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的生活常规管理

2024-08-08

小班的生活常规管理(精选7篇)

篇1:小班的生活常规管理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

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时候不可以做、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

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规范的生活常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幼儿期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特别是从小抓起,从幼儿的生活常规抓起。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呢?

一、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幼儿年龄小,在家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家长包办或代办,根本不需要幼儿自己动手,因此他们不了解哪些是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哪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更加没有准确的概念。

因此,我们教师就得先把有关生活常规的概念传授于幼儿,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好要放回原处等等。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帮助幼儿了解这些概念时,我们教师也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故事讲述法、观察录象法、成人示范法、游戏活动法,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正确的生活习惯。

幼儿都具有爱 模仿的天性,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管是电视里的还是现实中的,不管是人类还是小动物,他们有时候都会刻意的去模仿。在幼儿园里,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因此幼儿是最爱模仿老师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们模仿。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对事物的好坏分辨能力较差,所以老师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话语都会给他们的常规培养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老师平时的一些好的、坏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平时所讲的话,和一些口头禅都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并学会,由此可看出老师的榜样非常重要。(举例:教师的语言或行为“困死”/“累死”)所以,我们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这一点,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的严谨有序。

三、建立合理常规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教师在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时,一定要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实施《纲要》的有关要求,不能操之过急。在具体要求和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

在制订常规时,一要考虑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合理负担;二要考虑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三要考虑应有利于幼儿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为幼儿充分的、自由的活动创设条件;四要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针对小、中、大三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因地因时制宜。切忌规定过细、限制过多、管得过死、操之过急和一刀切的偏向。如对小班幼儿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时,要着眼于“教”。教师要以极大耐心,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重点放在幼儿学会技能上。而中班,则在小班基础上,着眼于“形成行为习惯”,可较多利用语言进行督促、检查、表扬和批评。对大班,则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其“自觉”。

四、随机教育,潜移默化

在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最容易观察到幼儿对周围事物、对同伴和对待劳动的态度,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机教育。例如组织幼儿进餐,使他们在整洁、安静、愉快的环境中吃饱、吃好,同时注意培养幼儿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等良好进餐习惯和独立进餐能力,以利于幼儿健康地生长发育,这些是最起码的、必须做到的要求。

然而,教师的工作不应当仅仅做到这一步,还应充分利用进餐机会,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结合具体事物,教幼儿认识餐具、食品丰富等相应的词汇,“今天炊事员阿姨给我们做的菜多香啊!多美啊!绿色的菠菜,红色的胡萝卜,黑色的木耳,还有圆圆的小丸子呐!”还可以结合幼儿行为表现,进行品德教育。例如当一个幼儿不小心把肉丸子掉在地上,为了怕老师批评,轻轻地踢到别的小朋友脚旁时。教师最容易洞察幼儿的内心活动,也最容易联系实际,富有说服力地进行教育。同样,在盥洗,入厕,饮水乃至自由活动的前前后后,幼儿之间是否友爱是否讲礼貌,对公物是否爱护,对成人劳动是否尊重等,教师都可以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保持一致性和一贯性

由于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为保证幼儿的健康,安全和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对幼儿生活予以悉心照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悉心照料不等于包办代替。过分“保护”,会影响幼儿自理、自立能力的形成,因此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师不要代做。

当发现幼儿有困难时,应耐心地结合示范、讲解,运用鼓励、表扬,想方设法让幼儿学会,而不能由教师为他们一擦一洗了事。否则,会养成他们的依赖性。对幼儿的行为规范要常抓不懈,当幼儿出现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提醒纠正。

六、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遵守

生活常规的习惯 利用班级博客和家长园地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活动的常规细则、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在家常规,并督促执行。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七、注重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方法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他们不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提醒自己遵守各项生活常规,因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可把幼儿分成三个阶段——小班I期、小班Ⅱ期和小班Ⅲ期。

在小班Ⅰ期(刚入园1—2个月)我们老师就要充当起“提醒者的”角色,采用“提醒法”,比如:每次吃饭前,我们就要告诉幼儿饭前要洗手,洗手时衣服的袖口要挽起,不能弄湿;吃饭时要注意保持“四净”(碗面干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和衣服干净)。饭菜要吃完,不能倒掉等等,在吃饭时,还要多提醒幼儿该怎么做,同时教师还要加以示范指导。

到了小班Ⅱ期(入园3个月左右),幼儿基本已经适应了集体生活,对在园一日活动中各项生活活动的要求也有了一些了解,但他们却不清楚老师为什么要他们遵守这些生活常规,这时老师可通过一些“故事引导法”帮助幼儿了解遵守生活常规的重要性,如:教师可向幼儿讲述《漏嘴巴的大公鸡》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

