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师

2024-07-21

初中语文名师(通用9篇)

篇1:初中语文名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指示和要求,在市教育局和教研室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教学教研活动。本工作室以网络平台为主要依托,以课题研究为重要方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采取专家名师引领,团队同伴互助,教师自主研修、反思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县市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

二、工作原则

树立为学生及教师服务的方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使名师工作室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

三、工作目标

1、搭建交流平台,丰富工作室博客,构建工作室的语文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以实施语文亮点教学、打造快乐高效课堂为抓手,开展教学观摩研讨课,营造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形成具有本市语文特色的课堂教学。

3、创建名师工作室的展示、辐射平台,向县市区开放教研课、示范观摩课,展示工作室成员的教学风采和教学特色。

4、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立足课堂,继续开展省级研究课题《初中语文亮点教学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化成长。

5、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活动,为工作室成员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蓄势。

四、工作要点

1、加强专业学习

先进的理论是教学和科研的先导,没有先进的理论做指导,我们的教学和科研可能会走许多弯路。阅读和学习是提高自身的需要,也是自我进修的有效途径。本学期,工作室每个成员要有计划的阅读各种教育理论书籍、语文教学核心期刊、名著美文,滋养心灵,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提升理论素养(所看书籍,请大家看博客中“工作室建设”栏目中《向工作室成员推荐的书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具备教育智慧,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工作室还要寻求合适的时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聆听专家学者的授课和讲座,为工作室成员的成长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

2、实施亮点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第一阵地。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厚的理论素养,更要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本学期工作室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继续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实施语文亮点教学,打造快乐高效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针对教材的特点,寻找到每一篇文章的“亮点”,针对“亮点”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智慧地、艺术地教育学生,灵活地、技巧地驾驭课堂教学,注重总结提升,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魅力无限。为此,要求工作室成员本学期要在校内进行1次以上的教学展示,并撰写出教学实录(案例)和课题研究小结。同时,工作室成员还要通过自身开课、到其他学校借班上课、开设讲座等形式和活动,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3、开展课题研讨

“教而不研则浅”。本学期,名师工作室要组织开展好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领衔人在带头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带动工作室成员自觉进行教科研,促使工作室成员努力成为科研型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我们将以课题《初中语文亮点教学研究》为重点研究方向,对此进行深入持久的研究,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人人参与其中,以科研促教学。工作室成员要想提高个人素质,除加强学习、不断思考外,更要以科研的方式和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踏实的态度对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深入探究,用研究的体会和成果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进而调整、改进、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最终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4、定期集中交流

工作室开设网络交流平台,主持人定期组织工作室成员在网上学习交流,开展网络在线互动式研讨,半个月集中一次,请相关领导和老师当主持人,学习交流一个小时。工作室成员要积极参加每次活动,时常提供教学心得体会文章、优秀教学设计、案例、最新教学理念等,工作室领衔人和相关老师要经常更新博客,使本工作室网站的内容更丰富、新颖、实用,工作室成员要经常进入我们的博客,阅读教育教学文章,从中受益,进而砥砺思想,共享教育智慧。

5、外出学习观摩

为了让本工作室初步具备教育思想前瞻性、教学理念前沿性、教学方法新颖性、教学成果实效性,工作室领衔人和成员除了平时加强理论学习、相互交流外,还将适时组织成员外出考察学习,参加高层次学术交流,聆听教育专家的最新教育理论,和省内外优秀教师相互切磋教学技艺,以开阔视野,尽快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研能力,促进自身成长发展。

篇2:初中语文名师

一、自我分析

我工作认真踏实,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将近,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特色,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本校有一定影响。但是,对照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标准,自己在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都相差甚远,亟需加强学习。

二、个人发展目标

注重自身的学习,把名师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榜样,在思想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创新教育的实施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从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为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三、具体措施

为实现以上发展目标,本人为自己定下具体的措施:

1、读书: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文章,理解“课程改革纲要”、“语文课程标准”、“课标解读”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各阶段的要求等。经常阅读《中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中学语文教学》、《中国教育报》等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不仅要读,而且要思,更要做到勤写读书随笔,每学期上传一份读书笔记。

2、教研: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积极参加工作室安排的教研活动及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学校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并记录和整理个人成长的足迹。

3、教学:努力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的有效性,例如,把备课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又能有效地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作一些尝试性的变革,着重体现备课中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生活化等理念,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上出趣味十足,生机盎然的精品课,争取每堂课都有亮点,都有提高学生兴奋程度的点。

4、反思:加强教后反思,强调教后反思。上完课后,分析与思考每节课的有效性。每学期完成一篇教育教学案例或高质量的教案。

5、研究:除积极参加工作室课题研究外,并认真确立子课题研究方向,努力撰写有创新和实践价值的教育或教学论文,力争每学年有一篇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

