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学重点

2024-08-08

医院管理学重点(通用8篇)

篇1:医院管理学重点

1.【简答】构成一所医院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医院应有正式病房和一定数量的病床设施,应有能力对住院病人提供合格与合理的诊疗、护理和基本生活服务。(2)应有基本的医疗设备,至少应设立药剂、检验、放射、手术及消毒供应等医技诊疗部门。(3)应有相应的、系统的人员编配,包括卫生技术人员、行政和后勤人员等,各类人员分工协作,以构成整体医疗功能。(4)医院应具备基本的医疗、休养环境及卫生学管理制度。同时,也应有相应的工作制度与规章制度,包括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等。

2.【填空】按照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层次,医院可分为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

按照运行目标,可分为营利性医院、非营利性医院。3.医院的性质:福利性、生产性、经营性。

医院的功能:医疗、教育、科研、预防和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简答】医院的工作特点:(1)医院必须以医疗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2)医院工作的科学性和技术性。(3)医院工作的整体性和协作性。(4)医院工作的随机性和规范性。(5)医院工作的时间性和连续性。【简答】医院的发展趋势:(1)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2)专业分工精细和多学科协作。(3)医疗设备先进和医院建筑的现代化。(4)医院从医疗型逐步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化。(5)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6)重视人才建设,大力培养专业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

4.医院直线参谋组织:示意图:

优点:保证医院内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和管理,避免多头指挥和无人负责的现象。同时有一套职能部门和人员,作为直线指挥人员的参谋助手,因而能对本组织内部的活动实行有效的管理。比较适用于中等规模的医院,我国的区、县中心医院等二级医院绝大多数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形式。

5.【简答】医院病床设置的原则:合理布局的原则;适应社会需求的原则;服从医院等级的原则;效益与动态管理的原则;保证重点反应特色的原则。

6.【简答】医院人员编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功能任务定位的原则;结构合理的原则;低投入、高产出的原则;动态发展的原则。

7.【简答or填空】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人员教育;人员考核;人员奖惩;劳动人事统计和人事档案管理。

【填空】人事管理的基本原理:能级管理原理;互补原理;激励原理;相关原理;动态原理;行为科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8.【填空】岗位设置的原则:(1)按需设岗、因事设岗;(2)合理结构的原则。

【简答】岗位设置的方法:(1)分析医院的服务功能(2)按服务功能分类,确定需要设立的部门(3)按各部门的学科构成与管理职能要求分类,设立岗位(4)明确岗位的人员数量与结构要求(5)明确岗位责任制(6)建立各级各类人员的管理制度。

【简答】人员配备的原则:(1)因事设人(2)责、权、利一致(3)用人所长,扬长避短(4)合理流动,人尽其才。9.【名解】人力资源开发:是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知识,经过有目的的培养教育和组织协调,发掘、发展和利用人员的智慧、知识、经验、技能和创造性,使之得到充分发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10.【简答】培训的原则:(1)全员培训和重点提高相结合的原则(2)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3)目前需要和长远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11.【简答】领导与管理的联系和区别:联系:从范围上来说,领导属于管理的一部分。领导与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领导是管理,是管理的高级形式。管理比领导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其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活动对象上,管理的对象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方面,而领导的重点对象是人;(2)从功能上来看,管理活动包括对未来的预测、目标的选择、战略的制订、资源的分配、人员的激励、工作的考评等,即所谓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协调三大功能。而领导只是管理的一个功能,即主要针对机构成员的作为,如提高士气、调解纠纷、创造良好的工作气氛等,其中主要涉及人的因素。所以说,管理者并不一定都是领导者,有些管理者如果缺乏领导才能,不善于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则他只能被认为是一个管理者而不是真正的领导者。从长期的角度看,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同时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12.【名解】医院的医疗管理:是指对医院医疗活动全过程所进行的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使之经常出于应有状态,并对变化了的客观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达到最佳医疗效率和医疗效果的目的,是完成医疗任务的重要手段,是影响医院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

【简答】医院医疗管理的基本原则:(1)病人第一的原则,即一切从病人需要出发;(2)安全有效的原则,即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3)首诊负责制原则,即对首诊病人做到及时、认真、负责;(4)重点加强的原则,即对重点病人,如急症、重症、疑难病人做到重点保证。

【简答】门诊工作的特点:(1)病人集中并且流量大(2)门诊医生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时间短暂(3)门诊工作是保证医疗质量的第一个关键环节(4)就诊环节多而复杂(5)门诊是方便而经济的医疗服务方式。

13.【简答】急诊科的特点:时间性特别强;随机性比较大;病种涉及面广及专业性强;任务重责任大;医疗纠纷多。

14.【简答】住院诊疗管理的特点:(1)以病房管理为中心设计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2)以三级医生结构为核心,医疗业务活动为重点的管理体系(3)医疗功能的连续性、协同性、系统性、综合性(4)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反馈调节作用明显。15.【名解】ICU:是指把需要特别诊疗和护理的急重危病人,集中在一个专治的病区或病室,采用专门的诊疗技术和仪器设备,实施加强诊疗、护理和监视的一种过渡性诊疗组织形式,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16.康复科的管理要点:(1)加强对康复科的领导和建设(2)抓好康复专业人员的培训(3)搞好与其他临床科室的协调性(4)抓好社区康复工作。

