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

2024-06-06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通用9篇)

篇1: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风险内控制度完善措施

概要: 面对扩大金融开放的挑战,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是一个既紧

迫又现实的课题。本文将对国有商业银行完善内控管理的必要性及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的内控是指为防范、发现、纠正决策及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对决策、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管制而采取的制约、监督、评价、反馈措施。当前,对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进行完善和强化显得十分紧迫,十分必要。

(一)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际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世界经济处于金融危机高发期。如何健全金融安全保障体系,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已成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急需研究的课题。

金融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和自我约束四个层次。其中,自我约束是银行内在的、对保障金融安全起决定作用的层次,而自我约束能力又取决于及时、有效的内控管理。因此,完善和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是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

(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是防范当前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目前,我国金融风险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用风险。虽然经过两次不良资产剥离,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仍然较高,这已成为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首患。应该说,不良资产剥离后,上至中央领导,下到各级行长对控制不良贷款要求不可谓不严,决心不可谓不大,但为什么成效不够明显呢?有市场判断不准、决策水平不高等原因,但关键还在于缺乏严格、有效的内控管理,审贷分离不够严格,风险责任不明晰,责任追究不认真等。二是操作风险。近几年,银行会计、储蓄、出纳、信用证、承兑贴现等业务岗位的案件又呈现出高发势头,主要也是由于这些业务的操作环节内控管理不到位,要么是操作过程的内部制约不力,要么是执行制度不力。三是道德风险。目前我国银行由于管理仍带明显的行政色彩,靠“人治”的成份多,“法治”的成份少,内部控制严重不足,致使道德风险日益突出。上述三方面的风险,从根本上讲,都是内控管理缺陷造成,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对策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要从培育内控制度入手,建立事前内控机制,强化过程监控,突出内控重点,逐步实现补救性控制向预防性控制的转变,切实防范风险,稳健经营。

(一)立足于防,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内部控制要由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防范转变,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内控机制。要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对现有内控制度进行认真清理,由法规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充分研究,待讨论通过后,统一在全行发布,使预防性控制落实在各业务制度之中。同时,要规范“立法程序”,明确“立法”权限,对内控制度的评价、修改和制定都要在程序上予以明确,以增强“立法”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在建立内控机制上,要坚持三项原则:一是体制牵制原则。体制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当前,要从体制上着手,重新设计信贷经营与审批、监管三分离的运行机制,业务经营与前台服务、后台支撑的协作机制等,以避免各职能部门之间出现不必要的磨擦和控制环节中的漏洞。二是程序牵制的原则。对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通过业务流程设计使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达到岗位牵制的目的。要坚决杜绝任何个人独揽业务的全过程,否则必然导致管理失控。三是责任牵制原则。内部控制不仅要规定职能部门和个人处理业务的权限,还要明确规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

(二)强化过程监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一是加强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指导监督力度。人民银行要尽快修订《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指导原则》等文件,并制定内控建设时间表,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内控步伐。把内部控制状况作为央行监管的重点,加大对内控问题较多的分支机构现场检查频率,增加现场检查的深度和力度。二是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尽快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并加快上市步伐,在法人一级构建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划分和权力制衡的有效结构,抑制“内部人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

(三)突出重点,集中抓好三个方面的控制。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涉及方方面面,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控制:

1、内部组织结构的控制。按照业务流程、内控制度的要求,设计商业银行组织体系,建立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监督层、保障层的组织结构。制定明确、成文的决策程序;各级经营管理机构应在各自职责和权限范围内办理业务、行使职权;建立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机制和处罚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强化稽核部门在组织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其工作直接对总行行长负责,促进内部稽核从合规性稽核向风险性稽核转变,从单一的事后稽核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稽核转变。

2、信贷资产风险的控制。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监控的重点,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信贷经营、审批和监管三分离的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责任,推行信贷第一责任人、经营主责任人、审批主责任人制度,定期认真地进行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确保新增贷款质量。建立以风险评估和控制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系统,加强信贷风险预警、借款企业经营风险预警,并及时向经营部门反馈。

3、会计系统控制。一是运用科技手段,强化会计监督。如建行湖北省分行正在投入使用的会计柜面综合系统,从程序上对各会计业务环节的风险进行了控制,基层网点业务交易数据均可集中到省分行,会计核算上移至省分行,基本上杜绝了“三假”现象。二是进一步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对基层网点会计主管实行委派制和定期岗位轮换制,有利于会计人员抵制网点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不正当干预;三是建立柜员、综合员、会计主管三线监控体系。柜员只负责交易,综合员负责复核和授权范围内大额交易审批,会计主管负责对综合柜员的监督、柜员空白凭证领用检查。四是加强重要单证、现金及重要物品的管理

篇2: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

刘 宁

(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信贷审批部)

[内容摘要]

国有商业银行在经历上市的改制后,应该认识到改革才是刚刚起步,要想真正与外资银行竞争,就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内控管理,真正形成自我“造血机制”。就要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的配套建设,加强内部风险监控,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和激励约束机制。

[关键词]

银行

内控

管理

建议

[正文] 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先后在海内外的上市,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国有商业银行在这个中外银行深度的“短兵相接”,展开全面竞争的历史时期,为了生存和发展又将进行着一次新的改革。昔日,为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国家不惜先后动用了450亿美元的国际储备,分别对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进行注资,提升其资本充足率,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但是,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光靠国家的注资是远远不够得,它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要想有能力与外资银行竟争,那就要真正形成自我“造血机制”。因此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特别是已经上市的商业银行,它们现在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此阶段的重中之重就是加强银行的内控管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内部风险监管力度、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员工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完善,并与外资银行进行实力性的抗衡。

一、完善组织机构的配套建设

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公司治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成立“三会”,进行法人治理的调整。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上市的要求,更多的是为了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和风险内控。成立“三会”后,各行应该严格组织机构的配套建设。在目前基本完成机构的扁平化改革的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开展以业务垂直管理为方向的业务流程改造,建立战略业务单元组织架构,实现核心业务的垂直化管理,把原来的部门银行改造成为高效管理的流程式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将目前开展的各项业务进行整合,按照不同的性质划分为零售业务、公司业务、理财业务和高端客户业务等几个主要大类,并各自分别形成自总行一级到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乃至基层银业网点的自上而下自成一体的独立的业务管理单元。这样的管理模式也完全打破了由原来的部门和区域的业绩考核和经营模式。各项业务的发展较以前将具有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一家银行的某项业务是否能在完全开放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竞中生存、发展壮大,完全取决于自身这块业务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这样也符合现代市场竟争的生存法则。纵观国外的先进银行,我们不难看出基本上都是采用了流程式银行的管理模式,在经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经营优势和强项。例如在理财业务模块中就形成了花旗银行的“标准化服务”、汇丰银行的“卓越理财服务”,以及渣打银行的“优先理财服务”等。

