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局长在全县教学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2024-07-12

副局长在全县教学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通用6篇)

篇1:副局长在全县教学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副局长在全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组织和筹备,今天,我们在倒店学区召开全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现场会,副局长在全县教学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这是继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之后的又一次大型重要会议,是贯彻落实年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现“建设教育强县,创办满意教育”总体目标、执行“打造四个教育”总体思路的有力举措和行动体现。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参观体验、交流学习、分析研究、安排部署等方式,积极探索新时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模式,加快教育内涵发展步伐,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会前,我们集中参观了倒店中心小学、罗庙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情况。参观后,大家应该有所启发和思考。就我个人看来,这两所学校是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缩影,也是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示范典型,这两所学校在育人环境、管理体制、常规工作、教研教改等方面,规范有序,扎实有效,给我们呈现了特色和亮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研究思考。会上,倒店学区等10个单位作了发言交流和书面交流,他们的作法、经验具有典型性、先进性和借鉴性。

下面,我就全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回顾总结,全面了解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现实状况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把管理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召开现场会、外出取经、实践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推动了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一,管理运行规范有序。一是形成了机构网络。从上至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的管理网络,各学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了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二是形成了机制体系。从上至下,实行了制度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评价管理。县教育局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定,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校本教研评价细则》、《课堂教学常规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等等,初步统计共有60多项。县教育局每年对学区、县直学校下达年度责任目标,并在年终进行考核评比。县教育局还发挥股室站的职能作用,进行了督办检查、评优表模,从而培植了典型、树立了标杆。学区、学校也相应建立了多种管理机制。例如,清明河中学围绕教学管理,健全和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评价制度等;实验小学坚持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文明办公室”等评比表彰活动;倒店学区在教学管理上建立了常态化的督办检查机制;实验外校把教学常规管理与开展学科活动、德育活动、教师培养、服务留守生等结合起来,激发了活力,突破了难点,提高了效能。

第二,管理理念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变革,一些旧的管理理念、办法与之不相适应,已经起不到管理的功效,甚至对教育工作造成了制约和阻碍,必须予以破除和革新。一些学区、学校按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和要求,以先进的管理思想理念为指导,与时俱进,改进了管理机制和办法,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在这点上,可以说所有的学区、学校不同程度地改进了管理工作。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大形势下,育人的价值取向、师生的评价标准、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的方式方法等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例如,倒店学区实行了学生自主管理“一·三·九”模式,吴铺中学实行了“153”教育工程。二是体现了依法治教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方针是我们管理的依据和准绳。一些学区、学校依法依规对有关的制度、规程、办法等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例如,治理乱收费、严禁教师体罚学生、禁止举办重点校及快慢班、禁止按学生的学业成绩公开排名等等,管理工作做到了法制化。三是体现了人本理念。在教师管理上,有的学区、学校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关注教师的身心和生活,以真情打动教师,唤醒教师的职业情感,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例如,下辛店中学积极为教师解除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该校为资教教师完婚安家的事被传为佳话。有的学区、学校建立多项激励机制,公正公开实施绩效考核,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例如,道桥的各学校,每月进行教师考勤、教学常规月考核,公示签字确认后上报学区。在学生管理上,一些学校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对“三生”予以关爱和帮扶。例如,吴铺中学实行“153”包保培补制度,即1名教师包保5名潜力生、3名学困生,负责进行培补辅导和转化引导。四是体现了民主理念。一些学区、学校在校务管理、班务管理以及课堂教学之中实行民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倒店学区民主海选干部、民主双向选定岗位;吴铺学区实行学生“一人一事”班级事务民主管理责任制。

第三,管理重点得到强化。一是抓办学行为的规范。常抓防流控辍工作,通过“普九”宣传、双线责任包保、学生人数月报清查、进村入户劝返、关爱帮扶“三生”等措施,巩固提高了普及程度,如清明河中学关爱留守生的工作成效显着。执行部颁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平行分班,有效解决了班额过大的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极大地遏制了学校及教师违规办班、补课的现象。控制考试科目与次数,对学生实行综合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基本消除了以升学率对学校排队、以考试成绩对学生公开排名的现象。例如,倒店、吴铺、清明河等学区办学行为达到了规范化的要求。二是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制定出台教学常规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定期组织教学质量检测和分析,层层开展常态化的教学常规工作督办检查,及时通报情况,并实行奖惩。例如,倒店学区各学校实行了“五查一通报”制度,即行政值班日查、校长随机抽查、备课组长周查、教研组长专项督查、教务处月查,每月通报情况;清明河中学常规制度规范化、常规过程常态化、管理过程精细化、执行过程人性化;还有实验中学、下辛店中学、伍洛中心小学、实验小学、城关二小、城关三小等,注重加强备、教、辅、改、考、研等教学常规基本环节的督导检查。三是抓教研教改的深化。以“校长进课堂”为手段,以各级各类教学比武研讨活动为载体,以集体备课、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联片教研、专题教研为动力,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研室为每个学科聘请了5——8名兼职教研员,共计260余人,形成了专、兼职两条教研队伍;我县是省级“健康课堂研究与实验”区域实验基地,梦泽高中、实验中学、吴铺中学、实验小学、城关二小、伍洛中心小学被定为课题实验学校;道桥学区坚持教学改革“四大抓手”,即集体备课、课改示范课、校本培训和专题研讨,在师资紧张的情况下,呈现了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实验中学展示课、精品课、研讨课、达标课、推门课、比武课等六课,做到了常态化;义堂中学重视校本教研,编印了反思录,开设了“课改视窗”。四是抓养成教育的推进。学习借鉴**经验,在全县中小学普遍推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成功召开5次专题现场会,建立了一套系统、规范、科学的养成教育运行模式,以“十种基本习惯”、“七个一分钟”训导活动为载体,有效地培养了中小学生良好的习惯,我县养成教育在全市全省树立了特色品牌。曾多次在《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湖北教育》等主流媒体报道,曾有20多个县市区上万人次来我县参观学习。义堂中心小学“七个一分钟”活动,在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以专题片的形式宣传播报。五是抓体艺活动的开展。层层组织开展书画比赛、演讲比赛、合唱比赛、体育比赛、科技制作比赛、才艺展示等一系列活动,成立多种兴趣小组并扎实开展兴趣培训,着力推行“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精心举办“大家唱,大家跳”艺术节展演活动,校园充满了蓬勃生气,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在全省黄鹤美育节和全市艺术节中,我县荣获了20多项一等奖。六是抓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师德承诺、师德征文、三方评议、评优表模、“访万家”等活动,提高了师德水平。去年选派1000多名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利用暑假组织800多名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实行了教师业务统考,举办了各类教学比武活动,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教学技艺,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师资支撑。在“比教学”活动中,我县教师胡汉林、周三峰、万红国等47人荣获省、市一等奖,胡汉林还将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七是抓安全事故的防范。大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整改、校车集中整治等活动,健全、完善安全责任制度和管理制度,采取安全事故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很好地防止了各类事故的发生,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分析形势,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管理作的科学途径

