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划分协议

2024-06-30

资产划分协议(共10篇)

篇1:资产划分协议

责任划分协议书

因甲方南宁市豪爵摩托车销售有限公司在工程消防施工过程中要求我施工单位(福建省华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更改或取消消防布置、消防设施、消防配置,造成无按消防设计图纸施工事宜。为了工程竣工消防验收、工程投产后消防设施等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特制定本协议,分清双方责任范围。

1、工程消防验收时贵司在施工过程中对自己的修改或取消消防设施、设备等无按消防图纸施工负有全部责任。消防验收不通过时贵司需自行负责,如需整改、增加消防设施、设备等费用全由甲方自行负责,甲方不得以此为理由拒绝工程结算、拨付工程余款。

2、工程投产后因贵司取消、更改消防设施、设备等致使消防安全不到位、不能满足消防安全使用要求,如因此发生的安全事故责均由贵司负责。

此协议仅为消防验收、消防安全责任,双方责任的划分。施工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

建设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

篇2:资产划分协议

甲方:男

乙方:女

甲方与乙方于2011年1月15日举行婚礼,至今共同生活1年11个月,期间因生活权责问题多次发生争吵,现就此情况特制订以下协议,如双方认同,请签字盖章。

一 权利双方工资卡各自保管;双方享有自由社交权,彼此不得干涉对方正常社交活动;现有乙方名下信用卡一张,双方可共同使用;当出现重大家庭问题(例如买房、借贷、喜丧事等),需做决议时,甲方享有决定权,乙方享有参与讨论权;当出现家庭日常问题(例如购买日用品等),由乙方全权决定; 6 乙方负责每日记账,将家庭开支透明化,甲方有权查账;

乙方亦有权追问甲方钱款去向;

二 义务家庭日常支出(饮食、日用、娱乐开销等)由乙方负责购买、分配; 2 家务分配:

①做饭、洗碗、洗衣、整理沙发(包括电视柜茶几)区域、厨房及做饭操作台区域卫生、清倒日用垃圾、清洗电动车、染头发由乙方负责 完成标准:

一周至少在家烹煮4顿晚餐,每天保证碗盘及厨房、操作台干净整洁;

保证每天供应双方干净鞋袜、内衣更换;

保证每周至少大清洗一次,保证双方外套、家中一应布类用品干净整洁; 每天整理沙发区域,保证无杂物、无灰尘(甲方如故意放置杂物,由其自行负责);

保证家中不堆积垃圾,垃圾桶保持不满状态;

至少半月清洗一次双方电动车,保证电动车外观整洁;

甲方每次剪发后,乙方负责对其进行染发,需细心、认真,保证染后不沾染别物;

②扫拖地、电动车充电、两卧室及电脑区域卫生、小厨房杂物由甲方负责; 完成标准:

每天保持家中地面干净清亮、无杂物(双方拖鞋底部干净无脏痕); 每天保证双方电动车用电量充足,不得出现过充或充电量不够的情况; 保证每天回家后卧室床面及床头柜区域干净整洁;(如乙方故意放置杂物,由其自行负责)

每周至少整理一次电脑区域,保证每天无杂物,每周一无灰尘;

每月整理一次小厨房杂物,检查房顶是否有漏洞、窗户是否破裂等; 3 外务分配:

①各自所刷信用卡额度,由各自去往银行还款;家庭共同费用刷卡由甲方去往银行还款;(不得超过最后还款日每月27号)

②与婆家有家庭事宜接洽,由乙方出面;金钱方面接洽,由甲方出面; ③所有与家庭有关的外部接洽,均由甲方出面;

④各自自用品,由自己维护保养(电动车、护具、钥匙、衣物等)由于义务1,甲方需每月上缴生活费1400元整(如甲方工资上涨,生活费依照工资上涨幅度相应上涨),如有上礼、借贷等特殊情况,可向乙方反映,酌情减少生活费;同理,乙方如有上礼、借贷等特殊情况,可向甲方反映,酌情加收生活费。

如出现违背以上条款现象,一方有权要求另一方无条件整改,若不整改,出错方需向另一方下跪求的谅解。

以上为权责分配明细,如有特殊情况,可双方再议,补充条款。

如有异议,请于12月9日前提起上诉,如无异议,请签字盖章,若12月8日18点前不做回复,视为同意。

甲方签字盖章:

乙方签字盖章:

篇3:天然气输送管道资产组划分的探讨

天然气管道, 是由气田或气体处理场向长距离的城市储配站或供气用户输送的管道, 距离长、管径大, 具有独立的经营管理系统, 一般由矿场集气设备、输气站和干线输气管道组成。矿场集气设备包括井场、集气管网、集气站、天然气处理厂、外输总站等。输气站又称压气站, 包括首站、中间站和末站, 它由主气路系统和辅助系统组成, 主气路系统包括压缩机组、除尘设备、储气库、阀组区、计量区、空气冷却器等设备和管道连接而成;辅助系统包括各自独立的密封油系统、润滑油系统、燃料气系统、启动气系统, 以及保护输气站安全正常运行的仪表控制系统和消防系统。干线输气管道与干线输油管道类似, 也包括管道、线路截断阀室、管道阴极保护设施、管线标识及辅助设施等。管道公司拥有的管道用于支持上游天然气开采, 管道持续使用过程中难以独立于公司的其他资产而产生现金流入。可见, 天然气管道资产与一般固定资产相比, 具有专用性强、结构复杂等特点, 减值测试工作量大、难度高, 尤其是对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依赖性强。因此, 如果管道运营地区公司以独立运营的油气管线或管网为资产组, 则在实务操作中划分资产组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天然气管道资产组认定的原则

天然气管道资产组的认定, 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强化管理原则。天然气管道资产组的认定, 必须符合管道企业的运营状况, 适应天然气运输特点;必须满足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 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必须优化资产业务流程, 提高管道企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二是关联性原则。确认资产组, 应考虑资产之间的内在联系, 即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有多种表现形式:1.资产类别相关, 单项资产属于同类, 资产的折耗年限相同或相近;2.资产地理位置相关, 资产分布在同一气田或同一区块内;3.资产实物链相关, 组成资产组的单项资产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链条, 天然气要通过这些资产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三是最小化原则。资产组认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减值测试。从原则上讲, 资产组是在实际可行的前提下越小越好, 以避免有减值迹象的资产组被没有减值迹象的资产组掩盖。例如在气价上涨或下跌的情况下, 整个行业的资产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资产组包含的资产较多, 对其进行减值测试的结果很可能与实际不符。

三、天然气管道资产组认定的类型

天然气管道的主要现金流入是管输费收入, 显然输气管线是构建管道资产组的决定性因素。其他的资产如矿场集气设备、输气站等, 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现金流入, 但它们却与天然气输送、销售密切相关, 与输气管线等资产结合, 共同完成输气任务, 是管道企业产生现金流入的必备条件。因此, 可以根据管道企业的实际状况, 以输气管线为主体, 并把与之密切关联的矿场集气设备、输气站等管道资产相互组合, 构建不同类型的资产组。

(一) “输气管线”型资产组

管道公司下辖若干条管线, 对于任何一条管线而言, 如果它从气源输送到输气站, 或者从输气站输送到净化厂或用户, 实行独立结算, 并按单位输气量取得管输收入, 就可认为该条管线能够获取独立的现金流入。如果该条管线的维护支出等现金流出能够确定且可以用货币计量, 那么该条管线符合资产组认定条件, 可以将该条管线确认为一个资产组。这种类型适用于上下游的输气管线均为干线的情况。

(二) “输气管网”型资产组

如果不是单独一条管线而是由若干条管线组成管网才能完成输气任务, 比如在数条输气管线从不同的气源输到同一个输气站的情况下, 若无法确定单条管线的管输收入, 而是以整个管网为整体实行独立结算, 则可以将该管网认定为一个资产组。与“输气管线”型资产组相反, 这种类型适用于输气管线多属于支线的情况。

(三) “矿场集气设备+输气站+输气管网”型资产组

如果利用输气管线将天然气从不同的生产井输到同一个输气站, 或者从同一个输气站输往其他的输气站或用户, 即可将这些输气管线与矿场集气设备、输气站一并划为一个资产组。在这种情况下, 位于上游的输气管线多为集输支线, 而位于下游的输气管线一般是输气干线。

(四) “最小支线”型资产组

所谓“最小支线”型, 即以天然气管道分输站的分输口到用户的管线作为资产组, 管道的主干线、分输站等视为总部资产, 在测算减值时将其分摊到各资产组。输气管道最直接的现金来源是用户支付的管输费, 直接面对用户的支线产生的现金流独立于其他管线, 所以将其作为一个资产组比较合理。

例:西气东输管道公司主要从事管道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天然气市场开发与销售工作。公司运营管理1条西气东输干线、2条联络线 (冀宁、淮武) 、3条支干线、11条支线和长宁线、兰银线, 管道总长度为6 720公里;1座地下储气库、22座压气站、共44台压缩机组、54座分输站、249座线路截断阀室。如何合理地划分管道公司资产, 使之形成科学合理的资产组,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使用价值和整体协同效应, 准确计算资产减值损失, 难度较大。因此, 在划分资产组时, 可以将分输站口到用户的支线作为一个资产组, 而分输站及其以上的主干线和其他设备作为总部资产在不同资产组之间分摊, 以进行减值测试, 判断其是否减值。

