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冀教版

2024-07-19

二年级上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冀教版(通用12篇)

篇1:二年级上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

案冀教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44-45页。

5以内的加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号,会读写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计算5以内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熟悉的情景和操作活动,会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

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根据直观图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想一想,填一填。

()

2()

()4

()

()2

二、创设情境,认识加法。

、学习主题图。

(1)(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结果,师小结: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合起来是5人。

2、理解加法的含义。

(1)、原来有3个人,又来了2人,合起来一共是5人。像这样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写成算式:3+2(板书3+2)

(2)、认识加号,带领学生书空“+”,(板书加号)

(3)、说明: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算,一共是5人,也就是3加2等于5.(板书:=5)

(4)读算式3加2等于5;指导学生写算式。

4、理解算法。

(1)让学生结合图意,互相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

(2)小结:说算式中“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5”呢?“+”表示合起来,算3+2时可以这样想,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2=5。

5、学习试一试。

(1)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2)把1人和2人合起来得到一共有3人,可以写出什么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3)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思考过程。引导学生说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6、小结。“3+2=5”表示把3和2合起来等于5。“1+2”呢?

三、巩固练习

教材45页“想想做做”1-5题

四、谈收获

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3+2=5

读作:3加2等于5

...加号

+2=3

篇2:二年级上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冀教版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4-45页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

2、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加法的意义2、学会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游戏的信封和邮箱。

学生: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你喜欢《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吗?那你知道孙悟空的老家在哪里?

花果山可漂亮了,今天我们就跟着孙悟空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让学生仔细看图,学会叙述图中的数学信息

2、出示猴子的画面

(1)、让学生叙述猴子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

(2)、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一共有几只小猴?”的意思

(3)通过摆小棒,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4)学习加法算式3+2=5,认识“+”,学会读写加法算式,并理解每部分的含义。

3、出示小鸟的画面

4、让学生从白云、小朋友和小花中,任选一个和同桌说说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并写出数学算式

5、课间操

6、小结:把两个数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三、练习

1、先说图意,再写算式

让学生先练习用三句话来叙述图意,再写出算式

2、先照样子画一画,再填空

要指导学生先看清楚第一小题先画几个圆片,再画几个圆片,一共画了几个圆片,再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第二小题

