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的高三论文

2024-05-24

仪式感的高三论文(共15篇)

篇1:仪式感的高三论文

近几年,关于生活需要仪式感的倡导越来越流行,在这个物质条件渐渐充足的时代,只要是能吃苦耐劳,不大手大脚消费的普通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偶尔给自己一次优质的犒劳。

而且随着讯息普及,大家都能了解到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生活习惯,于是很多人也会让自己开始学着他人的`生活品位,习惯,即使花上大部分的收入,甚至直接支取未来的收入。

正因为所需要的,所想要的,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渐渐地较容易地率先享受到,于是我们对于一些原本久久才能获得的东西,渐渐地没有以前小时候的期盼与兴趣。

于是,“仪式感”就出来了,一个生日会,第一次的见面,第一次的获奖,以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日等等,即使可能那天去吃的东西以往也吃过,也或许是平时不太舍得吃,就在那个“仪式感”的催促中,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与代表。

能意识到“仪式感”重要的人,也是在努力地寻找着生活的意义吧,但如果一场“仪式感”真正要能让人体验到其中的意义,也要参与其中的人,自己内心有被唤醒的意识才行,否则,也不过是一场司空见惯的聚会而已。

篇2:仪式感的高三论文

晚风拂过,竹叶簌簌作响,半个爬上来的月亮,印在地上,虫鸣着四周此起彼伏的响起,田野里的油菜花在随风舞蹈。

宁静的夜,可就因年的存在而变得不平静,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四周洋溢着一种幸福喜庆的氛围。

突然“砰”一声,仿佛一颗流星拖着长长的火花,穿越银河来与我们相约,下一瞬间漆黑的夜空中就开满了灿烂的火树银花,被渲染成一片“花”海,每一朵花都尽情的展现着自己曼妙的身姿,逃逸的火星四处乱蹿。

渐渐的,因放烟花释放出来的烟愈发浓郁,在红灯笼的照耀下,飘渺得像一处人间仙境,满被红霞罩着了。

这种壮丽的景观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看得到啊!一种浓浓的过年氛围包围着我们,似乎这就是年独特的魅力了吧。也就因为这样,才有那么多的人不远千里回到家乡与亲人们团聚。当然,新年最不可或缺的是大家族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

亲人们坐在一起,血脉里的亲情好像在相互呼应,彼此之间有座桥梁把我的心相连。

与家人朋友碰杯欢呼,杯中晃动的饮料,仿佛不仅仅是简单的碰撞,还是浓浓的血脉之情,吃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份欢乐与团圆。

饭桌上琳琅满目的菜品,不由分说地撞进人们的眼眶,鼻子里充盈着各种各样的香气,淋漓尽致的展现出食材的美味。

饭桌上我重点“照顾”的当然是妈妈亲手制成的腊肉了。

腊肉从漫长的时光一路走来,连接了亘古和今时,不单满足了人民的味蕾,更是萦绕在心间的一种情怀。

晶莹剔透的腊肉与青葱的蒜苗交相辉映,当口中腊肉被充分咀嚼的时候,我仿佛又看到了盐粒与香料在热气中充分融合,随着妈妈双手的翻动,腊肉便均匀地裹上一层颜料。心间暖流涌动,一股莫名的情怀似乎又涌上心头。

看着周围熟悉而又陌生面庞,我似乎明白了过年这一传统节日的意义,明白了为什么过年的仪式那么繁琐却每年都在坚持……也就是这种仪式感,这种氛围才让年那么迷人。

其实只要亲人们在一起,无论多么繁琐的仪式都不繁琐,再古怪的举动都是习以为常,只要有这种氛围在,过年永远都是幸福的!

篇3:仪式感的高三论文

以《生存大挑战》为代表的生存类真人秀早已淡出观众视野,《超级女声》等歌唱选秀节目也已光辉不再,即便是一开始好评如潮的《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也在发展了两三年之后开始略显疲态。节目的同质化、泛娱乐化已经无法再锁住观众的注意力,这在以“注意力经济”为主导的电视娱乐节目市场中,无疑是最危险的信号。因此,《爸爸去哪儿》代表着的明星真人秀的崛起,不仅成了市场的强心针,也说明观众的审美取向已经改变。

电视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从诞生至今,其艺术形式、内容以及艺术意蕴的发展变化均与受众的观感方式息息相关。这个观感方式,即为观众在接受过程中表现出的“仪式感”。以古希腊戏剧为例,当观众处于戏剧场这个封闭的观赏环境,哪怕是最原始的表演场地和舞台效果,舞台上任何一个戏剧动作就能博得观众的所有注意力。同样的,在音乐厅中欣赏音乐会,在展览厅中观赏美术作品,艺术接受者们在全神贯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表现出极强的仪式感,也因为这种强烈的仪式感,观众在观赏时才可能摒弃杂念专心揣摩作者传达的思想和作品的意蕴。而“仪式感”则影响着艺术作品从内在语言到外在结构应当如何表现。

