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厂仓库管理制度

2024-08-08

汽修厂仓库管理制度(精选8篇)

篇1:汽修厂仓库管理制度

1、仓库每天都对仓库区域进行清洁整理工作,清理掉不要、不用的东西和坏的东西,并将仓库内的物料整理到提定的区域内,达到整洁、整齐、干净、卫生、合理的摆放要求。

2、对仓库内货物摆放做出合理的摆放和规划。

3、仓库卫生可以在仓库空闲的时间进行。

4、仓库内保持安全通道畅通,不可有堆积物,保证人员安全。

5、仓库内严禁烟火,严禁非仓库人员非工作需要进入仓库。

6、仓库内的规划区域要有明确标识(如:物料摆放区、安全通道、物料报废区、物料发放区、配料区、不合格物料存放区、待检物料存放区、消防设施摆放区、办公区等),其中物料摆放区内要分类分小区存放,且有清楚的标识。

7、上下班关闭窗户及锁上仓库门。

8、做好及时检查物货,如有异常或者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和上报。

篇2:汽修厂仓库管理制度

一、在厂长和业务技术主管领导下工作。

二、负责仓库管理中的进货验查签收、建账、立卡、出货打单等项基础工作。

三、负责货物上架摆放、货品出仓提取、报单备料、下发等常规作业。

四、负责每月一次仓库盘存的具体工作,包括货品清点、货损检查、账物卡稽核、调整帐卡,报告盘存结果。

五、注意处理好配件材料的库存保管,把配件材料进行合理的分区、货架、层数,便于查询和出库,避免积压、损坏、丢失,节约配件仓库的使用空间。

六、负责半年一次对常用小零件的消耗及长期未用的备件情况写出专题报告,报业务技术主管和厂长处。

七、认真学习,了解配件编码、质量检验并能掌握配件管理基本知识,不应因基本常识欠缺而影响工作。

八、在厂长安排下,协助其他岗位工作。

九、有责任拒绝不按规章要求领取配件。

篇3:汽修厂仓库管理制度

关键词:汽修专业,“双证书”,现状与对策

1“双证书”制度的内涵简述

“双证书”是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简称。“双证书”制度,简单地说是指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实行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的制度。

学历文凭证书是指一个人在国民教育系列中所接受的某一层次教育的证明,表明持有者的受教育程度,在职业教育中,它是文化程度和职业能力水平的标志,即“学”过什么。[1]

职业资格证书是指国家按照一定的职业规格和标准,对劳动者从事某项职业的学识、技术和能力作出考核和评价后的认定,是一种工作能力的证明,表明持有者能“做”什么。它是国家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落实就业准入制度、保证从业者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职业标准化和产品标准化的基础条件。[1]

学历文凭证书强调的是专业理论,职业资格证书的关键是实践能力。两者都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实行“双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必将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 实施“双证书”制度的现状分析

我院是由职工大学改革而成立的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开展得比较早,也比较成熟。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象其他高职院校一样,我院于2003年开始试行“双证书”制度,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双证书”制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二是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课程教学与考证内容相衔接,缩减了公共课程的总学时,增加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三是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四是加强校职业资格培训中心与各专业的联系。

据调研可知,我院“双证书”制度的实施已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但是,由于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时间不长,受社会化鉴定环境的影响大,“双证书”制度的普遍而有效实施还需不断努力、不断推进。

2.1 社会化鉴定存在的问题

我国汽修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相对于其它专业来说,是开展得比较早、比较成熟、项目比较齐全的专业之一。至今,已有汽车修理工、汽车维修电工和汽车营销师三个工种和国家五级、四级、三级、二级和一级(即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级别的职业资格鉴定。此外,还开设了汽车发动机、汽车变速器、汽车空调等相当于国家三级的单项鉴定,中级和高级汽车维修质检员鉴定,以及旧动车评估师鉴定。但是在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阻碍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问题。

2.1.1 考核大纲和国家题库的问题

(1)部分考核内容过时,考核重点缺乏调整。20世纪80年代以来,柴油机和电子控制设备在货车及大客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发动机电控系统(EFI)、电控自动变速器(ECT)、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安全气囊(ASR)、汽车稳定控制装置(ESP)、自动空调(A/C)等新技术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化油器式汽油机在汽车上已被全面禁止使用。而以东风、解放货车,北京吉普和桑塔纳轿车等汽油车维修技术为主的“考核大纲和国家题库”(下称“大纲和题库”)的内容没有能够很好地体现汽车新技术应用的现实,偏离了汽车维修行业的实际需要。

(2)不能适应汽车机电一体化维修的要求。汽车EFI、ECT、ABS、ASR、ESP、A/C等电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汽车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结合体。单纯的汽车机修工或单纯的汽车维修电工已远远不能适应汽车维修的需要。“大纲和题库”虽然有一部分汽车电控方面的内容,但仍然没有能够很好地体现汽车机电一体化维修的特点,不能满足汽车维修业发展的需要。

