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年爱国教育

2024-06-02

加强青年爱国教育(精选6篇)

篇1:加强青年爱国教育

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问题,实质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能否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继承和吸收的问题。在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方化,清理古代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人民群众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尽管各个社会这两种文明的程度不同、性质各异,然而社会的发展总是反映这两种文明的发展上。因此讲述中国古代史,继承历史上的精神文明传统,对当代青年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是顺理成章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勇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有为数众多的价值连成的文化典籍,这是我国精神财富的宝库,历史的丰碑,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熠熠闪光。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更替着治乱兴衰,出现镇定分裂统一,那些维系着民族存续、支撑着民族大厦的栋梁人材,是我们国家民族的灵魂。他们的言行、精思美法,堪为后世楷模,是应该继存和发扬的。然而就是这些志士哲人的新有言行中,并非都是精华。我们在古代遗产进行改造制作的功夫,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古代的精神文明,为发展民族新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既不能采取虚无主义,一概否定,也不能采取国粹主义,敝帚自珍,更不能兼收并蓄,兼容并包。

那么我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哪些可以成为我们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育的内容呢?我认为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 爱国主义的传统。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既是重要的政治原则,又是重要的道德规范。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激励着后世子孙为中华民族的生存、振兴而英勇斗争,涌现了大批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之士。张骞两通西域,郑和七下西洋,戚继光荡平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抗击沙俄侵略,他们在御外侮、保疆土,维护国家统一,宣扬民族法威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和仁人志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他们的言行铸造了爱国主义的丰碑。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一个英雄辈出,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从而产生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忠诚,对自己祖国命运的关心,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树立对祖国应负的责任感。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的爱国主义传统,是我们民族的生机和凝聚力,这种活力将转化成当代青年献身四化的力量源泉。

二. 以天下为已任,为民兴利除敝,造神速于民的高尚行为

古代没有也不可能有“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但不少有远见卓识的人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悟出要治天下必须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的道理,故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孟子有民贵君轻论,李世民有载舟覆舟说。还有历代民兴利除弊,造福于人类的高尚之士,史不绝出。如西门豹治邺,“投巫、修渠,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李冰凿都江堰,佐川西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白居易疏西湖等,他们以其治绩牵动着人民的心,他们作了有益于人民的事,所以世代传颂,有口皆碑。

根据这些史实,我向学生指出,人类的活动总是具有社会性的,人类要生存,社会提供了许多条件,每一个人都应当对社会做出贡献,我们是共产主义者,是以“为人民服务“唯一宗旨的,理应比古人做得更多更好,思想境界应该更高,这样才无愧于古人。

三. 顾大局、识大体,以团结合作为重的度量。在中国数千年的古代史中,存在着许多目光远大、胸襟开阔,顾大局、识大体,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同心团结而卒成大业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事迹,自古传为佳话,流传到今,引为古训。如郭子仪以国家大事为重,不挟嫌报复李光弼,而同心讨贼,克敌致胜。我引述这些史实时,向学生指出,这些人物都是统治

阶级,他们的忧国是和忠君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操守也有着封建的色彩。然而他们的度量不失为中国人民传统的美德。这种美术与尚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玩弄权术、挟嫌报复的陋习,形成鲜明的对比。观今鉴古,我认为这宗历史遗产应该在建设“四化”的今天,注入新的内容,赋于新的意义,让它放射出新的光华。

四. 勤劳节俭、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在新时期发扬光大,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唐太宗以隋之为鉴,认识到“治安则骄奢易生,骄奢则危亡立至”,所以他在治国创业中坚持节俭,力戒奢靡,这与他的政绩贞观亡治不无关系。王安石身为国相而自奉清廉,不收受下属馈赠,成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而昭章史册。相反的如昏庸腐朽、骄奢淫逸而国破身私亡的暴君污吏也非罕见,石崇斗富,结果招致杀身之祸。这正如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历鉴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所揭示的一条警世真理。这句警言可以成为历史的借鉴,教育)学生要把艰苦奋斗、勤劳节俭作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修养。把它贯穿于修身创业,祖国建设的一切领域中。我国古代史上还有许多由于刻苦努力勤奋不已而在学术文化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如孔子作《春秋》、删《诗》《书》,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司马迁著作《史记》成一家之言,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和史学家;李时珍完成医药巨著——《本草纲目》,成为杰出的医药学家。其人其事,都可以帮助明是非,别善恶,树雄心,立壮志。这对学生高尚道德和优美情操的形成,起着重大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生动教材。