3、游戏:小小邮递员

先要让全体学生都要练习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掌握今天的知识。

四、总结

篇3:二年级上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冀教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向为加法运算的过程。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认识“+、-”,会读加减法算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境图提出简单的问题,能把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加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计算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数一数,提一提,算一算等形式经历观察情境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减法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形式发现减法表中的简单规律。让学生经理独立思考、比较、自主编题的过程,同学间相互评价,互动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培养自主发展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总课时数:10课时。 课 题:5以内的加法(一)总第22课时 授课时间:11月12日 教学目标: 1. 通过熟悉的情景和操作活动,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2. 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3. 积极参加操作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加法计算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教学难点: 了解加法的意义。 课前准备: 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1和( ) 2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1和3 2和( )合成4 3可以分成( )和1 4和1合成( ) 复习上一单元内容,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对本课所学内容做好铺垫。 二、知识新授 (一)出示课件,请小朋友观察情景图,并说说同学们在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一共做了几朵? (二)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交流摆的方法,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三)在小朋友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左边3根小棒红色雪花片、右边2根小棒,合起来一共有5根小棒。同时板书该加法算式:3+2=5。并教学生认识加号及读法,以及算式的读法。 用小棒来代替图中的内容,更形象,学生更易理解列加法算式的过程。 (四)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男女同学的人数提问,列加法算式。 三、算一算 看图列算式。 (一)出示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二)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1+3= 2+2=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三)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根据图来列加法算式,形象且易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吸收。 四、练一练 (一)先摆一摆,再算出得数。 1+1=□ 2+1=□ 2+3=□ 4+1=□ (二)先画●,再写算式。 5 ●●● 3+□=5 4 ●● 2+□=4 5 ●● 2+□=5 (三)先看图,说一说图意,再填空。(参见教材后的练习题) 1+2=□ 2+3=□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练习,有利于新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课题:5以内的加法(二)总第23课时 授课时间:月13日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 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3.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涵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能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请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画面上有什么。 二、知识新授 (一)根据图中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几棵大树、几只兔子、几个兔笼、几个萝卜等,这些物体的颜色、大小、形态等信息,进而提出问题。 (二)根据图中内容提问:有几只兔子?小朋友互相交流、讨论。老师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例: 1. 2只大兔和3只小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还可以是3只小兔和2只大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分别可以列式为: 2 + 3 = 5或3 + 2 = 5 2. 4只灰兔和1只白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可以列式为: 4 + 1 = 5或1 + 4 = 5 。 (三)请小朋友根据图中内容提出其他问题,并列式计算。老师给予指导。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符合学习的一般规律。 三、练一练 (一)出示挂图,看图填数。(参见教材) 1 + 3 = □ 3 + 2 = □ 3 + 1 = □ 2 + 3 = □ (二)出示挂图,看图填数。(参见教材)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2 + 3 = □ 1 + 1 = □ 3 + 2 = □ 2 + 2 = □ (四)出示课件(参见教材),根据图中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练习题由易到难,可以充分看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让学生加快对新知识的消化。 课 题:5以内的减法 总第24课时 授课时间年11月14日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 2. 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3.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难点: 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了解减法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小棒若干、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观察情景图,请学生说说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可以请两位同学根据情景图上的内容进行表演,并提出问题:小明还有几张?学生可互相交流、讨论做题的方法。 (二)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用画图来表示,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根据情景图,引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导入本课所要学的新知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强学生的理解与动手能力。 (三)在小朋友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在5个里面减掉2个,还剩下3个。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列式: 5 C 2 = 3 ┆ 减号 读作: 5减2等于3. 二、算一算 (一)出示挂图或课件(参见教材),请学生先仔细观察图并说明图意,再填空。 4 C 1 = □ 3 C 2 = □ (二)请学生先看课件演示或教师示范演示(图像参见教材)再填空。 5 C 3 = □ 5 C 1 = □ 根据图中内容来列式,能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三、练一练 先用花片摆一摆,再填上得数。 4 C 2 = □ 5 C 4 = □ 4 C 3 = □ 用摆雪花片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易于理解和吸收。 四、数学游戏 学生自由组合,两个同学为一组,把数字卡片放到桌上,由一个同学翻卡片,互相说出与这个数字有关的算式。然后另一个同学翻卡片,依次类推。游戏前可先找一组小朋友进行示范。 活动充满趣味性,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加强学生对5以内数字加减法的练习。 课 题:0的加减法 总第25课时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5日 教学目标: 1. 在童话故事的情境中,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2. 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3. 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出示课件,看“小猫钓鱼”的动画故事或根据情景图讲“小猫钓鱼”的故事,在故事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到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并展开讨论: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钓到? (二)请小朋友说说小猫钓了几条,猫妈妈钓了几条,并提出问题:小猫和猫妈妈一共钓了几条?应该怎样写这个算式? 0 + 3 = 3 请小朋友说说每个数所代表的意义。 (三)观察情景图或课件,继续讲故事:“小猫等猫妈妈吃鱼等得着急了,自己把3条鱼全吃光了。”提问:一共有几条鱼?小猫吃了几条?还剩几条?应该怎样列式? 3 D 3 = 0 请小朋友说说每个数所代表的意义 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0的含义。 二、练一练 (一)观察情景图(参见教材),请小朋友根据情景图讲故事,然后根据每幅图的内容列式,算完以后以小组形式互相交流、讨论。 4 C 1 = 3 □ - □ = □ □ - □ = □ □ - □ = □ (二)对号入座。 出示挂图(参见教材),请小朋友们用线把小动物们和它们应该坐的椅子连起来,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这样连。 用连线的方式来把算式和得数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三)口算。 2 + 3 = □ 5 C 3 = □ 2 + 2 = □ 4 C 1 =□ 5 C 2 = □ 4 C 3 = □ 加强学生对5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练习。 三、数学游戏 以小组形式两人为一组,学生自由组合,在桌上放若干数字卡片,一个小朋友任意抽出两张数字卡片,对方说出算式和得数。 锻炼学生对数字的运用能力,以

篇4: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一(上)第40-41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1—6。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这是学生学习加、减法及其计算的开始,引导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在此之后,学生要学习加、减法的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实际情境的观察、理解,利用已有的“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认识,引出加法算式,初步感受加法的含义。二是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自主探索计算结果并逐步掌握。三是把解决问题与计算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不断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对5以内的加法计算不再陌生,比如用数数、数手指等方式计算出结果,可以说大多数学生都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出结果,但对加法意义的理解以及完整地表达图意还比较欠缺。因此,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用前面学到的10以内的数的分与合的知识来进行计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通过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并能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联系实际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分与合的思想,并能正确地计算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能简单说明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使学生在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的过程中,培养

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加法的意义,利用分与合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抽象归纳加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学生课前预习2,3,4,5的分与合,在充分理解分与合以后,教师出示2-5的分与合(不完整的格式)。

(呈现后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然后小组边交流边填空。)

【设计说明:以5以内的分与合的复习导入,为下面计算5以内的加法计算作好准备。】

二、认识加法的意义。

(一)情景一—— 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步骤。1.表达图意。

(PPT动画分步出示主题图)提问:从刚才的图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表达: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教师板书这两句话)设疑:你能提一个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引导:把这三句话连起来就可以完整地表达这幅图的意思了,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自己先说一说,再全班交流。)2.列式计算。

提问:到底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呢?

追问:5是怎么得来的呢?(把你的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交流:(1)数出来的(2)3和2合成5.提问:3和2合成5,能列个算式吗? 学生列式:3+2=5(教师板书:3+2=5)(1)认识“加号”、书写、书空,学习写法。(2)读法:板书“读作3加2等于5.”(3)追问:“3”“2”“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提炼: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要把原来的一部分小朋友和又来的一部分小朋友合起来。(手势跟进)3.活动小结。

刚刚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同桌互说)

交流并板书:1.说图意 2.列算式 3.算得数

(二)情景二——巩固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过渡:你能用刚才学到的三个步骤继续来解决问题吗?(PPT动画分步出示“试一试”的两幅图)学生先自己说一说,然后交流:(说话+算式)追问:“1”“2”“3”各代表什么意思?

