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的发展趋势

2024-08-11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的发展趋势(精选8篇)

篇1: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的发展趋势

陈燕茹

(临安市质量计量监测中心浙江

临安

311300)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与否,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大家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就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篇2: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的发展趋势

(一)主要的微生物及寄生虫污染

微生物危害是目前食品安全最大的危害, 也是食源性疾病的最大祸根[3]。食品在生产、包装、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用病畜、病禽制成的食品,导致大量的细菌、霉菌、寄生虫滋生,造成食物中毒。

(二)农药及其他化学物质污染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控制,重金属污染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改善。近年来困扰食品安全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来自农药和其他化学物质。由于广泛使用农药以及出现的滥用现象,造成在食品中的残留成为食品污染的新焦点。

1.农药污染

2.其他化学物质污染

三)兽药及饲料添加剂造成的动物性食品污染

随着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兽药的作用范围也在扩大,有的药物如抗生素、磺胺药、激素等广泛用于促进肉用畜的生长,减少发病率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及促进母畜同期发情。兽药的广泛运用,带来的不仅是畜牧业的增产,同时兽药的残留和动物性食源中毒现象也屡见发生.(四)假冒伪劣食品盛行

近年来假冒伪劣食品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肆意横行。2002年浙江省金华市发生的白糖掺加硫酸镁案,其中白糖只有30%的白糖中,硫酸镁就占30%。除此之外,用头发的水解液掺兑的酱油;粗制滥造的饮料、冷食品;水果表面用染料涂色;用工业酒精制造假酒、甲醇假冒为白酒等。这些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使人们的饮食缺少了安全保障。

五)转基因食品潜在的危险

生物技术和重组DNA技术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解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的关键性技术,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长足发展。目前,全球已有十多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主要是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国内外专家研究的焦点[6]。研究认为,基因可能通过食物链在不同物种之间转移,基因工程食品有时不可避免地给公众健康带来危害已成为事实。转基因生物在遗传及技术学上的不稳定性带来的潜在危害不可忽视,转基因食品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六)工业污染造成的环境恶化对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工业污染、环境的恶化是影响食品安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水源污染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海域污染直接影响海产品的卫生质量,土壤污染造成农作物成为有害物质的富集体。“二恶英”污染的问题,是由于焚烧垃圾而造成,“二恶英”是环境检测中很重要的一级致癌物质。

(七)容器和包装材料不合格

食品的包装是防止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方法。各种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可能在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经营过程中造成食品污染。新的食品包装材料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疑问。

(八)管理缺陷

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水平仍然偏低,我国现已颁布的法律法规对伪劣有害食品的产销者还未形成威慑力,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条件、手段和经费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食品原料方面

农药和兽药使用增多或使用不当,导致农产品和畜产品等食品生产原料中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残留量增加。这些农产品和畜产品不经必要的处理直接上市或供给加工用作原料,致使农产品有害物质超标现象日益严重。

(二)生产加工方面

少数企业和加工者无视国家有关法规和规定,无证生产或经营,生产流程不科学,没有严格的工艺条件约束,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更不进行必要的检验,直接使这些产品流向市场,这样的食品时时刻刻在影响着人类健康。有些企业生产流程控制不严格,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食品产品残留病原微生物或在生产过程和储运过程中发生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对人体形成危害,最终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三)市场和管理方面

市场体制不完善,使缺乏食品生产经营职业素质,缺少食品卫生知识,不具备完善的生产手段和卫生保障的经营者进入市场营销。这是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和食物危害的主要根源之一。同时,产品的监管力度不强,对食品安全事件处罚力度不够。在我国出现食品中毒等事件和违规经营、违规操作后的处罚往往是罚款、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这样的处罚不能触及违法者的根本利益。这些非法生产或经营者,被处罚之后又会在别处重新开始他们的非法活动,又会重新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可见监管和处罚不利,是导致食品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和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发展趋势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中国的食品标准也由原来重视感官和理化指标转向重视安全性指标。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生活饮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蓄积量在逐渐增加,为保证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必须加强有毒有害物的限制。总之,食品标准的发展与食品工业的发展水平、环境污染、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大环境发生了变化标准必须随之改变,否则标准将不能对食品安全问题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虽然中国食品类标准在逐步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严格化,实用化,但是标准和食品安全问题间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五、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对策

