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程序

2024-05-31

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程序(共6篇)

篇1: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程序

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程序

1、目的为了做好食品生产许可工作,明确责任,使食品生产许可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监管科(以下简称食品科)对食品生产许可的部分事项:受理申请(包括扩项、换证、变更和委托加工)、组织现场核查及发证检验、审核材料汇总上报和证书发放。

3、工作程序

3.1申请受理

3.1.1 行政许可公示:

食品科设统一的申请受理办事窗口,并在办事窗口将有关食品生产许可的依据、条件、程序、期限、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申请书示范文本等以及投诉和咨询电话公示,具体详见[附件1-4]。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与食品生产许可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他材料。

3.1.2 确定是否受理:

3.1.2.1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即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3.1.2.2 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权范围的,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自企业提交申请之日起5日内出具不予受理决定书。

3.1.2.3 企业递交申请材料的时候,窗口办事人员首先确认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属于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的产品品种,如果不属于,则退回申请资料不予受理。如暂时无法确定其产品是否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或无法确定其所属类别,应先填写特殊产品咨询登记表,交领导审批,5天内回复企业。属于食品生产许可范围的,审查申请材料是否齐全:

a、《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一式三份以及相应的电子版文档一份;

b、有效期内工商营业执照或《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代码证复印件各三份;

c、法人代表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三份;

d、企业生产场所布局图复印件三份;

e、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三份;

f、食品生产设备布局图三份;

g、标有关键设备和参数的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复印件三份;

h、企业质量管理文件复印件一份;

i、企业标准文本复印件3份(执行企业标准的企业)

j、有关原辅料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三份;

k、已获得HACCP认证证书、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证的,提供证书复印件三份。l、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表三份(已获证企业变更需要)

m、原食品生产许可证(已获证企业期满换证申请时提供)复印件3份

n、原材料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书复印件三份(使用进口原材料的企业)

o、委托检验协议复印件三份(不具备特定项目出厂检验能力)

p、矿泉水生产企业需提供采矿许可证、取水许可证、水源评价报告及水源水质跟踪检测报告。q、天然净水生产企业需提供取水许可证证书一式三份

3.1.2.4填写食品生产许可证申报材料接收登记表,由企业和窗口办事人员签名确认,一份交企业,一份留档保存。申请资料不齐全的,退回申请资料,企业按照登记表补齐所缺的资料后再重新提交材料。

3.1.2.5 申请资料齐全的,接收其相关材料,同时发出通知书,通知其在指定日期(一般为四个工作日后)到办事窗口办理后续手续。填写食品生产许可申请材料记录表,将当天的申请材料交审查中心。审查中心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为三个工作日)完成审查,交回办事窗口。审查中心与办

事窗口交接资料时均必须在食品生产许可申请材料记录表上签名确认。

3.1.2.6 经审查中心审查后,申请资料不符合要求的, 向申请人出具申请资料补正告知书[附件5],实行一次性告知,同时退回申请资料。

3.1.2.7 如企业申证的产品执行企业标准,审查中心还应审查其企业标准的合理性。

3.1.2.8经审查中心审查后,申请资料符合要求的,向申请人出具加盖本部门行政许可专用章和注明受理日期的书面受理决定书[附件6],收取审查费用,安排现场审查。

食品科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日内,组织完成对申请企业必备条件的现场核查。

3.2.1 组成核查组

核查组由生产许可证审查员组成,人数一般为2名至3名。核查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应搭配合理,其中核查组长由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的审查员担任。根据需要,可以选派技术专家参加现场核查工作,但技术专家不作为核查组成员。

核查组的工作职责主要有:

a.接受聘用,承担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申证书面材料的审查工作;

b.组成现场核查组,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进行现场核查,并作出现场核查结论;

c.对现场审查合格的申证企业进行现场抽样、封样,并将样品送检验机构检验。

3.2.2制定现场核查工作计划

3.2.2.1 核查人次的确定

食品科制定核查计划人员在每周一通知审查中心下一周核查工作所需的核查人员人次,并要求审查中心在周三前报送相应的核查人员人次名单。

3.2.2.2 制定核查计划

食品科根据受理企业的情况(如错峰用电情况、企业生产计划等)和核查人员的时间在每周三前制定出下一周的核查计划表,报科长审批,审批通过后将核查计划通知核查组,同时制作审查通知书,将通知书传真到被核查企业,明确告知企业审查的时间、审查组成员、必须注意的事项,确认企业能否如期接受审查。

核查计划表应包括以下内容:被核查企业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申证单元名称、核查组成员名单、观察员、计划核查日期及相关要求。现场核查时间一般不超过2天,对申证单元较多企业的核查时间可适当延长。

列入核查计划的必须是已受理企业。核查计划一经批准,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没有列入核查计划的企业,核查组不得擅自进行核查。

3.2.2.3 现场核查计划变更

如被核查企业因各种情况不能按时接受审查,要求企业提出书面延期申请,明确延期时间,相关负责人员将延期申请交科长审批。如企业延期时间较长或撤消申请的,经食品科审核确认后,收回企业受理决定书,退回企业申请材料,中止企业申请,并通知核查组。同时,重新制定现场核查计划,安排其他企业接受现场核查。如申请延期期限未超出法定办理时限的,食品科视情另行安排现场核查。

3.2.3 现场核查

3.2.3.1 实行观察员制度

由食品科委派1名观察员参加现场核查。观察员一般由从事生产许可管理工作的人员担任。观察员的主要职责是:

a.对核查组和被核查企业在核查活动中的行为进行监督,但不得干涉正常的核查工作;负责维护现场核查秩序,并在相应文书上签字;

b.及时向食品科报告核查情况,对核查结论持有异议的,应专题报告;

c.督促被核查企业按照核查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开展整改,对企业整改情况负责监督,对企业现场提出的整改,要到现场进行核实或要求企业拍摄照片作为证据,核实无误后在整改情况表上填写意见。

3.2.3.2 实施现场核查

a.现场核查工作实行组长负责制。核查组对核查报告的客观性、公正性、真实性负责,同时要保证核查报告等文书填写的完整、准确、规范。

b.核查组依据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审查细则和有关规定实施现场核查。审查员不得