回顾过去,全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发言稿《副局长在全县教学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时代变革、教育发展,对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为了解决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第一,要正视问题。通过分析、梳理和归纳,全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主要存在十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作落实力度不够。少数学区及学校校长对上级下达的政令置若罔闻,一部分教师缺乏责任意识和进取心,学校工作运行不通畅。有的学区、学校领导班子按部就班、不思进取、不花心思、不用实招,“守摊子、混日子”,管理存在粗放、无序的现象,工作不推进,学校无发展,长期处于“山河依旧”的状况。二是管理创新意识不强。一些学区、学校在管理上缺乏创新和改革,十年前的制度规定还在沿用,陈旧过时的一套管理办法对学校、教师、学生、教学、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有的学校、有的教师应试教育色彩依然很浓,“抓尖子丢尾巴”、分快慢班、搞题海战术、“满堂灌”等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常规管理不够扎实。一方面,少数学校对此重视不够,督查不力,管理不严,教学常规工作不规范,达不到规定要求;另一方面,少数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工作敷衍塞责,应付差事。四是教研教改有待深入。一些学校的集体备课、校本教研、教学比武等工作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不扎实、不深入、无效果,课堂教学至今仍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一些教师由于对传统教学方法驾轻就熟,不愿花气力探索新路,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尚未体现能力培养、方法训练、行为养成等,老师讲得呆板、乏味,没有激情,学生听得枯燥、厌烦,没有兴趣,效果不佳。五是办学行为还需规范。部分学校体、音、美、英语等学科开设不齐,课时不足;违规办班补课的现象尚未彻底根除;服务性收费在自愿原则、操作程序、规定项目、统一标准等方面执行不严;部分乡镇中学、城区学校和高中班额过大。六是素质教育还需深化。社会、家庭以及一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美育的倾向仍然存在;习惯养成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在部分学校、学段推进不持久、不深入,流于形式;素质教育成效在广大学生身上、在创建特色名校方面体现得不够充分。七是特色创建力度不大。全县“一校一特”、“一校一品”的特色学校很少,具有较大影响的名校更少。八是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学校教学质量几年内没有上升势头,少数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滑坡,群众不满意,校园有杂音。在一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课程难以保证,毫无成效。九是队伍建设还需加强。从个体来看,有些学校没有在提升教师执教水平上倾注力量,学校缺乏精尖骨干,起不到一带十、十带百的作用。从全局来看,村小普遍存在教师年龄老化、专业教师奇缺的现象。十是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学校对安全重视程度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到人。校车安全问题一直令人担忧,学生溺水、交通等伤亡事件还有发生。

第二,要适应需求。一是要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教育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教育布局的合理性、教育机会的均等性、教育资源的多样性、教育发展的优质性等,与广大群众的需求差距较大。二是要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当前,从上至下制定的教育发展规划,出台的教育政策,一方面对教育带来了大好机遇,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这对教育管理来说既是动力,也是压力。三是要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教育正处于发展转型期,在教育观念、办学体制、课堂教学、管理机制、人事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和矛盾,需要通过科学管理加以解决。

第三,要转变管理。一是要转变思想,体现科学化。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使管理由“管事型”向“人本型”转变。实施人本管理,一方面,校长要以教师为本,改变过去为了工作而把教师当作工具使用的作法,注重尊重和关心教师、激励和发展教师,充分发挥教师能动作用,实施好各项管理事务;另一方面,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改变过去为了考试分数而把学生当作机器运转的作法,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呵护和关爱,给学生更多的尊重、了解、期望和认同,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使管理由“应试目标”向“素质目标”转变。“应试教育”过多地关注“精英”学生,以分数定优劣,用升学论成败,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树立开放教育的思想,使管理由“封闭式”向“开放型”转变。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学校必须革除因循守旧、不思发展的思想,增强开放开拓意识和探索创新意识。要树立依法治校的思想,使管理由“家长式”向“法制化”转变。学校管理要讲政策、讲民主、讲法制,做到依法治校。二是要转变手段,体现现代化。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技术和监控设施的优势,开辟学校管理工作的新领域。利用校园广播、电台对师生进行正面宣传和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和校风学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利用校园局域网、英特网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广泛吸纳教育教学信息,辅助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利用校园监控设施,加强学校安全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三是要转变形式,体现多样化。在管理过程中,要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采取灵活多样、随机制宜的管理形式,使管理活动取得最佳效果。积极采取正面灌输与思想疏导、一般教育与榜样示范、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民主管理与法治管理相结合的形式,改进中小学管理工作。另外,还可以尝试并探索信息管理、择优管理、情景管理、成就管理、扁平化管理、学习型管理等形式,搞活管理,高效管理。四是要转变机制,体现系统化。在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特别是在服务性收费、学生德育、课堂教学等热点、难点问题上,多花心思,多想点子,创造性地建立管理机制,使管理达到最优化和高效化。要在管理的各个方面及其各个环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目标,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