17.【填空】从护理学科的实践与研究的角度,现代护理专业发展可以概括为3个阶段: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

18.【名解】WHO对护理管理的定义是: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及社会活动的过程。

19.【填空】从工作实施角度,护理管理可以大致分为3个主要方面:护理行政管理、护理业务管理、护理教育管理。

20.【填空】护理人员绩效考评的原则:与工作相关原则;公开化原则;标准化原则、激励原则、沟通原则。

21.【名解】护理质量:是指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技术性服务和生活照顾服务的效果,以及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程度。

22.【名解】护理医务技术管理:是对护理工作的技术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使护理技术能够准确、安全、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服务,达到以优质、高效为目标的管理工作。

23.【简答】医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1)树立病人至上,质量第一,费用合理的原则(2)预防为主,不断提高质量的原则(3)系统管理的原则,强调全过程、全部门和全员的质量管理(4)标准化和数据化的原则(5)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

24.【填空】医院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一般分为3层:医院质量自主管理、科室和部门质量管理小组、院级质量管理组织。

25.【填空】PDCA循环是指计划、执行、检查、总结。26.【简答】PDCA循环的8个步骤:(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3)从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4)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制订质量改进的计划(5)执行计划,按预定计划和措施分头贯彻执行(6)检查效果,把实际工作结果和预期目标对比,检查计划执行情况(7)巩固措施,把执行的效果进行标准化,制订制度条例,以便巩固(8)把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27.【论述】医疗安全的重要意义:(1)医疗安全是实现优质医疗服务的基础。优质医疗服务的基础是医疗安全。医院的优质服务是要全面满足患者及其他服务对象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文明服务需求的全方位质量要求。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基础组成部分。同时,医疗的不安全会损害社会对卫生系统的信任,降低病人的满意度,而且会带来卫生费用的浪费。(2)医疗安全是患者选择医院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医院之间竞争的加剧,医院要争取病人,首先要保证有经得起选择的医疗质量。而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首要质量特性,一旦出现医疗不安全,病人的需求就不能得到满足甚至“等于零”。(3)医疗安全是保证病人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病人的生命健康权是病人的重要权利。医疗的不安全是对病人生命健康权的损害,只有实现了医疗安全,病人权利的实现才有可能。(4)医疗安全能产生高质量的医疗效果。医疗保健活动可能产生正反两方面截然不同的结果,它可能使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亦可能朝着不好的方向转化。无论何种结果均是多种因素作用于医疗活动的效果。而医疗不安全因素可使治疗效果向反方向发展,也可终止正方向的发展。医疗安全和医疗效果是并存于医疗活动中的因果关系,没有完整的医疗安全措施,要取得良好的医疗效果是不可能的。(5)医疗安全直接影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由于医疗不安全带来延长病程和治疗方法复杂化等后果,不仅增加医疗成本和经济负担,有时还发生医疗事故引发医疗纠纷,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影响医院的社会信誉和形象。(6)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直接影响医院内部保健管理。医疗安全除保障病人的人身安全外,还包括医院从事医疗护理及医学工作技术等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医疗场所的各种污染、放射性危害、物理化学有毒制剂等也会对院内工作人员和社会群体构成危害。只有健全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工作人员健康,更有效发挥医院的功能。

28.【简答】影响医疗安全的主要因素:医源性因素;医疗技术因素;药源性因素;院内因素;设备器材因素;组织管理因素。

29.【名解】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患双方之间因患者对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不满意而与医方发生的争执。

【简答】医疗纠纷可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30.【论述】医疗纠纷的原因:医疗纠纷发生无职称、职务限制,因此应强调有的放矢,减少并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是迫切需要的,原因归纳有以下2类。

(一)医院及医务人员方面的原因

1、制度执行不严。医务人员对相关制度缺乏认识,上班时间脱岗,医疗文献、原始资料保管不善,病历书写不及时、不规范。交接班制度不严,特别是节假日期间,重症病人交代不清,造成隐患。

2、医院内部管理欠缺。医院设备配备不齐,医务工作者自身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医疗水平不高,人为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3、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法律规定,患者对疾病有知情权,然而,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缺乏认识,对于一些并发症没有预见性,一些预防性用药或检查不能理解,认为是乱开单、乱收费。还有处理医疗纠纷时的“举证倒置”,使医生不得不全面检查以保留证据,致使患者及家属对医生产生怀疑,甚至不配合治疗,从而引发矛盾。

4、医疗单位之间协调不够。有些诊所一味追求疗效和效益,诋毁、打压邻近的正规医院,还存在严重的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许多患者都是在当地诊所治疗效果不佳才转入正规医院治疗,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疗效差、疗程长,加上患者经负面洗脑,心理上对医院产生挑剔、抵触情绪,出于应激状态,医务工作者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纠纷。

5、医疗保健制度不健全。

6、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医疗环境不理想,加上工资福利待遇不到位,直接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了生存,迫于无奈,在职人员转行、跳槽,搞第二职业不在少数,导致思想涣散,消极怠工。