在流程式银行改造的过程中,改革者也要做好来自内部阻力的思想准备。改造的过程其实就是行内各级单位利益重新划分的过程,必然会引起诸多环节上因习惯、本位等因素引起的不理解、不支持和不执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改革者应该事先做好充分宣传和教育工作,使各级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得到理解和支持,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二、加强内部风险监管力度,做好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为了加强风险防范,做好银行的信誉风险管理,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建立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问责制,以及建立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管机制。

首先,在国有商业银行各项业务进行垂直管理经营和独立核算的同时,银行应该设立一个全行层面上的强有力的风险管理部门,从全局的角度来管理银行的风险。这个部门可以将各个风险评估部门结合起来,成为各个业务模块中最为有效的风险管理部门。在此基础上总行可以设立首席风险官,对全行所有的风险管理和信贷审批部门实行垂直领导,并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另外,实行问责制,责任到人,讲究实效。对人为造成的风险损失,在问责制的原则下可以追究相关经办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进一步控制内部人员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基于这种全局风险管理的模式,系统内信息可以快速的达到共享,一旦出现风险预警,就能够迅速在全行上下各个相关环节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将或有损失降到最低点,实现风险收益。

其次,全行要设立一个相应独立的审计部门,并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内部审计部门人员应配备充足,在此基础上要由适当级别的人员来领导,从而赋予该部门与所提建议相一致的重视程度。在部门运营支出成本核算上,应该独立于银行其他业务的预、决算体系,以防内部审计部门因成本压力而损害审计效力,确保能向审计委员会提供充分的信息,以使其了解有关问题,督促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措施。另外,在各级分行设立的审计分部应直接对上一级审计部门负责,不受驻地所在行的领导,使其在开展审计业务时能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位置,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

再次,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做好与董事会相关管理委员会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工作。特别是内部审计部门,其独立性的关键就是体现在报告路线的设定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可以无障碍地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报告并得到它们的充分支持。同时,在现代银行公司治理中,鉴于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原则,银行高级经营管理层在这种公司治理机制的约束下只能赋予审计报告的阅读权,至于审计对象的确定和审计结果应由董事会负责,银行高级经营管理人层一定程度上无权干涉,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开展。

最后,各种风险信息要能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特别是此类信息能够上报到银行的高级管理层那里,重要信息能报送到银行的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董事会。银行主要管理人员和委员会在收到反映问题的报告时要本着“信任归信任,核实归核实”的信条进行深入调查,确保风险信息的真实、准确。另外,对于来自外部审计和监管部门的审计、检查报告,银行自身风险程序的建设要能确保此类信息的在行内的顺利流动,对于提出的问题要能传达到适当的银行管理委员会那里,并由它们传递给银行的董事会。同时,董事会也要针对这种信息的传递制定相应的措施,防止重要信息被高级管理层拦截而不能到达董事会的现象发生,进一步确保各种风险信息在行内的顺利流动。

国有商业银行只有通过以上各种风险控制程序的建设和实行,才能确保了银行在全行层面及业务模块层面上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完整性和及时性。在这种全面的、具有早期预警系统功能的强大管理信息系统下,银行风险管理人员能够时刻掌握银行可能出现的风险,甚至是有可能形成的声誉风险,采取防范措施,杜绝损失的发生,实现风险收益。

三、在风险回报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考核办法

金融业是与风险密切相关的行业,目前,国际上很多大银行在风险管理的实践中广泛应用了经济资本管理这一比较先进的管理技术。通过该体系,银行可以量化所面临的风险,并计算抵御风险所需的实际资本。因此,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中,也应该具有建立在风险回报率基础之上的奖惩考核制度。在日常业务开展中要有风险检测准备,只有建立在风险抵扣基础上的利润考核才能真正考核业绩。因此,各国有商业银行在现行业绩考核基础上应该适时地引入经济资本这一概念。

所谓银行的经济资本,是指为抵御各项业务的风险所需的资本支持,是各项业务的风险所产生的资本需求。银行的经济资本,是基于银行全部风险之上的资本,因此又称之为风险资本。在数量上,经济资本等于风险总额,它是一种虚拟的、与银行风险的非预期损失等额的资本。国有商业银行应该从经济资本计量、经济资本分配、经济资本配置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经济资本的管理,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控制经济资本的增长使得银行业务风险的增长与资本的承受能力相适应,风险的增长与收益的增长相协调。

根据经济资本管理的目的要求,银行资产业务的增量发展应当受到经济资本分配额的约束,各业务模块经济资本的实际分配量应取决于各自的回报率和资产质量。因此经济资本配置应坚持回报约束、优化配置的原则,以风险和回报率水平为依据配置经济资本。鉴于我国银行业当前仍以占用高额风险资本的贷款业务为主的资产现状,我们要极力扭转观念,除了合理发展一部分可控风险的贷款业务外,应当重点发展不占用经济资本的中间业务、少占经济资本的低风险信贷业务和表外业务,如全额保证的承兑业务、清收不良资产等。努力降低经济资本占用,重新配置经济资本,调整信贷结构。另外,在优化配置的基础上,要将经济资本回报率作为各业务单元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银行可以通过大力发展负债业务,增强资金实力,据此发展其他资产,以及突破性发展中间业务,转变业务增长方式和更好地经营信贷资产,改善存量贷款结构等办法来努力提高经济资本回报水平,以争取更多的经济资本分配额和取得较好的绩效考核结果。

四、在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已经上市的各家银行要逐步建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彻底取消机关化的行政级别和干部管理制度;建立择优任用、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按需设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照市场化原则引进稀缺人才,重视关键岗位和各人才的选拔和任用,解决人员的结构性矛盾。

