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类地理计算公式

2024-04-15

十类地理计算公式(精选9篇)

篇1:十类地理计算公式

高中地理学科是一门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自然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

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乘以等高距,大于等于(n+1)乘以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乘以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5、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

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8、实际距离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在经纬网图上:

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

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乘以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

9、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人)/该地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10、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

11、人口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

12.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

13.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14青云花园(38°N)是一所集欧美建筑精华的住宅小区,设施齐全,豪华典雅。小区由西区、东区及环绕区组成。西区分布有住宅楼8栋,每栋楼有20层,约80米高,楼距约60米;东区为一大型花园,设有游泳池及一些娱乐设施;环绕带分布有车道、绿化带等公共设施。当地人们购买踊跃。然而一年以后,一些住户要求开发商赔偿损失,并由于协商不好,将其告上法庭。纠纷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这些用户冬季室内接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开发商百般狡辩,但住户们拿出了强有力的证据,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拿到了应有的赔偿。

(1)根据所学的知识及上述材料,你能说一说住户们拿出了什么强有力的证据吗?

(2)针对上述情况,如果从考虑让住宅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的角度,你认为住宅楼群应怎样布局为好?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使得地面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在一年中,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冬至时最小。只要在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阳光能够照射到室内,那么在其余的时间里,房间内都会得到太阳光的照射。

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α,A楼高为M,楼距为N时,B楼能得到充足的光照

对于青云小区(38°N)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值最小时(冬至日)应为:

α=90°—纬差

=90°—(38°+23°26′)

=28°34′

那么,它的楼距应为:

N=M·cot28°34′

=80×1.837

=146.96(米)而青云小区的楼距实为60米,显然是由于青云花园的楼距太近(或者说楼层太高)造成了低层住宅的光照不好——这就是住户们打赢这场官司的有力证据。

如果小区的规划区面积足够大,可以考虑降低楼层(多盖几幢)、拉大楼距的办法;如果小区的规划区面积不允许,则可以采用错落有致的办法来布局。同时,也可以考虑把住宅楼的走向定为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的走向。

15、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乘以2

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乘以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3)图上计算:

昼长=24小时乘以昼弧/360度

(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5)夜长=24-昼长

16、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12+昼长/2

17.人口计算公式,与上面第11点呼吸版主有所不同。

什么是人口出生率高中化学?

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

计算公式: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什么是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是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什么是总和生育率?

是指一定时期育龄妇女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数表示。反映育龄妇女在15至49周岁总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为如果一批妇女按照目前各年龄的生育水平度过整个生育期,则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数。

18.外流区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19.正午太阳高度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20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21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22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乘以(23°26′乘以4/365)

说明: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相差的天数,(23°26′乘以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4此公式用于锻炼观察力思维力计算能力,没经过验证。

23.人口总负担系数

什么是人口总负担系数?

指被抚养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

什么是被抚养人口?

指0—14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

24.性别比

什么是性别比?

性别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性别比是多少?106.74。

25.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26.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27.耕地比重=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

篇2:十类地理计算公式

1、原理: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

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 111*cosαkm(α表示纬度数)(*代表乘号)

2、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的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综上所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N,11°56’E)距离北极有多远?

计算方式是:111km/1°*(90°-75°55’) ≈1221km

二、地方时计算

1、计算公式

某地地方时 =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1时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2、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3案例:当120°E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

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E+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E位于60°W以东);代入公式计算(12-180/15=0)。

三、区时计算

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时区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失去查的计算:如果一地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如果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所在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2、计算区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时区;确定两地的时区数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3、案例:当某人乘坐的飞机于当地时间5月8日14点从北京起飞时,纽约(74°W)的时区数为74/15,西五区;两地时区差是8+5=13;东八区在西五区的东面;计算:14-(8+5)=1。

四、日起计算。

1、日期变化原因

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由于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且每隔15个经度就相差一个小时,全球有360个经度,同一个地方在绕地球一周后就相差24个小时,即1天。为消除这种日期上的差异,国际上规定以180°经线为日界线。

子夜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的经线,是今天和昨天的自然分界线,是由于昼夜的更替而引起的。

2、注意的问题

1)日界线两侧的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钟点相同,单日期不同,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块24个小时,即快一天。

2)为了避免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使用两个日期,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而是绕过了一些岛屿和海峡。

3)子夜线两侧的钟点相同,但日期不同,东侧的日期比西侧的日期早(快)1天。

4)子夜线是自然存在的,地方时为24点或0点,说24点时为昨天,0点时则为今天。

3、两个日期所占比例的计算

1)在地球上,分隔日期的分界线共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简称日界线;另一条则是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

