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精神

2024-08-03

红十字会精神(共8篇)

篇1:红十字会精神

红十字精神伴我行

1: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同学们,知道5月8日是一个什么日子呢?世界红十字日。下面有请我班同学为大家带来《红十字精神伴我行》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叫红十字会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吧。1928年的5月8日,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亨利.杜南 诞生于瑞士。他竖起的红十字旗帜,跨越种族、疆域、信仰和时空,飘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飘扬在瘟疫肆虐的疫地,飘扬在水火横行的灾区,飘扬在渴望帮助的人们的心里。

为了表彰杜南的功绩,1948年,红十字与有关部门决定将他的生日命名为国际红十字日,每年的这一天,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亿多会员和大批志愿工作者举办活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弘扬无私奉献精神。

“人道、博爱、奉献”这是世界红十字精神。我们坚信,爱是人间的真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2: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红十字的精神,我给大家讲个盲人的灯的故事。有一天晚上,一位盲人走路时,总是一手拿着蜡烛,一手拿着拐杖,迎面走来一个人,好奇地问:“拐杖是为帮你探路的,可蜡烛对你有什么作用呢?”盲人回答:“蜡烛不是给我用的,是给别人用的,当别人看到我手里的蜡烛时,我就不会被别人撞倒!”盲人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与人方便既是与己方便。是呀,当你陷入一片漆黑的时候,先去照亮别人吧,这样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帮助你自己!

3:2013年4月20日凌晨8点02分,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中国红十字会紧急呼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积极向受灾地区捐款、捐物、无偿献血,参与雅安地震灾害的紧急救援,为灾区民众奉献爱心。看着电视画面上灾区民众坚强、勇敢的眼神,我的眼泪禁不住在眼眶中打转„„

看着社会各界对人间苦难的善心援助,看着那一张张天使般的笑脸,我明白了沧海横流,才显英雄本色;灾难无情,方见人间真爱的含义。我立志长大以后也要做一名红十字会志愿者。我要跟红十字会一起为人类的和平,为人道主义的救援,为千千万万人的幸福而不断努力、奋进!

4:同学们,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教育人们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的人生乐事,认为帮助弱小群体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到那时,红十字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可以说已经在你们的心田生根,发芽。

1: 同学们,我们纪念世界红十字日,就是要学习杜南先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会关心、关爱别人,时刻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无私援助的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行动进一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做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奉献的人。

篇2:红十字会精神

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定位和时代坐标。从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时代条件出发,报告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阐述、提出新要求,赋予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内涵,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红十字会作为党委政府人道领域的助手,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时刻牢记习总书记“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的谆谆教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红十字精神,开创新时代红十字事业新业绩。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对一起工作的领导。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红十字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红十字事业发展方向,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五个准确把握”:一是准确把握十九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判断,深刻认识红十字事业所肩负的使命;二是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核心要求,自觉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红十字会的改革实践;三是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积极深化拓展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四是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进一步明确红十字会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五是准确把握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不断增强红十字会系统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公信力。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红十字会将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个这个首要政治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掌握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使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党员干部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按照总书记在会见中国红十字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时讲话中对红十字会“开展人道救助,真心关爱群众,努力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要求,积极推进红十字会人道服务供给侧改革,打通服务困难群体“最后一公里”通道,充分发挥好红十字会作为党委政府人道领域助手和联系群众桥梁纽带作用。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推进红十字会工作的改革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红十字会作为群团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群团改革的有关要求,结合新时代、新目标、新使命,不断改革创新,破解制约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瓶颈和难题。一要在管理模式上改革创新。要打破红十字会过去固有的僵化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突破利益和作风固化藩篱,围绕《红十字会法》赋予的职能,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真正把人民群众欢迎不欢迎、需要不需要、方便不方便作为红十字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困难群众需要红十字会干什么,红十字会在人道领域能够协助党委政府干什么?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我们要从规范干事着手,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创新信息化服务,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新时代对红十字会服务的新要求。二要在服务载体上改革创新。红十字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如何充分发挥其群众性、社会化的属性,如何运用好社会可以利用的有效服务载体,把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能通过服务载体和平台呈现给广大人民群众,这是我们亟待要做的工作。实践证明,只要红十字会围绕人民群众所需,找准有效服务载体和平台,我们的工作就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能赢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认可。三要在服务方法上改革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把握时代特征、遵循时代规律、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改革创新服务方法。要围绕红十字会法定职能,凸显红十字会服务特色,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善事,真正做到人道惠民。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要“增强狠抓落实的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要改进工作作风,红十字会工作者要真正俯下身子,与我们的服务对象手拉手,心贴心,为他们提供热情周到便捷的服务。要加快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努力让服务对象可以利用快捷的信息化平台享受红十字会提供的优质服务。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履行红十字会法赋予的神圣职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市红会党组书记能够带头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不断强化“为官先要学法,为政要会用法”的理念。重视加强《宪法》等法律法规学习,重点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兴会。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坚持重大事项依法决策、依法履职、依法管理。红十字会要牢固树立依法推进红十字事业和依法履行职责的理念,依法开展“三救”、“三献”工作。一要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升灾害紧急救援水平。二要凝聚社会人道力量,提高突发事件人道救助能力。三要大力开展群众性救护培训,提高全民自救互救能力。四要积极开展“三献”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五要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和校园红十字文化。六要围绕大局服务民生当好党委政府人道领域的助手。

