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农加贵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

2024-06-28

关于学习农加贵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共13篇)

篇1:关于学习农加贵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

关于学习农加贵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

各完小:

根据曲教党[2013]31号文件精神,请各校在本周例会上认真组织学习农加贵同志先进事迹,要认真做好学习记录待查。

特此通知

高良中心学校 2013年10月27日

附:农加贵事迹材料

麻风村的“启明星”

—记云南省广南县落松地村小学教师农加贵

汽车艰难地在群山中盘转,忽然拐入躲藏在草丛里的一条山石小路。山路很窄,只能容下汽车左右两个轮子,年久失修,坑洼遍地。两边葱茏的青山寂静地肃立着,守望着这片曾经与世隔绝的桃花之源。

小路的尽头是一个被大山环抱的小山村,叫落松地。这个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莲城镇最为偏僻的村子,有一个曾令人闻之色变的名字——“麻风村”。

在这个不到50户人家的小山村,有一所开办了27年、目前有21名学生的学校。从建校至今,这里只有一名教师任教,他的名字叫农加贵。面对外界的歧视和家人的反对,27年来,农加贵从未离开过这所学校,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这里的特殊群体。虽然他获得的“最高荣誉”也只是“广南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但当地的干部群众,甚至县委书记提起他,都是连连称赞。

“麻风村”终于来了第一位老师

1986年,一名只有20岁的年轻人“壮着胆子”走进“麻风村”,并选择留下来。从此,村里第一次有了老师,村民们“为孩子办一所学校”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这个年轻人就是农加贵。

“麻风村”初建时有56户180余口人,其中麻风病患者80余人,壮、苗、彝等5个民族混居。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的孩子越来越多、逐渐长大,就学成了这个特殊村落居民最大的困难。然而,没有老师愿意到这个地方教书。农加贵的到来,让村民和孩子们看到了希望。

麻风病是一种极易流行的接触性传染病,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睛永久性损害。上世纪50年代,麻风病曾一度在广南流行,给当地群众带来深重灾难。由于当时医疗卫生条件较差,麻风病人得不到很好的救治,常常被村里赶出来,有的甚至被亲人遗弃。

“你再哭,再哭就把你送到麻风村。”当时,周边的群众对麻风病谈虎色变,常用这样的话吓唬哭闹的孩子,很多人甚至不愿提及“麻风”二字,而用“那病”来指,避如瘟神。当地政府把麻风病患者集中迁到这个大山深处偏远的地方,建立医治点集中医治。从此,“麻风村”便成了这里的地名。

为了防止病毒传染,当时仅有一条羊肠小路通向外界。在离村子6公里的村口,有一所当地人称的“医院”,实际上是防疫站。医院里的6名医生专为这个村子服务,同时也守在这里,不让人们随意进出。在医院和村子之间,有一个“中间区”,医院每隔一段时间将药品送到这里,村里派人到这里来取药,医生和病人不直接接触。

出生在广南县一个贫困壮族农家的农加贵,高二时不得不辍学回家。一天,在下坝小学当代课教师的叔叔找到农加贵,说“麻风村”想办学校,建议他去试一试。农加贵简直吓呆了,连连说:“不去不去!”农加贵的两个哥哥和父母也坚决反对:“不行!决不能去麻风村,我们决不同意!”“你可要想清楚,去了那里,将来还有谁愿意嫁给你!”叔叔劝农加贵,没那么可怕,不行我先带你去看看。

大约过了半个月,想了又想的农加贵还是随叔叔来到了“麻风村”村口的医院。医生们做农加贵的思想工作,告诉他,小孩子是没有病的,况且学校建在“中间区”,没有太大的危险,建议农加贵试一试。

农加贵终于答应试试,来到了位于“中间区”的学校。

那是农加贵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他清楚地记得,那一天,8个家长带着12个孩子来了,大的十一二岁,小的五六岁,他们远远地站着,看着他。看到被病魔侵蚀得躯体严重畸形的家长,有的膝盖以下被病毒吞噬,仿佛在跪着走路,有的鼻子完全塌了,只剩两个黑黑的鼻洞。这样的情景,令当时的农加贵只想掉头就跑。

但农加贵最终没有跑,反而坚持了27年。

1986年9月3日,这个日子农加贵记得牢牢的。这一天,他走进了“麻风村”小学的教室。

这是一间用土坯建起来的屋子,中间一分为二,一半是医院用来放药品的,另一半就做教室。可教室实在不像教室,只有几张学生从家里抬来的七长八短的桌凳,一块一米多宽的黑板是用墨水染黑的,学生既没有课本也没有书。

农加贵到叔叔那里,打算找一些旧课本、旧书来给孩子们用。一年级的课本找到了两本,二年级的课本也只有两三本,课根本不知道该从何教起。没办法,农加贵只有教孩子们拼音和记100以内的数字。

“那个时候害怕吗?”“怕!我不敢和孩子们接触。比如孩子们写字握笔方法不对,我只有自己比画着教大孩子应该这样,然后由大孩子再去教小一点的孩子。”农加贵告诉记者,后来自己虽然适应了一些,“但我并不安心,还是想着要离开。”

“后来为什么留下了呢?”记者问他。

“村民对我太好了,孩子们也太听话了,他们都太需要我了!”农加贵连着说了几个“太”。

学校开办之初,还没有上报县教育行政部门,农加贵是村民自己请的代课教师。任教第一个月,村民们家家户户凑钱,一共凑了35元作为他的工资。村民们把钱放在蒸锅里蒸了消毒后,再请医生转交给农加贵。

当年10月,村民联名提出办村小的申请得到县文教局的批准,“麻风村”小学正式成立,农加贵成为学校唯一的老师,加上学前班,学校一共有3个年级。

作为代课教师,政府每个月给农加贵发19元工资。为了让农加贵留在村里教书,村民们自发集资,每月额外补助他30元,并一直持续到1992年农加贵转成公办教师。此外,村里又给农加贵划拨了两亩地,由村民帮着栽种和收割,还帮他饲养鸡鸭改善生活。村民们的好深深地感动了农加贵,一直不安的心渐渐安定下来。农加贵要求自己,“尽全部能力,教好学生,回报村民”。

为了孩子们走出大山过上正常生活

第二个学期,学校从破旧的“中间区”搬到了村口相对好一点的“医院”。

学生每天从6公里外的家来到学校读书,不管风吹日晒,都准点出现在教室。“27年了,除非生病,村里没有一个孩子迟到或早退,更没有人辍学。”每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冷饭当作午餐,从不抱怨。农加贵告诉记者,即便这样苦,村民们还是要把孩子送来读书,他们急切地希望健康的孩子能走出这座令人窒息的大山,融入到山外的世界中。

