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

2024-08-18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精选6篇)

篇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快乐。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三课时

NO.8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快乐。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大中华》。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师补充叙述: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和骄傲!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出谋划策,建立联系

1.走出我们现有的空间,走进更广阔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你们想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吗?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吗?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建立联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呢?请大家出谋划策。

4.学生分小组交流探讨。

5.学生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方式:网络报刊杂志各类书籍电视栏目……

三、集思广益,开展活动

1.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考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你们的策划让人感动,看,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板书:支助活动书信往来情况介绍联谊活动网上交流……

(2)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蕴涵着同学们的想法和思想。但是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有其可行性,请你就自己活动设计的可行性方面来谈一谈。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事呢?

学生自由交流。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备课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出示联系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回民小学六年级黎明(《小艺术家》)

重庆市垫江县第四中学初一(3)班王加佳(《创新作文》初中版)

重庆市九龙坡区铁马小学五(2)班刘易(我的好友的女儿)

深圳市南头小学四二班何晔(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校园网页)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师范学校附小六一班(电视栏目报道)

3.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NO9—10 第二、三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激发兴趣,进行习作指导。教学重点:

指导书信的格式。教学准备:

课件(出示信封和书信的格式。)教学过程:

一、回忆格式,明确写法

1.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

2.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自然段。

3.你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个部分?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介绍自己(略)

说出想法(略)

提出建议(详)

4.在上节课的口语交际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作出精心的策划,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必须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写。

二、尝试习作,发表见解

1.学生自己写信。

2.教师稍作巡视后也同学生一道写作。

三、交流赏析,学会评改

1.教师根据巡视式的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全班同学互评互改。

评价方向:

(1)叙述清楚且有条理。

(2)提出的建议具有可行性。

(3)语句准确,想法合理。

(4)学生个体的进步。

(5)书信的格式正确。

2.教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请学生作出评价,并与学生的习作进行对比,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结合评改中的出现的典型问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4.小组交流评改。

5.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四、学写信封,鸿雁往来

1.同学们不仅精心策划了“手拉手”的活动,还认真写出书信。大家想结识远方小伙伴的真情溢于言表。那我们就一定要把这些信寄给远方的小伙伴。

2.学生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初步感知信封的写法。

3.出示信封格式图,具体了解如何写信封。

4.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信封、信笺和邮票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要求填写信封并贴上邮票。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再次誊抄习作和寄信。)

五、总结

古时候,人们把朋友见互通书信称之为鸿雁往来。看,这一封封信就像一只只鸿雁,它们将把你们的心愿带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论相隔多么遥远,我们和远方小伙伴一定会在“心连心,手拉手”的活动中不断成长,收获美好幸福的明天!

NO.11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4.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难点:

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阅读并背诵古诗词。

3.搜集与诗词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内容回顾,资料交流。

1.教师用课件展示本组四篇课文内容,并配以旁白:在近两个周的时间里,我们与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我们走进了古老苍凉的雪域高原,观赏了风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顽强生存的白杨。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西部的旖旎风光还历历在目,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还萦绕在我们脑际。

2.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可以利用展示台)

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引导:

西部的过去、现在、未来

西部的建设与发展

西部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西部的旅游与开发

西部的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

西部的教育,西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

(二)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

(1)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推荐给大家,并说说原因。

(2)你认为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分别说一说。

(如:场面描写人物对话的描写

借物喻人(借赞扬白杨树来赞扬西部建设者)

景色描写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3.全班交流、点评。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在学习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3.总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我们、你们、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必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西部必将会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然后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请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古诗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互相激励和启发。

3.建议学生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4.安排时间让学生把喜欢的古诗或诗句摘抄到好词佳句本上。

三、趣味语文

1.阅读趣味语文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故事的趣在何处?

