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综合防治案例

2024-08-01

慢病综合防治案例(精选8篇)

篇1:慢病综合防治案例

郯城县慢病示范区创建工作文件资料

亮点案例二:

慢病防控从娃娃抓起

第一部分:背景与理由

2010至2013年,县卫计局联合县教体局按照《临沂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连续三年组织了全县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体检,对学生的视力、肺活量、龋齿、窝沟封闭、体能素质、肥胖和超重情况进行了粗测筛查。通过筛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肺活量低于标准值范围,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成逐年下降趋势,儿童龋齿率平均达到了50%以上,窝沟封闭学校的比例不足60%,肥胖、超重儿童和视力低下的儿童比率在逐年增加。

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工作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学生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在未来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孩子的健康与家庭健康意识的增强息息相关。为此,郯城县卫计局与教体局联合在全县范围内的中小学建立了“小手拉大手,预防疾病,营造健康环境,促我健康成长”的常效活动机制。第二部分:实施

郯城县卫计局、教体局根据儿童龋齿率高、实施窝沟封闭学校比例低、居民慢性病控制率低等实际情况,自2014年开始在学校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健康教育课,来进行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

郯城县慢病示范区创建工作文件资料

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了90%以上;在校中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人群由原来的不足60%提高到80%以上,肥胖、超重儿童的比例显著下降,视力和肺活量也有了显著改善。

通过在全县学校内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普及,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实现了慢病预防“从娃娃抓起”在全社会普及的目的。全县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明白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自觉参与健康行动、养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显著增强。

第四部分:思考

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与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建立起常效机制,做到常抓不懈是增强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必要条件;把素质教育抓好抓实是重要一环;培养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是有效途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综合素质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强力抓手。

此项工作需要建立强有力的联合工作机制,从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入手,把素质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主线,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把健康教育融合在日常教学管理之中。

篇2:慢病综合防治案例

亮点案例一:

健康全运促进全民慢病防控

第一部分:背景与理由

2016年郯城县委、县政府就社会经济与国民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审阅了郯城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提报的死因监测报告。通过审阅,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做好防控慢性病工作的重要意义,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全民参与防控的总体方针,决定结合全民运动会大力宣传慢病防控知识,营造全社会防控慢性病的氛围,将郯城县第三届全民运动会的主题定为“活力郯城,健康全运”,广泛宣传“生命在于运动,幸福源于健康”、“慢病在运动中康复”。

全民运动会是全县最高规模的赛事,社会各界关注度高,参与面广,作为全县人民的一件大事,是进行慢病防控全民发动的最佳契机,能够让全民在运动中、娱乐中接受慢病防控知识,带动慢病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到运动中来,强健身体,给慢病康复带来最大的帮助,对全民提高慢病防控意识,降低慢性病的危害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第二部分:实施

篇3:慢病综合防治案例

医疗卫生改革作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未解难题,所面临的共同困难就是如何处理“有限的资源与无限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存在也是导致我国医改陷入深水区、医保控费压力增大以及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难以解决的根源。

一方面,随着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我国整体卫生水平的提高,百姓对健康的认知和要求得到提升,进而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利用也大幅提高,在医疗服务数量和费用上都得到体现。据国家卫计委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医疗机构年门诊人次数由2008年的49.01亿人次增长到2012年的68.88亿人次,年入院人数也由11482万人增长到17857万人,医疗服务的需求和利用量增长迅速。同时,门诊和住院费用也呈快速增长态势,门诊病人的次均医疗费用从2000年的86元增长到2012年的186元,除2006年和2007年增速较慢以外其他年份增长幅度基本都在7%以上;出院病人的次均医疗费用从2000年的3084元增长至2012年的7028元,增长幅度除2006年和2007年以外基本都在8%左右。同时,根据表1可以看出,除2006年以外,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的增长幅度都超过同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年高涨的门诊和住院费用跑过了物价上涨水平,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数据来源:2005年、2009年和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网站。*CPI指数是以上年同期为基准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数据