任意提高或降低要求。

c.核查工作程序主要包括:召开首次会议、对企业生产条件进行核查、召开核查组内部会议、产品抽样、召开末次会议。核查组不得任意减少或增加核查程序。

d.核查组制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现场核查工作计划表后,审查员根据各自分工范围,依照核查项目和核查内容,对企业生产条件逐一进行详细的检查评价,逐一核对企业申请书的内容,并做好核查记录。

e.核查组按照审查通则的要求讨论形成核查结论。核查结论必须客观、公正、真实,现场明确告知企业。观察员可就核查工作发表意见,但对核查结论无表决权。

f.核查组负责填写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现场核查表[附件7]、核查报告等文书,并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填写不合格项改进表。观察员应督促企业按照核查组提出的意见限期整改, 一般不合格项应在1个月内整改完成。企业将完成后的不合格项改进表及相关整改证据送交食品科,由观察员配合核查组做好整改验收工作。

g.由被核查企业独立填写核查工作廉洁信息反馈表,并寄送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3.2.3.3抽样

对现场核查合格企业,核查组应当场抽取封存发证检验样品。样品的抽样方法、数量等要求按审查通则和相关产品审查细则的规定进行。核查组对抽样的正确性、抽样单填写的准确性、样品封存的完好性负责。

3.2.3.4 核查工作报告

核查组在核查工作结束后,应在5日内向食品科提交核查报告和有关核查记录,汇报核查工作情况。对现场核查不合格的企业,由食品科观察员在5日内出具《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不合格通知书》,并向省局提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建议,待省局或总局批复同意。自国家质检总局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出不予生产许可决定之日起10日内,由总局或省局向企业发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3.3 发证检验

检验用及备用样品应当在抽样后的7日内(保质期短的食品应及时送样)送到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送样人应对样品的完好性负责。产品检验所需时间(包括样品送达、检验机构检验、异议处理的时间)不计入行政许可所规定的时间内。

发证检验内容及要求如下:

3.3.1发证检验由国家质检总局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实施,东莞市的指定检验机构为东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发证检验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格程序,严格检验、审核、批准,严格三级签字,保证检验数据科学、公正、准确。发证检验机构要确保产品检验工作符合审查细则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检验工作,出具检验报告。检验机构的检验工作应在15天内完成,有特殊要求的除外。发证检验机构对检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科学性、及时性负责。

3.3.2 发证检验机构接收样品时要认真检查,对有破损、变质、封条不完整、抽样单填写不明确等情况的样品拒绝接收,并及时通知市局食品科。

3.3.3 发证检验备用样品除特殊情况的,要保存3个月以上,以备抽查复验。

3.3.4 企业对发证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检验结果之日起15日内,向市局食品科或者省局食品监管处提出复检申请。食品科应在5日内作出是否复检的书面答复。对符合复检条件的,应及时组织复检,复检结果为最终结论。对于产品发证检验不合格的企业,由市局食品科向《企业发出食品生产许可发证检验不合格通知书》,同时向省局提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建议,待省局或总局批复同意。自国家质检总局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出不予生产许可决定之日起10日内,由总局或省局向企业发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3.3.5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应在报告出具日三日内送达市局食品科,市局食品科初审人员对发证检验报告进行审核确认无漏检、错检项目后接收检验报告,并在《申证工作跟踪表》中登记。若发现漏检、错检项目,退回检验机构进行复检,出具合格的检验报告。

3.4 材料审核、汇总、上报

企业发证检验及整改完成后,窗口办事人员将企业材料交审查中心,审查中心三个工作日内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汇总装订。初步审查汇总材料是否符合报送的具体要求。

汇总材料的装订顺序为:

a.申请书;

b.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企业代码证;

c.执行企业标准的,须有《企业标准审定情况表》及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复印件;d.有关原辅料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e.《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现场核查表》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现场核查报告》;f.《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合格项改进表》;

g.《食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抽样单》和《发证检验报告》;

初审完成后,审查中心将申报材料交回材料上报人员,由材料上报人员将材料报食品科科长进行材料的复审确认,并签署报送意见,复审工作日为3天。材料复审后,窗口办事人员按照省局要求,分别填写《东莞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QS材料报送表》(一式三份)、《东莞市食品生产企业QS材料汇总表》(一式两份),经主管局长签发加盖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章后,上报省局食品处。并填写《东莞市食品生产企业QS材料报送情况表》,经食品科科长签字后备案。同时上报电子文本至spcqs@163.com,并电话确认。

3.5 省级食品生产许可前抽查

省局收到市局上报的企业申请材料后,应在当日将材料移交给省局许可证审查中心。省局许可证审查中心应在3日内完成材料审核,汇总合格及不合格的企业名单上报省局,同时将审核合格的企业材料报送省局,审核不合格的企业材料,省局许可证审查中心应在2日内退回市局,并详细列明不合格原因。

省局收到材料审核合格的企业名单及材料后,应在2日内进行复核,按比例确定许可前抽查企业名单及负责抽查的核查组长名单并通知省局许可证审查中心。省局许可证审查中心应在7日内组织完成对指定的抽查企业必备条件的许可前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及符合发证条件的企业名单和相关材料按有关要求汇总后报送省局。省局应在3日内对符合发证条件的企业名单及材料进行复审, 省局应对省局许可证审查中心的材料审核及许可前抽查工作质量实施定期监督抽查。

3.6 许可决定

自受理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之日起,国家质检总局或省局应当在60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决定。产品检验所需时间(包括样品送达、检验机构检验、异议处理的时间)不计入此期限内。对现场核查和产品发证检验合格的企业,由省局负责审批的,省局应当作出准予生产许可的决定,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 10日内将食品生产许可证及副本制作完毕,由市局颁发给获证企业。对现场核查和产品发证检验合格的企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审批的,省局应当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40日内将企业申请材料、现场核查和产品发证检验材料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按有关规定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

3.7 证书发放

对准予食品生产许可的,省局在10日内将食品生产许可证及副本制作完毕,由市局颁发给获证企业。市局领取食品生产许可证证书,打印制作《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副本后,通知企业领取证书。企业领取证书时需填写签收表。

发放证书须给企业以下材料:

a.食品生产许可证证书正本、副本;

b.《企业年审注意事项》及年审材料;

c.QS标志使用说明。

3.8 公告

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在相关媒体上公告其审批的食品生产许可信息,并将信息通报有关部门。

3.9 扩项

获证企业需要增加申请项目的,应当向食品科提出扩项申请,提交申请书和相关材料。食品科按规定组织核查和检验,变更所需资料详见[附件8],并填写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表[附件9]。

3.10 名称变更

获证企业名称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名称变更后20日内向食品科提出食品生产许可证更名申请。食品科应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变更审查和材料上报,由原发证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核批。

3.11 重新核查和检验

3.11.1 在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产品的有关标准、要求发生改变的,食品科应当按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要求组织重新核查和检验。

3.11.2 获证企业的生产条件、检验手段、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在变化后20日内向食品科提出申请,提交申请书和相关材料。食品科应当按规定进行重新核查和检验。

