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信息技术应用体验

2024-09-07

2018年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信息技术应用体验(精选7篇)

篇1:2018年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信息技术应用体验

学习心得:信息技术应用体验

网络学习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人生起点,迎来了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随时随地不受地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识,寻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在网络学习中我与同行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互动中我学到了一些粗浅的网络知识,从不知怎样建立博客、怎样进入博客到怎样发表文章等。老师们的答疑解惑让我在学习上信心百倍,更使我的学习进步很快,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动力和努力的方向。是网络学习让我体味到了人生从来未有过的快乐与欣喜。

1,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它淡化了课堂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扩展了教师的学习空间,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师与真实世界的接触与联系。语文课堂上,课前我们可以到网络上搜索资料(包括文本、图片等),课上再把搜集到的大量资料与伙伴交流共享。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去探求知识,保持最旺盛的求知欲望,对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为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搭建平台,有利于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 2,网络学习有利于教师共同探究问题,网上交流等活动,使业余生活趣味化,其核心是要发挥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网络的学习能够给予教师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这次网络学习,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学习和培训,只要通过知识的积淀,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铺设一条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人生之路。

篇2:2018年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信息技术应用体验

通过参加2018年全员培训项目,学习了“网络研修”这一板块,并扫描高教社教师发展中心微信公众号、移动端课程学习APP,关注高教社教师发展中心微信公众号,下载课程学习APP,体验了移动端学习和应用,参与了问卷调研,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作为一名教师,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把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

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信息教育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教学中的不足,传统的教育手段费时费力,不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把握知识,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用于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三、积极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技能的需要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教育技能。

四、终身学习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篇3:2018年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信息技术应用体验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体验本身不仅是重要的学习变量, 而且也是重要的学习产物和素质。因此, 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引导他们积极动脑想、动手做、动嘴问。如,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第十册《认识圆》一课中, 老师用flash设计了“小蚂蚁找水源”游戏:一只口渴难耐的蚂蚁得到一条信息——水源藏在离自己3厘米处, 小蚂蚁该到哪儿找水呢?同学们带着问题饶有兴致地用直尺在白纸上尝试寻找水源地点。操作体验结束后, 学生们充分交流各自意见, 教师则借助动画演示小蚂蚁找水的线路。结合直观演示, 学生很容易发现距离“O点”3厘米处的所有点围起来, 形成了一个圆。这样就形象生动地利用课件揭示了圆的概念 (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有效深化学习探究

建构主义主张学生从行为和感情上直接参与学习活动, 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 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数学课堂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信息容量大的特点, 可以较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教学苏教版第十册《数字信息》一课, 教师制作一个师生网络互动学习平台, 引导学生借助学习平台, 自主浏览, 学习探究。互动学习平台设计为“你知道吗”、“数字解码”、“我来编码”三个学习版块。“你知道吗”提供“114”、“110”、“12315”等一些常用特殊电话号码。学生互动讨论问题: (1) 这些号码各表示什么电话? (2) 这些用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3) 你还知道哪些电话号码?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数字解码”提供大量居民身份证号、班级学生的编号、地区邮编号码、人工分信与机器分信的录像资料等信息。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互动讨论: (1) 你能从身份证号码中看出一个人的什么信息? (如, 出生日期、男女等信息) (2) 不同的身份证号码里有相同的部分吗?你知道这一部分所包含什么信息吗? (3) 你还有什么发现?你知道身份证上的数字编码有哪些用处吗? (4) 阅读邮政编码、宾馆房间号码、运动员号码等相关信息, 你又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一模块的自主学习,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字信息的结构、意义和价值。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有效引导学习反思