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而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2009年起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的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仅位于第89位,从人均情况来看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逐年高涨的医疗费用支出对医保经费管理和费用控制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据卫计委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支出由2005年的1079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5544亿元,除2006年以外每年的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通过扩大覆盖水平和报销范围以提高医保的保障水平。但是即使每年保持20%的增长速度仍然难以应对当前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我国居民的个人医疗支出自2005年以来并未减少,城镇居民的人均医疗支出增幅基本都在8%以上,而农村居民的个人人均医疗支出的增幅甚至都在10%以上(见表2)。

由此可见,由于我国医疗服务的高需求、高利用和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根源性矛盾的存在导致财政和医保基金支出负担的压力逐渐增大,政府和医保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去支撑所有医疗费用,未能承担部分的医疗费用只能转嫁到患者身上,加重部分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医疗负担,使“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进一步恶化。

2 慢病防治在控制医疗费用中的作用:从救火到防火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疾病谱和死亡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迅速增高,在每年约1030万种导致死亡的因素中,慢性病所占比例超过80%,在疾病负担中所占的比重高达68.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的头号健康威胁[1]。而其中,尤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两种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明显,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从1998年的39.3‰上升至2008年的100.8‰,糖尿病的患病率从9.8%‰上升到27.5‰(见表3)。

与日俱增的慢性病发展态势如果不加遏制,会进一步增加患者治疗慢性病和并发症的医疗服务需求,促使医疗费用上涨进而导致根源性矛盾的恶化,对医保控费带来严峻挑战。据世界银行统计,慢性病是导致1985年至2005年间中国医疗费用开支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心血管疾病为例,20年内与其相关的卫生费用年增长率高达17.3%,远高于同期卫生总费用11.8%的年增长率[2]。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各国需要对威胁全球健康的慢性病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其中受慢性病危害最严重、占全世界80%慢性病死亡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则更应当将慢性病防治作为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投资[3]。

面对我国慢性病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增高趋势和医疗费用的严峻压力[4,5],当前医改的实施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治的作用,在政策制定层面和医务工作层面突破传统的狭义的临床治疗的局限性,变病后“救火”为病前“防火”,针对百姓实际需求加强慢病防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从而提高慢性病的知晓率、就诊率和控制率,降低慢病及并发症的治疗阶段的服务需求,改善根源性矛盾进而降低医疗费用。

3 实施慢病防治的有效策略:从群防群控到个防个控

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我国于1997年开始通过疾病预防项目迎战不断上升的慢病威胁,引进了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健康促进等慢性病预防控制手段。但是由于早期的预防方案及卫生服务体系是为应对急性病、传染性疾病而设计的,未能充分考虑慢性病防治的特殊性和具体要求,群防群控虽然在宏观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进入到个体层面就收效甚微,不能有效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导致我国慢性病“三高”问题日益严重。

究其原因,主要是群防群控的理念忽视了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变动的过程,且每个个体的身体状况以及所暴露的健康危险因素的不同都会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进程,因此,现代预防中以群体性、规范性、标准化和片段式的服务难以满足慢性病防治中个性化、针对性、连续性的服务需求,难以真正引导个体关注自身的健康危险因素,通过降低疾病发生风险真正做到慢性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因此,在开展慢性病防治的具体工作时一定要由传统的“群防群控”向“个防个控”转变,需要社区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予以支持。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强调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连续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慢性病管理中消除健康危险因素、提高控制率、减少致死病因和并发症发生率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6,7]。所以,应对慢性病和并发症的疾病防治工作应当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在慢性病管理中对居民防病治病“知、信、行”转变的引导作用,通过提供综合性、连续性、以病人为中心特征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以加强居民个体对整体健康以及健康结果的关注、认识、参与,提高慢性病防治效果。

家庭医生作为慢性病个防个控工作的提供者和居民行为的引导者,如何保证家庭医生有能力并有动力开展慢性病防控工作成为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关键。其一,解决家庭医生慢病防治工作能力的问题,需要加强家庭医生全科技能的培训,并通过搭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对家庭医生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给予技术和人员上的支持。其二,解决家庭医生慢病防治工作动力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予以支持,建立有效的服务激励和考核机制,引导家庭医生逐渐弥合诊疗、预防和健康促进之间的传统界限,将慢性病个防个控的理念深入到具体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彭慧.上海市慢性病自我管理实施效果及可持续性发展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2]世界银行.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病流行[R].2011.