三、明确任务,扎实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事项

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善于把先进的管理理念、方式、方法、手段贯穿到具体的工作之中,力求做到科学管理、高效管理,更好、更快地推动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增强教育执行力。一是要发挥校长引领作用。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龙头,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校长要注重学习业务理论,掌握管理技能,站在教育制高点和前沿,形成强大的宏观驾驭能力和组织引领能力。校长要在机构网络、运行体系、制度机制、工作内容等各个方面做文章,深入研究“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管成什么样”等问题,抓住一切有利因素,调动一切积极性,切实开展好各项工作。校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好队伍,抓好管理,推进发展。二是要建设业务干部团队。要加强专、兼职教研员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加强学区辅导员能力建设,树立“个个是能手,人人成专家”的目标,从而增强教育工作的指导力和执行力。各学校要注重培养一批业务骨干,打造一批名师,形成强大的主力阵容,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三是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要加强师德建设,让尽职尽责成为教师的内化意识和自觉行为。要提高业务技能,通过各种培训、比武、教研、练兵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技艺。要大力开展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评选工作,树立一批学习楷模,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第二,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坚持常抓不懈。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以有序管理为基础的,常规管理是有序管理的根本。因此,我们要扎扎实实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一是要健全常规教学机制。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教育局制定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健全完善教学常规管理的规定和流程,健全完善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督办检查、考核激励机制,使教学常规管理常态化、规范化、有效化。二是要强化教学常规督查。教育局坚持开展教学常规管理“校校行”活动,采取专项视导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指导和督促学校及教师扎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第三,规范各类办学行为,优化教育形象。一是强力抓好防流控辍工作。当前,我县初中辍学流失的问题依然严峻,实事求是地讲,全县初中辍学率还很高。因此,我们要坚持常抓狠抓防流控辍工作,认真执行防控包保、走访劝返、通知入学、人数清点、流失月报等制度,开展“零辍学班级、零辍学学校、零辍学乡镇”创建评比活动,真正把辍学率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二是严格开展督导监管工作。各地各校要完善规范办学行为的相关制度,采取教育、惩治并举的办法,自我警示防范,自查自纠,积极预防各类违规行为。县教育局坚持开展“五规范校校行”活动,深入进行调查摸底,清查学校及教师不规范的问题,并跟踪督办,限期整改。县教育局还将组织专班,以财务支出、服务收费、违规办班补课等为主要内容,严格开展督导、监察工作,并对违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三是精心组织考试招生工作。要重点组织好中考、高考,做到精心组织、端正考风、严肃考纪、确保安全。要严格学籍管理,坚决杜绝中考“移民”现象。要实施招生“阳光工程”,严格“按计划、按范围、按政策”招生,着力落实好高中“三限”政策,着力解决好高中招收复读生的问题,着力解决好义教学校特别是城区学校的“择校”问题,切实控制中小学班额。

第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一是坚持开展“校长进课堂”活动。以此为手段,促进校长履行管理、组织、引导的职责,督促和引领教师抓课改、抓教学。二是扎实开展“比教学”活动。按照省市县要求,使“比教学”活动成为常规,形成常态。各学校“比教学”活动每学期要组织一轮,做到“学科、教师”两个全覆盖。三是有效开展教研活动。要以教师教学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定期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增强教研的针对性。要以课例展示、研讨、比武为载体,研究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精髓,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研究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策略,让学生获得应有的发展;研究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让学生爱学、乐学、学得好。要开展“健康课堂”专题实验与研究,特别是课题实验学校,要围绕各自的子课题,展开行动研究,总结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真正构建充满活力、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打造课堂教学的特色品牌。下学期,将在城关二小召开省级健康课堂专题研讨会,向纵深推进课题研究。

第五,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教育活力。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考评标准。无庸讳言,评价教育教学质量不能不看考试成绩,但是也不能只看成绩,我们要把握好“尺度”、把握好方式。现代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是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必须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依据。要注重过程评价,把质量评价贯穿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调动全体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考评办法。完善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办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完善对学校的评价体系,形成教学质量、活动质量和特色建设等综合评价模式;完善对各学区、县直学校年度考核办法,把毕业年级与非毕业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权衡纳入考核,促进学校所有年级一起抓、学科教学与学生活动一起抓。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监测机制。要面向全县所有中小学,统一部署,统一要求,整体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全县同类学校达到同级水平。要重点对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小学进行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促进城乡之间、学区之间、学校之间共同提高,缩小差距。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认真做好落后生、学困生的帮扶转化工作,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都能成人成才。

第六,创建特色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品位。“立德树人”是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标。我们要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德育为主线,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培植亮点,创出特色。市教育局把今年定为校园文化建设年,我们有养成教育的良好基础,更应该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做好。义堂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作法值得推广和借鉴。我们要重点从五个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要抓好环境文化建设。要绿化、净化、美化、香化校园环境,让校园成为亮丽的风景,让校园处处有文化、时时在育人,对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二是要抓好精神文化建设。要挖掘学校历史文化积淀,体现时代特征,建立校徽、校旗、校服、校歌等富有特色的文化标识,形成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等个性化的人文精神。要落实德育常规,通过主题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文化浸润”。三是要抓好活动文化建设。要通过节日庆典、升国旗仪式等活动,对师生进行主题教育。要组织开展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形成浓厚的文娱氛围,陶冶师生情操。四是要抓好课程文化建设。要依据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和办学特色,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推进学校特色课程文化建设,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五是要抓好“一校一品”建设。各校要以“一校一特”为目标,以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和中小学生认知规律为前提,以学校历史文化沉淀为基础,因校制宜,形成特色。有条件的学校今年要争创“市级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

第七,常抓安全稳定工作,巩固第一防线。一是加强安全教育。各地各校要按照县教育局下发的方案,集中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月”活动,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二是坚持定期排查。要定期对学校重点区域、设施、以及其它事故易发点进行细致的排查,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三是整治周边环境。要畅通师生出入主干道,严防网吧及“黄赌毒”等对学生造成的危害。四是重视校车安全。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抓好校车安全管理,组织专项整治行动,同时要与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探索建立校车管理运营长效机制。五是建立统一的安全信息平台。每所学校要建立安全信息数据库,及时全面掌握安全动态信息,加强各级联动,扎实做好学校安全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同志们,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如何管理好一所学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我们面临的任务将会更加艰巨、更加繁重。我们一定要以此会议为契机,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狠抓管理不动摇,坚持加快发展不放松,团结一心,开拓创新,为建设教育强县、创办满意教育而努力奋斗!《副局长在全县教学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2:副局长在全县教学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2006年全县财政工作会议今天在这里召开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简要回顾我县“十五”期间的财政工作,安排部署2006年的财政工作,团结动员财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努力开创“十一五”我县财政工作的新局面。一会儿,李局长和各位领导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就“十五”期间的财政工作情况和今年的工作安排意见向大家作一通报。

一、“十五”期间我县财政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财政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体人员团结一致,开拓创新,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圆满完成了“十五”时期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向全县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做大财政收入蛋糕,增强地方财政实力

