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民族工商业博物馆观后感

2024-08-10

无锡民族工商业博物馆观后感(通用5篇)

篇1:无锡民族工商业博物馆观后感

无锡民族工商业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我们在无锡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度过了很有意义的一天。无锡中华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位于无锡传统概念的城中边缘,振新路北端,南面与国棉四厂为邻,东、西、北三面均临运河并以运河为界.无锡中华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占地12123平方米,展览面积7300余平方米。

无锡中华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以无锡茂新面粉厂保留保存的老建筑为基础,工厂原有厂房、大麦仓库、制粉车间及办公楼等均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建筑,至今仍十分坚固,外形保存较好。无锡茂新面粉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是由我国著名民族工商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的中华民族工商业最早的企业之一,是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缩影,又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个典型标本,从创办、兴盛、被毁、重建到解放后新生经历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见证了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工商业的变迁,在此基础上筹建的无锡中华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对于研究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史、保护保存近代历史文物资料,对广大人民群众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无锡的城市文化品位,打造文化无锡,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无锡中华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展览的创意理念定位为: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恢复原貌、创建新馆、面向全国、以工为主、以商为辅、工商互动、体现特色。总体布局划分为四大版块,形成两个展区,一个专题陈列,一条街:

(1)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史 以大量的文物实物资料反映中华民族工商业起源、发展、繁荣以及在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地位,切实做到历史资料与实物相结合,静观与动观相结合,采取先进的现代化的陈列方式手段展示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概况。

(2)面粉加工厂流程复原

以茂新面粉厂的麦仓建筑为依托,保留并修复原有的生产设备及面粉加工工序流程,恢复该厂的历史旧貌。通过毛麦仓、清麦间、老机器设备等以及全面的呈现面粉生产流程。在展览中根据我馆特点量身定制了一套多媒体综合演示系统,全套高仿真的制粉设备模型、制粉流程演示多媒体与触摸屏三者互动,为参观者再现面粉制作过程,加深对茂新面粉厂印象。(3)面粉加工厂厂宿舍

恢复茂新面粉厂办公楼原貌,以保存的办公用具等实物,恢复当年荣德生、厂长、厂务主任等人办公室、交易所、招待所等场景,展示当年办公的实景,同时通过茂新面粉厂发展简史展示面粉厂概况。(4)民国商贸一条街

以民国时期的北大街为范本,并打破地域空间,集中锡城当年的名店、名牌、名产(如世泰盛、时和、仁号、亨得利、茶馆等),营造浓郁的历史氛围,再现无锡民族工商业的繁华景象。其建筑风格与茂新厂房相一致,浑为一体,展商互动,为市民提供学习、娱乐、休闲、购物之最佳场所。同时此块与有关老字号合作,实景展示,开发利用。随着参观的脚步,无锡民族工商业的繁荣历史在我们的眼前一点点清晰地浮现出来。通过这次参观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历史,更让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有了一种历史使命感,我们要继承前辈们艰苦朴素、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发扬前辈们的优良传统美德,为民族工商业的继续繁荣贡献我们的力量。

食科1108 杨琳云 0103110828

篇2:无锡民族工商业博物馆观后感

首先无锡博物院的外观就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印象。它外观独特,看起来就像是几个集合立体图形堆积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这样的结构不仅牢固,而且耗材也很少,非常环保。所以说博物院的外观既中看,又中用。

博物院的内部更是气势辉煌。大理石的地板,高高的天花板,琳琅满目的展品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许许多多展品都是开采出的古代文物,例如说那些各式各样的陶瓷、书画、宝剑……少说也有几百年的历史。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展馆门前的惠山泥人。虽然它不能算得上是文物,但也值得我们去欣赏。

只要一走进大厅,就能看到这个别出心裁的作品。整个作品有惠山泥人组成,主要描写的是旧时代的惠山步行街。整个主题就是我们这儿的民族风情。一看到它就能想到当时的场面……

