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苹果》

2024-07-31

大班美术《苹果》(精选12篇)

篇1:大班美术《苹果》

活动目标:

1、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快乐。

2、尝试运用团圆、搓等技能,表现苹果的主要特征。

3、初步学习使用简单的辅助材料,在泥工板上进行操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实物苹果1个,橡皮泥、火柴棒或牙签。

活动过程:

1、教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说谜面:红红脸,圆又圆,亲一口,脆又甜。

(2)幼儿自由猜谜语,教师待幼儿充分发言后说出谜底。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塑造苹果的`方法。

(1)出示实物苹果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2)幼儿边讨论边尝试制作,教师指导。

教师:请你先自己试试用橡皮泥做苹果,等会儿来教大家。(幼儿自由探索)

(3)教师:你是怎么做的?橡皮泥怎样才能变成圆的?怎么才能在上面变出小坑呢?苹果上还有什么?怎么做?

(4)教师小结,帮助幼儿提炼词汇“揉一揉、搓一搓、压一压”等。

3、集体欣赏幼儿作品。

教师:你喜欢哪个苹果?为什么?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幼儿对泥橡皮泥制作很感兴趣,而且制作苹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是幼儿能做出来的。

不足之处:

1、活动前我也做了准备,有实物苹果,还有幼儿每人一桶橡皮泥。但是实物苹果色泽不是很好看,如果我能准备红、绿、黄三种颜色鲜艳、特征明显的苹果,那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每人一桶橡皮泥,在制作时,幼儿打不开包装袋,纷纷请老师帮忙,导致出现了一点混乱,而且,由于橡皮泥颜色众多,幼儿选的颜色也五花八门。如果我事先准备红、黄、绿三种颜色,分发给幼儿,不仅可以让幼儿认识这三种颜色,同时也避免了颜色太多的困惑,也能让孩子自由选择做什么颜色的苹果,能力强的甚至可以多做几个。

2、活动中,我请幼儿自己先尝试做苹果,但是对于我们班幼儿来说,这是有难度的,只有个别幼儿能做到“搓圆”的这一步。因此,教师还是要先示范。活动的难点在引导幼儿观察苹果的上下两个坑,并在圆形的基础上压出上下两个小坑。这一点我没有把握好,只是一带而过。

3、展示评价时,由于我已经让幼儿将做好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了,所以我请幼儿分小组来欣赏评价,这样会导致秩序混乱。换一种方法,我可以请幼儿将做好的作品托在手上,大家相互展示、评价,然后送到展示台上,平时也可以欣赏,这样更好。

篇2:大班美术《苹果》

一、设计意图线条是绘画最基本的造型语言之一,线描画是指单纯用线画成的画。线描画从点到线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面,构成令人眼花缭乱的图案,它的美如同色彩一样深深吸引着有幼儿。一个偶然的机会,孩子们吃副餐的时候看到苹果切成一半后的样子:“哇,里面有线条还有点呢!”他们说。这件事启发了我,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美丽的线条以及由点、线组成的千变万化的美丽图案:弹簧是一圈圈的螺旋曲线,下雨形成虚线;黄瓜的横剖面是由椭圆形籽围圆心有序排列形成的同心圆图案,竖剖面则是点线构成的轴对称图案……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我们平时更多注意其实用价值而忽视其形式美特征。我能否把这些形式美特征突出地呈现出来,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它们,从而感悟线描装饰涉及的一系列美感规律呢?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目标:1.通过对苹果横切面和竖切面的观察,运用点、线、面创作关于苹果的联想画。2.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苹果、刀、素描纸、记号笔。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素描画的经验。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小朋友,顾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是什么呢?”“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呢?”(圆圆的、红红的)2.猜一猜,说一说。“你们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说说)那苹果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先把它从上到下竖着切,你们看,苹果里面有什么呀?中心是什么样子的?(有一条线,有黑色的籽儿)外形又是什么样子的?(像个蝴蝶,上面还有个小辫子)顾老师把竖着切的苹果宝宝的样子画下来。苹果竖着切里面是这样的,如果我把苹果横着来切,里面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中心是什么样子的呢?(原来里面有一个像五角星一样的图案)外形又是什么样子呢?(圆形)顾老师把横着切的苹果宝宝也画下来。3.画一画。苹果宝宝今天要出去参加聚会,可是他们觉得自己只有中间有一些图案,还有些地方是空白的,不够漂亮,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忙打扮打扮,你们愿意吗?你想怎么打扮苹果宝宝呢?(幼儿说)小朋友在画之前先想一下你想打扮横切面的苹果宝宝还是竖切面的苹果宝宝。我们一起来看这两幅图,说说看哪个是横切的?哪个是竖切的?我们在给苹果打扮的时候,要先找到它们的中心在哪里,然后再用点、线、面来进行装饰。你知道有哪些线条吗?(幼儿说并示范,横线、竖线、斜线、交叉线、波浪线、折线、凹凸线、卷曲线、弧线、鱼鳞线、三角螺旋线、方螺旋线)你知道有哪些点吗?(圆点、短点、雨点、正方形点、三角形点等)下面就请小朋友来画苹果宝宝,今天的主角是谁呀?(苹果)我们要把它画得大一点,画在纸的中间位置。幼儿作画,教师适时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在画好的苹果旁边添画一些其他的背景。4.评一评展示幼儿作品,小朋友集体来看一看自己的和其他同伴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反思:整个活动我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活动设计中,我既给予孩子技法上的帮助,又给予孩子充分的创造空间。活动中我始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的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

