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几点建议

2024-07-29

我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几点建议(精选10篇)

篇1:我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几点建议

我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几点建议

剑阁县姚家小学校梁显昌 何兴碧

如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经实施好几年了,它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能够开拓一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进行教学的途径,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农村教育教学创设了美丽的蓝图。面对这种大好形势和国家优惠政策,广大教师理应充分认识到现代远程教育对于教育教学的的重要性,自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让远程教育资源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然而,通过我们平常对多所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的了解,发现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认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学校领导、教师都不够重视,设备利用率低。

由于广大农村学校经费严重不足,部分学校的领导思想上有错误的认识,主要有“三怕”。一怕频繁使用电教设备消耗大量电费,造成经费紧张影响常规教学。二怕用坏电教设备,把它放在那里,永远都是新的,也好装点门面。三怕教师沉迷于电脑,不搞传统教学,影响学生成绩。

广大教师也没有认识到远程教育资源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没有认识到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可能给教育教学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多数老师都还不知道“远程教育”是啥东西,有啥用处,更不要谈对它的认识和利用了。

二、远程教育项目技术管理人员配备差。

农村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时间不长,其队伍也组建不长,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没有专职的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农村中小学编制有限,再加之领导、老师对这项工作的不够重视,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职的远程教育管理人员,都是多项工作兼任,一般一所学校中所有跟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就是一个人管完了,计算机教育课、资料打印、远程教育、信息收发等等工作都是一人包办,甚至有的领导需要在网络上查找资料都要这个“专职教师”来完成,这还谈什么专职呢?

二是远程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技能不专业。农村中小学中很少有接受过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其他学科教师经过“短平快”的培训“转型”过来的,其知识技能可想而知,这样的“专职教师”很难完全胜任远程教育的管理工作。

三、学校忽视资源教学软件编目的作用。

远教资源是教师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必要载体,部分学校忽视了远教资源库的建设,缺乏合理的分类管理,忽视资源编目的作用。致使有些教师根本不知有些什么远程教育资源。

四、教师认识不到位,不注重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缺乏创新精神。

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与运用在农村中小学只是引起了部分学科带头人或对计算机感兴趣的教师的重视,许多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自己与现代远程教育的距离遥远,仍旧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觉得那种“粉笔+黑板”的方式速度快,学生也习惯接受,自己也可

节约大量时间。

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对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其作用之巨大是毋庸臵疑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文化输送到农村地区,可以有效的解决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等问题,但是如果其不能在广大农村中小学中深入有效的普及应用,那么必然导致农村教育发展的迟滞。借此我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观念。

任何一件新鲜事物,如果不进行大力宣传,人们怎么会认识它呢?“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也不例外。因此,加强宣传,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和深远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关于远程教育的文件精神,增强使用资源的责任感。其次,组织全校教师观看远程教育资源内容,听评校内或校外优秀教师的多媒体课程,激发广大教师使用资源的积极性。再次,充分利用校本培训和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观看远程教育资源里的每个板块的资源内容,体验远程教育资源的价值。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让教师感受远程教育资源在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使用价值。让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都充分意识到,不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就没有与时俱进,就没有真正践行“三个代表”的思想。

二、领导要重视,条件要创造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最大限度地

满足教师的要求,让全校教师能够方便快捷地访问和使用远程教育资源。

1、合理安排学校经费,最大限度的满足开展信息化教育的经费支出,购臵硬盘和光盘,用于储存优质资源;配备办公室电脑,实现室室通,班班通,家校通,校校通。

2、人员配臵上要重视,要配备专职、专业人员,做好远程教育的管理工作,学校要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奖惩分明。

三、加强教师培训指导,提高教师的应用技能。

为了让广大教师真正会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学校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的独特作用,加强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培训,使他们尽快的掌握更多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实现以点带面,以面带片,使每一位教师能更好地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成为可能。

四、做好资源的接收、整理。

资源内容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教师的使用积极性。因此,学校要对资源的接收和管理高度重视,确保按时接收或补收资源。同时,要做好对资源的定期整理、转移,释放接收机的空间,确保资源的正常接收。资源的整理要根据它的价值和使用情况来进行删除与保存。优秀的资源不能弃之,要将其好好的保存下来,建好丰富的校本资源库。为广大教师积极使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

五、加强研究,课题带动

为了让远程教育资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学校要注重加强研究课题带动的作用,远程教育课题组教师,每期定人定时上公开课,为全校教师做

榜样。各任课教师和教研组加强使用反思,积极探索各种资源使用的最佳方法,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凸现远程教育资源的价值。每期每位教师撰写一篇远程教育资源使用的经验论文或总结。