“十五”期间,我县经济迅猛发展,财税部门加强征管,从而使财政收入蛋糕越做越大。“十五”末的2005年我县财政收入共完成了6.58亿元,比“九五”末2000年的1.38亿元增收5.2亿元,增长3.8倍,年均递增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005年为10.1%,比2000年的8.1%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可用财力实现了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由2000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4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尤其是2002年上级调整财政体制后,我们克服了体制和能源、电力、运输价格上涨等财政增收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加大地方固定收入的征收力度,2005年仅城市维护建设税就完成783万元,比2000年的140万元增长4.6倍;另外,通过人大代表呼吁和我们的积极争取,促使了城市公用附加收入政策向县级财政的倾斜,2005年完成城市公用附加收入560万元,比2000年的45万元增长了12.5倍,年均增加103万元。财政收入和可用财力的连年攀升,为我县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二)构建公共财政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十五”期间,我们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拓展我县“公共财政”支出保障领域,大幅度增加了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农业、卫生医疗等社会公共领域的财政支出,较好地保障了国有企业、粮食流通等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2005年全县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资金2597万元,科技教育资金6722万元,农业资金2898万元、卫生医疗资金1005万元,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8倍、1.9倍、3.2倍、1.3倍。我们每一个人最为关心、影响也最为切身的工资收入,五年来也翻了一番,每人月均工资由2000年的547元,提高到2005年的1154元。五年来,我们累计投入8060万元,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21.6万米2,建成36所标准化学校;累计投入186万元“两免一补”资金,使1.4万名农村家庭困难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累计投入165万元,用于农村卫生院(所)人员工资,促进了“农民健康工程”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累计投入79万元,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使2161人(户)享受到了奖励补助;累计投入3315.1万元,完成移民搬迁49个自然村、2691人,建成农村饮水解困工程149处,解决了1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转移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48万人;累计投入1.2亿元,落实“三个确保”政策,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8826名城市贫困人口纳入了低保范围,9190名农村低保对象享受到财政补助,1006名“五保”对象进入了财政供养,880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5890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得到按时足额发放,财政支出领域不断扩大,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和谐文明环境

“十五”期间,我们财政部门多渠道筹措资金,着力于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满足城乡人民群众行路、医疗、上学、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先后投入660万元,支持了全县的村通公路和巷道硬化工程建设;投入1600万元,支持了县医院住院楼、五四一医院门诊楼、疾控中心办公楼和10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投入3200万元,支持了闻喜二中职教大楼建设;投入4170万元,支持了兴闻路、城西大街、城南大街建设;投入680万元,支持城市排洪设施建设;投入860万元,支持了道北路拆迁工程和牌楼街拆迁及东扩工程建设;投入4000万元,支持了人民广场、西湖公园、西湖广场及城中街道巷道硬化等工程建设;投入490万元,支持了县城路灯、绿化等工程建设。五年来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3亿元,其中财政直接投入1.2亿元,通过其他渠道引资1.1亿元,随着各项工程的陆续竣工,我们闻喜变得路更宽、楼更高、灯更亮、景更美,全县人民群众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更加宜人,社会更加和谐文明。

(四)深化财政制度改革,提升依法理财水平

“十五”期间,根据上级要求和我县实际情况,我们对财政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先后成立了县直和13个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实施了会计集中核算,规范了账务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改进了工资统发办法,解决了2000余名偏远乡镇的公教人员在县城领取工资不便的问题;实行了专款报账制度,五年来共对6788.8万元的扶贫资金、国债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危房改造资金进行报账,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落实了农村税费改革政策,从2003年开始,逐步减少农民负担,到2005年全部免征农业税,乡村经费改农民直接负担为财政转移支付承担,每年减少农民负担1530万元;推进了政府采购工作,从2002年开始到2005年的“管采分离”,我们逐步扩大了政府采购范围和采购规模,2005年采购总额达909万元,节约率为10%;实行了投资评审办法,截至2005年年底共评审项目39项,送审金额6336.9万元,审定金额5724.4万元,审减金额612.5万元,平均审减率10%;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服务中心,采用直接担保和联合担保方式为企业解决发展资金4300万元;成立了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两年来从开发银行引回资金1.13亿元,支持了企业和城建的发展。同时我们加快了离休干部医疗费的报销进度,对非税收入票据的领取实行微机管理,对粮食直补资金试行银行代发等。随着各项改革范围不断拓展,措施不断完善,内容不断丰富,使财政管理日趋规范,依法理财水平不断提高。

(五)加强财政机关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财政部门是政府工作一个重要的服务窗口。“十五”期间,我们从抓机关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两方面入手,使我们的窗口更亮,服务更优。一是强化机关硬件建设。我们对机关办公楼进行了加层改造,扩大了办公面积,完善了安全设施,改造了机关绿化,更新了采暖锅炉,全面改善了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二是落实机构改革工作。按照县上安排,通过考试、考核和演讲等形式,顺利完成了机关机构改革,一批老同志光荣内退,一批年轻干部竞争上岗,为财政机关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建立健全系统组织。根据县委要求,成立了财税系统党委和财税系统工会,并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受到市县有关部门的表彰。四是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按照县委要求,我们扎实有序地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做到政治学习不放松、业务钻研不懈怠、帮扶结队不马虎、整改提高不流于形式,提高了干部职工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五是狠抓干部学习培训。从2003年起,每年我们都在年初制订全年干部培训学习工作计划,坚持周五学习雷打不动,通过股长授课、请人讲课、学习文件等多种形式,致力提高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六是推进政风行风建设。着力在政风建设中提高为民理财水平,在行风建设中增强公仆意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局在取得2003年31个涉及部门行风评议第二名的基础上,又于2004年和2005年,在全县政风行风评议中连续两年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树立起了财政部门的良好形象。七是不断加强廉政建设。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我们通过学习《财苑警示录》读本,观看反腐倡廉教育片,组织机关人员上党课和廉政教育课,积极建立健全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内部监督为手段的全县财政系统防腐治腐工作体系。八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每年的“三八”、“五一”、“十一”等节日,局机关都要组织人员,进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活跃了机关的文化生活,还进一步陶冶了职工情操,凝聚了人心,促进了机关各项工作的全面争先,工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据统计,五年来,财政局先后16次受到省、市表彰,局机关共有68人次荣获省、市、县模范个人和单位标兵称号。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理财观念不断创新、理财思路不断丰富的五年;是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政实力稳步提高的五年;是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的五年;是财政改革不断深化、依法理财水平显著提升的五年;是财政干部素质不断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增强的五年。回顾过去五年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成功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和启示,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财政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讲全局、算大账、谋长远是财政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则;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关心、县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和支持是财政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是财政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财政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理财是财政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是财政事业发展的人才基础。这些经验和启示是我们做好财政工作的宝贵财富,必将对我县财政改革与发展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2006年财政工作安排意见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对实现“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开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全县财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及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按照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闻喜、致力求真务实的总体要求,把握战略机遇,以支持我县新型工业基地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提升依法理财水平,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以及《国务院关于编制2006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精神,综合考虑今年财政收支的各方面因素,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7.2亿元。其中:国税部门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地税部门9100万元,比上年增长7.6%;财政部门1800万元。为确保2006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我们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立足创新,狠抓落实,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支持企业发展,培育壮大县级财源。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要求,积极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落实好我县新型工业化的“四大战略”。我们要重点发展钢铁、金属镁、装备制造等我县优势企业,全力打造以“海鑫公司”和“银光集团”为首的“四大方阵”,组成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力舰队。同时要大力扶持商贸流通、餐饮、文化、娱乐、大型超市、连锁经营等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收入占我县财政总收入的比重。