提炼: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要把左边的部分和右边的部分合起来。(手势跟进)

(三)情景三——大量举例感悟同类问题。1.解决静态加法实际问题。(PPT一起出示三个情景:)(1)

(2)

(3)

学生按三步骤自己在下面说一说,然后交流。

老师根据交流情况边板书边补充:要求……,就是要把……和……两个部分合起来。

2.根据给定算式举例。(承接2和3这两个情景)

追问:4+1=5这个算式只能表示这两个例子吗?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来吗?

(在举例中教师不断打开学生的思路,丰富语言表达。)

(四)归纳提炼——感悟加法的含义。

(PPT呈现前面所有出现的情景)

提问:刚刚我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回顾这些问题,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学生发现:都是做的加法。

追问:为什么都用加法来计算呢?(手势跟进)感悟:因为要求一共有多少?都要把两个部分合起来。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加法”,要求一共有多少,就要把两个部分合起来。

【设计说明: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载体,不改变教材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并感知加法的意义。利用课件演示、老师引导、语言的交流表达等活动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让学生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通过大量举例引导学生从具象走向抽象,又从抽象走向具象,不断感悟加法的本质意义。】

三、学习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算式的计算。

(一)根据分与合想算式。

过渡:(指着3+2=5这道算式)这样的算式我们称为加法算式,那么这些算式是怎么算的呢?

交流:想5的分与合。

课前,我们也做了几个分与合的例子,你能根据一个数的分与合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吗?

出示:4可以分成1和3,让学生说有哪些加法算式?(1+3=4 3+1=4)如果只能说一种,启发:4可以分成1和3,马上能想到什么呢?(3和1),算

式怎么写?

其余的:自己说、同桌互说、小组交流。

处理:2+2=4 1+1=4(感悟两个部分相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

(二)巩固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1.抽卡片练习

老师出示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卡片,学生说理由。老师出示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2.口算小比赛

出示一列口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因为是首次接触,需指导作业格式。)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依次说图意、填算式,再交流每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选择其中的两道,说说是怎样算出得数的。2.“想想做做”第2题。

根据第1小题,弄清题目要求,让学生先画圆再填得数。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计算,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依次说出每幅图的意思,并在图的下面填算式、算得数,并体会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渗透算式变化规律。5.“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送信。先让学生连一连,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每道算式的得数。

6.“想想做做”第6题。

说明:写算式时要从左往右按顺序写,注意书写规范。学生独立描一描、写一写。

【设计说明:利用学生能够已有的学习经验——10以内数的分与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为了巩固计算,采取多种练习形式,由直观到抽象,由简单到综合,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实践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享受到数学成功的快乐和价值。这样的练习实而不乱、活而不死,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用”中得到了有效的反馈。】

五、总结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下节课我们还可以研究什么?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学生在教学学习中第一次接触计算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来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了5以内的其它加法算式,使其初步学会了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篇5:《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例1和试一试,第45页“想想做做”第1-6题。学情与教材分析:

“加法”一课是计算数学的起始课。大多数学生入学时已经会算一些简单的加法,但是,对于加法的含义未必理解得很清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虽然初步认识加法,知识比较简单,但是,这对学生以后学习计算、解决问题等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合并”的过程、参与和体验“合并”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并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和应用简单、明了的数学知识解释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使学生真正学好这一知识,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充足的观察、感悟、发现数学信息的基础上,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观察能力得以提高,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后续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算式题卡,学生准备圆片5个。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游戏:我们来做一个填数游戏,看谁又对又快。(最后一题答案不是唯一。)谈话:小朋友对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分与合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由游戏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投入到课堂中,同时游戏的内容是5以内的分合,这是计算5以内加法的基础,及时唤醒学生已有的旧知和相关活动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1.教学例题图。(1)观察图意。

谈话:看,校园里一群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去看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师:你描述很准确。谁愿意再来说说?(我看见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浇花。)师:你说得很完整。咱们接着看(出示图:又来2个小朋友),现在呢? 生: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谁还会说?(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说得既清楚又简洁。(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他说的对吗?(再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2)认识加法

谈话:校园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呢?(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你能把大家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吗?(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一共有5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

谈话:谁能大声响亮地说清楚?(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一共有5个。)

追问:你怎么知道一共有5个小朋友? 预设: 生1:3和2合成5,所以一共有5个小朋友。生2:我是从1数到5,就知道一共有5个小朋友。(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出示加法算式和板书课题)

生3:3+2=5。(你都已经知道用加法算式来表示了,真不错。3+2=5有很多小朋友早就知道了,那它表示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教师随机板书课题: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接着半数3+2=5加号)

追问: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加法算式)

追问:这个符号你们认识吗?(加号,老师强调:加号要横平竖直)谈话:这个算式你会读吗?(随机板书读作:3加2等于5)指明读、齐读。(3)理解算法

提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表示原来有3个小朋友。)

2表示什么?(又来了2个小朋友)5表示?(一共有5个小朋友)