另外,随着外资银行在各主要中心城市的逐步进驻,金融人才的竞争将日益加剧。目前,不可否认的是国有商业银行中间层跳槽显现特别突出,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则显得尤为重要。究其根源就是要解决“委托——代理冲突”的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经过改制上市,各方投资者,包括海外的战略投资方均属于出资人,即委托人,他们追求的是长远的发展和投资回报;而商业银行的行长、经理们作为代理人考虑的只是短期目标,其中行长们或许能考虑到五年的目标,中层考虑到三年,那么基层管理者更短,可能只考虑到

篇3: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

一、当前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 预算的编制程序有误

预算在国有企业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企业内控的导航。但是许多国有企业在预算的编制程序就存在差错, 从而使预算与实际相脱离, 最终使预算失去威力并引起部门之间矛盾的产生。许多国有企业没有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者名誉上成立了预算管理委员会, 但实际其预算工作几乎全部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 财务部门成为自己取数、自己编制的多面手。各部门之间缺乏真正的沟通, 没有理顺各部门在预算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 最终导致了预算的失败以及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 这种预算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为预算而编制预算。没有专门的预算部门和没有一线的实际经验以及更没有科学的预算流程, 这是导致预算失败的主要原因。预算的失败使内控失去了方向, 无内控导致管理混乱, 最终影响企业的整个经济运行, 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2. 合同的管理缺乏完整的内控体系

企业要想不断发展, 就必须要不断地扩大, 从而带来了业务的增加, 因此合同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它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但是许多国有企业缺乏对合同管理完整的内控体系, 从合同的签订、执行、后续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地监督, 从而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许多重大风险隐患。如有的国有企业仅凭中间人的介绍, 没有真正地去审核对方的各种证件及相关资料, 没有对对方的信用等级进行全面调查就草率的签订合同;还有的企业本身缺乏专业的人才, 因此对合同条款缺乏专业的判断, 签订了许多不利于本企业利益的合同, 合同一旦发生纠纷, 也只能认倒霉;更有甚者让业务员代为签订合同, 并且在权利范围上规定不清, 从而也给企业日后的经营带来了许多隐患;还有个别合同随着时间的推迟合同的内容需要进行变更或者修改, 但是企业却无人过问, 上述案例在我国举不胜举。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带来后患无穷。

3. 应收账款缺乏内控的监管力度

有人说国有企业最难管理的资产就是应收账款等往来款项, 这不是没有道理。国有企业规模大、客户多, 所以应收账款也是明细复杂, 给管理带来一定难度。首先, 由于许多国有企业的往来款项中政府性质的企业比较多, 因此缺乏防范意识, 再加上单位领导也考虑各种因素, 所以对应收账款管理不严格, 从而就有了应收账款明细不清。其次, 由于人员的频繁调动又没有交接清楚, 导致许多陈年老账无从查起。第三, 由于缺乏监管, 应收账款的账龄、周转率没有人考核, 同时也没有人与业务部门以及客户进行往来账目的核对。以上原因导致了许多账目成了真正永远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这些数目可观的应收账款“堆积”让人心疼, 因为它是引起今天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缓慢、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4.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从以上内控管理的缺陷看, 上述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国有企业的过去管理体制形成的管理意识淡薄, 缺乏风险控制。国有体制大多是由计划体制转变而来, 他们缺乏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凡是三思而后行的综合理念。有的国企由于内部组织结构形同虚设, 失去了管理层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衡, 凡是都由一人说了算已经成习惯, 所以对重大的投资、融资、合作、联营等风险系数极大的活动缺乏慎重考虑, 也没有对风险进行预测, 更没有进行评估, 风险预防与应对似乎不是很重要, 这种粗犷的管理意识引发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 前边我们已经举例, 它会让许多企业因此而倒闭, 最后走向破产。

5. 忽略了企业文化

前边是企业的实体操作存在问题, 而企业文化是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无形管理理念, 并且在国外企业得到充分的证明。他们认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正能量是无穷的。但是国内企业并没有重视到这点, 总是用过去的规章制度以及小奖大罚的理念来管理企业。他们没有重视人力资本, 没有以情动人, 以激励留下人, 以事实感动人, 更没有好的制度措施, 将优秀的人才留下来与企业共发展;也没有好的手段与措施招聘外界人才, 反而使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纷纷跳槽。这种里出外不进的人员管理方式让企业持续良性循环无从谈起。

三、针对当前国企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 科学编制预算

预算是内控自我检测的最好手段, 但是只有科学的预算才能有助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因此国有企业应该细读我国五部委最近颁发的《企业内控管理基本规范以及企业内控管理准则》, 做好内控的预算设计体系工作, 成立专门的预算委员会以及预算管理部门。该部门要履行其职责, 深入一线进行沟通, 并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工作。因为该部门是独立于财务之外的, 是对企业的整体把握, 所以预算部门要有整体意识, 要从实际出发, 做好预算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工作。这样的预算才有说服力, 才能避免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 才能真正起到预算的作用。

2. 建立健全合同的内控管理

合同管理是企业经营中最常见的管理手段, 它贯穿在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 涉及到业务部门、财务部门、法务部门等等, 所以也是最容易出现重大隐患的方面。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合同内控管理, 使工作按科学有效地程序进行, 避免上述合同管理过程中不必要的纠纷以及经济损失。如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 负责合同签订前期调查、取证、整理、反馈工作, 可以为企业后续工作的开展起到良好的开端, 还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重大风险。

3. 专人管理应收账款

企业在持续做大, 应收账款的产生是难以避免的, 它是企业经济的侧面反映。但是应收账款的管控至关重要, 因为它可以加速企业资金周转, 使企业起死回生;也可以使企业资金断裂, 使企业瘫痪, 走向衰退。所以国有企业应专人管理应收账款工作, 并做到明细账、总账分人管理, 同时还要定期进行账账核对、账实核对、定期上报应收账款的周转与账龄情况、定期与供应部门、客户进行核对往来账, 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应该进行分析, 同时做好催账工作。

4. 制定科学有序的风险预案

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所以企业在考虑极大的诱惑同时也要慎重地考虑其不可避免的重大风险隐患, 并对该隐患进行科学的预测、评估, 最终将其把握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这是今天现代化管理企业不可缺少的理念。首先应该做市场调查研究, 再分析自己的内部情况是否能够承受这种风险, 承受的程度如何?同时对该风险应该如何去防范等等。如对外投资、融资等重大项目, 特别是与外资的合作, 还应该考虑政治风险问题。这是企业加强内控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这也是防止企业瞬间倒闭的最有效手段。