3.12 换证

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食品科提出换证申请。具体程序按照企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程序办理。

3.13 委托加工备案

企业要委托加工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在委托之前必须到食品科办理备案手续,委托加工备案所需资料详见[附件10],并应填写委托加工备案申请书[附件11]及。

4、收费项目

《食品生产许可证》收费包括审查费、公告费和产品质量检验费:

a.审查费:每个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审查费为2200元,同一个证中每增加一个申证单元增收440元;

b.公告费:每个申证单元400元;

c.产品检验费:由企业按国家收费标准向检验单位交付。

5、受理地点、邮编、电话

地点:东莞市东城区主山温南路高田坊

广东省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楼五楼食品科

邮编:523120咨询电话:22039960

篇2: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程序

为规范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明确省级食品生产许可中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实施细则(试行)》和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规定,制定省级食品生产许可工作规范。

一、省级食品生产许可权限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生产许可的食品,由国家质检总局根据食品的风险性、生产工艺、检验难易程度、行业发展状况和规范程度、食用对象和食用范围等确定,并分批公告发布。省级食品生产许可工作包括申请受理、现场核查、发证检验、审核审批、证书发放、社会公告、变更延续等环节。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将部分事项委托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但是许可审批权不得委托。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将委托事项予以公告。

二、工作职责

省级食品生产许可实施中的具体工作,主要由省级和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承担。(一)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省级食品生产许可中的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省级食品生产许可工作;

2.可以根据需要将部分省级食品生产许可事项委托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 3.负责省级食品生产许可的审查发证;

4.公告获得省级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名单,并通报相关部门; 5.建立食品生产许可档案;

6.负责本辖区食品生产许可的监督管理。

(二)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省级食品生产许可中的主要职责

1.受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委托,承担食品生产许可的部分事项; 2.建立食品生产许可档案;

3.负责本辖区食品生产许可的监督管理。

三、工作程序(一)申请受理

食品生产许可申请的受理部门为省级或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申请受理部门)。申请受理部门的具体受理范围,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确定并予以公布。

1.申请受理部门要在受理申请的办公场所,将有关食品生产许可的依据、条件、程序、期限、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申请书示范文本(附件1)以及投诉和咨询电话公示。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与食品生产许可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他材料。

2.申请受理部门应安排专人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内容主要包括申请材料的齐全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等。

3.申请受理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如下处理:

(1)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即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2)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权范围的,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3)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4)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要在5日内发补正告知书(附件2),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通知申请人在20个日内补正,同时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人。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5)申请事项属于食品生产许可范围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应当受理申请。4.申请受理部门应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食品生产许可的决定,并向申请人出具加盖本部门行政许可专用章和注明受理日期的书面决定书(格式文本见附件

3、附件4)。(二)组织现场核查

申请受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组织完成对申请企业必备条件的现场核查。1.组成审查组

审查组由生产许可证审查员组成,人数一般为2名至3名。审查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应搭配合理,其中审查组长由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的审查员担任。根据需要,可以选派技术专家参加现场核查工作,但技术专家不作为审查组成员。2.制定现场核查工作计划

审查组应当及时制定现场核查工作计划表。

(1)核查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被核查企业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申证单元名称、审查组成员名单、计划核查日期及相关要求。现场核查时间一般不超过2天,对申证单元较多企业的核查时间可适当延长。

(2)列入核查计划的必须是已受理企业。核查计划一经批准,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如确需变更的,应事先报告申请受理部门同意。没有列入核查计划的企业,审查组不得擅自进行核查。

(3)申请受理部门应当于核查前5日将核查计划通知企业,企业有权对审查员提出回避要求。企业的回避要求应在计划核查日期2日前提出,逾期未提出的视为无意见;回避要求合理的应当采纳。

3.实行观察员制度

被核查企业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必须委派1名观察员参加现场核查。观察员一般由从事生产许可管理工作的人员担任。观察员的职责主要是:对审查组和被核查企业在核查活动中的行为进行监督,但不得干涉正常的核查工作;负责维护现场核查秩序,并在相应文书上签字;及时向申请受理部门报告核查情况,对核查结论持有异议的,应专题报告;督促被核查企业按照审查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开展整改,对企业整改情况负责监督。4.实施现场核查

(1)现场核查工作实行组长负责制。审查组对核查报告的客观性、公正性、真实性负责,同时要保证核查报告等文书填写的完整、准确、规范。

(2)审查组依据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审查细则和有关规定实施现场核查。审查员不得任意提高或降低要求。

(3)核查工作程序主要包括:召开首次会议、对企业生产条件进行核查、召开审查组内部会议、产品抽样、召开末次会议。审查组不得任意减少或增加核查程序。

(4)审查员根据各自分工范围,依照核查项目和核查内容,对企业生产条件逐一进行详细的检查评价,逐一核对企业申请书的内容,并做好核查记录。

(5)审查组按照审查通则的要求讨论形成核查结论。核查结论必须客观、公正、真实,现场明确告知企业。观察员可就核查工作发表意见,但对核查结论无表决权。

(6)审查组负责填写核查报告等文书,并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填写改进表,限期由企业整改。(7)由被核查企业独立填写核查工作廉洁信息反馈表,并寄送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5.抽样

对现场核查合格企业,审查组应当场抽取封存发证检验样品。样品的抽样方法、数量等要求按审查通则和相关产品审查细则的规定进行。审查组对抽样的正确性、抽样单填写的准确性、样品封存的完好性负责。6.核查工作报告 审查组在核查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向组织现场核查工作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核查报告和有关核查记录,汇报核查工作情况。(三)发证检验

检验用及备用样品应当在抽样后的7日内(保质期短的食品应及时送样)送到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送样人应对样品的完好性负责。发证检验内容及要求如下:

1.发证检验由国家质检总局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实施。

2.发证检验机构接收样品时要认真检查,对有破损、变质、封条不完整、抽样单填写不明确等情况的样品拒绝接收,并及时通知有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3.发证检验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格程序,严格检验、审核、批准,严格三级签字,保证检验数据科学、公正、准确。发证检验机构要确保产品检验工作符合审查细则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检验工作,出具检验报告。

4.检验机构的检验工作应在15天内完成,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5.发证检验备用样品除特殊情况的,要保存3个月以上,以备抽查复验。6.发证检验机构对检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科学性、及时性负责。

7.企业对发证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检验结果之日起15日内,向组织检验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上一级管理部门提出复检申请。受理申请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在5日内做出是否复检的书面答复。对符合复检条件的,应及时组织复检,复检结果为最终结论。(四)材料审核

申请受理部门负责汇总企业申请材料,对审查组提交的现场核查文书及抽样单、发证检验报告等材料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五)许可决定

