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游记作文指导

2024-08-12

小学游记作文指导(通用10篇)

篇1:小学游记作文指导

上海游记-小学游记作文

期待已久的上海之游在春节终于要出发了.我们一家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登上了飞机.飞机上,一朵朵白云像一座座洁白的雪山,从我们的身边飘过,我们就像腾云驾雾,真是美丽极了!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空中飞行,我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国际大都市——上海.

我们的第一个景点就是豫园,豫园里人山人海的,仿佛是一片人的海洋.整个豫园充满了春节的气氛,到处都贴着吉祥的春联,挂着喜庆的灯笼.人们穿得喜气洋洋,与盛开的鲜花相配衬,更是为节日增添了不少气氛.豫园里面,有很多上海的特色小吃,例如五香豆,灌汤包,宁波汤圆等等的特色小吃,还有江浙特色的花灯,真是惟妙惟肖,五彩缤纷.

游完豫园,下一站我们的目的地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东方明珠”塔,它全长468米,是上海市的一大标志性建筑物.以前在课文里看到对东方明珠塔的描写,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次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东方明珠塔的雄伟与魅力.上到了东方明珠塔360米的太空舱以后,你一眼往下看,上海市的美景让你尽收眼底,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黄浦江上的游走的轮船,马路上奔驰的汽车变得像蚂蚁一样小,高楼大厦,也变成小不点.站在这里,能一眼看完整个上海,能看见上海有许多空地,有许多高楼都看遍了.东方明珠塔的对面是有88层观光厅的金茂大厦,它的`旁边有一幢日本人设计的大厦,准备建一百多层,成为上海目前最高的大厦.在东方明珠塔上,我们买了一个用水晶制造的“东方明珠”,这座“东方明珠”塔跟真的东方明珠塔比起来,不分上下,一样漂亮.

告别了东方明珠塔,我们来到了黄浦江边,准备在这里欣赏上海外滩的繁华夜景.美妙的时刻终于来临了,东方明珠塔的灯光亮起来了,东方明珠的灯光五光十色,外滩的灯饰把整个外滩照亮了,各种风格的建筑显得更加亮丽迷人,真是美丽极了!我不由得给东方明珠拍下一张照片做留念.

上海还有一个传统的春节习俗,就是年初五迎财神.初五的凌晨,外面劈劈啪啪响起来鞭炮声,夜空中燃起了五彩缤纷的烟花,到处洋溢着喜气洋洋.上海人以这种欢乐的气氛寄托了美好的愿望.

篇2:小学游记作文指导

我第一次在水稻田里面行走,感觉非常地棒。

我第一次看见花生在地里的样子。

我第一次看到黄水牛,感觉非常地新鲜。

我第一次看到姥姥家的旧房子,感觉非常地古老!

篇3:小学生游记习作教学探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小学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定为:学生通过“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通俗地讲,小学习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是要让学生多观察、多体验。观察和体验离不开活动,这两种能力需要在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因此,为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语文教师通常带领学生去亲身体验,让学生走近观察和感受的对象,去倾听、触摸、品味。学生通过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自己有感受的事,降低了习作难度,克服了畏难情绪,进而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游记习作的教学现状

游记是习作教学的内容之一。游记是一种对游历进行记录的文体,可分为记叙型游记、抒情型游记、写景型游记和说理型游记。小学阶段的习作往往以记叙型和写景型游记为主,没有“游”的记录,就不会有“游记习作”,因此,许多教师会适时安排一些课外活动,如春游、秋季到采摘园体验收获、冬天到雪乡体验农家乐,然后让学生写游记。这些活动听起来很有趣,语文教师的初衷也是期望将写作教学与儿童生活融合起来,从而使儿童与写作、生活共同成长。然而,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某文化学校组织了一次“六一,跟着老师去爬山”的活动,学生们报名十分踊跃。孩子们对于户外体验十分感兴趣,听说可以走出教室,和小伙伴到帽儿山看侏罗纪时期的酸性火山岩,体验惊心动魄的玻璃栈道,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表情,他们欢呼、大叫,教师想让他们安静下来都难。

在孩子们整装准备出发的当天早上,学生坐在教室里,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互相交换着内心的激动。然而,当任课教师走进班级,给孩子们讲解写作技巧时,孩子们安静了,他们安安静静的记下了游记写作的步骤、如何写景、如何写人、如何写物、如何写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口中的写作技巧也灌进了学生的耳朵里。终于结束了这场体验前的辅导之后,学生们踏上了“愉快”的旅途。抵达目的地后,孩子们从车上奔了下去,他们环顾四周,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爬山。但任课教师再次讲解了观察要领之后,孩子们才得以“放行”,而且孩子们被要求做到:要拿着纸和笔,要记下自己看到的景物、路线以及感受。整个爬山途中,时不时地会传来教师的提醒:“同学们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

在这次游览过程中,学生已经忘记什么是真正的体验,在这种前提下写出的作文,学生已没有真实的自我和话语,这样的作文教学不是在激活学生的思维,而是在扼杀学生的思想。

三、游记习作的教学反思

学生的整个活动都是教师精心策划,为使学生顺利完成习作,教师针对地域文化特点,慎重地选择游览地点,使学生能够熟记游览过的景物、积累习作素材,教师在出发前已经设计好了游览路线,学生要跟着教师的设定一步一步游览,而不是去体验自己想去的地方。在整个游览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告诉学生,本次游览的目的是为习作服务,学生要记住游览路线和内容,做好笔记,在教师的统一号令下,学生情绪变得低落。在整个游览过程中,教师一直将学生锁定在自己的视线周围,学生的目光随着教师手指的移动而转换,游览已经丧失了自主性,全凭教师掌控。