篇3:美术课从“画苹果”开始

一上课, 简单的自我介绍过后, 我便组织学生进行“画苹果”的绘画游戏。学生初听到题目时很纳闷, 觉得教师怎么会出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然后都信心满满的在纸上图画着。我随机找了五名学生在黑板上向全班同学展示。完成后, 我让所有的学生找黑板上的“五个苹果”的共同点。学生很好奇, 聚精会神地注视着黑板上的苹果, 不时夹杂着疑问声:“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心里窃喜, 学生看出问题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一会儿, 有的学生发现了, 所有的苹果都带“把”。在我的引导下, 他们又发现所有的苹果“把”全部朝右倾斜。我打趣地说:“昨天我给五名同学托梦了, 让他们都画一样的苹果。”这时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起来。紧接着, 我又让学生看周围同学画的苹果, 竟然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画的苹果都带“把”, 而且苹果“把”都朝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首先, 从简笔画的角度来说, 我肯定了大家的画法, 赞许他们都有作为优秀幼儿美术教师的潜质, 因为他们没有把苹果的基本形象画错, 让幼儿一看就是一个苹果。但是, 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不是我想看到的结果。我给学生举了几个例子:我们从小接触苹果可能是从识图卡片开始的;小学教师在讲数学加减法时会画苹果做图例说明;小学美术课上也会偶尔画到苹果;初中以后除了吃苹果, 很少有画苹果的机会了。学生听了纷纷点头, 引起了共鸣。“苹果”这个物体已经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固定的形象, 或者说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一说到“画苹果”就会是那个简单的造型。随即,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切开的苹果, 学生茅塞顿开, 似乎知道了我的用意, 在他们的画纸上出现了被虫子咬过的苹果、吃剩的苹果壳、苹果手机标志等各种新奇的苹果造型。

最后, 我向学生阐明了我的意图。各行各业都要有创新能力,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 这种能力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教师肩负着儿童启蒙教育的重任, 其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和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 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 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 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 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 又是科学发明的源泉。”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 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触动学生好奇心, 培养创造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若自己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学习激情, 进而形成一种优势的意识性。”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编教学内容,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求构思新颖, 趣味性强, 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 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幼师班第一阶段学习任务是素描, 对于多半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来说, 素描学习是枯燥乏味的, 讲不好学生就画不好, 画不好学生就不爱画, 失去信心, 不感兴趣。所以, 我在讲素描中的透视时, 先展示了运用透视原理画出的楼梯、房屋、桌椅等学;讲球体时, 拿出自己用彩铅画的苹果, 告诉学生学会画素描球体就可以画出和教师一样精彩的画面。这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他们对原本难于理解的知识一下子变得好奇了, 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积极主动地学习起来。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要给学生足够的信心

幼师班很多学生没有专门学过绘画, 很多人甚至不喜欢绘画。一般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学生对该课程没有兴趣, 没有兴趣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学生缺乏自信心。通常情况下, 他们的表现为在课堂上不敢或极少发言, 很少与教师交流, 不敢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对自己的作业总觉得不好, 上课害怕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欣赏, 下笔时不敢肯定落笔, 教师在旁边时常用手挡住作业或将作业藏起来等等。在这点上, 教师应给予多多的鼓励和帮助。刘璐是2011级幼师班的女生, 她性格豪爽, 喜欢体育运动, 但学习成绩不理想, 对待幼师专业课不屑一顾的样子, 一上美术课其他学生画画时, 她就坐在位子上四处张望。与她的交谈中, 我了解到她不是不想画, 而是觉得现在所画的东西太难, 而且不是她想画的。针对她的特点, 我并未批评她。再画画的时候, 我找来了和我讲的内容相近而且是她喜欢的题材。慢慢地, 我发现美术课上她能和所有学生同步进行绘画了。在作业讲评时, 她的作品很有新意, 所以我特意表扬了她有绘画天赋。最后, 我热情地鼓励她继续努力, 相信她的绘画水平能进一步提高。课后, 她对我说:“老师, 谢谢你, 因为从来没有人表扬过我。”在以后的美术课中, 她特别认真, 作业也得到同学们的赞赏, 这大大增强了她的自信心。从此, 美术课成为她喜欢的一门学科。

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学生进步, 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 可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态度, 促使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 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意识到美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还应促进学生主体性品格的形成。

三、在多彩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篇4:大班美术《苹果》

关键词:苹果 美术 教学 方法 思考

我国学校美术课程改革至今已有九年,期间整个美术教育的状况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些地方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不可避免的是,有一些根本的问题仍然存在。