我想,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就能够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积极性。让远程教育资源的充分应用,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篇2:我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为什么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是针对阅读教学的“虚效”而提出的。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正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如何。教学效果不尽如意,表现在:大多数小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表达(口头、书面)能力等还不能令人满意。很多小学生的毕业考试分数很高,但分数里是否有“虚效”?不能不承认,当前学生的高分低能依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打不好,对于我**语教学综合水平和整体质量的提高将构成严重的阻碍。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从总体来说,小学毕业生应该掌握3000个汉字,做到会读、会写(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会用;对于教科书中的课文能够理解,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和默读能力)、阅读欣赏能力及判断能力,能够阅读书报,能从阅读中吸取知识、感悟思想、丰富情感、提高品质;能够写出四百字左右的、简单通顺的记叙文和常见的应用文;能够运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够有条理地、语气适当地和人交流、从小学各年级来说,应完成“新课标”提出的各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从课文的学习来说,应完成该课文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三、怎样实现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这个问题涉及语文教学理论、教科书、教师、教学过程等多种因素,我想主要从教学上谈点看法和意见、1.认清语言的本质——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认识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那么作为学习语言的课程——语文,当然不能脱离语言的运用。具体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要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我仍坚持20年前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论》一书中的提法:“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包括口头和书面语)的能力。”

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分不开的,为了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必须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我曾提出五项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2)培养和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操;

(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充实和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5)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多维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想品德、道德情操、思维水平及学习习惯的全面进步。

这五项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最基本的是第一项任务——“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严格说应该包括:识字、写字、听话、说话、读书、作文六种能力,其他各种能力和品质的形成,都是在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中统一实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达到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自能交流,才能称得上教学获得实效。

现在有的研究者强调语文素养的全面性,但在全面之中,没有突出最基本的因素——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容易使阅读教学方向不明,把握不住阅读课的本质。阅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课,也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课。阅读课要在“用”字上狠下工夫,要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写作,学会听懂别人讲话,学会熟练地和人进行口语交流。这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必须将这个核心突出出来,明确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阅读教学在使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其认识能力和情感素养,但任何思想、情感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阅读教学必须充分显现展示语言的魅力。

2.阅读教学要体现课文这一文本要素。

阅读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明确之后,应明确阅读教学的依据就是课文。阅读教学必须依据课文这一文本要素进行教学。凡是选为课文的篇目,大都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有三:第一,语言规范、鲜明、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背诵、记忆、积累;第二,凡是好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了一定的写法,鲁迅先生曾说:“凡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第三,好的文学作品都表达了作者的审美与思想情感。

针对这三点:关注课文的语言、写法、思想情感,在教学时应该如何具体实施呢?第一,使学生吸收规范的语言。教学时,教师要将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体现出来,使学生将词句读懂,好的片段、全文要求学生背诵。第二,使学生学习课文写法。阅读教学既要教学生读书,还要教学生写作。在阅读课上,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如何观察生活、反映生活,如何构思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学习课文的写法。第三,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文学作品都表达了作者的审美观念。同时,语文教学的主要功能就是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提高其审美能力。审美个性的培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所谓审美个性,主要指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审美活动中所形成的个性化的认识和情感特征,也就是每个学生对某一文学作品形成的自己合理的理解、感悟和感动。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积累;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审美判断能力,个性理解必须合理,教师要适当引导;再次要在对语言的审美过程中,将文学的种子深深地播在学生的心灵之中。

阅读教学还要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现在的阅读课多考虑学生的考试、分数,而把感动忽略了。有的课,必须能感动学生,使课文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令其终生难忘。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能够在语言上有所积累,这是阅读课的实效之一;能够在思想上有所领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在心灵上有所净化,这是阅读课的实效之二;能够学到一点写作方法,懂得作文必须“情动而词发”,这是阅读课的实效之三。

3.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阅读课要将课时交给学生。提倡学生“自读、自查、自写”;提倡学生“说课”——说内容,说语言,说认识,说情感;提倡学生“写课文”——写事实,写心得,写真情。

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要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尤其强调说和写的训练。一年级开始训练学生说、写句子;二年级开始训练学生说、写片段,写日记;三年级进行作文启蒙训练,写学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各种事物和人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四至六年级把习作放在重要地位,由片段训练到篇章训练,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作文指导。

