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目标

2024-08-26

环境影响评价目标(精选6篇)

篇1:环境影响评价目标

基于不确定性多目标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针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建立了基于不确定性多目标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并以沈阳市浑南新区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对新区规划中的产业结构调整、污染物排放、资源利用、污水处理厂扩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优化,井为该规划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作 者:王吉华 刘永 郭怀成 郝明家 张鸣 作者单位:王吉华,刘永,郭怀成(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郝明家,张鸣(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110005)

刊 名:环境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年,卷(期):200424(5)分类号:X820.3关键词: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战略环境评价 不确定性 多目标

篇2:环境影响评价目标

*

内容提要

我国要建立起最严的环境保护制度,其中最关键是要完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这种制度早已有之,但是效果不佳。根源在于我国相关立法存在立法理念、结构性和内容性方面的缺陷与瑕疵。因此必须转变立法理念,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的环境责任。关键词 环境法律制度 目标责任制 考核评价制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紧接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改革作出了具体的战略部署,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党和国家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确保生态环境底线不被逾越,用制度保护环境,从根本上推动生态系统保护和环境质量改善,从而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重大决策。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在2014年正式通过了号称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的修订稿,要建立起最严的环境保护制度(参见图1)。

从最严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根据这部法律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的“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这一条的修订旨在强化政府职责,健全问责机制,将政府环境责任真正落实到位。①但是如何建设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则到现在没有任何的政策或者下位法规出台。制度不能只停留在法条上面,而是要实实在在转变成现实的执行力。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本文拟从法律层面对此进行浅探。

图1 最严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图②

*

2013级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号

。① 编辑部:《新<环境保护法>:以“严”护环境》,载《法律与生活》2014年10期。② 俞海、张永亮等:《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内涵、框架与改革思路》,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10期。

一、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立法缺陷与瑕疵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和新型制度,而是早已有之。我国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形成,是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早在1989年的第三次全国环保会议上,当时的环保总局局长曲格平就提出了正式提出在全国推行环保目标责任制。童年我国颁布首部《环境保护法》,其中第16条中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这是环保目标责任制的法律依据。1996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在第一项中指出:“明确目标,实行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自此,我国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尤其是地方环保目标责任制的实施办法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而后2002年南非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也强调了各级政府要建立“环境保护问责制”。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温总理强调要“认真落实节能环保目标责任制、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检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环境保护责任制的重视逐步加强。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中国的环境保护状况却是每况愈下。究其根源,与我国的环保立法的缺陷与瑕疵密不可分。

(一)立法理念的滞后与偏差

1、重政府经济责任,轻政府环境责任 这是“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视经济增长指标特别是GDP指标为硬指标,视环保指标特别是节能减排指标是软指标”的不可持续发展观在环境法治领域的反映。③其主要表现是:重政府经济责任的法律制度和问责制度,轻政府环境责任的法律制度和问责制度,将政府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和完成GDP增长的情况作为其政绩考核、官职升迁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在政府经济责任与政府环境责任发生冲突或矛盾时,不惜淡化甚至牺牲政府环境责任以保障和落实政府经济责任;在环境立法和环境执法中,机械、片面地理解和遵循“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发展中国家首先是发展”的指导思想或理念,以是否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GDP增长作为规定、评价、追究政府环境责任的基本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2、重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轻中央政府的环境责任 其主要表现是: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立法中,规定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比较具体,规定中央政府的环境责任比较原则或很少,特别缺乏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进行环境事务指导、检查、监督、监察、审计和环境政绩考核的规定;在中央和地方环境责任范围划分方面没有突出“属地管理”,这导致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某些环保法律制度在地方被打折扣。

3、重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责任,轻政府负责人的环境责任 其表现在: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立法中,规定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责任比较具体,规定政府负责人(主要是省长、市长、县长)的环境责任比较原则。目前,我国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 ③ 参见蔡守秋:《论政府环境责任的缺陷与健全》,载《河北法学》2008年第3期。

度是由行政首长签订责任书,对环境质量总体负责,但由于环境目标责任的层层分割,其承担的责任也随之削弱,对其更多的只是政绩考评上的奖惩,缺乏有关省长、市长、县长等政府首长环境责任的具体规定,特别是缺乏对省长、市长、县长等政府首长进行监督、环境政绩考核和问责制度的规定。

(二)法律法规的结构体系不完善

在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立法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其法律本身存在缺陷。我国现行环保法中对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法律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的法律规定相对较少,受其影响,我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实施办法普遍比较混乱,总的来说,主要表现在:

1、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立法的结构性缺陷 上文中已经提到,目前针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规定只在总则中以原则性条款的形式出现在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及部分环境行政管理条例中。2014新修《环保法》第26条和第28条中是这样规定的:“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而完整的环境立法,应是法律、法规、规章之间的相互衔接、协调和配合的法律体系。④但是我们国家到现在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环境法法律法规体系。

2、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立法的内容性缺陷

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立法在内容上比较杂乱,重复率很高,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我国施行的《环境保护法》,依然是1989年修订版,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受其影响,我国地方政府都尝试性的进行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实施方案,如甘肃、吉林,但是由于缺少国家层面上的针对性立法,没有统一的标准,仅仅是各地方政府做出的一些探索。因此普遍出现了一些过分强调国家公权力监督,政府环境问责机制上存在着严重缺位,责任轻监督少等现象。横向来看,地方政府受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责任书同质化严重,大量的篇幅和规定都是大同小异,责任内容涵盖面较窄,定量指标少,内容形式化,环保目标让位于经济指标等现象。⑤

此外,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必须确立完整的法律规范,即在法律中应当规定行为模式与法律后果中的法律联系。但是,在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中,却忽视了这一法律规范。法律责任是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对政府履行 ④ 参见鄂英杰:《完善环境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几点建议》,载《。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36期。⑤ 参见吕忠梅:《槛管环境监管者:立法缺失及制度构建》,载《法商研究))2009年第5期。

