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2024-07-08

人文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共6篇)

篇1:人文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人 文

教学点:

姓 名:课 程 学习心 得专业: 学号: 人文课程学习心得

通过在网络上学习《人文课程》,我对《人文课程》这一学科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郭艾莉老师医患沟通技巧这一章节有着较为深刻的触动和感想,现将这一章节学习心得结合实际工作阐述以下观点: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矛盾的层出不穷,人类对于医学其人文性的思考越来越多,对于生命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刻,这为人文医学的诞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随着医学工作者整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医学工作者对于工作的思考与总结也日益增多,其质量也日益提高,这又为人文医学的诞生提供了很重要的学术基础。

医患矛盾突出、医疗纠纷频繁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医患沟通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医患沟通,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方面、情感方面的交流,是医患之间构筑的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医疗机构是治病救人的场所,在这里,有许多的医务人员,有许多的患者和家属。医患沟通,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医方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到与疾病有关的全部信息,才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还可以减少不当医疗行为的发生。

医务人员言语沟通技巧。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一个重要载体,医护人员必须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达到有效沟通,使病人能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医护人员语言美,不只是医德问

题,而且直接关系到能否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重视语言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不但要善于使用美好语言,避免伤害性语言,还要讲究与病人沟通的语言技巧。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当熟练运用的语言主要有如下几种:①安慰性语言。②鼓励性语言。③劝说性语言。④积极的暗示性语言。⑤指令性语言。1.运用得体的称呼语

合适的称呼是建立良好沟通的的起点。称呼得体,会给病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交往打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医护人员称呼病人的原则是:①要根据病人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力求妥当。②避免直呼其名,尤其是初次见面呼名唤姓不礼貌。③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④与病人谈及其配偶或家属时,适当用敬称,以示尊重。2.充分利用语言的幽默

幽默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幽默是语言的润滑剂,幽默风趣,秒语连珠,能使双方很快熟悉起来,一句能使人笑逐言开的幽默语言,可以使人心情为之一振,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幽默也是化解矛盾,解释疑虑的很好手段。幽默一定要分清场合,不能让人有油滑之感。要内容高雅,态度友善,行为适度,区别对象。3.多用称赞的语言

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赞美别人,真诚的赞美,与人与己都有重要意义,对病人尤其如此。能否熟练应用赞美的艺术,已经是衡量一个医务人员职业素质的标志之一。虽然赞美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

却可以对病人产生深刻的影响。病人可以一扫得病后的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自我对社会及家庭的价值。赞美是一件好事,但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要注意事实求是,措辞得当。学会用第三者的口吻赞美他人。要学会间接的赞美他人,一般来讲,间接赞美他人的话最后都会传到病人耳中,增加可信度,有时当面赞扬,会给人一种虚假和吹捧的感觉。必须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用最生活化的语言去赞美别人。用赞美代替鼓励,能够树立病人的自尊和自信。

4.语言表达简洁明确

医患沟通要求语言的表达清楚、准确、简洁、条理清楚。避免措词不当、思维混乱、重点不突出及讲对方不能理解的术语等情况。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用通俗化语言表达,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5.讲究提问的技巧

在与病人交往时,主要采取“开放式”谈话方式,适时采用“封闭式”谈话,要尽量避免“审问式”提问。“开放式”提问使病人有主动、自由表达自已的可能,便于全面了解病人的思想情感。“封闭式”提问只允许病人回答是与否,这便于医务人员对关键的信息有较肯定的答案,有利与疾病的鉴别诊断。交流过程中可根据谈话内容酌情交替使用这两种方式。6.使用保护性语言,忌用伤害性语言

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有技巧地使用保护性语言,避免因语言不当引起不良的心理刺激。对不良的预后在病人没有心理准

备的情况下不直接向病人透露,以减少病人的恐惧,可以先和家属沟通。有时为了得到病人的配合,告之预后实属必须,也应得到家属同意和配合,但需注意方式和方法。伤害性语言会给人以伤害刺激,从而通过皮层与内脏相关的机制扰乱内脏与躯体的生理平衡。如果这种刺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久,会引起或加重病情。医患沟通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以下几种伤害性语言:①直接伤害性语言。如“你这个病人真不讲理。” ②消极暗示性语言。如“这样的治疗结果已经是最好的了。” ③窃窃私语。7.不评价他人的诊断与治疗