[3]世界卫生组织.把预防慢性病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R].2005.

[4]王拢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我国和世界高血压流行现状[EB/OL].http://www.chinacdc.cn/jkzt/mxfcrjbhsh/gxy/lxxz/200509/t20050922_42707.htm,2014-2-24.

[6]Shi L,Macinko J,Starfield B,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mary care,income inequality,and mortality in US States,1980-1995[J].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Board of Family Practice,2003,16(5):412-422.91.

篇4:传统运动可防治慢病

研究者对35篇研究报告进行分析,其中涉及来自10个国家的2249名参与者的相关研究数据。研究发现,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中国传统运动方式可帮助降低患者的心脏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前者最高降幅可达9.12毫米汞柱,后者降幅平均超过5毫米汞柱。同时还发现,中国传统运动方式还能普遍降低练习者体内有害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的水平。

此外,报告中指出,在中国的心血管病患者中,练习传统运动在提升生活质量和减少心理压力等方面都有改善作用。研究负责人同时表示,这些运动方式目前还没有在此项研究中被证实可以改善心率或者提高有氧运动水平。下一步,研究团队将对传统运动防治慢病效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另外,美国哈佛大学医学中心也将中国传统运动如打太极等,作为健康运动方式推荐给大家,甚至包括有特殊身体状况的人,如坐轮椅的人,其推荐理由是,这些运动方式能够帮助人们增强肌肉力量、提升肢体灵活性和平衡性。

篇5:慢病防治试题

姓名 分数

1.现阶段我国慢病的防治策略是()A.综合防治与整合干预 B.关注基础研究 C.环境改造 D.健康教育与促进 2.哪些人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A.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6个月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B.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3个月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C.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12个月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D.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2个月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3.某人在社区服务中心测得血压值为162/96mmHg,那么该患者血压水平分级为()

A.1级高血压 B.2级高血压 C.3级高血压 D.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4.慢性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A.吸烟、身体活动不足和不合理膳食

B.生物学指标血压、血糖、血脂等改变和体重增加 C.生物学指标血压、血糖、血脂等改变

D.吸烟、身体活动不足和不合理膳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生物学指标血压、血糖、血脂等改变和体重增加 5.居民健康档案评估指标有()

A.健康档案建档率、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B.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C.健康档案合格率D.健康档案使用率、健康档案合格率、健康档案建档率、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

6.您认为下列食物每天摄入量的排序,哪个更合理:()

A.谷类>蔬菜、水果>肉蛋奶类>油脂 B蔬菜、水>谷类果>肉蛋奶类>油脂.C.肉蛋奶类>蔬菜.水果>谷类>油脂 D.不知道 7.下列哪项措施不能有效预防冠心病?()

A.控制血压、血脂肪 B.多吃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 C.戒烟限酒 D.适量运动

8.防治糖尿病的措施有哪些?()

A.控制饮食、增加运动 B.坚持血糖监测试 C.规范的药物治疗 D.以上都是

9.下列哪种饮食习惯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 A.控制饮食量,每顿八分饱 B.饮食多样化,多吃五谷杂粮

C.多吃蔬菜及含糖量少的食物 D.多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

篇6:慢病防治工作计划

病防控工作计划

百节小学 余君

为全面推进学生的

健康工程,结合本班教育的特点,落实与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健康观,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认真组织实施慢性病防控措施,特制定慢性病防控计划如下:

一、广泛宣传,开

展教育活动,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为提高学生特别是

慢病高危人群的自我防病能力,根据校内慢性病高危人群特点,利用各种形式如讲座、健康

专栏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

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

二、切实上好健康

教育课

1. 严格执行课程

计划,落实计划、教材、课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2. 认真做好心理、

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工作,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 积极认真学习