对环境保护措施和相关制度启着保障和威慑的作用。我国现行环境法律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的法律规定相对较少,多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主要调整对象,对政府环境法律责任的规定则一般只有几条,责任内容单一,程度轻微。这种偏差导致政府履行环境职责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这样一来,负不负责就没有了法律上的强制力,执法的可操作性不高。⑥

二、完善我国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建议

(一)转变我国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立法理念

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立法理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对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价值的认识,更是法制建设过程中重视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我们在法制建设过程中过分的重视对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而忽视了对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关注,这与当前和谐社会、构建服务性政府、加强政府责任的大趋势不相符。因此,必须彻底转变这种落后的发展观,在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立法中融入新的立法理念。

具体而言,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木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生态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思想和理念,围绕建设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从我国政府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现实出发,本着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推行环境法治、环境善治和环境民主、综合整治政府环境责任问题、重点突破制约政府环境责任的瓶颈问题、积极进行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政府环境责任体系,以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⑦

(二)制定专门的《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实施条例》

现行环保法中对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法律条款不明确、不具体、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已明显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在结合我国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工作实际的前提下,制定专门的《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实施条例》已经迫在眉睫。

首先,制定专门的《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实施条例》,可以弥补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不足,使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其次,制定专门的《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实施办法》,可以增强现行环境法律的可操作性。我国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实施办法可以以此为依据,立足于当地实际,使立 ⑥ 参见陈瑞民、张明、张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载《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⑦ 参见张建伟:《完善政府环境责任的若干思考》,载《河北法学》2008年第26期。

法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统一性。

在制定《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实施条例》时应注意,法律条文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在进行原则性规定的同时要予以细化和解释,或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来配套和补充。同时要整合现行零散混乱的环境法律,尽力消除法律规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修改或废除那些不适合现实需要的法律条款,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加强法律之间的协调性,使我国环境法律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

(三)明确我国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法律责任

1、严格责任主体

我国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不仅要规定不履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及没有完成规定责任目标的单位和个人应负的法律责任,而且也要规定在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实施考核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拘私舞弊的单位和个人应负的法律责任。⑧

2、平衡责任关系

这里的责任关系主要有两个层次,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法律责任关系以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法律责任关系。

首先,在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责任关系上,目前我国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笔者认为,虽然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是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但这不意味着所有法律责任必须由地方政府承担,我国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建立中央政府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同时明确中央政府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中的法律责任。⑨

其次,在处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责任关系上,要通过合理分解责任目标,加强政府环境保护目标实施方案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衔接与配合,解决地方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责任承担者偏重环保主管部门这一现状。

3、完善责任内容

首先丰富责任形式,除具体规定行政责任以外,引入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要让违法者在经济上得不到好处,占不到便宜,杜绝违法者为了实现其经济目标,恶意不履行,甚至成为当地利税大户“保护伞”的现象。其次加大处罚力度,对于恶意不履行及在目标责任制实施和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拘私舞弊的单 位和个人,要依法追求其刑事责任:最后完善处罚程序,在处罚换机中,加入听 证和公众参与环节,及时向社会公布处罚结果,以保证我国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 任制真正落实到实处。⑩

2014年4月通过的最新环保法修正案,增加了政府、企业各方面的责任和

⑧⑨ 参见巩固:《政府环境责任理论基础探析》,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参见唐萍萍、李蓉、张硕:《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政府法律责任》,载《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24期。⑩ 参见万劲波、陈赛:《论<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与环境法律制度的完善》,载《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4期。

篇3:环境影响评价目标

自从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提特思维而的德雷克井出油到现在, 石油工业已经经历了148年的历史, 石油工业的发展迅速改变着整个世界的经济和社会面貌。正是由于石油资源的重要性, 产油国和石油消费国在争夺石油资源和开发石油市场的博弈过程中, 都要尽量维持利益最大化的供需格局。当代石油市场是一个高度市场化、政治化、全球化市场, 与石油的生产、消费、运输有关的各类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因素都会引起各国关注。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07》的数据, 截至2006年底, 全球石油已探明储量为12082亿桶, 可供开采40.5年。纵观全球, 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最为丰富;非洲特别是几内亚湾地区存在巨大的石油资源潜力;中南美地区的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老油田再开发、海上石油开发和重油生产之中;中亚地区的出口管线和战略石油资源开发将是争夺焦点。俄罗斯已经确立了明确的能源强国意识, 并依此制定能源发展战略。东南亚国家则具有较长的对外合作开发石油的历史。

据全球能源消费统计数字表明, 世界对石油和石油产品的依赖在不断增加。2006年, 全球石油消费量为38.9亿吨油当量, 占世界能源消费的35.76%, 同期天然气消费量为25.7亿吨油当量, 煤炭为30.9, 核能为6.4, 水电为6.9。这主要是因为煤炭、核能对环境具有影响, 水电资源有限。被誉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的开采投资大, 运输、储存困难且费用高。而石油则有便于储运、热值高、可生产多种下游产品、对环境污染小、安全可靠等优点。所以, 在21世纪, 世界各国的工业和民用需求仍然把石油作为最佳的能源选择。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人口的增加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国际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据美国能源署的预测, 预计世界石油需求量将以21%的年速度增长, 至2010年世界石油需求量将为9350万桶/日, 2015年为1.03亿桶/日、2020年为1.13亿桶/日。到2020年, 石油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将占38.1%。而根据国际能源署 (IEA) 《世界能源展望2000》的预测, 预计世界石油供应量将从1997年的7500万桶/日分别增至2010年的9600万桶/日和2020年的1.15亿桶/日。并将出现两个重要的产量趋势:一是2010年后, 非欧佩克的总供应将趋于成熟并进入平稳阶段;二是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产量将加速增长, 其中中东的欧佩克成员国更为明显。