追问:你怎么知道得数是5?(想3和2合成5)

谈话:那谁来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和2合起来是5或表示3和2合成5)

反复请学生说,再同桌互相说3+2=5表示的含义。讲述:3+2=5表示把3和2合起来,一共是5。

【本环节主要是以具体情境为支撑,经过逐步抽象使学生感悟、认识加法含义。学生在体会现实情境“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的同时,抽象出加法算式,并初步意会3和2合起来是5,可以写成3+2=5,将形象上的“合”与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从而获得加法含义的感悟。计算教学时,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经验算得数并交流,然后引导沟通算法,形成用“3和2合成5”计算得数的方法,初步理解算法。】

2.教学试一试。

谈话: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一幅连环画,你能看明白吗?先看哪张,再看哪张?(上面有点表示看图的顺序)

提问:谁来把这幅图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儿童乐园里有1个女孩在玩荡秋千,又来了2个男孩。)追问: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现在有几个人?

追问:要求现在一共有几个人?你想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你会算吗? 翻开课本第40页,找到这幅图,自己在课本上填上得数。填完的小朋友轻声地将算式读一读。

谈话:得数是3,你是怎样想的?(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提问:那1+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和2合起来是3。)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知道把2个数合起来(手势)用加法计算。【设计说明:这里有了前面例题的基础,所以老师只要以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为主,学生也在具体情境中自觉感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并主动自觉与已经学过的分与合的知识建立联系,再次感悟计算方法。】

三、练习巩固、拓展思维

1、看图,说一说。(想想做做1)

讲述:今天的新知识小朋友掌握得不错,先请小朋友来看一幅图。师:仔细寻找图片中的信息,你能写出加法算式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交流时,让学生说说3+1=4、2+2=4表示什么意思,再说说是怎样算的。指出:这里都是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手势),所以要用加法算式,再按照几和几合成几算出得数。

2、摆一摆,说一说。(想想做做3)

讲述:小朋友表现都很棒,奖励大家一起来玩摆圆片游戏吧!

谈话:1+1怎么摆?(提示:左边摆1个,右边摆1个。)一共有几个呢? 谈话:这还有2道算式,你能照样子边摆边说吗?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一 共几个?(学生口报,并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指出:算加法时,看算式是几加几,就想几和几合成几,可以很快算出得数。

3、说一说,填一填。(想想做做4)

谈话:看小朋友学习这么认真,小兔子也来凑热闹了,瞧!他们采蘑菇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小白兔是怎样采蘑菇的?(先采2个,又采1个是3个)你会列式吗?(把得数填在书上45页第4题)

谈话:这还有2幅图画,你能看懂图意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指名说准备怎样列算式,在书上完成。(指明学生说图意、列算式)追问:这三道算式表示什么?(强调“合起来”)

【这道题目主要是深化加法含义,同时又渗透算式间的联系。学生在体会了情境的变化和联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图中“合起来”的情境,然后填写算式、交流算式,从而进一步感悟“合起来”要用加法算。】

(2)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思考发现了什么?(指名读算式)追问:有什么相同的?不同的呢? 生1:每次多加一个,得数也多一个。生2:加号后面的数都是1。

生3:加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大,得数越来越大。小结:一个数加1后,得数比原来这个数多1。

【这一环节三道算式的联系,主要立足于体会:让学生观察情境变化、列出对应的算式,按顺序读一读三道算式,亲身获得一定程度的体会。】

4、想一想,算一算,写一写。(想想做做2)

讲述:刚才我们看图会写算式,如果没有图,你会算吗?(课件出示)师:看2+1=()表示什么?(表示2和1合起来)怎样想的?还有1+2怎么想?4+1怎么想?怎么算?

谈话:2+1=3和1+2=3观察这2道算式中的数。哪里是一样的?有没有不一样呢?

生1:我想到3的分与合,1和2,2和1合成3。生2:加号前后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加交换的手势)

讲述:通过几个小朋友的观察,我们知道了加号前后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他们的位置不一样,交换了,得数呢?都是3。)追问:看到4+1=5你能想到什么? 4.连一连。(想想做做5)

讲述:大家表现真不错,吸引了邮递员叔叔,他要请小朋友帮忙呢!(出示一张邮递员投信的照片)他在忙着送信呢,我们去帮帮他,好吗?

提问:怎样把信准确送进邮箱?谁知道?

明确送信规则:邮箱上是得数,看出算式的得数是哪个,就送进哪个邮箱。谈话: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把剩下的信送到邮箱里吗?书上先自己连一连。(发信封,请手上有信的邮递员,把信准确地送到上面的邮箱里)自觉排队。听同学报算式,检查自己的连线对不对。学生汇报,开火车。

师:瞧!这些邮递员的信送的对吗?(这些都是合格的邮递员,不简单,他们能把信准确地送进邮箱。)

讲述:只是看起来有点乱,小朋友们动动脑,有序地重新排一排好吗? 师:他的速度很快,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的,是什么顺序? 生:加号前面的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按数的大小)。

(这个小朋友真能干,他这种排法就能一个不漏地把得数是2、3、4、5的算式记清楚,思维真灵活)

四、拓展延伸 考考大家!

