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知识真题

2024-08-18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真题(通用8篇)

篇1:初中语文学科知识真题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初中)

2018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于3月17日进行,现将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整理如下: 1……the soud of “ch” 正确答案:B.vioceless,dental and fricative 2……/m/, /n/, and 正确答案:C.place of articulation 3……she is 正确答案:A.A transcribing 4……neither the unpleasant 正确答案:C.has made 此题暂无 5……Mr.Joe has worked very hard

中公教育

正确答案:B.to 此题暂无

6……the message came to the villagers 正确答案:C.that 7……we must improve the farming 正确答案:B.in order that 8……do you mind if I smoke here 正确答案:C.No, not at all 9……what is the main rhetoric cevice used in 正确答案:D.Transferred epithet 10……A:let us go to movie 正确答案:A.Illocutionary act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

篇2:初中语文学科知识真题

2018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于3月17日进行,现将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整理如下:

1、……图1为我国四地景观图。若走最短线路,学生乘车途中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正确答案:D.丁

2、……经过几天的西藏行,学生发现西藏自治区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正确答案:C.位于河谷地带

3、……图中所示日期相同的是 正确答案:B.①④

4、……对北印度洋海区洋流方向产生影响的风带是 正确答案:A.①

5、……将建设“雅万高铁”的机械设备通过海运从上海运往雅加达...中公教育

正确答案:A.甲

6、……协议签署当日,雅加达日出方位是 正确答案:C.东南

篇3:初中语文学科知识真题

今天谈谈语文知识的积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积累:

一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它包括的音、形、义的掌握, 词语的意思和运用, 名家名篇的了解, 精彩词语的记忆, 经典篇目及诗词的背诵等等。对于这些知识, 教师应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定势, 只要读一篇文章, 就必然完成以上几方面的知识积累。并且定期进行分类、总结和进一步运用。久而久之, 学生不仅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 知识面也越来越广, 为以后的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语文基本知识的积累。这一方面涵盖的内容比较广, 就初中而言, 教学中应贯穿以下几点:

首先, 让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特色及阅读方法。比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写作目的、表达方式、语言特点、写作方法的各不相同。学生只有在理解掌握的前提下, 才能自由运用, 才能针对不同的文体“说不同的话”, 否则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要想让学生掌握就必须在新授过程中和阅读实践中让学生重视这方面知识的比较和积累。

其次, 是让学生了解各种有规律的题型及答法。语文知识面儿广, 内容灵活, 但其中也有很多不变的东西, 只要掌握这些“不变”在阅读中就可应“万变”。比如, 文中运用了对比, 其作用就是为了突出;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为了点名某种意义,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遇到反问句无非是为了语气、语意上的强调;看到比喻的修辞手法不是生动形象的描写, 就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再次, 在阅读实践中积累阅读方法。要让学生学会读书, 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读法。比如在速读中采用三步阅读法:读清、读懂、读出收获。读清就是抓关键词句理清文章思路;读懂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过;读出收获就是总结此文各方面的特点和学生读后的心得。

三是写作素材的积累。叶老曾说:“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为有源头活水来”就必须重视素材的积累。如何进行积累呢?

一是靠书本积累, 即经常组织学生读书看报, 读时进行摘抄, 读后写心得、赏析、联想等, 并相互交流, 定期进行积累的评比和展示活动。

二是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即让学生深入地生活, 观察生活, 从而认识生活, 感悟生活, 从中获得直接的生活材料。

由此写出的文章常常是情真意切、枝丰叶茂、自然流畅的。如果长期坚持积累, 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的局面定会改观了。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长期积累, 学生既有了知识的积淀, 又能自然地突破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一些难题。因此在语文学科的知识积累非常重要, 既要注重课堂积累, 也要注重课外积累。

篇4:巧用各学科知识记语文知识

在古汉语中,“阡陌”的含义是纵横交错的小路,“阡”是南北方向的小路,“陌”是东西方向的小路;“广袤”的含义是广阔、宽广,“广”:东西长度,“袤”是南北的距离。大部分学生对这两个词的总体含义既“纵横交错的小路”和“广阔、宽广”的含义掌握的都十分准确,但对单个字“阡”“陌”“广”“袤”的含义却很少能掌握准确。这时候,可以借助地理知识去掌握这四个字的意义。大家都知道,我国疆域是东西5000千米,南北5500千米,地势是东西窄、南北长。这个地理知识同学们在初中就已经熟记在心,这时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去教同学们记忆:“阡”“陌”这两个字偏旁相同,但比较“千”和“百”这两个字会发现,“千”的最后一笔竖可以往下延长,“百”的最后一笔横封住了往下延长的走势。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后可总结出:“千”向下延长构成地理知识中的南北方向,“百”比较方正构成地理知识中的东西方向,而我国疆域总体是南北长、东西窄,这样我们结合“阡陌”含义去记忆,“阡”是南北方向的小路,“陌”是东西方向的小路。同样道理,“广”的最后一笔撇向下即向地理方向的南北方向延长,与我国疆域总体是南北长相合;“袤”的最后一笔捺向右即向地理方向的东西方向延长,与我国疆域总体是东西窄相合,这样我们与地理知识相结合总结记忆:广指东西长度;袤指南北的距离。