二、中国石油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石油能源建设成绩巨大, 特别是近20年来, 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中国是世界产油大国, 石油产量已连续十三年位居世界第五。但中国又是石油消费大国, 1993年, 中国由石油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2006年中国石油产量略高于1.8亿吨, 而需求量则达到了3.5亿吨, 并呈高速度增长。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了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能否实现, 取决于我国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增长, 而经济的持续发展则有赖于能源的持续发展、有赖于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目前, 我国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呈如下三个特点:

1. 国内石油市场供给乏力, 需求强劲

由于我国主要产油区已进入开采的中后期, 处于高含水、高采出阶段, 加之新增可采储量不能弥补当年生产消耗的储量, 所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的石油产量增长十分缓慢,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由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致使石油消费增长速度加快, 而进入21世纪以来石油消费增长势头更为强劲。

2. 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近些年, 国内外研究界对于我国21世纪前20年的石油供需矛盾的研究不少, 总体结论基本一致:21世纪的前20年,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题, 因此, 石油需求还将继续快速上升;与此同时, 我国国内的石油生产能力将难以有大的提升, 石油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中国石油安全》一书中对比了中国能源研究所、国际能源署 (IEA) 、美国能源署、欧佩克、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对未来20年中国石油的产量和需求预测。这些预测的平均值为:2010年国内石油产量1.75亿吨, 需求量为3.49亿吨, 进口量为1.74亿吨, 对外依赖程度达50%;2020年国内石油产量为1.83亿吨, 需求量为4.80亿吨, 进口量近3亿吨, 对外依赖程度超过62%。这些预测相对保守, 2006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接近50%。

3. 石油战略储备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布局

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 中国石油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在加大国内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 国家将尽快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和应急机制, 这将是中国保障石油安全的有益选择。我国石油储备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石油资源进口安全机制尚不完善, 石油进口量大, 来源集中、运输通道安全性能差, 缺少石油供给与需求的监督评价体系。

三、石油目标市场投资环境评价模型

目前, 我国石油企业向国外进行资金和技术投入, 参与国外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 建立海外石油生产基地, 以获得石油资源和资金。这符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关于“走出去”的战略要求, 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种技术、两种资金。因此有必要对海外目标市场进行分析, 以便石油开发和服务的跟进。世界各主要产油国石油资源开发与消费情况详见表1。

标记“﹡”项为无数据项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07

对于以开拓国际市场的石油企业而言, 研究出口国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科技环境至关重要。我们可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目标市场的环境分析。一种是定性的PEST分析法见表2, 另一种是定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PEST分析法只是提供了一个宏观分析的框架。为了便于对石油目标市场的量化分析, 现建立国际石油投资环境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和权重的设计参考国内学者邢云在2003年发表的《国际油气上游投资环境综合决策评价模型》一文, 该论文将国际投资环境分为硬环境因素和软环境因素两部分, 前者是指非人力所为, 基本上不随时间的延续而变化的因素, 如石油资源富裕程度、自然地理条件和语言与文化背景;后者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制约, 并随时间的延续而变化, 包括石油投资法规完善程度及利润分配模式、政治稳定性、经济富裕程度、与我国的友好及开放程度、基本设施健全程度、石油市场成熟程度, 见表3。

通过对国内外近200名石油公司专家的两轮问卷调查, 利用运筹学的方法, 确定出各因素的权重。

W= (wa1, wa2, …, wa9) = (0.250, 0.100, 0.033, 0.167, 0.133, 0.050, 0.067, 0.083, 0.117)

下面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目标市场投资环境进行评价。

1.建立因素集A。因素即为各指标项, 相应地A= (a1, a2, …, a9) 。

2.建立评判集V。评判集V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的集合, 此处表示投资环境的优劣程度。V= (v1, v2, v3, v4, v5) = (十分不利, 不利, 一般, 较有利, 非常有利) 。

3.建立各因素的权重值w, 上文已给出。

4.建立模糊矩阵。设i=1, 2, …, 9, j=1, 2, …, 5, 则待评国家按照因素集A中第i个因素ai进行评判, 对评判集V中第j个评语vj的隶属程度设为rij, 其数值可以采用专家意见进行统计, 然后计算得到, 具体等于对第i个因素评判为第j个评语的人数占全部评判人数的比重。

其中, 对于石油资源富裕程度a1, 根据其石油储量 (单位:亿桶) 构造其隶属度函数如下:

属于“十分不利”状态的隶属度函数为:

属于“不利”状态的隶属度函数为:

属于“一般”状态的隶属度函数为:

属于“较有利”状态的隶属度函数为:

属于“非常有利”状态的隶属度函数为:

对于石油投资法规完善程度及利润分配模式a4, 按照投资者占有利润的百分比进行划分, 构造其隶属函数如下:

属于“十分不利”状态的隶属度函数为:

属于“不利”状态的隶属度函数为:

属于“一般”状态的隶属度函数为:

属于“较有利”状态的隶属度函数为:

属于“非常有利”状态的隶属度函数为:

5.模糊综合评判过程。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影响以及各因素的权重, 用模糊矩阵复合运算, 得到A的评判指标集。即

其中, “·”是模糊矩阵合成运算符, 本文采用先逻辑乘后逻辑加的形式。

若bj=max{b1, b2, …, b5}, 则得到综合评判为vj。据此可以判断目标国家的投资环境优劣。

四、结束语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坚持平等合作、互利共赢, 扩大境外油气资源合作开发。在未来发展中,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必须突出实施“资源、市场和国际化”战略, 赢得发展主动权, 使石油企业实现持续、有效、快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岳超源:决策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2]朱剑英:智能系统非经典数学方法[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3]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07

