5月又被农业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为有效破解农业发展资金瓶颈,该县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着力构筑现代农业投融资新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2013年,全县金融系统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66.36亿元、126.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95%、21%;助推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11.9亿元,同比增长3.9%,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37元,同比增长12%。

一、建强组织领导,为全面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为确保全县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顺利推进,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县金融办、财政局、农牧局、工商局、县内金融机构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玉田县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试验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调度、督导检查等项工作。同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现代农业投融资机制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玉田县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农村资金专业合作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支持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政策性 文件,有效推进了试验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做强三类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丰富县域金融业态。组建农业担保公司。针对农业贷款难、农业担保抵押难的问题,2013年县财政全额出资5000万元组建了兴玉农业担保公司,积极尝试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预期收益权、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保险农畜产品、大型农机具、库有产品、应收账款等可变现物权列入反担保抵押范围,研究制定了《玉田县农村资产使用权所有权反担保抵押贷款管理暂行规定》,并配套健全了农村产权评估、交易工作机构。截至目前,累计为唐山猫王工贸、农福缘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4家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2380万元,有6笔1450万元正在调查审批中。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全县先后组建银卫、融丰、众达科技和美联小额贷款公司4家,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提供贷款1728笔,共计14.36

亿元,其中涉农贷款6.7亿元。组建农村资金专业合作社。稳步推进鸦鸿桥镇福泰、陈家铺乡集强两家农村资金专业合作社试点建设,按照“社内运营、强化监管、稳健发展”的原则,规范运行。截至今年6月底,两家农村资金专业合作社已拥有社员1868户,资金总额达到3976万元,累计投放互助金10279.4万元,充分发挥了调剂内部社员资金余缺,互助互赢的作用。同时,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丰富服务体系,唐山市商业银行、中信银行以及张家口市商业银行陆续落户,2013年三家新设机构共发放涉农贷款2.1亿元。

三、创新四大运行机制,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建立以资金整合使用为重点的财政投入机制。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2013年用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财政资金3800.4万元。为完善涉农资金整合使用机制,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率,制定出台了《关于整合规范涉农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县涉农项目资金统一进行整合、使用和管理,2012年以来,共整合使用土地综合治理、农村“一事一议”奖补等涉农资金2.3亿多元。建立以提高涉农保险覆盖面为保障的银保互动机制。不断加大政策性保险宣传发动力度,健全“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县小麦、玉米、能繁母猪、奶牛等政策性保险覆盖面达到95%,较上年增长10%。同时,积极拓展设施农业、育肥猪等特色农业保险范围,2013年已完成了育肥猪保险

— 3 — 的申报工作,今年以来,共承保育肥猪3.1万头,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在此基础上,依托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平台,积极探索推进小额农贷保证保险,不断扩大银保互动覆盖面。建立以统借统还为基本模式的“四台一会”融资机制。组建了“管理、公示、借款、担保”四个平台和农业融资信用协会,将县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项目进行打捆,以实现向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统贷统还。目前,已与省开发银行达成合作意向,建立了专门合作协调组织、工作机构,制定出台了相关制度和办法,并有第一批涉及1060万元的8个融资项目正在调查审批中。建立以创新信贷产品为突破点的金融信贷机制。首先,协调引导现有金融机构加大“三农”扶持力度,今年上半年,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37.7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涉农贷款余额98.2亿元,同比增长17.5%。其次,做大做强小额农贷。全方位、多角度做大做强惠农卡、农户小额贷款业务,自2009年以来,累计为1.3亿农户办理了贷款授信,授信额度5亿多元,存量农户贷款余额2.2亿元。第三,开启个人农业生产经营贷款。贷款授信额度最高为1000万元,同时对50万元以下贷款实行自助循环还款方式,最长期限3年,切实为农户提供简便快捷的服务。2013年办理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124户,金额4070万元。第四,发展个人助业贷款。协调县农行在唐山市率先开办个人助业贷款,2013年完成存量贷

款1.19亿元,居全市首位。同时,认真谋划,积极向上级行申报,拟在县农行、信用联社有针对性地开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大中型农机具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及农产品流通市场商户贷款、“农家乐”生产经营贷款等新型金融信贷产品。同时,大力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加强规范管理,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唐山盛川果蔬有限公司、唐山农福缘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唐山润农节水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农业企业成功挂牌上市,预计可募集资金近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篇3:于田县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于田县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贫困县, 全县辖13个乡、2镇、3场、1个开发区、2个街道办事处, 170个行政村。全县总户数80252户, 总人口277406人, 其中维吾尔族272214人, 维吾尔族占总人口98%, 在人口构成中, 农业人口231547人, 占总人口83%。该县隶属于和田地区, 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 属暖温带内陆干旱荒漠气候, 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 光照充足, 降水稀少, 春夏多风沙和浮尘等灾害天气。主要产业是以养羊、养牛、养鸡为主的畜牧业, 以大枣、核桃、杏、葡萄、大芸、红花、雪莲为主的种植业。于田县被称为“中国探险旅游之乡”、“中国大芸之乡”、“中国大叶紫花苜蓿之乡”、“中国玉石之乡”、“中国胡杨之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 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落后。

由于大量百姓长期生活在南疆农村, 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他们形成了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很难接受新的思想。于田县少数民族高度聚居, 信教人数众多, 宗教氛围浓厚, 是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最为严重的地区, 大部分农民不能使用国家通用语言, 导致他们就业困难, 而闭塞的环境也使得他们容易受到披着宗教外衣的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保守的思想观念对他们的束缚加之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严重阻碍了于田县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生产生活条件差, 发展受制约。