观察与习作原本是基于儿童兴趣之上的一体化行动,它们互相包容,观察是习作素材的累积、是习作动机的激发,习作是观察活动的映射、是对观察内容的加工。同时,它们又互相消解,观察不是“考察”,而是愉悦身心的游览,习作不是“写字”,而是审美愉悦的分享和交流。不能把习作片面地视为观察的后续活动,也不能把观察功利地看成习作的前置行为,因为习作与观察是同构共生、互为因果的系统整体。在教学过程中,应竭力淡化观察与习作的痕迹,化负担为经历,使习作教学成为师生共同营造的言语交际活动。

户外游览活动原本是一件让学生非常欣喜的事,但由于教师布置了习作任务,学生的热情被冷却了,游览也变得没有了趣味。学生关注点也不是景物,而是作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除了要教给他们学习方式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自由、自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爱上学习。教师的过分牵引指挥,只会使学生丧失对习作的热情,使学生的精神变得涣散,童心变得愚钝,再美的景致也无法进人学生的内心,再美的画面也不能产生审美的愉悦,不能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对习作而言有害无益。

四、游记习作的教学建议

游记教学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选择观察对象。由于游记教学的特殊性,在游览之前教师要明确游记教学的任务。游记是为习作做准备,教师要明确游记目的,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心中有数并不是要将学生的手脚和自己的绑在一起。习作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只需教会学生习作的方法,无需面面俱到地大包大揽。观赏哪些景观学生有自己的主观倾向,只有让这种意向得到满足,学生才会生成感受,有所表达。教师让学生自由地游览,学生有了观察的选择权,才会呈现出风格迥异的思想火花,使学生性格和能力的多样性、差异性得到展现,习作中千篇一律的现象也就不会发生。

游记教学应该教在前、赏在中、讲在后,各不干扰。教即教方法,教观察的方法,教习作的方法。在游览之前,教师应教会学生观察哪些景物、如何去观察、观察后有哪些感受,要留心将自己喜欢的景物或者瞬间记录下来,拍照也可,随时捕捉习作素材。赏即欣赏,欣赏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味生命的奇妙,将感受内化成自己的思想,最后在习作时形成文字。讲即讲授,与教不同,讲的内容更为具体,在系统讲解习作方法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唤醒学生对游览景物的记忆。学生在回忆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对游览情绪的表达,在口语的表述过程中,练习口语表达能力,为习作奠定基础。教、赏、讲三个方面组成了游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是为赏做准备,赏是为讲做铺垫,三者一气呵成、相辅相成。需要注意的是,教不是教习作,而是教观察,讲才是习作教学的开始,赏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师不应多加干涉,否则会降低赏的效果,不利于习作教学的开展,只有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游记习作教学才会取得成效。

游记习作教学要注意营造快乐氛围,提起习作,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厌烦。虽然游记作文教学的形式较以往的习作课新颖和灵活,但当学生回到课堂,提起笔习作时依然眉头紧锁,教师要合理地切换这两个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厌烦情绪。首先,营造一个快乐的意境十分重要,可以进行“二次游览”,调动学生的回忆;其次,采用灵活的表达方式,学生可以分组竞赛,讲述自己记忆深刻或者有趣的事,鼓励每一个学生发言,在竞争的氛围中,忘却习作的压力,使学生畅所欲言,为习作打下坚实基础。最后,教师将学生的讲述汇总向大家汇报,评出最佳演说家,学生在这样的情绪下开始习作,习作效果非常好。

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一个人长大了若不能怀恋自己童年的痴拙,若不能默默长思或耿耿于怀孩提时光的往事,当是莫大的遗憾。”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守护学生时代独有的“童年的痴拙”,时光会褪却孩提时的稚嫩,但带不走孩子们回忆里的欢声笑语和真情实感,只有发自真心的爱,才会有发自真心的情。

摘要: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小学生是不会写作的,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写作。教师在强势推进作文教学、发展儿童语言能力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落入到权威的窠臼。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超越儿童的言语特征,轻视儿童鲜活动感的生活体验,作文课成为习作制造课。游记习作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快乐体验,在观察和感受中体会游玩乐趣,在快乐表达中提升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游记,习作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第2版)[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3]管建刚.作文重要的是内心想法和感受[J].小学语文教师,2011,(增刊).

[4]祝新华.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开展作文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1,(3).

[5]向红云.反思小学游记类作文的教学[J].教学艺术,2015,(1).