在通过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幼儿随便倒剩菜剩饭、乱扔饭菜的行为就会明显减少。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促使他们自愿地去遵守活动常规,当然在这一期间,我们老师仍然需要提醒幼儿,只是次数应该减少。

到了小班Ⅲ期(入园4—5个月),这一时期幼儿已经通过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对一些规章制度有所了解,另外他们对荣誉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赛激励法”来让他们遵守游戏规则,我们老师在组织幼儿睡觉时,可以让幼儿比赛谁的鞋子放得更整齐、谁能最先睡着;在玩积木等玩具时,比一比谁的座位下面没有掉落的玩具、谁会送玩具宝宝回家等,再给表现好的幼儿给予表扬,使他们更积极更遵守各项生活常规。

另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控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这时我们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说简单规章制度,如:让幼儿自己说说我们应该怎么洗手,大家再根据自己说的要求一起执行,老师帮助提醒等方法,让幼儿更进一步地自觉遵守生活常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在新环境中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常规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

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心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又重点指出:“幼儿园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主动地发展。”

回想我们班在开展生活常规培养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地领会《纲要》中的指导思想,实践《纲要》中的一些好的教育方法。通过不断地尝试,反思及行为上的调整,我们班的常规培养更加成熟,孩子们就自身的能力发展也有所提高。下面,我就从观念到行为上是如何转变的来介绍一下我们班常规工作的开展情况。

转变一:由看到幼儿现有的问题急于指导见到成效,转变为,发现幼儿现有的自身优点,帮助其建立自信,鼓励幼儿主动地获得发展。

孩子们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就要求来说,提高了一大块儿。所以,他们要掌握的新技能增加了许多。按以往我们的教育方法就是通过口头上的“你能行”,“你会做好”及一些游戏上的反复练习来进行指导,我们的教育目的还是急于看到孩子的进步。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来说,这种方法可能会很好,他们接受的快,掌握的快,能马上看到成效。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性格多虑,内向的孩子对于新技能的尝试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去做,对自己没有信心。如果老师过多的关注,反而会造成他们的压力,使他们产生不爱来幼儿园的情绪,使我们的教育方法也无用武之地。现在,我们的教育方法是暂时忽视孩子们现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找到自己的优势,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对一个幼儿来说,他们对自己还未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往往要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特别是当他们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问题的时候,他们更会对自己没有信心,有害怕,抵触的情绪。那么,老师可以说是幼儿心目中最富有权威的人了。这时老师对孩子正确的评价及肯定、支持的态度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这样也才能帮助孩子敢于去面对困难的挑战。比如说我们班王婷小朋友,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她早晨来园总有哭闹现象,但一天下来情绪都较稳定。在和家长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她要老师拉着她的手一起进教室,总觉得老师不拉着她的手陪她一起坐在位置上就是不爱她们。在平日的幼儿园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同样是新的技能,陈菲菲、黄译仪等几个日托班的幼儿园对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却相当感兴趣。如:擦桌子,摆碗勺,收碗这些活动。根据孩子表现出的这个特点,我们就特意让幼儿分组观察并学习她们的这一良好表现,并将她的优点进行稍夸张地宣传,既讲给小朋友们听,更重要的是讲给她听,用老师肯定的表扬,榜样的形象使她对于自己能够面对新技能不害怕,并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促进每个幼儿相互学习,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

转变二:由提醒、监督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转变为,为幼儿提供可操作,感知的材料,促进幼儿自觉行为习惯的养成。

主动饮水这一问题,一直是班级常规工作中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在以往的教育方法上也是通过正面的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水与我们的密切关系。孩子们对于这些认知也掌握的很清楚,在平时,我们的鼓励、提醒、监督也都用上了,但主动饮水的问题还是没有根本解决。现在,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在正面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可操作,感知的材料激发幼儿要饮水的兴趣。于是,我们运用控制线,让幼儿根据控制线的进饮水区接水,然后按控制线出来排着队喝完,比比看谁喝得多,而且没有搞湿地面,就可以奖励一个小贴贴。且每天都按饮水量够的幼儿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带奖励的形式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变得爱饮水了。

一、注重营造接纳、理解、支持的精神氛围,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形成初步的自主意识。

在开学初,我们在班级环境上创设了主题氛围,通过我喜欢”“美丽的春天”“动物王国防大学”等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幼儿园的生活,找到幼儿园生活中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大家在相互学习他人的优点,使孩子们在这种尊重、平等、理解的环境里,找回自己的自信,从而增强幼儿的勇气。