[4]吴磊:中国石油安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篇4:环境影响评价目标

[关键词]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建议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开始实施后,我国原来只单纯针对建设项目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扩大到对发展规划等战略性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由此向全局性的战略环评方向逐步展开。然而,从理论探讨的角度而言,该法的实施还只是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加现实、具体的平台,因而我们还完全有必要进一步认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含义,借鉴发达国家的比较成功的做法,以促进并保证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的有效实施。

一、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IA)的基本含义

战略环境评价这一术语在国内外学术界出现是在本世纪90年代以后。众多不同领域内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展开了对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含义的认识:

有的学者认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trategy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即SEIA)是指对政策、计划或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正式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评价过程。

有的学者从环境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认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IA)是指对政策(policy)、计划(plan)、规划(program)(简称3P)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的和综合的评价过程。

有的学者认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累积评价、总体环境评价等概念所进行的高度概括。

根据我国权威的环境法学学者的观点,战略环境评价,也叫宏观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进行某项重大活动(如经济发展政策、规划,重大经济开发计划等)之前,事先对该活动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由法定评价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对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有关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划、计划等战略活动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正式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评价,查明或判定该拟议进行的活动是否符合我国环境资源保护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活动是否可以实施的建议或结论,或者在诸替代方案中选出经济上可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实施方案,并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提供或设计可行的预防、补救措施。

二、国外发达国家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1.美国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美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是《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及其后的修正案和美国国家环境质量委员会(Council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CEQ)制定的《关于实施国家环境政策法程序的条例》即《CEQ条例》。

战后,根源于片面、局部的调整保护方法不能制止环境质量继续恶化,必须寻找一种全面的,整体的方法对待环境问题的缘故,产生了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也产生了贯彻“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到1970年代末美国绝大多数州相继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美国的环境质量委员会在1978 年指出,所谓的政府行为包括了政府政策、规划、计划。此后,联邦政府许多部门(如能源部)开始考虑将环境评价结合到部门的发展规划中,尤其是房屋与城市开发部在1981年编制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指南》,旨在帮助评价在大城市范围内的开发或再开发及其可选方案的环境影响;加利福尼亚州在1986年通过了《加利福尼亚环境质量法》(CEQA),要求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从项目拓展到政府的决策、规划和计划。1997年纽约州还制定了专门的《环境质量评价法》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包括:(1)拟议行动的环境影响;(2)实施该拟议行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3)拟议行动的替代方案;(4)对人类环境的短期利用的地方利益与维持和提高其长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5)实施该行为所可能引起的任何无法恢复和无法补救的耗损等。

CEQ条例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应以比较的形式陈述拟议行动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从而清楚地阐明问题的含意并为决策者和公众的选择提供明确的依据。替代方案又分为基本替代方案(Primary Alernative)、二等替代方案(Secondary Alternative)和推迟行动,对替代方案的特别重视和对补救措施的要求是美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一个突出特点。

2.国外其他国家战略环境评价制度的进展

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认识到单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开始将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扩展到政策层次;战略环境评价应运而生,并开始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接受,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实施导则。

荷兰在1987年建立了法定的SEA制度,要求对废弃物管理、饮水供应、能源与电力供应、土地利用规划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1989年,荷兰修改了《国家环境政策规划》,规定了荷兰到20世纪末的环境战略,这个《规划》的宗旨就是要求对所有可能引起环境变化的政策、规划和计划作SEA。

新西兰1991年制定的《资源管理法》规定了两类环境评价,一是政策和规划的环境评价,另一是资源开发许可的环境评价。作为环境评价对象的政策和规划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中央政府制定的不同领域的国家政策报告;二是各地区政府制定的地区政策报告;三是各地方政府,包括区和市制定的区域规划。

1995年,加拿大颁布了《环境评价法》,对环境评价做出了全面的规定,其中也包括战略环境影响评价。1999年,加拿大还发布了《政策、规划和计划提案环境评价内阁指令》,它适用于提交各个部长和内阁批准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显著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的政策、规划和计划提案,该指令明确将政策、规划和计划提案的环境评价称为“战略环境评价”。

俄罗斯总统1995年11月23日公布的 《俄罗斯联邦生态鉴定法》,将生态鉴定的对象规定得十分广泛:将实施后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俄罗斯联邦各种规范和非规范性法律草案,须经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机关核准的,作为预測俄罗斯联邦生产力发展和布局依据的各种材料等,都必须进行生态鉴定。

欧盟1996年提出《特定规划和计划环境评价指令》的议案,要求成员国在批准或采纳一项规划和计划之前应对其潜在的环境影响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和评价,并提交公众审议,而且该指令对哪些规划和计划应当进行评价以及评价的内容和程序都作了规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4月欧盟(EC)发布了战略环境评价导则(草稿)《Draft Directive on SEA》,并要求其成员国最迟在1999年底以前执行。

三、完善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议

1.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国家进行环境管理和监督,必须依靠广泛的社会支持,依靠公民和社会团体的积极参与。公众参与在美国战略环评的各个阶段中是十分普遍的,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的公众参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

(1)环境知情权是公众行使环境决策参与权的基础,所以应该建立信息适度公开制度。依法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国家机关,应当通过适当的形式向公民、其他社会团体以及国家机关、企业和组织发布与该环境影响评价活动有关的信息,满足公众“知情”的需要。

(2)应该将评价者和决策者对公众意见的反馈措施具体化。如美国CEQ条例中对公众参与意见的反馈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即主办机关在准备最后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时应考虑来自个人或集体的意见,并且采取以下一种或多种手段予以积极回应:第一,修正可选择方案,包括原方案;第二,制定和评估原先未加认真考虑的方案;第三,补充、改进和修正原先的分析;第四,作出事实资料上的修正;第五,解释所提意见因何不加采用。我国可以借鉴这种制度,建立具体的公众意见反馈制度,细化跟踪评价制度,这样才利于公众对于他们意见的处理、采纳、实施情况的监督,从而确立一种良性互动的环境保护机制。