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加强红十字会的党风廉政建设。

篇3:红十字会精神

一、高校红十字会的性质和发展

1、高校红十字会的性质、功能。

根据《关于加强学校红十字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 高校红十字会以学生为主体, 师生共同参加的中国红十字会基层组织。高校红十字会需要积极组织师生, 学习、宣传人道主义宗旨和红十字运动的基本知识, 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体现红十字精神的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尊师爱幼、助人为乐等活动, 积极发挥卫生救护培训等职能。高等学校应该将红十字会精神做为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元素。

2、高校红十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发展。

随着公民社会建设不断推进, 红十字事业社会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 越来越多的高校已将红十字工作纳入到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 高校红十会能够针对大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的特点, 有计划地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艾滋病预防、远离毒品与烟草、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等有红十字特色的卫生健康和安全知识培训, 正形成红十字会员和志愿者人人参加红十字会活动的良好局面。

二、高校红十字会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的影响

1、高校红十字会引导大学生树立起志愿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社会的进步需要公益服务和志愿精神, 高校红十字会的志愿服务活动, 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多元性的特征。高校大学生通过“服务社区”、“关爱老人”、“支教‘民工子弟学校’”等志愿服务活动, 各尽所能、各尽所长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如:我院红十字会下设的“关爱留守儿童组织”, 结对支援“李灵希望小学”的建设, 同学们除了发动身边同学参加援建活动外, 还用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及奉献精神感化了企业共同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中, 塑造出了当代大学生高尚的社会价值观。

2、高校红十字会的生命教育升华了大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

生命教育是立足生命存在、关注生命体验、呼唤生命活力、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 是红十字会“人道”精神的体现和弘扬。在大学生身边不乏有生命遭遇巨大的创伤, 而大学生的“献血”、“献骨髓”等行为。2010年1月, 我院机电工程系罗同学身患“白血病”, 同学们排队捐献“血小板”, 是同学用大爱延长、加深了生命的长度与深度。学校在倡导“人道”行为中, 更好地培育了学生的生存感受力和生命情感。

3、高校红十字会的健康安全教育提升了大学生的救护能力。

近年来社会突发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屡有发生, 这对高校组织紧急救护和救助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救护、健康教育方面, 红十会有其特殊的优势。在我院已将12月定为“健康安全教育月”, 共有四大板块内容:1、“防艾”系列宣传教育, 主要有展板宣传、“防艾”签名、“防艾”知识讲座、观看“防艾”宣传片等;2、开展“现场紧急救护培训”, 学习“心肺复苏”互救技能;3、开展“守护花季”生理健康教育, 学会自我保护;4、通过禁烟、控烟活动, 引导学生戒烟、控烟。

4、高校红十字的扶危济困进一步彰显了大学生的大爱教育。

在人民有难时, 在国家需要时, 大学生的扶危济困意识则显得迅疾而强烈。在2008年南方的冰雪灾害中, 在令人震惊的“5·12”汶川大地震中, 或是西南大旱发生时, 高校红十字会的旗帜就是口号, 大学生们应声而起, 开展了网络舆情引导、爱心募捐;有些大学生还参加了抢险物资搬运、伤病员护理和转移以及突击抢险等多项工作。

三、高校红十字会发展中的不足与应对举措

1、高校在红十字会投入上存在不足。

目前, 高校将红十字会机构与其他部门放在一起合属办公, 不设专职人员, 没有专门的经费和场地。从根本上, 高校红十字会开展活动完全依托于团委、学工部的工作需要, 进而限制了红十字会的层次化、系统性发展。学校领导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 思考红十字会对“以人为本”社会发展理念的促进作用, 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提升作用, 务实地发挥学校红十字会长的领导意识。