(3)不能适应汽车维修新模式的需要。随着汽车配件价格的下降和维修工时费的提高,许多汽车零部件的修理成本反而高于换件成本,再加上修理费时长、质量可靠性低,带来了汽车维修模式的革命,以“修理”为主已被以“诊断-换件”为主所取代。在以“诊断-换件”为主的汽车维修过程中,对故障诊断能力和快速拆装技能的要求提高,而对传统的机械维修技能的要求下降。“大纲和题库”的内容也没有体现汽车维修的这一特点,不能满足汽车维修新模式的需要。

(4)技术等级分级与汽车维修行业的实际不相符。在“大纲和题库”中,不尽汽车EFI、ECT、ABS、ASR、ESP、A/C等新技术内容过少,而且在技术等级的分级上也不合理,在“大纲和题库”中只有高级工及以上等级才有“汽车新技术”方面技能考核要求,初、中级工则没有。这与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需求不相符。

(5)证书考试只考核知识点和技能点。在“大纲和题库”中,汽修专业初级、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只有零散的专业知识、单项的实操技能的考题,缺乏综合应用能力检验的考题。通过鉴定考生虽然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还是没有真正掌握。

21.2企业对“双证书”的支持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的高职“产学研”结合中,普遍存在“学校爱企业,企业不爱学校”的现象。“双证书”制度的实施必须由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虽然学生想尽办法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拿到学历证书。由此可见,企业对学历证书的认可程度远远高于职业资格证书,这就必然导致“双证书”制度口号很响亮,但执行后其效用并没有得到最大发挥。[2]

2.1.3 考评过程管理的问题

(1)鉴定工作“市场化”。国家职业技术鉴定指导中心下设的鉴定站(所)都是实施“市场化”管理,同样要计算投入和产出,同样要讲“收入”、讲“成本”,讲“效益”,这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由于鉴定站(所)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招生”,报考生源越多,鉴定级别越高,“收入”就越高,所以,拉“生源”就自然成了鉴定站(所)的主要“业务”了。对于某一地区来说其鉴定“生源”是一定的、有限的,这样就形成了鉴定站(所)之间的“鉴定竞争”,鉴定站(所)就只能用“优质服务”即“容易通过”来招揽“生意”了,这是因为“考生”选择鉴定站(所)的主要标准都是“容易通过”。同时,正是为了“容易通过”,鉴定站(所)在挑选考评员时也就只好且只能专门选择“能放水”或者“好说话”的考评员,或者选用本校持考评员证的教师充当考评员。

(2)技能考评“口答化”。由于技能考评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一个项目一般都需要30-40分钟不等,待鉴定的人数一多,需要的时间、设备和考评员就增多了,其鉴定工作的费用和难度也就随之增大了,出于降低成本和简化工作的考虑,技能考评的“动手”就被“口答”取代了。这样一来鉴定的成本就降低了、工作也就简化了,考生也就“容易通过”了,真可谓实现了鉴定双方的“双赢”。

然而,如此鉴定,使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和“可信度”大大降低,甚至被认为职业资格证书是花钱买的,实在有违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目的和原则。

2.2 学院实施“双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院汽修专业从2005级学生开始,正式将“双证书”制度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实现了“双证书”的同步发展。然而在其运行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需要努力改善的问题。

2.2.1 对“双证书”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

首先,对“双证书”实施的目的、意义等方面的宣传不力。据调研,对学院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意义和具体要求“很了解”的学生很少,而根本就“不了解”的学生却还大有人在。绝大部分学生参加考证的行动是肓目的、被动的,只是为了能顺利毕业而考证,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是老师要我考的”。其次,学院对学生在考证报考上的指导不到位。据调研,大部分学生不清楚哪些职业资格证书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自己能够报考或者应该报考哪些职业资格证书。

2.2.2“双证书”教育变成了“双轨化”教育

据调研,造成“双证书”教育变成了“双轨化”教育的主要原因,一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双证书”没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和说明,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之间互不兼容。二是大部分学生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和要求,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对独立。三是专业教学方式与职业能力要求缺乏联系,相当多的专业教师不了解本专业职业资格标准,在教学中不能有意识地将职业资格考证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考证训练还需要作为另外一门课程来教学,或由学生报名后再参加专门的考证培训。四是没有按职业技能鉴定要求配置实习工位,在日常实习教学中学生得不到与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的实习训练。

2.2.3 考证组织不严格,不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通过调研,学生反映较为普遍的问题是考证组织流于形式,考证过程不严谨,考试纪律不严明。考理论就是死记选择题和判断题,考技能就是硬背简答题和问答题。如此考评,虽然取得了证书,但学生的实践技能却没有得到提高,同应试教育也没有什么区别。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只要出了钱,考证就能过”。