二、注重教师指导语的正确运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意识。

教师的言行,是幼儿学习的典范。但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不经意的违背“幼儿教育要以正面为主”这一原则,习惯性的说一些幼儿听不懂的“反语”。给幼儿的正确行为指导造成一个错误的影响。比如说,在洗手这一环节上,孩子们有时会在盥洗室边洗手边说话。我们就会习惯性地说:“说吧!说完了再出来。”这时,当老师再离开的时候,那些说话的孩子真的就又说了起来,这就是老师“反语”带来的负面效果,没有解决掉想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换一种指导语:“老师听到哗啦啦用水洗手的声音了,小朋友都能安静洗手对吗?”,这样的语言给孩子们一个提示,一个指导,孩子们能马上意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会按老师的暗示去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事情。

三、注重调整家园沟通的方法,达成育儿的一致性。

生活常规的培养,除了需要我们老师的指导外,家长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长们都是希望能够看到孩子更多的优点,往往容易忽视孩子的不足,这时,我们老师就要给家长一个正确的指导,和家长过多地说出问题,不如将问题呈现出来,更容易让家长一目了然,容易理解。比如说:我们将孩子们班级穿脱衣服比赛的过程及进餐的过程在晨间接待及放学时间向家长介绍正确进餐、穿脱衣服的重要性及方法,使家长了解我们的活动及教育意图,家长再配合做起工作就较为主动了。又如:我们班小朋友,在各方面能力都较其他孩子有区分,在班级工作中,我们比较注重个别指导,对他的要求较他人来说降下一格。平时我们也以帮助、鼓励为主,让他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但孩子的进步还是不太明显,了解了原因后,才知道是家长太溺爱了,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主动做事的差距较大,为了做好家长配合的工作,我们尽量多抽时间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自已孩子的优点及弱点,让孩子在家时多给孩子创造自主做事的机会,多鼓励孩子,好的行为就要让孩子形成习惯成自然。

常规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琐碎的工作。幼儿良好的习惯需要在不断的反复和练习中逐渐养成并稳定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保持耐心的教育态度,运用灵活的教育方式、技巧,同时发挥家长的积极配合作用,达成共识、同步教育,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发展空间,保证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使每个幼儿真正富有个性地成长。小班幼儿适应及常规培养心得

每年新生入园,解决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为了使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我园教师在历年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家庭状况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幼儿园教育趋于家庭化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做好新生入园适应

1、标记——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们将认识标记安排在幼儿与家长共同来园熟悉环境的时候。老师事先将每位幼儿的标记制成卡片,由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标记图案佩戴胸前。标记成为幼儿来园后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孩子们非常喜欢。

2、床位、座位自选

入园幼儿可随意选择小椅子,和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坐在一起。对于睡觉床位的选择则尊重家长和小朋友的意愿,将相识幼儿的床铺安排在一起。教师还根据不同幼儿的睡眠习惯,允许幼儿和自己喜欢的物品、玩具一同入睡。

3、小食品的安慰

年龄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转移其注意力很有效。当孩子哭闹较厉害时,老师将事先准备的小食品分发给他们(量不能多,以免影响正餐),孩子吃着自己平时熟悉的“卡迪娜”等食品时,就像生活在家中一样,一个个喊着:“老师给我,我不哭了。”

(二):良好常规的培养

1、设立规则明确、要求统一。良好的常规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两位老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们就有了标准,如搬椅子的姿势一定要两边手,听到哪种音乐就坐在哪种线条上。

2、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小班幼儿收玩具,总是随便乱放,玩具筐里的玩具跟什锦菜一样,每一种都有,老师具体提出要求并做示范,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块一块地拿。幼儿学会轻放的方法后,我再逐步要求幼儿快,并学习收得快的方法:两只手同时收;将几块相同的积木叠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帮别人收„„。

3、要注意常规设立目标的循序渐进。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如培养幼儿穿脱折叠衣服的常规培养我实施的“序”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培养目标是:认识自己的衣服和正反,会脱衣服,知道放在固定的地方。小班下学期的培养目标是:在老师帮助下会穿脱衣服,初步学会扣纽扣,初步有放整齐的意识。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的培养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提高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4、采用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的常规。在培养和训练孩子们正确洗手环节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

