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复习纲要

2024-07-15

《答谢中书书》复习纲要(通用12篇)

篇1:《答谢中书书》复习纲要

《答谢中书书》复习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二、重点词语

【共】一起。【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复】再。【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三、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

(3)语言美。言简意赅,骈散结合。修饰性贴切练。

四、翻译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在是人间天堂。

篇2:《答谢中书书》复习纲要

4.《答谢中书书》复习教案

(总第67—68课时)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语文常识

1、语音文字 颓(tuí)与(yù)

2、作家作品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文学家,时称“山中宰相”。

二、常见考点

(一)词语理解

1、重点实词 沉鳞(借代鱼)竞(争相,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实是欲界(指人间)之仙都(指仙境)....未复(再)有能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其奇(指奇山异水,奇丽景色)者 ...古今异义 古来共谈(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备 古义:具备 今义:准备、具备)..晓雾将歇(晓 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一词多义

书 谢答中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书(书信)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二)翻译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理解默写

1、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讲究色彩搭配,用平远、高远的视角,表现一年绚烂辉煌的气象的对偶句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阅读理解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

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3、品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晓雾、夕日)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生动形象,又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4、用“从‘ ’,我看到了 美: ”的句式,谈谈作者写景的角度。示例: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色彩配合之美: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5、“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6、简要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四、拓展延伸

1、比较《答谢中书书》和现在书信的联系点和不同之处,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描述的重点不同。一般书信重在通过文字,或说明写信者的意图,或阐明写信者自己的观点来劝说收信者,写信有明确的用意。本文则大篇描绘美丽绮丽的景色,似一篇写景散文。本文在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2、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写景上都写令人赏心悦目之景,但前者是融天下美景于一文,而后者是洞庭湖一处之景。抒情上都抒发欣喜之情,但前者表达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后者则表达迁客骚人宠辱皆忘的愉悦之情。

3、《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

优美诗文?

例如:①“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②“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五、中考题选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问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简答。(2007年湖北荆州市)

(1)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2)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1)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2)闲 仙(1分,每对一处给0.5分)

2、填空。(8分)(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4分)(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4分)(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篇3:《答谢中书书》复习纲要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

4 (2) 夕月欲颓, 沉鳞竞跃 ()

4 4 (3) 实是欲界之仙都 ()

2.简述此文之大意。

3.选出诵读下面句子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B.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C.实是欲/界之仙都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拓展练习

山中与裴迪秀才书a

[唐]王维

近腊月b下, 景气c和畅, 故山殊可过d。足下方温经e, 猥f不敢相烦。辄便g往山中, 憩感配寺h, 与山僧饭讫i而去。北涉元灞j, 清月映郭k。夜登华子冈l, 辋水沦涟m, 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 明灭n林外。深巷寒犬, 吠声o如豹。村墟夜舂p, 复与疏钟相间q。此时独坐, 僮仆静默, 多思曩昔r, 携手赋诗s, 步仄径t, 临清流也。当待春中, 草木蔓发u, 春山可望, 轻鲦v出水, 白鸥矫翼w, 露湿青皋x, 麦陇朝y。斯之不远z, 倘能从我游乎ヒ?非子天机フ清妙者,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ヘ相邀?然是中ホ有深趣矣。无忽マ!

因驮黄ミ人往, 不一ム。山中人王维白。

【注释】

a裴迪:唐朝诗人, 关中 (现在陕西省) 人。早年和王维同住在终南山, 互相唱和。他的诗多描写自然风物, 颇有特色。

b腊月:农历十二月。

c景气:日光与气候。

d故山:称自己隐居的山。殊 (shO) 可过:很可以去看望一下。

e温经:温习经书。

f猥 (wDi) :卑贱。 (客套话) 。

g辄 (zhR) 便:常常就。

h憩 (qì) :休息。感配寺:寺庙名。

i饭讫 (qì) :吃完饭。

j涉:渡过。

篇4:《答谢中书书》复习纲要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不用典雕琢,行文清新隽永地抒发对江南风景的赞美之情,可以和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比美。陶弘景在文中写了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对江南的山水、石壁、丛林、翠竹和早晨、黄昏的景象融情于景的表达了赞美之情。文末慨叹:从谢灵运后,又有谁能欣赏如此美景呢?望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能全身心投入自然的人,还有多少呢?一片黯然之情,悄然流露。 全文有山水竹林、晓雾夕阳、猿鸟锦鳞,有比喻、夸张、拟人,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说不完无限情趣、道不完生机盎然,读来凡心皆无,身在物外。

文章首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平和自然、立意高远;“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50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静物、动物跃然在目,鲜活如生。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夕日欲颓”势在必然;“沉鳞竞跃”变化突然。全文结构杂而不乱,结合有序。尤其是高山流云、青林翠竹等,用白描的手法稍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山川秀美图。

而另一篇名作《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被贬官于黄州期间,在元丰六年十月里一个普通的夜晚,苏轼正要入睡的时候,看到了照进窗户来的月光。这月光引发了他千愁万绪,于是他“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晏殊《蝶恋花》词中说“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对于遭受过陷害,险些失去性命的苏轼来说,能够有“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潇洒心态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一入夜都早早安歇去了。农历十月份的晚上,肯定已是颇有些寒意了,并不是散步的好时间,可苏轼不但有这份雅兴,更有闲情散步到承天寺,应该缘于内心的不平静吧!我们揣测被贬后的闲散,也许并非苏轼所乐意的,苦闷压抑的他要找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而张怀民与苏轼同是天涯沦落人,此时应该是最佳人选。苏轼在寂寞时在寻找知音,张怀民虽然被贬,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这样的一个人,当然是苏轼的知音。韦应物有首小诗云“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一样的夜,一样的散步,一样的清冷天气,甚至一样的怀念朋友的心绪,舍他其谁?苏轼出门的时候,想的应该也是“幽人应未眠”吧? 两个沦落天涯的人此刻共同欣赏着月色。今夜月光如此的皎洁,以至于让他们在错觉中以为那庭院中洒落的不是月光,而是一地清澈透明的水。

全文的结构是先叙事,再写景,后抒情。千古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至今为后人琢磨。这是描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短短三句,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积水空明”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隐喻手法的运用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清澄的水中交错着藻荇的清影,把隐喻又推进一层,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水月莫辨。两句之间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区别,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尽在其中,五味杂陈。比较两篇文章,相同之处都是作者不满于现状,寄情于山水之间,相同中又不尽相同。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连发两问,却无需回答。月色常有,竹柏亦常有,但像我们这样赏月的“闲人”却不可多得啊!其中包含着作者宦海浮沉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余甘。

篇5:《答谢中书书》复习纲要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 竞跃:争着跳跃

欲:将要。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可具有文学性。

三、填空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之美。 山水相映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之美。 色彩配合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篇6: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复习资料

【人物介绍】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全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重点注释】

1、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欲:将要。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争着跳跃

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5、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重点句子翻译】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常考点】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

答:“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短文是:欲界之仙都

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山水相映 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色彩配合 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晨昏变化之美。

【整体把握】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篇7:答谢中书书

1、解释下列词语

(1)交辉:(2)四时:(3)歇:

(4)夕日:(5)颓:(6)沉鳞:(7)欲界:(8)仙都:(9)奇:(10)与:

2、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重点问题:

⑴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

⑵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⑶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⑷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

⑸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的?

