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蜜蜂的故事

2024-07-21

三个小蜜蜂的故事(精选14篇)

篇1:三个小蜜蜂的故事

三个小蜜蜂的故事

四月里,油菜花开了,黄灿灿的一片,远远看去,就像在厚厚的绿毯上铺了一层金子。

油菜花放出醉人的芬芳,诱惑着小蜜蜂们: “勤劳的蜜蜂妹妹,快帮我授粉吧!我会给你们优厚的报酬,送给你们芳香的花粉和甜美的蜜汁。”

蜜蜂们说: “油菜花姐姐,我们很想多传花粉,多采蜜。可就怕力量不足,采得不多。”

管理蜂群的金大伯乐呵呵地说: “小丫头们,愁什么?我会帮你们想办法的!”

蜜蜂们听了,高兴得在蜂场上又是唱又是舞,说: “好啊!金大伯又帮我们想办法啦!”

金大伯笑眯眯地说: “对!这回我帮你们搞‘分组管理’,提高你们的采蜜效果。”

金大伯帮蜜蜂们组织起来,把她们分成三群一组。白蜂箱、黄蜂箱、蓝蜂箱正好排在一起,这些“房子”里的蜜蜂是一个小组。

金大伯对黄蜂箱和蓝蜂箱的蜜蜂说: “你们力量比较弱小,就当繁殖群吧!”又对白蜂箱的蜜蜂说: “你们是大群,蜂多势众,就当采蜜群吧!”

黄蜂箱和蓝蜂箱的蜜蜂们听金大伯这么一说,不禁想起了半个月前的一件事:金大伯把她们家的封盖子脾搬到白房子里去。这些封盖子脾是小蜂儿的房间。那时,小蜂儿们正关在房里,还没到出房的时候呢!

黄蜂箱和蓝蜂箱的蜜蜂们恍然大悟地对金大伯说: “怪不得您把我们快要出房的小妹妹搬到白房子里去,原来是要支援白房子的姐妹,让她们多采蜜啊!”

白蜂箱的工蜂也说: “是啊!现在这些小妹妹都出房了,她们哺育弟妹、侍候蜂王和雄蜂、酿蜜、营造巢房„„干起工作来可负责哪!有她们担任内勤工作,我们就可以放心地出去采蜜了。再过两天,封盖子脾里的小妹妹出房满半个月,也可以跟我们一起去干外勤工作了。”

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暖融融地照着大地。蜜蜂们嗡嗡嗡地唱着快乐的歌儿出去采蜜了,春风在她们后面跑着,给她们送行,对她们说: “孩子们,祝你们采集更多的花蜜!”

蜜蜂们飞到花丛里,油菜姐姐热烈欢迎她们,拿出最香的花粉和最甜的花蜜款待她们。

勤劳的蜜蜂开始工作了!她们把身子探到花朵里,用管子般的舌头吮吸着花蜜;她们停在花蕊上,用那六只毛茸茸的刷子般的脚扫下花粉,搓成花粉球,装进后腿的花粉篮里。采了一朵又一朵,飞来飞去忙不停,花粉篮里终于沉甸甸地装满了花粉,蜜胃里鼓囊囊地灌满了花蜜。有什么比完成工作任务更值得自豪呢?蜜蜂们满载胜利果实,愉快地唱着歌儿飞回家。

白蜂箱的蜜蜂一眼看见了自己的白蜂房,就往房子里飞去。站岗的工蜂认出这是自己的姐妹,便亲热地招呼道:“辛苦啦!快进去休息休息吧!”

蓝蜂箱的蜜蜂却找不到自己的蓝房子,黄蜂箱的蜜蜂也找不到自己的黄房子。她们在蜂场上空不住地低飞,转着圈圈,焦急地互相询问: “我们蓝房子到哪儿去了?” “我们的黄房子怎么也不见啦?”

春风姑娘暗暗好笑,她悄悄告诉柳树阿姨:“你知道吗?这些小蜜蜂出去采蜜的时候,金大伯把她们的房子搬到别的地方去了。瞧,她们现在找不到家了,简直象捉迷藏,多有趣!”

蓝蜂箱和黄蜂箱的蜜蜂们互相商量了一阵,便决定一起到白房子借宿。她们飞到白房子前面,向门口的哨兵请求道:“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让我们进去吧!我们情愿把蜜汁和花粉都送给你们。”

忠于职守的哨兵却不答应,说: “不行,不行!我们这里凭气味做通行证。你的气味跟我们不一样,没有通行证怎么能进来呢?”

家里的其他蜜蜂听到了,忙说: “不,还是请她们进来吧!瞧,她们带来多么丰盛的礼物啊!就凭这个,我们也应当欢迎她们!”

失去了房子的客人,就在这白房子里住下了。主人和客人相处得很好。过了几天,主人邀请道: “亲爱的朋友,你们很勤劳,我们很喜欢你们,请你们永远住在这儿吧!”客人也说: “这里确实不错,我们也不想离开,今后我们就一起生活吧!”他们终于变成了一家人。

再说黄房子和蓝房子里的蜜蜂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家里那些出去采蜜的姐妹们不回来,都着急起来,说: “他们还不回来,这可怎么办呢?”

蜂王安慰他们说: “不要紧,她们要走就走吧!房子空了,我还可以多生些儿女呢!”

蜂王产了很多子,黄房子和蓝房子里的蜜蜂繁殖得更多了。她们高兴地说: “等下一次苕子开花的时候,我们家那些小蜂妹妹都长大了,那时也能采很多很多的蜜了!”

当紫色的苕子花开遍田野的时候,三座房子的蜜蜂们又碰到一起了,她们满心高兴地说:“金大伯结咱们搞的 „分组管理‟真好!咱们采的蜜比过去多了!”