2.交流:

(1)故事讲了什么,它有趣在什么地方?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趣味语文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最有趣的一个故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学生推荐的趣味语文故事。

5.师生共同推荐课前搜集的诗词名篇。喜欢的学生可诵读或者吟唱。

四、总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徜徉在精彩的名篇佳作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着它们传递出来的情感,我们不禁流连往返。

西部,这片沃土,我们将会用更美的语言来赞美它,歌颂它!

五、作业:抄写并背诵刘禹锡的这首古诗 教学反思:

篇2: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三》教案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点评交流材料,学生完成发言稿,教师对初稿进行修改。 教学重点 点评交流材料,学生完成发言稿。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习作。 教学方法 进行合理构思,加工材料。 教学准备 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教学设计: 一、开心点评 点评上节课学生交流的材料,重点点评发言稿可供借鉴的地方,总结归纳习作经验,对不足的地方也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为后面的习作修改作准备。教师注意组织、引导。 二、实践练习学生开始动笔完场发言的初稿,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修改 1、学生将自己的初稿通读一次,准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2、教师指导方法。 (1)是否按习作提纲要求行文。 (2)是否符合发言稿的格式。 (3)内容是否具体,感情是否真实。 四、修改习作。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习作 三 (1)是否按习作提纲要求行文。 (2)是否符合发言稿的格式。 (3)内容是否具体,感情是否真实。 教后小结 ~ ~ 优 点 教师:李颖 教师: 不 足 改进措施 第 四 课 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讲评习作,进一步完善习作。 教学重点 内容是否充实,是否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方法 学会修改自己的或者别人的习作。 教学准备 批阅作文并分类。 教学设计: 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1),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 (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 (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 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 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 3.师生共同评议。评议的重点: (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 (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 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 2.课堂交流: (1)发言稿的共同特点: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 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2)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3.课堂交流、评议。 附1: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走上讲台参加竞选班长职务,我相信凭着我的勇气和才干,凭着我坚强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决心,这次演讲带来的必定是下次的就职演说。 我叫杨也,是一个“三心二意”的学生,这里的“三心二意”可不是做事不专心,随随便便的意思。“三心”是指进取之心、平和之心、宽容之心;“二意”指的是创意和诗意。因为有了“进取”之心,才能使我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在保证学习成绩优良的前提下高质高效完成班级工作。有了“平和”之心,无论成功与失败,我都会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有了“宽容”之心,才使我胸怀宽广、虚怀若谷,接受同学的意见,与他人合作把班内活动处理好。那“二意”呢?增一份创意我们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展示我们班独一无二的风采;添一点诗意我们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处变不惊,临乱不慌,从容不迫。 对待班内活动,我又将如何做呢?首先,我认为,一个好班级必须要做到合理分工,让最合适的人去做他最擅长的事,从而建立一个合理有序的班集体。其次,我会努力做到将大家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增强班队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加班级工作的透明度。最后,我将力求提高工作效率,使班级各项工作都有效的进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好。假如我能当选,我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制订好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班级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步入正轨。 也许有时候我太活跃了,但是我相信,有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扬长避短,改掉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 希望大家支持我,谢谢!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习作 三 (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 (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 教后小结 2009~度 2010~度 优 点 教师:李颖 教师: 不 足 改进措施

篇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

关键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内容特点,编排特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语文课程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致力于培养全方面的人才。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同时,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也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础性作用, 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而口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中的一部分, 自然承担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研究口语交际的价值取向问题, 我选择的这套初中语文教科书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简称“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7至9年级) ”, 共6册。之所以选取这套教科书为研究对象, 一方面是因为它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中编写的教科书, 比较能够反映我国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使用面较广, 影响较大,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口语交际课程内容选择上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对自身、自然和社会的关注, 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审美的素质和能力, 如“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关注人类, 关注自然”, “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等。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共有六册, 每册六个单元, 在每个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中都设有相应的口语交际课程, 总共有三十六次口语交际。在这三十六次口语交际中, 它的安排并不是杂乱无章, 随意安排的, 也不是单调乏味的。从口语交际课程内容主题上考虑, 它主要涉及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三大板块, 如表1。从口语交际课程内容题材来看, 它主要可以分为介绍类、独白类、交往类、表演类、交流类、讨论类、生活类, 如表2。下面我们用图表来说明: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 口语交际课程内容关于“人与社会”方面较“人与人”、“人与自然”更多, 这主要是因为, 人是社会的一分子, 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这个大家庭,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 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你必须要试着去了解这个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最基本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 每天都在与周边的人打交道, 每天都在处理与身边人的关系。当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不可忽略的, 我们从自然中攫取食物的同时, 自然也在以另一种方式回报我们。不管怎么说, 这三者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都是极为密切的, 我们必须正确合理地处理与这三者的关系。

