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使用培训制度

2024-08-26

仪器设备使用培训制度(通用10篇)

篇1:仪器设备使用培训制度

医疗设备使用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

(1)新引进医疗设备特别是贵重精密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操作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学习、熟悉操作后在医疗设备培训登记表上签字后才能正式上岗操作使用仪器设备。

(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培训学习途径:到生产厂家培训学习;到已有同类设备的兄弟单位学习;向验收维修人员学习;仔细阅读说明书自学等。

(3)医疗设备操作使用人员在熟悉操作后,必须及时制定出操作规程和安全维护保养制度,每台设备均应配有设备维护记录本,并按要求记录。

(4)贵重医疗设备要求专人管理、专人操作。因工作需要必须移交他人操作时,应该由原操作人员负责教会使用并移交操作规程和安全维护保养注意事项,否则后果由原操作人员负责。

(5)使用科室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定期检查仪器设备使用人执行操作规程情况,定期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继续操作仪器设备。(6)未经培训擅自操作仪器设备或有章不循造成仪器设备故障或医疗事故者,责任自负,并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篇2:仪器设备使用培训制度

1.1 为了规范和加强医学装备管理,保障医学装备的合理安全使用,特制定本制度。2 范围

2.1 本制度规定了医学装备使用人员培训和考核办法。2.2 本制度适用于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3 内容

3.1 现场应用培训考核

3.1.1 现场应用培训内容包括:设备正常开关机,日常使用、维护、保养和注意事项,避免操作失误,培训完成后进行考核。3.1.2 考核方式

a.负责培训的工程师根据培训内容进行理论考核。b.实际上机操作考核。

3.1.3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考核不通过需进行再培训再考核,直到合格为止。

3.1.4 新安装设备和可能造成人体损害高风险装备,必须进行使用人员培训并考核。

3.1.5 考核完成填写相关考核记录表。3.2 专业部门组织的培训考核

3.2.1 大型医学装备和特种医学装备使用人员,必须通过专门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3.2.2 设备科负责操作人员上岗证的查验,将上岗证复印件归档保存,并定时查验是否在管理规定的有效期内,及时提醒相关人员做好换证的培训和考核。

附加说明

篇3:浅析医疗设备使用培训的持续性

1医疗设备使用培训现状

新安装的医疗设备, 商家都对使用该医疗设备的医护人员进行了操作培训。但这种培训只能让医护人员对该医疗设备进行相关的简单操作, 并不能将新装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中应该注意事项完全了解, 使用以后发现的问题不及时地得到厂家技术部门的指导, 被发现问题持续重复发生, 导致这些医疗设备在使用中频繁地出现相似的人为故障, 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2医疗设备使用培训需持续进行

以我院新生儿科的呼吸机为例, 森蒂斯3100A高频呼吸机在最初使用的一段时间里, 每使用过一次后, 就会出现无法起振的现象。其中有因清洁消毒后管道漏气引起的故障, 但更多地是压力调节旋钮被放置到较低的压力范围内, 不能满足高频呼吸机的工作压力所致。虽然设备技术部门可以解决当时的设备故障, 但并没有办法彻底解决这个因使用造成的问题。通过联系厂家的技术部门, 获得他们的技术支持培训。经过多次加强培训后, 医护人员懂得高频呼吸机的原理, 因使用不当造成的问题明显减少。还有servo-i呼吸机也是如此, 因为最初安装时只进行了简单地操作培训, 导致呼吸机工作过程中机内经常积水, 损坏呼吸机机内原件, 并且有多个呼出盒还因消毒方法错误出现损坏。经过厂家技术人员的持续性培训后, 因使用不当发生故障的现象几乎杜绝, 故障率明显降低。

篇4:车间设备使用油品监测

关键词:油品≤污染度;油液监测

油品的污染主要包括颗粒、水分、空气、热和微生物污染等,其中对油液使用性能影响最大的就是颗粒和水分污染,其次为空气、热污染。油品及其中的污染物蕴含着大量的表征液压设备内部磨损状态的信息。运用先进的监测诊断技术,对在用油品的污染情况实施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可以及时掌握液压系统的技术状态,判断过度磨损是否有可能发生,采取措施消除各种故障源,将对液压系统的科学使用管理和合理维护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油品污染的原因与危害

1.1油品污染的原因

油品的污染主要由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部分造成。外部原因是指固体杂质、水分、其他油类或空气等进入油品。内部原因是指除了原有的新油液带来的污染外,在使用过程中运动的零件磨损和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变化。由于杂质侵入油品系统的方式不同,油品的污染可分为潜在污染、侵入污染以及再生污染3种类型,现分述如下。

(1)潜在污染:铸造型砂、切屑、磨料、焊渣、锈片、涂料细片、橡胶碎块及灰尘等有害物质在液压系统开始工作之前,就已潜伏在系统中。同样,在外购件中也会存在上述污染物。

(2)侵入污染:在液压系统工作过程中,外来污染物(如灰尘、潮气、异种油等)可经油箱通气孔和加油口侵入系统造成污染。通过往复运动的活塞杆注入系统中的油液、油箱中流动的空气、溅落或凝结的水滴、流回油箱中的漏油等使污染物侵入系统中。