篇3:初中语文名师

专家评课

专家讲座

3月20日至21日,“江苏省初中语文名师发展共同体”成立仪式呰初中语文精品课展示活动在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举行,《初中生世界》编辑部主任张彩萍及部分编辑,丁卫军“简约语文”、蔡明“生态语文”团队核心成员,以及来自全省各地的100余名初中语文教师参加了活动江苏省初屮语文名师发展共同休是隶厲于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初中生计1: 界》编辑部的学术W休,旨在以语文学科教学为中心,发挥名师‘]丨领效应,为宵内优秀语文人搭建专业成长的甲台,通过共同体内成员个人丨1! 主发展、平台交流展示、闭休共同提高的方法,使之成为有效支持教师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探究共同休、合作共同休和反思共同休, 促使他们逐渐在区域学科领域发挥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最终促进整个江苏初中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共同体聘请江苏省内特级教师、名教师组成学术导师团,负责相关学术性活动的开展,《初中生W界》编辑部负贵口常的事务性工作。江苏省初中语文名师发展共同体的成立,也将有助于《初中生壯界》杂志打造优质作者团队,提升办刊品质。

活动期间,几位教师执教r精彩的示范课,三位代表做r主题发言,特级教师、通州区教育局副局长郭志明为全体代衷做r专题讲座。

本次活动由《初中生世界 > 编辑部、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联合主办。这是《初中生世界》编辑部第三次组织相关的语文骨干作者、语文名师交流研讨活动。该活动现已常态化开展,毎年春、秋学期各举办一次。K一次活动将十今年秋学期在新沂市举行。

篇4:我们怎样才能成为语文名师

一.心无旁骛志自远,不待扬鞭自奋蹄:名师需要内驱。

君子有“三不朽”之功业:“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应该有理想,有追求,要努力在本行业有所作为。这种有为,源自内心的欲望和冲动,有了它,就会激发做好工作的热情,产生出色工作的强大力量。

1.内驱产生动力。教育工作非常辛苦,需要我们不断地付出。而要成为优秀教师,这种付出自然更大,也更艰巨。动力从哪里来?来自强烈的做优秀教师的欲望,这种欲望会让我们不吝啬自己,顽强的拼搏,并且坚持不懈。魏书生非常热爱教师工作,后来招工、提干、回城,他一次次拒绝,上百次打报告要求留下来做教师,并且越做越有劲,越做越有成就,以致做校长、做局长仍舍不得离开课堂。何以如此?因为他有“教书育人”的强烈的愿望,从与孩子的交往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所以执着坚韧,无怨无悔。

2.内驱凝聚精力。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他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也不可能躲过人世间的种种诱惑,而有了内驱,他才能义无反顾,集中精力,不管风吹浪打,不管灯红酒绿,不管事物缠杂,不管路途曲折。有位特级教师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谈到自己曾面对过的改行、经商、做家教的诱惑,深有体会的说:不是对教育情有独钟,我很可能心思浮动。我不后悔,几十年的“万念俱灭存一念”,我尝够了教育的甜蜜。

3.内驱激发创力。有了强烈的内驱,你就会不断进步,不断攀登,不断优化教学,不断思考工作的新举措。特级教师凌宗伟先追求课上得好,然后追求学生成绩好,接着努力去提高教科研水平,结合教学写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论文,强烈的内驱促使他不断的创造,终于成为一个“教学教研,相得益彰”的名师。

二.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名师需要积淀。

名师不可能与生俱来,更多的是靠后天的积累。在具备了一定的天赋和素养之后,能否成为名师,就看你后天的积淀了。这种积淀要立足“三个阵地”:

1.要立足文本这个阵地。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读书为我们胜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要好读书,读好书。我们读书的领域要泛一点,既要读专业书,也要跨学科、跨领域阅读,甚至读一些闲书,以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迫。我们崇尚经典,经典是永恒的星辰,经典使人厚重。陈金明教授主张语文教师背200篇散文、300首诗词,有了这样的积累,不管他过去学的怎样,他就会不一样。是的,把教材读透了,教学中就能游刃有余;把书本读多了,课堂成为一池活水,知识成为涌动的河流,从事教育就能高屋建瓴、纵横捭阖了。

2.要立足课堂这个阵地。名师是从课堂里走出来的,而且是为研究而上课,课让你充实、让你感悟、让你反思,课让你情感丰富、思维敏锐、创力无限;名师需要“磨课”,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海门东洲中学俞玉萍老师教《心田上的百合花》,每上一次,都注意不同的角度,都追求不同的境界。