2、志愿服务工作缺乏红十字特色。

高校红十字会志愿服务与其它志愿服务团体在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 甚至人员等均与其他机构的志愿服务有所重叠, 缺乏红十字特色。高校红十字会应该在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卫生救护等领域, 突出红十字会的优势和特点。。

3、高校红十字会缺乏应急体系。

大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等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 多数高校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究其根源, 卫生救护培训尚未走入规范化的轨道, 受训人数和持证人数在高校师生中所占的比例, 以及受训人员在突发事件中作用发挥情况等均不明确。

高校红十字会积极践行着人道主义精神, 倡导着博爱和奉献意识, 也在不断培养大学生的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促进了大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和谐发展, 全面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何兰萍、纪元, 社团工作视角下的高校红十字会工作调查, [J]社会工作, 2009年第9期下

[2]张雪松, 论红十字会工作在大学生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J]教育与职业, 2009年4月下

篇4:且说红十字会

有人声称,中国红十字会实际为一个山寨组织,未受到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的监督。在中国红十字会的形象跌入谷底的情况下,这种观点确实很有市场。但是,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确实已经承认中国红十字总会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一员。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的规章和流程,也没有规定中国红十字会必须接受人员和资金上的监控。

国际红十字委员会是个怎么样的组织?为什么要在军事专栏中对其进行探讨呢?

实际上,该组织跟现代战争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几乎在每一次战争中,都可以看到国际红十字委员会成员的身影。国际法学家普遍认为,国际红十字委员会与现代战争法的起源密切相关。

说到现代战争法和国际红十字委员的关系,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亨利·杜南。杜南有两个最重要的头衔:国际红十字运动之父和第一届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

杜南的父亲是瑞士的一位银行家。此外,他还热衷于慈善事业。在他的影响下,杜南热爱社会服务工作。

真正让杜南改变人生轨迹的事情发生在其31岁那年——1859年,一次商务旅行改变了他的人生。

1859年,杜南途经意大利小镇苏法利诺。当时,法军和奥地利军队在当地交战。数以万计的伤兵被遗留在战场上等死。

目睹这一惨状,杜南深感震撼。在尽力救护伤员之后,杜南自费出版了一本名为《苏法利诺的回忆》的著作。该书在欧洲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各国政府和君主也对这一人道主义灾难表示痛心。

1863年,国际红十字委员会创立。次年,《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即《日内瓦第一公约》)被12个欧洲国家签署通过。这是人类史上第一份现代国际战争法条约。

该公约正是在杜南和国际红十字委员会倡议下通过的。公约的主要精神为确定失去战斗能力的伤病士兵的权利,使其可以获得医疗援助及人道主义对待,并且禁止对其进行杀戮或者虐待。

由此可见,在订立之初,现代战争法并不是为了保护战场公民,而是为了保护军人在失去战斗能力后的人身权利和医疗权利,而且对其的保护是不分敌我、不分国籍、不分战争本身性质的。

在国际法中,有专门的战争行为准则(即《国际人道法》)。其背后的法律逻辑就是红十字会创立时定下的3个基本原则:

一、战争是国家间的事情,士兵与士兵在战场上互相杀戮是没有错误的。

二、自动或者被迫退出战争的士兵已经没有伤害他人的能力,因此应该保证其生命安全和接受治疗等最低限度人身权利。

三、战争尽管非常残忍,但是应该尽一切可能避免过度的杀戮和伤害。

同时,国际红十字委员会也被视为国际法中非常特殊的一个主体。国际法的主体往往被分为国家、国际组织两种。国际组织又被分为政府间之组织(典型的是欧盟)或非政府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国际红十字会却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日内瓦第一公约》规定,红十字会是一个中立的组织,其使命是为战争和武装暴力的受害者提供人道保护和援助。《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章程》虽非国际条约,却有著接近国际法公约的法律效力。国际红十字会每年编撰的《红十字国际评论》也被视为国际法中极为重要的专家意见。

篇5:红十字精神

八一中学 初一十三班 赛碧乐

红十字精神与世界城市理论的相关性

红十字倡导“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而世界城市提出的是“城市与人和谐相处”,这两个理念是有很大的共通性。城市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就需要双方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互相尊敬。红十字会是不歧视地救护战地伤员;减轻人民的疾苦;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护人类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持久和平。就像今年玉树地震时,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时间跟玉树人在一起。

北京时间4月17日下午6点20,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郝林娜与两位助手李立东、蔡文男一行三人准时出现在机场 C 出口。他们组成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灾工作组刚刚从青海玉树地震救援现场返京。