3年后,孩子们要转到村外学习。但周边村子的群众对麻风病认知有限,坚决不同意“麻风村”的孩子转到自己村里上学。

看着孩子们脸上的泪痕,看着村民们沮丧的神情,农加贵的心里也异常沉重:“难道这些孩子从此就要失去学习的机会?新的一年级学生又招进来了,但看到哥哥姐姐们从此不能再读书,从此就要回到村里耕田种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没有了。”

多少夜的辗转反侧,农加贵最终做出决定,自己来教这些孩子,一直把他们教到六年级。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村干部时,村干部又惊又喜:“农老师,这样你忙得过来吗?”“我会累点,但我能做到!”为了这些无辜且可怜的孩子们,农加贵下定了决心。

从此,农加贵开始了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复式教学。每天,他先安排高年级的孩子预习或写作业,再开始教低年级的孩子;低年级孩子在开始复习时,他再去为高年级的孩子上课。在这种循环的复式教学中,农加贵也摸索出一套适合这些学生的教学方式,不断注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莲城镇中心学校校长黄座富说,农加贵的教学方法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近年来倡导的新课改理念非常接近。农加贵外出办事,孩子们就能在教室安静地自主学习。

“你在这所学校教书,有过被人歧视的时候吗?”记者问农加贵。

“有!每学期开学时,中心校都要集中学习。有认识我的老师就会躲我远一些。在讨论时,我发表意见,就会有鄙视的眼光投来,好像在说,你一个只能教‘麻风村’的老师能有什么水平。”说这话时,农加贵的表情淡淡的。

1992年,“麻风村”学校首届学生毕业了,要参加县里组织的毕业考试,学生们有望到县城上初中。但当初孩子们被拒之校外的阴云依然笼罩在大家的心头。农加贵提议:咱们改个村名吧,填写资料时不要填“麻风村”了。村民一致同意,但起个什么名字呢?一位村民想到自家栽种的花生,也叫落花生,这个村子四周满山遍野的又是松树,将两种植物的名称各取一个字,“就叫落松地吧!”从此,这个让人谈虎色变的村子有了新名字。

“当时我去看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不敢说自己就是这所学校的老师,怕别人知道就是‘麻风村’,而是说来看另一所学校的成绩,顺便给‘落松地’的学生看一下。”中学的老师没有怀疑,便让农加贵查了成绩。令农加贵高兴的是,10名学生成绩优异,全部都被录取了。

接着,农加贵又带孩子们到县防疫站做了体检,并将学生的健康资料送到县文教局存档,以免将来发生其他意外。县文教局也对这10个孩子的情况加以保密。

说到送孩子们去县五中上学的情景,农加贵眼睛湿润了。他把孩子们送到学校,帮他们把吃住安顿好,然后准备回家。可这10个长期与世隔绝并被歧视的孩子,一步不离地紧紧跟着他、看着他,什么也不说,但眼中充满了不舍„„

1992年,通往落松地村道路上的警戒线被拆除了,医生也撤离了,宣告当地麻风病的历史已经结束,外界对这个村的看法也在一点点发生着变化。

这一年,学校迁进了村子,结束了颠沛流离的历史。要建新学校了,村民们高兴得像过节似的,主动集资4000多元钱,投工投劳500多人次,用一个月时间建起了两间土木结构的教室,平整了一块水泥篮球场,砌起了围墙,添置教学设施,莲城镇落松地小学从此正式挂牌!

也就在这一年,农加贵从一名代课教师正式成为公办教师。

他是村民的技术员、采购员,学校的“伙头军”

27年的风雨同舟,农加贵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从当初的怀疑、担心到熟悉、了解,直至现在的信任、依赖,这样的变化非一日之功,全都取决于农加贵坚持不懈的信念,真诚与朴实,热情与豁达。

学校搬到村子里后,农加贵更是被村民当成“座上宾”,这家请、那家请,他也没有任何忌讳,与村民和学生的感情更深了。

作为村子里学历最高的人,村民要读个信写个信,或是村里要发一个通知,都会找农加贵帮忙。农加贵平时也没有其他爱好,就爱摆弄一些电器,慢慢地他通过自学学会了维修技术,村民的电视坏了、收音机不响了,就抱着来找他。这个时候,农加贵从不因工作忙碌而推辞,一有时间就抓紧帮忙修理,需要配个零件,也是自己掏钱。

渐渐地,维修范围扩展到各式各样的农用机械、开山钻眼的工程机械、新式的高科技家电,农加贵边修边学,不断提高电器维修技能。有的村民不便外出,购买家电、生活用品、农用物资也全部依赖农加贵。一到休息的日子,他就成了采购员。

2002年,村里办起了成人技校,他教村民一些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原定每周只上两晚,可村民的学习热情高涨,要求增加到四晚。他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可这一答应,他的工作就更忙了,白天要教两个复式班,晚上要给村民上课。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县里考虑落松地村的特殊情况,给21个学生每人每天3元的营养补助,并特批了10个寄宿生生活补助。这项工作的增加,又让农家贵成了“伙头军”。每天早上7点,他要准时为21个学生做早餐,面条或是米线,还得保证有一点肉或蛋。早上8点开始连轴转地上课,中午11点下课后,他还要带着几个年龄大的学生生火做饭,每餐两菜一汤,每周能吃上两到三次肉。

“累吗?”“习惯了,不觉得啊!”农加贵总是这样回答类似的提问。

得知记者来采访农老师,村民苗家全立刻迎了上来,她的两个女儿都是农加贵的学生。“20岁的大女儿已上广西打工,小女儿今年中考,可能考得上广南一中呢!”苗家全高兴地告诉记者。

“他是我的老师,我大儿子9岁了,现在又在他教的三年级读书。小儿子马上也要上一年级了。”村民董向国指着农加贵对记者说。

27年来,“麻风村”学校共招收了92名学生,已送走6届62名毕业生,他们中有教师、医生、公务员,还有企业老总。“我教过的学生都太好了,时常与我联系。两年前我父亲去世,有一个学生还大老远赶回来看我。”农加贵说。

如今,落松地小学共有3个年级、21名在校学生,农家贵就是21个孩子的第二个家长,帮孩子们消除心理障碍,并通过申请社会援助等方式让家贫的孩子都能上学。在农加贵眼里,这个曾被人们歧视和充满恐惧的小山村,如今已渐渐远离了传染病,村民们的脸上也逐渐露出了笑容,也许这就是他身为人师的最大快乐所在。