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新发现、新方法和新体会在学习群体内充分讨论, 逐步形成知识经验的同化, 从而构建自己的认知新结构。如, 教学苏教版第六册《年、月、日》课尾, 教师没有局限于大小月份的记忆方法及全年天数等知识点的简单学习, 而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06、07、08年等年份的年历, 引导学生做进一步观察、质疑、反思。刚才, 我们通过研究2005年的年历, 你们知道了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二月很特殊, 只有28天?教师充分肯定该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 并建议他可以通过上网查询“二月很特殊”的缘由。教师追问:其它年份的大小月是不是都是这个规律?特殊的二月是不是总是28天呢?于是, 教师引导学生查看06、07、08年年历信息, 确认大小月的规律, 使学生自己去探究二月还可能是29天。所以, 启发学生学习数学时, 要学会“边学边问边做”。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有效挖掘学习潜能

求异就是提出与众不同的答案、方法、设想, 它是创新潜能的重要特征, 也是创新的核心与灵魂。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 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思考、总结、归纳等多种实践活动, 获取直接感受, 唤起创造潜能, 形成策略构想。

教学苏教版第三册《统计》中, 教师组织谈话:再过一个星期就是元旦, 你们想开个庆祝会吗? (学生表现得很活跃) 如果让你布置庆祝会场, 你会考虑带些什么? (花、气球等) 怎样知道全班同学带的盆花各是什么颜色呢?学生建议开展统计活动。教师则根据学生带哪种颜色花的意向, 通过操作画板画出红黄蓝各色花。学生发现这样的统计方法缓慢而且吃力, 因此有的建议用汉字记录, 有的建议用“√”记录, 有的建议“○”记录……教师以画图统计的笨拙方法, 利用现代媒体很好地构建了一个让学生求异创新的学习平台,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篇4:2018年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信息技术应用体验

一、结合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学习

只有真正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才能够学会怎样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够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能通过生活来体验知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容易。它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图片、音频、视频等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对数学知识和概念有较为准确的理解。

教学时间、路程、速度等数学概念的时候,抽象地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但是结合视频展示的生活画面,如公路上的汽车、路程提示标志等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这几个概念。另外,在对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教学的时候,如果单纯地讲解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等抽象概念,对学生进行比较教学,学生很难理解。但是,利用信息技术对10元、1元、1角、1分等人民币进行多媒体的展示,会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使学生对人民币之间的转换关系有比较直观的感受。

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生活中的事物、现象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学习,能够使学生学会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再认识,或者对自己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拓展举例,快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常识积累,激发学生积极体验学习的激情。

二、结合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行动体验学习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贴近生活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能够让学生对知识作迁移,进行行动体验学习。具体是指,在学生对概念进行初步理解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对部分的数学概念和数学难题进行行动分析。

例如,在教学数字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时候,可以采取让学生自主动手的方法来使得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利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一堆钱分成10份,让学生自己去数每一份是多少。学生跟着多媒体数数,在数的同时,眼、口、脑都得到调动,并且可克服难获得物料的问题,避免物料遭到损害的情况。同时,也可以为之后教学“10万元能买几辆价值2.5万元的电动轿车”做准备。

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行动体验学习时,要脱离书本,让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发现事件中所隐藏的数学知识,并且在思考老师的提问中深入了解和掌握知识。

三、结合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思维体验学习

思维体验是行动体验的深入,是高于行动的具体形象向思维转化的一个过程。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条件下,要成功地使具体形象转化为抽象思维,必须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对具体事物的抽象化思维上来,通过对事物的分析、解剖,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进行总结,应用到其他事物中进行实践验证。换句话说,具体形象要转化为抽象思维需要两个步骤:总结规律与二次利用。

例如这样两个问题:①河边有15只鹅,游走了6只,请问还剩多少只?②河边有14只鹅,先游走了5只,又游走了3只,请问还有几只?