篇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的发展趋势

1我国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06年以来, 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来规范食品安全生产中的相关问题, 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也相继出台了《食品安全管监督理条例》, 近年来, 通过各级政府加大力气对食品生产领域进行整治, 食品安全状况和质量水平有了明显的好转。据统计, 在2010年下半年的食品监督抽样检测中, 其合格率超过了90%, 但是, 由于我国现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食品相关行业生产力水平仍然比较落后, 企业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 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再者食品经营者诚信意识不强, 食品消费价值水平低下、安全意识较差, 基于各种原因, 造成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本人认为具体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施肥以及农药使用过程中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大米、小麦以及蔬菜种植过程中, 需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生长调节剂, 使食品在源头就可能被污染, 大面积、大剂量地使用化肥、农药, 会导致食物中有害物质沉积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食物致癌物质中, 亚硝酸盐是最为主要的, 其对人体的伤害也是巨大的。当前农药残存也是构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2) 由于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淡薄, 良知缺乏的问题, 致使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假冒伪劣问题比较突出;3) 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比较突出。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制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担负着改善口感、口味以及防腐等重要任务, 在加工过程中, 不可避免会使用各种添加剂, 然而, 不法加工组织肆意添加防腐剂、着色剂、色素以及各种化学保鲜物质, 使食品安全存在隐患;4) 非法添加非法添加物质。不法经营者为牟取私利, 使用非法添加物质, 如三聚氰胺、瘦肉精、吊白块、塑化剂等物质, 达到谋取暴利, 进而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大大提高。

2食品安全检测发展趋势控析

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娃娃案, 含三聚氰胺乳粉损害幼儿肾功能案、含瘦肉精的肉制品, 含塑胶剂食品案等, 一个个食品安全事件被媒体揭露后, 如何有效加强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趋势如何?

现在人们常有误解, 认为食品中只要有添加剂都是不好的, 追求所谓纯天然食品。实际上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如果面包当中不加入防腐剂, 可能不到一天就变质了。但是《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详细标注了各种食品中允许采用, 使用的各种食品添加剂及允许添加的最大范围, 在允许范围以内使用安全食用, 饮料里的着色剂和香精也是一个道理。食品添加剂只要在允许添加剂量范围之内是有益的。我国目前2200种食品添加剂中, 有检验标准的添加剂只占总数的近四成, 有六成多的食品添加剂无法检测。那就等于说有关部门忙于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工作, 即使百分之百到位, 效果百分之百好, 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也仍有可能大面积存在, 近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要“加大抽检力度和处罚力度”, “强化不定期抽检和随机性抽检”, 实际上是对2 200多种添加剂中不足40%的那部分进行抽样检查, 这意味着可以检测的上述近4成添加剂, 也无法被全部检测到。

技术检测机构、科研机构应根据目前的形势, 对于不能在产品中使用的添加剂, 研制出检测试剂条, 快速测出定食品中是否含有不能使用的添加剂。还可研究出简单实用的测定方法, 普通消费者都可以自己测定出产品是否含有不该使用的添加剂。例如:面粉中测定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

我们在工作中。绝大多数色谱农药残留的检测都是通过选择性的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 (ECD) 、火焰光度检测器 (FPD) 、荧光检测器、质谱 (MSD) 以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免疫分析检测方法。

