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运行情况报告

2024-07-14

平台运行情况报告(精选8篇)

篇1:平台运行情况报告

关于市“2008”城市运行监测平台

运行情况的报告

为了确保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北京城市运行平稳、安全、有序和高效,按照市政府《关于印发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北京城市运行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京政发[2008]23号)文件精神,市“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依托市市政管委的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了市“2008”城市运行监测平台。

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监测平台系统运行平稳正常,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保障奥运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刘淇同志在市委十届二次会议上关于 “要把奥运筹办工作中形成的城市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成长效机制,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网格化管理,体现在数字信息技术手段之中,实现精细、高效、优质的管理与服务,为广大群众营造更好的城市环境。”的指示,现将监测平台在奥运期间的运行状况及进一步完善的思路汇报如下:

一、有效实现信息共享,严密监控城市运行,圆满完成奥运期间保障任务

(一)及时、全面监测城市运行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监测平台具有数据监测、视频监控、综合分析和数据发 布与报送等功能。奥运赛时运行阶段,平台顺利实现了涉及城市运行11个方面30多个单位的316项指标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及汇总分析工作,以及对以火炬接力路线、开放性赛事路线、签约饭店等涉奥场所为重点的城市运行重点点位的视频监测工作。

奥运期间,平台根据每天采集到的各类信息,结合专家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通过人机联动和专家会商,对城市运行各个方面开展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1-3天的城市运行情况。截止到8月26日平台累计发布“预测分析”信息130余条。平台的综合分析以赛事保障为重点,通过分析及时发现城市运行中不同方面相关指标信息的关联和影响,从而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出判断,为奥运城市运行预测预警和各相关单位有重点的开展各项城市运行保障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监测平台将每日监测的城市运行指标及信息形成80余幅图表,在平台直观展示。在对重要指标信息的汇总和当日运行状况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监测平台综合信息”。同时,平台还每周对监测到的城市运行关键信息进行总结、分析与深入的挖掘,研究其反映出的具体问题或特点及规律性的趋势,分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运行情况、公共环境与秩序运行情况、下周情况分析等几个方面撰写“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周报”。“综合信息”和“周报”分别按日、按周报送市政府 总值班室(城市运行联合值班室),为市领导全方位、多角度的把握城市运行状况,统一管理、综合协调各部门及单位,以及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有力的依据。监测平台从正式运行至今,已连续向市政府总值班室报送“综合信息”36期,“周报”5期。

此外,为确保各相关单位奥运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平台还加强了信息反馈功能,即根据各单位实际奥运保障工作的需要,每日汇总关于天气、赛事、重大活动安排、交通管制等方面的公共信息,定时向各相关单位提供,为各单位合理安排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通过奥运会残奥会期间62天的团结协作,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实现了城市运行状况的全面、严密监控,既能整体反映城市运行状况又能突出反映重点区域和重点部门的运行状况,既能及时反映时点信息又能反映连续的变化趋势,既能反映当前信息又能反映与历史比对的变化信息,为市领导及相关单位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奥运期间北京城市运行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完善沟通联络机制,在现行体制下实现信息共享与反馈

奥运期间,监测平台建立了信息报送及沟通协调机制,确定了城市运行体征指标采集、监测、报送、分析的类型和标准,整合了来自本市众多管理部门以及各个不同的城市运 行业务系统的复杂的城市运行数据及信息。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信息报送单位都按要求向平台提供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对于监测平台提出的疑问,都作出了积极回应,有的还结合报送信息做了专业分析供监测平台参考。同时监测平台通过对汇总的公共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出判断,并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为它们有重点的开展各项奥运城市运行保障工作提供参考。监测平台8月初针对井盖丢失事件和基础设施、设备一般性故障数量呈上升趋势的情况,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督促相关单位加强巡查,加大了执法监督力度,使得管线故障和设施损坏事件逐渐减少,取得了明显成效。

监测平台通过进行机制创新,建立起信息报送及沟通协调机制,完善城市管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络机制,打破了原有信息壁垒,实现了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各部门在掌握充分的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了有效沟通,通过信息共享和互通及时了解各部门的现状和需求,以及与其他部门的相互影响关系,实现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形成管理合力,加强了监测平台的整合能力,提高了城市运行管理效率和水平,并树立起城市运行管理领域公共治理的理念,从机制上打破了城市运行管理部门分割的状态,形成了平台整体与部门既相互协调又相互独立的资源共享和多元主体系统联动的机制,建立了以综合决策和部门联动为特点的新型城市运 行管理模式。

(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城市运行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应用网络技术将城市运行监测平台与18区县、3个地区管委会,44个相关委办局、水电气热等企业集团对接起来。与城市运行相关的众多信息由数据报送单位通过网络快速准确的传输到监测平台,同时监测平台将各方面的公共信息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城市稳定运行。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数据在监测平台与相关单位之间的实时传输,具有自动更新、大容量保存的功能,并能够根据数据自动生成图表,形象、直观地反映城市运行情况。

监测平台应用GIS建立起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建设基于北京市基础地图的各种专业图层,将交通路况、城管车辆、环卫车辆、燃气重点调压站、气象监测点、大气和水监测信息、场馆、文化广场、比赛路线等涉奥点位和重点区域信息进行全方位显示,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提供信息浏览、快速定位、自动统计分析等功能。同时监测平台采用地理信息和视频探头动态图像相结合的方式,与城管的779辆(奥运时达到900辆)GPS定位的执法车对接,对火炬接力路线、开放性赛事路线、95个场馆、119个签约饭店、24个定点医疗机构、32个奥组委指定宗教场所、奥运之家,以及重点赛事及活动的周边环境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为实施城市运行状 况的动态的监控创造了条件。

