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育演讲稿

2024-07-13

理想教育演讲稿(通用9篇)

篇1:理想教育演讲稿

《享受教育,我的教育理想》演讲稿

演讲者:刘达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燃烧的是自己,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听过这首歌,每次听到这首歌,我的心中不由升起对教师的崇敬之情。无数次弯腰,无数次微笑,他们总是不辞辛劳的守护着身边的小天使们,给他们爱的关怀,新的抚慰。小时候,我总在心里默默许诺,长大后,我要成为你。今天,我梦想成真了。站在三尺讲台上,我终于成了你。我也拥有了自己的莘莘学子,欣喜之时,更多的是忐忑。我害怕稚嫩的我无力面对时刻的挑战,我担心经验不足的我,无法满足孩子们渴求知识的欲望,我惶恐我的行动配不上我的梦想。作为一个刚刚走向职业岗位的新手,我感到彷徨,我开始摸索,开始前进,开始人生中又一次新的征程。感谢学区给我这次机会,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享受教育,我的教育理想》,我将从以下三点阐述我的教育之乐,享受之道。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我认为,有思想,是做好幼儿教师的第一要素。教育的理想与梦想是天使,现实与困难是魔鬼,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教师职业倦怠且教育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会照本宣科,不会墨守成规,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闭门造车,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有人格的魅力、精神的感召力、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地信念。做个有思想的教师,需要心中有梦想、胸中有信念,要坚守教育的良知与底线。

有爱心,爱孩子,是幼儿教师必备的第二要素。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叫教育好孩子”。爱孩子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只有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无私的爱,才能用心灵赢得心灵。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快乐的,我会和孩子们聊聊天,听他们分享有趣的事,爱孩子,不需要努力去做很多,只要你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就一定能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

班里有个孩子,性格孤僻、不爱轻易与人交流。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孩子的实际情况。由于父母离异。长期不在一起,孩子缺少了爱,缺少了安全感,总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这让我很心酸。所以每一次见到他,我都会给他一个微笑,一个拥抱。在他回答问题时,给他赞许的目光,或者在所有孩子面前表扬他,让他知道自己还被关爱着。

有一次,孩子的奶奶告诉我,“他昨天高兴地说,刘老师亲我了,说我是礼貌懂事的好孩子”。听了这话,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的一个举手之劳,融化了孩子心中的坚冰,温暖了孩子渴望关爱的心灵。的确,没有爱就没有希望。孩子们只有在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有爱,就会创造喜悦,有爱,就会创造奇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认为作为幼儿教师的第三个必要条件,就是有文化、有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宽泛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诗人。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文化是教师工作的精神底色。文化可以滋润一个人的心灵,一个好教师腾出一片心灵的空间来安放文化,那时我们的课堂必定会生灵活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选择了幼儿教师,就等于选择了教师的责任,选择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也就选择了以高尚的行为示范与幼儿,以优雅的志趣感染幼儿,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有思想,引领孩子、有爱心,呵护孩子、有文化,熏陶孩子。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最后,我想用朱永新教授的一首诗来结束我的演讲。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你会把每一个挫折看成是考验,你会把每一种困难看成是磨难,你时时刻刻都会听到花开的声音,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那么,亲爱的教师,让我们面带微笑,让孩子的心田充满阳光,让我们播种快乐,让学生的明天更加辉煌。

篇2:理想教育演讲稿

你们好!

每次当我说出理想这一个词的时候,总是会引起不少人的嘲笑,嘲笑我像个不成熟的孩子一样,总是做着不成熟的梦。他们总会告诉我,你是大学生了,是一个成年人了,要从那些不切实际的,小孩子的梦中清醒过来了。可是,我很好奇,理想这一个词还会有限制吗?

理想是什么?理想是漫天黄沙里那一片绿洲里的清泉;理想是漆黑夜空里那一颗闪烁着的北斗星;理想是寒风凛冽里那一间木屋中的炉火。它给我们带来了希望,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因为有了理想,前方的道路才不会迷茫,不会被诸多的诱惑,诸多的苦难所遮蔽住眼睛,让我们能够始终向前前行。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像南丁格尔女士那样伟大的护士,这也是我能够来到我们学校的原因,很小的时候我便从父母那里听到了这个故事,幼小的我心中虽然对她的行为并不是那么理解,但也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等我长大一些后,偶然间在网上再次了解了一些她的事迹,那时候的我,叛逆、厌学,对人生没有了目标,然而南丁格尔却给我希望。那时的战争爆发频繁,那时的士兵伤亡惨重。然而作为贵族的她,本该享受着与战争无缘的他,却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决然去当一名护士,一名战地护士。在炮火纷争的年代,在随时面临死亡的地方,带领着38名护士去往了战地医院。她不惧死亡吗?我想并不会吧,人都是爱惜生命的,也是害怕死亡的,但我想,更怕的是毫无价值的死去。我们都听说过“人终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在这短暂的生命中发挥出自己的余热,带给更多人希望,这便能“重于泰山”!