例如在实施素质教育初期,曾经流传一个《画苹果》的美术课案例,由此可看出不同的教育理念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方法:

中国的老师教学生画苹果时,不拿苹果,只带一支粉笔,先对全体学生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示范,并板书画苹果的步骤,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和要求作画。日本的老师拿一个苹果,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苹果,教师讲如何画苹果,然后学生自己边观察边画。美国的老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可以玩苹果、吃苹果,把苹果吃掉后,想象着把苹果画出来。

从表面上看,中国老师最省事,学生学得最快,学生的作品和老师的标准答案最接近;日本次之,第一次画得很不像,第二次基本做到形似;美國学生最“笨”,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苹果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苹果像梨,第三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而且是各部相同的苹果,有的甚至只有半个苹果,因为另外半个已经进肚子了。

从实质看,中国学生只能画教师示范的苹果,日本学生只能画现实中的苹果,而美国教师虽然要买许多苹果,但学生画出了各不相同的想象中的苹果,最有“创意”。最后结果美国培养出了画家,中国培养出了画匠。因此得出“美国式苹果教学法可以培养创新思维”的结论,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但这一案例就像一把双刃剑,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首先,所有的教师都知道“美国式苹果教学”这么方便,美术教师原来都不需要示范和板书,只要拿个“苹果”让学生想着画就可以了。不管学生把苹果画成西瓜还是梨子,还是画成方苹果、蓝苹果,一律认可,就让学生自己摸索自己画,这样的教学太省力了,于是其他学科的教师都可以来兼上美术课。一些学校领导甚至误以为不再需要专业的美术教师了,因为专业美术教师将“苹果”示范得太好了,方法步骤板书得太规范了,反而把学生教成一个样。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景:语文教师兼上美术课,采用的是“美国式苹果教学”,用录音机读一篇课文,任学生“异想天开”,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作品。多数学生作品低幼化、原生态,但也有几个有天赋的学生画出了特殊的作品,有人就美其名曰“童趣、童味、童真”,甚至还写成了“图文转换”的论文发表。

音乐教师兼上美术课,采用的“美国式苹果教学”,是在教室里播放一些音乐,学生根据音乐感受画出图形,看上去学生“创意”五花八门,其实是涂鸦,但无意识的“创作”中也有几张好看的,就有人美其名曰“抽象画”,总结成了“综合艺术”教学的经验去推广。

电脑教师也兼上美术课,采用的是“美国式苹果教学”,下载许多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看了动画片以后画出动画形象,学生对这样的美术课兴趣极大,电脑教师还被学生评为了优秀的美术教师。

与此同时,专业美术教师也开始反思,也改变了教法,美术课堂教学越来越少见教师的有效示范和板书,学生练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并且美术教师把自己培养成为语文、音乐、历史、政治教师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了。

在教学上“教学有法”是讲规范,“教学无定法”是讲创意,从有法到无法,从规范到创意,这曾经是我们的美好愿景,反映在美术教学上也就是“示范→临摹→创意”的教学模式。所以真正的美术教学应该是:中国的、日本的、美国的方法都需要,整合起来合理地运用,研究如何根据教育规律玩出创意来。具体落实在教学上,就是要处理好示范、临摹、仿效与创意的关系。切不可盲人摸象。

因此,我们要强调在示范中求创意,在临摹仿效中促进创意。美术教学的示范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范图赏析,它是指教师选择相应的范图进行直观性的赏析,让学生模仿艺术家构思,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这是引导学生在创作中怎样动脑的教学行为。

篇5:大班美术:大苹果和小虫虫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横涂、竖涂、圈涂的技能来涂染苹果。

2.能将“小虫虫”粘贴到苹果合适的位置。

3.体验不同涂色方式的乐趣。

活动重点:

能将“小虫虫”粘贴到苹果合适的位置。

活动难点:

学习用圈形涂的技能来涂染苹果。

活动准备:

1.自制三幅“大苹果和小虫虫”的范画,分别由竖、横、圆三种线条表现。

2.在日常活动中和幼儿涂画、剪出“小虫虫”形象。

3.油画棒、人手一张三只苹果的轮廓图。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说明可以用不同方式给苹果“穿衣服”。

1.请幼儿观察三张大苹果的范画。(教师出示三幅范画)。

2.引导幼儿发现三只苹果是用三种不同的方法“穿衣服”的:“你们觉得这三只苹果涂得有什么不一样吗?”

3.教师总结:这三只苹果是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涂的`,横着朝一个方向涂色叫做横涂;竖着朝一个方向涂叫竖涂,像画圆圈一样的涂叫做圈涂。

4.请幼儿书空练习三种涂苹果的方法:竖着涂、横着涂、圈涂(先穿外面的衣服、再穿里面的衣服)。

二、给苹果娃娃穿漂亮的衣服。

1.幼儿分别用横着涂、竖着涂、圈涂的方式在图画纸上涂染出苹果。

2.将自己的“小虫虫”贴在苹果上:“你觉得小虫虫应该贴在什么位置最合适呢?”(提醒幼儿将小虫虫贴在苹果的身上)。

三、欣赏作品:大苹果和小虫虫。

1.和幼儿共同欣赏同伴的作品,说一说:“你喜欢谁的“大苹果和小虫虫”,问什么喜欢?