篇4:资产划分协议

某县国资委主任李某,在一次招商洽谈会上认识了孙某(私营企业主),李某对孙某一见钟情。孙某为了企业发展,也多次向李某示好。2009年6月,孙某以企业周转为名向李某借款300万元。李某在未向单位汇报的情况下,决定从掌握的公款中借给孙某300万元。为表示感谢,孙某以李某儿子出国留学为名,给李某儿子6万元,并安排李某妻子出国旅游,支付全部费用3万元。2009年12月底,孙某应李某要求归还了30万元,李某未将钱还给单位,而是私自用6万元置换了自己办公室的办公用品,24万元用于职工发放过节福利。2011年7月,孙某又归还了80万元。李某也未将钱还给单位,一直把钱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里,而是想等孙某用钱的时候可以更方便的给她使用。2011年底孙某企业破产,李某认为孙某还钱无望,给妻子留下10万元,携带70万元潜逃。

【焦点】

本案中李某涉嫌何种罪名、数额应如何认定?

关于本案中李某涉嫌何种罪名、数额如何认定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从这个案例中根据李某有哪几个行为来具体行为具体分析,下面笔者就李某行为来进行分析:

(1)2009年6月李某在未向单位汇报的情况下,决定从掌握的公款中借给孙某300万元,2009年9月底孙某归还30万元但李某并未将钱归还单位。李某的这个行为属于利用职务便利把自己掌握的公款挪归个人使用向孙某出借且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因此构成挪用公款罪。

(2)孙某为表示感谢送给李某儿子6万元及支付李某妻子出国旅游的3万费用, 笔者认为,是李某通过职务便利为孙某谋取了不正当利益,孙某的感谢行为是针对李某的,只是感谢对象间接变成李某妻子儿子,李某和妻子、儿子并无共同受贿的故意和行为,因此李某符合受贿罪构成要件,只能对李某认定为受贿罪,其妻子和儿子不能认定为受贿罪共犯,其妻子和儿子的行为只是收受请托人财物并没有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因此不适用刑法修正案(七)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的规定,不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孙某谋取了不正当利益构成行贿罪。

(3)李某用孙某归还的30万元借款置办办公用品及给职工发福利的行为认定应当是本案最大的焦点和难点。李某用24万给职工发福利的行为,笔者认为有部分读者会认为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为单位职工“谋福利”,故在单位内部具有公开或者说半公开性。私分国有资产罪比(共同)贪污罪的受益范围更大。私分国有资产罪表面上具有单位性、合法性和整体性。但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必须具备形式合法性意义上的“以单位名义”,即必须满足经过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主要负责人根据单位管理规定做出决定这一形式要件。缺乏这一要件,而只是单位个别领导私自决定,并借单位的名义将资产分给职工,则不能将其行为认定为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此种情况下,其行为虽然披上单位决定的外衣,却无法改变属于个人意志的本质属性,此时即使最终结果是单位中每一名成员都拿到钱,也不应认定为私分国有资产罪。另外,既然以单位名义做出的决定可以体现单位意志,就要求做出决定的单位必须拥有决定权,即单位的意志应在单位可以决定的范围内,否则,即使是经过单位讨论而实施的犯罪行为,也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具体到私分国有资产罪,只有当单位拥用独立的财产处理权时,其处理财产的行为才可能表现为单位行为,其意志才可以表现为单位意志。否则,在没有独立财务决定权的单位,即使是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将国有资产非法占有,也不能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因此,李某给职工发福利的这24万元是在李某拥有实际处理权,而不是单位对这部分钱具有处理权,李某私自决定,并借单位的名义将24万分给职工,则不能将其行为认定为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李某用24万给职工发福利的行为不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

李某对这24万元具有实际的处理权,符合了贪污罪当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构成要件。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实际控制性。非法占有的本质特征是占有,也就是对财物的实际控制,主要体现为对财物的直接掌握与管理。这种掌握与管理必须是直接的、现实的,而不是间接的、想象的。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贪污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仅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而不是非法占为已有。李某并未将这24万元归还单位,就已经反映出其主观上具有法律所要求的非法占有的故意,即使其事后确实将这些财物用于公用,也难以否认其事先的非法占有故意。在贪污案件中,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即其实施为法律所禁止行为的直接目的,只能是非法占有,其所追求的结果就是通过不法手段将公共财物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只要有证据证明李某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即构成贪污罪,而不必求证其行为的动机是为公还是为私。只要有证据证明李某实施了法律明确禁止的贪污行为,就应认定其构成贪污罪,而不应论赃款的具体去向,更不能以赃款公用来否定李某的贪污事实。赃款去向仅仅是量刑时应考虑的一个情节,而不是决定罪与非罪的根本性因素。因此24万给职工发福利只能是赃款的去向问题。