因为她,我选择了读医,因为她,我选择了护理,来到了我们x医学院,成为一名护士。南丁格尔,这是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是我们每一位护理专业的学生的理想。但很多时候,我们也只是把她当做了理想中的人,却自觉做不成她那样的人,而有所放弃,这是我一个人的理想吗?不,我想这也是大家的理想。而我,只不过是在这条路上坚持了下去,没有因为他人不信任的话语就停下了脚步。

篇3:最理想的“理想教育”

郭刚从小就有一个朴实的理想———做一名理发师;他一直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充满自信的努力;他走出校园后成为一名优秀的理发师, 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理想引领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也让他能够在喜欢的岗位上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成功吗?而真正让郭刚受益的人, 不是校园里的教师, 而是郭刚的妈妈, 是她给予了郭刚最理想的“理想教育”。

教育的理想不仅是为师者自己的美好设想, 也不仅是每一位家长自己心目中独具匠心的蓝图, 它更应包含着具有受教育者个人特色的成长愿望。只有当这些“理想”互相接近时才会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才有可能演变为“成功的教育”, 而这恰恰正是丁俊辉成为“斯诺克天才”的奥秘———自己年少懵懂中的台球理想和父亲强烈的培育愿望无限接近, 虽然极具看似豪赌的悲凉, 但是教育效果还是无可争辩的。

郭刚的妈妈也是深谙其中的道理。对于孩子的理想, 即使在别人眼里那么毫无出息, 也给予呵护和珍视, 并用“芝麻中的一颗米粒”进行形象的比较, 肯定并支持他的理想, 有效地引导他坚定自己的信念。可现实呢?不论为师者, 抑或是为人父母者, 大都期望自己的教育对象成为出类拔萃、诸类皆通的精英人士、风云人物, 心目中都有一整套构思雄伟的人才培养理想, 却很少会顾及到孩子自己的理想, 并常常将自己的意愿等同于他们的理想。这也难怪当郭刚说出自己这个过于平常的理想时, 老师会批评他“要有点志气”, 同学们会讥笑他“没出息”。

芝麻拥有芝麻的理想, 米粒拥有米粒的理想。理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育人者只有理性地面对并尊重这种差异, 既不能因孩子成长需求、过程、状态与自己的设想相同、相似或者相近就过分欣赏、惊喜、偏爱;更不能因其求知的选择、趋势与自己的“判断”异向甚至背离就过分厌恶、贬低、打击, 甚至“一厢情愿”“自以为是”地用自己的教育愿望去替代、去覆盖、去反对。育人者应用心地、公平地为孩子创设成长所需要的良好环境与条件, 努力地引导其看到自己选择的价值, 千方百计地激励其向着目标努力, 并让其充分感受到自己成长中的快乐。我想, 尊重孩子自身独特的成长意愿的最好方式, 就是要求育人者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适时、适度、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培育理想, 及时淘汰难以滋生效果的一些育人方式, 及时纠正不合时宜的一些培育目标、评价方式, 甚至自己的工作、生活习惯, 而应多去思考一下孩子面对的现实生活, 多去体会孩子内心的世界, 多去考虑孩子的个性特征、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 不断努力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育人技艺, 让自己的教育实践尽量和孩子的成长愿望相适应, 尽力让双方的“理想”去接近和吻合, 努力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这样才有可能演变为“成功的教育”。

篇4:教育理想与理想教育

教育理想

理想的高度能够决定人生的高度,这已为无数的事实所证明。而理想教育的高度则取决于整个社会人们教育理想的高度。要想实现理想教育的奋斗目标,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拥有崇高的教育理想。有了崇高的教育理想,我们才能认真阅读,积极反思,不断创新;有了崇高的教育理想,我们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站得更高,走得更远;有了崇高的教育理想,我们期待中的理想教育才能拥有思想基础和精神保障。而一个人有着什么样的教育理想,则与他的人生追求、知识水准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人们心目中崇高的教育理想应该超越个人功利的狭隘,为所有的教育对象着想,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服务,为人类的进步注入永恒的动力。

理想教育

确立了崇高的教育理想还不够,我们还要把这种教育理想转变为先进的教育观念,并落实在富有人性化的教育实践中,做到人人都能够为自己教育理想的实现而勤奋工作。

人的成长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自然也离不开外部因素的影响。处在社会大环境中,我们的理想教育也同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的影响。而社会对升学率的恶性追求必然会导致教育的畸形乃至异化,生源的悬殊差别也难以避免地会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并最终制约一部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也会波及教师的心理,影响一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使得理想教育的实现遭遇阻碍。这些问题,虽然并不能完全阻挡我们朝着理想教育前进的脚步,但也会让理想教育面临重重困难,甚至让理想教育举步维艰。

然而,不管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理想教育也不能止步。我们没有停下来的理由。与其说理想教育是社会和未来对我们的呼唤,倒不如说是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希望通过对理想教育的探讨,能够揭开罩在理想教育上的层层面纱,使理想教育渐趋明朗,让更多的人认识理想教育,理解理想教育,认可理想教育,以摆脱理想教育的象牙塔状态,让理想教育真正步入现实,走进人心。同样,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与研究,进一步明确理想教育的内涵,丰富理想教育的底蕴,达成教育理想和理想教育的完美对接,在帮助现实教育实现质的升华和历史性蜕变的同时,收获理想教育的博大与深邃。