5. 重视企业文化

精神文化建设有时更为重要, 国外的著名企业家比尔.休利特曾经说过:如果你给企业员工最好的环境, 他会为你创造出最好的价值, 你爱企业的员工就像爱自己的亲人, 员工就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他会成为你最亲的亲人。可见企业文化是何等重要。企业为了生存就必改变自身内部条件, 这不是管理者单方面的事, 是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结果, 所以要通过一系列手段加强内部管理,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内控的新型体现, 它从正能量上给员工极大的安慰与鼓励。让员工与企业生死与共, 这种向上的凝聚力是占领市场、提高竞争能力和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宝。因此企业就应该通过各种经济手段与精神手段将国有企业的核心优秀人才留住, 让他们与企业一同发展, 让他们知道有企业的存在就有他们个人小家的安定与和谐;再通过高薪等聘请核心各界人才, 让他们知道这里是以人为本, 和谐共同发展是他们共同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 社会进步发展了, 企业的现代化管理逐步加大了, 企业内控也越来越重要与复杂化了, 所以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更应该加强内控管理工作, 使之促进企业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健.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 2009, (6) :150-151.

篇4:改善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之我见

【关键词】:改善 商业银行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49-02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现状及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商业银行的各种内控制度逐渐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相对科学实用的内控体系,建立起内控管理的“三道防线”,前台业务部门是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和合规部门是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是第三道防线。通过“三道防线”的分工协作、有机配合,促进了前中后台统一价值观的形成,构筑起风险防范的内控屏障。但经济案件仍然时有发生,反映出内控管理仍存在一些漏洞,亟待不断加强完善。

二、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内控观念尚存在偏差。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总是认为内控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装订、汇总等整章建制方面的工作,从而忽视了内控机制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这种认识偏差反映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就必然对所发生的问题采取事后补救的办法,从而完全违背内控机制的特点,导致金融风险隐患。此外,观念上的偏差还表现在业务开拓与内控制度建设缺乏同步性,特别是新业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风险隐患较大。

(二)内控管理薄弱环节尚存

市场行情变化影响企业生产而导致的信贷风险,在金融市场、外汇资产管理上的力量还不足,在市场风险的管理上存在一些盲区;在操作风险管理上,内、外部检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包括发生的一些案件,说明我们的操作风险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基层网点操作员责任心不强,警惕性不高,违规违章操作,对一些关键性环节控制不到位或业务不熟悉,未按规定使用印、押、证,内部往来业务核算不合规,入账不及时,报单传递没有登记签收手续,对账不及时等等;信用管理经验匮乏,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贷前调查往往流于形式,贷中审查不够严,贷后的监督检查不足等;银行新产品、新业务的发展与经营管理和业务素质不同步,产生风险隐患。

(三)内控机制尚不健全。突出表现在:一是内部控制制度牵制乏力。一些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在部门与部门之间不仅是相互割裂的,有的甚至是相互抵触的。另一方面,国内多数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建设上更多着眼于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执行的效果往往缺乏有效的衡量、评价手段。三是缺乏一个赏罚有度的激励约束机制。目前有的银行不仅对违规违纪人员没有明晰的处罚条款,更无相应的执行主体。

(四)稽核监督职能弱化。目前,各商业银行都实行了系统领导的稽核管理体制或者总稽核负责制,但稽核部门作为同级行的内部机构,地位不超脱,职能不独立,稽审职能和权威性没有充分发挥,难以对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的监督。另外,有些监督检查本身缺乏力度,检查走过场,起不到应有的警戒作用,加之稽核监督的滞后性以及稽核手段落后,这些都影响了稽核监督功能的发挥,没有起到查错防漏、控制风险的作用。

三、改善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措施

(一)全面防范风险,推进内部控制体系标准化。首先,要从主要控制和管理信贷业务风险向全面控制和管理各类业务风险转变,从制度防范风险向程序防范风险、技术防范风险等方面转变,真正从组织机构和人员上保障风险评估活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其次,要努力推进内部控制体系的标准化。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程序、方法进行整合、梳理、优化,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商业银行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先进理念、方法和机制,对内部控制人员、职能和流程加以规范和统一,便于执行和操作,以将控制机制渗透到每项业务活动中,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能够持续改进的风险控制体系平台。第三,尽快构建风险评估和预警模型,为风险管理提供科学的支撑,并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第四,加强对计算机系统风险的控制,形成一套有效的内部电子监督和牵制系统,保障计算机存储备份数据的精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第四,要以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契机,对现有内控制度进行认真清理,内部控制要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转变,突出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使预防性控制落实在各业务制度之中。同时对内控制度的评价、修改和制定都要在程序上予以明确,以增强严肃性与统一性。

(二)关注重要风险点,保证可持续发展

强化贷后管理,保证贷款质量稳定好转;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继续做好案件防控工作;关注法律和声誉风险,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三)健全和完善内部稽核监督体系

一是建立监督体系,建立经办岗位事前事中的自我约束监督,委派会计主管的事中授权、事后检查,稽核和检查辅导员的事后稽核,上级会计管理部门、审计部门检查监督的内部监督机制。二是加强稽核管理,充分发挥稽核作用,建立稽核质量考核办法,提高稽核效果。三是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严格执行检查制度,建立检查追踪机制,对发现问题除限期整改外,还要定期进行追踪,确保整改到位。四是要加强对事后监督和检查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检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思想过硬、责任心强、精通业务的检查督导队伍。五是要加强检查监督的处罚力度,建立检查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有章不循、违章操作、查而不改、屡查屡犯的人和事坚决按制度规定严肃处理。六是加强考核,健全内部激励机制。

(四)加大技术手段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技术手段是一种量化的、科学的模型和公式,它能有效地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对风险识别和判断上的失误。充分和正确地运用技术手段,对诸如财会风险、授信风险、资金风险等业务性风险的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对人事监察、安全保卫等管理性风险的识别判断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五)理性地处理好内部控制和发展的关系

盲目的控制风险,使业务得不到发展,那才是最大的风险。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使风险转变为效益。内控和发展是对立的统一,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必将有利于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当然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还需要我们观念的转变、理论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管理的创新以及人员素质的提高,这对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中国和谐社会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六)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文化建设

在银行内部树立全员内部控制意识,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对于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通过对员工定期进行内部控制培训,将内部控制管理观念、行为规范由管理层贯彻落实到基层,由此促进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七)创新银行监管理念,构筑良好的外部环境