于田县受风沙、盐碱、干旱、洪涝、疾病等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 致使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生产、生活、生存条件相对恶劣。特别是高寒山区及沙漠腹地的气候条件恶劣, 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差, 产业结构单一, 资源匮乏, 部分乡镇至今还存在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畜饮水困难等问题, 有的村由于未接入电信网络, 全村至今没有安装一部固定电话, 有的村有卫生医疗室, 但设备、人员未能配齐, 农民需要异地就医, 以上困难不同程度地制约着该县的经济发展。

3、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农民收入增长受限制。

受自然环境、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于田县农业生产方式仍很落后, 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率不高, 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普及程度较低, 大多数农民至仍然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还有部分农民至今没有掌握已经推广多年的常规农业生产技术, 种植技术落后、效率低, 很多村子蔬菜大棚闲置无人使用, 冬季新鲜蔬菜批发供应需要前往和田市, 运输路途远, 成本高。

4、地少人多, 导致大批劳动力剩余。

于田县和新疆许多地区一样, 戈壁沙漠面积大, 可供居住生活的绿洲面积少, 人口密度比全国高20%, 人均耕地占有仅1.4亩, 受水土资源、土地承包政策、生存观念等因素影响, 大量初、高中毕业的80、90后农村富余劳动力苦于没有本领、没有平台, 在家无所事事, 不能自食其力, 反而容易受到宗教极端思想的感染蛊惑。

5、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滞后, 扶贫工作难度较大。

该县地处沙漠边缘, 人均耕地占有仅1.4亩, 贫困群众致富渠道单一, 作为全疆最艰苦、最落后的地区, 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然滞后, 与全疆甚至南疆四地州其它县比较, 经济总量尤其是人均指标排名长期处于末位, 发展差距呈持续扩大趋势。

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1、加强农村教育,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要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首先必须落实好南疆十四年免费义务教育政策, 先搞好农村基础教育,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改善农村教学条件, 逐步提高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二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和各种业务技能培训, 增加农民科技知识, 提高农民劳动技能。三是通过组织宣讲、开展活动、组建文体队伍等方式, 弱化群众近年来受极端宗教思想影响形成的错误理念和不合理的生活习惯, 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思想新的新型农民。

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城乡全面协调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以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交通建设, 构建乡村公路网络, 实现农村人流、物流畅通;加强农村通讯建设, 保障农村信息畅通。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搭建好城市与农村协同发展的通道, 保护好农村特有的生态环境, 进一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 以实现国家引导、企业投资、群众受益的最终目标。

3、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科技, 提高农业生产力整体水平。

一是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成熟的农业技术, 比如农作物栽培技术、家禽家畜饲养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等。推广方法上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实施实验、示范, 培训农民, 建立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等形式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二是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加强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大力推广小型农用机械, 对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进行补贴, 完善农机服务机制, 组织好农机作业。

4、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就业难题。

于田县应从实际出发, 最大限度地促进和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合理有序的外出务工。应组织引导当地劳动力参加农田水利、富民安居、乡村道路、生态环境、小城镇建设、摘棉花等短期季节性劳务创收;加强对人力资源的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 开展纺织、家政、缝纫、编制、刺绣等专项职业培训;依托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 发展新疆特色劳务, 扩大转移就业规模;加强农村基本建设,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加快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5、抢抓机遇,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篇4:青田县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一、主要问题

1.经营机制不活

近几年来,各国有林场在搞好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的同时,积极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和产权制度改革,推行干部聘任制、劳动合同制、岗位与效益工资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采取租赁、家庭联产承包等多种形式,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但是,由于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国有林场内部经营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创新。在人事制度上,对林场负责人的任用缺乏公开竞争和奖惩责任机制;在分配制度上,缺乏多劳多得激励机制,存在同工不同酬等问题;在所有制结构上,还没有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林业同步发展的格局;在产权制度上,还没有按照“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对国有林场所办的多种经营项目完全采取优化配置,实行“国有民营”。

2.经济贫困,负债经营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国有林场资金投入很少,县财政又早已“断奶”,加之实施天保工程后,各国有林场木材生产计划大幅度调减,收入甚微,林场经济贫困,林区生产和职工生活条件艰苦,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难以维持,生产经营活动难以正常开展。负债经营,债台高筑,负债总额高达155万元,占林场总资产的12.8%,其中银行贷款82万元、其他负债73万元。林场自我生存和发展举步维难。

3.社会负担过重

一是国有林场承担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生态公益林建设等繁重的社会公益性工作任务,每年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林场设立的森林公安派出所就有3个、干警15人、年承担差额工资及经费约30万元;二是以场带村1个、5个村民小组、101户、450人,年承担费用2 万多元,且林场所带的村组不仅享受不到与其他村组同等的政策待遇,相反,这些村组的计划生育、普九达标、社会治安、妇幼保健、疾病控制等所有社会性工作全由林场义务承担,加重了林场负担;三是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如供水、供电、公路、通讯等,没有纳入地方政府统一规划,以致“林场办社会,小林场大社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4.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县4个国有林场虽然都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但都是以企业性质入保的,参保水平不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02人(含一次性安置的166人),占应参保人数的100%。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均尚未开展。不仅如此,全县还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600多万元。

5.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由于国家投入不足,加之国有林场大多地处偏远,因此,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目前,我县仍有1个林场6个分场吃水难、8个分场和工区不通公路、5个分场不通电、1个林场4个分场不通电话。现有65km林区公路中80%路况差,有的因资金问题已年久失修,无法通行,严重影响林场生产的正常开展。