[6]李家栋.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7]李海林.语文教育研究大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8]朱永新.叶圣陶教育箴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篇4:小学游记作文指导

【关键词】感受性叙写 描写 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25-01

学生作文的优劣,往往取决于教师指导的高下。平庸的教师作文课上通常把题目一扔,最多笼而统之地加几点写作要求与注意事项,然后就放任学生自由写作了。而高明的教师则能通过科学精妙的指导,让学生一作获一得。那么,在初中叙事类作文中,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发现,关键在于创设感受性叙写境界。

一、感受性叙写境界的内涵

所谓“感受性叙写境界”指的是教师在叙事类作文指导时所创设的,从写作者的体验出发,对人、事、物的一种叙写方式。这种叙写方式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与主观色彩,因而更能使文章生动感人,也更具个性特色。“感受性叙写境界”具有以下两大特征:描写性与想象性。

那么,“感受性叙写境界”该如何来创设呢?笔者拟以初二年级随堂作文指导《拙政园游记》为例予以诠释。这是一篇游记体叙事类命题作文,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极普通的一次作文练笔题,笔者前后观察了三位老师的指导,出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学生习作效果

二、教师1的作前指导:基于叙述的纯客观性的空洞地叙写游历经过

下面是教师1按来龙去脉为序指导学生写游历的案例:

同学们到拙政园游览之后,怎样把它写下来,而且有充实的、活泼的内容呢?

1.按游览的顺序叙写景物。 我们要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所写看到的景物。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

2.抓住游览重点,详写过程。我们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写下来,其余地可以写得简略些。我们在一边参观游览,一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

分析:上述案例很明显是以游踪为序来指导学生“纯客观性”的“空洞”地写作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把整篇作文指导分成两大块,一是写作的顺序,二是写作的内容。这种指导看似言之有理,实则空泛无物;因为只要具备正常思维的学生,写游记都会按游览顺序进行,都会把游览过程中所看到的景物记录下来的。

第二,整个指导充斥着“记录”意味。就是要求学生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极少写作者的情感成分融入其中,而写作必须要有写作者的感情介入的。

三、教师2的作前指导:基于描写的主观性的细致地叙写游历情形

描写,就是把所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描写能再现事物栩栩如生的具体形象,让读者如见其人、似睹其物,它是作文的基本功。好的描写要达到生动、具体、形象。以下是教师2对本次游记写作进行的描写指导的案例:

拙政园是园林建筑的典范,可以说一步一景,如诗如画。那么,我们如何去描写这番美景呢?

1.要会抓细节描写。你在本文中可以抓住园中让你最为动情的某处景物进行细绘。

2.要善用修辞。拙政园中的景物可圈可点处颇多,你尽可以加以细细品味,然后用精妙的比喻等修辞予以描绘。

分析:教师2教会了学生从细微处入手去描写景物特点,把自己对拙政园景物中最感兴趣的部分的形貌与状态表现出来;在描写时通过运用各种修辞尽量把园林中景与物写得形象生动;而且,还教会学生立体地全方位地描写这些景物,以期尽量丰富地展现其风采。应该说,这样的指导至少给了学生以具体的方法,让学生有了抓手。此其一。其二,由于描写需依赖于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因而也就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但是,这样的指导带有明显的偏颇性,即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描写固然需要细致、多角度与全方位,需要运用修辞,从而使文章生动可感;但这仅仅流于方法的指导而非思维的点拨。“描写”滥觞于什么呢?教师2并没有告知学生。

四、教师3的作前指导:基于想象的感受性地叙写游历情状

对作文而言,想象,就是把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及形象间的某种联系。?想象在作文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做样的,它可以是包含了想象的一句话,可以是充满了想象的一段话,也可以是充满了曼妙想象的整篇文章。

下面是教师3对本次游记写作进行的想象指导的案例:

写游记,写拙政园的景物,贵在写出自己对院内景物美的独特感受。我们要想方设法让眼前的这些景物活动起来,引发你的情思;让自己的心灵敏感起来,感受景的情致,从而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具体做法有二:

1.构思之“活”。就是通过想象,把没有关联的两个景物写得有联系,从而让景物灵动起来。借助“想象”而产生了联系,能沟通古今,化实为虚,造就了神奇的效果,这就是构思之“活”。

2.静景之“活”。就是通過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将静的东西写成动的,从而让景物也具有生物特点。

分析:写景是为了抒发感情的需要,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只有达到情景交融,才能带领读者进入“游”的境界。而这一目标,完全是依托“想象”来达成的。教师3显然抓住了作文思维的本真,即形象思维的主要构件“想象”这一要素。因为我们在游记中所要表达的显然不只是客观景物的再现,而是游历者对这些山、石、草木、建筑等等园林风物的主观感受,正如示例中所展现的,想象给了这些风物以无限的灵动之美。古人所谓的“思接千载,神游万里”就是想象给人带来的时空的衔接与拓展。

五、比较分析

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学设计,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究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从上述3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

教师1把写作这篇游记的基本要求似乎都告知了学生,但这种指导是笼统而空泛的。较之教师1,教师2的指导显然要具体而具可操作性;但是,该教师在指导时所注重的是写作对象拙政园的主体景物的描绘,而忽略了游览主体即写作者对拙政园景物的主观感受。

教师3的指导显然已经触摸到了形象思维的本真。或者通过回忆,或者通过形象的联想,我们可以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形象,作多角度与全方位的展现。同时,写作者通过这种想象,跨越了事物间的鸿沟,由此及彼地阐发联想,创作出新的艺术形象。从而使作文的内容实现了转换,也使语言活跃起来,变得栩栩如生,生动可感。

创设感受性叙写境界,主要思维是想象,语言表现则为描写。它所强调的是写作个体对叙写对象的感受性与体验性,是对叙写对象的一种主观观照与呈现。因而,它更接近叙事类作文教学之本真。

参考文献:

[1]黄厚江 《语文的原点》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版。

篇5:小学游记作文:渤公岛游记

今天,妈妈和同事一起去渤公岛玩。由于我最近表现不错,所以妈妈把我也带上了。

经过半小时的行驶,我们来到了太湖边。只见湖水绿绿的,绿得如同草地一般。在这碧水之上,几朵紫红的莲花像爱撒娇的小姑娘,有时用手捂住自己的笑脸,有时害羞地露出自己的小脸蛋。这时我想起了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终于,我们到了目的.地----渤公岛。只见一片片金灿灿的树叶,如同一片金子森林,轻风徐来,这些“金子”就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当妈妈的同事rosa拿出风筝时,我一下子就把美景忘得一干二净,和小弟弟一起放风筝了。他拿着风筝线,我拿着风筝用力跑。可惜天公不做美,一点风也没有,我们一连放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

跑着跑着,我们看见了一片人工沙滩。我和小弟弟连忙脱下鞋子,飞奔而去。小弟弟搭沙塔,我呢,当然是修城堡了。突然,我在沙子里发现了一颗光润的石头,就傻乎乎地问妈妈:“妈妈,这是玉吗?”妈妈笑着说:“小傻瓜,你在这里也能找到玉?”说着,我们几个开怀大笑起来。

篇6:小学生游记作文:宜兴游记

今天是星期天,我要去参加翔龙跆拳道的宜兴一日游。我十分地高兴和兴奋,所以我早早就起床了,我简单地洗漱和胡乱地吃了几口早饭后,就嚷嚷着要爸爸带我去老体育场——我们的总出发站。到了那里一看,哇,已经有好多人在那等着了。我在这“千军万马”中找到恶我们的队伍和教练。我们浩浩荡荡的上了5号车。(顺便提一下,我们的豪华阵容是共出动了7辆旅游车。)车终于开了,我们兴奋不已、叽叽喳喳地谈论起来。一路上,我们有着吃不完的零食,赏不完的美景,玩不够的游戏,真是好开心啊!将近中午12点时,我们来到了吃午饭的地方,那里的鸽子真多。我给一只鸽子喂了点饼干,其他许多鸽子蜂拥而至,争抢这美味。别的`同学也加入到喂鸽子活动中来,一时间,食品五花八门,数不胜数。更搞笑的是,有只鸽子还敢飞到我们就餐的桌上来啄食吃,竟然还吃到了块肥肉,佩服佩服!

吃完午饭后,我们来到了善卷洞,洞里是黑漆漆的一片。我们首先上了云梯,来到了“云海”,里面有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而又颜色鲜艳还是一个个动物造型的石头。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鹰笑痴熊”的那块巨石。这块石头讲的是一只老鹰在笑一只爬了一千年树的一只熊,这只痴熊爬了一千年还是没有爬上那块石头,可怜啊可怜。我们还来到了水晶宫,在那里,我们坐在了一条船上,开船了,教练说要让我们刺激一番,于是他站了起来,左右摇晃,船便被带动摇晃了起来,左倾右斜地让我们连连惊叫,好几次差点翻船。下船后,我们一个个坐在地上,双腿发软,嘴上却一个劲地喊“刺激,过瘾!教练,我们强烈要求再玩一遍!”接着我们来到了400米高的滑道,那些未满三年级的“狗熊们”及其家长们和女教练全去到上面去坐索道,而我们这些“英雄”全都坐上了滑道。(本人刚刚三年级毕业。)我抬头看了看索道,真可谓:“扶摇直上九霄天,飘然下落神仙境”啊!

后来我们还玩了好些游戏,其中在拔河比赛中,我们车队获得了第二名,我们队员人人都奖到了一个漂亮的笔袋,真不容易埃我们的最后一个活动站点是到“天下第一陶吧”去做陶瓷,我做了一对天敌——蛇与鼠,分别送给我的两个好朋友。

篇7:游记话题的小学作文:西湖游记

第二天早晨,阳光洒满了杭州的大街小巷,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杭州著名的西湖进发了!进入公园的大门,我们走在绿树成阴的小道上。只见小道两边的绿树张开,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那些树像坚守岗位的士兵,日夜保卫着西湖。树下铺着绿色的毯子,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片翠绿的小草。绿毯上开着各种各样的花,红的似大,白的似雪,粉的似霞,黄的似金,美丽极了!过了小道,我们来到一一小池,小池的形状像眼镜,人们叫它眼镜池。眼镜池连着一个大湖,湖的四周杨柳低垂,柳条随风左右摆动,就像一群姑娘在梳理头发。湖中央一座石桥弯弯曲曲,宛如一条长龙横卧在湖面上,它就是九曲桥。桥中心有个古色古香的湖心亭,红墙绿瓦,金碧辉煌,是游人休息赏景的好去处。我们坐在亭中品工夫茶,听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看一对情侣在湖中泛舟,景色真的好美啊!