篇2:三个小蜜蜂的故事

学校:京溪小学

姓名:何佳琪

作文期数:第七期

从前,有一座美丽的城堡,里面住着群可爱的小蜜蜂。一天,天刚蒙蒙亮,小蜜蜂跟爸爸说:“我出去采蜜。”爸爸说:“好的,好的。”小蜜蜂飞出了门口中。小蜜蜂飞到了一个森林里,小草在向它问好,小花在向它招手,树上抽出了嫩绿的枝条,还长出了黄黄的叶子,春姑娘就像在跟小蜜蜂捉迷藏。突然,小蜜蜂看见了有一个选拨比赛,小蜜蜂飞到了台上,第一轮比赛的是跳舞,小蜜蜂VS花蝴蝶,小蜜蜂失败了;第二轮比赛的是唱歌,小蜜蜂VS百灵鸟,小蜜蜂失败了。

突然,雷公公把藏了很久的大鼓重重的敲了起来,“哗哗哗,哗哗哗“森林里下起了倾盆大雨,小蜜蜂赶紧躲在树叶底下。不一会儿,雨过天晴,天空画出了一道五颜六色,就像一座座立交桥,小蜜蜂看着这美丽的风景忘记了答应爸爸要采蜜的事。

夜深了,弯弯的月亮和明亮的星星笑着出来了,小蜜蜂两手空空的飞回家,爸爸问:“你采的蜜呢?“小蜜蜂说:”我去比赛了,所以忘记了采蜜。“

篇3:三个小故事

这个人,我选择了胡适。过去的中学课本上,是不选胡适的文章的,据说现在选了,也只是选了他的一首小诗。实际上,这个人是很会写文章的。梁实秋,看书多的人都知道,是个很会写文章的人,他的《雅舍小品》很有名。梁实秋还是个很傲的人,同辈的作家学者,没有几个能看得起的,独独对胡适非常佩服,说胡先生的文章,清楚明白,能把白话文写成这样,很不容易。

胡适关于写作的文章很多,一篇一篇的介绍没有必要,我选了胡适晚年说过的几句话,作为他的写作的观念,介绍给大家。共是三句,都出自《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里。我看的是台湾出的本子。大陆也出过,叫《胡适晚年谈话录》。作者胡颂平,早年是胡适的学生,晚年跟着胡适当秘书,记下的他的谈话。叫“胡适之先生”是一种尊重,叫“胡适”就失礼了。

是三句话,也可以说是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是,1960年3月31日这天,胡颂平进到胡适的办公室,谈起作诗,胡适从字纸篓里捡出一份油印的诗稿递给胡颂平,说:“你看,这些也叫做诗!他们不晓得自己的不通,所以印出来寄给人家看。这样的人很多,像纽约的华侨报纸上,菲律宾……各地的报纸上,常有这样不通的诗。还有些老辈做的诗,也往往有不通的。在这个时代,再用陈旧的诗的格调,也做不出好的诗了。”先生又说:“怎样叫做通?第一要懂得文法,第二要把意思表达出来。作诗如此,作文也是如此。”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作诗作文章要通。通是第一位的。

第二个是,1 959年5月1 6日这天,台湾大学侨生代表六个人来看望胡适,说他们组织了一个海洋诗社,带来了他们的诗刊《海洋诗刊》让胡先生看。胡先生看了,说,你们做的诗,要分作两部来说,一部是“我”,一部是“人”。你们做的诗,如果不预备给别人看的,你做好就烧了,那就随便怎么做都可以;如果要给别人看,那么一定要叫别人看得懂才对。从前有两句骂人的话:“但要放屁,何必刻板。”刻板就是印成书。这话是对那些文章不高明的人说的,讥笑他们不要刻板,实在是有意思的。你们写的所谓抽象派或印象派的诗,只管自己写,不管人家懂不懂。大部分抽象派或印象派的诗或画,都是自欺欺人的东西。你们的诗,我胡适之看不懂,那么给谁能看得懂?我的《尝试集》,当年是大胆的尝试,看看能否把我的思想用诗表达出来。如果朋友都看不懂,那叫什么诗?白居易的诗,老太婆都能听得懂;西洋人的诗也都如此,总要使现代人都能懂,大众化。律诗,用典的文章,故意叫人看不懂,所以没有文学价值。我的主张,第一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量,第三要美,文章写得明白清楚,才有力量;有力量的文章,才能叫美,不明白清楚,就没有力量,也就没有“美”了。

这个小故事是告诉我们,文章要有力量。明白清楚就有力量,有了力量才能有美。

第三个是,1959年12月21日这天,有位客人带了他自己做的歌词来见胡先生,并请指教。胡先生看了他的诗歌后对他说:“你的歌,不能算为太好。你要设法去了这些套语,要注意思想,不要注意词藻。白话没有什么词藻,真正干净的白话是很雅致的。”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写白话文,不是说越白越好,还要雅致。

篇4:三个小故事

有一天,一位母亲带着小儿子去拜见甘地,对他说:“我儿子非常喜欢吃糖,医生说这样对他不好,但没人能够阻止他。我儿子非常崇拜您,只有您能制止他这种行为。请帮帮忙。”

甘地对这位母亲说:“你们下个月再来。”

“可是我们走了三天三夜才来到这里。”妈妈抗议。

甘地仍说:“你们下个月再来。”

一个月后,母子俩再度出现。“甘地先生,请告诉我儿子不要再吃糖了。”妈妈恳求。

甘地看着那个小男孩说:“小朋友,你不要再吃糖了。”

小男孩点点头。妈妈说:“谢谢甘地先生,但为什么这句话上个月不能说呢?”

“因为上个月我也吃糖,”甘地说,“我自己必须先戒掉吃糖的习惯。”

甘地的不合作运动,带领印度人民脱离英国统治,让印度最终获得独立。他这种言行一致,身教重于言教的精神,如果能够给你一点启示,将是我们的一种幸福。

一匹马

一名男子利用骆驼运货,每日只能走几公里,非常羡慕另一名商人,拥有一匹健壮的马。于是,他向商人说:“我想用一群骆驼跟你换这匹马。”

商人说:“这匹马是我最好的伴侣,不能跟你交换。”

男子心生一计,故意装病倒在商人必经之路旁。商人经过果然下马察看,并将他扶上马背,准备送他就医。

男子计谋得逞,立刻恢复原貌说:“现在我已骑在马上,马就是我的了。”

商人平静地说:“马可以给你,但请你答应,一定不能告诉别人你得到马的方法。”

男子问:“为什么?”

