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实例分析

2024-05-17

临床流行病实例分析(共9篇)

篇1:临床流行病实例分析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黄石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规律,探索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危险因素,为有效的防治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黄石市2012年报告的96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收集信息并建立数据库,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共有96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其中男66.67%,女33.33%;发病年龄最小为1个月,最大9岁,3岁以下占91.66%;4-6月为高发时段,占93.75%;发病主要集中在农村及城乡接合人员流动频繁的区域,以散居儿童为主,占81.25%;病死率为6.25%,EV71为主要病原体;临床表现以发热和皮疹为主,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结论 黄石市2012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有季节性,以3岁以下散居儿童多发,病死率较高,应在流行季节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综合防控措施,及早甄别救治重症病例,减少死亡发生。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患者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探索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病流行规律,为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手足口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整理的黄石市2012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报告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人口资料来源于黄石市统计部门。

1.2 病例定义

手足口病的诊断依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1〕诊断标准进行判断,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为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1.3 调查方法

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2〕要求,使用《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对96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1.4 检测方法

随机采集重症病例咽、肛拭子或疱疹液标本进行RT-PCR方法检测。1.5 统计方法

个案调查资料数据使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录入,运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12-01-01/12-31,全市通过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手足口病8 948例,其中重症病例96例,死亡6例,全市手足口病发病率为343.97/10万,重症发生率为1.07%,病死率为0.07%。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人群分布

96例重症病例中,男性发病64例,女性发病32例,男女性别比为2︰1。发病年龄最小的1个月,最大的9岁。年龄﹤1岁18例,占18.75%;1~3岁70例,占72.92%;4~6岁7例,占7.29%;﹥6岁1例,1.04%,见表1。

2.2.2 时间分布

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占93.75%(90/96),其中以4月病例最多,占57.29%(55/96),死亡4例;其余依次为6月19.79%(19/96),死亡1例;5月16.67%(16/96),死亡1例;7月5.21%(5/96);8月1.04%(1/96)。其他月份无重症病例报告。2.2.3 地区分布

重症病例发病最多的是大冶市,共发病55例,占57.29%,其中死亡3例;其次为阳新县发病37例,占38.54%,其中死亡3例;西塞山区发病2例,占2.08%;黄石港区发病1例,占1.04%;铁山区发病1例,占1.04%。

2.2.4 职业分布

重症病例中以散居儿童居多,共发病78例,占81.25%,其中死亡5例;幼托儿童16例,占16.67%,其中死亡1例;学生2例,占2.08%。

2.3 临床表现

在96例手足口病重症患者中,有90例出现发热(93.75%),温度大部分在38℃以上。92例有皮疹(95.83%),其中发疹部位主要为手、足、口部的有91例(94.79%),臀部或伴臀部皮疹62例(64.58%),口腔粘膜出现溃疡型疱疹75例(78.13%),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49例(51.04%),有呕吐等消化道症状33例(34.38%),有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62例(64.58%),有心率加快等循环系统症状24例(25%)。2.4 死亡特点

死亡病例6例,占重症病例的6.25%,死亡率为0.07%,分别为4男2女,均在3岁以内。从发病到死亡时间为3~5 d,平均4.3 d。死亡原因主要是并脑干及脑炎引发神经性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2.5 病原学检测

随机对53名重症患者进行了RT-PCR核酸检测,其中EV71有46例,占检测数的86.79%,但6例死亡病例中有5例病例检测为EV71。3 讨论

国家卫生部于2008-05-02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特别是2009年以来,对重症诊断标准进行了规范后,该病是黄石市高发传染病之一。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大幅上升,全年发病高于前四年发病的总数,特别是重症病例大幅增长,造成死亡人数是前4年死亡总数的3倍〔3〕。因此该市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控制病例的聚集暴发,必须抓好重症病例监测报告、做好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及城乡接合人员流动频繁的区域,发病呈现散发状态。季节性强,93.75%的重症病例和全部死亡病例都集中在4、5、6月份发病,以4月病例最多占57.29%,与全市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发病高峰基本一致。重症病例及全部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男性高于女性,可能与男孩喜好运动,相互密切接触,感染病毒的机会增大有关,但随着年龄组的增加,重症发病率不断降低〔4〕。发病以散居儿童居多,其次是幼托儿童,可能与散居儿童的个人卫生意识差,且活动多较难管理有关。提示春、夏季是防控救治手足口病的重要时期,对农村及流动人口集中区域的小年龄组人群开展预防干预和抢救治疗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重症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以皮疹、发热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体温大部分在38.0℃以上,一般均出现手、足、口、臀等部位的典型皮疹,提示临床应注意监测体温,仔细观察患儿手、足、口腔及臀部,以免漏诊。重症病例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易惊、精神差、呕吐、烦躁不安、嗜睡、抽搐、惊厥等,其次为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循环系统症状等方面表现,因此在治疗重症病例时应做好对症治疗,积极监护病情进展,及早干预防止发生危重症。而6例死亡病例均在发病后第3~5 d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导致多系统衰竭,提示应在患儿发病后第3~5 d警惕并发症的出现,临床诊断及救治上必须给予高度重视〔5〕。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率高,而在死亡病例中有5例检测为EV71阳性,这与李苑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肠道病毒EV71感染更容易导致手足口病并发症的出现,是造成当前本市病例发病重症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EV71具有嗜神经性,病毒通过神经通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继而发展为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7〕。