从表2来看, 口语交际课程内容是相当丰富的, 有介绍类、独白类、交往类、表演类、交流类、讨论类还有生活类的。在介绍类中, 有自我介绍, 介绍一种动物, 介绍一处名胜古迹, 介绍你喜欢的季节, 介绍我的家乡, 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 介绍我喜爱的音乐, 介绍我所了解的名人事迹。在所有题材中, 独白类居多, 有说故事, 说目击情况, 说自己的愿望, 说我的初中生活, 说小说, 说千古风流人物, 说大自然的美景, 说古诗, 说季节等等。表演类主要是演讲, 针对学生面对生活的态度。交流类也较多, 推荐与自我推荐, 与同学交流关于剧种、植物、人物、书本和成长的想法。讨论类则有关于世界和平、辩论、金钱、科学等。生活类有如何运用语文, 怎样搜集资料, 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等。

口语交际课程内容是相当丰富的, 它尽可能地将与人息息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真实、客观、多样、全面地呈现给学生, 扩充内容的范围以及主题, 引起学生对自我、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对口语交际体现多元文化的思想具有积极意义。

二、人教版教材口语交际内容编排上的特点

人教版的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课程内容的编排无论是在单元与单元之间, 还是在单元内部之间, 还是在题干设计上, 它的衔接性都很强, 整合性很强。

首先, 从整体上来看, 单元与单元之间衔接地十分紧密。后一单元是前一单元的的延续, 是前一单元的提高, 相邻两个单元之间具有层级性。随着年级的升高, 学段目标也呈螺旋式上升, 这些目标设计, 体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结合。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人与自我”为主题, 先编了认识自我、热爱生命有关的五篇阅读课文, 该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也就与此相照应, 以“这就是我”为主题, 设计了活动内容, 帮助学生在了解新同学的同时, 进一步认识自我。而九年级下册最后一单元以“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结束, 回顾在这三年里发生的你最高兴或是不愉快的事, 讲讲三年来老师、同学之间发生的奇闻趣事, 总结你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的得失。中间穿插了许多关于生活、交友、学习等方面的口语交际内容, 让整个口语交际课程内容更为协调, 更为紧密。

其次, 从一个单元来看, 每册教材安排大小综合共六次, 且都与本单元的主题和课文内容密切相关, 其中都配置了关于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 既可巩固并提高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效果, 又可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因为选取的材料为学生所熟悉, 使学生有了共同的知识背景,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产生沟通的愿望和“一吐为快”的冲动。

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一般都是与课文相一致的, 可以说是该单元的练习, 是作为这个单元的补充而出现的, 单元后的口语交际有的是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十分相近的, 比如, 七年级上册中的口语交际, 以“我”为主体, 从自身、周边环境 (自然、社会) 探求, 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这就是我”, 新学期伊始, 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 让身边还不熟悉的同学对自己也开始有所了解, 这是进行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也是重要的一步。第二单元的主题“漫游语文世界”, 是为了让学生在初中开始之时, 对语文产生兴趣, “处处留心皆语文”, 开始发现语文美之所在,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三单元的主题“感受自然”, 天然去雕饰, 大自然本来就是一种美, 培养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第四单元的主题“探索月球奥秘”, 接触科学, 探索科学的奥秘, 增加学生的天文知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第五单元的主题“我爱我家”, 让学生表达对家庭的感情, 多与家长沟通, 熟悉并进一步热爱家, 感受家的温暖。第六单元的主题“追寻人类起源”, 增加对历史的了解, 丰富学生历史知识。