3.要立足生活这个阵地。名师必须好游。泰州名师陈国祥为了教好《泰山极顶》,亲自去泰山,在山顶上找到一个最好的位置,守了一夜。正因此,教学中他才能与学生一起激情洋溢;名师要投入生活。不做生活的旁观者,而做生活的主人,接近孩子的喜欢,与孩子们找到共同语言。如东实验中学李凤老师带孩子们春天游桃园、秋天到狼山登高赛诗,到陕西支教带回石榴就在班上开“石榴晨会”,让学生一边品尝石榴,一边学习石榴的有关知识。

三.遍觅金针辟蹊径,取他山石自成体:名师需要博采。

名师的成长不是孤立的,他有自己的独立个性,又要“杂取种种人成为这一个”,更需要有一个促使他成长、帮助他进步的团队。这里要做到“三个有意”:

1.有意涉及各种流派。语文教坛,名家荟萃、流派纷呈,窦桂梅的主题教学、魏书生的民主教育、孙双金的情智教育、高万祥的人文教育、钱梦龙的导读艺术、赵谦翔的绿色语文、丁有宽的读写导练、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程红兵的语文人格教育、于漪的探求语文教学综合效应等,这些都个性鲜明,建树颇丰,我们要注意汲取,博采众长,并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努力形成自身的特色。

2.有意经营业务团队。一方面我们要把自己置身于团队,有任务,逼自己努力;有比较,促大家不懈:在团队中学习,在团队中进步,在团队中发展。另一方面,自己要组建团队,比如名师工作室,有那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培养共同的兴趣,交流感兴趣的话题,研究相关的课题,在切磋中提高自己,在合作中不断提高。

3.有意保持独特个性。有个性的教学是富有魅力的教学,有个性的教学是充满创意的教学,有个性的教学是让人永远记住的教学,有个性的教学也是最有效果的教学。要做一个语文名师,必须努力保持和发展自己鲜明的个性。这种保持和发展必须一切从效果出发,必须讲究个性的科学和完善,必须注意个性的不断丰富和充实。

四.峰回路转渐佳境,水到渠成开镜天:名师需要“蜕变”。

名师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他需要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一直记着自己的追求,一直不忘自己的身份,一直不弃自己的专长,走好业务成长的每一步。这里要做到“三个好”:

1.要定好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要成为名师,必须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不懈追求。丁卫军老师致力于“简约语文”研究,长期以来,不仅集中精力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试验,而且孜孜不倦地钻研,为自己的实验寻求理论的支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路径和风格,而且基本完成了理论的建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要做好自己的研究课题。围绕专业发展方向,要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认真立项,深入研究。李吉林老师有了教学的积累和感悟,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后,从古诗的“情”和“境”的关系中受到启发,根据自己的教学积累,归纳出“情境教学”的研究课题,并一直研究下去,先后确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情境学习的规划课题,按照周期认真研究,把教学不断推向高新境界,终成当代教育家。

3.要描好自己的探索轨迹。有位名师这样描绘其成长印迹:第一阶段:抢人眼球,讲课注意辞藻的华丽和知识的丰富,让学生佩服;第二阶段:略显匠心,由教师主宰变成关注学生,课堂教学以连环式提问推进,最后形成图表式板书,让学生获得清晰的印象;第三阶段:自成一体,提出“一主四步”课堂结构:以训练为主线,课堂教学分预习检测、整体感知、重点解剖、知能迁移四步,使学习具有一种整体性,体现一种科学性;第四阶段:形成风格,在过去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出“三自一导”语文课堂教学法: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自主投入学习活动、自主进行能力迁移。这样走稳每一步,就完成了作为一个名师的成长周期。

五.春有繁华秋见木,一枝一叶总关情:名师需要“有心”。

一位名人所说,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是的,名师都应该是有心人,因为有心,他才有灵感,才会充满创造的激情。这里,要坚持“三个为”:

1.名师以关注为习惯。优秀的老师一定要关注教育发展动态,关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站在教育前沿,占领学科的制高点,从容而游刃有余。有研究成果表明,《唐雎不辱使命》是虚构的:唐雎已经134岁,已没力气;带武器见秦王,不太可能,秦王也不是坐以待毙的。如果我们对这些新成果不知道,还在那里照本宣科,那肯定是缺乏关注品质,是难以胜任教学工作的。

2.名师以思考为常规。名师必须具有思考的禀赋,要常常思考教育现象、教学行为,并从思考中获得启发,通过思考有所改变和提高。比如学生的阅读问题,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仅是要学生去读,更要培养“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去“悦读”,并形成“跃读”的独特路径。有了这样一些思考,我们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会更有立体性,效果自然也更佳。