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是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针对重点地区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加强重点人群手足口病的监测,发现阳性病例及时采取消毒、隔离等措施,防止疫情暴发。出现皮疹、发热等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积极治疗重症病例,努力减少死亡。

篇2:临床流行病实例分析

(一)传染病管理

1.霍乱、病毒性肝炎、菌痢、伤寒、艾滋病、麻疹、流脑、乙型脑炎、流感等传染病的个案及暴发调查的调查表设计;

2.对上述传染病暴发调查的组织,结果的分析,疫情性质的判断,防治措施的提出及正确撰写调查报告;

3.菌痢、伤寒、艾滋病、脊髓灰质炎、白喉、流感等疫情发生时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保存及检验结果的判定;

4.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的组织、设计、结果分析。

(二)计划免疫

1.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预防接种反应(加重、异常、事故)的判断和处理原则;

2.预防接种率抽样调查设计及结果判定;

3.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破伤风人群免疫水平的监测及结果分析;

4.计免冷链设备的正确使用及运转的组织和维护。

(三)其他

1.主要慢性非传染疾病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预防措施;

2.主要地方病的资料收集、监测方法和防治原则;

3.基本消毒方法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4.消毒效果的检测方法和结果判定。

执业助理医师

1.霍乱、病毒性肝炎、菌痢、麻疹、流脑的个案调查;

2.菌痢、伤寒、艾滋病、脊髓灰质炎、白喉、流感疫情发生时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和保存;

3.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的组织、资料收集和整理;

4.脊髓灰质炎、麻疹预防接种反应(加重、异常)的判定;

5.预防接种率的抽样调查方法;

6.计免冷链设备的正确使用及正常运转的组织;

7.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破伤风人群免疫水平的监测方法;

8.主要病基本资料的收集及监测方法;

9.基本消毒方法(物理、化学)的适用范围;

篇3:临床流行病实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被流行病菌感染的的23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4例, 女71例, 年龄为21~79岁, 平均 (41.2±8.7) 岁。病例来源: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79例, 脑血管意外65例, 严重多发伤48例, 重症感染19例, 中毒13例, 其他11例。

1.2 检查方法

采集全部235例患者的标本,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 菌种鉴定采用我国康泰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2]。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所有药敏结果均按诊断标准依据每年更新的CLSI规定的标准, 药敏纸片、M—H琼脂均有英国Oxoid公司提供。

1.3 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进行定性资料比较, 将P<0.05定为检验水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果

病原菌分布:临床各科共分离出235株病原菌, 菌种共计32种, 革兰阴性菌143株 (60.85%) , 真菌48株 (20.43%) , 其中革兰阳性菌44株 (18.72%) , 菌株检出率由高到低前4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2株 (17.87%) , 肺炎克雷伯菌29株 (12.34%) , 铜绿假单胞菌21株 (8.94%) , 阴沟肠杆菌15株 (6.38%) 。药敏试验结果: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分离出的病原菌中, 统计检出率前4位对头孢类药物等5种药物耐药情况, 具体情况见表1。

[n (%) ]