(3)再生污染:指油品在设备系统工作中生成的污染物。如零件残锈、剥落的漆片、运动件和密封材料的磨损颗粒、过滤材料脱落的颗粒或纤维等。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生成物使金属腐蚀产生颗粒锈片等污染物。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由于水分、空气、铜、铁等介质作用而生成氧化物、树脂油垢等污染物。

1.2油品污染的危害

油品的污染物类型大致可分为固体颗粒、空气、水、化学污染物等。其中,以固体颗粒污染造成的危害最大。固体颗粒与液压元件表面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磨损与表面疲劳可加速元件的磨损,使内泄漏增加,从而降低了液压泵、马达及阀等元件的工作可靠性以及系统的效率,更为严重的是可能造成液压泵或阀的卡死、节流口或过滤器的堵塞,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空气、水、化学污染物等的存在,也会使油品变质,进而加速液压元件的损坏。

2.油品污染度标准

油品的污染程度及能否使用,必须有一个标准和检验方法,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有ISO 4406 1999《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法》的标准,国家标准也发布了GB/T14039 2002

《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

油品的污染用污染度等级来表示,它是指单位体积工作介质中固体颗粒污染物的含量,即工作介质中所含固体颗粒的浓度。为了定量描述和评价工作介质的污染程度,IS04406规定的污染度等级,根据颗粒浓度的大小共分为26个等级,颗粒浓度愈大等级代码数愈大。ISO4406规定工作介质的污染度,用两组等级代码及中间一条斜线组成,前面一组代码代表l ml工作介质中尺寸不小于5“m的颗粒数等级,后面一组代码代表1 ml工作介质中尺寸不小于15“m的颗粒数等级。例如:污染度等级代码为18/15的油品,它表示该油品每毫升内不小于5“m的颗粒数在1300-2500之间,不小于15μm的颗粒数在160-320之间。

3.油品污染度监测与分析

3.1监测系统

本文介绍采用一种由HYDCFCU 2100硬件、COCOS Light V2.50软件、

进出油管和相关连接组成的监测系统对油品的污染度进行检测。该监测系统的硬件部分HYDC FCU 2100可自动存储采集数据,而且内置打印机。该系统内装有颗粒传感器,可以实现颗粒自动记数。监测系统的软件部分为COCOS Light V2.50,提供了油品污染度的ISO标准等级表。系统可计算及显示每imL或每100mL不同尺寸间的颗粒数。

3.2监测结果分析

先将监测系统与某设备液压系统连接,启动设备在其工作状态稳定后,开始进行采集数据;每次测试时间约10rain,监测系统每分钟对设备油品进行一次污染度计算。用ISO44006等级标准表示。据分析,设备工作系统污染度均处于ISO标准17/13和15/9之间,污染度一直维持在比较低的状态,设备工作系统状态良好。

4.监测方法对比

污染度监测对于更换油品、提前检验系统工作状态比较方便。传统的对油品的污染度判断及更换方法,通常有两种:(1)经验判断更换法是将欲评定的油品与新油对比,观察两种油品的颜色差异,有无浑浊现象及灰尘与沉积物等。如果浑浊度较高,应该考虑过滤或换油。(2)定期更换法是根据油品的工作时间、使用环境、使用温度、负载大小等情况以及使用经验,定期更换油品。经验判断更换法是靠观察和使用經验来完成对油品污染度的评定的,它无法准确把握油品的污染情况,故可靠性较差;定期换油法受换油期影响很大,经济性较差。如果换油过晚,可能导致设备系统故障,进而造成重大损失;如果换油过早,本来可以继续使用的油品作为废油处理,可造成油料的严重浪费。后来为车间工作人员方便掌握油品颗粒大约污染度,出现了一种便携式污染度测定仪,它只是便于车间工作人员粗略的掌握其污染度,有些企业考虑到经济情况从而让它走进了实验室,这种分析方法在实验室由于不同分析人员在视野里所选择的均匀区域不同,分析结果也会不同,这种人为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分析结果只能做参考,也会给同一样品的内检和外检带来出入,引起争议。

应用油品污染度监测系统进行监测,使更换油品、提前检验系统工作状态更为科学、方便;与传统的定期更换、经验判断更换、便携式测定仪等方法相比较,其可靠性和经济性均有较大提高。

5.结论

篇5: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一、经调试、修理后的仪器设备必须重新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科室领到设备后,除指定专人负责外,还需制定操作规程,建立使用登记、维修保养和交接手续制度。

三、建立仪器设备清查核对卡。由设备会计会同使用设备科室共同进行,盘点核对时发现遗失者,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办理报失报停手续,待批准后,调整帐卡,保证帐物相符。

四、建立维修保养卡。使用设备的科室要重视设备的保养,仪器维修人员应每月到科室巡回检修并作检修记录,预防故障发生,医疗抢救设备应随叫随修。

五、检测仪器的技术性能降低或功能丧失、损坏时,应办理降级使用或报废手续。

六、使用设备科室的财产相互移交时,要事先通知设备科办理移交手续,由转出单位(科室)、专入单位(科室)、设备科、财务科签字,并报院领导批准后生效,作为财产凭证在“财产分户帐”上增减数量。