(二)病人或家属方面的原因

1、缺乏医学知识和对医院规章制度不理解。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不够了解,认为进医院如同进商场购物,付费就能买到中意商品,不知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对疾病的治疗结果可能不一样。一旦疾病愈后不好或出现并发症,患者家属便把所有责任强加于医院而引发医疗纠纷。

2、病人及家属不良动机造成的纠纷。极少数病人及家属企图通过吵闹来达到某些目的(经济利益)。

3、病人对医学的期望过高。有些疾病会遗留后遗症,但病人及家属把此责任归于医生身上,因而引起了医疗纠纷。

31.【简答】认定医疗事故必须同时具备下列4个条件:

1、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行为的违法性。

3、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4、过失行为和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2.【名解】外源性医院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遭受医院内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33.【简答】医院感染的危害:危害人群健康;降低医院工作效率;造成资源浪费;妨碍先进技术的发展。

34.【名解】医院感染发病率:是指一定时间内出于一定危险人群中,新发医院感染病例的频率。

医院感染发生率=同期新发医院感染例数/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

【名解】医院感染病死率:是指某种医院感染的全部病例中因该感染死亡的病例数的比值,反映了医院感染的严重程度。

医院感染病速率=因该感染而死亡的例数/某医院感染的病例数 * 100% 35.【简答】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提出以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

1、严格掌握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2、使用过程中监测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3、预防用药及联合用药要慎重。36.【简答】医院科研的意义:科研是促进医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学科建设与发展、培养医学人才的必要措施,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水平、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增进人民健康。

2、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3、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和提高医院学术地位。

4、促进医学科研成果转化。

【填空】医院科研的特点:安全性、复杂性、社会公益性、多学科交叉性。

【名解】纵向科研任务: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项目,包括国家、部门和专业发展规划中确定的科研任务,或主管部门根据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和在防病治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点提出的科研课题。

【填空】医院科研的必要条件:科技人员、科研基地与场所、实验技术装备、科研经费。37.【简答】选题原则: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必须以学科发展为目的,与学科主攻方向相一致。

2、要有创新性。创新应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或是已有研究工作上的再创造,包括新发现、新设想、新见解,也可以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或开拓的新领域。要防止低水平的重复。

3、要有科学性。要符合客观规律,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4、要有先进性和可行性。

38.【填空】医学教育的三个阶段:医学院的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

39.【填空】信息的基本特征:无限性和相对性;时效性和时滞性;可存储性和可传输性;共享性。

40.【简答】医院信息的特点:

1、信息的类型多样且复杂。不仅包括病人生理方面的信息,还有心理、社会、家庭等方面的信息。

2、信息获取比较困难。

3、信息往往不太准确。

4、时效性要求高。

5、医院信息要求连续性。

41.【简答】信息对医院的作用,主要由以下4个方面。

1、信息是医院管理必要的资源。

2、信息是医院计划决策的依据。

3、信息是医院管理中组织和协调的手段。

4、信息是医院管理中有效控制的工具。

42.【名解】医院信息系统:是利用先进的电脑技术和网络通信手段来实现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应用和反馈,并在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支持医院全方位的运作,包括医疗、教学和科研。

43.【论述】医院信息系统的作用。具体地说,医院信息系统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质量表现在7个方面。

1、管理信息系统能极大地提高医院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仅工作人员处理这类事情的速度加快,而且其正确性、完整性、连续性、共享性和传输速度都能得到很大提高。

2、医院信息系统为医院管理的科学化、数量化提高了技术保证,可以使各种先进的管理控制技术得以应用在医院管理实践中,从而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发展。

3、临床医学信息系统使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诊疗工作更加准确、及时和富有效率。

4、医院信息系统增加了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可以有效杜绝各种资源浪费等不合理现象,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

5、医院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对信息的利用能力,从而使医院最高层决策者有可能掌握医院全面情况,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减少内耗。

6、简化医院内外信息传报工作。

7、促进教学和科研。

44.【名解】病案:是医务人员记录疾病诊疗过程的文件,它客观地、完整地、连续地记录了病人的病情变化、诊疗经过、治疗效果及最终转归,是医疗、教学、科研的基础资料,也是医学科学的原始档案材料。

45.【填空】病案管理的任务:病案集中、整理归档、保管供应、统计分析、制定规章制度。46.【简答】医院统计工作的作用:

1、医院统计是制订医院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

2、医院统计是医院实行科学管理的主要工具。

3、医院统计是医院工作检查和监督的手段。

4、医院统计是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

47.【论述】医院药事管理的任务。

1、是以药学为主体,结合临床医学,运用医院药事管理学的理论,指导规范医院药事管理的实践活动,从采购、制剂、质控、调配、分发等环节控制医院内所使用的药品质量最优,确保药品疗效,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

2、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医院药事组织机构、人才机构的优化,研究提高医院药学技术人员的素质。

3、运用系统化、信息化、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医院药事信息及管理现代化。

4、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医院药品的营销、管理、配发的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案,维护病人和医院利益。