3 改善“双证书”制度实施问题的对策分析

3.1 明确“双证书”的异同

高职学历文凭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根本方向和主要目的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促进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促进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二者都以职业活动的需要作为基本依据。但是,二者又不能相互等同、相互取代。职业资格标准的确定仅以社会职业需要为依据,是关于“事”的标准,主要是为了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高职教育活动是根据职业活动的社会需要和学习者的个人发展需要来开展的,要按照社会职业需要和学院办学条件划分专业,专业培养目标面向具有相近职业功能的职业群。通过专业学习,学习者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可以获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而对于没有对应职业标准的专业,就无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的考核方式也存在明显不同。职业资格鉴定只是一种终结性的考核评价,而学历教育既注重毕业时和课程结束时的终结性考核评价,更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性评价。为了达到教育目标,学历教育可以采用标准参照,也可以采用常模参照,而职业资格鉴定仅采用标准参照。此外,职业资格鉴定要规定从业者的工作经历,而毕业证书的发放则要规定学习者的学习经历。[3]

3.2 加大学院“双证书”制度的宣传力度

高职院校对“双证书”的实施应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要通过宣传窗、入学教育、专题讲座、就业指导课、考证动员会、职业资格证书网站等方式进行“双证书”制度的宣传,让全体师生都知道: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实施“双证书”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政策和要求、考证报考程序和收费标准等等,将学生毕业时应取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向学生进行详细说明,使学生既能学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又能了解到高职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报考的手续和办法,提高学生考证的针对性和积极性。

3.3 缩小差异,实现“双证书”融通

通过如下六个融通,缩小“双证书”的差异,将“双证书”要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标准的融通。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我国各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之中,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学习者发展目标的融通。如果课程标准不能适应职业标准的要求,“双证书”就无法实现融通。因此,“双证书”融通的实质首先是两种标准的融通,是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通。

(2)评价的融通。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是由国家认定的鉴定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其评价的内容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相应教材来确定的,并通过编制国家题库来进行鉴定考核。因此,高职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特别是专业技能的考核要兼容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

(3)管理的融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学历教育管理由学院的教务处具体负责,而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是由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审定的,职业资格鉴定管理由学院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具体负责。客观上,这两种标准需要融通,这两种管理的需要协调。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一是可以通过成立“院级双证书工作协作委员会”来协调;二是可以通过ISO程序文件来协调。

(4)教材的融通。“双证书”教育方式是将国家职业标准、职业技能考核和鉴定的内容、要求融入高职课程体系与教材之中。这就决定了高职教材研发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岗位性、认证性、就业性四项基本原则,即将国家职业标准融入教材之中,使教材内容与企业的岗位技能紧密结合,将职业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整合,保证教材研发具有鲜明的技术特性和较高的新科技含量,从而保证“双证书”教育实施的可行性。[4]

(5)实习基地的融通。提供真实而有效的职业技能训练环境是实施“双证书”制度的重要保障。学院应根据专业群的需要,建立集教学、培训、职业鉴定、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要具备基础性技能训练、综合性技能训练、岗位适应性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四大功能,并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模拟题库,其内容要与专业教学内容相互融通,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和训练的同时能完成职业技能考证相关内容的学习和训练。

(6)教师队伍的融通。教师是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的具体实施者,建立一支“双师素质”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是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二是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一部分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5]此外,对具有实践操作技能但缺乏理论知识的实习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参加进修,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

4 结语

如何实现高职院校“双证书”正真融通,本文仅仅是从院校的层面提出了初步的改善措施,在“双证书”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化的和深层次的问题,例如,需要政府积极化解社会化鉴定的消极因素,需要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等,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赵耀.对高职学院实施双证书制度的理性思考及存在问题的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84-85.

[2]杨晓飞.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理论导报,2010(7):50-51.

[3]田秀萍.关于实施双证书制度的相关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1):25-26.

[4]李晨涛,郑木华,毛波军.高职院校“双证书”教育实施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20-24.

篇4:汽修厂仓库管理制度

关键词:汽修一体化课程;汽修实训车间;教学;管理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21-01

根据我国相关的部门统计分析,我国每天都有大量的汽车在生产和维护中,并且我国居民国购车的数量仍在持续的增长中,汽修行业成为了我国较为热门的一个发展行业。中职学校作为我国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专门的培养技术型人才。但是,在不断的发展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在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适应社会,和更好的发展,是我国中职教育者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在汽修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理论知识和实训课堂有效的相结,并且对实训车间进行有效的利用和管理,将其功能加以充分的体现。

在传统的汽修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训课程分开,这样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弊端,主要表现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使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没有进行良好连接,这样不仅仅导致实训课程的教学资源和场地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使学生不能将专业技术进行很好的利用,导致教学质量和实现车间的管理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为此,有必要进行科学探讨。

一、汽修一体化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

1、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重要的向导。因此,老师的要在正式上课的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一定的了解,由于处于中职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基础也较差,所以老师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在汽修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分为: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操课等教学内容。因此,在实行汽修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并且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理论课+汽修专业基础课+汽修专业技术课),这样不仅仅可以将汽修一体化课程的优势完全的展现,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质量得到提提高。