在惠山前的石路上,车水马龙,人多如浪涌。路边的小卖部都在吆喝,招呼着客人。有小馄饨摊儿,有卖油条大饼的小店儿,有卖惠山泥人的作坊,杂货店儿,米店儿,小吃店儿中还有几个老人抽着烟袋儿,谈笑风生,好不自在……各式各样的的店铺,各式各样的商品一一映入眼中。路两旁还有一些小地摊儿,瞧!那里有个小孩在玩儿套圈,这里还有个盲人在拉二胡,说不定他就是无锡民间艺术的“领头羊”阿炳呢!不论是人物的神态和表情还是古建筑的独特外观,都刻画得恰到好处,简直没有任何缺陷!多么美妙的作品啊!它给我带来的印象不仅仅是美妙,还含有我们无锡风情。那整排整排的店铺与人头攒动的景象,不正是突出了我们无锡那副欣欣向荣,飞黄腾达,越来越兴旺的幸福景象与无锡人民的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憧憬吗?不但外观美妙,内容别出匠心,还寄托了我们无锡人民的美好祝愿,这就是它留给我的印象,所以,我最热衷这幅作品。

篇3:无锡博物院观后感个人

进入博物院,我们首先来到了球幕影院的走道。虽然只是一个走道,但那立体感和艺术美,让我们啧啧赞叹。

紧接着,我们来到徐悲鸿艺术展馆。徐悲鸿的《立马》、《月色》、《天寒翠袖薄》、《猫蝶》、《天马行空》、《平安》等等,都是他的国画作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平安》,这幅画上面有一些竹子和一只大公鸡,讲解员说“竹报平安,所以画了竹。为什么画公鸡呢?因为公鸡每天都要报晓,所以这幅画叫平安。”国画对面是油画和素描,我们对其中两幅画很好奇,因为徐悲鸿把其中某一个部分又画了一遍,讲解员说:“徐悲鸿画这幅画,不是为了画画,而是为了练画,所以他又画了一遍。”我十分佩服徐悲鸿的画艺,他那一幅幅画让人赏心悦目,就连用来练习的画竟也这么出神入化。

随后,我们到了惠山泥人展区。一尊尊泥人塑像呈现在我们眼前,大家迫不及待地冲到泥人前,真想摸一摸,看看是不是真的。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有的很调皮,嘴都笑开了花;有的表情严肃……看着这些惟妙惟肖的作品,我们还边听着讲解员讲述故事,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故事当中。

最后,我们走进了无锡漫长的历史画卷中,从泰伯禅让王位,立国梅里,到无锡今天的辉煌,吴文化历时三千多年,泰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吴文化。那一个个古老的用具,一部部古老的机器,仿佛在诉说着吴地人民勤劳创造的一段段真实的故事。

篇4:无锡博物院参观观后感

班级:通信1101 组长:陈茜 成员:丁王彤

郭素玲 何丹丹 时间:2011.12.4

无锡博物院参观观后感

为了响应思修老师的号召,更深刻的了解无锡文化,我们小组决定到无锡博物院进行参观,感受科技成果为我们生活带来的美好。

我们乘坐105路车,来到了无锡博物院,进入大厅便可以看到一个很大的显示屏,上面展示了无锡作为江南水乡的典型城市的古香古韵以及人文自然文化。随后,我们参观了科技展览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型模拟设备,它展示了无锡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水势变化以及地势变化,让人们以最直观的方式直接了解了本地的地理情况。再往里走展台上摆放着几个显微镜,上面展示了一些昆虫标本和微小的细胞结构。科技展览馆里还摆放了许多人体模型以及对人体的各种体能测试机器,让我们准确的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我们还参观了无锡一路的历史发展及古代文明,里面展示了远古人类生活运用的各种器具以及一些古代化石,如石刀、石锲、动物化石等等。这些都是人类发展历程的珍贵资料。

这次参观虽然没有面面俱到,但是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无锡文化,相信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里,我会爱上这里的!