我们随着人群来到了西湖岸边,一阵微风吹来,柳树又“跳起了舞。”这时候,船来了,“坐船喽!”我欢呼道,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坐船。我们上了船,船就开始前进了。我向西湖的两岸望去,美景向我迎面扑来,看到了这边,又错过了那边。远处的雷峰塔在山脚下若隐若现传说那里是法海关押白娘子的地方。

“看”!那里就是许仙和白娘子第一次见面的地方。”我向导游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里有一座小桥,白娘子和许仙就是在桥上见面的,所以那座桥很出名,桥的两侧绿树成荫,几颗柳树偎依在一起,仿佛诉说当年的故事。

时间过的飞快,很快到了晚上,我们恋恋不舍得离开了西湖,杭州的西湖真美,怪不得有神仙的故事,诗人的佳句,真是无愧于“人间天堂的美誉”。

教师点评:小作者用自己的慧眼观察她眼中的西湖,向我们展示着进入西湖公园的景色美,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西湖公园两旁的杨柳和树下的绿草,通过眼中的雷峰塔联想到白娘子的故事,让文章更有内涵,让西湖美景沉浸在美丽的传说中。

作者: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林东镇第七小学四年级二班 姜淼

指导教师 娄慧英

篇8:小学游记作文指导

关键词:游记散文,优化方法,教学设计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 游记散文所占的篇幅不在少数。 游记散文不仅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致,而且寄托了作者积极、健康的乐观情怀。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游记散文,既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借鉴景物描写的方法,又可以引领感受作者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正确态度。 正因为游记散文有着这样强大的教学功能, 小学语文老师都能够认真对待游记散文的教学。

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蓝本, 教学设计直接关系课堂教学效果。 若是单从游记散文的文体特点来说,游记散文的语言是生动、优美的,所描绘的内容也是新鲜、好奇的,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加上游记散文的教学素材(文字、图片、视频等)是很容易找到的。 按理而言,要设计好一堂游记散文的教学设计并且把课上好应该不难。

游记散文的重要性及出于文体特点的可操性是明显的。可是从具体实操的角度而言,结果不是那么令人满意。 因为种种原因,小学阶段的游记散文课堂教学要么陷入热闹却低效,要么陷入沉闷又低效的尴尬境地。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几年来实施游记散文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要使游记散文课堂教学出彩又高效,要先把优化教学设计的基础打牢。

一、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

游记散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文章, 所以在教学游记散文的时候一定要先抓住游览的顺序,弄清楚作者的游踪。 弄清楚作者的游踪,有助于学生搞清楚文章的脉络。 在搞清楚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对景物的特点进行深入研读,让学生能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叶圣陶先生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双龙洞沿途的风光,再写双龙洞洞口和外洞;再接下来写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在行文过程中,双龙洞路上的“明艳美”、溪流“变化美”、孔隙“险峻美 ”和内洞 “奇妙美 ”得到了显现 。 此外 , 叶圣陶先生还始终抓住双龙洞水的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比如途中是“一路迎着溪流 ”,洞口是 “那溪流就是从洞里流出来的 ”、 “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而内洞是“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研读并组织学生就游踪和景物特点进行分析,这样,同学们能够对作者的游踪和双龙洞的景物特点有清晰的了解。

二、研读表现景物的手法

优秀的游记散文在选用表现景物手法上都是很恰当而且灵活多样的。 只有作者运用恰当而且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所要表现的景物才能栩栩如生,具体形象。 通过研读并分析文本中的表现景物的手法,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优秀的景物描写的写作范例,提高景物描写的水平。 所以说,在引导学生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之后,紧接着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景物描写的手法。

还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在文章中,叶圣陶先生运用了列数字、巧设问、写感觉、做假设等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双龙洞既有宽敞又有窄小,感觉上很险峻,但总体上很耐看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景物表现的手法进行探究, 要求他们在研读文章的同时做好批画圈点,再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归纳出景物描写的手法。 结果我发现学生通过查阅资料, 合作探究竟然能够把景物表现手法归纳个八九不离十。 后来的作文练习环节更是让我倍感惊喜:正是因为他们对景物描写的手法有了进一步理解,学生运用景物描写手法竟异常得心应手。

三、做好文本的延伸比较

相比于写人叙事类的记叙文, 写景抒情类的记叙文要难教得多。 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写景抒情类游记散文的时候常常会使用比较阅读的方法, 通过把两三篇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关联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分析、对照鉴别,这样往往很容易就会找出两文的共同点, 加深对写作技法和思想情感等的理解和掌握。 在选择课外比较阅读文本的时候,通常的做法是选用同一题材甚至同一题目的文章, 再研究比较文本在选材、立意、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比如说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选用季羡林先生的《石林颂(节选)》或是《黄果树瀑布》等文章与本文做比较阅读,也可以选用描写双龙洞的其他游记散文作为比较的文本。 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就可以对比较文章的相同点进行归纳、评价,也可以对比较文章的不同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加深对本文的理解,使思维得到发展,提高鉴赏能力。

不管是从内容、形式还是从意趣上来看,游记散文对少年儿童都有着极强的教育意义。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务必提高对游记散文教学功能的认识, 认真钻研提高游记散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要提高游记散文教学有效性,就要先从优化教学设计入手,综合考虑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研读表现景物的手法和做好文本的延伸比较等做法,再做具体的教学实施。 只有这样,教材例子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才能在学习中获得景美、情真、理趣的真实体验。

参考文献

[1]张玉洁.浅谈游记教学中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2]谌勇.融自然神韵与人文情怀于笔端——游记散文写作略谈,2012.