商人说:“你如果说了,以后若有人生病倒在路边防军,就没人敢再搭救了。”

男子听了非常惭愧,赶紧下马道歉,并归还马匹。

不要利用他人的善心,来达到你不可告人的目的。

完美与完整

一位大师想选择衣钵传人,便吩咐徒弟外出捡拾一片最完美的树叶。

不久,大徒弟回来了,递给师父一片不是很漂亮的树叶,说:“这片树叶虽然并不完美,但是我看到的最完整的。”

二徒弟在外面转了半天,最终空手而回,对师父说:“我见到了很多树叶,但怎么也挑不出完美的。”

最后,大师把衣钵传给了大徒弟。

我们每一个人既不完美也不完全,但绝对都是完整的,什么意思呢?该有的优、缺点都有,才算是一个真正完整的人。既然如此,就得学会接纳自己的长处,也接纳自己的短处;接纳他人的优点,也接纳他人的缺点。

在接纳与欣赏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最大的释放及自由,以更宽阔的心胸,包容周遭每个完整的人。

篇5:蜘蛛和蜜蜂的寓言小故事

有只嫉妒心很强的蜘蛛见到商人的布匹很快就卖完了,十分眼红,它暗自揣测:布匹如此畅销,这真是一本万利的好事情,加之自己又是个纺织专家,一定能大赚一把。蜘蛛一心想抢夺商人的生意,于是便决定亲自纺线织布,并在窗台上开店经营。

它通宵达旦不停地织着蛛网,并把这些要销售的蛛网打扮得漂漂亮亮,整整齐齐地放在窗台上。一切准备妥当后,蜘蛛便得意洋洋地坐了下来,以急切的心情等待人们来抢购。

它心情很激动地想:“我深信,天一亮,人们就会争先恐后地跑到我这里来抢购。”

天大亮了,令蜘蛛最为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只拖把把蜘蛛的店铺、货物和它自己一起统统扫掉了。

蜘蛛气得发疯地说:“难道这世界上就这么不讲道理吗?我要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评一评,究竟谁的货色漂亮,是商人的布还是我的蛛网?”

篇6:小蜜蜂的睡前故事精选

花园里的五颜六色的花儿被阳光惊醒了,有的花骨朵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不敢把头伸出来;有的带着美丽的笑容,心里好像有一只快乐的小鸟要飞出胸外,还有的散发着阵阵清香;好像在邀请着:“小蜜蜂,快来呀!我的蜜正多着呢!”

小蜜蜂听到了,高兴地拎着小小的采蜜桶,拿着自己心爱的小勺子,迫不及待地轻轻地捞着花蜜。

花儿们高兴地手舞足蹈,不约而同地说:“谢谢你们,可爱的小蜜蜂。”小蜜蜂们说了一声“没关系!”就高兴地回家了。

红红的太阳看见小蜜蜂勤劳的样子不由地笑了。

小蜜蜂们今天真高兴。

篇7:小蜜蜂童话故事精选

一只小蜜蜂在花丛中不停地忙碌着,忽然一阵风吹来,这只小蜜蜂被从空中吹了下来。他在空中直往下坠,就在他快要落地的那一刻,他被什么东西托住了。他一看,原来,他掉在了一朵花瓣上,真险哪,差点就没命了。

蜜蜂仔细地打量着这朵花,她生长在阴暗的角落里,阳光很少能光顾到她,风霜雨雪倒是经常光顾,因而没有别的花朵,只有她独自盛开在阴暗的角落里。蜜蜂打量着这朵花,在他看来,眼前的这朵花具备了别的花所没有的美,一种孤独的美,一种向上的美,这是一种凄美,蜜蜂不禁为花儿的这种美感动了。

蜜蜂友好地向花儿问候:“你好啊!”花儿微笑着向他点了点头,问他为什么会光顾这里。蜜蜂如实相告,并告诉她,他的翅膀受伤了。不过,很快会好起来的。蜜蜂向花儿讲了许多外面的世界,花儿静静地听着,觉得蜜蜂过得很快乐。他们谈了很多,渐渐地成了好朋友。

蜜蜂的翅膀好了,临别的时候,花儿问他:“明天你还会来吗?”

蜜蜂回答道:“我还会来的,我不会忘记这段时光的,永远都不会。”

蜜蜂对花儿说了些鼓励的话,不舍地离开了,花儿望着蜜蜂远去的背影,直到消失。

第二天早上,蜜蜂真的来了,花儿很高兴,蜜蜂也很高兴。蜜蜂对花儿说:“我可以采你的花粉吗?我要酿蜜。”花儿微笑着说:“当然可以呀。”他们彼此都很快乐。

蜜蜂采完了蜜,要离开的时候,花儿对他说:“那你每天都来吧。”蜜蜂答应了,说完便离开了,向蜂房飞去。

?蜜蜂回到了蜂房,顾不上休息,便又急匆匆地赶往花儿的地方,等他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此时,花儿正在休息。蜜蜂的到来使花儿很高兴。花儿问:“你不累吗?”

蜜蜂回答:“和你在一起,我一点都感觉不到累。”

花儿笑了,问他:“除了我之外,你还会采别的花朵的花粉吗?”