七、任何科室不得擅自将所用设备借给外单位,或私自挪用。如因协作需要外借者,须向设备科提出书面申请,上报主管院领导批准。设备科应做好外借设备的登记管理,根据协议如期收回。外借设务回收时,应对设备的外观和性能进行查验。

八、设备科建立保管仪器设备档案,包括的内容有:

1、仪器设备购置合同、验收记录、贵重仪器设备的验收报告;

2、仪器设备检定或自检周期表、仪器设备检定证书登记表;

3、使用记录、仪器设备进出库记录;

4、仪器设备履历书(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准确度等级或不 确定度);

篇6:仪器设备使用培训制度

一、心电监护仪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监护仪放于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识别主要报警信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监护仪表面每日由主班以250-500毫克/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监护仪屏幕用无水酒精擦拭,电缆、传感器和仪器的所有附件每次使用后需要250-500毫克/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固定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3)设备科定期维修。

7、做好仪器运行和维修记录,使用中若心电监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必要时用手动血压计测量血压,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8、定期更换电极片及其粘贴位置,定期检查指端挤压情况,每4小时将指端SaO2传感器更换到对侧。

二、除颤仪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除颤仪放于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3)、使用后将电极板充分清洁,及时充电备用。

4、定期消毒:除颤仪表面每日由固定班次以250-500毫克/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固定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3)设备科定期维修。

7、做好仪器运行和维修记录,使用中若除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三、电动吸引器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中心吸痰装置定位放置,电动吸引器放于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中心吸痰装置使用一次性装置,吸引表和电动吸引器表面每日以250-500毫克/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固定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3)、设备科定期维修。

7、使用中若中心吸痰装置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电动吸引器或改用注射器抽吸吸痰法,不得中断病人抢救,并立即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四、心电图机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心电图机放于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心电图机表面每日由固定班次以250-500毫克/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固定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3)、设备科定期维修。

7、使用中若心电图机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检查故障出现原因,并同时通知设备科检修及通知心电图室完成心电图记录,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标记明显,不得出现在病房内。

五、简易呼吸器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简易呼吸气囊放于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呼吸囊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备用(由固定班次以250-500毫克/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用流动水反复冲洗晾干);储氧带只需以500-10 00毫克/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流动水冲净,各部件均干燥后保存于清洁盒内。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固定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3)、设备科定期维修。

7、使用中若呼吸囊出现故障、漏气等应立即更换呼吸囊,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标记明显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的抢救仪器不得出现在抢救车内。

六、输液泵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输液泵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输液泵表面每次使用后由固定班次以250-500毫克/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固定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3)、设备科定期维修。

7、使用中若输液泵出现报警等故障,应立即检查报警原因,必要时更换输液泵同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

七、注射泵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注射泵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注射泵表面每次使用后由固定班次以250-500毫克/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固定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3)、设备科定期维修。

7、使用中若注射泵出现报警等故障,应立即检查报警原因,必要时更换注射泵同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八、呼吸机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呼吸机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呼吸机表面每次使用后由固定班次以250-500毫克/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管道及湿化罐送供应室消毒或使用一次性管道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固定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3)、设备科定期维修。

7、使用中若呼吸机出现报警等故障,应立即检查报警原因,必要时更换呼吸机同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8、使用过程中的维护

(1)、经常添加湿化罐内蒸馏水,使之保持在所需刻度处,加温湿化装置保持开通。不可在湿化器内加水过多,以防病人气路容积突然变小,导致气道压力过高。

(2)、积水瓶要处于朝下方向,随时倾倒积水瓶内的水,避免水返流入机器或患者气道内,并防止管道内积水干扰呼吸波形、灵敏度的触发、阻力增加,以及可能造成的病原微生物滋生等。

(3)、查看积水瓶是否接紧,管道是否漏气,有无打折;向湿化罐内加蒸馏水后,特别要注意旋紧湿化罐,以免发生潮气量达不到设定值现象。

(4)、查看空气进气端或空气压缩机出气端的气水分离器有无积水,机器的散热通风口有无堵塞现象;如果使用单压缩机供气的压缩机,通风口过滤网和进气过滤海绵应每日清洗。(5)、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仪器和病人的距离,将能自锁的轮子锁住,防止机器移动。

(6)、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应每周更换呼吸机回路或呼吸机,使用人工鼻的患者一般每24小时更换一次。

9、使用后的保养和维修

(1)、呼吸机一次使用时间无论长短都要清洗、消毒和保养。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选择消毒方法,对于贵重易损件如呼出流量传感器必须按使用说明书介绍的方法进行消毒;还应定期更换易损件、调试或校正有关参数,特殊情况下,需随时检查机器的工作状况,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保证临床使用。

(2)、备用呼吸机应放置在干燥通风处,呼吸机连接管口用无菌纱布包好后套一次性手套防尘;贴标识注明消毒时间,有效时间为一周。(3)、定期进行性能检查。定期校正各种度量表、传感器、报警装置等,以确保呼吸机处于良好状态,严禁违章开机或带故障工作。(4)、设有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登记本,对呼吸机每日使用情况进行记录,主要记录工作时间、设备工作状况以及各种维修、更换配件耗品信息,校正也要及时记录备案,以便以后核查,同时为维修提供便利。