理想教育的立足点,毫无疑问应该高于社会的一般性要求。但是,我们所追寻的理想教育,却又必须也只能立足在现实的土壤中。只有立足于现实之中,才能脚踏实地,直达理想教育高而远的境界。任何脱离现实、追求空中楼阁式的教育都不可能步入理想教育的彼岸。因此,要想实现我们的理想教育目标,必须首先获得社会的支持。要加强理想教育的宣传,展开理想教育的大讨论,让更多的人关心理想教育,思考理想教育,以此提高人们对理想教育的认识,增进人们对理想教育的感情,并在得到广泛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让人们自觉地投身到理想教育活动中来,以便给理想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活水,形成激荡现实世界的滚滚洪流。只有让更多的人理解了理想教育,才能跳出“全民应试”的窠臼,实现“理想教育大家做”的目标。

社会对学校、学校对师生的评价不能过于精细,不该只以量化积分、感性判断的形式呈现,应该有着不拘一格的形式,展示理性的优雅,展现思辨的深度,彰显人性的魅力。要从更深的层面上来思考教育,从更高的目标上来考量教育,将教育从功利境界提高到自由境界,从世俗境界升华到理想境界,从单纯的知识境界提升到丰厚的人文境界。要给学校以更多的教育自主权和管理自主权,鼓励学校进行教育变革和教学创新,以创办既能适应社会要求又能显示社区特点的特色教育,而不是拿固有的模式考查学校,更不能用僵化的标准类比学校。学校之间也要开展竞争,但这种竞争应该显示良性的特质,没有对分数和升学率的刚性要求,对优质生源的争夺也不该狂热到病态的程度。

没有哪一个教师不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体现人生价值,获得社会认同。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將传统教育对学生成绩的关注,变为理想教育对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共同关注,并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可能在短期内无法取得明显的效果。而理想教育的高于现实、超越现实,又决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然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那么,已经习惯于追求显性教学效果的人们,能不能容许我们在理想教育的道路上“默默无闻”地前进,这是一个不能回避也不该回避的问题。而当人们对理想教育不能完全理解甚至是产生误解的时候,作为先行者的我们,还能不能坚守我们的阵地,沿着理想教育的方向“孤独”前行,这同样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实现理想教育

在向理想教育迈进的征程中,作为教师,首先要有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对教育工作要富有激情,并且充满理性,能凭借自己的智慧育人,却也不乏在关键时刻像雄鹰一样展翅护雏的勇气和果敢,以至能够用生命的绝响奏起教育的最强音。

理想教育的实现,还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育人观。理想教育必须立足在现实的土壤里,尽管它高于现实。不管现实的土壤是肥沃,还是相对贫瘠,都要正确对待。置身在生活的洪流中,各种因素都可能困扰着我们,冲击着我们的教育理想,甚至影响到理想教育持续深入的开展。只有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才能跨越教育的功利境地,强化教育的育人功能,做到既关注学生的当下学习状态,又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和情感上的支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才能把学生视作独立的生命个体来对待,主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自觉培育他们合作探究的意识,积极鼓励他们自由健康地发展,努力排除阻碍他们进步的各种障碍,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崇高的教育信念在朴实的教育行为中熠熠闪光。

要想实现理想教育的目标,教师还要养成高尚情操,铸就教育家情怀。教育家不应该作为理想教育的派生物出现,而应该是理想教育诸多目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想成为拥有不俗情怀的教育家,我们就要自觉地将对个人生活的关注变为对教育生态的关注,主动地将教育从知识领域提高到道德境界来认识,努力将教育从“功利”状态提升到“无为”状态。

实现理想教育,我们还要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寻求最佳途径,踏实工作,大胆创新。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不一而足,但归纳起来不外三种:教书、读书、研究与写作。这其实正和我们通过新课程教育实践,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不过,从教师的个性特征和个体差异来看,每个人的理想目标并不可能完全一致,也就没有必要用同一个路径来要求所有的教师。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如果想以自身成长来促进理想教育的实现,教师就应该毫不迟疑地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相互鼓励加入专业共同体,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提升自我发展空间。要积极探索,在探索中寻求突破,大胆创新,在创新中寻求变革,以促使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同步发展,实现理想教育和现实教育的完美整合。

篇5:理想信念教育演讲稿

让我们播下诚信的种子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一个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是谁吗?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曾说: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没有人能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虚心向他人学习,这是一种诚实、谦虚的美德。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孔子出门,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围绕“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这一问题争论得十分激烈,他们都等着孔子来栽决。孔子思考了老半天,觉得他俩说得都有道理,自己实在说不清楚谁对谁错,就老老实实说:“这个问题我也搞不清,等我请教了更有学问的人后再来答复你们吧!”孔子就是这样一个诚实的典范。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那么诚信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要讲真话,不说假话,即实事求是,是什么说什么,有什么说什么。

二、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三、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四、信守承诺,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你们诚信品位与祖国在新世纪的前进步伐紧紧相伴,希望同学们在心灵的深处播下诚实诚心的种子,使你们人生更加灿烂,更加美丽。