3 讨论

经过分析认为, 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集的出院病例供6240份, 其中235例患者被诊断为医院感染, 2年来感染率波动于3.00%~4.00%, 平均感染率3.77%, 低于全国2010年5%的平均感染率[3]。我们认为这一方面与近年来随着我院采取严格标准化无菌措施有关, 另一方面亦和医院领导的重视和管理关系密切。如本院实行专人负责科室感染的指导和预防工作, 符合医院合格标准, 效果十分显著。本研究中我院分离培养的细菌菌属种类较多, 但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等仍居我院分离菌种前四位, 且革兰阴性菌仍然在细菌感染中占重要地位。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以及不断增多的侵入性操作, 再加上较多使用免疫抑制剂, 导致二重感染的发生机会逐渐增多, 因而预防条件致病菌仍然是预防感染的长远目标。本研究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前4位菌种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 基本达到70%~90%左右, 这可能与前些年氨苄西林的滥用有关。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普遍低于5%, 这可能与亚胺培南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在基层医院尚未普及, 且尚未广泛长期使用有关, 因而药敏性较好。而喹诺酮药物近年来耐药性较高, 但本研究未进入前五, 肯能与当地的菌群情况特殊性及此类药物管理严格关系密切。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药物使用情况不同, 而使得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普遍差异较大, 但趋势均为逐渐升高[4]。

总而言之, 我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应定期对医院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2010年至2012年2年间我院临床流行菌株的构成及其耐药性,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235例菌株, 采用纸片扩散法 (K-B法) 进行药物药敏实验, 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临床各科共分离出235株病原菌, 菌株检出率由高到低前4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2株 (17.87%) , 肺炎克雷伯菌29株 (12.34%) , 铜绿假单胞菌21株 (8.94%) , 阴沟肠杆菌15株 (6.38%) 。药敏试验结果检出率前4位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 头孢次之, 亚胺培南最低。结论 我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应定期对医院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临床流行菌株,调查,耐药分析

参考文献

[1]孙瑞珍.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临床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 2008, 10 (1) :13-15.

[2]林昌锋, 邢贻雄, 陈如寿.综合性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09, 19 (3) :335-337.

[3]栗方, 曹彬, 刘颖梅, 等.血培养标本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9) :1127.

篇4:临床流行病实例分析

【关键词】口腔颌面损伤流行病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05-02

口腔颌面部暴露在人体表面,容易受到损伤,其位于呼吸道上端,损伤时组织肿胀、移位、血凝块等可导致呼吸道阻塞,而口腔消化道入口,损伤后咀嚼、语言等功能受到影响,并且破坏患者容貌,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带来一定的影响[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4例口腔颌面损伤患者,总结口腔颌面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口腔颌面损伤患者124例,所有病历资料完整,骨折患者保留有影像学资料,其中男98例,女25例,男、女患者比例为3.92:1,年龄4个月-71岁,平均(33.5±17.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开口、咬合受限和颜面畸形等。

1.2 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损伤病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部位及特点、损伤机制、损伤情况及合并傷情况等,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性别、年龄、损伤原因、损伤部位、损伤情况及合并伤情况。

2 结果

2.1 124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中,小于6岁15例(12.1%),6-11岁4例(3.2%),12-17岁12例(9.7%),18-24岁29例(20.2%),25-39岁44例(31.5%),40-59岁16例(12.9%),大于60岁4例(3.2%)。

2.2 124例口腔颌面损伤原因依次为交通伤、跌落/摔伤、斗殴、钝器/撞击伤、锐器/切割伤、运动伤、医疗并发症等,前三位致伤原因分别为交通伤72例(58.1%)、跌落/摔伤22例(17.7%)、斗殴17例(13.7%)。

2.3 124例患者损伤原因以交通伤、跌落/摔伤为主,18-39岁患者中斗殴所致口腔颌面损伤在18-24岁、25-39岁患者中分别占17.2%、13.6%,具体见表1。

2.4 124例口腔颌面损伤患者中致伤部位依次为颌部27.4%、多部位21.0%、颧部15.3%、唇部11.3%、颏部7.3%、髁突6.5%、口腔6.5%。

2.5 124例患者中前3位损伤类型依次为骨折、挫裂伤、贯通伤,所占比例分别为64.5%、25.0%、4.0%,具体见表2。

2.6 124例口腔颌面损伤患者中有25例(20.2%)合并全身损伤,其中颅脑损伤9例(36.0%),眼部损伤8例(32.0%),四肢损伤5例(20.0%),具体见表3。

3 讨论

口腔颌面损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然损伤程度不易对患者生命造成直接、严重的威胁,但常造成咀嚼、语言功能障碍以及容貌的破坏,易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2]。