(3)逐步扩大依法可以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数量和范围,一方面,应该逐渐赋予广大的环境保护群众性组织,和虽然未组织起来但十分热心公益性环保事业的民众的参与主体地位和相应的权利;另一方面,逐步扩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对各级各类政策的适用范围,使公众参与的对象范围渐次达到满足其行使环境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环境利益的需要。

2.渐次扩展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参考国外多数国家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对政府相应的具体或抽象行政行为都纳入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之列。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战略性活动则只包括规划,行政立法和政策未列入评价范围;并且还有一部分规划被排除了,如国务院的规划,市级、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编制的规划;还有一部分规划的战略环评从其编制和审批来看,也有可能事实上会被轻视了。由以上可以看出,现行《环境影响法》规定的范围明显过窄。笔者认为应将地方性法规、规章及相关政策也纳入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并渐次扩展到行政法规,以彻底扭转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小范围有序,大范围无序”的被动局面。可以由经权力机关专门授权的环境保护专业机关对国家政策、地方性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草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在战略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增加替代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所寻求的不是那些没有环境影响的发展项目,而是旨在找出任何情况下在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都是最佳的项目选择方案。因此,战略环评项目的替代方案及其环境影响分析应是战略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点内容。我国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应该增加替代方案的有关规定,以便于通过各种方案的权衡与综合作出最佳决策。同时,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如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设定替代方案。在战略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拟定主体应该尽量充分地提供各种具有可行性的替代方案,并对其环境影响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4.完善评审体制

建议采取两级评审体制,即中央级和省级。中央级主要负责中央政府政策、规划、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及跨省区的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评审。剩余的环境影响评价由省级负责,包括本省的政策、规划、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的评审。同样,省政府的政策、规划、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由省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批。立法还应加强对审批部门的法律约束,以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目的的实现。

5.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责任制度

健全的法律责任制度是法律的权威与尊严的根本所在,我国当前主要是采用行政处罚的手段来追究环境影响活动中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单纯用行政处罚不足以对那些可造成环境破坏、危害公众健康的严重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和有效打击。因此,对于未按法律要求举行有公众参与的听证会、论证会的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应该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宽严适度的法律制裁措施,参与各方才会增强责任感,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才能得到切实遵守。

环境执法是一个专业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多元性的执法活动。由于环境影响的潜在性、累积性和灾害放大性,使得环境影响评价的后评价不仅周期长,而且责任主体不易明确,因而要强化相应的法律责任制度,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不仅针对管理相对人,而且对执法主体本身的法律责任、违法决策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都应加以明确;要结合我国现行的法律监督机制对环境影響评价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保障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方能得以有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刘娟于庆东: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5)

[2]李峰左建安: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及其规范化初探[J]. 能源环境保护,2006,(2)

[3]袁志华夏维陈凌李玉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解析[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增刊)

[4]李爱年胡春冬:中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比较研究[J]. 时代法学,2004,(1)

篇5:环境影响评价目标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了解环境的含义:

(2)掌握环境保护的原则;

(3)掌握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

(4)掌握生态保护红线的有关规定;

(5)熟悉开发利用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有关规定;

(6)熟悉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防止农业生产污染环境的有关规定;

(7)熟悉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有关规定;

(8)掌握建设项目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有关规定;

(9)掌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防治环境污染和危害的有关规定;

(10)熟悉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

(11)掌握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

(12)了解违反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配套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及原则

(1)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定义;

(2)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1)熟悉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范围;

(2)掌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内容;

(3)掌握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4)熟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

(5)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程序和审查时限;

(6)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应当包括的内容;

(7)了解审查小组应当提出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或者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意见的情形;

(8)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相关规定;

(9)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0)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机制;

(11)了解重点领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1)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类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定;

(2)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类管理中类别确定的原则规定;

(3)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中环境敏感区的规定。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与报批

(1)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的有关法律规定;

(2)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内容和填报要求;

(3)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

(4)熟悉重点领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5)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时间的有关规定;

(6)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重新报批和重新审核的有关规定。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

(1)了解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范围;

(2)了解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建议的原则。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实施

(1)了解建设项目实施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有关规定;

(2)了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有关规定。

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管理

(1)了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定;

(2)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等级和评价范围划分的有关规定;

(3)了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条件的有关规定;

(4)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管理要求和考核监督的有关规定;

(5)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违反资质管理有关规定应受的处罚:

(6)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的行为准则;

(7)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及相关管理要求;

(8)了解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四)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1)了解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范围;

(2)了解建设单位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时限及延期验收的有关规定;

(3)掌握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施分类管理的规定;

(4)掌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条件;

(5)熟悉建设项目试生产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6)熟悉建设单位未按有关规定申请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应受的处罚;

(7)了解建设项目需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单位应受的处罚:

(8)熟悉承担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的单位及其人员的行为准则。

三、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1)熟悉企业应当优先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大气污染物产生的有关规定;

(2)掌握防治燃煤产生大气污染的有关规定;

(3)掌握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的有关规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2)熟悉水污染防治原则的有关规定;

(3)了解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的有关规定;

(4)掌握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

(5)熟悉国家对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

(6)掌握禁止私设暗管或者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的有关规定;

(7)掌握水污染防治措施的有关规定;

(8)掌握饮用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的有关规定。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了解环境噪声、环境噪声污染、噪声排放、噪声敏感建筑物和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含义;

(2)掌握对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设备的有关规定;

(3)熟悉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

(4)掌握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

(5)熟悉新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边界噪声的有关规定。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了解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利用的含义:

(2)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3)掌握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原则;

(4)掌握固体废物贮存、处置设施、场所的有关规定;