5、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我很注重情感教育,经常与孩子谈“爱”,我们把“爱”融进一天活动当中,如吃饭好、睡觉好、来园不哭、有礼貌的孩子,老师经常会说:“宝贝,真乖,老师爱你”。我还注意捕捉幼儿在园一点点的进步,及时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扬他,亲亲他的小脸或摸摸他的头以表示鼓励或奖励小贴贴。

此外,我在幼儿常规培养时经常采用一些游戏的方法,教会孩子怎样做,懂得遵守每条常规的道理。例如:我用木偶表演的方式向孩子介绍一日生活的常规,让孩子多次练习,他们就会做了。良好常规的建立需要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平时加强检查,坚持不懈。(本文来自:幼教中国)

篇2:小班的生活常规管理

小二班

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礼貌常规:

1.来园时能主动对老师小朋友说“早上好”,向家长说“再见”,离园时能主动对老师、小朋友说“再见”。2.学会主动向客人问好。

3. 学习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你好、对不起、没关系等。4.将外衣、帽子等叠整齐,放在固定地方。5.进行简单劳动:会搬自己的椅子。

二、卫生常规:

1、知道自己身上是否清洁,在成人提醒下能拍打身上的尘土,知道地上脏不随便躺在地上。

2、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不用手指、脏手擦眼睛。

3、会使用纸巾,会擦鼻涕。需要时能随时入厕。

4、不随便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便后洗手,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5、会使用垃圾桶,会将废物扔进垃圾袋。

6、保持桌面、墙面清洁,不在墙面乱涂乱画。

三、学习常规:

1. 听从教师要求积极参加活动。

2. 坐姿自然端正,会搬椅子,学会正确的姿势最安全和省力的搬椅子,知道危险的搬椅子方式,如扛在头顶放下椅子时会砸着其他小朋友,钩住椅背后面更容易碰撞其他幼儿的腿部。3. 学习正确的看书姿势

4. 举手发言,不插嘴,不告状(养成倾听的习惯很重要,包括听老师讲和听同伴发言)。

5. 说话、走路、拿东西三轻。

四、游戏常规:

1. 情绪愉快,能积极参加集体游戏,又能自选游戏活动。2. 遵守游戏规则。

3. 会正确使用玩具,能爱护玩具,学习整理玩具。4.与同伴之间友好交往。

5.遇事能积极思考,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学习处理相互关系的问题。6.学习自理自律,如能依冷热增减衣服,不离集体,学习自我防范,不做危险动作。

周美华

篇3:小班的生活常规管理

幼儿初入社会的转折点, 恰恰也是良好常规养成的关键期, 这关系到幼儿园各阶段教育目标的顺利实施, 关系到幼儿在园三年甚至是一生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因为幼儿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的养成是“动力定型”的过程, 若一开始养成错误的动力定型, 将会导致一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 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 无疑会终身受益。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好习惯养成了, 一辈子受用, 坏习惯养成了, 一辈子吃它的亏, 想改也不容易。”那么幼儿园一日生活十几个环节、几十条常规, 我们又从何做起呢?一位幼教专家曾经说过:“小班前期班级常规养成的重点非常简单, 那就是吃饭、睡觉、上厕所, 搞好了这三件事, 其他的都不叫事儿。”因为小班幼儿不愿来园的原因, 多半是因为吃饭、睡觉、上厕所等这些生活上的不适应或者自理能力差, 有些幼儿在家吃饭时, 都要家长喂甚至是追着喂;睡觉是家长陪着、搂着、哄着、拍着;上厕所是家长跟着、扶着, 大便后家长给擦屁股。所有这些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差, 都是造成幼儿入园不适应、不愿来园的重要根源。鉴于此, 我们在小班新生常规养成方面, 做了如下探索:一是养成教育侧重点的确立, 这样可使幼儿在入园初的焦虑中感觉轻松, 不会因为幼儿园诸多的“限制”和“不自由”, 而对来园更加有惧怕或逆反;也可以让教师在新生常规培养方面, 目标更明确, 有的放矢。二是渐进式养成教育, 即分别确立不同时段的具体目标, 每个阶段的目标要求逐渐强化, 呈阶梯渐进式, 使幼儿在不断的适应和强化中, 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

良好的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周期的重复和强化, 我们可以确立三个月的具体培养目标, 经过实践摸索, 一般三个月之后幼儿们基本都能步入正轨, 良好的习惯基本定型, 自理能力大大提高。