5、依据法学和行政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建立健全医院药政法规和监督管理体制。

48.【填空】财务管理的目标:结余最大化、资产要保值增值、事业基金积累越多越好。49.【简答】医院财务管理的原则:

1、资金合理配置原则

2、收支平衡原则

3、成本效益原则

4、收益与风险均衡原则。

50.【填空】编制预算的原则:政策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

51.【简答】医院建筑的原则:

1、医院建筑要与防止交叉感染的要求相适应。

2、医院建筑要与综合性多学科的机构相适应。

3、医院建筑要与病人需要的休养环境相适应。

4、医院建筑要与医院功能相适应。

5、医院建筑要与医院工作日夜不间断的特点相适应。

6、医院建筑要与医院设备相适应。

52.【简答】现在医疗设备的特点:

1、医疗设备技术上的综合化程度提高

2、医疗设备的技术更新周期缩短

3、医疗设备的结构一体化、操作自动化

4、医疗设备的性能、价格比提高。53.【简答】医院设备管理的原则:

1、动态管理原则

2、系统管理原则

3、经济管理原则

4、开放协调原则。

54.【填空】医院后勤工作的基本特点:连续性、技术性、社会性、经济性、安全性。

篇2:医院管理学重点

一、了解

我国医院后勤管理的发展趋势

后勤管理的经济性

临床路径

医院经营的特点

医院组织结构

医院的组织结构类型

二、掌握

利益相关方:

医院文化

标杆对比

成本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医院经营管理

继续医学教育

竞争战略规划中必须考虑的五种竞争力量 简述医院后勤服务和后勤管理的任务和要求 医患关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简述目前我国医疗纠纷现状和常见的处理途径 医疗设备管理的原则

医疗废弃物处理的指导原则

医院财务管理主要职能

篇3:抓好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管理

1 履行管理职责、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1.1 每季度组织召开感染管理委员会例会扩大会议, 即委员会成员及其余科室主任、护士长均要求参加, 最大程度发挥每次召开会议的作用和效率。

1.2 感染管理科负责会议组织工作, 确定例会议程, 筹备相关资料。

1.3 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监测、质量控制及对临床指导工作。通报当季医院感染监控信息, 分析监控结果、研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具体解决医院感染管理实际问题。

1.4 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 及时健全、修订我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及预防控制措施, 上报委员会讨论、通过。如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暴发流行期间, 修订和健全了我院发热门 (急) 诊、甲型H1N1流感隔离留观室与隔离病区消毒隔离制度, 隔离病区物品传递流程, 隔离病区区域工作细则, 隔离病区内影像科、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急救车消毒隔离制度, 为隔离病区各区制作、张贴防护用品穿戴、脱卸流程。为全院各科及隔离病区每人下发《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 方便大家学习掌握。

1.5 根据医院发展规划, 参与新建、改建部门的布局、流程等审核工作。如对血透室、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新生儿病房等建筑布局进行不同程度调整, 逐步符合感染管理要求。

2 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培训

2.1 每年至少2次的医院感染知识全员培训, 在执行计划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时间和课题。

如去年疫情流行, 先后进行了"手足口病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每次培训后均要通过相关知识考试, 使全院职工人人重视医院感染、从我做起抓医院感染。

2.2 针对不同专业的工作人员, 要进行"小讲课"。

如新来院人员的院感知识岗前培训;急救车队人员的消毒隔离与防护技术知识培训;卫生工勤人员不同病区清洁消毒知识及防护技术的培训;深入隔离病区指导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

2.3 科室医院感染知识业务学习各科院感监控小组组织全科人员, 每月一次, 进行医院感染知识业务学习。

感染科统一安排培训内容与进度, 要求各科按时保质完成并做好记录。季度考核抽查提问工作人员。

2.3 注重学习、掌握国家新规范。

作为专职人员, 自己首先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而参加卫生部、省厅等举办的相关医院感染培训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3 医院感染监控工作

3.1 我院为省厅医院感染网络直报单位之一, 在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实际发病率调查基础上, 每年进行一次现患率调查;

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我院住院患者结构中肝硬化及恶性肿瘤等高危人群占较大比重, 在相关科室开展肝硬化及恶性肿瘤患者前瞻性监测, 重点监测放疗、化疗及白细胞减少患者和置管术后患者。

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 严防多重耐药菌扩散。每检出一例多重耐药菌, 要求检验科同时报院感科和相关临床科室。感染科均及时督促、检查相关科室执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的情况。

3.2 按照卫生部规范要求, 结合我院诊疗工作, 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控工作。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项目, 由院感科负责采样、送检;环境卫生学监测, 在科室按规定周期常规进行监测的基础上, 医院感染科不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抽查监测。所有检验结果, 检验科均首先报告院感科。凡检验结果不合格的项目, 院感科及时与相关科室共同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进行反馈监测、直至合格, 即执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3.3 定期发布医院感染监控信息医院感染科每季度定期向全院发

布医院感染监控信息, 将全院及各科医院感染发病情况, 发生部位分布状况, 不同类型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 感染病例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以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汇总分析, 要求采取的防控对策与措施, 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特点及药敏结果等反馈给广大医务人员。并利用委员会例会 (扩大会议) 等平台进行广泛交流、互动提高, 使我院的感管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更具实效性。