理想信念教育演讲稿

篇6:理想信念教育学生演讲稿

放飞理想

——第十七周信念教育主题班会学习材料

同学们:

海伦•凯勒有这样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正是有了远大的理想,正是有一种信念,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战,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盲聋哑集于一身的弱女子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理想和信念像熊熊燃烧的烈火使她才走出黑暗,走出死寂,理想和信念像巨大的羽翼,帮助她飞上云天。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世界里,而是活在精神世界里,活在理想与信念之中。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理想和信念,使贫困的人变成富翁,使黑暗中的人看见光明,使绝境中的人看到希望,使梦想变成现实。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险队在艰难地跋涉。头顶骄阳似火,烤得探险队员们口干舌燥,挥汗如雨。最糟糕的是,他们没有水了。水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信念,信念破灭了,一个个像塌了架,丢了魂,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队长。这可怎么办?队长从腰间取出一个水壶,两手举起来,用力晃了晃,惊喜地喊道:“哦,我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沉甸甸的水壶从队员们的手中依次传递,原来那种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撑他们踉跄着,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看着那水壶,他们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增添了力量。

终于,他们死里逃生,走出茫茫无垠的沙漠,大家喜极而泣之时,久久凝视着那个给了他们信念支撑的水壶。

队长小心翼翼地拧开水壶盖,缓缓流出的却是一缕缕沙子。他诚挚地说:“只要心里有坚定的信念,干枯的沙子有时也可以变成清冽的泉水。”

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是的,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熄灭心中信念的火把。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力,所以我们不一定要向着胜利微笑,但面对暂时的困难,我们必须微笑,而且是会心的微笑。

人生在特定的阶段有着特殊的使命。求学的阶段,就是为实现人生目标迈出重要一步的时候,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你将追悔莫及,所以狠狠心,女孩子们暂且丢下那些漂亮的衣服和浪费时间的打扮,男孩子们抛开那诱人的漫画书和电脑游戏,放一放那一段遥不可及的“青苹果”之恋吧!夏天不摘秋天的果。摘下来,食之不甜,弃之可惜,所以还是等到收获的季节里再去品尝丰收的喜悦吧!

搁置一下与前进无关的心事,抬头望天,用心灵看世界,因为太阳常新。轻轻对自己说:“如果没有我,世界将少一个人欣赏这美丽的太阳。”就是这样一种心境,让你始终把精彩留给自己!我们深谙,只有轮回的四季,没有轮回的人生。十几年的辛勤苦读,为的就是这最后的冲刺——决战的时刻。我们深信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请坚信,一切的阴霾都将消散,因为这个春季是希望之春,胜利之春。我们的心在此飞翔,在和煦的春光中梦一般绽放。走过迷茫,走过彷徨,充满自信,越发坚强。用快乐迎接考试,用沉着对待学习,用平和看待成绩,用无畏去面对坎坷和荆棘。

知足者常乐。但很少有人能知道需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实现心中的梦想,我们只能不断前进、前进,再前进,“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只争朝夕,在你茫然的时候;只争朝夕,在你沮丧的时候;只争朝夕,在你懒散的时候,只争朝夕,在你还拥有梦想的时候。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永远充满希望,现在就开始吧,把握每个瞬间,不要再犹豫;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再徘徊;放飞自己的理想,不要再踌躇。

篇7:我的教育理想演讲稿

历史的过往常常给我们留有最美好的怀念,记得我上学时,还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上得起学,那时我们在校时间没有这么长,我们每天下午回家都是丽阳在天,一派明媚,早早的回家,之后去帮妈妈干活。妈妈不会催促我去作业,只怕她自己的活路干不完,那时也没有上晚自习的说法。

我们也没有现在学生这么多的负担,更没有这么多的兴趣和恶习,我们照样考上了大学,我们什么苦也能受,我们什么事也能干,我们没有家长如今的厚爱,也没有如今的温饱,我们经历过贫寒之苦,经历过衣食之虞,但我们懂得与家人同甘共苦,一段贫困的历史滋养了一代结实的人。

社会发展的速度让我们也深感惊异,弹指间,天上人间,我们已经发展到让我们的孩子有了不再向往学校的时候,甚至到了厌恶憎恶憎恨的地步。我们这些从历史的那头走到这头的人,知道感恩,懂得惜福,面对当今这些斩断历史而“暴富”的子弟,这些缺少“钙质”缺少“情商”的受教育者,在我们内心激起了多少爱与恨的情感波澜?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会如此的悲哀?我们的教育如果收获了这样的结果,那我们的教育的出路在哪里?