由于每个医院的条件不同,医生的技术水平不同,对同一疾病认识可能有不同,因而对同一疾病的处理方法也有可能不同,更何况疾病的发展和诊断与治疗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故医生不要评价他人的诊疗,否则常会导致病人的不信任,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人文》学习心得

教学点班级 姓名 学号

通过观看人文和医与法的网络课程,详细了解了执业医师法的一些我们医务工作者们应该了解的相关知识,知道了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国家认可合格的执业医师,对于一些注册、行医的合法与否也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一个医师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对于目前紧张的医患和社会关系中,做到心中有谱、不乱方寸。以前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自己并不具备自我法律保护意识,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身边可以帮助到的同事、同行。对于自己该尽的义务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维护患者的健康,保护患者的隐私,遵纪守法。

学习了处方管理办法,使我认识到处方是医务人员诊疗活动中真实记录的医疗文书,是法律诉讼中的重要证据,是医疗行为进行规范的重要体现。明确患者应享有的知情权,还有《处方管理办法》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处方开具调配,使用,保存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保障医疗安全,更全面,更确切,更恰当。通过本次学习,采取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方式,把平时工作中一些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改进,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警醒自己,时刻按照要求,不能图一时轻松,导致医疗文书的遗漏。

随着医患关系的紧张,现如今我们医生作为一个个体,很多时候遇到不合理的对待的时候,我们只能无助的等待发落,不管是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每一次听到都很委屈,想落泪。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报纸上,新闻上。记得以前有一个同事,只是对患者说话的语气稍微重了一点,就遭到患者掌掴,以致耳膜穿孔。最近南京口腔医院被患者家属打残的护士。这种不合理对待的事情真是太多太多,随时就在身边发生。所以,在平时行医过程中,我们应当加强法律学习,懂得学法、守法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懂得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具备纠纷意识、举证责任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法制观念。通过这次学习,明白了漏诊、误诊应当承担的相关责任。教程中,讲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摔倒,手着地,其中一根手指破了,到医院去,首诊医生凭经验,只做了简单的消毒,然后缝合了。一段时间后,手指变形了,到医院复诊,指骨骨折。这个简单的病例告诉我,平时诊疗过程中,不能经验主义,课程中老师也教我们,把所有能想到的情况都尽量检查一下,这样就很大可能避免经验主义的漏诊。减少漏诊、误诊,还要门诊医生与首诊医生需要高度负责态度,女性,要是门诊医生多问一下月经史,首诊医生千万不要受门诊医生诊断误导。重视问病史及体查关键,需要患者配合支持。医生一定尊重患者隐

私权。首诊医生认真落实工作核心制度,是减少漏诊、误诊一个方面;作为首诊医生:一定要注意有无外科及急诊情况。作为临床医生:需要广阔思维,切忌局限化。不能单纯只知道本科室疾病,但是对其它疾病我们应该有个初步了解及认识。加强基础学习与临床交流关键。

通过课程学到的医患沟通的技巧,1.一个根本:诚信、尊重、同情、耐心; 2.两个技巧:倾听,就是多听患者或家属说几句话;介绍,就是多对患者或家属说几句话;3.三个掌握: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患者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掌握患者的社会关系及心理状况。4.四个留意:留意患者的情绪状态;留意患者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5.五个避免:避免强求患者及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患者情绪的词语和语气;避免过多使用患者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患者的观点;避免压抑患者的情绪。6.六种方式:即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相互交换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统一沟通和实物对照沟通。