1.这个算式中括号里填什么数,会吗?你能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都报出来吗?同桌互相说一说。()+()=5 讲述:他是按照从小到大的有序地报一报,我们还可以从大到小地排。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还记得我们学习分与合的时候?(看到4+1=5就能想到?)

讲述:像这样根据数的分与合一组一组地报,也能找到得数是5的算式。2.()+()< 5 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这些算式得数小于5,也就是我们刚刚找到的得数是2、3、4的算式。(指着黑板上邮箱下面的算式卡片)

谈话:我们可以把得数在5以内的算式分成两类。一类是得数小于5的算式,另一类得数是5的算式。

【采用多种练习形式,逐步提高计算的要求,将简单规律蕴含于其中,让学生扎实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并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认识了新符号,会读会说加法算式,我们以后会学习更多的知识,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让学生用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放飞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这节课我觉得有几点是比较需要改进的。

1、对教材的处理。

其实加法的认识,小朋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简单的加法还是很容易掌握的,因此,这节课在设计的过程中缺少了重点和新颖的练习设计。在教材的处理上还不灵活。

2、对学生的把握。

篇6:二年级上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冀教版

表内乘法

(一)第5课时

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算一算的学习活动中,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归纳过程。

2、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在归纳口诀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习有条理的思考。【教学重点】

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人

1.一人根据算式口算出结果,另一人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3×3= 4×1= 2×2= 2×4= 2×3= 3×1= 1×2= 4×4= 2.同桌的人互相背一背1~4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1)出示准备题:每次加5,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2)问:每次加5,也就是后一格比前一格多1个5,第一个格是1个5,后面格子应分别是几个5相加呢?(3)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强化每个格是几个5,并板书:1个5, 2个5, 3个5, 4个5, 5个5。2.探究发现

(1)学习口诀:“一五得五”(以教师指导为主)

教师出示五星红旗的图片(做成简单的多媒体课件),问你们看见了什么?(指导学生根据图意说出:一个五星有五个角)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一个五星有五个角,也就是1个5,可以列一个乘法算式表示:5×1=5,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可以编出一句乘法口诀:一五得五。

(教师板书:5×1=5 一五得五)

(2)学习口诀:“二五一十”(以教师指导为主)教师再出示二个五星,问:现在有几个角,是几个几? 问:2个5是多少呢?谁能根据这个图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师板书:5×2 = 10二五一十)

学习口诀:“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学生自主探索)第三、四、五句乘法口诀,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题意,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学生独立编写并填书,教师再依次出示三个五星,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乘法算式,从准备题表格中找出算式得数,编出相应的口诀。教师板书三个算式和三句乘法口诀。

(3)问:看一看这五个算式和五句乘法口诀,它们有什么特点? 5的乘法口诀共有5句。每句口诀的前半句都表示几个5,后半句都表示得数。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间相差5,一个数乘5,得数最后一位上的数字总是5或0。

三、巩固练习

1.对口练。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出对应的口诀。2.5×2+5= 5×3+5= 5×4+5= 5×3= 5×4= 5×5= 问:这道题的上下两个题目之间有什么关系?(1.上下两个题目的结果相同。2.下面一题书写起来比上面的题目简单。2个5再加上1个5是3个5;3个5再加上1个5是4个5,4个5再加上1个5是5个5。)

四、身边的数学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试着讲解。师再做补充。生:指名说一说。

师:可以,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交流不同方法。

五、归纳质疑

师:×××同学道接就列出了3×5=15的乘法算式,真棒,谁来读读

这个乘法算式? 生:2人读后,全班齐读。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篇7:二年级上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冀教版

邓敏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页的例题,第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戏:快速抢答;5可以分成2和()1和3合成()()可以分成2和2 1和()合成2 3可以分成()和2 4和1合成()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试一试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1)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2)出示图2,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1+1=(),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2、综合题

(1)学生说说图意。

(2)根据这幅图能说出几道加法算式?(只要符合图意,都要鼓励)(3)根据这幅图说一个算式,你能猜猜求的是什么吗?

如1+2=3,学生会说天上1只小鸟加上2只小鸟,一共是3只小鸟;还会说1个跳绳的女孩加2个摇绳的男孩一共是3个。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篇8:二年级上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冀教版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理清思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正确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拍手接力游戏。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3、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新授:

1、小黑板出示画图:树上有3只鸟,飞来了2只。根据这幅图,你能提什么问题呢?

2、那么你怎么列式呢?先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请学生上来板书列式。

3、小组内交流:3+2得几?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交流,每个小朋友都说自己的想法,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4、汇报情况:指名小老师上来教大家计算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师可以有意识请想法不同的学生上来说一说)

5、抽象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如果不看图,不数手指,你会计算3+2得几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

6、用小圆片摆出用加法算的图,让学生在小组内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并汇报学习结果,能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7、同桌让一人任意说出一个加法式子,先和同桌交流计算过程。然后指名你认为你同桌方法好的介绍给大家听。

三、练习:

1、P24做一做第1、2题,学生先说想法,或先动手摆一摆再写答案。

2、P27练习三第3、4题。

四、小结:

篇9:二年级上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冀教版

表内除法

(一)第5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教学目标】

1、结合简单实际问题,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用不同方法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用口诀求商较简便。

2、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愿意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学重点】 怎样计算除法。【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出示口算题卡片,说一说怎样计算乘法的? 2×3 4×4 6×5 3×4 5×6 4×5 2×6 4×6 3×5 2×5 4×3 3×1

2、背1~6的口诀

3、对口令

二、自主探索

1、创设情景(出示挂图)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熊猫玩具店。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10元钱能买几个皮球?