监测平台应用海量数据挖掘技术,找出有潜在价值的信息,甄别临界范围以外的数据,自动发现异常情况并记录,自动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找出城市运行某些方面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如能源供应方面的煤电气热之间的关系、气温对电力需求和供应的影响等。通过综合分析对部门间相互影响产生的某些异常自动预警,并反馈给相关部门,为相关部门做好提前准备、保障正常运行 提供及时信息。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是现代城市管理区别于传统城市管理的突出特征。信息技术传输数据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而且具有人脑放大作用,逻辑关系严密,运算能力强,能够从非关联事物间找出联系,并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运行管理工作中,建立起城市运行监测平台,为数字化、信息化在城市运行中各个不同领域的信息共享、交流及延伸服务提供系统通道,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高科技手段分析和解决城市运行管理中各种复杂问题,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了城市运行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监测平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一)深刻把握首都城市特征,整体反映城市运行状态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后,城市运行就成为了城市管理的主体内容。首都北京不同 于一般城市,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仅要为本市居民提供公共服务,还要为中央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国内外来访者服务,国际交往和各类重大活动频繁举办。要实现“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首都总体发展定位,北京城市运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亟待加强。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运行日益表现出相互交错渗透、非匀质、非线性、非定常性复杂巨系统特性。如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与市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各类地下管线、以及连接交通指挥灯的电力、连接道路排水系统的水务系统等都是交融在一起,密切相关,相互影响,无法简单分割。由此,现代城市是一个不停运行的复杂巨系统,包括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秩序、经济运行等子系统。目前以专业部门为基本单位的城市运行管理方式下,缺乏一种及时汇总和形成全市运行整体状态信息的机制,相关决策缺乏反映整个城市运行整体状态的及时、准确信息,形成了条块分割的局面,不利于对城市运行整体状态的把握。城市运行综合监测平台正是在现行体制下对这些问题积极探索和实践的模式和机制创新。通过奥运期间的平稳运行,为特殊时期的城市运行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有效的实现城市日常运行管理提出了新的模式和好的做法。

因此,城市运行监测平台需要在对城市运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深刻把握首都城市特征和运行规律,进一步加强与 各部门的有效沟通,细化城市运行体征指标体系,完善协调联络机制及信息展现和综合分析功能,综合各专业的运行情况,形成全市的城市运行整体状态信息,为市委市政府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整个城市的运行态势,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加强城市常态与应急管理的有机衔接,构建运行监测与应急处臵的双核体系

为了保证首都的平稳、安全运行,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应当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需要作到综合管理、统一调度、步调一致。2006年7月,华建敏同志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必须坚持信息先行,快速反应”,并明确肯定了北京市在应急管理中“推行城区万米网格信息管理模式”的工作经验。

充分发挥城市运行监测平台的优势,将常态与应急管理在时间轴上进行有机衔接,不仅可以通过常态管理对资源信息及时、准确掌握,在应急事件突发时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最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而且可以在事件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提供预警信息,将过去被动应对突发事件的问题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城市的安全运行和突发事件的及时处臵提供及时的预测预警服务。

通过加强城市运行监测平台的能力建设,将城市应急管 理进一步推向纵深,发挥基层优势,形成城市运行监测与城市应急处臵的双核体系,使城市管理形成闭环,能够大幅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在监测平台中开辟应急快速通道,实现日常管理中发现的倾向性和苗头性事件即时报送,信息直达。在应急指挥系统中充分利用运行监测数据作为辅助决策,在应急处臵过程中提供网格化重点危险因素和可用资源信息。建立城市运行风险测度体系,提供预警态势分析,与应急指挥部门及时沟通,及时提醒和反馈信息,为提前启动相应预案提供支持。

(三)集成和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实现功能最大化和最优化

为提升首都城市管理能力,近年来已经建设了一些专业部门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如在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和其他区县城市管理平台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市市政管委建设了“市级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并形成了市区两级联动的城市管理事件协调处臵机制。另外,12319等服务热线系统、市政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市交通委的道路巡查管理系统、市园林绿化局的园林绿化网格化管理系统、市水务局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等专业管理平台的建设都有着良好的软硬件基础,并在城市管理各专业部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水平奠定了丰厚的积淀和坚实的基础。监测平台功能的完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这些城市管 理资源的优势,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长效的沟通联络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现有的信息资源,完善预警预报工作机制,在时间上实现全天候,在空间上实现全覆盖。通过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不仅能整体反映城市运行,还能实现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完善政府管理职能等功能,整合后的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可实现功能最大化和最优化,使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在首都城市运行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2:平台运行情况报告

***分行:

根据《关于做好短信金融服务平台试运行工作的通知》文件规定以及上级的相关要求,现就我行短信金融服务平台试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签约、运行基本情况

自短信金融服务平台试运行以来我行共签约客户9户,账户10个,其中:8户签约了我行所有的服务项目,1户只签约了我行存款及公共短信服务。共发送信息70条,其中:发送定制类短信67条,公共类短信3条;试运行期间系统运行平稳、安全。

二、客户反馈意见

在我行短信金融服务平台试运行期间,客户共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及建议:一是安全问题,希望系统能够做到对客户信息保密,不要出现串号发送信息现象;二是收费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客户都担心系统正式运行后收费高问题;三是在发送公共类短信的时候,希望对所签约的客户也能有选择的发送;四是存、贷款余额的查询方式过于复杂不好记忆,客户希望能通过语音提示的方式进行查询。

三、意见和建议

一是印制配发统一的宣传材料,扩大系统认知度;二是加强银企沟通和协作,使得短信金融服务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提升短信金融服务平台服务水准;三是应当考虑在保护客户秘密的情

篇3:平台运行情况报告

1 中医药院校省级以上科技平台的分布状况

1. 1 中医药院校科技平台的数量分布

省级以上科技平台( 机构、基地) 是高校重点建设的科技平台,也是支撑高校科研实力和水平的重心。在全国17 所中医药大学中,南京中医药大学省级以上科技平台数量位居前列( 表1) ,但作为普通地方高校,获批立项的教育部平台,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为 “省部共建”方式。而该校2013 年新获批立项的国家级平台也仅为“国家地方联合”形式。

注: 本表所统计" 科技平台" 仅指: 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实验室)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含省部共建)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含省部共建) ; 省( 直辖市) 高校重点实验室、省( 直辖市) 重点实验室、省( 直辖市) 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省( 直辖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 直辖市) 工程

1. 2 中医药领域科技平台的布局

在全国25 个中医药相关国家级平台中( 表2) ,仅5 个主要依托中医药院校而建,其中3 个尚属于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实验室) 。工程化研究平台一般要求建设目标具有 “短平快”的成果转化效益,以上数据一方面显示了中医药院校在应用开发研究方面存在局限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医药院校在经费投入与效益产出上相对于科研院所、企业、其他高校实力不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家级中医药科技平台都属于中药学研究领域,在中医学研究领域尚且为零。

目前中医药相关教育部平台共30 个( 表3) ,20 个属于中药学研究领域,9 个属于中医学研究领域,1 个属于中医药经典理论研究领域。其中六分之一依托单位并非中医药院校,但其都属于中药学研究领域,建设形式也都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说明其虽然没有中医药院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但已瞄准了中药资源开发应用的广阔前景。客观来说,其他一些高校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并不逊于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不仅对中医药院校产生了机遇,更产生了挑战。