(5)、科室备用各种呼吸机的使用说明书,要求全体人员熟练掌握仪器常规操作规程,除了对仪器功能参数了如指掌,还要重点了解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的应急处理,确保仪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九,自动洗胃机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洗胃机放在易取放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洗胃机表面每日由固定班次以250-500毫克/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管道及湿化罐送供应室消毒或使用一次性管道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固定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3)、设备科定期维修。

篇7:日常特种设备使用知识培训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为了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的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内容包括采取各种安全技术和技术措施,经常开展群众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活动等。

日常特种设备使用知识

一、焊割动火安全要求

1、动火作业前安全准备

1.检查焊割设备是否完整好用,预防焊割设备自身发生事故

2.做好焊割现场的安全检查,清除各种可燃物;如果可燃物不能清除,在可燃物附近进行焊割时,必须要有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3.查清焊割件内部的结构情况,清除焊割件内部易燃易爆等可燃物

4.查清焊割件连接部位的情况,预热传导、热扩散引起火灾

5.配备必要的灭火器和设备

6.焊割作业人员自身防护,穿着不易燃工作服

2、动火作业中采取的方法

1.拆迁。在易燃易爆场所和禁火区域内,可把焊割件拆下,迁移到安全地带焊割

2.隔离。对无法拆卸的焊割件,把焊割部位或设备与其他易燃易爆物质进行严密隔离

3.置换。对可燃气体的容器、管道焊割时,可以将惰性气体、水蒸汽或水注入焊割容器、管道内,把残留的可燃气体置换出来。

4.清洗。对储存过易燃液体的设备和管道进行焊割前,先用水、蒸汽或酸液、碱液把残留的燃液体清洗掉

5.移取危险物。把作业现场的危险物品移开

6.敞开设备。被焊割的设备,作业前必须泄压,开启全部人孔、阀门等

7.加强通风。在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的室内作业时。先进行通风,将上述气体排出室外

8.提高湿度,进行冷却。作业点附近的可燃物无法搬移时,可采用喷水的办法,将可燃物浇湿,进行冷却,增加其耐火能力

3、焊割后做好安全检查

1.焊割后及时彻底清理作业现场,消除遗留火种

2.关闭电源、气源,收好焊割工具设备

3.检查焊割人员工作服有无烧灼痕迹和残留焊渣,防止阴燃

4.加强焊割作业现场的事后巡查

4、动火作业常见事故原因

1.焊接、切割作业中,炽热的金属火星四处飞溅是引起火灾和爆炸的主要原因

2.焊接、切割时的高温通过金属物件热传导,而引起火灾

3.焊接件的内部结构、性质未了解清楚进行盲目焊接,往往也回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4.在焊割金属容器时,由于对残留的可燃气体或液体未彻底清除,盲目焊割而发生爆炸事故

5.对临时进行焊割作业的现场,没有进行认真检查或没有彻底清除可燃物而引起火灾事故

6.在有易燃液体或可燃气体泄露的场所附近进行焊割作业,而引起爆炸事故

7.在有蔗渣、木柴、煤等可燃物等地点进行焊割时而造成火灾

8.焊割工作结束后,遗留火种引燃原有或后置可燃物而引起火灾

9.电焊导线自身短路或回路打火引燃其他可燃物或易燃液体

10.气焊、气割自用氧—乙炔、煤气等遇明火发生火灾和爆炸

二、其他焊割规定、要求

1、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的安全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溶解乙炔气瓶(以下简称乙炔瓶)与氧气瓶广泛地应用于焊接和切割中,又经常同时使用,氧气为助燃气体,乙炔为易燃气体,氧气与乙炔又分别盛装在移动式压力容器中,在使用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1.乙炔瓶与氧气瓶设置在同一个地点,必须有一个安全距离;施工作业时氧气瓶、乙炔瓶要与动火点保持10米的距离,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应保持5米以上;

2.氧气瓶不得与油脂接触,乙炔瓶水平滚动后,未竖直静放后不得投入使用;因为是溶解乙炔,气瓶里有丙酮,如果倾斜角度在30度以下的话,在阀门打开(使用过程)的时候,有可能导致丙酮流出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乙炔瓶表面温度在40℃以上,夏天露天作业必须遮盖避阴;

4.乙炔瓶与氧气瓶要分开存放,稳固、可靠;不可存放在可移动的工作车上。

2、电焊机的安全要求

电焊机一次线(搭铁线)长度应小于5m,二次线(焊把线)长度应小于30m。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罩。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作为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绝缘良好。

3、高空焊接作业应遵守哪些规定?

(1)所用梯子必须严格检查,上下梯子应有人扶持,或加防滑脚垫;(2)佩带好安全带,并拴在牢固的物体上;(3)在高空的垂直下方10米内不准存放易燃、易爆物;(4)不准将电焊电线围在身上或搭在肩上,应拴在可靠的建筑物上;(5)在高空接近电源线工作时,必须经有关部门及安监部门同意后,并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准工作。

4、什么叫“回火”?它有什么危害性?

