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研究的文献综述

2024-07-25

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研究的文献综述(精选3篇)

篇1: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研究的文献综述

《创意众筹的异质性融资激励与自反馈机制设计研究》 黄玲,周勤

随着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的发展,一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创意转化成产品,如打印机、可穿戴 智能设备等,不仅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促进了一批创意型企业的成长。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中的企业通过发展创意项目顺利摆脱了结构转型的困境。支持创意项目的发展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的转型。然而创意项目发展初期却面临诸多难题,其中融资难是其关键。创意项目的发展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的转型,而融资难是其发展初期面临的关键问题。而众筹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从融资人、投资人和平台三方面说明了众筹模式三方目标各异,激励具有异质性。并建立模型,对这三方的激励模式进行了分析。之后,本文指出在众筹发展的初期,众筹机制的设计任务主要由平台来承担,肩负着教育市场和指导众筹的使命其目的是使更多的创意项目和资金有效对接,从而满足三方利益的一致诉求。随后,本文结合激励模式、众筹机制两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表明,在阈值机制约束下,资金需求较小的创意项目倾向于选择众筹模式,融资方通过平台展示,向投资人发送项 目质量信号,投资人在自我尽职审查机制下选择符合自身偏好的优质项目进行投资。借助 “点名时间”数据研究表明,有效的质量信号在满足投资人偏好类型条件下能诱发投资激励,并通过众筹社区反馈渠道迅速传播,推动创意项目取得成功,反之则可能遭遇失败,这可以形成有效的众筹自反馈效应。最后,本文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以改善异质性融资激励缺陷与创造自反馈机制的优良环境为基础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美国SEC众筹新规及其监管启示》 龚映清,蓝海平

众筹作为一种科技融资的新模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众筹通过互联网有效匹配了资金供给与需求,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且低成本的融资方式,是传统风险投资的一种重要补充。然而作为一种新模式,众筹模式也存在着包括股权众筹受限、投资者保护难等许多问题。因此,2013年10月,美国SEC正式发布了一项针对众筹的监管提案,以规范早期的众筹市场,促进其良性发展。该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允许股权众筹、对发行人的要求以及对中介机构的要求。该法案的颁布对众筹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放宽了投资者门槛,二是有利于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加速了众筹中介机构的发展。同时这一法案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可能会增加发行企业成本,不利于投资者保护,增加监管成本等。但总的来说,美国众筹新规提案为众筹发展框定了边界,提供了土壤。本文针对中国众筹模式发展的中出现的政策监管不明、创新环境弱、投资者保护难度大、社会公众对众筹认识不足等问题,结合美国经验得出一些启示:一是要加快立法,二是要不断探索股权众筹方向及其可能路径,三是必须加大对投资者的保护,四是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众筹项目的社交网络影响力预测与分析》 杨扬,Chun-TaLU,王菲菲,许进,PhilipS.YU

与传统的募资方式相比,众筹具有募资速度快和成本低等优势,因而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募资渠道。然而,由于众筹平台中的大多数项目都以失败告终,众筹项目发起人、投资者和众筹平台的运营者都迫切地需要找到能够有效提高项目成功率的方法。本文针对众筹项目由于社会影响力不足而成功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面向众筹平台的社交网络影响力预测方法。根据已有的数据,本文构造了一些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了项目统计特征、内容特征、社会行为特征和社会结构特征等4类累积特征。其后,结合KickStarter众筹平台数据和Twitter社交网络中的相应数据外构建了模型,对众筹模式的影响力增长以及上述四项累积特征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推广过程中,众筹项目的社交网络影响力可以被精确预测,准确率最高达88.31%;分类器在采用累积特征时具有比采用增量特征更好的预测效果;项目统计特征和推广者的社会影响力等特征具有更高的重要性和更稳定的显著性;此外,特征重要性分析还显示,部分特征如已投资人数、初始推广者占比和所有推广者的平均粉丝数,与影响力增益具有稳定的正相关性该方法成功地解决了众筹项目的社会影响力预测问题,并为设计更好的社交网络推广策略提供了依据。