经过实验证明,采用与地理知识相结合记忆“阡陌”和“广袤”的含义的同学遗忘的比较少,而采用直接记忆的同学遗忘的比较多。

同样,“晦”“望”“朔”在古汉语中都表示时间,“晦”指阴历每月末的一天;“望”指阴历每月的十五;“朔”指阴历每月初的一天。在记忆这三个词的意义时,“望”的用法不是难点,学生很容易记忆,但“晦”“朔”的意义大部分学生常常记忆混淆。这时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记忆法去记忆:按照常规每一天的时间顺序是早中晚,而早晨是一天的开始,和太阳紧密相关;晚上是一天的结束,和月亮紧密相关。按照这种方法的逆推理,我们就会很容易记住“晦”“朔”的意义而不至于记忆混淆。“晦”字从“日”,时间上应当是早晨,“朔”字从“月”,时间上应当是晚上;可是事实上正好和这个意义相反,即“各学科知识是紧密相联系的,更是不能割裂的。只有在学习中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才更可能把所学知识更准确地掌握住。

篇5:初中语文学科知识真题

教学能力试题精选(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时,教师准备联系其他抗日战争题材的课文渗透爱国教育,下列不合适的是()。A.孙犁《芦花荡》 B.艾青《我爱这土地》

C.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D.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2.教学王维《鹿柴》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五言绝句,下列不合适的是()。A.王之涣《登鹳雀楼》 B.王翰《凉州词》 C.李清照《夏日绝句》 D.卢纶《塞下曲》 3.设计《乡愁》教学方案时,教师将审美教育作为教学重点,下列挖掘本诗“美点”的方法,正确的是()。A.利用海峡两岸山水的自然之美反衬诗歌情感的凄美 B.抓住夸张手法探讨诗人内心隐藏的多年企盼 C.通过诗歌意象体会作者层层推进的写作手法 D.体会诗歌节奏,品味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的乡愁

4.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古今异义阋”的用法,下列不合适的是()。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D.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5.教师讲授朗读技巧时,举例说明词语的变谪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发音,下列可以作为案例使用的是()。A.洗手一般 B.朋友 异同 C.统一五个 D.今年六天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课后练习题是“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把它背下来”。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引导学生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B.提高学生概括文本大意的能力 C.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D.通过朗读和背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7.某教师在九年级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多彩的戏曲世界”展开阅读。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A.《红与黑》 B.《雷雨》 C.《钦差大臣》 D.《西厢记》 8.在某次“口语交际”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注重师生合作,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B.营造说话情境,激发学生表达交流的兴趣 C.鼓励学生多说,任意表达个人观点和见解 D.小组相互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9.某版教科书《敬业与乐业》课后有一段补自,介绍了‘“因果类复旬”的特点。这段补白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A.练习系统 B.知识系统 C.助读系统 D.选文系统

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稀综合性”,对该教学建议的理饵,不恰当的是()。

A.注重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整合教学内容,统筹安排教学活动 B.注重语文知识的系统讲授,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打好语文基础 C.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增加语文实践机会 D.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11.阅读《学写行楷字》教学实录(节选),接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多媒体展示王羲之作品,能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之美 B.呈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C.生动、形象地讲解了行楷字知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D.指导细致、周到,具有操作性,便于学生自主练习写字

12.阅读《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评价内容具体,对全班学生书写具有引导作用 B.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利于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C.即兴唱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偏离教学重点 D.朗读后直接分析结构,缺乏过渡,略显突兀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l6题20分。第17题5分.第18题15分。共40分)阅读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实录(节选)。完成第l6题。

问题:

16.请结合案例评析该教师课堂导人的优点(说出两点即可)。(20分)17、18题略。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l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欧阳修《醉翁事记》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课文导语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还写出了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阅读时要注意体会文中描写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寄托。

课后练习

一、朗读并背诵全文。(注意文中连用的21个“也”字,它具有表示判断和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读出它的味道来。)

二、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名为“瑞鹤仙”。你喜欢《醉翁亭记》还是这首词?写一段文字,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 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额5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 问题:

19.请评析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语言特色,不少于200字。(20分)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20分)21.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 与教学能力试题精选(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A项,孙犁的《芦花荡》主要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老英雄的故事。B项,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诗人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D项,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写于1941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一个十分艰难的阶段,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表明了作者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C项,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写于20世纪20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2.B【解析】五言绝旬,简称五绝,是出现于汉朝、成熟于唐代的一种近体诗。五言绝句共四句,每句五个字。A项王之涣的《登鹳雀楼》、C项李清照的《夏日绝句》、D项卢纶的《塞下曲》都与王维的《鹿柴》一样,属于五言绝句。B项,王翰的《凉州词》是七言绝旬。