对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损伤病例进行分析发现,口腔颌面损伤多发生于18-39岁人群,该年龄段的患者多进行体力劳动和户外活动,生活环境较为复杂,面临的意外危险因素较多,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跌落、摔伤等,且此年龄段的人群容易冲动,常因矛盾、口角等进行斗殴,发生口腔颌面损伤[3]。口腔颌面损伤的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伤、跌落/摔伤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日益发达,城市高楼林立,且一些人交通规则、安全防范意识较弱,交通事故、意外跌落等事件频发,常发生口腔颌面损伤[4]。因位置的关系,颌部、多部位、颧部最容易发生损伤,且颌面部解剖结构特殊,加之交通事故为致伤的主要原因,损伤主要为骨折和挫裂伤。严重的口腔颌面损伤常伴机体其它部位损伤,如眼、耳、鼻、颅脑等,颅脑、眼睛是面部的组成部分,且较为脆弱,口腔颌面损伤时很容易直接或间接损伤颅脑和眼睛,另一方面,机体发生意外时,四肢会本能的保护或支撑身体,易发生骨折、软组织挤压伤[5]。口腔颌面损伤多数是可避免的,通过研究其流行病学特点,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措施和防范意识,避免口腔颌面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肖胜俊,夏卓华. 191例口腔颌面部损伤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09,13(3):285-286.

[2]邱晓峰. 246例口腔颌面部损伤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2):1675-1676.

[3]鄢兰元,郑维银,张建设等.口腔颌面部外伤536例临床分析[J].西南军医,2013,15(2):149-150.

[4]王璐,斯琴,赵诚.呼和浩特地区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0,24(2):142-145.

篇5:临床流行病实例分析

以下仅供参考,存在回忆偏倚。

病死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暴发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偏倚匹配 比值比OR及其可信区间的意义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临床疗效研究的原则随机对照实验的步骤 预后研究中的偏倚

诊断试验的评价

金标准ROC曲线

因果关联推断标准

篇6:临床流行病实例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政府行为在SARS流行病控制中的作用,对我们建立的.SARS流行病模型进行了改进.利用常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的理论,研究了改进的模型,给出了奇点及奇点的类型,并作出了相图.得到的结论进一步表明:在SARS的控制中,政府行为是最重要的因素.

作 者:莫小平MO Xiao-ping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数学系,贵州,都匀,558000 刊 名: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ISTIC PKU英文刊名:MATHEMATICS IN PRACTICE AND THEORY 年,卷(期): 37(6) 分类号:O1 关键词:SARS   常微分方程   奇点   相图  

篇7:安全流行语分析

0零目标“0123 管理法 1一岗双责 一个方针 一法两条例 一通三防

2两书一表、两个主体、两个负责制、3三同时三严三实三级教育三个百分百三个安全体系三大安全规程三违现象安全生产“三大因素” “三源”三非三超三定三项建设安全管理“三点”控制三不生产三查三找三整顿三宝“三类整改”三同步

4四个一律四不放过四个凡是四不两直四个到位四个缺失四种理念四个环节四个关系四个结合四个代替四个方程式四道关口四个明显四种意识四大行动指四项行动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四个一切四口四不伤害

5五级五覆盖五个不间断五查五大违章动火禁令五定原则五落实五到位五不接五条规定安全生产五要素“五同时”五临边五项落实五项规定五不施工五项创新

6六打六治六个坚持六条规定六化六个严格安全检查“六防”六大体系六个能力

7七个依靠指什么 七个不等式

8八种违章心理进入容器设备八个必须

9检测工作的九个到位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

10工作中的是个最易出事、起重作业十不吊、十条规定 20、20种伤害类别

20种不安全人

正文

零最好的开始零目标零事故、零伤亡、零污染、零损失“ 0123 管理法

0—重大事故为零的管理目标; 1—第一把手为第 一责任; 2—岗位、班组标准化的双标建设;

3—全员教育、全面管理、全线预防 的“三全”对策。一一岗双责

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分别对本行政区域、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综合监督管理的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组织领导和综合监督管理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各自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一个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一法两条例: 《安全生产法》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一通三防: —通风, 防瓦斯 ,防火, 防尘二 两书一表: 作业指导书作业计划书安全检查表

主体两个、两个负责制: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政府行政首长和企业法定代表 人两个负责制,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责任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指要求一切企业、事业单位在进行 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对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环 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 产使用

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三级教育: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班组安全教育

三个百分百:必须做到人员百分百,全员保安全时间百分百,时刻保安全力量百分百,集中精神和精力保安全

三个安全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安全监督体系安全责任体系 三大安全规程:安全操作规程运行安全规程设备检修规程 三违现象: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三大因素:人、机、环境。

三源、重大危险源、伤害源、隐患源。三点: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三非: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

三超指什么:工矿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交通运 输单位超载、超限、超负荷运行

三定指什么:定整改措施、定完成时间、定整改负责人。

三项建设:安全生产监管体制 安全生产法制 执法队伍“三项建设”