银行监管部门应把银行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作为监管重点,实行从违规个案的局部监管向整体监管转变,从合规性监管向风险性监管转变,从“结果监管”到“过程监管”与“结果监管”并重转变,将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统一起来,以持续性监管的方式赋予商业银行强化内部控制管理的压力和动力,提高工作成效。

篇5:银行内控管理自查报告

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收获了许多,也知道了不足,自查报告也应跟上时间的脚步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自查报告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银行内控管理自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银行内控管理自查报告1

为进一步推进我行重要岗位轮岗、换户管理、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的落实,我行行自接到银党纪办《关于对重要岗位轮岗、换户管理、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自查的通知》后,县行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首先是召开了专题会议,在会议上认真学习了相关文件并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会议后,对我行的重要岗位轮岗、换户管理、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自查工作顺利开展

我行接到通知后,县行党支部立即召开了行务会对文件要求进行全方位的学习,行长亲自披挂上阵,成立了重要岗位轮岗、换户管理、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自查领导小组,行长亲自担任组长,两位副行长为副组长,二部一室主任为成员。为顺利开展重要岗位轮岗、换户管理、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自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开端。为切实做好自查工作,县行合正在开展的“银行业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展开了更细、更深入的自查工作,实行“双管齐下”工作方针,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确保了重要岗位轮岗、换户管理、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自查工作落到实处。

二、自查情况

(一)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轮岗及强制休假。我行始终坚持认真执行重要岗位及敏感环节轮岗制度,每三年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为有效推动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全面提高了重要岗位及敏感环节工作的安全性。在强制休假方面,我行按照上级行文件的规定,要求休假人员休假时间必须达到5—10个工作日,休假期间并安排代指管理人员代替休假人员的岗位,确保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今年以来,我行休假人员为2人。

(二)县行领导班子成员情况。按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干部交流暂行规定文件精神,我行正副行长属于异地交流任职,县行行长任行长在我行任职未满三年,年龄不足50周岁。县行两位副行长年龄不足45岁,我行行长在本地任职未达到5年。

(三)换户管理及客户管理工作情况。我行在貸款客户的管理中,坚持两个以上客户经理工作制度并实行客户经理每隔两年进行一次换户管理。今年以来,我行客户经理应换户管理人数三,换户管理人数三次。确保了换户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打下了坚持的基础。

农发行封丘县支行在此“重要岗位轮岗、换户管理、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落实”自查工作中能够从严、从谨,并且坚持与实际工作相合,督促了重要岗位轮岗、换户管理、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的落实,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自查相合,在检查信贷、财务、会计等重点业务领域的同时,全面了解了“重要岗位轮岗、换户管理、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落实”工作进展情况,经过自查我行在“重要岗位轮岗、换户管理、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落实不存在问题。

银行内控管理自查报告2

为增强邮政金融业务合规经营管理意识,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20XX年被确定为邮政储蓄银行的“合规管理年”,当前正值邮储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开展合规建设推进年活动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邮政储蓄事业的成长离不开合规经营,更与防控金融风险相伴。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必将为邮政储蓄经营理念和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强有力的依托和保证,也使得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实现长治久安的工作局面成为了可能。下面,就如何提高银行效益,降低金融风险,我谈几点粗浅见解。

一、正视问题,构建金融合规管理体系。

邮政储蓄业务自恢复开办已经二十二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特点,但距离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是风险意识淡薄。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任何金融业务都有风险,只有采取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的方法才能使风险得到有效释。

二是不合规的现象较为严重。无数案例表明,当前邮政金融业务中出现问题和案件的最多点、最难控制点,莫过于前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出现于工作人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合规意识不强,不按流程办事、不按规定作业,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事件和案件。

三是一、二级条线风险防范流于形式。前台本身没有很好地执行落实制度和规定,出现差错和问题没有及时整改,老问题老现象重复发生;业务部门缺乏对业务管理和业务发展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检查、督促、整改、落实。

四是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不够。尤其是在对二级支行二类网点和代理网点的管控上,出现了一些真空现象。针对这些差距应该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

一是建立条线的合规风险防控体系,各部门、各业务线、各网点都要有明晰的操作流程和风险揭示以及对应的措施和办法;

二是建立“三条线”的合规防控体系:一条是前、后台业务操作的自我检查、及时整改责任体系;第二条是业务部门对前、后台业务的监督、检查,指导、帮促整改的体系,第三条是专职稽查检查部门履职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三是加大对合规风险防控的考核,将责、权、利捆绑在一起,按照银监会提出“赔罚、走人、移送”的原则,实行业务线、管理线“双线”问责,上追两级。四是银企密切配合,按照出国留学家有关法规,谁受益谁担责的原则,银企双方都应承担起管理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责任,不仅不能削弱管理的职能,还要充实稽查检查的人员,为稽查检查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如此,邮政金融业务才会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建章立制,构建金融合规制度体系。

银行号称三铁:“铁制度、铁算盘、铁帐本”。正因为有了银行的“三铁”,银行在百姓心中才是可以信赖的,我们的邮政银行,在金融业务发展上也应该是这样。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必须对无章可循或虽有规章但已不适应当前业务发展和基层行实际管理情况的,相关部门应进行专门研究,及时制订或修订;对于基层行和有关部门就规章制度建设提出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解决。目前省分行建立的83项制度,就是我们工作的依据和指南,如果不知道或不懂得如何去做,就在83项制度中去寻找答案。

2、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就柜员而言,要从自己做起,正确办理每一笔业务,认真审核每张票据,监督授权业务的合法合规,严格执行检查,落实检查要求。就网点负责人而言,要按照要求和频次加强现场和非现场的监控,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稽查检查。此外,特别要严格检查双人临柜、双人管库、双人押运、双线核算、双人复核;支票印鉴分管、钱账分管、章证分管的“五双三分管”制度、三级密码权限制度、大额核保制度、日终互盘制度、缴协款制度、atm机管理制度、异常情况报告制度、网点“人离机退、章证入柜上锁”等制度的执行情况。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篇6:银行内控管理手册学习心得

部门每周组织学习内控管理手册,让我充分认识到作为银行从业人员,要做到加强内控,深化合规,防范风险,我们既要巩固原有的优势,创新业务的发展模式,还要不断的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工作流程存在在风险点、风险等级,进而优化各个流程管理的子流程。就像董事长在引战上市工作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所说的:“抓好经营,严控风险,我们需要继续巩固原有的优势,加快拉升原有短板,拓宽业务发展广度,创新业务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的新型业务等。”

