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报表分析

2024-07-02

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报表分析(精选12篇)

篇1: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报表分析

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报表分析

一、单位基本情况

行政单位1个,行政人员7人,财政补助人员23人。单位有车辆2辆,第一辆车牌型号桑塔纳SVW7180LED,车号为陕A325N5,车架号LSVA1033092565726,排气量1.8升,2009年10月30日购买,资金属于上级拨款(市残疾人就业中心下拨给县残联就业中心)购车价格61367.52元,车辆类型属于小轿车。

第二辆车牌型号为天籁牌EQ7230BB,车号为陕AJF798,车架号LGBFICE007R209450,排气量2.0升,2008年1月24日购买,资金属于单位自筹,购车价格为204957.26元,车辆类型属于小轿车。

二、车辆使用情况

单位2辆车属于一般公务用车,陕A325N5属于就业中心用于残联就业中心收保障金、下乡、下乡培训等用车。陕AJF798属于残联日常工作用车。

三、车辆违规及车辆超编情况

单位两辆车1辆属于残联就业中心使用,1辆属于残联日常工作用车。

高陵县残疾人联合会

二0一一年六月十号

篇2: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报表分析

在这里很荣幸向各位领导汇报我市关于公务用车专项治理的工作情况。按照省、市两级机关对于我市公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精神,我市车管科按照本市编委办提供的人员编制数,对全市的车辆编制数进行了详细地核对,比2003年车编数*辆少了*辆,总体下降了*%,已不能满足我市各机关事业单位对于日常工作开展的需要。

由于我市管辖区域较大,地形较为特殊,基层单位办公条件相当艰苦,远远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所以恳请领导在对我市车辆核编调研的时候做仔细研究,酌情考虑我市各单位日常工作之所需。

我市将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自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来,不断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通过开展动员部署、登记自查、审查核实、重点检查等阶段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我市成立了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并和各级单位紧密互动,安排部署专项治理工作任务,形成了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突出工作重点,推进工作落实

在登记自查阶段,对各级纳入治理范围的单位和车辆做到100%登记自查,如实登记实际使用的车辆数,摸清公务用车基本情况,掌握公务用车实有底数。在审查核实阶段,对车辆登记信息进行比对等形式,严审细核,做到信息准确、数据真实全面。

(三)明确配备标准,认真清理纠正

我市公务用车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依据相关处理办法,对认定的超编车辆逐车研究提出处理意见,以调剂、拍卖等方式进行清理纠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由于对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车辆无法准确界定等原因,重新核定公务用车编制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由于清理纠正是专项治理的核心和重点工作,也是矛盾集中的阶段,因此处理违规车辆难度较大,且由于车管人员变动,对一些车辆处理的物件交接不清,需要在后期工作进一步进行完善。

(三)我市公务用车管理和使用制度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

三、对策建议

(一)合理规划,科学核定公车编制

在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公务用车的新编制标准,并根据新编制标准核定公务用车编制数,防止一般公务用车与执法执勤车辆的重复配备。要综合考虑交通状况、业务工作量及公务用车实际使用情况等,相应增减车辆编制数,力争准确测算和科学合理定编。

(二)加大力度,严格处理违规车辆

要继续纠正处理超编超标车辆问题,本着厉行节约、避免浪费的原则,督促各部门对已经认定的超编车辆,按照提出的处理意见,该收缴的坚决收缴,能调剂的尽量调剂,须拍卖的抓紧拍卖,全部处理到位。要严格执行现行相关规定,一律不得超标准购买公务用车,确保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取得实效。

(三)健全制度,建立管理长效机制

继续在建立完善编制管理、购置审批、经费预算管理、日常使用管理等制度上下功夫,进一步落实公务用车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以及公务用车使用登记、节假日封存等制度,堵塞管理使用上的漏洞,切实解决公务用车监管不严、低效浪费、公车私用等问题,逐步形成和建立工作长效机制。

(四)不断探索,推进公务用车改革

专项治理工作的目标就是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积极探索统一管理公务用车、统一调配派车制度的可行性研究,大力倡导国家各部委提出的节能减排的公车限行做法,改革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创新公务用车管理保障方式,不断探索和推进公务用车改革。

此外,对于我市后期公务用车改革的方向,从近期看,主要是严格公公车编制和配置标准,加强用车管理与监督。从长远看,公务用车改革的方向是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核定保留适当的执法执勤用车,发放补贴,实现公务用车货币化、交通服务社会化、公车管理市场化。

(一)优化公务用车改革方案

1、分级核定配车对象。建议根据工作需要,取消部分专车,开展工作一律使用公务用车。

2、公务用车模式向社会化转变。政府可向公车公司或出租公司租公用车。

3、妥善安置司机。可以采取就地转岗、提前退养、随车进入公车服务中心或者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获得经济补偿等办法。

4、规范交通补贴发放。科学确定补贴标准,可以考虑按地区补贴相应比例予以核定,并把车补统一改称为“公务员交通补贴”与通讯补贴等一样,纳入个人工资一同发放。

(二)加强对保留公务用车的监管

1、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或在公车上安装行驶记录卡,以便于对公车运行状况进行随时调度和监控。

2、对公车统一张张贴专门公车标识,或者在车牌号码上加一个“公车”,方便社会公众监督。

3、对公车实行定点维修、定点保险、定点加油制度,严控支出。

4、严格实行公车回单位停放制度,节假日期间特殊工作需要外应当入库停驶。

5、纪检监察机关要严肃查处超标超量配置专车、擅自配备专车、假公济私等违规行为。

(三)加强相关立法与执行监督

在条件成熟时制定公车管理法规制度,依法规范公务用车管理。重点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制定具体可行的处罚条款。完善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确保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和政策落到实处。

篇3: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报表分析

1 不同之处

当前条块在专项治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同之处。

一是安排的项目不同。从我市水利部门看, 省厅安排了52个项目, 当地政府安排了25个项目, 这些既有交叉, 又有不交叉, 市水利局实际需要开展的专项治理项目共有70个。