《产品众筹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规制问题研究》 钟肖英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金融也迅猛发展,从网上银行到第三方支付和P2P网络借贷,再到大数据金融和第三方金融平台以及现阶段的众筹,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创新和丰富,交易规模快速发展壮大。而众筹融资作为一种新兴融资模式,有效地实现了创意项目转化为产品。但是,在互联网众筹平台上,由于项目发起人和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使得发起人因不了解投资者对众筹产品偏好的高低而带来逆向选择。另一方面,使得投资者参与众筹后往往无法约束或控制发起人提供产品的质量、交付日期,这就给发起人提供了低质量产品动机,也就是道德风险。在道德风险这方面,也存在第三方平台作为担保或仲裁机构的质量价格的决策问题,以及由于第三方平台依据项目众筹成功额度收取手续费,而带来的第三方平台和发起人合谋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另外,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良,而导致发起人创意被模仿,使得消费者对众筹项目质量高低很难辨别。那么,拥有高质量产品的发起人如何通过分离均衡契约把自己与低质量项目区分开来,以获得更多支持者,也是产品众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逆向选择与道德选择问题,本文提出发起人可以通过差别设计产品质量和价格最优契约,从而达到投资者自我揭示的目的,以减少信息租金的支出,赢得更多资金支持,提高项目收益的方案。

《股权众筹 :融资模式、价值与风险监管》 邱勋,陈月波

2014 年,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久,股权众筹也被认定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监会开始对股权众筹模式进行调研,并着手制定其发展监管意见。因此,股权众筹在我国即将面临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但是,作为一种新兴融资工具,股权众筹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主要存在法律风险、模式创新风险和道德风险。本文考察了股权众筹融资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股权众筹的主要模式:个人直接股东模式、基金间接股东模式、集合直接股东模式。进而分别对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具体阐述:法律问题方面,股权众筹在各国发展中的共同性问题之一就是合法性问题;模式创新风险方面,主要包括众筹平台无任何准入门槛和资质要求、领投人可能不能资本退出之前始终尽心尽力履行职责等问题;道德风险方面,则可能出现初创企业采用一些极度乐观或是夸大和误导性的宣传以吸引投资者、企业成功融资后企业很可能不按契约、擅自更改募集资金的用途或者违规使用资金,给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显著损害的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良方案:一是尽快出台《股权众筹指导意见》,明确股权众筹主体监管措拖,二是采用立体交叉监管方式,引导股权众筹健康发展,三是构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保护投资者利益。

篇2:P2P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P2P网络借贷,文献综述

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相结合的新兴产物, 是对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 也是对传统金融业的重大变革。P2P网络借贷是当前最流行的P2P互联网金融模式, 它是指借款人和出借者之间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而不是金融机构产生的无抵押小额贷款模式。由于P2P借贷平台起步较晚, 因此关于P2P平台全面的学术研究并不多, 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汇总, 以便了解P2P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一、P2P网络借贷模式研究

Greiner (2010) 按照运营目的把P2P借贷平台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以赚取利润作为主要目的, Prosper、Zopa是此方面代表;第二种是以Kiva等为代表的救济公益为目的的模式;第三种则是仅供他人进行融资为目的。在进行分类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三类模式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艾金娣 (2012) 将中国的P2P借贷平台模式分为纯线上模式、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助学平台模式三种模式。张职 (2013) 将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分为五种模式:第一种为单纯中介型平台, 以拍拍贷为代表, 类似平台有人人贷、易贷365等;第二种为复合中介型平台 (网下到网上) , 以安心贷为代表, 类似平台有3P银行、盛融在线等;第三种为复合中介型平台 (网上到网下) , 以红岭创投为代表;第四种为公益型平台, 以宜农贷为代表;第五种为单纯网下型平台, 以宜信为代表, 官方的网站主要是为了宣传。

二、P2P网络借贷行为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P2P网络借贷平台主要为实证研究, 实证所用数据多来源于Prosper平台, 研究主题则主要是分析影响P2P网络借贷行为的各种因素。当前的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类因素:借款人财务状况、人口特征、社会资本、借款人自我陈述。

在个人财务状况因素的研究方面, Klafft (2008) 利用Prosper平台上的数据, 证明了对借款利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借款人的信用评级, 而借款人的债务收入比的影响虽然显著, 但是影响力度却小得多。Iyer等 (2009) 研究发现, 最高评级AA的借款人和最低评级HR之间借款人的借款利率的差异原因, 有28%不能由金融机构提供的信用等级进行说明, 而是由借款人的其他信息解释的。他们的研究表明, 出借人可以通过借款人在借款列表中透露的其他信息, 正确区分出具有相同信用评级但信用评分不同的借款人。Puro等 (2010) 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查询方法, 以借款人信用等级、借款金额、借款率、债务收入比以及当前逾期金额等自变量, 开发出预计借款人完成借款可能性的工具, 辅助借款人进行借款决策。