李某置办办公用品的6万元也应当属于通过不法手段将公共财物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的情况,并不因为6万元购买了办公用品没有私用否定李某的贪污行为。

(4)李某将孙某归还的80万元中10万留给妻子,自己携带70万元潜逃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贪污。行为人挪用公款后,在客观行为和主观意识方面发生了变化,客观上有能力退还而主观上拒不退还以贪污定罪。李某在孙某歸还80万后将前一直放在办公室抽屉里想等到孙某用钱的时候可以给孙某使用,后来孙某企业破产李某认为孙某还钱无望,将10万留给妻子,自己携带70万元潜逃,在这个过程中,李某无论从客观行为和主观意识方面发生了变化,转变为占有这80万的主客观故意,因此认定为贪污。

篇5:房屋产权划分协议

万胜清、周绍文于二00三年七月在台拱镇张家村移民安置二区(高速口一巷)共同修建三层砖混结构住宅楼一栋。同年完工居住,为了明确产权,便于管理,经两家共同协商,将产权划分如下:

一、一楼左边(靠侯安祥宅基)相连三间属于周绍文所有,右边(靠李庭付户)正间一间和后面(靠四海酒楼)两间共三间属于万胜清所有。

二、二楼整层楼属于周绍文所有,三楼整层楼属于万胜清所有。

三、一楼天井和楼梯面积属于公共部分,共同使用,产权两家各享一半。

四、顶楼属公共部分,共同使用,产权两家各享一半,单方无权私自进行改造和加层。

五、如果一家需转卖自家的产权部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另一家购买,对外出售只能出售三楼以下明确属于自家的产权部分,顶楼及公共部分不得对外出售,其产权补偿由两家协商处理。

六、未尽事宜两家共同协商处理。

篇6:房屋和土地划分申请、协议、证明

全安镇国土所:

我是吼冲村社村民,家庭人口人。因我及家人在全安镇吼冲村社没有住房,现和本社村民(关系:)协商将名下位于全安镇吼冲村社编号为:字第号,用地面积为:平方米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过户到我名下,申请过户面积为:平方米。恳请上级组织批准。

特此申请!

申请人:

2014年月日

过户协议

甲方:(身份证号:)

乙方:(身份证号:)

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房产过户一事达成如下协议: 该房屋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全安镇吼冲村社, 《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编号为:字第号,用地面积为:平方米。甲方自愿将本人土地使用面积的平方米划分给乙方。本协议受中国法律管辖并按其解释。凡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若甲方违约,应向乙方赔偿所有损失;若乙方违约,应向甲方赔偿所有损失。

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即生效。

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盖章):

2014年月日2014年月日

证明 兹有内江全安镇吼冲村社号村民(身份证

号:),与其(身份证号:)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房产过户一事达成协议。该房屋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全安镇吼冲村社,《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编号为:字第号,用地面积为:平方米。自愿将本人土地使用面积的平方米划分给。

特此证明!

篇7:资产划分协议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几类: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

3.贷款和应收款项;(贷款主要为金融企业,我公司不涉及)

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其中:

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和存出投资款.交易性金额资产:

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应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种,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属于衍生工具,比如国债期货、远期合同、股指期货等,其公允价值变动大于零时,应将其相关变动金额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才可以定义为此类金融资产:

1.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2.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该金融负债组合、或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建议:综上所述

1、从06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其它货币资金科目核发内容来看,谢会计购买的理财产品显然不属于此类范围。

2、从谢会计购入银行理财产品的意图就是为了短期获利,准备随时变现获得短期投资性收益。故应指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篇8:资产划分协议

(一)《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中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持有意图和企业的财务能力。如果企业管理当局取得该项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作为暂时闲置资金的存放形式,以保持其资产流动性和获利性,并且该项金融资产有公开活跃的资本市场和明确的市价,应将其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如果企业管理当局取得该项金融资产的目的不明确,既不准备在近期出售,又不准备持有至到期,且该金融资产受市场利率变化、投资收益变化、外汇风险变化等影响较大,从风险管理和战略投资需要角度出发,可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企业管理层在取得金融资产时,应当正确地进行分类,不得随意变更。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分类情况,应当以正式书面文件记录,并在附注中加以说明。

(二)《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量的不同规定

1. 两者初始计量中对交易费用的规定不同。

两者的初始计量虽都规定以公允价值进行,但对交易费用的处理规定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计入初始成本。

2. 两者后续计量计入的科目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体现对当期的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科目,体现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这种规定体现了政策制定者采用的两种不同信息观,即“资产负债表观”还是“利润表观”。显然,政策制定者对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了“利润表观”,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了“资产负债表观”。