至于教学方法上,我采取了下列几种:

一、对比法,一是中外对比:如讲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时,指出中国在二三千年就同世界其他地区人民一样创造了古代文化,使学生认识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辉煌灿烂。讲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其他科技成就时,指出我国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和中期,科技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对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祖冲亡的圆周率的成就比欧州早一千一百多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分历的确立要早三百年,凌晨郑和航海史,指出就其规模大、时间早、活动范围广等方面都是当时西方生尘莫及的。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现在的经济文化虽然落后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但只要我们振作精神,奋起直追,完全可以毫无逊色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古邻今对比。如讲到封建社会农民对国家的负担有田租、摇役、兵役等项,即使是“盛世治世”也不能幸免,如隋着民主改革的胜利,封建土地制度的消灭,租赋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在当前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是由于共产党的领导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果,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三是正反对比。我国古代史上有爱国爱民、********的英雄,也有卖国求荣、认贼作父的败类;有戎马倥偬、艰苦创立的开国之主,也有养尊处优、昏庸荒淫的亡国之君;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的志士,也有乐不思蜀、苟安夕旦的腐败之徒;有为民请命、救民水火的大夫、也有草管人命、鱼肉百姓的累君酷吏。前者流方百世,后手电遗臭万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憎分明的道德感情。必须指出,在正反对比的教学中,主要是由正面形象来感染学生,但不能轻视反面形象的作用。反面材料对学生也是一种教育,人类就是在正反两方面的径验中吸取教益而前进的。五. 课外配合法。由于历史教材内容多、课外少,课堂教学

不可能对有关精神文明的内容补充过多,引伸太远,辅助的办法是课外配合。具体作法是:组织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定期活动,有计划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历史小丛书、参考书中的有关章节给学生阅读;或组织历史故事会,让学生看了书后讲历史故事;或在黑板报上开辟“历史之窗”,定期登载有关古代精神文明的内容。这些活动对开阔学生垢情操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课内外应以课办为主、课外为辅,课内是基础,课外是补充,而不能本未倒置、主辅易位。

三.联系引伸法。一是因事因地联系,如讲汉与西域的关系时,联系班超投笔以戎、弃文就武的故事;讲到春秋五霸时,说明浙江当时属于越国,联系越王勿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二是纵横联系,如凌晨元朝在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说明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依据时,纵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三国孙吴派卫温到台湾,下及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在讲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规模时,横的联系可与当时世界科技成与航海史挂起钩来。这样不公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还发挥了在古代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历史教学了如指掌三项任务在课堂实践中得到有机的、和谐的统一。

篇2:加强青年爱国教育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面临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挑战。当前,大学校园里基本都是95后、00后的青年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成熟和逐步完善的重要阶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逐步深化,但由于社会体制、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交往交流中可能存在冲突与竞争。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把握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如何建立国家安全与人民防线,以抵御西方意识形态与境外势力的干扰与渗透;如何引导青年大学生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凝聚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解决的课题。

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更加追求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区域差异、食品安全、生活品质、环境污染、医疗保障、住房养老等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通过各类网络媒体碎片化地呈现在青年大学生面前,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在成熟和完善阶段的青年大学生容易出现迷茫和困惑,甚至出现误解和冲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发展的辩证观念,正确认识发展中的矛盾以及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正确认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过程中的爱国主义志向和行动所在。

面临网络信息碎片化与去中心化的挑战。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青年大学生每天面对着大量真假难辨、是非难判的网络信息,甚至被人为操控的虚假恶意言论,容易出现认知片面和过激的情况。这种信息传递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载体。实际上,网络社会虽然具有自由、平等、开放、共享等特征,但其虚幻、匿名、盲目、无序等特点也会导致青年大学生难以有效辨别和判断网络平台上的真假信息,这就使青年大学生在表达观念时容易走偏,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过激行为,或者在爱国情感上出现非理性表达。因此,如何在网络时代纠偏内容、丰富载体,如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也是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新时代着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着力加强正面引导。针对冲突与竞争日益加深的外部环境,面对更加复杂和不可预见的现实问题,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青年大学生不应成为一个被动的接收主体,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积极作为的共同完成主体。这种共同属性在于,能够直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份力量,完成从传统的被教育角色向自我教育、主动教育角色的转变,不仅能够被育,而且能够育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有近一半的医护人员是“90后”、“00后”,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的讲话中对青年一代的表扬和鼓励,有助于激发青年大学生在掌握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过程中,逐步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和人生目标,以及个人与国家、小我与大我的紧密关系。