2)当地球上只存在一个日期时,两条分界线合二为一,便是180°经线。

因为日界线是新的一天的起点,所以180°经线的地方时就等于新的一天已经转过的时角,也就是说,从180°经线向西到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之间的范围为新的一天,其余就是就得一天。因此,一直地球上某点的地方时,可以求算此刻今日与昨日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如果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则此刻在地球上今日与昨日在地球上范围各占一半。假若直射经线不是180°而是120°E,那么可以推出180°经线地方时为16时,择地秋山关心的一天范围大于旧的一天的范围。

规律:a.180°经线向西到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之间是新的一天范围。

b.180°经线地方时为0/24,则全球属于同一天。

c.180°经线地方时为12时,则全球新旧日期各占一半。

d.180°经线地方时为几个小时,则全球新的一天占几小时。

4、案例:若120°E刚好是t日和t+1日的分界线,则t+1占得范围是

计算过程:根据题意知:120°E的地方时是0时,此刻,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4时,t+1是新的一天,占有的范围与180°经线地方时相同,为4时,相当于地球范围的1/6。

五、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1、计算公式:H=90°-纬度差

纬度差指该地与直射点间的纬度之差。同半球时等于两地纬度之差;异半球时等于两地纬度值之和。

2、计算步骤:直射点的纬度和当地纬度是决定正午太阳高度的两个变量。根据公式,知道或间接知道其中的两个变量,可以求知另一个变量。

案例:已知背景位于40°N,冬至日和夏至日其下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

计算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冬至日太阳直射23°26’S,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则两个日期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

90°-(40°+23°26’)=26°24’

90°-(40°+23°26’)=73°26’

六、太阳高度的应用

1、计算楼距。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公式:L=Hcotθ

(L楼间距);H前一楼高;θ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2、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合理的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

公式:α=90°-H

Α太阳能集热板与地平面的夹角;H正午太阳高度角。

七、昼夜长短计算

1、计算公式

①昼(夜)长=昼(夜)弧经度数/15°(小时)=昼(夜)弧经度数*4(分钟)

②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③夜长=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

④某纬度的昼长=相对维度的夜长

2、案例:某地北京时间6:40日出,19:40日落,求该地的昼长、日出、日落与经度。

计算过程:昼长:19:40-6:40=13;

日出:13=(12-日出时间)*2;日出时间=12-6.5=5.5

日落:13=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日落时间=13+5.5=18.5

经度:6:40-5:30=1:10;1:10=17°30’;

120°E-17°30’=102°30’

八、地形图中的计算

1、计算公式:

坡度计算: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相对高度计算:两点的海拔相减

水库储水面积计算:找到最高水位的海拔高度,根据此海拔等高线围绕的范围,估算其面积。

篇3:工程价值分析计算公式质疑

关键词:功效/成本,质疑,投入加效用

1 传统的工程价值分析公式存在的错误

工程价值分析,关系工程的经济效益,需要依据正确的计算公式来进行,如果工程价值分析的计算公式有误,则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就会出现严重误导,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我们知道,工程投资是项目投资的最大部分。国家工程投资关系国家经济命脉。

但是,作为传统的工程价值分析公式却存在着严重的错误,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传统的工程价值分析中所使用的公式为:

式中,V为“价值”,F为功能,C为成本。

现举例说明这一公式的应用上的不当之处:

对于一个黄金首饰来说,其功能F是一定的,成本C在分母上,则C越大,价值越小,价格越便宜,但我们知道,价格越高的黄金首饰价值才是最大的。

对于三峡大坝这样的工程项目,它的功能效用F是一定的,投入2400亿元与投入10亿元代入(1)对比,得出的结果是,投入2400亿的价值小于投入10亿元的价值。这样,要使三峡工程的价值变大,就要少投入,甚至不投入,价值才最大,没有投入价值大了,而投入大了价值反而小了,这是哪家的“价值”呢。

房子功效F是一定的,投入的成本C越大,代入上式价值越小,但实际上,投入成本越大的房子,价格越高,其价值越大。

在平时的市场上各种商品交易中,成本投入大的商品,往往功效较高,价格较高,价值较大,反之,投入成本较小的商品,功效差,价格低,价值小,这是再常见的道理了。

……

总之,公式(1),并不是作为“商品”意义下的工程“价值”的体现,因为它不符合工程作为“商品”而言的价值的定义,充其量只能是一种特殊分析下的一个概念。而缺少工程价值判断下计算及度量下的工程建设,是缺少经济价值分析的建设,国家和社会投入的大量资金、技术、时间……各种资源就建立在没有根据的风险投资的基础上。这是其一。