我们的教育就是等同于分数的教育,我们首先是教育目的误导了教育行为,记得我们小学时学习的一篇课文《毛主席语录》,文章内容就是当时我们的教育方针,我记得最真切:“我们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学生也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既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记得我们那时有学校的农场,我们不时的去农场劳动,我们还为农副公司捡过杏仁,这是实践了我们当时的教育方针。

现在还有多少人能想起毛主席的这段语录?还能想起我们有这样的教育方针?我们今天之所以教育失败,就是因为我们遗忘了教育方针。当我们一味的培养智育人才的时候,我们失却了其他教育内容,因而也失却了人才身上应该具备的其他素质,我们的孩子因此被教养成“五无”之人——无情,无能,无望,无奈,无责任心。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我们的一个教育理想。

我们的学制太长。我们小时候小学5年,中学4年,大学专科2年,本科4年。如果完成这个完整的学业过程,就是或,孩子7岁上学,18岁或21岁就可以走向社会和生活,而现在呢?小学6年,中学6年,专科3年,本科4或5年,在不断提高学历的今天,还有3年硕士学习,想想,完成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一个孩子7岁入学,进入社会和生活,他多大了啊?我们把孩子静养太久了,他们进入社会的脚步迈的太迟了,锻炼的最佳时机错过了,所以致使今天的孩子无法做到“三十而立”,所以就有了“啃老族”,也有了“父母在,不按揭”令人心寒的心声。我们的学制如此长,我们的孩子学了那么久,最后的结果竟是如此。缩短学制,提前磨练,也许就是一种教育的理想。

我们的班额太大。现在叫嚣城市化,因为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于是,我们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以速战的进程很快使城市人口密集,外地务工者,周边农民云集城市,城市学校的扩建,师资力量的壮大,远远没有农民进城的速度高,这些民工子弟就学自然就成了“加赛”。我们小时候一个班有30几个同学,现在各省市规定的标准班额中小学基本在40到45人,高中是50到55人,但是,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小学初中班级,每班平均65人左右,高中普通学校也近70到75人。

这种“超员”负荷,给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也时刻承担着风险,我们教育失败的可能性太大了,因为班大,我们顾不过来,我们对好些孩子学习的失误无法及时督导和补救,我们不是积累成功,我们在很大程度上积累了失误,因而造就了差生,造就了学生学业的失败,因为学业失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锐减,成长的信心消逝了。

我们在今天这样一个“金字塔式”的选拔教育模式下,在过程中已经使大部分孩子沦为学习的落魄者,这拨学生成了“金字塔”稳固的基座。这种现状,大班教学是罪魁祸首,那么小班额或标准班额一定就是我们教育的理想了。

我们的生活需要城市的繁华和繁荣,但学习却恰恰需要一种安静和安宁。现在我们把大多数乡下学校合并在城区,而城区交通拥挤,人口密集,街市喧嚣,环境污浊,我们的孩子被隔离在自然之外,被围困在这座坚固的石林之中,美其名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概念是城市教育一定比乡村教育好。

但真理也不是绝对的,何况这样的缺少真理的的说法?我们的学校多在城区中心,我们的教学大楼就矗立在车水马龙的街道边上。我们的学生在教室听课的时候,大街上的汽笛声,建筑工地的机械声,商铺劲爆的音乐声,店铺开张的礼炮声,声声入耳。

我们的孩子远离了宁静的同时,也远离了安全,他们上下学时,交通拥挤,道路堵塞,人马混乱,抢时间,抢车道,常常造成安全事故,致伤致残致亡的学生不在少数。除了人身安全外,还有精神灵魂的安全,好些学生进城急急忙忙赶超城市水平,他们远离父母的监管,他们进网吧,学消费,租屋逃课,提前荒废学业,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心理问题,轻生自杀的也屡见不鲜。我们的行话是:环境育人。狂躁的环境培养不出优雅的人,非自然的环境滋养不出正常的人。

篇8:理想教育演讲稿

标准化容易, 个性难。从众容易, 创新难。感谢您让每个学生与众不同, 活出精彩。祝您教师节快乐!

名师速写

与共和国同龄的黎加厚教授是教育技术领域的知名学者, 教育部多个项目的专家组成员。早在1997年, 黎老师就提出了“积件”思想, 为当时的多媒体课件开发以及之后的网络课程开发都提供了重要的本土理论。2009年, 黎老师在云计算技术的大背景下, 提出“云计算辅助教育”, 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虽然是著名的教授, 但在很多学生眼中, 他更像一位慈父, 平易近人。研究生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黎叔。

一个黑色公文包、一个茶壶、一辆自行车, 是黎老师的标准装备。如果在校园里遇见, 他会推着车和学生走上一段, 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 分享他最新的想法。

用当下流行的话, 黎叔还是文艺范儿的, 他非常热爱音乐, 遇到有钢琴的地方, 会即兴弹奏, 带领大家合唱一曲。培训中, 他也经常拉着老师们一起唱歌, 甚至跳舞。

爱教育, 爱技术,

爱学生, 爱音乐,

讲故事, 写博客,

发微博, 点魔灯,

睿智, 儒雅, 充满激情,

他不是刻板守旧的学究, 他是把握研究前沿的创新者,

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导师, 他是平易近人的上师大黎叔。

“黎老师, 我想考您的研究生。”至今还记得十年前在教学楼见到黎老师时说的这句话。回想自己的求学路, 总有幸遇到一些好老师。黎老师是其中影响我一生的老师。

“教育, 就是你把所有学到的忘记后还剩下的东西。”回顾过往的十年, 铭刻在心的, 莫过于黎老师言传身教的那些话和事。

First, you must try

Try, 是个有魔力的单词。很多时候, 我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或是能做什么, 都只是因为没有跨出第一步。在黎老师的眼里没难事, 只有还没尝试过的事。当他获知一项新技术后, 最常对学生说的就是“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在他的带动下, 当时的“东行记”建立起来, 逐渐成为研究生、一线教师最常访问的博客群之一;“魔灯”、“数字故事”逐一成为大家探讨的热点。