篇9:小学游记作文指导

《徐霞客西游记》是徐霞客所写游记中的主要部分,最近才被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研究室吴应寿先生在北京图书馆发现,尽管不全,却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关于《徐霞客游记》的科学价值和文学成就,已有不少人进行过论述,这里只就这两部著作的来源和相互关系,以及《徐霞客西游记》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谈点浅见,就教于同志们。

《徐霞客游记》得以成书和流传至今,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它经过了一系列曲折坎坷的道路,许多人为了这部书的流传和出版,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徐霞客去世后不久,其生前友好钱谦益(牧斋)写信给徐霞客的族兄仲昭说:“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仁兄当急为编次,谋得好事者授梓,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壤间亦不可无此书也。”后来钱氏又写信给刻书家毛子晋,希望他将游记“仅存数本”刻印出版,广为流通。①由此可见,徐霞客的旅游日记,一开始就受到他同时代人的重视和珍惜。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徐霞客游记》大约有下面几个主要版本,曾流传于世。最早的第一个本子是“季本”(即季梦良本)。明朝崇祯十五年(公元一六四二年),徐霞客的姻亲季梦良(会明)受霞客生前的委托,和友人王忠纫,对游记手稿共同进行整理,为之分其卷次,订其前后,装订成册。然而不幸的是,清朝顺治二年(公元一六四五年)清兵南下,徐霞客的家乡江阴被屠,霞客长子屺遇难,游记原稿全部被焚于火,季梦良的整理本亦遭散失。事后虽经季氏再为搜集,但仍缺滇游记一册及游太华颜洞和盘江考诸记。

今天被吴先生发现的《徐霞客西游记》,据考当为季本的残存部分。全书共五册,仅记载崇祯九年(公元一六三六年)九月十九日至崇祯十一年(公元一六三八年)三月二十七日的游历,即浙游日记、江右游记、楚游日记和粤西游记等部分。虽名为西游记,但缺黔游日记和滇游日记。首册中有初编者季梦良崇祯十五年(公元一六四二年)的题识,并每册皆注明:“友弟季梦良会明甫校录”。关于它的来源,吴应寿先生有过详细考证,他认为《徐霞客西游记》就是明末著名藏书家钱谦益推荐给刻书家毛子晋刻印的“仅存数本”,时间大约在顺治八年底至十六年间。根据书中钤有的朱文印,此书曾为汲古阁、莫友芝、刘嘉业堂等藏书家、刻书家和学者先后收藏过。解放后,才由刘嘉业堂将此书转给了北京图书馆。②这个分析是很有道理的。至于毛氏未能将游记刻印出版,我们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由于当时社会动乱不定,出版困难;第二,因为书中有不少关于政局、阶级斗争、人民生活的记载,对统治阶级不利,不敢出版。后者又是最主要的原因。

《徐霞客游记》的第二个本子是“李本”。

原来顺治二年以后,季梦良再次收集整理游记残稿时,曾经指出:“今全集唯义兴曹骏甫有之。初骏甫亦好游,慕霞客之高,闻其死,诣,兼求遗书校录,子依以原稿付去,逾一年而还。今其全集必存,访而得之,甚易也。”③但是不知是何原因,季氏未能完成这一任务。霞客庶子李寄(介立)有父风,生平亦好游览。他痛感季本残缺,经过多方打听和苦心访问,终于访得曹氏所抄游记在史夏隆处。可是发现曹氏抄本已被史氏涂抹删改,字多讹误。为了恢复这部游记的原来面貌,他“重请得其底本,从日影中得出曹氏原文,与季本互校成书,而史本乃不传,但存其序一篇而已”。④据陈泓考证:曹氏底本滇游首册,“亦仅载游太华颜洞数小记而已”。⑤故季本所缺,李本仍未能补齐。

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一七○三年)奚又溥为《徐霞客游记》作序,认为李本尽管还有少缺之处,“然不啻已毁之玉,复出昆山,既沉之珠,又还合浦”⑥陈泓则认为李本是“诸本之祖”。这些评价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李寄不仅从史夏隆处得到了曹骏甫所抄游记,而且利用了季梦良的成果(指第二次整理本),使《徐霞客游记》成为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本子,曾被后人误认为原本。虽然它已经失传,我们无法见到,但是,后来出现的各种《徐霞客游记》的抄本不少,绝大部分录自李本,其中以杨名时本最为著名。今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书库保存一部杨氏旧抄本,共十册,分为十二卷二十五篇,可说是目前留传下来最早的一部《徐霞客游记》。随后,陈泓又集李寄、杨名时等诸抄本校对数次,使之更趋完善。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一七七六年)九月,徐霞客的族孙徐镇又对李本进行了重新编订。他说:自李本问世,“传写益广,讹落多,兼之俗下书庸,竞于作生活计,而任意删节杂凑,一如彦和尝梦索源之文,往往使读者莫悉漏义,是可痛也!”⑦徐镇为了使《徐霞客游记》保持原来的面目,使霞客精神“不澌灭煨烬之余,更不灭于妄庸之手”,乃用杨、陈二人编定之真本作指南,各抄本作参考,与李本对比校勘,考其缺失,订其异同,然后刻本付印成书。《徐霞客游记》的第一个木刻本从此诞生,一直流传至今。从徐镇所写《辨讹》五十条⑧可见徐本在文字上花了很大的功夫,纠正了过去抄本中不少错误,不过内容和杨本基本相同,只是在编排上略有变动。徐本分十册,每册再分上下篇,并增添了书牍、墓志、诸本异同考略及辨讹,作为外编附于第十册下之末。

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八年)藏书家叶廷甲(保堂)又将徐刻本校刊、增补、再版。他在序言中写道:“嘉庆十一年冬,锡峪徐氏以所梓行游记之板归余。……翻阅之,朽蠹颇多。乃借杨文定公手录本,暨陈君体静所校本,与徐本悉心勘。……十三年春,延梓人于家,讹者削改,朽者重镌,又增辑补编一卷,附于后。”⑨