医务人员的具有较高的素质职业礼仪,是我们医院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中生存的需要,也是我们医生自身进步发展的需要,打造自身形象就是打造社会地位,就是打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务人员的自身形象就是医院直观质量可信度的窗口。礼仪的八项原则:遵守、自律、敬人、宽容、平等、从俗、真诚、适度。职业礼仪的特征:行为规范、规范性、强制性、综合性、适应性、可行性、传统性。职业礼仪的作用:职业礼仪仪表的表达作用、职业礼仪服饰的实用作用、职业礼仪的行为调节作用、职业礼仪对树立形象作用、职业礼仪的服务艺术作用、职业礼仪具有行业规范的外在艺术作用、职业礼仪是医务人员宣传职业形象并赢得社会认可的重要方式。职业语言具备四性:文明性、安慰性、治疗性、规范性。文明服务七声:患者初到有迎声、进行治疗有称呼声、操作失误有谦声、与患者合作有谢声、遇到患者有询问声、接电话时有问候声、患者出院有送声。职业语言美的特点:准确、简洁、富有感情、职业风度。冰心老人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使穿杖拂柳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学习礼仪,从点滴做起,从此刻做起。

课程还讲到护理及医疗人员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躯体疾病,而是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结合。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是热爱之心。即爱自我、爱他人、爱工作、爱自然。二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即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同自然与人做到和谐相处,接受他人,能利己、利他。三是积极的评价。无论对自己、对他人还是对物,都能做出恰当的、积极的评价和回应;不逃避、不隐讳、不妄为、不无限制放大欲求。

那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我学习了:第一,把好“度”,心理卫生十分讲究“度”的把握,认为“过犹不及”。无论是欲望、感情、个性,还是言谈举止,度的掌握很重要。即使本身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的,但一旦过度就会有失偏颇,甚至走向反面。个性过强,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情绪过大,工作过多,这些都是护士很容易引起的心理问题。因此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适可而止,否则物及必反。第二,心理平衡,心理失衡是现代人很容易遇到的问题,而这源于比较。比如,把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比较,把自己与周围的同事、朋友比较,与昔日的同窗比较,与自己的理想比较,一些护士的心理常常不舒服,时间长了,就容易觉得憋气、恼火。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何况这又是一个充满竞争、挑战、变幻的社会,成败得失,此起彼伏。这就需要有一颗平常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点,方能高瞻远瞩,有时候要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保持心理的平衡和自在,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快乐和境界。第三,积极行动,心理的保健是一个积极实践的过程,比如,多读一点心理卫生的书,知识能变成能力;多与他人交往,既能密切关系,建立友情,体会沟通的乐趣,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以开放的、豁达的心态对待变化和外界,多让自己处于动的状态,这有利于保持一颗年轻、快乐、充满活力的心。第四,劳逸结合。第五,接纳自己,要心理健康、要心理平衡,就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接受自己有所长有所短。一些护士有追求“完美”的倾向,总是挑自己的毛病,以为这是为了自己好,其实恰恰是跟自己过不去,不但完美不了,反而制造了紧张,让自己太累。人只有喜欢自己,才能有信心,有信心才能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才有成功的机会。

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身上三种最宝贵的价值体现:生命、头脑、灵魂。医学教育家奥斯勒曾指出,无知、冷漠、堕落,是医生的三大敌人。他认为,一名医生“绝不只是在治疗一种疾病,而是在医治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一个活生生、有感情、正为疾病所苦的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在职业生涯中找到宁静和幸福。

现代的医生应该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细心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有效的治疗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打破了长期以来在医学实践中以病论病的纯生物模式,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从整体性出发去认识、治疗病人的模式,要求医生不仅要了解疾病,还要了解病人心

理人格特征、社会因素、个体差异,与病人建立和谐、平等、相互依赖的平等关系,才能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

医疗行为本身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一个互动,医生在具备了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后,还需要有对患者的悲悯、怜爱之心,在临床中更多地对融入人文关怀,体恤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疾苦,让医患关系成为一个良性的互动。医生也更需要通过学习伦理、道德、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有意识地进行内化和积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素养和品质,提升医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精神风貌,让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理性精神得到不断地升华和完善。

所以,成为一个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丰富的想象力、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医生,一定是患者喜欢的有人文素养的好医生!这种境界将是我今后要毕生为之努力达到的。篇三:人文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人文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何为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个人来说,人文精神都是非常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高扬了人文精神,社会才会生气勃勃、兴旺发达,人才活得有意义,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教师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是文化的传承、体现和创新。我们说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就是因为教师承担着这严肃的使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被赋予了塑造学生的任务。教师的这种社会定位,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做表率,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所以说“身教重于言教”。身教虽然只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但作用却是异常巨大的。比起一般人来,教师特别需要学习人文精神,发扬人文精神。“教师的人文素养” 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学识底蕴、儒雅风度以及对事业与学生真诚的热爱。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完善的需要!