平时应开展读写结合的课堂“小练笔”。我一直主张在每篇课文的讲读过程中,要有10至15分钟的时间进行说、写训练。

这样做课上时间不够用怎么办?这必然涉及阅读课的教法问题。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改变一问一答的琐碎式教法。如,三年级以后的阅读课,可以将课设计成几个板块:初读、细读——可以要求学生全文默读;深读、探究——可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讨论的重点是对语言的理解,对思想、感情的领悟等;阅读欣赏——可以采取朗读的形式;巩固运用——可以设计一些说和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当然,这还要依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千万不可将所有的课上成一个模式。如果平时的“小练笔”抓得紧,逐步养成学生的习作习惯,学生就不会感到作文难了。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二年级重点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三年级以后,主要提高欣赏能力,重点训练默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读出心得体会的能力。一句话:让学生学会读书、作文。4.提高青年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1)语文教师要提高人格修养。首先,人格修养体现在心灵上,也就是体现在爱心上,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所教的专业。其次,人格修养体现在道德规范上,主要表现为高度的责任感。再次,人格修养体现在教师的言行中,教师要真挚、诚实、笃信。孔子早就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正人先正己”。

(2)语文教师要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文基本功:写一笔好字,说一口标准的、流畅的普通话,能背下几十篇名篇,能给学生写出范文,具有一定的语文专业知识。此外,还要多读些文学作品,提高文学修养,以影响和感染学生,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读经典作品,不能匆匆过目,有的应该熟读、精思、背诵、做笔记,坚持数年,定有成效。

当前,青年语文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很大。青年语文教师应把精力放在常规教学上,研究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不必人人都写论文,但是一定要写“教学日记”。“教学日记”的积累,就是教学经验的总结。有经验的教师则必须能写出论文。教师写论文时主要应该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多一点真实案例。我真诚地希望学校领导给青年语文教师创造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要坚持校本教研制度,让他们从从容容地教学和学习,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5.端正教风,坚决反对“虚效”、“虚名”。

(1)反对“虚效”。我们为什么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呢?就是因为有“虚效”,“虚效”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应试教育的积弊上。当前应试教育依然有广大的市场,应试教育就是一切为考试而准备。例如学生到了四五年级,读书还不会概括要点,不会做笔记,为什么?因为教师在讲课时把要点都给他们概括出来了,写到黑板上了,写完了让学生去背,背完了应付考试。时间长了教学就产生了“虚效”,即使学生能考及格、考好,但能力还是没有提高。还有就是作文考试以前,有些教师让学生在“优秀作文选”上选几篇,背下来应付考试,或者教师事先让学生“突击”出来几篇应考的作文,甚至允许学生“雇枪手”。部分教师的这种做法是极端不负责任的。学生的考试分数可能很高,但是他们不会读、不会写、不会欣赏,这样不仅产生“虚效”,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最主要的是危害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以为学习可以“作假”,他们将来也可以在社会生活中“作假”。

篇3:现代农村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村财务,管理

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基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涉及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所以一直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农村财务管理的好坏, 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及村级班子的稳定和团结, 因此, 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村级财务管理对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区在2002年, 基于给“给群众一个明白, 还干部一个清白”的倡导下, 开始实施农村财务“双代管”, 通过近十年的规范及各级干部的努力,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随着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财务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及漏洞, 有待研究解决。

1 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现在的农村财务不像以前, 单单是收取土地承包费, 收个水电费等, 也不是支个零工, 上交个水费这么简单, 现在开发地区的农村财务收支数额越来越大, 收支名目越来越多, 需要管理的事项也越来越多, 用原来的农村财务管理方式难以满足现代农村财务管理的需求。仅就我区为例, 我区是2001年成立的开发区, 辖3个办事处, 188个村队。自开发区成立以来, 各类征地款、赔偿款流入村集体, 10年前, 农村财务“双代管”刚实行时, 全区的农村财务代管资金只有300万元, 而截至2011年底全区的代管资金总额已达2570万元, 比10年前增长了8倍多, 每年还有大量赔偿资金到账。不仅如此, 经济发展后, 各类土地流转, 房屋租赁, 土地入股等很多事项都需要有专人管理, 所以当前的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资金的管理使用、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及集体土地的流转等都需要现代化、制度化的财务管理来管理和制约。

2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队伍的问题

一是农村会计人员不稳定。众所周知, 财务人员的工作性质需要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但当前农村的财会人员缺乏稳定性, 基本一届一换, 有少许连任的, 也是在村书记连任的情况下得以连任, 即:一任村书记一任村会计。有的村会计被换下后, 有抵触情绪, 不交账目, 致使账目都连续不起来。

二是农村会计人员素质较低。村会计由于学历及年龄的局限, 素质较低, 不管什么会计规章制度, 只听书记一人指挥, 对书记听之任之。

三是农村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村会计中大多数没什么文凭, 只识得几个字, 根本不会现代的会计记账方法, 财务人员的规章制度对他们更是形同虚设;再者现在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村中学历相对来说较高的中青年都流入城市务工, 没人愿意在家干会计, 原因是收入低。