着力加强认知教育。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是真挚而朴素的,却也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基于此,要强化青年大学生的认知教育,将他们放到历史的洪流中,放到社会的实践里。既要着力历史教育,尤其是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让他们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中的民族精神与取得伟大成就的深层原因,又要着力加强实践教育,让他们走进广袤无垠的祖国大地,以切身体验和实际感受去了解发展的不易,了解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青年大学生要主动探寻爱国主义源泉,决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要能够正确认识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必然性,以及不平衡不充分定然被消除的必然性。教育者则要在思维与行动上与青年大学生保持同频度、同场域、同成长,遵循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将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历练中增长经验和才干,消除学生在爱国主义方面的认知误区和思想疑惑,帮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篇3:加强青年爱国教育

1 新时期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深远

青年学生是正在掌握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的特殊群体, 他们成长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时代, 对祖国有着朴素的情感, 有着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愿望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理想。但是, 在国泰民安、人民生活逐渐提高的和平环境下, 面对我们改革开放的大潮, 他们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 对中华民族兴衰成败的历史知之甚少, 体会不深。一些人受社会上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 把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取向地位在唯我主义、唯利主义上, 失去了时代青年所应有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些弱点和错误思想观念, 不仅不利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也有害于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 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这就以立法的形式对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确定。因此, 我们必须在青年学生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帮助他们认清社会形势, 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 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 以损害国家利益、国家尊严为最大耻辱。这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保持国家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2 丰富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2.1 进行中国近代史、革命史教育, 激发青年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有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虽然近代以来有着遭受外来侵略和压迫的屈辱历史, 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 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伟大斗争从未停息。要帮助青年学生了解祖国追求独立、民主、自由、繁荣的艰难历程, 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 使年轻人意识到今天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纽带, 而美好的未来绝非唾手可得。实现现代化和强国的宏伟蓝图, 只有依靠一代代人的艰苦努力和不懈追求, 才有可能实现, 从而使学生产生历史责任感。

2.2 进行国情教育, 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 但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实现民族振兴就必须全国人民齐心协力, 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创业精神, 进行新时期的伟大长征, 青年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 必须担负起促进祖国富强、民族昌盛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2.3 进行优良传统文化教育, 确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文化的认同与传递, 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传统文化对于塑造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沟通本民族人民心灵的桥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 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要引导青年学生认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 充分认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及其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使之更爱自己的祖国, 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感。

2.4 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充分利用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从正面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 努力培养学生牢固的爱国主义情感。可开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 系统地讲授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和科技成果, 近现代救国强国历史和爱国伟人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伦理道德观等基本原理, 阐述爱国主义的道德定位、人格构成, 促进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理论基础的建立。同时, 要发挥专业课教学所具有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潜在功能, 鼓励专业课教师深入研究教材, 挖掘爱国主义素材, 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各教学环节之中。

2.5 创建校园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3 处理好新时期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爱国主义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 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 爱国主义必然会有不同的标准和表现形态, 显示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因此, 我们在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 要把握时代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 帮助他们解决好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3.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 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 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 爱国不一定爱社会主义, 这是十分错误的。祖国固然包括她的锦绣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的人民, 但祖国主要是指人民生活在其中的政治、文化、社会的环境和条件。一个生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民, 如果不爱社会主义, 不爱反映国家意志的现实政治制度, 那就谈不上爱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追求, 共同的价值基础, 更有着共同的历史命运, 二者密不可分。如果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 就会使爱国主义失去灵魂, 偏离方向, 说爱国就成了假的、空的。