⑹“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

(8)“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

(9)“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10)《答谢中书书》一文体现了作者

的志趣,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字点明了全文中心。

《记承天寺夜游》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2、解释词语: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但少闲人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4、“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5、“月色入户”意思是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6、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7、根据语段内容填空: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8、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9、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10、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1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

12、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篇8:《答谢中书书》复习纲要

关键词:有效教学,有效学习,预习,相互交流,当堂检测

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目标性,整个教学过程其实是在教师引导下明确:学什么(目标),怎么学,(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得怎么样(针对性训练、当堂检测)的过程,是先学后教,反思改进的过程。现以《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为例,谈谈预习、相互交流、当堂检测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看法。

一、“预习”是学生自主能力形成的基本途径

“预习”被人们称为最重要的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无数优秀者,无不是“预习”的受益者。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预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获得新知识的活动。预习有课下预习、课上预习两种。实践证明,预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课前老师精心编写目标明确的预习学案,告诉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明确指向。以小组为依托,指导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书,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方式, 自己学,和大家一起学。这样的学习,目标性强,态度积极,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好;有利于学困生的成长。心理学认为,同伴之间的互助,容易沟通,易于接受,小老师往往会起大作用。

预习类例:《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片段

(一)资料助读

1.书,即书信________________。

2.据提供资料勾画对作者的生平感兴趣的部分,并对作者做简短的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品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诵读山水,积累语感

1.读准字音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 。

2.读清句读 (dòu): ______________。

根据提示给课文划出朗读节奏。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 在此基础上, 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3.读懂大意: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借助课下注释)。

还有哪些词或句子不理解,记在这里吧。

4.读出层次 。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

5.读出味道。

(三)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1.有人评价 《答谢中书书 》“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请大家再读课文,回答:说它“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那么这幅山水画中有哪些景色呢? 又是怎样描写的? 请谈谈自己欣赏到的课文中的一点之美。 如可以从用字遣词、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写景视角、层次结构、描写手法、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

佳句赏评用两层语言表述:景物描绘 +内容评赞

示例:高峰入云

巍峨的山峰耸立云端,“入” 字写出山峰永不止息的向上生长的状态。

总结写景方法。

2. 王国维说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意思是景物描写中必然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 本文景物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

3.你认为本文获得如此赞誉——“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的理由是什么?

4.我的疑问:

从教学设计来看,教师编制了预习学案,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学案把知识化成了一个个问题,给学生补充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资料。目标指向性很强,学习重点明确,有“方法指导”,“示例”, 告诉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提示学生利用一切资源,互帮互学,解决所有问题,鼓励学生通过仔细阅读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学出个性,学有所获。学案具有吸引力,具有激励性。学生能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知道学什么,这是基础;学生能够自己读出疑问,那才是较高境界。如“还有哪些词或句子不理解,记在这里吧” “我的疑问”,在展示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夕日欲颓”、 “欲界之仙都”中的“欲”怎样理解?学生还提出来“本文无处不在地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不能理解他“只管怡情山水, 不顾国家安危、明哲保身的做法”,“临阵脱逃,哪来的得意”。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非常了不起,说明我们的学生有思想,具有挑战性。这是做中学,用中学, 悟中学的学习,是纯粹的自主学习模式。这个过程解决了怎样学的方法问题,价值观念的问题。

二、“相互交流”是有效学习的精髓

心理学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能激发学生在同伴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有效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智力、 情感以及培养社会合作精神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学生在相互交流展示过程中提出疑惑是最可贵的。“预习”需要小组内及组与组之间的相互交流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目标,课堂展示需要小组内及组与组之间的相互交流才能很好地展示小组预习合作成果。解决问题需要小组内、小组之间,畅所欲言,甚至是激烈争辩,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强,这样的合作才有意义。

在展示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夕日欲颓”、“欲界之仙都”中的“欲”怎样理解?经过片刻思考,有学生做了回答,“欲颓”的“欲”意为“将要”;“欲界”的“欲”意为“世俗的七情六欲”。这是古汉语一词多义现象,语言环境不同,语义也会不同。学生提出“本文无处不在地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不能理解,“他只管怡情山水,不顾国家安危、明哲保身的做法”,“临阵脱逃,哪来的得意”? 这引起了激烈争论。学生甲说:当时朝廷矛盾深厚, 皇帝昏庸,他不能施展才能,甚至还有被奸臣迫害致死的可能,躲在山里做“山中宰相”,也算为国家出力了。学生乙说:他不当官了,躲在山里研究中医药,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成《本草经集注》,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法,也算为人类健康做了贡献。学生丙说:皇帝好像和陶弘景有默契,要不怎能读懂他的诗和画,有事又怎能去山中问计?没有默契他又怎么可能陶醉于山水呢?学生丁说:他躲在大山,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欣赏着风景如画的山水,做着 “山中宰相”,当然得意自豪了。……

提问题的、发言的同学分属于不同小组,代表不同小组的思想,学生相互交流、争论的过程很精彩, 争论的结果是学生逐步养成一丝不苟、探究创新的学习精神,养成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好品质。学生能力越来越强正是我们所期盼的。

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作为一种极具实效性的教学形式,被人们誉为“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宽松和宽容的学习环境,把小组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同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著名教育家卡甘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有同伴教学法、小组游戏竞赛、小组辅导个体和共学式等等。

著名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三、“当堂检测”是教学相长的最有效手段

“当堂检测”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现实选择。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掌握与运用规则,可能是人类最主要的智慧技能。要把规则牢固掌握、运用纯熟就必须反复练习。这一观点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如没有“当堂检测”和进一步的练习,学生是很难把新的知识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紧密地融为一体的, 也很难使所形成的认知结构更完善、更充实。请看围绕目标进行的针对性的课堂检测:

(一)识记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断句读。

山川 / 之美,古来共谈。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通文意。

(1)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

(2)重要语句的翻译和理解。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悟美景,体情怀

1.悟美景。

找出总领全文的一句话。

2.体情怀。

(1)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2)《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中的静景是:_________ 文中的动景是: ___________。

(4)读到__________,我想到山峰俊美,直插云霄,我真想和同学们到这里爬山,站在山顶上去感受“________________(杜甫诗)”的豪迈,那该多惬意啊。

此检测题,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在小组合作的平台上,在预习、相互交流、教师指导的有效活动中,有96%的学生达到了目标。

当堂检测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效课堂是全体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课堂。尊重学生的差异,发现学生特长,激励学生潜质,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目标之一。认真落实当堂检测,及时接受反馈信息,归因分析,及时进行调整补充,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在“反馈——改进”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运用激励性评价,使反馈性与激励性相统一,有利于学生潜能的自我开发,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落实 “学——测———评———改”,实现教与学的协调,实现教学相长。

篇9:答谢中书书

课题:第27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姓名: 班级: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2011.11 主备人:李成华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1、了解作者及“书”这种文体。作者:

书:

2、《答谢中书书》选自《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作者,字,号。

沉鳞竞跃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4)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 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请在文中画出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巩固拓展】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思想感情:。

语句:。

2、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川之美”的?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翻译。(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篇10: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

《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这是一篇很好的课文,对于文章的美,主要采用“读”的方法来使学生体会,以“读”赏“美”,以“美”品“读”,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在品析文章的美句时,挖掘文本不够深入,给人一种蜻蜓点水的感觉。

在让学生品析美句时,几个学生都选了“晓雾将散,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磷竞跃”时,在有学法指导的前提下,学生大多局限于 “这里是以动写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的理解上,应该引导学生而深入挖掘,这里的‘乱鸣”是一种嘈杂的声音吗?这时学生也该明白,这是一种随意的声音。接下来就趁势引导,作者在这里是不是只是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大自然的随意的和谐的声音呢?结合陶弘景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明白,作者刻画这种真实的洁净的声音,它们发出的这种声音不是为了名、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马之声,也不是争权夺利。从这里就可以体会出作者的情怀:淡泊名利,喜欢真实的洁净的大自然,自己居身其中的欢快愉悦悠然自得的心情。

在教授过程中虽然注重了学法的指导,但学生并没有在具体的赏析中实践运用好,反而局限了他们的思维,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师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做得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多做多练的。

篇11:答谢中书书

教学创意

朗读为线,重在品美 教学流程

教学思路

读出文章的层次美 读出壮美与秀美 读出作者的情愫美 铺垫(5分钟)

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尺牍小品文,请大家看看文章的题目应怎样读? 指导学生准确地齐读文题:答/谢中书/书。那文章题目是什么意思?(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作答答:这里是应答的意思。书①:中书,南朝时候的官员称谓。“谢中书”是作者的朋友“谢征”。书②:即书信,是文体的一种。在古代是一种可以抒情议事的文体。)为什么说它是尺牍小品文呢?

多媒体展示

纸张发明之前,用竹木或帛制成尺长左右的版面,用以书写记事,叙情表意,传递消息,因此有尺素、尺函、牍、尺鲤、尺笺(jiān)、尺翰(hàn)、尺书等多种称谓,其中以“尺牍”用得最早也最多,故成为信件的代称。

小品文:散文品种之一,短小灵活,简洁隽永,具有描写、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抒写一时的感想、片段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

所以由此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答复谢中书的一封信。采用了小品文的形式写的,所以称尺牍小品文。

今天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学习课文 活动一:读出文章的层次美(10分钟)

1.理清文章的层次

学生自读课文,试着将课文变为三个部分。

分三组分读三层,学生自己读。学生读完后,请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明确: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分 写景)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总 感慨)老师点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中心。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优美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先以感叹总括全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再次强调这里的景色之美。与开头遥相呼应,首尾圆融,结构严谨。

学生读出课文的层次美。2.描绘画面

教师:本文不仅层次分明,还具有音乐的节奏,画的色彩,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卷,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选一个八字句,描写美丽的画面吧。

学生写作。2分钟后展示。

教师展示:江南水乡的早晨,山间丛林,云雾缭绕,如纱如带,太阳冉冉升起,一束灿烂的阳光从淡淡的雾霭中透射出来,明暗交错,色彩绚丽,早起的鸟

儿唧唧喳喳,炫耀婉转的歌喉,活泼的猿猴在林间上窜下跳,呼朋唤友,飞禽走兽,众音齐会,仿佛是一场盛大的演唱会,这是一幅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活动二:读出壮美与秀美(12分钟)

1.找句子

请同学读课文,找出描写壮美与秀美的句子读一读。

指名读,读完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些句子是壮美?为什么是秀美?

教师评价点拨: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壮美的景色,宏观的景色,写四季的美好景色是从色彩,空间、时间方面 来描绘的。)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秀美的景色是细节、微观的景色,写一日美好景色是从早晚时间的特点来写的。)

2赏词

.在作者的笔下景物是充满魅力的,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中哪些词体现了这种美?下面我们就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吧。“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入”字化动为静,不仅写出了山峰的高,而且表现了山峰直插云霄的状态。一个“见”字,写出了水的清澈亮丽!山高水清,先声夺人,山水之美。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乱”表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乱” 写出了猿鸟争鸣的喧闹景象,突出山川的早晨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翠”字有读音美,还能引发人的联想,有青翠欲滴的形态,还有吃东西时清脆的声响、味道在里面,形、声、色味具全。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竞字写出了鱼争相跳出水面的情形,既有跳的高度又有跳的欢快场景,引发想象。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字好,好在写出景色的美丽奇异,也写出了与作者官场生活所见不同,是另一种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喜爱。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串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了。

这些美丽的字词引发了我们美好的想象,让我们如身临其境,在欣赏了描景之美后,有的同学可能在想作者描景如此美,那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作者的情感。

活动三:读出作者的情愫美(18分钟)

1.寻情

请学生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体味情愫

多媒体展示(学生齐读作者、背景)

作者: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丹

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正是这样一位遁隐山林的文人雅士。虽然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但却因看透混浊的人世而不愿在朝为官。但国家有重大事情却常常咨询于他,所以他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康乐:即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人。他18岁时继承他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他虽有爵位,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于是寄情山水。