2、构建完善的教师队伍。在汽修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完善的教师队伍和老师专业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中职学校要对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老师对汽修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了解,和汽修一体化课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对其教学方法也要进行全面的确定。同时,中职学校和当地的一些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4s店、汽车维修厂等,这样可以使老师定期到企业的汽修车进行实习,以此提高老师自身的专业性,在老师的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汽修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质量。另外,要有效的利用老师听课的模式,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对讲课老师存在的问题,在课程结束以后,进行交流,提高了汽修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质量。

3、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汽修一体化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可以良好的掌握汽修专业技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快速的适应社会。因此,在汽修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例如:小班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形式,将学生由原来的“听”转为“学”的过程。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根据现实工作中的场景,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职场的气氛。另外,在汽修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利用角色转换的形式,将老师变为师傅、学生变为徒弟,完全的按照车间的生产的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适应的能力。

二、汽修实训车间的管理形式

1、和相关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汽修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实训车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和当地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可以为实训教学建立充分的教学资源。并且,中职学校在构建汽修实训车间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企业车间的布置,进行构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实际的工作环境进行充分的体验。汽修实训车间能弥补理论知识讲解中存在的弊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对现有的汽修实训车间进行扩建。由于汽修专业成为我国一门较为热门的教育专业,学生也在逐渐的增多,为了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对汽修实训车间的面积进行不断的扩建。在对汽修实训车间扩建的过程中,要对现有的汽修实训车间面积、设备、实训室等进行全面的整和。另外,在扩建的过程中,势必会影响学生正常上课的进度,为此,可以将学生带领到企业的汽车维修车间去,使学生可以近距离的观看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同时,学生在企业的汽车维修车间中,可以对各个环节的技术形式,进行全面的了解,并针对维修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请教。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形式,进行全面的了解,也为学生变相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训基地。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综合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汽修一体化课程可以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教学形式带来的弊端。本文对汽修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形式,与汽修实训车间的管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汽修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在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卫卫. 浅谈技校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开展[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2:117-118.

[2] 陈超杰. 在专业实训车间教学中引入“车间课堂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为例[J]. 中等职业教育,2012,24:36-38.

[3] 杨 斌.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J]. 才智,2013,36:86.

[4] 张国强,王中海. 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汽修课程中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4:295-296.

篇5:汽修厂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结合我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为了我厂开展生产经营有序的进行,确保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切实搞好火灾、污染、事故的预防工作,防止重大特大火灾,污染事故发生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谁主管,认负责”的原则。

二、抓好防火、防污染管理工作必须放在与抓好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并驾齐驱的主要议事议程上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切实搞好防火、防污染管理工作。

三、开展职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使每个职工都能达到全懂(懂本岗位生产过程和原辅料的安全危害和危险性,懂预防措施,懂扑火灾方法),三会(会报警、会正确操作使用灭火器、会扑救初期火灾)。

四、认真做好日常安全防火和防污染的管理工作,在维修过程中,首先切断车辆电源。车辆的电器线路必须包扎规范、安装牢固、严禁私拉乱接和违章作业及短路引起自然火灾。氧气、乙炔按规定隔离摆放,离明火源不得少于15M。使用照明火的钣金车间距离漆工、机修工不得小于10M。确需另外使用明火的,实行专人到指定安全地点进行,用后浇水熄灭,打扫干净,保证不污染环境。

五、值班人员随时检查区域内各个地点及火灾隐患易发点,发现一次整改一次,保证不留隐患和“死角”。重点对材料、油料、库房及易燃物品存入地进行认真仔细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六、对在修车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品,坚持回收,存放处理,严禁将废弃的油料和溶剂液体倒入下水道,造成二次污染。

七、严格用电管理,随时检查电器、线路、闸刀开关、插头插座的完好率,保证破损漏电现象发生,用后立即切断进线电源,严禁私拉乱接电线,违章作业和危险操作。对破损、老化和接触不良的电源线路应及时更换,防止电源漏电起火,引起火灾。节约用水,用后即时关紧水龙头,严禁长流水和关闭不严出现的跑、冒、滴、漏现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八、发生火灾、污染事故和处理措施。

1、发生火灾时,及时进行灭火扑救,同时将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向消防119电告急救。全力扑救初始火灾。

2、积极协助消防部门现场扑救火灾,同进组织义务消防人员疏散其它人员和财物,以免扩大损失范围。

3、立即切断电源,疏散可燃气体、液体和危险物品,防止泄漏和爆炸。尽量缩小火灾范围,便于扑救。

4、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清理灾后现场和评估换算经济损失工作。

篇6:汽修厂管理制度(范文)

一、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制定的工艺规范、维修技术标准和技术资料。

二、本单位自订标准高于国家标准,按本单位标准进行作业工作。

三、计量器具及相关资料应有专人保管,定期送检,确保计量准确性,并做记录。

四、作业人员使用计量器具时,应轻拿轻放,保持计量器具的清洁,不准野蛮操作,损伤器具,不准使用准确度有误的计量器具。

五、严格遵守《计量法》,严格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六、设备上的计量部件应定期检测,确保正确计量和安全使用。