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学者伊瑟尔在《隐含读者》中提出了“隐含的读者”概念,即作者预想出来的在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在作家落笔时乃至作家进行艺术构思时就存在了,因此受众的仪式感在艺术家决定如何将自己的审美理想揉捏成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时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为这种仪式感,古希腊戏剧遵从“三一律”,交响乐有精细的结构,美术画作蕴含着朦胧含混的意味,观众在超然的欣赏过程中方能够捕捉到艺术家隐藏在作品中的个人理想。然而,在艺术从象征到古典再到现代的发展道路上,接受过程中的“仪式感”却在慢慢退却。许多艺术门类的作品在接受过程中正在逐渐变成受众“附庸伴随”性的存在。对于艺术作品,观众不再是集中心神的观赏,而变成了“摆在那里有空看一眼”。这种变化源自于科技、社会等时代因素,也影响着艺术作品的大变革。“三一律”不再适用于动辄七八十集的长篇连续剧,流行音乐相较古典乐,拥有极简的结构,明了的主题和不到5分钟的时长,而以杜尚的《泉》为代表的后现代艺术,正极力试图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当人类对于审美需要的追求越来越容易满足,审美的仪式感就越来越弱。仪式感的退却,源于审美日常化,也导致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在这种语境下,再来看明星真人秀兴盛的原因就非常明了了。1980年,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这部只有9集的电视连续剧在当时风靡大街小巷。1990年,中央电视台又播出了电视剧《渴望》。它的热播成为了至今为止中国电视史上无法打破的收视神话。它制造了第一轮本土电视剧引发的收视高潮,最高收视率达到了90%。它的热度在当时达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举国皆哀刘慧芳,举国皆骂王沪生”为当年一道独特风景。一部轰动全国感动千万人的电视剧,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的里程碑。因此,在电视机并不普及的年代,邻里街坊挤在一起看电视成为了那个年代独特的时代记忆。也正是因为这种观赏仪式感,使得当时的电视作品和作品形象还充满着典型性的特征。不管是更接近戏剧的电视剧,还是包含着长镜头、蒙太奇等电影艺术的叙事手段的电视艺术片,电视艺术还并未孕育出成熟的自身独有的、有别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形式。电视艺术和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成熟,是伴随着电视机的普及而生的。当电视机不再是少数人家的稀罕物,当它成为了普通大众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低产量、缺乏创新的电视节目就无法继续博得观众的注意了。因此,电视娱乐节目应运而生。拥有极强兼容性,集欣赏、娱乐、知识、信息、审美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电视娱乐节目的诞生和繁盛,才真正标志着电视艺术已经脱离了之前其他艺术门类特征的影子,正式成长为一门博采广纳、自成一家的艺术门类,成为了“第九艺术”。

电视娱乐节目正是因为它所表现出的兼容性,使得它发展至今出现了许多变型。综艺娱乐节目、综艺晚会、益智博采、职场情感等等主题的娱乐节目曾经前后相继的在电视荧屏中占据过观众的视野,而今又归于平淡。其原因大抵在于观众期望从电视节目中获得更多关于真实生活的情感体验,而随着如今离大众越来越远越来越追求“奇”“特”而非“真”的电视节目大行其道,这种期望就变得愈发迫切。根据麦克卢汉提出的“冷热媒介”理论,电视是属于拥有较低清晰度和信息量,在接受活动中需要更多感官配合和丰富想象的冷媒介。而电视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作品的“通俗性”于接受者至关重要。当观众在与电视媒介对话的时候,必然希望得到更多关于自身熟悉的生活信息。当然,通俗并不是媚俗,更不是低俗,大众期望看到的是真善美的统一体,而非唯收视率论产物下粗制滥造的“噱头”。因此,当千篇一律”草根成为明星”“家境贫寒人生困苦却有个音乐梦想”的选秀节目失去吸引力,主持人搞怪耍宝插科打诨的综艺节目也让观众感到乏味,《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明星真人秀的成功就非常好理解了。

《爸爸去哪儿》为湖南卫视全新推出的明星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这档代际沟通纪实节目将创新视角对准亲子关系,五位明星爸爸跟子女进行72小时的乡村体验真人秀。该节目一经播出立即获得巨大反响,首播当晚有近4000万观众收看,到第三期节目收视率已经达到3.21亿。《爸爸》多达200人的制作团队,40多个拍摄机位以及多种先进拍摄技巧和别具匠心的后期剪辑让节目拥有了考究的声画表达。网络热议也对节目的成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真正让节目好评如潮的是它贴近生活的视角。在中国传统观念里“严父慈母”是不变定位,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照料琐碎事务通常是母亲的任务,而父亲则扮演着更加复杂多元化的角色。节目用纪实的手法,在72小时内不间断地记录父亲与子女相处的点滴,将其中有趣的事件剪辑成一个半小时的节目。观众在这一个半小时的观赏体验中,由电视机中的父子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已为人母的,想象着自己的丈夫如果独自带孩子外出是否也会手忙脚乱焦头烂额;已为人父的,会反思自己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孩子们在观看时,则能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未婚的青年则会想象未来自己的孩子是否也会一样可爱。节目所弘扬的父慈子孝,团结友爱的主题契合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因此,节目所表现出的让人动容的真实情感成了它获得成功的法宝。再者,根据典型理论中“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个概念,亲子生活是我们熟悉的,而退去镁光灯照耀下的明星的日常生活是我们陌生的。看着明星们走下舞台如何过着平常的生活,一方面满足了弗洛伊德所提的“窥探他人隐私”的欲望;另一方面也给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观赏体验。这是《爸爸》获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爸爸》之后又涌现出了一批同样类型,以亲子为焦点的明星真人秀。《人生第一次》《爸爸回来了》均在此列。亲子题材过后,又出现了《真爱在囧途》《奔跑吧兄弟》《极速前进》等聚焦在朋友情、兄弟情、爱情等生活情感的明星真人秀。这些节目有各异的形式和内容,但是相同点在于均将聚光灯打在普通大众最熟悉的人际情感关系上,用纪实手法捕捉到的一点一滴来唤起观众从生活体验中得到的共鸣。

