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

2024-07-19

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共8篇)

篇1: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十 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应试方法指导 1.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选择题是考试中常用的一种题型,选择题能在较大的知识范围内,实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选择题还具有客观性强、检测的信息度高的优点.选择题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考试成绩. 从高考命题的趋势来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认识、判断、辨析、理解和应用等,理科综合考试与以往的物理单科考试比较,选择题中的计算量有下降的趋势.以下介绍几种解答选择题常用的方法: 1 直接判断法 通过阅读和观察,利用题中所给的条件,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规律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本不需要‘转弯’或推理简单的题目.这些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物理识记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一般属常识性知识题目. 【例13】 2011??广东卷 双选 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 【解析】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流的大小取决于入射光的强度,与光照时间长短无关,故A错。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就会产生光电子,从而形成光电流,入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就不会产生光电子,也就不会形成光电流,故B错、D正确。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 hν-W逸和遏止电压对电子做功-eU 0-Ek,得,故C正确。2 逐步淘汰法 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最终留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选项,则两个选项中可能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然,也可能两者都错,但绝不可能两者都正确. 【例14】质量不等的A、B两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为5kg??m/s,B球的动量为7kg??m/s.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碰撞,碰撞后B球动量的增量为2kg??m/s,则下列关于A、B两球的质量关系,可能正确的是 D 3 特殊值代入法 它是让题目中所涉及的某一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相对简单的分析和计算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将特殊值代人后能将错误选项均排除出去的选择题,即单项选择题.当然,也可以作为将正确的选项范围缩小的方式应用于不定项选择题的解答中. 【评析】对于题干或选项中有“可能”、“不可能”、“一定”等字样的选择题,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迅速找出反例排除不正确的选项是解题的关键. 【例15】在抗洪抢险中,战士驾驶摩托艇救人.假设江岸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流去,水流速度为,摩托艇在静水中的航速为,战士救人的地点A离岸边最近处O的距离为d.如战士想在最短时间内将人送上岸,则摩艇登陆的地

点离

O

点的距

B.0 D A.【解析】 摩托艇登陆的地点必与水流的速度 有关,故先将B排除,当水流的速度 0时,登陆地点到O点的距离是零.将 0分别代入A、C、D选项,只有D是符合题意的.所以正确答案是D.【评析】由以上的分析和解答我们可以观察到,当题目所设置的选项均是由物理字母表示的数值时,在一些情况下,用特值代入法解题十分简便. 【同类变式】 2011??师大附中周考 如图为万用表欧姆挡原理图,其中电流表满偏电流为300μA,内阻rg 100Ω,调零电阻最大值R 50kΩ,串联固定电阻R0 50Ω,电动势E 1.5V,用它测电阻Rx,能准确测量的阻值范围是 A.30kΩ~80kΩ B.3kΩ~8kΩ C.300Ω~800Ω D.30Ω~80Ω 【解析】欧姆表表盘的正中位置的电阻值等于欧姆表的总内阻,这是一个特殊值,它等于电动势与满偏电流的比值:R总 E/Ig 5kΩ,而欧姆表的准确测量范围在这一阻值的左右. 【答案】B 4 单位判断法 从物理量的单位出发筛选出正确答案.如果等式两边单位不一致,或所列选项的单位与题干要求量不统一,则肯定有错误. 【例16】一平行板电容器带电量为Q,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为S、间距为d,极板间充满介电常数为e的电介质,则极板间的场强为 A.B.A 【解析】 因为场强单位为V/m,B、C、D选项中单位均与此不符,只有A项符合,正确选项只能是A.【点评】利用“单位判断法”有时可以在解题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方法可以与逐步淘汰法结合使用.5 类比分析法 所谓类比,就是将两个 或两类 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相互的联系或所遵循的规律,然后根据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一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在处理一些物理背景很新颖的题目时,可以尝试着使用这种方法. 【例17】两质量均为M的球形均匀星体,其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MN,O为两星体连线的中点,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从O点沿着OM方向运动,则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C 【解析】由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的相似性,故可以将该题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类比,即将两个星体类比于等量同种电荷,而小物体类比于异种电荷.由此易得C选项正确. 6 估值法 有些选择题的数据答案,可以根据估算来决定它所处的范围或大约的数值来选取. 【例18】两个定值电阻R1、R2串联后接在输出电压U稳定于12V的直流电源上.有人把一个内阻不是远大于R1、R2的电压表接在R1两端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8V.如果把此电压表改接在R2两端,则电压表的示数将