其二,由于按此公式评估计算出来的结果不是工程作为“商品”的“价值”的结果,却当成工程价值来使用,就会严重误导国民经济是显然的了。

其三,除了公式计算方法上有误以外,单就目前仍然使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工程价值,则由于近代以来,纸币的出现,纸币受各种宏观调控金融政策的影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300多年交替进行连续不断,则带来纸币表示的价值严重偏离实际价值,如通货膨胀时,过量的纸币表示固定的价值,通货紧缩时,较少的纸币表示固定的相对较多的价值,这样,单独从货币数量无法确认出工程项目的价值是多少,如前20年的100万元的工程项目的价值,与现在的100万元的工程价值,虽然在数值上都是100万元,但是前20年没有通货膨胀,则这100万元代表的商品数量多,对商品的购买能力大,价值大,而现在的100元,10倍的通货膨胀率的话,则只相当于20年前的10万元能够买到的商品。这样,在存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社会里,单独从100万元上看不出它的价值是多少。

2 正确的工程价值计算公式

那么正确的工程价值计算公式应当是怎样的呢?只能从商品的价值含义上给出。

我们知道,一切商品的全部共同抽象的本质都包括了生产要素的土地、资本、劳动、科技、企业家等投入,这种投入,使用货币表示,就是商品价格中的“成本”,同时,每种商品都有其特定的效用,这一效用使用货币来表示,就是商品的价格中的“利润”。这样,我们就把一切商品的投入加效用或成本加利润定义为商品的“价值”,即:

商品的价值=商品投入+商品效用(2)

或使用货币表示价值时

商品价值=商品成本+商品利润=商品价格(3)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找不到能够离开这一公式而存在的“商品”,甚至不是商品,也能够使用这一公式。

而传统的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及效用价值论下的价值,只是公式(2)的一个特殊例子。

比如劳动价值论,只以劳动价格计算价值,要素价值论只以商品的成本计算价值,而效用价值只以商品的利润计算价值,而每一种价值论下的价值计算方法也都只是公式(3)的特殊情况。不是“全面的”“价值”。

一个工程项目,是一种“商品”,也完全遵守公式(2)的价值内含及原理。即:

把前三例子代入上式中,得出结果与现实中的价格价值判断完全一样。即某种商品,包括工程价值,投入越大,或功效越大,则其总价值越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分价钱一分货的价值判断。包括工程项目在内的各种商品,投入成本大,带来功效大,合起来价格高,价值大。反之小。这样,工程的总价值的大小,完全由工程的投入与带来的效用大小决定的。而工程的剩余价值,就是工程的总价值去掉投入的结果。这样,在工程建设中,在相同的效用要求情况下,只有减少工程的生产要素投入,才能获得剩余价值。因此,围绕工程的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减少,剩余价值的追求,带来的工程施工的管理及技术上的不断新革命。这都是常理上的事情。

商品价值-投入=商品剩余价值(5)

或用货币表示工程价值有:

工程价格-工程成本=工程剩余价值(6)

而最关键的是,这一公式与世界上的一切商品的价值计算公式完全一致,因此所评估出来的结果一定是商品的真正的“价值”所在,即体现包括工程项目在内的一切商品的全部共同抽象的本质”的统一的“价值”,这样,根据这一公式所计算评估出来的结果就能够与世界上其他一切商品进行统一的价值对比,直接进行买卖。应用于实际。即不论工程商品还是其他某种商品,不管外形如何,只要两种或多种投资的投入加效用或成本加利润的价格相同,价值就是相同的,否则,就是不同的。类似于一吨棉花与一吨钢的关系,只要都是一吨重,就是相同的重量。

使用公式(6)进行工程剩余价值分析,就要从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开始,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每一步骤的每一过程进行实时跟踪监督,包括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激励等项目管理,包括工程预算及结算中的科学筹划,包括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战略管理、人、财、物、产、供、销、公关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一点一滴地最终挤出利润剩余价值。