因此,当接受过程中的仪式感渐渐退去,电视艺术成为受众生活中的附庸,加之新媒体、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冲击,回归本真的真人秀或许能够成为电视行业的制胜法宝。当我们熟悉的生活经过包装再创作成为电视作品出现在荧屏上,会带来更加深切的美的感受。就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摘要:电视艺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艺术,既与八大艺术门类息息相关又有其独特品格。本文从浅谈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入手,结合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史,论述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观赏方式的演变对于电视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仪式感,日常审美化,明星真人秀

参考文献

篇4:赴一场有仪式感的蟹宴

从九月中旬以来,轮番试蟹,品质参差不齐。等到上月中旬,气候稍微转凉,蟹壳也硬了,蟹膏长成。市场多数是五两蟹,六两大蟹还需等待。

从古开始,吃螃蟹与赏菊花一样的文雅。在桌上花瓶中,插上几支菊花,接着温一壶黄酒。苏州人吃蟹,还必备蟹八件,每件工具交替使用,一切优雅而恰到好处,吃得干净彻底。让人肃然起敬的食蟹修为,表现在用残壳还能拼回蟹的原样。

广东人食蟹,少了这种繁文缛节。大闸蟹上桌,喧哗声一下子静下来,全神贯注上下齐手地对付那只蟹,只听见蟹壳像嗑瓜子般的被咬碎,快速而不完整的吞下第一只蟹肉。这种吃法也决定,南蛮之地无奈沦为阳澄湖大闸蟹的二级市场。

朝思暮想的大闸蟹,也有不能随便乱来之时。相亲时不精通优雅的御蟹之术,只会露出一副难堪的嘴脸。若换一个场景,双双持蟹,面对一轮秋月,饮酒赏花,这才是往后幸福的催化剂。

红糖*常人认为一杯性温的生姜红糖水,能在食蟹之后祛寒暖胃、促进消化、缓解胃部不适。可专家却认为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因为糖水属于甜食,容易在体内产生积滞,不利于消化。

话梅*遇上大闸蟹时,话梅只会与黄酒结伴而行。相传当年台湾所产黄酒口感诧异,唯有加入话梅缓解酒的涩感,梅香幽雅,酸甜可口。此物对滴酒不沾的“蟹粉丝”或品黄酒的初学者非常适用。

姜茶*吃完蟹,洗过手,再呷一小口姜茶抵消了蟹之凉气。趁热喝下热融融的感觉,既冲淡一下蟹味残余,又有暖胃功效。

蟹醋*这碟不是每位都喜欢,它却在蟹壳里实现了价值。口味刁钻的老饕,会选一种适合自己的专用蟹醋。至于是醋让蟹更美味,还是蟹让醋发挥到了极致,我选后者。

菊花*蟹脚痒,菊花开,说明吃蟹有明显的季节性。古代的文人墨客吃蟹时,桌子旁摆上几盆菊花,闻其花香,一手抓物质,一手抓精a神。古人的浪漫被大肆炒作,吃蟹、饮酒、赏菊、赋诗这等金秋风流韵事,怎不让人着迷。

姜丝*螃蟹性寒,尤其是本身脾胃虚弱的人要注意,而姜性温,正可以弱化蟹的“寒”,所以吃大闸蟹一定会拉上姜丝为伴。

花雕*美食须美酒相佐配,陈年花雕与大闸蟹堪称绝配。烫一壶,对饮,尽享蟹的鲜腴甘美和花雕酒的醇厚酒香,两者相得益彰。

紫苏*一般去专卖的档口买蟹,会免费送点紫苏,这嫩叶特殊的浓香,有祛蟹腥、增香、清毒之用。清蒸蟹时,紫苏叶只有垫底的份。

篇5:仪式感作文 仪式感的话题作文

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反向而行,将“仪式感”过度污名化,而加以盲目排斥和极力反对。现下戕害生活本质的`所谓仪式感,并不能成为放任自流的借口来剪矢医伤;内化的仪式感也并非拘泥于对表面的生活方式吹毛求疵,实应是对生活目标的仪式感。从精神层面上来说,是以自我存在与精神本质的认知去赋予身外之物独有的属性,需要严格的边界感与分寸感;我称之“深度仪式感”加以区分。

值得辨明的是,我所倡议的深度仪式感,与表义热词“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并不相违不容。恰是生活目标的不同,使这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这一天不是昨天,不是明天,而是今天、是当下,是我们唯一可以把握住的“稻草”;这足以使这一天有别于任何其他一天。是然但不尽然,将曾为片面理解所折叠的生活仪式感重新延展开去,方为真正的深度仪式感!

当下,为人所热切传诵和吹捧的仪式感,偶一试之,无伤大雅;全情投入,我看不必。仪式感究其本质,不过是一个符号;它所暗示的真正的目之所向,仍然应该归结于生活,是生活本质,是热爱本身的情感内核。

