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目的

2024-06-22

一 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目的(通用9篇)

篇1:一 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目的

学风建设

班级学风建设方案

树立优良学风

土 木 建 筑 系

促进全面发展

建筑114班

二零一二年三月1

学风建设

一 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目的

• “学风建设工程”是大学学校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大力开展“基础文明建设”、“学风建设工程”、“学生党建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开展学风建设可以培养大学生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我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学风是读书,治学,做人的风气,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

应系里的要求,针对班级特殊情况我们建筑114班也制定了自己的班级学风建设方案。此方案原由副班长刘厚义同学编制。在原有基础上我们建筑114班委齐心协力加以修改。现行为最终确定方案

二 现在大学生学风现状及分析 现状:当前在大学校园中,学风主格调是积极向上的,多数学生有着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理想,能够在大学期间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但我们不能不承认目前在校园中有时候仍然弥漫着一股浮躁、轻视学术、急功近利的空气,部分学生大学几年以玩为主,把学业放置一旁;电脑的普及和校园网络设施的便捷给学生提供了快速获取信息的条件,但也给少数人的“堕落”提供了方便:沉迷于QQ聊天、看下载电影、迷恋网络游戏、网恋、浏览黄色网站等等;更有甚者,光明正大地进行论文买卖;上课迟到、旷课、早退、考试作弊等现象在某些学校更是司空见

学风建设

惯。原因:

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下形成的一些不良观念扭曲了一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使他们不能安心学习,更多地被物质世界的种种诱惑所吸引。他们现在一无所有,就仗着自己年轻的资本去闯世界,其实他们是非常盲目的,把本该用来充实自己的学习时光拿去漫无目的地闯荡实在令人痛惜

大学生的不适应状态。一些刚从家长老师的严格管束下解脱出来的大一新生,思想放松,缺乏远大理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浮躁。当注意力从学习上转移开之后,社会上的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就有了可乘之机,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部分大学生有这样的观点:单纯的搞学习是死学,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既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大学学习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以便将来找份好工作,而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真正有用的很少。不可否认,许多人还是认真学习的,但绝大多数人学习仅仅是为了拿奖学金或是争取免试研究生的名额。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出现上述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 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受身边同学的影响较大,随大流,缺乏主见,还有些学生受到读死书无用论的影响,干脆就认为大学就是找个地方镀金并消磨打发时间。

学风建设

三 我班学风建设的措施和目标

1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要抓的工作,班团委重视学风建设,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分工、规范工作内容,努力建设班级,以“先进班级体”和“优秀团支部”的标准来规范各方面的建设 当然首先得让所有班委深入学习此次学风建设的各项要求,先使自己树立正确的目标任务,端正态度。

• 首先是思想教育,端正态度。树立“我学风,我建设”的全员积极参加的目标。思想教育建设——处于学风建设的首要位置首先,我们将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同学们树立远大的抱负。如请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们传授学习经验和讲述人生经历,在同学们树立专业信心,消除心中困惑,确定人生目标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以主题团日、主题班会活动等形式积极展开学习讨论。

• 保证出勤率。制作了出勤考核表,主抓上午第一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的出勤,并制定相关的制度使其顺利进行下去。本表由副班长及组织,治安委员来具体操作,在每月的班会上点名批评有多次无故旷课者,并且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 应同学的需要,适当的组织一些小型的集体自习的活动,特别是在期末考前准备时期,提供给大家一个解决疑难问题的平台。如让成绩好的同学给大家释惑解疑,组建学习互帮小组。

• 针对班具体情况来展开工作,如班有一同学请假一个月,为让其跟上学习进度,保证我班的及格率,协助其相关课程的补习。

学风建设

每天晚自习让学习委员把应做的作业写在黑板上,督促大家及时完成作业及时巩固复习。

• 5

课堂学风建设:

走进如今的大学课堂,特别是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上,说话的、睡觉的、听音乐的、看杂书的同学不在少数,课堂上不记笔记的现象随处可见。他们虽然人在课堂上,心思却往往放在其他事情上。具体做法就是由专门班委负责上课记录课后提醒,严重的班会进行批评。

• 6

重点做好晚自习的工作,每天晚上安排班干到讲台上值班负责晚自习纪律。特别是针对玩手机,睡觉等不学习行为。

•搞好宿舍问题建设健康的宿舍文化,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个人卫生和宿舍内务的卫生规范:.个人卫生和宿舍内务卫生由学生自己负责,各寝室长要排定值日表。.每个宿舍成员要保持个人床铺整洁,卫生。.室内保持通风,空气新鲜无异味。.床,桌,凳等家具摆放整齐、干净。.地面干净,无果皮纸屑,无污物。.桌上、书架上物品摆放整齐、干净。.床下物品摆放整齐、干净、无零乱。.宿舍整体布置健康、高雅、和谐、美观

• 8

个人行为和学习规范:.宿舍内严禁吸烟、酗酒。.宿舍内及公共场所严禁大声喧哗等现象。.每个宿舍寝室长督促并考核该宿舍成员的出勤状况。考核:定期由班干部及普通同学分组检查该班寝室的卫生情况学习情况,在班级内部开展竞争,给予适当奖励。

学风建设

• 四 本学期的具体目标

任何的预期目标都要用实践结果来加以证明,任何的追求都应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去。所以我们班也制定好了具体的指标,以指标来引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我班现在54人)。

• • • 1

计算机一级过关人数要达到48人以上。

英语三级过关人数要突破50人。

基础公共课(高数,英语)的不及格人数要分别从9个,5个降至5个,2个。

• • 4

专业课的不及格人数还要保持在上个学期的3人以下。

各科的优秀学生人数要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3人。鼓励大家参加升本以提升学历。由于目前我班同学报自考的较多所以成立自考兴趣小组以加强学习交流。

•支持同学积极参加校里及系里的活动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工作习惯和风气。

经过和班委的合作,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我们完成了“学风建设”方案。此方案已经在我们班实施起来,它也是我们班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我们不会辜负领导,老师的期望,会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答案!让学风建设收获最佳的效果!