据我们查对,叶本实际上是徐本的翻版,除增辑补编外,正文和外编与徐本完全相同。

自叶氏校补《徐霞客游记》印行之后,遂在社会上广为流通,后来出版的各种版本(包括石印本、铅印本)达十余种之多,皆以叶本为底本。

目前通行的《徐霞客游记》主要是一九二八年丁文江的大字本和一九三四年的国学基本丛书本,前者根据咸丰年印本,卷首加添徐霞客小像一幅,又将清初潘次耕为《徐霞客游记》作的序(载于《遂初堂集》卷七),刻于本书之首。丁氏还为霞客作一年谱,与游记同印,又请人根据徐霞客的旅行路线,绘图三十六幅,作为副册。此外,丁氏从晴山堂帖中,录其完整者,汇入卷二十第五部分《家嗣丛刻》中。因此,丁本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综上所述,《徐霞客游记》原稿早已亡佚,三百多年来,经过许多学者的辗转传抄、校对、订讹、刻印,产生了各种抄本、校本、印本。其中最重要者,有季本、李本、杨本、徐本和叶本,季本仅存《徐霞客西游记》部分,李本已不传,杨本、徐本和叶本虽然保存下来了,但是他们都未见到原稿和最早的整理本——季本。由于传抄时容易产生错误,校对又缺乏原稿作依据,加之有些抄录者或校勘者为了显示自己的知识渊博,文字炼达,又往往故弄玄虚,随心所欲的对《徐霞客游记》进行增删、改纂,致使今天保存下来的《徐霞客游记》和通行本,与原稿的本来面貌已经有了很大的出入。如果只根据保存下来的《徐霞客游记》及其通行本进行研究,恐怕不一定能完全、准确、真实地表达作者思想的全貌及其成就。

关于《徐霞客西游记》的科学价值,吴应寿先生在其《徐霞客及其游记》一文中,已经作了精辟的论述,有助于对徐霞客思想及其成就的研究。下面我们还想就《徐霞客西游记》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再作几点补充。

第一,由于《徐霞客西游记》是季本的残存部分,自从顺治年间被毛氏汲古阁收藏后,虽曾多次易主,但被藏书家视为珍本,密不刻印,未曾在社会上流传。三百多年来,历次整理游记的人除李寄外,都没有利用过。因此是我们今天研究徐霞客最原始的资料。从文字上看,《徐霞客西游记》较现存各本更接近原稿的本来面目。钱谦益在《嘱徐仲昭刻游记书》中曾经写道:游记原稿“文字质直,不事雕饰,又多载米盐琐屑,如甲乙帐簿。”⑩《徐霞客西游记》则完全符合此种情况,能帮助我们更真实地反映徐霞客的思想品质和旅行考察情况,是非常难得的宝贵文献。

第二,据我们初步统计,发现《徐霞客西游记》的文字数量大大超过现存的《徐霞客游记》(包括抄本、刻本、印本)。徐霞客这段旅行时间(指崇祯九年九月十九日至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共一年零七个多月,计五七一天。《徐霞客西游记》中只有七十二天无记载,现存《徐霞客游记》则有一八九天缺记载。《徐霞客西游记》总计有二十二万余字,现存《徐霞客游记》只有十二万多字,前者比后者几乎多出十万字。季梦良在题识中说:霞客在旅行中“日必有记”。因此,《徐霞客西游记》又是记载徐霞客西南游最完整的本子,它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徐霞客西游记》是徐霞客所写游记的重要部分,主要记载了徐霞客对湖南、广西两省石灰岩地貌的考察情况。我们仔细地阅读了《徐霞客西游记》,并和现存的《徐霞客游记》及其通行本进行了校对,认为现存的《徐霞客游记》,除文字上比较通顺、简练外,都不如新发现的《徐霞客西游记》对石灰岩地貌记载具体、生动、真实,更能说明事物的真相和更充分地反映徐霞客在地理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兹举数例如下:

(1)湖南省南部系第三纪红色岩,岩层多垂直节理,常形成悬崖奇峰、山洞和石梁,《徐霞客西游记》在崇祯十年(公元一六三七年)正月十二日描写这种地貌特征时写道:“自会仙岩而东,其山皆不甚高,俱石崖盘亘,堆环成壑,或三面回环如者,或两对叠如门者,或高峙成岩,或中空如洞者,每每而是。”在现存《徐霞客游记》及通行本中则改为:“自会仙岩至此,山皆不甚高,俱石崖盘亘,堆环成壑,为为门,为岩为洞,往往而是。”这两段话的意思虽然相差不多,但前者较后者描绘得更为详细、生动、逼真。

(2)《徐霞客西游记》在崇祯十年闰四月初二日又写道:“自冷水湾来,山开天旷,目界大豁,而江两岸水之石,时出时没,但有所遇,无不赏心悦目。”通行本中却被改成:“自冷水湾来,山开天旷,目界大骋,江两岸瞰水之石,出没屡变,但有所遇,靡不霁心缀目。”按“”食也,“瞰”俯视也,意义完全不同。《徐霞客西游记》中采用“”字,形容恰到好处,通行本中改为“瞰”字,可谓失之千里矣。其它改动,亦均属画蛇添足,实无必要。