A.小于4V B.等于4V C.大于4V小于8V D.等于或大于8V A 【解析】在这一题中的电压表读数就是它与电阻R1或R2并联时的电压,已知电压表与电阻R1并联时的示数为8V,则电阻R2的分压为4V.当电压表与电阻R2并联时,由于并联后的总电阻要比原值小,而电阻R1单独的阻值比与原来它与电压表并联时的阻值大,因此与电阻R2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要小于4V.答案选A.2.考场上的操作策略与技巧 1 做题的策略 理科综合理化生三科合卷,要注意考试作答技巧和时间的控制.答题前,必须养成先浏览全卷的习惯,对各科难度做到大致了解;解答选择题提倡先按题号做完并涂好卡,最好用时40分钟左右完成,确保Ⅰ卷的得分率;解答非选择题应遵循“先易后难、先熟后生”的原则;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同学,先做自己的优势学科,以追求分数的最大化.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部分学生不能完卷是很正常的,必须用正确的心态对待综合科考试,必须学会跳转、学会放弃,不要在一个题上纠缠时间过久.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选择题,在不能有充足的理由去确定答案时,绝对不要空着不做,猜一个选项填上去.2 仔细审题是得分的基础 审题是解题过程的第一步,第一步迈不开,具体解题就无从谈起.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题目难度较大,隐蔽条件多,不字斟句酌,难以真正弄清题意.遇到“熟面孔”的题,千万不要高兴而忘乎所以,失去警惕性而粗心大意,要知道当你有这种感觉的同时,可能大多数考生均有此感觉,那就意味着谁细心谁就能取胜. 在考试中,不论遇到的是“熟面孔”还是“生面孔”,都必须仔细审题.审题的过程,应特别注意题中一些关键词语的理解.对物理情境新、过程复杂的题目不必恐惧,要善于排除干扰因素,尽可能把题目的文字变为有助于思考的图形、图象,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重视临界状态的分析,还要善于分析物理过程,把一个复杂的过程拆成几个比较简单的过程去处理.只要物理过程分析清楚,就没有什么难题攻克不了. 3 注意答题的规范化 每年的高考,不少人考试时自我感觉良好,但拿到成绩通知书时,却发现考试成绩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其实问题往往就出在答题不规范上.高考第Ⅱ卷主观题的解答过程是否严谨规范,极大地影响着试卷的评分.解答论述、计算题时,一些必要的文字说明一定要写.高考试卷上对此有明确要求.那么什么内容叫必要的文字说明呢?通常有以下几个内容必须写清楚: 第一,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列出的方程所对应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及其始末状态是什么; 第二,解题过程中所遇到的字母、符号如果不是题目的已知量,一定要交代清楚; 第三,物理量的正、负规定和零位置; 第四,指明关键性的物理条件,包括解题用到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几何条件; 第五,对最终的结果要有确切的回答,如果是有数值计算的题目还应写出代入题给数据的算式,最后结果应有准确的数字和单位. 在实验题的电路连线中,有些考生不是按规定的要求将导线连到开关的接线柱上,而随便将导线连到闸刀上,都造成了失分. 规范答题,才能保证考试取得好成绩. 还要指出的是,考试时,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作图要规范.有些考生字迹潦草,一笔未完又写第二笔,笔划打结、字体难认.

篇2: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

实验复习

配合练习题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如伏安法,分压限流的选择,滑动变阻器的选择等。

专题复习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一.内容安排

牛顿运动定律

动量和能量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

物理学科内的综合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

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二.第二轮复习注意的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2.审题能力的训练

3.答题规范

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2)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3)说明研究对象,划分研究过程;

(4)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5)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解题过程

(1)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要把公式与题目内容联系起来)。

(2)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

(3)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1)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2)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3)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1到2位有效数字

(4)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取得最满意的效果。

篇3:浅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的有效性

一、抓点——夯实基础

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与运用是构成物理学的基石, 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高考是在中低档难度的题上决高下, 不是在高难度的题上定胜负的。做题一定不能在难题、怪题上下大工夫, 要做好中低档题;做题不能追求多和快, 要在审题和规范答题上下工夫, 要选题精、做题准。做题不要盲目地求多、求快、求新、求难、求奇,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多做中档难度的题;做题时要细审、多思、慢下笔, 求稳、求准、求全对。分析前几年高考试题, 我们可以发现, 一些重要知识点、基础题型和方法, 几乎是每年都考, 且常考常新, 将这些重点逐一列出, 每一点配1~2题练习和拓展练习, 这样既提高了备考的针对性、有效性, 减少了盲目性, 又可作为考前适应性训练。