自受理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之日起,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在60日内作出准予许可或者不予许可决定。产品检验所需时间(包括样品送达、检验机构检验、异议处理的时间)不计入此期限内。

1.由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组织受理核查的,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将汇总表(附件

5、附件6)、企业申请材料、现场核查和产品检验材料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对其实施许可前抽查。

2.对现场核查和产品检验合格的企业,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做出准予生产许可的决定,并自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企业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及副本。对现场核查或者产品检验不合格的企业,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做出不予生产许可的决定,并自做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企业发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附件7)。(六)证书发放

对准予食品生产许可的,由省级或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10日内向获证企业颁发生产许可证及副本。(七)公告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在相关媒体上公告其审批的食品生产许可信息,并将信息通报有关部门。(八)扩项

获证企业需要增加申请项目的,应当向原申请受理部门提出扩项申请,提交申请书和相关材料。省级或者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规定组织核查和检验。

(九)名称变更

获证企业名称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名称变更后20日内向原申请受理部门提出食品生产许可证更名申请。受理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自受理之日起10日内完成变更审查和材料上报,由原发证部门在10日内核批。(十)重新核查和检验

1.在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产品的有关标准、要求发生改变的,省级或者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按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要求组织重新核查和检验。

2.获证企业的生产条件、检验手段、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在变化后20日内向原受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申请,提交申请书和相关材料。省级或者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按规定进行重新核查和检验。(十一)许可延续

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原申请受理部门提出换证申请。具体程序按照企业申请生产许可程序办理。

(十二)报送信息

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自2005年10月起,每月5日前向国家质检总局报送上月省级食品生产许可工作信息,包括准予、不予食品生产许可情况(包括发证和期满换证)及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撤回、撤销、吊销、注销情况等。同时上报电子文本。报送信息的具体要求见附件8。

四、工作责任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从事一般食品的生产许可具体工作中,因主观故意或过失使自身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或因不履行法定职责,导致认定事实错误、不当许可或错误许可等,对国家或申请人的合法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应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

(一)应当承担工作责任的行为

1.违反法定权限、程序、期限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的。

2.对符合要求的申请不予受理或对不符合要求的申请准予受理的。

3.任意提高或降低核查标准,任意减少或增加核查程序的;出具虚假或不真实核查结论的。4.检验机构伪造检验结果、出具虚假证明,或检验结果出现重大差错的。

5.拒绝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无故刁难申请人,造成不良影响的;泄露申请人的商业秘密给申请人造成损失的;阻碍申请人行使申诉、复议、诉讼和其他合法权利,情节恶劣的。6.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承担工作责任的其他行为。

(二)工作责任监管程序

1.国家质检总局和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通过自查、互查、抽查或对举报、投诉、新闻媒体报道的核查等途经,发现存在过错行为的,要严格追究工作责任。

2.工作责任的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过错与责任相适应、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追究工作机构的责任由其上一级机关或主管部门实施,追究工作人员的责任由其所在单位实施;追究领导干部的工作责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施。4.工作机构或个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做出处理决定的机关申请复核或者向其上一级机构提出申诉。

(三)追究工作责任形式

1.追究工作机构责任,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责令书面检查;(2)通报批评;

(3)暂停或取消食品生产许可证组织审查审批资格;(4)暂停或取消食品质量安全检验资格;

(5)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引起行政赔偿的,依法承担全部或者部分赔偿责任。2.追究工作人员责任,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责令书面检查;(2)通报批评;

(3)暂扣或者吊销核查资格证书,暂停或取消执法、检验资格;(4)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5)停职检查、责令辞职等;

(6)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引起行政赔偿的,依法承担全部或者部分赔偿责任;(7)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以上所列工作责任追究方式,可视情节单独或者合并使用。

3.对情节轻微未造成不良影响的、因无法预见的客观因素导致过错的、行为人在其过错行为被监督检查发现前主动承认错误、在过错行为发生后能主动纠正进行补救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理。

4.对不配合调查或者阻挠工作责任追究的、对举报控告申诉或者案件调查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1年内发生2次过错的、有索贿受贿、敲诈勒索、徇私舞弊等行为的、因过错给他人造成严重损害或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应当从重处理。

附件:

1.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示范文本)2.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 3.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 4.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5.符合发证条件的企业情况汇总表 6.不符合发证条件的企业情况汇总表 7.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篇3: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程序

1.1搜集被核查企业背景资料

1.2初步确定核查组分工

1.3联系当地局与企业, 确定具体核查时间

1.4初步复核申请资料的有效性

1.4.1核对申证单元及产品种类

1.4.2核对所申报产品种类与产品标准的对应性

1.4.3初步核对相关申请资料一致性申报产品品种、生产加工场所表、功能间平面布局图示、生产设备、设施一览表、主要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原材料、包装材料一览表、食品添加剂使用合规性自评表、工艺流程图。

2现场核查工作的基本程序

(1) 首次会议

(2) 场地核查

(3) 资料核查

(4) 核查情况汇总及内部会议

(5) 与企业沟通

(6) 制作核查文书、填写抽样单

(7) 末次会议

3现场核查的主要内容

3.1厂区环境的核查

查看企业周围生产环境, 厂区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

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生产区建筑物与外缘公路或道路应有防护地带。

生活区、生产区应当相互隔离或相距较远距离。

厂内除供实验动物和待加工禽畜外, 一律不得饲养家禽、家畜。

坑式厕所应距生产车间25m以上, 并应便于清扫、保洁, 还应设置防蚊、防蝇设施。

生产用水如取地表水或地下水, 取水点上游30米内不应设置厕所、垃圾场等污染源。

3.2生产车间及生产过程管理的核查

3.2.1查看更衣消毒设施。查看车间人员入口是否设置并保持更衣洗手消毒设施, 根据产品特点分别按换鞋、更衣、洗手或换鞋更衣、洗手、鞋靴消毒顺序设置, 前者适用生产环境干燥的车间, 后者适用生产环境湿的车间。

对前者换鞋柜设置通常以高60㎝×宽60㎝, 长度应与通道墙面拼接为宜。60㎝宽度中间有一隔板, 使换鞋柜能生活鞋与工作鞋分开存放, 同时隔离外来粉尘进入车间, 也起到防鼠作用。

对后者设置鞋靴消毒池的, 鞋靴消毒池须为固定式并有排水口, 尺寸以人员难以跨越为宜。鞋靴消毒池须定期清洗, 消毒液定期更换并保持其消毒的有效性。洗手龙头应为非手动式开关, 在洗手处应设手消毒设施, 整衣镜, 烘手器。洗手龙头 (出水口) 数量:二百人以内, 每十人设一个出水口, 超过二百人, 每增加二十人, 增加一个出水口, 出水口之间距离要以能站开一人, 方便洗手为宜。