黎老师不仅自己勇于尝试, 还设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把学生推到前台。有时, 甚至是“逼”学生去尝试。记得刚读研的第二个月, 我对概念图工具感兴趣, 黎老师就把翻译Inspiration软件教学模板的任务交给了我。翻译完成后, 黎老师说要去给某中学做讲座, 可以一起去听。培训当天, 台下坐得满满当当。黎老师兴致勃勃地给教师们介绍概念图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我也听得津津有味。突然, 黎老师停顿了一下说, 接下来由我的研究生来给大家继续介绍。在教师们的掌声中, 我毫无准备地走上台, 之后是如何完成那次培训的已不记得了。但在黎老师的鼓励下, 又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的培训……上海师大的很多学生正是在黎老师“赶鸭子上架”中发现了自己的潜质, 其中不少毕业后成为了优秀的教师和培训师。

做研究也是如此。黎老师不会告诉你应该做什么, 而是鼓励你去尝试, 踩出别人未曾走过的路。

一位优秀的教师会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黎老师总有新想法和独特的视角。研究生们都佩服他能迅速、敏锐地发掘新事物的教育功能。美国的埃弗雷特·罗杰斯教授提出过一个创新扩散曲线, 把人们在一个产品、理念创新推广中所扮演的角色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众多跟进者、后期众多跟进者、滞后者。回眸十年, 博客、Moodle、数字故事……黎老师一直在扮演创新和早期采用的角色, 并且将这些技术转换成本土实践介绍到中小学第一线。

黎老师的课堂每天都是新的。一般而言, 课堂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在黎老师的课上, 你能看到从研一到研三的各届学生, 还有其他专业的, 甚至是其他学院的教师来旁听。大家之所以经常自愿“回炉”, 主要是因为课程内容总是与时俱进。今天业界发生的事, 明天就可能在课上和研究生讨论。所以, 学生想要找论文选题或是了解前沿, 首先想到的就是来听黎老师的课。黎老师的课上还经常出现“神秘嘉宾”, 其他高校的教授或研究生、行业专家、一线教师, 都可能来和研究生一起互动。这使得学生能从不同的视角来思考教育领域的问题。

黎老师对学生同样要求创新。小到课堂讨论、课程作业, 大到文章投稿、论文选题, 黎老师都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思想, 做一头“紫色的奶牛”。

一位优秀的教师会让学生不断创新。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句苏格拉底的名言经常被黎老师提起, 也写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的橱窗里。身教重于言传, 黎老师的课堂最能反映他的教学理念。唱歌、舞蹈、手语、朗诵……这些看似和教育技术不相关的元素总能被黎老师巧妙地融合到课堂中。细细品味, 其中蕴涵了很多教育智慧。

熟悉黎老师的人都知道, 他是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他对学生的教育很多时候是通过故事来传递的。了解教育技术的历史, 听他讲“电化教育考察万里行”;了解研究前沿, 听他讲最近的博客写作;了解研究的心路历程, 听他讲师从李克东、李秉德、南国农先生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在点燃学生, 也在点燃全国各地听过他讲课的教师。

每个学生都有被黎老师夸奖的经历。习惯了十二年“批评教育”, 我一开始并不适应, 但后来逐渐领悟到黎老师的良苦用心。他在帮助大家发现内心的自己, 内心那个想成为却以为遥不可及的自己。研三的时候, 我找黎老师聊天, 告诉他自己想清楚了将来要做什么。他笑着看着我, 如同我已经毕业, 可以正冠拨穗了。

一位优秀的教师会让学生发现自我, 点燃心中的梦想。

You Raise Me Up

“You Raise Me Up”这句并不在“语录”里, 恩师如父, 这是学生想对恩师说的话。

黎老师和师母把研究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黎老师外出开会时常会带些当地的特产给大家。到了中秋、长假, 研究生们想家的时候, 黎老师或招呼大家去他家聊天, 或与大家一起聚餐。研一寒假, 我一个人留在宿舍, 黎老师得知后还专程来看望。宿舍漏风阴冷, 但心里一阵阵暖流。

黎老师的故事经常把大家感动。当然, 也有我们把黎老师弄哭的时候。2009年, 黎老师六十大寿, 同学们自发组织, 为黎老师过生日。近百名学生从全国各地赶来。学生们忆往昔, 看今朝, 分享读研时的点点滴滴, 耳畔传来You Raise Me Up的歌声。那天, 黎老师不止一次感动地落泪。

如今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教师, 常把黎老师作为榜样来反思教学。黎老师曾用王国维的求学三境界来告诉学生做学问的过程。在我看来, 为师也有不同的境界。传授知识, 让学生知之为境界一;启迪心智, 让学生悟之为境界二;春风化雨, 让学生乐之为境界三。