通信一班

陈茜

今天,我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去参观了无锡博物院,博物院建筑十分宏伟,内容十分丰富。

我们先参观了科技馆。科技馆反映了科技、生活以及健康的方面的内容。一楼科技馆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太湖的地址、气候与水情,科学技术较先进;二楼的生活馆贴近生活,指出身体健康的指标及检查方法,反映了绿色生活及如何去环保,科技馆来劲了人与科技间的关系,利用科技反映生活,让科技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

后来我们进入了一个远古时代,朴素的衣物、淳朴的风情,让我深有感触。那里有各个朝代的风俗以及当代的人文、环境。这次科技又有了新的作用,利用影像投影,将古代人们的生活表现出来,栩栩如生。那里也呈现出一些时期的发明及一些著名乐曲。

再后来,我了解到无锡血与泪的历史,看出一些令人惊叹的古墓遗产,一些优美的书画展示,工艺精湛的紫砂陶瓷等,显示出无锡的文化博大精深。

参观博物馆后,我知道了科技无处不在,科技丰富了生活,生活离不开科技。我们要学好科学,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通信一班 何丹丹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无锡的文化和历史,以及若干若干对于我们大一新生来说一切新奇的事,我们小组终于能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无锡博物院。而在这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科技馆了。现在的无锡市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文化素养的重大理念,科技馆便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理念。当我们走进一楼“科技与太湖”展馆时,就已被她其中生动逼真的模型所吸引,她用了形象的还原模型向游客展示了魅力太湖的风貌,另外还她还不忘用显微镜等向我们隆重介绍了与我们一同栖息于太湖之滨的微生物们。她用于教育了的方式让我们走进太湖,了解太湖。而二楼的“科技与生活”展馆则切实关系到了我们生活的各方面,如身体健康、环保节能等。让我们知道原来科技离我们的生活那么近,科技让生活更加轻松、更加美好。之后我们又浏览了无锡的悠久历史,从远古时代开始,我们智慧的祖先就开始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书写生活这个词了。他们的石器一步步慢慢演化成我们现在的机器,过程很漫长却让人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其实这次的参观也有些遗憾,就是没有足够的时间能把博物院好好地看一遍。但,我想,以后有的是机会,不是么?四年,或许更久,我有很多的时间来了解你,无锡!

通信一班 郭素玲

为了增加我们的科学及历史知识,我们小组选择参观了无锡市博物馆。

我们首先来到了科技馆,看到了关于太湖治理及与人类自身健康有关的展区。在太湖水展区,我深刻了解到,环境问题的严峻及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我们每人都应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将环保以及绿色生活理念贯彻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与我们身体健康有关的展区,我们做了各种测试,意识到锻炼身体以及合理安排日常生活饮食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来到了历史观,博物馆里一件件珍贵资料安静地躺在那里向我们诠释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我会牢记那段历史。把他深深埋于内心深处并激励自己发愤图强,坚持不懈。历史的车轮不能倒退也绝不会重演!中华民族的腾飞要靠我们今天的拼搏,当下,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吸收历史的教训和前人的经验,不辱使命,把国家兴亡当做我们的责任!

通信一班 丁王彤

PS:下面是我们去参观留下的照片哦!

这是在无锡博物院门口呢~~~

大厅呦~~~

篇5:参观无锡博物馆有感

首先,我们看到了徐风先生的作品《湖山植树图轴》,画面中描绘了几个人物在植树时的场景,每个人物的形态,神态,动作,各不相同,一幅热闹的劳动场景在徐风先生的描绘下活灵活现。徐风先生是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高足,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太湖画派”代表人物之一。综观徐风先生的作品,其中国画正是在深入领悟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出了格高意雅,笔墨精美,意境深远的作品,其山水、花鸟、人物画等,都能随意勾勒敷染,笔致老到灵活,疏密处理有致,色墨蓊郁而有层次。他那高超的功力和见识,表现任何事物不怕难,下笔不俗,奇气自生,初见不奇,越看越入神,得中国画之奥妙。画马得徐悲鸿老师真传,其神情骨相、动态取势自有一番面貌。其他蔬果白菜,或水墨浑染,或双钩着色,都能尽情表现,淋漓尽致。收藏在博物馆中的《风松图轴》 《向日葵图轴》都体现了先生对现代绘画的想法,降低了对笔法的要求,进而最求更符合现代画派的作品。