2.2 账务管理的问题

一是资金使用不规范。资金的使用书记一人说了算, 村级缺乏必要的审批流程;村中的理财小组只是个摆设, 只要有务工补贴, 什么支出都能通过, 更变相的增加了农民负担;村会计对各项支出更是不闻不问, 只负责月底收拢书记的支出单据。

二是村级工程建设的招标程序不健全。村里有钱了, 自然少不了村级建设, 像:村中泊油路修建、电路改造、自来水及下水道改造、村中文化娱乐场所等等, 这些村容村貌的建设是大多数村民的意愿, 但在这些项目的招投标及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对的管理和制约, 以至于好事没办好, 花了冤枉钱, 增加了不少“豆腐渣”工程。

三是村集体土地流转不透明。现今, 土地流转很流行, 有不少城里人跑到乡下流转一块土地, 做点小事业, 有些是属于城市总体规划, 这些土地政府统一流转, 有各部门的监督管理。但有一些小项目, 商家和村书记相互协议流转村集体土地, 价格、亩数等都不公开、透明, 还有甚者打着开发的旗号, 而转增土地于商家。土地是稀缺资源, 只会越来越少, 希望这种缺乏监督的流转越来越少。

3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在严格履行国家及财政部颁发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 各级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报账制度及收支两条线制度, 控制坐收坐支, 制定规范的资金使用审批程序、工程招投标流程及村土地有效流转等各项制度, 通过制度规范农村财务管理, 并严格 (下转P79 (上接P74) 实行“零招待”制度。

3.2 建立农村会计人员队伍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 招聘有知识、有学历、志愿投身农村财会事业的青年加入到农村会计队伍;定期举办各种财会培训班, 参加统一考试, 提高业务素质;招聘的会计办事处农经站统一管理, 各村之间可以相互调动, 以防会计下台后不交接产生村会计档案“空挡”及“一包枣”现象;提高村会计人员待遇, 便于会计人员的连续性和工作的独立性。

3.3 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监管

当前, 各级对农村财务的监管比较薄弱, 办事处农经站要成立专门机构, 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监管力度, 不只是对资金的使用、账务的处理等监管, 对重大的财务收支、工程建设、土地流转等资产类也要加大监管力度, 保证村级有好的发展环境, 现在各地都在搞村级组织清产核资工作, 希望在这次清产核资的基础上, 把村级的各项资产监管到位, 确保村级发展稳定繁荣, 保护村干部成长。

参考文献

[1]梁平, 浅议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6年第4期.

篇4:我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要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引起学生数学兴趣

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如果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确有用,他们便会产生强烈的数学兴趣。如:教学平均数时,多数学生都感受到与实际很接近,产生求知欲望。如果能从知识的应用方面引导和启发学生,会有良好的收获。而数学概念和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抽象过程,了解其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形成学数学、用数学,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数学兴趣。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引导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二、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多媒体教学

农村学生对多媒体感到很新鲜,巧用多媒体有利于想象。如: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教材虽然提供实验的方法,但实验过程复杂,难以具体操作,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层次地把圆依次等分成若干份,拼成所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学生理解中难点──近似长方形长由曲线变成直线过程动态呈现,为合理想象提供充分感知材料。而感知越具体,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飞跃,从而增大课堂容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目的,这也是唯一能接近城市学校的条件。

三、要想方设法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老师应该多提供让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让课堂活跃起来。合理创设情境,巧妙设计开课艺术,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拓展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小兔请客》时,师:今天小兔特别高兴,它想请大家去做客,愿意吗?小兔准备很多礼物(出示情境图),请仔细观察会发现数学信息?这样,学生热情高涨,很快就会投入到学习中,致使整节课都以极浓兴趣去自主建构知识。师要树立强烈学生意识,把学习权利和探索时空留给学生,让其选择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如:教学“移多补少”应用题操作实践活动时,教师不说操作方法和途径,仅提出实验目标:能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移一移,说说此应用题解决方法吗?学生会通过自主尝试、实验、合作交流、多角度地探究问题解决方式,使课堂变成活动的空间,培养探究能力。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要求,关注体验知识过程,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发现好的学习方法。尤其老师作为参与者把学法与学生交流,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使其在师言行的潜移默化中领悟方法,从而改变被动接受,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四、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参与中发展

老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这样学起来感到新切、真实,也有利于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让其感到:数学是好玩的学科;而教师作为引领者,要引导学生玩好数学,寓教于乐,让其走出教室,进行实际操作找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如:教学统计与概率,数学实践、面积单位与计算时,可开发校园数学资源。调查全校有多少个班?有多少教师,数学教师多少?全校涌现文明小标兵多少?并发现什么,有何建议?测量花园和操场长、宽,算出面积和周长各多少?如果围绕操场跑3圈,跑多少米?这样让学生知道社会是让他们积极思维、大胆探索,主动实践的大课堂,它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宝藏,让他们去实践、体验、感觉,这便体现数学原生态的乐。