我目前做的工作是信贷个人消费贷款,当我学到关于个人消费贷款内控管理,感触是比较深的,在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借款人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或者没有识别出虚假或不齐全的申请资料,导致未能识别借款人的欺诈行为或信用风险等等。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第一个接触客户的人,受理贷款时要对借款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并对原件真实性做出准确的判断;贷款调查时要尽职调查,采取实地调查与间接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真实记录贷款调查报告等。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到抓好经营,风控风险的要求。首先,要持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如风控班子建设,风控制度建设,风控技术支持的建设,风控环境建设等等;再者,要继续坚持差异化的战略定位,审慎的风险文化、稳健的贷款战 略不动摇,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等等;最后,作为银行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树立内部控制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思想,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篇7: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

内部控制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话题,其目的就是要规避风险。银行具有高负债、高风险的特点,其经营标的物是货币,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作案目标。从近几年银行发生的案件看,有许多是由于内部控制不到位造成的。因此,中国银行克拉玛依分行要想平稳地开展各项业务,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必须加强内控管理。

在中行新疆分行,你会时不时听到干部员工挂在嘴边的三个“一把手工程”,这其中之一就是“一把手”抓内控建设工程。将内控建设放在银行“工程”的高度,并由“一把手”亲自抓,可见该行对内控建设的重视程度。

中行新疆分行的三个“一把手工程”,就是由该行所属各单位一把手亲自抓业务发展、内控建设和文明优质服务三项工作。

仔细探究其中的理念,这“业务发展”和“优质服务”两大工程,系该行的业务经营和增值服务,是“养鱼”工程。只有业务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对当地经济的支持力度才能越来越大,银行经营利润才能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升文明优质服务水平,才能吸引更多的公司和个人客户。业务发展和优质服务属于银行的“生财”体系。唯有“内控建设”,是一个“花钱”的工程,因为,内控建设需要技术、装备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别看这个“花钱”工程,它可是该行“养鱼”工程的保障,这个工程一旦成为豆腐渣,中行新疆分行克拉玛依行池中养大的“活鱼”要么随市场之水流失,要么因竭水而亡。因此中行新疆分行克拉玛依行上下奉行“促发展,保质量,防风险,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将三个“一把手工程”这个理念在管理上的淋漓精致的体现出来。

一、内控管理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和薄弱环节

(一)对内控管理与业务发展的辩证关系认识模糊,存在重业务发展、轻内控管理的现象。由于内控管理是一个监督的过程,所以当业务平稳发展的时期,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淡漠了对它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内控管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普遍。工作中,在业务与内控的岗位取舍时往往牺牲内控岗位;在业务人员与内控人员都紧张时,时常压缩内控人员;在业绩考核时,也主要以业务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评价标准,甚至出现业务一好遮百丑的现象。长此以往,既削弱了内控队伍的力量,也影响了内控人员的积极性,还给业务经营带来隐患。

(二)内控制度的建设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内控制度明显地存在滞后现象。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不创新业务就没有出路,就只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毫无疑问,银行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创新业务。但创新业务必须与管理并举,从防范风险的角度来说应该内控优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或出于改革的需要,或出于竞争的需要,往往是改革在先,创新在先,内控在后,制度滞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新业务的开办中,为了强占市场,先办起来再说,而管理制度未能及时跟上,出现一些断层甚至空白点。二是在内部岗位改革上,为了节约人力物力,方便服务,也有改革在先制度滞后问题。

(三)规章制度与业务操作不相匹配,业务人员制度观念淡薄,对执行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差错事故时有发生。一方面表现在上级行业务管理部门对于现行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缺乏系统梳理,有的已明显不能适应当前银行业务发展和业务处理的要求,管理制度出现缺失、执行不统一、控制过度及控制不力等问题。另一方面,我行前台一线业务操作人员感情代替规章、疏于内控、违章操作、违反程序办理业务,形成事故隐患。

(四)内控管理检查部门较多,缺乏协调。目前,对基层行的内部监控管理既有业务职能管理部门,又有监察的内控部门,还有上级行的稽核中心,此外还有人行等外审部门。各个检查部门依据不同的业务规章,带着不同的检查目的进行检查,检查重点不尽相同。在检查中,又常常相互采信、互为依据,使得有的业务检查多遍,有的业务没有检查一遍,导致监控效率降低。另外,有些检查结论相互矛盾,也使得基层行无所适从。

二、银行必须建立健全高效、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领导要重视内控建设。应始终坚持以业务为中心,以内控为保证,一手抓业务开拓,一手抓内控监督。要提高思想认识,把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当做大事来抓,逐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第一责任人制度,实行“谁主管,谁负责,一把手总负责”的工作要求。

(二)要健全内控机制,进一步整章建制,使管理制度逐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一是要合理确定岗位,基层银行要根据自身业务开展情况,严格岗位分工,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对于一些不相容的岗位,必须实行岗位分离,以达到相互制约,预防风险的目的。上级行也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业务特点,业务规模大小,提出多种不同岗位设臵方案供基层参考,加强岗位设臵的指导。二是要明晰职责,要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业务操作中的责权划分以及应承担的责任,使每一项业务环节都纳入控制过程。三是要建立规章制度,坚持实行制度在先、学习紧随其后、业务最后开办的模式,根据“授权有限、相互牵制”的原则,按照全面、具体、精炼、有针对性、便于操作的要求,不断完善制度。要按照业务的项目建立健全制度与操作规程,避免不同管理部门在同一业务不同环节上制度与操作规范的脱节或者矛盾。四是要建立管理流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突出内部控制的中心环节和重点部位,以推动基层行经营管理的明晰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要实行内部制约制度,杜绝任何个人包办业务处理的全部环节,以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在会计结算业务和出纳业务中,实行证、章、压(押)三分管,电子联行业务必须经办、复核、授权三分开,相互监督,确保银行资金安全。信贷业务要坚持审贷分离,不折不扣地执行信贷经营、审批和监管三分离的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责任,推行信贷第一责任人、经营主责任人、审批主责任人制度。信用卡、营业网点、会计账务等岗位要建立全方位的双人复核制度,资金计划、人事行政等岗位也要按照内部牵制、授权有限的要求,建立相互制约的工作流程。