4 重点科室规范管理

近期卫生部及省卫生厅相继颁布了《血液透析质量控制标准》、《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对照标准, 结合医院实际, 逐步规范各个重点部门的工作。

4.1 消毒供应室对照医院消毒供应室三项强制性规范, 逐步改进我院供应室工作。

4.1.1 进一步完善各区各室各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4.1.2 建筑要求: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 检查、包装、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去污区, 检查、包装、灭菌区设人员出入缓冲间;其洁具间均封闭式设计。

4.1.3 外来医疗器械尤其是手术器械由供应室统一清洗、消毒、灭菌处理。

4.1.4 完善质量管理追溯制度, 要求每个灭菌包外注明完善的6项信息。

4.1.5 灭菌物品包装, 在原硬质容器外加包布, 两层两次分别包装。不用布袋包装, 不捆扎包装。

4.1.6 停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植入性物质。

4.1.7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生物监测执行每周一次。

启用快速生物监测仪, 对灭菌植入性器械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方放行。

4.2 手术室

4.2.1 进一步规范入室转身换鞋流程及更衣流程。

4.2.2 术后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拖鞋等物品放入指定位置。清洁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重点放在手术室工作人员自身执行不严格这一薄弱环节。

4.2.3 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因手术需要外带的设备、仪器, 检查、清洁、消毒灭菌处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

4.2.4 规范连台手术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4.3 血液透析室

4.3.1 严格划分三区, 规范了清洁库房、污物处理间、配液间的设置。

4.3.2 重新修订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相关标准操作规程等。

4.3.3 开展规范的水处理系统监测:

4.3.3. 1 应用标准试纸每周进行水的硬度检测。

4.3.3. 2 应用残余氯测试纸每周进行活性炭检测、每天消毒水处理系统后进行残余氯测定。

4.3.3. 3 每季度对透析用水进行内毒素检测。每月对透析用透析液进行细菌培养。

4.3.3. 4 每年一次对透析用水进行化学污染物监测。

4.3.4 规范了水处理系统维护检测及记录。

4.3.5 配备了配液自动搅拌桶, 减少微生物污染。

4.3.6 透析机的消毒剂 (次氯酸钠) 和除钙剂 (冰醋酸) 使用新规范要求的医用制剂。

4.4 其它医院感染重点部门

对口腔门诊、口腔修复、妇科门诊、人流室、新生儿病房进行改造的建筑布局进行了卫生学标准的审定, 使其布局、流程更趋于合理、更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隔离病区严格划分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 各区间设立缓冲间, 污物通道、工作人员通道、病人通道不交叉。

5 医疗废物安全管理

在我院的医疗废物三级管理体系中, 院感科作为医疗废物的管理和督导部门, 严格履行职责。考核、检查、指导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交接运送、暂时储存、清洁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以及职业安全防护等各个环节的制度落实和日常执行情况。

6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和消毒药械的管理

认真履行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和消毒药械的购入、存放、使用、回收、处理环节的监督检查职责。购前对产品证件进行审核, 合格有效方准购入, 即采供科与院感科先后互达"购入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药械证件审核通知单"、"购入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药械证件审核意见单"。使用中, 在证件到期前3个月即向相关采供科室报送"索证通知单", 要求及时索证。日常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采供科室库房及使用科室检查、督促各个环节的管理。

7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制度及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评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每季度对照《质量考评标准》进行全面考核评分、奖罚兑现、一对一书面反馈、提出整改要求;要求科室定出措施、限期整改;对整改情况要追踪落实, 即执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全院考核情况汇总分析》通报并下发至各科。

每月对手术室、分娩室、ICU、血液透析室、口腔科、内窥镜室、供应室、各科治疗室等重点部门进行不定期抽查。同时根据实际情况, 对有关项目进行针对性、连续性的重点检查, 如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灭菌前清洗质量的检查;医师无菌技术操作检查;手卫生规范的执行;隔离防护措施的执行等项目。督促改进与落实。检查情况每周在护士长例会、科主任例会上通报。

参考文献

[1]赵春兰, 李素英, 黄晶.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7) :851.

篇4:医院管理学重点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重点

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是医院了解人才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医院科学、合理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记录了员工的个人成长经历及德能勤绩的表现状况,这对医院管理部门合理调配人员,挖掘人才资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笔者结合公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实践,就当前新形势下公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管理工作重点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了解医院档案管理现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前公立医院往往更加重视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医院很少顾及到要充分利用人事档案信息来发掘人才,进行科学的人员调配。大部分员工也不甚了解档案的重要作用,认为人事档案管理主要是进行档案的保存和查阅。