3.D【解析】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的美,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在《乡愁》一课中,教师应该通过对诗歌节奏和语言的赏析,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之美,感受其中蕴含的乡愁,这是教师可以挖掘的“美点”。4.C【解析】A项中的古今异义词为“中间”,古意为“其中间杂”,今意为“其中”。B项中的古今异义词为“植”,古意为“立”,今意为“种植”。D项中的古今异义词为“垄断”,古意为“山川阻隔”,今意为“把持独占”。C项中无古今异义词。

5.A【解析】每个音节、每个字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位,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词语、句子中有的音节的声调发生了变化,这种音变现象叫作变调。A项中的“一”本为第一声,但在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字前面念第四声,因此,“一般”可以作为词语变调的案例。

6.B【解析】练习题中提到“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这是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A项正确。练习题中“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把它背下来”,这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C项正确。练习题中“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把它背下来”,其目的是通过朗读和背诵两种方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D项正确。丽设计该练习题并没有提高学生概括文本大意能力的目的,B项错误。7.A【解析】A项,《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小说。B项,《雷雨》是我国现代剧作家曹禺的话剧作品;C项,《钦差大臣》是俄国讽刺作家果戈理的剧作;D项,《西厢记》是元代戏剧家王实甫的戏剧作品。这三部作品都适合“多彩的戏剧世界”这一主题。

8.C【解析】在口语交际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说话的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注重师生合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组中互相评价。当然也要鼓励学生多说,但并不是任意表达个人的观点和见解,而是要围绕话题,简洁、清晰、有条理地叙说。

9.C【解析】助读系统是指教科书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助读系统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课文提示、注释、题解,作者介绍,等等。《敬业与乐业》课后介绍“因果类复句”特点的文字,就属于助读系统。10.B【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具体的阐述如下: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由此可知,A项、C项和D项对该教学建议的理解均恰当,B项对该教学建议的理解不恰当。

11.C【解析】A句,通过多媒体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能够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让他们直接感受书法之美,故A项正确。B句,“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基本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可以使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故B项正确。D句,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姿势提出了要求,指导细致,便于操作,这使学生在自主练习写字时有可以把握的标准,故D项正确。C旬,教师只是用语言简单介绍厂行楷书的由来,并不生动、形象,故C项错误。

12.C【解析】A句,教师从笔顺、结构两夯面具体评价了学生的字,这能够对全班学生的书写起到指导作用,故A项正确。B句,采用了小老师范读、学生齐读等方式朗读课文,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文本的内容,故B项正确。D旬,各种方式的朗读之后,教师直接转到课文结构分析,缺乏过渡,显得有些突兀,故D项正确。C句,教师的即兴唱歌,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C项错误。13-15题略。

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1)在导人新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将零碎的信息汇总,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与母爱有关的内容,同时教师在引导时并不局限于课内的文学作品,而是要求学生积极回忆课外与母爱有关的内容,包括歌曲、电影等。(2)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以图片形式引入相关社会新闻,扩展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同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图片讲述故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7、18题略。

三、教学设计题 19.【参考答案】 《醉翁亭记》一文的语言极有特色。其词句凝练,含义丰富,格调清丽,音节铿锵,抑扬顿挫,灵动活泼,使人读后宛如身临其境。其中有两个特点最为突出:

(1)文章语言简练,寥寥数字即概括殆尽,而且内涵深刻,意味深远。尤其是作者在本文巾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等词句,被许多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使用。

(2)本文虽是散文,但借用了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安排了大量的对旬。且全文几乎都用“也,收束句尾,一贯通篇,有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具有音乐节奏感。20.【参考答案】(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结合古汉语词典,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本课的字词句。

②过程与方法臼标:掌握全文的脉络,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白“与民同乐”的含义,理解这一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与他人分享、互相帮助的好习惯,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2)制定依据

①理解、掌握字词句是学习古文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因此,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为“能够结合古汉语词典,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本课的字词句”。②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节奏感强,且将写景叙事与抒情融合在一起,本课语言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写作十分有好处。因此,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为“掌握全文的脉络,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韵’方法”。

③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正是培养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好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向学生传达一种正向的观念,因此,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制定为“明白‘与民同乐’的含义,理解这一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与他人分享、互相帮助的好习惯,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21.【参考答案】(1)问题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本文有什么独特的魅力,使这么多人都沉醉其中呢?现在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这篇美文吧!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学生思考,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自号为“醉翁”?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对学生多加激励、点评、补充。

教师小结: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仪是酒醉吗? 出示问题:太守为何而醉?我们为何而醉? 【教学内容:提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交流讨论,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教学方式:讨论法。】(2)合作探究

①太守为何而醉?请大家领悟其思想内容。

让学生依据预习时读书的感受,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学生讨论后指名试答。

教师小结: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②课文中哪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A.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B.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一琅琊秀色图一酿泉流水图一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C.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③领略文中人们欢乐的场景。

师: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 A.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B.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师:太守真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找出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 明确:不是的。是乐中含悲,为什么?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其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所以,他的乐中也含悲。

C.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出欢乐的气氛。

D.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小结:“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E.我们为何而醉?赏析其写作特色。