篇2:一 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目的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我们是参与的主体,学风建设的根源在于学习的动力,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平台,在这段过渡时期内,我们应做好准备工作,为以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应好好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更多地储备知识,创建更好的学风显得尤为重要。

树立“创优美环境,建优良学风,从自己做起”的意识,明确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行动起来,以创建优良学风为己任,为学风建设献计献策,积极参加学风建设,从严要求,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大学生。培养文明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时间观念、自控能力、公德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努力建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宿舍、班级环境。

我们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应做到端正学习态度,刻苦踏实,勤奋进取,充分利用校园学习资源与设施,拓宽知识面,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专心听讲,勤做笔记,认真作业。树立积极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意识和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公益服务活动。

在严格要求自己的过程中,自律就能体现出来。自律是人的一种内省活动,更多地依赖于人的自觉性,渐渐就形成了习惯和品质。然而任何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都不是天生就有的,都需要经过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熏陶、教育、培养来形成。现在我们最直接的体会就是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充分考虑并发挥我们的自主能动性,调动我们的积极性。我们感到班级管理不仅是辅导员、班委的事,更是我们自己的事,实现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的事情做好了,在生活学习中增强了我们的素质,那么何为素质呢?

我们从老师那儿学到的东西称为素质。我们很直观的感觉便是在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加我们用科学来对待生活。再第二课堂上,比如在机房上机后,看到班委检查凳子是否放整齐、门窗是否关锁好,配合老师做好清理工作,恢复机房整洁,我很是敬佩这份责任心,也加入其中。在站台买票时,尤其是过节回家,一条条巨龙般的队伍让我等待。归心似箭的心情甚是迫切,缓慢地挪动中有份躁动与不安,看到有人插队更是愤怒,这个反例告诉我不能这么做。这便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己内省,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取长补短,为自己所用。我们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并运用到实际中,这便是文明的体现,社会就进步一大步。

篇3:一 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目的

关键词:辅导员,学风建设,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高校的学风建设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及学生的成长成才,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学术界关于学风建设研究有很多, 多从学风的内涵、意义或者我国高校学风的现状、解决对策出发, 对高校的学风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这些研究很少涉及某一年级或者某一学习阶段的学风建设。大一新生来到新的学习环境, 面对陌生的专业不易找到学习目标, 缺乏学习动力, 久而久之一些人便会意志消沉, 荒废学业。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与学生接触得最多, 不但是学生的管理者和服务者, 而且是教育者, 担负着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因此, 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辅导员在大一年级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学风建设, 帮助学生寻找新目标、新动力, 将为今后三年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大学一年级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学风, 从字面意思看即学生的学习风气。事实上, 不同的学者对学风有不同的定义。一般来说, 学风既包括学校里学生的学风, 又包括学术界的学风, 即一切与学习活动有关的风气。就高校而言, 学风往往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心理倾向和学习习惯。

在高校中开展并加强学风建设不但是高校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且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 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首先, 学风直接影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从高中进入大学, 缺少了高考的指挥棒, 学生往往会迷失方向, 不知道为何而学。此时, 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学风建设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学习目标,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学风对学生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优良的学风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还能磨炼学生的意志, 帮助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 有利于其今后的发展。

其次, 一所高校学风的好坏关系到这所学校的声誉和发展。学风是学校校风和大学精神的缩影, 既能体现该校的文化积淀, 又能反映其办学理念, 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 学风的改善可以提高一所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 有利于其在日趋激烈的高校竞争中站稳脚跟, 得以长久的发展。

再者, 从恢复高考制度至今, 我国的高考录取率已由恢复之初的4.8%攀升至75%左右, 部分省份已突破90%,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 高校将承担更多的人才培养任务, 而学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才质量的高低, 从而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另外, 大学生的学习风气能够对社会风气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的整体提高和进步。

学风建设应当始终贯穿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 但是由于大一新生的特殊性, 在大一年级加强学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 关系着学生今后大学学习的质量及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二、大学一年级学风存在的问题

学风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等方面。而一些大一新生学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三年的高中生活, 甚至整个十二年的基础教育阶段, 他们所有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 即通过高考决定自己的命运。然而进入大学后一些学生不知道四年后大学毕业时自己能做些什么。另外, 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填报专业时都是父母或者老师做主, 甚至是学校调剂, 自己对所学专业缺乏必要的了解, 也没有兴趣, 不知道所学专业有哪些发展方向, 今后会从事什么行业。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大一新生入校后找不到新的学习目标, 从而感到迷茫、焦虑, 找不到方向。

学习目标的缺失一方面使得学生对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一些人便形成“读大学就是为了混一张本科文凭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造成学生做任何事情都缺乏积极性。通过观察可以发现, 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明确目标和规划的学生几乎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对于学校或者学院组织的比赛、主题班会完全没有兴趣。这不仅会导致班级缺乏凝聚力, 使得班风松散, 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个人健全人格的养成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有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 学习态度不端正, 纪律散漫。某些高中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努力拼搏学习, 常常会告诉学生只要高中三年好好努力, 考上大学以后就可以很轻松、很舒服地享受大学生活。应该说这些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误导, 使其对大学生活形成错误的观念。由于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 一些学生进了大学以后就懒散下来, 把大学老师的忠告认为是危言耸听。另一方面, 由于高中阶段长期的压抑, 某些学生离开父母的监督和管束, 来到完全陌生又新鲜的环境, 缺乏必要的自律能力, 开始沉迷于手机上网或者是网络游戏。某些学生反映, 他们上课分神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用手机上网聊天、看新闻、玩游戏。