篇6:仪式感的句子

2.不那么好过的日子里,要学会每天给自己找一个开心的理由,哪怕只是,阳光很暖,电量很满。

3.生活需要仪式感,做了20分钟,吃了6分钟,剩了一半但是就是仪式感,今天心情会很好。

4.没事就想想如何发财吧,别总在感情的世界里伤春悲秋,捏在手心的钱永远要比那抓不住的心踏实。难过这东西,难是难,终究会过。

5.你爱我吗?已经爱到危险的程度了。危险到什么程度?已经不能一个人生活。

6.发现讨喜的人大多是比较独立的人,与人结伴时不哗众取宠,独自生活时不顾影自怜,任何时候都冷静客观,处理好该处理的事,不过问不干涉他人的事。

7.幸福,不是某一种结果,而是无数有意义的小仪式所产生的微小感受。

8.过了很多年,才明白生活有时也是需要仪式感的,所以在后来的生活中一点点的慢慢拾起…

9.愿你爱的坦荡,恨的潇洒。愿你余生不悔,旧路不归。

10.一粒粒挑拣,择去糯米中的瘪谷、石粒,淘洗、浸泡,上木甑蒸,程序繁杂而富有仪式感,鲜红的柴火映亮主妇们的脸庞,汗水掺和着热望,滚流而下。

11.一个人住,不知这是第几期餐食,等未来的先生,将每一期的都记录下来.生活需要仪式感。

12.是向力量屈服,那我身为男人就没有任何意义。我绝不会在人生中留下悔恨。

13.午夜来临,窗外的北风在呼啸,冰冷的卧室里,孤单得辗转难眠,相思渐渐涌现上心头,片片的画面此时浮现。

14.不管是给自己准备一束鲜花,还是为自己说上一句祝福,只要还在生活,这些东西都是不能够缺少的。

篇7:仪式感的作文

十二岁生日,当我伴随着家人朋友们的祝福,吹灭生日蛋糕上的蜡烛许愿时,我仿佛完成了人生中一个重要仪式。好比生活的接力棒由曾经懵懂年幼的自己传递给了如今更显朝气蓬勃的我。这是我成长之路上第一次有了一种仪式感。那一天过后,一切好像都恢复了正常。那一天我想了很多,想到了该如何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奋斗,不过现在看来,只是一个少年的臆想。

从此,我便暗暗留意身边的仪式感。然而时光里的琐碎很快就把我的想法冲淡,从时刻留笔的崭新手账变成了锁在心房的蒙尘笔记。直到某天我练习毛笔字,从一笔一划之中隐隐地体会到了那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我神情肃然,不紧不慢地写下一篇出师表,心中满是充实与畅快,觉得自己的毛笔字又有了进步和成长。这时我不禁想到,曾几何时,古人们也是如此,挥洒胸中文墨,举手投足之间,书写人生与自我。我钟爱这支笔,就如同笔对纸张的爱,当我们触碰,便是一场盛大仪式的开端。

成长中需要仪式感,就像平静的生活需要涟漪和光芒。在我看来仪式感不仅在特殊的日子里才会有,它也存在于很多事情中。比如吃饭,如果你重视的话那也是一个仪式,你忽略它的话,那就只是一个过程。

各种各样的仪式都需要门票,贵的话你就会重视,但其实便宜也是一样的,在各种仪式里,你都会明白一些道理,而这些道理也是你成长路上的基石。

篇8:印象.高三成人仪式

什么?你说你早就高中毕业了,还不知道成人仪式是怎么回事?咦,你也是?同学,你们读的什么高中啊,我真同情你们……好了,别沮丧了,来这边坐坐,听听那些参加过成人仪式的同学讲讲他们的各种经历,也是不错的经验嘛,哎呀,竟然有这么多人啊,还好我早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冷板凳准备了好多条……

虽说高三成人仪式是一种形式,但若整个过程都搞成一种程序般的形式主义,又有什么意义可言?

“从升国旗奏国歌开始,在操场上顶着烈日啊烈日,听校长讲话、老师发言,接着握起拳头进行成人宣誓、接着再听学生代表讲话、家长代表讲话……完了各班级回教室,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给父母写感恩信……”

“全年级一起去植物园旁边的广场集合,开始听各班的班主任发言,发完言,同学献花,接着同学代表发言,最后集体合影,就地解散,大家各自去植物园里玩一天。”

“集体去一个抗日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参观完毕后每人手拿一本宪法,在纪念馆前面整队,听学生代表念成人宣言,完毕退散。”

“先开年级大会,然后跑到剧院看一场服装展示走秀(这是为什么啊),接着每人发一顶类似博士帽的六边形帽子,然后班级代表说说感想,喊喊‘×X老师谢谢你!’再接着全场一起扔帽子合影,最后全班合影。”

说完以上经历的同学,集体怨念地表示除了给父母写感恩信、去植物园里放松一天、集体扔帽子环节相对感人有趣外,这种说教似的形式主义,那些听过就忘的道貌岸然的话,以及一些作秀式的表演,实在是让他们敢怒不敢言,无聊之极。

“虽然成人了,但我觉得自己从外貌到心理还是很幼稚,那些装模作样的成人仪式并不能让我成长,我想,我们需要的是一种醍醐灌顶似的冲击啊。”

和以上发言不同的是,还有一部分同学动情地表示自己参加过的成人仪式,感人至极。

“其实,在学校举行仪式之前,我很希望这一天能放假,全班同学一起去学校旁边的著名旅游风景区玩。因为高三忙碌压抑,学校又封闭管理,大家竟都没机会去近在咫尺的风景区参观,所以我梦想中的成人仪式,可以让我们暂时扔掉书本,在传说中风景如画的景区里彻夜狂欢。但是,在学校的成人仪式举行之后,我就不这样想了。风景,你看或不看,它都在那里,无论你什么时候去都不晚,而成人仪式却只有这一次。它是学校为学生准备的最后一堂课。这一课,学的不是教科书上的知识,而且领会老师对我们未来的教导和鼓励o

“虽然也有校长说话,但校长说得很煽情,在最煽情的时刻,突然就请出了一大批家长,让学生都震惊了。然后学校给家长每人一朵大红花,让他们去找自己的孩子。在家长走向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校长继续在台上煽情地说:‘你们看看自己爸爸妈妈的背是不是有点驼了,头发是不是泛白了……他们为了你们的学习,为了你们的未来,奉献了一切可以奉献的啊……’所以当家长给孩子戴上大红花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已经哭得稀里哗啦。