ECD主要用于检测有机氯、菊酝类等含卤素的农药, 灵敏度非常高;NPD主要用于检测含氮、磷的有机磷、氨基甲酸脂类等农药;FPD主要检测有机磷类农药;荧光检测器主要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氨基甲酸酝类农药的衍生化检测。近年来, 随着农药事业的发展, 农药残留检测的验证技术需要重新认识。MSD是验证分析最常用的技术, 也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但价格昂贵、技术要求高。自从出现毛细管色谱柱后, 二维色谱发展很快。使用不同的两个仪器或使用一个具有双柱 (不同极性) 、双通道、双检测器的仪器, 一次取样可同时获得两组信息。美国FDA、欧共体等都是先采用此法作定性检测的。此法比较适合中国实际,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刘长武等人研究出二维色谱快速检测数十种农药的检测方法。美国已经报道利用快速扫描技术在大约1h定性定量检测几百种不同类型的农药。色谱等仪器分析技术对于检测技术人员和仪器要求较高, 但可以对于农药残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以检测几种甚至几百种已知和未知的农药, 检测灵敏度高, 可以提供科学准确、公正的检测数据, 作为仲裁依据。作为一种实验室快速检测技术, 可以与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结合, 发挥各自优势, 增加监督管理的力度。

诚然, 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 能大力保障食品安全水平, 然而, 除了检测技术的发展之外, 必须加强市场监管机制的建立和健全, 这样才能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

摘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随着近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无营养乳粉、染色馒头、墨汁粉条、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防腐剂等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 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探讨, 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简单阐述了食品安全问题;并基于当前严竣的安全形势, 探讨了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检测,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长健, 陈占江.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6) .

[2]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五十九号) .

篇4: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品安全 检测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4-0046-0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曝光以后,在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不光彩事件逐渐增多。2011年的广西“地沟油”事件的爆出,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严重问题。最近几年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和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得消费者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矛盾冲突在不断的加剧,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必要对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食品目前的检测技术发展进行相关探讨,这对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困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相关参考文献的分析,发现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1 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

首先就是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掌握了大量的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但是并没有与消费者进行及时的沟通。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通过对各种利益的考量,没有对消费者进行这些信息的通报。其次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身为生产者参与了食品的实际生产和加工制造,并对食品进行了自检或是送检,完全掌握了食品安全信息。但是消费者无法掌握食品的安全信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劣质的食品,从而导致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1.2 政府部门的腐败

政府的公共权力有时为少数既得利益集团服务,并不是为人民大众提供食品安全监测的服务。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督具有一定程度的经济人的特点,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加速了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爆发。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在奶粉事件爆发以前,三鹿集团与当地政府的联系比较密切,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大量的税收。在奶粉事件爆发以后,企业公关部门并没有进行及时的补救,而是针对政府部门进行大量的公关活动,政府为了维护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隐瞒了这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对消费者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1.3 食品安全缺少社会性的监督

我国的食品监管主要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食品监管涉及到很多部门,这些部门常常是依据本部门所属的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开展监管执法工作,“监管空白”和“监管交叉”并存,形成了诸多的监管盲区和效能损耗,为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分类不统一、判定标准不一致,有些检测标准和方法仍然欠缺。检测方法和适用标准不一致、检测结果相互矛盾、发生问题后相互推诿责任等“业务冲突”问题。完善的食品监管并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这就需要有一个社会性的公众的监督机构对食品安全作出公平公正的监督。

2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的检测措施

2.1 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专门的食品检测机构

食品安全涉及到国家农业、质检、工商以及卫生等部门,要对监管部门的检测资源进行整合,使之成之为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管安全体系。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实行“分段监管”的体制,大量检验检测机构分属政府各相关部门所有,资源普遍分割,检验项目重复,检测能力不高,布局不尽合理,缺乏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产生了多方面的管理困境。笔者认为应该将个部门的检测机构整合到一起,成立专门的食品检测机构,专门负责食品安全检测,这样既节省检测资源又便于管理。