请学生联系背景,体会“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所蕴含的情感。

学生展示,教师评价点拨。

指导朗读:美好的情愫是明朗的、自豪的、高兴地。“欲界之仙都”即人间天堂也,“仙都”二字,力重千钧,情深似海;比喻形象,名副其实;韵味无限,令人神往,这是陶弘景隐居四十余年后,对茅山美境最深刻的体会,最精当的评价,最由衷的赞美。“实是” 二字,下得十分肯定,毫不含糊,作者的陶醉、喜悦、自豪之情尽在其中!欲界,即人间;仙都,即仙境 这是不同的两个世界 而作者巧妙地在 “欲界”“仙都” 之间加了个 之字,就将这两个世界自然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茅山在人间,那些道士 道人也都在人间,作者所说的 仙都,指的是那种想通过修炼以祈臻长生不老的神仙境界 陶弘景自己虽然隐居茅山,但仍然为军国大事而尽一份 山中宰相 的 高参 职责 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于此不是着力描写 仙都 本身,而是借助于“欲界之仙都” 这个形象的比喻,来突出茅山自然山水那世外桃源般的神仙绝境 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之画外音,说的是从善于发现并欣赏山水美的谢灵运以来,至今还未见谁善于发现并欣赏茅山奇妙山水美的人?言外之意,茅山如此奇妙的山水之美,直至今日才由我来发现并欣赏它 作者如此的自信与自豪,则再次强调了茅山非同寻常的山川之美!与开头遥相呼应,首尾圆融,升华了文章主题“实是”肯定,毫不含糊,要重读。“欲界之仙都”韵味无垠,令人神往,读出欣赏、陶醉、感叹的语气,语调要上扬。“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别人不能欣赏,自己却能欣赏有一种愉悦、自豪之情,语调要舒缓而韵味无穷。给人想象的空间。

学生齐读这句话,再读全文,体会作者美好情愫。2.背诵课文

3.评析文章的表达手法之美

作者是用怎样的表达手法来抒发这种情感的呢? 学生思考批注。5分钟后展示。明确:多媒体展示

动静结合之美。

视听结合之美。

视角多变之美。

朝夕变化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情景交融之美。

动静结合之美。

叙议结合之美

骈散结合之美。

首位呼应之美。

虚实相映之美

„„

教师就这些表达方法简单解说。作业

可以选其中四五种表达方法,联系课文写一篇一百字的赏析小短文。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茅山派的创立者。博学多识,对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医术等都很精通,作品辞采宏丽、意境峻脱,独具特色。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混浊的俗世,后隐居山林。梁武帝时,礼聘不出,而„ 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之际,作者无比深情地道出了画外音:如此美丽无比的茅山啊,你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之仙都,即人间天堂也 仙都 二字,力重千钧,情深似海;比喻形象,名副其实;韵味无限,令人神往 这是陶弘景隐居四十余年后对茅山美境最深刻的体会,最精当的评价,最由衷的褒美实是 二字,下得十分肯定,毫不含糊 极其自信,何等自豪!欲界,即人间;仙都,即仙境 这是不同的两个世界 而作者巧妙地在 欲界 仙都 之间加了个 之字,就将这两个世界自然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茅山在人间,那些道士 道人也都在人间,作者所说的 仙都,指的是那种想通过修炼以祈臻长生不老的神仙境界 陶弘景自己虽然隐居茅山,但仍然为军国大事而尽一份 山中宰相 的 高参 职责 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于此不是着力描写 仙都 本身,而是借助于 欲界之仙都 这个形象的比喻,来突出茅山自然山水那世外桃源般的神仙绝境 最后一句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之画外音,说的是从善于发现并欣赏山水美的谢灵运以来,至 今还未见谁善于发现并欣赏茅山奇妙山水美的人?言外 之意,茅山如此奇妙的山水之美,直至今日才由我来发现并欣赏它 作者如此的自信与自豪,则再次强调了茅山非同寻常的山川之美!与开头遥相呼应,首尾圆融,升华了文章主题至此,由陶弘景根据切身体验自编自导自演自拍的这部 欲界之仙都 茅山奇美山川风景名胜记录片,已圆满完成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课《答谢中书书》。题 目怎么读?如何停顿。题目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篇回复友人的书信,其实是一篇写山水的文字。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朗读课文,初识文章:

一、整体理解,概括大意

思考:用文中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全文。板书:美 投影:一幅清丽的山水画

二、细读文章,欣赏画面

请让我们一起到文中找到具体写景的美词美句,读一读,说说写了哪些景物?说一说。板书:

中间十句,两句一组,每组文字就是一幅画面。请你选取一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投影:这幅山水画,美在从中,我看到了

从内容、修辞、炼字、情感、意境等方面加以欣赏。投影示例

学生先独立思考,随后小组讨论,相互启发、补充,最 后动笔成文。

此过程给予充足时间分钟左右。学生分小组交流、发言。

三、再读文章,欣赏手法

师引:每幅图画景色各异,精彩纷呈。文章共 字,作

者如何在如此短小的篇幅内表达美的?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从哪些角度来写?句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投影手法美在山水相映;美在俯仰生姿; 美在色彩斑斓;美在动静相生; 美在晨昏交替;美在视听

美在骈散结合;美在视角多变; 美在结构雅致;美在情感率真;

四、体悟感情,了解作者

师引:领略了作者笔下的山川之美,你一定也很想了解 文字背后的人吧。作者在这一幅幅山水画卷中,寄予了怎样 的感情?用文中的话说一说。投影:率真独白语

师结:作者沉醉其中,流连往返。仙都之景非仙人不可享用。投影作者介绍: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茅山派的创立者。博学多识,对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医术术

作品辞采宏丽、意境峻脱,独具特色。„

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混浊的俗世,后隐居山林。梁武帝时,礼聘不出,而„

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

五、布置作业 练笔:请用本 寄托心中的深情。

教学反思:这篇小品文,短小精悍,字字珠玑,一幅幅 立体流动的画面精彩展现于读者眼前。如何将文字转换成画 面,读出文字所传达的美景、美境,美情、美感,是教学的中 心任务。首句领起全文,下文十句围绕“,层层展开。

美好的情感来自好景物意境,读出每组画面的美是首要任务。反复朗读吟咏,把

清流见底”为例,示范文字蕴涵的美:“

清流对应,山水对举,句式整齐。山水相依相伴,既有山的稳重,又有水的灵动,水的流动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 上异彩,相映成趣,美意无限。

学生经过反复诵读,教师启发,似有触动,欣赏下面几

幅图画:石壁、林竹、晨雾、猿鸟、夕日、沉鳞,均有出色表现。如„车

碧绿的竹子;