蜜蜂回答:“我只采你这一朵的花粉。”

篇8:三个小蜜蜂的故事

你也许什么都没有, 但你必须拥有忠诚

20世纪80年代初, 拥有1.5万多名员工的日本十大纺织公司之一的钟纺纺织公司的董事长伊藤先生, 是从小职员被前任武藤董事长一手提拔起来的。

钟纺公司曾经有许多分公司, 其中有一家分公司曾做得非常不理想, 年年亏损。武藤董事长便打算让其停止生产, 同时把员工们也一并遣散。

得知这个消息, 员工们开始无心工作了, 连对董事长的态度也变得十分无礼。这时候, 只有伊藤一个人始终在岑寂的办公室里日夜不停地工作, 整理及处理公司收尾工作, 甚至比以前更有劲头, 更负责任。伊藤这种忠诚无私的品质与气节使武藤先生大为感动, 从心底里看重这位年轻人。

于是, 武藤先生请伊藤到钟纺公司当他的秘书, 并且对他十分器重。由于伊藤的表现非常突出, 3年后他当上了常务董事。几年后, 武藤就将这家日本有名的大公司交给伊藤来管理了。

在自传中, 年轻有为的伊藤董事长深情地回忆道:“自己服务的公司濒临倒闭之时, 就是你留下来发挥潜力的最好机会。如果没有关闭那个亏损单位的机会, 也许, 我一辈子都是个小职员呢!”

感悟:每个人最值得别人留恋的, 就是对别人的忠诚。你也许什么都没有, 但你必须拥有忠诚。忠诚不仅仅是一种美德, 更是一种做人境界。忠诚, 让人铭记一份真情, 让世界处处充满爱。

有好的态度, 才会有好的结果

有三个人在盖房子, 每人盖一间房。

第一个人边盖边骂:“妈的, 老子累得满头大汗却让别人来住, 我凭什么认真?”于是胡乱地盖, 把乱糟糟的牢骚也砌了进去, 硬是把房子盖成了一间危房。

第二个人默默地干着, 心想:“我拿了人家的工钱, 理应好好地干。”于是认真地干, 砌墙的时候, 也把自己的责任心小心翼翼地砌了进去, 那间房盖得挺结实。

第三个人的心情极像一首明亮的诗, 他一边挥汗如雨地砌着墙, 一边想:“等这里住上了人, 房前种了花草, 屋后一片绿荫, 那该多美!”于是越干越有劲, 那间房不仅盖得无比结实, 而且盖得美不胜收——他把自己金灿灿的幸福感全砌进去了。

至于结果——才过了三年, 第一间房就被列为“危房”, 拆了。第二间房挺结实, 住在里头的人也挺安全。再看第三间房, 屋后结满了金灿灿的果实, 屋里不时传出孩子们的笑声, 高墙上还爬满了美丽的花枝, 远远地看, 就像一个笼罩在花丛中的美丽的童话。

再打听, 才知道, 第一个人未老先衰, 早就什么也干不动了。第二个人则身子骨硬朗, 仍然干着老本行。第三个人呢?因为深刻理解创造的意义, 早已成为名扬天下的建筑大师了!

感悟:这三个盖房子的人就是对工作抱着三种态度的人, 敷衍或消极地对待工作, 成绩永远不可能出色;只有在工作中注入自己的喜爱和快乐, 事情才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把手上的小事情做到完美的境界

在荷兰, 有一个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 来到了一个小镇, 找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 没有再换过工作。

刚开始, 也许是工作太清闲, 他又太年轻, 需要打发时间。于是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 他磨呀磨, 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地专注和细致, 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 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 比别人的都要高。借着他研磨的镜片, 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界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 他声名大噪, 只有初中文化的他, 被授予了在他看来是高深莫测的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 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

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 就是科学史上大名鼎鼎、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 他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个玻璃片磨好, 用尽毕生的心血, 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 终于他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他的上帝, 科学也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更广阔的前景。

篇9:我生命中的三个小故事

斯坦福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我能参加各位的毕业典礼,备感荣幸。我大学只读了半年,说实话,此时算是我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刻。现在,我想和你们分享我生命中的三个小故事。

串起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我在里德大学读了6个月就退学了,这是为什么呢?

故事要从我的身世说起。我的生母是一名年轻的未婚妈妈,当时她还在读研究生,于是决定把我送人。我的养父母都是蓝领工人,为了供我上大学,他们倾其所有。在里德大学呆了半年后,我发现自己的人生漫无目标,也不知道这样读下去有什么用,为了念书,还花光了父母毕生的积蓄,所以我决定退学。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非常害怕,但现在看来,这是我这一生中所作出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从那一刻起,我再也不用去上那些不感兴趣的必修课了,我开始旁听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科目。事实上,这一点也不浪漫。因为没有宿舍,我只能睡在朋友房间的地板上:可乐瓶的押金是5分钱,我把瓶子还回去,然后用押金买吃的:每周日晚上,我都要步行7英里去Hare Krishna教堂,只为了吃一顿大餐,因为我喜欢那儿的食物。

事后证明,这些由着好奇心和直觉所做的事情,大多数都是极其珍贵的经验。举一个例子:当时,里德大学拥有全美国最好的书法教育。整个校园的每一张海报,每一个抽屉上的标签,都是漂亮的手写体。由于已经退学,我选择旁听书法班的课程,想学学怎么写出一手漂亮字。在那里。我学会了各种衬线和无衬线字体,学会了如何改变不同字体组合之间的字间距,以及如何做出漂亮的版式。那是一种科学永远无法捕捉的美感、历史感和艺术感,我发现这太有意思了。

当时,我压根儿没想到这些知识有什么实际用途。但10年之后,当我们设计第一款电脑的时候,它们全派上了用场。我把它们全部设计进了Mac,这是第一台可以排出好看版式的电脑。

现在回过头看,如果当时我没有退学,就不会去书法班旁听,苹果电脑就不会提供各种字体和等间距字体,也不会拥有如此出色的版式功能。当然,我在念大学的那会儿,不可能有先见之明,把那些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串起来。但10年之后再回头看,生命的轨迹变得非常清晰。

再强调一次,你不可能充满预见地将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只有在经历之后,你才会发现这些点点滴滴之间的联系。所以,你要坚信,你现在所经历的将在你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

正是这种信念,让我从未失去希望,让我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

从事伟大工作的惟一方法,就是热爱这份工作

一个人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現了自己人生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幸运的。20岁的时候,我就在自家的车库里开创了苹果电脑公司。10年后,公司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4000名员工,市值达到20亿美元的大企业。然后,我就被炒了鱿鱼。