3.名师以研究为乐趣。研究需要积累,积累到一定地步,就会去联系,去联想,去触类旁通。研究到一定程度就要及时去表达,与人口头交流,既可以把自己的成果作进一步梳理,又可充分吸取别人的意见,使自己的成果更全面、更科学;比较成熟的可形成文章,相对成熟就可投稿,暂时难以成篇的就作为素材积累起来,待时机成熟再充实完成。我们说,研究了自然成果丰硕。

六.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名师追求“至善”。

不懈追求,臻于“至善”。我们要有博大的胸襟、热爱的情怀,要有仰望天空的气质、执着不懈的精神,同时还要有乐在其中的状态。

1.为人,大智若愚。要成为名师,就要远离功利,多做事,少言利,要记住:你最需要的是一个有利于你发展的宽松的坏境;要注意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善于跟各种类型的人相处,对领导尊重,对同事看重,对社会自重,又不能自视清高,委屈要受得,吃点亏也无所谓;我们要学会自己找乐,自得其乐。教学是乐,交往是乐,做其他工作也是乐,要乐得有点痴,痴得让人羡慕。

2.为教,享受教育。名师要以教育为乐。孟子曰君子有三乐,其中之一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我们要以教育为趣。陈蕴珍问金岳霖先生为什么喜欢枯燥无味的逻辑学时,金先生说是“好玩”,好玩的游戏精神使创作和研究充满乐趣。我们要以教学为尚。同样的内容,怎样教,效果迥异。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教学上的新思维、新手段、新方法会层出不穷。我们以“品味时尚”之心去领略和实践教学上的时尚,自然会不断有新意,不断有建树。

3.为生命,品味人生。名师的人生应成为信仰的演绎,我们要努力将教育作为我们的信仰,相信教育的力量,坚信教育的魅力,全心全意地投入,孜孜不倦地探索,实现教育的梦想,创造教育的奇迹。名师要追求每一次经历都成为愉快的记忆:一堂课的成功会产生欣慰,改变一个孩子的不良习惯会激发兴奋。名师要努力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衣着打扮、言谈举止,都要有素质、有修养;还要多才多艺,天赋横溢。只有这样,你才能让人羡慕,令人称赏。

篇5: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

(一)专题读书:

1、语文教育理论著作:《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电子书)《言语教学论》(李海林)

2、语文学科专业著作:古代诗歌散文,现代散文(参考图书,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现代散文鉴赏辞典》)

3、学科教学研究著作:余映潮语文教育思想,王君“青春语文”及情境教学,程红兵人格教育思想,韩军新语文教育思想、李镇西民主教育思想等。(根据具体情况购书)

(二)语文教学:

1、工作室成员在校内(片区)每月承担一次研究课教学,并作专题发言(讲座);课堂随时开放;

2、工作室成员按月轮流上研究课,并做专题发言,每人每学期至少一次;

3、优质课送教下乡,每人每年至少一次;

4、指导青年教师,每人至少指导帮扶1名青年教师。

(三)教学研究:

1、每月整理一篇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2、每学期撰写1——2篇文章(教学经验论文、教育随笔、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课例研究报告等);

3、年内每位成员录制一节优质课光盘;

4、成员集体编写校本教材《初中生诗歌欣赏》,力争本年内编齐初中学生所用的6册校本教材;

5、收集整理优质教学设计,力争年内汇编出第二辑;

6、年内至少承担一个县级及以上课题研究,任主研,并开展实质性的研究。

(四)教育交流及考察:

1、主持人协调联系到外县(市)学校进行1—2次学科教育交流;

2、主持人协调联系工作室成员所在单位安排一次工作室外出学习;

3、工作室在时间、经费可能的情况下,分批次安排成员在年内参加一次有价值的外出学习考察活动。

二、活动安排

1、每月开展一次集体活动,主要形式有:读书心得交流、课堂教学观摩、经验论文(教学经验文章、教育随笔、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课例研究报告等)交流、专题讲座、成员汇报一月工作、提交成果资料等。

2、成员间不定期相互随堂听课,每学期至少6次(工作室统一安排的除外);

2、主持人每周听成员一节课(轮流),并提出研究意见;

3、联系成员参与县内学校的教研活动,每期1——2次;

4、根据县教育局名师工作小组计划,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名师工作室成员优质课送教下乡活动。

5、年内举办一次较大范围(片区、全县)的成果展示活动,如初中语文论坛、教改经验交流、课堂教学展示等。

三、工作措施及考核保障

1、联系聘请知名语文教育专家或特级教师作为工作室的顾问,为工作室提供学术指导和帮助。

2、积极配合县初中语文教育学会的活动,配合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工作,以及县教科室的语文教学研究工作,整合资源,为工作室成员的成长搭建平台、提供机会。