最后, 从题干设计来看, 每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都是在一个大的环境下提出来的, 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感受自然”为例, 这次口语交际安排了三次活动, 学生从这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 这就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题目, 具有相对地开放性与选择性, 在第一项活动“‘我有一个朋友’”先是安排一次愉快的秋游, 与伙伴们一起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然后再班里组织一次活动, 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 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一两个自然界的“朋友”, 并说说以它为友的原因, 要求非常明确, 这样的口语交际操作性更强。

初中阶段的口语交际的主题内容总体上来说是从感性走向理性的, 且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极为紧密, 这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想说。对于学生不太懂的主题如科学、历史类, 老师就要鼓励学生积极查阅资料, 搜集相关的信息, 使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和讨论中从不懂到有所了解到想去了解更多。

参考文献

[1]黄添基.浅谈口语交际的训练途径[J].中国农村教育, 2005, (Z2) .

[2]李明洁.口语交际课程要教什么?[J].语文教学通讯, 2005, (26)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李海林, 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 (1978~2005, 理论卷)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篇4: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材;话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教材,从广义上讲,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的总称。本文涉及的教材,是一种狭义的概念范畴,即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口语交际教材,即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委会专门针对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内容,通过对文字和文本的选择和组合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教学主题及相关阐释材料,它是以文字(符号)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对教材的微观分析的切入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编者的无意识或是有意识的遣词造句,对文字进行选择和组织,从而形成的一系列对内容的阐释说明文本,以及他们对于早已存在的和临时专门编撰的文本或主题材料的选择和组合行为。也就是说,教材内容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文字(符号),它更是编者话语的核心表现。对教材的微观分析所提供的直接或间接的结果也正符合社会语言学家C.Kransch对于话语概念的解释,即它不仅仅是一种讲话方式、阅读方式和写作方式,同时也是某一话语社区的行为方式、交际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1]它能为我们更好地分析教材、反思教材提供条件,而这恰恰是教材最有研究价值的部分。

一、口语交际教材话语模式分析

编者的言语行为,简言之就是对文字、文本的选择和组织。“各类言语行为话语模式由各类言语行为行事意图和完成该意图的必备要素构成”。[2]也就是说,对于“人教版”口语交际教材言语行为话语模式的结构分析,我们应该立足于教材为何呈现“该式样而非其他”的构成条件和教材编者的意图进行思考和研究。

(一)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

语文概念的最初来源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语文教育书简》)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存在直接确证语文的工具性认识。口语和书面语作为语文两种交际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得最为广泛的,无疑是口语表达。口语交际的社会性、应变性等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培养语文思维和能力。当然,其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外部表现出来的文字(符号)本身,更是其中的内涵,所以其工具性从形式和内容上并未否定与人文性共生,这就为口语交际的忠实和口语交际教材的出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社会环境的外在触发

在社会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口语的沟通、交流作用会显得越来越大,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对所有成员的必然要求,并将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需的生活能力。语文教学思想、理念、方法、教材、考试制度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造成的不甚如意的语文学科教学效果,引起一部分人迫切需要改变现状,而这部分人的行为逐步影响到社会各界。

基于此,研究者们不断对语文学科进行认知和反思,利用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本土语文学科进行有效建构。世纪之交的在语文教育史上罕见的语文大讨论,将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提上日程,并逐步形成了现今的比较科学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其将原来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并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三)教材编者的“科学”追求

编者的话语模式是在其言语行为意图的本质、核心体现。我们能够从编者的话语模式中分析得到其行为意图。编者根据现存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教学,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尽可能地再次科学地建构口语交际体系,并通过教材的形式展现出来。