三不生产: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消除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三查三找三整顿:查麻痹思想,查事故苗头,查事故隐患;找差距,找原因,找措施;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整顿现场.三宝、“三类整改”: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防护措施。

按 A,B,C 进行排队梳理,汇总分析和登记造册,必须立即解决的列入 A 类,限期解决的列入 B 类,创造条件逐步解决的列入 C 类.。

三同步:原则是指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企业深化改革、技术改造同步策划、同步发展、同步实施

四个一律:即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处罚;对存在非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四不放过:对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 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四个凡是:凡是有人负、责凡是有章可循、凡是有据可查、凡是有人监督 四不两直:不用陪同、不打招呼、不发通知、不听汇报、直奔基层直、查现场 四个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执行到位、监督到位

四个缺失:社会道德缺失,政府责任缺失,企业标准缺失,全民意识缺失 四种理念:安全是管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搞好安全不是一切,搞不好安全没有一切;安全没有节日、借口、捷径,只有接力;安全是齐抓共管、常抓不懈、严格问责的笨功夫。

四个环节:开停车、操作程序;加减量,幅度控制;换口味,原料改变;改心脏,技术改造。;

四个关系:处理好大球经济与小球安全的关系;处理体检隐患与手术治理的关 系;处理好教练员的监管责任与运动员的主体责任的关系;处理好技术硬件与管理软件的关系。

四个结合:与行业国际发展趋势结合起来;与国家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淘汰落后技术结合起来;与打非治违结合起来。

四个代替:政府不能代替企业;外行不能代替内行;承包不能代替管理;会议不能代替落实。

创新四个方程式:班组长等于董事长;班前会等于经理办公会;经济激励等于思想 教育;隐患等于事故。

四道关口:把好安全准入关口;把好法规制度落实关口;把好行政问责追究关 口;把好严格执法关口。

四个明显:事故起数明显下降;伤亡人数明显下降;经济损失明显下降;社会危害程度明显下降。

四大行动指:

1、宣传教育行动;

2、安全创建行动;

3、专 项治理行动;

4、综合执法行动。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1、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2、扑 救初起火灾能力;

3、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4、消防宣传教育 能力。

“四全”“四种意识”:全员、全面、全过程、全方位 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协调意识、创新 意识 四个环节: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应急救援、事故查处

四个一切:安全高于一切、安全重于一切、安全先于一 切、安全影响一切 四口:楼梯口,通风口,预留口,电梯口

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伤害

五级五覆盖:在省、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五级做到“五个覆盖”,即“党政同责”全覆盖,“一岗双责”全覆盖,“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全覆盖,“政府(行政)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委会主任”全覆盖,“安全生产部门定期向本级纪检、组织部门报送安全生产情况”全覆盖。

五个不间断:常年做到打非治违、暗查暗访、通报约谈、警示教育、经验交流 “五个不间断”:一是强化意识不间断

五查:查思想、查隐患、查领导、查纪律、查制度

五大违章动火禁:令动火证没批准,严禁动火不与生产系统隔离,严禁动火不进行清洗,置换合格,严禁动火不把周围易燃物清楚,严禁动火不做动火分析严禁动火

五定原则:指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做到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

五落实五到位:“五落实”即明确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同时担责;企业安委会主任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做到一岗双责;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定期向董事会、业绩考核部门报告,向社会公示;企业内部配齐配强专门的安全生产机构和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人员。“五到位”即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五不接:设备润滑不好不接工具不全不接操作情况交代不清不接记录不全不接卫生不好不接

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规、安全责任、安 全科技、安全投入 “五同时”:是指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 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五项落实”:落实整改的项目、措施、部门和负责人、时间、督察验收负责人

五临边:洞口防护边,建筑物临边,楼梯口边,屋顶边,预留洞口边

五项规定:关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关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关于安全生产 教育,关于安全生产的定期检查,关于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五不施工:任务交待不清,图纸不清楚不施工;质量标准和技术措施规定 不清楚不施工;材料不合要求,基本条件不具备不施工;施工机具不齐全,不完 好不施工;上道工序不交接,质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五项创新:一是安全生产思想观念的创新.二是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机制的创 新.三是安全生产监管手段的创新.四是安全科技创新.五是安全文化的创新.五个转变:一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依法规范,依法监管,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法制秩序二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 变,建立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严格市场准入,管住源头,防止不具备安全生 产条件的单位进入生产领域.三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 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四要推进 安全生产工作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 在各类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 7