二、连线——形成知识网络

高考二轮复习将会加大横向关联内容的联系, 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以专题形式来进行复习。这就更加需要考生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桥梁。你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 因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 别人的知识结构对你的帮助不大, 所以这就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把基础夯实, 在牢固的知识基础之上构建自己的知识脉络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把课本上的相关知识串起来, 使课本上零碎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课本上的知识点就象一粒粒珍珠, 散乱地堆在那里我们是不好把握它的, 如果我们能找到一根线把它串起来, 它就成了项链, 随便抓住其中的哪一粒珍珠, 我们都能很方便地把其它的珍珠带起来。在这里, 贯穿前后的问题就是线, 课本相关知识就是珍珠。在第二轮复习阶段, 我们缺少的不是珍珠, 而是能把这些珍珠串起来的线以及把珍珠串成项链的能力。所以在二期复习阶段, 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培养这种能力, 首先要找到能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的相关问题, 这样的相关问题我们能找到的越多, 我们对课本前后贯穿的角度越全面, 我们对知识点的把握就会越准确, 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越全面。

三、促面———注重能力培养, 全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第二轮复习阶段, 要想提高做题的效果, 学生必须多思考, 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怎样思考?一是在题目拿到手后, 首先思考它属于哪种题型, 这种题型有什么特点, 审题时有哪些技巧, 答题时有哪些基本要求。通过题型归类、方法归纳, 使每一个题做出收获, 使每一个题目都能给自己以启发。二是多比较。经常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比较, 看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的基本思路是否相符, 知识选择和参考答案是否一致。如果自己做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相差甚远, 一定要搞清自己错在哪里, 是审题错误还是知识理解错误, 是题型特点没掌握还是答题方法不熟悉。弄清问题症结在哪里, 然后下功夫解决这个问题, 千万不能只关注分数, 只满足于知道这个题目答什么, 而忽视自己不该忽视的东西。三是多总结。多关注自己在做题中得到的经验教训, 注意从个性中抽象出一般的东西来, 自己总结出一些对自己答题有指导性作用的方法来。从心理调节到时间分配, 从阅读习惯到答题顺序, 从思维模式到语言组织, 在平时做题时都要注意去观察自己有无缺陷, 并注意在做题时注意寻找克服这些缺陷的方法。

四、成体———加强应试训练, 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篇4:物理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一、归纳方法——分类构建知识网络

1.一个好习惯

(1)数形结合——解题必画图:受力分析图、运动过程图、等效电路图、画v-t图像。(2)数理结合:用数学表达式表示物理规律。

2.两条线索

力的观点:平衡条件及利用动力学知识即牛顿运动定律;能的观点:动能定理功能关系能量守恒。

3.三个分析

受力分析:在各种情况下(如俯视图、竖直平面内等)重力是否考虑。状态分析: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分析。过程分析:某一过程的分析,如:判断洛仑兹力、电场力的分析;不同阶段要重新进行方向的判断。

4.两个注意

(1)熟悉运动模型及注意解题思路和方法:平抛、类平抛利用运动的分解知识;圆周运动中合力是否提供向心力。

(2)实验题要紧扣实验原理,选择器材,做好数据分析,特别是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图像一般直线(除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处理线性图像一定是写表达式。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多用电表、电流表、电压表等常用仪器的读数是不是真的会读了?各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尤其要重视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和创新。电学实验以测电阻为核心,总结有哪些测电阻的方法,多用电表测电阻是不是会使用?替代法、半偏法是否熟悉?尤其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能力的体现,抓住伏安法,贯穿测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金属的电阻率,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电学实验基本上就融会贯通,虽然时间紧,但拿出一定的时间复习实验是最快得分的好办法。

5.几个意识

(1)增强得分意识,审题要认真细致、大声默读,关键词(恰好、不计重力、恰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刚好分离、刚好相对滑动、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等)要圈起来。

(2)有些题不能解全,可写出与题目有联系的相关公式:

(3)尽量不要写综合式。

(4)读过两遍不知题意的暂时跳过。

(5)注意题目的要求:是否带单位,已带单位是否要换算,有效位数,坐标轴(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及有无数量级)。