6.资金投入不足,经营管理粗放

一是国家投入不足,致使国有林场经营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粗放经营,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不够,林业生产力水平不高;二是产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各林场长期以来以木材生产为主,多种经营起步较晚,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小,对木材的依赖程度很高,经济脆弱,市场应变能力差。

7.内、外部发展环境差

主要是山界林权纠纷不断,各种税费负担及社会负担过重,银行债务沉重,国有林场的作用地位没有引起社会和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配套政策不健全,职工队伍不稳定,不利于国有林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发展对策

1.深化体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

首先,抓好分类经营改革,准确定位国有林场性质。新形式下,国有林场改革的核心是分类经营,主流方向是建设生态公益林事业。从国有林场两类林区划界定情况看,根据国家公益林认定办法等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从2001年至2005年,我们相继完成了全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和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全县国有林场共区划生态公益林8.2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75.9%,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7.5万亩、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91.5%,因此我县4个国有林场应全部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按公益事业单位管理,重新定员定编,所需经费全额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次,建立权责明晰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本着有利于对林场的指导管理和长远发展的原则,同时考虑到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和社会性,应由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担负产权管理工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再次,改革国有林场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实行由省统一管理或省、州、县分级管理的体制,县林业局应成立国有林场管理股(内设机构),负责国有林场管理工作。

2.创新经营机制,科学定编定岗

一是坚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对林场所办的多种经营项目及商品林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股份合作、合资承包、租赁、拍卖、出售等方式进行优化配置,实行“国有民营”,盘活国有资产。二是科学定编定岗,林场管理人员按照3500亩/人的标准,确定编制总额(面积不足1万亩的林场,编制总额控制在5-6人以内),全县国有林场共需管理人员44人,其中八面湖林场18人、石门洞林场10人、峰山林场8人、金鸡山林场6人,人员以在岗的返聘人员和安排的转业军人为主,差额人员在林木种苗站及局机关调配。限额林场领导班子职数,根据经营面积大小,八面湖林场设场长一正二副、石门洞林场及峰山林场设场长一正一副、金鸡山林场只设一名场长。三是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合同制、干部管理聘用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工资分配制等“三项制度”改革,尽快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运行机制。所有岗位(含林场领导班子成员)全部采用竞争上岗,实行聘用制并建立岗位任期目标责任制,推行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制度,实行同岗同酬、按劳分配。

3.剥离林场社会职能,减轻林场负担

一是按照事企分开原则,通过组建独立法人实体或招投标等多种形式,逐步把各林场目前直接从事的各种商品经营性活动剥离出去;二是按属地管理原则,把目前由八面湖林场代管的原沙园村及林场自办学校剥离出去,转交当地人民政府管理,林场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疾病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移交当地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所需经费由地方财政解决;三是将林场森林公安派出所纳入县级财政全额预算。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国有林场稳定

一是规范国有林场职工工资制度,各场重新核定编制后,纳入公益型事业单位管理的在职职工,应执行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二是规范国有林场养老保险制度,我县国有林场应全部执行事业单位性质的养老保险制度,已按企业单位性质进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应逐步改按事业单位入保,并尽快缴齐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三是切实维护职工的其他社会保障权益,积极按规定参加当地的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四是按有关规定,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林场职工及其家属成员纳入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5.减免税费负担,化解林场债务

一是免缴育林基金、维简费,一律实行自提自用于生态建设;二是林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新产品初加工业,按国家有关规定,减免相关税费;三是保护国有林场的合法权益,制止针对国有林场的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等问题;四是按照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解决好林场债务问题,对拖欠职工工资形成的债务,可以资产变现或资源作价的办法解决。

6.建立与现代化林场建设相适应的投资体制,实施经济扶持政策

一是林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国家公路建设、农电网改造、供水工程、电视村村通工程,交由当地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建设资金;二是要建立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资体制,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林场建设,从而加大对林场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抚育等基本建设的资金投入;三是国家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在国有林场,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工程项目应向国有林场倾斜。

7.实行科技兴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篇5:新田县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作者:胡三林

一、新田县水利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田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东部,全县共有耕地面积20.207万亩,其中水田17.184万亩,旱土3.023万亩。截至2007年,全县已建成各类水利设施1.3万余处,年蓄、引、提水能力约1.2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达18.4万亩,占耕地积的91%,实际灌溉面积10.56万亩,占耕地面积52.26%,保证灌溉面积8.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2.1%,农村人均保灌溉面积0.24亩。

1、年均降雨总量小。我县处于衡一邵干旱走廊区,是湖南省中南干旱区域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年均降雨总量远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近10年来,我县年平均降雨量为1280mm,年平均降雨量比宁远县、桂阳县分别低23.66%和26.44%。

2、工程蓄水能力不足。一是工程本身蓄水量不足。如我县现有的金陵、肥源、立新、杨家洞等四座中型水库的正常蓄水总量只有7400万立方米,近几年实际蓄水只有5200万立方米,约占正常库容的70%。二是工程病险严重导致蓄水量更加不足。目前,我县71座上型号的水库中,共有50座存在不同程序的病险隐患,严重影响工程蓄水。面上的一些骨干山塘因病险原因和降雨偏少,实际蓄水也远远未达到设计效益。

3、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水的利用率较低。我县大多数水源工程兴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程老化失修严重。以上型号的水库为例,目前我县80%的水库都是带病运行。由于运行时间长,自然老化严重,而且渠系配套不完善,加之自然灾害影响及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已配套渠道有60%以上已不同程度的坍塌、开裂、损毁,渗水漏水十分严重,渠道输水能力极差,无法保证设计过水流量,灌溉效益严重衰减。