曾有幸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楼道里有一尊约翰·杜威的铜像。每次走过都不禁想到黎老师, 一位教育的理想者, 更是教育的实践者。教育, 需要这样一位勇于创新并对这份事业有爱的人。

篇9:变教育理想为理想教育

北海国际学校2011年8月30日正式开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而像卞淑美一样为了教育理想而到该校任教的老师却有很多。他们当中不乏“海归”、重点大学的教授以及来自各省的中小学特级教师。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之所以选择北海国际学校,是因为这所学校的缔造者文元林校长致力于“让学生享受理想的教育,让教师实现教育的理想”,希望能“让学生得到更为自主、更个性化的成长空间”。秉承“成长、健康、快乐”的校训,沿着高标准、现代化、民族性、国际化、小班化的办学思路,以“让每年孩子都成为值得社会尊重的人”为育人目标,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重点,以养成教育、扬长教育、国际教育为办学特色,这所十二年一贯制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正为实现自己的办学理想而努力。

“感受不到教育的教育”

4月30日下午,北海国际学校召开了小学部家长会。在会上,文元林校长为家长们作了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报告。会议结束后,该校各班班主任及科任老师与所带班级的学生家长们进行了热烈的探讨。通过交流,家长们获得了许多操作性较强的家庭教育方法。

文元林校长告诉记者,这种大规模的家长会该校每学年至少举办3次。他说:“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应给学生提供一种‘感受不到教育的教育’,让学生在‘感受不到教育的教育’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该校采取多项措施,为学生创造养成教育的大环境,家校合作便是其中一项。除了召开家长会,该校还经常开展开放日活动,方便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情况。此外,据六(2)班李婷婷的父亲李先生说,学校的生活老师每周都会主动给家长打电话,告知学生的在校情况。

为了给学生创造“感受不到教育”的养成教育大环境,该校还突出文化熏陶和浸染,倾力打造校园文化,包括国学文化、制度文化、诚信文化等。

该校在每一幢教学楼的教室外墙粘贴图文并茂的国学经典文段,在每班教室、学生寝室设立全开放的“悦读吧”,根据学生年段阅读特点配备相应的图书,让每个学生随手都能取到、读到好书,方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与此同时,该校着力打造制度文化,建立了一整套养成教育规范,如“十字”“六不”礼貌规范,“五按时”守时规范,“四勤、五不、六要”个人卫生规范,“三不”“三净”就餐规范等,并将规范条文张贴于教室、食堂的墙上。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该校还制定、实施“三查、三评、三奖”制度,要求学生每日、每周、每学期自查,学校同时对学生作出日评、周评、期评,期末再评出“文明学生”奖、“文明班级”奖、“文明宿舍”奖予以表彰。

办学以来,北海国际学校实施了“诚信教育工程”,以形成开放型的和谐校园。文元林校长告诉记者,在北海国际学校,配有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和功能室平时都不锁门,学生可自由出入;体育器材放在运动场敞开的器材栏里,学生可随时取用;学生就餐采用自助餐形式,吃什么、吃多少由学生自主决定,但是不能铺张浪费。“诚信教育工程”让学生严于律己,更懂得珍惜、爱护公共物品,同时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校大家庭的一员,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该校还经常举办与养成教育相关的活动,如叠被子比赛、文明礼仪展示会、感恩晚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2013年3月,该校初中部、宿管部联合举办了叠被子比赛,参赛学生个个身手不凡,叠被子的动作规范有序,一床床凌乱的被褥转眼间就被叠成了四四方方的“豆腐块”,体现出学生训练有素的内务整理水平。

在“感受不到教育的教育”中,北海国际学校的学生得到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上文所述的学生李婷婷表示,在还没转来该校前,她一点家务也不会做,现在她会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如洗碗、洗衣服等,她的成长让父母深感欣慰。

“让学生得到合适的教育”

2013年11月底,北海国际学校为学生争取到了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观看“嫦娥三号”发射实况的两个名额。经过班级竞选和全校演讲,八年级的郭依贝、六年级的尤欢两位学生获得了参观的机会。尤欢告诉记者,在该校,学生有许多像这样增长见识、发挥特长的机会。

文元林校长说,北海国际学校是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的拥护者与践行者,学校秉持全面质量观,以发现并培养每个学生不同的潜能为己任,“让合适的学生得到合适的教育”。为此,该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特长。

为了更好地挖掘、培养学生的特长,在副校长戴臣军的提议下,该校摒弃了枯燥刻板的辅导班模式,引进了国际上流行的俱乐部模式。俱乐部模式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由拥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教师担任俱乐部教练,重视通过演出与比赛锻炼学生,强调在玩中练、在做中学,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潜能和兴趣免费加入社团和参加社团活动。这种充分尊重个性化选择与自主性发挥的俱乐部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学生人人都参与俱乐部活动。目前该校已组建了艺术、科技、外语与体育4个中心,每个中心分管不同门类的特长俱乐部,如艺术中心下辖儿童合唱团、少年合唱团、钢琴演奏团、健美操表演队、书法协会等。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俱乐部活动课程现已增至44门,教练由原来的18位增至36位,辅导教室由原来的14间增至25间。