车间洗手处的消毒液如须存放洗手消毒处则应专柜存放。更衣室内工作服与生活服应分开存放, 生活服应设生活服存放柜, 存放工作服上方应安装紫外灯, 或其它消毒设施如臭氧。对更衣换鞋与洗手消毒对生产要求高的场所应分开设置, 如对内包装车间等。对饮料、乳制品、蜂蜜灌装车间入口需安装风淋。

3.2.2查看车间内卫生环境。是否根据需要设置了纱门、纱窗、灭蝇灯等防蝇防虫设施。排气扇、通风口、排水管道等是否能够有效防止鼠蝇及害虫的侵入和隐匿。车间墙壁表面应平整光滑, 地面应使用不渗水、不吸水、无毒、防滑材料 (如耐酸砖、水磨石、混凝土等) 铺砌。车间照明充足, 工作位上照明灯有防护装置。生产设备整洁, 无污染。查看在生产过程中, 对车间内原辅料、半成品的防护是否到位。包括防尘、防虫等措施是否到位。

3.2.3查看有无用未能提供无毒无害证明的器具、设施盛放原辅料、半成品。凡接触食品物料的设备、工具、管道, 必须用无毒、无味、抗腐蚀、不吸水、不变形的材料制作。使用的包装容器和材料, 应完好无损, 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 保持清洁。设备、工具、管道表面要清洁, 边角圆滑, 无死角, 不易积垢, 不漏隙, 便于拆卸、清洗和消毒。上、下工序衔接紧凑, 无焊疤和裂缝。

3.2.4厂区应定期或在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工作, 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类、蚊、蝇、昆虫等的聚集和孳生。对已经发生的场所, 应采取紧急措施加以控制和消灭, 防止蔓延和对食品的污染。

3.2.5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 应做好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的污染和中毒的预防措施, 用药后将所有设备、工具彻底清洗, 消除污染。对有毒有害物管理, 除卫生和工艺需要, 均不得在生产车间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任何种类的药剂, 必要的消毒液等化学物品需专柜专人加锁严格管理。

盛装废弃物的容器不得与盛装产品与原料的容器混用, 应有明显标识。

3.2.6企业应建立食品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运输过程中有效防止食品污染、损坏或变质的制度。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 保持清洁, 防止食品污染, 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 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3.2.7查看生产能力与销量情况, 检查企业是否为对付生产许可证申证设样板车间, 而将真正的车间离开检查的视线。

3.2.8查看车间工艺布局, 人物流是否合理设置, 可按如下要求进行检查, “人货分开走, 车间分开设, 永远不回头”。所谓“人货分开走”是指车间人员通道不能与原辅料通道共用或有交叉。所谓“车间分开设”是指不同性质的车间, 如生熟区, 生产区与包装区, 在人员通道与货物通道上要分开设置, 人员不能串岗。所谓“永远不回头”是指人员走向, 原辅料、半成品走向避免往返导致交叉污染。

要注意消防门与物流门的控制。消防门要便于开启, 但又要控制, 不宜锁死, 可采取消防门外侧贴封条等形式加以控制。物流通道应设控制门, 同时要做好防虫、鼠工作。

3.2.9查看生产设备、设施是否能正常运转。具有与生产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且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生产设备;设备性能与精度符合生产规程要求。包装设备和包装工艺中, 用于商品量检测的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必须达到100%, 所有计量和包装设备要定期检定或校准。

特别关注产品自动灌装线上的封口、封盖设备如饮用水企业理盖机;生产日期标注设备;生产线上的自动、半自动清洗设备;饮料含饮用水、乳品企业洁净车间的空气净化设备是否有出风口等等。

3.2.10企业应建立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有效防止食品污染、损坏或变质的制度。各项工艺操作应在良好的情况下进行, 防止变质和受到腐败微生物及有毒有害物的污染。维修、检查设备时, 不得污染食品。使用的包装容器和材料, 应完好无损, 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防止污染食品。成品应有固定包装, 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包装;包装应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 防止异物带入食品。

3.3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采购管理的核查

3.3.1查看文件, 企业是否制定了采购管理制度, 内容包括供方评价管理制度及操作要求、采购合同及采购计划的管理制度及操作要求、日常进货验收管理制度及操作要求等。

对供方评价管理制度及操作要求具体内容应包括, 对供方评价的程序、内容。对不同原辅料包装材料的有不同的评价要求, 如许可证管理原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等, 应具体描述索证要求。内容还应包括每年索取供方营业执照、企业代码证、生产许可证、近期第三方检验报告等要求。对初级农产品大户需进行评价。

如有外协加工或委托服务项目, 还应建立相应的外协加工或委托服务管理制度。此制度内容包括如何对受托方进行调查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场所要求、资质要求、日常管质量要求、价格和完成能力要求等等。

对采购合同及采购计划管理制度及操作要求具体内容应包括, 应描述对合同包括口头合同如何登记管理、如何制订采购计划。

对日常进货验收管理制度及操作要求具体内容应包括, 日常进货验收程序、执行人。验收项目应包括对数量, 外观质量, 标识符合性, 包装完好性, 有检验能力的理化、卫生指标项目, 包括供方当批次的出厂检验报告、合格标签等日常进货索证等。并规定每批必检。

3.3.2查看资料, 企业是否收集所采购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现行有效的产品标准。如果供方使用企业标准, 还须收集企业标准

3.3.3查看资料, 企业是否按供方评价管理制度及操作要求记录合格供方评价、供方名录, 并收集供方资质证明 (如营业执照、企业代码证、生产许可证、第三方合格检测报告等) 。对直接农户收购的农产品大户需进行评价, 提供核实农户身份证明、质量信用状况等。对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原辅料进行评价时收集营业执照、企业代码证、生产许可证、第三方合格检测报告等。

要注意所提供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复印件的真实性、有效性, 真实性一般检查包括检验报告有无涂改, 拼凑, 文字不清, 同一内容字号、字体不一, 同一报告前后日期不一等。有效性包括检验报封面有无计量认证章, 检验报告是否近期提供, 对用量比较大的原辅料应半年内提供, 对用量较小的原辅料不超过12个月内提供, 有效性还包括所采购产品品种与提供检测报告的对应性, 如需高温杀菌产品塑料包装袋在生产许可证上的名称应为耐蒸煮袋或其他类复合膜袋, 检测报告上通常有水蒸汽透过量指标, 检测报告上的产品类别应为水煮级、半高高温蒸煮级、高温蒸煮级或适合蒸煮温度描述。对糕点企业用的烤盘纸也需提供生产许可证等相应的资质资料, 从目前情况看只有少数企业能提供, 大多企业随意到文具店购买。