“接着老师上台说:‘同学们,从戴上父母给你们戴的大红花的那一刻起,你们就是大人了。从今天开始你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要给这朵父母帮你们戴上的红花增光添彩。’所有的同学给自己的父母鞠躬,再向台上的老师鞠躬,校长讲了一些进入社会后要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后,说了一句话作为结束:‘以后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无论你们在做什么,你们永远都是我们××中学的学生。不管遇到什么阻力,你的老师们都会给你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虽然平时老师长辈也会说一些道理,但只有那一天,学生深深地记在了心里,也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学校是这样爱着自己……

“之后学校还为学生准备了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神秘礼物。”

其实同学们所要的并不多,与其浪费时间进行大篇大篇华丽空洞的演讲,不如由学生喜欢的老师给他们戴上漂亮的帽子,就能让他们开心微笑;让他们看看其他家长望着自家孩子的眼神,就能让他们产生任重道远的感觉;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梦想写在纸片上扎在一捆氢气球下,去广场放飞梦想,就能让他们众志成城,神采飞扬。这些才是能刻入他们心底的成人仪式。

真正的成人仪式,是心灵的一次洗礼

回首高中三年,让不少人记忆犹新的从来不是什么校长讲话和形式主义的仪式,而是一些真正需要努力和毅力的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学会了团结,懂得了责任和担当,也变得谦让和坚强……

“高中的很多事我都淡忘了,但‘拓展训练’的记忆始终鲜明如新。我觉得对于我们那届高三所有人来说,那才是真正的‘成人仪式’吧。在一个小型的训练基地里,有很多训练考核的项目,攀岩呵,云梯啊,毕业墙啊……学校专门请了教官来教我们,班级打乱,随意组合,我记得第一关是绕呼啦圈,几十个人手拉手,然后教官把呼啦圈套到第一个人的头上,要求我们不松开手,靠彼此之间的协助,然后将呼啦圈从所有人身上绕过去……很多项目要求的都是团队协作,不能拖别人后腿,还需要群策群力,当时就觉得好感动了,虽然身边很多人都是其他班的,平时根本不认识,但是那天真的超团结。最后一项是翻‘毕业墙’。

“那个毕业墙有五米高,还很光滑,只在毕业墙中间两三米的地方,有两个能用手抓的圆环,除此之外就没有任何能用的工具了。考核要求是让我们全部翻过去,教官当时就明说了:第一个上去的和最后一个上去的最困难。

“我们女生在翻毕业墙时,真的是一点力都使不上,第一个男生好不容易上去之后,他们又陆续送了几个男生上去,然后就是,很多男生在下面,女生踩着他们的背或者肩膀,然后借着这个高度攀上去,已经上去了的几个男生在上面拉……几百个女生,就这样踩过去了,我记得翻过去之后,绕回去在下面看,看到这种场景就一直哭,平时觉得那些男生真讨厌啊,可是那天他们的白色校服背后全都是鞋印,却没有一个人抱怨一句。我觉得,在某种情况下,人真的能学会责任和担当。这个拓展训练,我一辈子都会记得,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感慨万千。对我来说,这才是我高三的‘成人礼’。”

真正的成人仪式,是心灵的一次洗礼。希望学校在保障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能给高三学生们一个类似于拓展训练这样的成人仪式。

也可以组织一次野营或出游活动,让学生分组,自己烧烤、做饭、搭帐篷,锻炼组织者的调配能力,参与者的动手能力,体会付出、团结和收获之间的关系。

或者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在团结互助下,征服黄山、泰山等中国名山,在山顶拍照留念。

或者组织大家来一次团体的定向越野比赛,相信能让高三生们真正成长起来,让“高三成人仪式”成为他们人生中的美丽回忆。

日本的成人礼是什么样的呢

日本的成人礼源于古代中国的“冠礼”。

“冠礼”意味着冠者学礼行礼的开始,在古代仅限于男性。日本吸收中国的古代文化后,认为女孩子同样也要行成人礼,目的是要让青年意识到自己已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

日本少女对成人礼非常重视,她们在母亲的帮助下,像出嫁一样穿戴起崭新的和服,扎起高高的云髻,指甲上画上花,然后盛妆出席仪式,接受长者的祝贺,进行年轻人宣誓,还要去参拜神社或祭祖,最后参加传统的娱乐活动。

日本都如此重视源于我国的礼仪,我们呢?

千奇百怪的成人仪式

秘鲁少年在成人仪式上须通过的唯一“考试”是从约8米高的悬崖上跳下,胆怯者就永远不能成为“大人”。尽管每次仪式上都有一些少年在跳崖时被摔得鼻青脸肿,但这种古老的“跳崖礼”至今仍在秘鲁盛行。

墨西哥海滨地区有个部落的成人仪式更为奇特;少年们必须每人携带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游过一条海峡!

加拿大落基地区的印第安少年在成人仪式上必须生吞一条活蜥蜴,望而生畏者即被取消“成年”资格。

而因纽特人的少女,则以驯一头鹿独自跨越冰原来向族人宣告:

篇9:仪式感的句子

17.请关心一下身边的吃货,可能她一不留神就撑死了。

18.还是喜欢一些仪式感,很小很轻在某一瞬间,气泡在杯沿爆裂,瓜果丰盈,睡莲妩媚,钟意的香水影片,地毯边光影昏暗。像是少年时把喜欢一个人,作为心头大愿,饱满,热忱,像一颗夏日的果实。

19.无论爱情还是婚姻,拥有仪式感,都会走的更远。

20.世界上,唯独骗不了的,是自己的心,它总在你最没提防时,暴露你的欢喜忧愁。

21.人生如果错了方向,止步就是进步。悬崖勒马,为时未晚;船到江心,补漏已迟。

22.越是没人爱,越要爱自己。

23.仪式感究竟有多重要呢?大概是任何一个人任何一种感情都需要。

24.或许,拥有仪式感的最佳状态,就是不刻意追求,不人为制造,不因拥有而狂喜,也不因没有而抱怨。

25.生活还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希望以后的日子,工作顺利,人也欢喜,遇到的人都是喜欢的人经历的事情都很随心。