五、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从学生未来着眼,今天的“教”要为明天的“不教”而努力。在教会的同时,必须让学生“会学”,让其掌握一定学习方法,使之成为学习主人。师生应当重视学法研究、学法指导、学会思考、学会实验、学会自学、学会质疑问难、学会提问题,而生能发现问题,提问题是主动参与的表现,是积极思维的结果。为此在教学中,创设提问机会,让其总结学法。

六、进行多元评价,树立自信,激发情感

新课标强调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多一把衡量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正如颜元所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圆柱的特征。生1:圆柱是由三个面组成的图形。师赞扬他观察能力强。生2:通过与同桌比较圆柱高矮,发现圆柱高,师拍着他的肩说:你的发现真伟大。生3:想出一个与众不同的验证上下底面相等的方法,师称赞他思维灵活,想象独特。生4:用手比划着提出上下是两个相等的圆,四周一样粗的倾斜图形,是不是圆柱疑问时,师激动得握住他的手说:你提的这个问题我都没有想到呢!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生5:概括圆柱高的定义时,出现了错误,脸休得通红,师立即说:虽然答错了,但敢于发言并表达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所以没有所谓潜能生的存在,都有闪光的地方。这需要师满怀爱心,用多维眼光来审视生,用爱的评价来唤醒生的爱, 激励学习热情,帮助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可持续发展。

篇5:我对学校发展的几点建议

开学以来,我校广大教师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郭校长的正确领导下,群策群力,踏实苦干,使我校的教学等各项工作得到有序、高效的开展。今天学校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激励大家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我深感激动、欣喜,这是学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务实之举,更是学校校委会班子成员积极向上、正抓事干工作态度的真实体现。现在我就我所发现的几点问题向领导做如下汇报:

一、公平问题:要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奖励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奖励评价机制是实现学校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科学的评价既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又可以弘扬正气、树立优良的校风;合理的评估能顾及大多数人的利益,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避免被做无名英雄现象的出现。我校现行的评价机制主要是按年级组评价,这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是也有一定漏洞,如学校综合评估中规定:(考虑到毕业班有晚自习、复习等工作的任务繁重)加大对九年级毕业班的奖励力度,执教毕业班的教师在综合评估中有一定的加分奖励,而现实情况是凡是执教九年级的教师都能加分,但是评估又都以九年级为评估单位,而不与其他年级组评比,所以九年级教师都加分也就等于都没加分,加分奖励实质也就变成了一种掩耳盗铃式的文字游戏。再如:对一些临时性的加班,特别是普通教师的加班行为在奖励机制中怎样体现,有哪些部门负责记录汇总,有谁负责监督等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机制。这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商榷。

二、公正问题:要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办学、办公行为 制度建设是实现学校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国家提出依法治国、以宪治国,这是基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明智之举。至于我们学校层面,以制度立校我觉得应该是最公平的,最阳光的。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制度应该是有道德的,它寄托着集体和个人的信仰;制度应该是公正的,它能茁壮成长与阳光之下。以制度立校,这有利于我校的科学决策,也有利于公开透明的开展工作,更有利于加大对广大教师的约束力度。我校在制度建设方面应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不能使制度变成一纸空文,更不能朝令夕改。制度在开学之初就需要展现在文件上,更需要在以后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落实到行动上。

三、态度问题: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增强干部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中层干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类似于二传手。中层干部需要有雷厉风行的气魄,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要有亲力亲为的责任意识。

总之,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评估合理化、决策科学化、工作公开透明化,为水落坡学校光辉灿烂的明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以上是我几点浅薄的认识,不当之处还请领导海涵!

篇6: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宝坻六中 杨美娜

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窗口形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目标所在。为此,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忽视。

一、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从其真正内涵上出发,不能盲从 校园文化包括政治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内容。校园政治文化涵盖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等。校园物质文化是客观的实体,涉及到学校的各种基础设备设施、校园绿化、人文景观等。校园精神文化包括一所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理念以及作风建设等。校园制度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主要是基于学校的各种管理和考核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真正落实

1、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管理,科学用人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人才来支撑,建议相关部门合理核算学校用人编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科学合理利用人才。

2、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考评结合,加强管理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制度措施来提供保障,建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采取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相结合的方法,为真正实现校园文化的科学建设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

3、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力倡导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某一个领导、某一个老师、某一个学生的事情,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希望学校的全体师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同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

