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湖南《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关键词里看 实干

2024-08-26

2023湖南《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关键词里看 实干(通用3篇)

篇1:2023湖南《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关键词里看 实干

2013湖南《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关键词里看“实干”

2013-01-31 15:41来源:湖南日报董雷 曾小颖 廖洁

原标题:2013湖南《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关键词里看“实干”

2013年,时值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的开局之年。承前启后,湖南的工作,交出了漂亮的答卷,更为未来绘出一幅美好蓝图。

今天(1月26日)上午,湖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代表省政府作了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请大会审议。报告对过去五年湖南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对今后五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和目标。

2013年的湖南前进脚步应该是什么样子?徐守盛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不到2万字,多次提到“发展”和“改革”,详细列举了21件今年要办的民生实事。湖南在幸福的征途中,稳健踏实地迈步向前。

这样的踏实直接反映在发展指标上,2013年,湖南力争地区生产总值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步增长10%以上„„到2017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看似平实的组组数据,反映了湖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经济总量、人均均量和运行质量同步提升的前进方向。

【成就篇】

万亿新阶段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2年湖南GDP首次突破2万亿元。继2008年湖南GDP突破万亿大关后,仅用了四年,湖南GDP再加1万亿。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支持„„更多更细的发展指标也纷纷跨过了万亿阶段。这一系列数据,显示了湖南经济发展的扎实底气。

2012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跨过两万亿台阶,年均增长13.3%,达到2.2万亿元,连续五年保持全国前十;非公有制经济突破万亿规模,年均增长14.6%,增加值超过1.28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跻身万亿行列,年均增长27.7%,累计完成4.9万亿元,是前五年的3.6倍;金融支持进入万亿阶段,2008年、2010年锒行全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先后超过万亿,2012年存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

转型、跨越发展

支撑一组组经济增长亮眼数字的,是湖南经济发展中转型新变化与跨越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组组看似枯燥的数据变化,反映的是湖南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品质提升。

2012年,湖南财政总收入达到2931.8亿元,是2007年的2.6倍。增长数字的背后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7.2:42.1:40.7调整为13.6:47.4:39。工业集群化发展加速,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8567.5亿元,五年新增6个千亿产业,总数达到9个;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0.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1.6%。

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民间投资占比提高到60.6%;工业、基础设施、民生和生态投资分别比是2007年的3.9倍、2.7倍、3.9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07年的2.3倍,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600亿元。

民生保障“全覆盖”

连续9年为民办实事,64.7%的财政支出直接用于民生项目,社会保障体系的“全覆盖”。透过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清晰地看到,人民生活步入持续改善新时期。

连续9年为民办实事,五年完成151个为民办实事项目,财政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达9246.4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的64.7%。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达2.13万元,年均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40元,年均增长13.8%。就业稳定增加,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1340万人。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向“全覆盖”发展,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低保制度实现全覆盖,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覆盖全体职业人群。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防灾减灾救灾有力有效,累计救助灾民2200多万人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强力推进,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投资967.8亿元、89.8万套,解决107.3万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50多万户农村特困群众的住房问题。五年分阶段累计扶助228.8万人脱贫,武陵山和罗霄山地区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试点范围。

两型新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两型社会建设成为带动发展新引擎。

长株潭试验区第一阶段改革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实施重点领域原创性改革106项,率先全国出台两型社会建设的标准、考评、监管、法规和示范创建体系;以通信并网升位成功、半小时综合立体交通基本建成、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蓄水通航、湘江风光带建设为标志,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共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取得重大进展。

长株潭带动作用增强,三市经济总量占全省42.6%,湘南、大湘西、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产总值年均分别增长13.3%、12.6%、13.9%。启动绿色湖南建设,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20.4%;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县以上城镇全覆盖;湘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成功实施,湘江、洞庭湖水质明显好转;长沙洋湖湿地公园基本建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防护林建设、重要水源地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生态修复工程进展顺利,崀山申遗成功,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7%以上,14个市州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依法行政 湖南先行