二是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们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财政支出要加大向“三农”的倾斜力度。一要利用财政职能优势,积极争取支农发展资金,努力筹集县级配套资金,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二要切实落实好对种粮农民各项补贴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粮食集约化生产水平,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要列出专项资金,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大对农民技术培训和下岗工人再就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四要按照县委、政府要求,筹措资金,为“村通工程”提供财力支撑。

三是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今年,我们要千方百计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社会问题,全力以赴发展好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我县“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一要落实社保政策,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职工医疗和工伤保险金、农村参保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切实做好城乡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二要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机构建设,落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及时拨付财政补贴资金。三要积极支持政法机关建设,提高政法经费保障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四要全面贯彻执行省政府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等政策规定,积极将“两免一补”资金拨付到位。

四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升财政监管水平。今年我们要继续加大财政改革,擦亮财政服务窗口,提升财政服务质量,构建我县公共财政体制新框架。一要加大部门预算力度,将纳入部门预算的单位由去年的30家增至40家。部门预算工作不仅在数量上有所突破,在质量上也要有所提高,要着力完善预算编制体系,编实、编细预算,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二要不断创新财政支付方式,对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财政支出,全部实行直接发放,要巩固和完善“一卡通”发放办法,为全县每个农户建立一个账户,做到凡是惠及农户的资金,都必须通过“一卡通”来发放。三要加大投资评审力度,全年要完成3000万元评审任务,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财政部门决定相结合的财政决策机制,将财政资金支出过程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四要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管,严格执行财政法律法规,对专项资金追踪问效率要达到60%以上。五要严格“收支两条线”规定,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和专户资金管理,加强非税收入的票据管理,规范票据的使用。

五是加强财政法制教育,全力打造两支队伍。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财政法律法规,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强化财政支出责任意识,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努力将财政收支活动纳入法制范围,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继续学习和岗位培训,努力打造两支队伍:一是在局机关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机关干部队伍;二是在全县范围内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纪律严明、业务熟练、服务优良的会计干部队伍,为全面做好我县财政经济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篇3:副局长在全县教学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一、明确“宣传、引导、服务”的方针, 推进我省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稳步发展

自2002年起, 省档案局就按照“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 档案工作就延伸服务到哪里”的指导思想, 积极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作为我省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纳入了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采取了积极有力的措施, 积极探索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机制、模式, 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 全省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建档率已达70%以上, 规范化建档率达30%以上。

1. 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加强了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近年来, 我们出台了《黑龙江省非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办法》;印发了《致全省民营企业的一封信》, 并代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就档案部门为民营企业服务做出了三项承诺;与省发改委、省工商联联合转发了国家档案局等三部门下发的《关于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意见》;2006年10月26日, 由哈尔滨世纪同文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会——黑龙江省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会, 举办了第一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论坛;创办了《龙江民营档案》杂志。有的市地县也相应成立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很多市地还制发了“关于加强非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等规章制度, 并和工商联、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召开了经验交流会、业务培训班、协作组成立大会等, 极大地推动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

2. 积极探索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规律, 初步摸索出了符合龙江实际的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道路。

近几年来,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始终把认识和把握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规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在实践中认真总结, 在理论上深入研究探索, 在认识上不断深化。2006年, 我们确立的目标是力图通过机制建设, 帮助企业逐步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档案工作机制和档案实体的管理模式, 把档案工作的管理权交给协会, 由协会自主管理。现在看来, 这种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 和实际有一定的距离, 效果不很理想。根据各级档案部门的实践和广大档案工作者的意见, 我们逐步确立了“宣传、引导、服务”的方针, 即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导, 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服务;以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会、协作组为辅, 开展经验交流、业务研究、岗位培训等活动, 逐步探索出符合龙江实际的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模式。

3. 各级档案部门以服务促发展, 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逐步走向正轨。

近年来,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认真贯彻“宣传、引导、服务”的方针, 以企业自愿为原则, 以典型做示范, 把服务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工作始终。以宣传为突破口, 我们创办了《龙江民营档案》杂志, 在黑龙江档案信息网上开办了龙江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论坛, 并通过《黑龙江档案》、《龙档信息》刊发了大量关于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业务研究方面的论文和典型经验。各市地档案局也通过网站、简报、社会媒体等形式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进行了宣传, 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建立和规范档案工作。同时, 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办法, 引导民营企业加强档案工作建设。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始终注意培养典型, 通过典型的引导、带动、示范, 不断提高民营企业档案意识和档案工作水平。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把服务作为立脚点, 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强化服务功能。省档案局编制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指南》, 部分市地县区档案局制作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联系卡, 提出了服务承诺, 建立了服务网络, 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了岗位培训、经验交流、上门指导服务, 推动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

4. 民营企业档案意识不断增强, 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 经过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不懈努力, 民营企业档案意识不断增强, 建档率不断提高, 档案管理日趋规范, 档案利用成果愈加明显。广大民营企业根据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要求和自身的特点, 建立了符合实际的档案工作管理模式, 建设了符合档案保管保护要求的档案库房, 购置了满足工作需要的现代化设备, 配备了具有较高素质的档案工作人员, 建立了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 档案科学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 一些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了档案数字化建设, 提高了民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与此同时, 民营企业档案部门通过开展编研、举办展览、提供利用等手段为企业塑造企业文化、打造企业软实力、维护企业自身利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为我省民营企业良性发展做出了贡献。

5. 加强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业务研究, 为民营企业档案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第一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论坛举办以来,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广大档案工作者加大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业务研究力度, 认真研究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规律, 探索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模式, 研究的领域从民营企业建档扩展到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研究的内容从民营企业的档案业务建设逐渐深入到如何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服务, 如何为塑造企业的文化服务;研究的质量不断提高, 从就事论事向既有实际也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方向发展。2006年以来, 《黑龙江档案》刊发了有关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论文45篇、工作动态14条, 《龙档信息》刊登民营企业档案信息30条, 省档案学会评选民营企业档案论文75篇。