在人口特征因素研究方面, Ravina (2007) 的研究表明, 在同等信用条件下的长相较好的借款人和长相普通的借款人相比, 前者比后者借款成功的可能性高1.41%, 得到借款的利率也比后者低0.81%。种族歧视主要体现在被歧视种族的借款人必须支付更高的借款利率才能获得贷款。Herzenstein等 (2008) 发现, 非裔美国人确实比其他种族的人得到资助的概率更小。但是, 借款人的人口特征 (种族和性别) 相比于借款人的财务资本能力而言, 对贷款成功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Barasinska (2009) 等研究发现, 放款人的性别会影响他们对借款人的选择;通常情况下, 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选择风险小的借款人, 并要求相对较高的借款利率;同时也指出女性由于善良, 倾向于为他人着想等非理性和被同情心理驱动, 在信贷选择时, 比男性更易出现逆向选择问题, 把资金放贷给信用较低的借款人。

在社会资本因素的研究方面, Freedman and Jin (2008) 发现有朋友“背书”或朋友投标的贷款, 有较少的逾期率和明显较高的回报率。另外, 在大多数P2P贷款平台, 会员可以自发形成特殊群组。如果群组是因为正确的动机而形成的话, 是能够清除一些信息障碍的。Lin等 (2009) 的研究发现, 借款的竞标者中如果有借款人的朋友, 那么该借款人的违约率就会显著降低;他们认为如果借款人的朋友在借款中占有一定份额, 借款人就有更大的压力来还款, 这也是社会资本之所以能够降低违约率的最主要原因。Iyer等 (2009) 利用Prosper平台上的交易数据, 研究了社会资本在提高借款成功率和降低借贷成本上的影响。该文的结论显示, 虽然结构性社会资本影响有限, 但由强关系网络和经过第三方认证的关系网络构成的关系型社会资本, 可以大幅降低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的风险。

在借款人自我陈述因素的研究方面, Sonensheind等 (2011) 有一篇代表性文献。该文发现, 信用等级较低的借款人可以通过合理的解释赢得出借人的信任, 从而影响出借人的借出决定。但是, 往往这些对借款目的和自身情况描述详细的借款更可能发生逾期还款的行为, 因此他们认为出借人从解释内容来判断是否出借给借款人, 可能并不是一种合理的方法。

国内学者与此同时也对P2P网贷平台行为进行了研究, 郭奕 (2011) 用拍拍贷上2008年8月25日至2010年5月15日之间的交易数据, 分别以借款列表的完成比例和借款人的借款利率作为因变量, 以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历史借款成功次数与历史流标次数、借贷金额、借款期限以及借款利率等作为自变量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 (1) 历史流标次数和借款利率对借款完成比例的影响不显著, 作者认为大多数贷款者都是风险规避者, 他们更看重自有资金的安全性, 不会单单因为借款者所给出的高利率而将自己的资金放贷出去; (2) 借款者的借入信用等级、借出信用等级、历史借款成功次数和总的投标笔数与借款者融资成功概率成正相关关系, 而借款金额、借款期限与借款者融资成功概率成负相关关系; (3) 借款者选择每月还款时, 其借到资金的概率更大, 而选择到期还款方式则会降低融资成功概率; (4) 友情借贷模式中, “关系”能够对借款者的借款成本产生显著影响, 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借款者的借款成本。李文佳 (2011) 采用调查问卷和案例分析的方式, 研究了P2P网络借贷影响借贷行为的因素。研究表明: (1) 借款人借入信用对借款成功率有显著的影响; (2) 认证数对借款成功率有较显著的影响; (3) 借款年利率和借款金额会影响借款的进展, 但并不明显, 借款期限对借款进展基本没有影响。李悦雷等 (2013) 同样按照国外文献研究交易影响因素的传统, 使用“拍拍贷”市场中的数据对中国P2P小额贷款市场中借款人地域、年龄、信用等级以及订单的基本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并对借款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借款订单基本属性、借款人基本信息、借款人的社会资本对借贷成功率都有显著的影响;同时, 投资者表现出明显的羊群行为特征, 并且这种羊群行为对借款成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王会娟和廖理 (2014) 利用“人人贷”数据, 研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认证机制对借贷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 信用评级越高, 借款成功率越高且借款成本越低。

三、P2P网贷平台风险管理研究

GAO (2011) 研究表明, 相对于传统金融体系, P2P借贷产生了两个主要风险, 分别是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对违约贷款的追索。Freedman和Jin (2008) 通过对Prosper的数据分析, 指出违约行为引起的信用评级的下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 而借款利率受信用评级的影响, 要大于违约行为的影响, 所以也表现出对违约行为的滞后性。但是P2P市场中的投资人并未能很好利用已公开的信息, 所以市场有效性不足, 但投资人表现出明显的学习能力, 其对信息的利用与分析能力不断提高。Ashta和Assadi (2008) 研究了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对于小额信贷的影响, 肯定了信息识别机制的有效性, 指出其有助于提高通讯效率, 降低交易成本, 从而改善小额信贷的经营环境。Everett (2015) 证明了分组对于信用风险识别的有效性, 且加入分组有助于降低借款人的违约率, 其观点说明尤努斯的小额信贷理论在互联网领域依然可以使用。