懒散的学习态度及散漫的课堂纪律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成绩, 使其荒废学业, 而且会给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另外, 这种不认真的态度会迁移到学生生活的其他方面, 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利。

第三, 学习方法不科学, 缺乏主观能动性。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对所学专业缺乏必要的认知和了解, 某些学生找不到本专业的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 而是沿用高中时的学习方法, 如死记硬背、完全依赖老师教授等。学习缺乏主动性, 某些学生反映自己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 也不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给自己扩展知识, 而对于课堂上没能听懂的内容课后也没有及时找老师和学生沟通。还有一部分学生听课完全凭自己的兴趣, 有兴趣的就认真听, 不感兴趣的就不听。很多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 不知道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缺乏对知识的渴望和激情及探索求真的学习精神。

学习方法不当的另一个表现是不能合理有效地分配时间。大学是一个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 大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还要有较全面的综合能力, 而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正是培养和提高能力的好机会。然而有些学生入学后不顾实际情况, 加入多个学生组织和社团, 这些组织或社团的各种活动和例会占用大量的时间, 严重影响学习。同时, 学校也不断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 有的学生甚至会请假参加这些活动, 从而分散学习的精力, 久而久之便再无心学习。

三、大学一年级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

高校大学生的学风建设需要学生、老师、学校乃至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努力, 其中大学生的直接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高校辅导员, 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将重点讨论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大一新生中加强学风建设。

第一, 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风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学风建设的前提与关键。学习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及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因此, 高校辅导员要把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作为大一阶段学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新生辅导员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目标。第一步, 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角色转换。正如前文所述, 大一新生进校后由于对新环境和所学专业的陌生, 容易感到迷茫甚至是迷失自我。在入学初期, 辅导员要通过班会、走访宿舍等形式增进对学生的了解, 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 了解他们的想法, 从而争取到学生的信任。在此基础上, 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同时明确自己的特长和不足及性格特点, 从而扬长避短。第二步, 辅导员要联系多方面力量帮助学生进行专业前景认知。在学生军训开始前及军训期间, 辅导员可以邀请学院领导或者专业负责人与学生开一次班会或者座谈会, 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就业方向, 比如往届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哪些行业, 或者可以考取哪些专业的研究生, 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和了解;同时, 可以在高年级或者研究生中选取一些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或者“小班”, 平时通过各种渠道多与学生沟通, 解答他们的疑惑, 从学生的视角为他们传授经验。第三步, 在学生对本专业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 可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情况, 制定一份相对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 这份规划主要包括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及对自己毕业后就业的初步设想两个方面。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 鼓励学生自己搜集信息, 增强他们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和兴趣。

第二,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一方面, 营造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氛围主要是指学生学习的气氛, 包括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精神风貌、自觉意识和心理状况等。对于大一年级辅导员来说,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首先是要培养一批得力的学生干部, 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干部是否得力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其次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通过奖学金的评比等方法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 还要注意树立典型, 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当进入大一第二学期时, 通过对学生上个学期的学习等各方面的表现, 辅导员对学生的情况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 尤其是学业方面。课程成绩突出的, 辅导员可以请他对该课程学习较落后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先进带后进, 从而促进整个班级学习氛围的改善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 要引导与管理相结合,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律性。因此, 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上, 要以引导为主, 必要的监督管理为辅。刚进入大学的学生, 由于没有高考的压力和高中阶段相对严格的管理, 很多人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大一年级的辅导员要在开学初向学生强调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第三, 指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进入大学后, 往往还延续着高中时的学习方法, 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然而, 随着大学课程的推进, 学生将发现这种方法已不再适合大学的学习。大学的学习方法和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有本质区别, 大学的学习方法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一方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大学学习中更是如此。大学课堂中, 老师讲课的进度较快, 每堂课覆盖的知识点很多, 如果学生一味依赖老师的讲授, 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 课堂的听课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重视自主学习, 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另一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以及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不能满足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学生要学会利用各种途径获取课堂以外的信息, 从而拓展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外, 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大学学习的一个方面, 大学生要注重参加社会实践,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大一年级辅导员要在学生入学之初强调大学学习的主动性, 并邀请高年级学生向新生传授一些好的学习方法, 同时为学生寻找社会实践的机会, 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基础, 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学学习规划, 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从而使得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关注本专业的发展动向, 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 大一阶段是基础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一时帮助学生找到新的学习目标, 端正学习态度, 养成与大学学习特点相适应的正确的学习方法, 是新生辅导员学风建设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传中, 朱伟.辅导员工作指南[M].武汉:武汉教育出版社, 2009.

[2]徐金芳.试论大学生学习自主权的确立和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 (5) :26-29.

[3]郑家茂, 潘晓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 (4) :39-43.

[4]李滨.对大学生学风问题的思考[J].菏泽学院学报, 2009 (4) :99-100.