3.2 爱国主义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实行对外开放, 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这是我国的一条基本方针。在理解爱国与开放的关系上, 对当代青年来说, 既要克服狭隘民族主义思想, 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 不愿睁眼看世界;又要纠正民族虚无主义倾向, 认为外国的一切都好, 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进行全盘否定。这两种思潮都是十分有害的。在爱国主义教育中, 必须在克服狭隘民族主义, 消除闭关自守的同时, 警惕民族虚无主义, 珍惜传统文化的熏陶, 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3.3 爱国主义与爱人民的关系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他们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历史, 也是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今天的创造者。改革开放以来,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每前进一步, 都是人民群众实践的结果。那种随着知识的增多, 反而看不起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行为, 是要不得的。作为一名青年学生, 只有同人民保持真挚的感情, 掌握了群众路线、群众观点, 才能从根本上做到爱国。

3.4 爱国之情与报国之行的关系

对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深恶痛绝, 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希望祖国强盛的迫切愿望, 是当代青年学生的共同特点。嫉恶如仇、忧国忧民是爱国的基础, 是难能可贵的一种情感。但是, 忧患不能停留于慨叹或牢骚, 必须同发奋图强相结合, 以心向国, 以身许国。当代青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把爱国之心化作报国之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Z].

篇4:论新时期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期 加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007-0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高尚的品质,自古以来,爱国主义就是对国家与民族的一种深厚的情感,代表着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教育的主题,其应当包括爱国知识的教育,爱国情感的激发,爱国行为的引导等等,新时期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发扬优良的民族传统与维护祖国统一于民族团结具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当中所培养起来的对国家与民族的一种情结,它产生于一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基础之上,爱国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而这种社会意识是整个民族在新的发展时期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则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凝聚与引导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而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面对着信息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不断交流与融合,爱国主义更加显示出了其作为民族支柱的重要性,其能够将整个民族融为一体,对促进国家统一与发展,以及团结民族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成为了推动整个民族前进的巨大力量,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与传统的历史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而青少年是国家强盛与民族复兴的新希望,对他们更需要进行爱国主义的培养与觉悟的提升,使他们继承与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2 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新形势下,针对年轻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具体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例如缺乏创新、实效性不强等诸多不足,要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就必须要认清存在的缺陷。现针对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不足之处展开探讨。

(1)爱国主义缺乏创新性与实效性。如今我国从小学到大学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但处在信息时代,当代学生的特征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爱时尚,追求新潮,有着独特的个性与追求,因此对他们而言,传统古板说教性教学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并且,实际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开放性的认识也显得不够,导致实际的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2)社会环境不良影响与错误导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信息发展的不断深入,爱国主义教学的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今市场经济的商业化导致年轻一代的信念的动摇,一些诸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在不良的社会环境之下滋生,例如,近年来明星的“改国籍”事件,对社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年轻一代的学生的价值观倾斜,对自身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不明。同时,一些社会新闻媒体舆论的误导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舆论的引导不当导致政治意识的淡薄与社会责任感的弱化。例如,今年所发生的钓鱼岛争端所引发的“打砸日货”事件,一些人情绪激化盲目采取不当行为,就是舆论误导的一个侧面反映,感性有余但理性不足,显然这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

3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针对时代发展的特征以及当代年轻人的个性,对于不足之处需要正确面对并采取有效地措施,从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进与创新,从而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下文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谈几点个人建议。

(1)营造爱国主义良好环境。爱国主义的环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针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学生来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更需要加大力度,首先需要加强宣传的力度,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作用,例如,学校可进行每个学期的爱国主义教育知识考核,可定期进行爱国主义知识的传播,加大投入的力度,可以通过校园报刊、校园网站、广播等各个媒介形式进行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传导,要在学校当中营造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教学的氛围,使校园中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主旋律。

(2)合理统筹规划,加大教育基地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是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现实结合的有效途径。学校在教育当中,要充分地利用诸如纪念馆、烈士陵园、博物馆、历史名胜古迹等开展教学活动,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当中要用鲜明的教育题材与事例去教育和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英雄与革命先烈为国家所做的奉献加强对爱国精神的领悟。教育基地的建设需要各个部门合力统筹规划,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地,政府與相关部门应当保持对教育基地建设的高度重视。

(3)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除了课堂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更应当开设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积极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让学生深入感受到祖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进步,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和建设的成就,从而加强青少年对祖国的情感,培养其爱国主义。例如,学校可利用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与纪念日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合理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与学习的动力,此外也可以不定期进行专题讲座的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学的生动性与时效性。同时,要以学校的文化活动为主体,促进校园爱国主义文化的生成,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 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所存在的教育淡化等诸多的问题,学校应当针对学生的特征,根据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合理创新与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引导学生树立与牢固爱国主义精神,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苏宝芳.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34-35.