七、采购新的计量器具时,一定要选择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定合格的产品。

配件材料管理制度

1.自觉遵守厂部各项管理制度,仓库严禁闲杂人员入内。2.及时做好供方的选择、评审工作。根据生产需要及时编制采购计划单,计划单经厂领导签字同意后即按单就近采购。

3.材料及零配件进库前要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准进库,不准使用。材料入库后要立卡、入帐、做到帐、卡、实物三符合。

4.材料应分类、分规格堆放,堆放应按“五五”法保持整洁。5.保持仓库整洁,做好材料、配件的防锈、防腐、防失窃工作,做好仓库的消防工作。6.修理工凭派工单领料,由库管员填写材料单,领料人签名,领用大总成件要经分管领导签字同意。领新料必须交旧料,严格执行领新交旧制度。

7.加强对旧料的管理工作,上交旧料贴好标签,出厂时交还车主。

8.材料及零配件的领用应执行先进先出的规定,严格执行价格制度,不得随便加价。仓库每个月进行一次清仓盘点,消除差错,压缩库存。

维修质量管理制度

一、接待:

车辆进厂须详细记录车辆信息、用户陈述以及用户对车辆故障的描述和车况等,由质检员进行检验,填写进厂检验单并签名。

二、车间内管理:

车间主管根据进厂的检验单确认作业内容后,指派合适的技术工人进行维修。

三、维修用零部件必须是正厂纯正的零部件,并向顾客说明正付厂件的区别。如用户指定用付厂件的,需修理卡对应的零部件项目上注明为付厂件。

四、车辆修理:

技术人员必须按照有关工艺规范及维修技术标准或技术资料完成作业指示的各项作业内容,作业前后必须对作业项目进行自检及填写过程检验单并签名。

五、完工检查

车辆维修完成后由质检员根据进厂检验单的维修内容对车辆进行完工检查,对于不合格的车辆退回车间进行返修,合格的车辆由质检员填写出厂检验单竣工出厂合格证并签名后车辆才准出厂。

六、所有技术工人上岗前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专业培训及岗位培训,领取技术证书和岗位证书后才准上岗。

七、按核准经营范围承修车辆,不承修报废车,不拼装机动车,不改装无经公安部门批准的在用机动车。

汽车维修质量承诺制度

1、在车辆维修作业中,严格执行作业规范和三级检验制度。

2、认真填写、整理车辆技术档案盒维修档案,按规定签发竣工出厂合格证。

3、维修中坚决杜绝使用假冒伪劣配件。

质量保证期中行驶里程和日期指标,以先达到者为准。

设备管理及维护制度

1、设备操作工在独立使用设备前,须掌握该设备的操作技能。

2、设备使用应定人定机,对公用设备由专人负责保养。

3、操作工要养成自觉爱护设备的习惯。班前班后认真擦拭设备及注油润滑工作,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的润滑与清洁。

4、操作工要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设备,管好设备附件。

5、对私自操作设备人员,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由此发生的一切后果由私自操作者负责。

6、设备管理员应根据设备维护要求以及设备技术状况制定设备和测量装置的保养细则、保养周期和检定周期。

7、设备保养人应严格按照常规维修设备检查保养周期进行保养,做好记录交设备管理员验收。

8、设备维修以外修为主,本单位操作人员配合,设备管理员做好维修记录。

9、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停机,使用部门应立即通知设备管理员或单位领导,请修理人员检查排除故障。当修理人员在排除故障时,操作人员应积极协助修理人员排除故障。

10、对设备使用年久,部件严重损坏,又无法修复和没有改造价值的,可办理报废手续报请经理批准。

11、对设备的检查、保养、修理应做好所有记录,由设备员归档,以便检查。

人员培训制度

1、企业培训分为技术能力培训、管理能力培训等培训类别,技术能力培训主要针对普通员工兼顾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培训重点针对企业的中层和基层班组负责人。

2、每年初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

3、根据培训内容组织培训人员,培训设备和选定培训教师,有效的保证培训目标顺利完成。

4、积极参加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

5、年底对培训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结合工作重点提出下培训目标。

车辆维修档案管理制度

1、档案存放要有序,查找方便,并应做好六防工作,即防盗、防火、防潮、防鼠、防尘、防晒,保持档案存放处清洁卫生。

2、不准摧毁、涂改、伪造、出卖档案,档案资料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

3、根据档案的内容、性质和时间等特征,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存放、归档,并按内容和性质确定其保存期限,电子档案要及时备份。

4、各班组负责人要对本部门使用的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有效性负责,在现场不得存有或使用失效的文件、资料。

5、各班组每年对档案进行一次核对清理,并将所保存的档案整理后交办公室统一归档。已经到保管期限的文件资料,由办公室按规定处理。

6、档案的借阅必须办理规定手续,借阅者对档案的完整、清洁负责,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借、复印。

服务公约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端正经营行为,全面公开汽车维修作业规范、收费标准、监督电话;自觉接受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

二、坚持诚信为本,以优质服务,用户满意为宗旨参与市场竞争,公证签定并忠实履行汽车维修合同,不擅自减少作业项目,不使用假冒伪劣备件,不作虚假广告宣传。

三、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观念,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亮牌服务,举止文明;建立客户档案,定期跟踪回访,答复客户咨询,排除客户疑虑;维护客户正当权益。