气焊回火是由于焊嘴过分接近熔融金属、焊嘴过热或被堵塞,混合气体难以流出等原因,使乙炔氧气混合气体的供给速度小于燃烧速度,火焰从焊枪向输送乙炔气的胶管回窜倒燃的现象。回火时气焊、气割作业中容易发生的一种事故,轻者在焊炬内发生啪啪的爆炸声,重者能将焊炬烧化,甚至导致乙炔发生器爆炸。

5、乙炔管爆炸燃烧怎么办?

发现乙炔管爆炸燃烧时,应马上关闭乙炔瓶总阀门,断绝乙炔供

给。

6、起重机常见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起重机常见事故发生的原因有:(1)脱钩;(2)钢丝绳折断;(3)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失灵;(4)物体脱落;(5)吊车倾翻;(6)触电;

(7)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8)吊物上面站人坠落;(9)起吊埋在地下物体时引起的伤害;(10)工作紧固不牢而散落;(11)起重设备带病运行;(12)设计和制造上的缺陷等等。

7、起重机在工作中遇到断电应怎么办?

起重机在工作中遇到突然断电的情况,司机应将所有的控制手柄扳回零位。

8、起重机司机一个掌握哪些安全知识?

起重机司机应熟知:(1)所操纵起重机各机构的构造和技术性能;

篇8:仪器设备使用培训制度

关键词:仪器设备,完好率,使用率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是培养人才、出产科技成果的重要物质基础, 也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复杂工作, 不仅需要一批专业配套、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 同时还需要完善的实验设备管理制度, 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等高校职能。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仪器设备, 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 让仪器设备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是实验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笔者根据我院实验室仪器管理和使用的具体实践, 谈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优化管理制度保障仪器完好率

制度建设是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障,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齐全及设置的合理, 才能做到权、责明确到人, 才能保障仪器完好率, 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其使用效益。笔者认为要重视以下几个制度的建设。

1.建设科学的仪器采购论证制度。在购置仪器设备前, 高校应组织专家及实验室技术人员坚持科学、经济、合理原则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先对实验室现有仪器及其所能开展的实验项目进行分析, 确定在教学和科研发展中还需要新添哪些仪器, 对所购仪器设备详细了解并核对所购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规格、型号、性能指标、配置清单、售后维修及安装运行环境, 对不太合理、配置有出入的申购或者需要说明环境条件的申购及时提出建议, 将由贵重仪器安装环境、配套等导致的使用问题潜在风险降到最低。这样, 不但可以保证所购设备的最优性, 还可以防止重复购置, 使所购置的设备达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科研和教学上适用。

2.完善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需要严格制定操作规程, 建立使用登记制度, 指定实验技术人员负责试样测试工作, 其他人员必须经过考察合格后才能独立使用。将各大型仪器分配专门的技术人员管理, 并对专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要求技术人员熟练操作仪器并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 并在仪器使用后做好仪器设备使用状态的记录。仪器对外使用过程中实行专人操作使用和培训使用两种形式, 非仪器操作人员和未经培训人员不得操作仪器。特别贵重及操作复杂的仪器设备由专人操作使用, 一般大型仪器需经过培训取得仪器管理员认可后方可使用[2]。

3.建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制度。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制度, 用于大型仪器设备的零配件购置、维修、功能开发、升级改造及人员培训, 保证大型仪器设备能正常运行, 这些大型仪器设备的完好率才能实现。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方面促进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及功能开发, 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维护, 解决了使用上的后顾之忧。

4.制定合理有偿服务制度。对于大型仪器维修经费不足是影响高校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的因素, 由于经费不足而导致设备停机瘫痪或带病运行的现象较为普遍。学校除了应真正落实设备运行与维修经费外, 还应积极提高实验室开放度, 充分利用大精贵仪器设备所具有的为多学科服务的综台优势提供合理有偿服务。对于所得服务费主要用于大型仪器的日常维护、维修, 此外对仪器管理员给予一定奖励, 激励其对仪器的使用功能和维护办法进行进一步开发, 最大限度增大设备的使用完善率[3]。

二、加强服务意识提高仪器使用率

多好的仪器设备都需要人来操作控制, 如果没有很强的服务意识, 很难提高仪器使用率。用加强服务意识来提高仪器使用率, 笔者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以增多实验课设置提高仪器使用率。要尽可能的增加学生接触贵重仪器设备的机会, 不要像护宝贝似的, 不敢让学生接触。要积极利用仪器设备开展科学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科研水平, 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2.以教学科研结合提高型仪器设备使用率。正确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教学和科研不能脱节, 避免了人力、物力和实验仪器设备等使用上的浪费和混乱, 注意把科研工作与选修课、指导学生科研论文的实验尽可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或者增开一些与科研课题相关的专题选修课, 不仅提高了大精贵设备的使用率, 而且培养了学生和科研能力。有不少科研课题与大型仪器使用非常紧密, 注意及时将科研中取得的成果反映到课堂教学中去, 其内容稍加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实验教学内容, 使学生既学习了新知识又接受了新实验技术的训练。这样不仅提高了大型精贵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也创新了实验教学课, 使教学跟上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