从2008年出台全国首部系统规范行政程序的地方政府规章,到完备的一部地方法治建设纲要,近年来,湖南省积极探索法治政府建设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

政府工作报告称,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湖南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形成“一规划两规定六办法”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累计精减压缩行政审批项目1000余项;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深入推进,举办重大决策听证会1800余次。立法质量进一步提高,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9件,制定规章41件。政务公开正不断深化。

【民生篇】

关键词一:天蓝地净水绿

“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大报告中这个美好、温暖的表述,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短短6个字,描绘出了一幅令人遐想无限的美好图景。如何建设美丽湖南?报告中的表述清晰有力:天蓝、地绿、水净。

要拨散雾霾,常现蓝天,最需要做的,就是节能减排。报告提出,要毫不放松抓好节能减排,坚持节约优先,继续推进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推进以电力、煤炭、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的节能技术改造,推广清洁生产合同能源管理,同时,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全面推进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脱硫脱硝,广泛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地净,并不仅限于一个干净的环境,更需要一个美丽的家园。报告提出,要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扩大农村连片整治范围。加快主体

功能区建设,配套实施差异化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政策,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加强环境监测、监察和应急能力建设。

报告还指出,要坚持保护优先,继续搞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巩固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成果,加大对水系、林地、湿地、风景名胜区及生态脆弱地区的保护和修复力度,维护生态多样性。

在湘江的治理和保护方面,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联合产权交易平台等十大重点改革,推进绿色信贷、环境责任保险,探索发行湘江治理债券。同时,实施以两型产业振兴为主要内容的八大工程,加快五区十八片建设步伐,启动重点污染企业搬迁工作,依法关停淘汰污染严重企业和生产线;推进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示范。完善两型监管体系,建立两型社会建设统计制度,开展绿色GDP评价;推进两型标准建设,实施两型标识认证。

积极实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报告倡导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应有的理念。报告提出,湖南将完善并落实节能、节水、环保产品消费政策,继续深入开展两型机关、园区、企业、村庄、家庭等创建活动,带动形成两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探索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关键词二:文化、价值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湖南的政府报告中,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紧跟建设美丽“硬环境”。

“忠诚,担当,求是,图强。”今年经广泛征集、反复提炼并报省委常委会议研究审定的这一“湖南精神”被写入了报告中,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湖南精神,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

报告还提出,要繁荣城乡公共文化事业,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加快建设省博物馆、图书馆等省重点文化工程,促进文化精品生产,同时,保护好利用好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推进永顺老司城、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侗族村寨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关键词三:继续为民办实事

2012年的政府报告后,附了18件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内容,今年增加到了21项。

今年拟在交通、水利、电力、生态、流通等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就学、就业、扶贫、救济救助、文化服务、公共安全等社会发展领域,投资340亿元,为民办21件实事。

这21件实事分别是:完成农村公路建设7500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200座;解决36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建设农村小康示范点,其中,建设127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12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其中新增沼气用户8万户、农村太阳能热水器用户10万户和高效生物质炉灶用户10万户;完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500所和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200所;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万户;确保农村五保户年分散供养标准不低于2400元,改扩建农村敬老院200所;确保城乡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分别不低于265元和115元;完成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100个;保障城市居民蔬菜稳定供应,包括新扩建蔬菜专业基地面积10万亩,确保各级政府价格调节基金用于保障蔬菜的生产、供应、流通和价格稳定的比例不低于30%;完成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400个;完成特困移民解困避险安置10000人;完成行政村配电网改造2000个;解决50万户广播电视盲村用户的收视问题;实施贫困残疾人救助工程,抢救性康复贫困残疾儿童3000名,托养救助服务20000名智力、精神残疾人;帮助80万扶贫对象发展生产;新安装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摄像机10000个;为14000个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出版物;实施电话和宽带“村通工程”,即1000个行政村通宽带,新增通电话自然村500个。

【展望篇】赢得未来

关键词一:“翻一番”