四、发展企业文化,建立服务品牌。倡导爱岗敬业精神,树立团队合作医师,展开服务规范化达标活动,树立行业新风尚。

五、建立健全汽车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认真做好汽车维修检验记录,按规定签发汽车维修出厂合格证,及时受理客户投诉,承担质量保证责任。

六、搞好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做到厂区整洁,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维修工具、机件、场地、人身清洁;工具、机件、油水不落地。

七、自觉抵制非法行为,勇于同侵害行业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捍卫行业合法权益。

八、确立科技兴业新思路,积极推广应用汽车维修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更新管理理念,优化企业管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安全生产制度

1、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全体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

2、全厂员工必须按规定参加安全生产教育,严格遵守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和机具操作规程,任何人不得违反。

3、工作时不得在工场打闹、追逐、大声喧哗。

4、必须按规定穿着劳动保护用品,不得穿拖鞋上班。

5、工场内严禁吸烟。

6、非工作需要不得动用任何车辆。

7、加强对易燃物品的管理,不得随意乱放。

8、在车间、材料间等处所应配备充足的灭火器材,并加强维护,使之保持良好技术状态,所有员工应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

9、工作灯应采取低压(36伏以下)安全灯,工作灯不得冒雨或拖过水地使用,并经常检查导线,插座是否良好。

10、手湿时不得扳动电力开关或插电源插座,电源线路保险丝应按规定安装,不得用铜线、铁线代替。

11、非电工不得搬弄配电盘上的开关及电器设施。

12、下班前必须切断所有电器设备的前一级电源开关。严禁电器、电动机在雨天淋雨受潮。

13、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清除场地油污杂物,并将设备机具整齐安放在指定位置,以保持施工场地整齐清洁。

篇7:汽修厂环保管理制度

为保证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确保公司正常的生产秩序,同时防止环保设施事故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2、职责

各车间负责环保设施检修、维护、保养等的管理。

行政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环保设施运行。

3、要求

台帐建立

1)各车间建立运行台帐

2)各车间建立检(维)修台帐

检(维)修计划

1)各车间在每年11月制定下年度设备、设施检(维)修、费用、备品备件计划,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检(维)修期间监督

1)各车间在检(维)修期间前要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安全设备、设施检查、现场安全监管人员落实。

2)办公室要督促检查检(维)修现场安全措施落实状况。

环保设备、设施的使用

1)各车间在环保设施投入使用前,组织相关人员制定设备设施操作规程。

2)设备、设施操作人员操作前,由设备所在部门对其进行设备操作规程的培训。

环保设备、设施的日常点检

1)各车间做好环保设备设施的日常点检,并保存点检记录。

2)环保设备点检内容:

(1)环保设备、设施是否能正常运行;

(2)环保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装置是否正常;

(3)环保设备、设施润滑、清洁情况;

(4)其他需要点检的项目。

环保设备、设施的定期保养

1)环保设备、设施使用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做好日常的清洁、润滑等工作。保养由使用部门负责监督。

2)环保设备、设施保养过程中发现异常,必须马上查明原因;报各车间维修。

环保设备、设施的维修

1)环保设备、设施维修人员按年度检修计划或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对环保设备、设施进行检修,并保存检修记录。检修完成应由设备使用人签字确认。

2)正在修理的环保设备、设施在环保设备、设施显著位置放置安全警告标志标牌。并在设备开关处设置“禁止合闸”等标识牌。有必要时拉出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域。

检测环保设备、设施的定期检验、校正

1)各车间负责按规定的周期实施检测环保设备、设施的检验、校正。

2)各车间保管好检验机构所出具的检测报告,并将检验合格的标签张贴在检测设备的醒目位置,并注明有效期限。

3)年度检验情况必须记录在《检测设备台帐》中。

篇8:汽修厂仓库管理制度

现代物流要求仓库系统能快速及时地处理货物信息,给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而现在的仓库管理系统(WMS)只是基本上实现了仓库事务管理,而对于时间、信息准确性及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支持不足。本文提出综合运用RFID自动识别技术和数据仓库及其上的信息技术构建更先进的仓库管理系统应对现代物流发展要求。

射频RFID识别技术是现代科技中较为先进的信息识别技术,具有非接触、容量大、读取快的特点,将其引入仓库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仓库实时状态的可视化,使仓库管理更加快速地响应环境的变化,同时可以提高仓库内部资源的利用率;数据挖掘技术已被证明为获得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将企业积累的大量历史沉睡数据变为企业的潜在的财富,为经营分析者提供强大的OLAP(联机分析处理)报表,为经营决策者提供决策分析。在实际应用中,二者结合度并不高,本文尝试RFID识别技术与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技术的联合应用,使企业获得仓库信息的及时的自动获取及分析,辅助仓库管理,并对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1 现有仓库管理系统的研究

在现在的物流管理系统中,仓库管理系统已经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日益成熟,具有以下特点:

1.1 完善的事务处理系统,缺乏决策支持能力。

仓库管理通常分为操作人员和操作流程模块,操作人员包括3个角色,分别是,仓库管理员,搬运员(包括手工搬运员和叉车驾驶员),其他相关用户(包括供应商,客户,上级领导以及其他仓库外部人员)。操作流程分别是:入库、出库、盘点和查询。现有的仓库管理系统都是基于这些人员和流程的事务处理系统,也即是为处理当前业务而专门设计的解决当前问题的信息系统。这种系统能够迅速及时的对操作人员提供业务支持,但是对于管理层了解企业仓库情况,做出下一步的准全局决策的帮助效果不大。

1.2 采用条码技术。

仓库管理系统一般通过条码技术识别货物信息,相比手工记录提高了识别速度。(1)识别速度慢。由于条码仅能够标记同类货物,条码本身属于被动式识别,即需要人工操作,利用光学原理识别,这种识别方式在货物数量比较少时能起到良好作用,但当处理大批量货物时企业不能够实时的获得仓库具体货物的进出信息,了解货物的存放位置,并且仓库流程中的重复读取数据以及传统的读取方式造成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2)读取信息不准确。条码技术因为收集信息量偏少、易受干扰、不可重写、读取距离短、读取烦琐等局限性,数据读取不准确,WMS不能准确获得库存信息,数据大都需要经过一定处理才能进入数据库系统。(3)信息不标准。条码技术采用一维编码,对于现代物流要求的供应链管理来讲,不能够满足供应链上货物从产地到目的地的跟踪过程的信息存储,同时不满足后续过程数据仓库中对数据呈现出时间、产地、目的地等多维性的的需求。

1.3 数据缺乏组织性。

仓库货物繁多混杂,仓库日处理事物数量庞大,WMS存储的一般都是短期数据。WMS一般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其中的数据缺乏组织性,也没有系统的、集成的历史记录,所以很难对这些数据作出具体详细的分析,发现有用的信息,把握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变化。

因此,本文尝试通过使用RFID射频自动识别技术使企业实时准确获取库存信息,并能利用其信息的标准化使企业利用数据仓库及其以上的数据分析技术及时的分析库存现状,提供企业货物存储的位置及最佳存放或拣选路线的分析;对企业的库存利用率、缺货补货情况甚至企业的营销情况做出决策支持,增加其企业应对市场的能力。

2 技术介绍

2.1 射频识别RFID。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的物体的自动识别。利用RFID,在商品上置入特制的微芯片,称为RFID标签(RFID Tags),可以用来追踪和管理几乎所有的物理对象,是物流工程、追踪等领域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工作原理: 应答器进入阅读器发出的电磁场后, 接收阅读器所发出的射频信号, 借着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 或者是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 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信息的处理, 如图 1。

2.2 数据仓库技术。

数据仓库作为一种新兴并日益成熟的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联机处理分析的结构已被认为是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效解决方案。与传统的面向事务性处理的数据库相比, 数据仓库面向复杂的分析型数据, 解决了数据集成、 数据综合、 数据不一致等问题, 使企业的业务操作环境和信息分析环境分离, 从而有效地为决策提供实时的信息服务。 再配合以数据挖掘技术和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就可以构成实用的决策支持。 数据仓库与传统型事务处理数据库的区别: (1) 数据仓库的首要特征是面向企业重要的主题, 它是一种分析驱动/面向主题的数据处理技术, 而传统的事务数据库是事务驱动/面向应用的数据处理方式。 (2) 数据仓库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数据的集成化, 如一致的命名规则、 一致的度量单位、 一致的编码规则、 一致的数据物理属性等。 这样保证了据的可靠性与一致性。 (3)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不是一个时刻的数据, 而是一个时间段的数据。 事务数据库对当前是 “精确” 的, 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对一个时间段来说都是 “精确” 的, 故具有时间跨度性。 (4) 面向应用的事务数据库的操作基于单个记录的插入、 更新与删除, 性能敏感、 内容易变且无冗余, 而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系统的操作基于多个数据源数据的成批刷新, 性能不敏感、 内容可有冗余。

3 RFID与数据挖掘技术改进WMS概述

将RFID射频识别技术与数据仓库技术应用在仓库管理系统中,就是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来跟踪货物在仓库中的信息,将这些信息存储在事物性数据库,提取到数据仓库中,以数据仓库作为企业层的数据源,再加上各种数据挖掘技术,组成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并结合企业专家知识库系统,增强传统仓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时决策功能。