3.建立资源共享体系, 提高仪器的使用率。

建立资源共享体系不是单独实验室和个别人所能决定的, 需要学校或更大层面力量才能解决, 大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4]。

校级与院级的联合:提高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应该打破部门界限, 打破过去传统的部门占有仪器设备的观念, 对校内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重新进行优化组合, 建立校级和院级两级实验平台, 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服务体系, 使相近或相临专业的仪器设备实现共同使用, 实现全校各实验室充分享用共有的资源, 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 使全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真正地流动起来。因此, 大型仪器设备校院两级的联合服务体系的建设, 必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5]。

高校之间的横向联合:对于整个学校来说, 有些大型仪器设备的适用范围极窄, 只在个别学科的个别研究项目上才使用, 购置后使用效率肯定不高;同时高校的经费相对来说仍然比较紧张, 不可能购置所需的一切设备。在这种情况下, 为各高校间的横向联合提供了机会。

高校与地方企业的纵向联合:大型企业一般具有较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经济基础, 可在大型专业仪器设备采购方面投资, 建立以高校管理为主, 地方单位共建、共享的模式。通过共建联合, 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实现专家和教师与企业互动, 实现高校同地方单位的专业设备和人才的共建、共享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 使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能紧贴社会实际, 发挥高校科研和技术优势, 实现以产养学, 以研促学。

总之,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化, 需要组建精通业务、肯干踏实、运转高效的一支科研师资队伍, 把保持仪器最佳的使用状态和寻找最佳使用途径有机结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仪器设备的服务作用。因此, 实验室管理要规范化、现代化与科学化, 工作中要勇于探索创新, 探索出适合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体制十分必要和迫切。此外, 高校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提高, 才能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 这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进行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贾功利.对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 (8) :160-162.

[2]林卉, 胡召玲, 赵长胜, 等.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7 (3) :152-155.

[3]张红艳, 汪汉荣.基于贵重仪器良性运转模型模式的实践和探索[J].实验室科学, 2008, (2) :179-181.

[4]杨玉强, 李维卫, 梁建光, 等.综合型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 (3) :162-164.

篇9:锅炉设备使用风险分析

关键词:烟草行业;锅炉设备;使用风险

中图分类号:X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069-02

烟草是一种茄科类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目前,世界上的烟草类型大概有六十余种,然而,真正可以用于烟卷和烟丝生产与制造方面的烟草种类少之又少。就目前而言,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烟草是红花烟草,还有小部分国家或地区使用的是黄花烟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飞速发展,各方面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设备也在不断地提高,与之不断提升的还有人们在精神方面以及日常生活方面的需求。烟草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交易中占有较高的地位,由于烟草的销售数量较高,因此,与烟草的生产制造相关的行业中,针对生产烟草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的升高。在烟草的生产制作过程中,锅炉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功能设备设施,基于此,对烟草行业生产制造过程中锅炉设备的使用风险进行分析,对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锅炉的工作效率从而带动烟草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锅炉的介绍

锅炉是一种内部进行能量方面转换的压力型设备设施,一般向锅炉内部注入的能量就有燃料进行燃烧或者其他方面导致产生的化学能、内部的电能以及高温度的热能等多种能量形式,在通入锅炉中进行了多方面的转换,从锅炉中输出的是存在一定热量程度的热能蒸汽、超高温度的水或者是相关的有机物热能量载体。锅炉从表层意义上来看是可以拆分成锅和炉两个部分,锅内部主要盛放水等相关的液体,而炉的内部放置的一般是可燃烧的燃料,锅炉当中产生出来的热水或者水蒸气都可以直接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业生产方面的需求中提供充足的热量能源,还可以将其热量能源转化成为其他方式的能量,例如可以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等。

2 锅炉设备在烟草行业使用中的风险分析

锅炉设备是烟草行业生产制造过程当中所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之一,是维持烟草正常生产制造流程的关键,现对锅炉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作出如下分析:

(1)烘炉时出现的风险:锅炉在安装完毕后、运行前,都要进行烘炉程序,目的是要把炉膛内耐火材料中的水分烘出干透,所以在烘炉时从炉体内向外冒热气、滴水都属正常现象。然而炉体向外流水、炉门烧裂或烧变形、炉膛内耐火材料产生裂纹或脱落等问题时烘炉时常见风险,大多是由于烘炉不当或管道堵塞等引起的。

(2)锅炉管道风险:锅炉管道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锅炉爆管及锅炉前管板漏水,多是由于锅炉用水的水质有问题而造成系统管道有污物引起的。

(3)锅炉引风机故障:锅炉在使用时引风机可能出现的风险有刚运行时引风机跳闸、引风机振动、引风机及烟囱带水以及引风机无风。引风机发生跳闸是因炉内的湿度太大,增加了引风机的运行负荷所造成的,当炉体烘干后该现象自然消失。而引风机的振动则是由于引风叶轮粘泥出现不平衡而造成的。引风机及烟囱带水以及引风机无风现象是由于引风量过大、除尘器堵塞、烟道堵塞或是引风叶轮磨损等原因引起的。