二是检查的内容不同。省厅检查内容主要有:工程项目决策、招标投标活动、工程建设实施和质量安全管理、物资采购和资金安排使用、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监督整改和案件查办等六个方面。市政府专治办检查内容主要是: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规范招标投标活动、规范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审批和出让行为、规范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加强工程建设实施和工程质量的管理、加强物资采购和资金安排使用的管理、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八个方面内容。围绕这些内容又有许多分项, 而不同之处主要在分项内容。

三是要求整改的问题不同。省厅专治办要求整改的内容主要侧重工程管理方面, 特别是在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市政府专治办要求整改的主要是工程程序方面的内容, 如用地批准手续的审批、规划许可、有无环评、审计手续等方面。

2 影响评估

由于存在着上述不同之处, 目前给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特别是一些问题的解决带来影响。例如, 规划许可, 环评等项工作, 政府的规划及环境部门认为水利工程不符合有关行业规定, 需要进行补充手续等, 同时由于在一些会议等场合通报水利行业存在的问题, 对我们的声誉也产生影响, 有的还在社会上造成误解。

3 行业特点

我们感到要建立条块协调机制, 首先要认真分析水利工程所具有的行业特点, 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协调。目前, 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

3.1 水利工程是以防治水害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目标的基础

建设项目, 主要包括防洪除涝、农田灌排骨干工程、城市防洪、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项目, 投资主体以中央和省级为主, 由水利部、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等部门批复实施。由于具有专业特点, 建设程序按水利行业专门的建设管理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如《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规定》 (水利部水建[1998]16号) 、《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财政部、水利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发[2000]20号, 2000年7月15日) 等, 均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做出了具体、详细的规定, 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不能完全按建设、国土等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

3.2 水利建设项目以市政府批准的水利规划为依据上报省水利厅。

在可研、初设等规划编制过程中, 按照水利专业规定均列入了项目在技术、经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移民安置等方面的内容或篇章, 并进行全面反复论证和方案比较, 提出可行性方案。每一个项目都要通过省以上水利主管部门的严格审查, 原批准的规划已经过相关的评审或者在工程初步设计中已有相关的环评章节, 国家水利部稽查组、淮委、水利厅等检查验收时不再要求重新做环评。入海水道、入江水道等国家大型重点工程由水利部淮委委托有资质单位专门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 地方水利部门也与国土、规划等部门进行了沟通和协调, 对于必须征用土地的均办理了相关土地使用权证。

3.3 小型水利工程由于面广量大, 一个工程往往有几十、上百个独立

项目, 涉及多个县、区及大型灌区, 单个工程投资规模较小, 主要是以提高区域防洪排涝标准, 增加和改善农田灌溉条件, 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改善农村水环境为目的, 项目投资资金的30%~50%由地方自筹解决。由于有的地方财政困难, 地方配套无法到位, 资金缺口较大, 且在批复中也未要求单独进行项目环境影响方面评价, 也无相关环评费用。

3.4 水利工程基本为防汛急办工程项目, 具有时间性特点, 大水过

后, 损坏的工程和必须实施的项目要求立即组织实施, 在来年汛前必须完成, 造成时间紧、任务重, 如果按环保、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的建设程序进行, 时间上也不能得到充分保证。

3.5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 我们按水利基本建设程序要求严格管理, 委

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 采用招投标选择监理、施工、设备供应等单位, 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但在一些细节上与建设部门有所区别, 一是我们实行了严格的施工图审查制度, 由水利协会聘请专家出具审查意见, 但不颁发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二是根据国务院文件《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财政部、水利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发[2000]20号) 明确, “水利工程项目应符合流域规划要求, 工程建设必须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水利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开工报告或施工许可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 不再领取施工许可证) 等前期工作文件的审批, 按照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办理”。省水利厅也以《江苏省水利工程开工审批管理办法》 (苏水基[2005]3号) 要求办理开工报告, 所以按规定不需再办理施工许可证;三是水利工程关系着区域的防洪排涝安全, 关系重大, 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按水利强制性条文要求按照地区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是建筑物设计的重要组成, 在施工图审查中已包含该部分内容;四是在物资采购, 全部采用公开招标, 实行招标申请制度, 由招投标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项目的招标范围、招标形式、招标内容、标段划分及招标时间等要素进行审查, 出具审查意见。合同由项目法人与中标单位签订, 至市水利招投标办进行备案。五是资金使用上由于多为省级以上资金, 工程建设过程中, 多次接受水利部、省水利厅的委派的审计机构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财务管理专款专户, 资金拨付和使用均较为规范, 已实施的工程资金使用情况良好。由于配套资金无法到位, 有的工程未能及时编制决算报告。

4 对策建议

为深化专项治理工作, 建设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廉洁工程, 应加强协调沟通, 认真解决有关矛盾和问题。

一是主动应对。目前对于从“块”上提出的问题, 有的单位采取“拖”的办法, 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僵局。这样既不利于水利部门与其他部门加强协调, 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有的则存在“等”、“靠”的思想, 等上面来解决, 靠领导来协调, 贻误了时机。为此, 水利部门必须树立主动应对的思想, 加强协调沟通。

二是加强研究。对目前由于各条块协调等原因而出现的问题, 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 并当作下一步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 形成一套符合水利行业实际的工作办法, 不断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篇4: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报表分析

[关键词]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做法、问题及建议

2009年浦北县检察院按照上级院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开展深入查办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2009年该院共立查贪污贿赂案件13件17人,其中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占9件9人,占立案总人数的53%,属大案3件,占全年大案数60%,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7万元,有力遏制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易发高发势头,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本文结合反贪工作实践及体会,简单谈谈此方面的做法、问题及建议。

一、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一)精心部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专项治理