钻研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上好每周的心理、健康专题晨会,对学生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

病防控知识宣传,保证每学期8-9学时。

三、开展多种形式

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教育活动

1.学习慢性非传染

性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危害,掌握防控方法,加强对示范创建的认识。

2.开展“小手拉大

手”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宣传活动。

3.通过告家长书、

校讯通等加强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知识宣传。

4.以校讯通、班级

黑板报为平台,营造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

5.利用主题班队会

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教育活动。

6.通过家长学校对

家长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讲座,提升家长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的认识,

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互动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三方合力,建立持久、和谐的

健康互动关系,增强全民意识。

7.关注特异体质和

特殊疾病学生,针对学生自身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四、进一步落实阳

光体育运动

1. 扎实贯彻落实

中央7号文件精神,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2.重视体育工作,

上好体育课、组织好大课间及体育活动,冬季长跑等。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

3. 积极参加校级

春季田径运动会。

五、做第一文库网好学生的身

体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工作

1. 积极配合卫生

部门,认真组织学生进行体检。

2. 根据体检汇总

报告,发现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常见病的发生,做好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

工作。对学生中常见病、多发病,如近视、龋齿、肥胖、营养不良等,加强监测,做好慢性

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矫治工作

3. 加强体育锻炼,

积极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汇总、上报等工作。

六、加强对健康教

育工作的检查

1. 加强健康教育

计划制定、备课、考核等方面的检查。

2. 进行健康知识

竞赛,利用好网络平台,参加“健康教育网络竞赛”。确保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

成率不低于80%。

篇7:慢病防治工作总结

慢病防治工作总结

一、认真落实慢病防制指导思想

我院慢病工作在卫生局的具体指导下深入社会,大力开展慢病防制工作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结合控烟、控酒、饮食、心理干预等措施,积极开展健康宣教与促进,降低人群主要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辖区慢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医务人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对象满意为宗旨,紧紧抓住辖区居民关心的慢病问题。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改进办事程序、服务方式、管理制度,尽最大努力为服务对象提供方便让大家满意。进一步恪守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全新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文明新形象。

三、慢病防制的内容及措施

1、强化慢病防制网络工作

为了加大信息工作力度,提高信息数量和质量,提升中心整体形象,推进慢病防制的规范。成立慢病工作小组设专兼职人员。从中心分管领导到中心各个科室,再到各个村卫生室,宣传员深入各村各户积极落实慢病防制工作的计划,开展各项慢病防制工作。形成了一个上下贯彻、快速互动的信息采集网络,尽力促进全年信息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医疗费用的逐年增长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群的经济能力有限并且

相对固定,和其相对巨大的医疗需求之间构成了矛盾,这就需要优质经济的服务,而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是最佳投入效益的干预,加强慢病管理可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而基层卫生院慢病管理是农村医疗优势的一个突出体现。由于基层医疗距农民近,就医方便、快捷,医患之间易沟通,易开展健康教育,易宣传医疗保健知识,对一些疾病好回访,易跟踪,基层卫生院及各村卫生室慢病管理对农村居民生命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3、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及时纠察批漏

我院定期开展自查工作,严格按照区疾控中心的要求,对慢病各项工作举行日常自查工作,及时纠察纰漏,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同时针对上半年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真分析,积极改正。