(5)掌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对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安全分类存放或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的有关规定;

(6)掌握矿业固体废物贮存设施停止使用后应当按照有关环境保护规定进行封场的有关规定;

(6)掌握建设、关闭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的有关规定:

(7)熟悉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了解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内水、滨海湿地、海洋功能区划

的含义;

(2)熟悉海洋生态保护的有关规定:

(3)掌握入海排污口设置的有关规定;

(4)掌握禁止、严格限制或严格控制向海域排放废液或废水的有关规定;

(5)掌握须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向海域排放污水或废水的规定:

(6)熟悉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的有关规定。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1)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2)了解核设施选址、建造、运营、退役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

(3)了解开发利用或关闭铀(钍)矿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

(4)了解产生放射性废液的单位排放或处理、贮存放射性废液的有关规定;

(5)了解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置方式及编制处置设施选址规划的有关规定;

(6)了解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单位处理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有关规定。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1)了解清洁生产的法律定义;

(2)了解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限期淘汰制度的规定;

(3)熟悉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应采取的清洁生产措施。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1)了解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法律定义;

(2)了解发展循环经济应遵循的原则:

(3)熟悉企业事业单位应采取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水平的规定;

(4)熟悉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用地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5)熟悉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有关规定。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熟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规定;

(2)熟悉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的有关规定;

(3)掌握设置、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有关规定;

(4)熟悉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行为的有关规定。

(5)了解工业用水应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的规定。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1)了解能源和节能的法律定义;

(2)了解国家节能政策的有关规定;

(3)熟悉国家对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实行淘汰制度的规定;

(4)熟悉工业节能的有关规定。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1)了解土地沙化的法律定义:

(2)掌握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禁止行为的有关规定。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1)了解编制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应当遵循的原则及应当包括的内容;

(2)掌握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的有关规定;

(3)熟悉禁止开垦草原的有关规定。

(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熟悉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进行的活动的有关规定:

(2)熟悉建设工程选址中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有关规定。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了解森林的分类;

(2)了解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有关规定;

(3)掌握禁止毁林开垦、开采等行为的有关规定;

(4)熟悉采伐森林和林木必须遵守的规定。

(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1)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2)熟悉在鱼、虾、蟹洄游通道建闸、筑坝,对渔业资源有严重影响的,应当建造过鱼设施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规定。

(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1)熟悉非经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不得开采矿产资源的地区;

(2)了解关闭矿山的有关规定;

(3)掌握矿产资源开采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了解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有关规定;

(2)熟悉保护耕地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的有关规定;

(3)掌握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有关规定;

(4)了解由国务院批准的征用土地的范围。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熟悉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当采取的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2)熟悉生产建设活动中排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应当综合利用的有关规定;

(3)熟悉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应当进行治理的有关规定;

(4)熟悉对生产建设活动所占用土地的地表土以及废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存放地和闭库的尾矿库应采取的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2)熟悉野生动物保护的有关规定。

(二十)《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了解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工程设施防洪的有关规定;

(2)了解防洪区、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的法律定义。

(二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了解城乡规划和规划区的法律定义:

(2)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和乡规划、村规划的有关规定;

(3)熟悉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和旧城区改建的有关规定;

(4)掌握城市规划确定的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禁止擅自改变用途的规定。

(二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1)了解本条例的适用范围;

(2)熟悉修建桥梁、码头和其他设施须按照防洪和航运的标准、要求进行的有关规定:

(3)掌握城镇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河道滩地的规定。

(二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掌握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及保护要求;

(2)掌握自然保护区内禁止行为的有关规定;

(3)掌握内部未分区的自然保护区按照核心区和缓冲区管理的规定。

(二十四)《风景名胜区条例》

熟悉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有关规定。

(二十五)《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了解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法律定义;

(2)掌握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二十六)《土地复垦条例》

(1)熟悉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复垦的原则:

(2)了解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的损毁土地范围;

(3)掌握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保护土壤质量与生态环境、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有关规定。

(二十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熟悉医疗废物集中贮存、处置设施选址的有关规定。

(二十八)《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法律定义;

(2)了解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有关规定;

(3)熟悉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与有关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有关规定。

(二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1)了解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律定义及范围;

(2)熟悉建设各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掌握禁止兴建的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

(三十)《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1)了解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律定义及范围;

(2)掌握严格控制围填海工程的有关规定;

(3)了解海洋工程拆除、弃置或者改作他用的环境保护有关规定;

(4)熟悉海洋工程污染物排放管理的有关规定。

四、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

(一)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1)了解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的主要要求;

(2)熟悉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严格化学品污染管理、深化重点领域污染综合防治的有关要求。

(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1)了解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

(2)熟悉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的有关要求;

(3)了解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有关要求;

(4)了解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的有关要求。

(三)“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1)了解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

(2)了解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有关要求;

(3)熟悉加强工业节能减排的有关要求;

(4)熟悉加大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的规定;

(5)了解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要求。

(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1)熟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类型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级别;

(2)熟悉对生态功能保护区采取的保护措施:

(3)了解各类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五)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

(1)了解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2)了解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主要任务。

(六)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

(1)了解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2)了解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的总体任务和具体任务。

(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1)掌握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2)熟悉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开发原则中关于保护自然的有关规定;

(3)了解推进全国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标;

(4)熟悉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中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5)熟悉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中禁止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和管制原则。

(八)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1)了解本规划的目标;

(2)熟悉统筹区域环境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的有关要求;

(3)了解加强能源清洁利用,控制区域煤炭消费总量的有关要求;

(4)熟悉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有关要求。

(九)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了解本行动计划的指标;

(2)熟悉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的有关要求;

(3)熟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关要求;

(4)熟悉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的有关要求;

(5)熟悉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有关要求。

(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

熟悉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调整保护区的相关规定。

(十一)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规定

(1)熟悉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2)了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施行后废止的相关产业目录;