首先凸显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为口语交际教学设定板块,提出相应的教学点。除了在课文后面的“研讨与联系”板块中的讨论部分之外,还特设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板块。不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者独立与否,板块设置从形式上突出口语交际的地位,有效地展现了其复杂性以及与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之间的关系。

其次口语交际教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师生因素,以生活实际出发,并根据各个学段学生的特点,对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进行区分和侧重;针对口语交际的临场性等特殊性质,教材编者专门设置情境材料进行引导。此外,编者还以一种诗画的语言对口语交际教材进行阐释,立足于一种高层次的精妙优美的口语能力的追求。

二、语文口语交际教材弊端分析

(一)社会条件的不成熟

该版口语交际教材的成形建立在不成熟的社会条件基础之上,甚至于后来的新版教材也是如此。而这些因素直接指向口语交际教材和教学的弊端,改变口语交际教材的现状,必须先明晰这些不成熟的社会条件,并进行针对性地改变。

1.科学的口语交际体系的缺失。

我们只是不断零散地明晰了口语交际的目标、意义、概念、原则等内容,而对口语交际体系、概念的多元化解读,一定程度上对本质和权威的消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口语交际的进一步阐释,无法否定课程标准制定者想运用概括性话语进行演绎而使之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语。还有一个亟需考虑的问题,即口语交际评价体系的建构。和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深究每个学段甚至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其背后的理论基石和科学依据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研究。

2.应试教育枷锁的存在。

现代教育仍出现在应试教育枷锁的束缚之下,现存的研究无法强有力地提供口语能力与语文能力之间必然关系的有效佐证,这些都无法让编者和一线教师承担口语交际教学任务下的“损失”。在此种情况下,语文教师更容易陷入写作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误区,从而导致口语交际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专题下更明显地呈现其附属性质,成为显性语文教学内容形式上的附庸。endprint

(二)编者立场的“大一统”

随着社会发展变革中关于人际交往的高标准和高要求的提出,新课标对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倾斜以及语文学科体系建构的重视,在科学的口语交际体系缺失的情况下,编者只好尽可能地以“科学的”方式按照编者思路来构建理想中的教材体系,其本质只是在形式上转变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态度,只是意味着对口语交际教学做出的一些浅层次思考。

1.口语交际教材的宏观定位。

口语交际能力与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大部分人意识到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然而在教材的设置过程中,口语交际理论上并未成为真正的独立板块,其地位的提高没有收到实际效果。更为明显的是关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专题模块的标题定位和设置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综合性学习是对写作和口语交际两个部分特点的概说或是凸显,那么对于其标题的前后位置是无须调换变动的;如果其三者作为统一体存在,这又与《教师用书》中《致老师们》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论述矛盾,“对‘综合性的理解有两个观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3]

2.口语交际话题的选择重组。

口语交际话题的选择重组即对话题内容的选择和组合,直接体现了编者个人话语模式。要实现口语交际的真实意义,必须让它“处在具体的社会和语感实践中,事实上,在这些社会和话语实践中不断转换。”[4]本质上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口语交际活动因其真实性、情境场、信息反馈和评价等方面都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的效果和标准,只能算是对口语交际的模拟活动。如果以口语交际的高标准进行参照,其内容特别是口语交际的方式上和过程中的对独立人格、精神以及民族文化渗透的考量相对较少。从口语交际教材的横向分布来看,练习活动类型大致分为介绍类、独白类、交往类、表演类和议论类,从对其活动内容的统计和分析上看[5],立足于课堂活动和课堂教学的口语交际,多呈现出“说话”性质,而非“交际”性质;从纵向上看,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的整体上参照,每个学段有相应的目标指向和侧重,而针对口语交际教材的微观分析,教材内容和分布层级性和递进性因素是不明显的。在课堂教学的交际场上,其交际内容缺乏复杂性和多变性,从编者的个人视角上看,综合性学习的定位立足于对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其“贴近师生”的生活性、临场性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弱化趋向。