一、用心去爱每个幼儿,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 让幼儿在集体中感到温暖, 心情愉快, 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可见在幼儿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何等重要。小班幼儿需要教师不厌其烦地帮助与引领:吃饭时幼儿不会用匙子, 教师不但要一口一口地喂, 更要逐步教会幼儿如何用勺子;大小便时幼儿会不小心弄在地上、床上、身上, 教师要毫不嫌弃地为他们换衣服、洗衣服, 更要教会他们如何使用与家里不一样的便器;睡觉时幼儿哭闹着找妈妈, 教师要一边讲故事, 一边拍着哄着, 并逐步引导幼儿脱离依恋物独自睡眠。小班幼儿年龄小, 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 因此, 即使教师讲的对, 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 接受了也不一定会按要求去做。因此, 我们不要急于求成, 不能因为一两次做的不好, 就急躁而丧失耐心, 甚至去强制训练他们, 我们要用爱去催化他们, 把严格要求与耐心教育结合起来, 想方设法运用种种幼儿能接受的方法, 逐步把常规内化为他们自觉的习惯。

二、用儿歌、图画去引导幼儿, 好习惯快速养成

在常规养成中, 幼儿们总是在细节上达不到要求。于是我们把常规要领编成儿歌, 画成图片, 这样既可让幼儿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如在午睡这一常规的培养过程中, 我们编的儿歌是:宝宝要睡觉, 不拍也不摇, 眼睛闭闭好, 不哭也不吵。“午睡到, 午睡到, 小朋友们准备好;先放枕头后铺被, 再把鞋子摆放好;先脱裤, 后脱衣, 钻进被子睡着了。”在入厕环节我们编的儿歌是:妈妈夸我本领大, 解完大便自己擦;脏纸放进纸篓里, 两手用力把裤提;便后记得要冲水, 最后小手洗干净。同时把入厕环节的要领画成图解, 张贴在便器前, 让幼儿一如厕便会看到。小班幼儿吃饭困难, 吃菜更困难, 为此我们编的儿歌是:西红柿、绿黄瓜, 营养丰富最数它;青萝卜、大白菜, 都是我的最可爱;小朋友们来比赛, 看看谁最爱吃菜。

幼儿是需要赞美的, 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 我们要及时通过各种形式对幼儿进行表扬和激励。好习惯是需要巩固和强化的, 教师与家长要及时沟通, 做到家园教育一致, 目标统一, 形成合力, 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有效的、高效的。

参考文献

[1]唐丽娟.尊崇天性尊重儿童——对幼儿教育的再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6 (5) .

[2]王雯波.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8 (5) .

[3]刘志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J].考试周刊, 2013 (88) .

篇4:小班生活常规管理措施探析

管理就是指挥和协调,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小到每个单位及每个单位的具体科室,都离不开管理。管理工作存在于一切人类社会和人们的共同活动中。幼儿园作为教育系统的基层单位,其管理工作是通过幼儿园中的最小单位——班级来实现的,所以说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这里所指的“规矩”“方圆”则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泛指。

一、常规管理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既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促进身体健康,又能使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从而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教师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也会因为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幼儿也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管理的具体操作者、执行者,也就是“火车”的车头。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多年的班主任实践工作中,我对班级常规建立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体会,也在班级常规的建立上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下面,我就从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来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二、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和计划

小班幼儿从家庭生活跨入集体生活是一个很大的转折,也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期。他们年龄小,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可塑性很大。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常规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班级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其意义。通过学习幼儿在小班的发展目标,及其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宜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目标,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培养幼儿常规的发展计划。

1、环境、标记的巧妙利用,学习基本的生活常规

幼儿入园后,一日的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的生活截然不同,他们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不能很好地听从指挥,根本不具备常规意识,不会自觉地进行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生活意识比较弱,自控能力较差,在活动中喜欢讲话,有的甚至到处走动,到了课间时一下课就冲到外面去玩滑滑梯。因此,在幼儿进园前,我们就对班上的环境进行了布置,力求利用环境让幼儿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