二、冲刺阶段的注意事项

每一位考生都必须明确,在别人都很难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的时候,你如果能够做到高效学习,就会迅速提升相对实力,从而笑在最后,笑得最甜。

1.提高复习效率的两大措施——反思总结和严格纠错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可以发现,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除了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作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物理复习中的疑点、盲点,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

2.消除考试失分的两大隐患——知识性失误和心理性失误

解题需要的一是知识,二是策略,三是心态,这三者中任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导致失分。因知识和策略造成的失误可以认为是知识性失误,而一些笔误、计算失误及某些习惯性错误可以归结为心理失误。知识性失误和心理性失误经常交错在一起,为了消除高考答卷时的隐患,既要各个击破又要综合治理,具体来说就是:

(1)要落实双基,强调对概念的实质性理解,强调对技能的灵活运用,强调知识结构的优化。

(2)防范思维定势的负效应。高考复习时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有些题目形同实异,要注意其中的区别与联系。水平差不多的学生,为什么高考时成绩悬殊?那就是细节。审题的细节是不是到位?题目审得好,下笔就得分,建议10分钟能完的题,要用其中的6分钟审题,免得错了再改,浪费时间。

(3)优化考试心理,树立信心,保持良好心态。有道是“做事一半靠心态”,解题时既要注重一次性成功,又要注重复查环节,还要敢于放弃。在平时模拟训练中,一定要体现“平时是高考,高考是平时”的考试思维,把自己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中,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作出严格要求。时间长了,就自然做到“平时训练当大考,大考自然当小考”,高考时心态就会平和多了。自信自强是成功的种子,紧张和慌乱是大忌。所以,学会正确调整和放松很关键,相信轻装上阵,必能成功。

篇5: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

材料一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这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

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材料二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1583~1645年)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一战爆发前期西方民众和国家对战争的看法。(2)根据材料二概括格劳秀斯对战争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其思想原则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一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第(1)问,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民众对战争的看法,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对战争的看法;第(2)问,“主张”概括材料二即可,本问的难度在于“原因”和“历史意义”,“原因”的解答要与一战的残酷性联系起来,“历史意义”要从减轻战争灾难的角度归纳。

答案:(1)欧洲民众: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国家: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

(2)主张:格劳秀斯主张国际战争应受法律约束,并提出诸如交战规则、战俘待遇、武器使用等原则。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人们普遍渴望和平。意义:格劳秀斯提出的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这将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和平主义思潮兴起。2.(2012年泉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历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来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甲同学说:战争已经永久结束了,真正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

材料二 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虚拟):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材料三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1)如果你站在甲同学的立场上请用史实说明。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哪些矛盾?

(3)材料三中列宁所做的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实际要求回答一战后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第(2)问,材料反映了英、美、德、法、日之间的复杂矛盾,认真分析即可得出;第(3)问,可以将问题转换成“华盛顿体系不能维持长久的原因”。

答案:(1)①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使欧洲和亚太地区基本维持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②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③签署《非战公约》,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限制国家的战争权。

(2)矛盾:美国与英法争夺世界霸权;法德两国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美日争夺亚太地区霸权。

(3)判断正确。原因: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压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暂时独霸,引起了日本的不满。日本因而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会议的束缚,所以说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火种。3.(2012年潍坊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8月4日,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巴黎街道,引吭高歌:“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最后,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法国士兵路易·迈雷在1916年写下一段内心独白:“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

——(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材料二 德国军队分阶段占领主要是日耳曼的领土将在10月1日开始……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本条约签字之日起四个星期内将从其军队……中解除任何希望解除的苏台德德国人的职务……

——《德意日法西斯覆灭记》

(1)材料一中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材料二出自哪一个国际条约?该条约在当时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解析:本题考查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分析能力。第(1)问,一战中士兵信念的变化从材料信息“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中提炼。“原因”要从战争的时间、伤亡及对战争的反思等方面归结。第(2)问,“条约”根据材料涉及的内容判断。“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英法实力、英法苏之间关系、法西斯的侵略、二战的爆发等方面归结。

答案:(1)变化:为祖国而战的信念发生动摇甚至被否定。原因:战争持续时间比预期长;战况异常惨烈,伤亡巨大;士兵们看不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对战争的恐惧和反思。

(2)条约:《慕尼黑协定》。危害:削弱了英法自身的力量;破坏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信任,导致构筑欧洲集体安全防御体系的希望落空;助长了德意法西斯侵略扩张气焰;加快了二战全面爆发的步伐。