篇4:一 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目的

【关键词】中职学校    师德    学风    问题

一、当前师德学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长期以来,不仅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更是被世人称颂为洁白无瑕的“一片净土”。然而,在媒体频频曝光的校园丑象后,我们惊呼教师队伍已不是那样的神圣、纯洁,教育这最后一方净土也已不复存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如果不纠正教师队伍中的种种不正之风,后果将不堪设想。目前教育部也下发文件,打破教育者身份的“终身制”,提出需每五年考核一次的要求,并且将师德作为考核的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可见,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

2.学风不正,学风不浓。部分中职学生受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读书只是为了“混日子”,缺乏远大理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对专业缺乏兴趣,在学习上不求甚解,不思进取,对自己要求不严,纪律松散,作风散漫,萎靡不振,缺乏刻苦钻研精神。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屡禁不止,出现了“学习的人少,玩的人多,而真正想学习的人不好意思学”的尴尬现象,再加上现在网络信息发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更有甚者,品行不端,行为怪异,一味追求享乐,追求眼前利益,这部分人虽少,但危害不小,直接毒害学校的学习风气。

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1.教育理念陈旧。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不履行教师职责,不爱岗敬业,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培养,没有注重心灵的沟通。

2.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没有公平对待学生,不关爱学生,不尊重学生,没有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

3.不求上进,心胸狭窄,没有集体荣誉感。不刻苦钻研业务,不更新知识结构,缺乏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水平低劣。不能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不注重言表风范,不能严于律己,缺乏奉献精神。

4.学校管理缺乏力度,“人情化”现象严重。由于中职学校招生门槛降低,教育评估机制仍以办学规模及就业为核心,学校内部管理与改革发展的任务较重,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在管理中对违纪生的“人情化处理”,学生求职中“人情化就业”等现象的不公加剧了他们思想深处“天平”的倾斜,动摇着他们对教学的信心,严重影响了学风建设体系。

5.针对中职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缺乏理想追求,厌学情绪严重,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性格方面的不良问题及特征,令一些教育者对他们仍然存在偏见。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1.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春蚕”,意在表达教师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本职业有充分的认识,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2.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绝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 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以无理强制的方式训练学生。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3.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教师承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要想使教师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就要求教师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

4.狠抓教学,促进教改,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好书是教师的天职,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5.深化教学改革,构建新型教学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

深化教学改革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核心。根据新形势下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研究建立能够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学分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学习惯、创造性思维;加强教师教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切实抓好师德建设,强化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和激励机制,整顿教学秩序,进一步加大学生评教评学的力度,促使教师用心治学治教,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考试制度改革,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发挥考风在学风建设中的杠杆作用。

四、结束语

篇5:端正学习目的促进学风建设

为了增强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四种”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建设,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营造学生成长成才的校园环境,维护学校和谐稳定和发展。系部决定开展专项主题活动。为认真贯彻落实我系《关于深入开展“强化学习规范、促进管理创优”学风建设活动的通知》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系学风建设,促进我系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形成优良学风,结合我院校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系学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根本出发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勤学、求是、创新”的良好学风为目标,通过组织实施“四查四清”专项政治,全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全员参与为动力,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我系学风建设,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二、活动目标

结合我系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服务的各项制度和规定,为优良学风的形成和保持提供制度保证;促进广大学生提高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性,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纪律,形成良好的学风、考风,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三、活动目的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四种”能力建设,营造团结向上,奋勇争先的班集体和个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四、活动的重点

主要是解决学生中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而带来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从而造成(旷课、迟到、早退、上课不专心、睡觉、看课外书、以及不参加升旗、不上早读、晚自习、不按时作息、晚归不归、考试作弊等。

五、活动方式

1、本次活动时间待定。

2、本次活动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要求各班组织学习,查摆问题,要求人人发言、个个表态。第二阶段:班级整改、个人整改提高阶段。第三阶段:总结评比阶段。

六、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

通过广泛、深入、细致地宣传教育,使我系师生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强学风建设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继承长期以来在学风建设中取得的成功做法、经验,主动改进存在的问题,积极参与学风建设活动。

1.召开全系班主任、辅导员会议,组织学习学校学风建设活动的精神和各项工作安排。

2.根据我院的学风建设要求,制定我系“学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组建学风建设领导小组。

3.班级召开学风建设主题班会,组织广大学生开个展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讨论。

4.选报学生骨干,筹备开展学生骨干培训班暨学生干部素质拓展活动。

七、组织实施阶段

1.系学工办

(1)抓制度落实,对于学生的上课、实验、实习、考试等具体环节,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认真检查落实。

(2)召开班主任和学生代表关于学风问题的交流及座谈会。

(3)加强监督和检查班级贯彻落实学风建设各项活动的情况。

(4)认真组织2010级学生学习《张家界航空职业技术大学学生手册》,并按照学院对2010级学生入学教育安排要求,继续学习。

(5)加强党员、团员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政治素养,以党建带团建,以党团建设带动学风建,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6)扩大工作阵地,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开展以“ 构建文明、特色宿舍”为主题的宿舍文化建设。

(7)开展理工系学生干部骨干培训班暨学生干部素质拓展活动。

2.班级方面

调动各班的积极主动性,组织以“诚信、守纪、文明”为主题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风建设活动。

(1)抓落实。班主任为本系学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各班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对有关学生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人人知晓。开展学习纪律检查活动,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及时向学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汇报并组织实施。

(2)抓管理。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班做好考勤登记统计工作,每周定期公布考勤情况。加大检查力度,逐步纠正在学生中存在的散漫、懒惰和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对学生课堂和课下学习进行综合评定,作为各级、各类评优的依据。严格学生考勤制度,对于学习不求上进、违纪者给予批评教育,对于屡教不改者及时给予严肃处理。对表现突出或进步较大的班级,将其检查结果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优良学风班”的重要依据;对于表现突出的个人,将与学年评选“三好学生”和其它评优挂钩,并适时予以表扬。

(3)抓教育。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对新生引导其立足现实,尽早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健康成长、立志成才;教育和引导二、三年级学生树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毕业生要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做好分类指导,对一部分有继续深造愿望的学生,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指导。对大多数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应给予就业心理咨询、就业信息和转变就业观念等指导,使毕业生做好充分的从业准备。