艾金娣 (2012) 认为P2P借贷平台主要有两大风险:一是制度风险, 即P2P平台缺乏法律规制;二是信用风险, 即P2P平台信用评级信息有限, 风控体系脆弱。孔非凡、江玲 (2013) 认为P2P借贷平台风险主要有四个:一是信用与信息风险, P2P借贷平台收费较高, 容易出现无法正常还款情形;二是经营风险, P2P借贷平台模式层出不穷, 行业竞争激烈;三是资金风险, P2P借贷平台的资金运转决定其生死存亡;四是政策风险, P2P借贷平台作为新兴产业, 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面临巨大的政策风险。李钧 (2013) 结合我国P2P网络借贷的特点, 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包括小额信贷技术风险、产品异化风险、中间账户监管缺位风险、担保与关联风险、非法集资的法律风险、流动性及证券化风险、财务披露风险等。张国文 (2014) 讨论了我国P2P借贷中存在的平台法律性质不清、涉嫌非法集资、资金安全缺乏保障、监管缺位等风险。杨宇焰等 (2014) 基于对四川省11家P2P平台公司的调研, 指出P2P借贷中主要风险来源于法律与监管缺位、借款人违约、洗钱与信用卡套现、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P2P平台自身的实力风险。

四、结语

篇3: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发展从各个方面看起步都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晚,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起步发展于近10前,相关文献相对较少。大部分论文是从2010年至今的,特别是自2012年和2013年之后,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研究飞速地增加。谢平和邹传伟等人在2012年首次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研究了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他们认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科技将会颠覆式地影响金融模式,可能产生第三种金融模式即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传统银行的间接融资,同样也不同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在此论文中谢平和邹传伟还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方式、信息处理、资源配置等问题。闫真宇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活动产生的不确定和不可控造成的,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特性决定了复杂性,其主要有五大类,其一是法律规范,其二是技术风险,其三是业务管理,其四是货币政策,最后是洗钱犯罪。周华认为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时金融机构可以才用大数据建立更好的信用等级,降低信息的不对称,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张朔以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余额宝为例,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将互联网金融风险归结为系统性技术风险、由规模导致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收益风险。许玥、陈勉、夏江山等在分析了余额宝对银行业的冲击后,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来源于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李媛认为,不同的 P2P 网贷平台模式具有不同的风险来源,通过对无担保的线上模式、有担保的线上模式和线下模式的特点进行描述,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来源总结为投资风险、信用风险、资金掌控风险等。董妍将 P2P 平台的风险来源归因于以投资风险为代表的正常风险和以卷钱跑路或审查不严为主的非正常风险。张松、史经伟、雷鼎认为,在互联网金融形势下,操作风险主要包括金融业信息化的操作风险、行业间的关联性风险和消费者操作不当风险,这些都会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赵继鸿以基于服务主体的互联网金融运营风险为研究对象,认为整个互联网运营主体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征信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信誉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收益风险、纵向竞争风险、法律风险和破产关停风险这十项风险。王振、王凯(2015)着重分析了跨界经营风险,认为跨界混合经营虽然在零成本增加的基础上增加了服务,但并不是最优选择。(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R Zhu,UM Dholakia,X Chen,R Algesheimer.Does Onlin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Foster Risky Financial Behavior?[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12,49(3):394-407.

[2]JER Lee,S Rao,C Nass,K Forssell,JM John.When do online shoppers appreciate security enhancement efforts? Effects of financial risk and security level on evaluations of customer authentication[J].2012,70(5):364–376.

[3]EC Chaffee,GC Rapp.Regulating Online Peer-to-PeerLending in the Aftermath of Dodd–Frank: In Search of an Evolving Regulatory Regime for an Evolving Industry[J].Washington and Lee Law Review,2012,69(2):485-533

[4]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J].金融研究,2015(8):1-12.

[5]闫真宇.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J].浙江金融,2013(12):40-42.

[6]许玥,陈勉,夏江山,等.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余额宝”的风险分析及政策建议[J].金融发展评论,2014(5):55-58.

[7]李媛.国内P2P融资平台风险分析及监管政策构想[J].武汉金融,2014(9):26-27.

[8]董妍.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以 P2P 网贷平台为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5(3):79-81.

上一篇:假期中难忘的一次旅行小学生600字作文下一篇:三年级数学备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