4、干旱缺水严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突出。据调查统计,从全县灌溉农田需水量来公析,正常年份全县灌溉农田约缺水0.66亿立方米,旱年(降雨量小于1000mm)全县灌溉农田约缺水0.93亿立方米。一般年景,全县有1.9万户、5.2万亩水田不同程度缺水,农村饮水困难或饮水不安全人口达12.6万人,占总人口的33%。

5、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几乎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我县的地下水主要以断层破碎裂隙水、岩深水等形式存在。据国土资源部桂林岩溶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我县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可开采资源量达1.3亿立方米/a,主要有6个富水块段。目前,我县地下水开发利用仅限于部分村民的饮水与极少量的农田灌溉用水,利用地下水约0.15亿立方米/ a,只占全部可开采量的11.5%。

6、水利资金投入总量不足,且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我县没有较大的流域性工程、骨干控制性工程,中央和省市财政在水利资金安排中对这些小县的投入十分有限。此外,由于缺乏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各部门的涉水资金没有集中捆绑使用,投资过于分散,效率偏低,在项目安排上随意性较大,项目整体功能发挥较差,规模效应不太明显。

二、改善新田水利条件的基本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的水利工作必须紧紧抓住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国家扶贫及国土资源部对口支援的机遇,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干后支、先大后小、资金整合、整区推进、旱涝齐抓、建管并重的总体思路,全民参与,大办水利,力争用五至十年时间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干旱缺水的面貌,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水利支撑。

1、先大后小,先干后支,逐步配套中小型灌区。搞好中小型灌区的渠系配套,提高现有水库水资源的利用率,是解决新田干旱缺水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要按轻重缓急排序,采取单个灌区整体推进、分段实施的办法,搞好金际、肥源、立新、杨家洞、心安等五大灌区的干渠防渗配套,充分发挥五大中型灌区在我县农田水利灌溉中的骨干主体作用。对小型灌区

而言,要根据干旱程度进行分门别类、分类指导、优先改造病险水库小型灌区,充分发挥小型水库灌溉功能。

2、科学论证,合理布局,新改扩建一批以小型为主的水源工程。按照确有需要、合理布局的要求,新、改、扩建一批水源工程,是我县解决干旱缺水问题的又一大中心任务。要坚持宜新则新、宜改则变、宜扩则扩的原则,在水源工程不足、干旱缺水严重、地形条件适宜的区别新建一批小型水源工程;在水源工程数量相对较多、而灌溉用水相对不足的区域,则采取对现有工程进行改、扩建整治,增量扩容。

3、因地制宜,适度开发,比较充分地利用全县地下水资源。我县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要综合考虑生活饮用和农业灌溉兼顾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效益。在石羊、三井、知市坪、大坪塘、十字、枧头等地下水资源富含地区,选择一些地下水开采强度不大、技术含量不太高、投资规模适度、效益比较明显的项目,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进行组织实施。

4、统筹兼顾,旱涝共抓,逐步提高防洪排涝条件。要按照统筹兼顾、城乡并重、涝旱齐抓、区分不同设防标准的原则,积极开展城市防洪排涝和农村河道整治。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部分农村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

5、以劳代资,以奖代补,大力实施农村“六小”工程整治。我县农村“六小”工程点多面广,在农业灌溉、农村饮水、农村消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进一步采取以奖代补、以劳代资的方式,通过统一组织,宣传发动,典型示范,样榜带动的工作方法,组织发动农民群众大力开展农村“六小”工程整治。通过整治“六小”工程,新增蓄水提水量300万立方米,在全县范围内比较明显地改善灌溉面积,改善消防条件,美化村容村貌。

6、引进新技术,作出新尝试,积极稳妥兴建节水灌溉工程。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发展现代节水农业,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以微喷微灌的有关实验数据来分析,微喷微灌需用水量占传统灌溉需用水量的1/3。从我县耕地面积的布局来看,南部丘陵地区既不靠江靠河,地表水资源也相对较少。对这些区域,我们要按照积极稳妥、尝试推进、统一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合理布置一批微喷微灌设施。

三、加强新田水利工作的措施和建设

1、把水利工作放在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我县最大的县情特点就是干旱缺水,最大的自然灾害也是干旱缺水。基于这样的现实,我县要在短期内从根本上改变干旱缺水的面貌,就必须把水利工作放在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以超常规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来重视,来研究、来落实,在全县上下形成大干水利的浓厚氛围。要建立健全水利建设党政领导责任制,对重大的水利项目,从立项到争取资金再到组织实施,县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职能部门要直接抓。

2、创新机制,多元筹资,有效突破全县水利建设的资金瓶颈。要积极创新水利投入机制,努力构建政府主导、上级扶持、群众自筹、招商引资的投入新机制,千方百计突破水利建设资金瓶颈。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县财政要逐年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并随着财政实力的增长,逐年增加对水利建设的投入。要抢抓好国家大幅增加“三农”投入的历史性机遇,加大各相关部门向上争资力度。充分整合各种各类涉及水利建设的项目和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申报,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凸显规模效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力争上级扶持。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上争力度,力争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在水利资金的安排上,对新田水利资金的投入有一个大幅的增加。要抓住国土资源部在我县开展对口扶贫的历史性机遇,规划和储备一批好的地下水资源开发项目,并尽力争取将我县的一些水利项目挤进国家和省里的计划笼子。三是发动群众自筹。积极尝试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从明晰水利工程产权入手,积极稳妥推进“防汛抗旱,综合防治经营,工程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盘活水利资产和水利设施经营权流