此外,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也是制约医院更好地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因素之一。医院的人事档案所涉及到的个人隐私和工作调配及个人利益关系,是一项专业性与机密性都很强的工作。而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是由未经过正式档案管理培训的普通人事管理人员来兼职完成的,不能胜任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更是无法运作,这就造成档案管理人员思想上的懈怠,从而影响了医院专业队伍的建设水平。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和资料内容也不够规范。随着当前人事制度的改革,医院人员流动性较大,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及时修正,医院也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这就使医院在档案管理中产生一些疏漏。由于历史原因,人事档案收集的资料填写不规范,个人信息不全面,甚至出现改动档案信息的现象,这些都造成了人事档案内容不可靠,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等问题。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面对的工作内容包括医院管理的诸多方面,因此也要在牢固掌握档案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综合医院特点,将医学、人事管理学、计算机等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学习与应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了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甚至对整个医院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医院要注意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进行全面的培训和提高,提升工作人员素质的途径可以有:①定期进行职业培训,掌握最新管理理念。医院应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基础知识更新,结合地方院校及社会机构进行工作人员的定期教育;②优化进行思想指导,树立全面服务心态。思想的先进关乎到工作效率,也对其自身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意义重大;③强化公文写作练习,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基础。档案管理应注重专业的特点,把文化素质不断提升。

医院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人事档案信息由传统的人工调阅转化成微机管理,逐渐实现人事信息大数据存储和资源共享。同时,医院要创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微机检索个人信息,并逐步扩大档案信息涵量,为医院的干部聘用、人才配置提供可靠的数据,提高医院人事调配的公正性和可靠性,做到人尽其用。比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整理出一套操作性较强的规划资料。这一资料要尽量做到有理有据,清晰明了,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医院的发展壮大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健全医院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材料内容

公立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头绪多、业务杂,若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就会缺乏规范性。我们要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把人事档案管理纳入到医院的管理考核范围。医院应当根据国家的《档案法》制定出适合本医院的岗位责任制和人事档案制度。做到查阅档案有记录,档案、材料出入均有据可查。当前本院进行的动态化管理就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动态化注重人才每个阶段的真实情况记录,例如对某科室主治医师的档案记录从其个人特点包括医德医风、工作风格等方面和技术特点包括研究成果、技术专长等方面进行记录。全面动态管理是将职工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实行动态化记录,能查阅到真实的工作状态。

档案的收集是档案管理的起点,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收集时应该注意材料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注意及时归档。医院的人事档案种类繁多,其中包涵个人履历、职称、学历、政审等项目。在材料收集时档案管理人员要注意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对缺少的材料要及时追补,对收集到的新材料应该注意严加鉴别。同时,还要熟悉归档范围,对那些不规范的档案材料要限期纠正,对不属于归档范围的材料及时退回有关部门,档案不可丢失,不可积压。档案管理人员对收集到的人事档案材料在进行严格鉴别后及时归档,做到装订整齐、严格管理、防止篡改,确保人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人事档案材料内容符合规范,达到要求。

总而言之,新时期的公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及时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各项素质。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开发人事档案的信息资源,为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从而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医院的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淳.新时期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点的探讨[J].现代医院,2014,(6):148-149.

[2]刘瑞凤.关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3):208-209.

篇5:医院管理学重点

一、着力改进医院服务

重点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双提升”等活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强化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保障医疗安全。

(一)加大临床路径管理。根据《卫生部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大全市二级医疗机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力度,进一步扩大实施临床路径的覆盖面和病种范围。

(二)大力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引导我市医疗机构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及有条件的民营医院要开展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估,进一步提高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应用水平。

(三)加强护理服务内涵建设,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一是改进护理工作模式,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深化护理专业内涵,继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力争2015年在全市所有二级医院,全部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二是继续开展护理管理岗位人员培训、专科护士培训,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四)抓好出院患者回访中心建设。加强二级医院患者回

— 1 — 访中心建设,设置专门办公场所、专职人员,建立专门的管理、工作、语言规范、奖惩等制度。对出院患者要100%进行回访,回访成功率不低于70%,并逐步提高回访成功率。

(五)全面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重点在人才培养、技术帮扶、医院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鼓励二级医院建立整合型医疗团队,探索建立以疾病或系统为导向的医疗服务模式。按照既定的对接关系,选择2个以上优势专科,派出相应专家,在受援单位开展义诊活动,使居民就近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二、强化医疗服务监管

重点严格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一)强化医疗机构准入与日常监管。依法依规强化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变更、校验管理,规范实施现场校验,组织开展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校验工作的督导检查。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专项检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培训,进一步强化依法执业意识,探索建立基层医疗机构监管长效机制。

(二)强化执业医师和护士准入与管理。依法加强医师注册、执业、定期考核全程管理。进一步完善医师定期考核制度,— 2 — 客观评价医师执业情况。严格护士执业注册和执业行为管理。严肃查处医师、护士违法违规行为。

篇6:2013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点

院感科在新的一年里,感染管理科仍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病人安全为目标,认真履行业务指导及管理职能,抓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结合医院现状更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通过对重点部门、重要环节的持续改进推动全院的院感工作向前发展,为医院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重点工作以下3个方面:

1、针对卫生部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认真查漏补缺,完善相关资料和记录。特别对重点科室手术室、ICU、血透、供应室、输血科、产科应进一步抓规章制度的落实,重

点环节、重点流程的动态的监督,重新完善落实各项消毒管理制度。

2、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感染监测规范》,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加强手术室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ICU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细菌耐药性监测,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3、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按照手卫生规范,将加大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监管,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提高人人参与控制,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执行力。