由于地处偏远,按广南县最新的教育发展规划,落松地小学在短期内不会撤销。但一直到现在,县里依然很难派新教师去接替农加贵,这意味着农加贵还要在这里坚守,或许他要付出的将是一生最好的时光。

“工作上我真不觉得苦和累,只要上级需要,我还会在这里教下去!”说这话时,农加贵没有夸张的表情和语气,黑黑瘦瘦的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但记者能感觉到,这话真的来自他心里。

篇2:关于学习农加贵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

——学习农加贵老师事迹的心得

不记得哪个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这样简短的一句话,在这如今喧闹浮华的现实生活中,往往被人笑笑就淡忘了,如同它不存在一般。而我,在不经意间,却会想起,并细细品味它。

当广南县掀起学习“农加贵老师的先进事迹”时,如同往常一样,或多或少会有很多的事业单位如同完成任务一般,看看,然后记记,再遗忘。可身在同样岗位的我却被他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敢于踏进麻风村的勇气深深地震撼。农加贵老师,27年前,为了麻风患者家庭那批12个大小不一的孩子读书上学、文化启蒙,冒险进入“麻风村”。喝医药酒精“预防”;手把手教他们写字;帮助麻风病家庭与外界简单沟通,给麻风病家庭维修简易电器、与麻风病家长同桌就餐;抗争外界对孩子的歧视,争取他们的升学道路,取得家长和全村百姓的信赖和敬佩,更成了全村人的主心骨。他悉心教育孩子,关爱孩子,所教班级成绩优秀。不仅是一个优秀教师,还是全村文化的引路人,帮那个无名的村落取了一个富有地域特色和诗意的名称——“落松地”。27年来,农加贵老师默默、平凡地耕耘在那个小小的世外村落,点燃了那个村落人的知识、文化的火炬,点燃了那个村落里所有人对世界的渴望、对未来的期待、对人类善良、温馨的信仰。是怎样的一种勇气支持着他在那种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傲立在自己的岗位上,心说真的,就那么一下,疼得厉害。原来,在这样的世界,还真的有人在无私奉献着,即使他领着廉价的与工作量不对称的工资,他依然坚守。我无法用言语描绘这样的感动,只有敬佩。

在他身上,凝聚了一个教师最可贵的精神和价值:用自己的知识、善良和坚持,给学生和他们的家庭支撑起来一个简单却永恒的信仰——对未来的希望!

自古老师给人的印象就是戒尺,讲台,一个人。然后多数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尽心尽力,知识传授到一代又一代,成就了“麻风村”的今天。在一系列的心灵洗涤后,让同为教师的我对自己的岗位有了全身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环境迥然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操守,那就是、奉献、钻研和甘做人梯。在教师的这条岗

位上我才刚刚开始,青春的力量就要从我这里出发,将我的毕生热血撒在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上。为“一生只做一件事”这个我时以谨记的名言,为了这短短的人生有意义,现在我就要收好思想的行李,为我的精彩人生出发。

一、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农加贵老师,重在责任。他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他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的干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二、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农加贵老师,重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向农加贵老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的做好为群众服务的各项工作,努力把校园打造成为充满爱心,人人向往的幸福之城。

三、学习他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不是职业造就教师的辉煌,而是教师铸就职业的辉煌,正因有农加贵老师这样十几年如一日的无悔执教,坚守那份清贫的职业,坚守那份教书育人的责任,坚守那份无悔的人生,才铸就教师职业的辉煌,谱写一曲曲感人的赞歌。向他学习,就要增强职业道德观念,强化责任意识,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力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四、拥有一颗不带功利的平常心。很多职业时间长了就会有职业倦怠,尤其是在过久了清贫日子的教师这一行业。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不容易,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也许我们不能成为他那样的人,但我们有理由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意义!

最后,我用一句话跟大家共勉: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同应完小

篇3:关于学习农加贵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

岁月匆匆, 转眼间自己在教师的岗位上也已工作了将近四年的时间, 回首任教以来这段时间的工作实践, 其中经历的酸甜苦辣令我思绪万千。有人认为教师的生活单调而平凡, 往往今天是昨天的重复, 明天又是昨天的翻版。也有的人由于不甚了解而羡慕高校教师工作的清闲稳定, 但作为身处教学一线每天都和大量像自己孩子们的学生接触的老师, 笔者想说, 可以在平凡的岗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就是不平凡。这里每一天都有新的挑战, 每一天我都觉得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在加强, 每一天都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方面还有很多。作为一名教师, 我为拥有这份高尚的职业感到骄傲, 为拥有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感到知足, 漫步于清新而富有生机的校园氛围里内心的宁静充实而感到快乐。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育是百年大计, 教书也是一个漫长的育人之旅。在教学中, 我尝试着努力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那么, 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呢?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意思是老师既是传授知识的人, 又是被学习的模范和榜样。知识渊博所以成为传授知识的人, 品德高尚所以成为模范和榜样。唐代韩愈在一篇文章里面写到:“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说的就是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 即教授做人的道理, 第二才是知识技能。但教育学生并不是多上几节思品课, 让学生背诵手册里日常行为规范就能做到的。“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 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尤其作为党员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积极模范表率作用, 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言谈风貌。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 让学生佩服, 从而仿效。

几年前作为一名刚上岗的新老师, 一开始我心中不禁有些忐忑。幸运的是, 学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工作给予很多关心和帮助, 尤其是同一教研室的同事在教学方法上给了我许多宝贵的建议。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 逐渐获取了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还记得第一次面对学生, 我内心的不安当时可以用色厉内荏来形容。学生中大部分是男生班里也只有几个女生, 担心男生可能调皮捣蛋不太好管理, 所以上课时我都努力地维持好课堂秩序, 以显示老师的威信, 对于回答不出问题或没有完成布置任务的学生更是要求比较严格, 这样上完课下来都觉得身心疲惫了。但是这样的效果并不良好, 有的班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老师累学生的积极性似乎也不高。有时看到学生因课堂上提问不会, 十分可怜低着头又偷偷看我希望老师原谅的样子, 让我好气又好笑同时感到这帮孩子的可爱纯真, 不禁思考自己对学生的了解真正有多少。记得刚带的班里有个学生的英语分数开始非常低, 考试挂科, 平时也不敢发言, 读英语都非常吃力, 我课下专门找她谈想知道原因, 结果她吃惊地说老师我以为你知道了, 我当时一愣经她说完才明白过来, 原来开学不久我曾给大家布置过一篇作文, 而她并没有按要求写规定的题目内容而是在作文中讲了自己对英语没有信心, 中学时基础就很差, 当地高考英语由于没有听力平时不重视所以听力基本上听不懂, 高考也只考了四五十分。而我在批阅大量学生的作文时只是简单以为她写走题了而忽略了她在作文中想告诉老师的情况, 这让我从此非常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作业, 尤其是后进生, 从学生的写作中可以很好地了解这个学生的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位女生来到大学后因为英语赶不上大家的进度而显得更加自卑, 甚至想放弃学业, 我仔细帮她分析原因, 鼓励她不要放弃坚持努力下去, 每天争取一点一滴的进步, 语言学习只有逐步地积累才有成效, 起码她写的作文可以让人大概明白想表达的意思。再后来我发现这位女生无论每次上课都非常认真, 成绩不仅赶上来了而且达到班里中上水平。