2009年初,该院依照上级院的指示,结合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将查办工程建设领域中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作为重点工作之一。2009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深入查办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全面展开,特别是自治区检察院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该院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查办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主动出击,拓宽案源

1.拓宽案源。案件线索是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前提和基础。但近年来,举报线索日益减少,与往年相比,2009年该院反贪局接到举报案件线索数量明显下降,而且大多是重复或多头举报,可查性不大。针对这种状况,他们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充分调动全局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干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注意收集和挖掘有价值的案件线索,拓宽案源。如在工程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征地补偿款发放、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发放、医疗器械及药品采购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务犯罪线索。

2.深挖细查。该院在实践工作中深刻认识到,每个行业、部门的职务犯罪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把握好这些特点和规律,举一反三,对于深挖犯罪,扩大战果十分有益。第一,审讯中深挖。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注意嫌疑人极力回避的问题、陈述中露出的破绽等,从中发现可疑问题。如立查浦北县某镇卫生院院长李某7.2万元受贿案就是审讯人员在讯问过程中注意到李某陈述中的破绽,并根据李某在浦北县六垠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地板、围墙、挡土墙等工程建设中有绝对“拍板权”的特点,从而使该案由小案突破到大案,并牵出该卫生院会计何某受贿一案的犯罪事实。第二,利用嫌疑人力图减轻罪责的心理,督促其检举揭发他人,注重向外深挖。2009年立查工程建设领域的9件9人中有2件2人正是由此向外深挖牵出犯罪事实。

3.紧靠市院侦查指挥中心突破案件。该院紧靠市院侦查指挥中心,始终把市院侦查指挥中心作为查处系统性、行业性案件的神经中枢,作为汇总、综合、分析、处理、反馈各种信息的集成总部。2009年,钦州市检察院侦查浦北县某局局长张某受贿一案,该院在协助调查该案时了解到浦北县相关工程项目招投标审批过程中通常投标人会在中标后按照事前承诺以中标介的一定比例的数额支付给相关人员好处费一事。而且,投标人在开标之前往往通过多种渠道以传纸条、发信息、打电话、托熟人等方式向有关人员“打招呼”。目的非常明确,是为了能够在其参加投标的项目中顺利中标、承揽工程。这种事前承诺、事成之后兑现的行贿方式已经成为工程招投标领域运作中的“潜规则”,这使得行贿人把送礼、打招呼当成是取得工程的必经之路。该院通过研究分析工程建筑行业、相关部门的职务犯罪及其自身特点和规律,针对审批过程中可能存在漏洞进行严格线索排查,最后在工程建设领域立案7件7人,均属贿赂案件,有力规范了建筑市场秩序,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三)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配合联系

检察机关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协作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形成整体的打击力,才能侦破重大复杂的案件。检察机关与纪检监察在打击腐败行为的协作配合,既符合中央的要求,也是符合法制要求。检察机关加强与纪检监察的协作配合,有利于加快工作进度,保证办案质量,推动办案工作的顺利开展。2009年,该院通过与纪检监察协作配合,成功破获了浦北县某镇中心小学韦某、黄某在负责安装寨圩镇各个小学的避雷针工作过程中受贿的犯罪事实。

二、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案件查办难度大和阻力大

(1)在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活动中,职务犯罪嫌疑人犯罪手段相当隐蔽。该院立查的9件9人均是贿赂案件,大多数案中受贿人与行贿人之间的撮合很多是通过“中介人”牵线搭桥,在相关工程建设审批、承建过程中利用职权收取貌似合法的所谓“中介费”、“辛苦费”、“感谢费”、“关照费”等,利用这种“明扣”、“暗扣”潜规则实施权钱交易,具有很强的迷惑性,造成发现和突破此类犯罪带来困难。在受贿犯罪中,“现金支付”方式较其他方式更为隐蔽、安全、难以察觉,这是由于货币具有不记名、易收藏、方便携带等特征。

(2)职务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和能力较强。随着犯罪经验的日益积累与丰富,犯罪人的自我保护方式越来越多,反侦查能力日益提高,贿赂行为人将通过处理犯罪信息来改变“传统”的与法律规定直接“对号”的行为方式,甚至想方设法拉拢、腐蚀办案人员,千方百计克制、对抗侦查,因而规避法律制裁的种种变相贿赂行为愈来愈多,侦查与反侦查的斗争十尖锐,案件的侦破难度显著加大。查处工程建设领域的犯罪行为,不仅要求掌握相关的行政法规,还要掌握实际运作规程,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该院立查浦北县供电公司吴某受贿案中,吴某是一个非常熟悉国家政策、法律,且社会关系网很复杂的人。在审讯侦破过程中,他巧言善辩,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推敲办案人员的一句一字来反驳。

(二)查办行贿犯罪力度不大

(1)由于在工程建设贿赂中起积极作用而且造成恶劣影响的大多数是受贿方,为保证政务的廉洁性,在办案过程中,往往注重对受贿人的打击而轻视对行贿人追究,对行贿人打击不力将导致行贿更加肆无忌惮。因为开发商、建筑商等行贿人犯罪成本太低,风浪过后,在追逐商业利益最大化等诱因下,他们可能继续进行商行贿赂。如此恶性循环,商业贿赂犯罪活动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就会影响惩治商业贿赂犯罪专项斗争的成效。(2)贿赂分属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工商部门等多个部门查处,各执法主体间往往缺乏联系、沟通,出现管辖上脱节或“撞车”状况。同时,各部门在对查处商业贿赂的标准把握上存在执法尺度不一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打击商业贿赂的力度,削弱了打击效果。(3)行贿犯罪的隐蔽性、一对一、现金交易特点,使得查处受贿案件难度大因此,行贿人员职务犯罪立案较少,处罚较轻。

(三) 部分反贪干警的执法理念、侦查技能、业务能力不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高素质的侦查专业人才紧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既要求检察机关依法严惩腐败分子,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又要求检察机关提高依法文明办案的能力,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财产权利,规范执法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意见及建议