生机勃发,给小鸟小兽提供了最好的生态环境。如“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两句赏析: 清晨,旭日东升,晨雾将散,山林一片寂静,隐约听 的溪水声。抬头望去,猿猴在树间跳跃,鸟雀叫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傍晚,夕阳将要落山时分,余晖映照水面,层层 粼波之中,不断有鱼儿从水中争相跃起。一早一晚;一个在 空中,一个在水上;一个鸣叫,一个跳跃;仿佛整个山林就 成了他们的世界。画面充满动感。学生能够依据一定的句式:“ 词(句)中,我仿 佛看(吴她丽

意在引导学生字斟句酌,揣摩画面、意境。学生先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启发,这一环节的成功为向更 高的阅读层次迈进打下坚实基础。下一环节从画面内容的理 解、想象转入形式手法的欣赏。由内容到形式,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理解了画面之美,再加上本

文做铺垫,学生找寻作者选景的角度,视线的变化、写景的 手法,句式的转换,已非难事。最后咏怀景中所含之情便能 水到渠成。此时将作者介绍插入,顺理成章,留有余味,适 时满足了同学们的学习欲望。由画面到手法,由手法到感情,时机的把握对文言文拓展的有效起了助推作用 关键还要看拓展内容是否适度 之所以要把陶弘景和康乐放在一起拓展,就是因为陶弘景隐居句曲山和康乐怀才不遇而寄情山水的

经历,决定了他们都有向自然来寻求精神解脱的志向 而陶弘景的隐居算不上真正的隐居,因为他时不时还是要插足政治人称 山中宰相,而康乐放浪山水的目的也不过是摆脱政治上 的烦恼 所以这种志向也只能是一种愿望 他们的确算得上是知音,因此才有了 自康乐以来 这句话 所以对陶弘景的拓展要放在 山中宰相 这点上,而康乐的拓展重在他虽有爵位,但 仕途坎坷,于是寄情山水上 两个人拓展的部分都是对注释的补充,以便更好地理解本文主题 其他一切无关乎主题理解的资料大可略去 这就是文言文拓展的适度,必须与教学目的相 吻合,与教材相配合

之际,作者无比深情地道出了画外音:如此美丽无比的茅山啊,你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之仙都,即人间天堂也 仙都 二字,力重千钧,情深似海;比喻形象,名副其实;韵味无限,令人神往 这是陶弘景隐居四十余年后对茅山美境最深刻的体会,最精当的评价,最由衷的褒美实是 二字,下得十分肯定,毫不含糊 极其自信,何等自豪!欲界,即人间;仙都,即仙境 这是不同的两个世界 而作者巧妙地在 欲界 仙都 之间加了个 之字,就将这两个世界自然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茅山在人间,那些道士 道人也都在人间,作者所说的 仙都,指的是那种想通过修炼以祈臻长生不老的神仙境界 陶弘景自己虽然隐居茅山,但仍然为军国大事而尽一份 山中宰相 的 高参 职责 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于此 不是着力描写 仙都 本身,而是借助于 欲界之仙都 这个形象的比喻,来突出茅山自然山水那世外桃源般的神仙绝境 最后一句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之画外音,说的是从善于发现并欣赏山水美的谢灵运以来,至 今还未见谁善于发现并欣赏茅山奇妙山水美的人?言外 之意,茅山如此奇妙的山水之美,直至今日才由我来发现并欣赏它 作者如此的自信与自豪,则再次强调了茅山非同寻常的山川之美!与开头遥相呼应,首尾圆融,升华了文章主题至此,由陶弘景根据切身体验自编自导自演自拍的这部 欲界之仙都 茅山奇美山川风景名胜记录片,已圆满完成

篇12:《答谢中书书》改写

《答谢中书书》改写1

山川的美丽景色,自古以来,就是那些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中国幅员辽阔,高山是缺少不了得了,五岳之首,泰山。泰山不仅仅高耸入云,而且十分的险峻,雄伟。只有高山那当然是不行的了,山川,少了川那是不可能的,川--水,要说水那人间天堂--杭州西湖,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绚丽多彩的风景,得来了人间天堂的美誉。还有一句俗话:桂林山水甲天下,杭州山水甲桂林。

说完中国的山水,还要说说中国必不可少的花草树木。中国虽没有十分著名的景点是说树林,但是中国花草树木的种类很多很多,珍惜动植物也有不少。

清晨的薄雾是一种奇特的美景。在树林旁,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快完时,在树林中,我们不仅仅可以听到各种各样鸟类的啼叫声,还可以闻到一阵又一阵的猿鸣叫声,那是刚刚醒来的猿猴嬉戏的鸣叫声。

夕阳西下也是一种唯美的绚丽景色。夕阳西下,晚霞升起,红色的霞光照射到世界各地,世间瞬间变为了红色的一片。池塘中潜游的鱼儿已经按耐不住自己的愉悦心情,一个个都跃出了那被晚霞照射后变为红色的池塘,好像是要吃掉霞光,还它们池塘原来的模样,希望能使它们的家变得更加明亮些,更加的干净一些,希望可以使自己居住已久的家园变得清澈见底。

这真是人间仙境呀!但自从谢灵运来后,就再也没有人可以欣赏这美丽、奇特、奇丽的景色了吗?我希望大家可以热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树、一花一木。

《答谢中书书》改写2

这世上山川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话题。

我来到山峰流水前,高峰插入云霄,像擎天柱一样,顶天立地,撑起正片天空。低下头看来清澈见底的小溪流淌在两座山之间,像个调皮的小男孩,从山上跑下来,奔跑着,玩耍着。

在河流的两岸,是一块块石头塔起的石壁,在阳光和水流的影响下,石壁闪着五彩缤纷的光亮,光滑透明,交相辉映,十分漂亮。从高处远眺,一眼望去,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一年四季都在,四季常青。在加上五彩的山石,相映下,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景象犹如一幅水墨画。清晨的雾气将要散去时,传来了猿,鸟此彼伏的鸟叫声。映衬出山间清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和气氛。夕阳快要落山了,这时,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画鳞在夕阳的照射下,闪出金色光芒,此时,感觉身边的东西全部都静止了我被这处景象深深的吸引,真是神奇又美丽。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这景色就是人间真实的写照,这么美丽的景色,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在也没有人欣赏到了。

《答谢中书书》改写3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古往今来,有多少妙笔写下有多少颜色描绘?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见底的溪流宁静清新,山水相伴,神采奕然,水的洞是给山带来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美不胜收!太阳拨开云雾,照得满山谷的石壁交相辉映五光十色,青翠的竹林,五色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的气象,真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奇妙画卷啊!