4、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丰富师生课余文化生活 基于学生在校园抽烟、上课睡觉、迷恋上网、夜不归宿等个别现象表明,一些是学生当前课业负担较重,感到心情有些压抑;一些是学生家庭生活拮据,短暂而又漫长的读书生活难以坚持;一些却是因为单纯的课堂教学感到乏味。而老师却因为校园生活单调无味而利用闲暇时间参与打牌赌博等行为。因此,学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开展多姿多彩的业余活动,如基于学生举办和开展各种竞赛讲座、体育比赛、美术书法作品展、社会调查和服务、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基于教师教研交流、教师论坛、体育健身、教工之家等,以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使教师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乐中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真正目的。

5、注重舆论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科学发展的校园文化是保障学校顺利发展强有力支柱,新闻报道及校园各种媒体,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舆论阵地,各种媒体的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系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注意舆论文化的宣传和导向,狠抓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以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篇7:浅谈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作为文化的一大主体,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等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窗口形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目标所在。为此,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忽视。

一、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从其真正内涵上出发,不能盲从 校园文化包括政治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内容。校园政治文化涵盖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等。校园物质文化是客观的实体,涉及到学校的各种基础设备设施、校园绿化、人文景观等。校园精神文化包括一所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理念以及作风建设等。校园制度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主要是基于学校的各种管理和考核而制定的规章制度。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关系着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作为一所标准化学校,应当将其丰富的文化内容纳入其中。

二、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总体布局、统筹兼顾、以人为本、为社会服务的原则,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同西方先进文化相互渗透,为“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人才培养理念来造就一批科学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全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真正落实

1、健全组织机构,狠抓落实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并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可以从政治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落实,也可以考虑从学校各个部门出发,采取包保的方式层层进行。领导从大局做好统筹规划,部门从实际情况着眼,做到统分结合,最后合一的目标。

2、争取政府资金投入,科学布局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基于科学规划、着眼长远的目标,争取政府资金投入,完善学校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如办公楼、教学楼、实验(训)室、教师公寓、学生公寓、食堂、澡堂、运动场等等,做到科学布局、合理规划。

3、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管理,科学用人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人才来支撑,建议相关部门合理核算学校用人编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科学合理利用人才。

4、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考评结合,加强管理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制度措施来提供保障,建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采取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相结合的方法,为真正实现校园文化的科学建设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

5、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力倡导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某一个领导、某一个老师、某一个学生的事情,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希望学校的全体师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同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

6、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丰富师生课余文化生活

基于学生在校园抽烟、上课睡觉、迷恋上网、夜不归宿等个别现象表明,一些是学生当前课业负担较重,感到心情有些压抑;一些是学生家庭生活拮据,短暂而又漫长的读书生活难以坚持;一些却是因为单纯的课堂教学感到乏味。而老师却因为校园生活单调无味而利用闲暇时间参与打牌赌博等行为。因此,学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开展多姿多彩的业余活动,如基于学生举办和开展各种竞赛讲座、体育比赛、美术书法作品展、社会调查和服务、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基于教师教研交流、教师论坛、体育健身、教工之家等,以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使教师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乐中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真正目的。

7、注重舆论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科学发展的校园文化是保障学校顺利发展强有力支柱,新闻报道及校园各种媒体,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舆论阵地,各种媒体的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系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注意舆论文化的宣传和导向,狠抓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以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篇8:改善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几点建议

一、甘肃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现状

自2009年12月以来, 笔者有幸多次承担甘肃省农村音乐骨干教师培训任务, 在培训中了解到目前甘肃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些现状, 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专职音乐教师缺乏

农村学校教师流动性大, 师资不固定, 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论什么专业, 刚进校首先要满足主课任教, 音乐专业的教师往往被任为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 其专业在今后的几年当中白白荒废了, 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 音乐课往往由老弱病残的教师兼任, 学科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 音乐学科硬件条件缺乏

农村部分学校目前还没有配齐专门音乐教室, 包括钢琴、投影仪、音箱、打击乐器、合唱台、电子琴、手风琴、教材配套光盘等等, 大大地影响了音乐教师教学的正常开展, 影响了音乐教学的质量。

(三) 音乐教育教学新理念的认识缺乏

农村音乐教师很少接受高层次培训、研修, 对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缺乏认识, 很难突破旧的思想束缚, 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 音乐教师待遇较低

由于受多年形成的老观念影响, 音乐学科得不到足够重视, 在评优选先、工资晋级、提拔干部时农村音乐教师位处弱势, 所以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影响教师个体发展。

二、改善农村音乐教师现状的建议

如何改善农村音乐教师现状?我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

1.强化教师专业培训, 定期组织进行不同层次音乐教师培训。如音乐教师上岗培训、音乐骨干教师培训、音乐优秀教师培训、音乐名师培训。正如全国开展的“国培行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发挥远程培训长远作用。