3. 两者后续计量的方法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是在资产负债表日调整公允价值变动,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不再计提减值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则是在资产负债表日调整公允价值变动,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但如果公允价值发生非暂时性下跌,说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了实质性损失,为反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真实价值,应当计提减值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这项规定充分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

二、利用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影响

(一)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稳健性

企业盈利的稳健性是指企业利润比较实在,没有“水分”,上市公司利润表上反映的盈利是否稳健可靠,主要受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影响,尽管《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及计量做了详尽的规定,但上市公司管理层还是利用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利用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划分中具有的较大空间,将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方法视作两种不同的会计政策,并在两种政策中进行选择,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在经营状况不利时,把本应列入利润表的“损失”列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而本应列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利得”列入利润表,多报告受益;在经营形势好时,把本应列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损失”列入利润表,本应列入利润表的“利得”列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少报告收益。

通过对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也可以看出,持有两类金融资产较多的公司在对金融资产进行初始划分时,为降低公允价值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倾向于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获得更多的选择空间,为盈余管理和收益平滑提供“蓄水池”。一些盈利情况不好的公司,为了避免利润的下滑,在持有期间管理层往往违背最初的持有意图,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短期内处置;而盈利情况好的公司,则倾向于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含有的作为资本公积的未实现利润留存到以后年度实现。从盈利质量的稳健性角度看,上述操作会使企业盈利质量的稳健性削弱,从而影响会计信息使用人对会计信息的利用。

(二)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可持续性和可重复性

判断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可持续性和可重复性的关键在于盈利的增长是否缘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高质量的企业盈利不是指企业某一期间偶然、暂时性的非经常性收益,而是基于其主业发展基础上的可持续和可重复盈利。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上市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呈现大幅增长,一些上市公司一半以上的净利润主要来自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收益,小部分来自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收益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日益显著。一些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表面较高,但主要来自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而一旦公司以后年度出售了其余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即使达到了收入及利润的同步增长,但这种增长也必定是不可持续和不可重复的。从盈利质量的可持续性和可重复性角度看,依靠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划分和处置来增加企业利润,会削弱企业盈利质量的可持续性和可重复性,从而影响会计信息使用人对会计信息的利用。

三、对金融资产划分影响企业盈利质量的建议

(一)建议企业自我约束地选择会计政策

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应受国家、所有者、债权人、经济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多重制约。从社会责任、法律义务和自身利益出发,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经营管理者都必须进行自我约束,合法合理地选择会计政策,选择有利于提高企业形象的会计政策。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自我约束的目的是确保会计政策合法和公允,避免企业因违法和有悖公允的选择遭受法律和道德的制裁。企业将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方法视作两种不同的会计政策,并在两种政策中进行选择,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导致会计信息的扭曲反映,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损失,企业必需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乃至刑事责任。建议企业自我约束地选择会计政策,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建议编制全面收益表以杜绝上市公司对金融资产划分的盈余管理

全面收益报告把绕过利润表而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未实现收益项目集中起来,并通过适当分类,单独报告,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全面、更有用的业绩信息,以体现公允与充分披露原则,限制上市公司随意操纵利润。

1. 先对传统利润表进行扩展,等条件成熟后再制定《全面收益准则》。

新会计准则虽然在利润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零散披露全面收益,如在利润表中披露“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披露“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鉴于我国目前会计核算中已确认尚未实现的损益项目不多,笔者建议不必对现有的财务报表体系做过大的改进。可采用过渡的做法,先对传统利润表进行扩展,即通过一张扩展的利润表反映包括净收益与其他全面收益在内的全面收益。等条件成熟后再制定《全面收益准则》,对全面收益进行确认、计量、报告。

2. 对利润表改进的具体建议。

篇9:资产划分协议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 资产证券化 监管

一、巴塞尔资本协议下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建立

自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以来,资产证券化已经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金融市场中备受瞩目的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重组和信用升级,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流通的证券的融资方式。简单来说,一次完整的证券化融资的流程如下:首先由发起人将拟证券化的资产“真实出售”给一家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然后由SPV将拟证券化的资产汇集成资产池,并进行相应的结构重组和信用升级,接着SPV以资产池所能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来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

随着资产证券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有关资产证券化监管问题也成为了巴塞尔委员会日益关注的重点。在巴塞尔委员会2002年10月发布的第二份工作报告中指出:由于资产证券化大规模迅速发展,对于证券化的处理已经成为了巴塞尔资本协议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缺少了这一部分,巴塞尔协议Ⅱ就无法达到巴塞尔委员会在银行监管领域所要实现的监管目标。基于此,在巴塞尔委员会开始制定BaselⅡ时,就成立了一个专门工作小组,讨论和制定资产证券化的监管规则,历时多年,先后发布了多份关于资产证券化监管的征求意见稿,最终形成了巴塞尔资本协议Ⅱ中的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对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在三大支柱下提出了要求,分别是统一的资本计提标准、监督管理和信息披露要求,这是资产证券化监管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巴塞尔协议Ⅱ下资产证券化监管在金融危机中暴露的问题