“我们离开玉树时,部队已经进去了10000多人,重伤员已转运了1000多人,灾民也在逐步得到安置,我们跟玉树州政府和当地红十字会的工作也已经衔接上,算是基本完成了任务。”郝林娜说。在玉树地震现场,他们为抗震救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震灾现场的所见所为也让他们记忆犹新。

正是红十字会精神中的人道、博爱、奉献,让这些人在祖国同胞们受苦受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们,关爱他们,这也是红十字会的宗旨。

“一到玉树,红十字工作组没有先休息、适应一下高原气候就立即投入到赈灾工作当中--但很快他们为此付出了代价:高原反应剧烈,头疼、脸绿、嘴唇发紫,走不动路,甚至是流鼻血。”

即使自己再累再苦,也不能停歇。这就是红十字会工作者的精神,是他们坚定的信念。

红十字事业是一种给予,一种奉献,它促进世界城市和谐发展,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红十字事业与构建世界城市的依存性

红十字事业与构建世界城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红十字事业促进世界城市和谐发展。

例如,某省政府《关于支持红十字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以“一老一小”弱势群体为重点,大力营造全省人道救助网络,在人道救助网络方面,一是建立为走失老人寻家社会救助网络。在省红十字会爱心助老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层层建立红十字会助老服务站,争取用5年时间建立健全的走失老人网上查询系统,全省70岁以上老人登记率达到90%,农村达到80%以上,这从根本上解决老人走失问题。二是启动18岁以下少儿医疗互助基金工作,力争2006年在全省11个设区市全面推开。基金募集率达到85%以上。三是将红十字博爱送万家做实、做大、做强。

对红十字会举办的社会福利事业,要按规定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红十字会接受的用于救助和公益事业的捐赠物资,享受减、免税待遇,优先安排运输和办理有关放行手续;对依法标有红十字标志的救灾救

助专用车辆,经省交通管理部门核定,免交养路费和车辆通行费;红十字会救灾救助专用车辆准许安装报警器和标志灯具,限于执行救灾救助任务时使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建设纳入当地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省、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争取2006年立项建设,力争2008年前建立并完善省、市、县三级红十字会备灾救灾网络体系。

各级红十字会要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组织发动群众自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要加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河北分库及造血干细胞组织配型实验室建设,做好宣传动员、血样采集、查询检索和临床移植等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扩大库容量。到2008年,我省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库容量争取达到3万人份。省财政要安排必要的组织宣传和血样检测经费,各市红十字会要积极组建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站,开展相关工作。

《意见》还就卫生救护培训、社区红十字服务、红十字队伍建设和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

根据这个资料,我能了解到城市是通过红十字事业来帮助人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红十字事业就是一个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合作,并进行全国性的卫生、救济、儿童福利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事业。往小了说,在社会上有很多人之间经常会应为一点小事情,而大吵起来,没完没了;再往大了说,在很多国家之间也会有争吵,这样就有了战争,战争给双方的人民带来了很多很多痛苦,不仅是经济农业方面的,还有精神上带来的巨大的痛苦,这也是最难以忍受的。我想,如果没有红十字事业的话,这些争吵,这些痛苦应该会继续下去,所以红十字精神应该是我们所有人都应学习的精神。

这是一则消息:北京市红十字会已于今天下午派出了一支救援队伍奔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进行救援。首批由7名北京市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的先遣队员随带一条搜救犬和专业的救援设备,驾驶三辆越野车前往地震灾区。明晨七点,另有5名北京市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将乘飞机前往西宁。两队将于明天会师西宁,一起前往灾区核实灾情,并展开一线救援。同时北京红十字会紧急调拨救助款50万元人民币,委托青海省红十字会用于驻地震区的紧急救助。紧急调配棉衣、棉被、账蓬、药品等救灾物资,已启运、送往青海玉树地震灾区。

另据中国红十字会官网消息,灾情发生后,广东、陕西省红十字会分别向青海省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四川红会调拨1000顶帐篷并派出救援队已抵达灾区。江苏徐州、四川广元等地红会已开展募捐活动。

红十字精神已经充分的体现在了上面这则消息中。全国民众献出一份爱心,为灾区人民捐款,使灾后重建工作变得顺利,更重要的是,这给了灾区人民心理上莫大的帮助与鼓励,让他们重新有了信心。红十字事业就是起到一个这样的作用,救济困苦人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为我们红十字青少年,虽然我们力量很薄弱,但是只要有一份

爱心,我们就能用这份爱来帮助别人,宣传红十字知识,为更多的人带来欢乐。

首都红十字事业如何满足世界城市发展的需求

在北京,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积极参与到红十字事业当中。例如说,义务献血,帮助贫困的人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他们的无私的爱。