成就属于过去,踏上新的征程,徐守盛省长在《报告》中指出,湖南必须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未来五年,湖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四化两型”战略,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努力实现“两个加快、两个率先”。

到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协同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快于全国,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安全发展,努力促进经济总量、人均均量和运行质量同步提升。

关键词二:提升“四化”

湖南的新型工业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批领军企业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成为人们的美谈之一。未来五年,湖南的新型工业化的目标,是向更高水平发展。

《报告》指出,湖南将做优做强工程机械、汽车、轨道交通、电工电器等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冶金、有色、建材、石化等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食品、纺织、轻工等消费品工业,推进华菱汽车板等重大技改项目建设。

同时加快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扩张和集聚发展,推进富士康衡阳工业新城、株洲储能式电力机车、南方宇航高精传动、霍尼韦尔博云航空系统、湘潭风电产业园、湖南环保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还将深入实施“四千工程”,发展壮大长沙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株洲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湘潭先进矿山装备,岳阳石化、粮油调味品加工,娄底薄板及加工,益阳船舶制造,衡阳输变电成套装备等产业集群。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湖南未来五年在农业方面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报告》指出,湖南将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和涔天河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推广有机肥和生物肥,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

按照计划,湖南将实施新增46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稳定粮食总产在600亿斤以上。

未来五年,湖南的城镇化将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子,加快形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市州中心城市为依托、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报告提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挖掘名城、名镇、名村、名居、名迹等文化资源,培育各具特色的城镇文化,把城镇建设成为人民的美好家园。

信息时代,信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无处不在。未来五年,湖南将不断提升这个时代“主角”的发展水平,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工业软件、系统集成等信息服务业,提升重点行业技能减排、装备制造智能化水平,加快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继续实施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加快长株潭和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

同时,将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平板显示、消费电子、轨道交通电子、应用电子、电池与储能材料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互联网地图服务、卫星应用等新兴信息产业,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信息产业制造和服务基地。

关键词三:增强活力

报告提出,要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提高开发型经济水平,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则是科技进步的源泉。《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湖南将重点在新能源汽车,3D打印装备,重金属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培育一批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推动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的建设和共享。

报告提出,要培育外贸新兴增长点,加强对外经济合作,落实省部、省际、省企合作协议,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和中部地区合作,加强与长三角、中原经济区的联系。提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城陵矶新港区和长沙临空经济区、高铁枢纽配套建设,争取衡阳综合保税区一期如期验收、年内封关运行,加快长沙、衡阳、郴州、永州“无水港”建设。

关键词四:扩大内需

湖南是一个拥有7000万左右人口的“市场”,内需的不断扩大,有利于经济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湖南将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全面推进“三个一”行动计划,组织实施百大重点产业项目,八大基础设施工程和八大生态民生工程。

报告提出,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强化发展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保障作用。湖南将积极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推广节水产品、家庭自给式太阳能产品。发展湘菜、湘酒、湘茶等产业,打响“湘”字号消费品牌。支持湘商发展。

对于大众消费而言,《报告》指出,将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积极培育消费热点,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无店铺销售、邮政快递等业态,以及社区商业、家政、养老、培训等居民服务业服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普通商品房供给,满足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

篇2:2023湖南《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关键词里看 实干

1.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这一预期目标较之于去年下调了0.5个百分点, 这表明中国政府并没有因经济减速而动摇经济结构改革的决心。2015年的7%增速的年度经济增长总量, 与2014年7.4%增速的年度增长总量大体相当。2015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相当于1997年全年的中国经济总量。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 这一目标旨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 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

2.2014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

这样的比重不但在中国以前从未出现, 就是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这充分说明本届政府“坚持以人为本”, “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增进人民福祉”。

3. 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2015年政府预期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历史最高的749万人, 还有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再加上城镇原有的就业压力, 困难可想而知。这一不低于去年的新增就业目标数字凸显了政府的促进就业的坚定信心。着力促进创业就业, 坚持就业优先, 以创业带动就业, 对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平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4. 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2015年政府预期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与去年预期目标4.6%相比目标更高。我国经济处在“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中, 经济结构转型与调整必然带来失业率控制的压力。因此, 这一不低于去年的失业率目标充分体现了政府的自信与决心, 对增强人民福祉有着重大意义。