然后,跟着老师的脚步我们来到了钱松岩先生的画作面前,据老师介绍,我们知道了钱松岩先生是当代画家,江苏宜兴人。在观赏钱先生的画作的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钱先生的绘画艺术,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和深情的韵味。无论在立意、构图、笔墨、色彩、题句都匠心独具,不落俗套。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国画是一种综合艺术,笔墨浓淡变化、色彩交织融汇,线条纵横有序,书法抑扬力度,印章法度严谨,题句画龙点睛,裱工精细衬托构筑成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对了国画的热爱钱先生也是不输他人的,他对待国画的那种认证讲究的精神,给人一种务求精益求精,治学严谨予人以不可磨来的印象。

人生有涯,世海无涯。钱松岩先生毕生业精于勤,书卷不释手,书法不离手,诗句常在口,丹青频出手。年至耋耄,勤奋之习未改,探索之心不息。并意重深长的教诲后人“人可老,画不可老,要日日新”。钱松岩先生勤奋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一生深受世人的赞誉和认同,不愧为年青画家的楷模。

刚刚看过了徐悲鸿先生的得意门生徐风先生的画作之后,我们又来到了徐悲鸿先生的秘书,得意弟子黄养辉先生的画作面前。悲鸿大师曾评价其“于艺卓然有所树立,开中国绘画新境界,知名当世”。在徐悲鸿教授的影响下,黄养辉先生长期刻苦勤奋、努力不懈、虚心好学、博览群书、重视实践、摒斥空谈。他不仅在素描、油画、水彩、肖像、国画、山水、人物、花卉方面,而且在书法篆、隶、行、楷和金石篆刻,以及美术评论、诗文、楹联等方面都功深力厚,蹊径独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黄养辉先生的《汽车修理工》这幅画采用国画的手法,但是在构图形式上却运用了西方的构图方法,这种采用中西结合的创新让人耳目一新。《大丰收》《炊事班长》之类的画作也采用了同样的表现和构图手法。在继承前任方法的同时,大胆创新。难怪徐悲鸿先生这样评价黄养辉投机取巧者,若上天秤,将无一分重量,„„艺术本身,必须求其有永久性,与独创之时代精神。”黄养辉继承和发扬了徐悲鸿的现实主义、中西结合的绘画和精神,付诸自己的创作;黄亦与李可染、齐白石、傅抱石、张大千等熟识,故得博采众家之长,黄氏勤奋不懈,不尚空谈,成绩卓著。在油画、水彩、粉画、国画、书法、篆刻都有杰出贡献,独具自我风格。

在看过了生动的国画画作之后,我们一行人又来到了无锡紫砂展馆,里面布满了紫砂壶。关于紫砂壶的传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镇里的村民早出晚归,耕田做农活,闲暇时便用陶土制作日常需用的碗、罐。就这样,他们过着无忧无虑而又简单平凡的生活。有一天,一个奇怪的僧人出现在他们的镇上。他边走边大声叫唤:“富有的皇家土,富有的皇家土”,村民们都很好奇地看着这个奇怪的僧人。

僧人发现了村民眼中的疑惑,便又说“不是皇家,就不能富有吗?”,人们就更加疑惑了,直直地看着他走来走去。奇怪的僧人提高了嗓门,快步走了起来,就好像周围没有人一样。有一些有见识的长者,觉得他奇怪就跟着一起走,走着走着到了黄龙山和青龙山。突然间,僧人消失了。长者四处寻找,看到好几处新开口的洞穴,洞穴中有各种颜色的陶土。长者搬了一些彩色的陶土回家,敲打铸烧,神奇般的烧出了和以前不同颜色的陶器。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紫砂陶艺慢慢形成了。紫砂壶形态各异,每个的功能性质都不一样。在这次参观,我看到了很多平常没见过的紫砂壶形态,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大概到了上午十一点左右我们结束了此次的参观,通过这次的参观博物馆,让我见识到了以往我所没有留意的美。国画的美,美在气韵.用笔.神态.甚者都可以从画中感受作者的感受,从画面的用笔,用色上可一一感受到作者的意图。早听说无锡的紫砂盛名在外,今日一见确实如此。今天,我们能有这样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参观红岩博物馆。这对我们来说是意义非凡。尽管活动的时间不长,尽管有的人说这只是一种形式,但是,今天,在参观了无锡博物馆之后让我认识很多、感触很多、体会很多。

环艺1402

林巧欣

上一篇:我喜欢的一堂体育课范文下一篇:小学三爱三节活动方案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