1.注重研究发案规律,科学运用“系统抓,抓系统”办案方法。借助实际查处案件,分析案件特点,寻找发案规律,把握惩防方向,是提高发现和深挖犯罪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通过查办一个个案,往往可以查办类似领域、类似“部门”多起类案提供宝贵的侦查经验,收到以点带面效果。

2.严格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是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要严格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的刑事法律,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来惩罚犯罪,该严则严,当宽则宽。查办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中,不能因为受贿人或行贿人涉案金额太小而不予立案,应根据其行为性质,结合其犯罪情节轻重、是否有悔罪表现等,并全面考虑和衡量犯罪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及能否实现刑罚的预防效果等来确定处理结果。

3.健全侦查人才的培养机制。提高办案人员办案能力和执法水平,一是注重培训,大力支持干警参加本院或上级检察机关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如侦查骨干培训班、“大学习,大比武,大练兵”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关键在效果。二是定期举办侦查工作研讨会,加强侦查干警间的交流,提高干警思考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新老搭配办案,岗位练兵等多种方式,培养年轻的侦查员。四是实行一案一总结,一案一回顾。第一时间对已办案件采用座谈、交流提问等形式,把经验推广。五是通过观摩审讯录音录像、观阅笔录等方式,总结办案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侦查工作水平。

篇5: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为推进全院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在局统一领导和安排下,按照院相关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公务车辆管理,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责任到人

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我院成立了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副院长蔡其敏同志任组长,院办公室主任叶浪同志和院设备材料部主任雷雨同志任副组长,院纪委办、计财部、监审部负责人为成员。落实专人管理,对私驾公车和公车私用等问题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和专项治理,切实做到在公务用车方面认真执行上级文件规定,严守纪律、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杜绝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切实有效地推进了我院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

二、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我局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公务用车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下个月公车治理工作。结合全局干部职工大会,组织全体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政策解答》和《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阳市公务用车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有关规定,充分认识到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法纪意识,充分认识到领导干部违规驾驶公车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好公务用车的有关规定,为干部职工做好榜样。

三、注重细节,措施得力

(一)完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按照领导相对固定公务车辆,公务车辆固定驾驶员的原则,为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制度,我局出台了《德阳市民政局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印发了《文明交通千日行活动实施方案》(德市民[2011]165号),与驾驶员签订了安全岗位责任书,制作了安全行车牌,严格公务用车使用制度,确保行车安全。

(二)有效节约燃油。我局严格公车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实行了统筹调度,专车专用,集中停放等措施。要求集体公务活动尽量集中乘车,减少了单车出驶台次,提高了车辆使用效率。实行定点加油,提倡节约能源,逐步建立起节约用油奖励机制。坚持规范行驶、按时保养,减少车辆部件非正常损耗,有效节约燃油。

(三)加强驾驶员管理。为严格车辆管理,避免用油浪费,以及杜绝公车私用现象,我局与驾驶员签订了安全岗位责任书,进一步落实了驾驶员的职责。通过对驾驶人员的教育管理,努力提高驾驶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采取培训、评选先进等方式,鼓励驾驶员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树立机关驾驶员的良好形象;完善了车辆维修和安全驾驶考核奖罚机制。

(四)实行公务用车定点维修。为了搞好机关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工作,我们实行了车辆维修申报制度,并由车辆管理人员负责,使车辆维修工作真正做到既保证修车质量又节约经费,堵塞了维修环节的漏洞。同时加大了对定点维修厂的监督管理,采取季度检查和随时抽查的办法,从报修、原材料价格、管理费、工时费四个环节进行检查,保证维修质量。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篇6: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报表分析

市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全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和《市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建立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机制的通知》(车治办发〔2011〕号)文件要求,按照《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宣传方案》(车治办〔2011〕号)的安排,现将市局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

为了解掌握情况,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顺利开展,我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所属二级单位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机关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全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二、强化责任,明确专项治理工作目标

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统一要求的方法步骤、政策界限、目标要求和工作时限,推进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1

我局开展专项治理的摸底自查面达到100%,不留死角。登记自查情况按规定在本单位公示7天。我局公务用车按照要求严格管理,无车辆转移、借用和群众有反映等不良问题。

三、布置专项治理工作内容、范围、任务

按照市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布署和要求,我们对局机关和所属二级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统一的布署和安排,明确专项治理的任务,着重解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制定专项治理的方法和步骤

(一)开展调研: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局机关和所属二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了解和掌握情况。

(二)摸底登记:局市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公务用车制度建设情况、车辆配置情况、管理情况、存在的问题、纠正措施为内容对局机关和所属二级单位公务用车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以报表形式将本单位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报送市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存在问题

经自查自纠和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督查,未发现在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中出现重大违规违纪现象,但也有个别车辆存在超标问题。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

针对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局将重点以:1.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落实情况;2.公务用车配置和使用情况;3.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制定情况;

篇7: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报表分析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国家税务局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11]232号)要求,衡水市国税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于2011年5月至12月在全区国税系统组织实施。为确保此次专项治理工作顺利开展,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专项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规定,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分级负责、齐抓共管。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坚持总量控制、规范管理。严格编制核定、严格预算管理、严格配备标准,从严控制公务用车数量和经费规模,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

——坚持积极稳妥、注重实效。立足实际,着眼大局,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实事求是处理问题,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在清理纠正违纪违规问题的基础上,注重治本和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长效机制。

二、专项治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

(一)专项治理工作范围

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范围包括以下单位:各级国家税务局所属行政、事业单位。

本通知所称公务用车是指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

(二)专项治理工作内容

1.超编制配备使用公务用车,是指违反•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江苏省国家税务局系统公务车辆配备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苏国税函„2008‟450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有关规定,超额配备使用、未经审批配备使用、不在编制内配备使用的公务用车。2.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是指超出中央或地方以及•暂行规定‣明确规定的公务用车排气量或价格等标准,配备使用的公务用车。3.违反规定换车、借车,是指擅自采取折旧变卖、转送下属单位、提前报废等方式处理能够正常使用的公务用车,利用职权以各种名义借用、调用、换用下属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的车辆。4.摊派款项购车,是指向下属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摊派款项购买车辆,或擅自接受下属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赠送的车辆,以及摊派、转嫁车辆运行费用。