即使同一个班的学生英语水平也会参差不齐, 在讲课时我会尽量照顾到多数学生, 宁让程度较好的学生等, 也不能让不懂的学生继续不懂, 同时也补充一些课外的材料来满足水平较好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变得越来越轻松活跃, 师生间也随之和谐亲密, 学生们课下都亲切地称我为姐, 忘不了讲课时突然急性阑尾炎住院期间学生们纷纷的关心问候;当学生得知我结婚的消息时每人亲手制作的我珍藏至今的小礼物和婚礼当天送来的百合花及祝福, 让我至今都觉得那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结婚礼物, 感到身为一名老师的幸福和快乐。所教的第一届学生两年过去后, 一位班长曾对我说, 您是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也是两年中我们唯一没有换的老师, 这让我当时讶异了好久。我希望学生在回顾他们成长时会动情地说:我的一生遇到过好多位很棒的老师。对于一位老师最高的评价应该是, 您是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优秀老师的责任, 不仅认真完成了工作, 并且思考了以往的工作, 要有一颗爱心, 愿意为此做点什么, 用实际行动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几天前, 当又有几名考试成绩很低的男生站在我面前, 抱怨学英语总赶不上没有效果, 似乎想直接破罐破摔的表情了, 他们来自青海、内蒙等省份让我想起情况很类似的两年前的那位女生, 我讲了她的例子, 告诉他们要下定决心去多付出, 清楚记得有位男生瞬间变明亮的眼神:“老师, 你真觉得我也能做到啊?”我回答他:“当然啊!”人的行为形成的秘密是:先定为, 再装为, 后变为。比如我们希望学生爱学习, 就可以通过以上三步来实现。当这个学生经常装成爱学习的样子, 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他觉得他就是这样的人, 爱学习是他本来就有的状态, 于是他真的成为爱学习的好学生了。心理学家曾经研究得出结论:想让别人变成什么样的人, 就以他是什么样的人来对待他。

能让学生在现有的教育和考试制度下健康、快乐、阳光地成长, 那教育就取得很大的成功。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在学生心目中, 老师是社会人的缩影, 老师的世界观, 老师的品行, 老师的生活, 老师对每一现象的态度, 都会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如果老师急功近利, 忙于搞课题发论文走捷径或在外兼职而不专注于本职教学, 如何培养出有创新有个性, 追求真理富有爱心的下一代, 走向社会的他们如何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一位老师要能够象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 靠的是人格魅力。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从其影响中, 不仅能学会怎样做学问, 也能学会怎样做人, 做怎样的人。老师在严以律己的同时, 对学生的要求应做到“严”而有“度”。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感情,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 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对学生应该一视同仁, 不能厚此薄彼, 特别是后进生, 鼓励他们有话敢说、有问题敢问, 有一种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默契, 让他们把老师当作朋友, 从老师那里得到温暖关怀, 因材施教, 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给学生们信心, 把学习变成自觉行为, 由他律实现自律, 成绩也提高了不少。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大胆发言, 积极思维, 不断产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学高为师, 顺应社会的发展更新知识结构, 充实进步的、有时代气息的知识, 应成为当前高校教师的头号任务。

篇4:学习农加贵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单甲乡中心完小校长 肖云贵

2013年9月28日

近期全县教育系统掀起学习云南省广南县落松地村小学教师---农加贵老师,为了与世隔绝,人谈“色变”的麻风村的孩子的可贵精神。农加贵曾经是一名代课教师,他根本没必要选择到这个地方受罪,被别人轻视、被同事嫌弃、被家人不理解,种种因素是农家贵思想斗争过,可是有一种爱使农家贵坚定意志,抛出杂念,这种爱是奉献、这种爱是伟大的,因为他的坚守是他称得上“启明星”、因为他的坚守是外界对这里有了新的认识、因为他的坚守是这里的孩子脱离歧视,找到了自信的力量。

农家贵老师在这里,被称为麻风村的“启明星”,被叫为“老师大爹”,是因为他对这里教育孩子的执着,是因为他的融入和亲近,他视这里的孩子如亲身子女,他乐于助人,他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决策事务,他似乎像山大王,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山大王、是一个德高望重、亲力亲为、为民着想的山大王。

农家贵老师他是烛光的形象者,是现代21世纪教师的代表,是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的示范、榜样,是现代我们广大农村教师必须学习和赞扬的先进人物,他的师者力量启迪着我们的人生,影响了一方水土,他不仅是知识的创造者,他也是社会文明传承者,我们要点燃这个火炬,让他永远燃烧在我们的心目当中来。

通过学习了农家贵老师的先进事迹,使我慷慨万千,有愧于现今

篇5:关于学习农加贵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

凤庆县小湾镇小湾中心校上达完小教师:茶双凤 8月29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了云南省广南县落松地村小学教师农加贵27年坚守在“麻风村”学校的感人事迹,连日来在云南省教育战线引起了强烈反响。

接到凤庆县教育局《关于向农加贵学习的通知》文件后,我认真学习了农加贵的事迹。农加贵老师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教师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时代精神,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用坚持和执着的奉献精神,传递时代正能量。麻风病人让人谈之色变,不愿意接近和帮助他们,并且备受歧视,使他们真正成了弱势群体。农加贵老师27年坚守在‘麻风村’,是师魂的力量支撑着他,是教师的神圣使命让他成为教育工作的精神脊梁。作为青年教师,我应该努力向农加贵老师学习,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履行教师的光荣职责,把万千学子塑造成有用之才。”