我认为,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像最简单的,做一些回收的工作,例如,利乐回收——在我们学校的根与芽社团,就有一个利乐回收小组,他们每天坚持回收利乐包装袋,尽管那有些脏,而且很累,但却坚持不懈。还有就是献血,但前提是必须是18-55岁的人。无偿献血,既不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也能为他人献出爱心,这就是红十字精神。

目前,就在我身边的人而言,红十字事业可能显得好像有些远,因为他们认为这种事情还轮不到他们来做。但其实,红十字事业是人人都应该参与的,不管是青年人,老年人,我们都有义务去帮助别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6:红十字精神记心间

现在,红十字精神处处闪现在眼前。无论是在哪,都会感受到红十字的精神品质。红十字的精神出现在献血站里:人们都挽起袖子,把自己的鲜血无私的奉献给需要血的人们;红十字的精神出现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护士和医生们不顾生命的危险,急着抢救病人;红十字的精神出现在救火现场:火警战士们不顾熊熊大火冲进着火的大楼,把被困在里面的人员一一救出……红十字所迸发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无处不在,它一直引导着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前进与发展。

传递奉献的温暖

当今社会无偿献血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似乎成了社会的焦点。无偿献血是爱的传递、是奉献的载体、是勇气的体现。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血液都重关生命,但对于有爱心的人们来说,这种义务献血的方式正是他们传递奉献精神的载体,可定为人生的一大快事。

血液作为人类自身的重要生命资源,维持着一个人的生命,也可以挽救更多的人。无偿献血是“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献血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是全社会的义务。这样的奉献是一种幸福,既利人也利己。因为我们知道每次献血所抽取的200CC血液,仅占人体血液总量的5%。间隔半年以上的献血,不但绝对无损健康,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而且还可以增进血细胞新陈代谢,有益身心健康。所以,略费吹灰之力挽起袖子,献出“爱的载体”,或许400毫升血液就能从死神手里夺回一条生命,或许可以将一个悲观厌世的灵魂拯救。一种荣誉感,自豪感油然而生,起码说明不虚此生,这是推辞不掉的回报,即为救人,也能利己。胸怀再敞开一些,爱心再博大一些,“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尘封的古训予以翻新,就是博爱了。我觉得:献血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作为一个健康人,我们能在自己不受到伤害的同时,又给他人带来很大的帮助,这不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吗?曾经看到过许多无偿献血的志愿者们无私地奉献出自己宝贵的鲜血,一时被他们的行为所感动,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博大的爱心,他们秉着“奉献”的精神,为需要的人们送上无微不至的温暖。如接力一样,让燃烧着“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精神的火炬在社会代代传承,发扬光大。他们用真情去温暖着身边的或素不相识的人们,让奉献和爱传递人间。多一个人义务献血,就可能多挽救一条垂危的生命!为生命垂危者献血,作为一种衡量公民基本道德和操守的高尚行为,为整个社会所认同及倡导,这种高尚情操和奉献精神被给予了肯定与赞许。

这殷红的热血是志愿者奉献精神的体现,越来越多的人们被他们的精神感召着,越来越多的心灵被他们的温暖所吸引着,络绎不绝的献血者将共同传递这奉献的温暖。心系天下、关爱生命,希望更多人参加到义务献血中来,参加到互助奉献的精神中来。用爱心浸润感染人间,让社会充满爱的气息!

爱心永恒

属于2004年的风铃就这样激荡着.生命如摇曳的花丛引诱着轻盈的蝴蝶,生命如七色的彩虹重新牵聚幸福的目光.曾经有这样一则故事: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机动电梯的索链突然断了,而几十米高的楼层上还有一男一女两名工人,在电梯载板坠落的一刹那,两名工人不约而同地抱紧了一根长竿,由于长竿无法承受两个人的重量,便开始倾斜,眼看就要折断了.女的对男的说:“好好照顾你的孩子!”便义无反顾地松开双手纵身跳了下去......我流泪了,不是为了一个生命的消失,而是被这超越生命的永恒所感动!所震憾!

爱,世界只因为爱而存在.爱,人间只因爱而温暖.小鸟感激蔚蓝的天空,有了蓝天,小鸟才能自由飞翔,小草感激阳光雨露,有了阳光的普照,雨露的浸润,小草才能茁壮成长.人应该感激自己,感激他人,感激社会,只因我们都付出了爱,被爱环绕,我们才能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人生的真谛.爱,有很多种,父母的爱,朋友的爱,同学的爱,社会的爱......伸出自己亲爱的手,捧出一颗赤热的爱心,爱人就是爱己!