[2]陈奇文.爱国主义精神永放光芒[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5):3-7.

篇5:五四青年节爱国教育电影策划书

五月四日是中国的青年节,它来源于中国一九一九年的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中华民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竟决定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对这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民国代表居然准备签字承认。消息传来,举国震怒,群情激愤。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了是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1949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活动背景:“五四青年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其象征意义主要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对社会问题的激情破解,对各行各业的唤醒与创造。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都蕴含着时代的精神和感召力,引导着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方向。同时青年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采的纪念活动!

活动主题: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活动目的:为庆祝“五四运动”,激发引导同学们的热情与斗志!继承发扬五四的光荣传统,也希望通过这次的影片放映使同学们加深对近代历史的认识,更进一步领略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意识到自己肩负的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使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坚强刻苦,乐观向上…..活动时间:

2012/5/4,晚七点至九点

活动形式:

放映爱国教育影片——《十月围城》

活动地点:

阶梯教室1

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活动安排:

活动前期宣传:五月三号把写好的海报张贴在每个宿舍楼前的宣传板上,把影片放映事宜通知我系各班班长,邀请十人同学参加影片观看!

活动前半小时所有青协人员到达阶梯教室,进行细节安排,并维持教室纪律!

活动开始,由程亮做简单的关于五四精神演讲

影片结束,组织人员有秩序的退出。

具体人员安排:宣传部贾静楠负责:五月三号中午之前把海报完成,并在中午把海报张贴完成副主席吴洪敏负责:把影片放映事宜通知我系各班班长,各班邀请十人同学参加影片观看!

网络部 江云 负责:多媒体的调试,与影片的放映

主席团魏华健负责:照相等工作

外联部 朱良 负责:活动结束后的新闻报道

活动经费预算:

阶梯教室:50元

横幅:40元

水彩笔:10元

篇6:加强青年爱国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几点认识

一是要在学习教育中引导党员干部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爱国主义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统一,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这是当代爱国主义精神最本质、最重要的表现。我们要把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个人自学、集中研讨、交流培训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论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加深对初心使命的感悟,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二是要在学习教育中培养党员干部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我们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领悟初心使命,增强党的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党员干部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牢牢扎根,培养党员干部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三是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要把握时代主题,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

二、在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不到位,认识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相对比较少,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次数较少,有时也会因为工作忙而不去参加这些活动,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学习的不深入不透彻,对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入心入脑。

二是对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落实不到位,对乡镇企业的谋划发展后劲不足,有时会片面的认为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的好坏是其自身的事情,对镇域企业发展关心不足,没有深入领会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的深刻内涵,从思想根源剖析就是缺乏爱国主义情怀,缺少爱国主义教育,站位不高,眼界太窄。

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爱国主义对于我们基层的领导干部来说首先就应该爱民,关爱人民群众是同爱国主义紧密相连的,一谈到“爱国主义”我们可能会认为有点“高大上”,而爱民本身就是一种很接地气的“爱国主义”,但是本人做的还不够,对长期上访的群众缺乏耐心,对所包村的困难群众关心的也不够,没有很好的做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习,深入学习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积极参加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深刻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质和内涵,筑牢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典型事迹材料选编》鞭策自己。

二是深入企业,贯彻“企业家老大”思想,管理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同时站在企业角度为企业老板真正的排忧解难,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结合我镇实际,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引进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入驻我镇,推动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深入基层,多到农村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多问群众疾苦,想方法找路子,要真正的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别是村里的困难群众,多入户走访贫困户,解决他们现实中存在的困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遇到过无数艰难险阻。正是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依靠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熔铸而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得以经受住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一直保持坚强的团结和旺盛的生机。

上一篇:考研英语怎么复习才能高效过关下一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