尽管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确立了资产证券化的全面监管框架,但是金融监管的滞后性,使得资产证券化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资产证券化产品资本计提不足

巴塞尔协议Ⅱ中对于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规定了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两种计量方法,并且鼓励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但是协议Ⅱ也规定了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而这些要求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难以达到,因此,只能采用标准法。但是,标准法下,风险权重的设置相对简单,这就使得银行对于资产证券化产品配置的资本金无法有效覆盖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一旦发生极端情况,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就会受到巨大的挑战。

(二)忽视资产证券化所具有的系统性风险

对于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它们会再将这些证券化产品作为基础资产打包售出,再次地进行证券化。而在不断证券化的过程中,承担风险的投资者的规模不断扩大,风险在一步步地转移过程中也不断被放大,系统性风险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积累。然而,BaselⅡ中所设计的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依旧延续了传统的强调单个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监管理念,只关注到了银行在证券化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以及风险是否有效转移等问题,而忽视了资产证券化所具有的系统性风险,忽视了风险转移过程中系统性风险的不断积累。

(三)缺乏对资产证券化顺周期效应的监管

顺周期经营是银行业普遍采取的运营模式,而资产证券化对于这种运营模式更具推动作用:在经济繁荣时期,商业银行能够很容易地进行资产证券化,因此银行就会降低贷款标准不断扩大信贷规模,然后将贷款打包出售给SPV,在获得资金后再次发放贷款。如此一来,信贷规模的扩大,就会对市场需求产生刺激作用,导致经济“过热”;在经济衰退时,证券化难度的增加又促使银行紧缩信贷,进而延长经济低迷。而BaselⅡ中对于这种推动作用并没有相应的防范和监管措施。

(四)缺乏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尽管BaselⅡ中鼓励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来评估证券化产品,但是由于内部评级法的复杂性,使得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所以银行更多地依赖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以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然而,信用评级机构的透明度欠缺、存在利益冲突、缺少竞争、缺失独立性等使得信用评级并未反映出产品的实际风险。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使无数投资者蒙受巨额的损失。但是,巴塞尔协议Ⅱ并未对外部评级提出具体的监管要求,并没有将信用评级机构纳入到监管范围之中。

(五)信息披露不足

巴塞爾协议Ⅱ在第三支柱市场约束下强化了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的要求,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要求银行进行信息披露。但是,披露的内容仅仅包括了与证券化风险暴露计提资本的有关的内容,已经不能覆盖证券化的全部风险,无法为投资者提供更为有效地信息,特别是关于资产证券化运作过程中道德风险的存在,巴塞尔协议中并没有规定披露要求。

三、巴塞尔协议Ⅲ对于资产证券化监管的完善

随着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巴塞尔资本协议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与批评。从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开始制定一系列国际银行监管新标准来应对金融危机,2010年9月12日,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和监管机构在瑞士经过各方讨论后最终通过了加强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方案——《巴塞尔协议Ⅲ》。

巴塞尔委员会对于资产证券化监管的完善主要体现在组成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一系列文件中,包括《巴塞尔资本协议Ⅱ框架完善建议》(Enhancements to The BaselⅡ Framework)、《新资本协议市场风险框架的修订稿》(Revisions to the Basel II market risk framework - final version)、《增强银行业抗风险能力》(Strengthening the resilience of the banking sector)等文件。这些文件针对BaselⅡ下资产证券化监管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相应地完善,以期建立起更为有效的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

(一)第一支柱下

1、扩大风险覆盖范围

BaselⅢ中要求银行应当在其内部资本充足性评估程序中全面考虑资产证券化可能引起的全部风险,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特别是在第一支柱下没有覆盖到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所有暴露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对证券化的基础风险暴露的潜在违约和损失;源于特殊目的实体的信用额度或流动性便利;由参与方提供的风险暴露等。

2、弥补资本计提不足的缺陷

《巴塞尔资本协议Ⅱ框架完善建议》针对BaselⅡ中资产证券化产品资本计提不足的弊端提出了完善建议,进一步严格资本计提,增强资本的风险敏感度。

首先,增加了资产证券化资本计提的范围,加強了对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下某些证券化的处理方法,特别是再证券化。