师:欧阳修为这里的景、人、情而醉,写出了如此优美的一篇散文。而我们诵读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浓浓的醉意呢?那么,我们为何而醉?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读,用心去体会。思考:这些句子或段落为何 能让我们陶醉?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描写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能抓住特征,生动传神。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灵活,对散结合。韵律独特,回环往复。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和24个“而,字,这产生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

【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一方面领悟文章思想;另一方面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双管齐下,有的放矢。教学方式:讨论法,引导法,陶冶法。】(3)反思阅读方法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应如何欣赏一篇散文佳作? 学生朗读课文、讨论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诵读感悟内容;探究思想背景;赏析行文特色。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欣赏散文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教学方式:讨论法,引导法。】(4)迁移练习

根据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填空。【教学内容:根据练习进行知识的巩固,使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名句及其引申义。教学方式:练习巩固法。】(5)作业

①学生朗读背诵课文,要求动情、动容,以“醉翁”的身份去感受那一份浓浓的醉意与乐趣。②课后习题。

篇6:初中语文教材分析与学科知识构建

更新观念,正确解读文本

现行初中语文教教材有很多值得赞赏的地方,在选材上也有了很大改进,但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我觉得所选题材贴近农村生活的仍很少。不同时代的学生,不同地区生活的学生,同一地区不同生活经历的学生,他们在解读初中语文教材时也就会存在不同的解读结果,我们应当肯定这一现实。

首先,我们要尊重学生,注重解读过程。由于教师、学生和文本作者所处 社会生活有所不同,因此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体验也有所不同。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而不应追求对文本理解、体验的相同或相似,这也是尊重学生的体现,是真正承认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体现。所以,教师不要老是执著于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体验强制灌输给学生,试图去矫正学生的所谓曲解。另外,我认为还应注重两个解读过程,特别要注重学生理解、体验文本的过程,教师可以讲解自己对文本理解、体验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鉴别,在这一过程中去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而不是从结论上去提高学生的能力。我认为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和作者对话,而不是让教师与作者对话的结论去影响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其次,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多种文本解读的理论及方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现代社会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往频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以及它们和文学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快和增大。在一个国家之内,让所有的人都接受和运用单一的文本解读理论及方法是不可能的。文本解读的多元化是文化进步和繁荣的结果,也是文化进步和繁荣的标志。文本创作活动及其成果、读者对文本的解读,都是和主体的个性紧密相连的,现代人日益重视和珍惜个性,强调人文精神,强调尊重人、理解人。教育要现代化,就必须培养人的现代化,让教育充满人文精神。因此,我们必须尊重文本解读的多元化。

再次,教师解读文学文本必须运用艺术思维方式。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这决定了解读、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教师只有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才能进入艺术,也只有用空灵蕴藉的语言才能传达作品的审美蕴涵。由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是不能用纯粹客观的词语来描绘的,教师就往往要通过模糊的具有诗意的弹性语言进行富于情趣的美感描述,激起学生自己去欣赏玩味的兴趣。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只是艺术王国的一个“导游”,文学的美主要靠学生自己去领略。教师采用形象比喻和意境描述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传达教师意识和作家意识相遇、相认、相融合时的初始经验,同时也容易诱发学生的想象,对文本的审美韵味产生创造性的理解,从而提高对文学文本的解读能力。

篇7:初中语文学科知识真题

一、选择题

1、…红豆杉因其种子成熟时假种皮呈红色而得名…(2分)

正确答案:B.裸子植物

2、…关于鸟类适合飞行生活特征的叙述…(2分)

正确答案:A.开放式骨盆,产羊膜卵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和孔雀开屏所描述的动物行为…(2分)

正确答案:D.育雏行为、筑巢行为、求偶行为

4、…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

正确答案:A.蛋白质均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5、…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

正确答案:C.葡萄糖分子在顺浓度梯度下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

6、…图1是在有酶催化和无酶催化条件下某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2分)

正确答案:B.E表示酶降低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7、…关于真核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2分)

正确答案: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不同

8、…蓝藻细胞内不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2分)

正确答案:B.染色体变异

9、…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分)

正确答案:D.用萘乙酸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西瓜

10、…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分)

正确答案:D.生态系统中信息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传递至高营养级

11、…关于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所利用菌种的叙述…(2分)

正确答案:C.制作果醋和泡菜用到的菌种都是细菌

12、…图2是棉田中棉牙及其天敌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2分)

正确答案:A.该棉田中瓢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800头/百株

13、…山坡上的丛林因山崩全部毁坏,一段时间后,尽力草本、灌木和乔木等阶段…(2分)

正确答案:D.上述演替过程中群落垂直结构变得复杂

14、…造血干细胞可以形成红细胞、白细胞等血细胞…(2分)

正确答案:A.造血干细胞和白细胞表达的遗传信息存在差异

15、…静息电位的形成和兴奋的产生,均是以细胞膜两侧离子的不均匀分部为基础…(2分)

正确答案:B.表现为外负内正的静息电位,刺激后不产生兴奋

16、…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个家庭中父母色觉正常,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孩子…(2分)