标准化 活动,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五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 全面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转变,把职工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六打六治:打击矿山企业无证开采、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行为,整治图纸造假、图实不符问题;打击破坏损害油气管道行为,整治管道周边乱建乱挖乱钻问题;打击危化品非法运输行为,整治无证经营、充装、运输,非法改装、认证,违法挂靠、外包,违规装载等问题;打击无资质施工行为,整治层层转包、违法分包问题;打击客车客船非法营运行为,整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挂靠经营及超速、超员、疲劳驾驶和长途客车夜间违规行驶等问题;打击“三合一”“多合一”场所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整治违规住人、消防设施缺失损坏、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堵塞封闭等问题。

六个坚持:(1)坚持管生产同时管安全(2)坚持目标管理。(3)坚持预防为主。(4)坚持全员管理。(5)坚持过程控制。(6)坚持持续改进。六化: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设施标准化、现场布置条理化、物料摆放定制化作业行为规范化、环境影响最小化

六个严格:严格按规定交班严格、进行巡回检查严格、控制工艺指标严格、执行作业票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安全检查“六防”:1)一防“走马观花” ;2)二防本该当机立断的却“缓期执行” ;3)三防“感情用事” ;4)四防“以吃代罚” ;5)五防“以罚代法”;6)六防“简单粗暴”。

六大体系:企业安全保障、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安全 科技支撑、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应急救援、宣教培训

六个能力: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监察执法和 群防群治、技术装备安全保障、依法依规安全生产、事故救 援和应急处置、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社会公众自救互救。安全员记者

七个依靠:指什么要依靠监管,监察系统执法人员的努力,加强沟通和协调,用足, 用好现有法律规定,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挺直腰杆,理直气壮地加 大执法力度;要依靠企业自觉遵章守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要依靠各个部门, 密切合作,开展联合执法;要依靠地方政府,落实地方政府的监管责任;要依靠 公检法等司法机关,严肃追究事故责任;要依靠纪检监察部门,严厉查处事故背 后的腐败现象;要依靠社会支持和监督,借助社会压力,增加工作动力.七个不等式:一是思想重视了不等于安全保证了、二是机构设置了不等于发挥了作用、三是工作全做了不应等于工作做好了四是技术提高了不等于绝对安全了、五是制度建立了不等于制度落实了六是没发现问题不等于没有问题、七是没有出事故不等于不会出事故。

八种违章心理:

1、违章时的侥幸心理

2、违章时的省能心理

3、违章时的省能心理

4、违章时的无知心理

5、违章时的好奇、冒险心理

6、违章时的麻痹心理

7、违章时的从众心理

8、违章时的逆反心理

进入容器设备八个必须:必须申请并得到批准、必须进行安全隔离、必须进行置换、通风必须按时进行、安全分析必须佩带防毒面具、必须有人监护、必须有抢救后备设施、监护人员必须坚持上岗。

检测工作的九个到:位检修前安全教育要到位检修工作安排人员要到位检修方案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要到位检修过程中安全责任要到位检修过程安全防护要到位安全监督要到位安全交底要到位安全预防方案要到位总结评比要到位

十起重作业十不吊:

(1)信号不明确和违章指挥不吊;(2)超载不吊;

(3)工件或吊物捆绑不牢不吊;(4)吊物上面有人不吊;

(5)安全装置不齐全、不完好,动作不灵敏或失效不吊;(6)工件埋在地下或与地面建筑物设备有钩挂时不吊;(7)光线隐暗视线不清不吊;

(8)有棱角吊物无防护切割隔离保护措施不吊;(9)斜拉歪拽工件不吊;

(10)钢水包过满有洒落危险不吊。十个最容易出事:(1)职责不清、(2)分工不明、(3)任务不明、(4)冒险行事、(5)慌乱之中、(6)工作收尾、(7)工作分心(8)套路工作、(9)精神不振、(10)着急行事

20种伤害类别:(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瓦斯爆炸,(15)火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20种不安全人:(1)违章作业大胆人(2)手忙脚乱急性人(3)初出茅庐年轻人(4)冒失鲁莽勇敢人(5)盲目侥幸麻痹人(6)难事缠身抑郁人(7)固执己见怪癖人(8)变换工种该行人(9)盲目指挥糊涂人(10)投机取巧大能人

篇8:临床流行病实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至2010年7月, 九台市医院收治的全部手足口患者305人, 所有患者均已确诊。其中男184人, 女121人, 年龄0.5~14岁, 平均住院天数5d, 其中4例并发心肌炎死亡。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中历史常规资料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以P<0.05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分析