一、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完善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铸造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了这样的“心心相印”,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二、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地树立远大的目标。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地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三、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与效果

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的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养同样很重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人文素养。

四、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激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方面不断提高,个性得以张扬,真正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成功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决定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而要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很迫切地需要教育教学理论层面的提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课改实践需要前沿性的理论支持。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倡导学生的阅读,我们教师首先应该自觉地投入到积极的阅读活动中去。教师的阅读同样需要从课内读到课外,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进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品质。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确立终身读书的观念,自觉地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读书积累,提高自己的读书品质,实现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教师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完善文化知识结构,才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育人技能,才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读书不是为了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只有当我们将读书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断提升自身学养的重要手段,我们才能成为新时期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知识丰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新课程标准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崭新的理论指向,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但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大胆实践,而且更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善于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做起,创设更为宽广的人文精神的时空。只有有所思,才能有所悟,有所得。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是我们工作在基层的教师走向成功的最深刻的足迹。当今的教师应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应当这样告诉自己: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这是教师应该努力去做到的,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仅要正其身,作好学生的榜样,更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

总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着目标的教师。

篇2:人文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一是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随意性大,存在着不合理性。由于医学人文教育尚未形成学科优势,缺乏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导致部分高校的医学人文课程开设不规范,设置随意。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将人文教育设置为选修课,且片面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混淆,偏重对政治信仰的强调,缺乏对生命的关注和伦理的思考,使医学人文教育失去了应有的空间。

二是医学人文教育教学内容偏重理论记忆,缺乏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内容侧重概念、理论原理和知识框架的讲授,与社会实践脱节,缺乏引导学生从医学案例中剖析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淡化了医学中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感到医学人文教育空洞、枯燥。

三是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课缺乏融合与渗透。医学教育应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目前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文课程设置缺乏横向联系,各自孤立,相互融合性差。

四是医学人文教育的连贯性差,未在医学生大学生涯中开展全程教育。医学人文课程的开设仅是局限于某个阶段、某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多在临床专业课开设前便结束,致使学生在关键的临床学习期无法得到人文精神的培养。医学人文教育缺乏系统性、全程性,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以及人文知识在医学中的渗透和应用能力不足。

五是医学人文教育的形式单一、方法陈旧。医学人文教育多重视理论教学,有的甚至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教育形式简单,教育阵地只固定在课堂,尚未开拓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育空间。

二、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施途径

分析国内外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和研究成果,虽然医学人文教育发展迅速,但仍偏重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理论的构建。真正将医学人文教育渗透到学生内心的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还有待深入探索。笔者在深入研究中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发展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施过程,探索了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新途径、新思路。

1.开展全程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人文课程应从医学生步入学校开始,贯穿于大学教育始终。按照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性的设置相应的课程与学习模式。实施临床前期、临床见习期、临床实习期的全程医学人文教育。重点加强临床见习期、实习期医学人文教育的渗透,从医学人文角度进行案例分析与专题讲解,开展床边教学,让学生亲自与病人沟通,询问病史、查体等,使学生建立真实的情感体验。引导医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用医学人文知识,能从医学、道德、法律、政治等多个层面去分析、解决医疗问题,使临床见习、实习既是医学专业技能实践的过程,也是医学人文素养形成的过程。

2.改革传统医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产生不同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可运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哲学问题”“社会问题”“伦理问题”“法律问题”“案例问题”等为导向,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探讨与交流中独立构建知识体系,勇于面对当前医疗卫生服务面临的难题,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关爱病人、敬畏生命的道德观念。通过布置团队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模拟临床情景,分配给学生不同角色,可使其扮演医生、护士、病人、家属等角色,在医疗实践过程中感受人文关怀的意义,体会人文精神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总之,采取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把人文教育渗透、融合到医学专业教育中,从而促进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3.营造医学人文教育的浓厚氛围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对提高学生人文道德修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就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形式。一方面打造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突出人文特色,具有文化品位和艺术价值的景观,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定期举办人文专题讲座和读书活动,开展医学生义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人文教育。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医学人文教育能力