26.就算把世界都给我,没有你,我还是觉得一无所有。

27.最重要的是两个人相互尊重,如果你一直那么在意细微的事情,以后不一定会好过,生活需要仪式感。

28.仪式感可以让我们对在意的事情,怀有敬畏心理,它能唤醒我们对生活的尊重。

29.节日让全体人在同一时间举行同样的仪式,做同样的祝福,从各自不同的事物里抽身出来,感觉彼此是一体的

篇10:仪式感的唯美句子

2、过了这个时间节点,就步入而立之年了,不是生活需要仪式感,不过自己得目标明确的做些事了,这样才能不负自己,不负人生!

3、生活需要仪式感,才有趣。好的爱和生活,总是希望有另一半的疼爱呵护和照顾。

4、仪式感可以让我们对在意的事情,怀有敬畏心理,它能唤醒我们对生活的尊重。

5、生活需要仪式感,每个某一天像那样的笑一笑,疯一疯,知足。

6、生活需要仪式感,而旅行能给你创造一件件的仪式感,生命不长不短,刚好用来好好看看这个多彩的世界。

7、生活需要仪式感,保持记录可以让人变得自律,心情好。

8、单调枯燥的生活需要正能量和仪式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9、需要找点仪式感了,生活除了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10、生活需要仪式感,生活需要勇气,用心陪伴才是最深情的告白,用心生活才会更美好!

11、生活的仪式感很重要,不是在吃的路上,就是在想吃什么的路上,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吃,沉迷于水果中不能自拔,下午茶时光。

12、生活需要仪式感需要一些东西让我们记住每一个有意义的日子,记住我和你的幸福时光。

13、生活需要仪式感,它会让你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诗意的生活,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

14、生活需要仪式感,我特别赞同这一句。即使生活再忙碌,也要空出一点时间留给自己!

15、平凡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但偶尔也需要一些诗情画意进行点缀。仪式感,才是一个家庭的高配。

16、生活需要仪式感,比如每天燕窝、每天香薰、每天点艾灸,花点时间,为自己做点事情,爱生活,爱自己。

17、生活一定要有仪式感,不明不白的开始注定不明不白的结束

18、生活需要仪式感,工作需要仪式感。仪式感一定是快乐生活,快乐工作的催化剂。没有人愿意难过,没有人是拒绝快乐的。对于快乐的追求,哪怕短暂,也需要。

19、一本小小的日历,每一页都充满着生活的仪式感。它可能是爷爷收藏生活片段的本子,是奶奶节日的提醒器,是帮助妈妈记录全家人生日的帮手。

20、生活需要仪式感,这跟矫情无关,是关于你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敏感。留点时间给相爱的彼此,生活也许不能一直有趣,但有仪式感的人总能不断地激活爱情。

21、我的生活就是应该要有仪式感阿!我还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管不要问不要不开心毕竟这样会过的好很多。

22、闲暇的午后,翻看老照片似乎那个年代更有仪式感,愿生活为你保留一份纯粹与童真,心安于静并乐得自在。

23、对生活保持一种神秘感,一种向往,一种虔诚。让喜欢升华一下,用爱温暖自己,生活需要一种仪式感!

24、所有讨你开心,对你重要的东西,都值得被赋予仪式感,我始终觉得,生活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

25、生活还是需要仪式感,无论贫或富,不然每天重复的过着也太无趣了吧。

26、生活为啥要有仪式感呢,因为只有仪式感来临的时候感情才会被激发出来。

27、生活还是需要有仪式感,对任何美好事物要保持一颗憧憬的心,向往美好的生活美好生活才会向着你招手。

28、每个女孩都应被温柔对待。生活中需要仪式感。

29、给自己一点仪式感并不是什么麻烦的事情,就怕人们连这样的麻烦都不给自己找,那就非常的危险了。

30、或许仪式感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的意义,但是它却是我们对美好的追去。生活当中是需要仪式感的,能够找到生活的乐趣,让你变得开心。

31、我的生活就是应该要有仪式感阿!我还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管不要问不要不开心

篇11:仪式感的唯美句子

34、生活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这跟矫情无关,而是关于你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敏感,乃至有时候它是一种结束,也是一种开始。

35、养成仪式感,每周给自己买一束花,定期出去旅游一次,节日的时候,送自己一个礼物。给生活制定些小目标,人生才有盼头。

36、爱情和生活都需要仪式感愿你是披襟斩棘的女英雄,也是被人疼爱的小朋友。

37、生活需要品质也需要仪式感。喜欢研究这些这辈子大概改不了吧,只想把余生过的更有意义一些,活的不枉此生。

38、生活需要点仪式感,没有周遭的喧闹,没有过多的压抑,静静享受这一刻的安静。

39、生活还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希望以后的日子,工作顺利,人也欢喜,遇到的人都是喜欢的人经历的事情都很随心。

40、生活需要偶尔的仪式感,要放假啦,不是很开心,再两次,就要毕业了。

41、生活需要仪式感但是更需要现实的扶持!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不愿想想的,赤子之心对待生活,不亏自己不负别人。

42、营造仪式感并不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高大,仅仅这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而已。生活给我们很多痛苦了,我们就只能自己寻找美好了。