(4)抓考风。严格考风考纪,端正考试态度,开展考风考纪的宣传教育活动。

(5)抓活动。按照学校、学院要求,结合我系 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学风建设活动。

(6)抓阵地。抓好班级学风、寝室文化的建设工作,调动班干部、宿舍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公寓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以“构建文明、特色宿舍”为主题宿舍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公寓学习氛围。

3.教师方面

辅导员、班主任要落实听课制度,定期对所带班级进行听课,认真记录听课内容,学工办对各班听课情况进行考核,与所在班级当年评奖评优挂钩;加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的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第一手资料。

(三)总结表彰阶段

1.我系对“学风建设”活动进行总结并提出整改的意见或建议。

2.评选出“学风建设先进班级”给予表彰奖励,并将先班级的经验材料汇编成册。

3.召开“系学风建设年活动总结及经验交流大会”。

4.从制度上巩固活动成果,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八、活动要求

(一)各个班级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工作,并根据班级情况制订行之有效的行动措施,把学生的思想统一到学风建设上来,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团员青年教育的主要任务来抓。

(二)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月活动中担当骨干、积极带头,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桥梁纽带作用。

电气工程系学生会

篇6:一 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目的

众多的公共区域的建设、民用住宅建筑、工业厂房的建设,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与此同时,随着众多建筑的崛起,对木材资源的消耗多的树木被砍伐,这就使得木材资源逐渐在降低。 强化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要把对资源的耗费,对环境的破坏,以及产生的生态效益等指标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机制中,进而增强全社会对资源节约的意识,从而形成全民节约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2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

2.1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在检出工程领域中。在过去的20年中,我国的建筑行业为城镇的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新常态下,经济的发展逐渐趋于平稳化,我国提出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合当下经济发展的状况。并在众多的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其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贯彻并落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林业资源进行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在一定的程度上保障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2.2改善人们的生存的环境

开展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生态文明在建设的过程中,对环境能起到保护作用。在对社会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工业厂区的扩建,各种建筑物的兴起,使得更多的绿化区域被占据,绿化面积在逐渐减少。众多的原因导致气候状况日益恶劣,例如沙尘暴和雾霾天气,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严重的影响了人们身体的健康[2]。因此,开展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能还给人们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

3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3.1对资源再生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注重提升人们的生态文明的意识,在对社会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有生态文明的意识才能在实际的建设中注重对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当前国内的森林覆盖率仅仅为21.56%,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65%,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超过总国土面积的33.33%。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部分,承担着对森林和实地保护的重则,同时也是生态林木产品保护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强化林业生态建设,提升林业的建设的工作,对资源保护和资源再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对城市再建设的过程中,对资源的有效的保护,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4]。

3.2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在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的过程中,能对以往被占据的绿化进行恢复,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生存的环境。由于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能对现有的绿化进行保护,同时还在国内广大的地区进行林业的扩建,这就使得更多的树木被种植。不仅在城市的郊外和乡镇等地区,同时在城市的绿化区域开展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这就使得人们生存的环境质量在不断的提升。因此可以得知,开展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4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

4.1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结合

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是整个社会的责任,这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首先,要全面的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分类指导以及分区实策,利用大工程来推动林业的建设和发展,并要深化林业的改革,对林业经济经营体系进行创新,强化林业资源的管理,努力发展林业产业,逐渐实现质量强林、依法治林、科技兴林等策略,进而加快对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的建立。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产业,逐渐完善林业法规政策机制,不断提高林业现代化的水平。其次,应以森林持续经营思想为导向,强化森林资源长远发展的理念的研究和探讨,逐步做好森林经营和发展的工作,使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林业进行转变。强化数字化信息化林业工程建设,将森林资源的调查数据进行充分的利用,进而推动森林资源自身数据库与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数据系统的建设。同时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最后,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以此来强化对天然林的保护。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工作的核心内容,尽量杜绝毁林坏地,并对不得已破坏的林场林地进行及时的修补[5]。要强化全社会的森林保护的意识,将改善生态环境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为主要的方向,对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进行加速发展,进而提升现代林业的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2政府加大支持的力度

若要对天然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有效地实施风沙源治理方案,以及退耕还林方案,就要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应不仅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同时还要在资金上予以相应的支持。逐步的对湿地进行保护和恢复,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不断建设,加大建设资源的投放力度。 基于推动退耕还林建设是一项规模相对庞大的工程,这就需要具有一整套相对完备的法规政策与之相符,并能推动的该项工程顺利的进展[6]。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尊重自然,经济建设顺应自然以及保护自然的理念融入到经济发展进程中,并在整个过程中,起到指导的作用。

4.3转变林业发展经营体系

从现金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来看,林业传统的经营机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林业的发展,当代林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别,其一是事业型,该种类型主要是发挥生态效益类型的林业,称之为公益性林业。 其二是产业型,该种类型主要是发挥经济效益功能,为社会提供林业产品,称之为商业林业。要对林业经营体系进行转变,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进而实现其稳定长远的发展。此外,要注重林业农业相结合的经营体系。对国内外相对现今的技术与成果进行有效的应用和推广。利用科学的生产与管理方式,主要以林业的发展为主,林业农业相结合的方式为辅,开展多种经营方式,逐渐的建设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展形式,加大生态价值的推广的力度。例如, 实行树木和草地间作、树木和药草间作、乔木和灌木间作等多种病种植方式。最终使耕地退还成林逐渐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而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的状况下,丰富林业的经营结构[7]。

5结语

林业经济发展和对环境的保护具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要使林业资源辅助经济发展,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使人们生活的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对林业资源采取一些保护的措施,以此来维护生态平衡。利用一系列的措施;来协调林业经济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稳定的发展,尽量做到合理地对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贯彻落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时,其主要的目的是落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改善人们的生存的环境。在对林业生态文明开展建设时,对资源的保护和提高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望能促进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

摘要:指出了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工业和农业迅速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资源的紧缺以及环境的污染,对人们现在和今后日常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基于此,阐述了林业生态文明的目的及意义,从森林资源保护、政府支持、林业经营体现等方面探讨了实施方案,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贤宇,郑珠仙,曾丽萍.论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89~94.