一个人怎么可以被他所创立的公司解雇呢?这么说吧,随着苹果的成长,我们请了一个原本以为很能干的家伙和我一起管理这家公司。在头一年左右,他干得还不错。但后来,我们对公司未来的前景出现了分歧,于是我们之间出现了矛盾。由于公司的董事会站在他那一边,所以在我30岁的时候,就被踢出了局。我失去了一直贯穿在我整个成年生活的重心,打击是毁灭性的。

失业的头几个月,我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我觉得我让企业界的前辈们失望了,我失去了传到我手上的指挥棒。我由众人景仰的企业家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当时我甚至想过逃离硅谷,但曙光渐渐出现,我还是喜欢我做过的事情。在苹果电脑发生的一切丝毫没有改变我,一点都没有。虽然被抛弃了,但我的热忱不改。我决定重新开始。

我当时没有看出来,但事实证明,被苹果开掉是我这一生收获的最大财富。成功的沉重被凤凰涅槃的轻盈所代替,卸下包袱。我以自由之躯进入了生命中最有创意的时期。在接下来的5年里,我开创了一家叫做NeXT的公司,接着是一家名叫Pixar的公司,并且结识了后来成为我妻子的曼妙女郎劳伦斯。Pixar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电脑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现在这家公司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公司之一。后来经历一系列的事件,苹果买下了NeXT,于是我又回到了苹果,我们在NeXT研发出的技术成为推动苹果复兴的核心动力。我和劳伦斯也拥有了美满的家庭。

我非常肯定,如果没有被苹果炒掉,这一切都不可能在我身上发生。生活有时候就像一块板砖,不断拍向你的脑袋,但你不要因此丧失信心。热爱我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直支持我不断前进的惟一理由。你要时刻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对爱人如此,对工作亦是如此。

工作将占据你生命的相当一部分,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才能带给你真正的满足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惟一方法,就是热爱这份工作。如果你到现在还没有找到这样一份工作,那么请继续寻找。如同浪漫的爱情一样,伟大的工作只会在岁月的酝酿中越陈越香。所以,在你找到之前,不要停下寻觅的脚步,不要停下。

死亡是生命最好的一项发明

17岁那年,记不得什么书上的一段话对我产生了致命的诱惑:“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过,总有一天你的假设会成为现实”。从那时起,我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扪心自问: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去做今天要做的事吗?这件事真值得我去为它投入激情吗?当一连几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时候,我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候到了。

因为所有的一切——外界的期望、尊贵的地位、对尴尬和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将烟消云散,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人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走,没有理由不听从内心的呼唤。

两年前,我被诊断患有癌症,扫描结果清楚地显示我的胰脏出现了一个肿瘤。医生告诉我,这是一种不治之症,顶多还能活3至6个月。于是医生建议我回家,把各种事情安排妥当,这是医生对临终病人的标准用语。这意味着你得把今后要用10年时间对你的子女说的话用几个月的时间说完;这意味着你得准备向众人告别了。

我一直都想着那不容置疑的诊断结果。那天晚上做了一个切片检查,当大夫们从显微镜下观察了细胞组织之后,我忍不住哭了起来,因为那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完全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胰脏癌。我接受了手术,现在,我已经康复了。

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一次经历。在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我能够更肯定地告诉你们以下事实:谁都不愿意死,即使是那些想进天堂的人。然而,死亡是我们共同的归宿,没人能摆脱。我们注定会死,因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一项发明。它推进生命的新陈换代。

现在,你们就是新的,但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逐渐成为旧的,也会被淘汰。你们的时间都有限,所以不要按照别人的意愿去活,这是浪费时间。不要让别人聒噪声淹没了自己的心声。最主要的是,要有跟着自己感觉和直觉走的勇气。无论如何,感觉和直觉早就知道你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的都不重要。

编辑杨晶

篇10:小蜜蜂钻大口袋的童话故事

小袋鼠第一天上幼儿园,妈妈在他胸前缝了一个大口袋。有了大口袋,小袋鼠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每天袋子总被塞得满满的。

一天,幼儿园在上课,一群小蜜蜂闯进来,绕着小袋鼠“嗡嗡嗡嗡”飞来飞去,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往小袋鼠的大口袋里钻。小袋鼠连忙捂着口袋说:“不让你钻!不让你钻!”

一只小蜜蜂急了,在小袋鼠的手背上蛰了一下,小袋鼠“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小象老师说:“小袋鼠,快,快把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来!”

小袋鼠掏呀掏,掏出了一大堆东西,陀螺、弹珠、知了、贝壳、糖果……大口袋里还有一大块东西粘在袋底上,抓不出来,一股一股的甜味儿往外飘。

哦,原来是泡泡糖化成了一张粘乎乎的`甜饼子,怪不得小蜜蜂这么喜欢小袋鼠的大口袋哩。小象老师急中生智,端来一盆水,用长鼻子吸足水,喷进小袋鼠的大口袋。

“嗡”这群小蜜蜂从大口袋里爬出来,慌慌张张的逃走了,翅膀上抖落的水洒得小袋鼠满脸都是。

篇11:童话故事―小蜜蜂历险记

小蜜蜂对王子说:“王子您没事吧?”王子问小蜜蜂怎么会说话?小蜜蜂把事情的.一五一十的告诉王子,王子回到王宫,叫了些兵马,那了许多金银财宝来到小男孩家,从此,小蜜蜂住王宫里,每个月都要回小男孩的小屋一趟,对他们讲王宫里的故事逗他们开心,后来,小男孩又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学校全称:会昌希望小学五年级 吴沛欣

篇12:三个小蜜蜂的故事

清晨,几只不知名的小鸟的歌声把我唤醒了,我伸了伸懒腰,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我们三五成群,一起去采蜜。突然,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引起了我的注意,不由停下来上前吸吮美味的花蜜,花儿摇摆身子,好像在对我说谢谢呢。