转,尽可能完成部分上型号水利工程改制,以此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小型水利工程,弥补政府水利建设资金不足。四是依托招商此资。要突出村镇供水领域、电力生产领域以及部分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通过网络、媒体等平台向社会公开引进投资,弥补我县水利建设资金的不足。

篇6:农村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改革历程

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近三十年来,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先后实行了三项重要改革: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以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农村分配关系改革;以完善农村上层建筑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第一步改革奠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第二步改革理顺了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第三步改革将使农村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础。农村税费改革以来,通过正税清费、减免直至彻底取消农业税,进一步理顺了农村分配关系,扭转了长期以来农民负担过重的局面,迈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步伐。但是造成农民负担重的一些深层次原因还没有根除,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弊端依然存在,必须不失时机地,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根本上消除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对此,我省审时度势,于在18个县(市、区)先行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20下半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会议,至此,全国的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开。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我县相继进行了五次规模较大的农村改革。一是1982年开展的以“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内容的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5年7月又开展了二轮土地承包)。二是1992年春的撤区并乡,全县的区委区公所全部撤销,合并成30个乡镇,乡镇政府所辖的站、所、办至相继组建最多的已达17个,合并后人口规模最小的乡镇仅有4000余人。三是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直到20初,农业税的全部取消,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了质和量的飞跃。四是乡镇机构改革,精减人员,定编定岗,分流安置,对相关站、所、办撤并为10个,在此之前的,开展了乡镇自聘人员的清理清退工作。五是、年的农村综合改革,20全县由30个乡镇合并成29个乡镇,2005年全县作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再次进行改革,由原有的29个乡镇合并成21个乡镇,时年春,各乡镇又进行不同规模的并村工作,政府所辖的站、所、办再次精减合并成“四办两中心”。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县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以乡镇便民服务大厅为依托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在年春节前后相继挂牌办公。这次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是,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投入办学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此与之相适应的乡镇机构,财政、教育等改革措施相继出台。

二、农村综合改革的成果

近三十年来,通过实施农村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生改善、民心相向,农村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一是镇村规模趋向合理,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农村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就拿我县一个乡镇来说吧,自1992年撤区并乡以来,相继由五乡一镇合并而成,镇域面积由原先的不足60平方公里扩大至29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七分之一,属全市面积最大的乡镇,人口也由原先的不足万人增至4.5万人。通过农村综合改革,原5个乡镇的小集镇逐渐向中心镇聚拢,集镇人口由原先的不足人,现已发展成近万人,集镇面积由原先的不足2平方公里发展至现在3平方公里。目前集镇的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职能部门设置齐全,105国道、318省道穿街而过,交通便捷,茶叶、板栗、竹木、盆景花卉等专业市场日臻完善,已成为霍(山)、岳(西)、潜(山)、金(安)等周边地区特色农业产品的重要交易中心和集散地。中心集镇已初具规模,集镇建设正由东向西稳步发展,集镇依山傍水、气候宜人、环境生态、风光无限。

二是政府机构有效整合,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通过农村综合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快了农村基层行政管理新体制的建立。农业相关站所合并成农综中心,撤销了教育办,组建了中心校,根据区域划分,撤并了农行、国税、粮贸公司等单位,扩大了农村信用社服务范围,创建了便民服务大厅,稳步实施了乡村卫生组织管理一体化。这种合理调整乡镇政府机构和事业站所设置,妥善安置分流人员,从而完善了公共服务体系,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加快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农村义务教育改革重点落实了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把义务教育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的方针得到了很好贯彻。县、乡新财政管理体制框架形成,充分体现了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以事权定财权,财权支出向公共服务倾斜,向基层倾斜,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进一步完善了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补助,有效减轻了基层财政负担。

三是惠农和减负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民生的改善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随着中央对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等各项惠农和减负政策的落实,农民是欢心鼓舞,农民抓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建设新农村的热情空前高涨。农村基础建设加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面貌改观,农民生活改善,和谐文化构建,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四是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镇、村区域面积的扩大,综合财力增强,经济发展方式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方式转变加快,势头强劲。近年来,在农业经济发展上,一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步伐加快,特别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二是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以协会+基地+农户的方式引导农民将主导产业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和效益化,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发展特色经济的步伐加快,创建一村一品,突出重点、宣传特色、创优品牌。在资源经济的发展上,重点是加快了水力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依托资源优势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在工业经济的发展上,重点是加大生态工业的招商力度,取得既要绿水青山,又要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

三、目前乡镇农村综合改革亟待完善的问题及其对策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的三十年,仍有以下三点突出的问题在改革中亟待完善和提高。

一是思想不够解放问题。改革,意即改变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以适应客观情况。改革就要打破事物中旧的条条框框,以创新的思维、实事求是的精神,制定适应新阶段、新形势、新特点的改革措施,并付诸予以实施。在试点改革中,有的地方不能创新思维,亮点不多,经验推广效果不显著,有的地方怕触及矛盾,改革有流于形式、求稳怕乱之嫌;在区划调整的工作中,有的地方被动应付,撤并镇、村力度不大;在机构改革中,有的地方分流与安置不能很好结合,以人为本难以体现;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有的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不能联动,形成了机构简单撤并,内部管理仍是各行其是,服务型政府得不到很好打造;在惠农政策的落实上,有些环节不够合理,操作性不强,群众有意见。以上问题的存在,其根源还是一个思想不够解放的问题。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因此,我们要把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战略思想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上来,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把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克服困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作出努力。

二是改革措施落实不够完善问题。

1、干部人事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有的地方在区划调整中,除原领导班子成员以全县统筹安置外,其余干部至今无任何调动,造成撤并乡镇干部的人员堆积,人浮于事,撤并的机构仍存在几张皮现象。建议以县统一调配,合理配置,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撤并的机构要完善职能,强化分工。