正确答案:A.若孩子患红绿色盲,则出现异常的配子不会来自父亲

17、…编码CFTR蛋白基因的模板链上缺失AAA或AAG三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缺少一个…(2分)

正确答案:A.与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为TTT或TTC

18、…图3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2分)

正确答案:C.细胞③和细胞④所示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同一器官中

19、…下列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2分)

正确答案:B.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20、…图4是4个DNA分子的末端示意图,由同一内切酶切出来的一组黏性末端是

…(2分)

正确答案:B.②④

21、…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换资源,并和组内同伴进行讨论,该教师运用的教学策略是…(2分)

正确答案:B.合作学习

22、…针对教师提出的“双链DNA中G-C含量越高,DNA的热稳定性越强…(2分)

正确答案:C.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23、…在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中,某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属于能力目标的是…(2分)

正确答案:A.制作“自由水和结合水相互转化”的物理模型

24、…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遗传物质能够控制生物状况,二状况是通过蛋白质来体现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的关系是什么…(2分)

正确答案:D.分析性提问

25、…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教学中,教师尽量避免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进行直接评判,而是组织学生讨论实验设计方案…(2分)

正确答案:B.②③⑤

二、简答题

26、…研究小组将某绿色植物置于密团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经黑暗和光照处理,测量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

1、黑暗处理过程中,叶肉细胞可吸收容器中的氧气,在什么上与什么结合生成水

2、C点叶肉细胞内C3物质的合成速率上升下降或不变,其根本原因是

3、随光照时间延长,到达C点以后,容器内氧气总量将不再发生改变,其原因是(15分)…

正确答案:(1)线粒体内膜;[H](2)下降;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密闭容器内二氧化碳逐渐减少,光合速率逐渐降低。(3)此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 

27、…野生型果蝇的眼色有红色、紫色和白色,其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当个体同时含有显性基因A和B时,表现为紫眼;当个体不含A基因时,表现为白眼;其他类型表现为红眼。现有俩个纯合品系杂交

1、野生型果蝇的眼色的遗传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位基因A、a位于常或X染色体上

2、亲本白眼熊果蝇的基因型为

3、该小组实验能不能成功,理由是(15分)…

正确答案:(1)遵循;常(2)

(3)

三、材料分析题

28、…材料:“某教师在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中,通过下列材料结束本节课的教学爱你爱到细胞深处

1、分析该教师结束本节课的特点

2、结合材料分析教学语言的使用应注意的问题(20分)”…

正确答案:(1)结束技能是教师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是通过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系统化和巩固,使新知识有效的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①水到渠成,自然妥帖。该老师结束本节课方式恰当,小结精要,抓住了知识点关键,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把握重点,强化所学知识,紧扣教学中心。②语言精美,激发学习。该老师用诗歌进行结课,方式新颖,语言更有启发性和感染力,使教学更有深度,让学生的思维进入积极状态,主动地求索知识的真谛。③内外沟通,立意开拓。结课时老师没有局限于课堂中,而是与语文学科相结合。这样,结课既指导了课堂学习,又加强了学科联系,成为学生走向更广阔天地的推动力。④结构完整,首尾照应。该教师在结课时将零散的知识用诗歌的形式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首尾相连、前后照应,使课堂教学变得完美。(2)教学语言是课堂上老师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①教学语言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材料中老师运用诗歌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表述,概括了各细胞器的功能,语言简洁准确,紧扣中心,概括性极强,做到了画龙点睛,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②教学语言要有助于学

生的智力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要求教育语言形象生动。材料中老师使用优美的语言总结知识点,并没有直接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而是用拟人化的形式进行表达,抓住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使他们拓宽知识面,增强总结归纳和语言表达的能力。③教学语言时要注意学科性。老师没有将思路只集中于本学科方向,而是利用语文中优美的语言进行表述,同时也准确的运用本学科的专门术语来进行教学,立意新颖,富有创意,体现了学科性。④教学语言时要注意科学性。材料中老师对于知识的总结精炼,思想无谬误,知识没差错,清晰准确的概括了各细胞器的功能,具有科学性。⑤教学语言时要注意简明性。教师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干净利落。材料中老师的结课语言高度浓缩的,抓住重点,言简意赅。⑥教学语言时要注意启发性。材料中老师通过诗歌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拟人化的形式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生动形象,趣味盎然。

29、…材料:“在种群的特征一节的教学中,某教师给每个组随机发放一包黄豆,在学生完成模拟动物物种密度调查的标记重捕法”后,让各组派1名代表将操作过程中获得的有关数据填在黑板上的表格内,并计算各组数值的平均值

1、分析该模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分析模拟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20分)…