2 南京中医药大学省级以上科技平台的基本现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曾在 《中医药学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现代研究》项目指南中将证候研究、方剂研究、针灸原理归为中医药核心科学问题,对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举足轻重。目前,南京中医药大学省级以上科技平台共有14 个,其中5 个科技平台———江苏省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理血方剂创新药物工程中心、江苏省方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针灸学重点实验室、针药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 的主要研究方向属于国家重点支持范畴。随着学校对科研的不断重视和投入,该校省级以上科技平台总建设面积已达16 350 m2,其中各平台研发场地均符合上级主管的要求,建设场地已不再是制约平台现阶段发展的主要因素。

2. 1 科技平台大型仪器设备

在省优势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下,该校省级以上科技平台的仪器设备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表4) ,大量精密科研仪器设备的配置,对科学研究工作起到了快速推动作用。根据实际调研,多数大型仪器设备均对外开放共享,但少数科技平台也存在仪器设备得不到有效管理、部分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共享程度差、维护保养不到位等资源浪费情况。从目前该校省级以上科技平台大型仪器设备总量、先进程度和涉及技术领域情况看,如能进一步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开放共享,现有大型仪器设备可以满足大部分的科研需求。

2. 2 科技平台人员配置与结构

近几年来,该校省级以上科技平台承担的科研项目及经费日益增多,平台数量也逐渐呈对数增长,但平台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数量均相对不足。由表5 可见,一方面,该校省级以上科技平台近九成工作人员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是该校科研事业的中坚力量,但往往因必须承担教学或临床任务而无法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 另一方面,科技平台初级职称和硕士人员比例过低,又无法保障充足的一线科研力量。

省级以上科技平台专职实验技术人员配置不足,往往会影响平台管理运行的秩序化、高效化、持续化,甚至会间接造成平台内优质研究团队难以形成,不利于平台的优质发展。虽然该校省级以上科技平台均设置了行政主任,但实际多为科研人员担任,以其个人有限的精力既要承担科研教学任务,又要进行平台内部管理,使得科教业务与平台管理兼顾困难。对于科技活动来说,本应鼓励平台人员兼职,以及多层次、多方面发展,但作为省级以上科技平台,不设置专门的行政秘书,仅依靠一两个兼职的管理人员,往往会间接影响平台高效管理、继续升级和持续发展。

2. 3 科技平台主持的科研项目情况

该校14 个省级以上科技平台固定人员2008 -2013 年间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数为289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7 项,部省级项目53 项。省级以上科技平台平均每年主持科研项目48. 2 项,但每个平台年均主持项目仅3. 4 项。省级以上科技平台2008 -2013 年间主持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经费共12219. 2 万元,平均每年主持获得项目经费2 036. 5 万元,但每个平台年均主持获得项目经费仅145. 5万元。

由图1 可见,省级以上科技平台固定人员2008- 2013 年间主持的国家级项目、横向项目数整体均呈现增长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校科技平台的日益发展和对科研工作的积极推动作用。但省级以上科技平台每年主持的项目总数量、总经费( 图2)却层次不齐,并且作为相对容易获得资助的部省级、厅局级项目,其数量也时增时减、时高时低,没有形成稳定的增长趋势,这恰恰能反映该校科技平台科研状态的不稳定性,也侧面说明科技平台队伍建设的稳定性、成长性、成长速度都相对不足。

2. 4 科技平台发表的论文情况

由图3 可见,该校省级以上科技平台固定人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于2008 - 2013 年间发表SCI论文共326 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平台平均每年发表SCI论文54. 3 篇,每个平台年均发表SCI论文3. 9 篇。省级以上科技平台2008 - 2013 年间发表中文核心以上级别论文共1304 篇,整体看来也存在继续增长的趋势,每个平台年均发表15. 5 篇。不难看出,虽然每个平台固定人员有限,年均主持获得项目经费有限,但科研论文产出相对丰硕,说明该校在中医药领域不乏科研水平上的竞争力,缺乏的是科研团队上的竞争力。因此,作为省级以上科技平台,要想取得科研成效,实现科技平台的瓶颈突破,固定人员配置是根本,队伍建设是核心。

2. 5 科技平台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由图4 可见,该校省级以上科技平台固定人员2008 - 2013 年间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290 人次,整体呈上升趋势。除个别平台外,该校省级以上科技平台总体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情况较好。但多数平台在学术会议中很少发表会议论文,也很少在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反而不利于其深层次的学术交流,更不利于提高其学术影响力。该校省级以上科技平台2008 - 2013 年间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情况相对较差。另外,除个别平台外,大多数平台在青年人才进修培养、研究生的联合培养等方面少有甚至毫无开展。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势在必行,一方面要求学校内部各学科、各科技平台之间深化协作、交流交融; 另一方面对外交流与合作对中医药科研的学术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平台影响力的提高也至关重要。

3 南京中医药大学省级以上科技平台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3. 1 科技平台的资源配置与整合

上级主管部门对平台立项时即明确要求学校对其独立建制,但该校省级以上科技平台中仍有部分未能独立建制。已独立建制的平台中有多个平台为“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建设模式, “多个牌子”虽然是平台建设水平的象征和体现,但容易影响平台研究方向的聚焦程度,甚至会造成平台疲于应对多个主管部门的验收、考核评估,而不能有重点地定位发展目标,取舍研究内容,提高研究水平,推动平台继续升级。所以,不给予独立建制并配置相应的固定工作人员将严重影响平台的建设质量和进程。

省级以上科技平台集聚了学校几乎全部的科技资源。整体看来,该校省级以上科技平台无论是科研场地建设还是大型贵重、精密科学仪器设备配置都走在中医药院校的前列,但多数平台建设水平仍然不高,甚至多数平台正在落入 “中等水平陷阱”。学校对科技平台缺乏行之有效的分类指导和过程管理,加上平台依托的二级单位无论在管理政策的研究还是管理政策的落实方面都存在保守性、局限性,以致资源配置、二级管理环节常常面临思想不统一、政策不协调的困境。因此,只有加强顶层设计,校、院两级资源配置协调合理,培育整合、过程管理到位,并且通过建设一批数量适中的校级公共平台以节省研究时间和经费,才能促使省级以上科技平台不再只看重申报或满足于 “例行公事”似的验收考核,不再轻视建设过程。

3. 2 科技平台的研究内容与方向

学科建设是科技平台建设的根本和原动力,但科技平台的建设又远大于学科方面的建设。目前,全国中医药领域相关国家级、教育部级平台主要集中于中药学研究, “以药促医,医药结合”,契合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热点和趋势。近五年来,该校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面正在进行积极探索,不断引进许多与生命科学前沿学科有机交叉的神经药理学、分子药理学、脑病学、神经心理学等方面的特聘教授,但这些校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定位尚处于起步状态,也没有及时投入更多研究力量和形成有效团队,由于缺乏必要的前期培育,更没有积极申报并上升为较高水平的科技平台。