5.豪华装饰公务用车,是指增加公务用车高档配置或豪华内饰。6.公车私用,是指将公务用车用于婚丧喜庆、探亲访友、度假休闲、接送亲友、学习驾驶等非公务活动。

三、专项治理工作的步骤和方法

此次专项治理工作从通知下发之日起至2011年底基本结束,共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截至5月13日)

区局成立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国税系统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方法步骤、政策界限和目标要求,并报市国税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单位均要成立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布置开展本级及所属单位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并按规定上报各个阶段专项治理工作情况,各分局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负责本单位的清理工作。

(二)清理纠正(5月13日至9月)各单位根据本方案要求,重点抓好3个环节。

1.登记自查(截至5月底)。各单位对公务用车进行登记,填报•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将登记情况在本单位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执法执勤用车中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保密要求的车辆单独填表登记,不进行公示,不填车牌号、车架号);登记自查面必须达到100%;对违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登记自查情况负责。登记表于5月28日前报区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单位要组织对所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情况进行统计摸底,对所属行政单位登记自查情况进行汇总统计,于6月2日前将•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汇总统计表‣、•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情况汇总统计表‣报区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审查核实(截至6月20日)。区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力量,对登记上报情况逐车进行核实甄别,对发现和认定的违规问题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3.纠正处理(截至9月20日)。区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对违规问题做出处理决定,制定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区局于10月10日前将•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情况统计表‣报市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重点检查(10月至11月)

省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项检查组,对我省国税系统行政单位进行重点检查,检查面不少于30%;省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选择部分市、县国税局进行重点抽查,检查面不少于30%;各省辖市级国税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须对所辖区、县国税局进行重点检查,检查面到达100%。检查的重点内容是,工作要求落实情况、编制核定和配备标准情况、登记自查情况、纠正处理情况等。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专项治理重点检查和抽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区局于11月25日前将•公务用车问题重点检查工作情况统计表‣报市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建章立制(截至12月底)

税务总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办发„2011‟2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部级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厅字„2011‟1号)(以下简称两个•办法‣),结合国税系统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区局将结合铜山区实际情况,根据总局的具体实施办法制定我区公务用车管理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重点建立和落实以下制度:一是编制管理制度。根据两个•办法‣和总局精神,从实际出发,按照不突破原有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要求,明确铜山区国税系统新的编制和配备标准。二是购置审批制度。建立和完善我区国税系统公务用车审批和公示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购置审批的工作程序、职责分工、公示办法、违规责任等,力求做到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共同监管。三是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严格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经费预算管理,认真落实在财务上单独列项和单车费用定额核算制度。四是日常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加油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和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严格落实公务用车使用登记和公示制度、回单位停放制度和节假日封存制度;建立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统计报告制度,逐步建立公务用车管理信息系统。五是加强执法执勤用车管理规定。按照省局、市局有关规定,区局研究制定铜山区国税系统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规定,明确业务范围、车辆编制、配备标准和使用管理等要求,并报市局备案。各单位根据区局的实施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报区局备案。

各单位要将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形成专题报告,于11月20日前报区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局将全面总结国税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形成专题工作报告,于12月7前报市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专项治理工作的有关政策

(一)违规车辆的认定。依据两个•办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中办发„1994‟14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厅字„1999‟5号)以及省局制定的•暂行规定‣等相关文件认定违规车辆。

对超编制配备使用的公务用车(以下简称超编车)的认定,原则上按原有编制标准;没有编制标准的,按新编制标准。单位公务用车总量超过编制数的,按配置时间顺序确认超编车。

对超标准配备使用的公务用车(以下简称超标车)的认定,两个•办法‣下发之前购置的车辆,依据原有配备标准;两个•办法‣下发之后购置的车辆,依据新配备标准。各地区制定的配备标准不符合中央规定的,依照中央规定执行。

(二)违规车辆的处理。本着厉行节约、避免浪费的原则进行。对属于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的超标车,能调剂使用的,优先调剂使用;不能调剂使用、实际价值又高于新配备价格标准的,一般按照有关规定公开拍卖;继续使用的,必须符合新编制要求,由区局转报市局,由市局报总局、国管局批准,中央纪委备案。对属于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的超编车和摊派款项购车,一律收缴,并按调剂使用、公开拍卖等方式进行处理,拍卖收入应及时足额上缴中央国库;对违反规定换车、借车的,须报区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换回、退回。执法执勤用车有编制和配备标准的,按照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规定和要求纠正处理;没有编制和配备标准的,在登记自查的基础上,依据新的编制和配备标准纠正处理。严禁擅自处理违规车辆。

(三)越野车的管理。党政机关原则上不配备越野车(含SUV车型)。确因地理环境和工作性质特殊的,可以适当配备国产越野车,但须严格审批程序,纳入车辆编制、实行集中管理,不得作为领导干部固定用车。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纠正存在的问题。

(四)下拨和赠送车辆的管理。对上级下拨车辆和下拨专项资金所购车辆,以及接受赠送车辆,纳入单位车辆编制管理;不符合中央、总局和我省国税系统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有关规定,按照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规定和要求纠正处理。

(五)有关责任人的处理。要区别情况、体现政策。对主动自查、及时纠正的,依据有关规定从宽从轻处理;对隐瞒不报、不及时纠正的,严肃处理;对两个•办法‣下发之后的违纪违规行为,从严从重处理。