(3)熟悉《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的分类。

(十二)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1)了解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熟悉分业施策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有关要求。

(十三)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了解《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 1年修订)》的分类。

(十四)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1)熟悉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含义;

(2)了解本办法的适用范围;

(3)熟悉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的环境保护有关规定。

(十五)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1)了解列入本名录的危险废物类别;

篇6:环境影响评价目标

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精准试题

解答题(每题20分)

第 1 题

热电厂“上大压小”项目 【素材】

某热电厂位于西北地区。现有2x25MW背压供热机组,SO2排放量1235.6t/a。本期“上大压小”关停现有机组,新建2x330MW抽凝发电供热机组,配套2x1065t/h煤粉炉,年运行5500h。建成后将替代区域147台采暖小锅炉,减少SO2排放2638.4t/a。新建工程1台锅炉燃煤量142.96t/h,煤中含硫0.64%,煤中硫分85%转换为S02。

新建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脱硫效率95%,SO2排放浓度70mg/m3(基准氧含量为6%);采用低氮燃烧器,控制锅炉出口NO2浓度不高于400mg/m3(基准氧含量为6%),并采用SCR烟气脱硝装置,脱硝效率不低于80%。基准氧含量为6%时,1台锅炉的烟囱入口标态湿烟气量377.36m3/s,标态干烟气量329.28m3/s。

新建项目设置1根直径7.5m、高210m的烟囱,烟囱基座海拔标高563m。烟囱5km半径范围内地形高程最小值最大值819m。在烟囱下风向50km范围、简单地形、全气象组合的情况下,经过估算模式计算,本期工程SO2最大小时地面浓度为0.0365mg/m3,出现距离为下风向1112m,占标率7.3%;NO2最大小时地面浓度为0.0522mg/m3,占标率10%的距离分别为11520m和26550m。

厂址附近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本期工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设5个点,分别为厂址、厂址西北侧4.2km处的A村、厂址西南侧2.5km的风景名胜区、厂址东南侧2.8km处的B村、厂址东侧3.2km处的C村,共监测5天。

厂址西南侧2.5km处的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时在此布点,S02小时浓度0.021~0.047mg/m3,平均值为0.038mg/m3。经AERMOD模式逐时气象预测,1台机运行时对此风景名胜区的SO2最大小时浓度贡献值为0.017mg/m3,2台机运行时对此风景名胜区的SO2最大小时浓度贡献值为0.019mg/m3。替代锅炉的SO2最大小时浓度削减值为0.018mg/m3。

说明:S02—、二、三级小时标准分别为0.15mg/m3,0.5mg/m3,0.7mg/m3;NO

2一、二、三级小时标准分别为0.12mg/m3,0.24mg/m3,0.24mg/m3。【问题】

1.确定本工程大气评价等级和范围。

2.计算本工程建成后全厂SO2排放总量和区域SO2排放增减量。3.分析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的合理性。

4.计算分析新建工程2台机运行时风景名胜区处SO2的小时浓度预测结果。

5.请说明进行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需要收集的气象资料。说明调查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原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常规调查项目。

第 2 题

学建筑,考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到鸭题库YaTiKu.com做精准试题,更多押题资料下载

1200万t煤矿项目 【素材】

某地拟建设生产能力为1200万t/a原煤煤矿。井田面积约66km2,煤层埋深220~320m。配套建设选煤厂和全长3.2km的铁路专用线。井田处于鄂尔多斯高原中部,井田范围有大、小村庄53个,居民人口约17600人。井田内总体地势平缓,切割微弱,沟谷不发育,仅有西南部的甲河和东部的乙沟两条季节性河流。甲河由西北向东南流淌,井田内流程约5km,沟谷宽缓,水流呈散流状;切割深度一般小于2m,宽50~250m;平时无水流,丰雨季节汇集洪流排入井田南部的丙湖泊;乙沟由井田东部自北向南流过井田,途中有几条小支沟汇入其中。沟谷宽而浅,一般为20~200m,平时无水流,雨季时汇集洪流,终排入井田南部的丙湖泊。以该湖泊为中心的有一面积约100km2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A鸟。保护区的外边界与井田有小部分区域重合。

井田浅层地下水埋深为5~11m,井田范围内有二级公路由东部通过,长约5km,区内土地大部分为草原牧场,并有少量农田。井田区西边界内200m有一占地0.5hm2的古庙,为当地百姓自建,祭祀拜佛用。项目工业场占用一定面积草地,首采区内有村庄2个,居民1200人,村内有居民饮用水井5处。

工程主要内容有采煤、选煤和储运等。煤矿预计开采70年,投产后的矿井最大涌水量为8216m3/d,水中主要污染物是SS(煤粉和岩粉)。污水处理后回用,剩余部分排入乙沟。煤矸石产生量约129.57万t/a,含硫率为14%,属I类一般固体废物。

开采期煤矸石堆放场设在距工业场地东北侧约800m的空地上,堆场西方约0.4km有A村,东方约0.6km有B村,东南方有C、D、E、F、G、H六个较大的村庄,距离分别为0.4km,0.5km,0.8km,1.0km,0.7km,1.5km,西南方约0.7km有I村。

本区域年主导风向为NW风。【问题】

1.根据相关规定,分析矸石场选址的合理性,并指出对矸石场有制约作用的村庄。2.该煤轩石堆场大气污染控制因子应有()。A.颗粒物 B.NOx C.SO2 D.F E.CO 3.本项目主要环保目标有哪些?