晨曦的美更是让人室息,先是缭绕不绝,亲吻着天空,只见猿猴,鸟儿的鸣叫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波光粼粼的湖水泛滥着一种急促的骚动,突然,前有在水中的鱼儿也争相跳出水面,宛如一条金丝带,闪闪着点点金光,仿佛在欣赏这种奇丽景色。

我喜欢这人间仙境,我终究还是那么迷恋他,但是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不得不说—此般人间仙境,天处能及也!

《答谢中书书》改写4

大千世界,放眼望去,大好河山之美,尽收眼底。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竞折腰。——题记

迈入山川中,一幅笔墨奔放的水墨画从脚下向外摊开。那浓浓的自然气息便一路蔓延至心田。

漫步在水光潋滟、清澈见底的小溪边,看水似飘逸的秀发,无忌地奔流,缠绕着山伟岸的身躯,柔顺婉转,一股滑润清凉之感扑面而来。迎着晨曦向东望去,山似俊美的男子,巍峨挺立,余光洒满它的胸膛,周围的云雾也逐渐消散,如破茧而出被褪去一层的薄皮,融入了金光闪闪的阳光中,不见了踪影。

一切变得清晰起来,两岸石壁显出了美的模样:身着彩色霓裳,全身被微微润湿的空气所笼罩,交相辉映。再往前走走,绿色的气息更加浓密了。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中,时不时窜出几道矫健的影子,紧接着便传来猿猴欢快的叫声,不知叫了多久,许多可爱的小生灵也沉不住气了,相继鸣叫起来。

合唱一直持续到了下午时分,即将接近尾声。这时,河水突然掀起了几朵白色的浪花,几条浑身清亮的鱼儿跃出了水面,白色的水滴在夕阳的照射下,透出了彩色的光芒,为夕阳添上了最后一笔光辉。

这真是人间仙境啊!也许自南朝宋的康乐公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此奇丽景色了。

虽说康乐后,无人能赏此景。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只要每个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那么这“山川之美”便永驻人间!——后记

《答谢中书书》改写5

山川秀丽的美景,自古以来就是许多文人雅士所赞叹的啊,凝诗人之所悲,道诗人之所情。

你看那山,接着天空,倚着白云,乍一看,还以为是从天上伸下来的一只大手,敦实有力,仿佛弹指轻挥,也将万物重新捏造一般的力量。你看那水,宛如一块薄纱,静静地躺在地面上,还微微泛着光和万物的影子,岸上的石头像是在炫耀般,闪耀着自己的色彩与亮丽,仿佛在他的色彩之下,就算是彩虹也要逊上几分,这断崖上兴许还能看到些微露的树木,他们就一直藏在暗处,默默的施展着它们的美丽,为这儿添上笔不朽的色彩。

清晨旭日初升时,阵阵白雾也随之散去,就这样将她的美景暴露在世人面前,水流声伴着清脆的鸟啼,走着,一首首欢快的小曲儿,告诉人们,这,新的一天的到来,旭日升起,阳光抚着张微露的猿猴的皮毛与两岸的树枝,在地上投出一幅极美的画面,拉开美好一天的章程。当傍晚来临时,天空,大地被映得火红,云彩,竹知松柏,一切的一切,都宛如被炙烤了般,就连那五彩的石壁,也褪下几分色彩。突然,水中激起了道道水波,是水中的鱼儿即将跃出来了,像是在欣赏这幅画卷

而我,就这样漫步在这条小径上,静静的欣赏着人间仙境的美好。

《答谢中书书》改写6

山川的美景自然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的赞叹。

在我徜徉的这片山林中,山总是那么高,高得你从山脚下望,轻轻地把头一抬,望见高山的风采,山的尖端被忽明忽现的云彩笼罩着,向世人展现它的高大与雄厚。在我浮游的这条河流中,水总是那么清,清得你把目光投向水面,其中的游鱼、细石、小虾、水草依然清晰可辨。五更未眠,步至溪边,我专爱聆听水声,在我的心头流淌。在不可捉摸的黑暗之中,水面上却泛着晶莹的流光,投射出漫天星斗。

远方,夕阳刚在天边的云霭与高耸的山峰中挣脱出来,就向世间散播它的光和热。河流两边的山壁也因阳光的哺育而焕发生机。这准是一块被上帝过度渲染的调色板,或是女娲补天时所遗漏的七色石。美妙的红、绿、紫、靛交相辉映,几块显眼的`光斑在忽明忽现,灼热的,亲吻着,肆意地拨洒色块,流光溢彩,五彩斑斓,似乎就有仙女在石壁上游荡,衣裙飘飘,美丽飘忽。

一阵淅沥的春雨过后,竹林中带着露珠的叶子遮住了行人向往的目光。放眼望去,远处的群山上,一片片青翠欲滴的森林,随意地贴在光秃秃的群山上,带来了万分生机,使人感到快活。朦胧的夜晚,百花还没在幽静之中睁开眼睛,竹和树却在长漫夜中向下汲取大地之精华,只为在寒冬中撑起一片墨绿荫庇,让白茫茫之中多点儿绿的生机。

最美的是太阳,岁月无法改变它的模样。在清晨之时,它用活力驱散了如纱似的薄雾,脸上还挂着粉黛。一开始世界出奇的静,但随后声音便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猿则百叫无绝”,不错的,它们悲哀的声音充斥着你的双耳。同时,鸟也在此起彼伏地歌唱,在宁静的时光中传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算是山水生活当中的情趣。在傍晚的时候,太阳耗费了自身全部的精力,开始与地平线告别,渐渐沉入偌大的河流。这时的太阳是最艳丽的,血红的它与湖面上的倒影融在一起,它是缺失的,更是完整的。在水中潜游的鱼儿赶上了傍晚的尾巴,激动地、相继地从水中跳跃出来。身披霞光的它们,很快就把河面上的光影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给落日余晖下的河面更多的美感。

就是这山林中的一朝一夕,一朝又一夕,让我感受到自己在岁月轮回,往复不断的哲理中喃喃低唱,感到大自然的衔高山,吞大河,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偌大的山林为何不能容下一个逍遥身影?也许能与我共同徜徉在这山林中的人,除了昔日的谢灵运,就再也没有了吧!

《答谢中书书》改写7

山河的清丽俊秀之美,古往今来都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叹的,可其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欣赏这奇丽景色呢?