注意,以上只是按工程的价格计算的价值结果,根据前面所讲,需要将这一货币价格下的价值结果换算为价值单位,才能克服纸币价格包含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因素的影响,把货币单位换算为价值单位的方法是:人民币价格单位按一定的汇率换算为美元价格以后,再除以14.225,就是一个单位的价值,用Tianhua表示。如某工程按人民币价格评估出来的结果是3000万元,按美元/人民币=1/7计算,就是3000/7美元,再除以14.225,结果为约30万Tianhua价值,通常,在美元/人民币=1/7时,为简单起见,可直接将人民币价格数去掉两个零得出结果。如某工程计算出来的价格为20000万元人民币,则直接得到价值为200万Tianhua,是工程作为商品的恒定的价值的结果。

再如某项目工程,评估计算结果的总价值为300亿元人民币,剩余价值为100亿元人民币,则在美元/人民币=1/7时,该工程的总价值为3亿Tianhua价值,而剩余价值为1亿Tianhua价值。

最后,有关商品的“全面价值”理论,可以参看“价值经济学新体系系列专著”50分册的第一分册《第四代西方经济学新体系-高级经济学》与《价值经济学原理》《工程价值评估原理》等相关分册的详细介绍。

参考文献

[1]周天华,周京著,周天勇主审.第四代西方经济学新体系-高级经济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11.第一版.

[2]周天华著.价值经济学原理[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第一版.

[3]周天华编著.项目评估实务[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7第一版.

[4]周惠珍主编.投资项目评估方法与实务[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10第一版.

篇4:中学地理公式归纳

第一,公式列举

(一)地球部分

①某段经线长度L=111×n,n为间隔的纬度数;②某段纬线长度L=n×111×cosФ,其中n为间隔的经度数,Ф为所求纬线的度数。据此,我们可进一步地推出某条经线或某条纬线的长度;③某条纬线的线速度V=1670×cosФ,Ф为某条纬线的纬度数;④昼长=2(12-日出)=2(日落-12)=日落-日出=24-夜长,同一条纬线昼夜长短相同,日出、日落时间相同,同一时刻纬度相同的两条纬线,北纬的昼长等于南纬的夜长,北纬的夜长等于南纬的昼长;⑤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向东加,向西减)。经度差的计算:如果两地同是东经度数或同是西经度数,用大的度数减去小的度数即得经度差,但如果两地不在同东经度数或同西经度数,那么经度差等于两经度数之和;⑥区时的计算: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减),时区差的计算:如两地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就用大时区号减去小时区号即得时区差,如两地中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差等于两地时区号相加;⑦每一时区的中央经线的计算:中央经线=时区号×15,东时区是东经,西时区是西经;⑧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H=90-纬距,纬距是所求地点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距,同一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纬距为计算绘图中最为简单的,它与数学上所学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的算法差不多,只是纬距是用度数来表示而已。

(二)地图部分

①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n+1)d,n为等高线相交的条数,d为等高距,有关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有可能涉及到此陡崖的最大相对高度,最大相对高度应为比(n+1)d小一点的数皆可能;②相对高度的计算:H=│H1-H2│,其中H1为1地的海拔高度,H2为2地的海拔高度,如某地在海平面以下,则把两地的海拔高度数值的绝对值相加则为两地的相对高度;③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其中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都用厘米表示,用此公式可推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如果在图中要求你计算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即可应用此公式,只是量图上距离时应用细软的线,以免误差太大,如果是经纬网地图上,也可用经线、纬线长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像这类题近年来高考经常被考,应特别注意;④崖顶海拔高度的计算:A≤HB-1,其中B为相交的等高线里海拔最低的那条等高线的数值;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计算两点之间的温度差,先算出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再根据海拔升高100m气温下降0.6℃计算,则公式为T=相对高度/100×0.6,其中T为相差温度,当然可以根据此方法计算某点的温度,也可计算高空中某一高度是否出现了逆温现象(当高空中某一高度的实际温度比理论温度高则出现逆温,这里的高空指在对流层内)。

学生只有具备以上知识和技能,才能为学习地理有关计算部分内容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实例解析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当地时间2006年4月18日10时50分左右(以10时50分计)到达西雅图(西八区,当地采用夏令时,即比区时提早1小时的时间),开始了为期12天的对美国等国的国事访问。据此回答1~3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A.4月18日1时50分

B.4月18日18时50分

C.4月19日1时50分

D.4月19日2时50分

2.此时在赤道上,属于东半球并与西雅图在同一日期的白昼范围是()

A.20°W向东到2°30′E

B.20°W向东到92°30′E

C.2°30′E向东到92°30′E

D.92°30′E向东到160°E

3.访问期间()