(四)强化内部控制的督查机制。业务管理部门与内控检查部门应转变监督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强化过程的监督,不仅需要检查各项业务的操作是否合规,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将稽核的关口前移,从查弊到防范的转移,对业务中有倾向性的问题及时作出分析、判断,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建议。要充分利用现有各种业务的信息资料,开展非现场业务监控,通过不同业务系统、业务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差错或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时效与质量。要积极开展现场检查,重点检查是否按程序操作,特别要注意测试程序控制的合规性与有效性,防范业务程序流于形式、实质失效。此外,内控部门要与业务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和协调,使内部控制管理全面、深入。

(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内控的科技含量。客观地说,人控物控只能解决不想违和不敢违问题,但解决不了个别人想违而不能违问题。要真正解决不能违问题则需要程序控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银行业务中应用的不断深入,为我们进行内部控制提供了新的武器。通过软件开发,将内部控制的一些规定编入程序,由软件程序进行控制,可以解决人控物控控不了的问题,使得个别员工无意或有意的错误都将被电脑程序发现而难以通过。例如,柜员密码的定期更换,柜员权限控制,重要业务换人复核和授权等等。此外,对重要岗位实施电视监控和录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内控的管理能力,对提高员工自觉执行制度将起到积极作用。

(六)建立违规必纠的处罚机制。加强内部管理,重在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全体员工按程序办事。只有制定适当的处罚标准,建立严格的处罚机制,对违反规章的任何人都及时亮起红灯、按章处罚,对屡查屡犯的从重处罚,必要时给予通报批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重检查、轻整改的弊端,才会有警示作用。

篇8: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

一、企业内控合理需要具备的条件

1. 公司内部组织结构要科学合理

内部控制是贯穿整个企业营运过程的一系列活动, 是企业管理的主要控制手段, 在经营过程中发挥着协调、监督、控制的作用。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整个管理系统中的“四梁八柱”, 为企业的经营提供策划、执行、监控活动的框架, 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承载体。恰当、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 应当以本企业的自身特点为依据而定, 比如说规模大小、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企业员工精神文化素质、企业文化背景、企业高层制定的经营目标战略、企业的外部环境及其它一些因素。

2. 拥有通畅的信息管理渠道

信息管理渠道的畅通是企业内控效率提高的有效保障。企业运营和控制中必不可少的一些信息会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因此, 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甄别, 并在企业内部进行全方位传递。只有这样, 才能准确、有效地沟通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信息, 便于企业及时做出规划和调整, 也便于员工执行。

3. 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可以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构的命令执行结果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所以, 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 制定激励约束机制。从总体来说,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算管理的科学化。企业应安排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员对企业的预算合理计划、科学统筹、逐层分解、传达预算安排, 力求最大限度地完成企业的目标任务。 (2) 真实的财务会计核算。根据企业自身情况, 以《会计法》、《会计准则》等相关会计政策为依据, 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制度, 并且严格执行, 使财务核算工作真实、合法。 (3) 业绩考核体系科学化。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体系, 定期对不同部门和岗位进行考核,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执行情况认真落实, 对工作成绩作出科学的评价。

4. 内部审计监督要具有独立性

内部审计作为单位的一个管理部门, 对企业的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具有独立性。这样才能有效监督、评价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并形成书面报告揭示内部控制的重要缺陷。同时, 确保发现的重要问题能及时送达最高管理层。还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缺陷纠正、改进机制, 充分发挥监控效力。

5. 良好的人员素质

企业内控相关方面的塑造者是企业的全体员工, 为了达到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 要求员工在各方面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比如员工自身岗位能力强并且敬业的话, 就能很好地塑造内部控制的其它一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并在实际执行中产生良好的效果;反之, 如果员工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或者精神态度不能达到要求, 就难以达到内控效果, 从而出现大的弊端。

二、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 会计信息失真是近些年来国有企业较为严重的问题, 造成信息失真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没有正常的秩序, 核算不实。如在填制会计凭证的过程中没有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私自更改会计数据;人为捏造会计事实;小金库, 账外账;在成本上乱挤乱摊;对收入和利润进行隐瞒或虚报;乱开发票、利用各种办法进行国家资金的套取, 造成国有资产资产不清、债权债务不实等问题。

(2) 费用失控、潜亏增加也是很多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企业为了完成上级的经营指标, 不使用正常的经营手段对各项成本进行控制, 而是搞一些诸如白条入库、虚增资产、某些费用不入账或转移费用等小动作, 使企业看似盈利实则亏损, 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3) 违法乱纪现象更是国有企业内部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有的企业也有比较完善的内部治理制度, 但是执行却成了难题, 规章制度只是挂在墙上, 缺乏约束力。更有甚者, 有些企业领导便是违法乱纪的根源, 唆使、授意财务人员作假账, 将企业的法规制度置于脑后。

2. 国有企业内控失效的原因分析

(1) 领导自身不强, 监管不力, 使企业的内控失效。在我国的不少国有企业中, 最显著的特征是厂长负责制被变通为“一言堂”。负责人家长作风严重, 自己不以身作则, 其他人违反制度也不一视同仁追究处理。在这种状况下, 奖惩激励措施无法到位, 必然造成企业的内控失效。

(2) 企业内控制度制定得不切实际。表面看来制定了较全面的内控制度, 但可操作性低, 基本上成了空头摆设, 基层执行很困难, 其结果就是大家敷衍了事, 造成内控失效。

(3)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当企业内控失效, 甚至违法的时候, 也往往被保护了起来, 本着内部解决的方针, 对违规之处多方遮掩, 造成内控失效。

(4) 财会人员法制观念不强, 素质低下。部分财会人员鼓吹业绩, 为领导的违规行为掩饰造假, 甚至损害国有资产, 造成了内控的必然失效。

三、关于我国国企内部控制改进的若干建议

1、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想内控管理有效, 国有资产得到保护, 必须改善会计环境, 完善监管制度, 加大监管力度。

在我国, 由于法律给予会计从业人员的职责和道德标准与社会现实环境存在很大差异, 加上现在的一些会计核算环境及核算方法都存在缺陷, 使得企业内控空有条文约束, 却缺乏监督。所以, 建立健全财务监管机制, 改变传统财务监管模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我国加入WTO后,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日益增加, 只有将企业的内控制度和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适应经济要求, 才能保证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反之, 如果不进行改革或者改革不合理, 将会使国有企业遭受巨大的资产流失。