2.将大家选择的作品一一陈列在黑板上,供大家欣赏。

四、延伸活动:大苹果和小虫虫

1.幼儿手拉手组成圆形“大苹果”,几位幼儿做小虫虫在“大苹果”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跑动。当教师说:啄木鸟来了!当苹果的幼儿要拉着手蹲下。在“苹果”里的虫虫即被捉住。

篇6:大班美术《苹果》

活动目标:

1、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快乐。

2、尝试运用团圆、搓等技能,表现苹果的主要特征。

3、初步学习使用简单的辅助材料,在泥工板上进行操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实物苹果1个,橡皮泥、火柴棒或牙签。

活动过程:

1、教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说谜面:红红脸,圆又圆,亲一口,脆又甜。

(2)幼儿自由猜谜语,教师待幼儿充分发言后说出谜底。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塑造苹果的方法。

(1)出示实物苹果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2)幼儿边讨论边尝试制作,教师指导。

教师:请你先自己试试用橡皮泥做苹果,等会儿来教大家。(幼儿自由探索)

(3)教师:你是怎么做的?橡皮泥怎样才能变成圆的?怎么才能在上面变出小坑呢?苹果上还有什么?怎么做?

(4)教师小结,帮助幼儿提炼词汇“揉一揉、搓一搓、压一压”等。

3、集体欣赏幼儿作品。

教师:你喜欢哪个苹果?为什么?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幼儿对泥橡皮泥制作很感兴趣,而且制作苹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是幼儿能做出来的。

不足之处:

1、活动前我也做了准备,有实物苹果,还有幼儿每人一桶橡皮泥。但是实物苹果色泽不是很好看,如果我能准备红、绿、黄三种颜色鲜艳、特征明显的苹果,那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每人一桶橡皮泥,在制作时,幼儿打不开包装袋,纷纷请老师帮忙,导致出现了一点混乱,而且,由于橡皮泥颜色众多,幼儿选的颜色也五花八门。如果我事先准备红、黄、绿三种颜色,分发给幼儿,不仅可以让幼儿认识这三种颜色,同时也避免了颜色太多的困惑,也能让孩子自由选择做什么颜色的苹果,能力强的甚至可以多做几个。

2、活动中,我请幼儿自己先尝试做苹果,但是对于我们班幼儿来说,这是有难度的,只有个别幼儿能做到“搓圆”的这一步。因此,教师还是要先示范。活动的难点在引导幼儿观察苹果的上下两个坑,并在圆形的基础上压出上下两个小坑。这一点我没有把握好,只是一带而过。

3、展示评价时,由于我已经让幼儿将做好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了,所以我请幼儿分小组来欣赏评价,这样会导致秩序混乱。换一种方法,我可以请幼儿将做好的作品托在手上,大家相互展示、评价,然后送到展示台上,平时也可以欣赏,这样更好。

篇7:大班美术《苹果》

活动目标:

1、欣赏漫画,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讲述自己对漫画的理解。

2、尝试用一些幽默的动作和表情,声音来体验漫画的幽默与风趣。

3、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喜欢绘画。

4、能大胆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介绍父与子的形象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朋友,你们想认识吗?那我们一起来把他们请出来吧?

2、看,他们来了。猜猜看他们在干什么呀?(幼儿讨论回答)

3、他们是怎么跳舞的?来,学学看。

4、其实啊,这两个人啊,一个是爸爸,还有一个呢是儿子。我们来仔细看看,他们是长得什么样子的?

5、小结:这两个人呀长得真有趣,爸爸长着密密的胡子,翘翘的眉毛,头上却没有一根头发,而儿子的头发多倒是蛮多就是太乱了,像一堆草堆在头上……长得可真有意思。他们是德国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漫画大师卜劳恩画的一个爸爸和儿子。在这个爸爸和儿子之间发生了很多好玩、有趣的事情,卜劳恩都把它们画下来了,记在一本叫“父与子”的漫画书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组“最后的一个苹果”,看看他们父子俩发生了一件什么好玩的事情呢?

二、欣赏漫画

(一)第1次完整欣赏

1、欣赏课件第一幅画后提问:瞧,他们这对父子在做什么呢?这棵苹果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树上有几只苹果?怎样才能得到这最后一个苹果呢?(幼儿讨论,商量回答获得苹果的办法)

刚才小朋友想了这么多方法,那我们继续往下看。

2、继续观看课件,完整欣赏结束

提问: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哪个地方最有趣?为什么?