科技平台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是平台建设的核心,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可持续性,只有立足学科优势特色、紧密围绕研究方向及创新研究体系,才能不断提高平台的发展质量。长远看来,多引进培养生命科学领域如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人才队伍,对开阔中医药研究的思路、视野和形成中西医结合研究体系至关重要。目前,在国家级科技平台中,中医学研究领域的欠缺既反映了我国在中医科技平台建设上存在瓶颈问题,又说明中医的学科优势在转化形成实验研究优势上有极大的可塑性,以及挖掘的空间,而真正中西医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或许是开启建设中医科技平台的一把钥匙。

3. 3 科技平台的领军人才与团队培养

科技平台既是学校科研的必须载体,也是孕育培养学校拔尖人才的温床。几乎所有一流的领军人才都拥有其依托成长的科技平台,科技平台与领军人才相互支撑,相互发展。虽然该校在中医研究方面不乏大师级人才,而临床研究在形成高水平科技平台上具有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所以中药研究方面逐渐成为科技平台建设的重点。但是,目前该校科技平台在中药研究方面却面临着领军人才不足的尴尬。

科技平台建设的根本是研究队伍的建设。人才引进对科技平台发展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规模化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实现校内本土人才队伍的优化升级。否则,科技平台也难以持续发展。目前,该校在研究团队培养上也相对较弱,缺少凝聚研究力量的创新文化和制度机制,也缺少支撑、促进研究团队发展的高水平科技平台。所以,该校科技管理亟需从以下两个方面重点着手:一是应通过加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规模化引进和校内青年人才的批次化培养,引育并举; 二是应通过建设一批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根本评价导向的科技平台人才队伍,并建立基于制度激励的科技平台人才治理体系,才能不断驱动该校科技平台的高层次发展。

3. 4 科技平台的运行管理与绩效考核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 ( 以下简称 《意见》) 明确提出 “实行分类评价” “坚持开放评价” 的要求,同时也指出对高校创新平台( 机构、基地) 实行以综合绩效和开放共享为重点的评价。科技平台的运行绩效不仅体现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验收、考核评估上,更在于科技平台动态长效管理和开放评价上。 《意见》 指出对科技平台的评价周期原则上不少于5 年,但并不表示高校可以在短周期内轻视对科技平台的动态管理和绩效评价。目前,该校对省级以上科技平台的管理与 《意见》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在学校、学院、平台三级管理之间不免常处于被动建设、评价滞后的状态。因此,在学校内部也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重点地对科技平台进行必要的年度考核,以便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动态调整和提升平台的建设水平。目前,该校正在积极推进科技平台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实施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坚持通过对照科技平台的发展规划及年度目标完成情况来进行科学的动态评价和管理,充分发挥考核对建设发展的指导作用。

3. 5 科技平台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多学科协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关于中医药现代化的立项建议中反复强调的。现代生命科学发展迅速,虽然中医药研究有其特殊性,但 “中医药走向世界”和中医药立足医疗卫生事业的双重要求下,建设国际化科技平台是提升中医药科技平台发展水平的另一重要途径。中医药现代化趋势下,一方面该校省级以上科技平台参与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步伐缓慢; 另一方面单纯依靠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参与几个项目合作、联合培养几个留学生等形式已明显不能满足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要求。2014 年1 月10 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计划》的通知,旨在建立机构对机构的国际合作新模式,以促进高校实质性、高水平、可持续的国际科技合作。因此,该校应通过以优厚政策为导向,加强省级以上科技平台的实质性对外交流与合作; 同时着重加强对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 的培育组建和申报,“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 不仅能推进中医药科技平台在国际化研究、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学术队伍等方面的体量建设,更能加快中医药科技平台的现代化建设水平。

3. 6 科技平台的开放共享与服务

2014 年9 月12 日,教育部印发了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试点的通知》,进一步强调 “按照定位和发展目标,对基地、平台实行整体性评价,以综合绩效和开放共享为重点,强化科教协同,注重成果转化、技术服务、资源开放共享和科学普及。要认可团队科技成果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同时反对无实质贡献的虚假挂名,鼓励基地、平台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向社会开放科研设施。”开放共享对中医药现代化举足轻重,作为中医药院校,开放共享和服务显得更加重要。

目前该校在职的科技活动人员近800 人,仅少数研究人员拥有其依托的科技平台,该校14 个省级以上科技平台的硬件建设正逐渐完善,但对校内的开放共享程度却相对薄弱,更不用说面向校外的资源开放和技术服务。所以,学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着手: 一要学校层面出台相应政策,引导促进省级以上科技平台加大对开放课题的设置和管理,以便通过 “开放服务”这一外力因素倒逼科技平台内在水平的提升; 二要推本溯源,强化科技平台骨干技术人才的配置和培养,以便平台有能力、有精力、有余力进行技术开放和服务; 三要学校对科技平台的开放服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收支自主权,以便平台变 “被动开放” 为 “主动开放”; 四要将学校科技平台的开放共享积极加入江苏省内平台开放共享服务网络体系,一方面有助于中医药科技平台更好地与服务地方经济紧密契合,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中医药科技平台的 “品牌效应”、 “文化效应”。

4 结语

中医药院校省级以上科技平台是中医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科技创新模式正由传统的线性组织模式逐渐演变成跨区域、跨国别、跨组织的开放式合作模式,协同创新已成为提高科技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12 年6 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 “2011 计划”,旨在通过协同创新提高高校创新能力及高等教育质量。协同创新要求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通过政府的引导和市场化机制,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实现各方优势互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中医药科技平台作为推进中医药协同创新的有力实体,是协同创新组织模式、运行机制下孕育 “学术共同体”的重要支撑部分。该校目前已获批建设两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其中1 个为培育) ,同时该校还有两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正在培育建设中,以此为契机,该校省级以上科技平台应主动融入协同创新体系,探索适用于中医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科技平台创新服务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篇4:平台运行情况报告

2016年1~6月全国核电运行情况

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30台,总装机容量28599.37MWe(额定装机容量),各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

2016年1~6月核电生产情况

2016年1~6月全国累计发电量为27594.90亿千瓦时,商运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953.89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3.46%。与燃煤发电相比,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3004.7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7872.4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25.54万吨,减少排放氮氧化物22.24万吨。

其中,4~6月全国累计发电量为14043.53亿千瓦时,商运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83.27亿千瓦时,约占全国4~6月累计发电量为3.44%。