3.口语交际教材的话语风格。

书面语相对于口语而言,是原理社会实践和话语实践的。教材中关于口语交际内容的书面语体表达,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口语的表达习惯而形成冲突。编者的目的想要从文学性和审美性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熏陶来达到更高层次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话,其教材编写的层级和梯度也是需要考虑的。“比较我们的教材,其语法系统,虽然多年以来有所创建,但是至今还是没有一点是关于口语方面的”,“口语体系和书面语体系各自的作用并没有引起重视”。[6]在大环境下缺少对书面语和口语在教材中运用的思考,书面语体系对隶属口语体系的口语交际内容的指导意义仍然有待研究。

还有一点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概念、术语的表达方式运用。“争取说的入情入理,使人信服”“以下活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展开”“题目自拟,要求图文并茂”“把这些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要求讲得生动感人”等等,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无法真切地把握这些大而空的概念,这好比“同学发表意见时要相互尊重”“试着与同学们交流”、“听的同学也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与“安静几分钟以便每个人都能有机会搜集他或她的想法”“每个人发言的时间均等。当轮到其他成员发言时请保持友好、礼貌并认真听取他的意见”的效果对比分析,不仅仅能够让参与者明白这是一个过程,而在这个活动过程中的注意点是什么,针对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方法。

三、改变口语交际教材现状对策

改变口语交际教材现状的首要任务是进行一个科学整体有效的口语交际体系建构,包括对口语交际体系本身进行细致研究和清算之外,同时需要对在口语交际教学情境下的师生情况的实验和研究以及后期口语交际的评价标准的定位和研究。有了这个科学的体系,教材的制定和编写才有一个稳固科学的基础,才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应试教育体制进行突破。其二是编者对个人话语模式的限制。他必须与体系研究者、课标制定者、教师、学生各层级之间有细致密切的沟通、交接,这样才能从形式上达到口语交际教材的科学标准。

参考文献

[1]李悦娥,沈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

[2]许彩云.言语行为类型及其话语模式变式探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3]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James Paul Gee.话语分析导论[M].杨炳钧.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79).

[5]胡寅.现行“苏、人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材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6]金传富.关于建设与运用学语文教材体系的思考[J].学科教

育,1999(4).

作者简介:朱跃林,男,1991年生,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

篇5: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

一、教材简析

《难忘童年》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训练的话题,它秉承了本单元的主题,与课文结合得十分紧密。因刚刚学习了有关童年的诗和故事,学生还沉在其中,转而让学生讲讲自己的童年故事,既激发了学生讲述的兴趣,又把学生的目光由文本引向了生活。

二、设计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中指出:“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因此,在本次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淳朴。

2、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

3、要求学生在交流时做到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语言文明礼貌。

四、教学准备

影集、玩具等童年物品,歌曲《童年》等

五、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1、感情导入,歌唱《童年》

师:同学们,有人说“童年像天空的繁星,一眨,眨出一个个神秘的故事;童年像海边的海螺,一传,传出一阵阵动听的歌声;童年像一只船桨,一晃,晃出一个个动人的童话。”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一首歌——《童年》。请大家齐唱《童年》好不好?

2、板书题目,学生齐读

师:大家唱了《童年》这首歌,也一定勾起了你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就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这些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分享吧。

设计意图:教师吟诵,学生合唱,既为口语交际营造了一种愉快、轻松的交际氛围,又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故事

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的童年生活都有哪些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呢,拿出你准备的童年物品,打开记忆的宝库,仔细地想一想,选一件你认为最好的自己先练说一下。温馨提示:注意说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重点注意事情的经过,特别是表现儿童天真、有趣等特点的地方说清楚。