3.1 可行性分析。

RFID射频识别技术能实时、准确并能标准化的的读取信息,对于企业数据仓库及时的将最近时段的数据与历史数据联系进行分析起到良好作用。在现在企业仓库中,人工读取与条形码读取方式处于主导地位,企业一般采用业务处理系统而缺乏数据仓库分析来支持企业管理层的决策。(1)解决实时读取,使数据仓库及时得到一手数据。人工读取受人员限制影响较大, 读取缓慢; 条形码自身编码性质及依附可视化读取的特点, 只能一次一个, 造成收集信息量偏少、 易受干扰、 不可重写、 读取距离短、 读取烦琐, 都不能满足现代仓库数目巨大的仓储要求, 也不适合企业及时、 准确并能标准化得读取信息。 RFID 技术因为其特点可以远距离读取, 并可以同时读取多个 RFID 的标签资料, 满足大量货物共同处理时不产生拥堵、 等待, 能实现实时的数据读取。 (2) RFID 电子标签信息精确。 条码需要人工读取, 很容易造成人为错误, RFID 标签内的资料全部是通过电磁波传递,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这种错误的可能性。 信息一旦写入标签中, 不易丢失, 更改信息需要一定权限以及特殊读写装置, 保证标签信息的准确性。 在数据仓库处理中, 最不希望出现的情况就是处理错误信息, 也即所谓的 “垃圾进垃圾出”, RFID 电子标签能有效减少信息的错误率, 保证数据仓库源头的清洁。 (3) RFID 电子标签资料容量上大, 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储存信息, 标签中的信息存储与用户数据库中的存储方式保持一致, 减少企业在信息读取后将其载入数据仓库时进行数据清洗、 净化、 转化等数据预处理的时间, 使企业迅速的得到一手数据, 结合历史数据做出决策。

3.2 系统构架分析。根据这种思想初步构成如图2所示的改进仓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

3.2.1 RFID识别模块。

以入库操作为例,说明RFID识别模块设计:(1)仓库收到供应商的发货通知;(2)货物进入仓库时,系统自动扫描RFID标签,进行身份验证,确认为合法标签后与订货单核对;否则反馈信息并拒绝其入库;(3)仓库管理系统将符合要订货单的货品在仓库知识库中查询应该摆放的货位,并在相应的托盘RFID标签内写入,生成入库单并更新数据库;(4)搬运员用手持设备读取在RFID标签中的商品信息,在收到这些实时数据后,根据已有的知识库按其指示路径堆放货品;(5)搬运员用手持设备读取在托盘电子标签中的货位信息,搬运员通过手持设备向系统反馈信息,更新在库托盘信息表和仓库货位信息表;完成更新数据库;(6)系统将入库商品报表发送至供应商系统。

3.2.2 数据仓库建立模块。

(1) 确定主题进行数据建模 。 根据企业决策需求确定主题 , 选择数据源 , 对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进行逻辑结构的设计。 针对仓库管理系统, 可分别设立仓库内货品存放位置及路径主题、 企业货品需求和利润计算等多个主题, 并针对各个主题选择不同数据源。 (2) 设计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库, 即设计多维数据结构的事实表和维表。 针对不同主题选择不同数据模型。 (3) 数据转换过程。 实现从源系统中抽取数据、 清理数据、 一致性格式化数据、 综合数据、 装载数据等过程的设计和编码, 利用 RFID 技术能 及时和准确读取信息的特点, 实现数据仓库对企业数据的实时精确地掌握, 减少以前手 工 或 条 码 时 期 信 息 收 集 缓 慢 粗 放 的 情况。 (4) 定义元数据, 即定义数据的意义及系统各组成部件之间的关系。 元数据包括关键字、 属性、 数据描述、 物理数据结构及数据时限等。 利用原数据跟踪数据来源, 增加时间戳, 对 RFID 自动识别 性能进行监控和调整, 保证信息质量。

3.2.3 数据分析处理模块。

基于数据仓库上的数据分析技术主要包括:OLAP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1)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即OLAP技术,是数据仓库系统中最重要的技术,通过对数据仓库中建立的多维数据集进行多维切片分析、多维切块分析、多维旋转分析、上卷分析、下钻分析等方式,能够为烟草企业提供快速的多视角多维度的OLAP数据立方体查询,使企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查看企业仓库中的货品情况。(2)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 但又是潜在的、 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采用这两种技术实现对数据仓库中建立的多维数据集的分析, 在本系统研究中, 突出的解决两类问题, 一类是仓库内部货物存放位置和叉车行走路线的问题分析, 另一类是企业整体角度对货物缺货与补货情况分析、 货品盈利率分析以及货品需求情况的分析。 如图所示:

3.2.4 分析结果前端显示模块 。

通过前端显示软件设计使数据分析结果以图表或其他易见形式表达给管理层 , 是管理层对仓库情况有直观的认识, 加强对仓库的监管能力和未来情况的决策能力。

4 结论

本文提出将RFID与数据仓库技术结合,利用RFID实时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数据仓库的分析技术,给企业提供仓库内部的优化支持和企业货物缺货补货、序曲球水平的分析。本文制作出初步架构,还存在具体算法分析等问题,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王锐,等.数据挖掘技术以及应用现状分析[J].电脑技术,2007(69):20-23.

[2]张月,潘郁.物流管理数据仓库模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27(2):72-76.

[3]杨登.基于数据仓库的物流配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8,25(4):75-79.

[4]凌云,林华治.RFID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3):43-45.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成长三年规划下一篇:北京事业单位招聘面试热点:“低头族”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