企业信息与沟通系统直接影响着内控系统的运行速度, 建设通畅良好的信息交流沟通系统, 是内控系统有效运行的保障。加强企业内部财务务实监管, 实现企业内部约束机制, 健全制度, 规避风险, 以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需要。

2. 强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措施, 完善内部控制风险机制

国有企业应系统化地对待风险评估, 利用风险评估对企业内部所有重要业务流程进行识别, 不断完善重要业务流程风险数据库, 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降低经营风险。国有企业要从完善内部管理、推行计划指标化管理入手, 定期召开由高层管理者参加的计划审题会, 将经营过程作为计划的一部分, 对物品采购、价格制定等经营的关键步骤加强控制。国有企业在控制方法和内部控制措施的选择上要有多方面的考虑, 从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预算、财产保全等方面加强内部控制。

3. 加强信息沟通机制,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

强化企业经营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对国有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 将内部监督作用充分发挥, 弥补公司内部治理监督和约束机制的空缺。内部审计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各环节中的主要力量, 不但能够对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 还能及时反馈或纠正各种损失的发生。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 确保其权威性和独立性, 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和纠正。同时, 构建强有力的外部监督系统, 实现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和监督。

4. 财务管理体系必须科学化

(1) 建立公司财务部门预算编制单元, 对财务内部职能进行合理的划分; (2) 考核财务人员的绩效、工资发放, 对财务人员统一委派实行集中管理; (3) 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可靠, 着手做好基础工作, 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进行控制; (4) 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努力钻研相关业务, 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 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协助领导决策, 积极参与管理。只有这样覆盖生产、经营管理的财务管理体系, 才能规范企业财务会计的行为,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四、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受到了国际经济的有力冲击, 竞争越来越激烈。国有企业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 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也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因此, 建立强而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是国情发展的需要, 也是我国经济繁荣昌盛的要求。着眼于实际, 打破传统体制弊端, 融合国际先进管理理念,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的内部控制是每一个国有企业努力前进的重要推动力量。

篇9: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

【关键词】医院;内控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医院内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于医院的进步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做好医院的内控工作,才能更好的应对现代社会的风险和挑战,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虽然现阶段很多公立医院内控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固有问题,制约了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需要医院所有部门、人员进行配合,为内控制度建立、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一、医院内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忽视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 很多医院财务管理人员普遍认为,虽然财务内控管理机制能够为医院创造一定效益,但是这种效益往往是比较间接的,且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在实践工作中逐渐被体现出来。这种认识、观念上存在的严重误区,给医院稳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2.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

简单的说会计信息失真就是说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比较混乱,相关的核算工作出现虚假报账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医院其他相关工作的开展和运行,医院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门诊以及住院等相关费用上,比如费用的报表没有及时的上交或者报表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的制度法规进行拟定、迟报等现象,对于这些现象医院的相关部门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应对的措施和监管的部门,这就是导致报账不符合实际账目造成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3.内控制度整体框架不完善

对于医院来说是一个规模比较大,部门比较多的单位,内控制度在制定时就需要完善的,适合本医院发展的内控制度,然而现在好多医院由于领导层次对于内控制度的不重视或者内控制度在拟定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医院的现实状况,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规范进行工作,没有严格的监管部门这就使得制度在拟定时没有智整体的完善的框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院其他体制的变化导致相关的内控工作不能顺利的执行和发展。

4.缺少专业内控管理人才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医院财务管理方向更加明确,但也对医院相关财务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内控管理往往涉及多种学科知识,如财务管理学、经营管理学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等,但是很多医院内控岗位人员综合素质良莠不齐,给内控管理工作质量、效率带来一定影响。

二、完善医院内控管理的有效策略

1.加强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

首先,应加强对医院内控管理的认识,从院领导阶层开始逐步向基层管理人员深化内控管理的重要性,以最新内控理念丰富财务管理工作,使其更具多元化。其次,加大内控管理宣传力度,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内控管理相关活动,使财务内控管理深入人心。最后,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并在全院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进而提高内控管理质量、效率。根据实践经验,认为可从以下

个角度对医院内控环境进行优化和整合:其一,转变落后观念,将内控管理工作放在战略发展角度。其二,贯彻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内控管理制度,并不断向全院职工宣传医院文化,形成良好竞争氛围。其三,明确制定医院产权制度,借鉴国内、国外先进经验善,对产权制度进行优化,为创造良好内控环境夯实基础。

2.深化预算管理,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多数公立医院均实行全额管理,并在实际工作中执行 “差额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等预算管理方法。为此,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建立预箅编排、执行制度。与此同时,分解预箅管理目 标,突出工作职责,使科室、部门能够真正落实内控制度。规章制度是财务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性保证,为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进而使内控管理具有参考标准,并发挥约束、规范效果。明确内控管理岗位职责,并在此基础上定期开展财务核箅活动,例如定期实施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同时加大对财务会计的监督力度,保证账实相符。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保证内控管理信息渠道流通,杜绝虚假财会信息。

3.加强人才建设,健全内控管理考核机制

全面提高内控管理岗位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医院内控工作服务。例如,通过定期教育、培训等活动,进一步加强财务内控人员实践能力。要在内控管理活动中不断提高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并对其职业素养进行深化,使其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与此同时,要对医院内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引进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例如,实施人才招聘制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招聘方案。再如,制定内控管理绩效考核目标,对内控岗位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评价,为其薪酬、奖金及人员晋升提供公平机会,进而全面发挥绩效管理作用。通过各种方式,掌握内控管理人员情感诉求,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另外,为全院职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使职工个人发展与医院战略目标相契合,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

4.设立审计部门,完善内控监督管理机制

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首先能够不断强化医院预算管理观念,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进而使资金调控更具方向性,提升资金应用效率。其次,设立独立审计部门后,可通过审计部门及时向医院管理阶层汇报资产负债情况及医院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而为医院及时调整收支提供便利条件。同时,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倡监督职能、管理职能并行的监管机制,并正确处理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矛盾问题,加强沟通交流,对财务核算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并对财务指标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向管理层提出科学化整改意见,促进内控工作顺利执行。

三、结语

掌握医院内控的现状,及时的进行分析和研究,完善医院的内控工作是医院得以正常运作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我们一定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其发展的内控制度,努力实现医院高效、低耗、优质的发展目标,保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促进国家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之跃.医院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3(23).

上一篇:获奖感言格式及写法下一篇:千里之马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