2、列式。指名说一说。

3、探索方法:你通过什么方法知道能卖几个?同桌讨论。交流想法得出:(1)可以借助摆学具

(2)每次减

5、连续减去2次,正好减完。(3)想()个5是10、2个5是10。(4)想乘法。

4、从这些方法看,你认为怎样算的又对又快? 得出:想乘法口诀方便或乘法。

5、提出(2)15元可以买几架玩具飞机? 学生解答,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口诀求商时应怎样想,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算得快。

6、提出(3)20元钱能买几辆玩具车?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想口诀的。

7、学生自己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解答。

三、试一试

1、出示:20+4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求商,比一比谁快? 2、30+5= 想:五()得三十,商是()24÷6= 想:()六二十四,商是()学生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想的方法,同时指名板演

四、想一想

1、()×2=4 3×()=9()×4=4 4+2= 9÷3= 4÷4= 二()得四 三()得九()四得四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乘法中()的乘数是怎样想的?除法又是怎样想的?。

2、看一道乘法算式,能说出有关的两道除法算式吗?老师 出示乘法算式,学生除法算式。

同桌活动:一人说乘法。另一人说两道除法算式。

五、练一练

教学反思

篇10:二年级上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冀教版

(二)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P11-37 教学目标:

1、参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单元知识的归类整理,在边理边练的过程中,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建构知识体系。

2、巩固笔算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准确、熟练、灵活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的学习乐趣。

4、体现比较、举例说明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教学准备: PPT,作业纸3张 教学过程:

一、简单回顾,梳理内容: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对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进行整理和复习。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翻课本简单回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看目录,找一找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从第几页开始?好,我们一起翻到第11页。

师:接下来,我们用找标题的方法简单回顾一下,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在这个单元,首先我们学习了加法(板),(继续翻)加法里包含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板)。(继续翻)例4学习了用加减法

解决问题。

师:接着,我们学习了减法(板),减法里包含了不退位减和退位减(板)。(继续翻)第三部分,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板)。例5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了问题。到第37页本单元结束。

师:原来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内容,那么这些内容你都学会了吗?有一位好朋友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真有自信!瞧,谁来了?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喜羊羊)羊羊村要开运动会了,喜羊羊需要为运动会购买一些体育用品,我们一起去看看吧。(PPT)从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篮球35元,足球24元,跳绳:18元)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随着生的回答PPT出示问题)

生1:篮球和足球一共多少元?(怎样列式?)35+24 生2:篮球比足球贵多少元?(会列式吗?)35-24 生3:足球比篮球便宜多少元?(会列式吗?)35-24 师:其实这两个问题是一样的。这位同学换了个角度提出问题,真棒!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4:足球、篮球和跳绳一共多少元?(24+35+18)

师:喜羊羊还有个问题,他带了50元那么买足球和跳绳后,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50-24-18)还可以怎样列式?50-(24+18)

三、层层比较,系统整理:

1、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PPT)那么,这些题你都会列竖式计算吗?(会)真自信!请选择你喜欢的题算一算,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谁选A?选B的呢?选C?(生独立计算,师巡视选择3位讲解)

师:同学们的笔算速度可真快!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几位同学是怎么算的?(让生上台)请先说一下计算过程再说计算结果,好吗?其他同学请认真倾听,仔细判断,好吗?(生汇报)

师:这位同学不仅做得好,而且表达能力特别强!同学们和他做得一样吗?有没有不一样的?下面全部做对的同学请坐端正,有错误的同学请快速地订正一下。

2、师:这是刚才我们做的两道加法算式,(24+35,35+18)比较一下,它们在列竖式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生2:从个位加起。

师:也就是说:在笔算加法时,它们的相同点是(PPT):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那么,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1:一个没进位,一个进位 师:哪位同学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生2:第一道算式„„

师:这位同学很善于结合例子说明问题。也就是说,它们不同的地方是:第一道算式个位相加不满十,第二道算式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3、师:咱们再来比较一下这两道减法算式,(35-24,24-18)它们在列竖式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

师:也就是说:在笔算减法时,它们的相同点是(PPT):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那么,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

师:(PPT)它们不同的地方是:第一道算式个位够减,第二道算式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

4、师:请同学们用刚才比较、分析的方法再来比较这两道算式。(24+18,35-18)它们在列竖式计算时,有什么相同?

生:„„

师:真聪明!马上就找到了。(PPT)它们相同的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那么,它们的不同呢?