2016年1~6月核能发电量比2015年同期上升了26.58%。累计上网电量为889.87亿千瓦时,比2015年同期上升了26.02%。

核电安全生产情况

1~6月,各运行核电厂严格控制机组的运行风险,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一级及一级以上的运行事件。各运行核电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件、环境事件、辐射污染事件,未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未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

放射性排出流和环境监测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辐射监测标准,依据管理部门批准的排放限值,各运行核电厂对放射性排出流的排放进行了严格控制,对核电厂周围环境进行了有效监测。

1~6月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各运行核电厂放射性排出流的排放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监测数据表明,所测出的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涨落范围之内。

第二季度重要活动

4月1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上,中国向峰会提交了在核安全领域的进展报告,强调中国将继续参与国际核安全进程,致力于强化国际核安全体系。

4月6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暨第二十届太平洋区核能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两个大会的主题分别为“发展核能科技,创建美丽家园”和“核能助力太平洋和世界发展”。

4月2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总部,向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交了ACP100通用反应堆安全审查(GRSR)终版报告,ACP100小型堆成为世界上首个通过IAEA安全审查的小堆技术。

4月28日,第三届核电厂同行评估及经验交流委员会(简称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福州召开。委员会委员、协调员等近7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核电厂同行评估及经验交流委员会工作报告(2015~2016)》、委员会2015年经费决算、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及经费预算,以及2016~2017周期软课题项目。

5月10日,国内首套CAP1400核电站屏蔽主泵用贫铀飞轮在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组装完成。

5月24日,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正式宣布组建成立中国核应急救援队,这是我国首支核应急“国家队”。这支救援队是在国家核应急体制框架下,依托军队及核工业现有核应急力量组建成立的国家级核应急救援队。

6月2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制造的“华龙一号”关键设备——主管道评定件通过验收。

6月20日,海南昌江核电厂2号机组实现首次并网发电。

6月27日,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发布2015年社会责任报告。报告围绕安全、经济、环境、员工、社区等领域,聚焦“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取得各项绩效,更加系统地展现了中广核“发展清洁能源、切实保护环境,让天更蓝、水更清”的责任初心和企业追求。

篇5: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工作情况

会议时间:2014年6月16日 下午4点 会议地点:会议主持:卢忠民参会单位:法规科、物管科、住保科、白蚁所、交易与权属管理中心、档案馆分管领导和具体经办人员。702

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工作情况

根据2013年9月18日全省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市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年度考核内容。现将我局开展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建议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我局共126项行政权力,其中:行政许可2项、行政处罚106项;其他行政权力19项。截止目前,除登记业务和维修资金共15项目经请示市政府不上报,其余111项都已如期完成事项的上线准备工作。

二、市政府、市纪委相关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好该项工作,迅速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专门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强力推进,对工作进展缓慢、敷衍应付、甚至未按照完成平台建设任务的,将对相关责任人严肃效能问责。按照市政府、市纪委要求,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工作机构,组织相关人员,逐一梳理行政权力清理、编制行政职权目录、绘制行政权力运行流程,确保行政权力合法、职权目录完整、流程图规范。

(二)明确责任。按照省上要求,一是各地各部门是平台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平台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联系分管领导对职权范围内的平台建设工作负领导责任,单位中层机构负责人对工作范围内的平台建设工作负直接责任。二是需要在平台建设上公开运行的所有资料,必须层层审核、层层把关、亲笔签字、存档备案,确保平台建设相关资料不出任何差错,经得起群众和时间的检验。凡是平台建设相关资料出现问题的,将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三是监察平台在前期建设及后期运行过程中,纪检监察组织需要承担全天候地关注更新、巡查监督、监控预警及应急处置等工作,为方便工作,各地各部门要为纪检监察组织至少增配1台高配置的专用电脑,并开通互联网络。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2014年6月12日,市法制办、市纪委、市优化办来我局进行抽查和了解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上报事项建设录入情况,结合工作实际做出了以下几项工作安排:

一是要落实专门的部门(科室)、专人来开展该项工作。二是对2013年7月至今的行政权力事项进行逐一清理,并按照市政府录入要求及时进行补录。

三是今后要按照市政府、市纪委关于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建设下发的有关文件和通知要求,及时、准确的录入本单位的事项。

四、任务分工

需要录入的行政权力事项共计111项。

(一)行政处罚事项:法规科3—15项、物管科16—44项、交易中心45、52—98项、白蚁所46-51项、住保科99—108项

篇6:运行情况总结报告

一、程序运行情况说明

1.程序界面

本程序使用java语言实现。程序运行界面如下图1.1所示,包括左上角参数输入界面、左下角的仿真时间、右边楼层人员停留和等待情况、电梯运行界面、电梯载客以及乘客状态变化。

电梯运行界面

楼层人员停留等待 乘客 状态变化

电梯载客

图 1.1 程序界面

输入参数填写时当光标移到填写位置处自动提示输入范围,当输入没有或超出范围时探出提示窗口。以下为弹出的窗口示意图:

图 1.2 错误输入弹出窗口

图1.3 空输入弹出窗口

2.程序说明

程序中楼层有40层用直方的四十个矩形表示,十个电梯所在楼层用颜色标识,并以不同的颜色区分电梯状态:电梯处于空闲状态为黄色,电梯处于运行状态为绿色,电梯处于运行中等待乘客上下状态为红色。在电梯处于运行状态时颜色矩形框上面的数字标识为电梯中的人数,电梯中载客在相应电梯下面显示。每个楼层的逗留人数和等待乘梯人数在右边框中显示。选取状态比较全面的两个仿真界面如图1.4和图1.5所示,前者为程序仿真46秒,后者为仿真433秒。

图 1.4 仿真界面1

图 1.5 仿真界面2 左边乘客状态输出框中,为了清楚表达乘客进行的动作,输出前加了不同的符号: 1)**person:1-32

表示乘客1发出去往32层的乘梯请求 2)@@person:1-32 表示乘客1前往32层已经进入电梯 3)##person:1

表示乘客1完成此次乘梯,出电梯 4)%%person:1

表示乘客1不再乘梯离开大楼

3.仿真结束后统计结果界面

把电梯运行时间和空闲时间以及每个乘客等待时间运行介绍后输出到左边的文本框中如下图1.6所示。为十个人仿真后的结果,把其文本拷贝出来如下

电梯运行时间统计: 电梯E0 空闲时间:281运行时间:648 电梯E1 空闲时间:214运行时间:715 电梯E2 空闲时间:270运行时间:659 电梯E3 空闲时间:63运行时间:866 电梯E4 空闲时间:118运行时间:811 电梯E5 空闲时间:123运行时间:806 电梯E6 空闲时间:30运行时间:899 电梯E7 空闲时间:58运行时间:871 电梯E8 空闲时间:194运行时间:735 电梯E9 空闲时间:343运行时间:586 乘客等待时间统计: 乘客1 等待时间:0 乘客2 等待时间:22 乘客3 等待时间:23 乘客4 等待时间:21 乘客5 等待时间:85 乘客6 等待时间:22 乘客7 等待时间:43 乘客8 等待时间:31 乘客9 等待时间:45 乘客10 等待时间:58