3、工作室为成员购买部分学习材料(图书、光盘等)。工作室本成员在年内的阅读书目见附件。

4、工作室主持人统筹安排活动,负责召集会议,并轮流安排每次活动的策划(组织)人,由活动策划(组织)人具体策划每次活动。

5、工作室实行项目牵头人负责制,牵头人负责设计方案、协调安排人员、收集整理资料等;每位成员均负责牵头一项工作,并安排人员具体完成,实行分工合作制。

6、工作室主持人负责联系协调成员所在单位领导,要求学校为成员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经费保障。共2页,当前第1页12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年工作计划

7、工作室根据县上要求制定考核方案,并严格实行目标考核,作为评估管理的重要依据;每月登记成员各方面情况,每期进行一次总结考核;年底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考核,未完成目标任务、进取精神不强、距离培养目标很远的实行退出制;具体考核方案(评价表)另制。

8、工作室活动经费根据县上要求实行民主公开管理,保证用于工作室开展活动中。

篇6:初中语文名师

心得体会

新集初中

李云

在这次教育局举办的初中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有幸听到了两位老师精彩而高效的授课,可谓受益匪浅。现就本次活动谈一些体会:

这次活动让我们这些还在教学路上辛苦探索的年轻教师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学老师。

一、扎实的基本功 两位老师语言清晰流畅,和蔼亲切,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亲切富有诗意:王琼老师的诗文语言沁人心脾,能让听者自然而然沉浸在诗的意境中。范读课文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如《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课中的句子倾注了强烈的情感,极具感染力,震撼力,让学生不由自主的逐渐高昂的三读了这句话,让整个教学就在这样的感情基调下进行下去。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语言过度自然有引导作用。教学过程中信手拈来,文学功底深厚,是学生博学的导师;王老师还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非常幽默,使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乐在其中,很轻松。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的老师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崔秀琴老师的课“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幽默,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刘老师的课亲切、自然,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三、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老师 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两位老师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自由畅读,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说出自己的理解。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讨论,从文本入手自己寻找,归纳慨括。并用自己的理解感受边读课文变表演。如王老师讲“罗布泊消失的仙湖”的特点全由学生在书本上找,并找个别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老师再根据其它学生的回答补充,圈画重点,引导学生把黑板上的板书形象地勾画出“罗布泊萧瑟”的形象。这个环节学生充分发挥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得轻松愉快。并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刘彩霞老师《口技》教学,每一段请一个学生读,学生读后老师鼓励表扬,再试着说比如这个字读重一点,那句话读慢一点,让学生重读,再问学生这样读是否更好。这样让学生充满自信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优美文字感悟能力。

四、特色教师

两位老师都做到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适时进行鼓励和赞美。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更重要的是它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这次活动中。两位老师几乎都做到了这一点,她们充分运用文字语言、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等。如王琼老师让学生选读《罗布泊》一课中的片段,不断用语言鼓励赞美,用掌声表扬。学生读出感情后,老师学着学生的样子模拟赞美。吴丹青老师在学生读完之后把学生读得好的地方选出来再读,这些都是对学生的肯定。

注重反复朗读。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情感和语言。王老师和刘老师再两篇文章的教学中都非常重视朗读,都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老师给予范读和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字的博大精深,情感的丰富多彩。

观摩两位老师的教学之后听王老师的“为什么要上好课”和刘老师的“为‘写’而‘读’。让听课的老师更明白两位老师再教学中渗透的教学理念,深受启发。我们见到的是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名师的课堂。可是现在农村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差,往往提个问题再简单再引导有些学生就是不发一言,一句话不说,这对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来说无从着手,希望老师们给点有效的方法指导。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是应用最广泛、最贴近生活、内容最丰富的学科;通过语文的教学活动,最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学生语文学科基础较差,创新教育从何入手呢?

我针对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巩固,强化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我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是加强背诵检查,储备“粮食”。我指导学生既在课内,也在课外诵记名篇名段、名言名句,并开展比赛活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背诵教学的常抓不懈,使学生肚里的“墨水”多了,他们回答问题时的语言比以前风趣、丰富多了,写作的内容也较以往广泛生动多了。二是注重拓展阅读,增加“营养”。农村初中图书室藏书有限,学生读书量少得可怜,长期“营养不良”,影响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此,我向学校建议,发动全校师生捐书,增加了图书室的藏书量。然后,合理地安排好图书出借,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并摘抄名句,熟记精彩文段,写读后感,交流阅读心得。在阅读拓展练习中,学生的“营养”全面了,“仓储”盈满了,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夯实了语文基础,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有可能有所创新,这也可以说是初中语文的创新教育吧。