二、实施“服务先行”战略, 努力开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新局面

2010年, 国家档案局召开了全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原则是“与时俱进, 督导并举;分门别类, 联系多渠”, 要求各级档案部门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法制社会要求的档案管理工作体制。黑龙江省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要求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深入发展, 通过协会、协作组等方式把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纳入指导范围, 积极主动指导民营企业建档, 实现民营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张金锋局长在今年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了要坚持“宣传、引导、服务”的方针, 继续加大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力度。因此, 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与时俱进, 督导并举;分门别类, 联系多渠”的原则, 坚持“宣传、引导、服务”的方针, 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档案工作, 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更好地为民营经济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 充分认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加快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步伐。

近年来, 我省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已占到48.5%, 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领导认识到档案的重要作用, 深刻体会到档案工作作为企业的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 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力支撑。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对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树立企业形象, 维护企业和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规避市场风险, 保持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建立和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 档案工作就延伸服务到哪里”的要求把抓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把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开展档案工作, 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作为档案部门的重要任务, 力争在“十二五”末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建档率达到90%以上, 规范化率达到50%以上。

2. 把握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基本规律, 进一步探索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模式。

由于民营企业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营灵活性较大的特点,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时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近几年来, 我们对建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宣传、引导、服务”的方针, 要继续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要继续坚持探索不同于国有企业的多种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管理方式, 要继续坚持按照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符合民营企业自身特点的档案工作机制和档案实体管理模式。

3. 把服务作为民营企业档案指导工作的基本方针, 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指导水平。

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 “服务先行”是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同志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战略要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把服务放在民营企业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首要位置, 把服务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民营企业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始终, 通过我们的服务推进民营企业建立档案工作, 提高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要把宣传作为档案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档案意识, 通过宣传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建立档案工作, 明年我们将恢复《龙江民营档案》杂志, 并努力办好。要把培养典型作为服务的一项重要手段, 要通过典型的引导、带动、示范作用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都要手中有典型, 以点带面, 抓点示范, 推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要把“分类指导”作为服务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方法。要根据民营企业的不同特点、不同类型区分情况、分类对待, 不搞“一刀切”, 不搞“整齐划一”。要把建立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作为服务民营企业的重要措施, 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会和协作组是我们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平台。要紧紧围绕促进民营企业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开展活动, 如组织参观学习、开展经验交流, 进行岗位培训等等。没有建立协作组的地方要抓紧运作, 积极组织, 尽快成立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 切实发挥协作组的作用, 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

4. 以建档为基点, 以服务企业发展为目标, 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

要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 鼓励、支持、引导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建立档案工作。同时, 要“抓大带小”, 鼓励和帮助中小企业建立档案工作, 为国家和民族积累档案文化财富,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档案服务。已建立档案工作的民营企业, 要按照《企业档案管理规定》和《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要求, 全面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组织、制度和业务建设。有条件的企业应逐步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要通过档案编研、举办展览、档案利用、决策咨询、信息服务等各种手段充分发挥档案的效益, 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

5. 努力办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论坛, 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业务研究质量。

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论坛是我们开展民营企业档案业务研究、探索民营企业发展模式、交流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经验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要坚持把它办好, 今后要力争每两年举办一次。要把论坛办成黑龙江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以至黑龙江档案工作的一张名片, 通过论坛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宣传和业务研究, 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

篇4:副局长在全县教学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1.要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德政之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的宏伟工程。自2006年以来,我省始终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和总的抓手,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事业进步,基础设施改善,干群关系融洽,农村安定和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上下不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结果,是各个方面密切协作、合力攻坚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结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全省新农村建设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已由过去几年的面上部署动员、点上探索实践,开始向大范围抓点带面、试验示范和点面结合、完善提高、整体推进转变。因此,形势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要求更加严格,我们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当前,在具体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尤其是各级领导同志要坚决克服以下四种倾向。一是坚决克服忽冷忽热的倾向。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推动“三农”、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并坚持中心不转、力度不减、要求不变。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重视程度忽冷忽热,导致工作责任落得不实,帮扶任务抓得不紧,甚至个别地方和单位出现了虎头蛇尾的现象。因此,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不断强化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始终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坚决克服短期行为的倾向。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既有近期工作目标,又有中期和长期建设任务,我们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搞好统筹规划,区分轻重缓急,扎实有序推进,坚决防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短期行为。三是坚决克服畏难厌战的倾向。新农村建设任务点多面广,投入大周期长,而各级财力有限,实际困难较多,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我们必须勇敢的承担历史任务,不断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以贯之地把新农村建设抓紧抓好。实际上,在近些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国家向“三农”的倾斜政策越来越多,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含金量也越来越高,只要我们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进一步宣传、引导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组织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帮扶,就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和新业绩。四是坚决克服与己无关的倾向。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市和农村,发展工业和农业,推进农民和市民相互融合、共生共荣、平等进步的历史性任务,这项工作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工商企业、大专院校、部队建设息息相关,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社会各界都要履职尽责、积极参与、努力工作,不断营造全社会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坚持做到高度重视不动摇,加大投入不动摇,合力共建不动摇,常抓不懈不动摇,不断开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2.要始终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

当前,农村改革日益深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农村建设正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又好又快推进。

2.1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任务,包含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体现了城乡统筹、工农联动、经济与社会同步、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观。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一定要统筹兼顾,科学把握,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当前,就全省整体而言,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认真落实新时期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城市文明逐渐在广大农村和广大农民中得以体现。具体讲,就是要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快乡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农业综合信息、农民危房改造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搞好农村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养老保险、扶贫救助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等,不断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使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关系明显改善。