A.曾母暗沙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

B.高雄正午日影由长变短

C.夏威夷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

D.西雅图正午日影由短变长

1.答案:C。

解析:当地采用夏令时,即西七区的区时,西七区与东八区差15个小时,求北京时间只需把4月18日10时50分+15时即可。

2.答案:A。

解析:西七区的中央经线为15°×7=105°W,105°W为4月18日10时50分时,4月18日6时的经线应为177°30′W经线,4月18日18时的经线为2°30′E经线,东半球的范围为20°W~160°E,综上在赤道上,属于东半球与西雅图在同一日期的白昼范围为20°W~2°30′E,能满足此条件的答案只有A。

3.答案:B。

解析:4月18日~4月30日(加访问的12天)期间,太阳直射点应从8°N附近移动到11°N附近(根据太阳直射点1个月大约移动8°左右可计算出),曾母暗沙在4°N,在此期间正午日影一直变化,夏威夷、高雄、西雅图三地均在8°N~11°N以上,正午日影都由长变短。

4.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80米B.220米

C.320米D.300米

答案:B。

解析:由于5条等高距为50米的等高线重叠于断崖,因此,断崖处的最小相对高度为200米,故应选B。

5.在一幅6月22日日照图上,有甲乙两地都位于北半球同一经线上,当太阳在同一时刻位于上中天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为60°,乙地太阳高度为36°,甲乙两地在图上距离44.4厘米,则该图比例尺是

()

A.1∶24,000,000

B.1∶3,000,000

C.1∶6,000,000

D.1∶12,000,000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差24°,因此两地纬度相距24°,由于两地在同一经线上,故两地实际距离为24×111=2664(千米)。因此可求出该图比例尺:1∶6,000,000。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三中学

篇5:高三地理答题总结 地理答题公式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二、社会人文地理部分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地形: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

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

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

4、资源条件(代表城市: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代表城市: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

2、政治因素(代表城市: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

3、军事因素(代表城市:美国波士顿)

4、宗教因素(代表城市:耶路撒冷)

5、科技因素(代表城市:日本筑波)

6、旅游因素(代表城市:黄山、泰安)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

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

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

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

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

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

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

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全面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2、相对位置

「自然条件」

1、农业条件:

a.地形(类型、土地类型特征<如:以耕地、林地、草原为主等>、土壤)

b.气候(类型、水热条件、光照、热量等)

c.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河流、湖泊)

d.生物资源(如:气候类型特征有关的生物、农作物特征)

2、工业条件:矿产资源(如:海盐、能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包括:劳动力的素质、质量)

2、交通

3、市场

4、科技

5、历史:包括:工农业基础

6、国家政策

应用案例模板

一、区位选择类问题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大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1、路况:周围道路宽阔

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3、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二、原因分析类问题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a.流域广,支流多;

b.含沙量大;

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

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

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

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

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三、意义影响类问题

☆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

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

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

a.促进文化交流

○1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总体促进文化繁荣) 特色和吸引力

○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4.影响区域环境:

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交通: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经济: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四、价值作用类问题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水库的作用: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发电价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运价值

☆自然界中森林的作用:

1、调节气候

2、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3、保持水土

4、防风固沙

5、涵养水源

6、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7、稳定大气成分

8、吸烟除尘

五、方法措施类问题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治理原则

上游:调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缺乏水资源的解决措施:

篇6:高考地理答题公式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十、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篇7:高考地理答题公式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篇8:梯形周长公式计算公式

1、梯形周长公式C=上底+下底+两个腰长

2、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2腰

3、梯形面积公式:S=1/2(上底+下底)*高

4、梯形的.面积公式:中位线×高

篇9:卫生指标计算公式

一、卫生资源:

1.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 = 年末卫生技术人员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 2.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 年末执业(助理)医师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 3.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 年末注册护士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 4.每千农业人口村卫生室人员数 = 年末村卫生室人员数/ 年末农业人口数×1000,年末农业人口数为户籍人口数 5.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人)= 年末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0 6.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年末全科医师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0 7.每千人口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编制人数 = 年末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人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 8.医护比 = 1:(年末注册护士总数/ 年末执业(助理)医师总数)