2.2 加大对食品检测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我国食品检测的重点始终放在最终产品检测上,对过程控制还不够重视,导致有害食品流入市场。而且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手段相对落后,许多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所用的仪器比较老旧,自动化和精密程度较低,设备维护和更新不能得到完全保障,检测人员普遍技术能力较低。笔者认为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关键是加大对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加强食品检测技术的创新,引进专业人才,尤其是要加强对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基层检测机构的软件与硬件设施,满足市场化发展的需求。另外,对于食品检测的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要始终放在第一位,提升食品检测人员的专业检测能力。高度重视对较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去国外培训,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开创我国食品检测工作的新局面。

2.3 明确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工作的正常运转,在全国范围内变为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近日启动了我国5000多项食品标准的清理工作。我国存在很多各种各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标准间交叉重复、脱节现象严重,不能适应食品安全监管和行业发展需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整合现行的食品标准,建立唯一强制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力图解决之前标准中存在的混乱局面。另外对于国际上的食品安全标准,我们国家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国外的食品检测标准,认真研究其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用来指导我国食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3 结语

食品安全已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它不仅会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还会阻碍食品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我国当前食品安全主要问题包括: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化学性污染,包括重金属、真菌毒素污染;农药和兽药滥用;食品生产经营和加工过程中非法添加物和添加剂滥用。基于上述状况,我国在2009年公布的《食品安全法》中,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这是我食品安全监管全面迈向科学监管的重要一步。随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的制定和今后的出台,食品安全检测必将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头戏。近年来我国在食品检测方面也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很多检测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在总体水平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国家正在整合现有的政府部门的检测资源,着手建立专门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同时鼓励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中国的食品安全检测事业正在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柏乃,喻晓,张骞.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构建与政府行为分析[J].行政与法,2008(8):1-3.

[2]陈华杰,江贺.从伦理学角度探讨取消食品免检制度.2010(11).

[3]宗庆后.建议完善食品监管体制统一标准规范抽检程序[J].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3).

篇5:我国食品冷藏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鼓励企业改造、购进冷链加工设备;保证贮藏、运输环节可满足市场需求,冷冻冷藏食品的供应链完善相对于也促进终端零售市场销售展示设备的市场需求,预计市场将拉动约2000亿元资金投入国内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

投诉率高的问题普遍存在,无法满足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对食品的需求,订单满足率低、处理时间长、交货不及时、态度差、货损不配合,最终造成了我国食品物流的总体服务效率十分低,物流各环节间也经常断链,很少有企业能针对食品行业提供全方位的、系统高的服务。设施设备条件落后,食品行业的专业物流供应人才还应具有更高的技术和管理要求,而我国食品物流技术水平不高,总体服务效率低下,由于食品物流相比一般物品耗损严重、无利可图且容易造成食物中毒。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滞后,造成我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严重,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每年腐烂损耗的果蔬几乎可满足2亿人口的基本需求,损耗量居世界首位。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国冷链装备基础设施建设相比较发达国家来说严重不足,或者是原有设施陈旧老化、分布不均,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提供低温保障。

根据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全国有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000辆,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中提出,2010—2015年,规划提出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到2015年,争取全社会新增冷藏运输车4万辆,大幅提升冷链运输能力。据此计算,到2015年我国冷藏运输车辆将达到6万辆,是现有总量的三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发生很大改变,对鲜活食品需求正逐步上升。在过去十年中,我国食品消费市场增长势头稳健。2011年,我国城市人均易腐食品消费支出达4818元,同比增长为16%,为冷链装备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篇6:我国绿色食品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绿色食品概述 (一)绿色食品概念 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是在特定的技术标准下生长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其标准涵盖了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标准、产品标准、包装标准和相关标准,构成一个从“土地到餐桌”的严格全程控制标准体系.