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不可以泯灭爱心,爱心是促使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浮华走向博大地源头.具有爱心的人,纵然平凡.但绝不庸俗,只因为爱的存在,只因为爱的不断奉献,多少危垂的生命从白衣天使的召唤中醒来,多少贫困儿童又获得了文明教育的机会,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惠特曼说:“把我的眼睛献给从未见过光明的孩子,把我的心脏献给一位在车祸中遇难的人.”生命,只有在不断付出和给与的过程中,才能绽放出无比灿烂迷人的光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同学们,爱心悠悠,惟有付出一片真情才可丰裕心的喜悦,人人多一份爱心,世界才会变得温情而明媚,奉献出你的爱,是心灵世界对社会对他人的最挚烈的拥抱,最深情的问候!

爱心是人生的一道亮丽风景,让我们手挽手筑起爱的长城,让爱永恒,让爱温暖每个人的心房,生活,只因为爱而美丽.人间只因为爱而温暖!

无偿献血,很多人以为是傻瓜才做的,其实不然。无偿献血的志愿者是这样的伟大,他们不要任何回报,默默无闻地为生命垂危的病人们献血,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精神!

我眼中的无偿献血,就是无私奉献,就是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志愿者们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了社会,给了病人,而献血者们,在献完血后就默默地离开了。他们这种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的崇高精神,是我们的好榜样。无偿献血虽然没有回报,但是却是终身的荣誉,会得到社会和人民的尊重和爱戴。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献血是感恩社会的体现,献血是拯救生命的壮举。你们想为社会做点贡献吗?你们愿为他人献点爱心吗?献血,从我做起!民族在无私的奉献中崛起,生命在奔腾的热血里绵延!我们大家要行动起来,为献血出一份力!现在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的人成千上万,于是社会涌现出了一群一群的献血者,他们都是好样的,我们向勇敢无私的献血者致敬。我眼中的无偿献血,并不可怕,所以“献血无损健康,只需小小勇气。”

热血是生命的标志,无偿献血是文明进步的标志。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在社会的倡导下,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爱心奉献精神的体现,当您献出少量血液去挽救他人生命的同时,自己会得到回报,无偿献血既利人、又利己、更利社会,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好处有以下六点:

一、无偿献血使你的爱心有了一个展现的机会和平台,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新型关系。献血已经成为联结人类爱心的纽带。

二、无偿献血会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加速血细胞的生成,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坚持规律献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刺激,保持较旺盛的新陈代谢,不断产生出更具生命活力的年轻细胞,新鲜的血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献血的人。

三、无偿献血能降低或延缓疾病的发生。科学家应用流体变形学和血液动态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当人们献血后,会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及运送营养物资的能力增强,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脑血栓、脑溢血)及高血压的发生。又能减少癌症发病率。

四、无偿献血者平均寿命高于未献血者。据世界著名医学家卡尔等人调查,参与规律献血的332人与同地区未献血者339人作了比较分析,献血者平均寿命为70.1岁,未献血者为67.5岁。高出2.6岁。

五、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配偶将会获得免费用血。本人三年内享受献血量三倍、三年后享受等量用血,超过800亳升将无限量用血,直系亲属、配偶将享受等量用血。

篇7: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

让防城港大地爱心涌动,情暖人间

“人道、博爱、奉献”。——是响彻全世界的一个声音。

世界上有一面旗帜,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政治体制,只要出现了天灾人祸,只要出现了危害人类共同利益的事件,只要有人需要帮助的地方,这一面旗帜就会高高飘扬在那里,它就是红十字的会旗。

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创始人亨利•杜南从小受人道主义思想的熏陶,一生关心老弱病残和社会底层的穷苦人民。一百多年来,他树起的红十字旗帜,跨越种族、疆域和时空,为人类减轻战乱、天灾、人祸而进行了拼搏和抗争,为引导人类积极从善相互关爱进行了探索,从而也赢得了全人类的认同。

红十字会是凝聚社会人道力量的广阔平台,以“人道、博爱、奉献”为精神追求。人道,是人与人之间道德的永恒追求;博爱,是用自己的胸怀去温暖这个世界;奉献,就是学会付出让爱遍洒人间。

红十字会精神一直围绕在我们身边,无论是2008年汶川地震,还是今年的西南干旱以及玉树地震,红十字标志总是那样鲜艳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苦难中的人们以安慰和支撑。

灾难面前有你温暖的身影,盛会面前有你助人为乐的身影。在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会这两大盛事中,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红十字会亲切的标志,看到那一个个在会场忙碌的身影,我们内心就会升起一种感动。同时也会自觉地加入这样的行列,因为这是一种传达关爱和展示生命之美的方式。