正确答案:(1)该模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有: ①没有提供足够且合理的材料用具。教师只提供了黄豆,无法科学地完成该实验。该实验需要的材料用具可以是黄豆若干,大头针1枚,大小烧杯各1个。②发给各个组的黄豆数量各不相同,会影响后续实验结果的统计。对于该实验,为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每个小组的黄豆数量总数应该一致。③实验前没有让学生明确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对于该实验,方法步骤如下: a.从黄豆中取出50粒,用大头针扎眼,然后将所有豆子放入大烧杯中,充分搅拌,使两种豆子混合均匀; b.闭上眼睛抓豆子,每次从大烧杯中随机抓取一粒豆子,放入小烧杯中。依此方法,抓取豆子20次;(注意:一个一个抓,且闭上眼睛随机抓更能减少误差)c.数一下小烧杯中共有多少粒扎眼的黄豆(a); d.假设纸包内的黄豆总数为x,写出x的表示式:x=________; e.重复测算3次,求平均值。(注意每做完一次,材料放回后要搅匀,然后再做下一次模拟实验。)f.数黄豆总数:将大烧杯中的豆子倒在桌上,数清共有多少粒黄豆。将步骤e中测出的平均值与这个数字做比较,看是否相近。g.计算各组数值的平均值可将全班中每小组的计算结果综合起来,扩大样本范围,这样得出的实验数据更可能与实际值相符。④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深入到小组去指导。(2)模拟实验教学教师应注意事项如下: 第一,教师在模拟实验前,应充分考虑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设计中能够用到的实验用具,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需要在课堂上做实验,教师在课前应给学生设计、印发实验报告单,要求把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第二,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使用模拟实验法,要有知识背景的交代。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例如说明实验材料、用具的用途、提示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第三,模拟实验法经常与讲述、讨论、指导自学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第四,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后,让多名学生分别汇报设计思路、互相交流讨论。对学生提出的不科学的实验设计,教师要及时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第五,“分析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这个环节教师要有耐心,切实起到指导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应该让学生充分讨论,尽量引导学生独立得出结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第六,采用模拟实验法进行教学,主要在于体现实验法的思路,而不是刻意追求每个课堂都完全的引入模仿实验法的全过程。如果课堂上无法完成模拟实验法的某些环节,可以采取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达到教学效果。

四、教学设计题 30、…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的部分内容如下 材料: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设计基于学生活动的“反射”概念的教学过程

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本节内容的概念图

30分)…

正确答案:(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缩手反射的游戏活动。随机找一名同学上讲台,双手背后站立。教师站在此同学后面,拿牙签示意给其他同学看,注意不让讲台上的那位同学看到。教师用牙签去轻扎这位同学的手,让其他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当老师用牙签扎他手的时候,他有什么反应? 学生发表看法后,教师进行总结: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缩手反射。教师讲解: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递到其他神经元,于是各个神经元就连成了人体信息传递的网络系统。那么在人体信息感知的过程中,神经系统究竟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呢?这个活动是在人体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呢?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调节的呢?由此引出新课。

(二)新课展开,互动教学 1.提出概念,认识反射 教师提问:刚才的游戏是缩手反射,究竟什么叫做反射呢? 播放视频:手遇到烫的东西会回缩,物体在眼球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会立刻排尿,受到寒冷会打哆嗦的场景。提问:这些例子都是反射,你能通过这些活动概括出什么是反射吗? 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始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得出结论: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就叫做反射。2.师生互动,辨析概念。教师讲解:比如说,缩手反射就是由于牙签扎手这个外界刺激,在人的神经系统的调控下,发生了把手缩回的这样一个有规律的反应。哪位同学能再

举出一些例子来呢? 学生积极讨论并回答。教师引导同学们对老马识途、惊弓之鸟、杯弓蛇影等内容进行分析,重点突出这种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到刺激条件下做出的反应,如“温水煮青蛙”的现象,加深对“反射”概念的理解。3.巩固概念,探究提升 教师再次采用多媒体展示下列现象的图片,并让学生根据反射的定义判断下列现象哪些可以称为反射,并简单说出原因。A.摆在窗台上的花草向外生长。(不是反射,花草是植物,没有中枢神经系统。只有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才叫做反射。)B.草履虫对环境中温度的变化表现出趋热性。(不是反射,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属于应激性。)C.人一碰含羞草,叶子马上卷起。(不是反射,含羞草是植物,没有中枢神经系统。只有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才叫做反射。)D.手偶然碰到火会迅速缩回。(是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火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缩手,叫做反射。)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膝跳反射的活动,加深对反射概念的理解。

篇8:初中语文学科知识真题

葛大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主任,教授

栾兆祥:《现代教学》杂志主编,副编审

方有林:上海商学院办公室主任,副教授,博士

一、语文学科的性质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它可以为语文教师了解语文学科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葛大汇:我们不妨对语文学科的定义、界定、命题性论述进行一些梳理,将后现代思潮中与语言有关的阐述作为理论背景。这样讨论“语文学科的性质”,可能更符合语文教师的需求,同时也为语文教师了解语文学科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方有林:语文是什么?说法不一。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一是语言和思维,即斯大林“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的论述;二是语言和文章学;三是叶圣陶、吕叔湘等老前辈的意见,语文是语言和文字,即口头语和书面语的总称;四是语言和文学,主张文学教育的持此观点的比较普遍;五是认为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文化的载体等。

上述种种说法,要将它们弄清楚,最根本的是要先弄清楚一些与语文相关的概念。什么是语言?什么是文字?什么是文章?什么是文学?