图 1.6 输出结果

二、程序运行情况分析

1.随机数

程序运行时很多地方用的随机数,比如电梯初始状态所在楼层,乘客乘梯次数,乘客所要到达的楼层,乘客到达楼层后随机在楼层内停留的时间数,乘客在M分钟内随机到达,这些随机数是为了仿真程序更加真实,使得可以最多的仿真出电梯的所有情况。

2.电梯仿真界面

程序动态界面是通过串行模拟并发来实现的,利用定时器每一秒激发一次,将多个固定的画面显示出来变成活动的画面。在定时器外面进行电梯、界面等的初始化,在定时器里面执行转换规则,显示界面等动作。

3.程序的特点和问题

篇7:班子运行情况报告

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村支委成员有5人,其中:党支部书记李XX、支委成员。村委会成员有3人,其中:村主任何XX、村副主任赵XX、妇女主任罗XX。学历结构:大学学历2人,占2.6%,中专及高中学历4人,占38%,初中及以下学历8人,占60%。年龄结构:50岁以上49人,占63%,40岁至49岁25人,占32%,39岁以下4人,占2.6%。

X村两委班子运行基本健康,始终能够贯彻中、省、市、县制定的方针、政策,能够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带头作用,能较好地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精诚团结,积极谋划,班子成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干群关系和谐。

二、总体运行情况

(一)领导班子团结合力。从总体上来看,村两委领导班子比较团结坚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较强,能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出色地完成好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威信。

(二)村级党组织作用有所发挥。根据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群众响应党组织号召力等方面看,两委班子配备上结构基本合理,使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更强,村两委的威信有所提高;像村支部书记李在波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畜牧专业优势,发民养殖生猪,达到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目的。

(三)政治素质日益提高。通过近几年来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外出学习、参观考察、远程教育平台学习等培训方式,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驾驭村工作能力不同程度都有所提高,能做到时刻与县委、镇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能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按时保质保量地落实到群众中去。

三、村两委会班子四风方面存在问题

(一)形式主义方面:一是对理论知识学习抓的不紧、不经常,造成理论素养普遍偏低。二是工作创新意识不强,惯于因循守旧,按部就班。

(二)官僚主义方面:一是群众观念淡薄。密切联系群众不够深入;主动化解群众反映困难问题不及时。二是协调力不强。有的两委会班子成员之间互相沟通比较欠缺,致使有意见不统一的现象。三是个别村干部自我要求不严,组织纪律观念不强,时有存在不在岗、不参会现象。

(三)享乐主义方面:一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有所弱化。如,有些个别村级干部存在只图回报,不讲奉献、埋怨工作忙,待遇低的想法,导致干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二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上缺乏争创意识,不愿意承担责任扑下身子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奢靡之风方面:勤俭节约意识淡化,滋生了攀比心里,讲排场、比阔气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存在问题

(一)班子配备不强。目前,两委班子虽然配齐,但在协作、团结上还凸显出诸多问题,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严重,直接导致很多工作不能有效的开展。

(二)工作创新意识不足。一些干部理论学习不深入,思想观念仍不够先进,工作方法仍不够灵活,发展意识差,不思进取,按部就班,特别是发展集体经济上无长远规划,思路不清,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没有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

(三)服务意识不强。村两委班子服务群众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坚持方便群众、快速高效的原则,导致办事流程长、环节多、程序杂,一定程度上影响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满意度。

(四)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强。难以及时有效的解决村内发生的各种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班子成员之间不能有效协调配合,导致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致使村内不稳定,群众不满意,大大减弱了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号召力。

四、今后努力方向

抓好村级班子建设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根本,在实际工作中,要紧紧围绕五好目标,抓住关键环节,立足自身优势,凝聚工作合力,加强农村班子建设。

(一)完善村级两委班子。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在选人上拓宽视野,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选担任村两委会主要干部,带领群众干事创业。

(二)加强村干部培训。以提升整体素质为目的,大力举办培训活动,力争做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培训形式多种多样,通过培训,提高农村两委干部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能力,提升整体素质。

(三)在管理、奖惩上量化目标。严格执行每季度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在执行中做到精细化、标准化、科学化。依据村干部工作的实际业绩,科学做出量化考评,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氛围。

篇8:平台运行情况报告

(一) 1-5月份滕州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滕州市拥有开发企业61家, 有建设项目的42家。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39个, 不包括8个正在拆迁和尚未开工的项目, 施工面积586万平方米。其中今年新开工项目10个, 面积143万平方米。1-5月份滕州市开发完成投资29亿元, 住宅销售面积38万平方米。从图 (1) 中可以看出, 尽管销售面积和完成投资额比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但是由于今年开工面积较大, 实际销售量仅占批准销售面积的1/3, 尚有2/3的库存量待销售。 (见表1)

滕州市住宅空置面积12.12万平方米。其中:一年以下空置面积9.54万平方米, 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空置面积1.8万平方米, 三年以上空置面积0.78万平方米。

(二) 历年销售价格

滕州市商品房销售价格一直处于上升态势 (见图2) 。2004年以来房价年均涨幅20%以上。2009年销售均价3350元/平方米, 2010年均价3970元/平方米。今年1~4月份均价4354元/平方米。5月份均价4361元/平方米。 (见表2)

目前滕州市房价进入相对平稳阶段。多层住宅最高价6966元/平方米, 属于位置好、环境优、带电梯、下沉式的一楼住宅。高层住宅最高价6400元/平方米, 属于中心地段、楼前为市民广场的个别楼盘。西部区域 (铁路以西) 和南部区域 (南环路以南) 的住宅价格最低, 均价在3300元/平方米左右。4月份以来西部区域 (润恒城) 和南部区域 (城市之光) 销售价格明显上升, 多层最高增加800元。主要原因是新开盘的项目其住宅品质有所提高, 建筑密度不大, 绿化和环境设计较理想。