我悄悄来到了旁边的花园里,啊!真香!这花园里的一切,那个不是我的好伙伴?我热切地跟他们问好:你好,小巧的太阳花,你开得那么灿烂,是邀我与你共舞吗?你好,高贵的玫瑰花,你的身影让花园更加好看。你好,纯洁的百合花,你挺拔的身驱好像在说:“在这我最特别!”你好神秘的昙花,身边的满天星衬托着你的魅力,你不平凡的花期使人们很难捕捉到“昙花一现”的美景。

我和同伴们在花海里尽情遨游。一会儿吸这朵花,一会吸那朵花。很长时间过去了,我们都玩累了,各自停在一朵花上休息。突然,来了徐多孩子,他们肆虐起来,一会把那朵花拔下来,一会把花瓣全摘了。本来美丽的花园,现在成了一片残疾。过了一会,花园的主人回来了,赶走了孩子们,我相信在他的照顾下,花园不久就会恢复原样的。

篇13:三个小故事看中外文化差异与礼仪

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的美国老师。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

对这番话,美国女教师一脸难堪的样子。

文化差异: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pretty和good两个词。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被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改成实际教育背景和经历,这样的介绍就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

特别忠告:介绍客人要介绍客观事实,不要主观评论。要注重身份,不要着眼外貌。

可以使用以下介绍: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 She is a teache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

Chinese: You look pale. What’s wrong?

American: I’m feeling sick. I have a cold.

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 Drink more water. 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ly. 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 Have a good rest.

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

文化差异: 美国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给对方出主意或提建议时,不能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美国人对上面第一句话的反应通常是“Take care of yourself. I hope you’ll be better soon.”不必教人怎么做。中国人则以兄弟姐妹或父母亲人的口吻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这对美国人行不通。

特别忠告: 对病人表示关心,不必尽提建议。

可以使用下列句型:

(1) I’m sorry to hear that.

(2) I hope you’ll be all right soon.

(3) Take care of yourself.

(4) How are you feeling now?

有空来坐坐。

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任教,中国同事总是对她说:“有空来坐坐”。可是,半年过去了,美国同事从没上过门。中国同事又对她说:“我真的欢迎你来家里坐坐。如果没空的话,随时打电话来聊聊也行。”一年下来,美国同事既没有来电话,也没有来访。奇怪的是,这位美国人常为没人邀请她而苦恼。

文化差异:中国亲朋好友和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别人来访无需为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人无需郑重其事征得同意。美国人则没有串门的习惯。一年内遇到重要节日,亲朋好友才到家里聚一聚。平时如果有事上门,要有确切的时间预约。没有得到对方的应允,随时上门是不礼貌的行为。因此,美国同事对“有空来坐坐”这句话只当作虚礼客套,不当作正式邀请。无事打电话闲聊也是美国人视为打乱别人私人时间和活动安排的行为。若想邀请美国人上门,应当诚意地与对方商定一个互相都方便的时间。

特别忠告:有心约会要主动约时间地点。

可以使用下列句型:

(1) I’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you. When will you be free/available?

(2) Let’s get together some time next week. What date do you suggest?

(3) How about coming to my place for dinner this Saturday?

篇14:三个小和尚的故事

篇一:HR眼里的“三个和尚没水喝”故事

HR眼里的“三个和尚没水喝”故事

从前,在山上有一个破庙,有一天,一个矮小的和尚要去山上的破庙,途径一条河流,由于天很热,便到附近的水池喝水,他来到庙中,看见庙里的缸没水了,便挑水,给观音的瓶子中加了水,那干枯的杨柳也死灰复燃.不久后,一个胖和尚也来到庙中,由于天热,到水池边喝水,他来到了庙中喝完了庙中的水,又挑了一桶,之后两人都不愿挑水,后来他们意识到这样做不行,于是两人就挑水了,但是分配总是不均匀,都想占便宜,最后两人在竿子上画了一跳线,总算平息了**.不久后,一个瘦和尚来到了庙中,由于天热,到水池边喝水,他来到了庙中喝完了庙中的水,又挑了一桶,之后三人都不愿挑水,杨柳也谢了,最后风干物燥,老鼠横行,引起了一场大火,三人奋力救火.**平息后,三人通力合作打水。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故事人尽皆知,人们从中得到了启迪,从许多方面引发了不少的思考。如果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分析这个古老的故事,我们会有什么收获呢?到底应该如何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呢?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方法告诉我们:“没有差劲的员工,只有差劲的管理者”。如果说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因为三个和尚没有敬业精神的话,那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却是因为长老的失职,他没有起到一个管理者应该起的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的行为动机是合法利己的。所谓“合法利己”就是通过合法的途径去获取个人的最大利益,去满足个人的各种需要,在此同时,也给别人带来收益和满足。但我们并不排除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总会有一些人会 “损人利己”,也会有一些人“无私奉献”。这三种人的数量是呈正态分布的,中间多,两头少,如图表一所示。所以如何激发“合法利己”人群的积极性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

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前面我们说过:“没有差劲的员工,只有差劲的管理者”。在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中,如果年老的长老不是“睁只眼,闭只眼,只念阿弥陀佛”的话,也就不会造成没水喝的局面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问题,管理者应该从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两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讨论规范化管理

第一,将需要做的事情全部列举出来,如挑水,洗衣服,砍柴、做饭、扫地、接待客人、念经等等,然后,规定值日制度,规定每人多长时间轮换一次挑水。这相当于进行目标管理。

第二,规定每天必须挑水多少担,为了防止有人在挑水时投机取巧(比如说,用比原来更小的桶去挑水,或者每次只挑半担水),要对挑水桶的大小作出规定,并且为了在检查时不会发生争议,必须规定水桶中的水离桶沿最多不能超过多少公分。而且不只是挑水,其他事情如做饭、扫地等也有相应的标准和制度。这相当于做工作分析,写工作说明书。