篇8: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报表分析

我园区高度重视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加强管理,认真自查,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园区管委会公务用车没有出现任何违规违纪情况。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我园区高度重视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问题,把治理公务用车问题作为2011年全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园区成立了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责任人,并下设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各个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在我园区召开的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会议上,会议指出,该项工作事关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事关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在社会公众心目中良好的形象,事关改进干群关系,各相关科室(部门)的负责同志要充分认识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意义,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坚持将这次专项治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提高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做好专项治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切实做好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

一是深入动员部署。我园区召集局公车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及机关相关科室(部门)责任人,认真传达市委、市政府公车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学习相关文件政策,就做好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深入动员,对园区公车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日常工作中,园区领导经常听取专项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在日常管理中,严格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用预算管理,认真落实在财务上单独列支和单车费用定额预算制度。我园区以这次专项治理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健全了《车辆管理制度》、《车辆驾驶员管理制度》等规定,全面推行公务用车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和定点加油;严格落实公务用车使用登记和公式制度、节假日封存制度等,确保公务用车管理安全有效。

总之,我们将按照有关规定,继续加强对公务用车管理。进一步落实制度,强化管理,不断提高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篇9: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报表分析

工作汇报

平凉市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2012年 月 日)

简要汇报五个方面:

一、基本情况

平凉市辖6县1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2万人。经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清理统计,全市党政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1296个,其中:党政机关单位及所属参管单位 615个,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681个。党政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共核定车辆编制1758辆。根据自查上报,党政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实有车辆2169辆,其中:小轿车798辆、越野车678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58辆、其他车辆635辆。

全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原编制数1758辆,实际配备车辆数1665辆,其中:党政一般公务用车1058辆(小轿车439辆、越野车464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20辆、其他车辆135辆)、执法执勤用车607辆(小轿车234辆、越野车123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38辆、其他车辆212辆)。

全市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实际配备一般公务用车504辆,其中:小轿车125辆、越野车91辆、其他车辆288辆。

经登记自查,全市共发现违规车辆98辆,其中:超编47

用车517辆(小轿车204辆、越野车103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32辆、其他车辆178辆)。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一般公务用车352辆,其中:小轿车82辆、越野车57辆、其他车辆213辆。

违规情况:共85辆。(其中:超编车辆44辆、超标15辆、违规换车5辆、违规借用车辆21辆)。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学习宣传,统一思想认识

在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统一口径、适度宣传、正面引导”的原则,把政策学习宣传贯穿于治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行之有效的学习宣传方式,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人员对专项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各级各部门的主动参与意识。一是通过会议进行重点学习宣传。专项治理工作开始后,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充分利用业务会议,集中学习《甘肃省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和《甘肃省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编制管理办法》((甘办发[2011]122号)相关文件精神以及财政厅李秀娟副厅长在2012年3月31日在甘肃日报上就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答记者问等,使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加了搞好工作的自觉性。据统计,全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共召开各类学习培训会议1440多场(次)。二是通过公务用车自查登记情况公示进行全面宣传。全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将上级要求传达到各级各单位,为专项治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先后在政务公开栏开展自

(三)注重基础工作,搞好自查登记

专项治理进入自查登记阶段后,我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及时抽调人员,组成专业力量,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全面开展自查登记。各单位主要领导亲自负责组织协调督查落实,登记自查情况,经所在单位会议审定、公示、主要领导签字后,于6月9日前填制上报《一般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1352份,各主管部门按时汇总上报了《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汇总统计表》。经汇总,截至2011年4月30日,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实际配备公务用车1665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1058辆、执法执勤用车607辆,在公务用车总数中:小轿车439辆、越野车464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20辆、其他车辆135辆。自查发现违规车辆98辆,其中:超编车47辆、超标车15辆、违规换车7辆、违规借车29辆。在自查登记过程中,各级、各单位从实际工作出发,严格按照政策规定,不回避问题、不得过且过,认真查找公务用车配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填报违规车辆,为审查核实、纠正处理环节的工作打好了基础。

(四)坚持原则标准,严格审查核实

在审查核实工作中,我们依据各县(区)和市直各单位上报的自查登记表,对登记自查上报的违规车辆按照省上的政策标准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查核实。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进行审查核实:一是通过自查登记表和市采购办车辆审批情况进行对照核实;二是调用财政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的资产

的做法和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第一阶段全市共抽组12名人员,组成3个督查组,对7县(区)和市直106个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专项治理自查登记和审查核实阶段的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县区督导检查面达到了100%,市直单位检查面达到了100%。

三是清理完善制度。在专项治理中,我们把整章建制工作贯穿始终,根据省上《实施意见》的安排,专项治理工作一开始,就统筹谋划、提前部署,本着边治理、边纠正,边整改、边建设、边完善的原则,抓紧制定、完善细化有关制度办法,构建完备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体系。目前,已清理全市公务用车编制管理、配备使用、购臵更新、定点保险等有关公务用车管理规定制度6类,结合中央、省上有关新的《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善,并修定了《平凉市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编制管理实施办法》、《平凉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购臵和更新(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10: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报表分析

根据《中共商河县委办公室、商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订实施方案。

一、工作要求和原则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规定,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分级负责、齐抓共管。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明确 工作职责,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坚持总量控制、规范管理。严格编制核定、严格预算管理、严格配备标准,从严控制公务用车数量和经费规模,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

——坚持积极稳妥、注重实效。立足实际,着眼大局,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严格把握政策界限,事实求是处理问题,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在清理纠正违纪违规问题的基础上,注重治本和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长效机制。

二、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

(一)专项治理工作范围。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范围包括以下单位:镇党政机关及其所属行政单位、事业单位。

(二)专项治理工作内容。

1、超编制配备使用公务用车,是指违反中央、省、地、县公务用车编制规定,实际用于部门单位领导和一般公务活动用车的车辆;未按规定程序审批,随意接受的超编制捐赠车辆。

2、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指超出中央、省、地、县公务用车价格或排气量等标准配备使用的公务用车。