篇7:初中语文名师

一、廖长宽校长——搭建共同学习与成长的平台

廖校作为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就此次活动给我们介绍了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为纽带,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旨在搭建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在介绍名师工作室的功能的时候,廖校提到了阅读量的问题,发达国家公民的阅读量很高,日本每人每年的阅读量是40本,而中国平均才4。7本,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应该加强我们的阅读量,促进师生阅读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品性内涵,打造书香校园,是我们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特别在我们乡镇学校,学生阅读文学类的作品可能不到两本,在校园里花园里,石桌旁根本没有人在看书,大部分利用这些地方吃零食。廖校提到的集体备课很好,这样就把几个老师的智慧集中在一起,研究一课,提高一师,带动一校。廖校还给大家讲解了名师工作室的特征、保障措施,xx县名师工作室情况,20xx年我县的名师工作室还被评为合格等级,这说明了我县的名师工作室开展情况比较理想。廖校还介绍了下一步的打算,这样我们每个语文老师明确了名师工作室的任务,能够更好清楚的完成任务。

二、观看清华附属中学上地中学叶春芳老师的《春》的课堂实录,叶老师的导入很自然就过渡到课文内容,接着以《春天在哪里》歌曲引导同学们发现春天需要童真童趣,全篇课文叶老师都围绕童真童趣来讲解,这样就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别是叶老师让学生上台演唱《春风之滴答版》《春风之童年版》,激发学生这堂课的激情,让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因为我个人认为学生每天坐在教室里十节课,过程是很漫长的,只有新颖的东西才会吸引他们的眼球。叶老师还注重比较阅读,把朱自清的《春》和林斤澜的《春风》作比较,做到知识的拓展迁移。而且也老师注重文本的赏析,一改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小组讨论发现《春》美的地方,从字、词、句上品味作者的感情,这样学生可能感悟深过我们老师讲。听名师的课不仅能发现不同于我们自身的教学,更是一种享受,思想的,灵魂的,心灵的,全心的不同。

三、玉元平老师——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特征,即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它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偏工具性也不能偏人文性。玉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方面的习惯养成教育,书写习惯,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尊重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培养良好的预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关于语文知识的教学等方面内容。使我明白了《语文课程标准》主要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和人文思想,特别是吧发展人的综合素质作为提高学生能力的前提,真正实现通过初中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中,要求教师在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互动和产生互动,从而改变被动和枯燥的“接受型”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在学中用。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其死开、分析、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研修学习,我对教师的成长有了新的认识,与教师成长的策略产生了共鸣。一是大量阅读,仔细咀嚼;二是深入课堂,自我反思;三是及时总结,着力提升;四是团队合作,真诚交流。我们将这四种策略融合、交流、提升,学习过程中,与电脑相伴,大量阅读专家与同行的作品。每个阶段都有学习的任务,完成定量的作业。带着困惑和认识又投入到新的教学实践中,回到平台将新的感悟与大家分享,让大家的思维碰撞,热情高涨。

篇8:“薛法根语文名师工作室”简介

“薛法根语文名师工作室”是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正式命名成立的小学语文名师研修团队。组块教学是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提出的原创性教学理论。工作室成员紧跟薛法根老师的研究步伐, 以“联结性学习、板块式课程、统整型实践”为组块教学研究的实施路径, 建设以言语交际功能为主线的语文组块课程。自2009 年团队成立以来, 组块教学研究成果丰厚。《关联理论视域中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 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 年度课题申报中立项, 被命名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获江苏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薛法根老师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教师, 团队成员沈玉芬老师获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称号。团队成员应邀为四川、安徽、山西、浙江等地教师做专题培训讲座100 余场。

篇9:初中语文名师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评议论文】 魏本亚:《“于漪们”“那一代”的语文教改探索》,原载《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3期。

【原文摘要】上世纪80年代,语文界群星闪耀。于漪、钱梦龙、洪宗礼、魏书生、宁鸿彬、顾德希等语文大家,承继叶圣陶等老一辈语文人的光荣传统,凭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语文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建构了当代语文教育的基本范式。他们的实践、思想和理论,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意义也十分重大。读懂“于漪们”“那一代”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也是我们“这一代”承前启后、创造语文教育辉煌的基础。

“于漪们”“那一代”是一个群体,他们是于漪、钱梦龙、洪宗礼、魏书生、欧阳代娜、张孝纯、宁鸿彬、洪镇涛、朱绍禹、刘国正、顾黄初等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和正在书写着语文教育的历史。当前,在深化语文新课程改革之时,反思“于漪们”“那一代”的思维方式与研究路径,对当代甚至后代语文教育工作者成长有现实意义。魏本亚教授以老一代语文教育大家的群体视角,通过对上个世纪80年代享誉国内的语文教育大家的访谈,回顾了“于漪们”“那一代”的教改探索历程。作者认为探寻语文教育大家的教育改革历程,思考其历史意义,对今天的语文课程改革、对当代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成长有积极意义。