5. 居民消费价格 (CPI) 涨幅3%左右

2014年我国CPI同比增长2%, 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物价涨幅新低, 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展望2015年, 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 国内需求短期内难以改善, 这种温和通胀格局有望延续。CPI涨幅3%左右的目标, 有助于推进价格改革, 这也为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留出了空间。

6. 财政赤字1.62万亿元

2015年财政赤字1.62万亿元, 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 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这表明虽然政府坚持“调结构”的经济改革方向, 但也不是对经济发展减速漠不关心。2015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并适当加大力度, 有助于实施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 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7. 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

中央政府将增加投资, 防止经济“硬着陆”。报告还指出“但政府不唱‘独角戏’, 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 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 激活民间投资, 打一场经济“人民战争”。

8. 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这是一个全新的举措, 充分说明了政府争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高地的决心, 真金白银来支持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引导产业升级,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基础。

9. 进出口增长6%左右

2014年我国进出口增长3.4%, 远低于7.5%预期。但由于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 政府推动出口还是充满底气。出口增长6%左右有助于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打造竞争新优势, 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

1 0. 在1 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篇3:2023湖南《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关键词里看 实干

2016年3月5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改革”与“创新”是报告的高频词。

报告透露了2016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哪些新信号?记者通过十个关键词对报告进行解读。

关键词1:经济增长预期6.5%-7%

报告看点:保持经济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考虑了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点评: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发展面临挑战更为严峻。但经过多年快速发展,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但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只有通过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才能“转”到新常态所需要的增长上去。

关键词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报告看点: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

点评:“供给侧改革要做好减法,更要做好加法。”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茅永红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外,更得在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上下功夫,充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3:新经济

报告看点: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点评:全国政协委员车黎明表示,通过创新驱动,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不断释放,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经济亮点频出,发展不断加速,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新引擎,这些新经济构成的新动能,将对经济发展产生持续利好。

关键词4:扶贫攻坚

报告看点: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点评:拉祜族全国人大代表李松泉说,目前各地精准扶贫加速推进,地方政府“扶贫军令状”正在落地。下一步要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革命老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偏爱一分,高看一眼”,把脱贫攻坚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供给、化解过剩产能有机结合,确保完成任务。

关键词5:政府自身建设

报告看点: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推动简政放权;健全督察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

点评: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律师协会名誉会长陈舒表示,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到的“简除烦苛,禁察非法”,出自《后汉书》,意为政府把该管的管好,不该伸手的坚决砍掉。政府要继续推动简政放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同时,要鼓励改革创新,对于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和试点,要有包容态度,让干部释放更大的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6:反腐倡廉

报告看点: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厉整治各种顶风违纪行为。加强行政监察,推进审计全覆盖。以减权限权、创新监管等举措减少寻租空间,铲除滋生腐败土壤。

点评: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表示,反腐倡廉不能停步不能放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既要有腐必反,也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铲除权力腐败的温床。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反腐倡廉真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全面深化改革攻坚保驾护航。

关键词7:重拳治污

报告看点: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点评: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环保局原总工程师包景岭说,铁腕治污是环境保护的关键,要有紧迫感和足够耐心,全面落实“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督查,强化督政问责。

关键词8:新型城镇化

报告看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副院长张朝伟表示,推进新型城镇化,解决好“城、房、人”问题,推动棚改,容纳更多进城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扩大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覆盖面。借助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城乡一体化的双轮驱动,把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向更高层次和水平。

关键词9:民生改善

报告看点:着力扩大就业创业;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点评:尽管财政收入放缓,但民生实事一件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姜健表示,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近年来逐步加大,在扩大民生基本面的同时,更要提高民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精准度,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获得感会越来越强。

关键词10:对外开放

报告看点: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上一篇:自动化仪表工试题下一篇:关于钳工实训个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