(1) 地区分布:农村229例 (75%) , 城镇76例 (25%) 。 (2) 时间分布:4月28例 (9.2%) , 5月72例 (23.6%) , 6月88例 (28.9%) , 7月117例 (38.3%) 。

2.2 临床特征分析

2.2.1 基本情况

305例患儿中, 有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的重症患者21例 (6.9%) , 其中男性13例 (61.9%) , 女性8例 (38.1%) 。轻症患者284例 (93.1%) , 男167例 (58.8%) , 女117例 (41.2%) 。发病至就诊时间住院天数1~9d, 总病程1~13d。

2.2.2 临床表现

305例患者在手、足、口、臀、膝盖等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疱疹、皮疹, 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瘢四个特征。患儿多因为口腔溃疡疼痛而流涎拒食。患儿中有典型临床表现的240例 (78.7%) , 21例重症患者中, 并发脑炎10例, 心肌炎4例, 脑膜脑炎3例, 肺水肿3例, 无菌性脑膜炎1例。患儿中有203例体温高于正常, 其中低热 (37.3~38.0℃) 98例, 中热 (38.1~39.0℃) 86例, 高热 (39.1~41.0℃) 19例, 平均体温为38.2℃。轻度患者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 一些患儿仅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或皮疹, 多在一周内痊愈, 愈后恢复良好。轻、重症患者发热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 (表略) 。重度患者主要有3种表现: (1)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困难、短促, 戒律改变, 咳嗽, 口唇发紫, 痰液为粉红色或血样泡沫性, 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啰音; (2) 神经系统表现:嗜睡、易惊、呕吐、精神差、头痛甚至昏迷。肌肉痉挛, 眼球震颤、运动障碍,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 循环系统表现:四肢发凉, 面色发灰, 出冷汗, 心律不齐, 脉搏减弱甚至消失。

2.2.3 X线检查

305例患儿中有258例进行X线检查, 其中45例 (17.4%) 正常, 肺纹理增多198例 (76.7%) , 合并支气管炎8例 (3.2%) , 肺部感染7例 (2.7%) 。

2.2.4 生化指标检查

3 0 5例患者入院后检查, W B C:

7例 (2.3%) 降低, 7 6例 (24.9%) 升高;中性粒细胞比率:6例 (1.9%) 升高, 221例 (72.5%) 降低;淋巴细胞比率:159例 (52.1%) 升高, 31例 (10.2%) 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248例 (81.3%) 升高。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 患儿多突然发病, 没有明显的先兆。主要侵犯手、足、口、臀, 潜伏期为3~7d。口腔黏膜疱疹较早出现, 最初为水疱或粟米样丘疹, 位于舌及两颊部或唇齿侧, 周围有红晕。手、足等部位出现平或凸起的疱疹或斑丘疹, 斑丘疹在5d左右红色变暗至消失;疱疹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扁平凸起, 疱内含有混浊液体, 大小似黄豆粒, 无痛痒感, 痊愈后不留瘢痕。皮疹和水疱一般在1周后消退, 但如果消退前疱疹破溃, 极容易传染他人。病毒传播途径有很多, 主要通过疱疹液、患儿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手绢、毛巾、玩具、牙杯、奶瓶、床上用品、餐具等感染。它不是一种新传染病, 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 1957年首发, 世界各地每年均有病例出现。我国自1981年初次出现该病后每年均有儿童患病[3,4]。

预防手足口病, 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 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外出归来, 饭前便后要用洗手液彻底清洁手部, 室内保持通风, 勤晾晒被褥, 不吃生冷食物, 不喝生水。在手足口病高发期, 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合。还有一点是家长们很少注意的, 那就是儿童感染的病毒, 多数是由家长从外界接触并且携带回家的。这就要求家长也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牢记“讲卫生、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晒衣被、勤通风”的防治办法[5,6,7]。

在正确的预防措施控制下, 如果孩子还是感染了手足口病病毒, 家长也不必惊慌, 应及时就医, 还要让患儿保持休息, 摄取足够营养, 远离剧烈运动, 还要通过补锌来增强自身免疫力。对患儿使用过的奶嘴、奶瓶、毛巾、餐具等生活用品要用50℃以上的热水浸泡半小时或煮沸3min;对患儿的玩具、衣物、桌椅等使用漂白粉或84消毒液每天清洗。孩子的唾液、痰液、粪便、擦拭用纸应用消毒剂搅拌消毒后丢入厕所。另外, 对治愈出院的儿童也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出院3周的儿童仍为带菌者, 具有传染性, 应在家继续隔离3周, 以免传染他人或感染上其他类型的病毒。总之, 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 不可怕。我们要积极防控,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对手足口病做出积极的防治, 让病毒无机可乘。

参考文献

[1]张玉新.手足口病神经系统重症静脉滴注硫酸镁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 2011, 38 (14) :79.