教师通过“教”把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品德传递给学生,学生经过吸收、内化,最后形成自身素质。教师自身良好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提升。因此,只有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才能培育出高素质人文内涵的学生。强化教师人文教育能力首先要注重教师师德培养,在校园里树立师德标兵与教师楷模,弘扬其先进事迹,号召师生学习,从而起到激励、感染的作用。此外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对非医学出身从事人文专业教育的教师培训相关医学知识,给予一定时间安排到医院参观学习,完善其知识结构。另一方面通过举办人文教育培训、讲座、进修等形式督导教师进行医学人文科研,深化改革医学人文教育方法和内涵,有效的提高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及医学人文教育教学能力。

5.开辟医学人文教育的网络环境

开辟医学人文教育的第二课堂,利用网络平台如教师博客、QQ群等,建立学生与教师间的随时互动,针对热点问题、典型病例展开讨论并进行知识共享,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人际沟通、语言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将人文精神内化,让人文内涵无形的融入到临床实践活动之中,促进其医疗过程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三、总结

总之,医学人文教育要打破学科界限,与医学专业教育融合渗透,要在医学生整个大学期间乃至职业生涯中全程接受教育和不断学习。并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与方法,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再将人文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融入到临床工作实践中,从而真正达到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

篇3:人文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有学者认为, 人文教育具有“旨在陶冶的课程观”和“非强制的方法观”, 【1】也就是说, 人文课程的内容不仅在于其知识性, 更在于陶冶性,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其终极旨归, 其学习方法不在于强制性而在于主动性。基于这两个特点, 笔者认为,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 网络教学可以弥补人文课程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网络课程的交互性、自主性等特点为人文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最合适的形式。

众所周知, 人文学科关注人的本性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探讨人的存在的意义, 具有强烈的崇古倾向, 它不注重知识的更新, 而注重文化的积累和精神的积淀。因此, 人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就不仅包括认知, 更重要的是关注情感体验, 是知识与经验的综合。正因如此, 人文课程内容往往离不开经典文本, 无论是哲学、历史、文学, 莫不如此。经典中包含着最深厚的人性内容, 只有以它们为载体, 通过阅读和体验, 理解和感受, 才有可能使学生形成深切的人文意识、养成良好的人文素质。而阅读又恰恰是一种需要时间的活动, 所以给传统的人文课教学带来很大的局限。经典阅读是课堂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尤其对学时非常有限的人文素质课更是如此, 所以人文课教学也就常常沦为浮光掠影的“介绍”, 最终传递给学生的也就成了“知识”, 素养无从谈起。诚然, 课堂教学可以配合课后学生纸质文本阅读, 然而图书馆藏书毕竟有限, 每一种图书往往只有三五本, 不可能伴随课程进度做到人手一本。网络课程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显示了它的优长。笔者通过课程建设实践体会到, 人文素质类网络课程内容不仅应该具有教学大纲、电子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基本内容, 更重要的是应该设置“经典阅读”栏目。笔者收集了大量的经典文本, 以pdf或exe等格式直观地展现在页面上, 学生可以有选择地精读、略读、跳读等, 有效地配合了教学进度。另外, 教师还可以选择有声读物如诗歌朗诵、经典对白等, 如果课程平台容量允许, 还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影片, 配合对于经典文本的阅读和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 人文学科自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开始就注重讨论与谈话, 而反对由教师传授现成的知识和结论。通过自主思考, 学生的意识被唤醒, 从而发现自我。通过讨论, 学生的思维被激发, 从而去发现真理。直到20世纪, 雅斯贝尔斯还认为苏格拉底的人文教育方法是最完美的。