医院感染管理科

篇7: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重点学科建设是增强医院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医院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各级重点学科建设,规范重点学科管理,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优化资源配置,巩固和发展学科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推动学科快速发展,促进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水平提高。

第三条 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形成梯队合理的学术队伍,具备一定优势和配套合理的实验室条件,具有承担、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并在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逐步成为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开放型医疗、教学和科研基地。

第四条 重点学科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和院级重点学科。

医院根据中长期发展目标制定重点学科建设规划,有计划、合理地培养一批院级重点学科,争取通过3~6年的规范建设,建成更多的校级、省级重点学科,并力争使部分省级重点学科达到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的标准。

第二章 申报和评审

第五条 重点学科申报和评审每3年开展1次,以二级或三级学科为申报单位,原则上从硕士生培养点或联合培养点中择优选择。

医院鼓励相关学科(科室)交叉联合,共同申报。第六条 院级重点学科的申报条件:

(一)有2个以上稳定的科研方向,有较明显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二)学科带头人在该学科领域中有一定声望,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硕士生导师资格,年龄一般在52岁以下;

(三)学术队伍的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一般要求有2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和3~5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高学历的学术骨干比例较高;

(四)长期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已培养过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得到社会好评;

(五)目前至少承担2项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科研经费5万元以上;近3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0篇,曾经出版专著,或获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第七条 校级重点学科的申报条件,按照学校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第八条 省级重点学科的申报条件:

(一)已被确认为院级或校级重点学科且经过至少3年以上 重点建设;

(二)有3个以上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形成了明显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三)学科带头人在该学科领域中有较高声望,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资格,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

(四)学术队伍的学历、年龄和技术职务结构合理,一般要求有3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其中至少1名在50岁以下)和6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其中至少1名在45岁以下),高学历学术骨干比例较高。

(五)长期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已培养2届以上硕士生或博士生,毕业生得到社会好评,近3年来获得过省级以上教学(教材)成果奖;

(六)目前承担至少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科研经费10万元以上;近3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5篇,曾经出版主编专著和获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第九条 凡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的学科,均可向医院提出申报院级重点学科,医院组织专家评审后予以确认;凡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的学科,均可向医院提出申报省级重点学科。校级和省级重点学科的推荐工作,由医院根据重点发展方向、学科水平与贡献进行初审后择优向上级部门推荐。

第三章 管理组织

第十条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是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组织。

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总体部署和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学科建设计划和管理措施并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各重点学科的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学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十一条 各重点学科须成立由学科带头人任组长的学科建设小组,负责本学科建设的日常工作,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

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硕士生导师资格,德才兼备,作风正派,治学严谨,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学术造诣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

第四章 运行管理

第十二条 重点学科建设实行目标管理,鼓励竞争,优胜劣汰,滚动建设。

各重点学科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科学制定每阶段目标和周期建设总体目标,并根据评价体系进行自我考评。

第十三条 被确认重点学科的,须填写《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书》,明确学科总体学术水平发展目标,列出逐年建设目标和量化指标。

第十四条 重点学科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学科带头人拥有学科内部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确定 主攻目标,带领全体成员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力争在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标志性成果;注意选拔和培养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第五章 目标管理 第十五条 医院根据重点学科等级和医院发展要求,分别向各重点学科提出周期目标和目标。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形成特色诊疗项目和特色专科。

第十六条 院级重点学科除完成医疗、教学任务外,还应完成以下具体目标:

(一)每2年至少申报并获批厅级以上课题1项,或获得厅局级以上科技奖1项;

(二)每年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篇以上;

(三)每2年至少举办省级以上学术活动1次;

(四)每2年至少获得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奖1项。第十七条 校级重点学科除完成医疗、教学任务外,还应完成以下具体目标:

(一)每2年至少申报并获批厅级以上课题1项,或获得厅局级以上科技奖1项;

(二)每年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篇以上;

(三)每年至少举办省级以上学术活动1次;

(四)每2年至少获得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奖1项。第十八条 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除完成医疗、教学任务外,还应完成以下具体目标:

(一)每年至少申报并获批厅级以上课题1项,或获得厅局级以上科技奖1项;

(二)每年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篇以上;

(三)每年至少举办省级以上学术活动1次;

(四)每年至少获得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奖1项。第十九条 各级重点学科经过3年建设,应达到该级重点学科建设要求的预期目标,并取得较明显的标志性成果。

院级或校级重点学科经过3年的建设,应达到省级重点学科申报条件指标。

省级重点学科经过3年的建设,应达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标准并通过评估验收,创造申报上一级重点学科的条件。

第六章 经费及管理

第二十条 重点学科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医院匹配经费、横向学科建设经费及学科自筹经费等。

对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医院按上级拨款1:1~2的比例给予配套经费;院级重点学科由医院拨款建设。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标准为:每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培养周期投入不少于200万元;每个校级重点学科、医院重点学科1个培养周期投入不少于100万元。

科研业务经费标准为:省级重点学科每年10万元,校级重点学科每年5万元;院级重点学每年3万元。

医院建立学科建设专项经费管理账户,经费按下拨。第二十一条 学科建设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