栾兆祥:语言是人类思维所依赖的主要工具。人类进行思维,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语言,所以语言学和心理学都认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形式和规则层面的东西。这种形式和规则可以达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有些人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种讲法没有全面反映语文学科的本质。

然而,一个人仅仅掌握了语言形式还是未必能达到顺利交流表达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交际、沟通上的不准确和不到位,并不完全取决于语言形式和语言表达技巧。语言工具有点像传送带,运用传送带的目的就是要完成传送的任务,无论是金子还是煤炭,只要在传送带上,就必须送到目的地。语言最终是为了传达思想。因此,如果只是拥有美好的语言形式而没有深刻的思想,交际和表达还是不成功的。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是高手,既要拥有语言技能、技巧的功夫,又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深邃的思想。但是就此将语文的功能无限扩大,还是解决不了语文教学的问题。

我认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由语文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语文的本质是交际,所以语文学科应当培养学生掌握祖国语言的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并同时使学生获得附着于语言之上的我们所期望的思想意识。这里的“知识”,主要指构成语言交际的三个要素,即词汇、规则和惯例。

葛大汇:如果将语言看成一种工具,那么工具是为它要表达的内容服务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危险的、不真实的。我认为,语言与个体的功利、需求、情境都是不可分割、融为一体的。语言与其说是一种工具,不如说它是一种心理概念。如果过分强调语文的人文性,会使语文的真正功能迷失,使语文难以同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区别开来。

语言不但是一个符号系统和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语言和心理的联系,最主要就表现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涉及多种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病理学、生物学、人类学和信息科学等。用什么方法想问题,想得多想得少,想得到想不到等,这种动脑筋去想的活动就是“思考”,而用不同的方法去想,因而得到了不同的认识。想得多和想得少、想得到和想不到也都可能得到不同的认识。这些动脑筋想出来的东西就是“思想”。

一般来说,语言是散漫的,是千万年来形成的、实体的等价物。比如“萝卜”这个单词,其发音就是“萝卜”实体本身;孩子发出“妈妈”这个词的声音,实际上就是“妈妈”这个实体本身。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讲,仅从工具形式上讲语文,是学不好语文的。只有从意义、解释、沟通、需求等角度来认识语文,才能有效地学习语言。

栾主编讲的语言规则,我认为不是语文学科的核心概念。因为规则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机器(计算机)来解决。现在计算机有修改的功能,对语法、拼写都有标识的功能,甚至有纠错的功能,如用金山词霸就可以解决语法、拼写问题。但这不是人类语言,而是机器语言。

我认为,过分强调语言表达技巧,学习语言规则,是今天语文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比如,一个非常具有语言表现能力的人——卢梭,在他的《忏悔录》中写到,他在五六岁时,并未进过一所正规的学校,他是坐在他落魄的父亲的怀里,由父亲带有情感的语言,在温暖的灯光下,坐在破椅子上,通过父亲的阅读和比画了解了关于外在世界的词语(概念)。这些概念是他后来写文章、演讲的最初基石。他父亲从未给他讲过语言规则、文体规则、造句规则。今天学校教育中的语言学习和语文教学的功能,其实都是十分有限的。没有学校的语文教学,广义的教育也能让我们学习语文,这就是卢梭父亲的办法。

栾兆祥:我对葛教授上述的三个观点持有异议。一是关于机器语言;二是关于父亲教育孩子语言不需要训练规则;三是没有学校照样学好语文。

先说机器语言,计算机的程序是一种机器语言。它所具有的联想能力实际上是人赋予了计算机的一种语言成果,本质上是一种人的语言,而非机器语言。实际上,只有人类才有语言。俗话说:“鸟有鸟语,人有人言。”不过这句话却也恰恰道出了语言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说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也能相互“说话”,这只不过是一种比喻。计算机语言只是人类语言的延伸而已。

葛大汇:没有人的功利目的,机器没法发出语言。

栾兆祥:这是人类语言的成果。

葛大汇:这种语言不会发声。

栾兆祥:可以通过人来使之发声。程序是语言表达的成果。举例来说,我作为一个象棋爱好者,在与电脑下棋时,实际上不是在与电脑对弈,而是在与总结了几万个象棋高手的棋局后的一种集成对弈。这些棋局综合了象棋高手们的智慧。它的反应是瞬间的,而人需要长时间思考。不是人下不过机器,而是机器将成果集成化了。

语言传承不讲规则、惯例吗?长辈在语言教育中从不刻意讲规则,但有一种实际的情境,富有内涵意义的情境,如吃奶、吃饭等概念。久而久之,这样就形成了用于表达思想的想象、理解和沟通。

没有学校照样学语文,这里指的是一种广义的学校教育。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两个同时去日本的人,一个去了两年,听、说、读、写都可以。可是,另一个人去了三年,最后却只能听和说,不能读和写。他们的区别只在前者是经过了学校教育,而后者在社会上学习,很难形成书面语言的能力。