2、增强意识,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幼儿学习各项生活技能

我班的孩子很多在家里是由父母甚至更多的人照顾一日生活的,正所谓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坏习惯,自己的事情不用自己干。现在进了幼儿园,却要开始学习自己照顾自己,我们就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别人做。通过主题活动:“我长大了”“我是乖宝宝”“我学会了” “长大的我”等一系列的学习,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为自己干好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感到高兴和自豪。学会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言传身教,做好幼儿的榜样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是极有影响的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教师的言行对幼儿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年龄小,思想幼稚,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许多事情都是学着做的,模仿性极大,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我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希望幼儿能在我身上学到有益的东西。所以,我认为,要教育幼儿“言行”必不可少,“身教”更为重要。行为是无声的语言,它能打开孩子们的心扉,带他们去漫游那充满美好的世界。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喝水,不可以插队,这样长期下去,幼儿见了也会跟着排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又如开学初,本班有个别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不熟悉,从家里带来了一些不良的行为。有的喜欢乱扔垃圾,一有垃圾就扔在地上。针对这种情况,我除了平时对幼儿进行卫生常规教育,同时也作好示范作用,发现地上有垃圾把它拾起来放到垃圾筐里。平时有不用的东西也把它扔进垃圾筐里,教育他们注意保持地面上的干净,环境的清洁。幼儿慢慢地有所改变,一有不要的东西都能扔到垃圾筐里;做手工的时候也能自己收拾好桌面保持干净,发现地上有纸屑,也能主动拾起放到垃圾筐里。又如,如果老师做错了事情也要敢于向孩子承认错误,不要为了所谓的尊严和面子,错失了教育孩子的大好时机,相反,你勇于承认错误的行为会给孩子今后的表现起到一个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常规在家庭中能得以强化

篇5:小班生活常规观察实例

教师:滕海燕

(此案例获2014年县级评比二等奖)

生活常规是幼儿在园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是调动幼儿一日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而设立的行为规范。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规范的生活常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幼儿期是建立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很多成人在生活中习惯差、无秩序,往往是在小时候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没有形成良好的意识,所以必须重视对幼儿常规的培养,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在一次幼儿午休时间,就观察到这样一个典型的常规教育的实例:

进入冬季后孩子们穿得都比较厚,可寝室确是十分难得暖和,老师提醒孩子们把外衣脱掉后再就寝。午睡前,大部分的孩子都在动手脱衣服、整理床铺,突然传来了轻轻的哭声,我转身一看发现在角落的轩轩小朋友一边别扭地拉着衣袖,一边一阵一阵地抽泣。我从过道走过去询问“你怎么了,哭什么呢?”,这时候全班的孩子都把目光投向了轩轩。他吸了吸鼻子,小声地说“衣服脱不下来”。我没有急着去给他脱衣服,而是建议轩轩请紧邻的壮壮小朋友帮帮他。壮壮很热情的帮轩轩拉衣服,可是并没有达到希望轩轩学会求助的目的。由于衣服确实穿得厚,比较紧,孩子的力气和灵活度还不够,壮壮也没能把裤子顺利的脱下来。我站在两个孩子身边观察了一会了,对轩轩说“没脱下来怎么办啊,老师帮你脱好不好”,轩轩眼泪汪汪地看着我,点了点头。于是我手把手教轩轩怎么脱衣服,壮壮在一旁也看得认真。衣服成功脱下来了,我给轩轩整了整被子,说“光哭不说话老师不知道你要干什么,你哭衣服也不会自己就下来啊。你看壮壮刚才帮你也没能脱下来,你们还小,力气还不够大,衣服有时候会不好脱,但是你遇到脱不下来的时候应该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才能帮到你,是不是?”轩轩默默地点点头。“那下次衣服脱不下来,应该怎么跟老师说”,我问。“老师,你帮我脱一下衣服”,这时候的轩轩已经自己擦干了眼泪,内心也得到了安慰。案列分析:

1.现在的孩子由于成人的过于溺爱,动手能力比较差。在遇到困难时,常常家长就帮他们做好了,或者说很少会面临困难,更不提解决困难了。一旦遇到挫折,由于内心承受能力较弱,往往会用哭泣或者发脾气的方式来发泄,可这种处理方式并不能正确传达自己的心情,也无法达到与人沟通的目的。2.其实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已经知道在遇到困难时要向他人求助,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并不能很好地将这些知识用于实践,往往只是存在于理论层面。只有当孩子们真正遇到挫折,教师及时教育后,他们才会联系已有经验,学会向人寻求帮助。所以教师应该多关注幼儿的生活细节,把握每一个教育的契机,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篇6:幼儿园小班一日生活常规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小班阶段是幼儿园的开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对一切事物感到新鲜好奇。而常规教育的培养则关系到孩子以后的各项学习和各项能力的培养。只有抓好常规方便的教育,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正常有序地开展。如果常规不好,严重点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生活习惯,礼貌习惯,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小班进行常规教育是必须的。

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时候不可以做、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规范的生活常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幼儿期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特别是从小抓起,从幼儿的生活常规抓起。

我所教年级在小班,那么在我带他们的一学年里,我发现了我们班幼儿和刚入园时的表现有明显的差别。相比于才入园时的表现来看,不管是早上入园、下午离园,还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环节,幼儿都比较盲目,而且反应缓慢,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情,也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整个的状态相当于在神游。