2、学生自由轻声练说,教师针对表达能力欠缺的进行个别指导、点拨。

3、同桌互说

温馨提示:⑴、说者要吐字清晰,注意条理和表达时的语气和语速,看谁能表达出儿童的天真、有趣等特点。

⑵、听者要认真倾听,尊重说者。有疑问,要等说者说完了再提出疑问。⑶、双方都要注意礼貌用语和体态语等。

设计意图:利用童年物品直观地勾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让学生人人有说的欲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听、说时的态度及礼貌等。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快乐

1、组内交流,教师相机点播、引导。评议标准:

2、出示评议标准。

①吐字是否清晰,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②有没有把表达出童年的天真、有趣、可爱。③语气和语速怎样。

④有没有用上礼貌语和体态语。

3、班级汇报

⑴ 各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准备评议。

A组代表:我的童年是和妈妈一块度过的,妈妈走到哪就把我带到哪。看,这些照片就是妈妈带我到阜阳生态园玩的时候拍的。妈妈说我那时才两岁,这是我们玩蹦蹦床时的照片,看,我的嘴张得像要把蹦蹦床吃;这是坐飞机的照片,飞机转着圈飞,越飞越高,吓得我闭着眼睛抱着妈妈,惹得妈妈说我是胆小鬼;这是坐火车的照片。那天,我们玩得可开心了。现在想起来就觉得特幸福。

B组代表:我的童年是在奶奶家度过的。我天天和奶奶在一起,奶奶说我是她的跟屁虫,就连上厕所也跟着。我也离不开奶奶,哪怕是一分钟,只要见不到奶奶,我就喊,喊不到,就哭。因为我怕奶奶也不要我了,爸妈已经打过去了,爷爷几乎天天去干活。C组代表:我小时候很调皮。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过年玩炮。我们几个小朋友把炮埋在沙坑里,只露出捻子,点着就跑。或是把水炮点着扔进沟里,只听“咚”的一声,我们很开心。D组代表:我的童年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和爸爸钓鱼的事。在我上二年级的暑假,爸爸带我去钓鱼,因为我没耐心,把鱼竿放在塘边去捉知了了,突然,爸爸喊我:“儿子,儿子,你的鱼钩跑了。”我一看,鱼竿像火箭一样在水面上乱跑。乐得我手舞足蹈。

E组代表:我的童年让我最难忘的是“赶会”这件事。那年我在老家上三年级。三月三正好是周六,爷爷带着我去赶会,我爸妈都在外地打工,我住在爷爷家。会上很热闹,人特别多。有卖油筵馍的,卖玩具的,玩杂技的,很多很多,我最喜欢套圈。爷爷给我买了10元的圈,小圈一滚一滚的,就像是小孩找妈妈一样。其中有个圈套到了一个玩具猴,我特高兴,因为我属是猴的。„„

4课堂评议

(1)评议类别:表达“清楚、流利”奖;表达“语气、语调”适当奖;表达“生动、有趣”奖;用语“文明、礼貌”奖等。(2)学生评议

5、评选出表达“清楚、流利”奖;表达“语气、语调”适当奖;表达“生动、有趣”奖;用语“文明、礼貌”奖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培养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

(四)总结活动,延伸童年乐趣

1、总结活动

师: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课,又仿佛把我们带回到童年。我们又在童年的世界里畅游了一番,又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同时,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能有条理地表达出童年的故事。听的同学也很专注。

2、把你的童年讲给你的好伙伴听。

3、歌唱《童年》,结束活动。

设计意图:言既尽,趣未了。由课内引到课外,继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

篇6: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

目标:1.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口语水平)

2.写一篇真正好的,精彩的经典作文,写感动过自己的事。(要真心的感动!)