2.2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关键性问题 一是统筹城乡,必须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即:要下力量建设好长、吉两个特大城市,7个市(州)所在地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四个层面构成的城镇化发展体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县城、中心镇,以及中心村和重点屯共同发展,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同步建设。具体说,既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要考虑农村人口不可能都转移到城市居住的实际,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二是推进“三化”,必须打牢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基础。也就是说,在同步推进“三化”中,不能忽视农村、冷落农民、弱化农业,要坚持把“三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加快农村繁荣进步。三是改善民生,必须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建立农村新型社区,就是要改变过去村落分散、管理落后、服务匮乏的农村社会结构,着力推动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活环境优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吉林市九座农民新村,集中了6个行政村、2851户、近万口人,探索了新形势下开展农村教育、文化、科技、卫生、商贸、服務和农村社区管理的新模式,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城镇郊区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实践证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有利于节约土地、节省投入、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3认真遵循新农村建设原则要求 我省东、中、西和城市郊区经济基础、地域特点、民俗文化、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新农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更不能齐步走、一刀切,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既要统筹规划,又要分步实施;既要体现差异性和代表性,又要突出区域特色;既要明确主攻方向,又要选准突破口;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原则要求贯彻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以求真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昂扬的干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要切实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也是直接受益者。农民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主要靠农民群众艰苦奋斗努力完成,社会各界积极帮扶。第二,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规划设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等等,都要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和赞成。第三,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也要保障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这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在实践中,各地遇到的突出问题是农民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普遍存在,其原因有体制机制问题,也有我们工作方式方法问题。从体制机制看,一方面,过去“大帮哄”时期遗留的影响在农村还比较深,许多人一定程度上存有依赖政府的心理习惯;另一方面,实行家庭承包后,不少农民集体观念淡化,加之固有的小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合作与联合产生碰撞和摩擦。尤其对公益事业主动参与兴办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在工作中,我们通常强调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农村建设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政府在哪些方面主导,农民承担哪些主体责任,如何确保社会主动参与,都需要进行深入实践、积极探索、巩固提高、不断完善。从工作方式方法看,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和单位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这样和那样的一些问题,有的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有的注重形象、做表面文章,有的忽冷忽热、缺乏持久热情。加之,工作中宣传教育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甚至引发一些群众不满。农民问题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建设新农村,不重视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不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不考虑农民的真情实意,不尊重农民的意愿,新农村建设不但建不成,即使少数地方建成了也持久不了。因此,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不断激发他们参与建设的熱情,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近年来,国家和省里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许多政策措施都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比如,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扶持政策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重大农业技术补贴、牧业小区补贴、农业产业化补贴、农业保险、棚膜蔬菜)等几十项;在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有:农业综合开发、耕地深松深翻补贴、重大水利、土地整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标准良田建设、黑土地治理)等十几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有:乡村道路、农村电网、扶贫开发、信息工程、绿化美化等若干项;在农村公益事业和民生方面的政策有:泥草房改造、安全饮水、清洁能源、环境整治、社区建设、兴边富民、农村教育、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农家书屋等几十项。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已经覆盖了农业和农村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最近中央召开了水利工作会议,又出台了一系列推动防灾减灾、农田水利、民生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等诸多方面政策措施,全国未来十年总投入4万亿元,年均比2010年水利投入高出一倍。这些重大强农惠农政策可以说对新农村建设将起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扶持力度。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把新农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问题。去年我省选择了9个试点县,今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已经全面铺开,这项政策涵盖小型水利、村级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要项目,并按照“先干后补、多干多补、据实补贴”的原则兑现,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解决资金短缺的重要政策,必将有利于广泛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希望各地一定要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好这项政策,推动新农村建设更加深入扎实地展开。

4.要注重发挥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典型的作用是无穷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即使新农村建设是在新形势、新阶段和新的环境下展开的,注重培育和推广典型,靠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和培育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靠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推动工作。一是要按照不同区域和不同层面发现和培育典型。省里实施的“千村示范”是根据各地多种类型特点,经过层层筛选确立的,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希望各地要按照全省的总体部署要求,集中力量把1000个示范村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和标杆村。市(州)、县(市、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也要从实际出发,精心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工作。二是要注重典型的集群式发展和连带效应。实践证明,典型虽少但并不孤立,集群式、组团式培育典型往往更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这在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实践中已经得到印证,新农村建设也不例外,这可能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因此,各市(州)和县(市、区)要遵循规律,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强化措施,精心培育和打造一批集中连片、具有区域特色、深受农民群众认可欢迎的样板村和示范区,以此引领和带动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组团发展。三是要加强典型的宣传和推广。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新闻媒体要广泛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大力宣传典型经验,烘托典型效应,使典型经验在面上开花结果,以此推动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健康发展。

5.要注重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

篇5:副局长在全县教学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1年1月7日)

同志们:

下午,我们参观了XX乡、XX乡的林地准备现场,刚才,各

部门和各乡镇分别作了发言,对好的做法和经验,大家要相互学习借鉴。等下,县委常委、县纪委XXX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增强信心

省、市、县造林绿化动员会议之后,各级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挂图作战,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元月5日,全县落实造林地127520亩,占任务的100%;落实业主116160亩,占任务的91%;完成林地清理79139亩,占任务的62%;准备苗木1690万株,基本可满足造林绿化用苗的需要。从总体情况看,前一阶段全县造林绿化工作有三点成绩值得肯定:一是工作部署及时。10月8日全省林业局长会议后,县林业局就迅速召开林业站长、采育场场长会议,对造林绿化工作进行布置。11月22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冬季农业综合开发现场工作会议,对造林绿化进行了动员部署,当日就把造林绿化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和有关部门。11月24日省、市造林绿化动员视频会议后,县委及时召开常委会议对造林绿化工作进行专题研究。12月8日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县造林绿化动员大会,县委陈书记、巫县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对造林绿化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会议向16个乡镇和农 1

办、城建、交通、林业等8个责任部门颁发了责任状。随后,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造林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切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把造林绿化工作列入各级各有关部门绩效考核内容。二是工作落实有力。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党政主要领导抓造林绿化的工作机制,做到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抓具体。各级各有关部门采取分片挂包负责、严格考核奖惩、创新造林模式等等各种有力措施,加紧落实林地、业主、苗木、资金、劳力。县监察局、效能办组织人员对部分乡(镇)造林绿化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县林业局派出七支造林绿化工作队到各乡(镇)和重点村,配合抓好造林绿化工作。从12月15日起,县造林绿化办对全县造林绿化进度实行5天一调度10天一通报。三是扶持力度加大。县里在全面落实省、市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对保质保量完成造林绿化任务的乡镇和部门,每亩再增加奖金1元;对石壁镇、淮土乡新植油茶林的,每亩由县林业局再补助100元,如果属于水土保持项目区的由县水保办再补助100元;石壁镇、淮土乡以外的乡镇种植毛竹、油茶的,由林业局每亩再补助100元。各乡镇也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如:治平畲族乡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并经验收合格的,除兑现上级奖励补助外,对造林业主每亩再奖励5元。安远乡安排20多万元用于配套奖励造林。