作者将中国当代30年语文教育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1988年),是创造语文教学范式的时期;第二个阶段(1988—2001年),是语文教改冷思考时期;第三个阶段(2001年至今)是语文新课程改革时期。在这几个重要时期,语文大家们肩负了时代的重任,创造了我国特殊时期的语文教育历史。魏本亚认为,正是“于漪们”“那一代”创造了语文教育历史。

一、“于漪们”“那一代”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观

于漪在80年代提出“教文育人”的语文教学观,主张语文教师要把语文教学的立足点从关注教师的“教”转换到关注学生的“学”,语文教学必须树立育人的目标,语文教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真正把他们当成学习的主人;钱梦龙提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语文教学观;魏书生主张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应该促使学生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分,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分,使学生由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宁鸿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摆脱“唯书”、“唯上”的思想桎梏,抛弃封闭学生思想的条条框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既体现了“于漪们”“那一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论论述,又反映了“于漪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践智慧。

二、“于漪们”“那一代”创造了本土化的语文教学模式

魏本亚认为,“于漪们”“那一代”集几十年实践经验于一体,创造了本土化的语文教学模式。钱梦龙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和“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的“三主四式”教学模式,既是对教学的一种哲学阐释,又是对语文教学实践的提升;蔡澄清的“点拨教学法”,是语文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用画龙点睛的教学艺术启发学生开启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的教学模式。于漪的“情感教学”、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黎见明的“导读教学”、颜振遥的“自学辅导教学”、 欧阳代娜的“语文能力过关教学”等等,“于漪们”创造的语文教学模式异彩纷呈,植根于中国母语教学土壤中,有着广泛的实践价值,对今天的语文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于漪们”建构了较为科学的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魏本亚认为,在30年的语文教育探索中,“于漪们”贡献了自己的教育智慧。在语文教育学理论层面,有叶苍岑、朱绍禹、顾黄初、张鸿苓等人建构了较为科学的语文教育学体系;在语文教材层面,有洪宗礼、欧阳代娜等人不断探索,建构了有鲜明个性的教材体系;在语文课程层面,刘国正、章熊、顾振彪等人高瞻远瞩,编制了若干语文教学大纲。在语文教育的各个分支方面,“于漪们”也有相当程度的掘进。王力、吕叔湘等人建构了“中学语法教学新体系”;曾祥芹等人重构了“文章学”;韩雪屏等人建构了“阅读学”与“语文心理学”;王尚文阐释了“语感论”……这些学术研究成果目前都在影响着我国当代的语文教育实践。

四、在传统语文与现代语文的矛盾冲突中准确定位语文本体

传统之于现在是一条割舍不了的链条,一边连着昨天,一边连着今天。我们有2300多年大语文教育传统和100多年现代语文教育传统,在现代语文教学的探索中,我们摒弃过封建时代的语文传统,又摒弃不同意识形态的现代语文传统。当我们抛弃传统去建构语文大厦之时,发现语文“根基”总出问题,得到的教训是简单否定传统另搞一套,结果只能碰壁。审视“于漪们”“那一代”的经验,我们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够站得更高走得更远,是因为他们正视传统,善于汲取传统经验,善于在传统语文与现代语文的矛盾冲突中准确定位语文本体。

五、立足现实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吕叔湘先生在30年前提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李吉林用30年的时间求解,创造了“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景教学课程。欧阳代娜用30年的时间研究学生语文能力过关的难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案。刘国正主张读懂文本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之本;欧阳代娜认为知识与能力素养是一个有机整体;魏书生一再强调语文教育以母语为核心一百年也不会变。“于漪们”立足于语文教育实践,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践问题,获得了不少原创性的语文教学成果,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

六、正视理论多元,立足本土实际

魏本亚认为,在语文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引进了大量的教育理论。这些理论包括建构主义、后现代、叙述理论、接受美学、阐释学、符号学等,与实践总是那么的不和谐。对话教学改变了僵化的课堂结构,但是虚假对话、泛对话又令我们心有余悸;读者中心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却带来了信马由缰的“假解放”。中国孔子的“启发式”要比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早得多,我们却没有开发研究使之成为新的理论。现代语文教育历经百年,具有本土化色彩的理论仍然不多,理论的苍白经常演绎实践的误区,“于漪们”“那一代”做出了本土化探索。洪宗礼邀请国内百余位知名学者、专家研究国内外母语教育课标、教材以及成功经验,就是要用他山之石攻中国语文之玉,进而形成我们自己的母语教育理论。植根本土、脚踏实地,正是“于漪们”“那一代”的研究风格。