那么新学年幼儿入园之后的表现让老师是刮目相看,长大一岁也比较懂事,能够听明白老师在讲什么,也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而且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情,无形中在上学期的常规培养中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这一学期也懂事听话了很多,让我着实欣慰了些许。如早上入园小朋友会和老师和同伴问早上好,晨间活动时自己知道进教室之后要做什么事情,吃饭前先洗手、安静休息、分组排队有序地领取饭菜,安静就餐、不掉饭粒,饭后能收拾自己的餐具和椅子,上课时认真听讲、不随意走动、积极回答问题,做操时能够和老师一起动起来学习广播操,午睡前自觉排尿、会正确摆放自己的衣物和鞋子,起床后自己穿衣服、简单整理床上用品,喝水时水烫知道怎么办,户外活动时遵守纪律,下午离园时队列整齐听老师指令接送幼儿等等,相比于第一学期是新生的时候长大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为小朋友的成长感到开心。那么今后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把常规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渗透这些常规习惯,便于让幼儿养成习惯,也更加有利于我们各项工作的开展。

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常规的关键。关于孩子在穿脱鞋子这一方面,由于有些幼儿在家中都是由父母包办,之前一直都是不会穿鞋子,需要老师帮忙。当然在学校和家里需要家园配合,所以我开始训练孩子穿脱衣服的能力。专门利用一个户外活动的时间教会孩子穿衣和脱衣的方法。放学的时候告诉家长在家里要训练孩子穿脱鞋子的能力,还在这次的家长会上也特意提到在家里培养幼儿穿脱鞋子的能力。开始的时候,我们鼓励能力强的孩子自己尝试穿脱鞋子。当他们成功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后,孩子们可高兴了,到处表演给同伴看。我就利用这个机会鼓励其他孩子也像他们一样自己穿脱鞋子。同时有个别幼儿会帮助没有学会的孩子。很多孩子已经学会了穿脱衣服的方法。现在,每当到午睡时间,孩子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自己的鞋子脱了放好,还能给鞋子宝宝排队了;现在每个幼儿几乎都会穿衣脱鞋,这一点也要感谢家长的配合,让孩子开始独立起来。

在进行常规训练的时候,班上的老师意见和方法一定要一致,要形成共识。不可以这个老师这样要求,另一个老师这样要求;一个硬一个软。这样的话,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一个老师如果定下了一项要求,必须让另外一个老师也知道,这样,老师们才能紧密合作。而且,当常规一但确立,就必须要天天坚持,长抓不懈。不能一看到成果就立刻把注意力转到别的事情上。

老师在向幼儿进行讲解规则和要求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语言的见解,规范和富有情趣。讲给孩子听的话,应该是孩子一听就能明白的。老师可以在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一边做一边说,提高语言的示范性和直观性。一次提的要求不能太多太复杂,要突出重点,语速要相对慢一点。另外,老师要尽量让自己的语言生动有情趣。要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讲解各种要求和规则,把要求和规则游戏化,趣味化和情景化。例如在让孩子养成轻轻放椅子的习惯时,我通常会告诉孩子,椅子喜欢爱护他的孩子。如果小朋友大力搬椅子,椅子会摔跤,会生病,他的小脚还会断呢。同时,一边说一边请平时能够轻轻放好椅子的孩子来进行示范。孩子示范以后,老师会告诉孩子,张国星小朋友的椅子今天可高兴了,它说以后会和他做好朋友。这时,其他的孩子也会向刚才示范的孩子一样轻轻放椅子了。又例如在请孩子轻轻上厕所的时候,我也要求孩子学小猫走路。小班的孩子喜欢模仿,他们都会模仿小猫走路时的动作轻轻去厕所的,小朋友在模仿的时候也做的事惟妙惟肖,让老师忍俊不禁。

在小班,要注重幼儿的全面性与个别性,采用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这更有利于幼儿各项常规的培养及形成。

我们班孩子刚入园时,情绪波动都比较大,老师也每天比较辛苦。怎么办呢?在这个问题上,我采取了全面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各个幼儿的性格特点来“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本班的独承慧小朋友,她年龄偏小,性格又有点怪,在班里是老师头疼的重点对象,每天早上家长来送都是又哭又闹,不肯进教室,一天哭几次(“马拉松”式的、哭累了就停、想想后又哭、又停……)。针对这种情况,就只能作个别教育,研究一种属于她的教育方式了。经过我们的耐心教育,这位小朋友现已有很大进步、大有改观了。这学期入园,早上会和妈妈很早就来排队,并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后积极到活动室参加晨间体育锻练活动,吃饭、睡觉、上课都能正常化了,自理能力也明显增强。谈到她的变化时,爸爸妈妈都竖起大拇指,脸上笑眯眯的,一副满意、开心、知足的样子。