农加贵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先锋模范,是我们教育系统的骄傲。他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每个人的心。教师是实现教育振兴的中坚力量,不论在如何艰苦的地方,都能听得到感人的园丁之歌。我们由衷希望在教育的热土上,不断涌现出像农加贵老师这样的先进典型,让师魂永存不朽。

50年代,麻风病盛行,为避免扩散,1957年,政府在坝汪村建立了集中医治麻风病的点,当时该村有56户180多人,其中病人80余人。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适学人数的不断增加,就学问题成了最大的困难。村民经过集体商量,借了县皮防站建在该村门诊部的一间房子做教室,1986年9月1日,麻风村小学正式开学上课了,农加贵也从那时起成了这里的一名代课老师。新招的一年级学生共12名,大的有12岁,小的仅6岁。村民们怕农加贵在这里不安心工作,除了政府每月发给农加贵的35元补助外,又自发集资每月给农加贵30元作为额外补助,30元钱虽然不算多,但情义很重,是从群众生活款中集资出来,并用高压锅消毒后才让医生转交给农加贵,每次收到这30元零零碎碎的钱,农加贵感到心里压力很大。并划半亩稻田给种植水稻、1.5亩山地种植包谷来喂养鸡鸭改善生活,田地全部由村民帮助栽种收割。村民极大的热情深深感动了农加贵,农加贵决心留下,尽自己的所能教好学生以回报村民。掐指一算,27年光阴飞转流逝,而如今农加贵老师依然坚守其位,不抛弃,不放弃,满身心投入自己的工作与岗位!

“如果心中没有一种信念、一份坚守、一片忠诚,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特殊村落教书27年,是绝对做不到的。”农加贵用27年的坚守,让那些饱受歧视的孩子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我无法用言语描绘这样的感动,如果非要说他像

什么,我觉得他像茶叶,而‘麻风村’就是一壶滚烫的开水,农加贵是浸泡在开水里的茶。他在开水中不断地忍受煎熬,在沉浮间成全了孩子,也成全了自己。农加贵在沉浮中

让自己的人格得到了舒展,岁月改变了他最初的颜色,他也把“麻风村”这一壶滚烫的开水变成了香喷喷的香茶。

选择真的需要勇气。听说麻风病,人们总会不寒而栗,更别说“麻风村”了。在这种环境与人情的考验中,年仅20岁的农加贵没有放弃。“我也在艰苦农村、在教育一线工作,我认为我也在播撒青春的希望。可当我读了农加贵的故事后,才发现我那点儿良好的自我感觉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

“只要需要,我还会在这里教下去!”从一人教3个班到一个人教完6个年级,农加贵用坚守诠释了奉献的内涵。“原本以为我曾经在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语言不通的乡村小学任教,已经够艰苦了,现在各种繁重的工作让我感觉没有喘气的机会,然而比起农老师,我遇到的那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我为自己那不该有的想法感到内疚。

篇6:关于学习农加贵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

小湾中心学校字映芹

近几个月来,陆续在电视上、报纸上、网上看着关于农加贵偏远乡村教师的报道,我心里就像装着什么东西似的总是沉甸甸的。让同是从事教育事业的我深受震撼。

乡村教师是一个光荣又普通的职业,担负着传播知识、普及教育、培育农村人才的基础工作。乡村教师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比起城市要差许多,会遇到不少城市人难以遇到的困难,这些老师身上体现的可贵之处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以农加贵师老师为榜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农老师,您真伟大!

农加贵老师用27年的坚守,让那些饱受歧视的孩子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我无法用言语描绘这样的感动。选择真的需要勇气。听说麻风病,人们总会不寒而栗,更别说“麻风村”了。在这种环境与人情的考验中,年仅20岁的农加贵没有放弃。我也是老师,我认为我也在播撒青春的希望。可当我读了农加贵的故事后,才发现我那点儿良好的自我感觉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农老师,您真伟大!

晚上的教室灯光昏暗,桌椅破旧不堪,学生坐的是长条板凳。农加贵老师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清贫、歧视,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求知若渴的山里娃,相比之下,我现在的工作环境非常好。农老师,您真伟大!

农老师从一人教3个班到一个人教完6个年级,农老师用坚守诠释了奉献的内涵。原本以为我曾经在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语言不通的乡村小学任教,已经够艰苦了,现在各种繁重的工作让我感觉没有喘气的机会,然而比起农老师,我遇到的那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农老师,您真伟大!

对学生献出一片爱心。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

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父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

我也读到:农加贵老师的仁爱、互助、敬业、奉献、对正气的呼唤、对学生的挚爱、对事业的执着、对生活的赞颂---其实生活也好,工作也罢,都只是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命的一个过程,在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中,人往往在追求物质或是私欲的一些东西时,容易丢失掉许多宝贵的东西。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中,需要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平和是踏踏实实地做事、坦坦荡荡地做人,不浮躁。

学习了农加贵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更应该认清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只要心怀感谢,人生就会过得幸福而充实。我很简单,我的心从未放弃自己,放弃自己的学生,生活有贫富,那学生也有好差,正确的看待每一个学生,给他希望,给他一次走正道的机会,老师啊,别把爱封闭掉,孩子需要你的辅助啊!

篇7:关于学习农加贵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

国门小学 王正东

农加贵一个平凡的名字,一个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特殊村落教书27年,心中始终坚持一种信念、一份坚守、一片忠诚的的教师。

听说麻风病,人们总会不寒而栗,更别说“麻风村”了。在这种环境与人情的考验中,27年前,年仅20岁的农加贵没有放弃,为了麻风患者家庭那批12个大小不一的孩子读书上学、文化启蒙,冒险进入“麻风村”。农加贵老师的事迹正在影响着许许多多的师者,包括我。

一、无私奉献、爱生如子

喝医药酒精“预防”;手把手教他们写字;帮助麻风病家庭与外界简单沟通,给麻风病家庭维修简易电器、与麻风病家长同桌就餐;抗争外界对孩子的歧视,争取他们的升学道路,取得家长和全村百姓的信赖和敬佩,更成了全村人的主心骨。

二、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他悉心教育孩子,关爱孩子,所教班级成绩优秀。不仅是一个优秀教师,还是全村文化的引路人,帮那个无名的村落取了一个富有地域特色和诗意的名称——“落松地”。在他身上,凝聚了一个教师最可贵的精神和价值:用自己的知识、善良和坚持,给学生和他们的家庭支撑起来一个简单却永恒的信仰——对未来的希望!