[2]侯新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实施林业十大行动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在2014年全省林业局长会上的讲话[J].云南林业,2014,9(1):4~11.

[3]耿国彪.全面深化改革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注入强大动力:访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J].绿色中国,2014,8(5):14~19.

[4]黎敏.生态文明建设中企业实施绿色责任的现实意义和路径[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4):9~11.

[5]赵树丛.中国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行政管理改革,2013,4(3):16~21.

[6]张升,陈光清,庄作峰,等.湖北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启示:中共国家林业局党校第42期党员领导干部进修班赴湖北省教学考察调研报告[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3):3~9.

篇7:人工林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有效措施

关键词 林业;人工林建设;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

1 前言

原本我国林业资源丰富,但是近几年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市场对于木材的需求量增加,我国天然森林砍伐严重,致使现在天然林业资源出现了资源紧张的现象。树木减少带来的危害很多,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土壤沙化,水土流失严重,间接造成洪水泛滥,生物种类减少,河水泥沙含量增加等诸多环境问题。国家已经意识到天然林业资源紧张的现状,对天然林砍伐制定了较为严密的保护措施。保护好天然林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环境保护的意义,对于我国国土安全,以林业为生的人们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天然林资源紧张的局面,人工培养高效高产的木材资源是二十一世纪我国木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保护天然林的主要

措施。

2 人工林的分类及特点

根据树木的种类和生长环境不同,人工培育木材可以分为播种林、插条林以及植苗林。具体来说,按住树木的种类划分可以分为人工使用木材、经济使用林,薪炭使用林和防护林等。人工使用林依照具体的需求,可以在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方进行栽种,需要选取品种优良,环境适应性强的树种。和天然树木相比,人工种植林具有产量高,生长速度快,开发利用方便,收益效果好,木材符合市场需求,质量稳定以及便于加工等诸多优点。能够衡量人工林建设的指标,主要包括建成林地面积和为建设林地面积、林地建设成活率、保存率等

指标。

3 加强人工林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有效措施

3.1 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

随着人类和自然环境的矛盾冲突越来越严重,我国各个地区也对天然林地采伐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虽然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市场需求量大,天然林的缺口还是很大,造成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我国已经开始进口木材,但是又不能依赖进口,介于我国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的状态,社会供求矛盾也日益增加,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采取培育高产高效的人工林措施,并且建立木材培育加工基地来弥补林业的缺口。

3.2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对木材的需求量已经远远超过天然林的承载量,加上长期以来我国木材生产都是依靠天然林采伐,直接导致我国现在森林资源枯竭的局面。

我国已放弃了单纯利用木材的大木头挂帅的思想,把发展林业的指导思想定位为: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林业建设的主体,把增加森林资源作为林业发展的基础,把发展产业作为林业建设的重点。要完成这一宏伟目标,优质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要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首先就要保护好天然林,保护好物种物源和生物多样性。最近我国已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这是我国对环境建设做出的重大举措。

3.3 是增加森林资源最为有效的途径

树木数量的减少是森林资源枯竭的直接原因,而且在目前的森林资源中,很多都树木都还处在幼苗期,天然林树木生长速度缓慢,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说,扩大树木的种植面积,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土地覆盖率,加工质量优良的人工林是目前林业发展的唯一途径。经过实践证明,人工林的建设能够应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其树木的生长速度是天然树木的几倍,最大可达到十几倍。目前,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自然环境保护,重视人工林的培养。林业专家预计,在二十二世纪的时候,全球人工林的供应将会达到木材供应总量的一半,同时,我国将成为木材使用的主要生产国。

3.4 是实现建立发达林业产业战略目标的关键

到21世纪中叶,林业的战略目标是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国务院也正式把速生丰产林建设列为国家的产业政策,可见,发展工业人工林,在实现未来的林业建设中目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5 是解决林农争地的有效手段

林农争地是当前城乡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解决好的矛盾,特别是山区

林农争地是一个一直没有解决的矛盾,尤其是在山区和林农交错区,矛盾更为尖锐。工业人工林培养由于建立在集约经营的水平上,可通过少量土地生产必须的木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林农争地的矛盾,对增加农业面积,为解决未来16亿人口吃饭问题做出贡献。

4 结语

环境保护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体,各个国家都在为环境保护寻找出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面临森林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必须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重视。培育人工林,建设人工林种植和天人林木材加工对国家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长远意义。就目前人工林种植发展趋势来看,人工林的种植将成为今后我国木材加工的主要原料,也是保护天然林,保护土壤环境的重要措施,所以,人工林将是我国今后林业发展的主要战略方针。

参考文献:

[1] 兰兰,王立新.人工林在我国林业建设中的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3).