3、违反规定换车借车,指未按规定程序审批,随意转送、转让、调拨和报废的公务车辆; 利用职权以各种名义借用、调用、换用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的车辆。

4、摊派款项购车,指向下属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摊派款项购买车辆,或擅自接受下属单位、企事业单位 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赠送的车辆,摊派、转嫁车辆运行费用;挤占单位正常办公经费或挪用项目经费购置车辆。

5、豪华装饰公务用车,指一般公务车,一次性增加高档配置和豪华装修超过车辆价格2%的;同一辆公务车增加配置和装修时间间隔低于两年的。

6、公车私用,指将公务用车用于婚丧喜庆、探亲访友、度假休闲、接送亲友、学习驾驶等非公务活动。

三、工作步骤和方法

(一)动员部署(7月初)。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方法步骤、政策界限和目标要求,并报镇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动员会议,作出工作部署,提出工作任务、措施和时限。

(二)清理纠正(7月1日至9月10日)。

1、登记自查。(截至 7 月7日)。各部门、各单位对公务用车进行登记,填报《一般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汇总统计表》、《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情况汇总统计表》,将登记情况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登记自查面必须达到 100%。

2、审查核实(7月1日至7月10日)。镇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力量,对登记上报情况逐车进行核实甄别,对发现和认定的违规问题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3、纠正处理(7月11日至9月10日)。镇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统筹考虑,对违规问题作出处理决定,制定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重点检查(9月11日至10月25日)。镇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项检查组,对各部门和单位进行重点检查,检查面不少于50%。检查的重点内容是工作要求落实情况、编制核定和配备标准情况、登记自查情况、纠正处理情况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 改。

(四)建章立制(10月26日至11月25日)。结合实际,制定我镇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重点建立和落实以下制度:一是编制管理制度。在审查核实工作结束前,从实际出发,按照不突破原有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要求,明确新的编制和配备标准,重新核定车辆编制总数,二是购置审批制度。建立和完善公务用车审批和公示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购置审批的工作程序、职责分工、公示办法、违规责任等,力求做到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共同监管。三是动态监管制度。推广和完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动态监管管理体系,建立公务用车的配置、使用和处置的动态监管。实行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定期统计报告制度。四是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严格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经费预算管理,认真落实在财务上单独列项和单车费 用定额核算制度。五是日常管理制度。推行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加油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和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严格落实公务用车使用等级和公示制度、回单位停放制度和节假日封存制度。

XX镇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陈爱国 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 张清友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成 员: 王树远 党政办主任

侯军升 纪委副书记、司法所所长

李 勇 派出所所长

豆玉亭 财政所科员

篇11: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报表分析

情况汇报

一年来,在上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按照中央、省、赣州市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一些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全力推进专项治理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我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多次专项听取汇报,亲自部署总体工作;分管领导高度负责,对公车治理每一阶段的工作及时安排、认真调度。为强有力推进此项工作,我市还成立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任组长,政府办主任和纪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廉政办、财政局、公安局、编办、发改委、交管大队、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机关事务管理局,并从相关单位抽调3名同志集中办公,专门负责公车专项治理日常工作。同时,对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各成员单位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了上下联动、互相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明确治理目标,广泛动员部署。在省、赣州市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文件下发后,我市立即结合本市实际,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印发了《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召开了全市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动员大会,对我市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载体,进一步加大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的宣传和动员力度。同时,我市还将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落实好工作目标和责任,并将此项工作的成效列入全年重点工作考核内容。

二、提高认识,细化措施,全面开展登记自查工作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抓好政策解释。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学习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对公务用车治理工作中包括公务用车的概念、执行标准等重点几个问题概念进行了说明界定,使全市各部门、各单位的登记自查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切实提高了各部门、各单位登记自查工作推进效率。

二是注重基础工作,搞好自查登记。我市严格按照公务用车登记自查要求,对全市公务用车进行逐车逐项信息登记,确保不遗漏一个单位,不遗漏一辆车,不遗漏一项信息。为确保自查工作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明确要求各单位主要领导必须签字把关,并将登记情况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经统计,我市自查面达到 100%,做到了自查工作不留死角。

三、突出责任,狠抓落实,严格进行车辆审查核实一是强化督促检查,认真纠正处理。安排市公车办成员分为四个工作组,对全市108个党政机关单位共计公务用车439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319辆,执法执勤用车120辆)进行审查核实,审查采取逐项打分、交叉审核、统一汇总的方式,确保各单位自查登记上报的数据真实、准确、全面。通过督促检查,发现违规车15辆,其中2辆车超标,2辆车排量和价格超标,11辆车超编(包含3辆4月25日以后购买的车),并对违规车辆按规定及时纠正处理。

二是坚持原则标准,建立公车台账。从部分成员单位抽调工作人员集中办公,检查、督促各乡镇、各单位做好“一车一档”的建档工作。建档工作主要采取 “四种对比”方式进行,即把登记自查上报的公务用车信息与交管部门车辆登记信息、与公务用车主管部门车辆档案、与车辆行驶证、与单位资产和财务帐目对比,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全市公务用车审批、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车辆挂牌登记和公务用车问题

专项治理台账。同时,还对资料建设不完整的单位发出督办函,确保整改到位。

四、建章立制,强化监管,确保公车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加强对公务用车的日常管理。一方面以市委办、市政府办的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我市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另一方面严格规定公务车只能用于公务活动,不得擅自调拨或改变车辆的使用性质,领导干部不得擅自驾驶公务车。

二是强化对公务用车的监管力度。明确公务车处置由市公务车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将公务用车管理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内容,凡违规核定编制或超编制、超标准配备更新公务车、违规安排公务车经费预算、擅自更新或处置公务车、违规办理公务车注册登记、违规使用公务车等行为,都将受到市纪检监察和审计机关的监督检查处理。

我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开展了每个阶段工作,完善了公务用车审批制度和管理机制,基本实现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目标。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对此,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赣州市的相关部署和要求,增强建立健全公务用车的定点加油、保险、维修等管理制度,大力提高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推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瑞金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

工作领导小组

篇12: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报表分析

——专访中央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1年05月31日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 周英峰)今年在全国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针对专项治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新华社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央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公务用车管理中的问题仍然突出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为什么要在全国范围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负责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工作,多次作出规定、提出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门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违反规定换车借车、摊派款项购车、豪华装饰、公车私用等问题仍然突出,有的还相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切实解决公务用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今年以来,中央在部署专项治理工作中采取了哪些举措?