防城港市红十字会成立于2001年,成立之后,她秉承世界红十字会精神,不断探索红十字会建设,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融入管理中。在各界爱心人士的积极配合下,红十字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做了不少对社会有益的事,当然7年前,也有人摔过跤,并受到应有的惩罚。然而,我们中的其他人在具体的实践中依照国家和红会的法律法规,践行着红十字精神。

同志们,人是需要有精神的,而红十字精神无疑是一种伟大的精神,让我们在生活中,用行动去践行这种精神。让红十字的大旗永远在防城港高高飘扬。------------------------

红十字会的使命宣言

红十字会的理想

我们力求这世界每一个人都尊重及保护人的生命和尊严;人都能不分种族、信仰及背景,乐意和自愿地向伤病者、受困苦者及弱势群体施以援手。

红十字会的使命

我们倡导人道精神,相信及尊重人类生命的价值及个人的尊严。

我们提供无私及至善的关怀,保护生命和健康,扶助容易受伤害的人士,让他们有能力过着安全及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宣扬志愿服务精神,组织和训练志愿者,并提供机会,让他们得以助人自助,实践人道精神。

我们支持中国及世界红十字运动,致力扩展人道服务网络、宏扬人们对生命及尊严的关注,倡导和谐。

凝聚人道力量共建关怀社群

╋ 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

志愿者权利:

志愿者有权了解服务的价值及成效;

志愿者有权获得合适的工作指引、训练及督导;

提供服务时,志愿者的安全将得到保障;

志愿者有权在服务达到指标时获得嘉奖;

志愿者有权申领服务记录证明;

在有需要时,志愿者可申请休假或退出服务;

志愿者的个人资料只用作适当用途。

志愿者义务:

认识红十字运动与志愿者服务精神;

按照红十字会与红新月运动的七项基本原则行事;

尊重及正确使用红十字标志及避免标志被滥用;

不加歧视地为受到苦难的人加以帮助,为维持及推动世界和平做出努力; 具有恒心和责任心去尽力完成服务;

积极和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来改善服务;

时刻让本会知道提供服务的进展及面对的困难,以便做出跟进;

╋ 红十字运动的起源

1958年,在意大利北部的索尔弗里诺发生了可说是十九世纪中最残酷的一场战争,虽然整场战役为时仅十五小时,但伤亡人数高达四万人。

瑞士商人亨利·杜南先生目击战役的经过,发觉医疗服务十分缺乏,便主动地召集当地居民协助。回国后,杜南先生将经历写成回忆录,并四处呼吁各国建立志愿民间组织,以中立的姿态救助伤兵;并签订国际公约,保护这些伤兵救护组织的中立地位。

╋ 红十字会运动的基本原则

人道 公正 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

╋ 红十字运动与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者工作的定义

志愿者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献出个人的时间和专长,为贡献社会而投身于红十字会各项人道服务中当。

╋ 志愿者服务的原则

志愿者服务是红十字会与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之一,阐明本运动是志愿救济运动,绝不期望以任何方式得到好处。所以你会发现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可以竟日工作,而不为个人私利。

╋ 红十字会运动的精神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是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和一百七十八个国家红会所组成,运动的所有成员均按照七项基本原则行事,而

运动的所有活动均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不加歧视地为受到苦难的人加以帮助,从而为维持及推动世界和平做出努力。

篇8:红十字会精神

1 材料

授课对象为我校护理专业学生, 共302 人, 其中2012 级“3+2”护理专业学生130 人, 2013 级“3+2”护理专业学生60 人, 2013 级中专护理专业 (就业方向) 学生112 人。

2 方法

通过解密“救命密码”、组建救护预备队、榜样引领、心肺复苏术急救培训、技能比赛、红十字志愿活动等方式开展心肺复苏术教学。

2.1 解密“救命密码”

将2010 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制订的现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评分标准和浙江省红十字运动知识现场心肺复苏术培训课件打印成纸质稿在课前3~4 天发给学生, 包括红十字精神及现场心肺复苏术两方面的内容。布置学生预习, 了解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术时“救命密码”的意义。“救命密码”由一组数字组成:“S-120-180-90-100-2-30∶2-5” (见表1) 。通过理解与熟记“救命密码”即可掌握心肺复苏的全部内容与重要步骤[3]。在解密“救命密码”的过程中, 让学生思考红十字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2.2组建救护预备队

在每个班内挑选富有责任心、爱心、操作动手与实践技能较强的6 名学生在课前1~2 周由教师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术操作培训及技能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每班组建红十字救护预备队, 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术培训和带领组织学生参与红十字志愿活动。