生:„„

师:(PPT)它们的不同是:加法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减法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

5、师:那么我们在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要向十位进1,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计算完前两个数不要忘记第三个数。

师:同学们总结得都非常全面。(PPT)我们在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方法和笔算加减法的方法一样,而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的,同时要注意竖式的简便。

6、师:(出去9道算式)那么,我们在笔算这些题时到底要注意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学生交流后回答)

我们一起来看,(师小结并补充板书)在笔算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我们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笔算加法时,个位相加要向十位进1。笔算减法,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的。(板贴: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进1,退1当十,从左往右)

师:老师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啊?(指生说)只有相同数位对齐了才能保证是几个一加减几个一,几个十加减几个十。

四、分层练习,拓展提升:

1、找电话号码:

师:没想到咱们班的孩子这么聪明。老师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想不想知道老师的电话号码?老师的电话号码是1356„„想知道其余的几个数字吗?其余几个数字就隐藏在这些算式的答案里(PPT)。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比一比看谁最先找到。

(生独立计算)

师:老师的电话号码找到了吗?哪位同学愿意先把结果说一说?现在请把老师的电话号码大声地读出来。

在以后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什么进步欢迎你拨打这个号码和老师分享。

2、帮帮“小马虎”:

师:通过做以上的题,可以看出咱们班的孩子既聪明,又认真。可

我们班却有个“小马虎”,做题时特别粗心,你们愿意帮帮他吗?(PPT)

师:这道题有问题吗?错在哪?正确答案是„„

师:咱们班的孩子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真强!在笔算加减法时,你一定有很多小窍门。把你的小窍门和“小马虎”说一说吧。

师:同学们想得真周到!老师把你们所说得都整理出来了。(PPT)请看屏幕,听老师读一读。

老师也把这些小窍门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记在心里。

五、总结概括,深化方法: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啊?可以看着黑板回答。

这节课,我们对100以内加减法

(二)进行了整理和复习。首先我们用翻课本找标题的方法对这一单元进行简单的回顾,知道我们学习了什么。接着通过做练习检验我们学会了什么。同时在比较中我们发现在笔算加减法时,相同的地方是: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同的地方是:加法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减法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的,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同时要注意竖式的简便。

篇11:二年级上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冀教版

教案分析

第一单元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会解答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首先来说说计算教学。

关于计算的新知识有以下三点:一是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应该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进行;二是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可以列两个连续的竖式或者把这两个竖式连写;三是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应该口算与笔算相结合,提高计算的效率。

3、对灵活计算的要求高。学生在第一节刚刚学会了连加连减竖式的格式,在第二时就要求灵活选择口算或笔算的方法,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尤其是第二步能口算的(试一试),学生的错误更多,因为以前都是把竖式的结果直接写在等于号的后面,而这样的题目却要求把竖式的结果在脑中口算后再写出得数。原教材是在二下学习连加的竖式,介绍了三种方法,连减和加减混合的题目没有要求用竖式计算。

针对学生的问题,我想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这样处理:

1.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运算顺序是为了进行混合运算而作出的规定。人们共同遵循规定就能避免混合运算时的混乱,确保计算正确、结果唯一。解决实际问题经常要列式计算,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应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相矛盾。例1和例2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教学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能够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是合理的规定。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曾经接触过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初步知道算式里的“加号在前先算加法,减号在前先算减法”。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本单元继续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时应该注意三点:

(1)教学时要先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口算,让学生重温运算顺序。

(2)帮助学生说清楚每一道算式的计算步骤。学生一般会说清楚第一步算什么,如例1的算式19+27+26,先算19+27。他们也知道接着算什么,但不会照“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再加26”“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减33”这样表述。教学时,要帮助学生说清楚第二步计算的具体内容,感受这一步是前面计算的结果与算式里第三个数的运算。

(3)联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运算顺序是合理的规定。例1求三个人一共折多少只小船,可以先求出图画里左边和中间这两人一共折几只小船,再求三个人一共折的只数。在算式19+27+26中,先算19+27=46,再算46+26=72,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完全一致。例2求还剩多少只小船,可以先算出一共折了多少只,再从中去掉送给幼儿园的小船只数。所以算式38+42-33应该先算38+42=80,再算80-33=47。联系实际问题的解答步骤和数量关系,解释连加、加减混合算式各步计算的具体含义,学生能够体会到“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合理性。

2.教学连竖式,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巩固加、减法计算。

本单元采用“分竖式”或“连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分竖式”把两步计算列成两个独立、完整的竖式分别进行。这样的竖式学生容易掌握。“连竖式”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先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竖式,再把第二步计算接着前一步的得数写,把两步计算的竖式连成一体。学生以前没有用过这样的竖式,但是通过比较能够体会这样写比较简便。

学习“连竖式”计算,对学生有三个好处:(1)连竖式的两次计算是根据运算顺序进行的,写连竖式能够强化运算顺序。尤其是第二步计算接着第一步的得数写,充分体现了第二步计算是第一步计算的结果与算式里第三个数的运算。

(2)连竖式只是把两个加、减计算的竖式连着写,但每次计算都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与学生已有的计算习惯和能力比较接近,他们接受连竖式不会有大的困难,还有利于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3)没有括号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都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都可以写连竖式计算。学生在连加里学习的连竖式,在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中继续运用,就能越来越熟练。