(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画面、重点突出动作与情节的幽默)

第一幅:这幅画中有什么?儿子手里拿着什么?老爸在干什么?为什么晃树…?(启发表演)咱们一起来学学老爸撅着屁股晃树的样子吧!看谁更像漫画中的老爸。

第二幅:儿子想出了好办法(用手杖砸),结果手杖砸在了哪里?老爸被手杖打中脑袋的样子好笑吧?(启发模仿)你来学一学,儿子会在想什么?(幼儿表演,做模仿动作)

第三幅:哈哈,没拿到苹果,老爸很不甘心,老爸又有了什么办法了?啊呀,我的天,好可怜的苹果树(幼儿模仿苹果树的样子)

第四幅:急中生智的爸爸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什么好办法?哦,原来是……你们有没有也这样去采过水果。

第五幅:哎呀,不好,苹果没打着,靴子却挂在了树枝上,老爸又在忙什么?

请小朋友到前面,学一学老爸用手杖打靴子的样子。

第六幅:靴子好不容易掉下来了,折腾了半天,结果怎么样?(失望地走了),不料这时候……?

(旁白)哎呀,白忙活了!

3、谈话:老爸和儿子虽然没拿到苹果,但却想出了这么多有趣的办法,大家一起来说一说用了哪些办法?

4、教师小结:小朋友,这种好笑、幽默的画叫什么?请小朋友重复“漫画”这个名字。漫画最早在中国是没有的,是从国外引进来的。

(二)第2次完整欣赏漫画

提要求:漫画除了有幽默的情节有趣的动作,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现在请小朋友用耳朵仔细的听一听,找一找,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1、提问:除了动作以外,还有哪些地方你觉得有趣的?

(幼儿回答,教师点击相应的画面、重点突出音效与画面的幽默)

2、教师小结:原来漫画除了画面上有趣的动作以外,还有很多滑稽的声音和幽默的形象组织起来的。

(三)完整欣赏:(完整配乐讲述)

1、教师:小朋友,今天咱们看到的这组漫画《最后一个苹果》,有趣吧,下面咱们和老师一起一边说一说,一边表演好不好。

(师幼随乐共同表演漫画故事)

2、其实,这对父子还发生了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漫画大师卜劳恩把它们都画了下来,如果小朋友还想知道其他有趣的漫画故事,可以到一本叫《父与子》的漫画书里找一找看一看。

提问:小朋友,在生活中,你们还看见过哪些有趣又幽默的动画片呢?

三、律动创遍表演

刚才我们小朋友看了这组漫画,都开心的在跟那个爸爸和儿子在学动作,费老师觉得你们做的动作很好玩,现在我们来跟着音乐做做这些有趣的动作,好吗?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遵循幼儿年龄特征及美术教育活动中创新教育的要求来考虑,给每一个幼儿提供创作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施展自己的创造潜力。活动中幼儿通过手的技能运作,创造性的表现不同大苹果,反映了幼儿独特的创造力。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活动时孩子对活动很有兴趣,但是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表扬,教育教学 目标基本达到。

大班美术漫画教案《最后一个苹果》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531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熊》》:大班教案《熊》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美的表现能力,了解小熊特点,激发幼儿对小熊的喜爱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熊》教案吧。

篇8:大班美术欣赏活动:奇异的景色

卢梭的《丛林组画》枝条自由伸展,叶片描绘精细, 动物和人都掩映在高大的灌木丛中,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根据我对卢梭作品的理解、感悟,以及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审美水平的了解,我选择了组画中的《奇异的景色》让幼儿欣赏,因为这幅画既有茂密的森林又有幼儿喜欢的动物和鲜艳的果实。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大胆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2.理解作品色彩和构图的独特 ,感受画面的幽静 、 神秘。

3.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 ,尝试想象作画 ,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丛林组画》和真实的热带雨林PPT,铅画纸,同色系的各种绿以及红、黄等颜料,鸡毛、鸭毛、 落叶、谷穗、积木等,《冒险岛》音乐。

经验准备:教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特点,幼儿已有树叶印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配乐欣赏,表达对作品的整体感受

出示作品,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幼儿讲述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和初步印象。

问题一: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开放性的 、最基础的问题 ,能让孩子将自己最先看到的、画面最显著的特点表达出来,如看到许多树、鸟、果子、花,等等)

问题二:这是在哪里呢?

(具体地域的提问,帮助孩子进一步感受作品表现的主体———丛林,对丛林形成初步印象)

问题三:这幅画看起来感觉怎么样?

(配合画面的音乐渲染了丛林的幽静 、神秘 ,有的孩子说“像玩冒险游戏的地方”,有的说“感觉很害怕”, 有的说“有点暗”。 孩子们的回答契合了作品最主要的特点)

二、细致欣赏,深入感知作品的艺术特点

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细节部分, 理解作品色彩和构图的独特。

1.感知作品色彩的特点。 师:这幅画为什么看起来 很暗? 除了深颜色还有些什么颜色?

(引导幼儿感受作品以深绿色为主 ,同时 ,运用了跳跃、鲜艳的颜色和多种绿色)

2.感知作品构图的独特 。 师 :找 找看 ,丛林里藏了 多少只猴子,为什么我们不容易发现这些猴子呢?