面对这样的问题,怎么让学生进行思维体验呢?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先对第一个问题进行视频解答,请学生自己在看动画的同时数出最后的答案,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在总结规律后进行实际应用,加深学生对减法这一概念的理解。然后再通过视频对第二个问题进行形象的呈现,引导学生按照呈现的先后顺序进行解答,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整个操作流程中明晰思维,弄懂算法。

四、结合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情境体验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适度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或者创设问题情境,使得数学的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愉悦化,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然、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体验中较好地解决问题。并且,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师的课堂角色得到转变,不再是一个独裁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情境体验学习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大小数的比较”、“平均数”的计算的时候可以插入“超级女声”的评奖现场视频。教师首先利用视频或者图片将刘欣的得分展现在大家面前,然后通过主持人何炅对最后分数的宣布来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怀疑,让学生去探索整个计算的过程,在自我的追问中得出解析疑问的办法,并理解“为什么9.96是最高分,9.78就是最低分”。在孩子们对比赛本身或者选手作评价的同时,使得数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接受,发挥情境体验学习的渗透效果,潜移默化地将所教学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并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的方法。

总之,用好信息技术能给小学生的数学体验学习带来非同一般的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体验为抓手,围绕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切实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篇5: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

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生产领域,在社会中越来越显示它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下文是聘才小编为大家介绍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1】

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中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很多信息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习就觉得非常高兴。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没有一个领导听过一堂信息技术课,没有一个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过合理化建议。作为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即使没有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很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农村小学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2】

小学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达到了教学过程优化。当然,任何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功能。现如今许多教师已经学会了运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但如果不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不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味地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不但不能突破教学重难点,反而会适得其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感知和体验”。

小学生学习数学中,许多概念对他们来说是抽象的、模糊的,这就需要首先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很好的表象,让学生试着自己去感知、发展、自动探索,建立新的认知机构,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的本质属性,而这些都需要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感知能力的培养。学习活动中,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实物的支持,如果没有丰富的感知材料的支持,清晰完整的表象无法建立。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却忽视学生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只是一味的追求华丽时尚的多媒体课件演示,进行空洞、乏味的说教,结果适得其反。例如:“千米的认识”的教学,千米是较长的长度单位、它不能直观、具体靠眼睛就能观察得到,只能靠亲身体验,实际感知。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际感知用千米作单位的距离,在这节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做了大量的课前调查和亲身体验活动。让学生由家长带领体验从家出发走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用了多长时间?感觉走得累不累?你觉得1千米怎么样?跑一跑学校的跑道:1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跑完1千米后感觉累不累?推测游泳池:长50米,20个来回是1千米。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去走一走、观察、推测等体验性活动,丰富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在学生熟悉的、有趣的具体情景中,用不同方式建立了1千米的实际观念,清晰完整的建立了1千米的表象。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直接获取了新知,而且学生一直是在积极主动的、兴味盎然的、心情愉快地学习。

再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教师可设计这样一节数学活动课,钱币中的数学问题。用50元钱,去菜场买菜准备今天的晚餐。在游戏中教师提供一些荤菜、蔬菜的价格,并让一些学生做营业员,其余学生自由组合成家庭。这时学生首先要根据家人的喜好开出菜单,通过估算买菜的总价不能超支,还要懂得货比三家,个别学生还知道在买卖中进行讨价还价。在这样的游戏中,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数感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情商,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东西。但在这些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实际有趣、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趣味性的练习中轻松巩固知识、应用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现代多媒体教学使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教师,主体仍然是学生。由学生具体操作就能解决的问题,绝不能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取而代之。因为尽管多媒体功能再强大,它也不能代替学生由操作而获得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要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但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公开课,简直成了多媒体的天下,许多需要学生自己动脑去思考,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去探索的机会都被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所代替。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在学生猜想到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接成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求圆的面积后,教师根本没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而是直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把圆平均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等,再拼成长方形的过程。当学生独自练习时,却发现他们只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但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这就是课件的演示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了,形象的课件确实吸引了学生,但没有真正促动学生的思维。其实这个拼接的过程更适宜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让他们在操作中观察、发现、体验,他们会真切地感受到圆与拼接成的长方形的关系。这也充分说明了如果多媒体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就会减少,学生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实际收获,这正是课堂教学的大忌。