[2] 梁国利,赵锦云,徐光岩.浅谈人工林建设在我国林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促进发展.2009(12)

[3] 郭明春,徐玉州.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生产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

(责任编辑:刘昀)

收稿日期:2014-01-10

篇8:一 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目的

农村社区也就是由一定的人群、地域、生产和生活设施、管理机构以及社区成员的认知感等要素构成的社会实体。在特定的区域内, 由从事农业生产的非密集人口, 以一定的社会关系组成的农村区域社会。农村社区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 又不同于城市社区, 它是以农村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另一种社区类型。

新型农村社区, 关键体现在一个“新”字, 和传统意义的农村社区相比, 它更多具备促进农民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城市基本功能。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型农村社区, 是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 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 经过统一规划, 按照统一要求, 统一建设居民住房和公共设施, 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 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 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它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 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 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

2新型农村社区的特点

2.1 具备一定的规模性

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口应当由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而定。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必须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性, 这就要求新型农村社区, 必须具备相当人数规模, 如果社区人数过少, 为社区提供服务的私营超市、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幼儿园、物业公司等社会服务机构因客源少, 将无法长期持续盈利, 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新型农村社区也无法长期健康发展。

2.2 居住环境优美, 各项基础设施完备, 公共服务覆盖全面

新型农村社区注重环境的美化、绿化、亮化, 娱乐休闲设施齐全;改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 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目标之一。新型农村社区的供电、供水排水、道路、购物、电脑网络、垃圾污水处理等各项生活设施齐全, 可以保证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具备城镇社会服务所具有的基本功能。改变以前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分散, 薄弱等问题。就业、社保、社会治安、教育、法律、卫生、文化等政府各项服务全面覆盖, 便利村民群众生活。实现垃圾三化、路灯亮化, 建设学校、商业设施、社区卫生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甚至公交站点, 使社区农民享受到城镇居民同样的公共服务。

3新型农村社区的意义

3.1 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

2012年12月1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 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 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目前, 农村产业结构从单一农业生产结构向农业生产基础上的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 大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据有关机构估计, 当前农村劳动力和半劳动力合计超过5亿人, 其中农业仅需要1.2亿人, 在沿海和城市打工的有2.5亿人, 有部分农民工在城市定居, 成为新市民, 一些农村成了“空壳村”, 留下妇女、老人、儿童, 出现了农村社会治安等许多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部分, 因为农村新型社区建成以后, 人数规模少则几千, 多则几万, 一个现代化的成熟农村社区, 已经具备了城镇所具备的提供基本社会服务的功能, 农民在现代化的社区里能够享受到各种生活便利, 规模大的农村社区已相当于小的城镇。

3.2 利于改善改善居住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 节约土地资源

农村新型社区, 无论是住房还是配套的供水、供电、绿化、路灯、道路、广场都按照较高的质量标准建设, 环境整洁卫生, 十分优美, 社区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由于是集中规划, 合理布局, 楼房必须达到四层或五层以上, 共享公共配套设施, 所以能够有效的节约土地资源。

3.3 社会管理得到加强

新型农村社区更有利于党和国家对农村社会的管理, 新型农村社区同样需要建立党总支、农村社区居委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经济文化协会、老年协会等组织, 因为村民集中居住, 便于完善加强社会管理。

4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

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际情况, 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经验, 总结出以下几种模式。

4.1 村庄合并多村联建模式

将以前分散的多个自然村或者行政村统一合并组建新型社区, 原来的行政村或自然村消失, 新的农村社区诞生, 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并将周边村庄整体拆除复垦。在集中新建住宅楼的同时, 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和医院、幼儿园、超市等服务设施。在村庄合并过程中, 应根据各个村庄社会经济情况和地理位置进行合并, 以方便未来社区农民的生产生活。

4.2 以中心村为核心, 强村吸收弱村,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鼓励以经济强村为核心 (中心村) , 通过合并周边经济欠发达村,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将先进村的先进管理理念和致富经验, 引入到相对落后村, 先富带动后富, 实现共同富裕。以中心村为中心, 在社区中心村设立服务中心, 为周边数公里村落的群众提供政府公共服务, 中心村规划出集中居住区, 安排其他村民前来聚居, 从而形成新型农村社区。

4.3 园区带动模式

以产业聚集区、经济开发区为依托, 在聚集区周边农村建立新农村社区。这样做的好处是, 园区周边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学校、幼儿园、超市等社区服务设施, 能为产业聚集区的企业和工作人员提供就近的生活服务, 同时社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又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有效破解“三农”难题,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例如河南南阳镇平县的玉雕产业全国闻名, 是全国玉器加工中心之一, 他以玉雕产业为依托, 建设园区带动模式的新型农村社区。

4.4 城郊型农村社区模式

这是从根据新型农村社区的相对位置所做的分类, 城郊新型农村社区指位于城镇规划区范围以内, 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新型农村社区, 布局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城郊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可以服务城镇为途径。

因为各地农村实际经济情况、社会发展水平、地理位置、风俗习惯不尽相同, 优势特色产业也各有千秋, 所以以上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模式并非绝对, 甚至实际上是几种模式的综合。但是无论哪种模式, 让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就近享受周到的公共服务, 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 建设好新型农村社区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参考文献

篇9:一 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风 和谐校园

[作者简介]谢文兵(1977- ),男,四川广安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团委,讲师,研究方向为国土资源和信息工程。(广东 深圳 518055)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2-0061-02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对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来说,建设良好的学风,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一、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和谐社会的根本基础在于人民充分就业,以自己的劳动促进发展,同时分享发展成果。职业教育必须承担起解决城乡劳动力就业,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的重大历史使命。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大大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帮助他们更新就业观念和增强谋职能力,解决因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造成的结构性失业。同时,通过培训农民工,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造成的发展性失业。高职院校在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时发表的讲话中就可以看出。他说:“职业教育对于我们来说,太需要了,也太重要了。”温总理指出,我国的职业教育应该包括面向广大城乡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培养高技能的技术人才、一些老工人和老技术人员的再培训三个层次。因此,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需要优质的高职教育,而优质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学校的学风建设。高职院校的学风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关系到我国的人才结构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2.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的需要。职业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一种直接生产“直接生产力”的教育,它与社会生产有着最活跃、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西方发达国家相继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为经济发展提供高技术人才支撑和重要技术支持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培养出更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和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涵。和谐校园建设对于学校健康、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和核心就在于学风建设。学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群体行为,它由一个学校的院风、班风组成,对于世界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青年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的氛围,同时也是一种动力,使学生能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制约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它还是一种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4.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大学时期是人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成长成才的最佳时期。大学生要成长成才,必须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严谨的学风是大学生学好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起重要作用,而且对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效地发挥学风建设作用,积极营造一个健康、文明、进取的校园氛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存在积极的方面,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积极方面