第三,在建立了这样的制度后,就必须对所有负责某件事的和尚进行检查、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如表现优秀者可以放假去山下玩。这相当于薪酬福利和绩效考核。/ 7

各组织内人员的管理和长老对和尚的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必须在组织内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淘汰,明确工作职责,进行绩效考核。虽然惰性、逃避责任等都是人性弱点的表现,但如果组织将合法利己作为主流价值予以大力提倡和鼓励,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员工就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而努力工作。因此,如果有了明确的工作职责,员工也完全按照其要求做了,就应该使其得到相应的薪酬福利,表现突出的员工还可得到承诺的奖励和

晋升等等。具体做法是进行“工作分析”(或称岗位分析、职位分析),使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说明书”,起到明确工作职责的作用,也为管理者对他们的绩效考核提供了依据。

再来讨论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指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充分考虑员工的心理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创造出宽松的工作环境,培养良好的组织气氛,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给予职工相对的公平待遇,使组织不仅是工作的场所,更是员工生活内容的组成部分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土壤。人性化管理的内容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就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实施,而它的实质在于“把人当人看”,组织对员工表示出极大的尊重。

回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如果和尚们的管理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他体恤下属,处处以身作则,还经常和大小和尚们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过问他们的习武练功情况,充分发挥每个和尚的个人特长和优点,人尽其才,公平合理地调解和尚之中的矛盾等等,使大家愉快地生活在一个集体中,这样的话,我相信大家就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而不会为挑水的事情斤斤计较了。这就是人性化管理的效用了。在一个组织中实行人性化管理,应该注意几点:

第一,信任和尊重员工

世界著名的跨国集团阿姆斯北,在97年的历程中,从几个人的作坊发展到国际性的知名制造商,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了人性化的管理风格。公司年仅三十多岁的新一代领导人大卫总裁说:“你对员工的态度不是信任就是不信任,如果你要信任他们,就不必将收银机上锁,不需要打卡钟和大批管理员,如果你不信任他们,干脆把他们开除。”他的这段话表示出对员工的极大的尊重。我想任何工作在这种环境中的人都会得到很高程度的心理满足。一个人,哪怕是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当别人给予他尊重与信任,他难道会自己打破这一现状,证明自己是不值得尊重、不值得信任的吗?

第二,人尽其才,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中,一方面是要清楚地识别个体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使他们有一个自由发挥自己才能广阔空间;另一方面是可以对员工的需要(按照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可分为意向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找出最能刺激员工努力工作诱因,使每个员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企业也因此可以获得较大的收益。

第三,管理者与员工经常有面对面的沟通

一个领导者在具备了高尚的人格和个人魅力的前提下,还必须和员工保持经常性的真诚交流,只有交流才能增进理解,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私下交谈远比公开演说更为重要。与员工们随便聊天,能使管理者获得员工的更细微更隐蔽的感觉和想法,通过个人接触能比用任何其它方式更能赢得下属的忠诚,因为员工从中感到了平等及自我价值。因此,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是做不好人性化管理的。/ 7

综上所述,我们从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不但要重视传统的规范管理,更需要实行管理创新,引进人性化管理,使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篇二:三个和尚的管理故事

请看寓言: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总寺的方丈大人得知情况后,就派来了一名主持和一名书记,共同负责解决这一问题。主持上任后,发现问题的关键是管理不到位,于是就招聘一些和尚成立了寺庙管理部来制定分工流程。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寺庙选派唐僧等领导干部出国学习取经;此外,他们还专门花钱请了天主教堂、基督教会的神父传授 MBA。外国的神父呆了不久留下几个屁就走了,一个屁叫 BPR,一个屁叫ERP。

书记也没闲着,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没有充分利用、寺庙文化没有建设好,于是就成立了人力资源部和寺庙工会等等,并认认真真地走起了竞聘上岗和定岗定编的过场。

几天后成效出来了,三个和尚开始拼命地挑水了,可问题是怎么挑也不够喝。不仅如此,小和尚都忙着挑水、寺庙里没人念经了,日子一长,来烧香的客人越来越少,香火钱也变得拮据起来。为了解决收入问题,寺庙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连续召开了几天的会,最后决定,成立专门的挑水部负责后勤和专门的烧香部负责市场前台。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寺庙提拔了十几名和尚分别担任副主持、主持助理,并在每个部门任命了部门小主持、副小主持、小主持助理。

老问题终于得到缓解了,可新的问题跟着又来了。前台负责念经的和尚总抱怨口渴水不够喝,后台挑水的和尚也抱怨人手不足、水的需求量太大而且没个准儿,不好伺候。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经开会研究决定,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喝水响应部,专门负责协调前后台矛盾。

为了便于沟通、协调,每个部门都设立了对口的联系和尚。协调虽然有了,但效果却不理想,仔细一研究,原来是由于水的需求量不准、水井数量不足等原因造成的。于是各部门又召开了几次会,决定加强前台念经和尚对饮用水的预测和念经和尚对挑水和尚满意度测评等,让前后台签署协议、相互打分,健全考核机制。为了便于打分考核,寺院特意购买了几个计算机系统,包括挑水统计系统、烧香统计系统、普通香客捐款分析系统、大香客捐款分析系统等等,同时成立香火钱管理部、香火钱出账部、打井策略研究部、打井建设部、打井维护部等等。由于各个系统出来的数总不准确、都不一致,于是又成立了技术开发中心,负责各个系统的维护、二次开发。由于部门太多、办公场地不足,寺院专门成立了综合部来解决这一问题,最后决定把寺院整个变成办公区,香客烧香只许在山门外烧。

部门多、当官的多,文件和开会自然就多,为了减少文山会海,综合办牵头召开了 N 次关于减少开会的会,并下达了「关于减少文件的文件」。同时,为了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寺院还成立了精简机构办公室、机构改革研究部等部门。

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但香火钱和喝水的问题还是迟迟不能解决。问题在哪呢?有的和尚提出来每月应该开一次分析会,于是经营分析部就应运而生了。分析需要很多数据和报表,可系统总是做不到,于是每个部门都指派了一些和尚手工统计、填写报表、给系统打工。