我隐居的地方秀丽非常。高高的山峰可以与云比高,好似一根擎天的大柱;山脚下的小溪,清澈见底,像是一条银色的流动的绸带。而我的小木屋,面对着小溪,闲来无事时,搬来摇椅,随手拿出一本书,一壶茶,听着小溪潺潺的流水声,享受着山间传来的习习凉风,好不惬意。

每到正午之时,阳光照射在两岸光滑的石壁上,反着光,色彩斑斓,交相辉映着。山上无论春夏秋冬,都长着葱郁的树林和翠绿的竹子,似乎在攀比,比谁颜色更碧绿,比谁长得更高大。风一吹,传来一阵“沙沙”的树叶、竹叶交相摩擦声,像是在说着悄悄话。

清晨,缭绕在山间的如絮如带的薄雾即将消散,这时,猿啼鸟鸣此起彼伏,像在开着一场音乐会,又像是有意为之,在提醒你,快醒醒,该起床了,出来瞧瞧这大自然的美景。

日暮时分,太阳像是玩捉迷藏似的,把自己的身子越藏越小,小溪中潜游的鱼纷纷跃出水面,追逐着那最后一缕阳光。

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可自从康乐公谢灵运以后,还有谁能够欣赏这奇丽俊秀的景色呢?

《答谢中书书》改写8

山川秀丽的景色,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真所谓“山水美景,人人皆爱。”

抬头仰望,高高的山峰耸入云端,好似擎天大柱。低头俯视,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似活泼的小姑娘,一边唱着,一边舞蹈着,使人顿时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而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哪怕是绘画名家,大概也难以描摹这如诗如画般的景色吧。向来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正是这山水的相伴相映,才使得游者神采焕然;正是这仰俯的上下结合,才使得游者心旷神怡。

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莫急,你看那两岸石岩壁立千仞,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斑斓、五色争辉、熠熠耀眼。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于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两岸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实为“天下第一美景”。山脚下,一株株古松,批鳞挂甲、昂然挺立,好象是一个个威风凛凛的战士。另一边,一片片竹海,青翠欲滴,风轻轻吹过,竹叶微微颤动,真像一张张嘴巴在喃喃细语。如此景色,四季长存。

最初的早晨,白雾缭绕于山间;继而如絮如带,仿佛是仙女在此作画;紧接着似烟似缕,好似天堂美景……就在如纱一样的薄雾将要消失的时候,太阳冉冉升起,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勃,仿佛是一场盛大的演唱会。傍晚来临,红日西沉,她是太过劳累,去休息了。落日的余晖,为群山抹上了淡淡的红晕,好象一个娇羞的姑娘。飞鸟归林,猿猴栖树,山色苍茫,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冲破了湖面的寂静,别具意趣。

不得不说——此般人间天境,无处能及也!

《答谢中书书》改写9

山,高耸。水,清澈,这自然景像呈现出的无限风光、大好美丽从古至今一直是文人雅士都谈论赞叹的话题。

抬头,只见高耸的山峰直插云霄。俯视,那荡漾的清波卷起一阵阵涟漪,清澈的溪水能看见那宛如细纱沉淀在溪底的沙子。回过头来,看见那经历了风吹雨打的石壁,呈现出像彩虹交相辉映的颜色。满山遍野的竹子最是翠绿,点缀了整片树林,不管是春夏秋冬,它总是那么的郁郁葱葱。早晨薄薄的雾围绕着整个林子,望去,尽是朦胧之美,猿猴灵鸟像是在庆祝美好的一天即将到来似的也唱起歌,婉转的乐曲使静郁的树林多了几丝生机。转眼间,又到了夜晚,太阳即将坠落,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好一片活泼的生景。

看到这一幕的人,都不禁感叹到这真是人间的仙境啊!但自从谢灵远去世以后,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答谢中书书》改写10

自古以来,秀丽的山川景色,都让文人雅士们赞叹不已。

巍峨的高山直耸入云端,仿佛要去探索天庭一般。细长的小溪清澈中向人们袒露着心扉,经过千年河流冲刷的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十分的壮观。郁郁葱葱的密林和翠绿的竹子,仿佛一对密友笃交了数千年。云雾缭绕的清晨,万籁俱静。置身其中,让人一片茫然,什么也看不见也听不到,顿感生机了无。然而,只要耐心的等上一等,你便会发现,大地竟然如此美妙:浓雾渐渐的褪去,早晨害羞的面纱慢慢揭开,大地显露出了它真正的轮廓。这时候,树林中的精灵们都从睡梦中苏醒了,耳边隐隐约仔的听到猿的啼叫。当雾完全收起他的围帐的时候,鸟儿们唱起了悦耳的歌。夕阳西下,它那嫣红的霞光,暖暖的铺在大地上,硬是将天空洁白的云朵染成一望无垠的花海,令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更令人喜悦的是,一直躲藏在水下的鱼儿也争相跳出水面,溅起的水滴在空中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后,又悄悄的跃进水里,漾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澜……

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哪!看这人世间的匆匆过客,自谢灵运以来,还有谁能独享这样的美景呢?

《答谢中书书》改写11

隐居在深山之中,可以享受到高山江流的美丽。这些美好景物只有文人雅士,只有隐山居士才能够去品味、欣赏的啊!每当我走出我的房屋,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高耸如云,矗立在面前的山峰,山上也有许多依靠山峰而生的绿树。闲游屋旁,便是一条溪流,弯弯曲曲,似乎是它根据自己所想,又似乎随意流淌,一直往前流,也不知它会去到何处。但它似乎也不着急,仅仅只是慢慢地赶着自己的路。有时去取水,往水里一看,才发现原来它清澈无比,可以看得见水底的沙石,还有那些游鱼。

有时在水边溅起水花,滴到了两岸的石壁。而在不经意间,可以发现那些平时冷冰冰、硬邦邦的石头,却散发出来各式的光芒。色彩斑斓、交相辉映,几束光直入胸怀,使人感到了一丝温暖,扫清了平时烦躁,让人感到焕然一新,足以让人在这呆上一天,而到了傍晚时分,才会依依不舍,不时回头看几眼地离开。

而每每走出自己的房屋,便是大片的树林,走进树林,便有清新的空气来到心肺,令人猛然一震,精神焕发。即使树林中道路崎岖,也不会让人留下遗憾。当我来到屋后,竹林便触手可及。有几株不大高的竹子聚在一起,兴许它们是在抱团取暖,百来棵伫立在屋后,在竹林当中十分独特。它们似乎想要肩比白云,也不失生机,株株精神高昂,奋力地向上生长着。而作为自身生长的痕迹,就是那格外青翠的竹叶,片片向外舒展开来,似乎是要争夺到更多阳光雨露。而它们即使到了秋冬,也不会凋零谢落,反而生长得更为迅速。