负责人: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今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省部级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从降低配备标准、压缩编制数量、强化经费预算管理和审批购置、使用、保险、维修及加油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严更高要求。

二是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和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对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作出具体部署。

三是中央专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贺国强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中央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

四是中央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全国专项治理工作部署培训会。各地区各部门建立工作机构,制订工作方案,周密组织实施,抓好任务落实,全国专项治理工作正在积极稳步有序推进。

专项治理重点解决六个突出问题

记者:这次专项治理工作,确定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负责人:这次专项治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规定,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专项治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分级负责、齐抓共管,坚持总量控制、规范管理,坚持积极稳妥、注重实效,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

记者:人们很想知道,哪些公车纳入到这次专项治理工作的范围?

负责人:这次专项治理的范围包括各级党政机关及其所属行政单位、各级党委和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各级人大机关、政协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省部级干部专车、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

记者:公车管理问题备受关注,这次专项治理工作将重点解决哪些问题?负责人:通过专项治理,重点解决以下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超编制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即违反中央或地方、部门公务用车编制规定,超额配备使用、未经审批配备使用、不在编制内配备使用公务用车。

二是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即超出中央或地方、部门公务用车排气量或价格等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

三是违反规定换车、借车,即擅自采取折旧变卖、转送下属单位、提前报废等方式处理能够正常使用的公务用车,利用职权以各种名义借用、调用、换用下属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的车辆。

四是摊派款项购车,即向下属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摊派款项购买车辆,或擅自接受下属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赠送的车辆,以及摊派、转嫁车辆运行费用。

五是豪华装饰公务用车,即增加公务用车高档配置或豪华内饰。

六是公车私用,即将公务用车用于婚丧喜庆、探亲访友、度假休闲、接送亲友、学习驾驶等非公务活动。

各地区各部门还可结合实际,把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其他方面的突出问题纳入专项治理内容,进行集中整治,拓展工作领域,扩大工作成果。

清理纠正公车把握好三项政策

记者:这次专项治理工作如何来开展,有哪些步骤和环节?

负责人:这次专项治理工作从4月份开始,至2011年底基本结束,主要分动员部署、清理纠正、重点检查、建章立制4个阶段进行。专项治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一是严格清理纠正。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对公务用车逐辆进行登记自查,不遗漏、不隐瞒,彻底摸清车辆底数;组织力量对登记上报情况逐车进行核实甄别,不留空白、不留盲区,对发现和认定的违规问题进行纠正和处理。

二是严格编制和配备标准。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按照不突破原有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要求,明确新的编制和配备标准,重新核定车辆编制总数并报上一级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备案,严格控制公务用车总量,严格依照规定标准配备更新公务用车。三是严格使用管理。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经费预算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公务用车,加强公务用车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统计报告制度,逐步建立公务用车管理信息系统,切实避免公车私用,降低使用和维修保养成本。

记者:在专项治理中,清理纠正存在的问题,应把握哪些政策规定?

负责人:为了保证专项治理工作顺利开展,这次明确了相关规定和政策界限:一是对违规车辆的处理,本着厉行节约、避免浪费的原则,按照调剂使用、公开拍卖、经批准继续使用和换回、退回等方式进行。严禁擅自处理违规车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二是对越野车的治理,两个《办法》下发后,党政机关原则上不配备越野车(含SUV车型)。确因地理环境和工作性质特殊的,可以适当配备国产越野车,但须严格审批程序,纳入车辆编制,实行集中管理,不得作为领导干部固定用车。

三是对责任人的处理,区别情况、体现政策。对主动自查、及时纠正的,依据有关规定从宽从轻处理;对隐瞒不报、不及时纠正的,严肃处理;对两个《办法》下发之后的违纪违规行为,从严从重处理。

四是严禁借机更换公务用车。凡是提拔、交流的干部,必须优先使用单位现有车辆,严禁占用其他单位车辆,严禁违规新购置车辆。在《实施意见》下发之日起至各地区和有关部门重新核定编制和配备标准前,原则上暂停新购置车辆。

专项治理为公车改革创造条件

记者:通过专项治理工作,怎样建立起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

负责人:这次专项治理工作,不仅要抓紧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且要建立健全制度、强化规范管理,逐步形成防治同类问题反复发生的长效机制。

此次专项治理工作,将重点落实和完善公务用车编制管理、购置审批、经费预算管理、日常管理、执法执勤用车管理等制度规定,堵塞管理使用上的漏洞;研究制定垂直管理部门、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着力构建完善的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制度体系。

记者:公车改革备受瞩目,这次专项治理与公车制度改革有没有关系?

负责人:专项治理工作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互联系、相互衔接。通过专项治理工作,对公务用车进行清理规范,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奠定基础、创造条件。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可以巩固和扩大专项治理成果,从源头上解决存在问题。

记者:我们怎么来保证这次专项治理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负责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此次专项治理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进行。中央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央纪委、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监察部、财政部、国管局等十多个部门参加。各级党委、政府对本地区本部门专项治理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加强工作指导。各级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通过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分析现状和问题,提出对策措施;注重分类指导,及时做好政策咨询答复工作;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三是强化督促检查。通过工作督导、重点抽查等形式,督促整改发现问题,确保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选择典型案例,适时进行通报或曝光。畅通监督渠道,认真受理信访举报,发挥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上一篇:求职信考研 范文下一篇:青春人生的散文