以前教材中还有三个数一次相加的形式,但是这种写法只适合连加。因此,教材没有介绍三个数一次连加的竖式,而统一采用分两次计算的两个竖式连写的形式,以降低难度,防止竖式写法上的混淆。

学生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可以自主选择采用分竖式还是采用连竖式,教学时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对笔算形式的选择,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引导他们主动使用连竖式。《教学用书》中是这样表述的:着重让学生掌握用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计算有关的连加、连减两步计算式题。

3.灵活运用口算与笔算,提升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有些是两位数与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加、减计算,可以口算,有些是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计算,需要笔算。学生通过辨认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中,哪些能口算、哪些要笔算,做到能口算则口算,需笔算就笔算,他们的计算能力就得到了提升。编者的想法很好,但是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这里正是教材的难点所在。“在计算时,如果哪一步可以口算出结果的,就可以不写竖式”这句话,很好理解,学生却很难做到。

篇12:二年级上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冀教版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48—49页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学生了解加法的含义和学习了6、7的分与合的基础上教学得数是6、7的加法。例题提供了小学生去植树的情境。提出了“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的问题(这是本单元首次在较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出了两道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图两式”,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体会两个相加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合理性。“试一试”是得数是7的加法计算。教材呈现并排摆放着两种不同颜色的辣椒,让学生体会由于观察的顺序不同,可以列成两道加法算式,并自主算出得数。“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一图两式”的理解;第4题通过题组比较,沟通得数是5、6、7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记忆;第6题引导学生结合6的分与合,有序的记忆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

三、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得数是6、7的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初步体会两个相加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合理性,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2、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探究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计算。

2、让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含义。

五、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并初步体会两个相加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合理性,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六、教学关键:

让学生学会得数是6、7的加法,会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七、学法教法::

1、学生通过观察植树的情境图说出图的意思并能根据看到的图说出两道加法算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摆圆片,加深对“一图二式”的理解,并能正确的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八、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7个圆片、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就要绿化我们的家园,在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阳光小队的队员们都去参加了植树活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从图中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你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1+5和5+1 师:想一想,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和他的方法一样吗?(这里学生出现1+5和5+1两种算式,教师板书两个算式)

师:你们同意哪个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都同意?

师: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算式吗?两个不同的算式,算出来的得数怎么会是一样的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思考讨论:结合分与合中的看到的6可以分成5和1与6可以分成1和5是一样的道理来思考

仔细观察两个算式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师小结:看这样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5人与又来了一人合起来,也可以把1人和5人合起来,列出加法算式是5+1=6,也可以是1+5=6‘相加的两个数位置不同,但它们的计算结果都表示一共有6人植树。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2、教学“试一试”

师:蔬菜姐姐看到我们小朋友学的这么认真,决定带来她的蔬菜宝宝也来考考你们,小朋友愿意接受挑战吗?看她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原来是辣椒宝宝,它说:我们家有3个人,又来了4个亲戚,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一共有几个辣椒宝宝)师:要求“一共有几个辣椒宝宝”你能列几个算式? 生:3+4=7

4+3=7 师:3+4表示什么意思?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4+3表示什么意思?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小结:原来要求总数是什么,可以用两个加法算式来计算,这两个算式只交换了加号两边数的位置,结果是相同的。

(三)动手操作 应用新知 完成“想想做做”1题

1、谈话:刚才我们都是通过看图来列式的,下面老师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动手能力最强,我们一起来摆圆片。

2、照老师的样子,左边摆4个圆,右边摆2个圆,要求一共有几个圆,怎么算?自己填一填

3、照样子,左边摆2个圆,右边摆5个圆,一共有几个圆?直接把算式填在书上。

4、交流,说说是怎样算的?讨论为什么每组算式得数相同。

(四)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2题

谈话:下面这三个算式没有图,你会算出结果吗?请小朋友们独立填出得数来,看看谁最聪明。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3题

谈话:小朋友们学的真好,可是小青蛙们遇到问题。一群青蛙在练习跳伞,它们从很高的天空跳下来,如果跳到合适的池子里就安全无事,并能愉快的在池子里玩。如果跳错了池或者落在地上,就会受伤,青蛙非常担心,害怕跳错,所以停在天空中不敢跳,它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帮它们吗?你打算怎样帮他?

3、完成“想想做做”5题

小朋友们真聪明,看大象伯伯页来了,它带来了卡片,请小松鼠和小老鼠报算式,看看它们是怎么样报的?演示课件 师:你能象它们一组一组的说出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

4、完成“想想做做”6题

谈话:小朋友们都是爱动脑筋勤奋的好学生,小蜜蜂也像大家一样勤劳,这不它们也忙着采蜜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你们会把小蜜蜂分成两组,并且填好算式吗?注意不止一种方法啊。

补充:如果□+□=7,你能说出哪些算式?自己轻声说一说。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看看它们的得数都是几?(6和7)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得数是6、7的加法.(板书课题)

5、完成“想想做做”4题

进行小组比赛,学生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每一位小朋友都开动了小脑筋,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很多的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谁能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得数是6、7的加法

1+5=6

3+4=7

5+1=6

上一篇:白塔卫生院防汛应急预案下一篇:小学优秀教师推荐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