2、乡镇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乡镇机构改革不同步。撤并乡镇至今仍然存在多个中心校的管理体制,导致乡镇内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学校非教学性支出。建议,每个乡镇只能设立一个中心校,对本辖区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其余的管理机构进行撤并,只履行教学管理职能,不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3、村级规模的调整还有很大空间。由于农村综合改革时,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力度不大,留有很大的空间。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交通日趋便捷,以及计划生育的控制,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聚集,有的村人口便出现了负增长。建议,村级规模还可以适当扩大,稳步撤并,以便于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进一步激活各类生产要素,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三是改革环节中不尽合理的问题。

1、转移支付等专项资金在安排环节中不尽合理。区划调整,就全县而言,降低了行政成本,就单个乡镇和村而言,区域扩大,人员增多,工作难度加大,行政成本提高,同时,因以前乡镇均负债运行,撤并后乡镇债务加大。但各级在安排转移支付和项目资金把撤并乡镇与未并乡镇同等看待,不尽合理。建议,各级在安排转移支付、财政预算、项目资金安排中,对区划调整的乡镇、村要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以推动撤并乡镇、村快速健康发展,解决资金运行中的诸多困难。

2、惠农政策在运行落实中仍存在一些不太科学的决策。如村村通路面宽规定为3.5m,随着村村通公交工程的实施,汽车进入家庭已成现实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仅有3.5m的路面已不能确保乡、村道路的畅通,已不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议,村村通未实施的村,其路面要增至4—5m宽,避免二次建设的资金浪费和土地协调困难问题。库区移民补助,原迁移民的后代都享受与原迁移民同等补助不太适宜,群众意见较大,同时规定原迁移民后代是女性外嫁的,其后代不能享受与男性后代同等的移民补助政策,有悖于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有重男轻女之嫌。建议,原迁移民的后代的补助资金要统筹用于所在村、组的基础设施建设或公共服务建设,其待遇不论男、女要同等享受;另外,中央补助到农民手中的一些农业补贴,可以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以镇村统筹集中用于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集中群众的零散资金办大事,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其资金使用应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以镇统筹的由镇级人代会讨论通过,以村统筹的以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3、集镇建设资金匮乏,不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富民强镇的需要,但目前各级对扶贫资金、涉农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资金以及抗灾赈灾等资金安排到村的较多,单就乡镇集镇建设方面的资金项目较少,又由于乡镇集镇受区位、土地等方面的制约,依靠自身发展后劲不足,难度大,导致集镇建设的步伐较慢、品位不高。建议,把乡镇集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方阵,加大集镇建设项目资金的投入,以乡镇集镇建设为龙头,向周边村庄辐射,带动整个村镇协调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同时应把街道居委会纳入转移支付范畴,保证街道的正常办公经费,为加快集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篇7:农村改革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背景与动机 :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美好图景。与此同时,中央明确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显而易见,新农

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

二、调研时间:

2008年3月---2009年10月

三、调研范围:

居力很镇15个行政村

四、调研内容:农村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意识跟不上发展需要

1.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核心。但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后于农村改革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对发展认识不够,对上级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农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基层干部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2.农民群众观念陈旧,市场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发展意识淡薄,农业生产上只顾传统种植,在一些利益问题上,只顾眼前小利,忽视长远效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的村上级给农民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服务,但大家不积极、不配合,致使成型的好项目无法落实。

(二)农业结构有待调整,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力度不够

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乡党委、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投入多、产出少。加之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中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不愿向畜牧、蔬菜、水果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态农产品转型。

(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1、道路问题:居力很镇地处科右前旗政府南,东、西、北三面与乌兰浩特市、吉林省洮南市接壤,111国道横贯全镇,白阿铁路从镇东南穿过,交通便利,通讯便捷。通过多年努力,全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但从总体上看,村级道路还显得薄弱。“要致富、先修路”,群众普遍认识到这一点,但乡村公路建设项目有限、缺少资金,群众想修路的愿望与上级投入还有差距。农田水利等建设也离农村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

2、办公及活动场所问题:全镇15个行政村现已基本解决办公场所问题,但是有部分不够标准,利用学校当临时的办公场所,活动场所只有在镇政府所在地前进村有一个标准的活动场所外其他村有个别的也都存在地方小、无活动设备等问题。

(四)农村卫生环境普遍较差

几乎所有的行政村都没有垃圾回收点,有部分农村家庭没有独立厕所,农村卫生环境不容乐观,整体上是脏、乱、差的局面。

(五)农村存在的陋习

现在有的村还存在赌博的现象,一到冬季就开始聚集赌博,有的甚至把一年的收入输光了还欠了很多外债。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村里你经常能看到十几岁的孩子在家干活,问到为什么不去上学时他们说“不愿意上”十几岁的孩子对问题的看法是简单的,这需要的是家长的正确的引导。

仍有少数村民现在还迷信,相信邪教,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

五、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发展农村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原则,理性发展、适度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2、搞好村镇规划,新农村要有新面貌。要有个像样的办公场所,要有农民的业余活动场所,要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农民兄弟们基本上按照城市的样子,规划自己心中的新农村。他们认为,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把农村卫生环境搞上去,干净整洁才是新农村应有的面貌;其次,做好村镇规划、产业规划和城乡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再次,搞好示范村和新村镇建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3、优惠政策要延续,幸福美景万年长。近三年,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农民在举双手赞成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衷心地希望国家政策能持久永恒,用持续稳定的政策来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好局面。