(一)仪器设备费,是指用于重点学科建设所需仪器设备的购置、安装、运输以及相应配套软件费用等。

(二)实验室修缮费,是指用于改善实验室条件的修缮费用。

(三)科研业务费,是指以申请省部级以上课题为目标的前期预研经费,以及从事本学科有前景的重大科研课题的补充费用等。

(四)图书资料费,是指购置本学科所需的有关图书、杂志、资料检索等费用。

(五)人才培养费,是指用于学科业务骨干在科研项目上所需的进修和培训费等。

(六)学术交流费用,是指用于承办学术会议、邀请本学科知名专家讲学及参加学术会议的费用等。

(七)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必需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二条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应遵循“突出重点,保证必需,避免重复,注重实效”的原则,确保专款专用。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由学科带头人按计划支配使用,同时须接受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重点学科的经费报销按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第七章 检查评估与奖惩

第二十三条 重点学科建设以3年为1个周期。每年进行1次年终总结检查及考评,每3年进行1次验收评估。

对完成学科建设任务,达到评估标准的重点学科,滚动进入下一期建设;对管理不善,达不到学科建设规划及计划要求者要予以警告;检查不合格者,限期整改;验收评估不合格者,暂缓进入下一期建设,且在1年内仍未达到预期建设目标者,取消其重点学科资格。第二十四条 医院对完成学科建设任务,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科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二十五条 重点学科在年终时应提交书面总结报告,内容包括科研项目、论文发表、成果获奖与转化、研究生培养、学术队伍建设、学术协作与交流、实验室建设、经费使用等情况,以及主要经验、存在差距和为缩小差距拟采取的措施等。

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在听取汇报、实地检查的基础上,向医院汇报,指导和帮助解决学科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医院科技处。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往有关制度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篇8:医院患者病历信息归档管理的重点

1 医院病历信息归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病历信息归档管理意识不强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 受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形式的影响, 对电子病历档案管理的模式认识不全面, 部分医院管理人员对自动化办公软件的使用及操作不够了解, 从而导致其对电子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直观的认识。日常工作当中, 更为偏重纸质文件, 使得电子信息大量流失, 给档案归档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再者, 虽然一部分管理人员认识到了电子病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并在实际工作中开始使用新型的管理软件, 但由于未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不规范使用问题频繁出现, 如患者病历借阅时未执行相关手续、患者病历被随意复印等, 对患者病历信息的安全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2 电子病历存储载体安全性较低

在对电子病历进行归档管理时, 由于部分管理人员过于随意的选择存储载体, 导致电子病历档案损坏和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如直接将电子病历档案存储在磁盘、硬盘或U盘当中, 不进行备份, 倘若计算机出现故障或是感染病毒, 则可能会严重损坏其中存储的电子病历档案;再如, 存储在磁盘中的电子病历档案, 可能会由于磁盘刮损等情况造成信息丢失。这些问题的存在, 都严重影响着电子病历档案归档管理的安全性。

1.3 重要病历保密工作较差

在医院信息管理工作当中, 虽然自动化的信息管理工作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较传统的纸质文件来说, 倘若不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 就可能造成其被随意更改的问题出现, 大大降低其安全保密性。档案管理人员保密意识的缺失使隐患普遍存在, 众多不安全的信息管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2 强化病历档案归档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提高对病历信息归档管理的重视程度

在医院实际管理工程中, 应增强对病历信息归档管理的重视程度, 通过培训或学习增强自身对新型管理软件的操作能力, 明确病历档案的归档范围和分类标准, 规范档案信息管理工作, 有效提升相关人员的病历信息归档管理意识。首先, 通过医院组织的相关培训工作, 强化管理人员使用自动化管理软件的意识和能力;其次, 明确病历档案的归档范围和分类标准,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详细划分纳入标准, 并根据ICD-10疾病编码规范疾病分类方法, 提高病历档案信息的真实、准确性;最后, 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针对病历借阅时未执行相关手续, 患者病历被随意复印等问题, 管理人员应及时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 约束病历档案使用行为, 确保病历档案的安全性。

2.2 提高电子病历存储载体的安全性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存储, 存储载体选择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存储载体是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介质, 虽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但因其在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仍被广泛使用。在使用过程中, 需选用合适的存储载体, 通过备份、防火墙设置、密码设置、防写保护等诸多保护措施减少或避免计算机故障或病毒等对电子档案信息产生的影响。再者, 还可通过控制存储载体存放环境、湿度、清洁度、温度等来延长存储载体的使用寿命, 最大程度确保存储载体的安全性, 提高医院病历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2.3 加强对重要病历信息的保密工作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医院的病例档案中部分特殊档案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为避免其被人为的修改、破坏、删除等,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大保密性管理工作力度, 充分做好病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保护工作。如管理人员可采用先进的加密手段和技术, 对具有特殊性的重要档案进行加密处理, 并在相关的载体上注明检索标识, 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信息保密工作的水平。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在积极做好加密处理工作的同时, 还应严格按照我国制定的相关保密法律要求, 对病例信息进行合理、科学的归档管理工作。

3 结语

上一篇:初中作文:赏雪下一篇:幼儿园热爱学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