每当清晨,太阳才刚刚露出云头,将它那一丝金光撒向广袤的大地。薄雾也才开始消散,退回树林,去到不为人知的地方,在那一片片树叶上、一小株一小株的小草上留下了一点点礼物,给予那微薄的露珠。可惜它并不是很公平,分得有多有少,使得有些绿叶开始嚷嚷起来,发出沙沙的声音。兴许我还在梦乡之中,而早莺却开始了自己的演唱,舒展开自己的歌喉,放出那美妙的声音。唱着唱着,其它的鸟儿也被带动了起来,即使自己并不能唱得那么好,但也唱出自己的声音。这时候常会惊扰一些动物,而这当中往往会有猿猴,它们刚刚醒来,还想再多睡一会,却听到了鸟儿们的大合唱,便开始自己的长啸,或许此时,也就只有美食才能够堵住它们的嘴了。

而一天往往过得十分迅速。太阳就快要落入西山了,将自己的最后一份光芒泼洒到大地,在黄昏结束之前,奉献出它那最后一份光芒。或许是日落的景象太美了,又或许是想要享受最后一份温暖,鱼儿竞相跃出水面,溅起一朵又一朵水花,扬起了一阵水波,兴许是还未享受够,也或许是想要看到更高处的风光,又或者是不甘心跳得比其他同伴低,刚落入水中,发出一声清脆的“扑通”的声音,在水中游荡一会儿,又再次跃出水面。那金丝般的阳光照射在鱼鳞,散发出更为耀眼的光芒。

这番美景实在就是人间仙境啊!只是大多数人不能享受这种美景,只能看到红砖琉璃瓦,在无趣的宫殿当中。唉,可惜谢灵运之后,能够有像我一样能去欣赏山川深林的人,就太少了。

《答谢中书书》改写12

山川的美,是一种说不清的美,是大自然的、十分灵动的美。因此,这种美从古至今都被人谈论和推崇。

先看那山,十分巍峨峻俏。高得直插蓝天,最顶端还有几朵云彩环绕着山顶。现在既神秘又美丽。山脚下还有一条急湍的小河,水速很快,水流很急,中间还有几块儿岩石阻挡着河水,河水使劲拍打着水中的礁石,礁石被打得千疮百孔,而河水却依然清澈见底,清得能看到水底一棵棵鹅卵石,甚至一粒沙子。

再看那石壁,两岸的石壁虽然十分陡峭,但却不曾失去美丽。尤其是在太阳的照射下交相辉映,散发着五彩光芒。色彩斑斓的景象更让人陶醉。

经过一场春雨的沐浴,树林与竹林变得更加强壮、青翠。不少竹笋好奇地探出头来打量这个世界,一个个崭新的生命就此诞生了。不论春夏秋冬,他们都如同哨兵站立在那里,永不退缩。

奶白色的薄雾环绕山间,太阳直射着白雾,通过白雾若隐若现的看到外面的景象,听到猿叫鸟啼。绘制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夕阳西沉,只剩半张脸露在天际,整个天空变成夸张的橘红色,天边还残留着一些五彩缤纷的火烧云。河中的鱼欢快的跳跃着,互相寒暄着。总是有不少鱼如同一把利剑飞入半空,调皮地一眨眼,或是来个“彩虹翻”。摆个“POS”再坠入水中。

这真是一个仙境啊。

《答谢中书书》改写13

亲爱的朋友中书:

好久不见!

我收到了你的来信,感谢你对我的关心,我在山中过得很好,一个人多么清静悠闲啊。

这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客们谈论的话题吧,我居住的这个地方景色出奇的美丽。这我就来给你说说吧!

这里有高耸入云的山峰,也不缺乏明净清澈的溪流,水中还有闲来无事打闹嬉戏的小鱼儿,在河流的两岸都屹立着石壁,他们可是与众不同的,都色彩斑斓,颜色交相辉映,奇丽无比,在山和石壁之上长有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丛,他们也都四季常青,让人赏心悦目。

在一天之中景色也很有差异,清晨刚从茅草屋里出来,白雾还未消散,在白雾笼罩下的树林显得十分静谧,不免有几分神秘的色彩。当太阳即将消散时,晓雾便慢慢消散了,这时候鸟儿和猿猴也睡醒了,起来练嗓子,听,那从远处传来的此起彼伏的鸣叫声,他们是多么愉快呀。到了傍晚,夕阳即将坠落的时候,水中潜游的鱼儿便会争相跳出水面,他们以这样的舞会来结束美好的一天。每次我都会沉醉在这里无比美丽的景色之中,生活在这里,我多么高兴!脱离了尘世的喧闹,心里面剩下了平静。

中书,等你闲暇时也可以来到这里,让心境平静一些。这里真的是人间的仙境啊。我记起南朝时的那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也曾欣赏过这样美丽的景色啊!如今世道动荡。人们大多都想着争名夺利。很多人都忘记了脱离尘世的自然。然而,只有在自然中,人的身心才会得到放松和解脱吧。我如今能与自然融在一起,欣赏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也算是很幸运了吧!

祝你身体健康,步步高升。

你的朋友陶弘景

×年×月×日

《答谢中书书》改写14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议论的话题。

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着,秀丽高耸的山峰直插入云端,细长的小溪清澈见底,叮当叮当发出清脆的声音,两岸的石壁十分光滑,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仿佛大自然这个粗心的画家在这里涂上了几笔色彩。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看着这样翠绿的景色,我感到十分惬意。

清晨的晓雾将要

消散的时候,动物们也都苏醒了,初升的太阳是天然的闹钟,四方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像是大自然的交响乐。你听,那边是高声部的小鸟们,那便是低声部的猿猴,小溪也来凑热闹,叮叮咚咚的唱着歌,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整个大地都被金黄色所笼罩,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着跃出水面,与夕阳构成一幅画。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谢灵运以来,就在没有人能欣赏这种绮丽的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改写15

山川秀丽的景色,自古以来都是问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真所谓“山水美景,人人皆爱”。

抬头仰望,高高的山峰耸入云端,好似擎天大柱。低头俯视,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似活泼的小姑娘,一边唱着,一边舞蹈着。最初的早晨,白雾缭绕于山间;继而如絮如带,仿佛是仙女在此作画;紧接着似烟似缕,好似天堂美景……就在如纱一样的薄雾将要消失的时候,太阳冉冉升起,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勃,仿佛是一场盛大的演唱会。傍晚来临,红日西沉,她是太过劳累,去休息了。

高高的山峰直插云天,清清的流泉明净见底。两岸石壁上,五色缤纷交相辉映。那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晓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猴和百鸟的啼叫声交织成一片;夕阳即将坠落之际,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腾跃。

上一篇:二年级语文上册作业批改记录下一篇:协议书-委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