2.3 榜样引领

采用新闻报道导入新课的方式, 播放新闻视频“最美医生:杭州女医生跪地救人”。新闻讲述了“2014 年最美浙江人———红十字感动人物”提名奖获得者陈炜医生, 其不顾耽误了回衢州的火车, 在杭州火车东站售票处对一位突然昏倒、心跳脉搏停止的小伙子在抢救的黄金时间内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术, 直到120 急救车赶到。陈炜医生被网友称作“外表与心灵一样美丽的医生”, 教师引导学生:榜样身上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未来的白衣天使学习。因此, 第一步就是要扎实学好心肺复苏这项抢救技术。

2.4 心肺复苏术急救培训

课前在教师的辅导下红十字救护预备队的学生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备课, 导入新闻报道后, 由救护预备队的学生 (每人佩戴红十字袖章) 承担培训任务, 借助多媒体操作图向学生讲述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程序: (1) 环境安全; (2) 判断意识; (3) 高声呼救; (4) 翻转体位; (5) 判断脉搏呼吸; (6) 胸外按压; (7) 开放气道; (8) 人工呼吸。接下来, 设置临床情景:在市区的某条马路上, 有一位中年女性突然抓住胸口, 然后摔倒在地, 边上的人围了过来……红十字救护预备队的一位学生急忙上前为其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术, 另一位学生讲解操作时的动作要领。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是心肺复苏术的重点环节, 在预备队学生讲课的基础上, 教师进一步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和注意点。分小组实训练习时, 救护预备队学生作为操作小老师协助教师一起巡视指导学生练习。

2.5 技能比赛

为了让学生熟练规范地掌握心肺复苏术, 满足临床、社会需求, 在学校专业技能大赛中设现场心肺复苏术比赛项目。比赛分3 个阶段, 先是个人达标赛, 再是班级对抗赛, 最后是总决赛。将红十字精神“人道、博爱、奉献”、“人人学急救, 急救为人人”作为比赛的宣传口号张贴在实训室、比赛赛场上。通过比赛, 达到“以赛促练, 以赛促学”的目的。

2.6 红十字志愿活动

在红十字救护预备队学生的组织带领下, 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和世界急救日期间, 学生去医院、社区、敬老院等场所开展一系列红十字救护志愿活动, 如向医院急诊科、ICU的医护人员进一步学习心肺复苏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采访医护人员抢救护理危重患者的思想体会等。编制心肺复苏术急救宣传资料和图片, 分发给社区、身边的群众, 示范心肺复苏术的动作要领, 普及推广心肺复苏急救技术。

3 结果

3.1 学生心肺复苏术个人达标赛考核成绩 (见表2)

3.2 学生对心肺复苏术教学模式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 (见表3)

4讨论

4.1 技能教学中渗透德育, 对接临床职业道德素养

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这说明榜样示范的重要性[2]。在心肺复苏技术实训教学中融入红十字精神, 通过新闻里及身边的医护人员用急救技术抢救生命垂危患者的优秀事例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让学生在榜样的引领和教育下更好地得到启示, 从而意识到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责任心。

4.2 技能教学创新实训方法, 提高学生急救技能水平

心肺复苏术是临床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急救操作技术, 如果仅是单一地进行操作训练, 往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兴趣与积极性, 教学效果也不佳。创新实训教学方法, 布置预习任务, 让学生解密“救命密码”,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用数字将一些枯燥的操作步骤串联起来, 使复杂的步骤清晰起来, 操作步骤不易混淆与遗忘[2]。另外, 冠以“救命密码”的称谓, 更显示出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进行心肺复苏术技能大赛, 大大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课内课外经常看到学生在实训室刻苦练习的身影, 通过比赛提高了学生的急救技能。红十字的志愿活动更是将学生学习的场所从校内转向了临床, 感悟并亲身体会职业的价值与自豪感。

4.3 技能教学鼓励协作学习, 培养团队合作沟通能力

组建红十字救护预备队, 协助教师带教培训学生心肺复苏术, 组织开展红十字志愿活动。学生在学习上互相指导、互相协作、互相帮助, 从另一层面体现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培养了团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综上所述, 在心肺复苏术实训教学中融入红十字精神, 进行实训教学改革,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体现了“育人与育才并举, 育才先育人”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宁宗, 朱继金, 李其斌, 等.心肺复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蛇志, 2012, 24 (2) :222.

[2]陈艺芬.浅析高职医学院校红十字会工作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7 (1) :90-92.

[3]郑进.院前心肺复苏的数字学习法[J].中国急救医学, 2009, 29 (1) :79-80.

上一篇:通信工程 个性求职信下一篇:幼儿区角活动观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