9.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 = 某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拨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年末常住人口数 10.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支出的比例 = 某年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收入/该年医疗卫生机构总支出×100% 11.医疗收入构成 =某年某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收入/该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收入总额×100% 12.门诊收入成本率 = 某年医疗卫生机构每门诊人次支出/该年医疗卫生机构每门诊人次收入×100% 13.住院收入成本率 = 某年医疗卫生机构每住院人次支出/该年医疗卫生机构每住院人次收入×100% 14.医疗业务成本构成(医疗支出构成)= 某年医疗卫生机构某项医疗业务成本(医疗支出)/该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业务成本(医疗支出)总额×100% 15.平均每床固定资产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原值/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 16.资产负债率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负债总额/年末医疗卫生机构资产总额×100% 17.流动比率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流动资产/年末医疗卫生机构流动负债×100% 1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 某年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该年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数

19.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 = 某年医疗卫生机构药品收入/该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收入×100% 20.总资产增长率 =医疗卫生机构(年末总资产-年初总资产)/医疗卫生机构年初总资产×100% 21.净资产增长率 = 医疗卫生机构(年末净资产-年初净资产)/医疗卫生机构年初净资产×100% 22.固定资产净值率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净值/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原值×l00% 23.公共卫生支出占总支出比例 = 某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支出/该年医疗卫生机构总支出×100% 24.非公医疗机构占医疗机构床位总数的比例 = 年末非公医疗机构床位数/年末医疗机构床位总数×100% 25.民营医院床位数占医院床位数的比例 = 年末民营医院床位数/年末医院床位总数×100% 26.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年末常住人口数×1000 27.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 = 年末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年末农业人口数×1000 28.医师与床位之比 = 1:(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年末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29.护士与床位之比 = 1:(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年末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数)30.设备配置率 = 年末配置某种医用设备的机构数/年末同类机构总数×100% 31.每床占用业务用房面积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 32.危房所占比例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危房面积/年末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100% 33.提供中医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占比例 = 年末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数、乡镇卫生院数、村卫生室数)/年末同类机构总数×100% 34.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 = 报告期末由主管部门审核达到建设标准的某类医疗卫生机构数/同期该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0% 35.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所占比例 = 年末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数/年末村卫生室总数×100% 36.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乡镇卫生院所占比例 = 年末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乡镇卫生院数/年末乡镇卫生院总数×100%

二、医疗服务:

1.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 = 报告期内入院人数/同期(门诊人次+急诊人次)×100 2.非公医疗机构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比例 = 报告期内非公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 同期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100% 3.平均就诊次数 = 年末总诊疗人次数/年末常住人口数 4.年住院率 = 年内入院人数/同年末常住人口数×100%

5.出院病人疾病构成 = 报告期内某病种出院人数/同期出院人数×100%

6.非公医疗机构住院量占住院总量的比例 = 报告期内非公医疗机构出院人数/同期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100% 7.民营医院住院量占医院住院量的比例 = 年内民营医院出院人数/同期医院出院人数×100% 8.病床使用率 = 报告期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 9.平均住院日 = 报告期内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出院人数 10.病床周转次数 = 报告期内出院人数/同期平均开放病床数

11.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 = 报告期内诊疗人次数/同期平均执业(助理)医师数/同期工作日数 12.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 = 报告期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平均执业(助理)医师人数/365 13.急诊死亡率 = 报告期内急诊死亡人数/同期医疗卫生机构急诊人次数×100% 14.住院死亡率 = 报告期内住院死亡人数/同期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100%

15.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 = 报告期内医院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人数/同期医院出院人数×100% 16.I类切口甲级率 = 报告期内医院I类切口甲级愈合例数/同期医院I类切口愈合例数×100% 17.I类切口感染率 = 报告期医院I类切口丙级愈合例数/同期医院I类切口愈合例数×100% 18.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 = 某年末城乡居民累计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人数/同年末同地区常住人口数×100% 19.千人口献血人数 = 报告期内献血者人数/同期常住人口数×1000 20.人均用血量 = 报告期内临床用血总量/同期常住人口数

21.血液检测不合格率 = 报告期内血液筛查检测结果不合格数/同期血液筛查检测总数×100%

三、医药费用:

1.基本医疗保险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 = 报告期内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保险收入/同期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收入总额×100% 2.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 = 报告期内门诊医疗收入/同期总诊疗人次数 3.住院病人次均医药费用 = 报告期内出院者住院医药费用/同期出院人数 4.住院病人日均医药费用 = 报告期内出院者医药费用总额/同期出院者住院天数 5.病人医药费用构成 = 报告期医疗卫生机构某项医药费用/同期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医药费用×100% 6.病人医药费用增长率 =(报告期病人医药费用-上期病人医药费用)/上期病人医药费用×100%

四、药品与材料供应保障:

上一篇: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作业下一篇:本合同段人员机械进场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