篇8:新田县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一、发挥方山田鱼和稻米的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方山乡四周中低山环绕,森林覆盖率高,水源涵养量高,积雨面积大,小溪流密布,常年流水不断,水质无任何污染,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灌溉系统。独特的地理环境极适宜田鱼的养殖和水稻的生长,田鱼和稻米也就成了方山的两大生态农业优势产业,也是方山农业发展的重点。

(一)提高特色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生产能力。

要继续优化方山田鱼的品种,提高田鱼的品质和产量,并稳步扩大田鱼的养殖规模,提高方山田鱼的生产能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方山乡稻田养鱼有7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方山农民养成了在稻田、房前屋后的水沟、水渠和水塘中养鱼的习惯,“有水就有鱼,田鱼当家禽”是对方山稻田养鱼的真实写照。独特的地方优良鱼种,清洁的山间泉水,天然食物的喂养,使得方山的田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独特,营养丰富,吃了以后能令人回味无穷,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深受顾客的青睐,目前的市场售价高达38元/公斤;用方山田鱼加工而成的田鱼干松脆可口,色泽纯正,馨香沁人,除销往宾馆酒店外,还远销欧美,目前的市场售价已达160元/公斤,但仍供不应求。因此方山的田鱼产业是一项非常有地方特色、有开发潜力和发展前途的产业。但笔者通过对方山田鱼生产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方山田鱼的生产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田鱼的生产周期过长,从鱼苗长成一斤左右的成鱼需三年时间,影响了田鱼生产的经济效益;二是方山的田鱼养殖还基本处于原始状态,田鱼养殖以单家独户为主,比较散乱,且养殖面积还有日益萎缩的趋势,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产量低下;三是部分村民为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用外地价格低廉的彩鲤冒充本地田鱼生产田鱼干,使田鱼干达不到本地田鱼干的品质要求,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又严重地影响了方山田鱼干的声誉。为此,我们必须着力优化田鱼的品种,依靠科技,在不影响方山田鱼品质、口味的前提下,提高田鱼种苗的纯度和产量,并培养产量高的田鱼品种,缩短田鱼的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要以田鱼养殖示范园区建设为龙头,加大对田鱼养殖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切实提高产量,努力实现田鱼养殖的产业化;另外,还要加强对农民诚信意识的教育,并加大对假冒方山田鱼及田鱼干的打击力度,维护方山田鱼的品牌和声誉。

(二)改善并优化方山水稻的品种结构,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方山稻田养植是一个经过几百年发展而演化成的微型生物圈,稻田施农家肥,鱼可以除草、松土、吃稻虫,水稻不需要施农药,由于稻田不洒农药,不施化肥,生产的稻米无污染,质软粒大,是纯天然的有机绿色农产品,深受市场的青睐,据调查,这种米在温州市场上畅销,最高售价达到8元/公斤,大大超出一般的稻米价格,效益显著。但目前仍有不少农民顾鱼失稻,管理粗放,产量低,且品种结构较为单调,一年只种稻一季,其余时间都让农田空闲,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特别是由于方山是华侨之乡,乡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已经出国打工或做生意,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些老人、小孩,劳动力严重缺乏,这更造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水稻生产用农民自己的话来说是只够自己吃吃,产量不高,水稻生产基本上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原始状态,很难形成规模效应。为此,我们必须积极推广优质抗病虫的水稻品种,积极推广双季稻,针对方山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可以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从外面引进能人,推行规模化经营,切实提高方山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二、充分发挥方山生态和石雕工业的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

(一)依托方山的生态优势,积极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

方山乡的生态旅游资源较丰富,地形地貌独特,自然山水风光优美。首先,方山特定的小盆地地形把方山隔成一个“世外桃源”,溪涧纵横,山泉飞瀑,隐耀其间,到处是潭潭清水,鱼光鳞鳞,使游客能真正体验到世外桃源的意境。其次,700多年的稻田养鱼成了方山特有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农民房前屋后都养鱼,形成了田头地角彩鲤欢跳的田园景象,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特别是2005年6月,在方山龙现(中国田鱼村)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亚洲唯一的“联合国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后,方山的稻田养鱼更是蜚声海内外,极大地提高了方山稻田养鱼的知名度,再加上龙现中国田鱼村的神话传说,对广大游客也有较大的吸引力;另外,方山的田鱼肉质细嫩,味道独特,吃了令人回味无穷,这也能吸引广大游客来方山赏鱼、尝鱼。再次,方山的南部还有海拔1106米的奇云山,山上有5000多亩的草甸,200多亩的高山湿地,这里草甸绵延,云雾缭绕,有江南之秀美,北国之风情,特别是阳春三月,呈现眼前的是“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动人画面,很有旅游开发价值。因此,充分挖掘、开发、利用这些独特的旅游资源,做好方山生态休闲旅游这篇文章,将会极大地促进方山经济的发展。