4、定期宣传、培训慢病知识

篇8:慢病综合防治案例

1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文献归纳分析

通过系统收集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的期刊、文件、技术文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手册、政府网络等,归纳总结出国内外社区慢病防治公共服务项目52个,包括高血压和糖尿病社区防治、烟草控制、死因监测、伤害监测、心理卫生、口腔健康教育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项目[1]。1.2专家咨询和论证为了确保研制出的项目具有代表性和可接受性,研究邀请在预防保健相关领域具有丰富工作和管理经验的来自市卫生局、市级专业机构、医学院校和医院、区(县)卫生局、区(县)专业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公共卫生、临床、卫生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共36人进行专家咨询。在文献归纳的基础上,课题组根据基础性项目和外来人口项目进行分类,将收集到的资料汇总成一个初步的社区慢病防治公共服务项目一览表,并设计成统一的调查问卷,向全市专家征询项目的公共属性、项目重要程度、可操作性、熟悉程度、项目的实施场所五个方面的意见。问卷还设置了开放性问题,用以收集专家的其他意见。并在咨询前发放《致专家的一封信》告知本项目的背景、目的、专家评判方法等。最终完成社区慢病防治公共服务项目的界定。具体的界定原则和标准如下。

1.2.1 界定原则

(1)严格围绕服务提供的“社区”范围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2]是指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为目标,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2)以“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性质为依据:根据卫生服务的经济学特点,将卫生服务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个人消费品[3]类。其中,公共产品是为了满足公共消费的需要,具有共享性,人人均可受益,不具有排他性;准公共产品具有正外部效应,即一部分人对某种产品的消费可以对不消费这种产品的人产生间接的影响[3]。本研究中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两部分,并界定为由政府组织和提供。

1.2.2 界定标准

(1)服务项目优先排序标准:将收集到的52种社区预防保健服务项目采用5分制来表示各服务项目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5分为最重要和最容易操作,随分数的减少其重要性和可操作性依次递减,计算各项目均分。采用加权矩阵评议法[4],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两项指标,每项指标以10分制计,给每项予权重(1~5分)。各指标的评分标准和权重分。(表1)

按上述评分标准,对服务项目进行评分,得每一项目的重要性分数和操作性分数,对各项进行加权,得每项目加权分,将每项目的加权分合计,然后按分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代表提供社区慢病防治公共服务的优先顺序。(2)服务项目界定标准:按众数原则[4],取排序分最高项目分值的一半以上为服务项目。但认为该项目重要、很重要和非常重要以及容易、很容易、非常容易操作的专家占专家总数的百分比不足80%的指标[5],可以考虑不纳入到服务项目中,列为存在争议的项目。(3)服务项目属性分类标准:根据选择公共性的专家比例来判断服务项目的公共属性(表2)。(4)服务项目实施场所界定标准:按众数原则,取专家选择比例最高分值的一半以上的场所为项目实施场所。

1.3 统计分析

所得资料经逻辑纠错和手工校对后,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数据录入使用EpiData3.0软件;数据的清理、分析使用Excel2003和SPSS17.0软件包。

2 结果

2.1 专家咨询基本情况

本研究参与咨询的专家共计36人,男17人,女19人。市级专家30人,区级专家3人,社区级专家3人。从事专业年限10~19年的有17人(占47.22%),20~29年的有10人(占27.78%),30年以上的有9人(25.00%)。中级职称的7人(占19.44%),副高职称13人(36.11%),高级职称16人(占44.44%)。主要从事的专业领域涵盖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精神卫生、妇幼卫生、疾病控制、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和卫生管理。各位专家分别来自市卫生局、市级专业机构、医学院校和医院、区(县)卫生局、区(县)专业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完成问卷后信件寄回,问卷回收率为100%。

2.2 存在争议的服务项目

根据以上界定原则和标准:“口腔病信息收集和管理”和“为签约家庭提供各项预防保健服务和健康咨询”2个服务项目的重要性不符合界定标准;“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精神疾病信息收集”、“口腔病信息收集和管理”、“肿瘤早发现的组织管理”、“糖调节异常患者和糖尿病病人随访管理”、“糖尿病病人康复护理指导”、“精神疾病干预、康复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外来人口意外伤害预防控制”、“外来人口生命统计管理”、“外来人口健康档案”共11个服务项目的操作性不符合界定标准。存在争议的服务项目公共属性。(表3)

2.3 社区慢病防治公共服务项目

根据界定原则和标准,最终确定了40个社区慢病防治公共服务项目,其中13个极端公共性项目,8个强烈公共性项目,11个明显公共性项目,7个稍显公共性项目,1个稍显准公共性项目。各项服务的公共属性:(表4)