[2]姚书克, 王宇星.检验指标在诊断手足口病重症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 2011, 38 (8) :62.

[3]刘石, 王虹, 王秀英, 等.肌酸激酶质量在小儿心肌损害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1, 23 (6) :363.

[4]樊丹燕, 王晔恺, 周吉航, 等.手足口病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1, 18 (3) :277.

[5]于秋燕, 许华茹, 吕晔, 等.济南市2005—200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9, 10 (3) :170.

[6]程飞, 卢景彤, 陈梅.小儿重症手足口病28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 2011, 27 (5) :547.

篇9:临床流行病实例分析

【关键词】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98-02

目前在临床上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依据主要来源于临床微生物检验,检验能够对感染性疾病展开合理治疗产生指导作用。对病原微生物检测进行有效加强,使阳性检出率得以提高为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首要任务[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流行病学分布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在2009年-2011年间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展开回顾性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搜集我院在2009年9月-2010年9月间与2010年10月-2011年10月间临床标本9880份。

1.2 标本分类

在这9880份标本中包括有呼吸道标本5126份,血液、胸腹水以及脑脊液标本1889份,大便标本511份,其他非呼吸道标本2354份。

1.3 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搜集到的标本均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所有操作流程均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并展开质量控制。

1.4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发现,对于呼吸道标本的阳性率而言,2009-2010年间较2010-2011 年间高,且差异具有统計学意义(P<0.05);对于血培养标本而言其阳性率表现为2010-2011 年间高于2009-2010年间,且(P<0.05);其他非呼吸道标本的阳性率在2009-2010年间高于2010-2011 年间,且(P<0.05);大便标本的阳性率在这两年间差异不显著;全部标本的阳性率呈现出2009-2010年间高于2010-2011 年间的状态,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也开始向微机化、自动化、微量化以及分子生物学方向发展, 并且逐渐成为对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以及治疗进行有效指导的主要依据,尤其在最近几年传染性疾病检测工作中产生巨大作用。然而微生物检验至今还没有达到令人十分理想的效果,在众多影像因素中临床标本检验阳性率相对较低为主要原因[2]。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2009年-2010年间临床标本生物检验阳性率与2010-2011年间进行比较,发现,两个时间短的阳性率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包括有以下几点:① 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曾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致使实验结果同临床诊断间的符合率低的主要因素为分析前原因,而对于分析前原因则主要包括患者准备、检验申请、标本采集以及标本运输等,该操作流程相对比较复杂,存在诸多潜在因素,很容易发生问题。在展开分析前,应由医疗机构统一组织实施质量保证。由于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不是十分了解标本采集的要求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或则是没有严格按照标本采集要求去执行,从而会使标本不合格的发生率得以增加,导致病原微生物检测率相对较低或者是根本没有检测到致病微生物,不但无法对病原信息予以提供, 反到会对临床医生产生误导[3]。② 微生物标本的保存以及运送不规范。在对微生物标本进行保存与运送的过程中,应对维持病原微生物的活力、对非致病微生物污染以及过度繁殖进行防止等原则予以注意。检测目的不同的微生物标本, 其保存以及运送方法应存在一定的差异。譬如说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应采取较为特殊的运送措施, 不但要对接触空气进行避免,而且应即刻送检,不然兼性厌氧菌过度生长会使检测阳性率得以有效降低[4]。③ 检验人员经验不足。临床微生物检验一般以形态学以及生理学的生化反应为依据,这就对操作人员要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提出了要求。从事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应具备手工操作、定性试验以及主观判断等诸多能力。这时对于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以及个人经验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对检验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予以注重, 对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合理建立[5]。

参考文献:

[1] 申子瑜,李少男,王治国.我国政府对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的管理行为[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29(21):126-128.

[2] 王雪文,顾克菊,陶建敏.微生物标本采集中的存在问题及干预对策[J].上海护理,2009,29(11):347-348.

[3] 李梸佳,董开秀,许辛伯.临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27):756-757.

[4] 别明江,余倩,王婷立,等.二级医院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778-3779.

上一篇:文言文《童趣》译文及赏析下一篇:李强感恩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