3.3.4查看资料, 企业是否完整记录日常进货验证。信息包括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按企业验收规程规定的项目包括对数量, 外观质量, 包装完好性, 标识符合性, 有检验能力的理化、卫生指标项目检验结论, 验证并保留与购进批次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包材相适应的合格证明文件 (出厂检验报告、合格标签等) , 保存好采购物品的购货凭证。

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向供货者索取该批产品有效的检验检疫证明及卫生证书。

直接从农户进的农产品应按批记录农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质量状况、农户身份证明等信息。

从本地收购的畜禽产品需有检疫证明, 从外地收购的畜禽产品需有检疫证明、车辆消毒证、无疫区证明, 通常此三证现在合而为一, 还需提供瘦肉精检测证明。

生产用水需每年提供源水检测报告, 其中生产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水水质应分别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 (GB8537) 、《瓶装饮用天然水》 (DB33/383) 要求, 其余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对大米生产企业如果原粮从粮食企业拍卖所得, 则应提供该批原粮第三方检测报告。

3.4生产设备设施的核查

3.4.1主要核查所具有的生产设备设施是否与申请材料申述情况一致, 以及对申请生产食品品种、数量的生产工艺和质量安全要求的满足性。

3.4.2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地等在使用前后均应彻底清洗、消毒, 保持清洁。各种机械设备、装置、设施、给排水系统等标识清晰、运行正常、整齐洁净, 不污染食品;应建立健全维修保养制度, 并定期检查、维修, 杜绝隐患。

3.5原辅料及成品库房的核查

3.5.1查看文件, 是否制定了仓库管理制度, 对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成品贮存要求、领用做出规定。

3.5.2查看是否建立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库存及使用台帐并是否按实际出入库进行记录。台帐包括:

一是建立库存台帐, 内容包括品名、供应商名称、进货日期、生产日期、进货入库数量、出库领用数量、结存数量。

二是建立领用到车间配料室后的使用台帐, 从库房领用后可能当批使用不完, 在配料室内有结存, 所以需控制记录使用情况, 此信息同样包括品名、供应商名称、领用日期、生产日期、库房领用数量、按批配料用量、结存数量。现延伸到配表料、投料记录就形成了完整的流向记录。

3.5.3实地查看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是否离墙离地存放, 防鼠、照明、通风等措施是否到位。

食品添加剂是否单库或专柜且分区并加锁存放、专人管理, 对食品添加剂使用量大的企业需单库存放, 使用量少的企业, 如只有一种到二种, 且用量少, 可专柜存放, 不管单库或专柜存放都应考虑各食品添加剂在单库、专柜内分区存放, 避免不同添加剂混放带来的风险。

查看各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存放过程中防护情况, 如内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领用过程中打开外包装后是否加了防护, 或封回外包装防止粉尘等污染。查看厂区内所有库房, 特别是一些不易打开的小房间, 查看是否有非食品原料、非法添加物质等存在。

查看企业是否对各库房、各存放区做好各原辅料、包装材料存放信息标识。检查对大库房存放是否分区并标志到位。对须特殊存放的原料要具体存放条件, 如冷藏、冷冻, 并做好存放条件如温度检查记录。

3.5.4查看是否建立成品库存台帐。并与生产记录、原辅料使用台帐相核对, 确定真实性、有效性、可追溯性。一是时间逻辑关系核对。二是投料数量与产品数量关系核对。

3.6检验条件的核查

3.6.1查看企业是否建立了出厂检验管理制度及出厂检验规程, 对出厂检验项目、批次确定、留样要求、检验方法、抽样数量等要求作出规定。关于出厂检验项目的确定, 出厂检验跟据审查细则与产品标准确定, 就高原则, 凡是两者之一有要求的都应确定为出厂检验项目。

3.6.2查看企业是否有专门出厂检验人员、是否取得资质证明。

3.6.3查看企业出厂检验是否正常开展, 是否按批进行。方法1检验记录与成品库存台帐核对是否一致。方法2生产期间实验室是否有检验用药品试剂, 并检查消耗情况。方法3核对检验方法标准中对试验设备、试剂规定与现场是否相符。方法4查看是否有操作痕迹, 如实验室存放无关物品、移作他用, 仪器上方布满灰尘等。方法5查看是否有玻璃清洗用纯净水或蒸馏水。

要消除保质期短的产品如面包、豆腐等企业人员, 出厂检验无用论的观点, 认为等出厂检验结果出来, 消费者吃都吃了。保质期短的产品是特殊产品, 允许出厂检验未出结果前出厂, 但不等于不做出厂检验, 这类产品出厂检验结果可作为下一步生产的参考。如菌落总数超标, 则说明生产车间污染严重, 卫生环境差, 如大肠菌群超标说明, 有工人上厕所未洗手, 或有如鸡蛋壳等污染。

3.6.4查看所有计量设备包括化验用计量设备与车间、仓库用计量设备是否经过计量检定并是否在有效期内。

3.6.5查看是否提供产品当年型式检验报告和带*号项目检验报告。

3.6.6关于执法抽样与监督检查抽样, 发证检验抽样, 抽样人员一定要到库房随机抽取。

3.6.7查看文件, 企业是否制定了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和保存采购的不合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处理记录;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

3.7工艺流程的核查

核查工艺流程布局、设备布局是否与申请材料申述情况一致, 及其与审查细则的合规性。是否合理确定关键控制工序。

3.8人员的核查

核查相关技术人员, 主要核查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是否与申请材料申述情况一致。如相关人员资质、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料等。

3.9其他方面

3.9.1是否建立标识标注管理制度, 现场查看成品标签, 是否有与正在生产不相符原料该标未标, 是否有食品添加剂未标注, 是否推后标注生产日期等。

产品标签需标注的内容:名称、质量等级、产品标准代号、净含量、成分或者配料表 (按原料用量多少, 从多到少排列) 、食品添加剂: (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对复配食品添加剂则应标明所有配料名称) 、生产日期、贮存条件、保质期、生产许可证标志及编号、产地、厂名、厂址、联系方式、法律、法规、标准中需标注的其他项目:如产品类型、类别、加工方式 (工艺) 、特征指标、巧克力还需标明原料配比。如果是天然水则还需标明:水源类别 (如湖泊水、水库水、山泉水、井水、自涌泉等) 及真实水源地地名, 同时标注本产品特征指标名称及含量范围、养成份表。