其次,要求银行将表外结构性投资工具都应当纳入并表资本充足率计算范围。如果未纳入并表范围,对这些附属机构的资本投资应从银行资本中扣除。

再者,巴塞尔协议Ⅲ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再证券化产品风险权重的提高。巴塞尔委员会将再证券化定义为,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一个或多个基础资产符合BaselⅡ框架下的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定义时,该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就被定义为再证券化。无论是在标准法下还是在内部评级法下,再证券化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都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此外,无论再证券化产品的信用评级如何,以及银行采取何种计量方法,都不能将再证券化产品视为合格的抵押担保品用以风险缓释。

3、对外部评级设置额外限制条件

BaselⅢ中对使用外部评级确定资产证券化监管资本要求规定了额外限制条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排除银行自身提供增信安排导致的信用评级提高带来的资本优惠。

第二,银行必须进行尽职调查,持续及时地掌握基础资产池风险信息、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和风险特征。如果银行对于采用外部评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未达到上述两项要求,没有积极收集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暴露信息,就必须从资本中扣除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

第三,巴塞尔委员会将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 ,IOSCO)制定的《信用评级机构的核心行为准则》 (Code of Conduct Fundamentals for Credit Rating Agencies)中规定的核心要求作为使用外部评级的资格标准,即要求外部评级必须是由合格的信用评级机构做出的,对于合格评级机构的认定则需要监管当局来完成。

4、增加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设置

为了降低资产证券化等带来的顺周期效应,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中规定了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要求。

首先,巴塞尔协议Ⅲ规定了资本留存缓冲(Capital Buffers)。所谓资本留存缓冲就是在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上,银行应持有额外的资本缓冲,以应对突然出现的危机。巴赛尔协议Ⅲ确定资本留存缓冲应由普通股构成,且不低于普通股的2.5%。

其次,巴塞尔协议Ⅲ还规定了逆周期的资本缓冲要求。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银行在经济上行时期,要提取反周期超额资本,以限制银行大规模发放贷款,抑制经济过热;在经济下行时,银行要运用这些反周期超额资本来缓冲信贷的过度紧缩,从而刺激经济的发展。具体而言,巴塞尔协议Ⅲ要求银行保留由普通股或者是其他具有完全吸收能力的资本构成的0%~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这些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具体比例将根据宏观经济的情况进行确定。

5、加强对流动性便利监管

巴塞尔协议Ⅲ在协议Ⅱ基础上加强了对于流动性便利的监管。具体而言,就是提高了资产证券化涉及的流动性便利的信用风险转换系数,短期合格流动性便利的信用转换系数从20%提升到50%,并取消了对市场整体出现动荡时的流动性便利的资本优惠。同时,巴塞尔协议Ⅲ要求银行在进行压力测试时评估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暴露对于银行保持足够的流动性的影响。

(二)第二支柱下

在第二支柱下,巴赛尔协议Ⅲ进一步增强了监管当局地监管责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监管当局要更好地协调资产证券化市场上发起人和投资者的利益,确保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第二,由于巴塞尔协议Ⅲ中要求银行所采用的外部评级必须是合格的信用评级机构所做出的,因此监管当局需要对于合格的外部评级机构进行认定,同时监管机构还应当公开合格信用评级所应遵循和适用的评级程序、评级方法、评级假设以及其他的关键因素。

第三,基于金融危机下系统性风险监管的缺乏,巴塞尔协议Ⅲ中要求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于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构建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在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同时,更要注重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三)第三支柱下

为了有效发挥市场约束作用,在信息披露方面,BaselⅢ对于银行提出了如下要求:第一,银行应当披露交易账户下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第二,披露在资产证券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的SPV相关信息;第三,披露再证券化的风险暴露;第四,与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相关的渠道和库存风险。

总的来说,BaselⅢ,通过完善对于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认识、提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资本计提要求、降低银行对于外部评级的过度依赖、强化监管机构的监管责任、加强银行对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信息披露,以引导银行规范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使银行更加注重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与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防范风险的发生,提高应对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稳健经营。

参考文献:

[1]唐文华.《资产证券化与资本市场发展》,载《武汉金融》2006年第6期

[2]黄毅.《资产证券化:银行监管者的视角》,载《中国金融》2006年第2期

[3]巴曙松,刑毓静,朱元倩著.《金融危机中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挑战与改进》,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版,第81页

[4]Jaime Caruana,Basel Ⅲ:toward a safer financial system,at http://www.bis.org/speeches/sp100921.pdf, September15,2010

[5]巴曙松,孟之静,孙兴亮.《金融危机后资产证券化的新特征即监管新动态》,载《经济纵横》,2010年第8期

[6]The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version,The Basel Committee’s response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report to the G20,at http://www.bis.org/publ/bcbs179.pdf,October,2010,p.13