二、查找问题,保持清醒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宣传发动不够深入。省、市造林绿化动员视频会议和全县造林绿化动员大会之后,县、乡(镇)、村各级干部已经行动起来,积极落实林地和业主。但宣传还是不够深入,发动还不够广泛,出现领导热、职工冷,干部热、群众冷的现象,全县造林绿化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全民大抓造林绿化的热潮尚未掀起。二是整地挖穴进展极慢。从全县看,林地清理仅完成79319亩,占任务的62%;整地挖穴仅完成32370亩,占任务的25%,与序时进度要求相比,极为滞后。从乡(镇)、场来看,整地挖穴占任务50%以上的有石壁镇(占118%)、淮土乡(占89%)、谢坊采育场(占83%)、翠江镇(占64%),其余乡(镇)、场整地挖穴面积均未过半,特别是安远乡仅完成整地挖穴650亩,占任务的2%,国有林场、方田方、曹坊乡、城南乡整地挖穴仅完成任务的11%、8%、7%和6%。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难”:业主落实难。林地承包经营到户的林地,一些业主自己不想造林也不愿让别人造林;对于零星分散的林中林缘空地,因面积太小、成本较高,很难落实业主。劳力组织难。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投入到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以及“五大战役”中去,在家务农的多为妇女和老人,劳动力紧缺已成普遍性难题。纠纷调处难。比如,国有林场安远分场有4000多亩采伐迹地需造林更新,但因林权纠纷问题遭当地村民阻扰。三是造林资金缺口较大。虽然省、市、县、乡四级都出台了相应的造林补助政策,但与当前造林成本每亩500元相比差距较大,难以有效调动林农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原因有三:林地差。现有宜林荒山和疏林地大多土壤瘠薄、坡度较陡,造林难度大,经济效益差,群众不愿意主动投资造林。苗价高。对县城绿化、通道绿化和乡村绿化,要求选用胸径5厘米以上景观树种大苗,造林绿化单位负担重。工资涨。农村劳动力工资普遍上扬,造林绿化的成本增加。四是造林苗木准备有待加强。从总体上看,全县苗木基本可以满足造林绿化用苗需要,但在树种结构上,杉木、马尾松、木荷等常规造林树种较多,楠木、香樟、桂花等珍稀特色树种较少。苗木质量上,有部分苗木

种子来源不明,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新育的320万株苗木,因培育时间太短,过于稚嫩,可能会影响造林成活率。以上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强化措施,加快推进

当前,造林绿化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做到认识上真正统一,领导上真正重视,措施上真正到位,工作上真正务实,把握重点、强化落实,适时开展植树造林,确保全面完成12.7万亩造林绿化任务。

(一)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抓好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开展造林绿化宣传,做到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街头有标语、墙头有板报,努力营造全社会爱绿、植绿、护绿的浓厚氛围,并鼓励发动更多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团体、民间组织、非公企业和个人,通过租地造林或以捐资、认养、义务植树等方式,参与造林绿化事业。抓好政策宣传。要在调动群众积极性上出实招,通过张贴文件、发放宣传单、编发短信、电视滚动播放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造林绿化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广大林农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政策凝聚人心,用政策推动植树造林工作。抓好典型宣传。要注意总结造林绿化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注重宣传造林大户和非规划林地造林先进经验,通过典型事迹、典型人物、典型单位的宣传,引导更多干部群众积极投身造林绿化。

(二)进一步备足造林苗木。各乡(镇)和责任单位要根据造林任务、造林类型和作业设计,准确测算造林苗木需求数量,准确摸清辖区内可供造林苗木的品种与数量,切实做到心中有数,留有余地。对缺口的苗木,坚持以“自育为主,外调为辅”的原则,抓紧补播补育,保证用苗需要。要强化苗木市场监管,督促

苗木生产企业和育苗户开展苗木质量自查,确保合格苗木出圃造林。要加强价格监管,严格执行省定苗木指导价格,严厉打击恶意哄抬价格等扰乱种苗市场行为,切实维护种苗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注重工作方法。一要抓全面。各乡(镇)、村要建立造林绿化民情档案,向造林业主发放《造林绿化告知书》,工作人员与造林业主和山场每天一见面。各林业站对造林绿化情况实行一天一汇总,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二要攻重点。重点抓好省、市、县有关部门挂钩的59个村、40个千亩以上造林绿化村、造林500亩以上的大户、林业局党组成员造林绿化示范片、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造林绿化示范片。三要破难点。对权属纠纷一时难以解决的造林地,先搁置争议,由村委会组织人员造林后再解决纠纷;对主体自己不造林又不让他人造的,由村集体收回林地并组织造林。四要抓示范。要求国有林场、国有采育场、速丰林基地管理站等国有林业经营单位和省、市、县珍贵树种植示范村营造高标准的示范林,县林业局党组成员、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每人负责建立一片高标准的造林绿化示范片,把示范片建成科技林、精品林,发动500亩以上造林的大户营造示范片,充分发挥示范片的带动作用,推动造林绿化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五要强督查。以在1月中旬前全面完成林地清理和整地挖穴任务,在立春前全面完成马尾松种植任务,在2月底前全面完成山上造林任务,在3月底前全面完成造林绿化任务为时间节点,由县造林绿化办公室对全县造林绿化进度实行5天一调度10天一通报。县监察局、效能办要牵头加大对造林绿化的专项督查力度。造林绿化检查通报、督查结果与造林补助资金安排挂钩。各乡(镇)和责任单位要紧紧抓住当前阴雨天气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林地清理、整地挖穴和植树造林。六要优服务。县林业部门要当好参谋,把好规划设计、整地挖穴、苗木调剂、苗木栽植等关口,主动为林农和业主提供造林事前、事中、事后的政策和技术咨询等全方位服务。

(四)进一步加强森林保护。一手抓造林绿化,一手抓森林保护,坚决杜绝一边抓造林,一边却在毁林的现象。要强化森林防火,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严格管控野外火源,加强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和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坚决杜绝再发生森林火灾。要加强林木采伐、木材运输和加工企业管理,严格林业执法,继续开展绿色生态保护战役,严厉打击乱采滥挖、乱砍滥伐林木、非法收购运输木材、违章野外用火、森林火灾肇事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篇6:副局长在全县教学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了公办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它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过程,也为各类学校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它与我们当前社会经济体制相适应,有旺盛生命力。它告诉我们,在当前历史条件下,穷国把大教育办好这一历史任务完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民办教育理应在其中担当重要角色,有所作为,大有作为。最后,让我们用一句毛主席的话来作共勉吧,那就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上一篇:《西游记》阅读课教案下一篇:高二生物下学期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