七、正视文化多元,坚持民族立场

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多元。在外来文化面前,中国传统价值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语文文化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后现代”面前,“经典”被解构了,语文课本中经典篇目减少了,大众消费文化的内容增多了。语文教师怎样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是抛弃传统,全盘西化?还是在民族传统中注入新的血液,既继承传统,又海纳百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我们翻开美国的高中语文教材之时,我们发现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国人在捍卫着他们的文化传统。一些美国学者还要创造具有美国文化特质的“美国英语”。语文的核心是母语教育,母语蕴含着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语文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知母语传承民族文化,这是语文教育的立足之本。“于漪们”“那一代”对此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魏本亚以独特的视角,考察了“于漪们”“那一代”在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学模式、语文教育学理论体系建构、继承传统与借鉴创新以及语文教育的民族化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凸显了老一辈语文教育名家特有的基质。有研究者认为,大凡语文名师都有如下基质:对事业的执著、对生活意义的探寻、对职业价值的追求;他们的內心都长住着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他们的安静与不安分同在;他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自然流露的才情;他们敏感、丰富,感悟思维发达,因而灵感跃动,见解独特。于漪、钱梦龙、章熊、魏书生、李吉林等老一辈语文名师,他们身上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上述特质,他们以新的思维方式与认识角度去透视语文教学现象和语文教育规律;他们注重解决语文教学的现实问题;他们既立足于继承传统,又善于借鉴创新,建构了具有时代特点的语文教学新秩序,使80年代的语文教育百花齐放,为今天的语文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一辈语文教育名家的实践探索与成长经历,也是今天语文教师成长的巨大财富,正是基于对老一辈语文教育名家所创造的语文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魏本亚对“于漪们”的贡献做出了重新审视,比较全面地总结了“于漪们”对于我国语文教学的重要贡献。其意义不仅有利于促进语文教育研究成果的累进式积累,也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但是在该篇文章中,魏本亚先生对“于漪们”“那一代”为何具有如此的成就似乎缺乏深入揭示。笔者认为,有清楚的职业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语文教育职业,热爱学生,是“于漪们”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钱梦龙曾说:“认定了目标以后,就要以恋人般的痴情,宗教信徒般的虔诚,革命志士般百折不挠的意志,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地紧追不舍。”魏书生讲过:“我属于愿意当教师的这一类人,我们这些愿意教书的便常常聚在一起,谈我们这项又穷又苦的事业中的乐趣,以激励自己更踏实、更认真、更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于漪说:“只有对学生真心一片,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于漪不仅爱班里的优秀学生,而且对所教的全体学生都充满爱心,一视同仁。顾德希从教近40年,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学生“评教”活动中,连续多年来综合评价都是100%“非常满意”。 如果一个教师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缺乏对语文教师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却想取得语文教学的成功,将是很难想象的。这是本文强调的一个方面。

另外,笔者认为,魏本亚教授对新时期我们语文教育理论中引进国外的教育理论的评价有失公允。在语文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引进了大量的国外教育理论,包括建构主义、接受美学、阐释学、符号学等。他评价说“这些理论曾经令我们激动不已。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总是那么的不和谐,引进的理论总是和我们开玩笑。对话教学改变了僵化的课堂结构。但是虚假对话、泛对话又令我们心有余悸;读者中心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却带来了信马由缰的‘假解放”。魏本亚虽然用了两个“总是”对引进的教学理论的价值进行否定,但事实上传达给读者的却是一种吹毛求疵的印象。一种理论“改变了僵化的课堂结构”,一种理论“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它的功能何其强大!他的价值何其重要!一种理论对我们的语文教育能够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是否还应该有其他奢求?根据我国传统哲学,任何事物都利弊互存,上述文字所谓的“虚假对话、泛对话”、所谓的“假解放”,是语文教学的常态吗?显然不是。否则,它们断然不会“改变了僵化的课堂结构”、“解放了学生的思想”。

再者,文章的表现形式显得比较宏观,从“群体”视角,立足于“面”上揭示“于漪们”的教改探索及其贡献,达到了整体揭示“那一代”共同特质的目的。但“点”的特殊性缺乏纵深感,显得深刻性与新颖性不足。当然,这种认识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于漪们”这些名师的教学历程与教育思想已为广大教师所熟悉,宏观的研究已经很难找到新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如何继承老一辈语文教育名家创造的语文教育财富,并使之成为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仍然值得我们努力探索,魏本亚先生做了又一次有益的尝试。

上一篇:郑州中泰食品有限公司产品介绍及公司简介下一篇:有效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