三、坚守信念、无怨无悔

27年来,农加贵老师默默、平凡地耕耘在那个小小的世外村落,点燃了那个村落人的知识、文化的火炬,点燃了那个村落里所有人对世界的渴望、对未来的期待、对人类善良、温馨的信仰。“只要需要,我还会在这里教下去!”从一人教3个班到一个人教完6个年级,农加贵用坚守诠释了奉献的内涵。

作为他的一名同行,我对农老师充满钦佩、崇敬!在和农老师的对比中感到的是“相形见绌”。学校是教师教书的场所,同时也是育人的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要向农家贵老师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我想,只有把自己的感受落实到工作中,将自己对农加贵老师的崇敬之情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之中,让一种好的心态伴随着我,用自己的行动来体现自己无悔的人生,用自己的手臂托起一片教育的蓝天。

学习了农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的心灵有了很大的触动,我在想,到底是什么促使他甘愿27年扎根麻风村?我认为这是他平时做人的责任心,正是这支撑着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老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一定的影响。农老师就是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了他的学生,影响了他周围的人,同时也影响了整个中国。我也是一线的老师,我决心以农老师为榜样,学习他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学习他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力量。

我的课余生活

国门小学

三(1)班

刀源秋

我在课余生活喜欢做两件事:它们分别是看书和画画。每个星期天,我都会用很多的时间来画画,因为我喜欢画画,所以我的房间贴着我画的很多画。

我也喜欢看书,所以我家有很多书,而我喜欢的书是:《脑筋急转弯》、《十万个为什么》……我喜欢看书里的精彩内容和书里的知识,因为这样能让我们了解更多知识。

我的课余生活

国门小学

三(1)班

谭珺奕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我喜欢看书、玩游戏、弹琴、弹古筝…… 我对看课外书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最喜欢看的书《笑猫日记》里面讲了一只会笑的猫,叫笑猫。它和它的朋友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事。我很喜欢看这本书!

这就是我的课余生活,知道我喜欢看书的原因了吗?

我的课余生活

国门小学

三(1)班

邱泰成

在课余时间里,我最喜欢钓鱼。钓鱼是一种练耐心,又娱乐,又有收获的一件事,是一种一举三得的一件事。就说钓鱼是怎样钓的。先把鱼钓放进水里,等上一会儿。如果鱼漂只是乱动就先不要拉,只要鱼漂一沉下去就拉回来,就会鱼了。

我的课余生活

国门小学

三(1)班

李颖熙

我的课余生活做过很多事。有游泳、画画、打网球、玩电脑、钓鱼、植树……。我最喜欢植树,植树可以让空气清新。

篇8:学习农加贵教师心得

——学习农加贵教师心得

听说麻风病,人们总是不寒而栗,更别说取名为“麻风村”的地方,想想连村子的名称的取得如此,那这个村子一定是麻风病横行。然而,1986年,一名只有20岁的年轻人“壮着胆子”走进“麻风村”,并选择留下来。从此,村里第一次有了老师,村民们“为孩子办一所学校”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这个年轻人就是农加贵。

“麻风村”初建时有56户180余口人,其中麻风病患者80余人,壮、苗、彝等5个民族混居。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的孩子越来越多、逐渐长大,就学成了这个特殊村落居民最大的困难。然而,根本没有老师愿意到这个地方教书。1986年9月1日,正是因为农加贵的到来,麻风村小学正式开学上课了,农加贵也从那时候起成了这里的一名代课教师。这或许对于一些人来说,的确是绝望的开始,人的一生如此短暂,扪心自问,又有谁愿意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那么不起眼的病村呢?27年,在令人生畏的麻风病世界里,农加贵默默坚守27年。他一个人支撑起一所学校,一个人帮助被歧视的孩子赢回尊严,一个人打开了“麻风村”认知外界的窗口。他的事迹朴实而感人,他的身上蕴含着可贵的精神,彰显了师者的力量。这是无法用言语描绘这样的感动,如果非要说农老师像什么,他像浸泡在开水里的茶,而‘麻风村’就是一壶滚烫的开水,他在开水中不断地忍受煎熬,在沉浮间成全了孩子,也成全了自己。岁月改变了他最初的颜色,他也把“麻

风村”这一壶滚烫的开水变成了香喷喷的香茶!

英国的维克多•费兰克曾说:‚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如果心中没有一种信念,一份坚守,一片忠诚,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特殊村落教书27年,是绝对做不到的,不管他做了什么,不做什么,都值得我们教师用尽一生去钦佩和学习。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影响活动,需要具有崇高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记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立志从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交给党的教育事业。

教师的职业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它的平凡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看作个人谋生的手段,那它永远也得不到成功。在教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认真负责,必须像农加贵老师一样,在一行,爱一行,千万不能坐在这儿,这山望着那山高。我们要像农加贵一样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展示着一个优秀教师崇高的价值取向。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因而社会对一个教师的品行往

往比其他行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这个社会,尽管拜金主义等在许多人的思想意识中盛行,但它不应该感染在教师的身上。一个优秀的教师要习惯寂寞,习惯清贫,用坦然的心理面对生活,以豁达的思想憧憬未来,始终把教育好学生能力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能经常自我反思教学的得与失,使自己真正能从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去审视自己教育教学行为,领悟教育教学的真谛,这样的老师就做到了“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具有示范作用,以身作则,才能真正教育感染学生。

“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学生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师德的根本宗旨”。学,不仅学习他牢固树立的地位观,更要学习权力观、利益观,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以农加贵同志为榜样,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

篇9:学习农加贵老师心得体会

心 得 体 会

本学期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局文件精神,深化学习“云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农加贵老师事迹主题教育中,我学习了优秀教师农加贵的感人事迹,通过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农加贵老师的精神值得我终身学习。学习他的事迹,有数次眼眶湿润,我被农加贵教师的语言和行为所感动。他的光辉形象时刻浮现在眼前,同样是人民教师,他却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那么不平凡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感觉自己与农加贵老师相比还差甚远。下面从三个方面谈学习农加贵老师的心得体会:

一、27年的坚守、非凡勇气

农加贵老师用非凡的勇气,选择了27年的坚守,进而感动世人。农老师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清贫、歧视,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求知若渴的山里娃。农老师这种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二、27年的坚守、彰显师德

农加贵老师27年的坚守,彰显出师德风范,散发出人性光辉,他是广南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代表,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传递时代的正能量。农加贵老师是我们身边的一个师德楷模,他平凡而感人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农加贵老师是我们身边的一面师德明镜,可以照衬出我们教书育人过程中的瑕疵;农加贵老师是我们身边的一杆师