4.(2012年唐山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一幅反映二战前某重大历史事件的漫画

说明:这幅漫画中,正义化身的超人(美国)左手抓着斯大林(苏联),右手擒着希特勒(法西斯德国),正朝瑞士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所在地)飞去,要带这两人去接受“审判”。

(1)为什么美国超人会把斯大林和希特勒放在一起去接受审判?(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国二战前的外交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前各大国的外交。第(1)问,苏联在二战前后最值得反思的事件是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从这一条约产生的消极角度分析“原因”。第(2)问,首先要明确美国二战前的政策是所谓的“中立”政策,然后对这一政策的影响进行辩证的分析。

答案:(1)因为二战前,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蓄意扩张,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它使苏联暂时置身于战火之外,同时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

(2)二战前,美国为维护自身利益,采取了“中立”政策,这一政策发展了美国的对外贸易;但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并导致战争规模扩大。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雅尔塔体系形成后,与冷战格局一起成为20世纪后半期国际关系的两条主线,即合作主线和对抗主线。正因为如此,学术界对于雅尔塔体系与冷战格局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认识。很多专家学者认为,雅尔塔体系是冷战的根源,冷战是由雅尔塔体系造成的。历史证明,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是不正确的。雅尔塔体系不仅不是冷战的根源,反而限制了冷战向热战的发展。

——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

世界体系的视阈》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后半期国际关系的特点。

(2)你认为雅尔塔体系是冷战的根源还是限制了冷战向热战的发展?为什么? 解析:第(1)问是简单的基础知识考查;第(2)问是开放型的问题,注意答题的方法,要做到有理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答案:(1)从美苏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到两极格局对峙;从两极格局瓦解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肯定的回答——雅尔塔体系是冷战的根源。因为它突出了美苏两个大国的地位,为后来两国的争霸埋下了祸根;美苏两国各自划分了势力范围,这是日后世界动荡不安的根源;雅尔塔体系结束了近三百年的维持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格局,直接导致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否定的回答——雅尔塔体系限制了冷战的发展。因为它倡导建立联合国,而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后来的联合国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这个作用;美苏之间的矛盾并非从雅尔塔体系开始的,早在一战后期,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国家就被资本主义国家称之为洪水猛兽,因此美苏意识形态的纷争由来已久,不能归结到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铲除了日本、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使追求和平、反对战争逐渐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

辩证分析的回答——雅尔塔体系对维护战后和平、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的经济起到了重要、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论据部分可以参考肯定与否定观点的内容)(评价标准:学生可以从肯定、否定或辩证分析的态度来回答。无论采取哪种态度,都需要提供三个以上的论据。言之成理即可)6.(2012年长沙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的民族国家是注定要灭亡的。它可以作为文化上是自治地区苟延残喘,但不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

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满足我们,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

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国家,但却不可避免地将在那里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一直到中亚细亚,印度必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尼赫鲁 材料二 伊拉克文明是阿拉伯文明中“最优秀”的部分。伊拉克军队不仅是伊拉克国家的军队,而且是整个阿拉伯民族的后代,是阿拉伯民族的军队,它必须对阿拉伯世界面临的危险作出反应。……统一有不道德想法的阿拉伯民族,是英雄的伊拉克军队必须完成的使命。

我们的雄心甚至超出阿拉伯民族广阔的地平线。……(伊拉克)将用自己的经验和地位影响世界。

——萨达姆

(1)比较材料一、二,归纳尼赫鲁、萨达姆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亚洲局部战争频发的诸多因素,并谈谈你从这些战争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局部战争爆发的原因。第(1)问,要从局部战争爆发的原因角度,归纳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第(2)问,“因素”可以从历史、民族、宗教、领导人等多方面归纳;“启示”应“从该怎么做”入手,言之成理即可。

篇6: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

1、提高审题能力

很多学生就是审题不够认真仔细,导致很多题本不用扣分最终丢掉分数,审题的时候要留出一点时间,要看三遍,第一编是留个印象,第二遍要精读,细读,边读还要边用笔划,把里面的条件都划出来,这样避免我们看漏了,最后一遍要挖掘隐藏的条件以及排除干扰因素。

2、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

分析物理过程可以说是贯穿整个物理的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该如何分析呢?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画图,就拿力学老师,我们要划出物体的具体受力情况,这样我们就能更直观清晰的分析问题了,还有要对 物理过程的界定和分析 即状态、过程的判定。

3、解题要规范

篇7: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

一、考点聚焦

1、it的基本用法

(1)用作人称代词,代替前文提到过的事物。

The train has arrived. It arrived half an hour ago.