1.竞争激烈的市场所带来的就业压力为高职院校形成良好的学风提供了内在动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高校的扩招,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市场。而双向选择的竞争机制,迫使每个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进校之日起,就必须以提高专业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增强各种能力为特长,加入市场竞争这个行列,仅仅满足于拿到毕业资格是无法适应就业形势的。

2.各种教学水平评估机制为优良学风形成提供了外在条件。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评估、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等评估机制促使高职院校必须狠抓教风、学风。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使毕业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增强学校办学的竞争力,各高职院校在抓学风建设方面,采取了相应的积极措施,从而为优良学风的形成提供了积极的外在条件。

3.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高职院校优良学风的重要保障。社会经济体制结构的转变,需要大量应用型技能人才充实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这对调动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1.没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对未来没有详细的规划和设计。笔者对某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今后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调查时发现,很多同学都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态度,对自己未来的前途比较迷茫,甚至在大学阶段为什么而学,究竟要学些什么、怎样学习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学习比较被动和盲从,甚至出现学习没有动力,不学习也没有压力的现象。

2.对高职院校的认识不足。一些同学还存在普通大学总比职业院校好的片面认识,有的同学甚至认为职业院校就是考不上大学后的无奈选择,因此进校后情绪低落,缺乏自信心。

3.对专业不甚了解,专业思想包袱重。在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同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甚了解,特别是对专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应用及发展前景不了解,因而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消极情绪。

4.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计划性差。很多同学对在大学阶段要学习哪些知识技能,提高哪些能力还不明确,学习的随意性很强,没有系统的计划和安排。学习没有方向和目标,平时学习松懈,考前才“挑灯夜战”。

三、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影响学风建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有学校自身环境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目标是学风不正的根本原因。学风建设作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存在着严重脱离实际和工作不到位,缺乏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成才目的性的教育和引导,没有准确地找到与实现培养目标的恰当结合点,因而大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和人生价值观,也就不可能激发出大学生为国家发展而刻苦读书的政治热情和精神动力。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趋于简单化、低层次,强调努力学习与个人出路的关系多,以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自己作为激励手段,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误导。

2.教风存在问题是学风不正的重要原因。教与学是一个双向过程,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教师的治学态度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一些青年教师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水平的提高上,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教学效果差。其次是有些教师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了在教学时画重点、考试门槛过低等现象时有发生。教风存在着不少问题,对学风的影响很大。

3.中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偏差。中学教育的畸形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中学教育只注重分数,成天的补课和题海战术,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影响十分严重;此外,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对学生成长成才产生了重要影响。

4.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学风建设的好坏反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然而,当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着重表不重里,重上不重下,重量不重质的形式主义。

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找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从而端正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内容。一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使他们树立一种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刻苦学习的远大人生理想;二是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特长及所学专业,帮助其树立人生目标,设计其生涯规划,让学生找准方向,从而端正其学习态度。

2.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在市场上的广阔发展前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应多角度、多层次地认真做好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特别要精心设计专业教育,应采用多种活泼的形式将学生的专业教育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同学生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强化专业教育的实效性;此外,还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全程教育,如邀请学术界知名的专家、教授,通过学术报告会、专业座谈会、外出参观或结合本专业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明确所学专业的特点、专业方向、专业优势、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使其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

3.加强制度管理,着力优化育人环境。教育与管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风建设不仅要靠教育,还要靠严格的制度管理。对教师来说,首先,增强职业自豪感,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对学生既要满腔热情,又要严格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端正教学态度,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去感染学生;其次,严格教学管理,在课堂质量、学习作业、成绩考核等方面下功夫,把好关口,要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不是争取突破60分的“生死线”;再次,加强对教师工作的考核和管理,真正发挥教师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最后,完善辅导员制度,发展一批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深入、细致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要加强学生纪律管理,严管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自制力,以免学生在不能自律的情况下自由放纵,尤其要抓好考风考纪教育,对于违纪的学生要严惩不贷。

4.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引导、熏陶和育人功能。要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开展“名人进校园”活动,邀请学校的知名教师、院士、专家、社会上成功人士等讲述他们自己的奋斗经历和学科前沿问题,以成功人士的事迹鼓舞大学生,使他们受到振奋、触动、启迪,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而且,一些疑难问题也能得到专家解答,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另外,要对学生进行校风、校史教育,加深学生的爱校情怀,使其以作为本校学生而自豪。激励学生与学校形成一体,以学校为荣辱,把学校的形象当做自己的形象,对学校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从而为学校争光,增强学校凝聚力,促进学风建设。

5.通过紧抓高校模范生、模范寝室、模范班级来促进学风建设。正面的学生模范有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队伍、学习标兵、大学生科技骨干队伍等,要让他们充当学风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模范寝室和模范班级对周围同学在学习、生活上都能起到很好的激励模范作用。尤其要重视大学生科技骨干队伍,他们是学风建设向高层次延伸和发展的渠道,对学风建设起着直接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锡范.院系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浅谈[J].三湘高校论坛,2002(6).

[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上一篇:来安中学第二支部2010下一篇:网站信息发布审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