(利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的 “藏猫猫 ”游戏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层次感与纵深感, 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一层一层的树太浓密了, 把猴子遮住了。”“猴子的颜色和大树的颜色差不多,不容易发现。” 教师及时帮助孩子提升对层次感和纵深感的理解:“猴子前面是一层一层的树,后面又是一层一层的树,天空看起来好远啊! ”)

3.了解作者和作画的背景。 师:这幅画是法国一位叫卢梭的画家画的,他从没有去过这些地方,只是把自己平时看到的树木、 水果、 动物加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 他画了许多幅有关丛林的画。

三、观察比较,把握丛林组画的内在特质

1.欣赏《丛林组画》PPT。 师:你们发现这组画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

( 引导孩子们整理 、 概括对 《 丛林组画 》 的整体印象,把握组画的共同特质:都是茂密的、占满了画面的森林;都有奇异的花果、可爱的动物、神秘的人隐藏在森林中;画面以深浅不同的绿色为主,尤以深绿色为主调)

2.欣赏热带雨林 PPT,感受真实的风貌。

3.比 较理解 。 师 :卢梭画的丛林和真实的丛林相 比,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引领孩子观察比较,加深对作品创造想象和艺术加工的理解,为下一步大胆表现奠定基础)

四、想象创作,充分地表达表现

1.引导想象 。 师 :我们也来画画丛林 ,你画的丛林 长了什么植物? 有哪些动物和人在里面呢?

2.讨论新“绘画工具”的使用办法。 教师出示鸡毛、鸭毛、落叶、谷穗、积木等,提问:你会怎么画 ? (用树叶印,用鸡毛拖画,用谷穗蘸上颜料甩,等等)

3.幼儿作画。 先投放深浅不同的绿色颜料,供幼儿画丛林。 待幼儿基本完成丛林的绘画后再投放红、黄等颜料,让幼儿添画果实、动物、人物时选用。

(提供丰富的材料 , 让孩子们在玩材料的过程中, 大胆探索不同材料的绘画方法和呈现的不同效果,体验创作表现的快乐。 红、黄等颜料在幼儿绘画丛林基本完成后投放,是为了避免干扰,确保重点:用深浅绿色表现画面的层次感)

4.教师个别辅导。 (1)运用同伴示范法引导幼儿选用不同材料作画。 (2) 通过个别对话帮助幼儿丰富画面。(3)借助环境暗示———滚动播放《丛林组画》PPT,给有困难的幼儿带来一些参考。

五、展示作品,同伴间分享交流

1.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师:你画了什么? 是怎么画的?

2.与大师的作品进行比较。 师:你们画的和大师画 的一样吗? 你觉得谁的更漂亮? 为什么?

3.教师总结性评价 ,引领幼儿的审美 。 师 :卢梭作品更多地选用深绿色,丛林茂密,层层叠叠,看起来很深远。 小朋友更多地选择了浅绿色,看起来更明亮,让人感觉很舒畅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欣赏活动,最主要的特点在以下几方面:

1.回应 。 在欣赏活动中 ,没有单一说教 ,而是通过不断融合孩子们的回答进行更巧妙的连接 (有效回应),来达到引领孩子审美的效果。 比如,在孩子们观察 《奇异的景色》时,有孩子说“那树上停着的是鸟儿”,也有的说“那是一个从丛林中走出来的人”。 我顺着孩子的思路回应:“对啊,卢梭画的人就像动物,画的动物看起来又好像是人。 ”

2.自然。 活动中欣赏的是描绘自然的《丛林组画》, 观察的是真实的热带雨林, 就连绘画工具也都是自然物。 更重要的是,整个欣赏活动,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表达、自由创作。

篇9:大班美术活动:月夜

1.通过欣赏杨丽萍的舞蹈《月光》,了解月夜的特点,知道在月光下的一切东西就像剪影一样是黑色的。

2.学习用黑色来创作表现月光下发生的故事及美丽意境。

3.能用语言描述自己创作的夜晚月光下的故事。

重点:通过想象创作出夜晚的故事。

难点:用语言讲述自己创作的夜晚月光下的故事。

活动准备:

杨丽萍的舞蹈《月光》照片,了解月夜的各种样子,教师范画,黑色水彩笔以及彩色纸。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小朋友,你们在夜晚见过又大又圆的月亮吗?

2.这时候你出来散步,看到了什么吗?(幼儿自由讲述)

3.在月光下见到的所有东西都是什么颜色的?

(二)欣赏杨丽萍舞蹈《月光》照片

1.有一位舞蹈家在月光下跳舞,看她在月光下是什么样子的?