篇12:仪式感的议论文

对一个深冬出生,名字中带“雪”,还十几年如一日穿裙子的人来说,对这个季节实在是爱不起来,但是我不反对任何以初雪为形式的庆祝,记得多年前, 我的上司是个广东人和香港人,那年冬天,他们在北方赶上了人生中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下雪季,当他们从窗户看见鹅毛般的雪片从空中落下来的时候,兴奋得恨不得拉开窗户就往下跳,丝毫没有考虑我们是在20层楼以上,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看见他们这个“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只能在背后送他们两个大白眼。

后来我想:他们看见雪的兴奋跟冬天我们往南一路走一路脱的兴奋感估计等同,这样一想,我就平衡了许多。

被他们拽着下楼,给他们拍站在雪中各种姿势的照片,我们北方人都觉得冻成狗他们却在雪地里玩起了打雪仗,那一刻,我深刻理解了什么叫“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的感觉了。

初雪来临,人们习惯用一场跟家人或者朋友间的小酌来庆祝,作为喜迎初雪的来临,顺祝来年是个丰收年。

可对于我奶奶来说,小酌应该是迎接睡觉的仪式感更为贴切,记得小时候,我妈妈有事让我跟我奶奶一起睡,每到临睡前,我奶奶都用白色小瓷酒盅倒上两杯白酒,然后就着几颗花米下肚,然后关灯睡觉。

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花生米是白酒入门级的黄金搭档。

后来,我发现我老爹也是喝酒后就睡觉,原来,酒后不闹事儿是我们家的家风,是祖上传来来的优良传统。

篇13:仪式感的议论文

古代历代君王在登基后都要去泰山封禅,以表达对上天的感恩与祈求来年国泰民安。这样盛大的仪式,会不自觉得让人心中产生仪式感,也会让君王自内心产生责任感,产生动力去建设国家,使百姓富足。这就体现出仪式能激发出仪式感,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下,能让人受到感染,从中获得力量。

但若是仪式只具有机械、公式化的流程,参加仪式的人心中毫无波澜、对仪式背后的意义毫不了解,这样的仪式也不会有任何力量。仪式因有仪式感而变得内涵丰富,才具有现实意义。在懵懂无知的小学生时代,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仅仅是“按照学校要求完成任务”,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历史的兴趣与国家民族情怀的培养,在不知不觉中,每周同样的升旗仪式,不只是简单的注目礼,心中自有自豪与担当,而这份自豪与担当的仪式感,让仪式变得有了崇高的意义。国旗飘扬于风中,心中便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仪式感让仪式变得真实,变得亲切,让仪式传达出力量。

从中不难看出,心中首先需有一份仪式感,那是人们从生活中油然而生的情感,而不是被逼迫的、被强制的,而仪式是这一份特有的仪式感的载体。人们常说“时间能抚平一切事物,若人们只怀有一份仪式感,却无从表达,就好比怀有一腔杀敌热血的将领不能带兵打仗。在仪式中,我们回忆、感恩,并将这份仪式感在心中再次坚定,从而自内心中激发力量,而不是让仪式感”一去东流水”。

篇14:仪式感的议论文

在我初来乍到这个大大的校园,害羞总是难免的。进到班级,看到几十个陌生的面孔,我就静静地坐在最后一排。看着如同炸锅一般的教室,真能吓死个人。随后慢慢的慢慢的不害羞了脸皮厚了能与他们打成一片这便是一个仪式。

你处在这个世界,总会有仪式以你为主角,也会以他人为主角。同样,没有你的仪式,礼炮也会打响。

十二岁生日,是一个盛大的仪式,可在那一天我并不高兴,我不想成长不想担负责任不想为了吃饭而努力。但经历过后也挺开心的。最起码我完成了一个阶段--“长大成人”。也就是变成了一个大孩子。

在这个仪式上,我大快朵颐,充分表现了吃货的品德。生日过后,一切依旧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就这样一个仪式就过去了,来时匆匆去时也匆匆。那一夜,我想了许多,想着如何为了未来去奋斗,不过现在看来,那只是一个少年的臆想。

“道理总在不经意间流出来”,在我看来仪式也总在不经意中结束。仪式感并不仅仅总在那些特殊的日子才会有,它也存在于很多事情中。比如吃饭,如果你重视它的话那也是一种仪式,你忽略它的话,那就只是一个过程。

篇15:没有仪式感的爱情,不长久

前段时间采访成都有名的婚礼主持人,她说:“我一直主张婚礼要有仪式感,展现出我们对于内心情感的尊重。”

“仪式感”三个字让我记忆特别深刻。

爱情里的仪式感是什么?是你在这场感情里投入的心思、精力和努力的表现形式。

我们总是想,为什么现在的感情那么不可靠?为什么人心说变就变?是因为我们为爱情付出的越来越少,爱情的成本越来越低,人类的本性偏偏是付出越少越容易不珍惜,于是我们并没有把一场不劳而获的感情当一回事儿。

男孩子看上一个姑娘,直接问,你愿意当我女朋友吗?姑娘摇摇头。男孩子马上转移了目标,心里想,真TMD不知好歹,爷有的是女人爱。也许就这样错过一个好姑娘。

过节日姑娘想要一份礼物,男孩子说,不就是个破节么?至于这么在意么?太矫情了!也许你的姑娘从此就心凉了。

第一次见父母,空着手就去了,姑娘稍微不高兴,男孩子说,就你们家过场多,我们家从来不讲究这些。也许她父母觉得你没礼貌就不同意你们好了。

好好的一个求婚仪式,男孩子直愣愣站在那里说,嫁给我?众人起哄要跪下,男孩子直接怒了,仿佛能求婚已经不错了,再屈膝就是践踏了他的自尊心。也许准老婆就没了。

结婚纪念日,老婆想吃顿烛光晚餐,红酒配牛排。老公说,你都孩子他妈了还整这些没用的干什么?也许你们的感情就越来越淡了。

我们总是在赶着谈恋爱,赶着结婚,赶着生孩子,赶着人生的进度,却不愿意停下来花一点心思好好经营一段感情。我们总是找了无数借口,“懒”“忙”“累”,我们不去重视对方的感受,不去表达自己的感情,不肯花心思准备,我们将这些需要用心的仪式统统斥责为形式主义,将需要经营的爱情像累赘一样扔掉,我们想坐享其成一段不需要任何付出的爱情。