那么讨论如何进行呢?课堂讨论当然是途径之一。但是一方面, 前述的问题仍然存在,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讨论成了只能偶一为之的事情, 不可能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另一方面, 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权力关系, 教师天然地处于主宰地位, 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所以学生心理上的交流压力不言而喻。而在网络语境中, 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就从容得多, 交流内容也真实得多, 所以, 网络课程更便于实施“讨论”这一古老的教学方法。以Blackboard (简称BB) 网络教学平台为例, 笔者特别注重使用它的“讨论板”工具, 这个版块为师生提供了异步交流的良好平台。笔者在这一版块中又设置了三个模块, 一为“主题讨论”, 二为“一般讨论与答疑”, 三为“习作园地”。“主题讨论”区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以及教学重点设置若干个话题, 要求学生回复话题参与讨论。“一般讨论与答疑”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就他们在经典阅读中思考的问题以及小组讨论之后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发起讨论, 要求每个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若干话题以“回帖”的方式参与讨论, 教师对同学的疑问必须回复, 和同学共同探讨。人文学科的问题大多是开放的, 有些甚至是终极性的、无解的问题, 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判断作为正确答案, 但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教师给予相对正确的引导是必要的。“习作园地”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 学生可将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或论文发表在这里, 供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和交流, 欣赏感受和建议可以通过回帖进行反馈。

学生生活在现代信息社会, 无论网络、手机, 只要按动开关, 各种信息就会扑面而来, 而信息泛滥导致的结果就是弱化人的思考和感受能力, 使人无法在任何信息上进行深度思考。基于此, 人文课教学的“非强制的”方法观就不能是放任自流, 尤其是网络教学存在教与学主体时空分离的特点, 如果教师教学管理一定要到位, 网络课程的辅助教学就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明确要求, 将网络课程的使用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 这样才能保证所有同学, 无论原本感兴趣还是不感兴趣的, 都能通过文史哲经典阅读和思考讨论激发一定的学习兴趣, 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不只是高等教育的事, 也是人一辈子的事。但大学阶段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尤其重要, 网络课程在这方面如何发挥优势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篇4:开设《护士人文修养》课程

关键词:课程设置 护理教育 人文教育

【分类号】R-4

一、课程的开设目的

(一)时代需要人文教育

“科学是“立世之基”, 没有科学, 人是无法生存 、生活 、生产的, 因此长期以来科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21 世纪需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人才 ,因而,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

加强人文教育可以了解自己的精神需要和价值观;可以澄清人生领域的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为人生提供积极的、理想的标准与模式;可以寻找人生的意义,使人趋于完美;可以改变人的情感状态,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价值观,影响人的的情趣和气质,并激发人的创造潜能。所以,我们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接受人文教育。

(二)护理亟需人文教育

护理与人文的关系最为密切。護理是最直接地关系着人的生命、健康、生活质量,最具“人性化”精神,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领域。它与人文重视“人”的文化,强调以“人”为核心,注重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理念相通共融。护理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为护理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支柱。护理工作脱离了人文必然会导致方向的迷失,最终影响护理事业的发展、人类的健康,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三)护理人文教育需要创新

近几年来, 加强在职护士和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教育已成为护理教育界的共识 ,护理美学 、人际沟通、社会学等课程在很多学校相继开设 。在护理教育实践中, 我们体会到, 应该形成立体化的人文教育框架,即:将护士必备的人文知识整合为“护士人文修养”课程 ,作为必修课开设;将更广泛的、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的人文知识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将人文教育全面融入到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活动中去。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文教育,达到提高护士人文修养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的原则和特点

(一)教学指导思想

课程设计紧紧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注重以学生为本,培养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护理人才,并且注重专业课程体现“整体护理”的理念,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

高等卫生职业学院开展人文修养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和完善人格。课程的设计思路围绕人文教育核心进行,以知识为先导,用通俗的语言、独特的视觉,通过背景资料、知识拓展、思考练习等,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促进人文精神的内化,激发学生对人文领域的关注和思考,使之在获取人文知识的同时培育人文精神。

(二)教学原则

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核心。本课程对“人文知识”部分遵照“够用”、 “精当”的原则进行取舍;“人文方法”遵照“必须”、“实用”的原则进行;对“人文精神”的培养采取“渗透”、“感染”的方法进行陶冶。精选及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课程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生发展。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对高职院校的护生进行语言文字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学艺术修养、文化传统修养、创新性思维修养的培训,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到的基础性作用。

(1)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修养。

语言文字可以进行信息传递和人际交往,在信息时代,它是我们的生存工具,也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语言文字修养是护理工作者最基本的修养之一。