寺院空前地热闹起来,有的和尚在拼命挑水、有的和尚在拼命念经、有的和尚在拼命协/ 7 调、有的和尚在拼命分析……忙来忙去,水还是不够喝、香火钱还是不够用。什么原因呢?这个和尚说流程不顺、那个和尚说任务分解不合理,这个和尚说部门职责不清、那个和尚说考核力度不够。只有三个人最清楚问题之关键所在,那三个人就是最早的那三个和尚。说来说去,就是他妈的闲人太多了!他们说:「整天瞎分析个屁!什么他妈的流程问题、职责问题、界面问题、考核问题,明明就是机构臃肿问题!早知今日,还不如当初咱们仨自觉自律一点算了!如今倒好,招来了这么一大帮脑残,一个个不干正经事还他妈的人五人六的,跟屎盆子一样甩都甩不掉!」

三个人忍无可忍,斗胆向上汇报,要求增加挑水的人手,越过数个层级之后,主持和书记总算收到了这个请求,经过各个部门季度会议的总结和分析,经过了数次激烈的探讨,总算可以从其他部门抽调过来一些和尚进行支援,但这些跨部门过来的和尚根本挑不动水,还对挑水的这几个和尚指手画脚,挑水的和尚再次请求,自己担任挑水的和尚团队负责人。总司组织部评估之后认为,三个和尚专业有余,管理能力不足,一番鼓励和劝解之后维持现状。

又过了一年,寺院黄了,和尚们也都死了。人们在水井边发现了几具尸体,是累死的;在寺院里发现了几千具尸体,是渴死的。

还有少数几个和尚没有渴死,他们跳槽到了其他寺院,他们是「高层和尚」,并且带去了「先进管理经验」。

篇三:三个和尚的新编故事

三个和尚的新编故事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总寺的方丈大人得知情况后,就派来了一名主持和一名书记,共同负责解决这一问题。主持上任后,经过调研发现问题的关键是管理不到位,于是就新招聘了一些和尚成立了“寺庙管理部”,来负责制定分工流程。

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寺庙选派唐僧等领导干部出国学习取经;另外还专门花大价钱请来了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的神父来寺庙传授。外国的神父呆了不久,只留下两个屁就走了,一个屁是BPR,一个屁是ERP。书记也没闲着,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没有充分利用、寺庙文化没有建设好,于是就成立了人力资源部和寺庙工会等等,并认认真真地走起了“竞聘上岗”和“定岗定编”的过场。

几天后成效出来了,三个和尚开始拼命地挑水了,可问题是怎么挑也不够喝。不仅如此,小和尚都忙着挑水、寺庙里没人念经了,日子一长,来烧香的客人越来越少,香火钱也变得拮据起来。为了解决收入问题,“寺庙管理部”和“人力资源部”连续召开了几天的会,最后决定,成立专门的“挑水中心”负责后勤,再成立专门的“念经营业部”和“烧香管理部”负责市场前台。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寺庙提拔了十几个和尚分别担任副主持、主持助理,并在每个部门也任命了部门主持、部门副主持和部门主持助理。

老问题终于得到缓解了,可新的问题跟着又来了。前台负责念经的和尚总抱怨口渴水不够喝,后台挑水的和尚也抱怨人手不足、水的需求量太大而且数量也没个准儿,不好伺候。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经开会

研究,决定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喝水响应部,专门负责协调前后台矛盾。为了便于沟通、协调,每个部门都设立了对口的联系和尚。

协调虽然有了,但效果却不理想,仔细一研究,原来是由于水的需求量不准和水井数量/ 7 不足等原因造成的。于是各部门又召开了几次会,决定加强前台念经和尚对饮用水的预测以及念经和尚对挑水和尚满意度测评等,让前后台签署协议、相互打分,健全考核机制。

为了便于打分考核,寺院特意购买了几套计算机系统,包括挑水统计系统、烧香统计系统、普通香客捐款分析系统、大香客捐款分析系统、挨上必死系统(简称IBS系统)、马上死系统(简称MS系统)等,同时成立香火钱管理部、香火钱出账部、打井策略研究部、打井规划部、打井建设部、打井维护部等等。由于各个系统出来的数总是不准确,并且都不一致,于是又成立了技术开发中心,负责各个系统的维护和二次开发。由于部门太多、办公场地不足,寺院专门成立了综合部来解决这一问题,最后决定把寺院整个变成办公区,香客烧香只许在山门外烧。部门多、当官的多,文件和开会自然就多,为了减少文山会海,综合部牵头召开了 N 次“关于减少开会次数的会”,并下达了 N 次“关于减少下发文件的文件”。

同时,为了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寺院还成立了精简机构办公室和机构改革研究院等部门。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但香火钱和喝水的问题还是迟迟不能解决。问题在哪呢?有的和尚提出来每月应该召开一次分析会,于是经营分析部就应运而生了。分析需要很多的数据和报表,可系统总是做不到,于是每个部门都指派了一些和尚进行手工统计和填写报

表,来给“系统”打工。于是寺院空前地热闹起来,有的和尚在拼命挑水、有的和尚在拼命念经、有的和尚在拼命协调、有的和尚在拼命分析…… 忙来忙去,水还是不够喝、香火钱还是不够用。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和尚说是流程不顺、那个和尚说是任务分解不合理;这个和尚说是部门界面不清、那个和尚说是考核力度不够。

只有三个人最清楚问题之关键所在,那三个人就是最早的那三个和尚。说来说去,就是他妈的闲人太多了!他们说:“整天瞎分析个屁!什么他妈的流程问题、职责问题、界面问题、考核问题,明明就是机构臃肿问题!早知今日,还不如当初咱们仨自觉自律一点算了!如今倒好,招来了这么一大帮SB,一个个不干正经事还人五人六的,跟屎盆子一样甩都甩不掉!”

上一篇:设备检修安全协议下一篇:事业单位考试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