(4)蒸汽锅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补水问题:蒸汽锅炉是烟草行业常用锅炉类型,然而在蒸汽锅炉的使用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补不上水的情况,其主要是由于补水泵工作不正常或是进水分配器堵塞等原因引起的。另外,锅炉的补水异常还有可能是由于水位计灯不亮造成的,灯管或变压器损坏均有可能使水位计灯出现问题。通常,锅炉水位不正常时都会发出报警信号,而水位传感器出现故障时,包括浮球或电极式等故障,从而使得锅炉水位异常时不报警。

3 相关应对策略

3.1 积极防治管道爆裂泄露

3.1.1 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有计划地对易腐蚀、磨损的设备材料和重点区域进行防腐防磨处理,提高其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对于已经出现磨损或者腐蚀的管线设备,要认真检查整治,及时更换受损严重和易产生问题的部件设施;在设备检修或者维护期间,积极全面检查机组设备,不放过细小角落和细微问题。

3.1.2 提高管线设备架设中的焊接工艺和质量要求。在布设管线设备时,选用高质量的氩弧焊,对焊接口进行无损检测,及时处理工艺不符要求等问题。严格要求工程作业质量、提高技术工艺是减少安全问题和维持安全生产的基础。

3.1.3 加强管线设备的泄露监测,改进工作方法。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收集分析蒸汽流量、温度和水量压力等参数指标来判断系统运行情况,其在数据时效性、应对措施的及时性和人员调配等方面与现实需要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微小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处理都可能严重损害系统安全运行。因此,需要通过科学技术的引入应用逐步建立以人员操作为辅助的自动化监控保障系统,形成合理可靠的立体科学安全管理方式。

3.2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

加强员工预防维护的主动工作意识,规范安全规范和职责并且切实履行。严格考核制度,对日常工作注意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以规范合理的考核制度鼓励员工发现解决系统运行的细小问题并给予相应奖励。对于出现的问题也要高度重视,及时处理,并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锅炉的使用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并总结出相关应对策略,从而使得人们对锅炉在烟草行业中的使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锅炉的使用风险进行探讨,使得烟草的生产和设备的管理等方面更加的方便和快捷,同时还加大了烟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除此之外,还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资源上出现不必要的浪费现象,对我国烟草行业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再嵩.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J].烟草科技,2010,(6).

[2] 李育蕾.燃油燃气锅炉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9).

[3] 赵慧,王博,邓书辉.燃油燃气锅炉环境效益分析

[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9,(4).

篇10:设备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目 录 总 则 1 2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 3 特种设备培训制度 2 4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3 5 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3 6 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4 7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制度 5 8 特种设备定期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 5 9 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制度 6 10 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制度 7 总则

1.1 特种机械设备作业危险性大,技术性强,管理标准高,为保证本单位正常经营工作顺利进行,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特种机械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公司财产不受损害,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规、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特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机制的运行过程。

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1贯彻执行国家、省、集团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章。2.2制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审核安全操作规程。2.3参加特种设备订购,验收及试车。

2.4经常检查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维修情况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等。2.5协同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督促相关人员实施事故隐患的整改。

/ 8

2.6协同组织特种设备安全会议,提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2.7对特种设备的检验、修理、改造和报废等进行技术审查。2.8编制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2.9向所属安监机构报送特种设备数量和变动情况的统计报表、定期检验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等。2.10协同组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2.11参加特种设备事故救援,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2.12组织特种设备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章制度的培训。2.13对特种设备进行使用登记及技术资料的管理。特种设备培训制度

3.1为规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

3.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或管理人员,应按照国家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或者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

3.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每季至少进行一次例行的安全技术教育。3.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应定期按国家规定复审。3.5特种设备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3.5.1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规章、方针和政策。3.5.2特种设备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3.5.3特种设备安全操作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3.5.4安全应急设施,事故应急处理技能,事故应急救援技术。3.5.5事故案例及事故教训;事故报告和处理方法。

3.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会议;阅读文件、简报、图片;事故预测讨论;参加技术座谈;上课;参加事故现场会、反事故演习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等。

3.7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再次参加安全培训:

3.7.1新设备投入前,部门对该岗位的操作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

/ 8

操作培训。

3.7.2对违章违规的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学习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经考核合格后,方能重新回岗工作。

3.7.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因故停止操作特种设备一年及以上,必须由使用部门重新对其进行安全操作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近期颁发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以及设备安全状况等。

3.8培训工作要做到有领导、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有考试、有总结。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4.1为规范与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4.2 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应符合国家法规、规范和技术要求。

4.3 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由使用部门、操作人员负责,并做好记录。4.4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4.5 特种设备检查实行班组日检、周检、月检的三级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有关部门必须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附属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

4.6 对特种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合理保养,计划检修,巩固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指标的实现。

4.7 发现故障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故障,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结合设备检修计划予以消除。

4.8 定期检查维护,并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4.9 设备执行“定人定机”的专人负责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4.10 认真做好设备重点部位的维护保养工作。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5.1为规范特种设备安全会议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5.2公司特种设备安全会议由使用部门负责组织,结合每月的安全生产例会一起进行。

5.3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设备、维修和使用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均应参加,3 / 8

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应提前向公司领导请假,并另派人员参加。5.4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的主要内容:

5.4.1传达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等;传达公司领导对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

5.4.2通报公司特种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特种设备事故情况杜绝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5.4.3了解各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状况和研讨解决存在问题。

5.4.4总结各部门职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学习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知识。

5.4.5所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工作。

5.4.6组织制订、修订特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提出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为设备管理提供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的依据,是管好设备的基础工作,必须认真做好。

6.1有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6.2特种设备要有安全技术档案,并应逐台分别建档(一机一档),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使用证、注册登记表 ;

(3)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4)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5)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

(6)设备重大维修修、改造的有关技术文件;(7)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6.3安全技术档案必须齐、整洁、规格化,及时整理填写。

/ 8

6.4公司总工办负责保管和供应设备图纸、技术资料。

6.5设备迁移或报废,其档案均随设备调拨,设备报废后,首先向质监部门办理注销手续,然后档案由公司档案保管员封存。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制度

7.1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工作由使用部门派专人负责。

7.2每年年初由使用部门制定检验计划并报特种设备监察部门和有资质的检验单位。

7.3特种设备的检验周期按特种设备有关法规、安全监察部门以及检验部门的要求进行,但至少应执行下列规定:

7.3.1起重设备: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7.3.2厂内机动车辆: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根据工作环境、工作级别和存在隐患程度调整缩短检验周期,但是最短周期不低于6个月。

7.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根据每年年初制定检验计划,提前一个月与有资质的检验单位预约检验时间。综合办根据检验单位确定的检验时间,提前告知生产部门和使用部门。

7.5特种设备检验前,由使用部门按规定做好特种设备检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清洁、清洗、检修以及为安全检验而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等。

7.6特种设备检验时,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应在场配合检验单位做好检验工作。7.7特种设备检验后,由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办理领取检验报告的各项手续。7.8特种设备检验时发现的问题,由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组织整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实施监督并向监察单位汇报整改情况。7.9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特种设备定期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

8.1为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工作,制定本制度。8.2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分为定期检查、专业检查和突击检查三种。

8.2.1定期检查即每月检查、每周检查和操作人员每天检查。检查人员包括:公司领导、综合、采供和使用部门的领导。

/ 8

8.2.2专业检查即对各种相同类型设备所进行的检查。8.2.3突击检查即不事先通知使用部门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检查。8.3检查内容:

8.3.1特种设备法规执行情况和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8.3.2重点监控设备落实责任人情况。

8.3.3特种设备的持证情况和定期检验情况。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情况。

8.3.4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情况。8.3.5特种设备维修、使用情况。8.3.6员工的安全意识、遵章守纪情况。

8.3.7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试验、检修等情况。

8.3.8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记录的建立、登记和保管情况。8.3.9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情况。8.3.10上次检查中所查出的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

8.4检查人员在检查应在检查记录上签名,检查过程中必须认真负责,并做好检查记录。检查记录由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存档。8.5隐患整改:

8.5.1检查人员在检查时发现事故隐患后,实整改时间、整改责任人,应立即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事故隐患的整改。因故未能按时完成整改的事故隐患,应将原因、临时措施和整改计划书面报告使用部门负责人。8.5.3使用部门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验收。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制度 9.1总则

9.1.1为避免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和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的原则,制定本制度。

9.1.2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对威胁人员生命或造成公司财产损失的紧急情况,所采取的一系列抢险救治工作。

/ 8

9.1.3全体员工在公司发生事故时,应积极参加紧急救援工作。

9.1.4发生事故或人员伤亡,知情人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电话或其他通信方式,将事故情况报告部门领导;部门领导应迅速报告公司领导。

9.1.5员工在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采取可能的紧急措施后撤离作业。

9.1.6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各有关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赶赴现场,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其它有效办法指挥救援工作,不论采取何种措施进行紧急救援,应首先采用减少人员伤亡、减轻伤员痛苦的各种措施。9.1.7事故应急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必须听从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挥,各就各位地对事故进行必要的救援工作,并注意自我保护,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和使用防护器具,避免自身伤害。

9.1.8当事故性质严重,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应向集团调度部门上报事故情况。

9.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9.2.1事故应急救治预案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9.2.2演练前,应制定详细计划,确定演练负责人和各人员的职责、操作内容、时间以及参加人员。

9.2.3演练前应知会与演练有关岗位的操作人员。

9.2.4演练时各参加人员要各就各位,相互密切配合,认真进行。

9.2.5演练过程中,没有参加演练的运行人员应密切注意正在运行的设备状况;演练人员在演练中不能有任何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行为。

9.2.6如在演练期间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演练,待处理好事故后,再继续演练。9.2.7演练全过程要做好记录。记录包括时间、演练内容、负责人、参加人员、事故类型、演练效果等。

9.2.8每次演练后应由演练负责人进行总结和评比。

9.2.9有关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属下员工学习《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必要时进行考核,并做好记录。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制度

/ 8

一、工作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六十三条:“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事故调查,追究责任。”

二、工作要求:

1、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

2、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情况和鉴定结果,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依照《条例》或《规定》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处理。

4、事故处理后,方可由具备修理资格的单位进行修理。

上一篇:《主题班会》“感恩父母”下一篇:叙事作文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