(3)《徐霞客西游记》在崇祯十年五月二十六日,描写漓江对画山的冲刷作用时说:“山受啮,半剖为削崖,有纹层络,绿树沿映,石质黄、红、青、白,杂彩交错成章。”今存《徐霞客游记》及通行本中,则把上面一句话简化为“石质错绮成章”。这就使原稿的意思受到很大的损害。

(4)《徐霞客西游记》在崇祯十年七月二十三日,即徐霞客旅行到浔州(今广西省桂平县)白石山时写道:“余谓泉之沸寂,自有常度,乃僧之候泉而鸣钟鼓,非泉之闻声而为沸寂也!”这就纠正了《西事洱》与《百粤风土记》的记载:“山北有漱玉泉,闻寺中钟鼓声而起,止则寂然”的唯心主义的说法。霞客通过实地调查,证明他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寺庙中的和尚根本不知道有漱玉之名。但今存《徐霞客游记》及其通行本中,却把上面一段记载砍掉了,这就抹煞了徐霞客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精神。

第四,《徐霞客西游记》中还记载许多有关当时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的情况,是研究明末社会的珍贵资料,这些都被后人无端删掉了。例如:崇祯九年(公元一六三六年)十月二十六日关于江西贵溪渔塘一带居民以造粗纸为业的记载,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关于江西吉安坞村居民靠捕鱼为业的记载,崇祯十年一月十九日关于湖南攸县和衡山县界诸山皆产煤的记载,三月三十日关于湖南兰山高梁原农民起义的记载,四月十三日关于湖南耒阳上堡市产锡的记载,六月二十日关于广西柳州河流的记载,十一月二十日关于镇远地区贩卖人口的记载,崇祯十一年三月关于河池南丹地区产银、锡的记载,等等,在现存各种《徐霞客游记》及其通行本中都不见了。此种事例还有许多,这里就不想一一列举了。

最后必须指出,《徐霞客西游记》中季梦良的题识可能被后人删改了,为说明问题,今将全文抄录如下:

“崇祯丙子秋,霞客为海外游,以别余而去,去五年始归,归而足俱废,噫嘻望之槎既返,章亥之步亦穷,今而后惟有卧游而已。余时就榻前与读游事,每丙夜不倦,既而出箧中稿示余曰:‘余日必有记,但散乱无绪,子为我理而辑之’。余谢不敏,霞客坚欲授余,余方欲任其事,未几而霞客遂成天游。夫霞客之事毕矣,而余事霞客之事犹未毕也。迨其后,纪尽为王忠纫先生携去,余谓可以谢其事矣。忠纫之任福州,仍促冢君携归,冢君复出以示余曰:‘非吾师不能成先君之志也。’启箧而视,一一经忠纫手校,略为叙次。余复阅一过,其间犹多残阙焉,遍遗帙,补忠纫所未补。因地分集,录成一编,俟名公删定,付之梓人,以不朽,霞客余不敢谓千秋知己,亦以见一时相与之情云尔。壬午腊月望日友弟季梦良录完识。”

按:上录题识只针对崇祯九年(丙子,一六三六年)徐霞客西南游而言,好象不包括诸名山游记在内,难道季氏于崇祯十五年(壬午,一六四二年)整理游记时,诸名山游记就已亡失,显然不可能,因为霞客死后并不久,江阴又未发生战乱。很可能是在王忠纫经手整理游记时有所散失,故季氏要“遍遗帙,补忠纫之所未补”。我们认为季氏第一次整理本应当包括诸名山游记在内,只是在顺治二年遭兵祸时才散失,经季氏再次收集“仅存数本”,即《徐霞客西游记》。后来藏书家或传抄者为了使题识符合西南游的内容,可能对题识进行了删改,并命名为《徐霞客西游记》。吴应寿先生认为《徐霞客西游记》是季梦良的第二次整理本,是正确的。直到李寄辑补游记时,才根据曹骏甫的抄本将诸名山游记编入。

总之,《徐霞客西游记》的被发现,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吴应寿先生已经整理注释,不久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我们殷切期待这一堙没多年的珍贵史料能够早日问世,为祖国的四个现化代作出它的贡献。

①《徐霞客游记》,第十册下书牍,嘉庆十三年水心斋叶氏藏版。

②见吴应寿:《徐霞客及其游记》,载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五期。

③⑤《徐霞客游记》,第五册上,嘉庆十三年叶氏藏版。

④同上书,第卜册下,陈泓:《诸本异同考略》。

⑥同上书,补编《奚序》。

⑦《徐霞客游记》刻游记原序,嘉庆十三年叶氏藏版。

⑧载于《徐霞客游记》第十册下,嘉庆十三年叶氏藏版。

⑨《徐霞客游记》序,嘉庆十三年,叶氏藏版。

篇10:南山游记小学生游记话题作文

听说石河子南山的风景很美,我们决定去领略一下。

吃过早饭,带上提前买好的水和食物,我们一行四辆车、十七人浩浩荡荡地从克拉玛依出发了。一路上说说笑笑,观赏着路边的田园风光。不时看到路边的羊群在悠闲地吃着草,马儿在快乐地奔跑。我们的心情就像放飞的小鸟一样,快乐无比。经过五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石河子南山脚下。

从山脚下往看,老鹰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松树笔直地伸向天空,高高耸立的雪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美丽壮观。我们稍微休息了一下,就准备爬山了。

上一篇:安检机构岗位职责下一篇:XX学生参加党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