口语确实是可以通过广义教育习得的,但书面语是要靠语文学科教学(学校教育)学得的。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学口语,那是舍本逐末。

二、建立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当前,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尽快建立起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在中小学不同学段,要掌握哪些基本的语文知识,教师掌握到什么程度,学生教到什么程度,都应该明确。

葛大汇:在栾主编刚才所举的例子中,体现的是他们对口语和书面语的把握不同。现在计算机语言可以将口头语直接转换为书面语。我是从发声学角度来重新审视语文的本质。我最先也追寻斯大林的“外壳说”,但是我最终放弃了它。现在我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这是我针对工具说提出的“意义说”。

栾主编认为语言是交际的重要工具,倾向于“交际说”。我们重点要解决的是如何教语言。要模仿社会上活生生的语言来学习语文,要抽出规则中约定俗成的东西,使之在使用和交际以及教学中达到更经济的目的。如小学生写作文,我认为学生的第一篇作文,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第一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出一个题目让教师写作,然后学生再模仿。教师只要提供一个范例,无论口头的,还是书面的都行。我认为写文章,只教规则是没有什么大用的,作文能力多是在模仿中揣摩出来的。

栾兆祥:作文也好,口语也好,都是为了传达思想。我反对的是谈论语文问题时,一涉及内容,就把工具性丢开,或者一谈到工具性就把内容撇开。

方有林:这正如乔姆斯基说过的那样,语言就像是一张纸,内容和形式是纸的一体两面。我们不可能把这张纸再剖开来,它是一个共同体,这张纸总是一体两面的。

葛大汇:“一体两面”是对斯大林的“外壳说”的一个批判。“一体两面”其实就是一元论。关于内容形式一体,我们还需要从使用概念的程度上进行分析,这样就有多元论的语文学科——语文是从语言繁衍出去的语言体系。两个后现代哲学家的思想可以支持我的想法:一是阐释学关于意义的理解和沟通;一是批判主义的思想关于语言教学的问题。不把语言看做是一种既定意义的学习而是一个发生的过程。

方有林:我们的讨论涉及不少的概念,如语言、语文、语文学科、语文教学、语文教育等。现在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必须处在同一个水平上,否则不可能讨论出一个结果。我们的语文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有时不是在同一个水平层次上进行。许多矛盾的概念,在理论界尚未弄清楚,一线语文教师更是无从理出头绪。这样一头雾水,缺乏对语文本质的把握,如何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呢?须知,“以己之昏昏”是无法“使人昭昭”的。

我们似乎有必要像上世纪50年代制定“教学语法”一样,把语言研究成果中基础的规范的东西作为语文教学的标准,理出一个头绪来。理论界可以通过争鸣进行更深层面的探讨,但语文教学一线必须有一套相对稳定的,不为理论工作者所左右的“语文教学体系”,成为教师的语文教学原则。否则,语文教学时常游离语文教学规律,加上语文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一线的语文教学容易陷入到一种无序状态。在无序中如何谈语文教学效率?又怎么谈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呢?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受意识形态影响比较严重的学科,理论研究思潮常常直接进入课堂教学,让教师无所适从,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到语文教学效果,也伤害了语文学科的独立性。比如,教育行政部门,每过一个时期总要来一些口号标语式的所谓“教育思想”,这对语文教学常常会产生负面影响。自然科学这些学科可能也会受影响,但这些学科的知识体系是自足的,影响不大。

再说学习语文的途径。语言作为人的一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具有先天的生物遗传的性质,就像人所具有的可以直立行走、可以动手劳动、可以动脑思维等所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独有本能一样。但显而易见,语言作为人所具有的一种复杂的能力,也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事实上,不仅是卢梭,每个人都有过由父母教着说话、在学校接受语言教育等学习语言的经历。在中小学开设长达12年的语文课,其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语言学习甚至需要“活到老学到老”,贯穿人的一生。相当多的人可能都会写点东西,但是如果要熟练使用文字,除了必需的专业知识,都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水平。正因为如此,语言也就与其他的知识和技能一样,必须通过规范的学习才能获得。现代社会要学好语文,学校教育不是唯一途径,但肯定是最重要的途径。

葛大汇:方博士对讨论问题强调在同一水平上的观点十分重要,我们有必要作一些补充。比如说“棉花”这个概念。在儿童的认识水平上是代表暖和、柔软、衣服;在凯恩斯的认识水平上是1929年经济危机的代名词,是生产过剩,代表对生产力的思考,是关于某些现货的交易,由此发展为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一门学科。因此,“棉花”这个概念在儿童的认识水平上是一种低层次的人文学科的东西,在凯恩斯的认识水平上就是一种高层次的人文学科的东西。引申到语文学科也一样,学习具体的词汇也分不同的层级水平,这必然影响到具体的教学方法。因此,关于语文学科到底教什么,仅就语言而言,也是有层级区别的。

方有林: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是应建立起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在中小学不同学段,要掌握哪些基本的语文知识,教师掌握到什么程度,学生教到什么程度,都应该明确。

上一篇:社区基本情况统计表下一篇:必修四英语课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