(通过欣赏让幼儿了解月光下的一切东西就像剪影一样是黑色的。)

2.在这样静静的夜晚,天上挂着又大又圆的月亮,还有谁会出来玩,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幼儿想象并讲述)

(三)教师示范讲解

师:那今天我们就用画笔把月光下的故事画出来。

1.先拿出一张自己需要的彩色画纸,看看是什么颜色的,再选出和它相近颜色的彩色画纸来画出一个月亮。(如:深蓝色的纸配上淡蓝色的月亮、桔黄色的纸配上金黄色的月亮。)

2.将月亮剪下来贴在自己选的彩色画纸上,自己可任意选择画纸上方的左、中、右位置贴上月亮。

3.画出自己想象的月光下的故事,先勾出轮廓,再全部涂上黑色。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小朋友先想好自己分别要选哪两种相近颜色的彩色纸来做背景和月亮。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尝试讲述故事,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都把月光下的故事画好了,那你们跟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安静的月夜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幼儿讨论并相互讲述。

请愿意上来讲给大家听的孩子大胆上来讲述。

(六)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回家以后都观察一下,看看安静的晚上人们都在干什么?又会发生什么更有趣的事呢?小朋友可以在家里也想一想,画出来。

教材分析:“夜晚”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而且夜晚可以让人产生很多想象,针对这个内容开展本次活动,结合生活中的观察用黑色剪影的方法来描绘,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用自己的思维来创作。同时在活动前引导幼儿回忆月夜,让他们对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反思:这一节美术活动主要是在幼儿学会画各种植物、动物、人物简单造型的基础上,学会自己组合创作。开始时我用谈话引出晚上,让小朋友说出夜晚的颜色,然后用杨丽萍的舞蹈《月光》引出夜晚黑色的景象。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一开始我示范的时候画的有点多,有些画面的定位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创作,应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他们想象出来的故事来进行绘画。总体来说,小朋友对这堂课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画的也挺漂亮的,不足之处有待加强。

附:幼儿作品和创编的故事

袁玫淇 6岁

讲述:今晚的月亮好大呀!小动物都出来玩了,大狮子也趁着黑夜偷偷的跑出来玩,它和小猫捉迷藏真有趣呀!月亮看了都笑了。

史博文 6岁

讲述:夜里静悄悄的,大海里的鱼都睡着了,轮船也休息了,只有小鸟和海鸥还在飞着,找地方睡觉,夜晚好美呀!

蔡易轩 6岁

讲述:美丽的月亮出来了,小花、小树都在黑夜里变得黑黑的,我也出来散步了,我看见了可爱的兔子、小鸟和蝴蝶,我们一起做游戏。

于谦 6岁

讲述:黑夜来了,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天上,笑眯眯地看着。地上的小猫和小兔快乐地玩着游戏,它们在一起玩得可开心了,小兔又蹦又跳,小猫也开心地翻跟头,真有趣!

蔡文清 6岁

讲述:黑漆漆的夜晚来了,小老鼠可高兴了。它说:“今晚我最大,我谁都不怕,我要自由自在地出来玩。小鸟、小蝴蝶,我们一起玩游戏吧!”

贡湘仪 6岁

讲述:我最喜欢和小动物玩了,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大又特别圆,我想在月光下和小兔子、长颈鹿一起玩最好玩的躲猫猫游戏。看看,我们玩得多开心呀!

张梓琛 6岁

篇10:大班美术《苹果》

教材简解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和孩子一起来到漂亮的苹果园里,绿色的大树,红色的苹果,在这画般美丽的果园里一起摘苹果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我们和孩子一起用画笔将这美丽的自然景色搬进我们的教室中。

设计思路

在开展《大自然的语言》这个主题时,带着孩子一起散步,在学校旁边正好有一片果林,孩子们对这片果林产生了兴趣,大家讨论着这里有些什么树,这些树上长了哪些水果,秋天的果园里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水果,真漂亮。一个孩子说:“好想去摘一个吃吃呀。”孩子们已经被这美丽的自然风景吸引住了,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教育契机呀,在美术活动中,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秋天的苹果树》,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对这个绘画感兴趣呢。我把果林的照片和孩子一起散步的照片拍了下来,活动中回忆起这个画面一定会引起孩子的兴趣。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也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教得痕迹很少,主要让孩子运用自己累计的绘画经验进行画面的构图布局等。最后,我们一起欣赏苹果树的四季变化,让孩子感受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不同美感。

活动目标

1.画一画苹果树,感受苹果树中红苹果与绿色大树的颜色对比美,感受点与面的组合美。

2.注意画面中苹果的布局,体验油墨分离的绘画方式带来的乐趣。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用油墨分离的方式画一画苹果树,感受颜色对比,刷颜料的时候要朝着一个方向。

2.难点:画苹果时注意画面布局。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散步场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T:“看我带来了什么呀?”,你们喜欢吃苹果吗?秋天到了,果子都熟了,这个苹果是我去果园里摘的哦。”(教师播放前几天散步拍下来的照片)

T:“看看,这些照片是我前几天散步的时候拍的,还记得我们看到什么了吗?”;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和幼儿一起回忆散步情景,一起讨论果园)

(二)欣赏苹果树,引起幼儿绘画兴趣

出示PPT秋季的红苹果树,欣赏苹果树。

T:“这棵树是我去这片果园里拍下来的,谁来用美丽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颗树?”