(2)提升学生的伦理道德修养。

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以双方认同和遵循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为基础。在面对平等、公正、权利、信仰、尊严等伦理问题的时候,教会学生正确的选择和取舍。

(3)提升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

文学艺术修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生观察人、认识人和理解人,有助于学生学会欣赏美和创造美,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健全人格、提升品位,让学生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

(4)提升学生的文化传统修养。

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来自社会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民族背景和宗教信仰,领会文化背景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5)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修养

让学生学会在观察各种现象时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规律;在思考问题时善于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

(四)教学方式

主要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情景中,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学生在获取人文知识的同时,也培育了人文精神。(五)师资配置

课程整合了多门人文学科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组织老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按照现代教育理念、现代化的医学模式、护理学科发展的要求,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组织各类教学研讨活动,研讨和解决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教研活动中教师通过互帮互学,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能力。鼓励和要求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密切关注专业发展动态。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参与教材编写,使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六)考核形式

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应该采用综合考评法。对本课程的考核还可以采取学生互评方式。总之,要根据课程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实施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方案,促成课程目标的实现。通过课堂实践、表达实践、思维实践、社会实践、模拟面试等教学实践,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培养了自信心与责任感。以适应社会对21世纪护理人才的需要为宗旨,以培养护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体现护理岗位对专业人文知识和素质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源、接受能力、心理能力出发,以适应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中引入典型案例、提供背景资料、进行灵活多样的“思考与拓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也有利于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学导式”模式,体现人文教育的过程性。

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习效果,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和能力,也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综合考评方法,研究性学习作业(20%)、模拟面试(20%)、角色扮演(20%)、理论考试(40%),从考评比例可以看出,弱化了理论考试的比重,加强了实践环节的考试比重。

【参考文献】

[1]左强.护士人文修养[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3,3.

[2]杨叔子.科学人文和而不同[J].高教研究周报(增刊),2003,(2):3.

篇5:人文课程学习心得

——护理人员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姓名:xx 专业:护理 学号:000000001 通过网络课程学习了《人文课程》的全部课程,其中对最后一节——护理人员如何保持心理健康颇有感触,对其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了简单的了解,现结合自身实际工作从两方面对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探讨,现将个人观点阐述如下: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和人们群众对健康需求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也就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护理人员在面临着众多的压力的同时,应在具备一定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加着重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然而由于职业的性质、特殊的环境氛围、社会给予的不公平待遇,都在一定程度上给护理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一、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1.目前医疗市场的强烈竞争、护理服务的高额限度以及适应新技术、新项目的高标准护理技能等众多外界压力形成的一系列心理紊乱综合征;

2.社会对于护理人员的定义的不稳定性、不一致性,及不公平的社会评价,是造成护理人员心理不平衡的主要问题;

3.护理人员在社会、医院、家庭等众多领域里的角色转变的冲突,产生较多矛盾体; 4.护理人员年轻化,资历浅,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差,不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的平衡和调节;

5.护理人员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性,在医护、医患两方面的沟通交流问题的处理上缺乏独断性。

二、解决护理人员心理疾患的主要措施 1.护理人员要注重心理素质的提升,着重培养自制性,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提高自我放松意识,学习在紧张环境中,或在不被予社会及他人理解的情况下,有效地调节自身的心理情绪,建立合理客观的自我期望值,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最佳的心理状态。

2.社会应重视护理工作的价值,发挥社会舆论的指导。通过社会宣传,对护理人员正确的人生观、护理价值观给予坚决支持,激励和引导新一代的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塑造良好职业形象,进行护理职业生涯规划,建立良好学习氛围,积极努力进行继续教育及学历提升,努力提高职业素养。

3.护理人员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调节神经的张弛度学会休闲,学会改变工作与休闲间方式的转换,如聚会、访友、体育活动、听轻松愉快的音乐等,解除工作带来的疲乏感。也可参加一些职业性或社会性活动,使自己有集体主义感,以利于满足自己爱与归属的需要,与他人在一起,不仅可得到帮助和获得信息,还可使自己的苦、乐和能力得到宣泄、分享和体现,从而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保持心理平衡与健康。

4.护理人员要注意在工作生活中调整心态、善待挫折,当遇到挫折时要注意尽早克服因挫折而带来的消极情绪,理智地对待,寻找正确的压力释放渠道,避免这些烦恼郁闷于心中。另外,要学会自省,定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不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