作 者:朱维军 陈月英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刊 名:河南农业英文刊名:HENAN NONGYE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71关键词:

篇7:我国食品检测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

检验检测就是重要的大门守卫,为人们把守食品安全的大门。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却总是在困扰着人们,带来的后果就是对我国的食品检测机制逐渐失去了信心。一个个令人恐惧的例子依然清晰:苏丹红、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等等,这些都是被曝光出来的,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议,可还有很多并不被人们所知的,正在悄然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人们有理由怀疑我国的食品检测,有理由对食品失去信赖。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针对目前食品检测检验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改善技术,给人民群众一个安心的食品,给人民群众一个信赖的食品市场。

1 食品安全的含义

通俗的讲,食品满足三个要求:(1)无毒无害,(2)达到既定的营养标准,(3)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作为一门学科,食品安全又是指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2 我国食品检测检验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2.1 食品检测检验体系不完善

由于食品检测检验体系不完善,在目前的食品检测检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应用使用现象。举个例子,有些食品最先是从农田开始生产的,紧接着进行加工,然后拓宽销售渠道,相关监管部门在这整个过程中则担任着监督一职。但是真正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制约着食品检测检验工作,食品检测检验体系制度也受到了限制,带来的后果就是更多的食品检测检验工作只停留在了表面,没有落到实处,最终没有达标的食品就流落到了食品市场当中。

2.2 技术水平差

我国食品检测检验的技术水平落后,使用的检测方法单一,检测技术不成熟等,不能发现部分潜藏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不法分子钻了检测的空档,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接连发生。

2.3 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

食品检测检验在市场中建立行之有效的准入机制,对于食品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就是我国的一些食品检测检验机构都存在着通病,比如检验资质缺乏、管理机制不完善,这些对食品检测检验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如果食品审查工作没有科学的的制度,那么没有达标的食品就会参入到市场当中。

2.4 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

篇8: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的发展趋势

1基层检测机构面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激烈的竞争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 基层检测机构逐步开始参与市场竞争, 并且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就纵向来看, 上级检测机构逐渐开展跨区域业务, 就其权威性和竞争性来看, 是基层检测机构无法比拟的。从横向来看, 其他一些部门的检测机构, 如卫生、质检、畜牧以及农业等在本区域内不断拓展自身的业务, 对同一对象的检测虽然都做了, 但是出于自我保护意识, 其结果是不想承担责任, 不但造成了成本的增加, 还弱化了检测的权威性和统一性。还有一些有相当实力的大型企业已发展自己的检测机构, 同样对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形成了竞争局面。

1.2 现行机制对基层食品检测机构造成了制约

在我国目前的管理机制中, 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 这个独立法人资格仅限于形式上的, 财务权和人事权都没有掌握在基层食品检测机构法人手中。不论是人才引进、财务管理还是筹建项目都由上级行政部门决定, 这就造成了工作机制僵滞, 内部管理存在比较严重的人浮于事、滥竽充数等影响机构有效运作的现象。这样的管理体制无法凝聚机构人员的战斗力, 庸、懒、散的工作作风就逐渐形成。虽然最近几年一些机构从上级部门吸引了部分人才, 但是管理体制下形成了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对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以至于这些人才没有专著于本职工作, 而是将目光盯在其他岗位上, 一有机会便会调离。

1.3 检测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足

当前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存在不足。以较为发达的江苏省调查情况为例, 根据对江苏省食品检测机构的调查显示, 共有46个县级检测机构参与调查, 调查中发现:江苏省所有的质检机构中从事食品检验的总人数为877人, 平均每个单位约为15人, 食品检验人员总数大于20人的有1家县级质检机构;10人到20人的有22家县级质检机构;10人以下的质检机构有23家, 全部是县级质检机构, 有4家质检机构只有4人从事食品检验。高级职称以上人员比例大于20%的有9家县级质检机构, 有25家县级质检机构中从事食品检验的, 没有一位有高级职称的人员, 有4家县级机构从事食品检验的人员当中没有一位具有中级职称。

1.4 没有统一规划

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成立、建设、使用、运作以及投入等方面缺乏一个宏观层面的统一规划, 每个地方各自为政, 建立自己的检测机构, 不但造成了力量分散, 机构实力不强, 还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浪费和恶性竞争。每上马一个工程, 就要筹建一个项目, 其实在基层是没有必要每个行政区域都建立一个检测机构的。