T:“这颗苹果树的树冠怎么样?(茂盛,很大,长满了树叶)

T:“树上有多少苹果呀?他们是什么样子的?(树上挂满了苹果,红色的大苹果)

T:“我很喜欢这颗苹果树,我想把它搬进了我们的教室里来怎么办?那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吧。

(三)和孩子一起画一画苹果树

T:“今天我们要来画画苹果树啦,想一想,首先,我们应该画什么?”(树干轮廓)

T:“然后画上什么呀?”(大大的树冠轮廓)

T:“接下来我们应该画什么呢?是苹果还是树叶呢?”(先画树叶的画我们要等干了才能画苹果,所以先画苹果)

T:“今天我有一种神奇的绘画方式与你们分享。老师用蜡笔在树冠上画上一些红色的大苹果,然后画上柄。”

T:“苹果画好了,苹果除了在树上,你觉得它还会在哪里?(有的熟透了掉下来,有的滚到了一边去,注意苹果的画面布局美。)画好苹果了还要画什么呀?”(树冠的颜色)

T:“我来刷一刷,咦,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呀?”(树冠变绿了,红苹果漏了出来。)

T:“请一个小朋友来刷一刷,刷的时候注意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朝着一个方向。”

T:“最后看看哪里没有上色画完就可以了。”

T:“教师出示画好的范例,让幼儿欣赏。”

T:“你们想来试一试吗?”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a.指导幼儿在绘画的时候注意画面的布局。

b.指导幼儿注意卫生好习惯。

(五).讲评

T:“把画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T:“小朋友们的苹果树画的真好呀,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苹果树,谁来说说,这么多的苹果树放在一起有什么感觉?”(很多,很漂亮,好像组成了一个苹果园,好像把果园搬进了教室啦,很想去果园里摘苹果等)

T:“很多小朋友都忍不住想去摘苹果啦,谁来说一说,你最想去摘哪棵树上的苹果呀?为什么?”(从树冠又大又茂密,颜色均匀,苹果又红又圆等方面进行讲评)

T:“谁的苹果树最特别呀?”(从幼儿的创造性发挥上进行点评)

T:“教师总结:“在茂盛的绿色苹果园子里,又圆又大的红苹果挂在树枝上,美丽的像一幅画,让人忍不住想去果园摘苹果。”

T:“我这里还有一些苹果树,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如果你们有兴趣,我们在区域游戏的时候来画画好吗?”

(六).延伸活动:教师播放PPT,欣赏苹果树一年四季变化。

教学反思

幼儿与大自然有紧密的关系,亲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为幼儿带来了无尽的享受和乐趣。苹果是孩子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果,选材贴切孩子的日常生活。这个活动中主要让孩子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感受苹果树中绿色与红色的组合产生的画面美感,对比色对于视觉带来的美感。而且也让孩子欣赏到了点线面组合带来的美感。最后为幼儿设计欣赏苹果树的四季变化可以让孩子产生关注大自然的情感,也能感受到相近色、对比色等多方面颜色对比带来的视觉效果,最后通过活动也能激发孩子喜欢吃苹果的情感。

篇11:大班爆炸的苹果教案

1.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大胆想像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2.启发幼儿用比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大胆讲述的习惯。

3.激发幼儿参与文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指偶小猪、小鸟和狐狸各一。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幼儿想像故事情节。

1、看课件,听教师讲故事第一段幼儿想像:狐狸看到了红通通的大苹果,它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狐狸真想吃苹果呀,他会怎么跟小猪说呢?

2、看课件,教师讲述第二段故事。

幼儿想像:狐狸会想什么办法呢?

3、你们说的办法都很合理,但是这只狐狸想的办法和你们的有点不一样,我们来看看吧。看课件,教师讲述第三段。

幼儿想像:小猪想和狐狸换一个苹果做种子,狐狸愿不愿意用它的假苹果和换小猪的真苹果呢?它会怎么说呢?

4、看课件教师讲述第四段故事。

想一想:狐狸的苹果是假的,可是小猪还不知道呢,你们想不想让善良的小猪上当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5、接下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看课件,教师讲述最后一段。

三、根据课件,完整欣赏故事。

四、分段讲述。

边看老师出示指偶边学习讲述故事。

重点学一学小鸟、狐狸和小猪的话,注意语气表情。

理解词语:珍贵、摇头晃脑。

篇12:大班数学 分苹果 教案

分苹果

大班的数学教案详案

分苹果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注意: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数。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15个梨、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幼儿;喜欢。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苹果、香蕉、杏、还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几个勋章图案,他们说你们好聪明,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给你们(拿出水果勋章)你们看好看吗? 幼:好看。教:想要吗?

幼:想。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苹果.....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好。

(1、2、3、4、5、6、...)

教;哦 苹果有20个,小朋友苹果有多少个呀?谁来回答。举手回答,不举手我不让回答,如果不举手,你也说我也说,那 水果图案小勋章给谁呢?所以回答问题要把手举好老师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

朋友 不喜欢你们了,不给你们图案小勋章了哟(好,XX你来吧)幼:20个。

教:恩对了,来,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 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

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7的组成(数学)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文档仅供参考

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上一篇:《榜样5》节目观后感及心得作文下一篇: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