3.9.2查看是否建立产品召回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不安全食品自主召回、被责令召回的执行情况的记录, 包括:企业通知召回的情况;实际召回的情况;对召回产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的记录;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向当地政府和县级以上监管部门报告召回及处理情况。并查看实际运行记录。

3.9.3查看是否建立销售台帐或清单, 详细记录销售数量、购货者名称、联系方式、购货日期、出厂检验批号等信息。并与成品出入库台帐核对真实性。

3.9.4查看是否建立销货退回管理制度, 查看销货退回、回收食品的处置记录。回收食品禁止作为原料加工食品。

摘要:为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许可工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 (质检总局令第129号) , 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修订了《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0版。根据《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规定, 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必备条件现场审查。企业现场审查工作实行审查组长负责制。省、市 (地)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于审查前5个工作日通知企业。审查组于审查前填写《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现场审查工作计划表》。现场审查应按照本通则、《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现场审查表》和有关的《审查细则》进行审查, 并做好审查记录。现场审查应当做出明确的审查结论, 并填写《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现场审查报告》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合格项改进表》, 并请企业认真填写《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审查工作廉洁信息反馈表》。

篇4:食品生产许可优化办理程序文章

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实施十多年来,对食品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食品行业的发展水平,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也稳步提高。但生产许可制度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品种范围、换证审查、有效期限等方面,必须进行进一步改革创新。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部署,北京市食药局按照市局工作会议精神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要求,更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和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经过梳理食品生产许可审批事项,进一步提出了优化食品生产许可事项意见。意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简化食品生产许可办理程序。一是简化新建企业许可检验要求。对于新设立企业,在按照新办程序要求申请时,按照对应产品细则要求提交所申请产品的合格检验报告,经实地核查合格后,直接予以发证。对于增加申证单元、生产条件发生变化等需要实地核查的企业,在按照变更程序要求申请时,按照对应产品细则要求提交所申请产品的合格检验报告(一个申证单元对应一份检验报告),经实地核查合格后,直接予以发证。二是取消换证企业许可检验要求。对于期满换证的企业,取消许可检验的要求,经实地核查合格后直接予以发证。对于在申证单元内增加新品种的企业,直接提交申请材料,不再需要提交与增加新品种的每一品种相一致的检验报告,直接经审核后在附页中载明。三是保留换证企业许可证编号。对已获证企业,只要该企业在所持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期满前提交申请并受理,可按照期满换证办理程序要求执行,在原有证书到期之前审批完毕的,保留其原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对撤回、撤销、吊销和注销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其编号不得再次使用。

第二,细化获证产品品种明细要求。一是明确获证产品品种明细。食品生产许可目录仍按照总局确定的28大类食品分类实施,企业申请继续按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受理工作标准》中的《食品生产许可目录细化表(五级目录)》要求填报,但在具体品种明细(第五级目录)中不再要求具体的不同风味馅料以及不同口味等内容。二是明确品种明细变更时间。对于在申证单元内增加新品种的变更事项,经审核后在附页中载明,载明内容除了具体的品种明细之外,增加每次变更审核时间。

下一步,北京市食药局还将进一步优化食品生产许可审批事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听取社会各方意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进一步更新理念、完善政策、创新方法,研究许可和监管配套的方法,把重点放在对企业和生产过程的监管上来,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作者系:北京市食药局食品生产监管处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

篇5:食品生产许可证办理程序

一、许可机关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部门: 仙桃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督科

二、办理依据:

1、《行政许可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3、《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用)》

三、办理条件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应当符合下列必备条件:

(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有卫生部门颁发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和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和持续满足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环境条件和相应的卫生要求

(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相关辅助设备,具有与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的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和检验等厂房或者场所。生产加工食品需要特殊设备和场所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规定的条件。

(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加工食品所用的原材料、食品添加剂(含食品加工助剂,下同)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违反规定使用过期的、失效的、变质的、污秽不洁的、回收的、受到其他污染的食品原材料或者非食用的原辅料生产加工食品。使用的原辅材料属于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必须选购获证企业的产品。

(五)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食品加工工艺流程,生产加工过程应当严格、规范,防止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污染,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有害物品或者其他不洁物品。

(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按照有效的产品标准组织生产。依据企业标准生产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食品的,其企业标准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不得降低食品质量安全指标。

(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与食品生产加工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质量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和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其他疾病,并持有健康证明;检验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产品的检验能力,取得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的资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还应当了解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八)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质量安全检验和计量检测手段,检验、检测仪器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或者经校准满足使用要求并在有效期限内方可使用。企业应当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并按规定实施出厂检验。

(九)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的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实施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与检验、产品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根据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获取质量体系认证或者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认证(以下简称HACCP认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十)出厂销售的食品应当进行预包装或者使用其他形式的包装。用于包装的材料必须清洁、安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出厂销售的食品应当具有标签标识。食品标签标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十一)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必须安全,保持清洁,对食品无污染,能满足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十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严禁下列行为:

(1)违反国家标准规定使用或者滥用食品添加剂;

(2)使用非食用的原料生产食品;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

(3)以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类生产食品;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生产食品;生产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食品;

(4)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

(5)伪造食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质量标志;

(6)生产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食品及相关产品。

四、办理程序:

(一)企业申请

1、领申请书

申请企业持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到办理部门领取《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工作人员向企业了解有关情况,并告知有关要求。办理部门负责向申请企业宣贯食品生产许可证有关规定和要求。

2、提交申请材料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每个申证单元均须提供如下书面材料:

(一)、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3份

(二)有效期内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企业代码证(不须办理代码证的除外)的复印件各3份;

(三)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3份;

(四)企业生产场所布局图复印件3份;

(五)标有关键设备和参数的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复印件3份;

(六)企业质量管理文件复印件2份;

(七)企业标准文本复印件3份(执行企业标准的企业);

(八)已获得HACCP人证证书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证的,提供证书复印件3份;

(九)审查细则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封面应当加盖企业公章,复印的印章无效。

(二)材料审查

(1)企业向办理部门递交《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及有关材料,办理部门收到企业申请材料后,应当立即检查申请材料是否齐全,齐全的予以受理;材料不全的,应明确告知企业所缺材料,退回企业补充,不予受理。

(2)办理部门对收到的企业申请,应当在5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查。企业的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发给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企业的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受理部门应当发给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通知企业在20日内补正;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撤回申请。如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或者不属于本部门受理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发给行政许可不予受理决定书,或者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3)自受理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之日起,办理部门应当在60日内做出准予许可或者不予许可决定。

(三)现场审查、抽样和检验

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发出后,省级或者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组成核查组,依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通则和审查细则,在20日内完成企业必备条件和出厂检验能力现场核查。现场核查时间一般不应当超过2日。企业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派观察员监督核查工作质量。核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审查组开展现场审查工作主要包括以下5个基本程序:

(1)召开首次会议。会议由审查组全体人员及被审查企业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会议由审查组组长主持,介绍审查组成员,说明审查的内容,审查计划,并要求企业进行必要的协助。说明审查组的工作纪律,将“企业生产必备条件审查工作廉洁信息反馈表”交企业负责人,明确企业有权对审查工作组的廉洁性和公正性进行监督。企业领导介绍企业情况。

(2)现场审查。现场审查的内容按“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必备条件审查内容及要求”表中的内容进行审查。审查组成员按照分工同时开展工作,将审查结果记录在“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必备条件审查内容及要求”表中。表达方式为“符合”、“基本符合”、“不合格”、“暂不考核”4种。如果有的项目审查结果是“基本符合”或“不合格”,就要填写“食品生产企业必备条件现场审查不符合报告”表,在表中写清楚是什么项目不符合或有不足,并由企业负责人签字认可。同时要提出对不符合或有不足项的纠正措施以及要求完成纠正措施的时间。

(3)产品抽样。对现场核查合格的企业,由核查组按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通则和审查细则的要求在现场抽取和封存样品,并告知企业有资格承担该产品发证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名单和联系方式,由企业自主选择。

产品应按审核单元进行抽样,每个审核单元均要抽取样品。抽取的样品应是企业的待销产品,一般在成品库内进行。样品抽样方法、数量等要求应按各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的规定进行。填写产品抽样单,样品封好后,企业应当在封

样后7日内将样品送达检验机构。检验机构收到样品后,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检验,在15日内完成检验工作(检验项目有特殊要求的除外)。企业对检验的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检验结果之日起15日内,向组织检验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上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复检申请。受理申请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在5日内做出是否受理复检的书面答复。除国家标准规定不允许复检等客观情况外,对符合复检条件的,应当及时组织复检。

复检应当采用核查组封存的样品,按照原检验方案进行检验、判定。承担复检的检验机构由受理复检申请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有资质的检验机构中确定。

(4)审查组会议。确认审查记录,核对审查记录的完整性、对分歧意见的讨论和处理;草拟审查报告和审查结论;通过审查报告和审查结论。

(5)末次会议。现场具体审查工作完成以后,召开末次会议。会议由审查组全体人员及被审查企业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会议由审查组组长主持,与企业就审查情况进行沟通,指出不符合或有不足的项目,向企业提出改进建议。

(四)审核、汇总、上报

由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受理审查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将企业申请材料、现场核查和产品检验材料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审批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统一汇总审核企业材料,按有关规定做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

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审批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40日内将企业申请材料、现场核查和产品检验材料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按有关规定做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

(五)发证

对现场核查和产品检验合格的企业,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做出准予生产许可的决定,并自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企业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及副本。

对现场核查或者产品检验不合格的企业,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做出不予生产许可的决定,并自做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企业发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六)统一公告

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对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进行公告,并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发证情况及时通报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

五、办理时限:

自企业领取受理通知书之日起,80工作日完成审查汇总上报工作。

六、收费标准及依据

根据《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费等收费项目归属部门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2]19号的规定,《食品生产许可证》收费包括审查费,产品质量检验费和公告费。

审查费:每个企业为2200元。同一次审查每增加一个申证单位增收440元。审查费由企业在申请时向受理申请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交付。

产品检验费:

由企业按国家收费标准向检验单位交付

《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费实行预算管理

七、办理结果

符合发证条件的6个月即可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办理地点及联系方式

办理地点: 仙桃市质量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督科

联系电话:0728-8230391

篇6:食品流通许可工作业务指导

(一)(延庆分局食品科 二OO九年九月一日)

2009年9月1日起,延庆工商分局将正式启动食品流通许可工作,许可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工商总局《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及市局下发的文件执行,以下为许可相关事项的几点说明。

一、关于食品许可流通受理范围

(一)零售或批发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的(包括食用农产品);

(二)从事食品交易的有形市场。

从事现场加工制售食品的,是否属于食品流通许可受理范围,有待上级明确,暂不受理。

取得餐饮服务许可销售其非自制食品的经营者,即便如宾馆、饭店设有商品部销售食品的,是否应取得流通许可仍有待上级明确,暂不受理。

食品添加剂不属食品流通许可范围;单纯从事贮存、运输、配送不直接销售食品的经营者,不属食品流通许可范围。

许可范围:经营方式为批发、零售、批发兼零售。经营项目: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

二、许可管辖

实行分局、工商所二级受理,原则上与内外资登记管辖一致。对于外资企业登记注册市局委托下放分局的,食品流通许可由市局授权分局受理,相关文书盖市局许可章。

三、关于申请食品流通提交材料应注意的问题

应当严格按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及市局将下发的文件中的规定提交。

注意申请许可时不用再提交健康证明,但是应告知申请人经营时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应当要有健康证明。

提交材料时注意许可申请人与负责人的区别,申请人为多人的应有所有申请人的签字或盖章。申请人为多人(一般为五人以上),在申请书上全部签字有困难的,可由全体申请人委托指定一名代表签字,指定代表应为申请人之一。

已取得营业执照的,可以不要求提交经营场所证明。

由申请人提交的操作流程,主要是指申请经营散装食品特别是高风险散装食品时,在如何保证从业人员卫生、设备安全使用、环境卫生整洁方面的一些具体工作流程。对预包装食品的销售操作流程可以简化。

四、关于现场核查

现场核查时填写《现场核查表》,现场核查内容不限于表上内容,也包括已经明确或应当明确的许可相关要求。仅经营预包装食品的可以不进行现场核查。

对于经营豆制品、现场分装销售熟肉制品等高风险食品的(包括食用农产品),应当有明确的许可要求和监管要求,高风险食品的种类与具体要求原则上参照以前卫生局标准。

五、原卫生许可证的缴销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食品经营者以前领取《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原许可证继续有效。原许可证许可事项发生变化或者有效期届满,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总局《办法》的规定提出申请,经许可机关审核后,缴销《食品卫生许可证》,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并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监督检查。

因此原卫生许可证需要换发或变更的,应当一律按新办食品流通许可证处理,经审核通过换发新证后,缴销原《食品卫生许可证》,但是原《食品卫生许可证》有现场制售内容或其他超出食品流通许可范围的,建议由申请人留存原《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复印件。

六、关于食品流通许可开发系统

开发的食品流通许可系统市局正在紧张调试,正式启动使用前需由工程师当面指导后开始,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食品科和系统开发人员沟通。

上一篇:电视栏目策划的十大方面下一篇:电气技术员工作总结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