2.4 社区慢病防治公共服务项目实施场所

根据界定原则和标准,将应该实施服务项目的场所进行了界定,40个项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应该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上除了“开具居民在家死亡推断书”、“儿童出生、死亡资料收集和统计”、“养老机构健康促进”、“企业健康促进”、“社区公共场所健康促进”、“集体单位健康促进”、“志愿者队伍建设”7个项目外,其他33项也均要开展。其他场所根据场所的特点和职能,分别实施不同的服务项目。(表5)

4 讨论

挑选专家是专家咨询法成败的关键[6]。本研究要求专家从事相关专业10年以上,职称均为中级及以上,更重要的是要求专家熟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的总体过程,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对项目的熟悉程度、专业研究的理论高度和实践工作等方面均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专家既有来自市级单位,又有来自区级和社区基层单位;既有专家学者,也有创建组织领导者,使专家更具有代表性。问卷的回收率达到100%,说明专家对项目的积极程度很高。因此,本次社区慢病防治公共服务项目的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是有足够保证的。

专家咨询中有一些存在争议的服务项目,主要是在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方面不符合界定标准。例如,专家认为“口腔病信息收集和管理”和“为签约家庭提供各项预防保健服务和健康咨询”两项服务在社区开展的重要性有待商榷。分析原因可能是其他慢性病的危害更为严重和普遍,口腔疾病种类繁多,信息收集和管理方面尚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要求,从操作性上看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口腔卫生保健”和“牙病防治健康教育”则被认为是社区需要开展的服务;而现阶段广泛倡导的高效率高质量的自我管理服务,使得“为签约家庭提供各项预防保健服务和健康咨询”的适用性范围缩小,对有行为障碍的人更为适用,其他患者则鼓励参加社区的集体健康教育讲座,与社区其他患友建立互相支持、互相监督、达到医患携手抗击慢性病的目的。“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精神疾病信息收集”、“口腔病信息收集和管理”、“肿瘤早发现的组织管理”、“糖调节异常患者和糖尿病病人随访管理”、“糖尿病病人康复护理指导”、“精神疾病干预、康复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外来人口意外伤害预防控制”、“外来人口生命统计管理”、“外来人口健康档案”共11个服务项目的操作性不符合界定标准。综合来看,几项服务的操作性困难主要体现在:(1)社区医务工作者及其他卫生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如精神心理疾病的管理,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管理及康复系等方面[7];(2)外来人口的流动性给社区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较多地关注流动人口的传染病防治,在慢病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滞后[8];(3)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和统一信息平台的构建[9],是居民健康档案完善的前提。这几个方面也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市社区慢病防治服务起步较晚,仍处于探索服务模式、总结和评估服务效果阶段,本研究主要从全面性的角度考虑社区慢病防治公共服务项目,各社区在实践操作中应当根据本区域疾病形势来决定慢病防治工作的侧重点,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各服务项目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深度。市应在界定社区慢病防治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开展服务项目内容研究,为制定技术规范和操作指南,慢病服务评估、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项目服务成本测算等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社区示范点专家指导组.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工作总结报告(一)--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实施发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2002,10(1):29-31.

[2]郝晓宁,李士雪,许宗余.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现况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6):10-12.

[3]胡善联.卫生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77.

[4]陈玉,王声湧,曾志为,等.基本病种和基本诊疗项目界定研究:珠海市经验[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2(1):54-59.

[5]邢禾,何广学,刘剑君.德尔菲法筛选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指标的研究与预试验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6,26(2):91-95.

[6]李银霞,袁修干.改进德尔菲法在驾驶舱显示系统工效学评价指标筛选中的应用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6,19(5):368-372.

[7]吴秀云,李曼春,郭洪伟.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知识与技能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24(8):17-19.

[8]张乾通,王建跃.舟山海岛地区流动人口疾病预防控制现状与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26(1):45-46.

上一篇:街道大工委成立大会讲话下一篇:彩虹糖中的“彩虹”-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