4.生态评价中主要应做的工作包括()。

5.在编制环保措施时,优先考虑的措施应该是()。

6.对两个自然村搬迁的环评中应论证分析的主要内容有()。A.新村环境保护措施 B.迁入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影响 C.搬迁地生态适宜性分析 D.新村对古庙的影响分析

7.矿井排出的疏干水可否直接作为选煤厂生产用水?说明理由。8.试说明对古庙的保护措施。

9.从哪几方面分析煤矿开釆对该保护区的影响? 10.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11.试分析该煤矿运行期的环境风险。

第 3 题

某选矿厂尾矿库项目 【素材】

某选矿厂处理矿石13000t/d,日产出尾矿8450t,井下充填用去4850t/d。平均仍有3600t/d,即平均118.8万t/a,需74万m3/a的库容来堆存。在全部31年的计算服务年限内需堆存3683万t的尾矿,计库容2301万m3。为彻底解决企业铜矿的尾矿出路问题,决定在某村建尾矿库。

尾矿库项目由尾矿库、尾矿输送管道、尾矿回水管道、尾矿输送泵及泵房(现有)、移动式浮船取水泵站、道路(现有)、供电网组成。尾矿坝设计采用碾压混合料坝,混合料的主要原料完全取自库内。尾矿坝为碾压混合料不透水坝,坝顶标高120m,坝高80m,坝长729m,顶宽4m。采用库后放矿,依托山体向坝前排尾。

学建筑,考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到鸭题库YaTiKu.com做精准试题,更多押题资料下载

拟建尾矿库库址下游为老鸦岭水库,该水库1959年建设,属小

(二)型三类水库,水库集水面积为0.81km2,总库容17.9万m3,目前浇灌农田约350亩(1亩=667m2)。【问题】

1.项目位于水库上游,环评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项目的评价时段是什么?尾矿库运行期间对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3.尾矿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4.尾矿库何时进行生态恢复?南方地区生态恢复适宜的植物是什么?

5.尾矿库风险防范措施是什么? 一旦发生尾矿库溃坝事故,减缓和消除事故环境影响的措施是什么?

第 4 题

矿山冶金设备制造项目 【素材】

某公司决定在开发区新建矿山冶金设备制造项目,项目主要由金工车间(对铸造件进行车、钻、铣、刨)、铆焊车间(对钢板切割、焊)、装配车间(对零部件进行安装、调试)组成。矿山冶金设备制造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冶金设备生产过程中主要原材料消耗见表1。

学建筑,考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到鸭题库YaTiKu.com做精准试题,更多押题资料下载

【问题】

1.全年生产天数为300天,每天焊接时间5小时,三台焊接设备同时工作,焊条和焊丝产尘系数7g/kg,每台焊接设备的排气量为3000m3/h。请求出每个焊接设备的产尘量及产生浓度。

2.三台焊接设备废气经烟气净化机除尘后,一并由8m烟图外排,烟气达标外排时的除尘效率是多少?(15m烟囱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3.5kg/h,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20mg/m3)3.废机油、废乳化液应如何处理?

第 5 题 大桥扩建项目 【素材】

某大桥于1995年建成,位于城郊平原区,长900.8m,全宽26m,四车道。南北跨越东平水道,该水道属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水道内无野生保护鱼类,属III级航道。在距离桥3km处(河道下游)有一自来水吸水口;大桥引桥东侧80m处有一所红声学校(4层),学生约600人;西侧60m处有红声住宅小区(6层),人口约3000人。大桥处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

该大桥目前的交通量已远远超过其设计通行能力,2000年拟对原大桥扩宽,在现大桥的两侧各新建一座单向2车道桥梁,两边各加宽12.5m。采用钢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混合梁方案,主桥墩釆用厚度4.0m的板式桥墩,设置在水道的堤围上,下部不设置承台,桥墩下接2根直径为250c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中跨钢梁采用整体吊装施工。路线全长1.6km。设计车速:80km/h,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项目需拆迁房屋2890.42m2,工棚房1584.7m2,不占用耕地。工程涉及的区域内无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无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滩涂生态系统。预计扩建后沿线两侧噪声将可能显著增加5~10dB(A)。

扩建后该桥2008年预计特征年交通流量55743辆/d,高峰小时流量为4000辆/h;2015年预计特征年交通流量66978辆/d,髙峰小时流量为5000辆/h。大、中、小型车辆流量的比例为1:1:3。源强计算公式及有关参数如下:

【问题】

1.如需进行环境空气预测,除题中已知的条件外,还需要哪些资料? 2.施工期对东平河道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3.声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和范围如何?声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如何? 4.简述该项目的评价重点。

第 6 题

煤矿矿区规划环评 【素材】

某矿区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盟,矿区煤炭资源分布面积广,煤层赋存稳定,资源十分丰富,是适宜露天和井工开采的特大型煤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矿区东西长40km,南北宽35km,规划面积960km2,均衡生产服务年限为100a。境界内地质储量19669Mt,主采煤层平均厚度10.65m,其中露天开釆储量14160Mt,井工开采储量5509Mt,另外还有后备区1070Mt,暂未利用储量1703Mt。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当地拟定该矿区开发的规划,包括井田划分方案,煤炭洗选及加工转化规划,矿区地面设施规划(矿井及选煤厂、附属企业、铁路专用线、瓦斯电厂、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等),矿区给、排水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

学建筑,考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到鸭题库YaTiKu.com做精准试题,更多押题资料下载

该矿区内目前己有一座露天矿在生产。区内只有一条河流流过,矿区地处中纬度的西风带,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草原面积占97.3%,森林覆盖率1.23%。多年来,由于干旱、大风、过牧等因素的影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沙化、退化草场所占比例扩展到64%。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连续遭受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有的地方连续两年寸草不生。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问题】

1.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保护目标。2.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评价内容。3.列出该评价的重点。

4.矿区内河流己无环境容量,应如何利用污废水? 5.应从哪几方面进行矿区总体规划的合理性论证?

上一篇:实习生应聘个人简历下一篇:致富能人进入村班子的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