(二)利用方山石雕工业的优势,积极开发石雕工业旅游。

工业旅游是以现有的工厂、企业、公司及再建工程等工业场所作为旅游客体的一种专项旅游。工业旅游通过让游客了解工业生产与工程操作等的全过程,使其获取科学知识,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和行、吃、住、游等基本旅游享受,并能提供集求知、购物、观光等多方面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产品。目前,工业旅游作为新兴的专项旅游项目,因其文化性、知识性、可参与性、现场性等特点备受游客青睐,并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被誉为“朝阳中的朝阳”产业。工业旅游最早起源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如今,欧洲的“工业旅游”已相当红火,法国的“雷诺”、“雪铁龙”等汽车企业年接待游客都超过20万人次。我国的工业旅游起源于1999年初的海尔,现在国内工业旅游迅速升温,我们丽水的遂昌金矿从2003年起开发了以“探千古黄金迷、圆往昔黄金梦”为主题的黄金工业旅游项目,这是丽水市的首个工业旅游项目,效益显著。缙云的燕京仙都啤酒有限公司也正紧锣密鼓地在开发工业旅游。在青田,也有自己独特的工业———石雕业,石雕业在青田是龙头产业,且历史悠久,从考古和出土文物及有关资料判断,至今至少已有1700年的历史。青田的石雕精美绝伦,具有极高的观赏、收藏价值,早已扬名海内外,那么,这些精美的石雕艺术品又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用来加工石雕的叶腊石在地下是怎么形成的?怎么开采的?艺人们又是怎么把一块叶腊石加工成美妙的石雕工艺品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对广大游客来讲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而方山乡和邻近的山口镇都是青田有名的石雕之乡,中国石雕城也坐落在山口镇,青田石雕的矿石———叶腊石的主产地就在山口镇和方山乡的山体中,这里出产的封门清、灯光冻、黄金耀等叶腊石堪称中国奇石,名扬天下,并伴有动人的传说,还有这里的山体中采掘叶腊石的矿洞星罗棋布,并绵延到地下深处,对这些矿洞中已废弃的一些典型矿洞进行处理改造,完全可以成为观光旅游的好景点。总之,通过投资改造,把青田石雕从采矿、选矿到加工成精美石雕的全过程展示给游客,必将使广大游客大饱眼福,并能大大增强对青田石雕的认识,促进青田石雕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方山乡与山口镇合作,与有关企业、公司联合开发青田石雕工业旅游的前景十分广阔,对广大游客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并能极大地推动方山经济的发展。所以,方山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在总投资50多亿元的滩坑水电站于2009年全部竣工投产后,形成了一个库区长80公里、水域面积达70.93平方公里的巨大人工湖,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又一个理想去处,这对方山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巨大的带动作用,使方山旅游业锦上添花,能有效地克服以往旅游景点单一、贫乏的缺点。当然,无论是方山的生态旅游也好还是石雕工业旅游也好,目前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业的基础设施还极不完善,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还严重不足,政府对旅游业的开发也没有太多的介入。今后必须要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加大投入,加快旅游业的开发速度,尽快使旅游业成为方山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三、发挥侨乡优势,积极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国外转移

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就业压力很大,尤其在农村,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庞大。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转移的渠道主要有农业内部转移、非农化转移、城镇和城市化转移、乡镇企业转移、出国转移等,其中出国转移是一条一举多得的好途径。通过出国转移,既能减轻国内的就业压力,又能为国家创汇,更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青田过去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地形多山少水,可耕种的田地更少,为了生活,300年前青田人就有“排排秩走番邦”的传统,如今散布在海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田华侨已有20万人左右,归国侨眷也达20万人之多,在这里几乎家家都有人在海外闯荡,人人都有外籍亲戚,青田也就成了江浙一带非常有名的华侨之乡。方山乡是青田华侨的发源地,目前全乡有几乎一半的人口共计8000多人旅居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且出国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增加,是青田著名的“华侨之乡”,也号称“联合国乡”,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邻居带邻居,出国打工做生意,成了方山乡农民的传统,也是方山乡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出路,这也是一条有方山特色的农民致富之路。为此,我们必须积极鼓励农民出国,并努力简化出国手续,尽量降低出国的费用,积极为农民出国打工做生意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成功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国外的转移。

四、利用方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房地产业

方山乡位于青田县城的东南部,乡政府所在地离县城仅17公里,总面积37平方公里,毗邻中国石雕城所在地山口镇、青田的第二大镇温溪镇,另外还有仁庄镇等,按青田县的城市规划方案,该乡属近郊,如果青田县城到方山乡的公路改造拓宽,达到每小时70至100公里的车速,那么,从方山坐车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青田县城,特别是随着青田县城向山口镇方向的逐步扩张,方山乡离青田县城的距离将越来越近,与此同时,方山的东部又与温州市的瓯海区接壤,南部与瑞安市相连,因此,方山乡又被称为“温州的后花园”,区域优势十分明显。另外,方山乡境内四面高山环绕,四周山峰余脉向内部延伸,形成了大小不一的低丘缓坡和面积较大的盆地小平原。方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非常适宜于房地产业的开发,无论是开发公寓楼还是开发别墅楼,这里都是比较理想的场所,对房地产投资公司有较大的吸引力。与此同时,方山乡又是发展中的生态示范乡,这里的生态环境优良,全乡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0.95%,空气清新,基本无工业、噪声污染,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境内溪流密布,水系众多,水源充足,水质甘洌,有“世外桃源”之美称;此外,此地又是青田有名的华侨之乡、小康之乡,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是休闲居住养生的理想天堂,对广大购房户也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笔者认为促进方山房地产业的发展将是方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个新亮点。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房地产业在方山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也十分落后,目前已启动的只有一个占地面积5.65公顷、规划建设55幢别墅、可容纳1 132人居住的方山乡小康生态示范住宅区建设项目,为了进一步推动方山房地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方山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要对公路、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同时,还要着手对方山的房地产开发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并加强宣传力度,尽快让方山这个天然的居住天堂被更多的房地产投资公司和购房户所认识,推动方山房地产业的迅速崛起。

总之,我们只要抓住机遇,发挥方山优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方山的明天肯定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方山乡人民政府.中国田鱼村休闲渔业带验收资料[Z].2007.

[2]方山乡人民政府.青田县方山乡水产养殖示范区材料[Z].2008.

上一篇:消防班长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初中好句好段摘抄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