1德标尺,可衡量出我们自己的师德师魂,给予我们学习榜样的无穷力量。

三、27年的坚守、学习楷模

通过学习,我不禁思考:“如果眼里没有责任,农老师能将这么繁重的任务完成吗?如果眼里没有责任,能将这些孩子教好吗?如果心中没有大爱,能把村民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吗?如果心中没有大爱,能把别人的孩子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吗?在这些简单而平凡的事情中,农老师是用爱与责任撑起了师德的一片天空呀。”

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立足本职,对学生献出一片爱心。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二)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学习农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自己必须努力做到。牢固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通过学习我有着很深的感触,发觉到与农加贵老师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在我却发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做到爱校如家,爱

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这些孩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我们这些学生既要爱又要严。既要学知识又要学做人,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后,我用一句话跟大家共勉: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篇10:学习农加贵教师心得体会

学习农加贵教师心得体会

2013年11月8日下午3时,堂上学校教师集中学习、观看了关于农加贵老师先进事迹的新闻,他们那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动了我,那无私的献身精神,与时刻用爱心去点燃孩子幼小心灵的行动,震撼着我,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也是一名人民教师,尽管我们不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但我们同样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和孩子们信任依赖的眼神。王老师的那种奉献,钻研与甘为人梯的精神,鼓舞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时刻以孩子们为主,用一颗永恒的爱心去关爱教育他们。

曾经看过一段话觉得写得非常好,“有一种人生,没有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有一种快乐,没有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纯粹。有一种爱,没有付出过就不知道它的崇高伟大-----它,就是师爱!师爱胜过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积极主动的爱,是不图回报的爱。这段话不正是王老师对孩子们付出的爱的真实写照吗?

正是有了他们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爱,孩子们才会健康的成长着。这也是我一贯追求的爱,虽然我差得很远,但今后我会努力向王老

学习农加贵教师心得体会

师他们学习,关爱每一个孩子,是这些祖国的花朵,在爱的滋润下,竞相绽放。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的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作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的师德塑造人。

只有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自身道德,素养才能,才能培养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最后,我真诚地对天下所有的人说,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有资格为人师表。我们所有的老师都会用一颗充满爱的心灵,带着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堂上学校:李文平

篇11:学习农加贵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八达中心校堂上学校

杨梅

通过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立足本职工作,对学生无私奉献爱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对于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心灵。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二)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认真学习农家贵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牢固树立教师的光辉形象。通过学习,对我有很深的感触,认为自己与农家贵老师比起来,还有一定差距。让我明白,我们教师的工作是无尚光荣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非常幸福的。我们要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刻刻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呵护我们的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对我们的这些学生既要爱又要严。既要叫他们知识,更要教他们怎样做人。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刻苦钻研自身业务知识

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师,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知识水平,要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学生,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崇高的师德造就学生。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对社会有用的的人才。

篇12:农加贵心得体会(罗荣)

小湾中心学校罗荣

知道有农加贵老师这么个人,以及麻风村落松地这个地方,是和同事们交流得知的,当时已经被农加贵老师的事迹深深感动,之后才开始了解农加贵先进事迹!在互联网上亲自看到农加贵老师其人,是在中央电视台的乡约栏目走进广南中的那个乡村的老师,农加贵!认识到农加贵老师是云南省广南县那央村人。当年领着仅仅19元的工资,不怕麻风病感染而到那个没有名字的村庄教学!农加贵先进事迹入围广南县十大道德模仿。再一次听说农加贵老师是在网络上发现大量老师网友讨论寻找最近几天的《中国教育报》对农加贵先进事迹的系列报道,然后各学校组织学习农加贵老师先进事迹的体会报道!

1986年9月1日,麻风村小学正式开学上课了,农加贵也从那时起成了这里的一名代课老师。新招的一年级学生共12名,大的有12岁,小的仅6岁。村民们怕农加贵在这里不安心工作,除了政府每月发给农加贵的35元补助外,又自发集资每月给农加贵30元作为额外补助,30元钱虽然不算多,但情义很重,是从群众生活款中集资出来,并用高压锅消毒后才让医生转交给农加贵,每次收到这30元零零碎碎的钱,农加贵感到心里压力很大。村民极大的热情深深感动了农加贵,农加贵决心留下,尽自己的所能教好学生以回

报村民。

掐指一算,27年光阴飞转流逝,而如今农加贵老师依然坚守其位,不抛弃,不放弃,满身心投入自己的工作与岗位!这样的精神何止影响了教师。我被其27年坚持做一事所深深感动,从农加贵老师的事迹中我看到了他的坚韧与坚持,它让我要学会坚持,不轻易放弃。是的,不能轻易放弃,做一件平凡的事,哪怕别人多么的不理解,所有的坚持都是孤独的,要学会习惯这种孤独,并享受这样的孤独,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用一辈子做好教书育人的事

农加贵用27年的坚守,让那些饱受歧视的孩子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我无法用言语描绘这样的感动,如果非要说他像什么,我觉得他像茶叶,而‘麻风村’就是一壶滚烫的开水,农加贵是浸泡在开水里的茶。他在开水中不断地忍受煎熬,在沉浮间成全了孩子,也成全了自己。‛沧源班老中心校校长吴沛军在与新教师们交流着,农加贵在沉浮中让自己的人格得到了舒展,岁月改变了他最初的颜色,他也把‚麻风村‛这一壶滚烫的开水变成了香喷喷的香茶。

选择真的需要勇气。听说麻风病,人们总会不寒而栗,更别说‚麻风村‛了。在这种环境与人情的考验中,年仅20岁的农加贵没有放弃。在边疆、在教育一线工作,播撒青春的希望。可当我读了农加贵的故事后,才发现我那点儿良好的自我感觉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我为坚守在一线的教师

们感到不容易,更为像农加贵那样让山里孩子放飞希望的教师感到自豪。

彩云之南,农加贵这颗‚启明星‛,正让更多的教育人有所追思、有所感悟、有所作为!应该以他为榜样,用坚持和执着的奉献精神,传递新时代的正能量。

小湾中心学校温泉完小教师罗荣

篇13:关于学习农加贵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

2009-08-31 各位党员:

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和教育局党委的工作部署,为进一步深化闵行区社区学院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认识,激发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热情和动力,请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具体学习内容见附件。特此通知。

附件:中共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第508期《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记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奠基人之一吴大观》

中共闵行区成教一中心党总支

二○○九年九月二日

附件:

编者按:吴大观同志是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是著名的爱国知识分子,是品德高尚、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把毕生精力、才华和心血都奉献给党、奉献给人民,奉献给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几十年来,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事迹令人感动,是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教材,对党员干部、对后人都很有教育意义。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和指示精神,现将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予以刊发,供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各单位学习。

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

——记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奠基人之一吴大观

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奠基人和创始人之

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集团)科技委常委吴大观,把毕生的精力和才华都奉献给党,奉献给奋斗了68年的航空发动机事业。自1963年起,他每年向党组织交纳大额党费,连续46年从未间断。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在病床上嘱咐家人拿出10万元积蓄交了最后一次党费。他一生爱国爱党,品德高尚,无私奉献,生活简朴,被人们称为“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

用一生诠释共产党员的人生观

在吴大观工作过的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厂、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和西安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等单位,老同事们提起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沈阳发动机所工作期间,他常常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从来没有休过节假日。上世纪70年代,吴大观任沈阳发动机所革委会主任,当时厂、所结合,每天要两边跑,工作过度劳累,心脏病复发。即使在疗养期间,他也从未停止过为航空发动机事业殚精竭虑地工作。

吴大观1916年出生在江苏镇江,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到当时国内唯一的航空发动机厂——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工作。因业绩突出,吴大观被选送到美国莱康明发动机厂和普惠公司学习深造。1947年3月,他拒绝了美国有关单位的高薪聘任,仅带着两个装满书籍和技术资料的箱子回到祖国。

1949年11月,吴大观任新中国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参与了新中国航空工业的筹建,对我国航空发动机型号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主持研制喷发lA、涡喷

5、红旗2号发动机,参与领导研制涡喷7甲、涡扇5和涡扇6发动机,还主持了斯贝发动机的仿制。

作为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奋斗的历程,与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许多个“第一”紧密相连:1956年,吴大观赴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组建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室;他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型号——喷发lA发动机;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发动机设计研究所;主持建设了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标准规范的编制„„

吴大观在西安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领导英国斯贝发动机专利仿制工作期间,带领科研人员把英国方面的技术资料整理、清账,把原来无人管理、散失在外的英国培训技术资料整理归纳,并按专题组织讲课。“用人民的钱买来的资料,每个技术人员都有责任钻研学习,整理好留给后人阅读利用。”在与英国专家组织联合试车时,英方专家两班倒,而吴大观作为中方代表,一个人顶两班,发烧39℃仍坚持工作,以致晕倒在试车台上。领导命令他回家休息,两小时后,他却又出现在试车台上。

吴大观离开一线岗位后,仍保持勤奋的工作状态,追踪航空发动机的新技术。他做了上百万字的笔记,撰写了大量心得和建议,还归纳总结了《我国航空工业需要统一的认识》,并撰文分析国内外飞机发动机研发的经验教训。

“党给我的太多,我给党的太少”

“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吴大观总是说,“我们国家穷,困难多,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多交党费,心里踏实些,党给我的太多,我给党的太少!” 3月20日,吴大观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航空中心医院举行,灵台是用医院的旧桌子拼起来的,整个仪式也相当简单。“一切从简,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这是吴大观老人在弥留之际留给亲人们的嘱托。

中航工业集团离退休干部局局长高军动情地告诉记者,去年底,吴大观在体检中被查出患上了绝症,身体每况愈下。他病重期间,中航工业集团为全力延长吴老的生命,准备送他到最好的医院接受治疗,但他都拒绝了,坚持在航空中心医院住院治疗。他还一再表示,不要用昂贵的进口药品,“不要为我这种治不好的病浪费国家的钱”。医院的护士含着泪说,每当吴老从昏迷和熟睡中醒来,发现正在给他静脉注射进口药品,他总是挣扎着起身把针头拔掉„„

吴大观还给亲人留下了遗嘱:“把积蓄的10万元拿出来,帮我交最后一次党费。”中航工业集团企业文化部有关人士介绍,吴老多交党费已经坚持了46个年头。1955年,吴老的工资是273元,而当时普通工人的工资也就是二三十元。吴老多次请求降薪未允,于是,从1963年开始,他每月多交100元党费,坚持了30年。从1994年开始,他每年向中央组织部继续多交党费4000元—5000元。几十年来,吴老累计多交党费11万元(不包括去世后交纳的10万元党费),为“希望工程”等捐款9万多元。

吴大观生活非常俭朴。走进他的家,房间里摆放的都是上世纪80年代购置的家具,夫人华国女士说:“从1982年搬进这个房间,家具就没有换过,我们一辈子过得都很简单,平平淡淡。”

几十年坚持为国家培养航空人才

2006年,已届90高龄的吴老在写给中航工业集团的信中说:“人才资源是航空工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要创造培养、吸引、用好人才的起码条件。”多年来,作为项目带头人和科研单位的领导者,吴大观一直非常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大观的老同事刘大响说,吴老对设计人员的培养从组织设计队伍开始。每一张设计图纸、每一份计算报告他都要审查,一旦发现问题必定把设计员找来一一指出问题所在,不符合要求的退回返工。他要求,新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分配工作。设计员出差,回所后必须先交出差报告,经审查通过方可报销出差费。

中航工业集团科技委顾问、吴大观在沈阳发动机所的老同事周晓青说,当年的沈阳发动机所,每天晚上办公室都是灯火通明,多数人要学习到深夜。这种浓厚的学习气氛与吴大观的严格要求、身体力行是分不开的。他鼓励大家结合发动机摸底,钻研技术,更新知识。他自己身体力行,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几十年如一日。

对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他亲自举办英语强化班,把他们集中在一起重点培训,亲自授课,授课地点常常就在他自己家里。女儿吴晓云回忆说,记得那时候,家里每晚都集中了一些年轻人,围着他们家那张小小的餐桌,用老式录音机播放英语,大家一块儿学习。对科技人员,他不仅政治上关心、业务上培养,生活上也尽力照顾,因为他觉得要把科技人才凝聚在党的周围。当时,国家经济困难,食品供应不足,许多科技人员吃不饱,有的同志营养不良患了浮肿。看到这一情况,吴大观心里十分着急,他一方面向后勤部门建议,采取措施解决,一方面常常把家中得到的供应食品送给生活困难的技术人员。后来,他和所里领导自己动手,在沈阳郊区兴建农场,解决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1962年春节,所党委决定请技术骨干聚餐,有32人参加,他们与所领导畅谈工作体会,提出意见和建议,他们的工作成绩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褒奖。这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举动,温暖着科研人员的心,坚定了他们跟党走的决心。

上一篇: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总结下一篇:关于律师工作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