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因此,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去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多媒体的使用中,有些教师把多媒体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忽视了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时,本应该让学生思考时,教师却直接用多媒体演示;有时,学生在解题时出现了疑难,本应该引导学生仔细探索时,为了让自己已做好的课件别浪费,便走马观花似的晃过去了。一节课下来,就像在演电影,教师就好像是解说员。

教育的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激荡了学生的思维,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学生是很敏感的集体,尤其对教师的一举一动更加敏感。教师站在讲台上,是饱含感情,还是在机械地完成教学,学生都很容易感受得到。教师的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亲昵的动作,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而这些是任何电子媒体所不能代替的。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若没有情感的接收,学生会感到不受尊重,容易陷入被动盲从的学习与生活中,以致于对教师和教育缺乏信任感,对自身的成长也会感到迷惑。因此,富于真情实感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在合理使用多媒体的情况下,寻求机会走入学生当中,当某个学生回答很有创意时,我们可以摸摸他的头、为他竖起大拇指,……而这些肢体语言的赞赏,站在讲台上是无法实现的。

综上所述说明,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重视学生的感知和体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3】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很庆幸区教育部门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得到名师传授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学习很紧张只有六天的时间,但过得很充实,受益非浅,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这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大的不同之处。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

这一堂堂授课虽然还略显生涩,但也雏形颇具,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以前每每谈到教育技术能力就想到信息技术,其实教育是一半科学一半艺术,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如插秧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4、矫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学校教师每当喊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教育技术,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将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我坚信,短暂的培训将使我终身受益,并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拓宽道路,我一定会好好珍藏且不断充实!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因而,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计算机的操作是我们必须掌握一门技术。能 入到咱们长子的教育队伍中,并能参加这次计算机培训,我感到很荣幸,故而倍加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交流中,我收获颇丰。我不仅明白了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 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 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 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

1、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 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 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3、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篇6: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

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中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很多信息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习就觉得非常高兴。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农村小学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

三、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四、信息技术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篇7: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

谭明江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师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强调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力度。可是事实上,很多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多媒体,这些整合只停留在理论的研究的程度上。还有一些学校,信息技术配备是不错,可是很多的设备都成了摆设,只有在碰到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的时候才得以使用,纯粹成了给外人欣赏。没有当然不能用,有了却还不是用不好,是什么问题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呢?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在摸索着前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如资金、技术、师资、观念等诸多影响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的因素,具体表现为:

1、自身认识和社会、学校认识不够。

面对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绝大多数学校都能意识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压力,可是在这样的压力面前,很多的学校选择了避重就轻。口号喊得比谁都响,又是信息技术和各学科的整合,又是让信息技术走进每堂课。形式主义如果出现在严肃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信号。素质教育也提倡了很长时间了,可是现在广大的中小学不还是在围绕着中考这跟指挥棒在旋转吗?因为信息技术学科是副科,所以学校没有必要再这上面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现在这种以偏颇的目标作为教学工作的导向,学生受到了影响,教师也受了影响。根本就没有必要去研究信息技术应用,好好的站在那七尺讲台上,规规矩矩的上课就好了。现在整个咸丰县各乡镇学校都安装了班班通多媒体设备,但是有很多的教师几乎都不开机,课件别人帮忙代做,或者就索性不用课件,觉得课件没有什么使用价值。说到底,他们就是在自身的认识上有问题。变则通,不变则不通。很多的老教师还在拿着很多年以前他们教课的方式在上课,可是下面呢?学生变了,已经是一些开口闭口就网络的学生们了。据调查很多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已经成为了网络。所以更新自身对于信息技术运用的认识很重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资金是困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的一个大问题,经济条件差的地方,无法开展信息技术运用工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没有钱就不办教育了吗?教育是一个百年大计的事情,广泛开展社会教育,让社会让企业来参与到教育建设中。当然有的时候教育设施的薄弱也是有一些人为因素的。

3、师资队伍素质较低。

上一篇:新手的日语学习方法 怎么学日语下一篇:煤矿区队青年综采维修电工技术比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