2.提高管理水平, 提高管理者的思想认识, 加强对音乐教师、音乐教学的管理, 制定和采取有利于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和举措, 促进农村音乐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3.加大音乐教学设备投入, 按国家标准配备音乐教室、音乐器材,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配套光盘等等。切实改善农村音乐教学硬件基础, 以此来推动农村音乐教学与音乐教师的发展。

4.农村音乐教师要树立自主研修的意识, 不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我们的学生等不起, 可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相关音乐教育的书籍、音乐教材的挖掘、音乐教参的阅读、自身的艺术素养、音乐教师同行之间的交流、校际间同行的教学研讨等方式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5.充分利用地方音乐文化资源。相信每一位农村音乐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时都是踌躇满志, 信心百倍, 但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 不能实现自己的教学设想, 乃至教育理想, 久而久之, 埋怨、无奈、惰性接踵而来。记得首都师大音乐专业博士生导师郑莉教授在与西部地区一线音乐教师通过网络互动时谈到:“音乐课重点是教会学生鉴赏感受音乐, 要让学生多听, 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比如, 网络、电视, 央视音乐频道每周都有“名曲赏析”可以让学生按时收看, 在音乐课上进行讨论、交流”, 试想, 如果持之以恒的照此方法坚持下去, 相信农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同时, 也可利用、开发、普及本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比如, 甘肃地区有兰州鼓子、陇东的道情、临夏的花儿等等, 还可用民族乐器进行教学如:笛子、琵琶、二胡和一些少数民族乐器等等, 做一个积极的、智慧的农村音乐教师。

篇9:我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美术;素质教育;提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24-01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一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角、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美術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实施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各个学校领域,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个性等全面发展。而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已引起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的关注和思索。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在上《魔幻的颜色》一课时,让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要是用一般抽象的讲话,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教师应考虑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再把三种彩水倒入一个试管内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像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减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色方法,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二、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育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因此,应加强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这时教师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角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绘画就水到渠成。如《校园里的花》一课,先让学生看看校园里各式各样的花,再看看画家笔下的花,最后看看以前小朋友画的作品。进行比较,感知画面的处理、提炼,创作作品。

(二)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绘画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基于绘画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想象,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要用儿童的语言,天真烂漫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学科体现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方面,尤其在手工粘贴画中,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画、剪、粘贴缺一不可,充分调动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如《巧巧手》一课,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将各种材料运用剪、折、贴、卷、插等制作方法加工成各种画面,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因此,它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三、要注意德育渗透教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和谐发展呢?充分挖掘材料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有老师曾做一番尝试,就是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结果效果很好。学生从平时的不重视身边的景物,到看重身边环境的优美,再到滔滔不绝地向别人讲述家乡美丽与神奇,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静兰,如何放飞自由的美术课堂[J],教育科研论坛,2010(8)

[2]赵亚楠,基于小学生特点美术教学设计三法[J],课堂内外·教师,2009(9).

篇10:我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几点建议

信丰县大阿镇阿南小学 刘桂花

近年来,在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夫妻双双离开家乡,加入到打工族的行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将孩子留给农村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为照顾。这些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家庭教育和亲情的缺陷,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他们就像乡村的野草一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着,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问题。作为一名农村的一线教师,针对这种“留守”现象,谈谈本人的看法和建议: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数量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留守儿童4-5万人,我镇2500人左右,如此大的数量几乎占农村适龄儿童的一半。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刻不容缓。

2.辍学问题严重。留守儿童大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中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较高,无法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进行人格的培养。他们大多只能写自己的名字,不会说普通话。这就造成了他们难以在学业上给他们的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帮助。另一方面,由于外出务工使得家庭经济相对比较宽裕,使得他们这些儿童没有了读书而出头的想法。甚至有的父母认为“上不了学,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这种思想极易助长一些成绩不好的学

1 生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因此,在农村地区辍学的儿童之中,父母双方或是其中一方在外打工的占很大的比例。

3.学习成绩滑坡。孩子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这些孩子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作业本上不断出现的红色“×”,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这不,自己的父母没有文化,照样天南海北的做生意、挣钱,甚至比农村的“知识分子”们赚钱还要多,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4.道德意志薄弱。学习成绩仅仅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培养问题。绝大多数农民工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日后有出息。但大部分人的希望最后都是事与愿违,结果是“钱挣了儿子耽误了”。因为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有心,限于经济条件,他们也很少给孩子打电话

2 或经常回家看孩子,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而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儿童,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很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一些同龄人的不良习惯,越轨行为很容易钻空子。有些孩子因此变得自私、任性或性格孤僻。一些留守儿童小小年纪就沾染上吸烟、喝酒、赌博、偷摸等恶习。也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常年在外,对子女心生愧疚,于是通过给孩子寄钱来补偿自己对孩子的照顾不周,这本是人之常情,但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容易误入歧途。如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钱请吃请喝,出入于网吧、游戏厅,养成了凡事都以我为中心,专横跋扈的恶习,有的还因为花钱无节制而欠债。