(三) 企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国”字号开发企业一直担当了开发重任, 以房带路、以房带河道、以房带景观等为市政府担了许多担子, 发挥了价值作用。外阜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引领了房地产业发展。这两大主力军管理较为规范, 住宅建设敢于领先半步, 积极打造节能、低碳、环保型住宅, 使其住宅品质的“亮点”成为“卖点”, 为企业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整体上看, 滕州市开发企业其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参差不齐。小型企业偏多, 大中型企业偏少。“拉郎配”企业偏多, 正规企业偏少。自然人发起的股份制企业较多, 正规专业开发企业缺乏, 更没有品牌式房企100强企业。即便是引资来滕的个别小型开发企业也和本土少数小型开发企业一样,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

一是不懂土地性质和规划指标, 更不懂其严肃性, 在住宅性质的土地上建营业房。有的也不懂基本建设程序, 认为有了土地和规划就有了一切。在不具备法定要件不能行政许可审批时, 误认为是各职能管理部门从中设卡。个别开发商耍“小聪明”, 手续能不办就不办, 拖到最后害人又害己。

二是质量意识淡薄。管理粗放, 以包代管, 房屋渗水、裂缝等质量问题较多, 工程不能如期交付。个别开发商在项目竣工后将物业管理委托给物业公司不再过问, 造成售后服务无人管, 后遗症和危害巨大。

三是产品定位不明确。项目用地取得后, 企业将产品定位成“高端产品”, 建成后却实质成为“低端产品”, 不被市场看好。

四是品质低下, 高品质住宅缺乏。企业以技术创新和技术推进的理念缺乏, 主动打造节能、低碳、环保型住宅积极性不高, 导致产品无“亮”点, 更无“卖”点。

五是设计不合理。早已明令禁止不见阳光的北向户型依然存在, 违反了设计规范。幼儿园设置位置不合理, 存有安全隐患。住宅人性化设计要素空缺, 老龄化的现实和高层电梯不能容纳危重病人所需担架问题不容忽视。

六是功能设计不合理。卫生间直对客厅, 犯了常识性错误。厨房一味的求大, 白白浪费了合理的经济使用空间。

七是建设密度过大, 容积率过高, 居住环境不理想。个别企业把心思放在了如何偷容积率上, 而没放在提高住宅品质上。

八是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城中村和乡镇新型农民住宅建设项目违规开发改造问题突出。不批就建、未批先建、违规变相预售现象依然存在。个别楼盘即将封顶仍没有合法的建设手续。当然, 很大成份上有我市实际情况的存在, 土地和规划滞后问题导致项目合法建设手续不能及时办理。

九是规划和国土关于地上和地下建筑物的界定不明确。尤其是规划按阳台一半计算面积, 开发商实际销售将阳台封闭就计算全面积, 造成实际建筑面积与审批面积不一致。这虽然不属于违规建设, 但因计算方式的不同造成面积的不统一, 引发出不能按实际面积备案和预售许可无法审批。

十是一个项目成立一个公司现象比较普遍, 不利于房地产业长期良性发展。

(四) 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通病

一是住宅质量整体偏低和住宅品质普遍不高。团购占了一定比例, 降低了开发商的投资风险, 企业打造高品质住宅没有动力。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平方米,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 改善性住房消费群体对高品质住宅需求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消费亮点。

二是合理确定房价尤为重要。房价是拷量商品住宅是否“屋”有所值的标尺, 也是广大消费者纵横比较、反复掂量才出手的重要因素之一。房价制定的科学与否, 一方面反映企业的决策水准。另一方面是看企业对市场调研这门功课做的扎实不扎实, 把握市场和消费潜力准确不准确。一味的价格跟风和盲目跟进是不理性的。尽管改善性住房消费群体看重的是环境、品质和物业管理水平, 对价格不那么计较和在意。但大多数贷款购房者看重房价和购房的整体花费, 既有改变居住环境的愿望, 也有经济能力的考虑。目前在我市购置一套商品房的开支在40-60万元之间, 贷款额度20-30余万元, 购房开支巨大, 要花费一般家庭十几年的积蓄。

三是销售状况喜忧掺半。4月份“威达·百合花园”多层住宅开盘, 定价4200元/平方米, 开盘十日, 销售一空。5月份新开盘的“润恒城”和“维多利亚港湾”两个项目销售十分理想, 成交量远远超过了预期, 当天就销售了60-70%的量。相比之下, “城市之光”、“碧水云天·中央城”、“九洲清晏”这些4月份之前开盘的项目就没有这么理想。由于楼盘定价普遍较高, 后期价格又盲目跟进, 导致开盘数月成交量不太看好, 至今仍有相当库存量。

二、国家调控政策剖析

(一) 确保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本次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 是去年“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效果不明显之后的继续, 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非常手段。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时国家投入4万个亿拉动经济发展, 但部分资金流向了房地产, 使其非理性发展, 给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隐患。高房价和房地产泡沫是房地产业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的副产品, 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据商务部预计, 全国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万亿元, 仅一、二手房销售总额可能达到6万亿元, 民众50%的消费能力用来买房了。而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在消费和出口不景气时, 只能靠投资, 这样的经济结构必然难以持续, 其他行业也将因消费能力不足而难以振兴。为此, 国家下决心对房地产进行再次调控, 不单是经济手段, 而是当政治来对待。国务院要求全国70个大中城市必须在3月31日前向社会公布调控目标, 实行政府问责, 并委派8个督察组督导检查。进而金融部门紧缩银根, 从源头上控制“活水”。发改委要求明码标价, 房价公开, 从销售上予以整顿。调高二套房首付比例, 停止三套房贷款, 刹住投资投机性需求。同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房地产这个经济“晴雨表”自然也反映出地方财政收入的下滑。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防止房价过快增长, 让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增长空间, 确保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而绝不是要把房地产业打下去。

(二) 房地产市场短期内利空, 长期看利好

纵观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 国家将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模式, 高效、节能、环保型产业将持续得到政策倾斜。保民生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向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势必将对作为经济引擎的房地产业产生较大影响。调整结构将使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支柱作用被淡化, 房地产业将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城镇化将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滕州市未来房地产业应向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方向发展。这是新的市场机遇。短期内房地产业利空, 长期看房地产业利好。在未来将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产业格局将进一步优化, 产业运行更加理性与平稳。

三、调控政策对滕州市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一) 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通过对15个项目的调研, 调控政策对滕州市房地产有了一定影响。持币待购, 观望情绪浓厚, 看房量减少, 成交量下滑。本应是“黄金”销售季节的“五一”小长假期间, 看房量最好的20人次/天, 最低的仅有1-2人次/天, 个别楼盘一个月仅售出1套房子。4月份全市销售并备案541套。