(2)用以代替提示代词this, that。

-What’s this? -It’s a knife.

-Whose watch is that? -It’s mine.

(3)起指示代词的作用,指一个人或事物。

-Who is knocking at the door? -It’s me.

(4)指环境情况等。

It was very noisy (quiet) at the very moment.

(5)指时间、季节等。

-What time is it? -It’s eight o’clock.

It often rains in summer here.

(6)指距离。

It is a long way to the school.

(7)作形式主语。

It is not easy to finish the work in two days.

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It is as pity that you didn’t read the book.

(8)作形式宾语。

I think it no use arguing with him.

I found it very interesting to study English.

He made it clear that he was not interested in that subject.

(9)用于强调结构。

It was Xiaoming whom(that)I met in the street last night.

It was in the street that I met Xiaoming last night.

It ws last night that I met Xiaoming in the street.

It was I who met Xiaoming in the street last night.

2、含有“It is …”的句型

(1)It is time (for sb.) to do sth.

It is (high) time that sb. did sth.(虚拟语气)

(2)It is + 形容词(+of / for sb.)+ to do sth.

通常用 of的词有brave、clever、careful、hopeless、kind、good、naughty、nice、silly、stupid、foolish、wise等。

(3)It is + 形容词 + that + sb. + (should) do sth.(虚拟语气)

能用于这个句型的形容词有strange、wonderful、natural、good、proper、right、wrong、well、fortunate、important、necessary、useless、likely、probable、impossible等。有时可省去should而直接用动词原形。如:

It is important that we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grain.

It is natural that he(should)say so.

(4)It is no use/ good + doing sth.

It is no use trying again = It is of no use to try again.

(5)It is + 被强调部分 + that/who + …

Was it in the street that you met her?

Who was it that called him“comrade”?

It was not until yesterday that I met my old friend.

It is in a small factory that my brother is going to work.(注意上述各句均为强调句型的“考点”)

比较:It is a small factory where my brother is going to work.(定语从句)

(6)It is said/reported/announced/ (well) known … that…

(7)It is/was + 时间 + since … 从……已多久了。

It is three years since I met him in Beijing.

It was a long time since I (had) lived in that small mountain village with these farmers.(注意两句中的时态)

It is five months since I arrived in New York.我到纽约已经五个月了。

It is five months since I was in New York.我离开纽约已经五个月了。

(注意:终止性动词表示从动作发生时算起;如果是状态动词或持续性动词,则从动作或状态结束时算起。)

(8)It is + 时间 + before …

这个句型和上面句型中时间都是时间段,如long、years、months、weeks、five days、three hours、twenty minutes等。不过主句的时态多用一般将来时或一般过去时。

It will be several years before we meet again.

我们要过好几年才能再见面。

It was not long before they set out for the front.

不久他们就出发去了前线。

(9)It is /was/will be the first/second/third … time that …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ve been here.

It was the second time that he had seen the film.

(10)It is up to sb. to do sth … 应由某人做某事。

It is up to you to decide whether we start or not.

二、精典名题导解

选择填空

1. _________ is a fact that English is being accepted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NMET 1995)

A.There B.This C.That D.It

解析:答案为D。本题考查作形式主语的用法。that引导的从句是真正的主语。为避免头重脚轻而平衡句子结构,将it置于句首作形式主语。

2. I hope there are enough glasse for each guest to have ________.(NMET 1995)

A.it B.those C.them D.one

解析:答案为D。本题考查替代词it和one的区别。it用于替代同类的、特定的、同一的事物;one替代同类的、泛指的人或物。根据题意“我希望有足够的杯子使每个客人有一个。”可知应用one泛指enough glasses中的一个。

3. Was __________ that I saw last night at the concert?

A.it you B.not you C.you D.that yourself

解析:答案为A。本题考查强调句型的疑问式。只须将句序变为陈述句便不难得出答案。

三、专项训练

1.Was it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_____ he died?

A.that B.while C.in which D.then (88)

2.Is ____ necessary to complete the design before National Day?

A.this B.that C.it D.he (89)

3.I don’t think ____ possible to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without much memory work.

A.this B.that C.itsD.it (91)

4.Does ______ matter if he can’t finish the job on time?