篇6:《人文课程》学习心得

教学点:

专业:

姓名:

学号:

通过医与法的讲座学习,我懂得了很多医学法律知识。指导我以后应该更规范的从事医疗工作。同时,面对越来越错综复杂的医疗环境,医患关系越来越恶劣,医患矛盾也日益增加,医疗纠纷层出不穷。面对这样的环境,医生和患者都各执一词。这些对于医疗机构而言,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和巨额的医疗赔偿不但使医院不堪重负,也使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伤害。这些都迫使我们要不断地学习。

一、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要懂法。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执业医师法,以及如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和执业证。执业医师与助理医师的区别:执业医师能够独立完成医疗行为,独立完成处方、病历等医疗文件的书写。而执业助理医师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才能完成上述医疗行为。现在有好多医院,执业助理医师单独给病人开处方,书写病历,这是违背职业医师法的要求的。我们应该在工作的同时注意维护自身的权利。

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我们要熟知《处方管理办法》的热点及主要内容释义。

通过学习,明白了处方定义,即由注册的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的中为患者开具的,有取得执业药师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书写格式包括前记、正文、后记3部分、处方书写要求是:(1)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病与病历记载相一致(2)每张处方咸鱼一名患者(3)处方自己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三、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我们必须认识到病历的重要性。

病历是病人诊疗经过的记录,是医务人员记录诊疗疾病过程的文 件,它客观、完整、连续的记载了病人病情变化和诊疗经过,是临床 进行科学诊断治疗的基础资料,也是医学科学的档案。更是医疗纠纷 及诉讼中的重要证据。这就决定了病例的内容必须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因此写好病历也成为当今医生的必备素质。要想写好一份病历,首先要学会沟通,和病人要建立互动互信 关系。才更容易获得对了解其病情有用的所有信息。在病史的询问过 程中让病患舒适,减少周遭环境的干扰,引导病患由其主诉完整描述 其病史,尽量不打断,适时发问以厘清其病情并帮助监别诊断,使用 患者能了解的语言及说法,避免用自己主观的想法去暗示或诱导他的 回答。其次进行体格检查时要详细认真、不能缺项、按顺序检查,要 避免因环境及人为因素所致体检结果不准确。

然而目前的病历问题主要是书写不认真,记录不详细,对病人不认真查体和观察,或者病历中缺少必要的理化检查和常规检查,但是大多数个体医生或诊所都没有原始病历。分析问题病历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医务人员对病历的重要性认识仍不足,凡发生纠纷的医疗行为,很多是病案书写不能全面、准确、真实。第二是有些医务人员缺乏认真、严谨的态度,不了解病案写作基本要求,有的则是医师的文字表达水平不过关,病历记载出现流水账,不能对发现的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见解,让患方抓住把柄。第三是医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不了解病历在医疗纠纷中的证据作用。所以,我们应当为避免医疗纠纷,医务人员需要重视、规范病历书写工作。我们在工作中,首先要正视病历的举证作用。由于医疗诉讼实施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病历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证据。所以,凡是丢失、涂改或遗漏记录的病历,都会给医疗纠纷的技术鉴定及处理,带来很大的麻烦,而且会使医方因举证不能而败诉。所以,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应牢固树立证据意识,要及时记录病人的病情发生、发展及治疗经过,这既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其次,病历记录须及时、准确、完整。按照有关规定,我们医务人员有权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病历,但绝对不得涂改病历。在目前受理的不少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案例中,涂改病历的现象较多,但都于事无补。

四、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还要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1.一个根本:诚信、尊重、同情、耐心;2.两个技巧:倾听,就是多听患者或家属说几句话;介绍,就是多对患者或家属说几句话;3.三个掌握: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患者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掌握患者的社会关系及心理状况。4.四个留意:留意患者的情绪状态;留意患者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5.五个避免:避免强求患者及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患者情绪的词语和语气;避免过多使用患者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患者的观点;避免压抑患者的情绪。6.六种方式:即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相互交换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统一沟通和实物对照沟通。

上一篇:中考模拟试题下一篇:中小外贸企业供应链融资新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