(二) 未来库存压力加大

2010年投放市场项目22个, 共计186.85万平方米, 近15202套, 全年累计销售8000余套。

今年1~5月份批准预售项目10个 (见图3) , 预售面积44.85万平方米, 4441套。1~5月份滕州市实际销售并完成销售合同备案3848套, 销售面积38万平方米, 其中2011年新申报预售的项目销售备案1036套, 待售房源近2/3。预计年底累计可投放市场项目20个, 预售面积将达到200万平方米。据测算, 滕州市全年消化住房面积的能力在100万平方米左右, 按每年增长10-20%的幅度计算, 今年最大消化量在120万平方米。 (见表3)

目前开发项目过于集中, 面积过大。棚户区、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乡镇新型农村住房建设项目, 整体在建面积约1300万平方米, 2-3年内将集中推向市场, 届时市场供给量大于市场需求量, 部分住宅品质一般、性价比不高的项目其销售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 开发企业投资意向下滑

滕州市房地产开发经过连续四年的高速发展, 目前市场供需关系略显失衡。地价和建材价格的上升, 使企业利润空间压缩, 调控政策又压缩了市场需求量, 开发商继续投资的意向下滑。15家企业中仅有两家有拿地和继续投资的意向, 有3家企业已在周边城市取得了项目, 另有4家企业也准备到外地发展。其余企业大多数表示暂无投资意向。调控政策对一二线城市的影响远远大于四线城市, 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转战三四线城市已成必然。

四、目前开发企业的资金状况

2010年企业资金状况良好, 一是调控前在狂涨楼市中赚足了钱。二是2009年在宽松的信贷市场里又获充裕资金。据市农行统计, 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入资金总计94亿元, 开发企业筹集的资金总额为155亿元, 年末实存结转资金61亿元, 为2011年续建项目提供了资金保障。

从全市开发企业筹措资金155亿元来看, 其中2009年结转资金22亿元, 占资金来源的14%, 金融贷款36亿元, 占23%, 自有筹措资金52亿元, 占资金来源的33%, 其他资金 (含预售回款) 43亿元, 占资金来源的28%。

今年以来开发企业开始“差钱”。调控政策使企业资金普遍紧张, 销售量下滑导致开发商回笼资金速度放慢并大幅减少。有信息表明, 从6月份开始四大国有银行已将贷款审批权限上收到北京总行。目前企业很难从金融机构得到资金支持, 即便项目得到审批, 如无放款指标也拿不到钱。部分“差钱”企业开始以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标准向社会进行融资。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储蓄户开始把资金从银行转移到开发企业。开发企业融资成本加大, 资金风险也越来越大。

2011年5月底, 滕州市住建局及其开发企业积极努力争创, 在各有关银行的支持下, 融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工行, “滕建广场”获得7.8亿元贷款审批, 已发放2亿元。“海上明月”获得2.6亿元贷款审批。“城建·威尼斯”5.5亿元贷款正在审批。在农行, “问天三期”7亿元贷款已报省行前台审批。在农发行, 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4亿元贷款正在省行审批。在国家开发银行, 以经营公司为平台的3.5亿元贷款, 正在积极对接做前期准备工作。另外, 还有“大同天下”、“银中里”、“四中”三个项目正在做贷款前期的资料搜集工作。

五、滕州市住房消费群体的构成与分析

滕州市住房消费刚性需求较大, 占总消费人群的77%, 调控政策对其有影响, 但影响不大。滕州市住房消费群体主要分为五大类型。一是刚性住房消费群体。主要是城区和周边厂矿企业、乡镇机关的年轻人员和进城经商的个体业主。这部分人群受调控政策影响较小, 购房目的是解决居住需求, 关注的是房价, 大多数选择在西部区域11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刚性住房消费占25%。二是改善性住房消费群体。主要是2000年初期已有住房, 家庭收入3~6万元/年的人群。这部分人群一定程度上受房贷政策影响, 放缓了消费行为。注重的是住宅品质、环境和物业服务水平, 讲究居住舒适度。改善性住房消费占22%。三是回迁需求。旧城改造回迁安置量平均占30%。四是投机投资性住房消费群体。其中投机性消费比例很小, 一直在5%波动。这部分人群受调控政策影响最为明显, 其投机行为主要视行情而定。投资性住房消费群体也是“强势消费群体”, 购房不贷款, 房款一次性交清, 注重住宅品质和地段, 追求长期回报。占10%。五是外地来滕置业群体。占8%, 比去年提高了两个点。主要是滕州市周边城市的人群, 微山县的客户最多。营业房和好地段、好户型的住宅是他们的主攻方向。

六、建议

(一) 合理确定土地推出节奏, 尽快实施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

实行大幅地块整体出让, 避免小幅地块零星出让, 防止分散建设, 通盘考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

借鉴省内外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 实行“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 把规划设计要求、开发项目建设期限、住宅品质与性能、住宅产业化要求等建设条件作为土地出让的附件一并公布, 并作为监督管理的依据。

(二) 奠定基础抓大放小, 涵养后劲

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已进入瓶颈期, 部分主流开发企业转战三四线城市已成必然。滕州市应适时采取“抓大放小”的策略, 敞开大门, 主动出击, 登门邀请, 重点引进国内排序前十位或真正有实力有水平的一流企业来滕落地生根。用好项目吸引, 用适当的政策倾斜, 让他们冲击、带动和引领, 真正提高住宅品质, 打造精品住宅, 提高城市品位, 促进和推动滕州市今后一个时期的房地产业发展。

同时扶持好一批本土有发展潜力、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企业, 淘汰一批实力差、“拉郎配”的企业, 以此净化市场, 涵养发展后劲。认真解决好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相互发展的问题, 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发展平台, 让中小企业利用灵活的民营资本优势, 做佳做优。让大企业发挥其自身的规模优势, 做大做强。

(三) 打造精品工程, 提升住宅品质

住宅品质的高低, 不仅对居民生活质量有长期、直接的影响, 而且对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也具有重要作用。垃圾的生化和无害化处理, 可以实现住宅小区生活垃圾的自产自消, 日产日清, 减少城市垃圾。中水回用, 可以节能减排, 废水利用、节约水资源。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 可以节约电能和其他能源的消耗。精装修一次性到位, 可以提“包袱”上房, 防止二次装修浪费和污染。住宅人性化的设计要素, 可以满足包括老年群体的生活需求, 增加住房的舒适度。等等这一切, 既是住宅性能认定的要求和住宅品质发展的方向, 同时也是今后新建住宅的“亮点”和“卖点”。因此, 建议市政府给予适当的倾斜政策或奖励政策, 鼓励和引导开发企业向着这个方向发展。

(四) 适当加大商业地产的建设幅度, 拉动经济发展

上一篇:第一产业的发展下一篇:情人节鲜花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