3.学习写作技巧。

重难点:重在写一篇精彩的作文,难在领会写作技巧。过程: 一. 导入

1.我们今天白天来搞一个语创活动——一件让你感动的事(或一个让你感动的人),我们讲之前先来看几段视叔频。2.视频引入(包括孩子为妈妈洗脚的视频)

3.看过视频,你身边有感动着大家,感动着你的事情吗?我们想一想。(2分钟)一定要是最让你感动的。

4.有吗?我们来说说。我们先在小组内说说,拟好提纲,他感动你的事是什么?对这件事,这个人,你有何感想? 二.口语训练 1.小组内说三分钟。2.全班选代表发言。

(1)我们小组内说了,到大家面前来说说吧?像以前一样,记分的。(2)小组派代表发言。

3.针对故事的完整性,演讲的技巧,情感的抒发进行点评。

4.你们说的太精彩了。这么感人的事,这么有奉献精神的人,你愿意写下来吗? 三.写作训练

1.题目就写:一件让我感动的事,或一个让我感动的人。要是你想写更精辟一点的题目,也可以不采用这个题目。比如那一天,我真难忘;感动;闪光的真情;他是我的偶像;瞬间的光芒等等……总之要表现主题,要精炼,尽量新颖。

2.然后就是选材,既然刚才大家说的都是最让自己感动的事和人,那这就是最好的材料了。就挑这个写。

(1)起因、经过、结果:写事和写人其实都离不开写事,因为人也要用事情来表现它的,既然都要写事情,那么一定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当然,经过要详写,结果要精炼。

3.细节描写。抓住震撼人的那一刻的场面和人物的细节描写,有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4.开头、结尾。我们讲究凤头,猪脚,豹尾。猪脚是内容像草料一样,丰富;凤头是指开头要新颖;豹尾是指结尾要像豹子尾一样简洁有力,是指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5.总结起来就是:

(A)题目要简洁有力,要能表现主题。(B)选材要最能表现主题,要最合适。(C)事件要交待清楚起因、经过、结果(D)描写,要抓住场面描写和人物细节描写。(E)讲究凤头、猪脚、豹尾 6.动笔开始写

(1)同学们,题材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准备开始写吧,首先你准备一个好一点的题目,然后回忆起他让人感动的一刹那,想想你准备抓住什么场面来写,抓住他什么细节来写,是神态,还是语言?还是什么?然后,在草稿纸上勾起起因,经过,结果。再在脑子里勾勒出一些好的开头、结尾。(2)其实这些是准备阶段。这准备阶段,其实可以在草稿纸上进行。也就是列提纲。

(3)列提纲其实就是把以上的东西简要地记一记。我们小学阶段很多文章都可以从上面几点来考虑,所以你写任何文章都可以参考上面几点,这也可以叫做小学作文万能大法。因此,以后特别是写记事的文章都要从这几方面考虑,写作之前,你在草稿纸上写一定,这篇文章准备写什么题目,选哪个合适的材料?简要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记下来,准备抓取什么描写?想好开头,结尾。按这个套路,在草稿纸上记下来了,我们写作文就不会慌了。所以这个写作的通用思路要抄下来。等下抄在课本上。(A)题目

(要简洁有力,要能表现主题。)(B)选材

(要最能表现主题,要最合适。)(C)起因、经过、结果

(D)抓住什么描写(场面描写还是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E)凤头、猪脚、豹尾

(4)所有的准备、列提纲阶段,不能超过6分钟。就是6分钟内这些要素都要考虑完整。考虑完整了,就开始写。7.动笔

(1)好,我们今天正式第一次练习,也来写写提纲。我们今天要写什么呢?感动你的事或感动你的人。好,我们花6分钟时间来准备好,考虑好这些东西。然后,开始动笔写。

(2)学生花6分钟时间写提纲。(准时)

(3)作好了准备吗?无论你在肚子里准备的,还是落在草稿纸上准备的,都可以。好,我们准备好了,就开始写了。那么,下面动笔开始写吧。(4)学生动笔写作文。8.老师巡视。9.个别指导。

10.评析个别比较好的。指出优缺点。

11.容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写初稿,所以前面的作文理论一定要在第一节课讲完。

上一篇:班级风采展策划班级用下一篇:绩效审计及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