可我们能回忆起来的美好记忆,几乎都跟仪式有关,告白的那天,你们两个人的紧张和喜悦;过生日的时候,一起办的生日宴;他送你第一份礼物,你拆开的时候激动的心情;他让你父亲将你交给他时候他认真的表情,和你内心的的幸福……

原来,我们需要通过仪式,来表达我们的爱;原来,我们需要通过仪式,来确定对方爱着,彼此都需要这样的安全感。而仪式中前所未有过的高度投入和情感体验,会为我们留下一段段有关爱的甜蜜记忆。

2

有人要跳出来说,你说的都不是真爱,真爱是不需要仪式,对方都懂。

没人不想当被爱情砸晕的幸运儿,每个人内心都渴望获得爱的肯定和甜蜜,如若你内心有丰盈的爱,你却从未表达出来过,你的爱人又凭借什么能感受到你的爱呢?爱情不是一句话、一个眼神就心领神会了的,再相爱的人在这个善变的世界也需要不断肯定自己在对方心里的位置,不要自私地忽略爱人的需求,冠以TA不能理解就是不懂事的罪状。

有一句话叫“不愿意给你花钱的人不爱你”,同样要知道的是,不愿意为你花心思的人,也没多少爱。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为了喜欢的人怎样折腾都不会累,不爱才会怕麻烦。

认识一个男孩子,结婚五六年了,每次出差,都会给老婆带礼物。去香港开会免税店买了一瓶老婆常用的乳液,去三亚出差打包了一箱老婆爱吃的芒果,去普吉团队旅游给老婆带了身体乳…他的礼物价值不大却实用。表面看是他带礼物这样的仪式,实则是他走到处处都想着她,而老婆们往往想要的就是这份牵挂。

身边有一个女孩子,谈恋爱三年,结婚四年。她老公每一年的生日礼物都是我陪着挑选。每次情人节她也会准备好礼物,我说情人节他送你吗?她说,他送不送我我都要送他,这是我的心意。结婚以后每年的结婚纪念日她早早就会问我,有没有新开的西餐馆?环境好不好?老公回报她的是,每一年情人节、过生日、结婚纪念日等等这些重要日子,再忙他都要抽空和她一起度过。

还有一个男孩子,每次带老婆出去旅游都当作蜜月,定的房间全是有情调的蜜月房,甚至会有露天浴缸。每天回家后他会给老婆一个拥抱,他说,天天说爱她我做不到,但是每天给她一个拥抱她就能天天都感受到爱。他给了足够的爱的表达,让她对他们的爱有绝对信心。

瞧,身边这些深爱着对方的人,一点都不嫌麻烦。

3

喜欢一个姑娘不要嘴上说,多喝水多穿衣下雨天带伞都是屁话,赶紧行动追起来,该接送的接送,该买礼物的买礼物,该陪着看病的陪着看病,该表白的表白,需要追和表白的仪式,姑娘才能清楚的知道你是真的喜欢她。

过节是双方表达情感的最好时机,姑娘不需要一份让你花掉一个月工资才能买得起的礼物,只需要你花费一些小心思细心挑选出一份小礼物,“送礼物”这样的仪式能让她更真切感受到你的真心。

给对方父母买点礼物,是人情世故,也是自己的尊重和孝敬老人的表现。“见面礼”让别人感受到重视,而有礼貌的人更容易让对方父母接纳。

单膝下跪的求婚标准姿势,加一句发自肺腑的“XX,嫁给我吧”绝对是必杀技,那是最能感受到爱的时刻,你们深情相拥,你们喜极而泣,都将成为你们记忆一辈子的幸福时刻。

老夫老妻更需要沟通和惊喜,即使为人父为人母也有享受浪漫和过两人世界的权利,看电影、烛光晚餐或是两个人的旅行,都像是给对方确定,我还愿意跟你继续走下去。

我们明明能做好的事就不要将就,爱情没有将就。

平淡而繁忙的生活总会疲倦,总会厌烦,总会觉得被忽略,每一个仪式感需求的背后,都藏着一颗不安的心,想要的不过是一份爱的表达。

我们过节、求婚、拍婚纱照、筹备婚礼、过纪念日,全部都是我们给爱情的一个又一个肯定的仪式,而我们在这一个又一个的仪式里,能感受到还在被对方所爱,这一个又一个的仪式,让我们更真切踏实地幸福,这一个又一个的仪式,让我们觉得为了彼此再累也甘愿,爱情里的仪式感是定心丸,是保鲜剂,是感情调味剂,是缓除生活疲劳贴。

不需要太贵重的礼品,不需要太豪华的阵容,不需要太隆重的现场布置,不需要全世界见证,爱情的仪式感,也许只是早晨临出门前给他的一个吻,也许只是生日为他布置的一个房间,也许只是他失忆时唱给他听的一首歌,也许只是她台上表演完你送上的一束百合,也许只是她许久前看中的一个小物品,也许只是带她吃一顿大餐,独一无二专属的用心,就收获自然天成的感动。

上一篇:高中英语满分作文及翻译下一篇:高中高二作文1000字:猫头鹰和啄木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