[7]The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Calibrating regulatory 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 and capital buffers: a top-down approach,at http://www.bis.org/publ/bcbs180.pdf October,2010,p.3

篇10:资产收购协议范本

乙方(资产收购方):

1、甲方拟将其所持江西康美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100%股权、江西药都仁和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给乙方,以履行对乙方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时解决关联交易问题的承诺。

2、乙方拟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现金,并以募集现金收购甲方所持江西康美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100%股权、江西药都仁和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

3、甲乙双方已于9月16日签订《资产转让意向协议书》,就乙方收购甲方所持江西康美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100%股权、江西药都仁和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达成初步意见。基于以上前提,甲方和乙方经过友好协商,就乙方收购甲方上述资产所涉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第一条 定义

1.1 除非本协议另有规定,下述用语在本协议内有下列含义:

甲方

乙方

目标资产 指 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指 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指 江西康美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甲方之全资子公司 指 江西药都仁和制药有限公司,甲方之全资子公司 指 本次乙方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现金拟向甲方收购的其持有的康美公司100%股权和药都仁和100%股权目标公司 指 康美公司和药都仁和的统称本次非公开发行指 乙方根据其董事会决议,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6000万至9000万股股票的行为

第二条 目标资产的收购

2.1 甲方同意将其所持康美公司100%股权、药都仁和100%股权出售给乙方,乙方同意收购。

第三条 目标资产的收购价格

3.1 根据中通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中通评报字〔〕15、16号《资产评估报告书》,截止评估基准日(20 12月31日),康美公司100%股权的评估价值为39,646.24万元,药都仁和100%股权的评估价值为21,921.84万元,目标资产的评估价值合计61,568.08万元。

甲乙双方认可中通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目标资产的评估结果。

3.2 甲乙双方根据上述评估结果确认:康美公司100%股权的收购价格为39,646.24万元,药都仁和100%股权的收购价格为21,921.84万元,目标资产的收购价格合计 61,568.08万元。

第四条 目标资产的交付

4.1 乙方应在本次非公开发行所募资金划入乙方账户且办理完毕验资手续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向甲方发出实施目标资产收购的书面通知,甲方应于收到乙方通知之日的次日(法定节假日顺延)向目标公司发出股权转让的书面通知;目标公司应于收到甲方通知之日的次日(法定节假日顺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股权转让及股东变更的备案登记手续,并自申请变更工商登记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办理完毕。

4.2 目标资产全部过户至乙方名下,且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完毕股权转让及股东变更的备案登记手续,视为目标资产交付完毕。

第五条 收购价款的支付

5.1 甲方应在目标资产交付完毕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向乙方发出支付目标资产收购价款的书面通知,并书面提供用于支付目标资产收购价款的银行账号。

5.2 乙方在收到甲方书面通知及银行账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甲方一次性支付61,568.08万元目标资产收购价款。

5.3 如乙方本次非公开发行所募资金不足以支付目标资产收购价款,则不足部分由乙方利用自有资金支付。

第六条 期间损益的处理

6.1 甲乙双方同意,自评估基准日(年12月31日)至目标资产交付完毕之日的期间内,目标资产产生的损益按以下约定处理:

6.1.1 经审计目标资产的净资产增加的,增加部分归乙方所有。

6.1.2 经审计目标资产的净资产减少的,由甲方向乙方支付现金补足。

第七条 双方承诺

7.1 甲方承诺

7.1.1 自评估基准日起至根据本协议约定将目标资产交付完毕之日,甲方须确保目标公司正常经营,保证自身并促使目标公司不提议、不审议、不实施利润分配。

7.1.2 保证目标资产未设定任何质押或查封、扣押等使权利受到限制的情况,保证目标公司没有未披露的其他债务或为他人债务设置担保而可能产生的或有债务。

7.1.3 目标资产出售给乙方后,甲方不再生产和经营与目标公司业务相同的产品,避免同业竞争。

7.2 乙方承诺

7.2.1 将收购目标资产列入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使用计划,并在本次非公开发行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及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根据本协议约定实施收购。

第八条 税费

8.1 与拥有、管理、经营或运作目标资产有关的,在目标资产交付之前产生的一切税项和费用(无论该税项和/或费用是在目标资产交付当天或在该日以前或以后征收或缴纳),由甲方承担。

8.2 甲方承担因目标资产评估增值而产生的全部税项和/或费用。

8.3 因本次收购产生的其他任何税费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双方各自承担。

第九条 协议的变更和解除

9.1 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书面形式变更本协议内容。

9.2 在本协议履行期间,本协议可因下述情形而被提前解除:

9.2.1 各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本协议。

上一篇:应收账款风险控制措施下一篇:泰山旅游景区的营销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