钢琴演奏团负责人吴梅青老师向记者介绍了该俱乐部的发展过程。作为该校最早成立的俱乐部之一,演奏团设施先进,拥有专门的钢琴室,还配备有20多台电钢琴和一台用于演出的星海钢琴,目前拥有86名学员。自成立以来,演奏团培养和发展了多名具有钢琴特长的学生,学生多次在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赛事中获奖。2012年11月,“高雅艺术进校园”北海站活动在该校举行,演奏团的部分学生与广西交响乐团同台献艺;2013年2月,演奏团的5名学生参加北海市第十二届青少年键盘大赛获得两金三铜。

除了钢琴演奏团,北海国际学校其他俱乐部的教学活动也卓有成效。2012年7月,该校小发明家协会选送5项小发明参加第六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分别获得2个金奖、3个银奖;2013年7月,在辅导教师陈婵的组织下,摩登舞团的学生参加全国电视舞蹈大赛,凭借舞蹈《蓝韵中国》荣获国家级金奖;2013年8月,由书法教师谢德欢辅导的学生参加首届广西青少年“江南水街”杯琴棋书画才艺大赛,3名学生荣获省级奖项,14名学生荣获市级奖项。今年5月,该校学生又在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大赛中勇夺金奖。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细致观察和悉心培养。作为北海国际学校的书法教师,谢德欢在教学中总结出一套课内与课外相衔接、硬笔与软笔齐头并进、考级与创新相融合的书画教学方法。他告诉记者,平时他会通过观察、测试等途径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在一次校内随机听课时,谢德欢发现上黑板做题的学生黄玉莹对汉字构架及空间的感觉不同于其他学生,便立即把她吸收为书法协会成员。经过悉心培养,黄钰莹在北海市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中荣获金奖。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了提升俱乐部教师的专业技能,北海国际学校对俱乐部的任课教师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2013年3月11日,在该校综合楼学生活动中心,著名歌唱家、作曲家、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宁林时而引吭高歌,时而与教师互动,其让人耳目一新的发声方法与教学方式让参与培训的教师获益匪浅。该校声乐教师林雪华说:“宁教授的教学方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法,很符合当前新课标的要求。”舞蹈教师陈婵说,类似这样的培训活动有很多,学校每学期都会请专家来校做讲座,并派教师外出取经。

为了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2013年春季学期以来,北海国际学校正式启动了课间“精彩五分钟”活动。该项活动在每天课间操后的5分钟进行。学生以班为单位,每组次4~6人轮流到学校的主席台上展示自己的特长,一个学期内人人都有这样的展示机会。学生的展示形式多样,可以演讲,可以表演话剧或小品。该校副校长戴臣军说,该活动旨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展示机会,锻炼学生的胆量与语言表达能力。

“打造北部湾国际教育高地”

今年以来,该校离“办学国际化”的理想又近了一步。3月1日,北海国际学校国际部组建仪式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万寿宾馆会议室举行,这标志着该校成为了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3月19日,该校通过了由北海市人社局引智办、北海市公安局、海城区教育局、北海市外事侨务办涉外科、港澳事务办等部门组成的评审团的评审,获得了聘请外国专家的资格。5月18日,该校成功举办了KAPLAN(楷博)赴美留学项目启动仪式。

自成立之日起,北海国际学校就一直在探索最佳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在办学理念上,该校与世界接轨,提出“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值得社会尊重的人”的育人目标,并着力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在课程设置和教师配置上,该校加重英语课的课时比重,小学每周至少5个课时,中学每周至少7个课时,全学段配备外籍教师,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课堂。英语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师生在课堂上用英文进行教学和交流。在校际交流方面,该校与辽宁省实验中学国际部结为兄弟单位,经常开展业务交流活动。在学生活动方面,每天晨练后,“晨喊”俱乐部的成员们都会大声地朗读英语,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标准的发音;课余时间,英文话剧社的成员们积极编排节目,用英语创作、表演;学生还经常参加国家级英语竞赛,如2013年2月傅可妮、胡聪等学生到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剑桥国际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并获得小学低年级组二等奖等多个奖项。戴臣军副校长告诉记者,今后该校还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如让学生组成“游学团”到国外考察学习等。

作为挂靠于中央民族大学附中的民办学校,北海国际学校在升学上与中央民族大学直接挂钩,通过中央民族大学出题考核的少数民族学生可直接升入中央民族大学。创校以来,该校一直坚持兼顾民族性与国际化的办学思路,既致力于培养优秀的民族学生,又致力于培养国际精英人才。

在北海国际学校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建筑面积为4 500平方米的国际部教学楼和建筑面积为9 000平方米的国际公寓已经完成设计工作,该校副校长戴臣军告诉记者,报批和基建工作有望在3年内完成,在搬入新楼前,国际部的学生将暂时在科技楼学习。文元林校长说,为了满足国际部的办学需要,除了进一步提供硬件保障,该校国际部还将积极引进更多的资深外籍教师和世界名校留学回国人员,为培养国际精英人才提供软件支持,以实现“打造北部湾国际教育高地”的目标。

上一篇:教师就业难下一篇:早安朋友圈最火说说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