1.5 硬件基础薄弱

基层检测机构很难有大的检测任务, 一般都是些简单的小型项目, 所以, 其实验室条件比较差, 设备比较落后, 面对新时期的检测要求显得力不从心。相当一部分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属于自收自支型事业单位, 没有大的检测任务就不能改善经费状况, 所以, 依靠自身改善硬件基础还很困难。在政府投入方面, 由于上述没有统一规划, 所以出现相当严重的重复建设。一方面, 很多设备处于闲置的状态, 浪费了大量财力;另一方面, 对个体机构来说投入又不够。

1.6 各类检测机构之间不能相互统一和协调

很多行政部门都有自己的检测机构, 各类检测机构之间不能很好地统一和协调, 各自为政, 经常有多家检测机构对同一产品进行检测的情况。比如农业检测机构对食品源头进行了检测, 工商检测机构对其在市场上进行检测, 卫生部门又在饮食业中进行检测, 不但对同类产品出现了重复检测, 甚至很多连生产日期都是一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 好的状况是各类检测结果大致一样, 但是造成了重复和浪费;如果坏的情况出现, 那就是各个检测部门出具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 甚至相差很大, 而各部门都坚持自己检测结果的正确, 削弱了检测机构的权威。

2优化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发展的思路

根据以上所述存在的几个问题, 可以得出优化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发展的一个总体思路:统一规划、完善体系、加强保障、提升素质、创新管理。

2.1 统一规划

在一定级别的行政区域内 (省级或市级) , 对本地区的食品布局及情况进行通盘考虑, 充分考虑到搭配的合理以及布局的平衡, 统一规划, 做到无重复无漏点, 满足本地区对食品检测人员、业务和设备的需求。在此基础上, 通过各种措施增强本地区食品检测机构的竞争力, 由量的不重复无漏点向质的优、强和精发展。

2.2 完善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机构和资源, 将质检、农业、畜牧、卫生等部门的检测机构整合到一起, 采取填平补齐和完善功能的办法, 优化配置, 补充配套, 成立区域性综合食品安全检测机构, 专门负责食品安全检测与食品风险评估工作。按照“行业领先、参数齐全、管理规范、科学公正”的目标, 加强检测手段、技术能力建设, 完善检测参数, 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系统、快速地检测, 逐步实现食品检测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

2.3 加强保障

首先是实验室保障, 既然是检测机构就不能没有与之任务相吻合的实验室。其次是设备保障, 设备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检测手段的变化而更新。当然, 这里的实验室和设备保障并不是说基层检测机构就要单纯追求先进、全面的实验室和设备, 基层检测机构承担的任务不可能是高精尖的任务, 都是一些常规的任务, 这就决定了不必要动辄追求某某范围先进水平, 而是能够与自己的任务相匹配。这两个保障归根结底是财力的保障。

2.4 提升素质

基层食品检测队伍素质的高低, 对于其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队伍素质是检测机构立足的基础。一是根据机构人员实际水平、工作岗位分类, 系统性地制定人员素质提升规划, 分层次、分步骤更新知识结构,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资源梯队。二是开展岗位技能比武。通过技能比武活动, 不仅可带动人员的学习的积极性, 还让参与者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三是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把人员送到专业检测机构或高级技术机构培训, 要使其不但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2.5 创新管理

要在管理理念和机制上进行创新, 在理念上, 要打破计划经济时代的理念, 树立市场经济理念, 使检测机构所有人都树立优胜劣汰的思想。在机制上, 要树立能者能上、中者能下、庸者能走的管理机制, 通过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来吸纳人才。树立突出者有奖、无业绩者有罚的奖惩机制, 建立业绩工资制, 打破平均主义等影响机构发展的状态。

摘要:阐述了我国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现状及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统一规划、完善体系、加强保障、提升素质、创新管理”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食品,检测机构,问题,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林桂卿.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发展方向分析[J].科技风, 2010 (13) .

上一篇:对联 小学4年级下一篇:网络安全人才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