5.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在人们的想象中,农村孩子更加亲近大自然,心理问题不会太严重。然而,农村儿童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要比城市儿童严重得多。

从个性发展特性来看,留守儿童常表现两种倾向:一是内向、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二是脾气暴躁、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据不少任课教师反映,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上进观念淡薄,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然的和谐的亲子氛围。母爱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基础,缺失母爱会使孩子心理缺乏稳定感,将产生情绪和人格上的偏异或障碍;父亲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权威、崇拜、勇敢和坚强等,缺失父爱的孩子比正常的孩子更易出

3 现心理和行为上的适应不良。留守儿童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会导致父母的非自然缺损,因此,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害。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子女,传统的双亲教养模式发生了变化,出现多种形式的家庭教养结构。子女与父母聚少离多,亲子互动减少,由此亲子关系也会不同程度地疏远。这种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家庭教养结构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难以弥补的缺陷。不少被调查对象都认为外出务工者的子女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是突出,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了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不愿意让父母出去打工,原因是遇到困难无人倾诉,无人商量,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撑。

6.价值观与人生观扭曲。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二、认真分析其原因

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城市化的进展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使人口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长期形成的城乡壁垒使农

4 民工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就学,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本身收入不高,居无定所,无法负担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费用。

从家庭来看,部分外出打工父母的教育观念淡漠和社会不良风气,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打工照样能挣钱;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形成了骄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看黄色录像、搞帮派、谈恋爱;有的父母外出,孩子在亲戚家长期寄养,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遇事缺乏自信。

从学校来看,现在的学校并没有特别注意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章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但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对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点建议

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应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方面入手,并注重四者的结合,积极使他们得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1.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的职能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从相关体制的改革入手,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

一是要创设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应加大社会组织的5 作用,通过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的个人兴趣和专长,还可以组织“青年志愿者”等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此外,应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对不良社会现象,诸如赌博等进行治理,对游戏室、网吧的营业活动进行规范,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在大力推行农村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地区,要重点关注他们的受教育情况,尤其是在制度和政策上,对双亲进城务工的留守儿童提供专门的支持。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为拉动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农村的基层组织应该更加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将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投到对留守儿童的监控和指导上。可以由政府主导成立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指导机构,使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农村也得到落实。这个机构可以由乡镇政府牵头,教育部门组织,村民委员会及本地热心这项工作的退休教师和社会人士参加。

2.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孩子对父母具有天生的依赖性,家庭亲情有助于少年的成长,父母的关怀是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的。他们通过亲子关系、家庭互动以及所营造的家庭氛围影 响孩子的行为与价值观,通过教育影响孩子的学习成就感,通过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影响较大,6 但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尽最大可能降低母亲“出行率”,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注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发展并及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是照顾孩子饮食起居,还是教育孩子,母亲更有优势。母亲在家孩子会感觉有安全感,有倾诉对象。所以我们认为母亲丢下孩子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弊大于利。我所任教的班级里就有这样一个学生,平时成绩中等,可是自从她父母外出打工以后,学习成绩就一落千丈,整个人情绪低落,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我通过了解,知道她认为父母对她不够重视,把她丢在家里不管.因此,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整天神情恍惚,课堂注意力无法集中。我将她的情况通过电话及时的向其父母反映,后来其母亲听从我的建议回到家中照顾孩子,结果这位学生的成绩才逐步回升。所以如果父母双方都不得不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离开父母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我们在调查中就发现,许多学生习惯通过书信、日记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感受。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

7 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必须强调的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缺少了这一点,任何其他措施都无助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

3.加强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在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一是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和教师要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爱,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温暖,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如可针对留守儿童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开展“体谅父母教育”活动,“交往辅导”活动等,让留守儿童不是在说教中,而是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三是在课程设臵上大胆创新。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了解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逐渐将心理咨询室引进农村中小学,配备心理教育教师,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健康、和谐发展。

8 四是为留守儿童建立专项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以便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通过家长(监护人)热线、定期访问制度等,经常与留守儿童的代养人、父母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化解问题;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

五是要切实加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建立与之配套的学校、学生和教师综合考评体系。

4.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

一是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二是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独。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

9 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三是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要引起我们社会的高度重视,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给农村教育乃至社会发展埋下不和谐的因素。学校是化解这些问题的重要因素,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当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和作用。而社会也应该多给这些儿童以关爱,帮他们营造一种家的感觉。相信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的资源相互整合、协力努力下,一定能构筑起儿童健康成长的大家庭。

上一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___语文园地一___教学设计下一篇: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