谁都知道,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智商是不可能比的。同样,小孩也是一样,有些聪明点,就学得快、容易接受;反之,则反应缓慢、迟钝些。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如教幼儿学区域活动,对于小班的幼儿,是第一次接触区域,从区域常规到区域操作,是挺有难度的。为此,我绞尽脑汁,煞费苦心。除了在区域时间让孩子操作,其他多余时间我也让孩子操作(如课间休息时间、离园接送时间),尽可能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学习,幼儿也学得轻松、愉快,容易接受,自然而然地学到了知识。这方法确实不错,一段时间下来,孩子的区域水平可真是大有改进,有些比小班的小朋友还厉害呢!所谓“环境造就人材”,应该如此吧!

面对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一群群洁白无暇的幼儿,这个时候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可塑性也极强。为此,在幼儿面前,教师作为自己本身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言行举止应显得自然大方,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具有正面的、榜样的教育意义。同时,教师要擅于用眼神、双手来表达情感,批评、指责时显得严厉点,表扬、赞许时面带微笑、轻轻抚摸等,给幼儿一个暗示,这样既让幼儿容易接受,又不伤害到他们幼小的心灵,真是棒极了。小班幼儿对这方面的需求更为强烈,做为教师应适时地给幼儿这种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直观地告诉幼儿是与否、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分不开的。教师的教育方法得当,对本班幼儿常规的培养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紧密联系的。

一段时间的培养下来,我们班的幼儿进步很明显,很多老师来我们班时也能感受到孩子的礼貌,各方面都有飞越的进步。但是不能骄傲更不能停下脚步,要继续让孩子们做到更好,今后才会变的越来越优秀。

幼儿的常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解决工作,它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中,要让幼小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常规,刚开始的时候是很辛苦的,但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时时提出这方面的要求,慢慢的、自然而然的就会使其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所以,一个班级的常规好与否,取决于班上的老师,班级常规好了,教室里不会吵吵闹闹、乱乱麻麻的,户外活动时安全意识增强了,教师也要少些担心。总的来说,常规好的班级的教师相对来说要轻松些。作为幼儿家长或老师,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听之任之,那样的话可能会害了孩子,因为,一个人一生中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

子午街道中心幼儿园

篇7:幼儿园小班常规管理要求

常规方面

大家都知道,幼儿园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在大、中、小这三个年龄班中,小班阶段又是基础的基础。所以本学期在做好保教工作的同时,重点仍然放在常规培养上!同时还将品德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具体实施如下:

1、入园后主动向老师小朋友问早,能自己脱叠外套,并摆放到固定的位置!

2、晨间活动:我们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尝试用英英语来说)

3、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指导幼儿独立进餐,做到不说话、不走思、不东张西望,用游戏:“变变变” 鼓励幼儿吃饱、吃好、不挑食!(比如说:今天吃胡萝卜,小朋友们就变成小兔子,看哪个小兔子吃萝卜吃的好)!饭后能收拾餐具及桌上的残渣!搬小椅子坐在指定位置!

4、听音乐信号分组如厕,并根据教学活动需要摆小椅子坐半圆,或放到活动室外!

5、能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能自觉的排队打水!排队期间不用水杯打闹、不玩水杯!督促幼儿多喝水,随渴随喝!

6、户外活动前两个小朋友拉手站队,上下楼时撒开手、不推也不挤、不东张西望,积极参与各种游戏活动!活动时能听懂老师的指令和信号,学会遵守游戏规则!

7、午睡前能轮流帮小朋友铺被子,自己将外套和外裤脱叠整齐放在小椅子上!独立入睡并保持正确的睡姿!午睡期间不随意讲话,不拿玩具、卡子、皮筋等危险物品,上厕所要轻轻的不打扰别的小朋友睡觉!起床后,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床铺,并放到规定的位置!自己穿外套和外裤,帮助小朋友系扣子,拉拉链等!

8、角区活动:在这时,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互相照顾,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活动结束后能将玩具收拾整齐!

9、离园这个环节是孩子们最浮躁的时候,我们采取(每天学一首古诗,或是学说一句简单的英语,或是做一个游戏等等,组织幼儿不吵闹,安安静静等父母来接!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设计指导书下一篇:《种一片太阳花》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