A.this B.that C.heD.it (91)

5.It was not _____ she took off her glasses _____ I realized she was a famous film star.

A.when , that B.until , that C.until , that D.when , then (92)

6.I was disappointed with the film . I had expected ______ to be much better.

A.that B.thisC.one D.it (93)

7.It was not until 1920 ______ regular radio broadcasts began.

A.while B.which C.that D.since (94)

8.______is a fact that English is being accepted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A.There B.ThisC.That D.It (95)

9.It was only when I reread this poems recently _____ I began to appreciate their beauty.

A.until B.thatC.then D.so(97)

10.I hate_____when people talk with their mouths full.

A.it B.that C.these D.them (98)

11.It is the ability to do the job _____ matters not where you come from or what you are.

A.one B.thatC.what D.it

参考答案

篇8: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

对于高考复习,复习的最终都要回到题目中去,要用题目去检测。所以基于练习的复习非常必要。而搞题海战术,又加重学生负担,只有在老师精讲、学生精练方面多下功夫,才能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第二轮复习的效果。

一、选好例题为精讲创造条件,提高专题复习效率

所谓“精讲”,可以简单总结为“三讲三不讲”,即“三讲”是讲主干知识,讲重点难点,讲学生薄弱点;“三不讲”是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学生自己研究就会的不讲。那么,怎样的讲解才是“精讲”呢?第二轮复习课要实现“精讲”,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讲解不能停留在第一轮复习的水平,不要“炒剩饭”,应该有所拓展和延伸,应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建立知识结构。而例题就是最好的载体,那么,那些所选例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呢?

1.所选例题必须量少且有代表性。

例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是《磁场》一章中的一个重点、难点,也是高考热点。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重现率几乎100%。带电粒子在各种磁场中的运动问题,综合性较强,解这类问题往往要用到圆周运动的知识、洛仑兹力、还要牵涉到数学中的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知识。这时精选题目就非常重要。比如选以下这样一道题做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这个专题中的一道例题: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中有一个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为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与区域边缘的最短距离为L的O' 处有一竖直放置的荧屏MN,今有一质量为m的电子以速率v从左侧沿OO' 方向垂直射入磁场,越出磁场后打在荧光屏上之P点,如图1所示,求O'P的长度。

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它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心为O″,半径为R。圆弧段轨迹AB所对的圆心角为θ,电子越出磁场后做速率仍为v的匀速直线运动,如图2所示,连结OB。

这道题目涉及到知识点有:定圆心、算半径、画轨迹、求时间等问题;几何知识和物理规律。这类问题虽然比较复杂,但只要准确地画出轨迹图,并灵活运用几何知识和物理规律,找到已知量与轨道半径R、周期T的关系,求出粒子在磁场中偏转的角度或距离以及运动时间不太难。

2.所选题目必须易变形且有拓展空间。

所选题目必须具有灵活性,易于在讲解时进行变形或拓展。这样的题目功能除了能考查本题目所提出的问题外,还可以以这题目做为背景,对题目进行变形或拓展,如上题还可以拓展为:求电子经过磁场的时间;当入射速率v变大时,电子经过磁场的时间是如何变化等等。使得题目涉及的内容容量更大,也更加能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果例题没有选好,即使把其中的有关的问题“做遍”了,也只能把握问题的某个方向,因此,教师要挖掘例题习题中蕴含的深层次的知识点,多角度地考虑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呈辐射状展开,从而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就这样一道例题几乎就涉及到本章所有的高考大纲所涉及的考点。

二、摒弃复习中的“多、繁、死”的题海战术,为学生省出时间,减少压力

专题复习的目的是适应高考“能力立意,总和为主”的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习设置的目的就是要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那我们老师怎样才做才能保证学生精练?

1.准确掌握学生的复习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只有充分的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有的放矢。比如选题编题时,负责出题的老师可以把出题的范围和涉及的内容制表列出,然后发给部分学生调查,然后根据学生的需要选题。这种“提前预约”式选题,更能关注到学生的复习情况。

2.做好考情分析,及时查缺补漏。

每次考试结束,都应该认真细致地做质量分析,可以从学生的正答率,知道学生复习情况和应试能力等等。发现有知识点还掌握不好,那么在下次选题时就有针对性地在下次练习或考试中重现,保证不留疑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也能很好地为学生减压,增强学生备考的信心。

上一篇:财务小结下一篇:司机英文个人简历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